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崛起?为什么世界上那么多国家的崛起 中国地图,只有中国崛起? ?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全球仅2.5个国家有这种军事能力 中国崛起全靠它
全球军事热评
图为中国东风-16中程弹道导弹系统,这种导弹绰号“冲绳快递”,解放军近年来为打赢高科技局部战争研制了一系列武器,东风-16就是公开的一种。据相关人士透露,外界对于中国军力进行评估时,最为关注的就是中国庞大的导弹库,认为中国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全套各型号弹道导弹的国家,也是全世界保有中近程弹道导弹数量最多的国家,包括远中近陆基弹道导弹、远程巡航导弹以及独一无二的反舰弹道导弹,其中不少型号连传统导弹强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在北斗导航系统的加持下,中国导弹的命中精度也在不断提高,军事专家认为,靠着覆盖亚太的导航和预警指挥网络,中国四大兵种已经能够精确打击4000公里内的任何目标。【全球军事热评 热点快评栏目第89期】外媒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体系化作战能力,现在美俄已经无法垄断这种高强度的作战方式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体系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但是其体系化作战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以“格洛纳斯”导航为例,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北斗导航,这对于构建体系化作战体系是个严重的硬伤,因此俄罗斯只算是有半个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国家。虽然中国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在全球范围内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是在亚太地区已经“足够用”了。拥有完整的体系化作战能力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奢望,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国游戏,虽然世界各主要强国都在拼命推动所谓的“信息化军队建设”,但是这仅是体系化作战的关键一环罢了,只有将各个兵种的平台有机结合,利用贯穿全军的信息网络进行全局统筹,才能使得战斗力得到质的提高。【高端访谈】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中国崛起势不可挡_财经_宏观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独家专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
【高端访谈】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中国崛起势不可挡
2023年世界将出现中美两个超级大国
文章导读: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能力任意改变历史。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惯性,在人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
本刊记者 肖翊|摄
美国窃听事件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当我们强大以后,绝不能像美国那样去监控全世界。监控全世界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你在跟全世界为敌。 &&阎学通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刘砚青 | 北京报道
中国真的会在十年之内成为世界超级大国吗?中国的周边局势又将走向何方?中国的外交策略正在发生哪些调整?继续坚持不结盟原则会帮助中国崛起吗?
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中国经济周刊》日前独家专访了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请他为我们解读中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局势。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有能力任意改变历史。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惯性,在人没有创造出强于历史惯性的力量之前,历史将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在阎学通看来,未来十年,历史的惯性有利于中国的崛起。他甚至大胆预测中国到2023年将会成为超级大国,世界将迎来中美两极格局。
世界两极化不可避免,中国必居其一
&国际格局是随着大国综合实力的变化而变化的,大国综合实力的基础是国家的政治实力,而政治实力的核心则是领导者实施改革的能力。&阎学通坦言,他之所以能够对未来十年中国崛起做出乐观的预测,与党的十八大后中国领导人在反腐、改革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的新政有关。
&我做出这个预测的前提是今后十年中国的改革力度将大于所有其他大国。&阎学通解释说。&
阎学通在他的新著《历史的惯性》一书中预测:未来十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升至1:5;2023年美国的GDP将为19万亿美元,届时中国的GDP按照当前的汇率换算将为17万亿美元,按届时的汇率计算将超过美国;2023年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影响力将达到美元影响力的50%甚至更高水平,人民币、美元和欧元可能构成三足鼎立之势;2023年,中国将拥有载人的太空工作站、至少3个服役的航母舰队(有可能建成5艘航母)、4~5艘携带射程8000千米导弹的战略核潜艇、部署部队的第五代战斗机(歼&20和歼&31隐形战斗机)。
《中国经济周刊》:您为什么会对中国的未来有如此乐观的预测?
