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是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来是不是有借鉴大话西游的痕

《大圣归来》专从剧情和人物解读
时间:编辑:影评小组分享到:
关于大圣归来这部电影,我们固然不应为它的成功过分拔高,但也绝不该因为它处在风口浪尖而过分贬低。喜欢的理由应该鲜明有力,能够说出口,值得细
   关于大圣归来这部电影,我们固然不应为它的成功过分拔高,但也绝不该因为它处在风口浪尖而过分贬低。喜欢的理由应该鲜明有力,能够说出口,值得细细思考。为什么这么多人看了一部电影会神魂颠倒,重复进影院好几次,出来仍然放不下,不相聚在此无以解相思?       一些争议仍浮于表面,甚至有人说它的卖点就是画质。那么,咱们确实应该严肃地聊下这个问题。长文,7000字预警......    一,引言:价值核心睽违已久,二水分流重拾源头       《大圣归来》的故事基础是《西游记》,核心人物是孙悟空,而西游记这个故事一直就有两种相反的解读方向,一个是团圆,一个是虚无。分裂的源头就来自于孙悟空这位绝对主角,因为他传奇的一生充满聚合和离散的可能,以被压五行山为分界,可以说,闹天宫是一种人格理想,取西经又是一种巅峰人生。       旧时老百姓在勾栏瓦肆里爱听的段子,是原着那个终成正果的故事,照书来说,孙大圣是人间一喜仙,无论是放肆桀骜踏碎凌霄,还是受困五行山,踏上取经路,都是欢乐英雄。他幽默风趣,天机颖悟,世事洞明,若论解禅机,还在师父之上,是唐僧修行之路的引导者,修成正果是他积极进取的方向,虽然千辛万苦,但水到渠成,并无半点悲剧性。而虚无的解读更富有现代性,人生的不可能和无常,存在和虚无的对峙,生命的脆弱和红颜的弹指而老,都牵动着现代人更易感和独立的内心,人们不再满足于一个封闭的、喜剧式的解读,他们从孙悟空命运的转折点看出了宿命的悲凉,因为灵山之路并无压倒性的优势证明孙悟空佛性的人格必然优于他人性的人格,现代人经受了天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洗礼,苦于生存的焦虑,对物质和强权的压迫格外敏感。这么一来,存在本身,成了将孙行者推向虚无的工具。但是,虚无的尽头仍是存在,这是一对分不开的两极,我们在时光中感受着生命的无常和稳定,分离久了盼望聚合,危险久了盼望安全,动荡久了盼望安宁。审美的符码一变再变,因为我们不断调整着内心的期待。       其实,在调整往复的过程中,今人仍不自觉地用了富有现代性的符码来诠释人物。现代人若认同悟空的西行之旅,并非为他的功果所惑,而是寻找这位英雄内心中人性和富有道德感的理由。毕竟,将一个叛逆的少年时期永远持续下是不可能的,苏童小说里香椿树街的少年们终究也都长大了。五行山后是悟空的青年成熟之旅,人们发现,他也可以在责任中成长,而不必在精神危机中走向虚无,像哈姆雷特那样年纪轻轻地牺牲在一个没有答案的疑问里。       左衡先生提到,“上世纪90年代的《大话西游》、今何在的网络小说《悟空传》等可以视为对《西游记》经典叙事解构“解符码化”的阶段,之后会进入“再符码化”的阶段,被消解的价值核心会再次浮现,《大圣归来》恰好符合了这一契机。”这是一部动画电影,却已表达出成人情绪,如果只给小孩子们看个热闹,是很可惜的。我第一次观影,就感动于那个被消解的价值核心再次浮现。导演说自己是暗黑向,但主要指对于江流儿的生死取向(片尾改为暗示的开放式,仍消解不了悲剧感),对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而言,“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落到了实处,无论小江流儿是生是死,齐天大圣都完成了自己人格的完善和升华。       其间,对于江流儿起的牵引作用,我个人比较反对用“救赎”一词,因为它隐含着基督教的怜悯和受难之义,悟空不背负原罪,也不适宜于同情和宽恕这些舶来的概念,他是一个儒道佛视野下的华夏人物,充满跳脱的世俗精神,可救不可赎,可修行不可被赦罪。回归的孙大圣,是一个为道德的融合做好准备的英雄,是选择了舍身取义传统价值观的英雄。因此,我们可以说,对大话西游而言,它做到了解构的极致,将永恒的疑问提升到诗学的层次,从而经典化;对大圣归来来说,它将一种积了灰的文化重心再度牵引回来,身后是深藏在海面下的巨大冰山实体。          