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 第一次世界大战勋章

英国“动物英雄”最高奖――迪金勋章
原标题:英国“动物英雄”最高奖――迪金勋章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据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犬曾在情报传递等方面屡立战功,1943年,英国设立迪金勋章,以表彰在战争中荣立战功的“动物英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狄塞耳”是第66个获颁迪金勋章的“动物英雄”,在它之前,曾有29只狗,32只鸽子,1只猫和3匹马获得过这项荣誉。
法国首都巴黎11月13日晚遭遇系列恐怖袭击,造成数百人伤亡。法国警方11月18日在巴黎北郊圣但尼市发起反恐突袭行动,打死了此次巴黎恐袭主谋、摩洛哥裔比利时人阿卜杜勒-哈米德?阿巴乌德及其同谋。在持续7个小时的行动中,“狄塞耳”不幸殉职。
“狄塞耳”的英勇牺牲令不少法国人和全世界网民感动。俄罗斯政府随后向法方赠送了一只名为“多布雷尼亚”的德国狼犬幼犬,以作为“狄塞耳”的“接班人”。
“狄塞耳”(右)和接班人“多布雷尼亚”(左)
(记者尚栩,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原标题:英国“动物英雄”最高奖――迪金勋章
稿源:中国青年网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世界最美面孔100人,刘亦菲、朱珠等多次...
近日,歌手吉克隽逸为某杂志拍摄了一组...
“扬州大学农学院食堂最火爆的窗口,都...
英国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们的...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
新闻热搜词
来源:360新闻
数据加载中...登录3234游戏网
记住用户名
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
> 类似的游戏
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的游戏
  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争不仅是FPS游戏的常用题材,很明显策略战棋类游戏也钟情于这些战争。毫无疑问本作品《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正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题材而打造的一款策略游戏。
下载次数:3821次  游戏大小:1.11 GB MB  日期:
  《勇敢的心:世界大战》是一款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所开发的解谜冒险新作。本作是款动画风格的游戏,采用比较少有的一战时期为背景,将跟随4个角色在世界大战中的故事。游戏采用了与《光之子》同样的、饱受好评的UbiArt Framework引擎,相信不会令大家失望的。
下载次数:9485次  游戏大小:1.02 GB MB  日期:
  《勇敢的心:世界大战》是一款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所开发的解谜冒险新作。本作是款动画风格的游戏,采用比较少有的一战时期为背景,将跟随4个角色在世界大战中的故事。游戏采用了与《光之子》同样的、饱受好评的UbiArt Framework引擎,相信不会令大家失望的。
下载次数:999次  游戏大小:978 MB MB  日期:
  《潘多拉:第一次接触》是Proxy Studios制作,Slitherine发行的一款太空策略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乘上未来的飞船去探索未知星球。
下载次数:1154次  游戏大小:371.9 MB MB  日期:
  《第三次世界大战:黑金》是Software AG制作,Topware Interactive发行的一款即时战争战略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可以扮演不同国家的军事领导人指挥自己的部队参与作战。《 []
下载次数:6082次  游戏大小:582.1 MB MB  日期:
  《潘多拉:第一次接触》是Proxy Studios制作,Slitherine发行的一款太空策略游戏,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将乘上未来的飞船去探索未知星球。
下载次数:1061次  游戏大小:371.2 MB MB  日期:
  《外星球:第一次接触》是由false3d制作的“Exoplanet: First Contact”是一款以太空科幻世界的狂野西部为背景第三人称动作角色扮演游戏,可交互的环境以及非线性的剧情,可以看出false3d设计这款游戏时的野心,你大可以将其看作“辐射3”的太空版,体验到不同的乐趣。
下载次数:1182次  游戏大小:504.3 MB MB  日期:
  “百战天虫:世界大战”提供了联线对战支持,也就是说您可以玩上20分钟甚至20小时,没有比这更吸引人的了,它将给您无限的乐趣。在同一台电脑上最多支持6个小组对战,支持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与其他的玩友对战,这些特征使它成为出色的智力游戏。当您被它牢牢吸引住后,怎样玩已不再是问题,您会一遍一遍重复玩它。 []
下载次数:3207次  游戏大小:457.34 MB MB  日期:
  《红色警戒3世界大战》故事描述强大的苏俄军队节节败退,盟军准备一举攻入克里姆林宫,库可夫将军以及查丹科上校决心孤注一掷,使用了未经测试的秘密武器:俄军时空机器; []
