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湖南天气预报,水稻病虫害情况?

参考病虫菌源、虫源越冬情况,结合各作物种植布局、农事活动、气象条件及历年发生情况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县今年上半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趋势仍将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其中水稻纹枯病将与上年发生程度持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将比上年有较大程度加重;甘蔗螟虫、甘蔗蓟马亦将比上年有所加重,农田鼠害发生程度将与上年基本持平,预计各病虫害具体发生趋势如下:

(一)三化螟:预计第1代为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秧田发生面积约0.2—0.3万亩,早插大田发生面积约3万亩。为害盛期将出现在4月下旬初至5月上旬中,中、迟播秧田和早插大田为主要受害对象田;预计第2代将为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5—6万亩,为害盛期预计出现在6月下旬初至7月上旬中,为害后主要造成白穗;各乡镇中以4月中旬中前尚未能有效完成耙沤灭螟的稻区发生程度将相对较重。参考依据:1、冬后调查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密度为169头/亩,与上年同比略有减少,属偏少年份。2、各地水库蓄水充足,有利于及时耙沤灭螟。3、第二代螟虫发生期与早稻大胎破口期相吻合,有利于蚁螟入侵为害。

(二)稻纵卷叶螟:预计第1、2代为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第3代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9-10万亩。参考依据: 5、6月份为我县多雨季节,十分有利于外地虫源入迁,6月上旬至7月初高温高湿气候十分有利于该虫繁殖为害,并对有效防治造成较大困难。

(三)稻飞虱:预计第1代为轻发生,2代为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第3代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15万亩。参考依据:5、6月份为我县多雨季节,极利虫源迁入,水稻中后期高温高湿气候有利其繁殖为害。

(四)稻纹枯病:预计水稻前期(5月下旬初以前)为轻发生,中、后期将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13-15万亩。参考依据有:①菌源残留量较大,各类型田平均菌核残留量为2.47万粒/亩。②水肥管理随意、不注重露田、晒田和偏施氮肥的现象仍将普遍存在,6、7月份的高温高湿天气和田间高温高湿小气候均十分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且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五)稻瘟病:山区、老病区将有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叶瘟、穗瘟发生面积约为0.5-0.6万亩。参考依据为:有一定面积的传统老病区;常规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略有增加。

(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预计为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将在0.1万亩以下。参考依据:近年南方各地有发病突然加重现象,存在病源条件,但各地群众对该病害认识已有提高,将有利于防控措施的推广落实。

(七)其他病虫:水稻细条病、白叶枯病将为轻发生;稻蝽蟓、稻蝗将有轻、局部中偏轻程度发生。另外,稻胡麻叶斑病、稻曲病亦将有中等偏轻程度发生。

二、 旱粮、部分经济作物病虫害

(一)玉米纹枯病、蚜虫、螟虫均将有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3.0万亩、4.0万亩和4.5万亩次。

(二)大豆、花生蚜虫为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0万亩和4.0万亩;花生夜蛾将有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在3万亩左右;花生青枯病将有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在1.5万亩左右。

(三)木薯红蜘蛛将为轻、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2.0万亩。

1、甘蔗绵蚜虫:将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预计在1--2万亩左右。

2、甘蔗螟虫:1、2代均将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发生,1、2代累计发生面积预计达50--55万亩次。

3、甘蔗蓟马:将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为10-12万亩。

4、甘蔗黑穗病将为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为8-10万亩。

5、甘蔗锯天牛将为轻、局部中等偏轻发生。

6、甘蔗凤梨病将为轻发生。

预计夏蝗为轻发生,发生面积3--4万亩(其中东亚飞蝗约0.3万亩),主要以土蝗为害甘蔗、水稻、玉米等作物为主,作物地达防治指标面积约为1.5万亩左右。参考依据有:①上年残蝗面积较大达10万余亩;②宜蝗面积大,达30万亩以上。

(一)龙眼、荔枝果树荔枝蝽蟓将为中等程度发生,发生面积为1.0-1.5万亩。

(二)葡萄白粉病、黑痘病、霜霉病将有中等程度发生。

(三)柿子炭疽病将有中等偏轻程度发生。

(四)柑桔红蜘蛛、潜叶蛾将有中等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累计发生面积将达8--10万亩以上。

(五)柑桔木虱:将为中、局部中等偏轻程度发生,发生面积约在3.0万亩左右,以失管果园发生较重。

(一)叶菜类: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菌核病;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蚜虫、夜蛾类害虫、斑潜蝇等将有中等偏轻、局部中等程度发生。

(二)菜豆类:枯萎病、青枯病、蚜虫、豆荚螟等将有中等程度发生。

(三)茄果类、瓜类:枯萎病、青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疫病、斑潜蝇

六、近期农作物病虫防控要点

随着气温提升田间湿度增大,近期监测调查叶菜类白粉病、霜霉病、软腐病等病害和菜青虫、小菜蛾、黄曲条跳甲、蚜虫、夜蛾类等害虫有不同程度发生为害,需要加强做好防控管护工作。现已诱到甘蔗条螟、二点螟、大螟、黄螟成虫,具体发生期请关注我站近期预报。如计划使用颗粒剂类农药防治第一代甘蔗蔗螟为害的蔗农朋友请加快施药进度,如在3月25日前尚未能完成施药的蔗地,请改用喷雾施药防控。

}

XX年初, xx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就把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作为推广重点,在总结上一年水稻插秧机械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推广方案,确保推广项目的顺利完成。

在省市农机部门和 xx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乡镇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 xx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全站人员,全力以赴,上下一致,取得了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推广的阶段性胜利。

今年项目的技术推广,最显著的标志是大规模引进推广水稻插秧机38台。延吉12台,久保田22台,山东伏尔沃3台,东洋机1台,农民自购插秧机6台。引进水稻育秧播种机4台,农民自购40台。育秧覆土机10台,纸质育秧盘10万片。 xx市现有插秧机84台,水稻育苗播种机75台。水稻插秧机主要分布在大有乡、安屯乡、闫家镇、建业乡、新庄子镇。

今年共进行水稻育秧40万盘,其中机械播种38万盘。水稻双膜育秧3000亩。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16300亩。

为了做好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的技术推广工作, xx市农机推广站从大局出发,抓住机遇,积极落实,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做好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宣传、培训、现场演示会的技术推广工作

按照省市农机部门有关水稻插秧机械化方面的会议和文件精神, xx市政府及时召开以农机部门为主的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水稻插秧机械化方面的文件精神,传达了有关今年水稻插秧机政策性补贴的文件等,确立了今年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的重点乡镇。

在XX年下半年,市农机部门就又多次前往水稻插秧机械化有关乡镇,进一步做好XX年购机用户的调查摸底,并深入进行宣讲工作,落实任务,具体落实每一个人。

由于政策性补贴的减少,有些厂家的插秧机性能及质量问题等,农民购机数量不是很多,但基本面已经铺开,并势在扩展。

水稻插秧机械化,是制约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主要瓶茎。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农民根本没有见过插秧机,对水稻插秧机械化持怀疑或观望态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产区农民对水稻插秧机械化的认识,市农机推广站于XX年4月2日,在安屯乡龙王村李兴武家,召开水稻育秧现场会,锦州市农机推广站和 xx市农机推广站人员到会,久保田和锋陵公司的插秧和收获机械进行现场示范表演,参加人员达150人以上。XX年4月3日,在闫家镇政府院内召开现场会,锦州市农机局和锦州市农机推广站人员到会, xx市农机局和 xx市农机推广站到会,参加人员参加达150人。久保田和锋陵两家公司进行了现场机具表演。会后,锦州市和 xx市电视台做了相应的十几次宣传报道,效果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 xx农机推广站领导班子决定,今年要特别注重提高全站人员整体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在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中都舍得花钱,做到人人会驾驶插秧机,会调整修理插秧机,提高了技术服务的整体水平。

XX年5月18日,建业乡李文春使用久保田插秧机,开始了今年的第一个机械化插秧,市农机推广站人员到场并进行了技术指导。

XX年5月21日, xx市人民政府及市农机局在建业乡双箭村姜国满的水稻地里,召

开大型的水稻插秧现场会。参加人员有水田乡镇领导和各村主任,水田大户,XX年购机用户,XX年购机用户等。久保田公司,延吉厂方,山东伏尔沃公司,山东宁联公司派人员参加,并做现场示范表演。会后, xx电视台和锦州电视台同时报导了现场会情况。

XX年5月25日, xx市又在较为偏远的安屯乡召开水稻插秧现场会,现场会是由安屯乡政府主持召开的。有久保田公司人员现场表演,有安屯乡三义村农民张练自制的水稻联合整地机械表演。到会插秧机达xx台。锦州市农机研究所人员到安屯现场会指导,张练的联合整地机表演,爱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成,效果极好。联合整地机是集耙地、施肥、酒药、托平、铲运为一体的水稻生产整地专用机。

二、全员共抓,扎实深入地做好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技术服务工作

xx市农机推广站今年的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技术服务工作很有特色,把全站人员分成三个小组,每个组承包服务到乡到村到每一台插秧机。在市农机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全站人员全力以赴,不怕困难,深入扎实地完成了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整个技术服务工作。

