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应该为这个世界上保留死刑的国家留点什么呢

||||||||||
最新播报:
【燕山星云】当生命走到终点,该给孩子和这个世界留下些什么?
  前一段时间,朋友圈被“41岁北大才子魏延政英年早逝”的消息刷屏了,他给四岁幼子的临别赠言,读来令人潸然泪下。最近,他在病榻上书写的遗作《天涯若比邻》出版。书中他对教育本质的深刻剖析,也许会让很多为孩子的培养焦虑纠结的为人父母者,明白自己在做的和将做的所谓教育付出,是否徒劳甚至事与愿违。
  10个月前,日,体检查出肺里的肿瘤已经长大了,切除手术已经不能再做,问了多个科室都无能为力。晚上回到家,跟妻子说了情况,我担心后续会爆发式地增长,两人都沉默无语。
  刚过4岁生日的小人儿急急忙忙跑到另一间屋子里拿了一张纸过来,是一幅不能称之为画的杂乱涂鸦,他抬头望着我,“爸爸,你得了癌症,要是你没有了,这是我送给你的最好最好的礼物。”他似乎听明白了刚才我们的对话,看着他真诚的眼神,我的心中一阵酸楚,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将他抱在怀里,不住地亲吻,“谢谢宝宝,爸爸不会有事的”。过了几日,心中仍感郁结。某个下午,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我便陪着他写课后作业。毕竟还是个小孩子,这天他几乎坐不住,我很生气,对他说,“爸爸允许你学一次两次学不会,但是学习的时候要专心,绝不允许东张西望、心不在焉!”
  我问儿子:“你知道爸爸得了癌症可能会死的,那你知道死亡是什么吗?”儿子说,“就像超市里的死鱼,它们的爸爸妈妈再也见不到宝宝了,宝宝也再不能见到它们的爸爸妈妈了。”“对,那么如果爸爸没了,就再也不能教你学习知识了,你现在为什么不珍惜爸爸还在你身边的时间呢?”“要是你没了,要是我很想你,你还能回来吗?”“不能了。”“要是我很想很想很想你呢?”“那我也回不来了。”小人儿坐在我的腿上,茫然了好一会儿,眼里的泪水越来越多,我也无法忍受,我知道这个对话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我又搂起他不住地亲吻,但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时,我心里开始盘算:假如我真的哪一天突然没了,我该留给他些什么?也许时间不允许我再这样一个字一个字、一幅图一幅图地教他了,那么我究竟该留给他些什么?
  我没有想到现今的幼儿园居然教给四岁的孩子那么多汉字、算术,这在我们的童年、西方社会现今的幼儿园都是极力排斥的。幼儿园时就把小学的汉字、数学运算都教了,孩子真到了小学,你又不能教他中学、大学里的内容,他们自认为什么都会了,还有几个能专心听讲?专心的怕是从幼儿园到小学总也学不会的小孩吧?
  现在的教育体制实在扭曲,幼儿园把小学的学完了,小学就学奥数。“奥数”这两个字我听了就觉得恶心,我当年倒是拿过全国数学联赛奖的,大学隔壁宿舍就有个我们那一级代表中国拿到国际奥赛数学金牌的。人家都谦虚地从来不提“奥数”这两个字,现在的小学、中学却是全民奥数,好似全中国的小学生不能人手一块世界奥数金牌就不配做中国人似的。
  我请问,教奥数的老师自己有几个当年拿过省级竞赛奖的?还有中关村那些畸形的课外教育机构,确有北大、清华的教授和高材生来执教,先秦两汉、诸子百家,内容生动,十岁孩子听不懂的,父母陪读,要做好录音笔记,回家继续补课。你的孩子要是还在读《大学》《中庸》,你都不好意思开口,人家的孩子把《尚书》《春秋》都读完了;你的孩子每天只睡7个小时,人家的孩子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余的时间不是在课堂上,就是在从这个兴趣班到那个兴趣班的路上,吃饭都是在车上;人人都以14岁学完量子物理、高等代数为荣。
  我们真的要把我们的孩子个个都培养成爱因斯坦、图灵、冯友兰这样的世界级学术泰斗吗?他们的童年都这么扭曲地勤奋吗?那个年少时打架泡妞、成年后把诺贝尔、图灵、美国最高心理学奖拿了个遍的赫伯特·西蒙的少年时代好像没有那么刻苦吧?请问像这样几百年才能出一个的能是你的孩子吗?
