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车子多少转多少转涡轮增压器价格就会自动介入,那那倒底要给油到多少码吗?不然说听得懂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汽大众.迈腾2009试款车报告篇2.doc 3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一汽大众.迈腾2009试款车报告篇2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澎湃动力 源于芯 新浪汽车试驾迈腾2.0TSI
http://www.sina.com.cn
  作为大众PQ46平台上的重点产品迈腾上市已经有些时日了,继最先推出的2.0、1.8T之后,一汽大众近日推出了装配了2.0TSI发动机的新款迈腾,迈腾所装配的TSI发动机是T+FSI的意思,就是装备了涡轮增压器的燃油直喷发动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发动机之一,技术含量很高,但与奥迪所采用的带分层燃烧技术的TFSI发动机是不一样的,为了区分大众将这种发动机称为TSI。迈腾装配的FSI发动机与传统发动机所不同的是,燃油直接喷入发动机的汽缸参与燃烧,而不是喷入进气歧管然后进入汽缸。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了燃烧效率,可以说FSI本身就是一款很高效的发动机,而大众又利用自己在涡轮增压方面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技术,将涡轮增压器装到了2.0的FSI发动机上,让发动机的性能彻底发挥出来。于是一台拥有澎湃动力同时又有很高燃烧效率的迈腾2.0TSI就诞生了。
  迈腾2.0TSI的外观低调而沉稳,泪滴型的前大灯营造出一种不怒而威的气势。大众新车系标志性的大嘴在迈腾身上体现的最为深刻。从外观上看除了车尾部的2.0TSI标识牌不同其他与1.8TSI没有什么区别。在内饰上与1.8T的区别也很小,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支持语音操作的西门子RNS 510 DVD影音导航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先进,在导航时可以有多种模式选择,如最快捷或者最经济等,且未来可以与实时路况实现实时互联,避开拥堵路段。另外,该机配备了海量30G的硬盘,并拥有强大的数码音乐娱乐功能,可以用来播放DVD光盘,并支持MP3、WMA等格式的音乐文件播放,得益于高功率的数字音响及优异的屏幕参数,品质一流。迈腾2.0TSI的其他配置也非常丰富,且全系标配前后倒车雷达,非常实用。
  光说不练假把式,2.0TSI的迈腾到底性能如何还是让试驾来说话。启动引擎,发动机的怠速很安静,这一点在大连的TSI工厂参观的时候就已经领教了。当时工作人员把一枚硬币立在一台正在热测试的发动机上,发动机正常运转,而硬币纹丝不动。解除电子制动,这个东西是个很独特的设计,位于方向盘左侧的控制面板上的一个”P”字按钮,平时这个功能可能体现不出多大的优势,但是在陡坡驻车时还是很有用的,在踏下油门踏板时电子制动自动解除,可以减少陡坡大扭矩启动时对变速箱和离合片的磨损。
澎湃动力 换挡顺畅
  抬刹车,轻踏油门,车子很沉稳地起步。然后狠狠深踏油门到底,当发动机转速达到1800转时涡轮增压器就开始介入了,此时的迈腾犹如一匹烈马奋蹄一跃,在宽广的转速区间(rpm)发动机强劲地持续输出280Nm的最大扭矩,2.0TSI还具有充沛的功率储备,在rpm发动机转速范围,2.0TSI可持续提供147kW的最大功率,令车辆保持优异的高速性能。配合6速手自一体TIPTRONIC变速器使得换挡过程非常顺畅没有顿挫感,伴随着引擎富有磁性的声浪带来强烈的推背感,当你低头看时速表时发现已经超速了。对于质疑迈腾2.0TSI提速性能的人可以闭嘴了。
  操控精准 底盘扎实
在进行激烈驾驶时车身的姿态控制很好,前麦弗逊的悬挂虽然没有多连杆悬挂那么奢侈,但是应付平时的路况足够了。尽管大力刹车时低头现象比较明显,但是车身侧倾的抑制和转向的精准丝毫不马虎。驾驶时感觉车身底盘非常紧密,没有发散的感觉,给人以信心。
德系造车 品质卓越
  尽管迈腾主要面向的是商务用户,但动感十足。迈腾2.0TSI并不是给一些迂腐的人准备的,它是那些富有进取精神的人的良驹座驾。外观设计没有浮夸之气,车身比例协调。内饰装配精良而不豪华,驾驶感受激情而又内敛。对于选择这个价位车的消费着,车更多的是一种自我气质的体现。而迈腾的独特品质只有亲身驾驭了一段时间后才能知道它先进的科技魅力和优秀的驾乘感受,而这些是日系车型所学不来的。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当然迈腾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果把这些细节上的问题处理好迈腾就更加完美了。
图文/新浪汽车 陈浩
穿跑鞋的绅士--试驾一汽大众迈腾2.0T
http://www.sina.com.cn
  一直以为商务车就该设计得四平八稳,即使是动力系统也不应过分激进,可德国人偏不这么想,一台2.0升的发动机在涡轮增压器的压榨下居然能爆发出200匹的马力,而配合6速的Tiptronic变速箱,拖动1.6吨重的车身加速到百公里也不过是8秒多的时间,看来,“西装与跑鞋”的配搭也别有一番乐趣。
  内饰:配置丰富
  电子驻车系统替代了手刹,无钥匙识别系统替代了传统的钥匙启动,电脑分区控制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正在加载验证码......
请先拖动验证码到相应位置12202查看|6回复
开始说车,转来的,绝对在牛A和牛C间
在线时间176 小时
金钱1285 RMB
威望311 点
威望311 点
金钱1285 RMB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淮北人论坛。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 &开始说车,转来的,绝对在牛A和牛C间
  美国市场不见欧洲车,是有原因的。欧洲是汽车的诞生地,有很成熟的汽车文化,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风格,为了吸引回头客,轻易不会改变。而欧洲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与美国是很
不相同的,美国车的特点是宽大、舒适,它不怎么讲求省油,这是它的特点,跟美国人的性格和地广人稀、交通高度发达的地理环境有关。欧洲不一样,国家多、地方小、路也窄,大多数的车都是两厢
车,穷也罢富也罢,并不在汽车上找面子,也就是说:汽车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物品。
  所以,美国人喜欢的车大多是外表光鲜、马力强劲、排量大、宽敞,求新。欧洲则是讲究小而全,不怕你怪、就怕你没特点。
  现在标致206出来,好多购车者按个头比较……把它与夏利相比,认为贵。这是典型的不懂车。
  一辆车,什么最重要?……首先是底盘技术,这是要命的地方;其次是发动机,这是动力性能;第三是操控性,变速箱与发动机的配合等等,这是驾驶乐趣所在。只有这三点。其他的,如内饰、外
形等等,都是小数点以后的事,可以不必考虑。
  从操控性能上来讲,日本富士重工的斯巴鲁可以说是日本功利化汽车市场的一个另类。水平对置发动机、涡轮增压、恒时四轮驱动、特意调教的车底盘、无框玻璃等,无疑不透着鲜明的特点。我曾
经体验过,确实感觉很爽。但问题在于:它不能持久。前一两年,五六万公里之内,很好。以后就不行了,各种指标下降太快。相比之下,欧洲的涡轮增压之父……瑞典的萨伯就完全不同,它的广告是
:体验贴地飞行。它把应用在飞机制造行业的涡轮增压技术移植到汽车上,并把这个优势保持至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你看它的外形,很平常、一点都不起眼,但心脏那确实不一样,不但强劲有力,
而且更关键的是经得起折腾。
  上面有网友说标致的底盘功夫好,山路上感觉很不错,这不假。因为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致把雪铁龙给收购了,现在叫PSA集团,两个品牌一起生产。而雪铁龙这个百年老店之所以在竞争激烈的欧
洲市场能够创出名头,靠的就是两个独门绝技:一是后轮随动转向;二是主动液压悬挂。都是底盘的功夫。当年雪铁龙的造车特色就是不惊艳毋宁死,试制出了全球第一款全钢车身。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的雪铁龙ds上,就安装了主动转向大灯、电子喷射、电控节气门、全自动离合器等等,那是真正的豪车,超出了时代,就好比现在总有人怀疑为什么美国六十年代那种条件下竟然能够登上月球一样。也
就是因为这款车,雪铁龙力尽,资金链周转困难,这时候很多公司要买它的技术,后轮随向等等,企图趁火打劫。但雪铁龙宁死不卖,并入PSA集团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保留自己的品牌、保留自己的开发团
队和技术人员。现在的标致,是与雪铁龙共享这个技术的。所以,看看近几年的世界拉力锦标赛,一般都是雪铁龙和标致在前两名,靠的就是这个技术。斯巴鲁也很厉害,只要没有雪铁龙,一般都是它
的冠军,但一碰上雪铁龙就没辙。
  在大陆的德国车,以宝来、帕萨特、POLO为代表,家庭用车。但它的后续费用较高,这一点比日本车差。以车价最便宜的POLO为例,做一次换正时皮带的保养要人民币四千多元……!所以,很多人
对此很不满。
  不怕贵,就怕贵得没道理;也不要觉得便宜就好,有时候便宜的东西更不值。
作者:胜者无招 回复日期: 00:27:48 & &
  开始说车…………(续)
    斯巴鲁的确是辆好车。但要说性能和使用年限之比……就比欧洲车差点意思了。我关注斯巴鲁很早,那时候是因为好奇:在我的概念里……斯巴鲁就等于车流里袒胸露怀、挥着大斧的恶汉,属
于见谁灭谁的主儿,不明白这么个个性车为什么竟敢搞无框玻璃,对它的材料和工艺严谨性好奇,认为它不像一般的日本车。
    等渐渐了解了这款车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富士重工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很佩服这样的造车人,很佩服这个团队数十年如一日的视质量如生命,也很佩服富士星标下的几款车型朴实无华的外表
和坚实桀骜的内涵。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访问过富士公司,回来对我讲过,说富士的人都像是书呆子,从上倒下古板的千篇一律,一点也不会吹牛,只有说自己的车时话才多点,但都是讲技术,讲我们
这个车怎么先进,是大家怎么苦干出来的等等,从来不讲市场,不提怎么在提高市场占有率上下功夫。我的朋友问为什么富士的内饰总也见不到大的提高,人家很惊讶,说我们觉得挺好呀,够用了呀!
