公民生活政治化,消耗了社会积累啥意思

  1.党的16届4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的核心是(A)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核心)

  B.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关键)

  C.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重点)

  D.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基础)

  解析: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本题为考试重要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归根到底是通过全党的努力,使党成为(A)

  A.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B.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D.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党

  解析:A、B、C、D都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A是最根本目标。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及科学世界观最鲜明的特征是(B)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物质第一性  D.辨证唯物主义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的党的基本路线。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马克思主义具有蓬勃生命力的关键和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D.把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5.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C)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坚持以人为本      D.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

  解析: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6.2004年3月决定抛弃“亲美疏欧”政策,恢复并加强同欧洲国家的“亲密传统友好关系”的国家是(A)

  A.西班牙  B.英国  C.澳大利亚 D.丹麦

  7.我们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积累的一条根本经验是(A)

  A.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党和人民事业前进的道路

  B.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C.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第一要务

  8.明确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是在(C)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论联合政府》(1945年)  D.《新民主主义论》

  解析: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和“三大法宝”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1945年7大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的著作是《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是八七会议;毛泽东明确而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方案的著作是《新民主主义论》,这篇文章也成为指引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纲领性文件;形成“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著作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9.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要(A)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坚持科学发展观

  10.1992年南方谈话直接丰富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的一个重要思想是(D)

  A.发展是硬道理   B.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C.社会主义本质论  D.“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解析: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新时期的第一个理论宣言书;1979年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的讲话的中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邓指出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是公有制和共同富裕。

  1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人民当家作主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普选,以及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和组织基础。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第一次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是刘少奇。1940年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我国应实行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的制度。

  12.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A)

  A.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B.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C.培养、吸引、使用人才  D.坚持三只人才队伍建设

  解析: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发展。

  13.加强党内监督的基础是(A)

  A.发展党内民主  B.发展党外监督  C.发展人民民主  D.加强舆论监督

  解析:标志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14.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B.在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

  C.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稳定  D.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

  15.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B)

  A.为人民服务(核心)  B.集体主义(原则)

  C.诚实守信(重点)   D.爱国守法

  16.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C)

  A.发展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科学发展观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A)

  A.国家主权平等  B.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  D.和平共处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适用于一切国家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8.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D)

  A.两岸日益严峻的军事对峙能否化解

  B.两岸在意识形态方面能否趋同

  C.能否真正实现三通

  D.台湾当局接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19.WTO成员就“多哈回合”全球多边贸易谈判的主要议题达成框架协议,此次谈判的核心领域是(A)

  A.农业的框架协议  B.贸易便利化

  C.市场准入框架协议  D.加工制造业的框架协议

  解析:WTO通过《多哈回合框架协议》中最重要的突破性进展是“明确规定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降低进口关税”。此次谈判中发达国家承诺最终取消出口补贴,大幅度削减国内支持,实质性改进市场准入条件。

  20.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B)

  A.经济建设  B.执政能力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作风建设

  解析: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是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是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1.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A)

  A.发展  B.改革  C.对外开放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2.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A)

  A.求真务实  B.与时俱进  C.科学发展观  D.解放思想

  23.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A)

  A.农民增收问题  B.减轻农民负担问题

  C.农村稳定问题  D.贫富差距问题

  解析:中国要在5年内取消农业税。

  2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B)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三通

  解析:三通是经济问题,不是政治问题,可以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

  25.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是(B)

  A.是否坚持物质第一性       B.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是否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26.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A)

  A.产权  B.收益权  C.使用权  D.处分权

  27.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A)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28.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A)

  A.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B.完善企业法人制度

  C.采取科学管理方法  D.建立有效股份制度

  29.04年10月普京第3次访华,中俄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次会谈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边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0.2004年3月20日,台湾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公投的结果是(B)

  A.未通过  B.无效  C.被取消  D.出现争议

  31.发达国家中第一个正式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是(B)

  A.新加坡  B.新西兰  C.澳大利亚  D.芬兰

  32.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要(A)

  A.大力促进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  B.加强宏观调控

  C.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33.当前关系我党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是(A)

  A.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B.大力加强思想建设

  C.大力加强作风建设    D.大力加强制度建设

  解析:“党的建设重中之重”的问题是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4.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A)

  A.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B.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C.提高发展政治文明的能力  D.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

  35.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统一战线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6.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是(A)

  A.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改革  D.发展是硬道理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ABCD)

