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气功有年龄限制么把气憋在腹部里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刻苦练功:跨越练功反应的必由之路---李佩珊
练功前我身患十多种疾病,如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不同程度的骨刺;风心病和心动过缓;下肢风湿性关节炎;贫血;低血糖;低血压;肺功能差;肾不纳气;胆囊萎缩和胆总管堵塞造成的砂型结石;脾不运化,经常上腹饱胀;肩周炎;右肩背工伤骨折;子宫息肉两次手术;中气下降(陷)造成子宫下垂压迫子宫前壁突出体外;小腹部疝气造成小肠下坠;视力减退到左眼0.l,右眼0.2;去骨囊肿和滤泡增生;至于痔疮、慢性咽炎、鼻炎、下肢紫癫等病对于我来说已经算是小毛病了。&全身的疾病造成了我莫大的痛苦,几乎要了我的命。头供血不足,时常昏倒,视物昏花;五脏六腑中唯一好一点的胃部,也因服活血化瘀的药物过多,而刺激成严重胃炎,曾三个多月吃不下一口饭,靠输液来补充营养。病情恶化后不断地住院治疗,有时上午出院,下午又犯病入院。这样的日子真是渡日如年,活着不如死了好。于是我偷偷地攒了一瓶半安眠药片,准备一次服下,了此余生。
在此时刻,1989年10月初,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走上了智能气功的道路。
练功以后使我步人了一个新的天地。随着练功的深人,不断出现“好病”和“长功”反应。在气量增多的同时,原来身体里边的疾病被克服了,但在量变还未达到质变,混元气与病魔还在斗争时,仍然会感到难受。如果意识里让“难受”占了上风,减少练功或不练功,那么混元气就始终达不到使病情好起来的量度。我就想,“长痛不如短痛”,宁可忍受战胜疾病过程中的短时间难受,也不愿再受病的长久折磨。我的态度是:练功要刻苦,气冲我不怕,越冲我越练,增强信力观,早日冲过去,痛苦一扫光。就这样,我的身体竟奇迹般地逐步恢复了健康。
我三十多年咳嗽咳不出痰来,胸长期憋得慌,气管内总感异物堵塞,越来越严重。夜里背部如火烧,白天则冷得要命。练功不久,这些现象基本消失了。谁知在练了五元庄不久,1992年3月份,上述症状又出现了,而且似乎比原来更厉害了,
不但背部而且连胸前区也时冷时热,全身发抖,喉头堵得出不了气。这时,我想到了过去活不下去时的可怕情景,立即增强了战胜反应的信心。于是,我加大了练功量度和难度——站不住就坐着练,若再不行,就躺着拉气;练形神庄时加强第二、四、五、八节功;练五元庄加强第五、六、九节功;本来是气憋得喘不上气,但我偏要练俯身拱腰和弯腰方面的几节功,加大憋气的程度,使肺和肾受到强烈的冲击和压缩,气憋多了,一起身往外冲的力度就加大了。反复多次的练了这几节功后,再蹲上几百个墙,胸部倒好受了。有一天早上,气管内突然有异物好像要往外冲出来似的,先咳出脓血来,后有一股气冲上来,喉头胀痛难忍,我使出全力往外吐,一下吐出一个直径2.5cm大小的带血的肉团来,这下胸部就轻松多了。连续十多天都在早上相同时间吐出这种肉团,只是直径越来越小。后来不吐了,也不咳了,胸部的憋闷现象完全消失了。当时我以为自己得了癌症,把肉团拿到医院化验,最后只是一句话;“没有癌细胞”。到底是什么,不得而知。