……后来富士重工来国内考察,打算看看有没有合资的可能性,结果转了一圈回去了。据说是因为大陆要求达到一定的国产化率,而富士方面认为大陆的配件厂质量不行,短期内提高不上来,怕到时砸
了自己的牌子,还有就是喜欢斯巴鲁的不见得买得起,而买得起的又绝大多数不喜欢,市场有限。
    我本人就属于这种。很喜欢这款车,但兜里的银子不能全给一辆车吧?后来它降了点价,但基本款的还是觉得不是那个意思,高排量的那款价格没怎么动,而且我自己也已经买了别的车,就不
再惦记了。相比于WRX的凶猛,我倒觉得“森林人”更加朴实实用,现在北京的街头也能时不时地见到了,说明喜欢这款车的人还是有的。
    除去这个另类,其他的日本车也大多有自己的绝活,比如丰田自己搞出来的“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性能上并不输于德国技术;三菱和本田的缸内直喷、进气稀释都很有特点;马自达的转子发
动机现在已经算是成熟了,七十年代它开始搞这个,当时被欧美嘲笑为冒烟的马自达,性能不稳定,几万公里就得大拆大卸,而现在……它的这项技术已经只能被尊敬了。小日本做事情还有很有精神气
的,当初丰田咬紧牙关,奋斗十年,终于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发动机,靠的就是这股子气势,人家把装备这款发动机的车命名为皇冠,从那时起,天皇他们家都用皇冠车。假如我们能有丰
田这股劲头,早就不是现在这种局面了。
    对于斯巴鲁,我在中冀公司试驾过新车,爽得很,脚到哪里车到哪里,就像直接坐在发动机上,根本就不存在车架,一丁点阻力都没有,你感觉不出车的重量。印象相当不错的。但后来,也开
过一个朋友的同一款车,两年、六万公里的,结果感觉上相差极大。虽然说一辆车不可能永葆青春,但性能下降这么快,我还是没有料到。
    斯巴鲁的成功,首先在于精神,能够几十年如一日的保持恒时四驱这个独特性,使得消费者能够在欧美以外还能够有所选择;其次是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水平对峙发动机并不是什么尖端技术
,但能够把它市场化、能够把它装车与市场之间协调起来,能够让消费者认可,富士是第一人。第三是敢于竞争,不怕落后,奋起直追,在拉力赛场上也坚持无框车窗,最终打的欧美车狼狈不堪,富士
的星标成了冠军的标志。这款车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在日本国内也少得可怜,但几十年下来,凭着自己的真本事造就了坚实的消费群,能够支持它继续走下去。它注定不属于大多数人,但喜欢它的人
是真的喜欢,它就靠这个活,就是为了喜欢它的人造车。在大陆,很多车友在心理上已经完全把它与日本车分开了,因为它太不像日本车了。
    其实真要说起来,日本车在大陆的影响是相当好的,以当年的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为代表。老皇冠的质量有口皆碑,包括咱们的江总……当初进北京的时候也是皇冠;而公爵王的大名也是响遍
天下,现在还能时不时地见到。日本车靠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甚至什么都是劣势,只有质量,只有靠质量。
    可后来就不行了。民族情绪什么时候都有,为什么现在反对日本车得这么多?还是因为质量。钢板薄不薄就不说了,用的公里数可是摆在那里的,前后有没有差距?老皇冠的质量和现在合资的
日本车的质量哪个好?普通消费者他也不懂太多,其实也没必要懂太多,张嘴问问就可以。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日本车的形象一天不如一天,这怪不得别人,只能怪他们自己。
    现在新皇冠终于来了,我没有开过,但据说很省油,操控性能优异,买的人也不少,希望所有的日本车都能给消费者留下好印象。但日产的风雅却不大有人提起,我很奇怪,我的印象里这款车
是完全有实力与皇冠较量的。有人拿新皇冠跟日产的天籁对比,这完全不对。天籁是风度的换代版,而当年与老皇冠放对的公爵的后继者是风雅,比天籁高一个档次呢。真要比一比,我个人的看法是:
皇冠不见得是风雅的对手。在两者的高端配置下,风雅的发动机是连续多年的世界十大名品之一。日产不知为什么不宣传自己,在大陆最有名的车才是与佳美等级的风度,实际上它的高端车是很不错的
。在北美,它的无限敢和宝马叫阵,而且销售形势相当好,颇有老对手的凌志的风采;跑车里有地平线,知名度也不输于马自达的RX系列。可在大陆市场,就是没人认知它的高端品牌,前一段,它最高
级的西玛在年复一年的无人问津的情况下,销售商忍痛割肉几十万……竟然还是没人买!估计得把日产的人气死。没办法,现在大陆的有钱人就认大奔、宝马,我就俗了,大家一起俗,你怎么着吧。
    小日本是挺会搞市场的,面对大陆的购车者况且如此,那欧洲那些倔强分子们的下场呢?岂不显而易见。
    法国的标致607,号称总统坐驾,在欧洲那是地位很高的,到中国来……根本没得卖,两个字:难看。因为难看所以不值那么多钱,因为大家有钱都买大奔、所以我也不买别的。
    雪铁龙C6,新出的,高级的利害,能想出来的几乎都有,我一个哥们去欧洲参加发布会,回来说我是见到什么叫车了,那真不是一般人的,贵倒不贵,就是那个形象、带的那个气质……太深刻
,咱这种人说实话真是不好意思坐。电影里怎么说的:……你要开一日本车都不好意思出门,完完全全的正确!……这样的车怎么样,可它还是后掀背车型,跟老富康的后掀背一样,有屁股也是后掀背
,雪铁龙就是这么轴,从几万块钱到几十万的,都TMD后掀背,它马上就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了,到时候等骂吧!
    欧洲人做车是很坚持的,德国也好、意大利也好、法国也好、英国也好、瑞典也好,这些品牌都是历经百多年的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血拼出来的。仔细想想,哪一个不是近乎固执的坚持自己
的特点?哪一个不是近乎偏执的坚持自己的形象?……你一见到他们的车就能看出、甚至能感觉出这是谁的!一辆车,绝不仅仅是一堆钢铁,绝不仅仅是一堆参数,它是有灵魂的。就是在这一点上,日
本车与欧洲车的差距还有。
    十五年前的雪铁龙ZX,就是我们的富康,现在看上去并不觉得丑,十年以后也依然是这样。而十五年前的日本车,除了皇冠,还有谁能记得?你一见到C6的后掀背就会想起富康,可当你见到
最新一代的佳美时,还能想起它原来的样子么?
    市场就是市场,能买就行,能赚取利润就行,公司毕竟是企业,以赚钱为第一要务。但是,有些汽车当你买了第一辆,你会一辈子都开这个品牌的;当你的父亲买了它,你也会做出同一选择。
有的人只赚你现在的钱,而有的人要赚你一辈子的钱;有的人只赚你一个人的钱,而有的人要赚你所有亲人、朋友的钱;有的人做的是一锤子买卖,而有的人赚了你的钱还要你自觉自愿的帮着他“害”
    这就是品牌的魔力,也是品牌之间的区别。而品牌……真的需要积累,需要付出代价。你只能舍去一些,才会得到一些,所有的公司和所有的消费者都在做着选择。
    我之所以喜欢斯巴鲁,并不仅是因为它是好车,事实上比它好的车有的是。是因为什么呢?
    我曾经在一个论坛上与网友谈过我的想法:众所周知,大陆城市限速基本上在80公里;高速限速基本上在120公里,作为一个驾驶员,不应该想去超速。有车友说,在这种情况下,买些性
能车是浪费,是臭显摆,是华而不实。可我不这样认为。我也不会超速,我知道我飞不起来,但我心里总想体验起飞的感觉。
    也许以后我会换辆更加宽敞、体面,更加“稳当”一些的车,但现在不行。我是驾驶者,不是乘员;我是年轻人,不是老年人;我坐前排,不做后排;这是我的车,我还是喜欢自己来掌握。
    我买的是一辆自己的车,由自己开。所以我选择一辆我喜欢的车。至于父母亲友或别的人的意见,我不考虑,因为我不是在为他们买车。也正是这样,只要金钱能承受,我不考虑别的,只考虑
安全性和操控性。
作者:胜者无招 回复日期: 00:29:37 & &
  开始说车…………
    呵呵,雪铁龙一向是不超凡拔俗毋宁死的,它的车值得凝视。德国人用圆规和激光测距仪造车,法国人用香槟和画笔造车。同样是弧线,A6和C6给我们的感觉完全不同。把所有的法国脑袋榨干
,也设计不出奔驰和宝马。不同品牌的汽车就像不同的人,有些你永远也没感觉,而有些……你一见之下便会倾心。所以说到底,汽车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这样的区别。
    选汽车就像谈恋爱,你选什么……并不重要,实际上,早在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应该谈场恋爱的时候,你未来爱人的影像早已刻在你心底了。爱人根本不用去千挑万选,她一直就在你身边,也
终究会属于你,只不过你在这以前没发现而已。你选什么,都没有错,都是对的,前提是:你要认清楚自己,你要明白自己绝非十全十美。你如此,你的老婆也如此,你的汽车更是如此。
    汽车又像狗,谁家的狗就像谁,这一点都没跑。
    上高速之前,有很多工作要做。按传统,要检查“机油、汽油、水,刹车、喇叭、灯”……。当然,这是很早就流传的规矩,现今汽车行业日新月异,技术更新日上层楼,有很多东西已经与原
来不大相同了,但总的来说,大原则是一致的。
    首先,机油。机油是用来给发动机降温的,同时,现在的高级润滑油……比如全合成机油,还有清洁发动机的功能,机油所含的有效成分会使附着在发动机内部缸体上的杂质、积炭、胶质等发
生离散。所以说,用高等级机油对发动机有百利而无一害。
   机油按自己的成分划分有不同质量等级,比如矿物油、半合成机油与全合成机油;同时,每个级别的机油也会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环境再分几个等级,举例:如果你身在南国,打算在寒冬季节长驱北
上到东北过年的话……那就要注意换换适合零下三四十度的机油;反过来,北方到闷热潮湿的南国去,也要注意相关问题。在北京,一年四季分明,用SJ级10w30就完全可以了;高级点的可以考虑SL级
5w40。对机油自身等级来说,半合成油在价格和效果上搭配较好。维修店给你的“原厂机油”绝大多数都是矿物油,用倒是够用,便宜,但分数只在60分。所以,很多车友不用店里的,而是自带。
    现在,绝大多数车辆都有机油报警灯,这个灯一旦亮起,表明两个的意思:一是机油性能下降,已经无法完成给发动机降温的任务了;二是表明机油泄漏,同样造成发动机温度升高。在这种情
况下继续运转发动机,会造成拉缸,机器就算不毁、也得大修。所以,这个灯一亮,这车就算是停了。你绝对不能再动它了。
    那么,长途之前的机油检查,就是要避免这个灯亮,要在旅行期间尽最大可能地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要检查保养区间,看看是不是应该进行换油保养了;要咨询或查询目的地相关温度资料,
看看自己的油适不适合该地区的温度;要检查机油液面高度,低了自然是不行……会影响性能,而高了也不行……会参与燃烧、造成发动机积炭,所以,机油这玩艺必须刚刚好。
    同时,尽可能检查一下放油螺丝和机油盖。看看发动机下部的放油螺丝有无渗漏,无则心里踏实,有则赶紧处理;还有,部分车型的放油螺丝上有一个垫片,这个垫片有严格的压力要求,所以
,每次换机油时要提醒技术人员注意同时换掉这个垫片,很便宜的东西,但有时会引起极大的郁闷。
    擦干净机油盖。这是个不起眼的小事。但绝不是多此一举。有些车型存在原因不明的机油消耗(排除烧机油的可能),最终发现:机油盖不干净、粘有机油,在发动机运转状态下,机油的压力