下载次数:186820次  游戏大小:426.21 MB MB  日期:
整个故事的剧情安排,让玩家能够享受故事之外,还可以当作是电玩版的网路小说,在游戏当中与里头角色,一同经历爱情的酸甜苦辣,玩家们也都能够经过这款电玩了解情节以及感人肺腑的故事。 []
下载次数:2188次  游戏大小:167.59 MB MB  日期:
其它类似好玩的游戏
热门单机游戏排行榜
189976913101251072176684985653365647576610442595973553516469559453316426503422910411598
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类似的游戏推荐
索引:本页提供类似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的游戏下载,帮您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类似的游戏,或者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纪念版一样的游戏。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371524',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float'178.迪肯勋章(10/10,求票)-逍遥小镇长
178.迪肯勋章(10/10,求票)-就爱中文网
178.迪肯勋章(10/10,求票) &&&&&&
&&&&迪肯勋章是专门用来授予给动物的最高奖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专门授予军用动物,被称为动物界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枚勋章诞生的设想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那时候军犬经常需要在战壕间传递情报,但直到二战时期,军犬的战功才得到官方承认。&&&&为了表彰动物士兵的献身精神和表彰在战争中荣立战功的动物,英国于1943年设立了迪金勋章,专门授予“动物英雄”。&&&&不过在二战结束后,英联邦国家基本上就没怎么再参与战争,英国虽然曾与阿根廷进行过一次大海战,但海战和动物无关,所以那场战争没有授出过迪肯勋章。&&&&于是,这枚勋章逐渐从军用转向了民用,也会用于嘉奖那些在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动物。&&&&不过迄今为止,非军事行动送出的勋章只有一枚,那就是在2006年伯明翰大火中救出了两名幼儿和一位失明老人的拉布拉多犬。&&&&而伯明翰属于英国本土,此次对壮丁授出勋章,是这枚奖章第一次在非战争状态下授予给为非英国本土的联邦国家做出了不朽贡献的动物。&&&&这就是王博为什么一开始不信查理的话,这有点太难以置信了。&&&&虽然新西兰讲究人权平等,但歧视还是有的,勤劳努力的华人因为性情低调内敛,往往被认为好欺负,成为歧视压迫的对象,这种勋章王博可不敢想。&&&&没想到这件事是真的,负责迪肯勋章发放的英国王室和英国动物保护协会协商之后,在和新西兰抗震救灾委员会确认了壮丁做出的贡献后,决定为它授予这枚宝贵勋章。&&&&这次壮丁在地震中的表现是现象级的,被称为世界第一搜救犬,它第一时间为志愿者组成的救援队指示了救援位置,抢救出了超过120位灾民,功勋卓绝!&&&&要知道最初前往流浪者镇进行救援的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没有生命探测仪,只能进行随机挖掘,至于能不能救到人?那就看上帝是不是保佑灾民了。&&&&壮丁的出现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幕,它比生命探测仪更加精准的寻找到了被压在废墟中的难民。&&&&也就是落日镇远离世俗,王博不太清楚外面对壮丁的宣传,现在在各大媒体中,壮丁可是王牌宣传工具,绰号很多:救援指南针、废墟中的灯塔、上帝之耳等等,威名显赫。&&&&这次英国王室决定为壮丁授勋,再一次引爆了媒体的宣传。&&&&本来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沉寂,壮丁的事迹已经有点相当于过眼云烟了,结果授勋消息一确定,新西兰媒体又疯狂了。&&&&从六月底开始,源源不断有采访车杀到了小镇,王博起初还有兴趣带着壮丁参加采访,就当是宣传小镇了。&&&&可是采访的电视台和媒体越来越多,壮丁烦不胜烦了,老王也烦不胜烦,一人一狗躲在了牧场,齐心合力训练太子们牧羊。&&&&罗威纳犬确实智商相当高,在王博的努力训练下,几个小东西已经学会驱赶牛羊群了,当然,它们也学会撵兔子了。&&&&七月初,一支豪华汽车组成的车队来到了奥马拉马,打头的是一辆栗色的宾利雅致,这就是英国王室的车队了。&&&&王博提前一周得到了消息,要求七月份第一个星期六前去奥城参加壮丁的勋章颁奖典礼。&&&&按理说颁奖典礼应该在小镇举行,但是考虑到安保问题和典礼举办会场,空旷的小镇并不合适,就转移到了小城。&&&&于是,星期五王博带着壮丁、女王、军长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小城,小王也想跟着去,但它走起路来还一瘸一拐,且老王不敢让这小子露面,只好将它落在了城堡中。&&&&不用多想,当车子离开的时候,躲在城堡门后的小王又开始泪眼朦胧了。&&&&授勋典礼是在奥城的礼堂进行,这座礼堂是地震的受害者,不过已经进行了修缮,在这里举行典礼也有其独特用意。&&&&新西兰虽然早就宣布**,但它依然在法律上属于英国的附属国,接受王室的统治,王室来人相当于老板视察公司。&&&&但这个国家的民情和其他国家不一样,人人生而平等在这里不是空话,所以英国王室的到来引起了轰动,却不至于要小城的百姓都来夹道欢呼。&&&&王室车队抵达的时候,街道两侧的媒体人远比前来看热闹的老百姓要多。&&&&倒是围在礼堂周围的人不少,这些人是为了壮丁而来的,现在壮丁可是拥有很多粉丝的。