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往往是没有高校自主权权、没有自由的,因为无论在什么场合都必须由

当前位置: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
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无论在街巷,还是在田野,哪怕是一抹微笑,一本好书,一只飞鸟……都可以引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观察、体味与思索。细细咀嚼,你就能品到生活的真味。请以“咀嚼生活的真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
题型:写作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参考例文咀嚼生活的真味生活如同一粒牛奶糖,含在嘴里软软的,咬一下浓浓的,嚼一下甜甜的。软软的小时候,一到冬天,北风就呼呼的吹,雪花在空中跳着优雅的华尔兹。整个世界一片皑皑的白,似乎到处都溢满了冰冷。映像中,只有家里总是那么暖和。冬夜里,微黄的灯光下,我嘴里含着一颗爸爸刚剥好的牛奶糖,头枕在妈妈的腿上,听着爸爸讲故事,看着妈妈织毛衣…… 渐渐的,困了,耳边只剩下屋外沙沙的落雪声,模糊记得有谁为我掖了掖被子,然后就躺在爸爸妈妈中间睡着了。软软的糖,软软的床,小时候的生活一直、都是软软的感觉。暖暖的大了一点,上小学了。还是冬天,可却要冒着严寒去上学。虽说极不情愿,但还是边嘟着嘴边套上爸爸那厚厚的的大衣。坐在车上,寒风都擦着耳边飞过,、“爸爸你冷吗?”我总爱问明知道答案了要问的问题。“当……当然冷,但你靠我紧点就不冷了。”爸爸的话乘着冷冷的寒风灌入双耳,但却觉得是一丝丝暖流流入心田。我听话的靠了靠,不知效果怎么样,但我唯一的感觉就是我更暖和了。暖暖的的后背,暖暖的大衣,上小学时的生活一直都是暖暖的。甜甜的长大了,不再要送了,也不会再靠着爸爸温暖的后背了。冬天总是那么寒冷。清晨,天刚蒙蒙亮,外面一片迷茫的大雾。我刚拉开门,妈妈便火急火燎地跑出来,“来,带上这个。”妈妈边说边为我套上崭新的围脖。我突然想起了前几天,妈妈拼命织的“毛衣”。大半夜,明明很冷,却只告诉我“不困”。戴着毛绒绒的围脖走在路上,不禁想起了妈妈曾经为我剥奶糖的手。是呵,怪不得这毛线上有甜甜的味道。甜甜的气息,甜甜的围脖,长的了的生活一直是甜甜的。我长大了,长高了,可生活的味道却一直没变,一直像牛奶糖的味道,软软的,暖暖的,甜甜的。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咀嚼”即品味,“真味”即真实的意旨或意味。“咀嚼生活的真味”,是一个动宾短语,“咀嚼”动词,“真味”是偏正短语“生活的真味”中的中心词,也是整个短语的宾语。“生活”虽限制了写作范围,但写作空间仍然很大,该文重在要写“咀嚼”这一品味生活的过程与方法。可以畅谈对生活的理解。可以写阳光明媚,也可以写霪雨霏霏;可以写酸甜,也可以写苦辣。要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感悟,以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迪。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主要考查你对&&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综观历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半命题作文占有相当的比例。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补写文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半命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1.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如“我和 (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的对话”,你觉得所供选择的词语中哪个最好写,你就补上哪个,若觉得这几个都不怎么好写,你还可以另选词语。总之,应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选择自己认为好写和有东西可写的内容填在横线上。2.要确定体裁。在补充题目时要考虑你所写文章的体裁。一般考场作文对文体都没有要求,所以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考虑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说明文,或是议论文;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或是阐述某个道理。文题对记叙、议论或书信、日记几种文体都适合,但是,你只能根据自己的特长,抓住一种文体,补题时应扣住文章体裁和写作对象。3.要内容健康。半命题作文给我们以自由选择材料的余地,但同时也放宽了题目本身的一些要求。有的考生往往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给半命题作文带来了一些负作用,自然也降低了作文的品位。如“ 的滋味”(云南省中考作文题),就有考生在横线上填了“打麻将”、“抽烟”、“喝酒”、“自杀”等词语,让阅卷者瞠目结舌,甚为困惑。因此,我们在这方面应引起注意,不能凭一时的感情冲动,或是标新立异,填写上了一些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应填写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命题作文特点:1.从命题内容上来看: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2.从形式上来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的区别: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出作文题目让作者作文。半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限定了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内容,然后留出一部分内容由作者按要求自己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一篇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命题作文重点考查考生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的作文能力。所谓材料作文,是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一段文字(图画)材料。