1、同用户做好沟通工作。站长亲自抓这项工作,按照用户的电话通联,直接和用户进行电话沟通,了解用户具体情况,宣讲有关插秧机方面的技术等。整个春季,推广站主动打给每个用户的电话不少于二十次。

2、积极为用户购买水稻育秧盘。从山东省引进的的钙质纸秧盘。

3、用心为用户解决实际问题。所有用户都在距离农机推广站80里以外的地方,市农机管理总站主动借车,推广站也曾多次花钱租车下乡,为水稻机械化技术抓推广服务。

4、具体协调用户和厂家三包服务工作。虽然我市现有水稻插秧机数量相对不多,厂家没有在我市安排厂家三包人员,我市的机械三包服务组织得很到位,没有因服务不及时而影响插秧进度的。

5、发现有好的插秧经验,立即通知用户,及时推广应用。

6、农机推广站人员,免费为XX年购机用户修理插秧机多次,深受农民欢迎。

7、购进一个数码相机,记录了大量的一手技术资料,制好两个光碟,准备报省站。


三、关于水稻生产大型联合整地机的使用情况

辽宁 xx市现有水稻面积30万亩,且质优价高。水稻生产在插秧前的整地技术,多年以来,一直是困绕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重要节点,也是水稻产区农民最头疼的一道实际难题。

这里水稻插秧前的整地的常用方法是:

1、水田无水平地,用人工或推土机。人工劳动和机械作业费用都很大。

2、带水耙地,多用手扶拖拉机卸下前轮,上地轮搅笼耙地。作业需要时间长,耙地深度不够,且土块较大,不易水浸透。

3、人工带水施肥。这里农民一直延续耙地同时施用底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且施肥不均匀。

4、人工带水喷除草药剂。人的劳动强度大,且喷药不均匀。

5、机械带水平地。耗费成本,且效果不好。

这种常用方式用工太多,人的劳动强度太大,又费时间。这项作业时,水田区的人工费用极高,雇工一天一人至少需要65元钱,且农忙时节,人力工实在不怎么好找。

今年初, xx市农机推广站,积极扶持农民张练开发研制新式农机具,现已实际使用两台大型联合整地机,效果很好。现正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这种机械有10台,这10台机械也将投入实际作业。介绍如下:

水稻生产大型联合整地机,是水稻插秧前集耙地、施肥、喷药,平整和铲运为一体的多功能组合机。

这种水稻生产联合整地机,需要配用40马力以上拖拉机,液压悬挂,地滚笼耙地,强制机械施肥,机械喷洒农药,拖板拖平或铲运泥土。其主要工作原理是:

利用拖拉机液压,悬挂联合整地机,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通过一对锥齿轮变向动力旋转方向,带动施肥机转动轴旋转,经施肥机旋转叶片高速旋转抛洒,化肥几乎成雾状洒向田地。农药是先喷洒在化肥上,然后随着化肥一起洒在土地里。

地滚笼直接工作在泥土里,上面有钢刺,高速旋转将高处的泥土翻转到相对低处,并搅动10――15cm的土层和上面的水混合,从而实现均匀耙地。

拖板在农具后面,能把翻混的泥土抹平,并将部分作物根茬强制压进泥土里。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留下的作物秸杆,水浸时有些易漂起,通过拖板作用,会很好地埋进泥土里面。

铲运平整水田时,用液压略升起农具,因定拖板向下位置,用拖板向前或向后将高处的泥土向低处铲运。因为水田浸有水作业,铲运时土壤比阻不大,相对无水铲运要省力得多。

这种机具宽3米,高2米,长2米,作业时长4米。能亩施肥20――40公斤,喷药一公斤,且施肥和喷药量可任意调节。

费用节省情况:联合整地机作业3亩只用10分钟。不计拖拉机和联合整地机的成本折旧,只用一个人工,和少部分油料费。如果按类比法,同拖拉机旋地作业相比,亩作业收费才10元钱,实际联合整地要比旋地省力得多。

常规方法整地费用:耙一亩要一个小时,施肥和喷药需要半个人工,无水平地和有水平地至少也得一个人工,合计人工费为约每亩70元,不计油料费。

这种联合整地机制造成本约XX元,其中关键部分滚笼,需要带水作业在泥水里,轴承的密封尤为重要,一般简单工艺很难保证正常作业。

可见,水稻生产联合整地亩节省费用约60元钱,这于水稻生产成本是个很大的数,且联合整地质量好,速度快,及时,节省人工,应该大力推广。


四、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不足,取得的经验

1、补贴百分之十问题不明朗化

XX年下半年购机用户摸底的时候,要求购买的插秧机数达100台。但在今年的补贴多少问题上,有些农民反映:锦州市的百分之十很可能下不来,实际补贴比上年减少得太多,影响了部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

2、有关水稻插秧机械化方面的宣传工作还需要加强

虽然我们国家有关水稻插秧机械化方面的宣传很多,可是具体贯彻落实到乡和村,到农户的时候,有很多用户根本不知道。特别是村一级领导,推广工作存在严重脱节现象。

建议:应该利用一切宣传手段,特别应该在 xx市一级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做专题,宣传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宣讲有关水稻插秧机械的政策性补贴方面的精神,让水稻插秧机械化技术和水稻农户直接见面。

3、使用秧盘育秧是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关键所在。

{1}使用育秧播种机和秧盘育秧效果好。实践表明:人工盘育秧,有水稻种子分布不均,覆土不均的问题,反映到具体水稻秧苗上是,出苗大小不齐,疏密不均,机械插秧漏穴现象太多。因而要求机械插秧用户,必须使用育秧播种机播种和育秧覆土机覆土。

{2}育秧土肥必须经过筛选。如果秧盘土里有小石头,有硬木质式槐条棒,或是育苗肥里有硬结块,都会使插秧机秧针受损,影响插秧效果。

{3}育秧的秧盘推荐使用钙质纸秧盘。用户从市场上购买很多种秧盘,实践表明:唯有北京产的钙质纸秧盘质量,主要是纸质柔软又有很好的透气性,育秧的效果非常好,更不易裂断。

{4}秧盘顺长排列好。实际以秧盘横向三个秧盘顺次排列为好。就是三个秧盘顺长排列,长度可达一米八。然后以此长度为苗床宽度育秧。其优点是:如果按书上要求排列,秧苗在覆盖塑料布接地处的是边缘秧苗,也是秧盘长度方向,此处的秧苗一般长得不好,插秧时不能把这些不好的秧苗扔掉。改为秧盘顺长排列后,边缘秧苗是秧盘很窄的宽度处,如果秧苗不好,插秧时候可以扔掉一小截。

{5}可以不用育秧铁框。用育秧铁架框的方法当然可用,但有成本和育秧速度太慢的问题。我地安屯乡用户多数学习附近朝鲜族队的育秧经验,广泛采用人工手拱土和手工摄盘的育秧方法,方法简单易学,又有很好的使用效果。但人们必须实际观看表演后才能运用这种方法。

{6}双膜育秧并不是太好的方法。实际盘育秧费用是:25盘/亩,0.35元/盘张,8.75元/亩。盘用三年,2.92元/年亩。双膜的塑料钱约钱1.2元/亩,再加上人工割秧,费事又伤秧,机械插秧效果不好,减产等,根本不是什么好方法。农民种水稻,实际根本不差这点钱。

{7}育秧和气候关系很大。我市属沿海气候,大有乡今年整个育秧效果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太差。

4、机械插秧具体操作人员应该接受系统培训

{1}插秧时候用户乱抓人上机。很多用户连摩托车也没有驾驶过,这样的人员操作插秧机很不合适。建议尽量用会驾驶拖拉机或摩托车的农民上机操作,这样的人员会很快地掌握技术要领,会很快地成为非常好的操作手。

{2}久保田和东洋式插秧机手,一天有两个人操作,这样人可以换班使用机械,人不受累,也可以集中精力插秧。伏尔沃和延吉产机械是三个人上机,两个人轮流操作机械为好。

{3}应该选择爱钻研又勤快的人员操作。调查中发现,有的人操作机械很用心,他也知道机械使用保养,可是就是手赖,不及时保养机械,也不经常清理机械。我站曾在现场看到插秧效果不好机械时,就让使用者原地停插。经检查,是因为秧针的退秧器缠草太多所至。


5、实际机械插秧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

{1}操作人员在插秧第一排的时候,由于没有目标,用户眼睛一定要向前方三十米处看,尽量选择一个目标,只用眼睛余光看插秧效果就行。一般看得越远,油门越大,越容易插得直。

{2}插秧时可以在机械前面横着固定一个长杆,就是比作业幅宽一点的长杆,长杆两头各下坠一个细绳,绳头系一稍有重量东西作标志,是红色,让标志对准前一次边行秧苗上面,作为插秧机行走标志物。这样插秧,就不用划印器了,因为用划印器有时候水多没有印,不好对准。

{3}在伏尔沃和延吉插秧机的浮板上,摆放两个高15厘米的小凳,一边放一个,小凳大小和秧盘大小一样,用来放置秧苗。如果没有小凳,因为浮板太低,转弯时候会有很多泥涌上浮板,会把部分秧苗埋没。

{4}伏尔沃和延吉插秧机操作转弯时候,因转的是硬弯,一般会在浮板上涌上很多泥。要求转弯面后边的人员要下机,一是能减少转弯侧的重量,也减少了这一侧涌上浮板的泥土。同时这人员要用穿着的靴子的脚,顺势推拉下涌上浮板上的泥土。