  A、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

  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

  C、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

  D、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ABCD)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B.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C.以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关键

  D.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解析:本题考核的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

  3.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的立场是(ABC)

  A.联合国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应该提高工作效率

  B.安理会应优先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问题

  C.不能设定一个非常硬性的时间表,改革需要安理会各方达成协议

  D.中国政府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中共16届4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有(ABC)

  A.《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B.《关于同意江泽民辞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

  C.《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D.《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5.我们党总结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AB)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B.同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C.必须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必须(ABCD)

  A.始终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

  B.始终重视严格保护耕地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C.始终重视维护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利益

  D.始终重视增加农民特别是种粮农民的收入

  7.1928年,毛泽东所写的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BC)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8.2004年1月胡锦涛提出的深入发展中国和法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议是(ABC)

  A.加强两国高层互访,增进战略合作

  B.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

  C.加强文化交流,推动两国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合作,促进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D.建立两军的定期交流,废除欧盟对华军售禁令

  解析: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年,签署了主题为“深化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更加安全、更加尊重多样性和更加团结的世界”的《中法联合声明》。

  9.以下关于宪法修正案叙述正确的是(ABCD)

  A.“三个代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

  B.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C.规定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关于爱国统一战线的主体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解析:统一战线的实质是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最广泛的团结。

  10.中国和平崛起的含义包括(ABCD)

  A.中国的崛起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B.中国的崛起应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中国的崛起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崛起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许多代人的努力奋斗才能实现。

  D.中国的崛起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11.党执政能力面对的三方面挑战是(ABC)

  A.党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   B.国际环境和时代要求

  C.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  D.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1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的指导思想是(ABCD)

  A.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

  B.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C.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重点

  D.以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为基础

  13.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发表《加强务实合作共谋和平发展》的讲话,认为上海合作组织应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ABC)

  A.继续加强安全合作  B.深入开展人文合作

  C.大力推进经济合作  D.加强人才交流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2004年成立的常设机构有“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设在北京);和“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组织”(设在塔什干);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签署了《塔什干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并接纳蒙古为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国。塔什干峰会标志着成立3年的上海合作组织正式结束初创阶段、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14.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指出,为了和平的21世纪,世界各国应(ABCD)

  A.政治上,要坚持多边主义,促进民主化,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和发挥联合国在解决国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B.安全上,要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摒弃谋求单方面绝对安全的观念和做法,以互信求安全,以合作求安全

  C.经济上,要开展平等互利的全面合作,实现各国和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南北贫富差距悬殊,不利于实现世界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D.文化上,要维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国家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和谐共处

  15.下面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宣言的内容,正确的有(ABCD)

  A.批准的《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是本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建立和扩大联系的新的重要步骤,本组织进入了成员国在组织框架内开展全面合作的阶段

  B.本组织将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协作,并准备与所有国家和多边组织进行积极合作

  C.成员国之间要加强安全合作,有必要举行成员国执法安全部门联合反恐演习

  D.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和论坛,通过相互签署协议,包括在对等原则基础上相互给予观察员地位,逐步建立起多边组织的伙伴关系

  16.2003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支持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决议内容有(ABCD)

  A.呼吁中东冲突各方与由美国、俄罗斯、欧盟和联合国组成的中东问题有关四方合作

  B.争取实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两个国家和平共存的目标

  C.实现叙利亚与以色列及黎巴嫩与以色列的和平是中东地区全面和平的重要组成部分

  D.要求各方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动,配合国际社会的调节努力,争取实现中东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

  17.以下哪些国家在2004年加入了北约组织(ABCD)扩充后该组织共有26个成员国。

  A.保加利亚、爱沙尼亚   B.拉脱维亚、立陶宛

  C.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  D.斯洛伐克

  解析:北约东扩使俄罗斯的安全利益受到直接威胁,独联体的政治军事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被进一步削弱,北约东扩将给美国带来政治、经济、军事和战略上的巨大收益,从而进一步控制欧洲。北约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

  18.2004年欧盟第5次扩大,正式接纳以下国家为正式成员(ABCD)

  A.塞浦路斯、马耳他、波兰  B.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C.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   D.拉托维亚、立陶宛

  解析:欧盟的东扩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增强了欧盟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欧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欧盟将成为美国的强大的竞争对手,削弱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欧盟的扩大,体现了其多边主义主张;欧盟东扩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19.2004年6月,朝鲜核问题6方会谈在北京举行,主要成果有(ABCD)

