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纠缠的男女反应证实意味着什么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 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一种叫作“量子纠缠”(quantum entanglement)的关系。

在量子力学中,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某种纠缠关系:不管它们被分开多远,对一个粒子扰动,另一个粒子(不管相距多远)立即就知道了。

量子纠缠已经被世界上许多试验室证实,被认为是近几十年来科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对哲学界、科学界和宗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笛卡尔、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的主导世界观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器,没有意识、没有目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可以通过研究个体来认识整体。

现代科学就是在这种世界观的前提下发展的,典型的例子是机械制造,一个机器的整体就是所有零件之和。实证科学甚至把人也当成机器一样来处理,西医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量子纠缠证实了“超距作用”是存在的。它超越了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的,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量子非局域性表明物体具有整体性。简单地说,量子非局域性是指,属于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物体(在物理模型中称为“粒子”),如果你把它们分开了,有一个粒子甲在这里,另一个粒子乙在非常非常遥远(比如说相距几千、几万光年)的地方,当你对粒子甲扰动,那么瞬间粒子乙就能知道,就有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是瞬时的,超越了我们的四维时空,看起来互不相干的、相距遥远的粒子甲和乙在冥冥之中存在着联系。

非局域性表明,物体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所显示的整体性大于组成整体的个体之和,这和实证科学的假设相抵触。所以有个说法,现代科学是见点不见面,而中国传统哲学、科学、医学都具有整体性的观点。

02.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征

西方科学用几个世纪的时间来研究意识,可意识对西方科学来说仍然是个迷。

在研究意识中遇到的难题

“意识的难题”是指体验与感受的问题,例如对颜色、味道、明暗等等的感受,对价值观的判断等等。“意识的难题”,近年来重新触发了哲学上长期解决不了的争论,即意识是从物质中突然出现的,还是万物皆有意识?这些“意识的难题”仍然无法解释。

量子力学认为在没有测量之前,所有物体都是几率波,测量使得物体的几率波“倒塌”,成为观测到的现实。

如果意识是从物质中产生的,那么从根本上讲大脑也只是由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几率波,大脑的几率波如何能够使得被观察物体的几率波“倒塌”呢?对于更大的宇宙的现实来说,这是不是意味着宇宙之外存在着具有意识的观察者?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认识到,沿着唯物世界观来研究意识,只能走进死胡同。因此,必须要改变西方实证科学的世界观,转向东方哲学的世界观。这是近年来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需要在量子水平上认识意识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意识是在大脑的微观下就出现的,在大脑神经层次上无法真正地了解意识。即真正要研究意识,要在微观领域里找,要在量子的层次上进行研究。

我们知道,微观领域是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学本身又遇到了意识的难题——测量问题。因此,物理学和生物学在微观领域里、在量子的层次上遇到了意识这一共同的研究对象。

大家知道,物理学定律和生物学规律是不一样的,物理的规律是指令性的,而生物规律是选择和反馈性的。如何把物理和生物的规律统一起来?这和他们遇到的共同难题“意识”有关联。

量子纠缠是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

意识对人来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法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等概念来测量,不过意识却具有一些人们熟悉的特征。

如果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那么微观粒子自然也具有意识,自然也会表现出意识的特点。如果在实验中微观粒子表现出意识的一些特征,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是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微观粒子具有意识?

实验表明,量子纠缠这种关系一旦发生后,就保持了下去,微观粒子能够保持这种记忆能力,能够区分和识别和其有“纠缠关系”的特定粒子,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认识”和“记住”这种纠缠关系,这用纯物质的观念是无法理解的,微观粒子的这些特征和人的意识相似。

可以说,量子纠缠中所表现的两个微观粒子意识的反映,能够给量子纠缠一个合理的解释: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这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

03.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

中国传统哲学的世界观和西方唯物世界观非常不同,中国传统的哲学、科学、医学等等都是整体观,讲“天人合一”,量子力学在实验上也证实了宇宙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在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意识和质量、能量一样重要,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在微观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识,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量子纠缠可能就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

如果认识到意识是物质的一个根本特性,那么就不难理解人们发现的“有感知的水”,“祈祷的治疗效果”,“巴克斯特效应”,“轮回”等等实证科学无法解释的和灵界有关的现象。