二,剧情:单线叙事层次明晰,镜藏中式诗学之美       影片将剧情设置在一个意味深长的时间刻度上,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他一段人生的结束,另一段人生的开始,这个时间点具有独特的命运感,在离合之间形成了张力,把一个平行故事放在上面,只要忠于人物,确定目的,事件必然会如离弦之箭般直奔终点。因此,导演很自然地选择了一个单线条层层递进的情节架构。       一竿子捅到底的叙事方式很危险,却也是很刺激的一种,如果用得好,可以精彩得火星子四溅,产生一种简洁有力的美学。虽然导演的叙事经验尚不足,还没到建立一种美学的程度,却无意间流露出了洗净铅华的稚拙本真,这种本真在卖弄技巧泛滥的时代,其实珍贵。这本真中具有什么元素呢?是中国式的叙事惯性,中国式诗学之美的剪辑,中国式凸显义理的层层递进法,这片子看到结尾,仿佛看了一篇李贽所说的那种富有童心的古代笔记小说。       其实,国片里单线条情节的经典之作不少,上个世纪香港的武侠片就出现过这样的大师,比如张彻,他的《报仇》,《刺马》,《独臂刀》,《独臂刀王》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有人说张彻是糙老爷们儿,因为他就喜欢那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简单鲜明的方式,若对这种美学有深刻喜好,实在能感觉到那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光彩照人的效果。事实上,我在大圣归来的叙事中看到了这种影响,譬如跟《独臂刀王》类比,一个简单富有张力的归隐英雄出山之事,镜头不枝不蔓,始终跟随王羽一张玄武岩般的脸。而齐天大圣身如玄铁,甫一出现就在命运的转折处露出他的真面目,这个形象必然是镜头的焦点,甚而可以说,是孙大圣在牵引着镜头的推拉摇转,造就了一种朴素而直扑心灵的酣畅淋漓感。       开篇以一分多钟的闹天宫作为意象式的传奇回忆,正如谢玄晖的诗“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意与象相勾连,寒城更寒,平楚更旷远,站在孤寒的制高点上,人世皆苍茫。闹天宫是孙悟空的标志性事件,是作为他英雄人格的神话原型式奠基,这是高屋建瓴,起势难以超越。悟空的形象也是印象式的,是传说中的猴王形象,脸上有妖纹,面目戏曲化,红披风蜿蜒夸张富有美感地长,和闹天宫的传奇回忆形成双构往复的意义体。镜头一转到了一家子身上,父亲在向呀呀学语的儿子讲述这个闹天宫的故事,母亲在一旁似听非听,虚渺的神话意象立刻下降到红尘人间,烟火人生一时生动起来。此后便是法明江流儿师徒相遇,在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和人物宏大的场面调度中,模拟镜头展示着师徒相依为命的生存场景和时光流年。片头过后,分镜切换到皮影戏,此处又是一个双构的审美积淀的心理暗示,皮影戏是传统民俗文化,闹天宫是神话原型,它们结合在一起,一起向江流儿,向我们观众再次暗示着英雄情结的诞生。接下来的山妖追逐跑酷戏,导演使用了丰富的场面调度,此处显露出好莱坞动画的影响,宽屏画框里每一个景或人都处于自我运动中,城墙上的卫兵,屋子里惊惶失措的人,街头乱跑的百姓,靠在墙后装死的行人,掉下木板的路人,四处跳窜的山妖,长安城一隅的石桥,木屋,青石板路全部行云流水般在我们眼前滑过,一切都指向核心人物的到来。       而叙述线条在五行山归拢。孙悟空从碎石堆里爬出后,镜头仿佛隐匿了,它不再玩花样,而进入一种中国式的印象式审美,在前面高势能的铺垫后,猴王一出现就干脆利落地占据了观众的全部期待视野。从场面调度来看,山洞中是低调光,但色彩对比仍然强烈,譬如《独臂刀王》里,主角方刚也牵引着镜头,着装就富有形式感,一身白色一路直行,和灰蓝色霸王寨的人形成反差。这种颜色的形式感到张艺谋手中更形式主义,而大圣归来里的颜色则是力求自然中见意蕴,这对情节是有意义的,悟空的毛色鲜红,鲜黄色短打,鲜蓝色腰带和裤子,在灰蓝色的山洞,与暗绿色山妖和着灰蓝色直裰的江流儿呈醒目对比,出之后变高调光,丛林里处处色泽鲜艳,孙悟空的形象因为色彩原因更显鲜亮。在之后的几场大战中,他的颜色依然和背景形成对比,尤其是最后的被堵山洞一节,山体和妖王以及江流儿法明一行人皆呈乌蓝色,他的红黄鲜蓝却有一种梦幻感,暖色系象征希望、温情、怒火、热烈的行为,颜色在这里获得了象征义,看到最后,我们会觉得这个形象很漂亮,因为它也是双构的,表象的漂亮和意义暗示的漂亮结合。