  A.各方都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各方就弃核的第一阶段达成共识,各方均认同实施核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是弃核的第一阶段

  B.各方同意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按照口头对口头,行动对行动的原则寻求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不可逆转

  C.各方审议了工作组的概念文件,确定了工作组的职责和运作方式,有利于今后更为有效、规范和务实地开展工作

  D.各方原则确定了第四轮6方会谈的会期,并发表了第二份《主席声明》

  20.2004年8月,WTO总领事会议通过《多哈回合框架协议》,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农产品贸易问题  B.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

  C.发展问题     D.服务贸易以及贸易便利化问题

  21.邓小平解决了以下两大历史性课题(AB)

  A.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B.确立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2.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是(AB)

  A.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C.党的法律意识         D.培养优秀青年干部

  23.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的基本准则是(ABC)

  A.加强行政监督  B.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C.坚持依法行政  D.坚持协调发展三大文明

  解析:法治政府的基础是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抗击非典,阻击禽流感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要求和前提是坚决实行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性改革措施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4.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加快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ABCD)

  A.集体决策制度  B.专家咨询制度

  C.决策责任制度  D.社会公示和社会听政制度

  25.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是(ABC)

  A.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B.便民原则,救济原则

  C.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      D.市场监督原则

  26.我国行政许可具有的特征是(ABCD)

  A.是行政机关的管理性行为

  B.是行政机关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

  C.是行政机关准予公民及单位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D.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所产生的一种行政行为

  27.我国今年的宏观调控重点是(ABCD)

  A.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B.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遏制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建设

  C.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和部分原材料的供求矛盾

  D.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过快上涨

  28.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的原则是(ABCD)

  A.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B.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C.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D.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

  29.中国的宪法修正案有利于(ABC)

  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C.调动人民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0.发展中国和美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原则是(ABCD)

  A.平等协商  B.不把经济贸易问题政治化

  C.互利共赢  D.把发展放在首位,发挥双边经贸协调机制作用

  31.欧盟首脑会议达成的共识有(ABCD)

  A.通过了欧盟安全战略文件,是欧盟通过的第一个安全战略文件

  B.为进一步提高欧盟独立防务能力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C.为进一步提高欧盟的危机预防和处理能力奠定了新的理论基础

  D.就《欧盟宪法条约草案》达成了一致

  32.2004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是(ABCD)

  A.世界经济普遍复苏和增长刺激了对能源的需求

  B.美圆贬值及美国考虑增加战略石油储备

  C.伊拉克政局不稳、俄罗斯尤科斯事件、委内瑞拉政局等

  D.欧佩克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持观望等待态度

  33.美国于2004年5月提出了帮助伊拉克,实现“民主和自由”的计划,即(ABD)

  A.在6月30日前向伊拉克移交“全部”权力

  B.帮助伊拉克实现稳定,重建伊拉克的基础设施

  C.在6月30日前,美国部分军队撤出伊拉克

  D.在伊拉克过渡问题上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在2005年1月在伊拉克举行大选

  解析: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546号决议,规定美英在6月30日前结束对伊拉克的占领,承认伊拉克临时政府,并受权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继续留在伊拉克;美英应在6月30日前解散联军临时管理当局,结束对伊占领,将全部主权归还伊拉克。

  34.原定于2004年6月30日举行的伊拉克权力移交仪式于28日在巴格达秘密举行,这(BCD)

  A.标志着十几万美英军队即将撤出伊拉克

  B.并不意味着美英军队立即撤出伊拉克

  C.表明主权移交并不彻底

  D.标志着伊拉克历史上14个月的被占领状态在法律意义上的正式结束

  35.俄总统普京发表声明,提出打击恐怖主义的具体措施(BCD)

  A.开展与车臣反叛头目的谈判    B.建立有效的反恐指挥体系

  C.制定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D.建立反恐新的协作体系

  解析:恐怖主义是世界的一大公害,维护人类和平与安全是反恐的核心;普遍发展与共同繁荣是反恐的基础;加强文明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是反恐的保障;推动和深化国际合作是反恐的关键。

  36.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在于(ABCD)

  A.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客观要求

  B.深化改革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C.解决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突出矛盾的关键环节

  D.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障

  37.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在于(ABCD)

