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负面影响

原标题:负面清单缔造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南海模式”

  3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用接近3分钟的时间报道了南海“负面清单”改革。南海的“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禁限名单”,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项目等。

  南海今天的“负面清单”与改革开放之初的“六个轮子一起转”有异曲同工之妙。30多年前,南海凭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通过国有、乡镇、村集体、合资、外资、个体“六个轮子一起转”的经济发展模式,激发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著名的“南海模式”。“六个轮子一起转”,说到底就是打破政府的约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来发展经济,让市场发挥更突出的作用――这恰恰是“负面清单”改革所要达到的目的。

  30多年来,虽然南海的市场经济不断发育完善,但像很多地方一样,政府对经济的微观干预依旧可见。比如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批给哪些企业、什么时候批、批多少,政府部门可以自由裁量,这就限制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发挥。而“负面清单”推出后,“法无禁止即合法”,减少了政府的直接管制,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负面清单”改革是“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基因延续,两者一脉相承,是不同历史时期南海释放出的重大制度红利,是南海新一轮改革开放过程中涌现出的“南海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模式,只要不属于“负面清单”禁止或限制的领域企业均可进入,这就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将事前监管转向了事中与事后监管,加大了后续监管的难度和压力。当准入门槛降低后,市场主体会更多,市场行为的自由度更大,如果缺乏有效的后续监管配套措施,可能会使“负面清单”改革的红利不能充分释放。但南海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借鉴“负面清单”做法的过程中融入了更多南海元素,比如在“负面清单”之外,还配套“准许清单”和“监管清单”,并把清单纳入网络审批和监督系统,权力标准化与网络行政相结合,使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加清晰。

  然而,“负面清单”改革对南海也提出了挑战。审批事项是有关部门及其负责人手中的权力,这些权力给部门和个人往往能带来巨大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一些部门常常对下放和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抵触,下放和削减的往往是一些无关紧要、利益不大的,而有“含金量”的审批权则牢牢掌控在手中。“负面清单”改革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它变核准制为备案制、变审批为备案管理,能够有效缩小政府部门审批权限,但也严重影响到既得利益,这就呼唤南海的改革更具勇气,呼唤有关部门转变管理思路,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南海“负面清单”改革的意义显然不局限于南海。作为改革明星,南海具有为全省乃至全国探路的意义。近年来,南海一方面输出了众多改革经验,继2012年南海农村改革荣获第一届广东治理创新奖后,2013年南海区的“网络问政改革”又获得第二届广东治理创新奖,不少好经验、好做法被其他地方借鉴。另一方面,南海还输出了改革价值观――南海经济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改革依旧不停步,永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酣睡,这种改革的追求与勇气值得很多地方警醒。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高级政策分析师)



}

朱继东 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大家好,今天的讲座是一个命题作文——《青年人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问题大家谈得很多,怎么讲?从哪儿讲?我认真想了想,一会儿我从三个大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我们讲“三观”,无论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不能够截然分开,三者有密切的联系。大家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都有深切的感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中国步入一个新时代。怎么评价一个时代是一个新时代?其中涉及很多要素。回首这几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可以下定语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党中央,带领我们国家和全体人民步入了新的时代。

新的时代有很多新的挑战,也有很多新的机遇。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把自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发展好,也为国家多尽一些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概念和关系

什么是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各种现象和事物的总的看法,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

人生观主要是指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

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世界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来说,价值观的范围较大,因为它泛指人们对一切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看法和评价。而人生观主要是对人生意义和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看法,可以说价值观包括人生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旦形成,便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起支配作用,是人生的方向盘。

我们常讲,人为什么活着?人为谁活着?人应该怎样为人?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下面,我准备从8个小方面跟大家一起交流。1、全球化的全面渗透和对“三观”的冲击;2、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对“三观”的冲击;3、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和对“三观”的冲击;4、要在正确认识党史、国史中树立正确“三观”;5、要在批判西方错误思潮中树立正确“三观”;6、要通过正确总结改革开放树立正确“三观”;7、要在大力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中树立正确“三观”;8、要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立正确“三观”。

二、新的时代背景对“三观”的冲击

(一)“全球化”的全面渗透和对“三观”的冲击

很多人都看过全球化的书籍和文章,从每个人的亲身感受来说,我们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浪潮之中。看看大街上,女孩子用的化妆品、背的包,可能大部分都是国外牌子的。现在大家用的手机和照相机,大部分也都是国外的牌子。这两年好一点,用国产手机的多了起来,因为华为上来了,小米上来了。再看看日常用品,牙膏、洗发水等等也是如此,洋品牌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出差住的酒店,很多星级酒店是国外集团来管理的。也就是说,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躲得过去。