它的特点是读写结合。材料作文的审题,需要首先提取关键句和关键词语。写作者要经过阅读材料、理解分析、提炼主旨、联想想象、筛选甄别、文字表达等步骤,才能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审题。命题作文的审题:1.重点分析“题眼”。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2.注意副词隐含的信息与要求。“最”“也”“还”“再”“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都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往往是考生极易误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规定了你笔下作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个;《这也是课堂》中的“也”就规定了你所写的内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节课;3.要完全理解比喻意义。这类比喻性题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设计的提示语,考生审题时需认真阅读这些提示语,学会由“虚”而“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确定与这一比喻义匹配的本体,写作时方能做到紧扣题目。4.把握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这类题目往往有着因果、条件等内在联系,审题时必须辨别清楚。如《我拥有,我快乐》,“拥有”是“快乐”的前提和原因,“快乐”是“拥有”后产生的一种心理情感反应,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拥有”,不见“快乐”,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有的则只见“快乐”,少见“拥有”,缺少作为“快乐”支撑的叙述和描写。5.从题目中审出详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浙江温州中考作文题《下雨天,真好》,这是一道情景类命题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创设“下雨天”这样的情景,而题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关键,应详写。可是有些考生的记叙文中,用大半篇幅写“雨”或“下雨的情景”,写“好”一带而过,只是在文章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支撑,“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此安排详略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命题作文的写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一件,范围——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中考半命题作文填题技巧:纵观近年各地中考作文题,不难发现半命题作文在各省市中考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可见,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在话题作文、选题作文备受推崇的今天,半命题作文不但没有被人们冷落,反而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历年的评卷中发现,不少考生在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上出现失误,不能正确填补题目。那么,如何填补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呢?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及本文宏旨。量:“之风”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载体:用空格隐去,由学生自揣自定,学生大可从“我”出发,为我所用。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紧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那么,题中的空白是不是只能填写人称呢?不一定,抓住事物间的逻辑联系,又何尝不可填写动物植物静物呢?如生物小组的良种免、种植小组的新种瓜、校园内外的共青林,可透过这些特指的物体增高长大,曲折地反映出科学少年、时代小主人的茁壮成长,迅速成长。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第二,可填“力量”。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发现相似题
与“人生的体验,来源于多姿多彩的生活。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校园,..”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190277447183197189181197214196973Tony Schwartz/文李浩/译唐唐/校人类的更高本能立足于他更低的本能,需要以其作为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人们会将会崩溃。——亚伯拉罕o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人类的目标是真理。真理比快乐更重要。拥有真理的人可以安住于任何他希望的心境中,抑或没有任何心境……我们都假装真理是快乐,快乐也即真理,人们已经相信了我们。因此现在你终于也将快乐想象成跟真理一样。但快乐会像悲伤一样成为束缚你的牢笼。——苏菲教诲(Sufi Teaching)我在研究中总是遇到强大之人,海伦o帕尔默和阿玛斯也不例外,他们汲汲追寻智慧,在西方心理学洞见和东方灵性理解之间做出了引人注目的工作,在两者间建立起解不开的联结。每每运用西方心理学技术深入下去,都会发现我们称之为“本体”的东西,一个对真实自我更加真实的体验。尽管他们用截然不同的方法工作,但他们都将人格或自我看成可以用来揭露一个人真实原貌的核心工具,而不仅仅是本体的障碍(一个假我)。在许多方面,帕尔默和阿玛斯的工作开创了一个先例,代表了威尔伯呼吁的寻找全光谱智慧的法门。我遇到帕尔默时,研究已经进行到第三年了,阿玛斯则是再晚一年才碰到的。那时,我仍在努力整合各种自相矛盾的经验。通过冥想,我发现可以一瞥存在的深沉状态。我体验到伟大的宁静、法喜,甚至是无边的爱。但对我而言,同样明显的是这些经验状态都稍纵即逝。