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王者荣耀农药小视频》遭清算,农药要退场了吗

《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ZAKER新闻
一有这样一款国产游戏,被苹果商店定级为 17+。在苹果官方商店的定义里,"17+" 意味着:" 赌博或竞赛 ",或者存在轻微成人素材,频繁而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轻微的现实暴力以及轻微的幻想暴力。简言之,这不是一款未成年人应该染指的游戏。然而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这款游戏 14 岁以下用户只占 3.5%,但 15-19 岁用户就占了 22.2%,二者相加接近四分之一。在 4 月 20 日举行的 UP2017 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宣布这款游戏的累计注册用户超过 2 亿,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 MOBA 手游。这意味着,有接近 5000 万未成年人玩过或正在玩着一款具有 " 频繁而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 " 的 17+ 游戏。游戏定位与游戏用户的错位,发酵了数起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忧以及媒体大面积声讨。《钱江晚报》6 月 28 日连发《杭州老师发文怒怼 " 王者荣耀 " 手游成了新时代 " 黑网吧 "》和《王者的荣耀,社会的忧愁》两篇文章,观点直接点明《王者荣耀》对于社会存在诸多隐患和现存问题。东方卫视 6 月 29 日报道:《13 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骂从 4 楼跳下,刚醒就想登游戏》&&据不完全统计,南方都市报、南京日报、德州晚报、东方卫报、新京报等报刊,以及东方卫视、海南新闻频道、江苏公共频道、青海卫视 1 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电视台,再加上各家媒体的官网、微博、公众号集体出动,对这款游戏展开了舆论攻势,并形成规模宏大的围攻局面。一位上海读者表示,他在一天内同一个电视台看到三次对《王者荣耀》的负面报道,在傍晚 17 点 45 左右换台后又在本地新闻频道看到类似新闻。这款现象级手游引来现象级关注是情理之中。腾讯公司作为游戏出品方和运营方必然难辞其咎。亦或者说,腾讯不愿意让这只手里的金蟾蜍变成烫手的山芋。据财经网消息,2016 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 708 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 25.09%, 年游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35.0%。手游业务带动腾讯游戏 2017 年 Q1 高速增长,同比增长 34%。而今年首季度,《王者荣耀》月活跃用户数量超 8000 万,月流水 30 亿元。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中,有多少是不应该挣的,恐怕只有天美工作室自己知道。与之相对应的,如 gameloft 出品的《混沌与秩序》只有 12+,同类型手游《虚荣》的内容评级仅为 9+。尽管这两款游戏在商业上表现平平,但在玩家关怀和未成年人保护上非常值得这款国产游戏学习。腾讯倒也没有闲着,7 月 2 日,它给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三板斧。首先是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王者荣耀》将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实现防止沉迷游戏的目的。其中,12 周岁以下(含 12 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1 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 9 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 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 2 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实际上,早在 2007 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基于电脑上的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规定通过游戏收益的控制来引导玩家自我节制。其具体规则为:3 小时为未成年人的 " 健康 " 游戏时间,累计超过 5 小时即为 " 不健康 " 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 0。与其说这是这款游戏的运营方主动担责,倒不如说是监管大棒的强制要求。在腾讯的通稿中,第二板斧被表述为 " 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南方都市报》则通过测试发现,游戏客户端内未弹出实名注册的相关公告,南都记者玩游戏 5 个小时未受影响。