  A.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

  B.反对霸权主义的和平力量极大增强

  C.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D.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联合国中的爱好和平的声音得到了更大的体现

  38.以下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最核心的标准

  B.“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C.“三个有利于”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高的标准

  D.“三个有利于”中综合国力的提高表现为社会的全面发展

  39.人民代表大会制是(ABCD)

  A.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B.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

  C.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D.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40.衡量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关键要看(ABC)

  A.最广大人民的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

  B.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实现

  C.最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充分保障

  D.最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得到了充分提高

  41.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遵循的原则是(ABCD)

  A.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B.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C.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

  42.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关键是要(ABCD)

  A.大力促进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B.大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4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ABCD)

  A.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

  B.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

  C.衡量是否真正实行宪政的根本标准

  D.宪法和宪政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基础和归宿

  44.我国必须走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依据是(ABCD)

  A.针对国际上的“中国威胁论”论调,澄清人们的一些模糊认识

  B.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继承了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C.经验证明,国家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D.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中国不能搞武力扩张,只能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45.下列选项中对政治文明阐述正确的是(BCD)

  A.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性

  B.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

  C.在我国政治文明的内涵主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部分内容

  D.政治文明包括政治思想、文化、传统、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46.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BCD)

  A.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

  C.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

  D.社会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47.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ABCD)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原则是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四大特点是重点突出,未雨绸缪,力度得当,抑扬并举。

  48.新时期加强军队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AB)

  A.打得赢  B.不变质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49.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让农民增收要坚持的原则是(ABC)

  A.多予  B.少取  C.放活  D.鼓励

  解析:我国要建立大病统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50.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发展实行的政策是(ABCD)

  A.鼓励  B.支持  C.引导  D.依法监督和管理

  51.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要义在于我们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充分和自觉地(ABCD)

  A.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

  B.依靠开发越来越大的国内市场

  C.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

  D.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

  52.由巴以在野和平人士签署的《日内瓦协议》受到了普遍欢迎,其内容包括(ABC)

  A. 90%约旦河西岸土地归还巴勒斯坦

  B.巴勒斯坦方面放弃约380万难民返回权

  C.东耶路撒冷归还巴勒斯坦

  D. 90%约旦河东岸土地归还巴勒斯坦

  5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是(ABCD)(本题重要,可做为分析题考核)

  A.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B.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C.要适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

  D.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54.解决好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措施,即(A B C D){此题要熟读,以备分析题之用}

  A.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B.大力提高经济竞争力,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企业

  C.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采取多种方式分流富余人员

  D.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和就业能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通过扩大国际交换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

  55.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A B C){台湾问题新三段论}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反对任何形式的“台湾独立”

  5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意义在于(ABC)

  A.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B.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高度概括,发展并丰富了邓小平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C.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D.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

  解析: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而非三个代表,故D错误。

  57.中国政府在朝鲜核问题上的立场是(ABCD)

  A.朝鲜半岛稳定与否,首先关系到北南双方的切身利益,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和平环境,解决朝鲜核问题的途径必须通过对话与和谈

  B.朝鲜半岛能否保持稳定,影响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C.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是中国处理半岛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核问题上也是如此

  D.应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对自身的安全的关切

  58.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适当修改宪法有利于(ABCD)

  A.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D.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9.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在于(ABCD){本题极为重要}

  A.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C.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D.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60.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应(ABC)

  A.以道德为支撑  B.产权为基础

  C.法律为保障   D.自律为基础

  61.一个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政策,制定的时候应根据(ABC)

  A.本国经济发展水平  B.本国经济运行情况

  C.本国国际收支状况  D.贸易伙伴国的态度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62.2004年的宪法修正是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修正,主要特点是(ABCD)

  A.使宪法本身更加完善

  B.反映出与国际接轨的导向

  C.全面反映了党的16大理论创新的成果

  D.是82年以来历次修宪中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

  63.欧盟首脑会议通过了第一个欧盟安全战略文件。这一文件提出的战略目标是(ABC)

  A.高度重视安全威胁  B.建立有效的、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

  C.与邻里和平共处   D.促进经济的发展

  解析:《欧盟安全战略》涉及的内容有:强调了欧盟的“全球角色”;关注欧盟周边安全,强调应增强军事实力,提高其防务能力;强调了多边机制的不可或缺,特别是联合国的作用;认为跨大西洋关系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关系,将欧盟与美国关系定位为“有效的和平等的伙伴关系”。