每天的情绪仍旧不断升起,不期而至的愤怒、急躁的不信任感、对敞开心怀的迟疑等,在我回到现实世界时仍经常浮出表面。同时,我看不到太多的心理洞见能满足最初激起我探索欲的对意义的渴望。甚至连我适应世界的能力都没有提升。我被帕尔默和阿玛斯吸引,是因为他们都认为,西方心理学是一个理解个性冲突的工具,也因为他们认为真理有一个更加本质的层面,而这个集中在个体关注上的真相还从未被描述过。九型人格是一个理解个性类型的古老系统,帕尔默在这方面的工作是最令我感兴趣的。单词“ennea”是一个希腊语,意指“nine”(九),九型人格是一个关于九种人格类型及它们之间关系的量表,在东方苏菲神秘传统中有很深的根基。二十世纪早期,俄国神秘学家乔治o葛吉夫(George Gurdjieff)将九型人格介绍给了西方。到1970年代,两个精神科医师奥斯卡o伊察索(Oscar Ichazo)和克洛迪奥o那伦佐(Claudio Naranjo)使之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普及。九型人格中的每种人格类型都通过一种核心的定势或热情来定义,那是一种防卫性的生存技巧,它们会引起一种非常狭隘、习惯性和局限性的方式来接受来自世界的信息或做出反应。发现我自身的类型及其相关联的模式组,九型人格以一种任何治疗方法不曾有过的方式帮我了解生命的谜题、我的重复性,以及往往是自毁性的行为模式等。在我寻找智慧的过程中,还没碰到任何一种独立的工具可以像九型人格一样,如此丰富地揭示我们面对的各种障碍。帕尔默最重要的贡献是给每种人格类型带来了相关联的理解道路,并将它们的深刻意旨介绍给学生们。她的书《九型人格》基于数千例的访问,对每种人格的描写巨细靡遗而又充满洞见,这种程度是我前所未见的。即便如此,她还是称之为“口述传统”,因帕尔默是通过与人现场访谈来进行教学的,她将每种类型在心理学上的特征、在观念与行为上的一些固定模式都描述得淋漓尽致。观摩座谈小组的影响是非常有力的,最初,只是想让拥有类似世界观的人体会到彼此之间是团结一致的。后来却发现,每种类型对某种特定状态的反应都如此自动化、如此无意识,这也是很令人震惊的。也许最重要的是,发现对于同一经验,最少会有9种极为不同的接收方式,这也是令人感到谦卑而富于启发的。帕尔默和座谈小组的工作让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恐惧、希望、偏见和固定模式是如何塑造我们对世界的观点,如何窄化我们的经验的。九型人格不像其他心理系统,它将所有人格类型看做一种与生俱来的防卫结构。帕尔默解释说,我们后天获得的人格特征是一张面具,模仿并保护我们受到更多的伤害,但它也会破坏我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潜能,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不断切断与它的联系。通过准确地定义每种人格类型的防卫模式,九型人格也成为一种自我觉知的工具。大多数传统精神病理学的方法,都试图让病人对自己的无意识防卫模式发展出觉知。这套系统更厉害之处,在于它不仅可以用来识别并解除破坏性的人格定势,如那些恐惧、愤怒和欺骗等,还能将它们转化到相反的层面,也就是更高层面的特质,如勇气、宁静和信赖等。它不仅提供了一条更便捷的路线,让你发展出更具适应性的行为方式,通过该路线,你还可以体验到更加真实的自我。我在1991年与帕尔默见面时,她已经55岁上下,她的教法罕有地糅合了多种技术。她最初受训成为一名心理学家,1960年代离开纽约搬到伯克利之后,对意识和东方智慧传统发生了兴趣。她在当地社区大学找了一份教心理学的工作,也开始培养其他意识状态的实验。帕尔默跟随一位禅宗大师进行一种严格的冥想练习,并开始习练合气道这种武术。正是在冥想练习的过程中,她发展出一种非凡的通灵力(或曰直觉力)。从1972年开始后的十多年里,她大部分时候都靠给客人进行直觉解读为生。帕尔默因她的准确性、信息的独特性及深厚的心理学洞见而声名鹊起。同时她开始学习九型人格。1975年,她在自己的客厅召集了代表各个类型的人群开始实际演练。现在,她几乎所有时间都在美国和欧洲教授九型人格,特别是培养该系统未来的讲师。从我们见面的那天起,我就被帕尔默燃烧般的光彩和她在专注、纯净和精准度上的非凡力量所震撼。这个身材矮小、雅致的女士有一头齐肩的深棕色长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她抽出一段午休时间来见我,其时她正在加州附近的帕罗阿尔托教授九型人格工作坊。她没浪费任何时间。我问了一系列的问题,她又快又直接地做出回应,没有迟疑、磕巴或重复。她的风格冷静而职业,很少直接与我对视,直到几个月之后,我才开始感觉与她有了更加个人性的联结。不过,从第一次见面开始,我还是能感受到帕尔默以其敏锐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对自己工作的激情投入。九型人格的根源在神秘主义和折衷学派那里。比如九种类型中前七种的定势或热情,对应着基督教的七宗罪——愤怒、傲慢、妒忌、贪婪、暴食、淫欲和懒惰。往回追溯到13世纪,在《神曲》的“炼狱”这一章中,但丁描写了七宗罪及与它们对立的更高层面。他还描写了恐惧和欺骗之罪,这些都保留在两种人格类型中。一个世纪之后,杰弗里o乔叟(Geoffery Chaucer)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罗列出针对七宗罪的解脱办法,就像是照镜子一般,成对地描写出九型人格每种类型基本的防卫和与其对立的更高面。九型人格是被乔治o伊凡洛维奇o葛吉夫介绍到西方世界的,他是一位神秘学家,1870年出生于俄国,也是一位老师,一生花了许多时间在各地旅行,集中研习一系列东西方的智慧传统。在许多年里,他都是以古怪的工作为生的,包括地摊贸易、卖泡菜、修补房屋等。他的专注力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强。1918年,他在巴黎落脚,成立了一所学校来传授他毕生所学,这所学院的宗旨是为人类的和谐发展而贡献。尽管他擅长诸多法门,涉猎各类传统,葛吉夫的主要影响力还是体现在“苏菲”这种伊斯兰教的神秘流派上 。他告诉追随者,这是他的源头,他教授的九型人格,特别承自一名古老而神秘的苏菲智者。这名智者在阿富汗被称作萨摩里兄弟。葛吉夫的后来渐为人知的“工作”,是围绕着他的信仰建立的,他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对我们的真我——本来天性——失去概念了。葛吉夫从本体一系列特质中,认为它的贡献是装扮起一个假人格,即西方心理学词汇的自我。P.D乌斯宾斯基(P.D.Ouspensky)或许是葛吉夫最为人所知的学生,他曾写道,“一定要了解人是两部分组成的:本体和人格,人的本体是他拥有的一切。人格则并非‘他拥有的’。一个小孩是不会有人格的。他就是他所是的。他就是本体,他的欲望、品味、喜好、厌恶,都在表达他就是这样的存在。”葛吉夫以理论化的方式评价道: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人格如此认同,以至于失掉了与真实自我的联接。结果就是他们开始以僵硬、反射式的方式来行动,遭受来自他们防卫性需求的自动模式的打击。葛吉夫认为,生命主要的挑战是从无意识状态中醒来,对我们的习性、角色面具、偏见和欲望越来越有觉察,并感知到让我们制造虚假人格的那些需要。