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全国有多少同名龙运新

1.298元/1年/1个账号2.主从账号方便管理3.集中开发票,方便报销APP应用微信公众号免费注册获取验证码无法收到短信验证码?点击切换语音验证注册点击“注册”即表示您同意返回登录普通登录短信验证码登录下次自动登录忘记密码?登录免费注册验证即登录,未注册将自动创建账号获取验证码无法收到短信验证码?点击切换语音验证下次自动登录登录点击“登录”即表示同意重置密码获取验证码无法收到短信验证码?点击切换语音验证确定免费注册返回登录置顶反馈APP微信天眼查公众账号下载天眼查APP电&&&&&&&话 : 400-871-6266工作时间 : 周一至周五 9:00-18:30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 官方论坛 :&官方微信 : 官方QQ群 :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版权局固定电话:400-871-6266版权所有:北京金堤科技有限公司(C)2015 JINDIDATA 京ICP备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71-6266举报邮箱:贵州锦屏县村民自治的“华寨经验”
 心中装着“合约” &山乡富学乐美&
  ——贵州锦屏县村民自治的“华寨经验”
  贵州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中心广场上,3块两米多高、一米宽的石碑并排,镌刻着全村人共同制定和遵守的“治村之宝”——村规民约。
  这是一个通过“自治合约”实现和谐发展的村子。寨门门柱上,“以歌劝和”、“合约自治”八个书法大字遒劲惹眼。广场和主街道上,劝和歌、劝和画布置在墙壁上、橱窗里,洋溢着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重和谐的文化氛围。
  日凌晨5时许,记者披一身寒风,从5公里远的住处赶到华寨村,村旁的食用菌大棚里已经热闹起来,10余人正借高杆路灯采摘菌子和装车。“我是凌晨3点就到地里的,今天采摘食用菌的有5家,我主要批发到黎平县城。”村民龙立堂边忙活边告诉记者,自己有8个大棚,冬春种食用菌,夏秋种蔬菜,年收入10余万元。
  家和万事兴,村和百业旺。华寨这个10年前有名的“乱”村,“以歌劝和”实现大治,展现出山清水秀、俗美风醇、产业发展、民众欢乐的小康图景,成了贵州省富学乐美的“十佳乡村”,并获各级各部门多次表彰,成了黔东南州各县乡村考察学习的典型。
  修约“正”村规——花甲当上领头雁,心中有梦敢担当
  “华寨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是‘大支书’龙运新带领大家干出来的。”在华寨村采访,群众纷纷为“花甲支书”龙运新伸大拇指。
  拥有213户1049人的华寨村,苗、侗、汉等民族杂居。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这里经济贫困,生态恶化,家族势力复杂,民族问题突出,个人恩怨纠缠,家庭吵闹不断,村里脏乱差突出。曾经一个星期内,该村连续发生10多起偷盗事件。年轻人忍受不了这种贫穷和不安宁的生活,纷纷外出打工谋生。
  华寨村的问题,让隆里乡党委政府锁紧了眉头。2005年初村两委换届前夕,乡里派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虚心请教治村良策。“要治理好华寨,除非请龙运新出山。”村民们这样表达。
  龙运新是村里头脑灵活的老党员。1991年至1993年,锦屏县春蕾林场华寨分场搞荒山造林,他以每亩27元的报酬承包家乡境内的7000多亩荒山,带领乡亲们造林,随后被聘为管护林场的分场长。管护林场的12年中,他利用山林枝叶种天麻、灵芝等中药材,利用稻草种食用菌,为乡亲们致富闯出了新路。 
  2004年底,56岁的龙运新从林场退休,想专心从事食用菌栽培。这时,华寨村村两委换届工作启动,乡亲们的期盼让他左右为难。
  “其实我一直想为村里做些事情,让家乡山清水秀,吉祥如意,但自己年龄大了,村支书这个‘母鸡头’也不好当。”
  龙运新感到很为难。事情传到乡里,乡党委书记吴晓肖连续6个晚上登门求贤,龙运新还是没答应,吴晓肖生气地搁下最后一句话:“党员就是要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我不相信你就这点觉悟?”