  64.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是(ABCD)

  A.有利于对我国的立法起到指导作用

  B.有利于指导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C.有利于指导国家机关按照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开展工作

  D.有利于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思想

  65.以色列不顾各方反对强行实施的单边计划的内容有(ABCD)

  A.以单方面从其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部分土地上撤军

  B.重新部署以色列国防军

  C.建立一条以色列更容易防守的“安全边界线”

  D.重新确定部分犹太人定居点的位置

  66.就日本寻求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事,中国政府的立场是(ABC)

  A.安理会改革是个重大问题,需要各方努力

  B.中国认为安理会应该有些变化

  C.安理会的改革应该优先考虑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D.如果日本真诚反省历史,中国即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67.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是(ABCD)

  A.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B.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C.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D.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68.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的三大理念或三大基本要求是(ABC)

  A.科学执政  B.依法执政  C.民主执政  D.尊重和保障人权

  2004年中国十大新闻

  一、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在此政策的带动下,实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耕地总量保持稳定。

  二、三部重要党内法规相继颁布实施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三部重要党内法规相继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

  三、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在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宪法地位被明确,保护人权、保护私有财产等也写入宪法。

  四、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意见》,要求加强大学生和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

  五、一批审计案件曝光并被查处

  审计署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次会议上作审计报告,曝光了一大批违法违规案件。这批案件得到严肃查处。

  六、我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体育代表团在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上共获得32枚金牌,在金牌榜上名列第二,实现历史性突破。

  七、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9月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对中央军委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八、反分裂国家法立法程序启动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委员长会议将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议程草案。

  九、宏观调控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决策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民经济继续在健康持续稳定的轨道上发展,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我国将首次进入世界贸易前三强。

  十、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社会关注

  陕西、河南、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生特大矿难、空难,2004年我国频繁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在事故处理中,“问责制”逐渐规范,一批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被严肃查处。

  2004年国际十大新闻

  1、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

  2、禽流感疫情在亚洲各国及美国、加拿大等地蔓延。

  3、3月11日一列从马德里驶出的旅客列车爆炸,“基地”组织宣称对此负责。

  4、驻伊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丑闻。“虐俘”丑闻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其影响超出了美、伊,波及整个国际社会。美国向来自诩为“人权卫士”,并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但其在伊拉克的行为,与“人权卫士”和“世界人权法官”形成了强烈反差。

  5、5月1日,欧盟实现了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0个国家成为欧盟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使欧盟成员国达到25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增长了约5%,使欧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贸易实体。

  6、5月1日,伊拉克临时政府成立。5月28日,驻伊联军在巴格达秘密举行仪式,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临时政府成立以来,伊局势仍持续动荡,美英联军和抵抗武装激战不断,造成士兵和平民重大伤亡;恐怖事件频发,绑架外国人质风波愈演愈烈,给国际社会造成极大困扰。

  7、10月原油期货价格涨至55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经济复苏导致的需求上升,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影响力下降,地缘政治局势动荡以及投机资金在石油市场上的炒作等综合因素,导致了今年油价的持续攀升。

  8、9月1日俄罗斯北奥塞梯别斯兰市第一中学举行开学典礼之际,数十名恐怖分子冲进学校,将师生扣作人质。该事件共造成335人死亡,鉴于此,俄当局进一步加大清剿分裂分子的力度。

  9、美国大选揭晓,现任总统布什成功连任。

  10、阿拉法特逝世

}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二、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注意: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3.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简言之,即对自身文化(本民族文化)的觉醒觉悟。文化自信,是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①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②有利于深刻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增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的自觉性;

  ③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④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梦。

  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②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④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注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4.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①原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基本要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第三: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3)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5.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谐文化),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广泛发动亿万人民积极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③当代青年应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身体力行,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2)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

  (3)形式: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②在意识形态领域,多种文化并存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对文化发展方向采取放任的态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就是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面对文化发展的这一阶段性特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2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3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

  (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4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所有制构成地位形式含义作用: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集体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份)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

  (3)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发展个体经济有利于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和流通,扩大社会服务,增加就业。

  (4)私营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私有成份)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发展私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国家税收。

  (5)外资经济(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外资成份)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都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5

  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本质:一般等价物

  ①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

  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⑵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⑴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⑵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⑷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⑴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⑴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⑵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⑶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即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⑷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即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⑵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其他因素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⑴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⑵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⑴按产品类型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⑵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⑶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⑴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⑵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⑶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⑷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⑴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⑶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可概括为“5R”)