增大,会沿着盖子上的油迹轻微渗出,积少成多,好多车友会发现仅开了一两千公里的车……机油居然不明原因的消耗下去好几格。把它彻底擦干净,使发动机机油室内外彻底隔绝,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最起码,一个干干净净的盖子会帮助你确认机油到底是不是经盖子泄漏的。同时,在每次保养换油时要提醒技工:动作要到位,不要沥沥啦啦的把机油加注孔那个部分搞湿。
    机油没问题了,发动机就好。发动机好了,你就放心。你每放下一份心思,行车的心态就会更加轻松。你心态好了,动作就到位,就会更加安全。你安全了,就达到了出行的基本要求。
    按照机油的不同质量等级,其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比如SF、SG、SH、SJ、SL、SM等。其中,第一个字母S代表这是汽油机的机油,在S之后的字母,按英文字母顺序越靠后就表示该机油的级别越
高,比如SH级好于SG级,SJ级好于SH级。目前,车友们所用机油集中在SJ和SL级。SM级是目前最高级别的机油(并不说明它是最贵的),但据说尚无相关标准。
    机油对于发动机的作用,主要有四点:冷却、密封、润滑和清洁。不同的级别的机油基本上都是多级黏度机油,但根据其构成上所使用的不同基础油,各个级别的多级黏度机油又分为矿物油、
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
    合成型的机油抗高温性能比矿物油要好,同时能够大幅度降低黏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令其所生成的油膜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合成机油与普通矿物油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克服了普通机油低温流动性差的弱点,并且加强了高温、高负荷时对发动机的保护和清洁作用。我们都知道发动机在冷启动状态下的磨损是最严
重的,因此,代表机油最终品质的就是他的低温流动性能。在这方面,全合成机油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也因此,它的价格最高。
    目前,多级黏度矿物油的价格一般在每桶数十元左右;多级黏度半合成机油的价格一般在一百多元;多级黏度全合成机油的价格一般在三百元及以上。使用矿物油的车辆,建议每五千公里进行
换油保养;使用半合成机油的车辆建议每七千五百公里至每一万公里进行换油保养;使用全合成机油的车辆,维修店的建议一般是每一万公里至每一万五千公里进行换油保养。
  第二,汽油。
    汽油对于汽车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于人。汽油分为含铅、无铅两种,含铅汽油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暴震,但不利于低排放,不利于环保,并会导致三元催化器中毒,给车主造成大的损失。在目
前大中城市的汽油市场上,含铅汽油基本被淘汰,大部分的加油站都是无铅清洁汽油。
    无铅清洁汽油,根据其内部抗暴震成分的含量高低……而分为不同标号,在大陆市场,最常见的汽油标号为90号、93号和97号。汽油标号的不同,并不是说明其清洁性,并不是说明哪一个更加
“干净”,而只是单纯的表明其抗暴震性能。也就是说,无论是90号汽油,还是97号汽油,它们都是清洁汽油,都是很干净、达到排放标准的。之所以有成分的区别、价格的高低和标号的不同,是因为
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
    汽车发动机自诞生以来,技术进步每天都在进行。进步的指标之一,就是新材料的使用促使发动机的压缩比越来越大。而汽车发动机的压缩比,是选择相应标号汽油的唯一参照物。
    压缩比数值大的发动机加入低标号汽油,会导致燃烧不完全,积碳、结胶,轻则降低发动机性能,重则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甚至拉伤缸体。压缩比数值小的发动机加入高标号汽油,会导致提
前燃烧,严重影响性能。无论是高压缩比发动机加入低标号汽油,或是低压缩比发动机加入高标号汽油,这都是错误的。因此,搞清楚自己车辆发动机的压缩比数值,并选择好相对应的汽油,是保护发
动机性能的前提。
    目前中国大陆市场上的汽油,品质并不很高,对于十分先进的发动机来说,97甚至98号的汽油也不见得能够满足其要求。因此,对于很多品牌的纯进口高级轿车来说,必须进行相应的参数
修改和调整,以使之能够适应目前大陆市场的汽油。具体说来,就是通过汽车电脑或通过物理手段修改其发动机点火提前角,以牺牲部分性能的方式来达到其对油品的适应。当然,这是对正常通关手续
入境的进口车说的,不包括走私汽车。
    很多车友对当年的“砸大奔”事件、“雇农民用毛驴拉宝马进北京”等事件记忆犹新。是什么导致这些高级车成了“修不好的车”?……关键就在于油品不适应发动机。事件中的车辆是走私车
,其发动机点火提前角并没有经过调整和修改,因此,简单的处理之后很快便再次无法启动。
    按国际标准,发动机压缩比与汽油标号之间的关系很清楚,可以很容易的查到。但在大陆,由于通过技术手段的调整,使得高端发动机也可以适应相对标号较低的油品。以大陆市场家用轿车中
压缩比数值较大的POLO和赛纳为例:POLO(某一款)的压缩比为10.4比1,赛纳的压缩比为10.8比1,在目前国产车中都是很高的。按国际标准,压缩比在10.5以上的,应该使用98号以上无铅汽油。很显
然,目前国内油品达不到这个标准,它们近乎无油可用。那么,现在通过技术调整,这两款车都可以适应93号以上(含93)无铅汽油。目前,这两款车的车主,有些加93号,有些加97号,都用得不错。
    作为个人,我觉得在这方面,在97和93之间的选择上,我选择93。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对97号汽油的工艺并没有国家标准的工艺流程。而众所周知97号汽油价格高、利润相对丰厚,
这就造成部分不良企业采用添加剂的手段,以93号甚至90号汽油来“勾兑”出97号油。这种不经过严格工艺流程而直接使用添加剂兑出的所谓97号油,会因其内部成分复杂而有可能造成高温下
相互产生化学反应,并导致发动机性能受到伤害。我个人强烈反对未经长期试验的任何添加剂。
    再有:相对90号汽油,93号汽油在国内大规模普及的时间并不长,所有加油站的储油罐还相对清洁,因此,我个人认为93号汽油比所谓的97号汽油更少杂质,也更干净。
    选好了相对应的油品标号,便加注。
    汽油在加注时应注意的是:首先,选择加油站。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连锁站分别是中**和中石油。我个人选择中**。因为中**是炼油的,中石油是采油的,我认为炼油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
更多一些。同时要注意考察加油站的资质,看看它到底是中**或中石油的连锁站还是加盟站,甚至是不是假冒的。每个加油站都有自己的资质牌,注意一下就可以了。省事的方法是:向出租汽车司机打
听一下,出租司机一天到晚的加油,对这方面比较熟悉。
    第二,选择一个到几个相对固定的加油站,这样可以保证你的油品质量。在家的附近、单位附近乃至日常经常跑的地方进行考察,有意识的选择几家口碑好的油站,未雨绸缪,避免油箱见底时
“饥不择食”而上当。
    第三,选择好加油时间,并相对固定下来。加油站的每个储油罐都不是新的,在油罐的底层都有或多或少的杂质,这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就应该想办法尽量减少杂质对车辆的影响。所谓的办
法,就是搞清楚加油站本身补充燃油的时间。每个加油站进行补油操作时都有严格的流程,在补油时间上也相对固定。新的燃油补入油罐,必然导致油罐内部“沉渣泛起”……,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去加
油,心理上是否舒服?……所以,要搞清楚加油站补油的时间,并在自己加油时尽量避开。
    第四,每次加油都不必太满,也不要非得等到燃油灯亮起再去加油。油箱有一定的膨胀系数,有些车友特喜欢加得满满的,这并不好,尤其在夏天、不跑长途的情况下。太阳一晒,涨了,轻则
油箱变形,重则经过溢油道漏出、形成危险隐患。有的车辆在油箱口旁有卸压阀,车主为了加满,就按着油箱口旁的卸压阀加油,这都是不对的。应该每次在加油时都留下些空间,以应对膨胀。还有,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车型的汽油油泵都是安装在油箱、浸泡在汽油里的,因为汽油是很好的散热剂。那么,每到灯亮再加油的习惯就很危险。万一碰到灯亮以后很长时间找不到加油站的话……可能会导
致汽油泵因为油箱里的汽油过少而烧掉。根据维修站的经验,汽油泵是“很难”坏的,几乎损坏汽油泵的车辆大多都有“灯亮了还继续跑”的经历。
作者:胜者无招 回复日期: 00:31:55 & &
  第五,乙醇汽油。
    目前,东三省全部,河北、河南、山东一部,长江中游等省市,都在推广含有乙醇的汽油。那么,含乙醇的汽油与一般的汽油的区别在哪里呢?哈哈……当然在乙醇上。
    汽油的清洁能力很强,这众所周知;但对乙醇来说,它的清洁能力在某些情况下会高于汽油。这就造成了车辆在转换油品是的不适应。
    无论多么清洁的汽油,在运输和储存环节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杂质,这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油箱和汽车的油路中也是如此。一开始的新车,没有问题;但用的年头多了,必然会有杂质。我们
进行汽车保养中的一项:更换汽油滤芯,就是指这个问题。不过,汽滤阻拦的是油箱进入油路的汽油里的杂质,而油箱内汽油中的杂质它管不着。所以,问题来了……:当你的油箱里加入乙醇汽油时,
由于乙醇的清洁能力要大于汽油,所以乙醇会把油箱中原来普通汽油汽油所“洗不掉”的杂质给“洗”下来,那么,这些“突然多出来的杂质”会通过汽油滤芯进入油路,紧接着,就有可能造成汽油滤
芯因短时间内大量增加的杂质而导致阻塞,最终导致油路不畅通……发动机熄火或干脆无法启动。
    那么,“脏”到什么程度的油箱,或者说用过多长时间普通汽油的油箱会导致这个问题呢?……维修店的意见是:三万公里。……三万公里以内的新车,不用特别清洗油箱,直接加入乙醇汽油
就可以,不会导致问题;而三万公里以上的车,就有必要做一下油箱和油路的清洁保养、更换新的汽油滤芯,搞完这些,再加入乙醇汽油就没问题了。
    第六,偏僻路边店的汽油。
    怎么说呢,反正我是打死也不加的。我曾亲眼见到过某车友才开了一万多公里的新车毁于劣质汽油而导致发动机必须解体维修的惨状。原因仅在于没油了……硬着头皮加了三十升某路边店的油
,等听到发动机变了调,后悔晚矣。这里的“路边店”,特指边远地区、偏僻地区的私人加油站。
    怎样尽量避免呢?……尤其是在目前方兴未艾的自驾游的大环境下,怎么避免受到劣质汽油的伤害呢?可以有三种方式。
    首先是使用汽油漏斗。这种漏斗是进口产品,价格在三百元到六七百元不等,在某些值得怀疑其油品的加油站加油时,先把漏斗插入油箱口,再将油枪对准漏斗加注。这种漏斗可有效过滤劣质
