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战争判断

伊恩?布鲁玛谈二战终战七十年
  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的《零年:1945》的中译本来得正是时候。今天评价国际冲突时倾向于诉诸武力的年轻人,通常不明白战争为何物。布鲁玛选择了1945年这个战争结束的欢腾年份,通过亲历者的眼睛和回忆,带我们回到战争的年代,体验当时的人心百味。庆祝胜利的大氛围中,有正义的清算,也有可耻的报复,有的阶级觉悟,也有的冷战盘算,而战争痛苦记忆的阴影,至今笼罩东亚。在二战结束七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乔治?马歇尔的名言:“人类打赢一场战争的唯一方式,就是防止它发生。”(The only way human beings can win a war is to prevent it. )  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彻头彻尾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较之下有了意义,因为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而且二战之后西方世界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有福利国家、经济增长、欧洲联盟……您本人就出生在战后的繁荣年代。那么是什么动因促使您回望战后零年,去反思战争及其后果呢?  布鲁玛:因为近年来鹰派渐多,他们时常主张打仗并且真的去付诸实施(例如伊拉克战争、利战争、阿富汗战争),而这些人通常自己并没有上过战场,也没有战争记忆,所以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种后果的书。小布什政府的主要成员中只有一位经历过战争: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去过朝鲜。那些把战争看成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的人,往往会忘记,即便正义的战争(比如打败了纳粹的二战)也会涂炭生灵:社会分崩离析,之后常常导致内战,数以百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挨饿受穷,要承受可能一辈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  我的确很幸运,成长在战后的西欧,但那些在战后苏联成长起来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您在书里提到战争刚结束时,您父亲回到学校,他战前加入的类似兄弟会的校园组织决定重启入会的整人仪式,于是您父亲又忍受了一遍各种折磨考验,但他不以为意,只为了能有回归正常生活的感觉。不过在其他地方,您也写到,有些经历过战争的人受不了日常生活的沉闷平庸,向往战场上与战友并肩作战的刺激(如《书评》日刊发的您为理查德?弗兰纳根的小说《通往北方的小路》撰写的书评《俘虏营里的隐喻诗歌》)。战争的面相往往复杂而充满悖论。那么您最感兴趣的是哪些面相?  布鲁玛:我想你的问题是关于战后时期,而不是战争本身。如果你要问的是战争本身,我觉得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们在战争中面临的道德困境:要不要抵抗?要不要冒着牵连家人的危险去帮助抵抗者?如果抵抗者使用的暴力反超了侵略者,那么抵抗行为是否还有合理性?  战后的主要问题除了重建被拖垮的经济、喂饱挨饿的人民之外,是要在正义与和解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要重塑社会,你需要得到社会中大部分人的同意和配合,这就包括许多在战争中曾与敌方合作,或是被迫为敌方工作过的人。如果你企图清洗或是追究所有通敌者,社会就会四分五裂。但如果你不追究主要通敌者的责任,人民会觉得正义没有得到伸张。  所以这一个案就很有趣。战时法国的半壁江山由亲法西斯的傀儡政权统治,许多法国人都支持与德国合作的贝当元帅。在德国战败后,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内战。于是戴高乐将军在战后为了联合所有法国人,索性假装所有人都是反对纳粹的爱国者。只有到了1960年代甚至更晚,法国战时的真实历史才慢慢浮出水面。不过等到那时,内战已无可能再发生了。  如果说德国和奥地利惩处的战犯太少,可能也没错。因为在冷战时期,美国庇护了部分纳粹战犯,因为美国人觉得他们对付共产党有一定的经验。联邦德国也是反对苏联的重要盟友,所以1940年代末追捕惩处战犯的热情就渐渐熄灭了。  于是这种情况会让人们觉得正义未能充分伸张,尤其在德国。不过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真实的,那就是不少战时的纳粹分子在联邦德国成了忠实勤劳的好公民。清洗和复仇一样,往往会导致反清洗。有时和平的代价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盟军对德累斯顿的报复性轰炸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这次轰炸的批评越来越多,以今天的标准看,它更有可能被划入“无意义的暴行”这一范畴。人们对二战的观念一直在演化,二战结束七十年后的今天,最显著的态度变化是什么,将来还会有怎样的变化?  布鲁玛:即便在当时,对轰炸德累斯顿也有疑虑。丘吉尔几乎立刻就感觉不妥。一些德国民族主义者也喜欢用德累斯顿轰炸来为德国犯下的战争罪行寻找相对主义的借口。他们忘记了,轰炸德国的城市无论多么值得谴责,依然是战争行为,而这场战争正是德国人自己挑起的。