&1995年7月份,老伴高血压和糖尿病加重出现便秘,引起全身过敏。我日夜给他调气治疗,由于神经总是绷得紧紧的,从8月中旬开始头痛,我就加强练形神庄的鹤首龙头和俯身拱腰两节。睡不好觉,就在晚上12点至凌晨3点加强五元庄和练气八法前四法的习练。到了10月末,头痛得更厉害,并出现头晕,到医院去输丹参活血,根本不解决问题。于是,我继续加大练功强度。我总不相信我解决不了头痛。经过几个月的调治和各种措施,我老伴各种症状得到缓解,我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练功了,除早上去参加集体练功外,回来陪着老伴练捧功,然后再把形神庄、五元庄和练气八法前四法循环练一遍,特别是鹤首龙头和俯身拱腰、凸腰强肾志等节功加练到50~100次。这样一来,头痛有所缓解,脊柱却出现了气冲的感觉,而且日益明显。我不理睬它,仍按计划练功,到十一月上旬,气从尾阎处开始向上冲,一天之内冲到命门,这个冲力我还忍受得住;一过命门气的冲力就猛地加强了,冲一下,全身就颤抖一下,上不去,就往外冲,不断地冲,还往外冒火球,在命门至身柱穴间,大大小小的火球连续出现,夜里最清楚,老伴看了也害怕,我受不了,一冲就滚到床下了,爬起来站不住又躺下。因为气太多太猛了,冲一下全脊柱都抽动起来,好像要把整个脊柱拉到一块儿来似的,越难受就越紧张,越紧张肌肉、神经就越收缩,背部各个俞穴就封住了,脊柱内神经和两侧的神经等全部抽动起来,不知怎的,又连到了头部,特别在玉枕下部冲得厉害,冲一下,头后部就抖一下,整个脊柱就向中间收缩一下,同时,就往外崩出一串火球。这种难受没法用语言来表达。尽管如此,我仍坚持在老干部气功协会和市智能气功研究会合办的智能气功骨干研修班(学习庞老师的五本大专教材)去讲《超常智能》的具体练法和混元医疗观。本来单讲这两部分内容还轻松一点,但前面的理论部分,主讲老师未讲全,要讲后边的必先补充一些前边的内容,因为没准备,我着急起来,只有临时抱佛脚,在临讲课的前两天,把前面理论部分反复细读,并写出讲课提纲。……完成讲课任务后,回到家里,我累得倒躺在了床上。一合眼气冲反应又来了,而且来势凶猛,冲得整个头部像是要爆炸一样,没有一处不痛。到了夜里,耳侧两边也同时出现冲力,好像有五股力量同时上冲,头部不停地冒火花火球,连两耳也往外冒火花,全身像是要爆开的气球,头昏昏迷迷的……就这样折腾了一夜。天亮了全身仍动弹不了。正在这关键时刻,我突然想到庞老师的函授辅导教材上说“我们智能功不搞周天”。气从后面这样往上冲,是不是走的周天啊?我恍然大悟。教材上说“唯一的办法是把冲头冲脊柱的气拉下去,往下走。”怎么往下拉?这我又想到庞老师说过的话:“蹲墙是基本功,其他功法出偏,只要不是神经错乱,都能解决问题。”我赶快爬起来蹲墙,蹲1000个,很累,但有效果;晚上又冲了,我蹲了2000个;第二天轻松些,但一到夜里又来了,我加倍蹲到4000个,冲力又减弱了;第三个晚上我计划加到6000个,老伴要我吃点饭再蹲,我竟一次吃下一大碗开水泡饭,觉得有劲多了,蹲到最后的500个累得都走形了,但我还是勉强坚持蹲完了。这次效果很好,气往上冲的力量更加减弱了,我还能睡三个小时,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不会死了。为了彻底解决问题,我在第四晚把蹲墙的次数增加到10000个。蹲到7000个时,两腿颤颤悠悠,哪里像蹲墙的样子,两手抱住门旁墙柱,不但腿下不去.手也滑不动了。但一想到冲的一刹那.可怕极了,就又打起精神来,继续没完成的数字,蹲的姿势不好,但锻炼了我的意志力。这样,从下午6点左右开始,一直蹲到第二天早7时左右,当数到最后一个数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瘫在床上,全身无力,这身体就好像不是我的了。这时我感觉我的心脏竟停止了跳动,我用眼睛看着马蹄表计算时间,心里想心脏不跳人就要死了,是不是我已经死了……心脏停止跳动7分钟后,又跳了。在心脏重新跳动的同时,有一股气从心脏冲到肺脏,从肺脏又走到肝脏,从肝脏走到脾和胰脏。然后气一下直冲头顶,但没冲出去,像喷水池里的喷泉往四周一圈又落下去了,这时我吓了一跳:又来了,完了。可是这回头没有多大的痛感。随后又感到有二根气线通往两臂、两腿、手心、脚心,直至手指尖和脚趾尖。暖融融的,全身不适的症状一下子消失了,脑子里非常清晰、灵明。我有劲了,赶快坐起来告诉老伴:“我冲过去了,好了,胜利了!”