{5}插秧的时候,水田的水不宜太多。水太多容易造成插秧过深。插秧不宜太深,有农艺人员介绍,插秧深不利于水稻秧苗分蘖。

{6}东洋插秧机机手穿的鞋,是那种带分瓣的为好,人员可以在水田里走得很稳,有利于插秧的质量。另外人也相对减少受累。

{7}秧苗状况不好,一定要多插和厚插,这样能减少漏穴损失。反之,秧苗好,又是机械播种育秧,要把取秧量控制到最小。

{8}经验所得:育秧的土厚度在15毫米为好,如果按书上要求20毫米,既费土又有挑秧重量,插秧效果也不是很好。

{9}刚开始插秧时候,人员看见一排排很直的秧苗,极容易忘记检查插秧质量。这个时候一定要多拨下几株已经插好的秧苗,看是否伤根。特别是新机子,零件新锐,更要注意,如有发现,立即停机检查处理。

{10}插秧机过水田埂的时候,一般要把秧针放在运动的点,一定要注意,不要伤了秧针。特别是育秧地点附近的埂,很容易有异物,如石子,木棒等。

6、几种插秧机的实际情况对比

久保田插秧机各方面都好,只是价格太高。

山东伏尔沃插秧机插秧效果很好,但液压装置根本不好用,没有实用性。

东洋机子第二年有病率极高。

延吉插秧机竟有一台机子,漏装了一个插植臂凸轮上的键。再有,插秧时候仍然易伤秧。

五、明年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技术推广工作重点和建议

在总结去年和今年水稻插秧机械化工作的基础上, xx市农机管理总站及农机推广站,准备明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推广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

具体目标是: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实现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明年实现推广新购水稻插秧机150台,落实水稻插秧机械化插秧面积6万亩,辐射水稻面积二十万亩。

为进一步做好明年的水稻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认真总结去年和今年以及兄弟县市的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的推广应用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好明年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实施方案。

2、进一步加强水稻插秧机械化的宣传工作,借助今年已经取得的机械化插秧效果,迅速扩展扩大宣传面,并有效利用电视等一切宣传手段,向水稻产区农民介绍推广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让这些技术在农民心里生下根发芽。

3、重点做好水稻产区大镇闫家镇及建业乡、八千乡和新庄子镇的水稻插秧机械项目的推广工作。具体落实到村和户,及早签订购机合同,真正的让水稻插秧机械化项目在那里人人皆知。

4、进一步做好今年水稻插秧机械化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好水稻各个时期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积累,对比实验。特别是秋后产量的对比,成本核算,水稻质量的品评等。