&&&&王博已经知道,这次英国王室派来授勋的是当今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孙女、英王第八顺位继承人,尤金妮公主。&&&&他没有参加类似场合的经验,所以只把自己打扮的整齐帅气,壮丁就是刷了刷毛然后没有别的装扮,直接带来了会场。&&&&看到满脸呆逼的素颜狗狗,奥城的市长胡塔-萨克也呆逼了,他惊讶的问道:“你没有给这小伙子打扮一下吗?”&&&&王博微笑道:“当然打扮了,我给它今天特意顺了顺毛,你瞧,它的毛是不是很滑?”&&&&壮丁坐下用后爪使劲挠了挠肩膀,狗毛纷飞……&&&&胡塔市长简直要疯了,他让王博赶紧想办法打扮一下壮丁,绝不能这样来见英国王室的公主,也不能这样出现在公众面前。&&&&老王也感觉疯狂,至于吗?壮丁平时在泥水里打滚的样子估计这些人没见过,这可是獒犬啊,又不是宠物犬!&&&&其实他挺想给壮丁打扮一下的,可惜没那个本事,这会事到临头,他只好想办法找人来帮忙。&&&&会打扮的就是女人,奥城他认识的女人不多,最漂亮、最会打扮的当属伊娃,于是他赶紧打了电话让伊娃来救场。&&&&伊娃很快到来,她和老王一样,将自己也打扮的美美哒:&&&&她穿了一件剪裁利落的大衣做外套,衣服的翻毛领设计带着冬日气息,搭配了橙色印花连衣裙和红色挎包,明丽的造型让人眼前一亮,满满的生气与活力扑面而来。&&&&(未完待续。)第一次世界大战系列勋章奖章
作者:勋章统帅
捷克斯洛伐克一战胜利奖章捷克斯洛伐克一战革命奖章捷克斯洛伐克一战战争十字奖章比利时一战胜利奖章 比利时一战奖章 泰国一战胜利奖章日本一战战捷记章美国一战纪念奖章美
捷克斯洛伐克一战胜利奖章捷克斯洛伐克一战革命奖章捷克斯洛伐克一战战争十字奖章比利时一战胜利奖章&比利时一战奖章&泰国一战胜利奖章日本一战战捷记章美国一战纪念奖章美国一战胜利奖章英国1914-15之星奖章英国1914之星奖章&英国一战胜利奖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一声枪响,让刚刚下课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园顿时陷入恐慌之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教授惊魂甫定,发现身旁的学生倒在了血泊中。  53岁的教授转瞬间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躲进了附近的教室里。事后的调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暗杀的对象并非学生,而是教授本人。暗杀行动的背后指使人,则是希特勒。  时间是1935年,犹太人弗兰克在两年前从柏林逃亡到这里。当时,逃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奥多·莱辛教授,在马里安巴德被纳粹暴徒跟踪暗杀。弗兰克没有料到,他们会越洋过海跟踪到这里来。但在纳粹政权看来,暗杀弗兰克值得他们如此下血本。这位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1933年,希特勒当权后开始实行种族政策,很多犹太人失去了工作,被迫逃亡。考虑到弗兰克在德国的名望,希特勒允许他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前提条件是,弗兰克必须辞退身边的非雅利安人。纳粹分子们原本以为身在屋檐下的弗兰克,会低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然而,教授不仅没立即辞去教职,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离开时,他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希特勒下令正式逮捕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好在实施逮捕之前,弗兰克已经携家人从丹麦辗转到了美国。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实施暗杀。  其实,作为德国著名银行家的儿子,弗兰克在逃亡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岁那年,弗兰克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由于过度贪玩和自以为是,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年轻人看来,老师的斥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  转学之后,他开始幡然悔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在柏林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  在那里,他与赫兹合作,研究电子与原子、分子间的碰撞。他们的碰撞实验,成为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也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但当玻尔在1915年指出这一点时,弗兰克和赫兹则在论文里声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符合玻尔的理论。直到1919年,在仔细研究了玻尔的理论后,弗兰克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尔的观点。  这次低头,最终让弗兰克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更在6年后,让他们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在丹麦逃亡期间,德军入侵丹麦。