当登录腾讯健康游戏平台时,虽然这个账号显示为 " 尚未进行实名注册 ",但并未影响玩游戏。事实上,早在 2016 年 8 月,工信部就规定所有 APP 都要实名认证。10 个月过去了,这款游戏在实名认证这个硬性要求上依然不如人意。是有意为之还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恐怕只有运营商自己知道了。通稿中的第三板斧为,通过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成长守护平台将再次迎来升级。今年 2 月,腾讯率先推出该平台,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据悉,该平台目前已覆盖腾讯超过 200 款游戏产品,其中也包括《王者荣耀》。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 70 万个。这可能是腾讯为数不多的主动承担责任的项目,却被一些媒体解读为 " 超越了应有的范畴 "。是否越界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平台有没有用。答案是,有用,但用处不大。先不说这 70 万账号相比于这款游戏两亿注册用户来说是杯水车薪。仅就实现路径而言,通过家长实现一键控制的操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通稿中腾讯的这位负责人坦言," 我们也呼吁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更多成长的温暖。" 言下之意是这款游戏的未成年玩家缺乏家长管理。问题是,家长如果真的有心思去管孩子玩什么游戏,还需要下一个 APP 远程操控吗?简直多此一举。再近一步讲,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这款游戏的玩家,那这个平台又有什么意思。《钱江晚报》的文章评论道:" 一个成年人都会上瘾的游戏,何况是未成年人。如果连成年人都会上瘾,都不可自拔,这款游戏是存在问题的。这对游戏公司而言也许是极大的成功,但对社会而言,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一位不具名人士透漏说,其实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都形同虚设。你去看看某宝上有多少卖号租号的?有些学校旁边还有租手机的。还有卖身份证的。你到火车站看见有人收火车票的千万别给。他们把你身份证都卖给小孩子了。" 这是一个产业链。" 他抽了口烟说。" 不光游戏,跟游戏相关的直播、比赛,只要需要身份证的地方,都是这个路数。挣钱的时候没人会在乎这些事,现在不是寒冬了吗。"我想了想,这就和当年看玄幻小说一样。你看过我没看过,我在班里就没地位,就会被孤立,形成社交压力。不同之处是以前一本书全班人传着看,现在人手一个手机玩农药。二对腾讯来说,这个成长守护平台的公关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而对行业来讲,却不啻于巨头的又一次洗牌。简言之,腾讯这次犯了大忌。CNNIC 第 3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 2016 年底,中国手机网游用户比 2015 年增长了 7239 万人,达到了 3.52 亿,而这一年中国新增的手机网民人数是 7550 万人。其中 19 岁以下、40 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 45.8% 和 40.5%。触乐网据此分析认为这批新增的游戏用户才是这款游戏打出 " 社交游戏 " 旗号的根本。" 那些从智能机时代进入网络的‘新玩家’,那些 19 岁以下和 40 岁以上的新增网民,对此毫无抵抗力——想想看,最热衷于 QQ 空间,最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各种消息的,都是什么人呢?当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共享的游戏产品,一个可以彼此发生联系的话题,并且这个事物深深地嵌进了社交平台之中,那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毋庸讳言,通过 QQ 和微信这两套账号体系,这款游戏成功的将 " 陌生人社交 " 和 " 熟人社交 " 进行无缝切换,但这只是腾讯的账户体系内部的操作。令行业担忧的事情是,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一但做大,势必会将原本非腾讯账户体系的游戏纳入其中,由腾讯行使监管运营权,同时控制其流量导入和用户运营。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布局会构成事实上的垄断,最终遭殃的是整个行业。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出过。2016 年,阿里健康布局药品电子监管体系,最后被 CFDA 收回其运营权限。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次发生,那就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集体倒退。事实上,根据知名游戏推荐平台 TAPTAP 的评价,这款游戏评分只有 6.0 分,远谈不上有多好,说集体倒退有些言过其实了,人家本来也没先进过。