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将一天的念佛诵经持戒功德如何回向?

在家居士平常怎样做功课

  居士:师父慈悲,弟子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困惑。如果让工作平平庸庸的,我自己也说服不了自己,但职位一直往上升,又招来很多嫉妒和是非。

  首先你做这件事时的动机是什么?你要体现人生的价值,这个没错,但是这里面不要有名利的思想。只要是我们做的这件事为国家、为人民创造财富等等,这就是我们在世间的人应该的。佛在经中说在家的菩萨应该怎么作?那就是“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就是我们知道了因缘所生法以后,应该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如果在这么多人当中,我就一定要比你强,就这个思想已经把自己推到一个痛苦上面了。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随缘。能做的,我一定要积极地去争取,而不要在乎别人对我们说什么,但是在做的当中,也要注意到不要去伤害别人。同样这么多路,也留给别人一条路可走。

  像深圳有一个茶馆一样,当时刚开没多久,一下子街上开了好几家同样的茶馆。他们就慌了,这怎么办?都开了以后,我挣不了钱。我说那你们不是佛子,佛弟子的发心,就是因为我作起了素餐,希望在我的带动下人们都来做,我很高兴的。后来他们思想一转变,开了好几家他也没倒塌,为什么?他的思想正确了,就是他有一个利益众生的思想作主导。我们就要学任何事情一定要有意义的,做的当中不可能没人说,就是做一件善的事情也不是说大家都会支持的。所以做企业要有慈悲的精神,无我的手段。就像你们世间人也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是我们在做的当中也一定要照顾到大家,能帮的就帮,有时候退步原来是向前的。

  作事时要发愿,祈请三宝加被,给弟子智慧和力量!如果做的这件事情对众生是有利益的,让善缘聚会!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那就随缘去了。还要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你要真的学佛,首先要对三宝要有信心;对你所做的事情要有热情,而且敢于去承担,不要怕吃苦,坚持到底,这样任何的事业都能成功。

  像我们就是对三宝充满信心;对菩提事业有这份热情;为了众生敢于承担;我们出家人如果不出家,就和你们在家人一样照样可以搞企业,为什么我们放弃了这些,就是为了更好的为众生服务。这就是得失之心处世难,不得不失自坦然。回归无求心自在,原来心安一切安。本来我们做事也是让我们得到一种快乐,如果我们每天苦苦恼恼的跟人去争呀、抢呀,那就失掉了我们做事的意义。

  居士:师父,这个诵经也好,念佛号也好,是天天不断还是偶然。

  如果是功课就不可能断,只要你每天早晨起来就那么几句话: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三宝加被弟子!给弟子智慧和力量!令弟子一切善愿成就!弟子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就这么两句话念不了?晚上念南无阿弥陀佛!弟子今天说错的,做错的,想错的皆悉忏悔!“南无阿弥陀佛……”十句,不可能连这点时间也没有。

  居士:师父,诵《地藏经》,没有那么长时间。

  诵《地藏经》这个不是常课。我刚才教的皈依三宝,这是根本。你每天最起码保证早上发愿,晚上忏悔。但是你有时间了就要诵经,比如:今天星期六不上班可以诵一部《地藏经》,你还可以诵其他的经,就是作为不定的功课。我们有时间就要看经、诵经,但早晚这十句阿弥陀佛天天坚持应该可以吧!如果你这一生就是每天早晨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晚上念十句阿弥陀佛,保证不会堕落恶道,如果你有愿往生西方,一定会往生的。这个有经典为证的。

  如果还有时间,想再念得多一点,你就再念上二十句,如果还可以多念,一百零八句。回向文很简单,念完阿弥陀佛,就回向万善同归西方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今天所做的一切善,都回向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可以了。如果你还想念的多一点,就念: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你说我还想再长一点,就念: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我今大皈依,忏悔三业罪,凡有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应随时现。临终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见闻皆精进,同生极乐国。见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无边烦恼断,无量法门修。誓愿度众生,总愿成佛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虚空有尽,我愿无穷!

  这就是根据你的时间、能力就来作就可以了。

  那么多佛,十方三世佛为什么说阿弥陀第一?要念阿弥陀佛呢?因为其他的诸佛没有像阿弥陀佛的愿,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都是说怎么来帮助我们,最后告诉我们,只要你能念我,假如在你临命终时,我一定到跟前接你,所以诸佛当中念阿弥陀佛。

  居士:为什么要受五戒,五戒有什么功德?