为避免奖章被德军掠走,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溶液放在玻尔研究所实验室的架子上。  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教授,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光合作用。当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后,弗兰克也成为了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工程的一员。不过,这个流亡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因为寄居在异国的屋檐下而低头沉默。他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因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两个月前,弗兰克所在的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弗兰克报告》。这份报告最终没能阻止军方的决定,但他所预言的战后核武器对峙局面,很快便成为现实。  那瓶溶解着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的溶液,此时被德海韦西从实验室的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端了下来。溶液中的金被沉淀出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其重新铸造成奖章,佩戴在了弗兰克的胸前。他的祖国,后来也将普朗克奖章挂在他的胸前。  1964年,这个当年躲过了暗杀的人,重返祖国访问故人,不幸逝世在旅途中。在故人们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迷恋科学、诚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只是“温和”并不代表“温驯”。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1.本文开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这一品质的?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弗兰克的“低头”最终让他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弗兰克“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请你就对“低头”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吉安
在线咨询您好,告诉我您想学什么,15分钟为您匹配优质老师哦马上咨询& >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一声枪响,让刚刚下课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园顿时陷入恐慌之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教授惊魂甫定,发现身旁的学生倒在了血泊中。  53岁的教授转瞬间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躲进了附近的教室里。事后的调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暗杀的对象并非学生,而是教授本人。暗杀行动的背后指使人,则是希特勒。  时间是1935年,犹太人弗兰克在两年前从柏林逃亡到这里。当时,逃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奥多·莱辛教授,在马里安巴德被纳粹暴徒跟踪暗杀。弗兰克没有料到,他们会越洋过海跟踪到这里来。但在纳粹政权看来,暗杀弗兰克值得他们如此下血本。这位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1933年,希特勒当权后开始实行种族政策,很多犹太人失去了工作,被迫逃亡。考虑到弗兰克在德国的名望,希特勒允许他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前提条件是,弗兰克必须辞退身边的非雅利安人。纳粹分子们原本以为身在屋檐下的弗兰克,会低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然而,教授不仅没立即辞去教职,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离开时,他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希特勒下令正式逮捕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好在实施逮捕之前,弗兰克已经携家人从丹麦辗转到了美国。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实施暗杀。  