三实际上,这款游戏给行业带了什么好头、贡献了多大的创新,是存疑的。2012 年,作为最早一批移动 MOBA 游戏之一,《混沌与秩序之英雄战歌》上线。它为行业贡献了虚拟摇杆和 3V3 对战。这两点解决了手机游戏的操作问题,加快了游戏节奏,符合手游碎片化的逻辑。但也留下两个坑:一个是虚拟摇杆无法做到技能的精准释放,一个是 3V3 模式压缩了经典 MOBA 游戏的对战空间,因此玩家并不买账。2015 年 11 月,《王者荣耀》的前身《英雄战迹》公测," 英雄所见略同 ",这款游戏也 " 借鉴 " 了虚拟摇杆和 3V3 对战。这两个坑姚晓光也带着天美一同跳了下去。最挫败的时候,《英雄战迹》曾经改名叫《王者联盟》。随即遭到《英雄联盟》制作方拳头公司的强烈抗议,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即便如此,今天谈起这款游戏,还有不少玩家指责它为《LOL》简化版。《LOL》的地图、英雄、配乐、符文、补兵规则甚至投降机制,都是《王者荣耀》拿来魔改、简化、粗糙化的原型。当然这一点姚晓光是承认的。在 ChinaJoy 上,姚晓光表示:" 大部分玩家对战一局《英雄联盟》通常需要 30-40 分钟,在此期间因为团战、Gank 等玩法内容,情绪已经历了数次起伏,身心疲惫。当他们拿起手机的时候,手机 MOBA 不应该再消耗他们这么多的精力与时间。"触乐网认为这段话透露了一个很明确的思路:在移动端复刻一款快节奏的 LOL。然而最开始的移动版 LOL 并不成功。别无他法,天美最后只能改回 5V5 经典模式,同时又在之后加入了 " 双轮盘 + 锁定 " 模式,以此满足高级玩家的胃口。这个 " 双轮盘 + 锁定 " 模式也有来头,但不是《王者荣耀》原创。2015 年 1 月 30 日,由上海 DW 研发、盖娅互娱和龙渊网络发行国产手游《自由之战》上线。此前手机端 MOBA 游戏为了模拟 PC 游戏的体验,使用了点触和虚拟摇杆的操作方式,对移动端用户并不友好。为此,《自由之战》首创了 " 双轮盘 + 锁定 " 这种适合移动端的技能释放方式,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 ZL 7414.X)。然后腾讯这款游戏不打招呼拿来就用。2016 年 7 月 29 日,在 ChinaJoy 上,《自由之战》的开发商上海 DW 打出了横幅并散发传单,指责《王者荣耀》抄袭 " 双轮盘 + 锁定 "。2017 年 5 月 20 是游戏热爱日,中国另一个游戏巨头网易网易高调宣布与 DW 达成该专利的授权协议,显示了其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态度,客观上有助于游戏市场规范化,推动手游市场的有序发展。网易在给谁上眼药,不言自明。四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移动版 MOBA 游戏的模板都来自于 DOTA。尽管游戏玩法为人诟病,也无可奈何。但游戏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也是区隔不同游戏的重要标识,是不那么容易被原谅的。据 NEWSEED 报道,王者荣耀最高日收入就可达到 2 亿,一个赵云皮肤一天收入就能达 1.5 亿。这款游戏的大部分收入也主要来自用户购买英雄皮肤,比如最贵的鲁班七号的皮肤 " 电玩小子 " 要 288.8 元,而最便宜的皮肤也要近 30 元。那么这些皮肤甚至这些英雄本身是怎么来的呢?据国外媒体 pixelgate 报道,国内某手游公司 " 完全抄袭 " 暴雪的 FPS 游戏《守望先锋》,并称 " 无耻至极 "。爱玩社区中有玩家爆料,在《王者荣耀》中,也有这么一位和《守望先锋》半藏一样的人物,叫做宫本武藏。他们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拿刀,一个拿箭。知乎社区中也有人爆料:同样在《王者荣耀》中,亚瑟的死亡骑士皮肤就直接照抄的巫妖王,连台词都抄。那句 " 跪下来求我,我会狠狠地拒绝你 ",直接抄的《巫妖王之怒》的阿尔萨斯开场台词。不光是暴雪被抄袭。风暴世界、守望先锋、自由之战的人物形象及皮肤都不同程度遭到《王者荣耀》的所谓 " 借鉴 "。不仅立绘、英雄的出处值得推敲,连游戏世界观和人物小传都在套用。知乎网友天野源五郎提到《王者荣耀》中白起的人物背景、台词均来自一部九十年代署名为罗森的作者写出的《风姿物语》。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位作者和天美工作室有任何关联。移动 MOBA 最大的赢利点可能就是英雄、皮肤、人物衍生品和 IP 授权,《王者荣耀》却这么堂而皇之的东抄抄西抄抄。它在海外版中还愿意花钱和当地 IP 如蝙蝠侠合作,怎么到了国内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谁给它的权力?!五2017 年 3 月 29 日,人民日报微博发文批评《王者荣耀》" 歪曲历史 "。随即学者学者丛薇薇说,《王者荣耀》连颠覆历史的资格都没有。她考证了王者农药的三国人物形象,发现和光荣版三国游戏的立绘迷之相似。于是她又考证了光荣游戏的形象,发现人家日本人为了做游戏,形象上参考了上海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接着光荣用日式的美型的方式在它的游戏体系里不断迭代创新,然后返销到中国,于是 ACG 领域的三国人物的形象就这样被国人接受了。再然后王者荣耀就拿来用了。"《王者荣耀》可能误导的,充其量也就是文盲和小学生了,而光荣让某些高大上的 " 高知 " 网友都相信的,则是严谨、高质量的考订下,‘日本名将比中国多’的印象。相比之下,《王者荣耀》其实并没有颠覆历史的资格。"" 历史确实不该毁容,但如果最好的整容手术都在国外,你让国人如何选择?" 丛薇薇说。