5、继续做好水稻插秧机械化的扫尾工作。检查用户机械保管情况,确保明年机械正常使用。


六、有关水稻插秧机械化的一些情况和数据

1、机械插秧作业平均收费标准:35元/亩

人工插秧作业平均收费标准:一般90元/亩,105元/亩

2、育秧质量、插秧质量的总体情况及问题原因

育秧总体质量很好,但由于我市是海洋性气候,今年气温太低,造成出苗情况不好,好盘比重占80%。

插秧质量总体较好,久保田插秧机效果很好,山东伏尔沃插秧机也可以,最不好的是延吉机子,质量和性能都不好。

3、4月8日,延吉插秧机到货,12台;4月20日,久保田插秧机到货,20台;4月21日,山东伏尔沃机子到货,3台。5月5日,久保田到货两台机子。

软盘育苗插秧面积:16300亩

双膜育苗插秧面积:XX亩

平均每台插秧机插秧面积:194亩

其中:久保田23台,东洋26台,延吉28台,山东4台。

作业面积:16300亩

其中:久保田,5000亩;东洋,4000亩;延吉,6000亩;山东,1000亩

平均作业面积:194亩

其中:久保田,217亩;东洋,153亩;延吉,214亩;山东,250亩。

作业面积:久呆田,250亩;东洋,210亩;延吉,260亩;山东,260亩

故障率平均值:12.1%

久保田,无;东洋,去年的多;延吉,50%;山东,很少。


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水稻工作总结(2) | 返回目录
广西捷报频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在首府南宁首次成功开展,中国――东盟投资与贸易峰会胜利召开,第xx届南宁国际民歌节以歌搭台,经济唱戏,“两会一节”为广西赢来了无限商机,工、农、商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广西大旱之年粮食生产仍能取得较好成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充分发挥防灾救灾的保驾护航作用,为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广西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病虫害发生防治概况
,广西遭遇50年一遇大旱,先是春夏连旱,7月份全区大部遭受洪涝灾害,但时间不长,接着是秋冬持续高温连旱,全年没有台风登陆广西。早晚稻播插期偏迟、拉长,早稻普遍偏迟7~15天,局部稻区播插期拉长至1个月左右,田间桥梁天多,苗情复杂。全区全年水稻病虫总体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的主要病虫种类有常发性的稻瘟病、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瘿蚊和鼠害等。其中全年三化螟、上半年稻纵卷叶螟、下半年稻瘟病的发生程度和为害损失比上年同期偏重,局部稻区稻蝽象、稻蝗、螨类、稻胡麻叶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其它病虫基本持平。发生总面积约8300万亩次,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236.6%,略比重,防治面积约887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06.87%,总体防效86.0%,经防治后挽回稻谷损失约160万吨,实际损失约21万吨(见附表1)。
  综观广西水稻病虫发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上半年重于下半年,虫害重于病害。上半年为中等程度偏重局部大发生,下半年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后期病害偏轻发生。
   2、迁飞性害虫来势猛,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稻纵卷叶螟迁入峰次多、面广、量大。稻飞虱维持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格局。粘虫发生早、量大面广。
   3、流行性病害发生流行快,稻瘟病发生呈回升态势,在局部出现“落窝”现象。稻瘟病桂东北、桂东及右江河谷历史性发病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发生严重,象州、博白等县局部出现“落窝”。
   4、钻蛀性害虫比上年偏重发生。桂中、桂东北稻区及桂西北稻区局部三化螟发生期长、为害重,回升态势明显。
   5、持续严重干旱天气,导致三化螟发生为害期延长,下半年稻纹枯病、稻飞虱发生偏轻。次要病虫如稻象甲、稻螨、稻胡麻叶斑病、稻赤枯病、稻根结线虫的发生为害在局部呈上升趋势,稻蝗、蔗蝗、竹蝗等土蝗发生范围广,呈点、片为害。
  (二)发生原因简析:1、气候:严重持续干旱影响水稻移植和生长,也对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产生较大影响。2、栽培:中稻面积较大,晚稻移植期比上年偏迟,田间水稻生育期差异大,苗情复杂,不仅利于病虫的扩展蔓延,也可能使病虫发生产生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钻蛀性害虫的发生期拉长,迁飞性害虫为害期增多。3、防治:下半年开始禁止使用高毒农药,部分农民对替代农药的使用还不完全适应;由于干旱禾苗长势较差,个别农户不重视防治工作,影响防治效果。
  二、防治组织实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和强化公益性防治行为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自治区农业厅成立由张明沛厅长、韦祖汉副厅长为正、副组长的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领导小组,全区各地也相应成立了由当地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挂帅的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防治指挥机构,切实加大对水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领导、组织、资金、技术、物资”五到位,扎实有效的开展水稻病虫防治工作。年初自治区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开展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农办农[]1号),以此拉开全年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序幕。2月下旬,自治区农业厅韦祖汉副厅长在“全区植保工作会议”上对植保部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服务“三农”,促进“三增”作了重要动员部署,具体提出了发展粮食生产植保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根据此次会议精神,自治区植保总站及时形成重大病虫灾害控制预案制度,制订出台广西水稻重大病虫、水稻螟虫“四虫三病”及农区鼠害、蝗虫等10个防治预案,以预案指导开展全年防治工作。
  根据各时期病虫防治重点和进度安排,自治区植保总站以农业厅名义先后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全区中后期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发生动态趋势及防治意见》(6月)、《当前病虫害对晚稻生产的影响及应对策略》(9月)2个材料和10个防治预案。以农业厅名义先后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全区晚稻中后期病虫防治网上工作会议”3个会议,韦祖汉副厅长都亲自动员部署病虫害防治工作。以总站名义先后组织召开“全区上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会商暨早稻病虫防治动员会”(柳州)、“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议”、“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早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合浦)、“全区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暨防治会商会”、“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现场动员会”(临桂、邕宁、柳江)“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现场会”和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化学防治替代技术高级研修班”(南宁)、“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可视化培训班”(南宁)“全区蝗虫防治技术培训班”(桂林)等8个会议和3个大型培训班。先后下发全区各地《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及中稻病虫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 26号)、《关于切实抓好洪涝灾后农作物病虫鼠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植保发[]28号)、《关于切实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桂农业办发[]176号)、《关于开展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工作的通知》(桂农业办发[]190号)、《关于切实做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的函》(桂植保函[]1号)、《关于切实做好农区灭鼠示范专用竹筒控鼠毒饵站制作的函》(桂植保函[]3号)等6个文件(函)。先后印发全区各地《全区水稻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全区农区鼠害监测控制预案》、《全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全区农区统一灭鼠工作意见》(农业厅名义)、《全区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试验示范实施方案》、《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策略研讨会议纪要》《全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意见》、《全区秋冬季农区统一灭鼠实施方案》、《广西农区鼠害区划与综防技术协作研究实施方案》《广西蝗虫防治预案》、《全区秋蝗防治工作意见》13个技术方案及“春播春种农田灭鼠技术要点”、“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牌”、“农区统一灭鼠示范区示范牌”、“毒饵站控鼠技术示范牌”等系列技术应用和示范资料,组织和指导全区开展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
  各地积极响应,采取相应有力措施,切实有效地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早做好下半年粮食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防治水稻重大病虫的组织协调、动员部署、协作联动和督促落实,初步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快速反应、高效运作和农民广泛参与的水稻重大病虫防灾减灾工作机制。通过几次大规模防治战役、几个重点区域和综合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区面上常规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除局部稻区穗颈瘟、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危害造成一定损失外,水稻病虫总体上控制在其为害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以下,未出现大面积病虫为害减产失收事故,确保全年粮食生产安全。(见附表1、2)。
  (二)加强监测预警,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
  全区各级植保部门在加强病虫调查监测,及时、准确发布情报,科学指导防治的基础上,切实当好各级领导参谋,协助政府组织好三水稻病虫灾害防治的各项有关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各级测报站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约1800期,平均每县发布15期以上,病虫覆盖乡镇率达100%,预报准确率达85%以上,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开展。全区水稻病虫防治仍以稻飞虱、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四虫三病”为主攻防治对象,同时抓好农区统一灭鼠,重点组织实施三大关键防治战役。一是春秋两季农区统一灭鼠。全区统一灭鼠1750万亩、420万户,挽回粮食损失16.5万吨,建设完善农区灭鼠示范区(样板)78个,示范面积约90.4万亩、32万户。春季农区灭鼠以农田灭鼠保春耕春种生产安全为主,秋季灭鼠重点抓好灭鼠保晚稻穗、保冬种和灭鼠示范建设。二是早稻重大病虫防治战役。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全区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切实做好防治组织发动、宣传培训、试验示范和技物配套服务,全区早稻病虫防治约4500万亩,挽回损失约90万吨。三是中、晚稻病虫防治战役。以稻瘿蚊、三化螟、稻飞虱、稻瘟病为主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各地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早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及早做好下半年粮食生产各项准备工作的通知》和“全区晚稻重大病虫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通过技政结合、技物结合、上下结合、统分结合和点面结合(即示范带动)组织实施,全区晚稻病虫防治约3800万亩,挽回损失约70万吨。
  此外,突出抓好来宾、北海2市东亚飞蝗和隆安、合浦、全州、桂林叠彩、隆安、容县、银海、邕宁、南宁郊区等地腹露蝗、异岐蔗蝗、绵蝗、竹蝗等应急防治,切实抓好靖西、德保、宜州、南丹、天峨、环江、象州、柳江、兴宾等县(市、区)粘虫历史性发生区粘虫,以及局部地区如港南区晚稻胡麻叶斑病、田东晚稻害螨等次要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三)抓好重大病虫区域治理, 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水稻病虫区划研究,实行综合治理与应急防治结合、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的策略,重点抓好全区稻飞虱综合治理,桂东北包括桂林、贺州、梧州3市的16县(市)稻瘟病、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中、桂东北、桂西南右江河谷20余县(市)三化螟重发区综合治理,桂东南包括玉林、贵港、钦州、北海4市的15县(市)细菌性条斑病普发区综合治理和桂中、桂西南约20个县(市)稻瘿蚊重发区综合治理,以及桂南、桂东南、桂西北稻纵卷叶螟的应急防治。通过重大病虫区域治理,推动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四)推广关键配套技术和配套服务,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大区病虫治理上,按照《广西水稻主要病虫综合防治规范》,从稻田生态出发,推行“农业防治压基数,科学用药控为害,保护天敌促平衡”的防治技术模式,突出准确测报、达标防治、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和科学安全用药,大力推广水稻综合防治规范技术,实行全程技术控害。
  在重大病虫防治上,针对三化螟发生为害的特点、规律,普遍采取“抓秧田,保本田”、“抓1、3代、控2、4代”、“防秧田枯心,控本田白穗”的治理策略和措施,协调应用农业、人工、化学应急防治措施。防治稻瘿蚊推行“一并重、二把关、三选准、四为主、五结合”的防治策略、措施及其实施模式,做到秧田本田防治并重,把好秧苗针叶及禾苗分蘖两道危险受害关口、培育无虫壮秧,保有效分蘖成穗,选准高效对口农药、防治时机和田块,药剂防治以施保护药为主,以水稻为主,以施颗粒剂为主,以毒土为主。防治稻瘟病实施以种植抗(耐)性品种(组合)为主体,以强化高产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以科学用药应急防治为保证的“三一”(一主体、一基础、一保证)的治理策略,挑治苗叶瘟发病中心,狠治穗颈瘟流行区域,抓住大胎破肚危险感病期施药的配套技术。
  在应急防治用药上,大力推广应用高效、低毒、对口防治用药品种:稻瘟病:丰登、三环唑、春雷霉素等;纹枯病:井冈霉素、纹枯净等;稻飞虱: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等;三化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抗虫灵、杀虫双、杀虫单、氟虫腈;稻瘿蚊:毒死蜱、氟虫腈、丙线磷(益舒宝、益舒丰)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消菌灵、菌毒清、三氯异氰尿酸等。
  在技物配套服务上,全区植保系统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及网络优势,巩固和发展全区14个市的50多个县(市)的防治技术推广网络和试验示范基地。在全区重点推广应用水稻重大病虫主导防治用药、农药新品种及其相应配套技术,做好试验示范,增加防治技术贮备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技物结合服务,实现控害与效益的统一。