最后,葛吉夫发展了一系列的练习,包括冥想、神圣舞蹈等多种身体工作,这都致力于他称之为“自我觉察”、“自我唤醒”的工作。葛吉夫强调的是提升学生们,让他们对自身特别的固着定势更加觉察,葛吉夫称之为“主要特征”。通过独创性地指出学生身上的这一特质,他可以将防卫性行为逼到台面上,这大大地揭露了它在个人生命的所有面相上造成的扭曲影响。很久以后,帕尔默将主要人格特征看做是一位潜在的老师,她写道,“希望在于通过给我们的主要特征命名,我们就可学会观察这个习惯,看它是怎样控制了我们生活的多种形式。我们的注意力神经症般的歪曲可以被这个盟军矫正,它的出现会让我们痛苦不堪,让我们想起自己曾经失去的一切。”葛吉夫不相信,他的学生有能力用九型人格在自身上进行工作。他能识别出学生的主要特征,但没有传承下运用这套系统的正式方法。其结果是在他1947年去世后,这套系统就搁置多年。最终,二十多年之后,九型人格才通过一个名为奥斯卡o伊察索的玻利维亚精神科医师介绍到西方世界。这次是以一种非常心理学的复杂形式被大家认识的。像葛吉夫一样,伊察索对自己的过去也多少保持神秘而隐匿的作风。他出生在1931年的拉帕兹(La Paz),6岁的时候患了硬化症,该病发作时的痛苦会让他无法移动,但尚能保有清晰的意识。找到一种方式克服这种痛苦成了他终生的功课。伊察索最初学习医药学和精神病学,两者都证明没什么用。他继续探索意识,尝试迷幻药,学习禅坐冥想、苏菲教、萨满、瑜伽和其他的神秘法门。在18岁时,他终于学到了足够的自我控制技能,可以结束他的病痛之苦。多少年来,伊察索都在从苏菲源头那里学习九型人格。然而,在最近的访问中,伊察索宣称,他对于这一系统的绝大多数洞见,都来源于他在深度冥想状态中忆起的一些画面。他说这是从1950年开始的,当时在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他加入了一群知识分子来研究密教法门。无论他这些知识来自何处,伊察索确实能够在九型人格的九芒星图上描画每一种人格定势。他称这种用来证明各种类型是如何与其他类型相互影响的形式叫“九形图”。他总结说,一种类型经常被它两侧直接毗邻的类型影响。另外,特定类型都以一种可预见的模式关联着其他的。九型人格的中心三角形是由类型三、六、九组成的。伊察索判定,在压力条件下,类型六会获得类型三的一些特征,而类型三会趋向类型九,接着,类型九也会趋向类型六。同样的模式也会在安全条件下进行反向运作。就是说,类型六会表现得像类型九,依此类推。伊察索的工作长时间并不被大众所认识,直到他1969年决定对智利心理学联合会发表一系列演讲。出席大会的一名智利精神科医师名为克洛迪奥o那伦佐,他一直在尝试整合西方心理学方法和东方的冥想修行。那伦佐最初于1960年代中期访问了美国,最终发现自己来到伊萨兰,他在那里跟随弗里茨o皮尔斯学习格式塔治疗,发展出以身体为基础的练习和冥想。其时,他还成为伊萨兰一位很受欢迎的老师。在听过伊察索1969年智利的演讲后,克洛迪奥那伦佐回到大苏区,满腔热情地投入教学,特别是九型人格的教学中。1970年夏天,那伦佐带领着54名美国人(他们大多数是在伊萨兰召集的),来到智利的小沙漠城镇艾丽卡(Arica),接受伊察索一次为期十个月的密集训练。伊察索跟葛吉夫很相似,他在告诉人们类型时,很注意保留自己的权威性,他声称自己只需通过照片就能识别出他人的类型。一旦识别出训练团体中成员的类型,他就将他们分成不同小组,以便针对各自不同的固定模式议题,分别进行工作。那伦佐最近解释说,“他在与特定个人联结时,可以说出非常根本的事。那能很真实地打动每个人。”然而几个月后,那伦佐就与伊察索闹翻了,被踢出了训练。他们从此再也没说过话。伊察索继续创办自己的学校——艾丽卡学院,在1970年代发展壮大,并在美国的许多城市设立分部,招收学生。伊察索本人很僻静地住在夏威夷,在大多数时候,以针对不同主题撰写长篇密教文论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他从未针对九型人格发表过任何东西,但在针对其他九型人格老师打官司的事情上可是很激进的,指控他们抄袭剽窃等。比如一场针对帕尔默耗时良久的控告,最后于1992年被纽约陪审法庭驳回。与此同时,那伦佐与伊察索分道扬镳后回到伯克利,立刻开始将九型人格整合进自己的教学中。他发展出的一个方法就是约谈高度自我觉察的学生,讨论他们先天的本性。相比葛吉夫和伊察索,那伦佐更鼓励学生自己找出与个人类型相关的定势。这一访谈方法提供了一种工具,可以将各种心理学的特质充实进每种类型中。在过程中,他能运用经典的西方心理动力学分类法,描画出每一类型相关的主要防卫机制,比如强迫冲动、反社会和偏执狂等特质。那伦佐的课程也发展出一个更好地理解防卫模式的概念,它认为人格是一张进入个人深层本体的路线图。在那伦佐最早的一批学生中,有一位心理学家查理o塔特,他后来教授自己的葛吉夫式自我唤醒的课程。“九型人格的实质是超越寻常生活之上的,它说只要我们能深入天性使然的病态防卫模式,重获其基本的能量,存在性和灵性的美德就可以被发展出来,这是它的主要吸引力之一。”塔特写到,“很明显九型人格是我接触过最复杂和深奥的人格体系。”塔特对他在那伦佐的工作坊上的体验尤为感动。他继续解释说,“当他对我阐释我的类型特点时,那几乎是我这一生中最有洞见的时刻之一,生命中所有令人困惑的事件和反应突然都成了最棒的、最能让我回顾和体验自己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可以从中明白自己面对生活的方式是无效的,我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可以让我对这一模式进行工作,去改变它。”那伦佐班上另一个学生是罗伯特o奥奇(Robert Ochs),这是一位后来帮助将九型人格引介到耶稣会社区的牧师。最终,那伦佐班上最激励我的两个人的工作,都是结合本体和人格来进行的,一个是阿玛斯,他是一位年轻的刚从科威特毕业的物理学研究生,另一个就是海伦o帕尔默。帕尔默对于个人转化的激情来自她令人恐惧而艰难的童年,她奋力挣扎着让自己幸存下来。作为一个婴儿,她被自己的亲生父母遗弃在一间教堂的长椅上。她最初的三年是在寄养家庭中度过的,后来被纽约一对没有孩子的年轻夫妇领养。他们租住在第三艾尔大道,周围都是爱尔兰邻居,总是入不敷出。帕尔默的养母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音乐家,但因为严重的酗酒变得极为虚弱。作为一个孩子,帕尔默对母亲公开耍酒疯感到极为难堪,很害怕她偷偷喝酒的后果。帕尔默始终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她从学校回来,发现妈妈处于恍惚状态,跌倒后打破了一扇窗户。她的养父是一个热情却有点疏离的人,有一点小成功,却难以适应种种社交场合。帕尔默告诉我,“我父母都很害怕这个世界,都没有准备好如何应付,我从没觉得他们能够保护我。”听起来如此悲剧的一段往事,帕尔默却坚决拒绝自怜自艾,她坚称自己并未感受到任何的悲苦或被剥夺感,即便那是任何一个常人都会自然产生的感受。她告诉我,“人们都在忍耐许多的痛苦和艰难,发生在我身上的似乎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她相信,自己童年的救赎是父亲为她付出很多。他们俩都从母亲的放纵和不稳定行为中逃离出来,几乎是躲在起来一起共度许多时光。帕尔默说,“我父亲非常有爱心,具有母性特质,我很爱他。”特别在临睡时刻,他父亲会给她讲没有结尾的史诗故事和童话。