最后我只想说,一个明知是 17+ 却有 5000 万未成年人的游戏怪胎,一个抄袭痕迹四处可见的产品,一个罔顾历史肆意拼凑的游戏世界,一个玩法上抄美风格上抄日的类 dota 类网游,就因为挣了大把钱,现在一些媒体就要把它捧上神坛,是不是有些走偏了呢?那些刚接触游戏就被《王者荣耀》抓住的新玩家其实非常可怜,就和从小看《巴拉拉小魔仙》长大的孩子们一样,审美歪了,肚子吃坏了。游戏也是内容行业,它的发展也有赖于艺术的原创的东西为它提供最初始的动力。面对现在的中国游戏业,有句玩笑倒是很应景:美国人把东西做出来,德日把东西做好,韩国把东西做大,中国最后把它作死。玩笑归玩笑,其实是说明我们从创意到产品的链条中间存在断层。我不知道类 dota 类网游这风会不像卡牌、回合制网游一样吹一阵就过去,我只知道下一次游戏的玩法革命我们可能还得抄。这全拜行业老大所赐,怪不得别人。不要只拿盈利来衡量一款游戏了,假如你还当它是艺术的话。《莎木》出来的时候,在商业上及其失败,两代游戏差点让世嘉差点破产。然而在游戏性上,莎木开创了 3D 开放式沙盒游戏的先河。在艺术性上,莎木的故事甚至感动到一位美国青年,不远万里到游戏中的世界,中国桂林去支教,一做就是十几年。2015 年 E3 上宣布《莎木 3》的时候,时隔 13 年后,玩家仍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玩家喜极而泣的视频甚至顶到了 YouTube 首页。有人说,看你生前有多好,就看看你死后,有多少人参加你的葬礼吧。我们期待着亡者农药真的亡了那天,各位玩家的反应。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36氪5小时前
36氪5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14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14小时前
互联网新闻昨天
知乎每日精选5小时前
知乎每日精选6小时前
创业最前线5小时前
创业最前线5小时前
36氪12小时前游戏被称“农药” “《王者荣耀》之父”有话说_金羊网新闻_网易新闻
游戏被称“农药” “《王者荣耀》之父”有话说_金羊网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游戏被称“农药” “《王者荣耀》之父”有话说_金羊网新闻)
李旻道出推出防沉迷机制的初衷,称“守护别人的孩子就是守护自己的孩子”
为健康游戏防止沉迷系统,7月4日起腾讯公司将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推出健康游戏系统的“三板斧”,对指定年龄的未成年人群体实行“限时打机”。7月3日,制作人李旻在“限玩”前夕发布长信,说了一些自己的心里话。
据了解,“三板斧”号称中国游戏行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防沉迷措施。
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潘芝珍
腾讯解释,之所以将限制年龄定在12周岁以下,是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综合征信信息进行整体判断而设定的。该公司同时强调,若游客登录没有认证信息,如果按照游客登录,腾讯会按照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判断,每天限玩1小时。
据了解,《王者荣耀》游戏推出以来吸引众多网络玩家,然而游戏风行之余,“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跳下4楼,刚醒又想登录游戏”“狂打手游《王者荣耀》40小时,广州17岁少年患脑梗险丧命”“小学生为玩《王者荣耀》偷光家里积蓄”等新闻近日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王者荣耀》顿时被坊间戏称为“农药”。
网传《王者荣耀》用户群体低龄化严重、其中小学生占到57%。尽管腾讯有关人士7月3日对该数据进行反驳,却不得不说:“无论有多少未成年人在玩游戏,都应倍加重视他们的健康游戏环境。”为此,腾讯表态,将不遗余力以最严格的要求和推行健康游戏保护措施,并将其作为一个长期工作来执行。
此外,新措中还将升级游戏“成长守护平台”。“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腾讯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今年2月已经开始上线“成长守护平台”,给家长提供管理工具,包括游戏时长的提示一直在系统中都有。
今年2月16日上线的“成长守护平台”已覆盖腾讯超过200款游戏产品,其中也包括《王者荣耀》。腾讯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70万个。“升级后的 成长守护平台 将大幅降低操作门槛,家长只需要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与此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王者荣耀》开发团队表示,未来实名认证系统将实行进一步强化措施。
《王者荣耀》限玩“三板斧”
未成年人限制每天登录时长,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
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
强化实名认证体系,没有完成腾讯平台实名注册流程的账号,将无法进入《王者荣耀》进行游戏。