它不能与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对无辜人民进行系统化的大屠杀相提并论。  而这直接导致了欧洲对二战的观念的重大转变。犹太人大屠杀直到1960年代还不太有人提起,那之前对二战的讨论多半是以军事术语进行的。今天,大屠杀是二战最广为人知也最频繁讨论的话题。  如今我们也知道如果没有占领区(从挪威到匈牙利)当地人口的积极配合,纳粹德国是无法实施大屠杀计划的。我们也知道在亚洲的侵华战争加速了去殖民地化的进程。如果没有西方帝国的欺凌、日本人的侵略,尼西亚、缅甸和的民族独立不会来得这么快。毛泽东对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读完《零年》的一大感受是,您试图重建的是1945年人们的感受,而不单单是历史事实。这一重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布鲁玛:的确,我对个人故事的兴趣要比对宏大历史的兴趣大。大历史关注的是战时领袖的会面之类的大事件,过去已经有许多叙述了。我想让读者去体验度过那段日子之后到底是什么感觉。  最难的部分不是写作本身,而是整本书的结构,如何组织章节,如何赋予全书一个连贯的形状。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在这方面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去考虑。一旦我脑中有了结构,写起来就很快了。  在《零年》中,埃德蒙?逊、斯蒂芬?斯彭德、永井荷风和其他文学人物常常成为故事的叙述者。您从这些文人的叙述中看到了什么?  布鲁玛:我是有意避开引用专业人士、历史学家的叙述。我希望能带领读者设身处地去感受当时的氛围。所以我只引用在场者的叙述、回忆录、小说和日记。有时候小说可能更能揭示真实,我引用的小说都是那些真正经历过战争、有战争记忆并且文字极佳的作家写的。  您时常写到战时和战后的情欲,有女性通敌者,有占领军的性优势,还有战后对德国女性的报复性强暴,日本的潘潘女……性到底在战争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布鲁玛:首先,性被当成了一种武器,一种暴力形式,占领部队往往会对被占领地区的女性进行性规训。强奸是羞辱敌人的一种方式,不光是对妇女(她们往往遭到最恶劣的对待),对男人也一样。  苏联红军在德国肯定采用了这种方式。不过强奸在许多占领军眼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残酷的军官往往告诉下级士兵要蔑视当地人,不要把他们当人看。日本侵略中国时即是如此。日本士兵被自己的上级虐待,同时又被允许甚至鼓励去随心所欲地虐待中国人。这在中国激起了极大的民愤,导致中国的抗日力量不断强大。作为权宜之计,日本军队指挥决定设立专门解决军人性需求的妓院机构,强迫、中国和东南亚的妇女去当慰安妇。  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当胜利一方的外国士兵(尤其当他们是以解放者身份出现时)相对更富有时―比如在欧洲和日本的美国大兵―也会吸引许多姑娘。他们带来了双重解放,军事解放和性解放。他们解放了被占领的国家,还让许多女子品尝到了一种全新的自由滋味。本地男子对这种事儿通常不太高兴,尽管他们也是被解放的对象。所以在欧洲的盟军和当地男性总有点儿紧张,虽然盟军来打跑德国人的时候可是相当受欢迎的。  还有一种带有性成分的是对战时通敌者的报复。在战后追究或起诉通敌者时,总有不成比例的女性,因为她们和德国士兵睡过觉。这些女性中很少有人是因为真心支持纳粹,不过她们的“横向结合”在当地男人看来是一种深深的屈辱,所以她们在战后必须被公开惩罚,而这些公开惩罚往往要比惩处那些通敌行为更加严重的人要严厉得多。  在英国,一战耗尽了一代贵族青年,而二战一结束,赢得胜利的丘吉尔还是保守党党魁,人们就立刻投票把保守党踢出了局。战争往往会打破原有的权力平衡,那么谁是二战最大的受益者?是欧洲左翼还是美国右翼?还有中国?  布鲁玛:前面提到过,毛泽东肯定是受益者。国民党气数已尽,在经历了多年的流血战斗、腐败和经济崩溃之后,早已人心涣散。共产党更有纪律,有更好的领导力,而且知道如何精确打击国民党政府的薄弱之处。在欧洲,左翼风光过一段时间。之前被占领国的保守派基本都沾上了通敌的污点,而大部分反抗纳粹的抵抗组织都是由左翼领导的。在英国,战争让士兵们有了更多的政治觉悟,他们不想再回到战前等级分明的阶级秩序,而出身贵族阶级的丘吉尔正是等级秩序的代表。  然而等到冷战开始,在联邦德国、、日本以及韩国的保守派精英就开始卷土重来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可都是和日本军国主义或欧洲法西斯主义同床共枕过的。不论如何,西欧的社会民主派作为抵抗纳粹精神的遗产,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其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失。  苏联显然也是二战的受益者,它很快成为主导世界的两巨头之一,另一个当然是美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了非共产主义世界的主导力量。  二战的其他受益者包括一些前殖民地,被日本占领后迅速脱离了西方帝国的奴役。不过它们在日本统治下受的罪一点儿也不少,而且之后的独立斗争也异常艰苦,以至于我很犹豫该不该称它们是“战胜国”。  二战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东亚。东亚各国之间的仇恨很容易被点燃,各国政客出于政治需要都在不断歪曲历史。对于今日脆弱的中日关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不该做什么?  布鲁玛:因痛苦的记忆而导致的仇恨很明显是东亚政治的要素之一。