  一旦将来不能成为世界知名大学者、大教授,那么15岁前扭曲的童年、少年时光200%地付出给奥数、先秦哲学、量子物理是多么荒唐、变态的一件事!
  最后到了30岁拿几张别人不紧不慢也能拿到的这证那证一起去给不紧不慢接触社会、生活、市场、消费的当年二三流的学生如今当上总裁、CEO的人打工。回首前30年,女朋友没时间谈、朋友哥们也没交上几个、说话办事举手投足技不如人、工作三年辞职六次都因为上司在他眼里是个傻帽、相亲戴上800度的眼镜请女孩子吃饭主动买单100次最终没一个想跟你,这种人生就是现在教育体制的目标吗?
  还有人拿中关村补习班说事,撰文《寒门再难出贵子》,真是可笑至极,请问什么是贵人?考上北大、清华就能成为贵人?少儿时期父母每年在教育上投资几十万元和30岁后的人生回报真能成正比?毛泽东、蒋介石那个年代的贫富差距比当今不知大多少倍,他们身无分文走出乡村上过什么贵族学校、名牌大学?林徽因、梁思成、徐志摩是靠着殷实的家资遍访世界名校成了一代才子佳人,但同一时代的华罗庚直到在西南联大当上正教授也只有小学文凭,和闻一多一家八口合租一间破屋,两家人仅一帘隔开,在这间屋中写出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论著,获得民国194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仅他一人),再后来他本人没有出国,芝加哥大学却为他立了塑像,列名影响世界最伟大的前80位数学家。
  可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要因为中关村一时的聒噪,就认为古今中外千年历史总结的“寒门贵子”的规律经验就被推翻了。人生若有好的家境条件成事的难度和障碍固然减掉不少,但并不意味着将来的天下就是中关村那些兴趣班所能引导的。读书学习固然仍需十年寒窗专心努力,能上哈佛、斯坦福当然要志在必得,但学习的场所未必都在几十万元一年的北大、清华人执教的兴趣班里,学习的目标也不是100%都在教科书中,而要有个平衡,如今的互联网信息社会,想学什么网络上都有,除了数理化和文史哲,生活、幸福、社会、经济、投资、创业这些东西也应该在18岁上大学前有所了解,不要再成为到了高考时连自己有什么兴趣、报什么专业都不知道的教育牺牲品。
  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有时间应该读读古今中外历史名人的传记,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的,也想想自己该怎么过这一生。文史哲可以当作学术来研究,也可以用来修身养性;量子物理可以当作学术来研究,也可以只是作为谈资。反正台下听戏的是傻子,台上唱戏的是疯子,各有各的道理,但是谁有真本事最终会水落石出,没有真本事的终究会像沉沙一般坠落。
  另外,学校学习的最终目标不正是未来走上社会谋取想要的生活吗?而现行教育体制从不让学生有机会思考幸福和生活是什么。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读本科时当同学们讨论出国时我常常没有兴趣参加,读硕士时同学们讨论移民北美、澳洲时我同样回避,只顾申请博士奖学金,其实,这些都是同学们在分享和探讨自己将来想要或者适合什么样的生活。现在我才明白,对于我个人来说,30—40岁最好在中国或者美国奋斗商业科技,50—60岁最好在剑桥或者斯坦福再读个社会学或管理学跨学科的博士,然后在大学里做个教授,70—80岁以后最好每年秋冬去北大听听讲座、会会校友,春夏回老家新疆,自己看看书,找儿时的朋友们喝喝茶、打打牌,隔三岔五去欧洲某个僻静的乡村晒晒太阳、喝喝啤酒。这才叫做生活。然而,现在的年轻学生有几人能清晰地思考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起码要能从历史传记、文学艺术等书籍中得到些感性的认识,而不至于到了高考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也许我的时间不多了,这么多的道理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跟儿子说清楚的,我究竟该给4岁的儿子留下些什么?我还在搂着他一边亲吻他的头发一边继续沉思着,平日里闹腾着不让我抱的小人儿那天也安静得出奇,似乎一直在等待着我将要跟他说些什么。
  终于,我拉着儿子走到他的小黑板前,写下四个字“智力、毅力”,并豪气干云地说:“跟爸爸大声念,人生做事第一要靠‘智力和毅力’!”儿子跟着念了一遍。我说:“今天就记住这四个字,明天和后天爸爸再每天教你四个字。你现在或许不懂是什么意思,但是一定要把爸爸教你的这几个字记住,每天给爸爸背一遍。如果爸爸有一天没有了,你要每天都想一想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今天这四个字的意思:智力就是你聪不聪明,毅力就是一件事如果没做好,就要有长年累月的决心,一定要把它做好。毅力和智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天生就一辈子都聪明,小时候聪明但是没有毅力不努力也就小时了了,只有有毅力的人可以把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