汽油中的水分和杂质,使车友放心。同样道理,如果不愿花这个漏斗的钱,那不妨带上一两条女用丝袜,反复折叠后套到油枪口再行加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二,自带油箱。自己拉着油。这就不用多说了。只是国产的铁桶油箱质量一般,跑味,设计也不科学,用起来不爽;可以选择国外产品,合成塑料的,设计很人性化,方便,不会跑味。
    第三,如果实在是懒,那就在上路之前带上一两包卫生球吧,既便宜也不占地方。等到加油的时候,如果你实在害怕油品质量,那就在加油的同时投进去一两颗卫生球,卫生球的化学成分可以
短时间内提高汽油的烷烃值。但这个方法属于救急,副作用很大,严格地说……不能视为方法。就好比用食用油代替机油一样,慢跑几十公里也许还可以,但发动机就完蛋了。除非有狼群逼着,不得不
走,否则还是不要用。
   前贴说过,全合成机油的特点在于其低温条件下的高流动性,发动机一旦开始运转,它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说瞬间)开始对其全面的保护,当前技术条件下的发动机在冷启动时一般不需要长时
间热车,这里面也有高品质润滑油的因素;同时,在高温环境下,全合成机油性质稳定,其油膜厚度不会改变;再有,它所合成的各种添加剂、离散剂可对发动机缸体内部各金属面进行有效清洁。正因
为全合成机油的这些优点所在,使得其配制成本大大高于一般的矿物油,也高于半合成机油。这也是其价格高的原因。
    目前,各润滑油公司都有自己的汽车用机油品牌,比如:埃索、壳牌、佳实多、道达尔、美孚等。
    而每一个品牌的机油,又都有自己不同等级的机油。
    以大家最为熟悉的壳牌为例:……其“超凡喜力”也就是俗称的“灰喜力”是品质最高的全合成机油;其“非凡喜力”也就是“蓝喜力”是半合成机油;其“黄喜力”乃至“红喜力”就是矿物
油,前者的质量好于后者。
    同理,埃索的“傲超能”、佳实多的“冠军”、道达尔的“9000”等……使每个品牌的顶级全合成机油。这些机油的价格,都在三百元以上,有些达到四百多元。
    现代汽车工业的进步,已经使得发动机技术越发成熟,质量更加稳定,也使得保养的作用大大超过了维修。维修店的师傅评价当今高级发动机时说:只要精心养护、懂得养护,不出大的碰撞事
故,目前的发动机完全可以做到终生不用大修。
    在六七十年代的我国,很多汽车、尤其是货车的发动机,能够坚持跑到四五万公里不大修……就已经算是奇迹了。而德国八十年代的技术,在九十年代初期进入我国的第一代捷达轿车,就有了
六十万公里不大修的纪录。那么,进入新世纪后的现在呢?
    当前的轿车,使用铝合金发动机缸体的已经占大多数,这其中,又有绝大多数的发动机缸体终生只允许一次大修。也就是说,技术的进步、零部件的精密程度已经达到了新的层次。对发动机来
说,大修……就意味着使用者的失败。
    那么,在对发动机进行保养时,机油的作用便凸现出来。
    我至今还记得98年的一次保养经历。当时,我亲眼见到一位奥迪100的车主为了贪图便宜、或可能是打算占点便宜……竟然用20元每桶的散装长城机油进行换油保养!可以想见,这部车的发动机
不会有很长的寿命。
    从发动机本身看,当然是品质越好的机油越对它有利。但,在实际中这是相对的。一辆三四万元的汽车,车主不可能对其使用四百多元的顶级机油。
    因此,从车主本人银袋的实际出发,结合发动机的技术标准,便可确定一款适合自己车辆的机油。
    在欧洲,换油周期可以长达两万公里。在我国,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这种污染严重、经常堵车、行驶环境恶劣的大城市,这个换油周期必然会下调。矿物油每五千里进行一次换油保养,这
已得到公认;至于半合成机油及全合成机油的换油周期,由于维修店的极端利己行为,至今没有定论,但一般认为:半合成机油在七千五到一万公里之间;全合成机油在一万到一万五千公里之间。
    目前,车价在激烈竞争,导致两个后果:一是配件质量严重下滑,导致整车质量下降;二是维修保养价格高涨。
    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买车便宜了,我就想方设法在配件和保养维修方面找补回来!
    因此,维修店的价格奇贵无比。以我所用的道达尔机油为例:4S店的道达尔9000 SL5W40(4升装)机油价格为384元;而道达尔润滑油公司提供给我的其销售点价格为300元。所以,我每次保养
时都自带机油。有很多车友,担心自己去买会买到假货,又愿意换好一点的机油,不得不接受维修店的坑害。而有些无良店,也出于私利……做出规定:非购自本店的机油盖不允许使用,否则发动机出
现问题后果自负。以此威胁车主。
    相对较高的价格、维修店的歧视和盘剥、不正常的市场,造成高级润滑油的使用并不普及。所以,如果要省心的话,半合成机油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提示一点:目前绝大多数4S店给车主提供的所谓“原厂机油”,都不是半合成机油,而是矿物油。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店里提供的原厂机油都是国内品牌的矿物油,价格在25到50元不等。如
果你问有关问题,他会回答:所有的车都是这样保养。如果你对其油品品质表示怀疑,他会回答:保修期内出了问题他们会负责。如果你打算用好一点的机油,他会告诉你:你要另外加钱。同时,他会
嘲笑你:你这车用不着那么好的油,纯粹烧包。
    请大家注意一点:发动机的磨损是有过程的;发动机的磨损最严重的时期就是磨合期,也就是使用初期;维修店的本质是要赚钱的,尤其是当你的车出了质保期以后。……现在大家想一想:为
什么有些车型在质保期内没什么问题,而一旦出保……则问题横飞、令人痛不欲生?
    如果你的车不坏,维修店怎么赚大钱?
    按理说,人之初性本善,我不该用这种很小人的心理去衡量维修店的经营思路,但大量血淋淋的事实正在发生着!车友们处在销售商、维修商和不健康市场的三面围堵中,处在欺诈、蒙骗和忐
忑不安中,这就是事实。这个悲惨的事实表明,如果我们不自己主动了解自己的车,那么,除我们以外的几乎所有人都在等我们尽快掏钱!掏大钱!……我们只能尽力自己拯救自己。
    我自己的车,维修店告诉我:你要使用全合成机油的话,按说可以一万五千公里一保养,但我们建议你:还是每七千五百公里一保养的好,这样对发动机更有利。我回答:我知道,我不会等到
一万五的时候再保养,但也不能太少,否则我就是大头了。对方听完一笑。
    用什么等级的机油,连带确定多少公里进行保养,再衡量好自己的银袋,这三者之间终究会达成平衡,或者说金钱和效果之间达成最佳妥协。这是个系统工程。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还是建议使用半合成机油、每七千五百公里进行一次保养,这样,显然比使用三五十元的劣质矿物油(所谓原厂机油)、每五千公里进行保养的综合费用要高。但我觉得,
这是值得的。
    同时,要注意保持机油品牌的一致性。也就是说:开始用什么机油,以后就一直用下去吧,可以换等级,但最好不要换品牌。各品牌的机油,其配方是不同的,尽管大同小异,但还是不要混用
的好。……也不要加入形形色色的添加剂,那个东西会破坏机油本身的物质配比,可能会造成机油品质下降。
  开始说车…………
    三、水
    对汽车来说,所谓的“水”……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水箱里的防冻液。防冻液不是从来就有的,是后来才有的。因此,水箱里的东西在一开始的的确确就是水。
    除去极少数的风冷发动机以外,大多数的汽车都是水冷发动机。水箱里的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循环来为发动机降温。对发动机来说,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性出问题,而温度过低则造成燃
烧不完全,这对发动机的性能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使发动机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适宜的环境下。这个温度环境,将保证各个性能达到最佳协调状态。
    大多数的发动机最佳使用温度,是在95摄氏度上下。也就是普通的水即将沸腾、但尚未沸腾的时候。
    因此,水箱的形状设计、容积、管道布置、风扇大小等等,都将服从这个温度,并将能够控制住发动机从怠速到极限速度行驶下的温度变化。
    水本身,是受外界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容易蒸发和结冰,容易膨胀和收缩,容易引起水箱及管路结垢。稍有差池,夏天将容易开锅,冬天则温度许久都上不来,造成发动机工况恶劣,等等。
因此,作为水来说,干活是很累的,还往往费力不讨好。
    所以,就有了现在的防冻液。
    其实,防冻液这个名称也并不准确,因为它的工作不但要达到防冻的目的,还要防止开锅,要适应从零下四五十度到零上一百一十多度的跨越,在这个温差下,它的性状不能改变,而且它还不
能引起结垢。所以,现在的防冻液,已经含水很少了,或者根本就不含水了。
    所以,“水”这个曾经的麻烦制造者,现在对车主来说已经很好应付了,只要注意按时更换、注意观察就行。如果有哪一种车、哪一辆车的水温总出现问题,那不会是水的错,而是车辆本身设
计或个别车况的原因造成的。比如切诺基,总是容易开锅,那跟水本身没关系。再比如开拓者,也比较容易开锅,那也跟水没关系。再比如前苏联的某些车,怎么冻也冻不坏,但一到夏天就开锅,这跟
水本身无关。这都是别的原因造成的。
    我们要做的,是要勤观察,看看水箱有没有受外伤,有没有漏;夏天的时候开空调,水箱负担加大,要注意清洁冷凝器;冬天的时候要做一次冰点测试;每两年换一次防冻液。
    还要格外注意:不得在防冻液中加入水。水的加入会改变防冻液的配比,一定会造成防冻指数下降。夏天加了,少加点,可能不会有什么反应,可万一你忘了这回事,赶上冬天突然大幅度降温
    今年保养车子的时候,师傅就对我讲过:又有好几辆车水泵冻坏了!我问为什么,回答是:夏天加过水,现在忘了,突然降温……水泵被冻住了,也不知道,一打火……连水泵带皮带什么的彻
底完蛋。为了这个“随手”、为了省点钱,结果搭进去的钱能换十年的防冻液了。
    其实车辆就像这个水一样,平时多注意一下,并不会有多累;但你要不注意,就有可能带来额外的支出。所谓的省钱,不是去抠门,不是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而是把钱用到值得用的地方、并
能守住这份钱。就是个细心的问题。
    平时洗车的时候,尽量不要让水枪直接对着鬼脸冲,鬼脸里面就是散热片,散热片是很薄的铝片集合起来的,经常性的、突然的温差变化会导致金属疲劳,接口部位就会渗漏,别人的水箱二十
万公里还没事,咱的水箱可能坚持不了十万。说到洗车,加一句:更不能在热车情况下直接冲洗发动机!曾经发生过发动机缸体当场裂了的事。热胀冷缩,玻璃杯都能炸裂,猛地浇上凉水……热车状态
下的金属发动机能受得了吗?就算不裂,也不等于没事,就跟猛地把人从澡堂子里揪出来再扔到冰窟窿里……激不死也得病一场。
    还有,橡胶管路。橡胶的东西不会青春常在,尤其是水箱的管路,冷热之间的变化很大也很频繁,环境恶劣,因此,四五万公里以后要经常看一看,一旦发现外层有裂缝了,不管漏不漏都要更
换。本来花不了几个子儿的事,别到时候把人扔在路上,光换一箱防冻液就多少钱?