《王者荣耀》制作人:有人沉迷就怪游戏,有些委屈
7月3日——在限玩措施实施前夕——《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李旻通过腾讯公司,向媒体和广大玩家发布长信,谈及了关于近期游戏推出的健康游戏系统,关于一个游戏人的真实心情与理想,关于这款游戏的价值观等众多内容。
作为《王者荣耀》之父,李旻说出了推出防沉迷机制的初衷,称“守护别人的孩子就是守护自己的孩子”,另外他也在信中表示有人沉迷就都怪游戏,自己感觉有些委屈。
该游戏制作团队表示,对“限玩”持支持态度:“如果青少年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不合理分配游戏时间,也将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该游戏开发团队有关负责人表示:“游戏本身是带来快乐的,但过度游戏无论对自己还是家长,都不会带来快乐,因此希望通过明确限玩时间、强制下线的设置,来打消父母的忧虑,”该负责人表示。”
李旻公开信摘录
“和全世界所有的游戏制作人一样,《王者荣耀》对我来说,就如同亲生骨肉一般。”
“因为今天事情的缘起,是因为很多人太过喜欢《王者荣耀》,而其中有许多未成年人,这引发了一些批评与担忧。”
“作为父母,对孩子都有天然的护犊之心。特别是面对那种小时候吃过苦的孩子,当好日子来了以后,会特别心疼。所以,当看到关于《王者荣耀》的负面新闻时,我们的心里,天然想辩解,这就是一款游戏啊,和漫画、电视剧、电影、武侠小说一样啊。就因为有人沉迷,就都来怪游戏,我们觉得有些委屈。”
“……(王者荣耀)还远远谈不上是一款伟大的游戏。一款伟大的游戏,是需要更真诚的情感体现,更明确的价值观。”
手机游戏五花八门,更重要的是对手机游戏实行分级,孩子下载一款游戏前,出品方应该向家长和青少年玩家明确标识游戏玩家适合的年龄层,规定未成年人能玩还是不能玩,能玩的话,又该做出怎样的限制,是否必须在父母的指导下玩,等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孙宏艳
在处理孩子上网的问题上堵不如疏,家长越不支持的,或者家长跟孩子亲子活动越少的,孩子网络成瘾的比例越高。孙宏艳表示,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相互尊重,共同成长,能够更好地预防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12周岁年龄标准是如何制定的?后台如何判断?
腾讯:我们根据用户提交的信息,综合征信信息进行整体判断。
如果用户用游客身份登,全程没有身份验证的提示,这种情况下用游客身份能玩多久?如何防范?
腾讯:游客登录没有认证信息。如果按照游客登录,我们会按照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判断,每天限玩1小时。
实名认证系统是否会加强?
腾讯:在实名认证方面,新的策略下,非认证用户或认证资料提交不全的用户,将需要在限定的10天内完成实名认证,否则将按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账号处理。后续用户必须要通过实名认证才能恢复其成年人账号功能。
对于用户通过使用小号、新注册账号等方式,瞒过家长,绕过腾讯所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的约束,怎么看?
腾讯:从此前后台信息及家长回访情况来看,这类问题并不明显。但为了更好地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成长守护平台(https://jiazhang.qq.com/)将于近期再次升级。
升级后,家长通过简单步骤就可以完成绑定,并掌握孩子游戏登录和充值状态。同时,平台将增加硬件设备绑定功能,避免未成年人通过多账号登录绕开家长监护。从而实现家长对指定的小孩设备实施一键禁玩的操作。
编辑:邬嘉宏
(原标题:游戏被称“农药” “《王者荣耀》之父”有话说_金羊网新闻)
本文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
有这样一款国产游戏,被苹果商店定级为17 。在苹果官方商店的定义里,“17
”意味着:“赌博或竞赛”,或者存在轻微成人素材,频繁而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轻微的现实暴力以及轻微的幻想暴力。简言之,这不是一款未成年人应该染指的游戏。
然而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尽管这款游戏14岁以下用户只占3.5%,但15-19岁用户就占了22.2%,二者相加接近四分之一。
<img ALT="《王者荣耀》 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0_ifengimg_com/9cce9daa52bc725dc266.jpeg" DATA-ORIGIN-SRC="http://p0.ifengimg.com/pmop/940B1B1A169D6C441BB1D6EAB45C_size176_w600_h337.jpeg"
TITLE="《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 />
在4月20日举行的UP2017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宣布这款游戏的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
这意味着,有接近5000万未成年人玩过或正在玩着一款具有“频繁而强烈的色情内容或裸露”的17 游戏。
