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是谁起的?

台风这个台字从那来,为什么叫台风,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台风这个台字从那来,为什么叫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贰海一带热带海洋上的猛烈风暴。你一定看到过江河中不时有涡旋出现吧,实际上,台风就是在大气中绕着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的、同时又向前移动的空气涡旋。它在北半球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气象学上将大气中的涡旋称为气旋,因为台风这种大气中的涡旋产生在热带洋面,所以称为热带气旋。

为什么称为台风呢?有人说,过去人们不了解台风发源于太平洋,认为这种巨大的风暴来自台湾,所以称为台风;也有人认为,台风侵袭我国广东省最多,台风是从广东话 “大风”演变而来的。

事实上,几乎世界上位予大洋西岸的所有国家和地区,无不受热带海洋气旋的影响,只不过不同的地区人们给它的名称不同罢了。

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一带的称台风,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墨西哥湾以及东太平洋等地区的称飓风,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的称热带风暴,在澳大利亚的则称热带气旋。

台风,即typhoon ,在美语中指发生在西太平洋或印度洋的热带暴风。若追溯其语源,也许很少有单词能像typhoon 一样表明汉语、阿拉伯语、东印度语和希腊语的多国语言背景。 希腊单词typhon 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就象在中世纪时许多希腊语单词进入阿拉伯语一样,那时,阿拉伯人的学问储存了古典的风格,同时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 Tufan,希腊语的阿拉伯语形式,传入到了印度人使用的语言,11世纪时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入侵者在印度定居下来。这样,阿拉伯语单词的衍生,从印度语言进入英语(最早记载于1588年),并以如touffon 和 tufan 的形式出现于英语中,最先特指印度的猛烈风暴。在中国,给了热带风暴的另一个单词—台风。汉语单词的广东语形式toi fung 同我们的阿拉伯语借用词相近,最早以tuffoon 的形式于1699年载入英语。 各种形式合并在一起最后变成了typhoon。

二、热带气旋的编号及命名

为了区分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热带气旋的位置(主要是热带气旋中心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热带气旋,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叶,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岛屿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例如,侵袭波多黎各的三个飓风:1825年7月26日的圣大安娜,1876年和1928年9月13日的圣费里佩。据报道,19世纪末,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用他讨厌的政客的名字为热带气旋命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首先确定了以英文字母(除了Q,U,X,Y,Z以外)为字头的四组少女名称给大西洋热带气旋(飓风)命名。每组均按字母顺序排列次序。如第一组:Anna (安娜),B1anche(布兰奇),Camil.te(卡米尔)等,直到wda(温达);第二组:A1nla(阿尔玛),Becl(J/(贝基), Cella(西利亚)等,直到wilna(威尔纳);第三组,第四组也按A至w起名。当飞机侦察到台风时,即按出现的先后给予定名,第一个即命名为人 Anna,第二个即命名为B1anche……等。当第一组名称用完,又从第二组A为首的第一个名称接上使用。第二年的第一个台风名字是接在上一年最后一个台风名字后面的,回圈使用下去。一年中任何一个区域出现的台风不可能超过这四个组名字的总数目。就以世界上台风发生最多的西北太平洋来说,一年最多也不超过50个。所以在同一年里,每个区域不可能出现重复的名称。当然,在不同的年份里台风的名字会重复出现。因此,在台风名字的前面。一定要标明年份,以示区别。20世纪70年代末,应美国女权运动组织的要求,扩充了命名表,改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命名。在口语和书面交流中,特别在警报中,人们逐渐接受了使用命名表的优点。名字应当简短、通俗、易记,便于向热带气旋威胁区的千百万群众传递资讯,以避免同一地区同时面临一个以上热带气旋影响时出现混乱状况。这种做法不久便在西半球被广泛采用。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

70年代末以后,在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热带气旋委员会协调下,热带气旋的命名走向国际化。在大多数区域,热带气旋命名表(通常是交替使用男性和女性的名字)由该区域的热带气旋委员会制定,热带气旋委员会更重要的任务是促进和协调本地区的热带气旋减灾行动。各区域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通常由指定的气象中心负责按字母顺序依次为热带气旋命名。有的地区命名表回圈使用,有的地区时常制定新的命名表,还有的地区命名表用完后再从头开始使用。如果某......

台风为什么要叫做台风呢??

太平洋西部沿海有一种极猛烈的风暴,本来没有专用名词,我国广东人只是笼统地叫它“大风”。后来欧洲的航海家来到中国,从广东人嘴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个词,可是这个词在外语里该怎么写呢?当时航海家采用了音译法,广东人的“大风”念[taifunɡ],于是就成了英文的typhoon、法文的typhon,等等。这个外文词不久又传回中国北方,北方人说的“大风”(dà fēng)和广东人发音不一样,所以想不到这个词是当初的“国产货”,而是把它当作“进口货”处理,又用半音译和半意译的方法译成了“台风”。

为什么大西洋的大风叫飓风,太平洋的则叫台风?

