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在哪里?

“机器人智能”论坛是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智能机器人专业组承办的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高端学术讲堂。

“机器人智能”论坛现已举办九期,累计在线观众人数超过200万。

第十期活动将于2021年4月27日线上举行,继续邀请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资深专家和优秀年轻学者,共享最新理论和技术成果。

19:30-20:15 《3D打印软体机器人的变形研究:感知、仿真及运动规划》,王昌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

20:30-21:00 《仿生软体机器人形态学智能与感知》,文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21:00-21:30 《协作机器人智能控制》,贺威,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王昌凌,现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机械、宇航及土木工程学系智能制造首席教授,曾任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先进制造首席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教授。王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几何计算、计算机辅助设计、先进制造及机器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几何计算与优化在增材制造、机器人中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他因在设计与制造领域中的复杂曲面优化、个性化产品曲面设计自动化、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获得2009年度ASME

报告题目:3D打印软体机器人的变形研究:感知、仿真及运动规划

报告摘要:作为机器人技术中最受欢迎的主题之一,软体机器人系统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工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具有通过关节连接的刚性组件的常规机器人系统不同,软体机器人系统的机体由柔性可变形材料组成。其机体系统的运动、形变具有更大的自由度,从而能够实现更多不同的复杂自由变形。这是由刚性组件构造的常规机器人系统无法产生的。但是由于具备更大的机体自由度,软体机器人系统的变形预测及控制,相对常规机器人系统而言则更具挑战性。在学术报告中,我将通过软体机器人的变形感知,变形模拟仿真和运动规划等主题,介绍我们实验室在该研究方向上的最新工作。

文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软体机器人、机器学习与机器人控制。主要研究主要致力于融合力学、新材料、机器人控制、机器学习的软体机器人相关研究,构建可高效、安全与人类、自然界交互的仿生与软体机器技术。曾担任美国哈佛大学George Lauder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自然基金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课题,德国Festo企业横向课题等多项。在机器人学与仿生学领域著名杂志Science Robotics封面, Science Advances, /

2、 欢迎扫码加入CCF,关注后续活动(会费标准:会员200元/年,学生会员50元/年):

3、 关注公众号,了解活动预告和回看信息。

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承办:CCF智能机器人专业组

}

深圳市泰科智能伺服技术有限公司拥有十多年的电机、伺服驱动与运动控制技术开发、生产和应用经验。自2016年转型研发协作机器人关节模组以来,已经开发了一系列机器人电机、伺服驱动器、抱闸、增量或绝对值编码器、机器人控制器,RJS系列机器人关节模组,人机协作机械臂等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机器人科研、教育领域。公司同时与机器视觉、力传感器、夹爪等合作伙伴合作,开展机器人在汽车、3C、医疗等各种领域的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写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