  机油滤芯是跟着机油一起走的。
    多数情况下,什么时候换机油,就什么时候一起换滤芯。也有车友提出来过,说机滤不必换得太勤,也有相关数据支持,但在大多数车友来讲……还是会一起换。
    从根本上讲,三滤的性质和功能是类似的。空滤是滤灰尘,保持发动机进气清洁;汽滤是滤杂质,保证汽油清洁;机滤当然就是保证机油清洁。但一般来说,三滤并不是同时换的。
    就大多数车辆而言,机滤跟着机油走。空滤则一般在换机油时顺便拿出来吹吹,间隔三万公里一换;汽油滤芯也是三万一换。这是对大多数车辆在长期使用情况下作出的结论。
    为什么机油滤芯换的勤呢?……我看关键还是工作环境决定的。一般换机油都是“湿法”,也就是换不干净,里面还有些油是流不出来的,那么,新机油加进去以后,必然混合,也必然不会像
全新的机油那么干净,这对机油滤芯来说属于负担增大,所以干脆一起换。为什么说不同品牌机油最好不要混加呢?原因也在这里。它不是加到空空的机油室里,而是里面会留有一定的机油。不同品牌
的机油配比不同,所合成的添加剂、清洁离散剂的配方也不同,在那样一个恶劣的温度环境中,有可能出现彼此的化学反应,造成性能下降,对发动机性能带来危害。当然,想要彻底的换干净也不是没
办法,还有种换油方式叫做“干法换油”,就是用一种仪器把油给搞干净,保证每换一次都是新的,不会有上次的残留,但并不是每个维修店都有这个设备,而且这种换油方式并不是必须遵守的,汽车
制造商、发动机制造商也没有这样的换油要求,它不属于规则范畴,而且价格较贵,所以几乎没有人这么换油。
    所以,正是因为有机油的残留,所以大多数车友在进行保养时都会将机油滤芯连同机油一起换掉。
    而空气滤芯和汽油滤芯就不同了,这两个东西都很直观。根据制造商的要求,参照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并时常进行清洁保养就可以使空气滤芯维持在三万公里的更换周期。汽油滤芯也是这样
,只要保证油品质量,那么,其所含杂质的多少都差不多,按照保养手册要求的公里数进行更换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不小心加了质量低的汽油,比如出现提速困难、发动机抖动等等,那还是要赶紧更
换,如果问题严重,则还要清洗油箱和汽油管路。
  开始说车…………
    刹车:
    “刹车”的功能是让车停下,一般分为“盘式刹车”和“鼓式刹车”两种方式。两者相比,盘式刹车的刹车盘由于暴露在外,因此通风降温、排除刹车片摩擦残留物的速度比较快捷方便,所以
它的刹车效果更好,安全性也更高。
    现在的一般家庭经济型用车,大多数在驱动轮(前轮)采用盘式刹车,而在后轮采用鼓式刹车,这是降低成本的做法。鼓式刹车的成本比盘式刹车的成本要低。
    而在一些自重比较大的高档车及一些性能车(跑车)上,不但装备大尺寸的刹车盘,而且往往是打孔、划线盘。这种做法,也是出于加强刹车盘降温速度(降低热衰减的危险)、尽快排除刹车
摩擦残留物的考虑。
    刹车的热衰减是十分可怕的。北京八达岭高速路那段著名的死亡谷……连续几公里大下坡加密集的弯道,使得很多货车的刹车系统失灵并导致重大车祸。除去最重要的货车超载、刹车难度加大
这个原因以外,长时间踩着刹车、导致刹车系统热衰减并丧失功能也是一个原因。
    刹车系统的功能通过液压方式来动作,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间隙也由液压自动调节,可以保证两者间隙不会随刹车片的逐渐磨损而产生变化。
    对绝大多数的车辆来说,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前轮刹车片的更换公里数在五万至六万公里之间,后轮则适当延长,一般在八到十万公里。频踩刹车或经常高速大力刹车,都会造成刹车片不正常
磨损,我听到过的最短换片公里数是三万公里,而最长,前片有的能坚持到八万公里。有些车型在仪表盘上有专门的提示灯,在刹车片磨损到即将失去功能时会报警,提醒车主进行更换。没有这种功能
的车辆,可以在进行正常保养的时候请维修人员察看并提出建议。注意:维修店的话不可全信,但更不能不信,所以,兼听则明,多向身边使用同一车型的朋友或老司机请教,再结合维修人员的话进行
分析,这样把握性更大一些。还有,如果稍微勤快一些,在第一次换片的时候能够抽出几秒钟看一看换下来的刹车片,再比较一下即将换上去的新片,就会对刹车片的磨损情况和使用极限做到心中有数
,并在以后的这个环节上用不着求什么人了。对车辆的了解实际上并不复杂,只要你有个放屁的功夫、外加有这个心……就行。你用一支钢笔,要了解它怎么灌水,怎么使用,要明白为什么不能拿钢笔
当小刀在桌子上扎着玩,这是很自然的,没有人会觉得奇怪。那么,对车辆来说也是如此,你最起码应该知道你不该对它做什么,它有时候会决定你的命,而不像钢笔那样仅仅是钱的事。
    再说一遍:如果你买了一辆车,那么请务必了解它,这不是为了它本身,……它本来就是拿来用的,不是来供着当爷爷的……,了解它是为了你自己,了解它是为了怎样使自己更安全,使自己
更方便。而汽车进入家庭是个趋势,早晚的事,那么,就算为了以后终究会有的那一天、为了以后终究要面对的那些事情,现在就应该了解它!
    与刹车在一起的、大多数车辆都有的ABS功能,简单说就是防止车轮抱死。什么叫抱死呢?就是刹车踩死、车轮不转了。抱死的危险是什么呢?就好比你在土堆、沙堆、雪堆上往下滑,滑到一半
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站着一个人,但此时你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你控制不住自己,往左往右都不行,刹也刹不住了,腿和脚都不听使唤,只能眼睁睁的撞上去……。那么,这个ABS就是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Signgture生活在淮北
爱上淮北人
在线时间176 小时
金钱1285 RMB
威望311 点
威望311 点
金钱1285 RMB
 车轮抱死以后,你无法控制方向,车辆将由着惯性前进,直到外力将其阻挡,这个外力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是高速路护栏、是山壁、是电线杆、是大树、是前车的屁股,当然也有可能是百米
之下的河流,这些情况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人都有十万。ABS启动的前提是大力刹车,你一脚跺死,然后它会把你的力量分次使用,每次车轮即将抱死的时候就松开,松开后再接着即将抱
死、然后再松开……循环往复,直到把你这一脚的力量化解掉。这种即将抱死再分开、分开再即将抱死的循环在一秒钟之内上演很多次,这比你自己采用的“点刹”管事多了。它的优势在于:当你一脚
跺死以后,由于车轮不会抱死,你将仍然可以控制车辆的方向,并由此有可能逃避一场灾难。如果没有它,在你一脚跺死以后……你只能听天由命了,因为车辆将根据牛顿的力学原理前进或打横,而不
会由你自己控制。
    为什么要大力刹车呢?为什么必须踩死呢?……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理由是,你面临巨大危险、或你给别人带来巨大危险,当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做别的动作了,你的本能反应就是大力
刹车,这不是逻辑思维,是你的本能反应,就好比撞车的时候你总是把你的副驾驶方向迎上去一样,你会本能的躲避危险,不管副驾驶上坐着的是谁。
    除此以外,与刹车有关的还有很多新技术,比如制动力分配系统、刹车辅助系统等等,越是高档的车辆这些玩意们就会越多。从根本上来讲,它们与ABS的功能有同一性,就是尽量使你摆脱困境
,它们的却别在于:应对不同的困难,手段也会不同。
    它们的作用是有的,但也不能完全相信它们。比如,当你以20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路上飞奔时,一旦发现情况你是来不及处理的,比如爆胎了,这时候什么东西都没用,谁也不能使你免于死亡。
    刹车动作靠液压完成,液压的液就是刹车油。保证刹车动作的顺利完成,除去刹车盘、刹车片状态良好以外,刹车油也必须保证状态。前两年闹得沸沸扬扬的三菱吉普车丧失刹车功能而被召回
的事件,就是刹车油管漏油引起的。这个车在日本国内的时候没有这个问题,在除去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没有大面积出现过,只是在中国西部的某些省份大范围出现了,导致数起恶性事故。理由呢?
……理由在于,我国西部地区相对较为贫困,同时,我国西部地区路况较为恶劣,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的某些地方只能使用这种类型的大吉普才能通过,同时,又由于相对贫困而买不起更多的车,因此
,大多数这种车出现在路上的时候都是重载,都是人挤人的座,或是人货一起座。好了,不利条件碰到一起了:恶劣的路,坑坑洼洼,重载车、减震几乎被下压到极限,所以,导致该车后桥某部位在个
别极端路况的情况下与刹车油管相摩擦,一次、两次……次数多了,刹车油管被磨得越来越薄,最终在某次路途上泄漏……,这时候,一脚刹车下去……没有刹车了。在那样的路况上,一辆没有刹车的
车会有什么好下场么?……所以,导致很多起恶性事故。
    三菱V73是一款很有名的车,但是,也要看你怎么用。而不管你怎么用,前提都是注意检查。那些出了事故的车,在磨了无数次以后终于导致刹车油泄漏的车,其实只要在出发前把车升起来用眼
睛看一看底盘就可以了,这需要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呢?……就是这样麻木的错过了无数次的例行检查,最终导致血的代价。在我们咒骂日本人“质量有问题”的同时,我们能不能分析一下自己的原因
?我们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原因?
