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款耐玩的单机游戏老游戏

|  
|  
|  
|  
|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0|回复: 9
求一款很老的游戏,2000年前的机甲动作类游戏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好像是有剧情的,操作模式像以撒的结合,俯视视角,方向键移动,可以边移动边攻击,有好几种武器,还可以换
主题帖子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4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3 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4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3 积分
实在太模糊
我只能想到两个 机甲战线 边境之地ag5 不过又不太像以撒的结合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6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8 积分
《前线任务之进化》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0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4 积分
CRFCOW 发表于
实在太模糊
我只能想到两个 机甲战线 边境之地ag5 不过又不太像以撒的结合 ...
就是机甲战线~~~~感谢2楼~~~比以撒的结合复杂点,能换武器,很像啊
主题帖子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4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3 积分
游戏狂人, 积分 14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63 积分
绅hen士tai 发表于
就是机甲战线~~~~感谢2楼~~~比以撒的结合复杂点,能换武器,很像啊
机甲战线是智冠引进汉化戏画的作品
中文版是和谐了H部分了
如果对这系列有爱的话,再推荐已经汉化了的续作BALDR FORCE,baldr sky和baldr sky divex dream world(前者外传)
系统和耐玩性以及难度都升级了很多
当然剧本题材也更加丰富
主题帖子积分
初级玩家,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初级玩家, 积分 5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 积分
还是这个区,看起舒服啊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7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0 积分
哈? 我还以为是机甲战警的...
主题帖子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4 积分
超级玩家, 积分 87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24 积分
2000年前是在汉朝了,那时候的机甲动作类游戏也就是甲胄真人对砍,呵呵。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中级玩家, 积分 155,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 积分
头像被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Powered by单机版的,游戏画面是上面有砖块,下面是一个由鼠标操作的左右移动的杆,杆遇到一些什么以后会变长变短。杆击球打砖块,球也会变大变小或变多
“打砖块”是一款电脑历史上最热门的传统游戏之一。
游戏的目的是将所有的砖块击破,方法是移动屏幕下方的一块板拍,让珠子反弹去破坏砖块,直到所有的砖块都被打完为止。
还有其它的名字:DX-BALL或者是DX-BALL2,也有叫疯狂撞球,也有叫打砖块2,打砖块—豪华版等等,内容都差不多。
其他答案(共3个回答)
这个就没有什么印象了,魂斗罗倒是记得。
合金弹头下载地址
进这里找吧..网站名称:QQPL在线游戏网站 ://网站介绍:小游戏, 在线小游戏,flash小游戏,在线小游戏,小游戏下载,网络小游戏,经典小游戏,flash...
LZ说的应该是“午夜风暴”,有的人也叫它“风暴小子”请看下面的图片```
美女餐厅特好玩
答: 今天才玩的开心消消乐,宝妈都到哪关了?今天才玩的开心消消乐,宝妈都到哪关了?好难哦!
答: 朋友相处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朋友出去玩,AA制最好。如果不是,自己要抢先付钱,不要斤斤计较。你就是不坐船也要抢先付钱才对。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其实朋友只是要你...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当前位置:
CopyRight2004年-年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沪ICP备号-9中世纪2全面战争(还有续作请自行搜索,再此专门介绍全面战争)  因为我现在没在家里,所以只能从网上直接找图来了  传图不熟练,等我一张一张来长矛民兵正在面对重装骑兵冲锋,看来要倒霉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眼看上去以为是十字军,看了盾牌图案发现不是,看来这是一场攻城战
  攻城准备中
  两军即将接触,游戏中阵型是相当重要的,在游戏里有一场历史真实战役中一场英国国王的军队面对两三倍的法兰西军队的冲锋要不停的重组阵型
  从左下方地图上看,红色的一方已经吃掉了蓝色一方的前锋,蓝色的大部队正在从地图边缘增援
  看起来还不错
  从图上看这只是一坐小型城池,双方拥挤在狭小的城门口激战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近距离观察混战中的两军,蓝色的应该是法兰西重装步兵
  同样是两军对阵,貌似可以看到侧翼的骑兵正要冲击步兵防线
  和&异教徒&的战争在所难免
  打仗的,可以玩
  好几年前的游戏了。  种世纪, 怀恋德国野蛮人。 哈哈~
  好壮观
  城堡前的厮杀
