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 &&葛家庄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报道
 葛家庄幼儿园充分的利用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在活动中,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能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精神的民间游戏,如&跳皮筋&&套圈&等。通过民间游戏,孩子们在情绪高涨的状态下,乐而不厌,反复练习,在玩中发展了动作,增强了体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充分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了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小学教育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小学教育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 版权所有
ICP/ISP经营许可证号:粤B2- |
幼儿园民间游戏活动报道◆ 杨晓梅 山东省邹平县青阳镇醴泉幼儿园 256217
  摘 要:幼儿园的孩子在社交能力上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却使现在的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游戏对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戏 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研究表明,社交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个性、认知、情绪情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它更是直接关联着幼儿成人后事业与生活的成功。
  但由于时代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却使现在的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调查表明,我国独生子女的人格发展、社交技能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为了幼儿社会化的健康发展,对幼儿尤其是对即将跨入小学的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学前教育专家卢乐山说过:&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人,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可见,游戏对于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尤其是社会交往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民间游戏作为游戏的一部分,是由民间创编、在民间流传、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和发扬,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多样性、随意性、简便性、社会性、趣味性等众多特点,对幼儿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通过民间游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
  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规则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律,规则对幼儿来说大多还是外在的。但经过成人的提醒督促和启发引导,幼儿还是能将规则逐步转换为内部需要。因此,对于幼儿来说,规则的制定需要是互动的,要考虑到幼儿的理解和接受情况,要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引导其讨论制定规则。如民间游戏&人、枪、虎&,这个游戏是利用事物之间的关系开展的,若只是由教师单方面地讲解和制定规则,幼儿并不好理解,更谈不上遵守规则,因此必须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制定规则。
在幼儿共同参与讨论之后,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游戏开展起来也更加顺利。
  二、通过民间游戏进一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6岁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应该抓住这个黄金时期,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语言环境,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民间游戏就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一方面,一些民间游戏本身就带有趣味性、节奏性很强的儿歌、口令,比如那些配有童谣的数数歌、问答歌、游戏歌、连锁歌、谜语歌、绕口令、字头歌、颠倒歌等,幼儿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自然地就丰富了词汇和语句。如民间游戏&踢踢扳扳&,这也是宁波童谣游戏的代表之一,它具有浓厚的文化传承意味。此类民间游戏还有很多,如&跳秧秧&、&炒蚕豆&、&编花篮&、&跳皮筋&等。
  另一方面,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的平等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相互影响着。比如许多民间游戏都需要两个以上幼儿合作才可以开展,如&点点拗拗&、&抬花轿&、&锤子、剪刀、布&等。另外,在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之间会出现一些分歧和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语言交流与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应该作为旁观者,适当地引导而不是直接干预。
  三、通过民间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幼儿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几个同伴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许多民间游戏就很好地利用并强化了这一点,促使幼儿跳出了自我中心的小圈子,做出利他行为的选择,养成了思考问题和制定行为策略的良好品格,发展和促进了他们的社会性交往。比如民间游戏&两人三足&,这个游戏就要求幼儿两两合作,只有配合得当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通过民间游戏进一步加强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如果产生了不同意见,一般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问题。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且幼儿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如开展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在游戏过程中需要幼儿分组,在分组时幼儿之间往往就会有分歧。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评判或替代解决,当问题解决不了、游戏不能顺利进行时再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幼儿耐心、虚心地接受同伴的意见。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幼儿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民间游戏的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伴侣。我们应充分利用好民间游戏,愿我们的民间游戏之花越开越美,愿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文新 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王秋红 采撷盛开在民间的绚丽之花&&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探索[M].新时代出版,2010。
  [3]李红 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字体: 】