但我觉得中日之间的敌意,既关乎历史记忆,同样关乎国内政治。毛泽东去世后,中国对资本主义世界开放了商业机会,其中包括日本,而日本的官方意识形态愈趋民族主义。中国的反日情绪时不时地会调动一下,但情绪又决不能像“五四”运动那样激烈发展到危及自身。  在日本,民族主义是被右翼煽动的,他们从来不喜欢美国占领时强加于日本的战后秩序,尤其是美国人制订的和平宪法。右翼民族主义包括政府首脑参拜靖国神社等举动,不光光是针对中国,也是针对日本国内的自由派和左翼。民族主义者想要修改宪法,使日本转向更为保守的政治。历史修正主义就是这一政治图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的“辩论”其实是对日本宪法的辩论,对美国强加的战后日本秩序的辩论。  很明显,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日本来说,让这些紧张上升到武力冲突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更多地去理解邻国的政治会有一定帮助。最重要的是,要诚实地面对历史,不要把历史当成政治宣传的工具。  您好像一直对人类是否能够做到以史为鉴、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表示怀疑和悲观,那么您觉得人类会经历第三次世界大战吗?如果是,最可能的导火索是哪里?亚洲还是伊斯兰世界?它和前两次大战会有什么不同?  布鲁玛:目前看来,最危险的地区可能是和东亚。中东虽然被局部战争搞得四分五裂,但这些可怕的冲突不太可能超出区域范围导致大型战争,即便在欧洲和美国,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如果以色列和美国愚蠢到与开战,这必定会导致巨大的暴行,但我还是怀疑它是否会升级为另一场世界大战。  同理,我也不认为东亚会点燃一场世界大战。任何一次愚蠢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中日紧张加剧,达到燃点,但这肯定会自动牵涉美国。不能排除的可能性是,美国会在事态失控之前约束日本。而中国肯定无法从战争中得到任何好处。不过话说回来,战争是可能从小事件引发的,想想导致了一战浩劫的,是萨拉热窝一个小青年刺杀了斐迪南大公。  无论欧盟还是美国,都不会有胃口为了克里米亚或是乌克兰与俄开战。但在玩很危险的游戏,不断得寸进尺,想测试靠武力和威慑能走多远。外界很难知道领导人的真正想法,尤其在舆论被限制的国家。普京可能会犯许多威权国家领导人犯过的错误,假设民主国家太过软弱老朽以至于无力打仗。他可能是对的,但这只是在一定的限度内。挑衅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战争就会自动成为唯一的选择,这已在1940年之后的历史中上演过了。封面布鲁玛像:李媛 绘
(责任编辑:HN666)
04/22 16:0904/22 14:1204/16 00:3104/12 13:0404/10 16:4904/10 15:2404/09 14:1204/08 15:32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穿过硝烟 看光影人情|战争|雅各布|硝烟_新浪娱乐_新浪网
& 综合 &&正文
穿过硝烟 看光影人情
  1月30日,由安吉丽娜·朱莉导演的二战大片《坚不可摧》将登陆内地银幕。这部讲述美国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传奇一生的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并获得今年奥斯卡奖的青睐,一举获得了三项提名。
  其实,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长的战争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在大银幕上被反复演绎,在那些经典的战争片中,硝烟褪成灰色的背景,留下的却是人性光芒。这些在恶之深处绽放的花朵,使人类即使深陷黑暗也不至于绝望,也是它们,让人类看到战争结束的希望。
  今天,京华时报就带你穿越“二战硝烟”,盘点那些大银幕上不灭的人性光辉。京华时报记者聂宽冕
  代表作:《坚不可摧》
  良心宣言:“人生中的每一场比赛,我从未半途而废。”——路易斯·赞佩里尼《坚不可摧》
  挺过战争的人,依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而能熬过非人战俘生活的人,则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根据美国二战英雄路易斯·赞佩里尼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坚不可摧》,就展现了一个人如何用意志对抗战争。赞佩里尼本是顽劣少年,在家人鼓励下开始苦练长跑,还参加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20岁时他加入美国空军,此后他经历了坠机、漂流、被日军抓去做战俘,受到非人折磨,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坚持到二战结束。虽然此后饱受战争后遗症的折磨,但生命的最后,他选择了宽恕。
  同样拥有强大意志的安吉丽娜·朱莉是赞佩里尼的忠实仰慕者,也因此她决定亲自执导这部《坚不可摧》。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朱莉多次拜访同住比佛利山的赞佩里尼,听他亲自讲述自己传奇一生的点点滴滴。在赞佩里尼病重后,她还曾经将影片带到医院,为他播放这部心血之作。遗憾的是,赞佩里尼没有等到电影的上映,2014年7月,他在美国家中去世,享年97岁。同类可戳:《钢琴师》