  历史战役介绍  这是历史上著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中的条顿骑士团的资料    条顿骑士团是三大骑士团中建立时间最晚的一个,但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它于1198年在巴勒斯坦建立,主要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着白色外衣,佩戴黑色十字章,白色斗篷上绘有红色宝剑和十字。13世纪初,在总团长冯.萨尔扎领导下,该团将活动中心自中东转移到东欧。1226年,应波兰马佐维亚公爵康拉德之召,条顿骑士团前往波兰,攻击波兰的宿敌普鲁士人。康拉德同条顿骑士团立约:骑士团负责进攻普鲁士,康拉德签应把托伦和赫翁诺之间一块领地划给骑士团作为报酬。康拉德的这种引狼入室、目光短浅的政策,给日后的波兰造成了很大的祸患。1237年,条顿骑士团与驻在波罗的海东岸的圣剑骑士团合并之后,势力猛增,成为东欧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此后的50年间,条顿骑士团又牢牢地控制了普鲁士,这样便形成了从东西两方钳制波兰领土,直接威胁波兰国家安全的态势。    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是条顿骑士团的鼎盛时期。他已不满足于对波兰的渗透,同时还将侵略之手伸向立陶宛那片从波罗的海延伸到黑海的区域。1346年,条顿骑士团又从丹麦人手里夺得了爱沙尼亚。除此之外,条顿骑士团在南部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都有自己的属地,最大的属地则在德国。条顿骑士团在欧洲东北的属地堵塞了波兰、立陶宛和俄罗斯向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于是波兰、俄罗斯和立陶宛各民族的力量都联合起来,同他们的共同敌人--条顿骑士团进行斗争。    1410年,波兰和立陶宛组成联军,向占据波兰领土的条顿骑士团进军。7月15日,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格林瓦尔德会战(德国文献中称为坦南贝格会战,中文又译作坦能堡会战)。会战的一方是由波兰国王弗拉迪斯拉夫二世亚盖洛率领的波兰、立陶宛、俄罗斯联军,以及捷克和匈牙利的志愿部队,共3.2万人,以步兵为主;另一方是得到德国、匈牙利支持的条顿骑士团,共投入2.7万人,以身穿甲胃的重装骑兵为主。会战结果,骑士团的大部分军队被歼灭,总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联军取得了战役的全胜。    此后,条顿骑士团转向衰落。1454年,波兰和条顿骑士团之间的战端再起。1462年,在决定性的帕克会战中,条顿骑士团再次失败,总团长也被俘。1466年,骑士团第三次败于波兰,被迫与波兰签订了托伦和约,东普鲁士虽然仍在骑士团的统治之下,但在法律上已附属于波兰王国。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王国的藩属,它的成员中已经有一半是波兰人。1525年,骑士团总团长阿尔布列赫特将东普鲁士改为世俗的普鲁士公国,骑士团遂失去其原有的显赫地位,但它仍一直保留到1809年才宣告解散。后来曾于1834年一度恢复,但此后的条顿骑士团与原来意义上的强大的条顿骑士团国家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  
  相关图
  亚盖洛国王
  全面战争系列都不错,需要很好的战术思想
  黑斯廷会战  日       日,在英格兰黑斯廷斯的地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自晨至暮,刀光剑影,烽烟滚滚,这是一场谁该做英格兰国王的决战。作战双方,一方是新上任的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一方则是法国北部诺曼底公爵威廉。威廉认为哈罗德二世只是原英格兰国王岳父家的后代,自己则是英格兰国王的舅舅,应该比哈罗德王更有继承英格兰王位的资格。因此,他带领12000人一支部队乘舟渡海,决心征服英格兰。    战争开始的时候,对威廉似乎很不利,威廉的部队被打得节节败退。但是,战争的发展,使人们发现,这是威廉使用的诱兵深入之计。威廉是个胸有城府的人,在他刚登上英格兰国土的时候,曾因不小心滑过一跤,部队都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但是机智的威廉怕军心涣散,突然从地上抓把土,一跃而起说:“凭着上帝的荣耀,我已用我的双手掌握住英格兰了。”部队情绪被稳住了。    战斗开始时,他知道哈罗德扎营森拉克山头,雄跨险要,要战胜就必先诱敌下山,让英格兰人无深沟高垒可依,又可让敌方无法集中兵力形成战阵。威廉的这一计居然得逞了,当英格兰人一下了山,完整的力量立即成了分散的力量,四面受到了威廉的伏击。哈罗德和挪威的战争刚结束不久,部队已经很疲劳,这样一奔波,更造成了战斗的不利。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一支流矢射中了哈罗德的右眼,他倒下了,英军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全线崩溃了。    威廉征服了英格兰,在当年的圣诞节,他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加冕典礼,是为威廉一世。由于他是征服者,因此在历史上,人称“征服者威廉。”            哈罗德二世(1066),英格兰国王,西塞克斯伯爵戈德温之子。爱德华三世去世后,哈罗德声称爱德华临终前将王位传给了他。随后英格兰贤人会议批准哈罗德为英格兰国王,哈罗德的继位,激起了诺曼底公爵威廉的入侵,日,在苏塞克斯的黑斯廷斯一役,哈罗德兵败被杀,威廉一路向北残酷杀戮,于该年圣诞节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爱德华三世所建)加冕。撒克逊王朝灭亡
  征服者威廉公爵
  帕维亚会战  意大利战争(不知是不是30年战争)  
意大利战争() 法国、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其它国家干预之下)为争夺意大利而进行的封建战争,后来演变为法西两国争夺欧洲霸权的战争。战争主要在意大利领土上进行。意大利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和境内各国间的纠纷使外国列强的侵略计划易于得逞。  
意大利战争分为3个时期:
第一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基本上是法国争夺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一世死后(1494年1月),法王查理八世宣布作为昂茹王朝(属于法兰西王朝的旁系)的继承人有权占有斐迪南一世的领地。1494年8月底,查理八世率兵(3.7万人,其中包括瑞士雇佣兵;野炮136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向那不勒斯开进。皮埃蒙特军队(2.3万人)在阿斯蒂地域与查理八世军队汇合。陆军作战得到法国舰队保障。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国对查理八世未作认真抵抗,使其得以穿过罗马全境(日)。1495年1月,查理八世接受罗马教皇任命他为那不勒斯国王的授职书(委任和批准神职人员的职位和教职的诏书)后,于2月23日进占那不勒斯。法军的掠夺和暴行和征收新的捐税激起了意大利人民的愤慨。意大利各国首脑害怕法国势力的加强和发生全面起义,于1495年3月建立了“神圣同盟”(或称“威尼斯同盟”),以驱逐法军。参加同盟的有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和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也加入了同盟。日,法军在福尔诺沃(帕尔马附近)与“神圣同盟”军交战,遭到失败。法军直到1495年10月才得以突向北方。1496年12月,法国撤出那不勒斯王国。