大量国外的工业产品、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进入中国。随着中国对外交流次数的持续增多、出国学习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不断加大等,全球化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话题。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而来的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也成为人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更对中国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冲击,对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等形成了巨大挑战和考验,对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全球化”的演变过程

现在,“全球化”是个热词,但是“全球化”成为热词的时间并不是很久,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上半叶,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让人类开始对“全球化”有了初步了解。

1944 年,“全球化”的英文单词Globalization第一次在英语词典中作为独立词汇出现。

从20世纪90 年代开始,“全球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跨国公司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等成为推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重要力量,“全球化”逐渐成为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时代性问题。

1992年10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在联合国日的致辞中宣布,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全球化推动跨国公司的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推动力、控制力大大增强。每个人都生活在全球化的包围中间,那什么是全球化的直接推手呢?就是跨国公司。

2、“全球化”的特点和本质

“全球化”最初是从经济领域开始的,但“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一开始就不单纯是经济全球化,也从来没有单纯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背后的政治、文化等因素一直都存在。

另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我们不能因为经济总量居于世界第二位,就忘乎所以,要清楚地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们依然不是全球化的主导者,西方会在相当长的时段内主导全球化的进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果把握不好,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但如果把握地好,就可以借着全球化的趋势实现世界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时代潮流,全球化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但也衍生了诸多挑战和问题。那么,我们能不能不搞全球化?答案是否定的。自从中国打开国门的那一天起,我们就注定了没有办法回避全球化,既然不能回避,不如主动迎接挑战。

3、西方通过经济全球化来控制经济并影响消费理念、引导其消费方式

很多人其实对国外的一些认识,因为我们很多人可能现在大家很多人出过国,那我们在没有出国之前我们国外初浅的认识就是国外的一些产品来开始认识的,你包括吃麦当劳、肯德基,包括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包括我们看美国的一些大片,我们通过这些媒介物来认识所谓西方国家的。而很多人没有出过国,对国外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国外的产品。比如,通过韩剧了解韩国,通过薯片、芯片、大片了解美国等。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是从使用西方发达国家推出的产品开始,从被动接受其消费文化逐步到模仿其消费方式,并进一步接受其生活理念、价值观念。结果不仅衣食住行被外资牵着鼻子走,而且价值观念也被西方同化。

经济全球化对于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形成巨大威胁的,前几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28个重要行业有21个是被外资控制的。我们想想,如果一个国家的很多行业都被外资控制的话,那对经济安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在引进外资和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之间找一个平衡,怎么样能够借助外资发展我国的经济,而又不成为国外的经济的殖民地,这对一个国家的执政智慧是很大的考验。

4、通过文化全球化进行文化渗透来影响、改变人们的文化取向和价值观念

文化全球化就是指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的各种文化在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以多种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相互交流、交锋、融合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种交流、对流中占据主动、主导地位,他们通过全球化大力输出自己的影视作品、新闻报道、图书等文化产品以及文化产品中所蕴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把文化全球化变成美国文化或者西方文化的“同质化”、“一元化”、“一致化”、“一体化”。

美国的影视大片是其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推行“文化美国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最为熟悉、接触最多的。这些影视大片中宣扬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大量涌入中国,美国文化、美国文明、美国价值等已经对我们很多人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影响最大。

5、通过政治领域的渗透来宣扬西方政治制度并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反对势力

这些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让我们对“反对派”这个词越来越熟悉。反对派,就是与主导地位政治集团主张对立的实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年西方一直努力在中国培育所谓的“反对派”,在中国培育事实上的政治上的“反对派”。这些年,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在经济领域,围绕着国企改革展开的争论也非常激烈,而这些激烈争论的背后往往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较量。西方通过各种基金会、国际组织等培养出一批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等,宣扬和鼓吹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作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主力军。

另外,高校领域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区域,一些教师在公开的课堂上,一方面,过度美化甚至神话西方;另一方面,不负责任地骂共产党、骂毛主席,把生活中的不满,个人的怨念发泄给听课的学生,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和对“三观”的冲击

中共中央在1992年6月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同年10月召开的十四大正式确定这一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发展的20多年期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出现了三聚氰胺、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各种问题。