  (五)建设完善水稻重大病虫综防示范网络体系,促进面上防治工作开展
  根据《全区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全区14个市分桂东北、桂东南、桂中、桂南、桂北、桂西7大区域在桂北的永福、临桂,桂东北的钟山、八步,桂东南的北流、容县、博白、合浦、防城,桂中的柳江、象州,桂南的邕宁、灵山,桂西的宜州等粮食主产县(市、区)建设14个自治区与市级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另有52个县(市、区)也建设相应县级示范区。示范区统一设综防、常规防治、不施药防治三个处理,并树立示范牌,公示示范内容及技术措施,印发技术资料,做好宣传培训,关键防治时期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培训(内容包括病虫调查、决策防治、现场防治配药及科学安全用药等),适当免费发放防治用药,开展统一防治行动,并通过大众新闻媒体做好实况宣传报道,及时指导和带动面上病虫大区防治工作开展。全区示范面积约82万亩,辐射面积400万亩以上,示范区内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稻谷基本都达到无公害质量标准。同时开展水稻螟虫灾害调查和禁用高毒农药替代品中筛选试验,均取得一定成效。
  (六)组织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策略研讨与实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桂政办[]13号)要求自6月1日起,全区范围禁止任何单位及个人销售和在各类作物上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混配制剂后,全区农业植保系统及时研究和调整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策略,围绕“禁高”做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实践。3月和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先后组织召开“全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暨防治对策研讨会”、“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对策专家研讨会”,区内农业植保领域科研、教学、管理、推广及农药生产、销售方面的有关专家及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参加会议,自治区农业厅分管副厅长及有关处室领导也到会指导。这两次研讨会从我区高毒农药品种现状、替代品种、农作物病虫防治对象及防治技术、禁高后病虫应急防治对策和中长期治理对策等方面进行研讨,确定了我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禁用高毒农药后我区农作物病虫灾害应急防治技术,对禁高后病虫害防治工作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9月,再次组织全区市、县植保站负责人召开“全区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交流会”,总结阶段性成果,部署下一步工作。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贺州、崇左及柳江、灵川、灌阳、全州等市、县取得较好实践成效。
  (七)创新工作思路方法,抓好农民培训和技术普及
  一是实行品牌带动战略。广西《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节目作为广西植保系统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的科普品牌于成功注册。在《植保进农家》科普品牌带动下,全区植保系统围绕“禁高”主题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累计培训农民达10.8万人次,并通过病虫情报和防治意见张贴到乡村,实行零距离指导防治,使“禁高”政策法规、无害化治理技术及科学安全用药意识进入千家万户。6月,自治区植保总站联合广西电视台在合浦县成功举办主题为《生态农业病虫无害化治理――科学安全说“禁药”》的广西第xx届《植保进农家》大型电视科普活动,以合浦县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样板为平台,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禁高”后广西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对策、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及“禁高”的有关法律法规。整个活动实况制作成电视专题片在广西电视台连续播出,并将电视专题片刻录成光盘作为宣传培训资料下发全区植保系统。
  二是推进防治指导可视化、网络化。4月,自治区植保总站举办全区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节目制作培训班,全区50余县(市、区)不定期开展病虫电视预报与防治指导工作,玉林市坚持每周一至周六定期播放。自治区植保总站在广西卫视《走进农家》栏目中制作播出“病虫预测与防治”节目11期,在广西卫星广播《金土地》节目板块中播出32期;在《广西日报》、《南方科技报》等报刊杂志上刊登有关防治技术稿件约30篇。同时利用“广西植保信息网”植保信息交流园地和宣传窗口。全区50余个县(市、区)实现与自治区总站联网,崇左、北海等市拥有率达100%。广西以电视(卫星、有线)、互联网为中心的集电视、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和技术资料、标语板报等传统方式于一体的病虫信息发布传递和防治指导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以现场为主形式的大众宣传培训。按照区域治理要求,在重点区域、重大病虫防治关键时期,各级植保部门及时组织群众开展现场动员培训,并制作成电视节目播出,指导面上大区防治工作开展。自治区组织大规模防治动员培训现场16场(次),在水稻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防治关键时期,深入合浦、临桂、邕宁、柳江、玉林等地现场培训和动员开展群防群治,拍摄应急防治电视指导节目播放,为及时有效控制灾害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及其效益
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推行“春季农田为主,统一毒饵诱杀;秋季农田农舍并重,分区分类控制”的技术策略。春季推行毒饵诱杀的“统一行动、全面围歼;选好药剂、正确制饵;因地制宜、有效覆盖;饱和投毒、药饵到位;查遗补漏、扫除残鼠;常年监测,巩固灭效”全套灭鼠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抗凝血杀鼠剂敌鼠钠盐、杀鼠醚及毒铒站控鼠技术。全区春秋两季稻田统一灭鼠175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1500万元。
  (二) 农业防治压基数
   1、压低害虫基数和减少病害的侵染来源。及时春耕灌水、犁耙沤田,压低越冬螟虫源基数;打捞浪渣,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纹枯病菌核;收割后,及时销毁带病稻草,或堆放在远离稻草的地方,或沤制完全腐熟的堆肥;搞好种子消毒工作,用使百克等消毒,预防稻瘟病、稻细菌性条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全区全年实行种子消毒约410亩次,新增纯效益6500万元。
2、搞好健身控害栽培。①培育无病虫壮秧。提倡旱育秧、抛秧或直播等新型栽培技术。②合理调整耕作制度和水稻品种布局,尽量避免早、中、晚稻混栽,减少“桥梁田”,使水稻受害危险期避过螟虫发生危害期。③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多施有机肥,忌偏施、迟施氮肥,以免禾苗过于贪青,有利病虫侵染为害。④科学用水。浅水插秧,寸水回青,溥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杨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管理。实施稻田农业防治配套技术约14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22400万元;
  (三)科学用药控制为害。(1)坚持达标防治。(2)合理选用农药品种,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口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3)巧用防治策略。采用“兼治”、“挑治”方法,尽量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巧用“治小田,保大田”,做好秧田稻瘟病、稻瘿蚊、三化螟的防治工作,减轻大田为害;通过“压前代、控后代”压低上一代的数量控制下一代的发生为害。实施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为主的早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40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80000万元;实施以三化螟、稻瘿蚊、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为主的晚稻重大病虫区域治理综防配套技术约3600万亩,新增纯效益7万元;实施稻田化学除草技术约1900万亩次,新增纯效益30700万元。此外,在螟虫盛发期,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螟蛾类成虫,减少发生基数,全年推广面积约8万亩,新增纯效益160万元。
  四、水稻病虫防治补助经费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支持广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补助经费450万元,根据经费使用要求,结合广西实际和病虫发生区域特点,自治区本级使用180万元,有关市县使用270万元。经费主要用于重大病虫防治组织实施、监测预警、灾害调查、成灾机制及持续控害技术研究、技术宣传和农民培训、示范区建设、应急防治药剂发放和应急机制构建(见下表)。
  五、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1、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优质谷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杂交稻种植比例稳步上升,但缺乏抗性考虑;育秧方式的变革,“旱育稀植”、“免耕抛秧”、“抛秧”等栽培技术的推广,使得水稻播插期不统一,田间苗情复杂;效益农业迅猛发展,栽培方式呈现多样化;加上气候变异,如去年秋冬以来的持续干旱少雨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结构也不断变化,全区迁飞性、钻蛀性害虫发生严重,局部流行性部还发生偏早、为害严重,一些次要病虫害上升,病虫灾变风险不断增大,但相应的测报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运作高效、反应快捷、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病虫防治机制也尚未形成,应急防治工作尤显被动。
   2、群众施药防治病虫害观念根深蒂固对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禁用高毒农药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有较大负面影响。
   3、全区各级财政普遍困难,业务经费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工作开展难以正常保障,防治手段陈旧落后,新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开展不平衡。
   4、农药市场比较混乱,地方经营政策不一,农药监督管理缺乏力度,假冒伪劣或陈旧失效农药时有充斥市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防治成效和新农药、新技术推广。
  (二)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的对策建议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加强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治手段,增强技术创新和贮备后劲,创新防治技术模式和以民为本工作思路,逐步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使水稻害虫综合治理逐步进入可持续控制新阶段。
   1、加强重大病虫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提高灾害控制能力。总体上,广西水稻重大病虫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已较为成熟、规范,但监控基础设施和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完善,尤其是应急防治体系和手段亟需健全改善。立足于粮食安全战略要求,推进集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应急防治、农药试验和安全使用于一体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奠定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基础。
   2、加大救灾减灾投入力度,创新重大病虫防治实施机制。水稻重大病虫灾害危及社会公共安全和稳定大局,是国家和政府必须重视和治理的自然灾害。因此,立足本职,形成重大病虫防治预案制度、专项基金机制和资金追加制度,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加大减灾救灾的投入力度,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多元投入、政策保证、运作高效、快速反应、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实施机制,是实现对水稻重大病虫持续控制的关键所在。
3、加强技术协作和攻关,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开展国际、省际间的技术协作和攻关,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水稻重大病虫灾变与成灾规律及其生理生态学机制,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和作物品种抗性监测,着力开发以生物生态调控为中心的关键防治技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并与传统手段相结合,不断提高水稻重大病虫治理水平。并与时俱进推进测报防治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力求病虫预报技术简化与准确率相统一,防治技术模式更符合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4、切实抓好农民参与式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防治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广大农户,基于IPM理论和参与式发展思想,开展以田间学校等现场方式为主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服务工作,是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可持续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突破综防技术及一切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颈瓶的之路。一是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水稻IPM的有关项目;二是形成水稻重大病虫防治技术试验示范制度,抓好示范样板建设;三是以技术现场为主要形式开展农民培训和防治战役的发动实施,突出关键防治技术和安全科学用药技术的示范和宣传培训;四是在信息农业框架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众传媒资源,推进防治指导网络化、可视化和咨询智能化进程;五是大力培育、发展农民组织参与防治工作,有效协调解决病虫大区统一防治与农民分散经营的矛盾,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广东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水稻工作总结(3) | 返回目录