1499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二继续奉行先王政策,远征米兰公国。路易十二在年的几次交战中获胜,相继占领米兰和伦巴第。年,根据条约规定,那不勒斯王国由法西两国军队共同占领。但1503年春,法西两国因一些有争议地区的问题而爆发战争。日加里利亚诺河畔一战,西军获胜,法国被迫放弃那不勒斯王国,使其沦为西班牙领地。  
第二时期():这一时期从康布雷同盟(1508年12月建立,盟员有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法国和西班牙)对威尼斯共和国发动的战争开始。佛罗伦萨、费拉拉、曼图亚及其它意大利国家先后加入了康布雷同盟。1509年4月,罗马教皇禁止威尼斯作礼拜和举行宗教仪式。1509年春,法国出兵威尼斯,占领了它在伦巴第的领地。日阿尼亚代洛(米兰附近)一战,击败了威尼斯军队,取得重大胜利。法国势力在意大利西北部日益加强引起了力量的重新组合。1511年10月,威尼斯、罗马教皇、西班牙、英国和瑞士各州订立同盟(“神圣同盟”),目的是将法国侵略军逐出意大利。路易十二获悉此情况后,下令驻意法军统帅富瓦,加斯东·德转入进攻。法军(2.5万人、火炮50门)向拉韦纳推进,企图攻占该城。德卡敦总督率领西班牙军队(1.6万人、24门火炮)驰援拉韦纳守军。1512年拉韦纳一战,西军被击溃。但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法国没能把战术胜利发展为战略胜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从法军召回德国雇佣兵,而瑞士雇佣兵则投向威尼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法军被迫退却,并于1512年年底放弃伦巴第。法兰西斯一世1515年即法国王位,重新开战。法军在马里尼亚诺附近(—14日)击溃米兰公爵的瑞土雇佣兵。根据法西两国签订的努瓦永和约(1516年8月),米兰归属法国,那不勒斯归属西班牙。  
第三时期():这一时期以1519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后,法西两国瓜分意大利的战争为标志。这一时期爆发6次战争,被卷入战争的有罗马教皇、威尼斯、瑞士、英国和土耳其。查理五世力图把法军从北意大利驱逐出去,继而实现南北领地的统一,他事先得到了英国、罗马教皇、曼图亚和佛罗伦萨等国的支持。威尼斯是法国国王的同盟军。1521年战争爆发。1522年4月,法军在比科卡战中失利,德国雇佣兵首次打败了担任法军突击力量的瑞士雇佣兵。这次战役并未决定战争的胜负。法兰西斯一世率重兵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占领了米兰,尔后逼近帕维亚。帕维亚一战法军失败,法兰西斯一世被俘。法兰西斯一世获释后,拒不承认1526年在马德里签订的条约,并加入罗马教皇在英国支持下建立的旨在使意大利摆脱西班牙桎梏的同盟(科尼亚克同盟,1526年5月)。参加同盟的还有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  
1527年,意大利战争再度爆发。双方各有胜负,1529年法国国王战败,被迫于1529年8月与罗马帝国签订和约并放弃对意大利的争夺。然而法兰西斯一世于1536年再度挑起战争,占领皮埃蒙特和萨伏依。1538年,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在尼斯签订为期10年的停战协定。但法国出使土耳其苏丹的两位使者在米兰公国境内被杀,成为年战争。查理五世与英国国王结成同盟。法国的盟国有丹麦、瑞典、奥斯曼帝国。1513年,法土联合舰队攻占尼斯。1544年,法军在围攻卡里尼亚诺要塞(都灵以南)期间,在切雷索莱附近取得了辉煌胜利。然而,由于罗马帝国和英国军队攻入法国境内,法国被迫于1544年9月在克雷普签订了重申1529年康布雷条约基本条款的和约。1551年再度爆发的意大利战争一直延续到1559年,法西两国被迫签订了卡托—康布雷西和约(1559)。这一和约结束了法国对意大利的扩张,巩固了西班牙在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西西里和撒丁的统治地位,并使意大利仍处于政治上分裂的局面。
  帕维亚战役
  格林瓦尔德会战详细资料    格林瓦尔德会战
日,在“大战”()期间,波—立—俄联军歼灭条顿骑士团的决战。
7月3日,波—立—俄联军在波兰国王弗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率领下,从切尔温斯克地域向马林堡(马尔堡)进发,途经格林瓦尔德地域时与条顿骑士团团长乌尔里希·冯·云金根率领的骑士团主力遭遇。条顿骑士团(2.7万人)由德法等国骑士和雇佣兵(瑞士人、英国人等)部队组成,总兵力为51个旗。联军(3.2万人)由波兰、立陶宛、俄罗斯(其中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瓦拉几亚、捷克—摩拉维亚、匈牙利和鞑靼部队组成,合编为91个梭镖骑士队。7月14日,联军于卢本湖畔的森林中集结,发现敌人后立即展开战斗队形。联军战斗队形由2公里正面上的三线组成。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率领立陶宛—俄罗斯40个梭镖骑士队在右翼展开,王家元帅兹比格涅夫率波兰42个梭镖骑士队、俄罗斯7个梭镖骑士队和捷克2个梭镖骑士队在左翼展开。右翼还配有鞑靼骑兵。联军阵地的右翼和后方为沼泽地和马尔沙(今马兰泽)河,左侧为森林,不易接近。十字军骑士在2.5公里正面上成两线配置,右翼为利希滕施泰因指挥的20个旗;左翼为瓦伦罗德指挥的15个旗;16个旗为预备队(第二线)。条顿骑士团部署在高地上,居高临下,迫使敌人沿坡向上攻击。双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阵前占据了发射阵地。
格林瓦尔德会战是从骑士团的臼炮齐射开始的,但骑士团的炮火并未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鞑靼骑兵和维托夫特的第一线军队向十字军骑士左翼发起进攻,但被瓦伦罗德的骑士击退。维托夫特的第二线和第三线军队投入战斗,但又被条顿骑士团击退,且遭追击。谢苗·林格文·奥利格尔多维奇公爵率领俄罗斯斯摩棱斯克3个梭镖骑士队挽救了危局。他们没有离开战场,而是英勇抵抗,牵制了瓦伦罗德部分兵力。这时,波兰各梭镖骑士队向十字军右翼发起了猛烈冲击,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军队的正面。波军的顺利冲击,俄国军人的勇敢,以及他们在对瓦伦罗德骑士作战中的智谋,帮助立陶宛梭镖骑土队阻止了敌人的追击,尔后转入进攻。俄罗斯、立陶宛各梭镖骑士队同心协力击溃了瓦伦罗德骑土军。左翼的波兰、俄罗斯、捷克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立陶宛、俄罗斯各梭镖骑士队合围了利希滕施泰因骑士军,并予以歼灭。骑土团团长云金根命令预备队进入战斗,但亚盖洛却派出第三线军队与之迎战,全歼条顿骑士团最后几旗。骑土团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