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作者:&&&&文章来源:&&&&点击数:88&&&&更新时间:
&&& 在现代幼儿教育中,交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被重视。从幼儿时期就注重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不仅能让孩子们在交往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交往技能,也能让他们在交往中提高、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简单的关系。幼儿园作为孩子们从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个课堂,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交往,这需要教师及时、正确的进行引导、帮助和培养,使孩子们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学会和同伴交往,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它最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孩子们在游戏的互动中学习交往的最好方式,它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主动学习交往的技能。例如:孩子们在玩建筑区时,由于地方有限,我做了五个挂件代表建筑区的标记,每次只能去五个孩子玩,但孩子们都想去玩,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来讨论决定,他们的发言非常踊跃,你一言、我一语,想出了许多好主意:有的说分男孩、女孩轮流玩;有的说按组分轮流玩;还有的说谁先吃完饭谁就先去玩……讨论结果大家觉得按组轮流玩最好,那么我就请孩子们先用这个方法去玩一段时间,看一看孩子们游戏的情况,再请孩子们说一说这个方法在玩的过程中的好与不好的原因。在下次活动中再去实践,就这样,孩子们通过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在不断热烈的讨论中体验到了语言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在建筑区:我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常规:爱护玩具,不争不抢,不独占玩具,轻拿轻放,玩好后要放整齐;要学会玩,学会互相帮助和谦让,和同伴友好相处;学习合作搭建,关心、尊重别人的劳动,走动时小心碰倒别人搭的东西,不小心碰倒了要有地礼貌说“对不起”,并帮着重新搭好等等。在玩娃娃家时:我引导孩子们从进屋先敲门学起,客人来了见面相互问好,学说有礼貌的话:“请进”、“请坐”、“请喝水”、“不客气”、“欢迎再来玩”等,给别人造成不便主动说“对不起”,得到别人帮助要说“谢谢”等,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和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交往礼仪和礼貌用语,使这些礼貌用语逐渐成为孩子们平时说话的好习惯。就这样,我从小的细节入手,培养孩子们好的交往常规,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一起玩的乐趣,同时,也使他们的交往兴趣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 二、在社会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 幼儿感知事物是非常具体和直接的。只有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才能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愿望。记得有一次在户外散步时,碰到一位坐在轮椅里的残疾人,孩子们都主动靠边,让残疾人先走,有几个孩子还主动帮助推车,还有几个孩子和轮椅上的哥哥问好、聊天,临走还和哥哥说再见,虽然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偶遇,但它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孩子们讨论怎样关心和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孩子们说得很多,我能感受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一片真情。虽然孩子们现在能为残疾人做的事情并不多,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里已经播下了爱的种子,在以后他们成长的岁月里,一定会做得更多!   
&&& 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情,许多孩子都希望把生日放到幼儿园来过,一是因为家里没有幼儿园里热闹,二是在幼儿园过生日,和老师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照相、送礼物,觉得更有意思。每当孩子们过生日的时候,我总是请每个孩子都要说一句祝福的话或准备一件亲手做的小礼物来表示祝贺,还邀请邻班的孩子们也来参加,增加孩子们互相了解的机会,孩子们在吃蛋糕、唱生日歌等活动中,体验分享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交往能力,又使孩子们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 三、在学习文学作品中,丰富幼儿的交往能力   
&&&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接触和交往的面相对来说比较小,交往的经验比较缺乏,借助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培养和丰富孩子们的交往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水平,选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形象为主人公的故事,孩子们更加能接受,也更加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图片故事《蚂蚁储粮》时,先把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介绍,再让孩子们学习画小蚂蚁并做成头饰,学一学小蚂蚁和同伴打招呼等作为故事的准备和铺垫,等孩子们熟悉了故事的情节以后,我让孩子们来扮演角色、学说对话、表演动作,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角色的喜、怒、哀、乐,感受故事中角色不同的感情变化,学习正确运用礼貌用语,进一步规范礼仪行为等,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地促进了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增加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我让孩子们自愿组合用绘画的形式把这个故事画出来,孩子们积极性非常地高,他们出谋划策、分工协作,经过几次的修改和补充终于按故事的顺序和内容较连贯地画了出来,我和他们一起写上书名、装饰书皮,然后装订起来,这样,一本好看的《蚂蚁储粮》的书就诞生了,我们把它放在图书区,让大家都来欣赏。这本“书”虽然画得还不够好,装订也不够精细,但因为是孩子们自己亲手做的,所以他们格外地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增进了同伴间的合作和交流意识,也体验了集体创作的乐趣,有效地促进了孩子们交往能力的发展。   
&&&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幼儿园、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培养和教育。“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首先要为幼儿做出榜样,在生活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主动地进行交往,耐心地启发、鼓励、帮助那些胆小、缺乏自信的幼儿和同伴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对他们在交往中有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激发他们交往的兴趣,让他们能拥有更多的好朋友,使他们在交往中感受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文章录入:周周&&&&责任编辑:周美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 专题栏目
TianDong Educ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西田东县教育局 信息维护:田东县教育网站 制作管理:周美娟
电话: 投稿邮箱:
通讯员QQ群: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促进幼儿语言、身体素质、人际交往、情感和认知等能力的发展,极好地体现了游戏的价值。