台风的英文对应单词是typhoon['taifu:n],听来似乎中英同音。这在一定程度上来看,正说明了台风这个词汇的得来的趣味性。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要么这个词是直接由汉语音译为英语,要么是直接由英语音译成汉语。不过,实际上,这个词汇的得来要更具有戏剧性,它是中西方语言交流的产物。

西太的热带气旋自然不可能是在人们给出“台风”名称才实现的。自地理板块演变到今天这样这个大致格局之后,几百万年来年年都有台风光顾东亚和东南亚沿海的。而人类开始认识到热带气旋的存在,则是晚到进入古代。大致是在中国人的开拓区域到达东南沿海的时候,人类才有意识到,中国的东南沿海夏秋季节时常会出现猛烈的狂风暴雨海潮。开化相对较早的吴越地区,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对这样的天气有“飓风”的称呼。这也是到近代我国还对东南沿海的台风称呼有别的原因——有时叫台风,有时叫飓风。

飓风跟台风,从名称上看是看不出相关来的。也确实,台风这个称谓,并非起源在长江中下游的吴越地区,而在更南的地方——确切的说,是广东。 `O5427Im

岭南的开化,相对楚吴越地区是要晚得多了的。秦代中原政权势力才开始进入岭南,而到唐代,岭南还算是蛮荒之地——除了广州之外,其它地区都很落后;韩愈被贬到潮州的时候,粤东也是一片荒寂。所以,虽然“飓风”一词已经从江南流传到中原,并被中央政权视为对东南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的称呼,但是仅限于官方的灾害报告。在古代,民众的知识和官僚的知识是大有差距的。岭南的普通民众是不会知道“飓风”这个词汇的存在的,否则如果“飓风”之名广为流传的话,现在也不会有

古代广东的老百姓,对于台风的认识,还是相当地有限的,很朴素地称呼其为“大风”(广东音,我国际音标标不出来,会粤语的坛友应该读得出来)。这个说法一直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民间一直是这样的称呼。 !#zO%

“大风”和“台风”之间有什么联络?北方的人可能还是不明白。但是,正是“大风”这个词的广东方言音,成为“台风”和typhoon的直接来源。 b +Z/nfS

到了16世纪,西方由于新航路的开通,欧洲开始海洋的贸易和交流。东西方海上的联络也日益紧密。西方人(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荷兰等)较早沿海路到中国的广东沿海一带,先跟当地人接触,然后再北上到北方,到中国的首都北京去。在南海,西方的东来者当然少不了遭遇台风的“迎接”,他们到广东后自然是问当地人对这样的天气的形容和称呼,得到的词汇是“大风”。“大风”的广东音跟“台风”的西方音已经是很接近的了,西方人也就没怎么在意思[d][t]音标的不同,认为这种天气就叫“台风”了,加以音译,用了一个类似typhoon['taifu:n]的单词来作为台风天气的称呼(当时英国还远没有发达到后来的地步,这个词应该也是由西文或葡文再转过去的)。而到了北方,西方人说起['taifu:n],北京官方倒真以为这是西方人特别用来称呼“飓风”的词汇了,再次来了个半音半意译,于是“台风”这个词就终于横空出世了——广东的一个朴素词汇的方言音,居然成为了中西方对西太热带气旋的共称,算是一大趣事。

对“台风”“飓风”的实际含义,在明清民国时期,还是比较清楚的。更多的时候,官方还是称呼台风为“飓风”,而“台风”多半是在西方名称的翻译时用的。后来渐渐地也开始混用了,“台风”一词逐渐普及开来。 4)8e0L*[B?

到后来,中国已经形成了共识,用......

广州这次台风为什么叫妮旦

台风妮妲(英文:Nida,日文片假名:ニーダ),序号:7-12/96,命名国:泰国,意为:女士的名字。为2016年太平洋台风季第4个被命名的风暴。

其实,就全球而言,平均每年都有大概八十次台风左右,而且每一个都和“妮妲”一样有属于自己的名字。“海葵”、“茉莉”、“马里斯”、“派比安”、“电母”……听着这些或文雅,或霸气,或千奇百怪的“花式”名称,很多人可能都会有疑问,这些台风的名字是谁起的?为什么有的名字还会重复出现?

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回圈重复使用。这个命名表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寮国、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这14个国家和地区各提供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

简而言之,台风还没生成,名字就已经被起好了,且名字并不是一次性使用而是回圈利用,140个名字回圈一遍之后,又会从头再来。因此会出现今年的台风与前几年的某些台风重名的现象。就像这次的“妮妲”,它其实已被使用过2次,第1次是2004年第2号台风,第2次是2009年第22号超强台风。

有趣的是,这个命名表并不是一成不变。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有一个规定,一旦某个台风对生命财产造成了特别大的损失,那么它就会永久占有这个名字,该名字就会从命名表中删除,空缺的名称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再重新推荐。

为什么每次刮台风,台风的名字都那么好听?