游戏定位与游戏用户的错位,发酵了数起主要针对未成年人的伤害事件,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忧以及媒体大面积声讨。
《钱江晚报》6月28日连发《杭州老师发文怒怼“王者荣耀”
手游成了新时代“黑网吧”》和《王者的荣耀,社会的忧愁》两篇文章,观点直接点明《王者荣耀》对于社会存在诸多隐患和现存问题。
东方卫视6月29日报道:《13岁男孩因玩王者荣耀被骂从4楼跳下,刚醒就想登游戏》……
据不完全统计,南方都市报、南京日报、德州晚报、东方卫报、新京报等报刊,以及东方卫视、海南新闻频道、江苏公共频道、青海卫视1频道、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等电视台,再加上各家媒体的官网、微博、公众号集体出动,对这款游戏展开了舆论攻势,并形成规模宏大的围攻局面。一位上海读者表示,他在一天内同一个电视台看到三次对《王者荣耀》的负面报道,在傍晚17点45左右换台后又在本地新闻频道看到类似新闻。
这款现象级手游引来现象级关注是情理之中。腾讯公司作为游戏出品方和运营方必然难辞其咎。亦或者说,腾讯不愿意让这只手里的金蟾蜍变成烫手的山芋。
据财经网消息,2016年腾讯游戏业务收入70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5.09%,年游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5.0%。手游业务带动腾讯游戏2017年Q1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4%。而今年首季度,《王者荣耀》月活跃用户数量超8000万,月流水30亿元。
如此巨大的商业利益中,有多少是不应该挣的,恐怕只有天美工作室自己知道。与之相对应的,如gameloft出品的《混沌与秩序》只有12
,同类型手游《虚荣》的内容评级仅为9 。
尽管这两款游戏在商业上表现平平,但在玩家关怀和未成年人保护上非常值得这款国产游戏学习。
腾讯倒也没有闲着,7月2日,它给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三板斧。
首先是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王者荣耀》将基于游戏累计时长或单次时长对玩家进行相应提醒、下线等操作,实现防止沉迷游戏的目的。
其中,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将被游戏强制下线。
实际上,早在2007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发布了《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针对基于电脑上的客户端游戏和网页游戏,规定通过游戏收益的控制来引导玩家自我节制。其具体规则为:3小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游戏时间,累计超过5小时即为"不健康"游戏时间,玩家的收益降为0。
与其说这是这款游戏的运营方主动担责,倒不如说是监管大棒的强制要求。
在腾讯的通稿中,第二板斧被表述为“强化实名认证体系”。
《南方都市报》则通过测试发现,游戏客户端内未弹出实名注册的相关公告,南都记者玩游戏5个小时未受影响。当登录腾讯健康游戏平台时,虽然这个账号显示为“尚未进行实名注册”,但并未影响玩游戏。
事实上,早在2016年8月,工信部就规定所有APP都要实名认证。10个月过去了,这款游戏在实名认证这个硬性要求上依然不如人意。是有意为之还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恐怕只有运营商自己知道了。
通稿中的第三板斧为,通过绑定硬件设备实现一键禁玩。
成长守护平台将再次迎来升级。今年2月,腾讯率先推出该平台,协助家长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游戏账号进行健康行为的监护。据悉,该平台目前已覆盖腾讯超过200款游戏产品,其中也包括《王者荣耀》。截至目前,平台上有效绑定账号将近70万个。
这可能是腾讯为数不多的主动承担责任的项目,却被一些媒体解读为“超越了应有的范畴”。
是否越界暂且按下不表,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平台有没有用。
答案是,有用,但用处不大。
先不说这70万账号相比于这款游戏两亿注册用户来说是杯水车薪。仅就实现路径而言,通过家长实现一键控制的操作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通稿中腾讯的这位负责人坦言,“我们也呼吁家长抽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感受更多成长的温暖。”言下之意是这款游戏的未成年玩家缺乏家长管理。问题是,家长如果真的有心思去管孩子玩什么游戏,还需要下一个APP远程操控吗?简直多此一举。再近一步讲,如果父母双方都是这款游戏的玩家,那这个平台又有什么意思。
《钱江晚报》的文章评论道:“一个成年人都会上瘾的游戏,何况是未成年人。如果连成年人都会上瘾,都不可自拔,这款游戏是存在问题的。这对游戏公司而言也许是极大的成功,但对社会而言,却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一位不具名人士透漏说,其实目前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大都形同虚设。你去看看某宝上有多少卖号租号的?有些学校旁边还有租手机的。还有卖身份证的。你到火车站看见有人收火车票的千万别给。他们把你身份证都卖给小孩子了。“这是一个产业链。”他抽了口烟说。“不光游戏,跟游戏相关的直播、比赛,只要需要身份证的地方,都是这个路数。挣钱的时候没人会在乎这些事,现在不是寒冬了吗。”