其实,作为德国著名银行家的儿子,弗兰克在逃亡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岁那年,弗兰克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由于过度贪玩和自以为是,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年轻人看来,老师的斥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  转学之后,他开始幡然悔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在柏林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  在那里,他与赫兹合作,研究电子与原子、分子间的碰撞。他们的碰撞实验,成为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也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但当玻尔在1915年指出这一点时,弗兰克和赫兹则在论文里声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符合玻尔的理论。直到1919年,在仔细研究了玻尔的理论后,弗兰克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尔的观点。  这次低头,最终让弗兰克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更在6年后,让他们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在丹麦逃亡期间,德军入侵丹麦。为避免奖章被德军掠走,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溶液放在玻尔研究所实验室的架子上。  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教授,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光合作用。当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后,弗兰克也成为了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工程的一员。不过,这个流亡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因为寄居在异国的屋檐下而低头沉默。他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因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两个月前,弗兰克所在的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弗兰克报告》。这份报告最终没能阻止军方的决定,但他所预言的战后核武器对峙局面,很快便成为现实。  那瓶溶解着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的溶液,此时被德海韦西从实验室的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端了下来。溶液中的金被沉淀出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其重新铸造成奖章,佩戴在了弗兰克的胸前。他的祖国,后来也将普朗克奖章挂在他的胸前。  1964年,这个当年躲过了暗杀的人,重返祖国访问故人,不幸逝世在旅途中。在故人们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迷恋科学、诚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只是“温和”并不代表“温驯”。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1.本文开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这一品质的?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弗兰克的“低头”最终让他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弗兰克“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请你就对“低头”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
  一声枪响,让刚刚下课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园顿时陷入恐慌之中。詹姆斯·弗兰克(JamesFranck)教授惊魂甫定,发现身旁的学生倒在了血泊中。  53岁的教授转瞬间便明白了是怎么回事,立即躲进了附近的教室里。事后的调查印证了他的判断。对方暗杀的对象并非学生,而是教授本人。暗杀行动的背后指使人,则是希特勒。  时间是1935年,犹太人弗兰克在两年前从柏林逃亡到这里。当时,逃到捷克斯洛伐克的西奥多·莱辛教授,在马里安巴德被纳粹暴徒跟踪暗杀。弗兰克没有料到,他们会越洋过海跟踪到这里来。但在纳粹政权看来,暗杀弗兰克值得他们如此下血本。这位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还获得过“铁十字勋章”。  1933年,希特勒当权后开始实行种族政策,很多犹太人失去了工作,被迫逃亡。考虑到弗兰克在德国的名望,希特勒允许他继续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但前提条件是,弗兰克必须辞退身边的非雅利安人。纳粹分子们原本以为身在屋檐下的弗兰克,会低头接受希特勒的条件。然而,教授不仅没立即辞去教职,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离开时,他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希特勒下令正式逮捕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好在实施逮捕之前,弗兰克已经携家人从丹麦辗转到了美国。