  第二天儿子放学,我又教了他四个字,人生做事第二要靠“朋友、助力”。让儿子记住,小孩长大后就要自己讨生活、混社会,做人在先,做事在后,所谓做人简单来讲就是多交朋友,一群人的力量总比一个人大得多,对朋友要真诚,你帮朋友,朋友帮你,这样才能做大事。
  第三天的四个字是“眼界、定力”。这个给他解释有点费力,不懂就先记住点粗浅的吧。一个人能力变强了、能做的事变多了,他就能见识到、接触到一般人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事情,他就比一般人懂得多得多,这就叫眼界;当一个人能力强、能做的事多了,就会有很多人和事都想找他来做,好事、坏事都有,甚至好事里面都可能蕴藏着坏事,只是短时间内很难看清楚,这时这个能力强、眼界大的人就需要禁得住诱惑、少犯错误、多做好事,这就叫定力。这世上大多数人也就只能做到昨天说的“朋友、助力”,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强能力、大眼界、大定力。
  此后每天上学出门前,都让儿子把人生做事这三对词六个字给我背一遍,他懂不懂我不知道,但是我很欣慰。
  (来源:读家书院 作者:魏延政)
[责任编辑:
来源:新闻热搜榜我们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 (转帖)_百度知道
我们能给世界留下点什么? (转帖)
要谈想留下什么,当然要从“为什么想”说起。我看就是为了让自己坦然。有的人觉得留下精神财富坦然,他就去创造精神财富——比如著书立说。有的人认为留下物质财富更坦然,他就去更多地创造物质财富——比如开疆拓土。孰重孰轻?秦始皇的兵马俑还在,他造的长城基本见不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保存较完好的长城多是明代所建)。文字度量衡和民族大一统的观念是自他而始传承至今。这位千古一帝是留下的精神遗产多还是物质遗产多?谁说得清呢?秦始皇留下的遗产多还是孔老荀孙等等先哲留下的遗产多?谁能评判这个?所谓“伟大的遗产”,我想,就是物质和精神都能惠泽后世的双重遗产了。但这种遗产是不是足够“伟大”,只有时间和未来才能检验。并不以留下遗产之人的意志为转移。
用老祖先神农氏做个范例说说吧。他给我们留下了中医这个“遗产”,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牺牲自己拯救苍生的上古神话,塑造了一位彪炳青史进而被奉上神坛的文化偶像。我个人相信神话是从历史衍生的。我相信神农氏确有其人。我也相信他绝对想象不到他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会被奉为一个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他所做的一切,唯一可以被我们猜测到的理由,就是他认为那是有意义的!而不是为了留下什么遗产或求得某种“不朽”。我为什么说这些?回到最初的问题上“应该留下点啥?”这是个有无数种答案的问题。只有造物主有资格判定哪个是最佳答案。每个想留下点什么的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就是最好留下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至于具体是什么,能留下多少,那就要看每个想留下遗产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和多大能力了。留下点什么?就留下你认为最珍贵,对世界,对后人最有益的东西就可以了。留下那些您留下了就觉得可以无愧今生坦然而去的东西就可以了。至于具体是什么?留下多少?我认为不重要。因为是否有意义,有多大的意义,能不能传承下去,而且传之千古,那都是要由后人来评价和决定的了。与留下它们的那个人已经无关了。
实际上,能够有资格被传承下去的“文化遗产”是极其少的。文化的原创时代早就结束了。说得直白点,当前的“文化”衍生品绝大多数都是“炒冷饭”和“天下文章一大抄”罢了。没什么新的思想体系。最多不过是对前人积累的新阐释。伟大的文化遗产与特定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些不世出的天才们密切相关,只可遇而不可求。但我们如果不追求这“伟大”二字。那么每个人都有资格为这个世界留下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认为有意义的事,“尽人事,听天命”已经足够。无论您最后留下了什么,“想给世界留下点有益的东西”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遗产”了。我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