我想了想,这就和当年看玄幻小说一样。你看过我没看过,我在班里就没地位,就会被孤立,形成社交压力。不同之处是以前一本书全班人传着看,现在人手一个手机玩农药。
对腾讯来说,这个成长守护平台的公关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而对行业来讲,却不啻于巨头的又一次洗牌。简言之,腾讯这次犯了大忌。
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中国手机网游用户比2015年增长了7239万人,达到了3.52亿,而这一年中国新增的手机网民人数是7550万人。其中19岁以下、40岁以上人群占比分别为45.8%和40.5%。
触乐网据此分析认为这批新增的游戏用户才是这款游戏打出“社交游戏”旗号的根本。
“那些从智能机时代进入网络的‘新玩家’,那些19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新增网民,对此毫无抵抗力——想想看,最热衷于QQ空间,最喜欢在朋友圈转发各种消息的,都是什么人呢?当他们找到了一个可以共享的游戏产品,一个可以彼此发生联系的话题,并且这个事物深深地嵌进了社交平台之中,那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毋庸讳言,通过QQ和微信这两套账号体系,这款游戏成功的将“陌生人社交”和“熟人社交”进行无缝切换,但这只是腾讯的账户体系内部的操作。
令行业担忧的事情是,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一但做大,势必会将原本非腾讯账户体系的游戏纳入其中,由腾讯行使监管运营权,同时控制其流量导入和用户运营。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布局会构成事实上的垄断,最终遭殃的是整个行业。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出过。2016年,阿里健康布局药品电子监管体系,最后被CFDA收回其运营权限。这样的事情如果再次发生,那就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集体倒退。
事实上,根据知名游戏推荐平台TAPTAP的评价,这款游戏评分只有6.0分,远谈不上有多好,说集体倒退有些言过其实了,人家本来也没先进过。
实际上,这款游戏给行业带了什么好头、贡献了多大的创新,是存疑的。
2012年,作为最早一批移动MOBA游戏之一,《混沌与秩序之英雄战歌》上线。它为行业贡献了虚拟摇杆和3V3对战。这两点解决了手机游戏的操作问题,加快了游戏节奏,符合手游碎片化的逻辑。
但也留下两个坑:一个是虚拟摇杆无法做到技能的精准释放,一个是3V3模式压缩了经典MOBA游戏的对战空间,因此玩家并不买账。
2015年11月,《王者荣耀》的前身《英雄战迹》公测,“英雄所见略同”,这款游戏也“借鉴”了虚拟摇杆和3V3对战。这两个坑姚晓光也带着天美一同跳了下去。
最挫败的时候,《英雄战迹》曾经改名叫《王者联盟》。随即遭到《英雄联盟》制作方拳头公司的强烈抗议,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即便如此,今天谈起这款游戏,还有不少玩家指责它为《LOL》简化版。《LOL》的地图、英雄、配乐、符文、补兵规则甚至投降机制,都是《王者荣耀》拿来魔改、简化、粗糙化的原型。当然这一点姚晓光是承认的。
在ChinaJoy上,姚晓光表示:“大部分玩家对战一局《英雄联盟》通常需要30-40分钟,在此期间因为团战、Gank等玩法内容,情绪已经历了数次起伏,身心疲惫。当他们拿起手机的时候,手机MOBA不应该再消耗他们这么多的精力与时间。”
触乐网认为这段话透露了一个很明确的思路:在移动端复刻一款快节奏的LOL。
然而最开始的移动版LOL并不成功。别无他法,天美最后只能改回5V5经典模式,同时又在之后加入了“双轮盘
锁定”模式,以此满足高级玩家的胃口。
这个“双轮盘 锁定”模式也有来头,但不是《王者荣耀》原创。
日,由上海DW研发、盖娅互娱和龙渊网络发行国产手游《自由之战》上线。此前手机端MOBA游戏为了模拟PC游戏的体验,使用了点触和虚拟摇杆的操作方式,对移动端用户并不友好。为此,《自由之战》首创了“双轮盘
锁定”这种适合移动端的技能释放方式,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号ZL 2014 1
0357414.X)。然后腾讯这款游戏不打招呼拿来就用。
日,在ChinaJoy上,《自由之战》的开发商上海DW打出了横幅并散发传单,指责《王者荣耀》抄袭“双轮盘
是游戏热爱日,中国另一个游戏巨头网易网易高调宣布与DW达成该专利的授权协议,显示了其尊重创新、尊重知识产权的态度,客观上有助于游戏市场规范化,推动手游市场的有序发展。网易在给谁上眼药,不言自明。
严格意义上说,这些移动版MOBA游戏的模板都来自于DOTA。尽管游戏玩法为人诟病,也无可奈何。
但游戏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也是区隔不同游戏的重要标识,是不那么容易被原谅的。
据NEWSEED报道,王者荣耀最高日收入就可达到2亿,一个赵云皮肤一天收入就能达1.5亿。这款游戏的大部分收入也主要来自用户购买英雄皮肤,比如最贵的鲁班七号的皮肤“电玩小子”要288.8元,而最便宜的皮肤也要近30元。
那么这些皮肤甚至这些英雄本身是怎么来的呢?