  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6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

  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业务是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6、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利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扩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7、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3、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4、我国加入WTO的利弊:

  ①利: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②弊:经济风险显著增加

  5、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6、要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坚持“引近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7、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7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x利息率x存款期限

  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贷款、结算三种

  A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B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高收益、高风险同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3)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它来源于企业了;利润。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4)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债券:(稳健的投资)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1)商业保险的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8

  1.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4.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重视商品的质量是为了更的.实现其价值。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当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就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8.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格既要反映价值,又要反映供求关系。(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影响)

  9.价格与供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反过来,价格也影响供求,使供求最终趋于平衡。

  10.价值规律的作用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11.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两种形式: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宏观调控应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要作用的基础上,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12.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13.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措施。

  14.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动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5.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

  16.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17.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开展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1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要发展高产、优质、生态、安全农业。

  19、工业的地位及作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20、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2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22、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原则。

  23.财政收支及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

  24、税收的作用,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5.存款储蓄的作用。

  26.市场交易原则包括自愿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27.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要努力扩大内需。

  28、消费者的地位和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9.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30、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9

  (4)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5)国家结构形式。

  (6)国家机关组织和活动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3)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统一的原则。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

  (2)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作用。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

  (4)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5)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6)我国的政党制度。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2)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4)国际组织的分类。

  (5)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原则、结构。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7)建立国际新秩序。