  五戒,你先从一条戒开始做起,不要五戒一下子都受,五戒当中总有一条你能持吧?不杀生、或是偷盗,应该可以的吧?五戒不管你受的戒多,受的戒少,他都是种的做人的因,但是五戒你都受就圆满了最好。不能全部都受,有一分的,有少分的,有多分的。你先从一条戒开始受,受持五戒,最起码我们有一个做人的保证。实际五戒都能持,你要懂得持戒的话,他有上品罪、中品罪、下品罪。实际就是你不受戒,你做了杀、盗、淫、妄这四件事,你看国法也制罚的,但是国法是轻重不同了,就是只要你做了这四件事,遵循因果律,你肯定要受报的。

  佛为什么制戒?就是知道做这四件坏的事情要堕落地狱、饿鬼、畜生的,佛说:孩子,你来,我保护你!你来受戒,你受了五戒就可以免堕地狱、饿鬼、畜生。杀生,杀人才犯重罪的,中品就是杀非人,一般我们都不会去作的,还得是故意杀,一般都不会了。误杀的话都可以忏悔清净。找一位师父:我某某今天不小心踩死蚂蚁了,我今向师父发露忏悔。师父说:更不敢做。

  人家都说打妄语不敢受,实际敢受。打妄语有大妄语还有小妄语。大妄语就是欺骗人的,为了骗钱说:我是佛!我是菩萨!一般我们都不会犯到。小妄语就是比如今天来五台山了,告诉他去绵山了。按道理不应该打,但是想来得不行,就打一个小妄语吧,虽然是善的心,还是个妄语,小妄语能忏悔的。

  像饮酒戒,虽然它的性体不是恶的,但是常常喝酒一个损伤身体不说,容易丧失智慧,也容易犯杀、盗、淫,你看那些下水的人,好多不都是因为喝了酒,酒后控制不住自己,容易犯大过,所以虽然世间人不认为喝酒是件坏的事情,但是佛遮止,因为它容易使你丧失智慧,所以不让喝。所以可以先从一条戒开始受,如果能做两条就受两条,慢慢的以后成熟了,五戒就可以全受。

  居士:不喝酒是一瓶不能喝,还是十瓶,醉酒。

  这个从制戒上面来说,如果受了五戒就一滴酒也不能喝,佛说你拿一个草棍点上那么一滴放到嘴巴里也不可以,除了你有病,其他的药不能代替酒,你可以来用,如果不是这样就不允许。(居士:做菜的时候放酒)如果你要是受这条戒的话不应该。但是如果你出去吃饭不知道他放了,不犯的。

  居士:像我们这些没有受戒的,但是喜欢佛法,学习佛法的,工作当中喝酒。

  你没有受戒,那你喝。但是你就要控制住,要少喝。

  居士: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那是佛的一种方便,因为有人做不到不吃肉,所以就开个方便。吃肉不属于正式的杀生,但是他沾了杀生的份,是间接的一种杀生。因为如果你不吃肉的话,世界上不就没有杀生的人了吗?就像有时候痛苦的一些事情,比如被害的人正好是你朋友,你跟上去绞刑了,那就是过去他杀生的时候,你帮忙了,它也是有这些关系在的。

}

居士:有人说:“《无量寿经》谈一念净心即得往生,所以我已经往生了,就不需要一天一万声佛号。你一天念一万声佛号,就说明你是信心不足。”请问这种观点对吗?

大安法师:这种观念原来也有人跟我说过。学佛法一定要理事双备,不能执理废事,当然也不能执事迷理。《无量寿经》是把净土法门圆顿的这一面表述为一念净心即得往生,只要我们具备一念清净的信心,就能直通弥陀的慈悲愿海,愿海光明就把我们紧紧地摄持住。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一念净心不是那么容易承担的。《金刚经》谈到,这个清净信心则生实相,清净的信心就是实相的心。我们有实相的心吗?如果没有实相的心,怎么说有一念清净的信心呢?所以对自己要看得很清楚。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是具有“疑”这一根本烦恼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众生,要接纳净土这样大不可思议的、佛的果地上的妙法,我们只能说有一定的信心,或者多信少疑。具有百分之百的圆满的信心,而且一下子就具有了,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可以说是难得其人,极少极少。我们只是具有一定的信心,信心里面是夹杂着怀疑的。