&这种幸福舒适的日子还没有过多久,又出现会阴靠近肛门的地方日夜不停地跳动,白天忙碌时.跳感消失,但夜里一放松就明显,跳得心里烦.但又不痛;过了几天,头部出现了一种“喳、喳”的声音,也是安静时感觉大。后来,胃部贲门下边深处开始隐隐作痛.我以为是胃炎发作,就加强五元庄和练气八法前四法的习练。练一段时间后,胃部胀气,肠部也总是咕噜咕噜地,练功过后总不时地放屁,我怕气放出去多了,会使中气下降,就在走路、坐着、站着、睡觉前使劲提肛门,不让气出去。时间长了,大便拉不出来了,腹部、胃肠胀痛厉害,腹鸣,光想呕吐。我受不了,就到医院去检查,医生用听诊器听腹腔内咕噜咕噜的声响,说“不是一般的肠炎”,给输了一瓶40毫升的什么高级消炎药,花了230元,结果什么也没解决。回到家后,反应更厉害了,于是,我决心用练功来解决。谁知越练五元庄,混元窍那里越胀痛,后来就开始跳动,没过几天,不但跳动加剧了,还往上下延伸成一根线,上到喉头,下到幽门,最后上连头顶,下连肛门,并有上、下抻拉感,这现象比冲脊柱好受不了多少。不一样的是头部痛感小,但有个重力压着。往外抻,压力减小;往内收,压力增大。搞得我不敢练五元庄,光练形神庄。这种感觉虽然减轻甚至消失了、但总觉得五脏内不适,甚至全身乏力。再练五元庄,这根线又出现了,而且往外扩展变粗,从混元窍处气向上、下两处跳动抻拉或收缩……这种状况延续了快两年了,得不到答案。我曾经多次给庞老师写信.每次写了五六十页也说不清,也不敢寄出去.怕耽误庞老师的时间......
&这次到“中心”,庞老师在百忙中抽时间听取了我的汇报,现在,我能正确对待我身上所出现的长功反应及内在的气机变化。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练功,每天都觉得功力在不断地上长。【编者注:在练功长功的过程中,功友们如果遇到不可思议或不可理解的现象时,请及时和本刊编辑部取得联系。】
---《智能气功科学》杂志 1997年第12期(总第58期 日)第14-16页
&&&&&&&&&&&&&&&&&&&&&&&&&&&&&&&&&&&&&
&正确对待李佩珊同志的练功反应
&&&&&&&&&&
&——庞老师在李佩珊练功体会报告会上的讲话(日)
&我结合着李佩珊同志的练功情况谈几点意见。
李佩珊同志是一个敏感型的体质,她的练功过程和一般同志有所不同。在练功的过程中,除祛病反应外,还有很特殊的长功反应。她的长功反应是从尾闾跳动,然后沿脊柱往上冲开始的。这个反应,本来是通督脉、通脊柱的所谓的“中脉反应”。由于会阴跳动,她就用力收缩肛门,而且是整天提着,这样就不自觉地练了一种通督脉的特殊功法。瑜珈功当中有一种走脊柱里面的“中脉”练法(瑜珈功对中脉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一种说法是把脊髓叫作“金刚脉”,脊髓里边那个中央孔叫“心室脉”;另一种说法把走脊髓里边的叫作“中脉”,中央孔是“金刚脉”,里边那条无形的线是“心室脉”),李佩珊同志这个情况基本是属于从脊柱里边往上通的中脉。由于她练的不是瑜珈功,尾闾那儿跳动,她收缩肛门,缩,缩……就使气往上升了。功法不一样,气走的路线就不一样。另外她不知道这种练法的功理,也不知道怎么练,完全是靠练智能功把内气充足起来往上冲的,这样气就非常难走。所以通督脉时就要疼得受不了。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把这种功法稍稍用智能功改造一下,把额头往下连到尾闾的一个斜线,用意念从混元窍处一连,就可以把气调过去,这样很多反应就都能过得去。李佩珊同志不知不觉自己走了走脊柱的中脉,幸运的是她没有被冲死。我给师资班讲课时讲过,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练功就有被冲死的,他们就是走通脊柱的中脉,气到了头部过不去,就把人冲死了。而李佩珊同志练了智能功,尤其在冲之前她五元庄练得比较刻苦,经常在混元窍开合、收气,混元窍那儿有气引着牵着,所以往上冲、往外涨的力量就稍稍减弱了一些,因此,虽然难受,但没有发生危险。