阎学通:有些人说我的预测很大胆,在他们看来中国十年内根本没有可能成为超级大国。实际上,持这种看法的人很多,这其中不仅有占多数的网民,连一些从事外交工作的资深人士也认为中国不可能。然而外国民众和政界人士对中国地位的认识却相反,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将很快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根据我的观察,许多批评我预测不靠谱的人并不知道我预测的逻辑是什么,他们只是在感情上不同意我的预测结果,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超级大国。超级大国是指国力大于其他大国几倍的国家,这是一个既定历史时期大国实力对比的结果。
今后十年,除中国之外,我看不出还有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可以接近美国。如果找不到第三个国家在十年内能成为超级大国,世界就不可避免地两极化,而两极化中的一极就是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内部日益积累的矛盾将影响中国的未来发展,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观点?
阎学通:历史上所有成功崛起的大国都是带着严重的国内问题崛起的。很多人以美国为成功样板,认为和美国一样就能崛起为超级大国。然而,这些人忽视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也存在严重的国内问题。
冷战时期,美国有严重的种族暴力冲突;冷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国内的问题也十分严重。今年奥巴马政府竟然被迫关闭联邦政府17天,如果国内矛盾不严重,联邦政府能被迫关闭吗?
国内问题对于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肯定有负面影响,但这种负面影响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崛起成为超级大国。今后十年,中美综合国力差距仍将不断缩小,而美国的国内问题不会比中国少,很可能比中国还严重。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减缓或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您如何看待未来的中美关系?您认为美日两国是否会联合实施一些对中国不利的措施?
阎学通:仅在美国,有关美国是否相对衰落的争论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次美国联邦政府关闭17天,使更多人相信美国的相对衰落。美国肯定是在尽力阻挠我国缩小与之实力差距的进程,但是这只会对缩小中美实力差距的速度有影响,阻止不了中国缩小与美国实力差距的大趋势。
今后十年,决定中美关系的主轴是竞争,但这种竞争的内容核心与美国和苏联当年的竞争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提出中美应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这种新型大国关系虽然不同于美苏关系,但也不是什么友好关系,我将这种关系称为&假朋友关系&。具体讲,新型大国关系好于现在的中日关系,但远不如中俄关系,也不如中国与欧洲大国的关系。
我们可依据友好程度将目前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分为不同等级:1.友好关系是中俄关系;2.普通关系中有中德关系、中法关系、中印关系、中英关系;3.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关系;4.对抗关系是中日关系。
美日是同盟,双方联手对付中国是正常的,但是美国会控制日本,不允许日本以发动战争的方式与中国对抗。
《中国经济周刊》:近来德国已要求美国解释&窃听门&事件,您认为美国的窃听举动会对美国产生哪些影响?
阎学通:美国不会改变对世界的监听,除非它没有了这种能力。这一事件使美国的国际形象受损,使其正义性受损,而且影响了与传统盟友的战略关系。
美国窃听事件给了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教训:当我们强大以后,绝不能像美国那样去监控全世界。监控全世界所带来的后果就是你在跟全世界为敌。
奋发有为的外交新政
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周边外交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如何构建一个更加稳定的周边外交网络,成为中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
今年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领导集体大力推进周边外交,进入10月后更是对东南亚进行了一系列密集访问:10月2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印尼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10月9日至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在文莱举行的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和第八届东亚峰会,并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正式访问。
在10月24日至25日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明确强调,要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使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在阎学通看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正在发生着方向性的根本变化。
&从韬光养晦变成奋发有为,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阎学通直言,&过去之所以要韬光养晦,是因为我弱你强,我们向国际社会示弱,显示我们对所有的事情不介入。而如今的奋发有为则是要向周边国家显示我们的关系是&我强你弱&,这是根本性质上的变化。&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原来的韬光养晦变成如今的奋发有为,这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外交策略转变吗?