    说实话,我不怎么相信别的人开的车,也几乎从不开别人的车。当然,也不让别人开我的车。
    我一点也不担心别人会把我的车开坏,而是担心他会出事故,造成自己受伤害,我会因此自责。毕竟,喝酒开车、超速开车、不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在我身边比比皆是,我实在是怕他们。……
我之所以不愿开别人的车,也是如此,我不愿给别人增加心理负担。
    比较而言,我只相信出租车。因为那是他们的饭碗,是他们的命,是他们一家老小的指望。出租司机们无论上没上过大学,无论道德水平有多高,无论是不是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最关键的一
点,他的家里还有老婆孩子等他回去,还有老人等他照顾,他的责任感比其他开车的人来的更直接。因此,尽管他们开的车很破旧,但我觉得安全;尽管他们开车的方式我不尽赞成,我也不会提意见。
    刹车油极具亲水性,而水分含量与刹车功能成反比。因此,即便相同的车型也会由于地域差别的缘故而造成换油周期的不同。南方的车,因为空气湿度相对较大,所以换油周期要适当缩短;而
北方的车辆,受环境影响不大。有些车的用户手册会注明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换油周期,遵照执行即可。刹车油也很有腐蚀性,因此更换作业的时候还是要到正规维修店。
    在平常保养的时候,可以顺便看一下刹车油罐的液面高度,一旦偏离正常范围,则不管到不到更换期……都应立即更换;同时,也要观察一下刹车管路有无泄漏。
    刹车异响。其原因有三。第一,洗车时水流把微小的砂石冲到了刹车盘、片之间,再刹车时就会出现碾碎砂石的响声,这种声音主要出现在洗车之后;第二,出于环境保护目的,目前很多车辆
使用的刹车片是不含石棉的,刹车片上有可能会存在个别“硬点”,在盘片相互摩擦时这个硬点就会发出比较尖锐的响声,一般情况下,一两个星期内就会磨平;第三,长期的刹车啸叫,这种情况在老
款桑塔纳轿车上很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国产刹车片质量不过关,太硬。这种刹车片能用很长时间,看上去似乎没问题,但,对消耗品来说,能用很长时间并不等于质量好,有时恰恰相反。这种
“太硬”的刹车片会把刹车盘磨得锃光瓦亮,非常平整,就像镜子面一样,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摩擦效果最佳,其实恰恰相反。很简单:刹车就是摩擦,什么样的摩擦面能达到最佳摩擦效果?难道是镜子
面么?……因此,以配备国产刹车片的桑塔纳为代表的部分车型,刹起车来是很“肉”的,一边刹车肉,一边还吱吱响,这就是刹车片不过关。国外的刹车片,第一永远不会响,第二,也永远不会把刹
车盘磨成镜子面,它是麻面的,有细小的纹路,会尽量增大摩擦力。
    刹车肉。抛开刹车片质量和刹车油变质的原因,有的车用着用着突然感觉刹车肉了,这就有可能是盘片之间的间隙出问题了,自调节不到位了。怎么办呢?……可以起步到一定速度后大力刹车
,反复两三次,然后再倒车……大力刹车,反复两三次,一般这样处理一下就调整过来了。
    洗车。有时候走长途,或是从山上盘山路下来,刹车很热,就用凉水浇一浇,这很危险,属于不得已的做法。有时候刹车盘经不住这种温差刺激,会碎掉。正确做法是原地休息,自然降温。还
有,冬天洗车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拉起手刹,万一给冻上……要解除很麻烦。
    还有,轮圈。尽量使用铝合金轮圈。铝合金轮圈重量轻,阻力小,散热效果好,能够省油的同时也能使轮胎更好的散热,更安全。一次性投入可以带来整个用车周期的舒适和经济,当然,还有
美观。如果要购买的车型不带铝合金轮圈,那么可以先与销售商协调好,把原车钢轮圈甚至轮胎作价让他们回收,然后自己购买新的。
  开始说车…………
  轮胎:
  机油、汽油、水,刹车、喇叭、灯……都聊完了,现在聊轮胎。
   为什么以前的老司机并没有把轮胎放在出车前必须检查的项目呢?……我感觉,这是当时的车速环境和轮胎环境决定的。当时的车速环境,是不可能经常达到100公里以上的,而且这些总结经验
的老司机们基本上都是货车司机起家,别说一百,连六七十也不一定能达到。轮胎环境,现在是轿车一统天下,高速子午线轮胎,无内胎。二三十年前的货车可不是这样。那么,环境变了,检车项目也
要跟着变。而且,正是由于这些货车出身的老司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了教练场的教练队伍,导致学员的开车准则相对落伍,跟不上形势,并因此造成诸多麻烦。比如,两次离合的问题,过去的车
没有同步器,两次离合是不得已的,在那个历史环境下也是必然的。而现在,你到九十年代了还在要求学员们搞什么两次离合……那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么?实际上就是个动作熟练的问题。
   老司机们之所以在一定的环境下能够统治教练场,最大的原因不是他们的技术,而是他们的态度。单纯就技术来说,我问过单位的一位老司机,他十八岁在兵团学的车,到现在快退休了,车龄小四
十年,比我的年龄都大。他的骄傲之处在什么地方呢?……一是修理。他说:车坏在外面是难免的,谁都会遇上,但一个好司机的标准是,第一你要自己能够修理,他说当时他们出车连汽油、火补胶都
带着,就差气焊了;第二,真是没办法修理,你也要明白是出了什么问题,你要知道是什么毛病。为什么呢?……你要打电话要求后方支援,后面车队要带着配件和修车的家伙事儿去找你的,几百上千
公里也要去,身上都带着粮票要住店等着的,你说你不知道哪里坏了,那怎么得了?光那白眼你就受不了,肯定没办法呆下去了。第二,骄傲的就是他们的态度,对车辆的态度,比现在的学员强多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当时他们学车,少则一两年,多则三四年,寒冬腊月要先起床点上火烤油盘,还有……那时候的车都是摇把的,你总不能让师傅摇吧?等等的,苦得厉害。正是吃过了苦,所以知道珍
惜,总觉得应该把自己的车保养得好好的,有责任感,哪像现在的司机,光知道开,甚至连怎么开都不知道。
  ……我听完就对他讲:你说得都不对。第一,现在的车跟你们那时候的车已经不是一个概念了,加油站、补胎的遍地都是,怎么还会出现你们当初的情况呢?而且,关键是现在的车辆技术等级已经
比你们当初提高了不知多少倍,你们那时候的车很简单,就是个油路跟电路的事,很多事情司机自己能够解决,可现在的车呢?都是电脑控制,你干得了么?拿我的车做比方,全电控的,别说油门拉线
没有,连点火线圈的功能都集成在电控节气门上了,你要开个灯都得先反应到行车电脑上,由电脑给出电子信号……灯才亮,你说这样的车你修……你怎么修?你就带个扳子改锥什么的急死你也不敢下
手。现在的车就跟电脑一样,软件要升级的,修理起来离不开电脑程序,你弄得了么?你黑着手修个破解放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第二,你们那时候,司机是少数,极少数,是个技术活,要出身好、脑子灵,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明白为什么你们能混个“师傅”的头衔么?为什么叫你们师傅?就是因为会开车的人太少了,你
们在某种程度上是大拿,很多人要求你们,巴结你们,可不是因为你们本身素质高学历高。再者,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谁有工夫学车学上一年半载的?而且,谁还甘愿受气?是不是?……
  关键的问题在于,现在会开车已经不是一门手艺了,你拿这个挣不了饭吃,现在会开车的有多少呢?拿咱北京来说,不要讲有多少车本儿……单是车辆就二百多万辆,合七个人一辆车,司机都臭了
街了,会开个车有什么可值得显摆的?你们老司机有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就是一种习惯,一种责任心。那时候你们会开车的少,自然而然的这些司机们就成了某种“团伙”,当然,这是褒义的,
你们这些老司机们给自己营造了一种氛围,带着责任心的氛围。就是这种氛围在你们身上的体现,是你们唯一能拿出来说说的了。除此,你们一无所有。
  轮胎。轮胎一般的在八到十万公里就得换。为什么呢?两个原因:第一,磨损。八到十万公里的正常磨损,差不多就到了轮胎的极限,不能再用了,否则容易出危险;第二,年龄,老化问题。轮胎
是橡胶的,橡胶有个自然老化问题。你说你这车根本不用,停在车库里四五年,别的系统先不讲,光是这个轮胎就不能要了。橡胶老化,起不到功能了,你用就出危险。按正常城市使用而言,每年两万
公里,一般四到五年、八到十万公里,就要换,谁先到都算。轮胎是自然损耗品,不是你能省就省的。当然,你不想活了,越是危险越向前,那另外。
   轮胎接触地面的地方叫胎面,这是摩擦的地方,最厚。很危险,容易扎钉子。扎了钉子要是不知道,就漏气、容易爆胎,爆胎的危险呆会再说。另外,还有个更危险的地方,胎壁,胎壁就是你蹭马
路牙子的地方。有人蹭了马路牙子,把轮圈或轮圈盖子蹭坏了,觉得可惜,实际上大可不必。轮圈盖子蹭坏了顶多是美观问题,你真正应该担心的是胎壁。胎壁最薄,蹭了或颠了就容易鼓包,一旦鼓包
……那这条胎就算完了,不能再用了。胎壁的爆胎是真正的爆炸性的,一瞬间就没气了,跟胎面不一样。实际上,胎面不怕扎钉子,也不怕漏气,怕的是你对漏气的反应动作不对。而胎壁要是爆了,你
连反应时间都没有。如果在高速路上,时速一百多公里,这时候你的胎壁爆了,一个字:完。一百条安全带、一百个气囊也救不了你。
   还有一个地方:胎肩。胎间在胎壁和胎面的连接部位,是起支撑作用的,但这个作用只在你轮胎有气的情况下有用,你慢撒气,那胎肩有用,能给你时间做动作纠正,如果一瞬间没气了……胎肩也
没用。那些防弹轿车,轮胎也不怕子弹,不是胎壁不怕,而是胎肩不怕。在胎壁被打破以后,胎肩可以支撑汽车以某个时速行驶某个公里,让乘客脱离危险。但你没听说过……某车根本不怕子弹,就算
轮胎被打穿也能以最高时速开走,……没有这样的事。
  胎压。胎压就是轮胎的气压,每款车都有自己的标准胎压,不同车型之间的胎压基本上也不一样。胎压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汽车本身的前后重量比。大家都知道,汽车上发动机最沉,而发