恼羞成怒的希特勒决定实施暗杀。  其实,作为德国著名银行家的儿子,弗兰克在逃亡前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19岁那年,弗兰克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化学,由于过度贪玩和自以为是,他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在年轻人看来,老师的斥责,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一气之下,他决定转学到柏林大学。  转学之后,他开始幡然悔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在柏林大学获得了一份教职。  在那里,他与赫兹合作,研究电子与原子、分子间的碰撞。他们的碰撞实验,成为能量转变量子化特性的第一个证明,也是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所假设的量子化能级的第一个决定性的证据。但当玻尔在1915年指出这一点时,弗兰克和赫兹则在论文里声称,自己的实验结果并不符合玻尔的理论。直到1919年,在仔细研究了玻尔的理论后,弗兰克改变自己之前的看法,同意玻尔的观点。  这次低头,最终让弗兰克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更在6年后,让他们成为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  在丹麦逃亡期间,德军入侵丹麦。为避免奖章被德军掠走,匈牙利化学家乔治·德海韦西将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用王水溶解掉,溶液放在玻尔研究所实验室的架子上。  此时的弗兰克,已经在芝加哥大学担任物理化学教授,大部分时间用来研究光合作用。当美国决定实施“曼哈顿计划”后,弗兰克也成为了参与研究制造原子弹工程的一员。不过,这个流亡者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关于原子弹的政治与社会问题委员会”主席。  作为一名核物理学家,他深知原子弹的威力,并没有因为寄居在异国的屋檐下而低头沉默。他牵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因为“使用原子弹固然可以获得军事上的某种收益,但与因此而激起全世界的恐怖和厌恶相比,还是得不偿失的,并将在战争结束后助长核军备竞赛”。  在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两个月前,弗兰克所在的委员会发布了著名的关于原子弹军事应用问题的《弗兰克报告》。这份报告最终没能阻止军方的决定,但他所预言的战后核武器对峙局面,很快便成为现实。  那瓶溶解着弗兰克的诺贝尔奖章的溶液,此时被德海韦西从实验室的架子上小心翼翼地端了下来。溶液中的金被沉淀出来,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将其重新铸造成奖章,佩戴在了弗兰克的胸前。他的祖国,后来也将普朗克奖章挂在他的胸前。  1964年,这个当年躲过了暗杀的人,重返祖国访问故人,不幸逝世在旅途中。在故人们的记忆里,“他是一个迷恋科学、诚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只是“温和”并不代表“温驯”。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1.本文开头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弗兰克“身在屋檐下,还是不低头”这一品质的?请作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弗兰克的“低头”最终让他和赫兹发现了原子受电子碰撞的定律,弗兰克“这个温和的人,即便站在屋檐下,也不曾低头”。请你就对“低头”的理解,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高中语文最佳答案见解析解析1.文章开篇采用倒叙手法,写希特勒指使人越洋过海跟踪到美国暗杀弗兰克,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又为下文表现弗兰克的行为及影响埋下伏笔。2.①面对希特勒的种族政策,弗兰克不但不接受希特勒的命令,还发表声明质疑和反对,而且在离开时还拒绝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与核能有关的部分交给纳粹的科技人员。  ②寄居在美国,弗兰克却不低头沉默,带头组织一批核物理学家联名上书,明确反对美国用原子弹对付日本。3.因为在作者看来,弗兰克是一个诚恳善良、态度温和的人,但这种“温和”并不代表“温驯”。弗兰克不畏强权而敢于反抗,不因寄居别国低头沉默,而勇于倡导自己的正确主张。结尾这样陈述,既表达了作者对弗兰克的高度赞美,也有画龙点睛之妙。4.示例:是否“低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知识和真理面前,因自己的认识和能力所限,就要学会低头,认真领悟,如此才能免于“头碰南墙”,才能开阔视野,成就自己。而在一时苦难或权势的凌辱面前,不可以低头退让,有志进取者,将此当作磨炼自己、激浊扬清的机会,而绝不能怨天尤人,听天由命。(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 现代文阅读相关试题大家都在看推荐文章热门知识点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