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结合全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今年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紧紧围绕水稻安全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农民,改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分布和发生为害规律等,通过建立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进一步推动了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一年来,在水稻病虫害发生较重,尤其是第六、七代稻纵卷叶螟在全省范围内大发生的情况下,由于病虫情预报及时、准确,防治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了水稻的安全生产。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的组织实施也初显成效。一年来,估计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8100万亩次,防治面积8300万亩次,挽回稻谷20亿公斤。21个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示范面积60多万亩,有效地带动全省水稻病虫综合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粮食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水稻病虫害发生概况
  今年全省降雨量比正常年份少三成左右,全年无台风无汛期是罕见的年份。由于天气原因等因子影响,今年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是:虫害重于病害,迁飞性害虫发生严重。全省水稻病虫害发生面积约8100万亩次。其中,纹枯病发生1800万亩次,属常发生性病害,发生面积与往年持平,发生程度比往年稍轻。稻瘟病发生150万亩次,在历史病区的晚稻个别品种发生较重,如清远市种植秋优998,苗期出现病斑,移植后遇阴雨天,病害迅速扩展,8月中下旬,出现整科禾苗枯死。稻纵卷叶螟发生2200万亩次,由于其迁入峰次多,迁入虫量大,对早晚稻生长构成了较大的威胁,尤其是8-9月,全省稻区普遍有3-4个迁入峰,粤东地区出现5个迁入峰,一般亩蛾量600―6000头,高的3万头以上,亩卵量3―7万粒,高的10万粒以上,为近年来少见。稻螟发生900万亩次,以三化螟为主,台湾稻螟和二化螟在部分地区有所回升。稻飞虱发生1900万亩次,早稻迁入早,迁入量不大,发生较去年轻,晚稻受干旱天气的影响,发生较轻。
  二、 病虫防治措施和成效
  针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为害的特点,各级农业部门,紧密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粮食生产目标,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植保防灾减灾的职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农作物病虫发生动态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和技术措施。尤其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使病虫害防治技术切实有效地落实到田间。
   1、 领导的高度重视,确保了技术措施的落实
今年,是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的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并把植保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黄华华省长在全省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推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谢悦新厅长在全省农业局长会议上,较大篇幅地阐述了植保工作在粮食安全生产的作用。根据农业部(农明[]第57号文精神,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农业厅发出了《关于加强晚稻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省站在5月发出《关于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的通知》,9月发出《关于抓好水稻迁飞性害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厅长谢悦新、副厅长蔡汉雄及植保总站站长陈忠南等领导在国庆、中秋前后,针对我省晚稻迁飞性害虫大发生的情况,多次组织有关人员研究防治对策,深入基层检查、督促防治措施的落实,各级政府有关领导和农业局领导放弃节假日休息,到基层发动群众防治病虫害,揭阳市9月份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市府召集农业局长和有关专家研究防治对策,同时组织召开了市、县农业局长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国庆节期间领导带头值班,大大鼓舞了植保人员的斗志,也改变了人们对植物保护“丰年无功、歉年有责”的看法,保障了植保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
   2、 掌握病虫情,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我省各级植保部门,积极开展病虫害的调查监测,认真履行病虫情汇报制度,做到病虫情上传下达迅速、畅顺。同时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措施,尤其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如早、晚稻生育中后期,针对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发生特点、发生量和防治适期,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并将这些技术措施印发至农户手中,并张贴。省植保总站将水稻、柑桔等作物病虫防治技术印制宣传单张20多万份分发至各地。确保各项有效技术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 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推动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
  结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达的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我站在水稻重大病虫重发区和主产区建立了21个综合防治示范区,并制定了工作计划。省站还专门召开了示范区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职责,统一部署。各地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为组长,技术人员为骨干的领导小组。省领导小组根据病虫发生的特点,加强对示范点的巡回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仅晚稻中期就派出了6批次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开展检查、督促和指导。示范区严格执行项目规定,坚持“五有”原则(有组织保障、有示范标志牌、有示范面积、有技术保障、有技术培训)开展防治工作。通过共同努力,全省示范区成立领导小组18个,树立示范区标牌21个,示范面积60多万亩,培训农业技术人员15场次110多人,培训农民56场次1600多人,带动辐射面积120万亩。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各地开展水稻综合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如省站下达给韶关市农业局建立一个示范区,他们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翁源建立了一个中心示范区,还在曲江、南雄、乐昌建立了3个示范区,全市的示范面积12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3%,辐射面积40多万亩。为配合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让农民更好地掌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今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水稻病虫综合防治行动,是多年来推广水稻综合防治工作最成功的。综合防治示范区的建立,改变了生产者的观念,提升了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了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
   4、 积极探索综合防治技术,提升病虫防治技术水平
  我省水稻病虫发生种类多,频率高,抗性强,同时受天气等诸多因素影响,病虫的发生多变,给防治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为有效地控制病虫发生为害,我们进行了药剂筛选试验、螟虫种群研究、综合治理技术的组合等工作。
   ⑴ 针对稻纵卷叶螟防治难的问题,开展药剂筛选
  稻纵卷叶螟在我省发生代数多,迁入峰次多,发生量大,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同时,稻纵卷叶螟对常规药剂的抗性水平高,据有关部门监测,对杀虫双的抗性水平提高近100倍,对甲胺磷提高近200倍,对三唑磷超100倍。为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我站在梅州、惠州、翁源设立了3个药剂筛选试验点,对5%锐劲特悬浮剂、80%锐劲特水分散性粒剂、18%杀虫双水剂、20%三唑磷乳油和20%阿.三唑磷乳油进行药效对比,结果表明,抓准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用药,均可达理想的防治效果。错过防治适期,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倍液喷雾防治。
   ⑵ 开展水稻螟虫种群研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十多年来,我省水稻品种、耕作制度和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引发诸多病虫尤其是水稻螟虫(三化螟、二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等)区域间差异大,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为摸清水稻螟虫的种群动态和分布规律,我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螟虫发生区和主产区进行了一次抽查。抽查了21个县(区),每县(区)随机抽查300头以上稻螟。鉴定结果表明:三化螟仍然是我省水稻螟虫的优势种群,占种群数量的88.9%;依次是台湾稻螟占6.8%;大螟占2.7%,二化螟占1.7%。台湾稻螟在个别区域所占比例较高,如博罗县罗阳镇抽查螟虫314头,台湾稻螟138头,占种群的43.9%。个别地区二化螟所占比例较全省平均数高,如梅县城东镇抽查螟虫348头,二化螟36头,占10.3%。摸清稻螟的发生区域,为制定防治策略,分类指导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⑶ 开展稻田杂草调查,为科学除草提供依据
  我们还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调查,调查了梅州、高明、高要、英德、曲江和澄海,调查结果表明:稻田与水稻有竞争力的杂草为主要是稗草。未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草密度20-166株/m2,对产量影响一般为3 %-25%。使用除草剂的田块稗草密度甚低,基部主要是鸭舌草、矮慈菇等无竞争力的杂草,密度一般为5-35株/m2。
   ⑷ 做好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组合和推广
  从农业生态、农业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我们制定了农业防治为基础,保护利用天敌、促进生态平衡为核心,科学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配套技术,并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
  农业防治:主要推广抗病虫良种,抛秧技术,适当密植,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早施肥,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浅灌,及时露晒田,减少无效分蘖。通过适时犁耙田,清除稻田菌核,人工摘除秧田螟虫卵块,培育无病虫壮秧和统一栽培品种、统一熟期减少桥梁田等措施。
  保护利用天敌:抛插秧后30天内不施用杀虫药剂;为有益生物创造良好的繁殖生境,更好发挥天敌的控害作用。早稻收割后田埂留草把,每3米一把,创造适宜天敌渡夏的环境。
  化学防治: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在水稻移植前3天,针对病虫情,选用对口农药,施用“送嫁药”,确保无病虫壮秧进入本田。抛插秧后5-8天结合追肥,选用丁苄、二氯苄、苯苄等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稻纵卷叶螟、三化螟掌握在卵孵高峰期,选用杀虫双、锐劲特、三唑磷等药剂进行防治;稻飞虱掌握在虫口密度1500头/百科,选用吡虫啉等药剂进行防治;稻纹枯病首先做好耙田时菌源清理工作,其次掌握科发病率30%时,选用井冈霉素、纹霉清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治穗颈瘟掌握在水稻破口期,选用三环唑、瘟博克等药剂进行防治。选用杀鼠迷、敌鼠钠盐等配制毒谷,做好农区灭鼠工作。
   5、 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我省财政经费预算中,每年约安排20万元用于重大病虫的防治,各级也拨出专款用于防治病虫害。今年中央财政给予广东大力支持,安排了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经费150万元,对控制水稻病虫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经费主要用于建立21个示范区,开展综合防治技术探索,螟虫种群研究和宣传培训等。其中安排给市、县示范区13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校开展防治技术研究5万元,省站购《水稻病虫防治技术彩色挂图》和《中国植保手册-水稻病虫防治分册》5.4万元,印制图文并茂的综合防治技术资料4.6万元,共30万份分至各市县。各示范区的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培训农民,开展新技术的探索和推广等,经费用到了实处,初见成效。
群众受益非浅。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来,大部分群众只是从书本、电视或农业局张贴的病虫防治通知得到防治知识,由于缺乏与技术人员的沟通,病虫防治存在难大的盲目性。开展综合防治示范,加强了技术人员与群众的接触,让更多的农民直接接受到病虫害防治知识。乐昌市农民反映:办示范区真好,有机会参加了3次培训,每次都有新内容。耕田十多年,第一次接受科学种田的知识,希望能继续办下去,多学点东西。
   ⑵ 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示范技术具体、培训工作到位,群众参与意识强,使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的落实到田间。据我们的调查,示范区病虫总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明显低于非示范区的6.5%。
   ⑶ 减少农药用量,降低防治成本。示范区施药2-3次,比非综防对照区减少2-3次,平均每亩减少农药290克,是非示范区的52.5%,达到省时省工、节约成本,减少污染的目的。
   ⑷ 提高了稻谷产量和质量。据调查示范区单产为453公斤/亩,比非示范区431公斤,亩增22公斤,按示范面积60万亩计,共增产1320万公斤,增收1850万元。同时通过推广高效、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科学使用农药,相信稻谷品质得到改善(我们已经在21个示范区抽取了105个样本,在非示范区抽取了63个样本,进行稻谷农药残留测定,有关数据待测定后再报)。
  三、 存在问题和建议
  虽然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防治项目带动了我省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省辖区东西走向跨度大,水稻种植面积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大发生频率高,不同生态区域病虫存在较大的差异,病虫防治示范工作还需不断加强。
   1、示范面积小,难以涵盖千家万户
  今年我们建立的21个示范区,示范面积60万亩,但相对全省3100万亩,仅占2%,计划明年再增加10个示范区,扩大示范面积,力争示范面积达100万亩。
   2、螟虫等重大有害生物多变,综合防治技术有待进一步改进
  稻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是我省水稻的主要病虫,由于境内跨度大,病虫多变,年度差异大等,要求防治技术需不断改进。计划在原有综合防治技术基础上,针对稻螟等防治难的病虫进行防治技术改进研究。
   3、药剂筛选和合理使用必须提到重要位置
  在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中,药剂防治是快速、有效控制病虫的方法,正因为此,群众往往对药剂有较强的依赖性,引发了病虫产生抗药性、再猖獗和污染等问题,群众对此认识不清,常常加大用药量、增加浓度、增加施药次数,使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必需在繁多的药剂中,筛选出高效、安全的品种,并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民掌握合理使用方法。