今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要靠市场推动国家的发展,但是绝对不能盲信市场,也不能迷信市场。有人说,我们这些事情搞不好了,我们就交给市场,这对吗?当然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总结20多年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深入研究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影响,要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市场经济就像一匹野马,这匹马非常的野,但是它能够日行千里,能够跑得快,虽然这匹野马跑得比较快,但是它很不听话,如果要驾驭这匹野马的话,你要有高超的技艺,只有优秀的骑手才可以驾驭这匹野马。

驾驭野马,就像开车一样,因为这个马不听话,有的时候往东拐一下,有的时候往西拐一下,有的时候往右改改道,有的时候往左偏一偏,它沿着大马路走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跑到路边的农田里面,把我们的庄稼给踩了。这就是一个比喻,就是说我们在驾驭市场经济这匹野马的时候,怎么样驾驭好它,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怎么思考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几点来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想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本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就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共生共融,我们不能只提市场经济而不提社会主义,我们要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鲜明属性得以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个是市场经济的共性,二是社会主义的特性。只有把这两者关系处理好了,我们才能够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到,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很多人就说,今后我们不讲政府了,一切要靠市场了,市场都已经起决定性作用了,我们在任何的领域都要强调市场的作用,事实是这样吗?不是,这种说法断章取义。社会主义中国离不开宏观调控,离不开政府的作用,如果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对立起来,是非常错误的。

我们既要讲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的作用,又要讲宏观调控的关键作用,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既用好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同时又发挥好政府在引导市场和服务大众中的独特作用,这样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果什么东西都交给市场的话,那就不是社会主义了。

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是什么?是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我叫做双核驱动。这个双核是都要讲的,我们不能只讲按劳分配不讲共同富裕,也不能只讲共同富裕不讲按劳分配,更不能这二者都不讲。

2、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泛滥导致信仰迷失、道德滑坡

当今社会的道德滑坡,大家都有很深切的感受,不管我们心里面承认不承认,至少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道德水平的下降是事实。老人倒了为什么不敢扶了?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引人思考的。

我们以前讲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公无私无私奉献,我们一直是这么宣传的,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确实说,不能只讲大公无私,我们要尊重个人的利益。渐渐地,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从以前的“羞于谈钱”、“谈钱色变”走向了“拜金主义”、“金钱至上”。

其实,我们的领导同志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江泽民1995年1月警告:“有些干部、党员在考验面前就打了败仗,有的革命意志衰退了,有的走到邪路上去了……”

我们大家看看周边,看看我们身边的朋友,再对照对照自己,拜金主义这个思想在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里面占多大成分?我们可以扪心自问一下。

这些年发展经济过程中间,有些领导干部认为经济发展了,就开始无所顾忌,腐化堕落。南方有一个词叫“饭荣娼盛”,“饭荣”,就是大吃大喝,去的酒店越高档越好;“娼盛”,就是夜总会“生意兴隆”。前些年,东莞被狠狠地打击了一下,前些年东莞的无烟工业对当地的GDP贡献是很大的。这种无烟工业虽然挣的钱很多,但是,它的负面影响更大,败坏了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摧残了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此看的很清楚,所以有了东莞的扫黄,有了八项规定。

3、见利忘义、迷信市场等泛滥导致诚信缺失、顽症难治

大家现在最不放心的是啥?很多人会想到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还有就是去医院看病,本来是一个小病,结果给看成大病了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追逐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主体并不是为了真正满足人的需要而去生产商品,为了追求获取更多、更高的利润,一些见利忘义的企业忘了起码的道德良知约束。我们老是讲企业家的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但是见利忘义是不少企业的通病。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对我们是一个考验。

另外,一些地方为了发展GDP,明明企业造成的污染很厉害,但是有的领导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污染了水源,破坏了草场,还有些企业往沙漠里面排污,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企业多是当地的龙头企业,都是利税排在前列的大户。这些企业为什么敢这么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环境保护放在眼里?就是因为一些地方干部的姑息纵容。

4、权钱交易、全盘西化等泛滥导致贪污腐化、根基动摇

谈到官员,很多人会想到权力;谈到企业家,很多人会想到资本。那权力和资本的结合意味着什么?权贵。权与贵勾结,受害的是老百姓。这些年出现的很多问题,背后都有这些影子在里面。