她本能地会从这些故事中创造出各种形象,并像看电影一样将它们投射到卧室的屋顶上,她对收音机里听到的几个戏剧更是热衷。帕尔默的想象力是她逃离现实的愉悦源泉。很久以后,观想能力成了她进入另一种意识状态的得力工具,包括她的直觉力。她的高智商在很小就被发现了。帕尔默坦率地告诉我,“作为一个孩子,这是我的主要特征。”在她六岁时,她被纽约市公立学校作为天才儿童接收,于亨特就读,她在那儿待到高中毕业。她说,“我有很好的学校体验,那好像是暂时逃避到另一领域。我每天都在那里待到晚上六点。”她在18岁时离开家,成为一名大学生,入读的大学现在名为纽约城市大学。她与一名后来成为牧师的同学结婚。因为没钱,他们在纽约博威区找到一个没有热水的公寓,帕尔默在业余做些书记员之类的工作补贴家用,填充了她的课余时间。她后来对心理学越来越感兴趣,部分原因是想要理解母亲那些神秘而古怪的行为。在1960年毕业后不久,她生了一个儿子。六个月后,她在社会研究新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注册入学,并在那里取得了心理学硕士学位。在1960年代中期,随着越战战事的升温,帕尔默反主流的本能将她带入反战运动。1966年,她开始参与一个激进的地下组织工作,帮助抵抗者们跨越边境进入加拿大。这是令人胆寒的工作,但恐惧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幼年时期,为了保护自己远离母亲酗酒后的情绪爆发,帕尔默发展出一种敏锐的直觉,能感知到事情变坏的那一个瞬间所发出的微妙信号。在抵抗工作中,她开始感觉到类似的危险信号。某些夜晚,在她计划要帮助某人跨越边境时,可能会突然预感到行动会失败,或者某个抵抗者其实是政府雇佣的告密者。毫不夸张地说,她会切实看见整个画面在想象中展开。她没法忽略恐惧,她会发现自己全身麻痹并无法离开公寓。帕尔默告诉我:“在那些夜晚,我看见这样的画面后,就没有按计划行动。我总是毫无例外会听到抓捕真的降临,正如我看到的一样。别人认为我只是幸运,但我是感到有某些不一样的东西。通过因恐惧而生的高度注意力,我会进入某种更深的超越思考和逻辑之外的认知层面。”与此同时,针对抵抗运动的压力一直增加,她的婚姻在1969年也宣告失败,她决定带着儿子搬到西海岸。帕尔默很快在靠近旧金山的预科大学找到一份教授心理学的工作。在一班学生面前演讲的画面令人恐惧,仅仅想想它都让她的身体像生病一样。带着让自己放松的决心,帕尔默在本校一个免费的自我催眠课程中登记学习,并开始在家中勤奋地练习这些技巧。这个催眠班是由一位前摩托车交警授课,帕尔默被他用催眠来战胜酗酒的事实而感动。方法围绕着超越想法和感受进行,甚至还有对当下身体情况的觉察,以便进入一种深沉的出神状态。当这种转化发生时,帕尔默被指导去想像自己在一间教室中,真的在讲课,同时还保持着平静而放松的状态。很快,她就能在班上进入这种状态了。这个方法让她的头脑进入深深的平静,她知道,这代表有一个方法可以最终逃离那充满她生活的恐惧。她告诉我,“如果我的痛苦、担忧、焦虑都来自我的念头,对我而言,挑战就是学会放空思想,可以自由转换进一种没有任何焦虑的心智状态中。”自我催眠工作还有第二个意料之外的收益。在练习这些技巧的过程中,她开始在心眼中看到一些事,这些事几天之后就真的会发生。帕尔默很快跟随另一个老师学习发展这种直觉力。她直觉工作的方法具有纪律严明、缜密、系统化的特点。她告诉我,“一开始必须放空自己的念头和感受,然后你一次只集中在一个名字、一个地方或一个点上,一个人会问你问题,在你的意识中将这个问题固化下来。接着,你便与它融为一体,这样你内在的观察者便与这个注意力对象融合了。你要做的是去完整识别你在该事件、任务或地点上的意识,这样关于它们的信息就会通过你的内在视觉、感觉或知觉呈现出来。在我的例子中,它是以梦的形式呈现的,只是我可以随意进入这些梦境。然后我会像梦醒之后记梦一样重现这些信息:醒来并写下它们。我最后要做的就是将我看到的组织成语言文字说出来。”到了一定时候,帕尔默的老师开始邀请她不认识的人过来,问一些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帕尔默尝试着基于梦中画面去回答。结果相当令人满意,她因此决定进行私人个案解读。1972年,在她开始在家中接个案之后六个月,帕尔默的预约日程就排到一年半之后了。那时她也开始跟随一位禅师进行严格的冥想练习,另外跟随一位藏族老师学习加强观想能力的法门。这是她生命中一段高强度的时期。她告诉我,“我立刻就看到自己有一种进行内在工作的天赋,我一天花好几个小时进行冥想练习。就好像内在有个什么东西在渴望着它。我感到自己位于一个比自己更大的事物之上。它如此强大,可以完全将我掌控,内在发出了一种召唤的感觉。在情绪上,几乎如恋爱般席卷心灵,它持续了好几年。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像这样生活,但我发现这个召唤如此强烈,我必须做出回应。”帕尔默的灵性老师对她的直觉工作并没那么有兴趣,他们告诉她说,这种神通(siddhis)是在学习止息头脑过程中的一个副产品,但最终它们会让你不能专注于“超越自我”这一真正的工作上。帕尔默拒绝了这种建议,相信发展自己的直觉力可以真正服务于她本身的灵性追寻。帕尔默告诉我,“我一直将直觉工作看做为下一次跳跃准备的阶段性跳板,当我处于这一高度集中、出自本能的状态时,进入更高能力的踏脚石就会出现。我一天中会有6-8个小时完全放下念头,锤炼自己变得沉静的能力,学习控制自己注意力的落点。我喜欢直觉世界的一个原因是从我的解读中得到的回应证明有更高的能力确实存在。这种证据对我非常重要。直觉是在一般意识和高等意识之间的一种交互状态,一种识别并排除偏见,真正与本体联结的方法,是一种直接就明白的形式。我追寻的一直都是看到真理,战胜怀疑,超越自己神经症性的偏见。从我开始做直觉工作的那一刻起,我就有信心能超越人格的偏见,进入一个从未被踏足过的真理层面。”帕尔默就这样进行着解读工作,她的直觉力从未被任何科学方法测试过。基于个人的好奇,我询问她是否可以测试一下她的能力,她同意了。一天下午,通过电话,我一次给了她六个对我很重要的人的名字。然后请她尽可能详细地对我描述每个人,包括他们生活的环境等。我没有提供任何深入信息。因为我们是通过电话交谈,帕尔默也不能从我的脸部表情或身体语言中获得任何线索。我只提供了名字,她不可能知道我请她为我描述的人具体是谁。我也不会给她任何回馈。在所有六个案子中,帕尔默提供的信息都惊人地准确,有很多细节。比如她这样描述一个英俊、迷人而成功的朋友,“一个非常好看的家伙,善于社交,和气,学习能力很强,可以做许多极为不同的事情”。这是很贴近实情的。但帕尔默继续指出此人一个更深入而精细的真相。她告诉我,“他有点奇怪的肤浅,就像他总是游荡在严肃性的边缘,不是真的想要进入深度的状态,因为那对他而言太可怕了。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个模式,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能忍受靠近那些深深扰乱他的事情。” 连我自己甚至都不能这样准确地抓住这个老朋友的心理轮廓。帕尔默也特别指出,其中一个女性朋友的丈夫无法提供足够的财务和情感支持,这种不信任已经开始严重威胁到他们两年的婚姻。不出所料,一年后,他们就真的因为这个议题而离婚。谈到另一个女性朋友,帕尔默完全正确地描述出这位女士对知性无穷的追求,是因为心底深藏着的自卑。帕尔默还提到这位女士一般都选择比她更大胆耀眼的人作朋友,这样就可以心怀怨恨地与他们攀比了。