}

各市、州、县(区)植保站(局):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要求,全力抓好2021年湖北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持续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及农药减量工作,坚决完成“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我省在全国农技中心制定的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2021年水稻、玉米、棉花、马铃薯、茶叶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和草地贪夜蛾、柑橘大实蝇综合防控技术方案。现将《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等7个方案(附件1-7)印发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各项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努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

2. 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3. 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4. 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5. 2021年茶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6. 2021年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7. 2021年柑橘大实蝇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办公室

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了做好2021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42%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负增长。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控害,减药增效。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开展应急防治。推进绿色防控与专业化防治服务融合发展,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以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为重点,

1. 选用抗(耐)性品种。以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为重点,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性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

2. 生态调控。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丛距3—5米,减少二化螟和大螟田间的种群基数。

3. 农艺措施。(1)翻耕灌水灭蛹。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实行低茬收割,降低螟虫残虫量。

(二)优先采用的绿色防控技术。

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选用咪鲜胺、肟菌·异噻菌胺、氰烯菌酯、乙蒜素浸种;预防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采用吡虫啉等种子处理剂。应用酸性氧化电解水浸种,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促进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早稻浸泡12小时,中晚稻浸泡6小时,浸种结束后,进行常规的催芽和育秧流程。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和稻叶蝉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2. 物理阻隔育秧。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15—20克/平方米无纺布全程覆盖秧田育秧,阻隔介体昆虫,预防病毒病。

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越冬代二化螟、大螟和主害代稻纵卷叶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信息素,通过群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减轻为害。群集诱杀选用持效期3个月以上的挥散芯(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cm为宜。交配干扰采用高剂量信息素智能喷施装置,每3亩放置1套,傍晚至日出每隔10分钟喷施1次。

4. 释放稻螟赤眼蜂。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亩均匀放置5—8点,每次放蜂8000—10000头/亩。高温季节傍晚放蜂,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cm、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cm为宜,释放球可直接抛入田中。

5.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日龄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福寿螺和杂草等发生为害。

6. 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根据穗期主攻对象组合用药,预防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穗腐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

(三) 应急控害技术。

1. 稻飞虱。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对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的稻田施药。生物农药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菌、苦参碱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三氟苯嘧啶等品种。

2. 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农药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品种。

螟虫。防治二化螟,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防治三化螟,在水稻破口抽穗初期施药,重点防治每亩卵块数达到40块的稻田。生物农药可选用苏云金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短稳杆菌、印楝素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甲氧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品种。

4. 稻瘟病。防治叶瘟在田间初见病斑时施药;预防穗瘟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药,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齐穗期间隔7天第2次施药。生物农药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冈·蜡芽菌等品种,化学农药可选用三环唑、丙硫唑、咪铜·氟环唑、肟菌·戊唑醇、嘧菌酯等品种。

5. 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和破口抽穗初期结合保穗施药。药剂可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多抗霉素、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噻呋酰胺等品种。

6. 稻曲病和穗腐病。在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药剂选用井冈·蜡芽菌、氟环唑、咪铜·氟环唑、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等品种。

7. 病毒病。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主要在秧田和本田初期及时施药,防止带毒稻飞虱迁入。药剂选用毒氟磷、宁南霉素等。

8. 细菌性基腐病、白叶枯病。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时立即用药防治。重发区在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施药防治。药剂选用噻霉酮、噻唑锌等品种。

1. 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大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挥散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避免相互干扰。

2. 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 稻虾、稻鱼、稻鳝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和种桑养蚕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 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止使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

5.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2021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1年我省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8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进一步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化学农药使用量有效减少。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实施秸秆粉碎还田、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实施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玉米病虫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重点防控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二代三代粘虫、玉米蚜虫、纹枯病、大斑病。密切关注地下害虫、桃蛀螟、灰斑病、小斑病。

四、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一)草地贪夜蛾、玉米螟、粘虫、棉铃虫、桃蛀螟等蛀食性害虫。秸秆粉碎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成虫发生期使用杀虫灯结合性诱剂诱杀;成虫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心叶期幼虫低龄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酰胺类、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茚虫威等杀虫剂喷雾防治。抓住低龄幼虫防控最佳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

(二)地下害虫及蚜虫等苗期害虫。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利用含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或丁硫克百威复配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

(三)玉米叶斑类病害。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苯醚甲环唑、丁香菌酯、吡唑醚菌酯、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四)玉米纹枯病。选用抗耐病品种,合理密植。选用含有噻呋酰胺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发病叶鞘,喷施井冈霉素A等杀菌剂喷施,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再喷1次。

五、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1. 秸秆处理、深耕灭茬技术。采取秸秆综合利用、粉碎还田、深耕土壤、播前灭茬,压低病虫源基数。

2. 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杀虫灯诱杀,对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可结合性诱剂诱杀。

3. 种子处理技术。根据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和苗期病虫害种类,选择适宜的种衣剂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4. 苗期害虫防治技术。根据苗期害虫发生情况,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喷雾防治。使用烟嘧磺隆除草剂的地块,避免使用有机磷农药,以免发生药害。

5. 中后期病虫绿色防治技术。心叶末期,统一喷洒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和草地贪夜蛾;根据叶斑病、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病虫发生情况,合理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控制后期病虫为害。宜使用高秆作物喷雾机和航化作业提升防控效率和效果。

6. 赤眼蜂防虫技术。在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选用当地优势蜂种,每亩放蜂1.5万—2万头,每亩设置3—5个释放点,分两次间隔7天统一释放。

1. 杀虫灯注意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和夜间活跃时段使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平衡。

2.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且不能将不同害虫的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3. 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防效。

4. 施药宜在清晨或傍晚,用水量要足施药部位要精准。

5. 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省2021年棉花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质量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采取“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 控害减药 保铃保产”策略播前和苗期预防、生长期和铃期控害。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农艺和生物防治技术,选用生物源和环境友好型农药,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重点防治棉盲蝽、棉叶螨、棉铃虫、棉蚜、红铃虫、苗病,密切关注斜纹夜蛾、烟粉虱、棉蓟马、枯萎病、黄萎病、铃病。

(一)棉盲蝽。新被害率3%或百株虫量5头时药剂防治。施药时间应在上午9时前或下午4时后,由田边向内施药,药剂选用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

(二)棉叶螨。当点片发生时,或有螨株率低于15%时,挑治中心株,有螨株率超过15%时进行全田统一防治。药剂选用哒螨灵、阿维菌素等。

(三)棉铃虫。当转Bt基因棉百株低龄幼虫超过百株10头、非转Bt基因棉百株累计卵量100粒时进行药剂防治。优先选用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短稳杆菌等微生物农药,化学农药选用虱螨脲、氟铃脲、氟啶脲、茚虫威、多杀霉素等进行防治。

(四)棉蚜。伏蚜单株上、中、下3叶蚜量平均200—300头时,全田防治。选用氟啶虫胺腈、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等药剂交替使用。

(五)棉蓟马。苗期和蕾期以种子包衣防治为主,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进行种子包衣。花期视虫情进行防治,可选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噻虫嗪等药剂。

(六)苗病。以种子包衣预防为主,选用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拌种或再包衣。发病初期尤其遇低温阴雨天气及时药剂防治,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噁 霉灵进行喷施。

(七)枯萎病和黄萎病。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种子包衣。苗期至蕾期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或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乙蒜素。

(八)铃病。发病前或初见病时,以花蕾和幼铃为重点喷药预防,或花铃期雨前预防、雨后及时喷药控制。

五、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生态调控技术。清洁田园,清除田边杂草,中耕除草,减少害虫的转移危害。棉田周边种植蛇床子、波斯菊、百日菊等显花植物,为自然天敌提供蜜源,引诱、涵养天敌,增强天敌对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的控制能力。

(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性较好的抗虫棉优质高产品种。

(三)种子处理技术。选用适宜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或再包衣。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噻虫嗪种子处理剂,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氨基寡糖素、芸薹素内酯、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

(四)赤眼蜂防虫技术。棉铃虫成虫始盛期人工释放卵寄生蜂螟黄赤眼蜂或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每次10000头/亩,每代放蜂2—3次,间隔3—5天,降低棉铃虫幼虫量。

(五)昆虫信息素诱杀技术。从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开始,大面积连片使用棉铃虫性诱剂和斜纹夜蛾性诱剂,每亩设置1个挥散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群集诱杀成虫,降低田间落卵量。连片施用生物食诱剂,于夜蛾科害虫(棉铃虫、地老虎、斜纹夜蛾等)主害代羽化前1—2天,以条带方式滴洒,每隔50—80米于1行棉株顶部叶面均匀施药,可诱杀成虫。

1.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注意保护自然天敌。

2. 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换和交替使用,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3.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2021年马铃薯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控制马铃薯重大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病虫害发生区防控处置率95%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农户联防联控相结合。

以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二十八星瓢虫、地下害虫、蚜虫等为重点,兼顾环腐病、疮痂病、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的防控。

1. 轮作防病虫技术。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最好与莜麦、燕麦、小麦、玉米、大豆和蚕豆等作物轮作倒茬;精细整地,当地温在10℃以上进行播种,播种深度8—10厘米,避免因地温偏低和播种过深出苗缓慢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2. 选择优良抗病虫品种和优质脱毒种薯。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抗病、商品性好、高产、耐贮运的品种。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原种或一级种播种。

3. 种薯切刀消毒技术。播种前把种薯先放在室内堆放5—6天,进行晾种,不断剔除病薯。在种薯切块过程中,用75%酒精或3%来苏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5—10分钟进行消毒,采用多把切刀轮换使用。将种薯切成40—50克大小的薯块,且每块上带2—3个芽眼,切块大小应均匀一致。