西方哲学界和科学界正在认识的新的世界观,是中国古代科学和修炼界早就认识到的。中国古代科学从根本上承认精神的重要作用,认为万物皆有灵性。

物质和精神是一性的,是不可分割的,物质和精神在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中同时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预言和期望,一个新的世界观的时代就要来临,科学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科学和信仰的界限将会消失。

}

在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科学家报道,他们的实验据说可以证明量子力学最根本的理论之一:远隔很远距离的物体可以瞬间互相作用。

这一发现是对古典物理称为“定域性定律”(locality)的基本原则又一打击。其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只能被它周围的环境直接影响。代尔夫特大学的研究,周三在《自然》杂志上公布,进一步证实了一个爱因斯坦曾经公开拒绝的想法。他说,量子论必须承认“幽灵般的远程效应”,他也拒绝接受“宇宙可以表现得如此奇怪,如此明显地随机”这一概念。

互相分离的粒子可以被完全“纠缠”,其结果是,无论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测量一个粒子几乎同时会影响到另一个。爱因斯坦对这一说法更是嗤之以鼻。

爱因斯坦对量子理论引入的不确定性不以为然,他认为量子理论具有上帝玩骰子的暗示。

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物理学家一系列精确的实验正在不断地消除疑虑– 一些被称为漏洞的另类解释- 即使相隔整个宇宙,两个已经纠缠的粒子可以立刻互动。

由荷兰大学的科维理纳米科学研究所,物理学家罗纳德·汉森领导,以及来自西班牙和英国的科学家加盟进行的新实验为量子力学以下理论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由亚原子粒子纤维构成的奇怪世界的确存在,其中的物质在没有被观察之前,不具有任何形式,并且,时间不但向前行进也向后行进。

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1964年首先设计一个实验作为证明“‘幽灵般的远程效应’真实存在”的一种方法,因此,研究人员把他们的实验称为“没有漏洞的贝尔测试”。

“自上世纪70年代,这些测试就已经完成,但总是需要额外的假设,”汉森博士说。“现在我们已经证实了幽灵般的远程效应的确存在。”

根据这些科学家的论断,他们现在已经排除了所有可能的所谓隐变量,那些根据经典物理定律,可能解释远距离纠缠的隐变量。

代尔夫特研究人员能够把相距1.3公里(比一英里略少)的两个电子纠缠起来,然后在它们之间传递信息。物理学家使用“缠结”一词表明他们使用某些方法来生成成对的粒子,其结果是它们彼此之间不独立。科学家们把两颗钻石分别放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校园内的两侧,距离1.3公里。

每块儿钻石含有一个可以俘获单个电子的微小空间,此空间具有一种称为“自旋”的磁性,然后用微波和激光能的脉冲来纠缠,并测量电子的“自旋”。

校园的两侧设有探测器,两个电子之间的距离确保做测量的同时,信息无法以传统的方式交换。

“我想这是一个设计完美,巧妙的实验,将有助于推进整个领域,”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家大卫·凯泽说,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然而,凯泽博士,和另一组物理学家正准备明年进行一个更加雄心勃勃的实验,不久将截取和测量宇宙最边缘的光。他还说,他认为荷兰实验并没有解答所有的疑问。

测试发生在一个令人费解的和独特的领域。根据量子力学,直到粒子被测量或以某种方式观察到它们的时候才具有可以验证的属性。直到这时,它们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或更多的地方。但是,一旦测得,它们塌陷成一个更经典的现实,只有一个位置。

事实上,这个实验不仅仅证实了量子力学反常识的理论,也是朝着所谓的“量子互联网”的实际应用前进了一步。目前,面对功率强大的计算机建构在大数因子分解能力基础上的加密技术和另一些有关策略所具有挑战性,互联网的安全性和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很令人头疼。

像汉森一样的研究人员设想一个由链状纠缠粒子环绕整个地球而形成的量子通信网络。这种网络能够安全地共享加密密码,并且绝对能够监测到窃听的企图。

对于一些物理学家,尽管新的实验声称“无漏洞”,事情还没有完全结束。

“这项实验已经很漂亮地堵住了三大漏洞中的两个,但三分之二是不是三分之三,”凯泽说。“我十分相信,量子力学是大自然的正确描述。但是,坦率地说,我们还不到使用最强烈的语气说话的地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纠缠的男女反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