  “要说到觉悟,我还真没理由拒绝了。”经过一个多月的思想斗争,龙运新认了:“我试着干一届吧,反正干完一届也到了退休年龄。”
  要治病就得有妙手。龙运新上任后反复琢磨,华寨村乱,原因在于民族习惯不同,家族势力复杂,各唱各的调。要理顺,关键在于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规矩”,如果大家都按规矩办事,各种矛盾就能化解。
  龙运新想到的“规矩”,就是“村规民约”。其实村里早就有村规民约。“我们过去的村规民约,都是由村两委班子拟定就实施,一些条款不切合实际,执行不下来。”在龙运新看来,村规民约要由全体村民讨论制定,并签字按手印后才有执行效果。他想起祖辈执行得很好的“锦屏文书”:“锦屏文书”的实质就是遵守契约,签过的字按下的手印,大家“脱了层皮也是认账的”。
  执约“护”和谐——劝和歌声飘山村,“合约自治”气象新
  华寨村开始开党员会了,30多名党员聚集一堂,踊跃发言提建议,并逐条进行讨论完善,一个村寨治理的“框架”初见雏形。随后,会议又扩大到全体党员、‘五老’代表、群众代表中,并复印到每家每户征求意见,33项条款精简到21条,又送到乡里进行法律政策把关,再由各家各户签字按手印后刻进石碑。   
  在华寨村主街道行走,记者认真观察一幅壁画,一对夫妇手牵手站着,聆听端坐面前几名慈祥的尊者、智者唱歌。壁画右边,是劝和歌:“今日来唱劝和歌,全家老少得安宁。有事摆开说明白,莫把烦恼记在心。家庭之间要合好,家里合好万事兴……” 
  这种劝和场面的真实表现,就是谁家吵架被知道后,劝和小组就抬着写有“家和万事兴”的劝和匾前去,先在门口放“劝和鞭炮”,然后进家“吃劝和饭”,唱“劝和歌”,依理传递“家以和为贵”的理念。主人家不仅要破费招待吃喝,劝和匾也放在他家,还要向村委交50元的“劝和费”。
  村里第一个被搞家庭劝和的,是吴海鹏、龙菊艳夫妇。2007年7月,两夫妇因办理身份证费用发生争吵,丈夫当着妻子面把100元钱撕烂,夫妻俩互相怄气。劝和小组知道后,组织劝和成员来到前来,吴海鹏当众向妻子道歉,夫妻俩重归于好。村里不少发家致富能人,就是被劝和走上正道的。
  村民龙正举原来好玩牌,夫妻间“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妻子李宏芬主动要求劝和组劝和。自从“家和万事兴”匾牌流动到他家后,龙正举改掉了不良嗜好,搞起了汽车运输,成了村里致富带头人。由于他热衷公益事业,2013年,他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家庭不和,要被“劝和”。邻里不和,劝和小组先了解是非曲直,谁家的错,就由谁家请吃“劝和饭”和交违约金。村里第一个被执行违约规定的是村支书龙运新的叔叔龙锦生。2005年盛夏的一天,龙锦生的牛吃了龙运辉家秧苗,在龙运新不徇私情的执约下,龙锦生交了违约金,赔偿了庄稼损失费,还请人写了检讨书张贴在村口。这件事在华寨村开了好头。
  据统计,华寨村《自治合约》推行以来,成功调解15起家庭矛盾,化解33起山林纠纷,实现了10年无刑事案件、无吸毒现象、无邪教人员、无火警火灾等管理目标。2009年以来,华寨村有18户被命名为“五好家庭”、33户成为“星级文明户”、6户成为“廉政文化示范户”,还有人获得了全国绿化奖章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村呈现出比科技、比发展、比先进、争廉政、争和谐、争贡献的“三争三比”新气象。
  守约“带”发展——同心协力为“大家”,小康生活美如画
  辞旧迎新之际的华寨村,安静、祥和。记者从新修的通村水泥路进入村子,村后青山连绵,高大的杉木护卫在坡坡岭岭上。村前万亩田畴间,水平如镜的是鱼塘,绿的是苗圃,隆起的钢架大棚内种有铁皮石斛和食用菌。依靠这些产业,以及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村民们正在做圆小康梦。
  火炉燃得旺,众人来拾柴。龙运新说:“华寨村通过‘合约自治’,形成了群众服从村两委安排,牺牲个人利益为全村利益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为全村各项发展铺好了基础。”
  龙运新向记者讲述一串故事:修村中心广场时,吴习书等7户村民不要一分补偿就将猪牛圈搬迁;村里用“一事一议”资金修步道,杨明亮等10多户群众无偿捐地;建农业产业园需流转土地95亩,村民们经村两委做工作签下了土地流转协议;集中建房的华寨新区一期工程启动时,需搬迁的60冢祖坟的户主1个月内全部达成协议,两个月内全部迁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华寨村,流传着“老支书”和“大支书”联合建和谐村寨的故事。“老支书”是72岁的离任支书杨文炳,受“大支书”龙运新年过花甲仍然勤政办事的感染,发动了由老党员、老村干、退休老干部、寨老、老军人组成的“五老”队伍,当好村里的“宣传员”、“调解员”和 “组织员”,丰富“合约自治”内涵,解决小康路上的发展难题。另一个故事是,2014年3月,正值村两委换届选举之际,“大支书”龙运新的老伴病了住进医院。为了“站好最后一班岗”,龙运新没有时间看上一眼。老伴出院回家,闹着叫他赶快退休。劝和小组和村民知道后,一张有135人联名的大红纸,写上“热心勤奋,忠党为民”八个大字,放着鞭炮送到了龙运新家,要求已经65岁的“大支书”连任。
  心中有蓝图,山乡景色新。龙运新说:“2014年,华寨村人均收入超过了6000元,按照县委确定的目标,2015年要超过7000元,提前五年实现小康,按照目前产业发展情况,20多前种下的杉木可以采伐了,绿化苗基地、新增的大棚食用菌、铁皮石斛等产业以及群众务工收入,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采访手记 找准线头线团开
  在华寨村采访,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和”字。青山重现带来碧水长流,风调雨顺实现五谷丰登,是人与自然之“和”。“自治合约”、“以歌劝和”实现家庭和好、邻里和顺、寨邻和睦、社会和谐,是人与人之“和”。而实现这些和谐愿景的,人是决定因素。