点评:此战,联军为各族人民独立而战。战果辉煌,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格林瓦尔德会战暴露出骑士军许多缺点:机动性差,墨守成规,士气低落。联军步兵表明有对重装骑兵顺利作战的能力。联军在格林瓦尔德会战中的胜利是斯拉夫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族人民战斗团结的象征。格林瓦尔德会战推动了捷克的解放运动——胡斯运动(参见胡斯战争)。1960年在格林瓦尔德会战旧址建立了纪念碑。
  阿金库特战役:英国长弓最后的辉煌    日清晨,乌云密布不见天日,英王亨利五世指挥他的军队在阿金库特平原南侧列阵。亨利的心情如同铅灰色的天空一样阴沉,他照例驰过英军阵线,检阅部队,鼓舞士气。眼前这6千将士个个面容疲惫憔悴,战袍污浊不堪,盔甲锈迹斑斑。亨利抬头向北望去,大约一公里以外的地方,3万法军排列成三道阵线,人喧马嘶,衣甲鲜亮,40多面绣有贵族紋章的旌旗猎猎飘扬。过去几十年的战争中,英军曾经屡次以少胜多击败法军,但今天敌人的兵力五倍于己,奇迹恐难出现,看来阿金库特平原将是这位青年国王的葬身之地。
  &if-rame&&/if-rame&         两个月前亨利率领一万军队登陆法国诺曼底的哈夫勒尔(Harfleur)以来,一直很不顺利。哈夫勒尔经过一个多月的围困方才投降,这期间英军粮草不继,痢疾流行,伤病减员达三分之一。亨利本来计划向巴黎进军,但分兵驻守哈夫勒尔以后,他只有不足6千部队,口粮只能维持8天,进军巴黎的计划已成泡影。亨利在哈夫勒尔逗留了两个星期以后,作出的决定让众人大吃一惊。他不肯半途而废,从哈夫勒尔乘船回国,而是打算率军沿着海岸向东北方向200公里以外的英国据点加莱(Calais)前进,从那里回国。这将是一次向法王示威的武装大游行,英国人除了政治影响以外将一无所获。亨利选定的行军路线充满艰难险阻,哈夫勒尔和加莱之间横亘着五条河流,也缺乏较大的城镇提供给养;英军必须在8天之内到达加莱,每天至少行军30公里;亨利登陆法国已经有一个多月,法军肯定已经完成集结,准备阻击英军。事后证明,亨利的这个决定果然将英军置于背水一战的绝境。
  十字军资料,和阿苏夫会战有关  十字军东征       十字军东征是自公元11世纪末至13世纪下半叶,西方基督教世界在教皇的号召下,以从东方异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为名,对地中海东部的中、近东地区进行了前后间断或持续性的、时间长达近200年的战争。这篇文章所讨论的主题——耶路撒冷拉丁王国即是十字军东征取得的最大战果之一。    参加这些战争的基督徒身缀十字标记,故称十字军。这场战争既是宗教性质的,同时也是一场为掠夺土地和财富而发动的侵略战争,是西方封建社会向外扩张和获得财富的手段。说其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可能有些过分,但是宗教的确为它披上一层欺骗世人与愚弄信众的光环。无论从战争对当地人民生活所产生的破坏,还是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十字军战争都可以定性为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历史家惯常将十字军东征划分为八次: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1095年,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皇帝亚历克修斯一世因不堪塞尔柱土耳其人的攻击,向教皇乌尔班二世求援。同年11月27日,乌尔班二世在法国克莱蒙召开的宗教会议发表演说,号召基督教国家抵抗土耳其人的入侵。他的号召得到了十分热烈的响应,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于是展开了。这次的十字军主要由诺曼、意大利、法国的骑兵和步兵组成,亦有不少热情的基督教民众自发参加。        结局:1097年,十字军到达了通往耶路撒冷的门户——安条克,开始展开围城战。由于当地有十分坚固的城池,故这场围城战一打便打了八个月。后来,安条克在城内奸细的出卖下,终于被十字军所攻陷。1099年,十字军抵达耶路撒冷,同年7月15日,十字军终于成功攻占了这座圣城。他们在城内进行了血腥屠城,烧杀虏掠了两天。十字军认为屠杀异教徒是光荣的行为。十字军在所占领的土地上建立了四个十字军国家。分别是:耶路撒冷王国(,)、安条克公国()、的黎波里公国(,始为伯国)和埃德萨伯国()。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伊斯兰教攻灭埃德萨伯国,德皇康拉德三世和法王路易七世组织第二次十字军。法王路易七世和日耳曼皇帝康拉德三世率领十字军进行第二次东征,目标为大马士革。这次的十字军在出发时约有25000人,但在途中,日耳曼军队被歼灭,法国的军队亦不时受骚扰。1148年,十字军抵达叙利亚,那时的十字军只剩下约5000人。        结局:1148年9月,康拉德三世率部回国,半年后,路易七世亦回国。十字军并没有达到原来的计划,第二次东征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伊斯兰教英雄萨拉丁率领伊斯兰军队攻灭耶路撒冷王国。德皇腓特烈一世和法王腓力二世和英王理查一世(即狮心王理查)再组十字军。        结局:法王和英王不合,结果一气之下撤军回国。德皇在渡河时不慎淹死。腓力二世在夺回阿卡后即行回国,查理一世亦于1192年与埃及草草签订了停战3年的协议、保证了朝圣者安全后返国。狮心王理查和萨拉丁订下休战的协议后,在回国途中被奥地利公爵绑架,英国以10万马克的赎金把他赎回。三次十字军东征在没有夺回耶路撒冷的情况下结束了。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教皇英诺森三世组织第四次十字军。1202年,西方国家发起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原定计划为进攻埃及,打击当地伊斯兰教势力。但为了替威尼斯人报仇,恢复威尼斯人在拜占庭帝国的经济特权,这次的十字军东征竟改变了目标,兵锋直指当时最大基督教国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于1204年占领该城。        结局:十字军进军途中,东罗马帝国发生皇位纠纷。十字军以平定内乱为名,攻陷并洗劫君士坦丁堡,灭亡东罗马帝国,建立拉丁帝国,拜占庭帝国则从此一蹶不振。十字军从此名誉扫地。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1217年,西方国家再度发动东征,第五次十字军东征由是展开。这次,十字军进攻埃及,并攻陷了达米埃塔。埃及建议恢复旧时的耶路撒冷王国以换取被攻占的达米埃塔,但指挥这次东征的教皇特使却不接受这项建议。        结局:1221年,十字军进攻开罗,被击溃,达米埃塔被伊斯兰教夺回。第五次十字军东征于是失败。