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稳定的原子结构知识点主要是看哪一方面的性质?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别表示氧气、水、氧化镁的化学式。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学式表示,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
(2)每一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但一个化学式有可能用来表示不同的物质。如氧气的化学式是O2,没有别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气;P既是红磷的化学式,也是白磷的化学式。
(3)纯净物的化学式不能臆造,化学式可通过以下途径确定:
①科学家通过进行精确的定量实验,测定纯净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再经计算得出。
②已经确定存在的物质可根据化合价写出。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正前负后的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通常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一般是从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铜。当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不止一个时,还要指出一个分子里元素的原子个数,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带酸的原子团要读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铜,还有的要读“氢氧化某”,如“NaOH”叫氢氧化钠。“氢氧化某”是碱类物质,电离出来的负电荷只有氢氧根离子。

a)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构成一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
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金属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b)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首先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
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一定顺序是指: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一般要把氧元素符号写在右边;氢元素与另一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氢元素符号写在左边;
金属元素、氢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属元素符号写在右边。
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c)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一个分子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原子个数比)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②表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表示组成物质每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③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
②表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三个原子
①表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的质量比
③表示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H2O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为1:8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以Cu为例)
表示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铜由铜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原子—一个铜原子。

化学式和化合价的关系:
(1)根据化学式求化合价
①已知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
标出已知、未知化合价:
②根据化合价原则,判断化学式的正误,如判断化学式KCO3是否正确
标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计算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0:(+1)×1+(-2)×1=-1≠0,所以给出的化学式是错误的,正确的为K2CO3
③根据化合价原则,计算原子团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如计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和H2PO4-(磷酸二氢根)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由于NH4+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多,而是等于+1.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同理H2PO4-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不是电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而是-1.
④根据化合价原则,确定物质按化合价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种物质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价在四种物质中分别为:-2,0, +4,+6,故这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

(2)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的原则,已知元素的化合价可以推求实际存在物质的化学式,主要方法有两种:

确定化学式的几种方法:
1. 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化学式
例1:若A元素的化合价为+m,B元素的化合价为-n,已知m与n都为质数,求A,B两元素化合后的物质的化学式。
解析:由题意知正、负化合价的最小公倍数为m ·n,A的原子个数为(m·n)/m=n,B的原子个数为 (m·n)/n=m
答案:所求化学式为AnBm.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化学式
例2:根据反应方程式2XY+Y2==2Z,确定Z 的化学式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没有增减,反应前有两个X原子,四个Y原子,则两个Z分子含有两个X原子和四个Y原子。
答案:z的化学式为XY2

3. 利用原子结构特征确定化学式
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求X、Y两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原子易得1个电子,Y原子易失2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X2

4.利用元素质量比确定化学式:
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两元素的质量比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学式。
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

5. 利用化学式中所含原子数、电子数确定化学式
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23个电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设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答案:所求化学式NO2

利用化学式的变形比较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质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析: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4,S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数是320,二者相对分子质量相等时物质的质量相同,转化为分子个数SO2 四、利用守恒法进行化学式计算:
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种物质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钠原子与硫原子的个数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钠、硫元素的质量比(或质量分数比)也是恒定的。设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可建立如下关系式。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2%-46%=22%。

利用平均值法判断混合物的组成

找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再根据数学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成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由此对混合物的组分进行推理判断。
例:某气休可能由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或多种气体组成,经测定其中只含C,O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3:8,则该气体可能是?
解析:由题给条件知,该气体只含C,O两种元素,而这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可能是CO2、CO,O2。C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CO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O2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0 (因C的质量为0)。题中给出该气体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8,故符合题意的气体组成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关系式法解题技巧: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式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
设与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的(NH4)2SO4的质量为x
  132         60
   x         42.4g

化学式前和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
①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数目;
②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数目;
③化学式石一下角的数字表示该粒子中对应原子或原子团的数目;
④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如下页图)。

上图表示的是铝原子的结构——核电荷数为13,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2.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有密切关系。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例题1】下列为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写出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可查元素周期表)

2)四种元素中,原子的结构比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容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查阅元素周期表即可知A、B、C、D四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密切的关系。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呈现“化学惰性”,A、D的最外层均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趋向于获得2个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C的最外层仅有1个电子,趋向失去电子。

【答案】(1)氧(O)氖(Ne)钠(Na)硫(S)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离子符号的意义见下图所示(数字“2”的意义)。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所带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变成阴离子

【例题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的是原子;

2)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

3)当a=________时该粒子表示一个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

【解析】本题要求能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a表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是10,从离子和原子的区别看,当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时此粒子为原子;质子数多于电子数时为阳离子,多几个就带几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少于电子数时为阴离子,少几个就带几个单位负电荷。

【答案】(1)10(2)12(3)9

三、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例题3】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有__________。

分析以上各图,请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

【解析】同种元素的粒子,质子数必相同。由于原子呈电中性,对阳离子而言,核电荷数必大于核外电子数。如何找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可以从质子数与核外电子的关系、粒子的带电性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案】②⑤⑦①④④和⑤(1)原子整体上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2)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离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是8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原子中除稀有气体外,其余的一般不是相对稳定结构

1.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其原子的( )

A.核内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2.关于S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  B.电子层数相同

C.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  D.核外电子数相同

3.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能表示所带电荷数的是( )

4.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相对原子质量④粒子的电性⑤原子核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⑧最外电子总数

A. ①⑤  B. ②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⑧

5.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与氮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 )

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②表示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8.根据下表所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元素类别是指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______离子(填“阴”或“阳”),成为_______结构(填“稳定”或“不稳定”)。

9.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0.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它的最外层电子数n=__________,核外共有_______个电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发布阻止核战争的声明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