据国外媒体pixelgate报道,国内某手游公司“完全抄袭”暴雪的FPS游戏《守望先锋》,并称“无耻至极”。
爱玩社区中有玩家爆料,在《王者荣耀》中,也有这么一位和《守望先锋》半藏一样的人物,叫做宫本武藏。他们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拿刀,一个拿箭。
知乎社区中也有人爆料:同样在《王者荣耀》中,亚瑟的死亡骑士皮肤就直接照抄的巫妖王,连台词都抄。那句“跪下来求我,我会狠狠地拒绝你”,直接抄的《巫妖王之怒》的阿尔萨斯开场台词。
不光是暴雪被抄袭。风暴世界、守望先锋、自由之战的人物形象及皮肤都不同程度遭到《王者荣耀》的所谓“借鉴”。
不仅立绘、英雄的出处值得推敲,连游戏世界观和人物小传都在套用。
知乎网友天野源五郎提到《王者荣耀》中白起的人物背景、台词均来自一部九十年代署名为罗森的作者写出的《风姿物语》。目前尚无证据表明这位作者和天美工作室有任何关联。
移动MOBA最大的赢利点可能就是英雄、皮肤、人物衍生品和IP授权,《王者荣耀》却这么堂而皇之的东抄抄西抄抄。它在海外版中还愿意花钱和当地IP如蝙蝠侠合作,怎么到了国内就可以如入无人之境?谁给它的权力?!
日,人民日报微博发文批评《王者荣耀》“歪曲历史”。随即学者学者丛薇薇说,《王者荣耀》连颠覆历史的资格都没有。
她考证了王者农药的三国人物形象,发现和光荣版三国游戏的立绘迷之相似。于是她又考证了光荣游戏的形象,发现人家日本人为了做游戏,形象上参考了上海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接着光荣用日式的美型的方式在它的游戏体系里不断迭代创新,然后返销到中国,于是ACG领域的三国人物的形象就这样被国人接受了。再然后王者荣耀就拿来用了。
“《王者荣耀》可能误导的,充其量也就是文盲和小学生了,而光荣让某些高大上的“高知”网友都相信的,则是严谨、高质量的考订下,‘日本名将比中国多’的印象。相比之下,《王者荣耀》其实并没有颠覆历史的资格。”
“历史确实不该毁容,但如果最好的整容手术都在国外,你让国人如何选择?”丛薇薇说。
最后我只想说,一个明知是17
却有5000万未成年人的游戏怪胎,一个抄袭痕迹四处可见的产品,一个罔顾历史肆意拼凑的游戏世界,一个玩法上抄美风格上抄日的类dota类网游,就因为挣了大把钱,现在一些媒体就要把它捧上神坛,是不是有些走偏了呢?
那些刚接触游戏就被《王者荣耀》抓住的新玩家其实非常可怜,就和从小看《巴拉拉小魔仙》长大的孩子们一样,审美歪了,肚子吃坏了。
游戏也是内容行业,它的发展也有赖于艺术的原创的东西为它提供最初始的动力。面对现在的中国游戏业,有句玩笑倒是很应景:美国人把东西做出来,德日把东西做好,韩国把东西做大,中国最后把它作死。玩笑归玩笑,其实是说明我们从创意到产品的链条中间存在断层。我不知道类dota类网游这风会不像卡牌、回合制网游一样吹一阵就过去,我只知道下一次游戏的玩法革命我们可能还得抄。这全拜行业老大所赐,怪不得别人。
不要只拿盈利来衡量一款游戏了,假如你还当它是艺术的话。《莎木》出来的时候,在商业上及其失败,两代游戏差点让世嘉差点破产。然而在游戏性上,莎木开创了3D开放式沙盒游戏的先河。在艺术性上,莎木的故事甚至感动到一位美国青年,不远万里到游戏中的世界,中国桂林去支教,一做就是十几年。2015年E3上宣布《莎木3》的时候,时隔13年后,玩家仍欢呼雀跃,热泪盈眶,玩家喜极而泣的视频甚至顶到了YouTube首页。
有人说,看你生前有多好,就看看你死后,有多少人参加你的葬礼吧。
我们期待着亡者农药真的亡了那天,各位玩家的反应。
<img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tc.sinaimg.cn/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0_ifengimg_com/649bcded645a02db8cd6e.gif" DATA-ORIGIN-SRC="http://p0.ifengimg.com/a/fa72b4ac95235dsize_h214.gif" ALT=""
TITLE="《王者荣耀》&阶段性&清算&的时候到了"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为什么叫农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