会阴跳动是中脉的反应点。如果当时李佩珊不是提肛门,而是从内里边提会阴,即我们以前说的十三门里边的“罡门”,出现脊柱里那个中脉的可能性就小了。提肛的讲法不确切,应该叫缩肛、收谷道。真正的提肛应该是提会阴里边的那个“罡”。
她脊柱的督脉基本上通了,但只是通到脊柱,还没有通到脊髓里边。气到脑子里边,由于没能很好地通开,所以头疼得难受。往外冲火球,是气被阻住了,不能很好地通,往外冒了。这时敏感的人便能看到火球。至于她蹲墙后的反应,是因为反复地蹲墙,蹲得都要累死了,最后往那儿一躺,动也动不了,身体的肌肉、肌腱等浊力都消了,这时候她心里的念头是:哎呀,我可能要死了吧!死就死吧。这就叫作“心死神活”,气一下子就充起来了。接下来气从肾脏到心脏,心脏到肺脏,肺脏到肝脏,肝脏到脾脏和胰脏,走了五行的反克路线,这属于过去一种“小炼形”的内脏气的运行路线。过去“小炼形”内脏气的运行路线最少有三种,她这是其中一种:从肾到心,从心到肺,从肺到肝,从肝到脾到胰,然后再回到肾,从混元窍往上一冲,冲出天门去。“小炼形”练五脏称为小周天,然后通大周天,不通大周天则直走“中黄”,“中黄”上透,从天门冲出去,那必得开天门。但由于李佩珊同志练了五元庄,混元窍拉着,所以气就没从天门冲出去,而是从头顶跟喷泉似的冲下来了,一下子到了四肢。
因为李佩珊同志经常在混元窍开合,所以气从混元窍往上下走了,这是咱们智能功的中脉。智能功的中脉和道家的中脉、佛家密宗的中脉、瑜珈功的中脉都不是一回事。他们的中脉大都是从百会到会阴的一个管子,智能功的中脉不是个管子。原来我讲过,混元窍不开,谈不到练智能功的中脉。混元窍开了以后,上下两头抻,以后往四肢上走,走四肢都走当中。这有一定的练法。咱们现在练练气八法后四法就是为练中脉打基础的。因为中脉混元还不到传播的时候,现在我们不讲它。前一段时间有的人说:“庞老师教我中脉了!”“我把智能功的中脉悟出来了!”他们讲的中脉,无非是从百会到会阴这个管子,那不是智能功的中脉。不过我们曾计划在1996年教中脉混元,所以1996年在智能气功的气场里已经有了中脉的信息。估计在教中脉混元之前,会有一些练五元庄有成效而又比较敏感的人出现中脉的路线。
李佩珊同志的不足之处是,一难受就以为是病,就以为要死了。一开始练功,她想要死了,难受就赶紧练功,不练功就会死。她是把死作为练功的动力了:死都不怕,难受就更不害怕了。这是个健康的心理。我给师资班的同学讲课时讲过,死为无上法门,经常想到死,能督促自己好好练功。这是个积极因素。但是后来一难受她就想:得癌了吧,要死了吧。这种想法是消极的,成了消极因素了。这使她被痛苦折磨了很长时间。
结合着李佩珊同志的练功情况,我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点,练功要刻苦。李佩珊同志就是通过刻苦练功,在没有中脉理论作指导的情况下,瞎猫碰死耗子,碰出个中脉线路的影子。她上肢的线路到了劳宫穴,下肢的线路到了涌泉穴。实际智能功的中脉不仅到此,智能功的中脉是到手的中指尖和脚的中趾尖。在1991年即将教五元庄的时候,她刚刚练形神庄。她想形神庄练不好怎么练五元庄?她就拼着命地练,练了三个月,为练五元庄打下了基础,以后她一直坚持练五元庄,而且教五元庄。一般我们在练五元庄时才练混元窍开合,可李佩珊同志在前面练下丹田的基础上,练五元庄也好,练捧气贯顶法也好,三心并站庄也好,总是注意混元窍。搞混元窍的一开一合,这是个根本。所以同志们要想长功夫,就得刻苦练,拼命练。李佩珊同志讲她不如同志们练得好,不如同志们刻苦,我倒觉得同志们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第二点,要下大功夫学理论。李佩珊同志把智能功的五本大专教材反复读了许多遍,《功法学》差不多能背下来了。但她为什么意识还没过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她是自己看书,没有老师讲。有老师讲和没老师讲就有这么点区别。