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1228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发起第六次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透过谈判和与异教徒的谅解,于日与埃及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协定』,腓特烈二世以耶路撒冷国王身份取得耶路撒冷,基督教国家重获圣城。        结局:这次东征在西方国家却引起公愤,因为在东征前,腓特烈二世已被开除教籍了。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公元)        背景:1244年,基督教国家再次丧失耶路撒冷。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圣路易)领军进行第七次十字军东征,进攻埃及。1849年,十字军再次攻下达米埃塔。1950年4月,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苏拉被俘,在付出40万金币后才重获自由。        结局:路易九世在巴勒斯坦一带夺回数个城市,后返回西方。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公元1270)        背景:1270年7月,路易九世发起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打算与北非的突尼斯结盟,再攻打埃及,进而进兵巴勒斯坦,夺回圣城。但突尼斯却不肯与路易九世结盟。路易九世于是攻打突尼斯,被打败。后来,路易九世病死于军中,第八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结局:1291年,基督教徒在东方的最后一个据点——阿卡被攻陷,标志著持续了差不多200年的十字军运动最终结束。      十字军东征对后世的影响:        十字军东征是典型的宗教战争。它的命运也和其他的宗教战争一样,因为宗教理想和现实的出入,而逐渐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残酷的玩笑。不过,为当时人民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的十字军,却正面地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命运,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基督教信仰的衰微:学习得自伊斯兰教国家的工商业技术,而刺激欧洲人的世俗生活。       2.增广人们的地理知识:因十字军东征而兴盛的意大利商人,学会绘制地中海的地图;与骑士同行的僧侣对亚细亚有了新概念,知道亚洲广大而复杂,并将此新观念传到欧洲,激起一阵旅行、探险的热潮;旅行指南的出现,以引导朝圣者来回圣地。       3.医学的进步:基督教医生由犹太人和伊斯兰教国家学得不少医术,外科手术因十字军东征而进步。       4.贸易的进步:贸易也随十字军标志而扩展:骑士失去巴勒斯坦,但是意大利商人从伊斯兰教国家及拜占庭的手中取得地中海的控制权,交易行为因十字军东征而大为扩展,威尼斯人征服君士坦丁堡,载送朝圣者和战士到巴勒斯坦,运输物资给东方的基督徒和其他人,输入东方产品到欧洲。这一切都助长了商业和海上交通的发展,其盛况为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以来所仅见。       5.工业的进步:锦缎,薄棉布,缎,丝绒,地毡,染料,香粉,香水和珠宝都来自伊斯兰教国家,用来修饰封建贵族或中产阶级的住宅和身体,镀以金属的玻璃镜用来代替擦亮的铜或钢,欧洲从东方学得精制糖的技术和制造“威尼斯玻璃”的方法,东方新市场使意大利和法兰德斯的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和中产阶级的成长,这一切都是十字军所带来令人意想不到的影响。       6.文化的交流:西方的十字军东征配合著东方的蒙古西征,使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向前迈进一大步
  狮心王与撒拉丁(大家可以去看看天国王朝,撒拉丁攻占耶路撒冷)
  下班了,就先发到这里吧,文字资料转自游侠论坛
  亚克西
  补充下阿金库特战役  游戏中此场战役相当悲壮,英军将面对几倍于自己的法军的轮番冲锋,并且中途还有铁骑从恻翼冲锋弓手阵营,历史上则是6千英军对抗2.5到3万的法军..    亨利率军到达索姆河渡口,发现对岸有6千法军据守,于是沿着索姆河溯流而上,寻找其它的渡口。这一路上都有法军在对岸跟随监视。英军一直东行百余公里,才在小镇福洋(Voyennes)渡过索姆河,折向西北前进。当英军来到加莱以南50公里的阿金库特(Agincourt)时,发现前面有3万法军拦住去路,严阵以待。三名身穿白袍、担任裁判(Heralds)的法国骑士按照惯例前来约战,亨利知道自己的6千部队在16天里跋涉了380公里,精疲力竭,饥寒交迫,但此时除了应战别无选择。    1. 决战前奏      此时已是欧洲中世纪的尾声,英法百年战争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78年。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当时的英王爱德华三世以母亲是法国公主为由向法国王位提出要求。英军在爱德华三世和他的儿子黑王子(Black Prince)的率领下先后在克雷西(Crecy)和普瓦第埃(Poitiers)两次以少胜多,击败欧洲最负盛名的法国骑士,迫使法国采取避战策略,逐步蚕食英国在法国境内的领地。英军的侵袭行动无法屈服地大物博的法国,战争陷入僵持局面。1396年两国订立《巴黎条约》,勉强维持现状,并没有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这个脆弱的和平局面很快被打破。1413年,年仅25岁的亨利五世登上英国王位。年轻的英王血气方刚,野心勃勃,立志统一英法两国。即位不久,亨利就向法国提出新的领土要求,并请求迎娶法王的女儿凯瑟琳公主。这些要求显然是法国无法接受的,亨利其实是在为开战寻找借口。1415年7月,亨利正式向法国宣战,不久率领2,500名骑士、8,000名长弓手,以及大批粮草和攻城器械,乘坐1,500艘船渡过英吉利海峡,在塞纳河口的哈夫勒尔登陆。