而江流儿一直是一种发光的淡蓝和灰蓝色调,感觉剔透、纯净、毫无杂质,当显则显,当隐则隐,暗示了他纯真的线索和牵引力。       之后便是山高水长,行板如歌。勇敢的心音乐响起时,影片进入散文诗格调,虽是轻摇滚,但情绪通感于《远山的呼唤》,每一帧画面都仿佛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又譬如“溪山行旅图”,中国人的山水情结和羁旅情怀竟于此处得见。整个画框里采用远景,令同行的三人成为空溕山色的景物之一,这不同于《魔戒》中跋山涉水的护戒小分队,后者在一种魔幻而不稳定的世界中探险,前者却是适情于辋川之畔,见性于烟水之间。
相关信息相关看点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秒后为您自动播放下一视频""
大话西游2?大圣归来
来源:~上传者:sszzr7时间: 19:50:44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余亮:大圣,你再纠结就赶不上“一带一路”了(大圣归来简史)
资深情怀党,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关键字: 大圣归来电影大圣归来动漫大圣归来一带一路西游记大圣归来续集民族记忆文艺青年齐天大圣大圣归来导演
凭我的感觉,这二十年来,关于《西游记》的成功作品都与西游旅程无关,而是关于出发前的纠结,尤其是孙大圣的纠结。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今何在小说《悟空传》、直到刚刚走红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皆如此。只有解决内心分裂傲娇,完成自我统一,悟空才能坦然上路。
这倒像是转型期中国人人格转变的一个寓言。世界已经改变,1986版那种纯然正义直率的悟空不再符合市场的消费趣味了,反倒是猪八戒之类开始走红。但大圣形象依然是民族记忆的底色。对于这个全世界发展最快的国家来说,心灵落后于身体是正常的事情。纠结中的大圣是走向颓废还是走向奋发,还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忍辱负重?抖擞精神之后,又会踏上什么样的征途?
看人间,中国人已经开始全新的大规模西游了——准备改天换地开发丝绸之路国家的“一带一路”计划,将要重新覆盖唐僧师徒的足印。可是中国人心中的悟空兄弟还是有点纠结,但这抹纠结的颜色越来越亮,《大圣归来》就给观众带来了明亮的温暖。
好评已经如潮,但马不停蹄,此起彼伏。江流儿不是仙,上山下水跳房梁,赛过铁人三项赛。大圣功力受限拔不出金箍棒,一根竹竿却也舞得风生水起堪比李连杰。但是来看大圣的人,岂能满足于人间的武侠片和好莱坞式的极限运动?多么想看看我们的盖世英雄尽情地战天斗地。
可惜,当大圣最终除去法印,火力全开,影片只剩了三分钟。金箍棒两下子就削掉大BOSS,不过瘾。观众都舍不得离场,我听见好几个人抱怨没彩蛋。不过没关系,剪掉的二十多分钟可以当加长版,导演宣称第二部续集已在谋划,算是给大家留个念想。观众舍“小时代”、“栀子花开”来看这个,在乎一心,在乎一气,不管有无意识,都有点大时代的模糊回响。
齐天大圣的现代转世
屏幕一日,西游早已转世N回。江流儿轮回十次方成唐僧,孙悟空呢,在新中国转世次数最多。1961年的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引发毛泽东写下"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1964版的《大闹天宫》成永恒经典,那个“人民的孙悟空”老少咸宜,也成了《大圣归来》开篇致敬的对象和江流儿的记忆。1986版电视剧成了伴随改革开放蜜月期的欢快记忆,未及沾染1990年代的忧伤和琐碎,师徒四人体现了最后的憨厚贤德(可以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么)。等到市场开始玩俗的,猪八戒形象逆袭,像灰太狼一样成了现代好男人标准,此时的悟空身形有些落寞。倒是在1999版的“白龙马蹄朝西”里,悟空以昔日的淳朴灵动回眸,刚刚毕业的田晓鹏就在那眸子里一直守望着。
等到《大话西游》出世,大圣不一样了,成了都市现代派或者后现代派文学的悟空——无厘头,挑战正经规则,内心丰富又纠结。在《宝莲灯》里,悟空作为配角和成长保护人回来了一次。田晓鹏导演要让他正式回来。