  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单》
  良心宣言:“这份名单代表着至善,这份名单就是生命,名单的外围是一片可怕的深渊!”
  ——伊扎克·史登《辛德勒的名单》
  《犹太法典》上说,“当你挽救了一条生命就等于挽救了全世界。”这句话也因为《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广为流传。该片1993年由同为犹太人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影片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并常年在各大影史经典电影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救人一命,于战争年代不仅是善举,更是舍生取义,因为面对残酷的敌人,分分钟就会丢掉性命。辛德勒不是没有引起过纳粹的怀疑,但当他救的人越多,却总在遗憾自己本可以救更多,而那些本都是与他素不相识的犹太人。说辛德勒是一道光也不为过,因为他真的照亮了很多人未来的人生,让那个被恶只手遮天的年代,不至于黑得太过彻底。
  同类可戳:《拉贝日记》《拯救大兵瑞恩》
  代表作:《赎罪》
  良心宣言:“我一定会回来。找到你,爱你,娶你,从此
  光明正大地活着。”——罗比·特纳《赎罪》
  一提到忠贞这个词,总会让人联想到爱情。战争中的爱情,就像风雨里的花朵,注定经受更多折磨,却也有机会锻炼得更加坚强。即使如《赎罪》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那份思念也因战争显得格外动人。影片改编自获得过普利策文学奖的同名小说,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管家的儿子罗比和贵族小姐塞西莉亚这对恋人因被13岁少女的一个误会,在战火中阴差阳错,造成悲剧的唯美爱情故事。
  虽然有《珍珠港》那样的浪漫、《恋恋笔记本》那样的圆满,现实里更多战争中的恋人却是像《赎罪》这样的:绵长的暧昧,短促的相恋,长久的分离,或死于疾病,或死于空袭。幸运活下来的,也被迫天各一方。对罗比和塞西莉亚来说,爱情于他们短暂的一生不过是闪现,但对彼此的思念和忠贞,却不会因为战争凋谢,直到生命终结。
  同类可戳:《英国病人》
  代表作:《骗子雅各布》
  良心宣言:“直到说完最后一句台词,帷幕才能落下。”
  ——雅各布《骗子雅各布》
  去年罗宾·威廉姆斯去世时,很多人都在提《死亡诗社》和《心灵捕手》,但是小编最喜欢的却是他的这部作品:《骗子雅各布》。
  故事发生在1944年的波兰,德军的铁蹄踏上了这片苦难的土地,所有的消息都被封锁。罗宾饰演的雅各布是个波兰籍犹太裔煎饼师。一日,雅各布偶然被带到纳粹指挥官办公室内,在那里他听见收音机里播放着俄国军队正在进攻波兰的新闻。回到犹太营区后,雅各撞见他的朋友准备自杀,为了让他打消自杀的念头,雅各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却让他的朋友误以为他拥有一台收音机。
  雅各布拥有收音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犹太区,所有的犹太人几乎每天都向他询问战争的进展情况,他每天很认真地,凭着自己的想象编造着各种消息和新闻。在雅各布的添油加醋之下,盟军苏联已然在争斗中获得了不可逆转的优势。这条虚假信息振奋了犹太人的士气,却也传到了德军的耳中,他们开始了缜密地调查,誓要抓到造谣生事的始作俑者。
  战争中的乐观是难得的,更是沉重的,而保全别人的乐观,更无异于救世。雅各布是一个底层小人物,他谦卑的笑容和惶恐的眼神被罗宾演绎得恰到好处。最终他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代价,但是当铁丝网外,拉着手风琴的盟军慢慢走来,人们还是忍不住为有这样一个“骗子”感到安慰。
  同类可戳:《绝境逢生》
  代表作:《美丽人生》
  良心宣言:“奖品是一辆真正的坦克!”
  ——父亲《美丽人生》
  这是小编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可能有人会说“童心”怎么能算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呢?但孩子们抵抗战争确实有着和大人不同的方式,他们有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生命的信心,不谙世事有时正是避免伤害的命门。
  电影《美丽人生》中,犹太人圭多的方式是告诉儿子,被抓进战俘营只是一场游戏,如果能乖、能坚强,奖品就是一辆大坦克。因为这个许诺,儿子快乐、天真地生活在纳粹的阴霾之中。尽管集中营的生活艰苦寂寞,圭多仍然带给他人很多快乐,他还趁机在纳粹的广播里问候妻子:“早安!公主!”
  圭多用最巧妙的方式,保留了儿子的童心,没有让战争侵蚀他的心灵,这或许正是因为,他自己也是个童心未泯的人。儿子最后真的得到了一辆真正的坦克,但长大后他意识到了,他最大的奖赏,其实是父爱。