  &if-rame&&/if-rame&     亨利此次远征,依然是以蹂躏法国乡镇、破坏法国经济为目标的扫荡行动(Chevauchée),这是战争爆发以来历代英王一直奉行的战略。      法王查理六世时年47岁,史称“狂人”,患有精神分裂症,时常发作,不过清醒的时候还算是一位中规中矩的国王。查理得知英军登陆的消息以后,在9月30日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对策。列席的35位法国封建领主,有30位要求同英军决战。此时法国骑士统帅(Constable of France)奥布莱特伯爵(Charles d’Albret)和其他几位贵族正率领6千法军在索姆河畔的阿贝维尔(Abbeville)堵截英军,法王立刻命令封建领主集结各自的军队前去同奥布莱特汇合,同英军决战。奥布莱特的先遣队一路尾随英军的时候,法军大部队10月14日从茹昂(Rouen)出发,抢在英军前面渡过索姆河,10月20日同先遣队会师。随后的几天,两军几乎是向西北方向齐头并进,法军稍稍领先英军。最后,奥布莱特选择了阿金库特这个战场,抢先在地势较高的北侧安营扎寨,拦住英军去路。      此战法军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是稳操胜券,上上下下都非常乐观。决战前夜法军营地灯火通明、人声鼎沸,骑士们呼朋唤友推杯换盏,为划分战利品争得面红耳赤,几个贵族甚至忙着油漆一辆为亨利预备的囚车,打算战后拉他去巴黎游街示众。英军大营却是气氛凝重,亨利命令将士养精蓄锐,禁止任何喧哗,如有违令者,骑士将失去盔甲战马,庶民将失去右耳。入夜,英军营地里只能听到霍霍的磨刀声,以及官兵向神父轻声的忏悔和祷告。    2. 英夷之箭      阿金库特战役将是一场英国长弓同法国铁骑的较量。西方学者通常将中世纪后半段称为“骑士时代”,不但因为骑士是中世纪社会的中坚,还因为这个时期的战争往往由重甲骑兵决定胜负。欧洲中世纪各国军事体系的核心是所谓“被甲武士”(Men-at-Arms),统称骑士(Knight),但大部分是没有骑士身份的侍从武士(Esquire)。欧洲骑士由各个封建领主豢养,属于职业军人,从小接受格斗训练,作战时从头到脚包裹铁甲,骑乘巨型战马挟持长矛高速冲击敌阵,必要时也可以下马以长剑格斗。      
          法国骑士享誉欧洲,主要因为法国拥有1,400万人口,农牧业发达,封建领主有足够的财力物力置办昂贵的骑士装备。相比之下,英国只有400万人口,经济落后,英王爱德华三世的鼎盛时期也只拥有5,340名重骑兵1,而法国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两万余重骑兵。为了弥补重骑兵不足的缺陷,英王爱德华一世最先另辟蹊径,大力发展长弓部队。      英国学者普莱斯特维奇(Michael Prestwich)写道:“爱德华二世时代的文件显示有三种弓,其中的标准长弓通常有6英尺长,发射的箭长一码,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进口的紫杉木制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
  &if-rame&&/if-rame&     最重型的长弓射程可及400码,当然200码以外就没有什么准头了。训练有素的长弓手每分钟可以发射10枝箭。一个经常引用的中世纪年鉴记载,阿金库特战场上布满羽箭,如同大雪覆盖。然而和下雪的悄然无声不同,密集飞来的羽箭往往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令人心惊胆战。”2
英国中世纪史料记载,长弓威力惊人,使用波金箭镞(Bodkin Head)3近距离施射时,可以穿透4英寸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轻易射穿欧洲骑士的盔甲。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时代的战舰“玛利玫瑰”号(Mary Rose)上面发现了138张完好无损的长弓,上弦之前长度在6英尺(1.82米) 和7英尺(2.13米) 之间,经过测试发现拉力普遍在100磅至180磅之间。玛利玫瑰号发掘出来的两具长弓手的遗骨,左臂骨骼粗壮,脊椎严重变形,为长弓强劲的拉力提供了物证。      对于英国来说,物美价廉大概是长弓最大的优势。十三世纪中期,一个骑士的全套标准装备,包括盔甲、武器、和战马,价值32英镑,而一个长弓手的全套装备,包括一张弓、4囊箭、短剑、匕首、头盔、皮甲背心等等,仅仅价值1英镑6先令8便士5。从亨利三世(在位)开始,英国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1242年颁布的《武备条例》(Assize of Arms)规定,年收入在2-5英镑之间的庶民必须拥有长弓,每周日必须练习射箭,每个教堂必须提供箭靶和练习场所等等6。这个政策经过一百年的贯彻执行,英国到百年战争前夕已经拥有一支庞大的长弓部队。134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时期,英军有重骑兵5,340人,步兵26,963人,其中包括长弓手20,076人。弓箭部队占总兵力的三分之二,这个比例在欧洲实属罕见。      英国长弓部队也不同于欧洲其他国家的步兵。欧洲中世纪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领主临时強徵的老百姓,士气普遍低落,素质参差不齐。经过百余年的重视培养,英国长弓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武士阶层,社会地位虽然不及骑士,但已经高过普通步兵。英国从爱德华一世开始采取征兵和募兵并行的双轨制,而大多数长弓兵是志愿兵,又称合同兵(Indentured Soldier),根据契约按劳取酬,还有权分享战利品,因此士气普遍比欧洲步兵高昂。长弓手不属于骑士阶层,不受中世纪战争规则的保护,欧洲骑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虏以后即使不杀,也会砍掉他们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废掉他们的武功。因此英国长弓兵比欧洲步兵更加斗志顽强,冷酷无情。    
    左边是穿甲专用的波金箭镞(Bodkin Head),右边是普通的宽刃箭镞      英王爱德华一世在同苏格兰人作战时逐步发展了一套长弓手同重骑兵协同的攻守战术。在进攻苏格兰人的长矛密集阵时,英军长弓手以高射角朝着敌阵某一部分齐射,密集的箭雨从空中俯冲而下(Plunging Fire),大量杀伤疏于防范的敌军,为英军重骑兵打开缺口,而后者乘机高速冲击敌阵。防守的时候,英军长弓手依托地形或障碍以猛烈火力阻击敌骑冲锋,待到敌骑队形散乱、举步维艰的时候,英军骑兵从两侧发动突击。
  &if-rame&&/if-rame&     英国长弓首次扬威欧陆是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Battle of Crécy),此战至少12,000法军命丧长弓箭下,其中包括11位亲王和1,200个骑士。      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封建领主又同小股进犯英军多次交战,其中尝试了各种战术以抵消长弓的优势。欧洲十四世纪开始流行的钢质板甲防护力非常好,英国长弓只有在几十码的近距离才可能穿透,倒是骑士的战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铁甲防护,在弓箭的密集攒射之下非常容易受伤,导致骑士落马。法军的应对战术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长剑的武士徒步正面冲锋,而部署在两翼的骑兵冲击英国长弓部队的两侧。1356年的普瓦第埃战役(Battle of Poitiers),法王约翰二世试图采用这个战术,但法军骑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协同进攻,结果还是被英军各个击破。      为什么法国没有大力发展长弓部队呢?事实上克雷西战役以后,法国的确有推广长弓的措施,英国学者哈代(Robert Hardy)引述一段法国古代史家(Jean Juvenal des Ursins)的话:“不久以后法国的弓箭手变得如此优秀,准确性已经不亚于英国弓箭手。