阎学通: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变化理解成是外交策略变得更加主动,它实际上是一种方向性的变化。过去我们几乎对所有国际问题的态度都是不介入,只和其他国家搞经济合作,不谈外交问题,而现在则是经济和安全问题并重,甚至安全问题还要更优先。
原来我们国家所采取的外交策略是:以美国为重中之重,和周边国家的关系要让位于中美关系。而今后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将成为我们国家外交关系的重中之重,中美关系要服从于周边关系。所以说,这种外交策略的变化不是简单的变被动为主动,它是外交政策根本性质的改变。
另外我想强调的是,这次习近平主席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推进外交工作改革创新,现在还很少有人注意到&改革创新&这个词。要知道当初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改革,是在除外交之外的所有领域都要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把10月底这次外交政策的改革,称作是外交领域开了一次迟到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经济周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我国的周边外交,您认为该如何研判中国周边环境的整体局势?目前中国和日本的这种关系是否会影响到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
阎学通:现在中日关系形成了一种对抗关系,而日本又是我们在邻国中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所以很多人以此作判断说中国周边环境日益恶化,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日本的确是我国周边地区的最大经济国,但是日本跟我们的关系仅仅会影响到我们跟东亚各国的关系。
我们现在和俄罗斯、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正在改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周边环境的事实是菲律宾和日本与我们是对抗关系,而且这种对抗是比较严重的,在短期内不能解决。
我们现在周边环境的局势从大的范围上讲,改善关系是主流,但从对抗程度上来讲,日本和菲律宾的问题确实是日益严重了。
《中国经济周刊》:有人把中国国家领导人密集访问东南亚形容为&集中发力东盟外交&。习近平主席更是在出访印尼时提出要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看待我们和东盟的关系?东盟会成为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吗?
阎学通:我不同意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中之重这样的说法。重中之重这种说法给人的感觉是,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把一切都解决了。我们现在的周边外交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我们和俄罗斯的双边关系,这使得我们在北部和西部有了一个安全的大后方,难道我们和俄罗斯的关系就不是重中之重了吗?
我们可以说,在我国周边西部、北部相对稳定,和东边日本的关系在短期内不能改善的情况下,东南亚是我们现在周边外交的一个主攻方向。
命运共同体的涵义远比经济共同体更加深刻,这个共同体意味着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全面发展。我认为我们只要坚持习近平主席那次讲话的方向,到明年年底,我们和东南亚国家的发展将会非常有成效。
《中国经济周刊》:您认为中国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不结盟政策?
阎学通:我们从1982年开始执行的不结盟政策实际上是一个弱国执行的政策,今天的中国如果不放弃不结盟政策,只会给我们自己制造更大的国际安全困难。
很多人误以为我们搞不结盟政策,可以避免和其他国家形成零和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正是因为中国不结盟,不给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所以才会让周边国家恐惧我们,导致形成了零和关系。
美国虽然处于物质实力增长缓慢的状态,但它仍是世界上拥有盟友最多的国家,它至少有42个不同类型的军事盟友。相比之下,不结盟政策使中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盟友。缺乏盟友已经成为中国在改善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最主要难题。
为防止被国际社会孤立,中国需要对不结盟政策进行调整,结盟的策略可以帮助中国增加真实战略伙伴的数量。到2023年,中国将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20个左右的盟友或全天候的战略伙伴关系。这虽然远少于美国的军事盟友,但已经是一个初具规模的稳定的战略同盟体系。
目前,具有成为中国盟友潜在可能的周边国家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孟加拉、老挝、柬埔寨。这些国家都面临着美国的战略压力,因此需要借助中国增强自己的安全保障。
专访结束后,阎学通为本刊题词。
《历史的惯性:未来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阎学通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相关视频:
责任编辑:林灵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和平崛起已经让世界瞩目,然而中国在许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中国必须继续努力。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许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⑵中国的人口、国土面积、资源储备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对世界影响日益重要,因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在万众瞩目的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富有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主体思想馆将代表中国向全世界展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世博会是一种文化的展示,由此兴起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因为
①发展文化可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②发展文化能凝聚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③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④发展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
①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②就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④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许多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了“你我文明一小步,城市文明一大步”的口号。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角度,这说明了
A.人的全面进步是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B.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C.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总是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条件D.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之国家的崛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