台风风的名字不是有了台风才取的,是事先确定了的。台风委员会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寮国、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回圈使用。2唬00年从“达维”开始,一直到“苏力”,共使用了23个名字,2001年从第24个名字“西马仑”开始,到某一年命名表的最后一个名字“苏拉”使用后,又从第一个名字“达维”开始命名。

英文名 中文名 名字来源

Fitow 菲特 密克罗尼西亚

Mitag 米娜 密克罗尼西亚

台风给广大的地区带来了充足的雨水,成为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的降雨系统。但是,台风也总是带来各种破坏,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台风为啥叫台风呢,???

英语Typhoon这个词(意思是飓风)是根据台风音译而来

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个类别。在气象学上,按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热带盯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飓风(hurricane)或本地近义字(local synonym),飓风的名称使用在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而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使用的近义字是台风(typhoon)

台风根据近几年来台风发生的有关资料表明,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二是台风中心登陆地点难准确预报。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常出人预料,台风中心登陆地点往往与预报相左。三是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先北后南。四是损毁性严重。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上网箱养鱼、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五是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大海潮、大海啸。六是强台风发生时,人力不可抗拒,易造成人员伤亡。

中国把进入东经l50度以西、北纬 l0度以北、近中心最大风力大于8级的热带低压、按每年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这就是我们从广播、电视里听到或看到的“今年第×号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

台风为什么叫泥伯特是什么意思

尼伯特,英文名Nepartak,来源于密克罗尼西亚,意为著名的勇士。

}

台风是一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自然灾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很多地区都受到了台风的影响,而今日台风又将来临,那么我们便了解一下台风是什么意思?14号台风来袭?

台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气象部门对台风登陆的定义就是台风中心整体移动到陆地上。台风经过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天气。风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等压线和等温线近似为一组同心圆。中心气压最低而气温最高。所谓的台风中心一般就是台风眼,那么也就是说,当台风眼的移动轨迹与海岸线相交时,台风就登陆了,这个中心点和海岸线的交点就是登陆点。台风分级。台风按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的大小进行分级。过去中国气象部门将8级至11级风称为台风,12级和12级以上的称为强台风。台风的登陆点并不意味着一定是灾害最严重的地方。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台风对一个地方造成的灾害,主要通过它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中央气象台9月12日18时继续发布台风橙色预警: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超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12日)下午5点钟位于浙江象山偏南方约430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5.6度、东经122.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5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3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2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00-15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50-70公里。据观测,今年第14号台风“灿都”(超强台风级)将以每小时20~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北方向移动,将于13日白天登陆或擦过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38~45米/秒,13~14级,台风级或强台风级),并在杭州湾附近回旋少动,16日开始转向东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减弱。未来“灿都”路径预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气象部门将及时滚动发布最新台风动态及预报预警信息。

台风的名字都是怎么起的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1、台风会导致洪涝。台风“菲特”登陆后,导致余姚等地遭遇严重内涝,不少街道水深及腰,超过1米。一些小学很中学都被迫停课。

2、台风会淹没人群。遭到台风狂扫的地区,可以会倒损房屋,来不及逃难的人们可能会被砸伤、淹死或则会触电身亡。

3、台风会摧毁建筑物。台风不仅会摧毁脆弱的建筑物,还会破坏农作物,会淹死一些耕牛,家没了田没了连家里养的动物也没了。

}

10月8日,17号台风“狮子山”登录我国海南省琼海市沿海;10月11日台风“圆规”正在靠近。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台风都有奇特的名字,那么为什么台风会有名字呢?接下来大家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台风之所以有名字,主要是便于区别和记忆,以及向大家传递准确的信息。

台风的破坏性非常强,因此为了便于区别和记忆,就会给台风取名字。台风的名字一般都很简短,而且很有记忆力,这样能够便于向群众传递台风的准确信息,更好地进行预警和防御措施。如果不取名字的话,可能会因为同一个地区同时面临几个热带气旋影响而出现混乱的状况,对台风的预警和防御造成影响。

台风的名字是事先确定的

其实,台风的名字并不是现取的,而是事先就确定好的。最开始的时候,台风多以女性的名字命名,但是遭到了女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对,后来台风的命名成了讽刺讨厌的政治人物的工具。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取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取名有亚洲风格。主要方法是,事先制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上一共有140个名字,提供名字的地区有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越南。

那么在这些台风中,会有被除名的台风吗?其实是有的,如果某一个台风造成了巨大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的话,那么它将会被除名,永久占有这个名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风由谁来命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