然而,一旦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团结一致,他们有可能变得比法国的王公贵族还要强大。正是基于这个忧虑,法王最终决定压制弓箭部队的发展。”显然法国的政治体制并没有容纳一支平民军队的空间。    3. 排兵布阵      法军的参战兵力古代史料众说纷纭,大致推算在25,000 到30,000人之间,其中绝大多数是出身贵族阶层的骑士(4,000人)和侍从武士(约16,000人),另外有5,000名弓箭手和数千长矛兵。反观英军,5,000长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1,000名武士属于贵族阶层。后世史家称阿金库特战役是一场平民和贵族之间的较量,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法军战役总指挥是骑士统帅奥布莱特和元帅布西高特(Boucicaut),此二人都是资深将领,其中布西高特是当时法国赫赫有名的悍将,曾经多次援助条顿骑士团东征波罗的海地区,并在1396年参加了欧洲联军抗击奥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战役(Nicopolis),战败以后侥幸逃生。1984年,英国考古学家菲尔波茨博士(Christopher Philpotts)从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发现了布西高特制定的阿金库特战役部署,使我们有幸得见法军的战术意图。法军按照惯例排出三条战线,准备向英军发动波次攻击。第一条战线由奥布莱特和布西高特亲自率领,中央是四个方阵一共8,000徒步被甲武士,另有5,000弓箭手在两侧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条战线由阿兰逊公爵(Duke of Alen?on)率领,包括6,000徒步武士;最后是10,000名重骑兵压阵,组成第三攻击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条战线左翼部署了1,600重骑兵,右翼部署了800重骑兵,这两支突击队的任务是在中央阵线接敌以后,出其不意迂回到英国长弓部队的侧后发动攻击。      布西高特的战术构想注定是一厢情愿。首先,奥布莱特选择的阿金库特战场夹在两片密林中间,是狭长的走廊形状,最宽处在战场北侧法军阵地,只有大约1,100米,向南稍微收紧,到英军阵地这里只有900米宽。两侧的密林长满灌木,骑兵根本无法穿行,因此迂回英军侧翼的部署纯粹是纸上谈兵了。其次,法军的指挥系统非常混乱,参战的贵族骑士争强好胜、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战前部署根本得不到严格执行。法军布阵时,一线排在后面的骑士们不愿甘居人后,纷纷挤到前列,将两侧的弓箭手推搡到后面。法军最终的阵形变成了四条战线,本来应该突前提供火力掩护的弓箭部队退居二线。战后法国史官的记载里抱怨法军弓箭手整场战役一箭未发。    
    阿金库特战役双方的布阵,南侧为英军      阿金库特战场是一片农田,不久前当地人在这里翻种冬小麦,地表非常疏松,加上战前豪雨倾盆下了一整夜,使战场变成泥潭。欧洲中世纪骑士的战马身高体壮,承载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以后,重量超过一吨,在泥泞之中难于立足,骑士随从不得不找来木板给战马垫脚。奥布莱特很快发现这个问题,他极力说服跃跃欲试的法国骑士们按兵不动,期望太阳出来以后能把战场地面晒干一些。      英军按照惯例布阵,中央是大约900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马组成三个并列的方阵;5,000名长弓手在两翼斜向前排列。
  &if-rame&&/if-rame&     整个英军阵线类似一个扇形,大概有5行纵深,亨利和其他骑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战,并没有留下任何预备队。通常英国长弓部队会在自己阵前设置障碍阻止骑兵冲击。6天以前亨利就让每一个长弓手随时携带一根长约2米、两头削尖的树干,列阵完毕以后,弓箭手们将各自的树干斜向前钉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战马的前胸,树干之间相当宽敞,弓箭手们可以进退自如,但战马就无法穿过。这种简单有效的鹿砦工事英军还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亨利借鉴了19年前尼科堡战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的成功经验。      英军大约早上7点钟就列阵完毕,等待法军进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时分对面都没有动静。亨利明白英军已经断粮,拖延只会削弱部队的战斗力,断然下令全线前进。两翼的长弓手拔出各自的树干,勉力淌过泥泞的战场,一直逼近到距离法军阵线300米的地方停下来。这个700米的行进过程是英军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法军突然进攻英军两翼,长弓手们来不及做防御工事,在法国铁骑的冲击下势必崩溃。可惜的是法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战机。也许骑士们自以为胜券在握,想发扬骑士风度,赢的光明磊落。法国人将为这种狂妄傲慢付出惨重的代价。    4. 决战与屠杀      英军到达新阵地以后,两翼的长弓手很快将各自的树干钉入地面,然后从箭囊取出几十支箭来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国长弓手通常自带4囊箭,以每囊24支计算,总计96支。随着长弓部队统领厄宾汉爵士(Sir Thomas Erpingham)的令杖抛入空中, 5千长弓手弯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齐射。刹那间天空似乎变暗了,好像数千架竖琴同时震弦般的嗡嗡声在战场上回荡,5,000支离弦之箭以高仰角窜升至30米的空中,然后一起俯冲扑向法军阵线,带着巨大动能落在法国骑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属撞击声震耳欲聋。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国长弓手们又放出第二波齐射,这样短短一分钟内,法军一线部队承受了足有5万支箭的攒射。平心而论,英军长弓这样远距离的射击很难穿透法国骑士的钢质盔甲,然而不少战马中箭受惊,扰乱了阵形。两翼的法军骑兵按捺不住,率先冲了出去,奥布莱特只好命令中路的8,000徒步武士出击。    
          冲向英军两翼的2,400法国铁骑在泥泞中艰难迈进。法国史官记载,战场的烂泥没过马膝,有些地方可及马腹。法国骑兵的冲击速度因此非常缓慢,300米的距离足足需要40秒钟,这期间英国长弓手又放出至少6波齐射。法军冲击途中不断有战马中箭倒地,背上的骑士被抛到烂泥里面动弹不得,被后面的铁骑践踏。法国铁骑冲到英军阵前,长弓手们迅速退到鹿砦后面,显然法军对突然出现的尖利木桩缺乏思想准备,最前面的战马煞不住脚惨遭洞穿,背上的骑士向前抛出好几米远,落入英军阵中。