动机一般在前面,因此,一般家庭用车……前部比后部要沉,那么,前胎压要比后胎压大一些。有些性能车,做的前后重量比几乎是50对50,这样操控性很强,再加上后轮驱动或四驱,就是轿跑车
了,比如阿尔法罗密欧和宝马的某些短版车型。
  第二,胎压也要保证胎面对地面的正确接触。什么叫不正确接触呢?……气压过高,会造成胎面中央向地面凸出,引起胎面中央部位不正常磨损,中间磨平了、两侧还好好的呢;气压过低,会造成
胎面两侧不正常磨损,中央没什么事、两边磨平了。这两种情况都是不正确的,那么,胎面的平均磨损就是正确的了。因此,车辆的标准胎压是在保证前后重量比与轮胎的最佳磨损接触面之间衡量出来
的。同时,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比如是单人乘坐还是多人乘坐、是轻载还是重载等各种情况会给出不同状况下的标准胎压。遵照执行即可。
  测量胎压。明白了标准胎压,还要测准才行。怎样才能测准呢?……首先,不能热车测胎压。热车情况下,轮胎内空气受热,有一定的膨胀,测不准。你说你正洗车呢,测测吧,这不对。你是开车
去的吧,是热车吧,那么就测不准,你量的胎压比实际胎压要高。有些车型随车工具有气泵,上午上班之前抽出一分钟量量胎压,就比较准了。注意:标准胎压的先决条件就是“凉车状态”。
  胎量胎压的工具。……按说这不是问题,但实际上是个很大的问题。气压表哪里都有卖的,但问题是:几乎所有你能买到的胎压表都不准,不管它是贵还是便宜……都不准。最差劲的就是洗车场了
,百分百的洗车场的胎压表都不准。你要做的是:首先,自己买一块表;第二,到正规维修店测量凉车胎压;第三,用你自己的表再次测量;第四,比较两者之间的误差;第五,记住这个误差;第六,
以后……自己测,并用自己的表进行补气后的再检测。
  补胎。……扎钉子、扎玻璃,对轮胎来说太正常了。一般来讲,每一个月都要检查一次轮胎。不是说每一个月量一次胎压,而是说仔细看看轮胎表面。因为有的时候你扎了钉子但并不漏气……现在
的高级轮胎质量很好的。你要找找有没有钉子帽。找到了,不管漏不漏,马上补胎。
  补胎一般有两种方式:内补和外补。外补就是胶条补,用挫将扎钉子的部位钻开,然后像纳鞋底一样用锥子塞入胶条,这种补法只解决一时的问题,随着胶条的老化,一般不会超过一年就又漏了,
而且对轮胎伤害太大,整个就是钻个窟窿,透明的。所以,尽管外补比较便宜,但绝不推荐。
  内补是把轮胎剥下来,在内侧用胶片补,同时在外面用胶水把漏洞填实。虽然这种补胎方式贵一些,可对轮胎的长期使用有好处,因此建议用内补。
  轮胎的动平衡。动平衡就是动态平衡。车开起来,轮胎会转的,动态,那么,它自身有没有震动?有没有上下颠簸?如果说没有震动,那就是平衡;相反则是不平衡。轮胎的动平衡就是针对轮胎动
态的自身不平衡而进行的一种技术处理。一辆车,很多部件,在运动起来以后都带有一定的自身震动,大件如发动机,等等,这都需要在设计的时候进行反复调试,以使这些部件达到相对平衡。以发动
机为例,每台发动机都有自己的平衡点,一台无法达到自身动平衡、或无法达到与车架动平衡的发动机是不能装车的,否则你在驾驶室里就颠得坐不住了。
  当然,全车各部位有个磨合问题,动平衡的最差值就是车辆震动最大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共震点”。具体到轮胎而言,假如它的动态平衡没有做好,那就会在某个速度上引起震动,现象就是方
向盘抖、车身抖。做好轮胎的动平衡,是保证高速行车舒适性的必要手段。外来因素对高速旋转的轮胎的动平衡影响是很大的,比如轮胎壁上溅到的一块泥,就能够引起高速行车时的震动。因此,保证
轮胎的清洁是做好动平衡的前提之一。
  轮胎的参数。仔细看,在每一条轮胎上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符号和数字,它们所代表的,就是关于这条轮胎的一切信息。比如它的扁平率、直径、单胎负荷最大值、承受速度最大值、出厂日期等等。
读懂这些符号和数字,是车主选择轮胎、选择最适合自己车辆的轮胎的前提。很简单,半个小时就全明白了。读懂这些数字,你就不会把限速190公里的轮胎开到240了。你就知道什么是不要命了
。读懂这些,你就不会无原则的更换大直径轮胎了。好看不等于实用,你换了大直径、高扁平率的轮胎,的确美观,但你的时速表不准了,你的胎噪大了,你费油了,你鼓包的几率大了,你的舒适性下
降了,你还花钱多了,……你考虑考虑吧,还换么?
  长途出行前的轮胎检查。长途,什么路况都会遇上,因此,最起码在出发前要保证轮胎的安全,要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在出发前三天要清除轮胎上的大粒石头,在城里,可能胎间的石头只会发出嗒嗒嗒的噪音,没什么大事。但高速路上它有可能引起轮胎不平衡或更严重的爆胎。……要查找是否有钉子、玻璃
等破坏物,并测量准确的胎压,进行补气(包括备胎),还要检查气门嘴。同时,严格观察轮胎外观,要对胎壁鼓包密切注意。
   轮胎外圈看完了,上车,冷车状态下把方向盘打死(热车、通电时不可打死方向盘),下车,蹲下身,仔细检查轮胎内圈胎壁……一般人是不会注意内圈的,因此更具危险性。
   出发前一天,再次测量胎压,看看数值是否变化。如变化,则肯定是有难以发现的细小的钉子引起慢撒气,必须处理。……我曾经碰到过这种现象,……先查一遍,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出发前,三
条胎都没事,却有一条胎胎压略有下降。当时我想,应该是有问题的。再回忆,能肯定没见到钉子帽什的……。最终还是不安,找到修车的,把那条胎剥下来,这下清楚了,扎了一个极细的钉子,已经
扎透了,就是那种家庭装修用的射钉枪上的钉子,根本就没有钉子帽,一扎就进去了。高速爆胎。前文说过,假如在高速路上胎壁爆胎,就是乓的一声……山响那种,那基本上是没救的,不说了。
   假如胎面爆胎,不要怕。胎面爆胎有两种,一是撒气,兹的一声泄气的声音。这是最轻的,在很短的时间内某个轮胎没气了。但这个时间段内你很有可能都没反应,或顶多是觉得方向盘变沉、并连
带着车辆底部吭吭的噪音。你要做的就是把车靠边,换备胎就完了。
   还有一种,也是邦的响一声,大多存在于车速较快的情况下,但是声音低沉,不像胎壁爆胎那么响。由于车速快,你会觉得车猛地一歪,这时候只要反应快、并把紧方向就可以,等待自然减速,然
后再处理。绝对不能踩刹车。
   其实很多高速爆胎之所以出了大事故,就是因为本能的急踩刹车,你踩刹车,车辆向前的力量受阻,同时由于一个车胎爆了(只剩轮圈),两个车轮阻力值不同,因此必然围绕那条爆了的胎开始打
转……,假如命不好,后面有车来、或上了护栏了……那就出事故。
  注意:这里的爆胎是讲的前轮,假如是后轮……则爆胎的影响不大,应该不会出什么危险。因此,平时一旦轮胎被扎,原则上是将受过伤的轮胎换到后轮上。平时,换铝合金轮毂对轮胎的散热是有
好处的。用些保养轮胎的喷剂也对防止老化有好处。但避免轮胎出危险的关键,还是注意标准胎压和不要超速。
  曾有人计算过,普通家用轿车在时速一百五十公里时,基本上就是一种漂浮状态了,任何一个小石子或是低洼不平的路段,都会对轮胎乃至车辆造成重大伤害。当你以这个速度发生碰撞的时候,什
么都救不了你。
  德国车的底盘一直被认为比日本车“硬”。曾经有个说法,说欧洲的车是造来开的,要保证驾驶者在短途、多雨、拥挤、地形多变的环境下开上十五年,所以,欧洲车必须搞好外形设计和底盘,不
能在十五年内落伍;美国的车是造来玩的,要保证驾驶者踏踏实实的一次又一次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之间长途往复,所以,美国车的底盘低、悬挂软、车体宽大,为了要适应高速公路长途行使时的舒适性
;日本车是造来换钱的,外形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人家日本人一般的三年就换新车,平均不到五万公里就扔,你说你非得把这种车开上十好几年,还要说人家日本车不好,岂不怪哉?
  以上这个说法,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但最起码说明一些用车人的态度。
   日本车的钢板薄,这很好,降低车重就会降低成本,就会省油,就会更加灵活,这叫适合城市路况。你不但买车的钱能少掏,而且还省油钱呢。所以买的人多。
   德国人不行,他也想降低车重,也想省油,但他不敢降低坚固性,怎么办呢?……投入巨资研究,开发铝合金车体。好了,车也轻了,也省油了,坚固性不降反升,但价格呢?……老天爷,比最厚
的钢板还贵很多!所以德国人很头疼,为什么在大多数市场上德国的车比同级日本车都要贵,而在中国就不灵了呢?
   德国以前不知道,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按照车的大小来进行价格对比的。现在的德国人明白点了,所以,有关德国的合资车的质量问题也开始密集了。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就好比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点一样。欧洲那些固执的怀抱着百年造车体会的公司们,无一不在中国市场上栽过跟头。你欧洲的百年造车体会,在中国大陆市场是行不通
的,最起码……在当今是行不通的。只有像精明的日本人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利润。
   在大陆,请不要讲车本身,而只要看市场就行。我们并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买面子,买车屁股,买皮座椅和多向电动调解,买定速巡航,买宽敞的后排空间,买天窗,买看上去很精细的内饰,买车
载电话,买倒车雷达,买鞋盒子和放雨伞的地方,买更多的眼镜盒和烟灰缸,买听不到发动机声的车壳子,买集成在方向盘上的各种按钮,等等。
   至于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悬挂和轮胎……那有什么用呢?你说为了安全?岂不可笑?……谁家的车买来是为了撞的?是不是?