李佩珊同志有好多理论没听老师讲过,碰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就这么拼,到最后算是初步过去了。我跟她讲:你里面那个东西是对了的。但是虽然有了这个线路,那只是中脉的影子,还不是真正的中脉,所以不要管它,就是认真守住混元窍,完全注意混元窍,出现什么现象都不要理它。因为她属于敏感型的体质,受了中脉混元信息的影响,开始有了中脉混元的感受,但是混元窍里边气的质量还不够。所以以后练功,就是守住混元窍,一切都不理。如果抓住这个根本,有了这个定力,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反应也不会大,也出不了偏差。守混元窍,气到了一定程度,里边一开,它自己会从混元窍一个往上一个往下向两头抻。向两头抻你也不要理它,对它只是静观,安安静静地去观察、去体察。
我们智能气功的全部功法绝不是个大杂烩,而是有自己的体系,是实践的总结。尤其到了中脉混元,解决里边问题的时候,大杂烩是绝对不行的。前面讲了,智能功的中脉混元和佛家密宗、瑜珈功、道家的中脉都不一样,和道家的“中黄”也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它是我们练功的体会,也是研究的结果。我们这个中脉,是对人体生理的、气化的理论的一个实际描述。将来我们教中脉混元之前要写一篇《中脉论》,把有关的理论问题阐述清楚。佛家的中脉什么样子,瑜珈功的中脉什么样子,道家的中脉什么样子,“中黄”什么样子,它们的理论根据是什么,练什么,怎么练等等,我们都要写一番,然后再讲智能功的中脉混元。到那时候,大家再看捧气贯项法、三心并站庄、形神庄、循经导引法、五元庄、脏真归元法,就会发现智能气功科学确确实实是一套严谨的体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这样练气功:
这样练气功: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取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浑圆功源于意拳气功,意拳气功源于意拳。 意拳宗师王乡斋先生,少年时从师于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先生,得其真传。后以形意拳为基础,博采众长,创立意拳。 王安平先生一九五八年拜王老的入室高足王斌魁先生门下习意拳。通过潜心修炼,深得意拳之精髓,并在技击和养生治病方面有独到之处。王安平先生对拳学悉心钻研,参悟,通过科学的锻炼方法,能使人集气功,武功,特异功能于一身。所以王安平先生从一九七二年起都发意拳气功命名在全国传功授徒。 浑圆桩是意拳气功的根基,是修大道的根本,大道包罗万象,与自然,社会,人生等万物圆通。王安平先生由一九九六年用&浑圆&二字将意拳气功改名为浑圆功。 中华浑圆功的特点:简单易行;不出偏差;上功特快;自然呼吸;锻炼整体;多种功能;治病范围广范,医疗效果显著。 浑圆功修习者是多炼多受益,少炼少受益。其修习效果就与习练者的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不象其它骗人功法说的,你没有效果是因为你心不诚或悟性不够。 回答者: -
7-25 22:29 -
7-25 23:12 -
7-26 02:17
8-6 23:40 -
7-26 19:52 -
7-26 15:15
气功 海洋论坛 .树仙斋. 象山县少林内劲一指禅气功协会. 中国气功网 . 中国气功科学. 气功人 .世界气功 .气功养生 . 世界气功. 中华气功总会. 郭林气功 .大雁气功 . 气功养生. 中国气功在线 .智能论坛 . 有的问题可以在这里找1