  一、纳入活动区活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美工游戏、民间童谣游戏,并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有一个民间游戏角,如益智区投放“挑绷绷”“找东南西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在表演区幼儿穿上民族服装、搬弄着民间小乐器、小道具,载歌载舞,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增强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活动区,可以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纳入主题活动
  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即主题活动与相应的民间游戏结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在民间游戏“跳房子”的基础上,教师设置数字的格子方块和中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幼儿选择设计房子,自由创造大胆跳,看谁的花样多,这样一来便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不受任何约束和抑制,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使幼儿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于是,有的幼儿边跳格子边造房子,有的看格子上的数字跳,有的两人轮流跳,有的根据图片跳,边说边跳,既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又对我国的名胜古迹有了了解。又如主题活动“秋天里”,教师将民间游戏“弹球”与秋天的水果结合起来,幼儿用各种方法将球打进果树中,滚着玩,用脚踢,抛球落地,摘到了各种果子。
  三、纳入其他一日活动
  1.纳入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可以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纳入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橡皮筋、跳竹竿、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体能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纳入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中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填充零散时间和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可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也做到了动静交替。
  5.开展混班游戏活动
  民间游戏可以自行选择玩伴,小班、中班、大班里开展全开放的混班自选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让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让他在这样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民间游戏在各区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为民间游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结合拨到了可行的路径。
  在运用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当然有些民间游戏中的儿歌也存在不少的迷信、过时、不正确的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二是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对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是“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并解释说,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
  三是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四是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检查。(陈玲玲)
【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
········
·······
········
········
&·&&·&&·&&·&&·&
&·&&·&&·&&·&卢筱红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工作室
当前位置:&&&
浅谈游戏活动中怎样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上传: 卢筱红 &&&&更新时间: 1:57:59
交往是人的生存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幼儿的社会交往既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正常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等不利于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行为调节的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展个性。从教育者的立场上说,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团结合作。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地方,也是幼儿游戏的小天地,而游戏又正是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需要的,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应当为幼儿创设各种环境,并利用这一资源,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掌握交往的技能。 (一)有意识的减少材料投放数量,创设制造矛盾的场景,使幼儿教育在争吵中提高交往能力 研究发现,儿童在游戏中最初的交往活动往往是从使用材料开始的。然而,材料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交往,如当材料的数量充足,完全能满足幼儿的需求时,孩子可能不需与同伴交往,便能进行操作活动,这样的活动看似能很顺利地进行,但却失去了与同伴的交往机会,而在有意识地减少游戏材料后,游戏材料不能满足孩子需求,但孩子又为了得到他想要的材料时,他就会与同伴发生争执,争执的过程即是孩子交往的过程,孩子能从其中掌握交往的技能。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在投放材料时,有目的的减少材料的数量,为幼儿创设一个交往的场景。 加芬克尔理论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发生行为与场景条件的关系,这种认识同样适用于儿童。所谓&场景体验式&交往能力的培养,即从幼儿社会化需要出发,通过创设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对象的场景条件,有目的地鼓励、引导、帮助幼儿在不同场景中学习尊重他人,增强群体意识,尝试解决问题,努力克服自身弱点等,积累初步的交往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因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综合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的效应,促成儿童自主活动的生成,促使儿童在与环境的积极主动的作用中,认识个人以及生活共同体与环境的依存关系,积累与环境作用的必要体验与经验。 因此,我们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有意识的创设益于幼儿发展的交往场景,我们利用适度性原则&&给孩子适度的时间与空间,对交往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对达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没有危险性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学习处理。在游戏材料投放中,有目的的减少材料的数量,由此引发幼儿之间因不能分享而引起的纠纷。 其实,幼儿之间的争吵和纠纷是幼儿人际交往中产生矛盾的表现。孩子对玩具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玩有玩的规则。