  &if-rame&&/if-rame&     后面的骑兵见状纷纷掉转马头躲避,然而泥泞的地面使战马行动缓慢,结果成了英国长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离一一射杀。残余的骑兵掉头夺路而逃,背后英国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冲锋而来的徒步武士,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徒步冲锋的8,000法国骑士身负30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烂泥地里踉跄而行,不一会儿便气喘吁吁。英国长弓手的箭雨虽然无法阻止他们前进,但也迫使整个法军战线向中间拥挤,而在他们前面,英王亨利亲率900骑士严阵以待。法军接敌时已经没有任何冲击力,武士们徒劳地挥舞几下长剑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劳的英国骑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尸体绊倒。英军一些长弓手已经没有射击角度,此时也加入战团攻击法军的侧翼,他们手持短剑匕首行动敏捷,三、四人对付一个法国骑士,伺机靠近敌人以锋利匕首从盔甲腋下的缝隙刺入。法国骑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泞难以起身,又成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国骑士的绊脚石,导致摔倒的法国兵相互重叠。一个英国骑士事后回忆道,法国兵被压死的要多过被杀死的,英军阵前的法军尸体很快堆积如山。剩余的士兵企图撤退,但被法军第二攻击波堵了回来,或被屠戮,或被践踏,尸山越堆越高,战场成了屠场。      法国贵族见到大势已去,纷纷放下武器。然而他们面对一群无以理喻的大老粗,绝大多数英军长弓兵不讲法语,也不懂骑士规则。阿兰逊公爵时运不济,按照惯例摘下头盔表示投降,结果被一个杀红了眼的长弓兵手起锤落砸得脑浆迸裂。英国骑士们不得不分头阻止无谓的杀戮,指挥士兵收集战俘,因为这些法国骑士都是财源。至少有两千多个法国骑士被俘,法军的两位战役总指挥,奥布莱特已经战死,布西高特被英国人从尸体堆里拖出来做了俘虏。大约一个半小时以后,战斗逐渐平息,法军二线残部和三线部队已经开始逃离战场。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意外,导致著名的“杀俘事件”。一个名叫伊森巴特(Isambart d’Agincourt)的当地贵族率领几个武士和600个武装农民绕道偷袭了英军的大营,他们驱散守军,开始大肆掳掠。亨利得信,判断这是法军主力的突袭,立刻派遣一支部队发动反击。与此同时,法军残余的大约600名重骑兵在马勒伯爵(Count of Marle)的带领下发起最后的冲锋。亨利立刻意识到局势的凶险,他的长弓部队的弓箭几乎用尽,而自己身边只有不足300个精疲力竭的骑士,另有约300人正在后面看管战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强正面防守,又害怕两千多法国战俘乘机发难,毅然决定屠杀俘虏。英国贵族强烈抗议,因为这种野蛮行径违反骑士规则,而且战俘能够带来巨额赎金。亨利警告部下,不从者将处以绞刑,同时将看管战俘的骑士调到前线,另派200长弓手执行杀戮使命。长弓手们一拥而上,刀斧齐下,鲜血横流,等到前面法军骑兵的冲锋流产,亨利下令停止杀戮时,至少已有500法国骑士丧命。      阿金库特战役到此结束,狭窄的战场上插满将近50万支羽箭,如同大雪覆盖。法军阵亡大约在7,000到10,000人,绝大多数是贵族阶级,其中包括3个公爵,9个伯爵,92个男爵,以及将近1,000骑士。另有1,500名骑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奥尔良公爵、元帅布西高特等显要人物。此战法国损失了将近一半的贵族骑士,可谓元气大伤。英军伤亡大约500人,阵亡的显要人物包括约克公爵、萨福克伯爵等人。      战斗刚刚结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三名法国裁判,要求判定结果。虽然担任主裁判的蒙乔瓦伯爵(Count of Montjoie)异常鄙夷英军屠杀战俘的野蛮行径,他的职责是裁决结果,而不是评判功过。蒙乔瓦面无表情地回答:“殿下,英国赢得了胜利”。亨利得知蒙乔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库特,说道:“那么就让这次英国的辉煌胜利作为‘阿金库特战役’载入史册吧。”    
      5. 后话      阿金库特战役以后,法国已经无力再战,查理六世于1420年签署特洛耶条约(Treaty of Troyes),承认英王亨利五世为他的合法继承人。次年亨利迎娶凯瑟琳公主,正式取得法国王族身份,这样查理六世死后,英法两国将实现统一。很多法国封建领主拒绝这个条约,理由是法王查理精神失常,签约无效,他们几年后在圣女贞德号的号召下起兵抗击英军。亨利未能实现登上法国王位的梦想,1422年在法国南部征战时感染痢疾去世,时年35岁。
  &if-rame&&/if-rame&     仅仅两个月以后,法王查理六世去世。      虽然扬威阿金库特,英国长弓却是江河日下了。十五世纪中期开始,火器逐渐在欧洲流行,威力也越来越大。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的谢幕战加斯蒂庸战役(Castillon),法军推出300多门大炮,将冲来的英国骑兵打成碎片。此后欧陆各国纷纷换装火枪火炮,火枪兵和长矛兵的混编方阵大行其道。英国极力保持长弓传统,这样做无可厚非,因为直到400年以后膛线步枪的出现,滑膛火枪的射速和准确性都不及弓箭。1569年英国政府甚至颁布法令,禁止长弓手学习使用火器。1577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国务院总结长弓衰落的原因,认为“人们一旦看到火器的威力,就误以为弓箭毫无用处了。”13 然而欧洲火器革命势不可挡,与时俱进才是生存之道。终于在1589年,英国政府取消了长弓部队这个正式编制,着手将弓箭手训练成为火枪手。英国长弓这才退出历史舞台。
  英格兰长弓手  帝国时代里常用
  好画面!
  这个游戏是不是又叫骑马与砍杀?
  回楼上,这游戏叫中世纪2全面战争,并非骑马与砍杀
LZ你才知道这个游戏吗。。。    
我现在帝国全面战争都玩腻了 - -,准备试试资料片拿破仑    
不过最经典的还是罗马,中世纪2也不错了
  法兰西的超长枪兵大爱
  这场景……霸气
  还得说一句,这游戏对机器要求不低,楼主的图片效果很多应该是官方截图,因此本水鬼正在努力攒钱准备配神机,哈哈
  老游戏了,现在帝国的资料片都快出了。不过确实是很经典的游戏,没玩过的可以去玩玩。配置要求比较高,两年内配的机子应该还是可以玩的。
  这是骑马与砍杀?
  有个挺新的游戏叫红色警戒尤里的复仇,也挺好玩。
  RPG还是喜欢重装
  哎 可惜 我的电脑太垃圾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一款耐玩的单机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