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表格多条件求和公式

Excel求和公式完成。表格多,分栏多条件求和,一个都不能少!

在表格中设置求和公式。我想每个excel用户都会设置,所以我在这里学到的是sum公式的快捷键。

要求:在下图所示的C5单元格中设置公式。

步骤:选择C5单元格,按alt=快速设置求和公式。

合计小计行,一般=小计1、小计2、小计3…尽可能多的添加小计行。换句话说,合计行=(所有明细行的小计行)/2,所以公式可以简化为:

列总和通常在计划和实践对照表中,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偷这个表,根据第二行的标题直接用sumif求和。也就是

如果没有标题,只能用稍微复杂一点的公式。

根据条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求和也是一种常见的求和方式。如果是单一条件,其他功能就不用考虑了,只有SUMIF功能可以。(如果想了解更多如何使用sumif函数,可以回复sumif。)

如果需要模糊求和,需要掌握通配符的使用,其中星号表示任意数量的字符。例如,“*A*”表示A前后任意数量的字符,即包含A。

多条件求和是一个小问题,但是自从excel2007增加了sumifs函数后,多条件求和变得简单了。

SUMIFS(数字区域,条件区域1,条件1,条件区域2,条件2.)

多条件模糊求和确实是一个难题。虽然sumif可以有条件求和,但不支持多个条件。但是,可以使用sumproduct isnumber find组合或sumifs来完成。

如果使用sumifs函数更简单:

如下图所示,需要在汇总表中设置合计公式,汇总前19张工作表的B列之和。

Sheet1:Sheet19这是表示第一个工作表和最后一个工作表的组合的工作表集合。注意输入法。

输入公式时,可以根据公式组成直接输入,也可以用星号快速输入。

注:*在公式中是指除当前工作表以外的所有工作表。

对于在第1页至第19页之间添加的工作表,B2将自动计入总数,但如果在第19页之后添加,则无法自动计算公式。如果需要自动统计,请在汇总前添加辅助工作表,然后设置公式。

“AA”是添加的辅助工作表的名称。

}

下面一组常用的多条件判断、统计Excel函数公式,收藏这些常用套路,让工作效率再高一丢丢。

1、IF函数多条件判断

要求:如果部门为生产、岗位为主操  有高温补助。

AND函数对两个条件判断,如果同时符合,IF函数返回“有”,否则为无。

要求:统计E2和E3单元格中两个部门的岗位补助总额

SUMIF函数求和条件使用E2:E3,分别得到两个部门的岗位补助额,再使用SUMPRODUCT函数进行求和。

要求: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补助总额

4、包含关键字的多条件求和

要求:统计部门包含“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补助总额

SUMIFS函数支持使用通配符。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人数

COUNTIFS函数也支持使用通配符,用法与SUMIFS函数相同。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平均补助额

第一参数是要统计的数值区域,之后分别是成对的条件区域和指定条件。

7、多条件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

要求:统计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主操的最高补助额

数组公式中,判断多条件时不能使用AND或是OR函数,因此先使用两个判断条件相乘,表示两个条件要求同时符合。

再使用IF函数对结果进行判断,两个条件同时符合时,IF函数返回D2:D9中的数值,否则返回逻辑值FALSE。

最后使用MAX函数忽略其中的逻辑值计算出最大值。

要计算多个条件的最小值时,只要将公式中的MAX换成MIN函数即可。

要求:查询部门为生产,并且岗位为部长的姓名

LOOKUP函数多条件查询套路为:

9、使用DSUM函数多条件汇总

要求:统计部门为生产、并且工资在之间的总额

第一参数为整个数据表区域,第二参数是要汇总的列标题,第三参数是指定的条件区域。

注意,第二参数中的列标题以及条件区域的列标题要和数据源中的标题相同。

}

每次考试后,分析与统计学生成绩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很多学校是采用同一年级统一考试,然后统计某个分数段每个班的学生人数。下面笔者分别用Excel 2003和WPS Office2012表格来统计某次考试的成绩。

打开年级送来的考试数据(如图1),首先统计语文成绩大于等于100分中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第一步,选中单元格区域(A1:J650),执行“数据→排序”;然后选择主要关键字为“语文”,“降序”排序,如图2。

第二步,在M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A$2:A$180,L2)”统计出1班的学生人数,其中单元格区域(A2:A180)是排序后学生成绩大于等于100分的同学。

第三步,选中M2单元格,然后向下自动填充,得出其他班的学生人数,如图3。


接着重复上述步骤统计其它学科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第二步,选中M2单元格,向右自动填充至P2单元格,再分别修改各个单元格中公式的参数(即要统计的分数段,如物理是>=80),再选中(M2:P2)单元格区域,向下自动填充,即可快速统计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每个班的学生人数,如图5所示。



从上述统计看,通过两种软件的对比,WPS Office2012表格的优势比较明显。在该实例中利用“多条件求和”公式,并对该公式按需适当修改,就可以省去“排序”这一操作,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减少了重复操作而出现的误操;该公式的灵活性比较强,根据自己的需要,还可以对该公式适当修改二次利用,适合一些较为复杂的统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跨工作表多条件求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