  同类可戳:《潘神的迷宫》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_百度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详细又简单的我要....起码100-200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年期间以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为主的法西斯力量与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国学术界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日“九·一八”事变至日德国闪击波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通常分为轴心国的战略进攻与同盟国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与战略转折,以及同盟国的战略进攻与轴心国的战败三个阶段。 1939年9月至1942年夏秋,德国、意大利、日本轴心国先后在各自的战场上展开全面战略进攻,在遭到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抵抗后,其进攻锐势逐渐减弱,终于在苏德战场的斯大林格勒地区、非洲战场的阿拉曼地区和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域到达战略进攻的终点。 在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折之前,各主要战场均有着各自的战略相持阶段。1942年11月前后,盟军在三个主要战场先后进行的斯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和瓜达卡拉尔岛战役,标志着大战战略转折的实现。 1944年,同盟国在欧亚战场先后转入全面战略进攻。欧洲战场方面,苏军率先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美英等国盟军随后在法国登陆,形成对德国的东西夹击。亚洲与太平洋战场方面,盟军通过岛屿登陆作战和海空作战对日军展开战略进攻。欧亚各国的抵抗运动和游击战争则配合着盟军的进攻,加快了民族解放的步伐。 1945年2月,苏联、美国、英国首脑举行雅尔塔会议,共商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大计。日,盟军在鲁尔地区合围西线德军主力,下旬即进抵易北河一线。苏军于4月16日发起柏林战役,25日与美军会师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27日突入柏林市中心,29日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正式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德国投降后,苏、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17日至8月2日举行波茨坦会议,商讨如何处置德国、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等问题。会议期间,中国、美国、英国签署并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无条件投降。但是,公告内容遭到日本政府的拒绝。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9日兵分三路向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在中国军民协助下,苏军解除关东军武装,11日进入朝鲜北部地区,25日占领南萨哈林岛,9月1日进占千岛群岛。8月9日,毛泽东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面反攻。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抗日游击队立即向华北、华中、华南敌占区发动进攻,并抽调大量兵力进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取得反攻的重大胜利。 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现代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大量使用坦克、装甲车、飞机、火炮、军舰等现代武器装备,并首次使用雷达、火箭炮、导弹、原子弹等新式武器和技术,导致作战形式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出现了闪击战、大纵深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潜艇战与反潜战、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战略轰炸与防空作战、空降与反空降作战等新的作战形式和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在战争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对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的影响深远,为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是人类历史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及其奠定的“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世界的相对和平创造了条件。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诸强并立、相互争霸的格局,出现了美国独霸的一统天下。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前提。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道路。 