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两相交的平面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有多少交点?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初中数学七年级,我们将会学习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数学七下知识点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数学七下知识点1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 180°; + = 180°; + = 180°+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 。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图4所示,如果a∥b,则+ = 180°;  + = 180°。  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8、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或=或=或=,则a∥b。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或=,则a∥b 。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如图5所示,如果+ = 180°;  + = 180°,则a∥b。  判定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a∥b,a∥c,则∥ 。  9、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有真命题和假命题之分。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真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定理,它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10、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平移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中①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②对应线段相等;③对应角相等。数学七下知识点2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三角形ABC记作:△ABC。2、相关概念: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记作:AB、AC、BC。三角形的内角: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简称三角形的角)。记作:∠A、∠B、∠C3、三角形的分类:二、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几何语言:若a、b、c为△ABC的三边,则a+b>c,a+c>b,b+c>a.想一想:这个在实际解题中该怎样应用?2、三边关系也可表述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几何语言:△ABC中,∠A+∠B+∠C=1800。四、三角形的三线:问题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问题2、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各有多少条,它们的交点在什么位置?问题3、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应用?数学七下知识点3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a(a≥0)的平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a≥0)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平方,负数不能开平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1≤<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数学七下知识点41.已知面积和底边长求高回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A=1/2bh。A=三角形的面积b=三角形底边长h=三角形底边的高看一下你的三角形,确定哪些变量是已知的。在本例中,你已经知道了面积,可以将面积的数值代入公式中的A。你也已知底边长的大小,可以将数值代入公式中的”‘b'”。如果你不知道面积或底边长,那么你只能尝试其它的方法了。无论三角形是如何绘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作为底边。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它,你可以想象把三角形进行旋转,直到已知边长位于底部。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积是20,一边长为4,那么带入得A=20,b=4。将数值代入公式A=1/2bh,然后进行计算。首先将底边长(b)乘以1/2,然后用面积(A)除以它。运算得到的结果应该就是三角形的高!本例中:20=1/2(4)h20=2h10=h2.求等边三角形的高回忆等边三角形的特征。等边三角形有三条相等大小的侧边,每个夹角都是60度。如果你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半,就会得到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在本例中,我们使用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回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将两个直角边描述为a和b、斜边为c:a2+b2=c2。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定理求出等边三角形的高!将等边三角形对半切开,并将数值代入变量a、b和c。斜边c等于原始的斜边长。直角边a的长度就变成了边长的1/2,直角边b就是所求的三角形的高。以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为例,其中c=8,a=4。将数值代入勾股定理的公式,求出b2。边长c和a分别乘以自身求平方值。然后用c2减去a2。42+b2=8216+b2=64b2=48求出b2的开方值就得到三角形的高了!使用计算机的开根号计算求得Sqrt(2)。得到的结果就是等边三角形的高!b=Sqrt(48)=6.933.已知边长和角求高确定你已知的变量。如果你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夹角和一条边长,如果这个角是底边和已知侧边的夹角,或是已知三条边长,你就能求出三角形的高。我们将三角形的三边称之为a、b和c,三角为A、B和C。如果你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边长,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求出三角形的高。如果你已知两条边长和一个角,可以使用面积公式A=1/2ab(sinC)来求解。如果你已知三条边长也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海伦公式分为两部分。首先,你必须求解出变量s,它等于三角形周长的一半。你可以使用这个公式:s=(a+b+c)/2求出。例如,三角形三边长为a=4、b=3和c=5,故而s=(4+3+5)/2,也就是s=(12)/2。求出s=6。然后使用海伦公式的第二部分。面积=sqr(s(s-a)(s-b)(s-c)。再将面积代入含有高的面积公式:1/2bh(或1/2ah、1/2ch)。计算求出高。在本例中,就是1/2(3)h=sqr(6(6-4)(6-3)(6-5)。化简得3/2h=sqr(6(2)(3)(1),也就是3/2h=sqr(36)。使用计算器计算开方,得到3/2h=6。因此,使用边长b作为底边,得出,三角形的高等于4。如果已知一条边长和一个夹角,使用两边和一角的面积公式来求解。用三角形面积公式1/2bh来代替上述公式中的面积。公式就变成了1/2bh=1/2ab(sinC),化简得到h=a(sinC),这样可以消除一条未知边长的变量。根据已知变量来求解等式。例如,已知a=3、C=40度,代入公式得“h=3(sin40)。使用计算器来计算等式,得到高h约等于1.928。数学七下知识点5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平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平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平移可以转化为点的平移。坐标平移规律:①左右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平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数学七下知识点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bisectorofangle).三角形三个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内心.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2.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逆运用)三角形顶点到其内角的角平分线交对边的点连的一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不是角的平分线:一个是线段,一个是射线.三角形角平分线有个有趣的性质:三角形ABC中角A的平分线为AD,则AB:AC=BD:CD.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为三角形的内心,且内心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3.角平分线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中线的交点为重心,重心分中线2:1(顶点到重心:重心到对边中点).中线: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中线也是线段,一个三角形有3条中线.在一个角为30°直角三角形中.60°角所对应的边上的中线为斜边的一半.在一个三角形中,其一短边为斜边的一半,且这个三角形为30°的直角三角行,那么,60°角所对的边上的中线在此三角形中有三个等量.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考点一、平移(3~5分)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考点二、轴对称(3~5分)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2、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考点三、旋转(3~8分)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数学七下知识点7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数学七下知识点8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数学七下知识点9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数学七下知识点10代数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数学规范):(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应写成a;(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1)a与b的平方差是:a2-b2;a与b差的平方是:(a-b)2;(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n+1;(4)若b>0,则正数是:a2+b,负数是:-a2-b,非负数是:a2,非正数是:-a2.数学七下知识点1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数学七下知识点12平行线与相交线一、互余、互补、对顶角1、相加等于9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余。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相加等于180°的两个角称这两个角互补。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或者一个角的反相延长线与这个角是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两条直线相交,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相邻且互补)二、三线八角: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①在两直线的相同位置上,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②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③在两直线之间(内部),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三、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②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四、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五、尺规作图(用圆规和直尺作图)①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②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数学七下知识点13 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么b//c  10、平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数学七下知识点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内 容简称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边角边两边与这两边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角边角两角与这两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角角边两角与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斜边直角边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注意: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形全等;AAA两条边与其中一条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能判定两个三角三角形全等。SSA数学七下知识点15 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5.1.2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注意: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的同一方,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两侧,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两条被截线之间,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具有性质:  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着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5.4平移  ⑴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  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以上就是全部的数学七下知识点的内容了。总的来说,初中数学七年级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知识点和技能将会伴随我们的数学学习整个过程。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初中数学七年级的知识点和技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puchedu.cn/ziyuan/22115.html}
淡笑看过尘世 精选回答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有唯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叫作相交线。相交直线相交直线是指两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指有惟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该公共点称为两直线的交点。相交直线两直线间的一种位置关系.指有惟一公共点的两条直线.该公共点称为两直线的交点。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标准方程:ax^2-by^2=0(ab>0)交点在原点,属于二次曲线之一。交点在任意位置的两条相交直线方程左边为两条相交直线一般方程的等号左边乘积,右边为0。多条相交直线则是多条相交直线一般方程左边乘积等于零。相交线垂线(1)垂直: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交点叫作垂足。(3)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关键提醒:①对于垂线的性质,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否则,在空间里,经过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无数条;②“过一点”包括直线上一点和直线外一点,“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月中真情 2021-04-09 18:59:081-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121-140141-160161-180181-2001-2021-4041-6061-8081-100101-120121-140141-160161-180181-2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