   我们买车,就像我们待客,我们总是把最好吃的留给客人,宁可坏掉了、变质了……也舍不得自己吃。我们买车,就像面对大众,宁可自己在家吃糠咽菜……也要在出门时套上一身看上去比较上档
次的西装。面对这样的市场,这样极为正常的市场,很多公司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德国不算惨的,他用七十年代的技术赚了中国二十多年的钱,怎么叫惨呢?……真正惨的是雪铁龙。
   富康是九十年代初的产品,全球同步上市,二汽引进了生产线。但是,全中国人不认两厢车,认为那“根本就不配叫汽车”,十多年以来惨淡经营。富康从它走出生产线的那一天起,就是双面镀锌
进口的冷轧钢,可怜它的竞争对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还在“骄傲”地宣称自己的产品“采用了”这个“技术”。倔强的雪铁龙偏不信这个邪,再次引进了单厢车毕加索。结果,中国人认为那是个“真
可笑”的“大面包”,每年只能卖出去几千辆。要知道,在毕加索刚刚下线的时候,它这个“大面包”的外形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过几十次设计大奖呀,在全球一年之内卖了五六十万台,但这一点用都没
有,中国人不认它,在中国它一年只能卖几千辆(所以毕加索车主都被认为“喜欢怪车”)。再次惨败后的雪铁龙仍不死心,终于走向了滑铁卢……引进了赛纳。赛纳在九十年代后期完成第一代,在欧
洲热卖百万多台以后于 2002年完成改款,改款后的赛纳于2003年年中被引进中国大陆。结果呢?这款欧洲年轻人的“改装之车”、“操控之车”,这款被法国、西班牙、瑞士等国选为警车的性能之车在
中国大陆彻底走向了覆灭……从2003年到现在,将近三年时间里赛纳只卖出去一万多辆(所以赛纳车主被称为“都是些自恋狂”)。
   赛纳的覆灭,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原封不动”的欧洲车彻底被排除出了中国大陆合资市场。赛纳的覆灭,告诉所有的公司:如果你不更改外形、不更改和降低配置,如果你不加装一些吸引眼球的
玩意,如果你不降价,那么,你的合资将以失败告终。如果你不按“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去运作,如果你胆敢继续漠视“有中国特色的购车思路”,而还要固执的坚持什么欧洲传统,你在中国将永无
立足之地。
   在大陆市场,是谁救了雪铁龙?……不是法国人,而是中国人。是中国的设计师提出建议,并顽强的坚持建议,最终造出了怪胎……富康988。是啊,把富康加了个屁股,挽救了富康。法国人并不
认可这项设计,甚至从没有把加了屁股的富康列入自己的产品目录,法国人觉得自己想破脑袋也造不出这样的车来。……破坏了原半水滴型设计,风阻系数增加;底盘没有相应改动,凭空加个屁股……
破坏了车辆重心,危险系数增大;一个屁股数十公斤,重量增大、油耗增加;加长一块,城市环境停车、挪车相对困难;原来的后排座能放倒,可装很多大体积的物品,而现在只能利用那个后备箱,当
你遇到下雨天……怀念原来的老富康么?
   事实上,正是这个怪胎盘活了雪铁龙。于是,中国的设计者再接再厉……爱丽舍横空出世。爱丽舍直接采用了富康的底盘,加上988的车身框架,再加上98款赛纳的前大灯和部分内饰,终于卖火了
。终于彻底扭转了雪铁龙在中国的颓势。看看自己得意的、倾心奉献的、全球同步、一丝未改的毕加索和赛纳的悲惨,再看看两款怪胎的火爆场面,骄傲的法国人终于低下了头。他们宣布:雪铁龙的C5
不会国产了;标志的307也要加屁股;标志的206也要减低配置,国产化率要高高的,售价要低低的,甚至比在欧洲的价格还低;即将上市的凯旋……融合了 C4、C5的技术,高级,当然……肯定是有屁股
的,肯定宽大舒展,肯定是独立后备箱、不会再是后掀背了,当然,价格也好商量。
   当我听到连标志206都是前盘后鼓的刹车时,我意识到:欧洲的最后一个堡垒……也被中国市场同化了。
   我们不能无原则的咒骂日本人。在车辆质量上,北美刚刚评出的最受好评的质量十佳车型中,有丰田的凌志、日产的无限和当然的第一名……本田的阿库拉。我并不怎么痛恨日本车,因为我有亲身
体会。我的第一辆车就是马自达的老款323,手挡。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车型,至今保持着马自达车型的销售冠军名头。它虽然车型老,但质量的确是好,从新车到现在五年了,除去正常保养和刮刮蹭蹭的
保险维修,它没有让我花过一分钱。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让我为它担过一点心。它的质量好……是什么捷达桑塔纳之流的“皮实”所无法比的。为什么质量好?……唯一的原因是它的所有培配件都是进
口的,都是日本原装的,它是属于来件组装、而不是在大陆生产的。正因为这款车型比较少,因此国内造假作坊顾不上它。后来呢?我问过。它后来的升级产品叫做福美来,第一批1.8排量的还可以,再
后来,用维修店的话……“完蛋”。为什么?因为国产化率提高了,因为车价必须要下降,因为成本必须压低,因为配件必须要国产,还要必须保证利润,所以……“原先保证十万公里绝对没事的减震
器,现在三万公里就能出问题”!原装的配件贵么?……一点也不贵,看你怎么想。我那个老323换正时皮带是十五万公里才换,保养手册上就是这么写的!换一次正时、连同水泵不过四五百块钱;想一
想可爱的POLO……8万必换,一换就四千多!老323的水箱很贵,一千多,但是保证你20万公里之内正常使用不会出问题;捷达桑塔纳皮实,四、五万公里就渗水,几百块钱一个,你要换多少回?老323的
风扇也贵,一个塑料的风扇一千多、一个冷凝器一千多,的确很贵,但告诉你……正常使用,车报废了风扇和冷凝器也不会坏!捷达桑塔纳皮实,20万公里下来换了多少东西了?水温高过多少回了? 买
那个车的时候,钱是十一万出头,比当时的捷达桑塔纳等都便宜,后来给岳父了。现在五年过去,我岳父去保养的时候,维修工问过好几次:“您这车卖么?…… 九万块钱我们回收”。我岳父奇怪,说
二手市场上你们找找呀。对方说:凡买这车的人都不卖,二手市场上根本见不到。……捷达桑塔纳市场保有率大,号称保值,五年下来,先不说多少公里数……你觉得能卖多少钱?
  什么叫贵?什么叫便宜?什么叫实在?什么叫虚?……什么叫质量好不好?到底什么车才叫好车?
   依我看,德国车叫贵。因为贵,无论什么都贵,所以不适合家用;中国车,自己造的,叫假便宜,看上去便宜、实际上后续投入过大,说是便宜,实际上根本不便宜;就像老款马自达323那样的日
本车最便宜!家用够用了,保养正常,额外支出几乎没有。这才是真便宜。
   纯粹的法国车(不是合资的)才叫实在,有什么说什么,不打马虎眼。日本合资车叫虚,明明已经质量很差劲了,还在打着以前的、国外的招牌在大陆招摇撞骗。
   什么叫质量好不好?只有去用了、用过了、经过时间考验了……才谈得上质量好坏。都在吹牛,都能信么?
   一个车,韩国的整体设计,澳洲的发动机,欧洲的变速箱,号称莲花调校的底盘,在中国烟台生产,挂美国雪弗兰的商标,……卖到将近二十万的车、竟然是锦湖的轮胎,这么个东西竟然有人叫好
!竟然有人念念有词的号称“世界资源最佳搭配”!……我靠……你最起码等它们这些零件配在一起跑上十万公里以后再评价它的质量……好不好?
   当一种车,在国外销售超过一百万辆的时候,它的质量应该是没问题的。同时,要先入为主的怀疑合资企业所谓最新车型的质量,要先入为主的怀疑所谓纯国产车的质量。
   一款日本车,不管其在海外市场销售了多少千万辆……那都跟即将国产的车没有关系,哪怕它们同一型号。
   一款欧洲车,减低了配置、拉长了车身、增加了屁股以后,其质量也与其在欧洲的销量与口碑无关。
  什么样的车叫好车?……最根本的道理就是满足你的真实需要。也就是说,要先搞明白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你最需要的是面子和屁股,那么,现在的国内市场绝对能满足你,而且,越来越
多的跨国公司也正在想方设法的满足你,不要再抱怨没有好车了。
   不要抱怨日本人,也不要抱怨德国人,尽管日本人的便宜有便宜的可恨,尽管德国人的贵有贵的可恨。关键还是市场。大家生产车……都是要挣钱的,假如一辆车没有人要,那以后肯定是不会再出
产了。正是因为有需求,才有今天这个产销两旺的局面。正是因为中国这个市场还在成长过程中,所以才会有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总之,终究会好的。
   而在这之前,最好不要花自己的血汗钱去做人家的试验田和白老鼠。就好比花了二十万块钱买来车,却发现低档轮胎的胎噪很大,还上网发帖子问呢:为什么这么好的车……胎噪却这么大?
  俄弥陀佛……,车海无边,回头是岸。蚂蝗吸你血的时候、蚊子叮你肉的时候……从来不会事先告诉你。你把油锅当泳池,赤条条一个猛子扎下去……还抱怨水太热,怪谁呢?
  为了我们自己的钱袋,为了照顾好自己的钱袋,在购车之前……一定要三思。
  在城市生活中,如果“买车”是必须的,那么,大体上有两种原因。
   一是公私兼用,二是单纯的家用。
   如果在国家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工作的话,到一定的级别一般都会有公家给配的车,甚至还有司机,这个就不说了。
    公私兼用,自己来开的,大多是小企业主。自己个人用,也是自己的公司用,既要完成平日生活使用,又要完成商务上的业务接待,比如帕萨特、蒙迪欧、广本等等。……一般来说,这样的车也
不算家庭用车。
   真正的家用车,目的很单纯,就是私家用。比如上下班、接送孩子、休息日一家几口到郊区踏青……等等,是来干这个的。
   说实话,很多家庭之所以买车,并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实在是迫不得已。因为,现在的生活中,房子是第一位的。而一般的家庭,能在大城市的市中心买房子者……寥寥无几,没有那个经济实力
。所以,房子是离开市区越来越远的。虽说有了新房子,但离工作单位的距离越来越大,坐地铁?……还不通呢!挤公交?……一天四个小时得挤在公交车里!你怎么办呢?所以,很自然的会想到买个
   那么,买什么样的车呢?……当然是家庭用车。因为这样的家庭之所以买不起市中心的房子,就是因为无论是金钱或是地位都还不行呢,家庭成员的年龄也不会很大,孩子还小,老人退休,基本上
是这种情况。
   所以,购车的目的性要明确。我不要面子,不要性能,不要宽大舒适,不要豪华,只要能完成我给它规定的任务就行……,这个任务就是:能够带我上下班、接送孩子和老婆,排量不必大、够用就
行,要省油,用起来要省心、购车后的再投入要减小再减小!
  正是这样的车主,越应该更为清醒地认识目前的国内汽车市场。
  以我个人的看法:
   首先:……国内小厂的车不能要,也就是说……不必追求什么“支持民族汽车”。我绝非瞧不起吉利、奇瑞为代表的民族品牌,而只是更关心我个人的家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不知
道这几年突然出现的林林总总的招牌们能够站立到几时,我也不知道它目前推出的车型能够存活几年,我还不知道它的质量到底如何。我是穷人,是最需要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涡轮增压器工作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