采纳率:9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是什么???_百度知道
人可以在这个世界留下的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人来世界玩一生,最大的意义就是给世界留下礼物。梵高给世界的礼物是画作艺术,莫扎特给世界留下的是音乐,慈善者给世界留下的是笑脸,做环保的人给世界留下一片绿色。人这一生,钱带不走,权带不走,不如多留下点东西,留下点对世界有用的东西,作为来世间一趟的礼物。
说的太复杂了
那就简单说,为世界做一点贡献吧
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去完成,给世界留下一份礼物
可以不像梵高那么伟大,普通人也可为世界留下礼物。例如一名环卫工人,为世界留下一片干净,抹去污点,他就值得了,这就是简单的伟大
从今天做起就能为世界留下礼物。例如买点水果玩具,去孤儿院陪孩子们玩玩。看见垃圾随手捡起,让街道整洁。在百度知道里多无私的回答几个问题,为朋友们解决疑惑,这都能成为为世界留下的礼物。
采纳率:65%
名声还不够,你换一个词
其他6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本文由轻松一刻工作室整理发布  毕业60年后,你会在干什么?游本昌的答案是:还在演戏。建议下载chrome浏览器查看,请点击播放按扭播放音视频。如果您没有听到声音看到视频,建议您下载google chrome或IE9、IE10浏览器浏览播放!  52岁时,游本昌塑造了济公形象,而这却是他扮演的第80个角色,此前的79个基本上都是小角色。游老爷子回忆龙套经历说:“主角下多大功夫,我也要下多大功夫。”    这才是值得敬佩的表演艺术家,只有对表演这个职业无比的热爱,才能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走过这风风雨雨60年!  本视频转自网络  赶紧分享给小伙伴们吧!  「 hi,看“轻松一刻”,请上“热可乐”哦,域名www.rekele.com 」      
网易:上一篇: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留点什么,我就留下点“爱”吧!
早会过后,辽师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如往常一样,在客服中心交接工作,清点钱款,一位七十多岁带着帽子的奶奶来到客服中心窗前。
工作人员放下手中工作询问奶奶有什么需要,奶奶忙说:“我不着急,我不着急,孩子你先忙。”等工作人员点完钱款走出客服中心,奶奶从自己随身拿的一个黑色大袋里掏出两个红色坐垫直往工作人员怀里塞:“东西不值钱,你们也别嫌弃,都是我自己没事在家亲手做的。我呀,总是在咱们辽师站上下车,咱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特别好,告诉我乘坐扶梯要注意安全,扶好把手,有时候还陪我说说话。我岁数也大了,没什么可感谢的,每次路过我看见你们这屋里的凳子上啥都没有,地铁里这么潮、这么冷,我就寻思做几个坐垫给你们吧!”
听完这席话,工作人员感动得不知该如何是好,只是不住地谢谢奶奶:“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需要任何回报,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乘客服好务。”
“人活在这个世上总要留点什么,我就留下点‘爱’吧。”奶奶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震撼着在场每一位工作人员,不仅仅是因为奶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更是因为奶奶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之后,奶奶转身去了安检机那边,又拿出了两个坐垫送给了安检人员,送完后过来说:“哎呀,少做了一个,等回头我再给补上!”
后来其他的工作人员聊到这件事时,说见过奶奶好多次了,经常手里抱着几个坐垫,有一次从绿色通道路过时往客服中心里看了一眼,嘴里自己嘟囔着:“辽师没有、交大也没有。”
奶奶送坐垫时说:“我已经给好多地方都送过坐垫了,我都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还能赶上咱大连有地铁,国家给我们老年人行方便我们也很感恩,一点心意而已算不上什么。”
冷的是天气,暖的是人心,辽师站的这个早晨因为奶奶的深深关怀变得温暖如春。在这里,我们还要再次对可爱的奶奶表示感谢,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服务可以将温暖传递给这个城市里更多的人。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高的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