在《观经》中谈到上品中生和上品下生往生者,他在临终的时候都会有怀疑,怀疑是不是真的有净土,怀疑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会来接我。上品尚且如此,更何况中品和下品。由此可见,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绝大多数都是夹杂着怀疑的,所以我们在事相上一定要勤修三福,一定要执持名号。用执持名号来断除疑根,而且还要具足一定的数量。“我已经往生了,如果再念佛就说明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不足,是没有必要的。”这完全就是邪知邪见了,大家不要去听从。所以我们一天要念一万声,最好三万声五万声,净土宗祖师都是这么开导的。我们不要去听这些谈玄说妙的东西,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他是不具备一念净心往生这样的资格的,然后甚至连持戒都不要了,吃点肉喝点酒也没关系了,有的人原来受的五戒还退戒了。这些大家要认真分辨。

居士: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种说法对吗?

大安法师:弘扬佛法是一件庄重的事情,关涉到众生的法身慧命,是故,一定得依圣言量来立言。佛说法事理双备,不能执理废事,也不能执事迷理,理和事一定要圆融。比如你具足深信切愿,专持这句名号,蒙佛临终接引往生净土,是决定的。但如果说只念一句名号,学经律论、持戒都不需要,那就偏颇了。净土法门“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戒定慧、六度万行、净业三福,这些都是要做的。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也持戒,也修六度万行。吾人宜常随佛学,随分随力而行。虽然我们达不到如佛的清净,但亦当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是故,持戒是不可或缺的。如果认为阿弥陀佛大悲愿力能令五逆十恶的罪人往生,于是我就可以放肆地去造五逆十恶的罪,反正能往生,如是理解,则醍醐反成毒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宜奉持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就讲要修十善业,怎么能说不用修十善业呢?净业三福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是谈持戒问题的。所以我们要按照圣言量去做,经律论我们要随分随力去学。善导大师提出“解要广解,行要专一”,你专门称念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正行,宜一门深入,不可夹杂。然一个净业行人读诵大乘方等经典,诸如《楞严经》、《华严经》、《法华经》,以此诵经功德回向往生极乐净土,亦属净业正行。

居士:现在有的法师提倡念佛不需要持戒,并且说现在连出家师父都没有持戒的了,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大安法师:这个说法是邪知邪见,大家不要去听。

念佛,怎能不持戒呢?作为佛弟子,首先得要三皈五戒呀!净业三福里面,第一福就得要修十善业,第二福就得要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佛在大乘经典中,千经万论处处劝勉赞叹持戒的功德,怎么说不需要持戒呢?

有人说,末法时代众生持戒持不清净,所以就不需要持戒。这个说法有混讹,要辨别清楚。

作为念佛行人,一定要按照佛的制教来受持戒律,居士的五戒、出家众的二百五十条戒律,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因为戒律是佛教的寿命,是佛教的幢相。如不持戒,佛教就会在这个世间上提前消亡;唯有戒律能使佛教生存与发展。佛在临涅槃的时候殷勤顾命:以戒为师。能够受持波罗提木叉,就如同佛在世。一部《涅槃经》就是扶律谈常——扶持佛的戒律,广谈常住真心;《遗教经》也殷勤地劝说持戒。作为佛弟子,怎能不听佛的话呢?佛这么强调戒律,他怎么会说不需要持戒呢?这是原则性问题,净业行人必须明白。

至于说持戒持不清净,那是另外一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持戒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持。难道五戒就不能持吗?不杀生,难道你一天到晚想要杀人吗?不偷盗,作为一个学佛的人还想要偷别人的东西吗?不邪淫,难道学佛的人还要去花街柳巷吗?这些都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为什么不去遵守呢?所以我们至少在身口七支,要把五戒做到;至于要做到内心清净那是要经过佛法长期熏习的。

说出家都没有持戒的,这个观点就更说不通了。自古以来僧团难免鱼龙混杂,社会上传言某些出家众做得不如法,不持戒,甚至一些假和尚,到处化缘、赶经忏,弄钱什么的,确实有这些现象。但是要看到,在这个时代僧团主流是好的,有很多比丘、比丘尼是非常有道心,非常信因果的。这些真有道心修行的僧众,往往不出头露面,默默无闻地修行,一般人也看不到。主持寺院丛林的僧众也有许多发大心行菩萨道者。这些修行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恭敬,去护持。他们住持佛法,利益众生,往生的品位不在中下。