  如果说,华寨村过去的“乱”,是因为没有找到“治病处方”,那么,华寨村今天的“治”,则是靠人的智慧。选准一位能人,是华寨村实现村民合约自治的关键之处。能人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看问题剔肤透骨,能见常人之所未见,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乡领导以三顾茅庐的姿态请能人出山,当了真正的伯乐,这尤其可贵。村两委以村规民约作为治村“法典”,通过“合约自治”实现“民主立法”,通过“以歌劝和”推行“草根法治”,通过“带头护约”实现公平公正,通过“全民守约”推进和谐发展。华寨村在通过村民自治推动和谐发展的小康路上,上演了精彩大幕。
  礼失而求诸野,找准线头线团开,华寨村的经验具有启迪和借鉴价值。(贵州日报 冉 斌 刘 莹)
来源:贵州文明网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新闻综述 - 中国客车网 - 因为专业 所以卓越
|  |  | 
|  |  | 
当前位置:......“合约管理”让华寨村人和民富(组图)_网易新闻
“合约管理”让华寨村人和民富(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村民自治 和谐发展
  “合约管理”让华寨村人和民富
  锦屏县隆里乡华寨村,推行“以歌劝和、合约管理”的村民自治,以“合约柱”、“合约碑”、“合约牌”为载体,通过放“劝和炮”、唱“劝和歌”、送“劝和匾”、吃“劝和饭”等方式,顺民心,聚民意,振民志,促民乐。  在大力弘扬契约精神和“劝和”文化的基础上,群众依据《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走出一条“合约管理、村民自治、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之路,形成了新时期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华寨经验”。
  1.“村民合约”经过村民签字画押后才实施
  十年前,华寨村社会治安差,家庭内部及邻里之间时常发生口角之争,村内乱放牛马严重破坏庄稼,偷鸡摸狗之事时有发生。如何让全村人拧成一股绳,齐心聚力谋发展、争发展、共发展,成为当时村“两委”急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商定了通过“合约管理”引导村民积极参加村级事务的管理模式。
  2007年初,村“两委”召集村民代表、村组干、县乡人大代表、党代表召开会议,对村规民约进行讨论,会议在讨论中采纳了部分群众提出的意见:“将村规民约中民众必须遵守的条约改为由村民自愿接受的合同式合约。”
  经过五次修改和组织村民大会讨论,完善为涵盖公益事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评比与奖励、监督执行和违约金管理7个方面8大条21款的《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经过家家户户签字和按手印后,将条款刻上石碑。日起实施。
  《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形成后,村“两委”成立执行小组,负责对其执行与监督。《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实施以来,村民自觉遵守其中各项规定,至今没有一起因违反规定而被强制执行的案例。这种把原有的带有强制性违约处罚改为群众自愿接受交纳违约金的办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使村民乐于接受,愿意参与。
  同时,村“两委”紧紧抓住“管理民主”这一基础保障,强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认真执行民主决策公开制度,让群众真正体会当家做主人的成就感。
  2.“家和万事兴”劝和匾牌流动悬挂
  “以歌劝和”作为《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的重要内容,是华寨村处理家庭、邻里矛盾关系的一种独特方式,具有地地道道的民俗气息。以村党支部书记龙运新为组长的12人劝和小组,在化解矛盾中以“家庭劝和”、“计生劝和”、“劝街坊邻居”、“戒赌歌”等歌谣,一次次地化解了邻里、夫妻之间争吵、打架等各种矛盾,并在当事人家中挂上“家和万事兴”的劝和匾牌,匾牌实行流动悬挂,直至有下一个矛盾户“接手”为止,如半年没有下家,就由村两委收回。
  2007年7月,华寨村二组的吴大海(化名)夫妇因办理居民身份证费用引发争吵,丈夫当着妻子的面把100元钱撕烂,夫妻俩开始怄气,不给对方好脸色。劝和小组知道后,组织劝和成员,敲着“劝和鼓”,放着“劝和炮”,抬着“劝和牌匾”前往他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夫妻俩进行开导。在“劝和饭”上,劝和组唱着劝和歌,传递着“家以和为贵”的家庭理念。吴大海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众向妻子道歉,夫妻相互碰杯重归于好,两人还举杯唱起了感谢歌。
  村民龙本举原来喜欢玩牌,夫妻间“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他的妻子主动要求劝和组到他们家里进行劝和。自从“家和万事兴”的流动匾牌挂到他们家后,龙本举不仅改掉了不良嗜好,还成了劝和组的骨干。他在亲友的帮助下,搞起了汽车运输,生意红火。
  华寨村推行《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以来,采取民主自治管理和“劝和”工作模式,已成功调解15起家庭矛盾纠纷、33起山林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村里连续十年实现无刑事、治安案件发生,无火灾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真正成了村民自治的和平村寨。