习总书记2013年警告:“官”“商”交往一定要有道,要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大家看看,十八大以来抓了多少老虎啊。这些官员为什么会落马呢?有的是政治上有问题,但更多的是经济上出了问题,这些官员没有经受住金钱、美色的诱惑,就像当年毛主席讲的,被糖衣炮弹给击中了。

我们想想苏荣,全国政协副主席,当年的江西省委书记,就是为一些企业谋取利益,包括他老婆,被抓了。包括南京的市委书记杨卫泽、市长季建业落马,背后都是权贵勾结的影子。很多负面的典型、前车之鉴已经出现,有的干部警醒了,有的干部还没有警醒了。对我们来说,我们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力,但是手中没有这么大权力的时候,我们要多想想这些人是怎么样走向腐败之路的,这对自己今后的路具有警示和启示作用。

我一个老领导一直在研究苏联问题,苏联解体之后,他去苏联访问,当地的朋友招待他们在一个餐厅里面吃饭,他们吃饭出来之后发现很多人都在餐厅外面等着,有老头、老太太,还有一些中年人。后来就问这些人是干嘛的,当地接待的人告诉他们,这些人都吃不饱肚子,听说你们来了,可能你们的饭吃不完,他们等你们走了之后会进去接着吃,吃你们剩下的。这些人穿的很整齐,因为你别看苏联人吃不饱肚子,但是穿得很体面。你想想社会主义苏联曾经多强大,当时社会主义苏联日子过的很优越,温饱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是解体之后苏联的命运大家都看得见。我们要以史为鉴,不能走苏联的老路。

(三)网络化的迅猛发展和对“三观”的冲击

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2522.shtml

}

发布日期: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字号:[ ]

  中共中央近日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由《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修订更名而来,形成了党执政以来第一部坚持正面倡导、面向全体党员的党内廉洁自律规范。而作为与之配套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则被称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
  党纪严于法律:删除70多项与法重合内容
  【条例修订】   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修订删除了70余条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重复的内容。修订后,条例从原来的3编、15章、178条、24000余字缩减为3编、11章、133条、17000余字。例如,之前与刑法等重合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内容,不再单独规定于党纪中。
  
专家解读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现行党纪处分条例随着形势发展,已不能完全适应从严治党新需要。最大问题是纪法不分,其中近一半内容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复,实际上难以用到,也浪费了行政成本,甚至在极个别情况下还会出现以纪代法、越俎代庖的情况。
  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表示,一些党纪与国法重复,党纪抓小抓早的作用体现不突出,出现了“没查都是‘好同志’,一查就成‘阶下囚’”的现象。
  此次修订落实了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强化违纪查处,为党纪“加码”,在法律之前为党员划定纪律底线,从小错抓起,不让党纪严于国法沦为空话。
  专家表示,条例修订的精神已经在近期纪委执纪当中有所体现。例如,中纪委对原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涉嫌严重违法违纪的通报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重大问题上发表违背中央精神的言论,不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干扰、妨碍组织审查;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为提拔职务进行非组织活动,违规选拔任用干部,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等。
  高波表示:“通报中通篇都是鲜明的‘纪律语言’,是纪委执纪当中纪法分开的明显信号。”
  划定红线强调追责:明确政治纪律和规矩
  【条例修订】   强化“负面清单”作用,将原有条例规定的10类违纪行为梳理整合、科学修订为六类: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把党章关于纪律的要求具体化,并在分则各章中按照同类相近和从重到轻的原则进行排序。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介绍,例如滥发津贴等,以前虽有制度约束,但过于零散碎片化,现在制度更加规范,处分体系更完善。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过去,违反党章、损害党章权威的违纪行为缺乏严肃问责的条款,修改条例整合明晰了党员的“负面清单”,对党员干部禁止行为的事实范围进行了调整,内容细化,可操作,不仅告诫党员干部哪类行为不能做,同时提出清晰的处罚依据,违纪行为不再有空可钻。
  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谢春涛说,比如原条例第150条中关于“通奸”“包养情妇(夫)”的提法在新条例中被删除,范围扩大到“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让纪律处分的面更宽更严。“有些不正当性行为可能只是道德问题,不违法,以前太具体反而容易有遗漏,让一些人钻了空子。修改后把软约束变成硬要求。”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旧条例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什么都管,但有些问题没管好。例如,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以前难以把握,存在模糊地带,此次修订明确列出,可以“对号入座”,使违纪者不能再心存侥幸。
  十八大以来成果制度化:从严治党成常态
  【条例修订】   将十八大以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制度化、常态化。条例明确增加了一些违纪条款,如在工作纪律方面增加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工作失职等;在违反生活纪律方面增加了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
  