这些年糟糕的动画作品太多,反衬出《大圣归来》的制作认真。至于哪里神似《千与千寻》,哪里致敬《丁丁历险记》……已经被网友咂透,但在欣赏大片制作之余,我更在乎大圣的元神何遁。
看大圣匆匆一日,身上寄居着多少昔日影子。且不说《大闹天宫》,最后大圣咫尺之遥没能抓住江流儿的小手,不就是《大话西游》里悟空伸手却未能挽回紫霞仙子逝去的一幕再现?“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距离我的眼睛只有零点零一公分”,周星驰后悔逃避朱茵,大圣无奈躲着江流儿,年少时的遗憾人人都有,但70后、80后更多一些。这个大圣身上寄宿了很多灵魂,70、80人格是其中主要一个。
江流儿问悟空:“四大金刚是兄弟吗?”悟空答:“是姐妹!”所有观众都会笑,但只有看过《大话西游》的人才会会心一笑。他们记着四大金刚搂搂抱抱千娇百媚不成体统的情节,在当时还挺挑战老实70后三观的。不过《大圣归来》里一切都还得体。在流行文化玩世不恭二十年之后,70、80后们早已补过商业后现代的钙,模模糊糊的,更愿意重拾早年的正经。
虽然影片情节设计和感官设定都借用了好莱坞模式,如同田晓鹏导演自己宣称的那样,但是看这个悟空,背着身耸着肩,又傲娇又耍酷,还有点羞涩要脸皮的样,问问70后的田导,是不是有点80年代街头青年又痞又帅又不太坏的影子?那是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齐秦的“狼”在都市丛林午夜巡行的年代。所以,不是悟空,是空仔。《大话西游》的悟空是来自“成熟”都市的情怀男女化身,田晓鹏的不全是。看上去《大圣归来》好像变简单了,绕开男女缠绵,悟空直接面对一个孩子,但实际意味更复杂些。一代人如何面对记忆?若只能回望,又如何未来?这部电影的情感意义,难道就是悟空终于找回了自己,找回当年的热血感觉,找回这几年老牌文艺青年反复念叨的“莫忘初心”?
七零后的初心有七十二般变化
大圣的强项不是转世,是七十二变。70、80后要找的感觉或者初心也可以七十二变。
和猪八戒一起变身筷子兄弟怎么样?不相干?别看外形,看元神。电影《老男孩》以及那首主题歌似曾相识吗?“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花开花落又是一季,春天啊,你在哪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抬头仰望这漫天星河,那时候陪伴我的那一颗。”星夜里坐在客栈窗台上仰望星空的是悟空吗?不是你吗?
感动吗?但我要说的是,这只是70、80怀旧的老套路,还要我再加上许巍的摇滚吗?“这么多年你还在不停奔跑,眼看着明天依然虚无缥缈。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只要有对昔日理想主义的怀念就够了吗?
《大圣归来》还比较内敛,不节制的话就会变身《无极》、《霍元甲》甚至《匆匆那年》——陈凯歌不是抱怨观众看不懂只有他们过来人才懂吗?李连杰不是也称《霍元甲》说的是他们过来人(艰苦奋斗成功人士咯)的心境吗?看看2014版的《大闹天宫》,想必也是寄寓这个圈子的情怀了,怪不得那奢华风格搞得跟“富春山居图”似的。50、60后的怀旧70、80后不懂也不想懂,但是之间也只差了100个唐僧而已。
感动是个好东西,导演也没少设置感动点。比如汪峰的歌。你不是一块石头,你不是一滴眼泪,你在四处找寻自己昔日的影子。当民工唱起汪峰的《春天里》,你会暂时在民工身上找到影子。“如果我老无所依,请把我埋在春天里”,你的眼中含着泪花,以为是因为同情弱势群体,但是检验一下成分,和看《大圣归来》预告片时候的泪花不会相差太多。当发现他们并不真像自己之后就会很快忘记,就像汪峰很快和那对民工歌手决裂一样。
昨日需要重现,但《大话西游》看十遍也会烦,需要七十二变。白骨精变来变去也还是白骨精,可我们的盖世英雄岂甘如此?让我来找出一点点不一样,哪怕田导自己都没有意识到。
我们民族的寓言和信仰
不好意思,给猴哥来点学术。美国的后现代文化研究泰斗杰姆逊称,所有第三世界文学都是寓言,寓意着一个民族的艰难奋起。《狂人日记》是寓言,《沉沦》也是寓言,《女神》更是寓言。孙悟空曾经是宋元明清勾栏瓦舍里的说书人故事,寄寓着市井百姓乡野村夫惩恶扬善荡涤浑浊的梦想,在革命的年代则是反抗三座大山压迫的英雄化身,而在今天,除了寓意都市男女人格、情感转型,会成为一个大国、一代民众复兴的寓言吗?