对我列表中的另一个人,帕尔默立刻指出,他正面临事业危机,这危机在他多年的稳定成功之后即将来到。不到一年,他果然真的辞掉已经做了很久的工作。帕尔默是在1973年开始学习九型人格,因为她的一些个案对这个系统有些了解,纷纷建议她在解读中使用这种语言方式。他们都注意到,帕尔默会直觉式地针对案主特定的人格,将点评集中在主要人格或核心定势上。帕尔默告诉我,“通过我的直觉工作,我能看到同一模式在案主生活各个面相上是如何运作的,我能勾连起所有似乎毫不相关的经验。为什么他们会在一种情况下觉得嫉妒,另一种情况下有未解的愤怒,对某事有感觉,对另一个却没有。来找我的人都得到关于自己生活的一些非常棒、非常有用的信息。”同时,她在持续的直觉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危险。“我为了发展自己的直觉力而倍下苦功,你确实会对它有依赖。你说‘嘿,等一下,我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然后人们排队等上两年半,就只是为了见你。这是很难一直保持下去的。”帕尔默开始在那伦佐的班上学九型人格,她为自己对客户做出的直觉解读找到了一个心理学上的解释。人们独特的人格类型出现了,她开始明白那是一种生存手段。身体需要食物、庇护所和安全感,情绪需要照料、安定感、爱和接纳,面对这些挑战,甚至连小孩子的注意力都会投向外部世界。最终,这些处理机制就融合成一个自我的风格——一系列思维定势。帕尔默后来写道,“一旦人格定型,注意力就对符合我们类型的事物产生先入之见,我们就对世界本来所是的样子丧失了本体的那种赤子般回应的能力,开始有拣择地感受那些符合我们世界观的信息。我们只看那些需要看的,为了生存,对其余的事物都选择性地忽视、遗忘。”从这个观点来看,每种人格类型都反映出一种替代性策略,以满足个人需要并补偿丧失本体之痛。尽管任何主要的九型人格类型总结,都必然简化了这个复杂而深奥的系统,然而,这么做至少提供了一个起点。一号完美主义者人格,通常有一个被严厉批评的过去,尝试以完美的表现重获自己的根本价值感,当他们不可避免地低于自己的理想标准时,就会变成自己最严苛的批评者。二号给予者人格,早期生命中很讨人喜欢,自我牺牲,第一时间总是想要满足别人的需要,以寻求喜爱和认可,但总有一种隐藏的期待,想要人们为他付出的做出回报。三号表演者人格,孩童时期因为他们的成功和成就而大受褒奖,会比其他类型的人更加在乎成就和形象,容易与自身底层的感觉和情绪需要失去联接。悲情浪漫的第四型,受早期被抛弃和失落的感觉控制,相信紧密、激情洋溢的关系是逃离沮丧、找寻快乐的关键,但他始终感到不满和失望。第五型观察者人格,孩童时期被侵犯或单纯被忽略,都会让他们形成一种结论,认为要避免被自己的感受或他人的需要掌控,最好办法就是抽离并轻视自己的需要。六号恐惧型人格,他们由那些不值得信任的权威抚养长大,期间甚至有羞辱体验,继而形成持续警觉和小心谨慎看待他人动机的模式,认为这是预防伤害、保证安全感的关键。七号享乐型人格,他们将早期环境中的恐惧感转化为有选择的愉快记忆,生活在一个不真实的自我逃避的世界,拒绝深度的承诺,而一味将注意力放到前方的各种可能性上。八号好战型人格,早期生活中被强大而索取性的人控制,认为获得安全感的关键是控制别人,发挥权力,避免任何依赖和脆弱的感觉。九号人格是调停者,早期生命中经常处在阴影里不被重视,通过减损自己的需要,去符合身边他人的需要——即便拒绝也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为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框架,帕尔默加上自己的直觉,发展出一组问卷来揭露一个人的类型中那些先验的部分。比如,她几乎立刻就将自己定位为六号,生命中充满恐惧和不信任感,在她心中,预先会警惕地进行观察,对人们隐藏的行动保持怀疑。帕尔默告诉我,“这一口述传统的价值是,它可以立刻让人们接收到大量的心理意义上的领悟,它不强调一个全知的上师,而强调个人的自我观察能力。”倾听几百人谈论自己的经验,帕尔默从中获知,所有的类型都至少会受到比邻两翼的类型之一的影响,也可以是两侧同时作用。比如类型二,就会倾向于保有类型一或三的风格,甚或同时具有类型一加三的风格。根据葛吉夫的理论,我们出生时都带着三种形式的知识,即头脑上、情绪上的和本能上的。帕尔默也发现,九型人格的类型可以分成族系,依据是人们体验世界的方式主要通过头脑、心还是腹部,这与人们在世界上的行动偏好有关。第八、九、一型都是本能组的;二、三和四是心组的;而五、六和七属于脑组。帕尔默总结说,完整指的是最终培养出本体所有的三种形式,即头脑在知识和视觉上的能力、心的爱与慈悲,以及腹部的能量和意志。帕尔默积极地培养她自己的三个中心,头、心和腹部。她仍时不时痛苦地觉察到,在某些领域,她的挑战比别人更大。“我在腹部区域的能力很强,比在脑部的集中和专注上更容易,也比在心上感受情感流动更容易,”她这么告诉我,“共情的能力是敞开的,但比其他两个都更弱。许多学生期待,我能在有力、精准并充满勇气的同时也是宁静、慈悲而关爱的。实际上,我只是我自己,我这些能力都不是均衡发展的,我们都投射这种理想的期待到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身上。你可能找到了一个上师或喇嘛,可以有无上的慈悲,但可能缺少智力上的精准度。有种倾向是将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你不能因此就说,‘好吧,他什么也不是’。也许应该这样说,他没有智力的精准度,但他还是有慈悲。他不是必须提供一切的。”作为一个老师,帕尔默能运用来自九型人格提供的信息,帮助学生培养出一种与本体联结的状态,这种可能性令她感动。但她很快总结说,第一步,是对每种类型的特定思维定势和防卫模式特点发展出觉察力,那些定势与模式经常被遗留在潜意识中。1992年夏天在伊萨兰举办的为期五天的密集工作坊中——那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帕尔默的工作坊——其工作重点就是发展这种觉察。对于我大多数的研究,妻子黛博拉都跟我的热情保持一定距离,她虽然好奇,但总会存疑。然而,我对九型人格的某些描述却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决定跟我一起到伊萨兰,加入这个将近40个人的工作坊。工作坊的形式是倾听帕尔默对每个类型的小组访谈,这些类型都能在工作坊的参与者中找到。她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讲解九型人格,教我们进行注意力练习,该练习用以发展她称之为“内在观察者”能力。这跟我进行的内观冥想很像,内在观察者是一个工具,人们可以借此学会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感受,而不会在其中迷失,不会冲动地对它们做出反应,或者为了真我而把它们搞砸。帕尔默告诉全体成员,“最难的事情是准确地看到,我们何时开始进入属于自己类型的特定行为模式中。回顾性地理解自己刚才做了什么比较容易。难的是当它正在发生的时候保持觉察,就看着你的惯性或情绪模式升起,而不对其做出反应,或基于这些做出行动。”帕尔默说,我们所有人都是通过一个特定人格类型的狭窄框架来观察世界的,持续不断地加强我们固化的信仰,而不是全然体验世界的丰盛。她在《九型人格》一书中写到,“我们以一种有限的方式来接受这360度的真实世界,我们的决定和兴趣主要都基于高度复杂的习惯,而不是真正自由的选择。