中国净土宗祖师悉是持戒念佛。吾辈净业行人应当将持戒念佛的家风在现代发扬光大。

(注:以上内容整理转辑自大安法师新浪博客)

问:就行立信,就扯到信愿行的问题(举愿则信行在其中),既知极乐名,又知念佛可往生,并有厌离心及欣慕心,那么何必要每天念佛几万声呢?随缘轻松自在地念佛,如高兴时念几句,烦恼时念几句,没事时念几句,做事空闲时念几句,走路时再唱几句,这种念佛最终会有不能往生的危险吗?

净宗法师答:不会。如果说这个人确实像你说的那样念佛,他真有愿往生心那当然肯定往生,毫无疑问。至于说何必天天几万声,这就是问题,问的不太恰当。不是何必不何必,如果讲何必也有所必要。如果真心地念佛,那根机各有不等,有的根机或者时间比较闲,比较轻松,他本身也是比较精进地、勇猛地,对他而言就不是何必不何必,他会说那你何必去玩呢?何必把这个时间拿去打麻将、看电视呢?何必不把这个时间拿来念佛呢?他会这样来回答你,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有空了没有别的事了,本来我们念佛的人就是心中向往着清净,向往着净土,不是向往着污染。

你看世间的事情都是给我们增加烦恼,增加污染,我们之所以念佛要往生净土,我们的大目标,整个思想的方向就要向往着净土,向往着光明,向往着清净,向往着真实。可是我们这个无常的世间,难道不是时时刻刻和我们这样的心是背道而驰吗?他不是真实是虚假,他不是光明是黑暗,他不是清净是烦恼。所以一个真心的念佛人,他会说何必把我的思想浪费在世间五欲六尘这样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我还不如拿来念佛。这个就是触境逢缘来念佛了。这也是所谓信心扎根在内心,自然发射在外,而念南无阿弥陀佛…………。

除非晚上睡觉了不能念了,或者说为了生计奔忙确实要去操劳一些事情,或者作些特别用心的事情,这个就另当别论了。当然另外一方面有的人根机习性各有不同,他虽然知道这是烦恼,虽然知道烦恼不应当,我应当去念佛,可是一时又不能克制,或许我还要去做这些事情,但是他内心里面也柔软,他也惭愧,也回光返照,你看我今天又这个样子了。那么时间长了,慢慢的会逐渐逐渐地改善,这是个总体的趋向。

如果有人说既然是这样就可以往生,我就不需要来念这么多的佛,就可以随随便便干一些事,这样的思想见解和佛法的知见即有偏差,这是非常危险的。在行为上,大家万人不等,有的出家人就很精进勇猛,善导大师念佛冬天都要念出汗来,法然上人一天都六万,道绰大师一天也是七万,这是祖师的根机。祖师一念佛,口中都出一道光明,我们都做不到,善导大师都不抬眼看女人,走路也不跟人家在一起,也不和人讲闲话。他难道不知道这些不是往生之因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个是祖师有祖师的根机,同时呢在佛法当中只要我们能做到,对我们必然有好处的,可是因为我们的根机做不到,更应感到惭愧,更感到像我这样的根机只有念佛了。
如果有人反过来错误地理解,阿弥陀佛这样慈悲,一声十声必然往生,我何必多念佛。五逆重罪都不妨碍往生,那我何必谨慎,不犯小罪。像这些想法,都是知见上的错误,他也没有体会这个法门的尊贵。

他首先就没有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机,就像孩子与父母,如果这孩子知道自己在外面是一个流浪儿,对父母忤逆不孝,应该孝顺父母了,所谓浪子回头。他绝不会说我妈妈慈悲,所以无所谓,仍然像以前那样流浪,干一些让父母不喜欢的事情。或许有些朋友会让他像过去那样做,但他既然已经浪子回头了,他就会知道,这么做真正是对不起父母,下次不应当再这样了。在父母的熏陶下,自然而然地心就会向着父母这一边,而不会向着过去的坏朋友那一边。我们念佛人大致可以这样来观察自己。就是见解上(信愿坚定,念佛必定往生)是一致的,而起行上(念佛功夫、数量、心情体验)是有差别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持戒念佛有用处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