一件玩具应该由谁来玩,在孩子心中是有一定道德标准的,这种标准在争吵过程中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具体。也正是在这种争吵甚至打闹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和分析,有了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并在观察学习过程中掌握与同伴相处的技巧。如果孩子之间始终和平相处,没有矛盾冲突,反而缺少了这种机会。大班孩子,儿童与同伴间的游戏进一步加强,但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相互间吵架是常事,但吵完后又和好如初。这种争吵现象不时发生,作为教师,我们通过这种现象细心分析幼儿心理,了解发生争吵和纠纷的原因,正确评判幼儿的行为,注意给予正确的引导,以此帮助幼儿尽可能的掌握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方法,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让幼儿在失败中产生交往合作的需要 幼儿最初是一个自我中心的机体,而不知道他人对同一事物有为同的看法。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使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连连受挫,不断产生矛盾,就是一次次矛盾过程中和结果中,幼儿慢慢地由朦胧到清晰地意识到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慢慢地学会了与人相处时所需的合作、共享与轮流等。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采用激励性原则&&鼓励幼儿不断尝试,无论成功失败,对于幼儿都是可贵的经验,都要给予幼儿不同程度、不同层面的肯定与激励。 当幼儿在活动中遭遇失败时,教师则应该把&商量怎么玩&的机会留给幼儿,给幼儿提供自由、自主的商讨机会,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亲身感受被接纳、被拒绝甚至争执得各不相让,活动的失败,使幼儿自我中心受挫,初步萌发了与人合作的愿望,由于幼儿知识经验缺乏,思维水平有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教师应帮助幼儿发现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的经验。 (三)刺激幼儿的正确行为,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 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他们形成了有玩具独占,自我为中心的交往障碍。幼儿本身是&自我中心&的,他们这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致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大班幼儿竞争意识加强,并理解到&最好&的意义,想胜过其他的伙伴,表示自己比别人优异。因而,在活动区,为幼儿创造多种合作机会,以合作为主题设计活动,在活动区放入一些一定的难度材料,供幼儿去探索,引导幼儿通过将材料的组合,共同探究,迫使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同时在活动中,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差的幼儿,能力差的幼儿向能力强幼儿请教、学习。 皮亚杰重视的交往是在&合作&的意义上讲的,就是学习中交往的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合作而不是竞争之上。因为与同伴共同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就能集思广益,使学习效果更佳。他说:&从理智的观点来看,这种合作最利于鼓舞儿童真正交流思想和进行讨论。这就是说,最利于促使儿童采取能够养成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这是因为,儿童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感到基本平等的相互关系,使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状态,并从别人那里获得丰富的信息。因此,皮亚杰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我们发现,游戏中,幼儿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的表现创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此时,教师不应静坐、等待幼儿正确行为发生,应通过暗示、提示、教育材料、活动等,主动地去刺激幼儿做出相应的反应。不仅如此,教师应当增加幼儿在操作中和同伴相互交往的机会,利用不相同的看法刺激每个幼儿思考的积极性,刺激幼儿讨论、协商,在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合作、分享等。还应教给幼儿合作的方法,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并通过这些具体的交往情景,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的策略,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合作。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友好配合的玩耍、协商、询问、共享、给予帮助或求助时,应引导幼儿感受合作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作品丰富多样,更能使幼儿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幼儿在获得这一感性认识后,产生主动合作的意识行为,大家献计献策,创作出好的作品,使幼儿在合作快乐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四)运用各区域材料间的关系,提供交往机会,强化交往意识 合作成功,事情做成,心情愉悦,这对幼儿巩固、强化交往意识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 我们在投放材料时,有目的的将几种有关联的活动区域布置在一起,便于幼儿在游戏时可将自己的作品(成品或半成品)提供给相邻区域的同伴,或有同伴去向他们索取,并将它们进行组合,也就是说最终的作品可以是有多名幼儿前后合作而成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于这样合作的成功,很有成就感。 但是,幼儿之间的交往虽然较为愉快,然而,他们自己却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平时我们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其中的快乐,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其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从而使他们愿意更多的人发生更主动地交往。 (五)利用偶发事件进行移情训练,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幼儿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移情。幼儿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他们与人交往顺利与否,辨别对方的情绪情感,继而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使与人和谐相处成为幼儿一种内在的自觉需要,从而从被动接受成人要求到主动感受别人的情绪,并由情感的转化而带来积极的行动变化。 我们也知道,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社会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交往正是发展社会化的最佳途径。通过交往,孩子逐渐适应自己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懂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从而为孩子进入社会打下基础。因此,在游戏中,我们老师注重引导幼儿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可能产生的影响,让孩子学习换一个角度思考:如果是你碰到这件事,你会有怎样的态度,并由此让孩子意识到同伴对他所持的态度,从而懂得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设想他人的兴趣与需要。 通过不断引导,使幼儿能自己置身于情境中,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验到他人正体验的或设想他人正体验的情绪、情感,从而产生移情。 & 总之,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