要明白这点可能会令人大惊失色吧。”选自:《事关紧要:寻找美国本土的智慧》第十章(即将出版,敬请期待)作者简介 托尼o舒瓦茨(TonySchwartz),曾为《纽约时报》记者,现为精力管理专家、能量项目公司总裁兼CEO。托尼与吉姆o洛尔合著的《全力以赴:高效能人士的精力管理手册》曾荣登《华尔街日报》畅销书榜首。托尼还曾与唐纳德o特朗普合著世界级畅销书《交易的艺术》。作为企业顾问,曾为索尼、福特、谷歌等顶尖公司,众多领导者提供精力管理咨询。作者以美国过去五十年来的灵性思潮为线索,回顾了美国的身心灵运动,内容涉及人类潜能、超觉静坐、高峰经验等各项禅修及心理治疗。涉及的相关人物肯o威尔伯、杰克o康菲尔德、阿玛斯等人则是全书的另一条线索。 目录 前言 心灵的渴求一根基:先驱者1.重新定义实相:拉姆o达斯,迷幻药和东方之旅2.培育人类潜能:迈克尔o墨菲和伊萨兰学院的创立3.西方的瑜伽:埃尔默o格林,生物反馈和自我控制二道路:身心潜能4.看见大图景:贝蒂o爱德华兹和右脑5.身心联结:我们让自己生病或疗愈?6.理想状态:流动,习得乐观和韧性的模式7.觉醒:蒙塔古o乌尔曼,杰里米o泰勒和梦的智慧三成果:整合者<span style="font-size:12font-family:Arial,sans-color:#.追寻心灵的智慧:杰克o康菲尔德和约瑟夫o戈尔斯坦分道扬镳之处9.绘制意识地图:肯恩o威尔伯是如何整合弗洛伊德和佛陀的10.人格与本体:海伦o帕尔默,九型人格和阿玛斯结语实现真我心灵自由(freedomloveaction)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如果把糟糕的两性关系中的双方比如成两个落水者,那么,你要做的是保有最后的力量争取划到对岸,先图自救,而不是自不量力的跟同伴纠缠在一起,互相拖累,同归于尽。爱是会溺死人的。你活了,他才有生机。你埋怨这个男人没法给你爱的滋润,也许是因为他的内心原本就是一片荒漠。这样的人需要体质特殊的植被去覆盖,如果你只是一株柔弱的玫瑰,而不是沙棘或者罗布麻,那么就必须远离这片荒漠,虽然他看上去那么特别那么美。在美国,强调将正念视为纯然专注,这主要源于明昆禅师的传承,但同时又展现了西方独特的世俗化修法,是一种偏向治疗的方式。这种世俗的观修形式,在与心理学的交流过程中,使人们找到了新的强大的灵感之源和构想。正确修道,是一个非常细密的过程,不是天真地投入即可有成。歧途甚多,曲解道心和以自我为中心来解释道心的情形,都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发生;我们会欺骗自己,自以为是在发展道心,其实是在用修道法来加强我慢。这种根本的曲解,可称之为修道上的唯物。作者:杰克·康菲尔德译者:赵昕选自:《带佛法回家》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明辨的智慧里面有一种谦卑和慈爱的特质:它并不要求事物一定要完美无缺,乐意省视正反两个面向,在各种情况里学习,并了解其成因,让我们以开阔的胸襟,省视在灵修旅途上会碰到的困境。宇宙有一个隐含的、失序中的秩序,我们一旦学会正确的观察方式和面对的勇气,就能体会老子所说的“随波逐流”的滋味;其实所有的伤害都来自于苛求、掌控、高压、不尊重、贬抑、漠视等内心的暴力,而暴力的形成往往只是因为有恐惧以及无法开放地经验人生。信仰不是去追求安全感,而是要接受不安全的感觉。如同艾伦·沃兹所说的,尊崇一个绝对的、僵化的、可以依靠的基督,是跟真正的信仰相违背的。那是一种固化的态度而不是信任,同时也误解了耶稣教诲中的逆转法则。无论是在讲述一位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做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抑或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世界神秘传统的调查研究、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灵性发展意义的关系探究,这本书都是极为成功的。姜山是最了解妻子的人,知道她情绪的根源,29年来,李娜为了别人打球,她感受不到网球的快乐,荣耀和惨败都来自外界评价,失败是不可被接受的,她不原谅自己,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我第一次听周云蓬唱歌是三年前在一个酒吧里。他唱到《中国孩子》: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为证明他们的铁石心肠,死到临头让领导先走。影片用象征和音乐,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亲子关系、一见钟情的爱情,婚姻和婚外恋,转世轮回,因果业力与自由意志,以超越常规的角度为困惑中的人提供了解答。我们总想极力追求完美,或者期望在未来的某刻抵达,却往往会忽略当下的完整,这就像一颗种子,即使再柔弱,也都有着光洁、圆满的本质,以及丰富的肌理和纹路,如果沉落其中细细品味,就会有一种诗意在其中回漾。那么,为什么不尊重当下的诗意练习呢?我觉得人只有动起来,真的动手干一个事的时候,你才真的获得一个力量,你不会想成为什么人,你不要想怎么过是对的,你就一天一天过就可以了,你会忙的没有时间,反而把大脑空出来了,整个人有很不一样的状态。时代在变化,现在的孩子所处的环境已经和之前大不相同,我们没法用过去从父母那学到的经验,来满足新新人类的教养,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学习和更新我们的“使用手册”。作者/蒋颖 若道占星创始人很多人的出生图中都有太阳和月亮的冲突相位(主要是对分和四分)。似乎父母总是意见不一透过神圣舞蹈,来解脱不自主的机械性,而成为一个真正自由的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一个拥有意识的人,一个有能力做的人。这种“内象外生”的方式意在鼓励通过当下的直接体验来学习与成长。参与者将有机会探索其自身在关系中的习惯,并通过学习掌握新的技巧来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和积极的情绪。〔中文版序〕阴阳的能量与智慧书序作者:梅兰妮·瑞哈特在我写下这篇《凯龙星:灵魂的创伤与疗癒》中文版序时,几乎禅是什么?从字面的意义看,禅是一种「冥想」,并用冥想的方法达到入定的境界。禅的内容,则是很难用言语文字表达的,必须亲身去体证。我必须学习与疾病为友,不要把它看做失败,试着利用自己的挫折、软弱与疾病,来发展对他人与自己的慈悲心,同时记住不要再把那些严重的事看得太严重。我试着在非常真实的痛苦中保持觉察,并将其视为心理与灵性的治疗契机。接受心理治疗的人常有这种反应,把面对同年创伤的恐惧隐藏在受人赞赏的「活在当下」。经过多年的压抑,一个人很难看见自己的过往并没有真的过去,而是以未竟之事或「有缺憾的完形」(incomplete gestalt) 持续到现在。梁文道曾如此描述一行禅师:“他讲的都是常识,但是听时候就觉得入耳入心。我想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是因为他整个人的那种状态,从容、宁静、平和。” 