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日至日),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日至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日至9月2日),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采纳率:20%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日至日),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日至日),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日至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日至9月2日),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9月3日,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的侵略战争,是希特勒称霸世界的战争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波兰位于欧洲东部,东接苏联,西临德国,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濒波罗的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波兰是当时英法在欧洲诸盟国中军事上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德国如果占领波兰,不仅能获得大量的军事经济资源,而且还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战略地位;既可以消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建立袭击苏联的基地。因此,德国在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后,下一步侵略的目标就定在波兰。 希特勒 从1938年10月起,德国向波兰接二连三地提出领土要求,要波兰交出“波兰走廊”和但泽,并将在“波兰走廊”建筑公路、铁路的权利也转让给德国。这些要求遭到波兰政府的严辞拒绝,于是德国决定用武力迫使波兰就范。德军侵波战争的计划代号为“白色方案”,其战略企图是:利用快速兵团和优势航空兵,实施突然袭击,一举灭亡波兰。波兰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闪电战”在战争中的首次应用。 日晚,一支身穿波兰军装的德国党卫军,冒充波军,袭击了德国边境的格莱维茨电台,在广播里用波兰语辱骂德国,并丢下几具身穿波兰军服、实际上是德国囚犯的尸体。接着,全德各电台都广播了“德国遭到了波兰突然袭击”的消息。9月1日拂晓,德国便大举入侵波兰。 波兰与英法两国曾订有盟约,德波战争爆发后,9月3日,英法政府对德宣战,并表示要履行保护波兰独立的诺言。但实际上英法政府宣而不战,没有认真援助波兰。波兰当局对德军的突然袭击缺乏准备,仓促应战,结果在德军的进攻下防线迅速瓦解。波兰政府于9月16日逃往国外。 尽管波兰政府临阵脱逃,但波兰人民还是与波兰军队一起,跟德军展开殊死战斗。在华沙保卫战中,华沙军民坚持了二十多天的激战,最后弹尽粮绝,华沙陷落。波兰政府把本国的安全寄托在英法身上,没有认真做好反侵略的准备,结果在危急时刻被英法出卖,成为帝国主义大国争霸的牺牲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于日结束,历时6年,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战争最高峰时期,全球有60%的国家参战,战火遍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及大洋州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二战的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国家轴心国集团。 尽管在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经开始,但一般认为战争从日德国入侵波兰开始,到日日本向盟国投降而告结束。 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这一人类社会的毒瘤被铲除。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所带来的。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二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器等高科技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这些军事领域的突破又直接催生了战后人类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在这场血腥的战争中,无辜平民的伤亡是历史上最惨重的,其中包括了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和其他东欧人种的大屠杀、日本对无数中国与朝鲜平民的屠杀,以及战争末期盟军针对德国与日本境内民用目标的轰炸。第二次世界大战总共导致了全球5千万人的死亡,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战争。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