得 & 丹 & 体 验 贺 维 民 道家丹功历来多是师徒密传的,经性命双修,将精、气、神凝炼为一,结就玄珠,名曰内丹,颇具神秘色彩;经过修炼,我亦得丹。笔者体验到的内丹是一颗饱含能量而密度较大的特殊气珠,大小近似小孩玩的玻璃弹子,其形状、大小、颜色在形成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气通大、小周天和中脉贯顶后,真气像一股热流流注经络之中,经过&四交&(即三阴三阳交、任督交、心肾交;乾坤交)达到经脉之气归于中脉时,才凝聚成有形有象的特殊球状气团。从日气通大、小周天起,至日结成玄珠,历时半年之久。 真气凝聚成珠状内丹的情景:进入定境;自发深呼吸3次;每呼吸一次腹部膨胀一次。当膨胀消失后,呼吸顿停,静极之中腹内现一圆洞,这就是丹家所说的丹田。内视还可见到百会穴至会阴穴之间连接着一条白色的管道,此即中脉,又叫中黄正脉,管道等。白色的真气从头顶百会管口进入管内,聚于腹中之&洞&,真气不断旋转、发热、发光,渐渐凝聚成一颗白色的特殊气珠内丹。 内丹形成之后反应如下:静中忽而生动,腹中微微一震,丹田内吸,牵动五脏六腑,一颗弹子大小的气珠发于下丹田,过会阴穴,沿督脉滚动向上。这时,脊骨摇动,身体随之左摇右摆。气珠到达两眉之间印堂穴,停留片刻,落入性宫,刹时间全身发热,剧烈扭摆,金光炫目,头颅深处&嗒嗒&发响,前额发胀。气珠自上胯降人口中,&嘶嘶&作响,带来满口津液,其味如冰片,甘中带凉。丹家称此津液为&甘露&。经过口腔的是一颗珠状的硬物。我多次试将气珠含于口中,没有成功。气珠下重楼,如物入喉,有轻微的摩擦感,伴随咽液的&汩汩&声,快如闪电,直泻腹中管庭穴,引起更大的震动、发热。呼吸停顿,身体若失,妙不可言,正是&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若气珠运行腹腔内,常上浮下沉于中、下丹田之间。上冲,则沿中脉旋转直达头顶百会,头骨作响,眼现金光,身体会发出类似琵琶的弹拔声)著气珠流转到手部劳宫穴,从十指相对的手印通过,会化成气流,经五指流向另一只手的劳官穴还原成珠,并且强大的气常常把双手弹开。此阶段,我可有点怕气珠的运行了。结丹前内气运行给人舒适的感觉,而现在气珠对穴位、经络、肌肉、内脏等的刺激,由初期像针轻扎到蜂刺一样痛,或触电那样强烈,.甚至产生爆炸感,身体从微动到剧烈扭摆。 内丹周流中内景丰富,在性宫内视反照,历历在目。丹光五彩缤纷,变化多端,常见银白、淡黄、金黄;偶见紫、赤、蓝、青、黑等,光强耀眼,光象之丰富,笔墨难书。偶然闻到的丹香是一股浓浓的檀香味,沁人心肺。 我练功除保持松静状态外,从没有用意念去指挥内丹的行动,一切顺其自然。初期,气珠连续运转几天(练功才运转,不练不动),静养几天,又运转几天,每次自转少则一、二小时,多则通宵达旦。随着时间的推移,运转天数越来越少,静养时间越来越长。功夫至此,印堂自有月光常明,光的的,圆陀陀。 近几年对于内丹争论颇多,我认为不足为奇,因为各人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以致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练功方法都存在一些差异。即使同一个人,每次练功的内景也难以雷同:我的体验与古藉所载的也大不相同,实在难以执一而论。但是,内丹在体内的存在却是无可置疑的。至于小还丹与大还丹的异同,由于我是同时贯通中脉和大、小周天的,没有亲身感觉,也就没有发言权了。 参考资料:健身网
7-25 22:33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气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