而我和亿万的接触,她给我的就是这样的感觉,从容,宁静,还有喜悦。晚睡前再静坐一个小时。在这一天,要散步两次,每次半小时到四十五分钟。睡前别再读任何书,而是练习彻底放松五到十分钟。做你的呼吸的主人。闭上眼睛,轻柔地呼吸,并跟随你的腹部以及胸腔的起伏上下起伏。在一天的每个动作,都该比平常至少慢两倍。别把自己当局外人,以为自己没有东西可以贡献。虔诚的信徒喜欢把理想中的导师想成完全没有瑕疵的人,这只是幻想和投射罢了。大师的人格一定要导向自我超越,而不是自我满足,超越的方法包括某种程度的自我转化,可是,一般说来,并没有深入处理阴影,也没有针对心灵的整合来努力。为了让更多书友能面对面跟随亿万老师学习正念,我们将在3月5日(周六)下午在灵扉书吧举办一次体验沙龙。欢迎诸位书友到场体验。这就是抱慰最重要的两方面:接触和空间。接触包括会见、了解、触碰、和谐、契合、照顾,儿童若有良性接触,较易发展自信、内在的自我支持、自我接纳。但仅有良性接触还不够,还要给儿童空间。没有空间的接触,会非常具侵犯性,令人有狭室恐怖感,透不过气来。田原,16岁成为跳房子乐队主唱;17岁发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后发表《双生水蟒》《一豆七蔻》;首部主演的电影《蝴蝶》荣获2005年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奖;此后共创作11部微电影;并曾参与拍摄《过界》《黄金时代》等电影。之所以分享这些与大家,是因为喉轮与我们的理性逻辑和高层智力有关,只有等到清晰稳定的理性逻辑能力发展周全了,才有可能逐渐开发眉间轮的远见和洞察力,以及看见更精微次元的能力。在中国,关怀社会的知识分子尤其需要心理学和身心灵的专业协助,而最重要的是要有那种深入而持久的亲密关系,那种能温暖地滋养他、陪伴他和支持他面对内心孤独和焦虑的友爱与恋情,那种温润而强健的感情依靠。探索中国学员的文化与集体潜意识,清晰、高度转化超个人呼吸过程中各个层面的体验——因果、业力、系统动力、灵魂课题等,让体验落地、整合,更好的应用于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念在本质上是普世的,因为正念涉及专注与觉知,而专注与觉知乃是人类共有且本自具足的能力。然而,我们仍要公正地说,从历史角度看,佛教传承发展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且最精练的正念教导与修法。幸好因特网打开了一扇窗口,使我们能自由地浏览,但良莠不齐、百家争鸣的信息世界,也很容易造成误导,令人无法直捣黄龙地契入身心灵的精髓及核心,而只是在外围打转,因此能掌握住身心灵精髓的出版品,便成了使人深化的和不致误入歧途的重要工具。我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就是:美是一个障碍。就个人来讲,美会带来便利,很容易导致走捷径,但美貌会阻碍你在才华、心智上的发展。所以我在30岁出头的时候,就把表面的工作放下了,深入地往内在走。通过神圣舞蹈,不知为什么,觉得空间变得宽广无垠,就像银河宇宙,身体好像旋转的星系,所有的星体都在规律的相互引力。这种感觉就好像人类不倦解读远古的壁画,希望找到自己灵魂的起源。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能带走,只会带走业力。 有一些止观,是以石压草,控制自己不去思考的“止”是不会增长智慧的。真正的智慧还是要面对自己的问题,挖掘自己的问题成因,与当下的自己共处。通过神圣舞蹈,不知为什么,觉得空间变得宽广无垠,就像银河宇宙,身体好像旋转的星系,所有的星体都在规律的相互引力。这种感觉就好像人类不倦解读远古的壁画,希望找到自己灵魂的起源。袁筱芬 女 80后职业:占星师学习占星时间:6年在若道学习经历:心理占星学、卜卦占星学入门 原载:若道电子刊凡有愿者,皆有缘人。我欢迎每一位有愿有缘之人。回家,是一次回到童年,回到家族历史的旅行。不同的是,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孩子。这个觉知是最重要的。带着这个觉知,哪怕那个触发的按钮再次触发痛点,引起彼此机械化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带着这个觉知,我们可以靠近彼此。探索中国学员的文化与集体潜意识,清晰、高度转化超个人呼吸过程中各个层面的体验——因果、业力、系统动力、灵魂课题等,让体验落地、整合,更好的应用于改变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传统教导我们,所有生命都是珍贵的;要看到所有事物的珍贵性,就必须对生活全神贯注,灵修能使我们拥有这种觉察,“当下”和“单纯”的特质开始逐渐渗透我们的生活时,内在就会显露对地球及众生的爱。写作时,把一切都放开。你正在剥除自己一层层的外衣,正在暴露自己的生命,那并不是你的自我想要呈现于外的形象,却是你作为一个人的真实样貌。它将你撕裂开来,并软化你对这个尘世的心胸。希望有更美好的未来,就得培养出没有受创和受虐的孩子。童年创伤和受虐经验折磨着许多人,他们努力奋斗,希冀康复。虐待往往出自善意却无知的父母,其中许多的父母不过是从自己未疗愈的创伤来回应孩子。身心灵书籍提倡一种生命的阅读。主流社会一向有一层意识滤网,凡是无法通过这层滤网的经验(大多属于精微次元),多半都会被排除掉,或是被压抑到潜意识底端,因而形成了身心灵各个层次的扭曲和病态。快乐使得我们拓展自己,而痛苦经常会让我们紧缩。如果我们要从物质世界的固定形式拓展到无所限制的意识,快乐或许是这条路径的头几步,邀请意识遨游整个神经系统,同时向外去接触他人。此外,快乐会让人顺服,这是灵性觉醒的必要过程。海底轮的意识主要是关注身体的存活,这是我们“战斗或逃跑”的本能反应所在之处。忽视这个脉轮,威胁到的正是个人和集体的生存能力。在我们进展到其他脉轮之前,如果不去平衡这个脉轮,我们的成长就会没有根,不能脚踏实地,缺乏成长必须有的稳定性。学习去爱需要耗费许多层面的能量。我们需要四个脉轮共同运作,才能创造同时维护爱。我们必须能够感受、沟通并拥有自主权和力量,而且需要有能力去观看和了解。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放松,让爱自然发生。心轮属阴,有时最深刻的爱就是愿意让一切保持本来面目。能够自在自得,便自在自得;否则不妨高高兴兴地去管别人的闲事。做点好事,找点麻烦,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freedomloveaction我们是一群内在工作者——来自五湖四海,专业、经历各不相同,但共同享有对阅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关怀,注重生命品质的提升,并愿以此为志业。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reedomloveaction我们是一群内在工作者——来自五湖四海,专业、经历各不相同,但共同享有对阅读的热情和对生命的关怀,注重生命品质的提升,并愿以此为志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办学自主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