  (8)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9)世界多极化趋势。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10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注意:影响有好有坏),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3、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5、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7、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从文化角度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价值经过社会文化流转,其中有一部分人所付出的劳动生产价值远远的大于其支配的劳动生产价值,而有另一部分人所付出的劳动生产价值远远地小于其支配的劳动生产价值,则有一部分人所付出的劳动生产价值经过社会流转后部分(或全部)被另一部分人所支配,这便是社会剥削。社会剥削的社会基础是政治私有制,私有制明确了价值的归属,即价值由谁来支配,由哪个私人或小集团所有,这样一来,社会剥削就能成为现实。
依据社会剥削方式的不同,把社会剥削划分为政治强夺和经济转移等两大形式。在政治活动中,生命侵夺、生存掠夺和机会剥夺产生价值的政治转移,称为政治强夺;租金、利息和利润是价值交换所产生的价值转移,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摄取租金、获取利息和创取利润就是价值经济转移的形式。
政治强夺是社会政治对价值野蛮分配,是程度深的剥削。政治强夺有生命侵夺、生存掠夺和机会剥夺等三大形式。
生命侵夺。生命侵夺是指社会一部分人(或一些种族)的人身及生命被另一部分人(或另一些种族)的个人或组织支配,所有。价值源自于生命又归宿于生命,世上没有高于生命价值的价值,生命无价,支配了人的生命就支配了人的全部价值。生命侵夺是最残酷的社会剥削,是人类社会剥削程度最深的方式,它是奴隶社会剥削的主要形式。
生存掠夺。生存掠夺是指社会少数人通过政治权力的社会优势直接地夺取另一部分人劳动生产价值。生存掠夺源自于生存保护费,是大贵族主向小贵族主收取的纳贡,它是赋税的雏形。赋税是生存掠夺重要的手段,收费、摊派、上缴、剥皮、变相服务以及变相罚款是赋税的现代变种。公共官员及公职人员吃、拿、卡、要以及礼品、红包、回扣、干股、提成、瓜分、强买强卖、强制拆迁等其它掠夺方式也是赋税的变种。纸币又称法币,它本身并无价值,它的价值是国家政权赋予的,统治者运用纸币及其债券掠夺国内民众或国外民众,这就是金融掠夺,纸币及国债超发,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虚拟经济膨胀,社会流动性泛滥,这些现象都是金融掠夺的表现,金融掠夺是当代社会剥削的重要形式。公车私用,私事公办,公款吃喝,公款玩乐,公款送礼,公款招待,公费旅游,公费培训, 超额报销, 高薪福利, 生活特供,到所属所管的企业报销费用,到所属所管的企业兼职,吃空饷,挂闭职,退居二线,替工,休养,退养,内退等等,是当代少数国家的社会剥削的形式。文化强国运用军事武力、政治殖民、外交逼迫、资本输出、产业布局以及金融掠夺对文化弱国进行种种侵略,这就是国际掠夺,国际掠夺是社会剥削的特殊形式。国际掠夺广泛存在于当代国际社会之中,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类的政治经济活动。
机会剥夺。机会剥夺是指社会少数人通过政治权力的社会优势剥夺另一部分人的一些生存与发展机会,营造不公正的社会环境,从而间接地支配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生产价值,机会剥夺是当代社会剥削的广泛形式。世袭制度、承袭制度、血统资格制度、政党资格制度、终身制度、传承制度、指定制度、自选制度、种族歧视制度、种族优待制度、资产资格制度、竞选费用自理方式、政治捐献制度、经济捐助制度以及各种不公平的人权制度等等,都是机会剥夺的社会制度形式。在政治权力私有的条件下,统治者垄断了政治权力,也就剥夺多数人的政治机会,普通民众难以从政,更难升迁,无法成为国家领导。在政治权力私有的条件下,统治者垄断了政治权力,也就能垄断经济利益,经济垄断是政治垄断的延续,权力垄断是根本。在权力垄断的条件下,统治者再去垄断经济,甚至搞钱捞收入,就是非常可怕的邪恶政治,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都会循环周期地走上如此末路。在政治权力私有的条件下,垄断经营不仅剥夺社会资本的经济机会,而且还剥夺人们就业的平等机会。在封建社会,垄断经营是政治权力对经济利益的直接占有,垄断经营者是君主家族及其产业幕僚;在社会集权主义国家,垄断经营是政治权力对经济利益的直接控制,垄断经营者是政党官僚与买办商人的复合;在资本自由主义国家,垄断经营是产业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垄断经营者是大资本家与国家政客的联盟。在政治权力私有的条件下,垄断是统治者腐化堕落的根源,垄断经营是政治腐败的温床,垄断经营还是当代很多国家部分行业和少数人员畸形高薪的保障。政治腐败和畸形高薪也是当代一些国家的社会剥削的形式。
经济转移是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价值转移,相对政治强夺,经济转移是程度浅的社会剥削。经济转移有摄取租金、获取利息和创取利润等三大形式。
摄取租金。摄取租金是指社会一部分人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租借房屋设备等获取超额租金。
获取利息。获取利息是指社会一部分人借贷货币赚取利息,从而达到支配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生产价值。
创取利润。创取利润是指社会一部分人通过经济交换而取得经营利润。
对于摄取租金、获取利息和创取利润,它是生产经营者社会谋生的合法手段,大多数人认为不是剥削。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待,对于个人及企业而言,合法只能表明个人及企业获利的正当性,但是,合法并不等于合情合理,法本身不合情合理,则表明社会政治失去正当性,是政治没有进行合理再分配而产生的社会剥削,是制度性社会剥削。实际上,租金、利息与利润一样,它们都是社会制度性剥削,它们都是政治私有制的产物。
劳动生产价值,归根结底,是人劳动消耗的能量,土地、房屋设备、货币以及工厂等资产是不能产生劳动生产价值的。因此,摄取租金、获取利息和创取利润是社会剥削的表现形式。其中,创取利润是最隐蔽的社会剥削方式,也是社会剥削最后的形式,它随着私有制的消失而消失。
生命侵夺,生存掠夺,机会剥夺,摄取租金,获取利息,创取利润,都是社会剥削的具体形式。社会剥削是人们的政治矛盾,是人们斗争的焦点。随着人们政治斗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剥削的方式也随之逐步减少,社会剥削的程度也随之逐渐减轻,直至社会剥削消失,这就是社会剥削的退化。
生命侵夺是奴隶社会剥削的主要形式,也是奴隶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生存掠夺是封建社会剥削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机会剥夺是集权主义社会剥削的主要形式,也是集权主义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经济转移是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主要形式,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减缓剥削、均衡贫富是均衡主义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公有经济、缩小剥削是民主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消除剥削是自治社会政治斗争的核心;平等社会,实现价值完全公有,社会剥削失去价值私有制的基础,剥削也就消失了;自由社会政治所有制消失。
社会剥削是人们的政治矛盾,是历代人们政治斗争的焦点;社会剥削也是社会的经济矛盾,是造成当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根源。社会剥削的基础是政治私有制,政治强夺的社会基础是政治权力私有制,经济转移的社会基础是经济利益私有制。社会剥削的退化也就是社会私有制向社会公有制的转化,人性也随之发展进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民政治自由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