专家解读   多位专家指出,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央始终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但也时有“反‘四风’只是一阵风”“反腐力度过大动摇执政基础”的杂音,群众在切实感受到反腐成效的同时,也担心反腐力度可能减弱。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表示,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规和法治一起作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一些腐败问题,必须出台严厉举措,刹住歪风,但禁令并不是一阵风的运动,也需要在日常工作中长期发挥作用,更严约束党员的党内生活。
  例如,十八大以来,查处了不少党员干部大吃大喝、出入高档会所、打高尔夫等违反八项规定问题,而大吃大喝在以前的纪律处分条例中没有具体明确的表述。新修订的条例明确对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等相关责任进行处分,一旦违反将依条例严格查处,这对党员的约束力明显增强。
  庄德水表示,新的纪律处分条例让问责、执纪、监督有新的靶心,也明确了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的要点、标准、尺度、力度。
  专家指出,此次修订的一个重要信号是:全面从严治党,越往后执纪越严。
  从典型案例,看违反纪律“负面清单”   制度创新源于实践创新,回顾近年来查处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广大党员以案释纪,深入理解条例新增的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6类“负面清单”,认清找准纪律的“底线”。
  违反政治纪律:拉帮结派、对抗组织审查、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   【案例】2014年是山西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系统性、塌方式”的严重腐败震惊全国。7名省级领导干部被立案调查,全年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领导干部身陷圈子,沦为利益链条上的“提线木偶”,最终陷入“一端端一窝”家族式腐败和“一倒倒一片”塌方式腐败的泥淖。拉帮结派、搞圈子文化,教训十分深刻。
  “对抗组织审查”的案例,也不鲜见。中央纪委监察部曾通报称,山西省政协原副主席令政策“存在干扰、妨碍组织审查的行为”。据纪检部门的通报,十八大以来,一些人甚至“与他人订立攻守同盟”“对抗组织调查”。
 
 违反组织纪律:非组织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不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   【案例】中纪委日前对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潘逸阳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潘逸阳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行非组织政治活动,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严重违反组织纪律,为谋求个人职务调整,送给他人财物等。
  十八大后,中央加强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制度建设,从今年1月起实行“凡提必查”制度,进一步加大抽查核实力度。多地查处个人未报私自出国、家属移居海外等事项的案件。
  违反廉洁纪律:权权交易、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等   【案例】2012年6月,江苏省徐州市经贸委原副主任朱志东因犯受贿罪、行贿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经调查,朱志东腐败案中,结识徐州市委原副书记、组织部原部长陆某,朱志东得以被任命为市经贸委副主任,并将职级提拔为正处级。权权交易,滋生了腐败问题。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利,同样成为诱发贪腐的问题“导火索”。今年6月15日,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国家电网公司反馈专项巡视情况,发现的问题包括“有的利用职务影响为亲属谋利”以及“群众对少数领导人员动用国企资源搞利益输送反映强烈”等。
  
违反群众纪律:侵害群众利益、漠视群众诉求、强迫命令、办事不公、侵害群众民主权利等   【案例】“小官大贪”贪腐行为多发生在群众身边,是近年来打击腐败的重点之一。近两年来,先有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家中搜出现金折合人民币2亿余元,后有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家中搜出现金上亿元、黄金37公斤。
  2015年9月,山西省通报了5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其中,包括吕梁市汾阳市三泉镇李家街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张建兵侵占公私财产问题。
  违反工作纪律:党组织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工作失职等   【案例】多名厅官,在今年因“主体责任”被免职。7月7日,湖北省纪委公开通报7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责任追究典型案件,其中,湖北省地税局时任局长许建国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免职。
  无独有偶,根据今年通报,河南省纪委立案查处了新乡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贾全明等3名厅级领导干部,由于相关违纪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李庆贵担任新乡市委书记期间,河南省委研究决定,给予李庆贵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其领导职务。
 
 违反生活纪律: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等   【案例】少数党员干部,不能严以律己,落入了生活奢靡、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泥淖。今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通报,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被查出的问题,包括“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超标准公务接待、公款吃喝,频繁出入私人会所,生活奢侈、挥霍浪费”。此外,在诸多查处案件中,都存在生活作风问题。(综合新华社报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的利弊的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