身不由己,即使一部动画片,也蕴含着现代中国各种元素的交织博弈。就说说那只大BOSS吧,那条只有血盆巨齿大口没有脸的大肉虫。导演称原型来自《山海经》里怪兽“混沌”的画像,今天的人赋予它非常“现代”的3D形象。《山海经》够传统了吧,但大虫凶暴粗蛮又肉感的身躯与吼叫立刻让我想到周星驰2013《西游·降魔篇》的最后,孙悟空忽然变身为一只捶胸顿足怒目咆哮的“金刚”,活脱脱的好莱坞风格,背后则是西方人审美历史里特有的那种达尔文式的原始、肉感、狂荡的趣味。而在中国传统里,连妖怪都透着一股飘逸之气。导演说:有那么多前人的作品摆在那,哪怕自己闭着眼去设计都会撞上,躲不开。在我看,躲不开不如融进来,多元一体,身心一致。惊艳的白龙就在那里,等着统领全篇的审美。踏着七彩云从大唐一直勇往直前到现代中国的孙悟空,等待着灵肉合一。
听田导说,第二集要谈信仰,谈大圣怎样从信仰自己个人的自由主义到信仰唐僧的大爱境界。听起来不错,我相信不会掉入仁波切之类信仰安利的圈子里去,不会说出“中国人缺少信仰”似是而非胡话。对于传播了千年的《西游记》来说,正义的大圣就是我们的信仰。
昔日唐三藏只身闯荡的西游之路已经包含在今天的“一带一路”里。金箍棒西指,中国人要让自己勤奋的汗水重新洒满大圣的足迹。在这个大时代的黎明时分,今天在影院里感动的观众或许也不会永远满足于循环往复的小布尔乔亚忧伤与怀旧,大圣的风声中已经有了一丝不同的气息。除了出发前的故事,未来的《西游记》改编作品也许会更多讲讲西游路上的故事吧?
年初,一篇博士生的回乡日记引发无数网友感慨、转发。文章不比以往别人写的农村记述更深刻,作者自己也完全没想到会如此疯狂的转发。面对“自来水”,作者的吃惊程度想必超过了田晓鹏。那是类似的怀旧与告别,是中国人乘着高铁迈入现代大国之前对出发地的一次心动回眸。
70、80、90的记忆可以跃升为1968版那样的民族记忆吗?大圣的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人“尼伯龙根的指环”么?瓦格纳给德意志民族写下了这部复兴史诗。孙悟空没德国人那么凝重刻板,有的是中国人的豁达。认真的导演和他的团队借鉴传统,借鉴好莱坞,但是要超越这一切,还得撑开五指山,直上重霄九。
我没理由给一部动画片太多的负担,毕竟人家才是做事情的人。想想空洞的《匆匆那年》都能感动一大堆70后,我不能对大圣的匆匆那天太苛刻。但是大圣不怕担子重,我听见了他的脉搏,虽然有点弱,但是我听得见。西游路上见!
下页有彩蛋,下页有彩蛋,下页有彩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脑洞:孙悟空大闹天宫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历史上,唐玄奘出发取经在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二年(公元627年),然后遇到了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那么大闹天宫应该发生在公元2世纪。627-500=127,127年是东汉顺帝统治时期,华夏人间没啥大事,天上应该也没啥大事。但是大汉朝此时已经到了晚期,每况愈下,到184年就发生了黄巾起(da)义(luan)。考虑到黄巾道长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这就又和天宫发生了冲突关系。
孙悟空又出生在什么时间呢?闹天宫之前悟空在菩提老祖那里学艺,学艺之前在花果山自在快活。《西游记》里说,在花果山,“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上限是三百,下限是五百。考虑到成为猴王之前,石猴在山中逍遥了不知道多久,书中云“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那么就算石猴在花果山生活了五百年,后来出去学艺,在外面飘荡了几十年,可以约去不计。然后才发生大闹天宫。那么大圣应该出生在大闹天宫之前五百年,公元前4世纪,基本上就是中国的战国时期。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所以大圣出生比孔圣出身要晚了近二百年。总之,我们是一个有漫长历史记忆的民族,悟空的脑袋也是很有深度滴。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小婷男&28岁&处女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圣归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