  3.“两委”班子成员向全体村民述职述廉
  华寨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山村,全村辖3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213户1049人,侗族、苗族、汉族杂居。
  华寨村两委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坚持会前交流、会中讨论、会后不扯皮的工作机制,相互补台、互相信任,营造立足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
  落实村支书、主任、文书、计生专干轮流值班的工作机制,随时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切实解决农村“人难找、事难办”等突出问题,不断满足村民对村级班子的服务需求。
  村两委成员及党员带头落实“一帮一、一带一”的工作联系制度,有针对性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面临的突出难题。
  每年年终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班子成员向全体村民述职述廉,并把述职评议工作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建立华寨村与周边村寨的“支部联谊”工作机制,以民族节庆活动及民间文化活动等为平台,推进与周边村寨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协作管理、发挥互补功能,共同培育“家庭和美、邻里和顺、寨邻和睦、乡邻和谐”的农村建设新气象。
  开展“新老班子联建”活动。充分利用华寨村老班子人脉广、情况熟、基础好、办法多的优势,将村里老党员、老村干、老干部、老军人及寨老族老等动员起来,组建村级事务宣讲队,主动当起农村社会建设与发展的宣传员、调解员、监督员,着力解决农村同步小康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突出难题。
  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服务群众工作当作是一份荣誉,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4.“华寨经验”增强创富带富能力
  华寨村是传统的食用菌产业村,其食用菌种植已有29年历史,储备了产销一条龙的食用菌种植技术体系,产品远销周边县市。该村在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附加值的中药材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推行合约管理、促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华寨村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着力培育群众基础好、综合效益高、生产周期短、投资回报快的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品牌,不断撬高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产业平台。目前,全村共培育出科技示范户130户,其中食用菌种植专业户62户,年产值达90万元。全村现有能繁母猪58头、肉猪382头,种植勾藤60亩、紫株40亩,绿化苗木基地45亩。在产业前景及合约精神的双轮驱动下,积极投入农业产业建设的华寨人“愿每天再多八小时”。目前,华寨村有食用菌大棚65个、小棚100个,种植面积110多亩。
  华寨村“以歌劝和、合约管理”的实践证明,村民自治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着力点和有效途径,通过“合约管理”达到“产业致富”并最终实现“村和民乐”的“华寨经验”,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及建设美丽乡村等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华寨村村民自治合约》的保障下,华寨村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年度获“和谐贵州创建‘十佳乡村,2011年被黔东南州科协命名为“科普示范村”、被黔东南州委命名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妇联表彰为“贵州省巾帼示范村”,同时被中国计生协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少数民族社区学习”项目点,2013年被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表彰为“省级‘五好’基层党组织”,被表彰为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村支书龙运新被推选为乡、县、州、省四级人大代表,村民委主任杨从永2010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作者:杨福全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本文来源:金黔在线-贵州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人大代表有多少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