4. 种薯处理(药剂拌种)技术。种薯切块后选用咯菌腈·氟唑环菌胺、咯菌腈或精甲霜灵·咯菌腈任意一种进行种薯包衣,也可选用甲基硫菌灵+春雷霉素、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等药剂拌种。防治土传、种传病害、晚疫病和地下害虫。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5. 随种垄沟施药防病技术。对于土传病害严重的地块,全田施用芽孢杆菌生物菌肥和生物菌剂。

(二)苗期病虫防治技术。

从块茎出苗到植株现蕾为止,重点防治晚疫病、地下害虫。对于晚疫病高发区,如果出苗后空气温度达到18℃同时遇有连阴雨天气的情况下,需要喷施代森锰锌、氟啶胺或氰霜唑等保护性药剂1—2次进行保护预防。如出现中心病株,可喷施内吸治疗剂烯酰吗啉、丁子香酚或氟菌·霜霉威等1—2次消灭中心病株。对于地下害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设置1个性诱捕器,设置高度超过马铃薯植株顶端20厘米左右。也可利用灯光诱杀,每20—30亩布设1台杀虫灯,夜间定时开灯诱杀,尽量避免误杀天敌。成虫出土前用辛硫磷拌土地面撒施,或出土后用溴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

(三)块茎形成期防治技术。

从植株现蕾开始至开花为止,重点防治晚疫病、疮痂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等。该时期晚疫病防治可喷施保护性杀菌剂2—3次。选用代森锰锌、氟啶胺、氰霜唑、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施药间隔根据降雨量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具备滴灌条件的疮痂病严重的地块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如有青枯病发生,可选用春雷霉素、氯化铜或噻霉酮等药剂滴灌或喷淋2—3次。二十八星瓢虫防治可利用成虫假死性敲打植株使之坠落,收集灭之或人工摘除卵块,集中处理,减少害虫数量。或在卵孵化盛期至三龄幼虫分散前,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雾,施药间隔期7—10天。蚜虫防治,在采取铲除田间、地边杂草,切断中间寄主和栖息场所等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可优先选用苦参碱、除虫菊等生物药剂防治,也可采用吡虫啉、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防治。

(四)块茎膨大期防治技术。

从开花到茎叶开始衰老为止,是晚疫病、早疫病、二十八星瓢虫、马铃薯块茎蛾等病虫害的严重发期,也是全年早晚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晚疫病防治依据田间监测预警系统或田间病圃监测确定喷施最佳时间。该时期一般喷药4—5次,药剂选择内吸治疗剂和保护剂同时使用。防治药剂可选用烯酰吗啉、氟噻唑吡乙酮、丁子香酚、霜脲氰·恶唑菌酮、氟菌·霜霉威、霜脲·嘧菌酯、嘧菌酯、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早疫病防治可选用丙环唑、嘧菌酯、啶酰菌胺、烯酰·吡唑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等药剂。施药间隔根据降雨多少和所用药剂的持效期决定,一般间隔5—10天左右。喷药后4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喷。植株长势较弱早疫病严重的地块,可增施2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疮痂病严重的地块,具备滴灌条件的滴灌1次寡雄腐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马铃薯块茎蛾成虫期在前期采用食诱剂、性诱剂、灯光诱杀等理化诱控技术,控制成虫数量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卵孵化盛期至二龄幼虫分散前的药剂防治,可选氨基甲酸酯类或拟除虫菊酯(或与其他生物农药混合使用)进行叶面喷雾。

(五)收获至贮藏期病虫防控技术。

收获前7天左右采用机械杀秧。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如烯酰吗啉、氢氧化铜或霜脲氰·恶唑菌酮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杀秧后如不能及时收获,种薯田还应加喷一次吡虫啉防治蚜虫,避免种薯感染病毒。收获后马铃薯在库外放置1—2天,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同时要防止马铃薯块茎蛾在薯块上产卵。入库时剔除病、虫薯。库内保持干燥和低温(2—4℃)环境条件,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五、农药科学使用注意事项

(一)农药用量准确。要按具体农药品种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准确用药,各计各量,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

(二)科学混配农药。配制可湿性粉剂农药时,一定要先用少量水溶解后再倒入施药器械内搅拌均匀,以免药液不匀导致药害。

(三)选择施药时间。避免高温暴晒情况下施药,施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施。

(四)禁用高毒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其复配制剂。要根据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优先选择环境友好型适用农药,采取科学配方,进行防治。

(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安全防护,防止中毒。

(六)使用合格农药。购买农药要做到选购三证齐全、取得登记的产品,拒绝使用不合格产品,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七)加强统防统治。在晚疫病流行高峰期,结合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结果,组织专业化防治队,开展统防统治,将晚疫病重发流行风险降至最低。

2021年茶叶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为有效控制茶树主要病虫害,将损失控制到最低限度,确保茶叶产量和品质安全,特制订本方案。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害虫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茶树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茶叶质量符合我国茶叶卫生质量标准要求,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以生态调控为基础,以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治为重点,以科学用药为应急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治理,优先采用健身栽培、免疫诱抗、灯光诱捕、色板诱集和生物农药以及保护和利用天敌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安全、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进区域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保护授粉昆虫,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园生态环境安全。

重点防控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炭疽病和茶饼病,密切关注茶毛虫、茶橙瘿螨、茶丽纹象甲、茶蚜等。

(一)茶小绿叶蝉。维护茶园周边自然植被,间作显花草本和木本植物,秋冬季在园边适度自然留草,为蜘蛛类、寄生蜂类天敌提供庇护场所,增强生态控制潜能。生产季节,适时分批勤采,清除茶行间杂草,控制虫口基数。防治可选用药剂:印楝素、藜芦碱、茶皂素、白僵菌、呋虫胺、茚虫威、联苯菊酯、虫螨腈、唑虫酰胺等。

(二)茶尺蠖。结合茶园秋季中耕施肥,翻耕土壤,减少土中越冬虫蛹的成活率。在茶尺蠖常发茶园安装诱虫灯,羽化高峰期开灯诱杀成虫。在茶尺蠖成虫羽化期,每亩放置2—3套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雄虫。保护和利用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蜘蛛类等重要天敌。使用茶尺蠖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宜掌握在第1、2代或5、6代的低龄幼虫期。防治可选用药剂:茶核·苏云金、苦参碱、短稳杆菌、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三)黑刺粉虱。加强茶园管理,疏枝清园,促进茶园通风透光以抑制其发生。越冬代成虫羽化始盛期,使用信息素+黄板诱杀成虫,每亩挂诱虫板15—20块。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可喷施噻虫嗪·联苯、溴氰菊酯等药剂。秋季在越冬虫口偏高田块可用石硫合剂、矿物油等进行封园。

(四)茶毛虫。利用茶毛虫群集的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茶毛虫成虫羽化期,安装诱虫灯诱杀成虫,每亩放置2—3套茶毛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雄虫。使用茶毛虫病毒制剂进行生物防治,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期。虫口基数达到或超过防治指标时,可选用药剂:苦参碱、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高效氯氰菊酯、联苯·甲维盐等。

(五)茶橙瘿螨。适时分批勤采,带走部分成螨、卵、幼螨和若螨。秋末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封园。在茶橙瘿螨发生高峰前期,可选用藜芦碱、矿物油予以防治。

(六)茶饼病。适时分批勤采,结合茶园改造,选择适宜时期修剪和台刈以去除病叶。清除枯枝,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性,增施磷、钾肥,增强茶树抗病能力。在历年发病较重茶园中,可在发病初期连续喷施苯醚甲环唑或吡唑醚菌酯等药剂二次,间隔7—10天。

(七)茶炭疽病。在新植茶园时,选种抗性的健壮种苗。平衡施肥以提高茶树抗病力,及时剪除病枝。适时采摘。对于重发茶园,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防治。

备注:本技术方案所列农药仅供茶叶为国内销售的茶园使用参考,出口茶园防控病虫害须针对出口国的检测要求慎重选择农药。具体使用浓度、使用方法及安全间隔须仔细阅读农药标签和产品说明书。

2021年草地贪夜蛾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2021年我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迁入为害和迁飞扩散,特制定本方案。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通过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和统防统治,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虫口密度达标区域应防尽防,确保草地贪夜蛾迁入后不暴发成灾,确保压低北迁虫源。

按照“早谋划、早预警、早准备、早防治”要求,实施全面监测、分区施策、治早治小、联防联控、全力扑杀的策略。全面优化监测防控措施,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与应急防治,结合生物生态物理控制手段,科学用药,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根据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危害规律,结合预测预报,因地制宜采取生态调控、种子处理、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强化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及时控制害虫扩散危害。

(一)生态调控技术。科学选择种植抗耐虫品种,同时在玉米田可间作套种豆类、洋葱、瓜类等对害虫具有驱避性的植物或在田边分批种植甜糯玉米诱虫带,趋避害虫或集中歼灭,减少田间虫量。

(二)种子处理技术。播种前选择氯虫苯甲酰胺、溴酰·噻虫嗪等成分种衣剂实施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防治苗期草地贪夜蛾。

(三)理化诱杀技术。在成虫发生高峰期,采取高空杀虫灯、性诱捕器以及食诱剂等理化诱控措施,诱杀成虫、干扰交配,减少田间落卵量。在集中连片种植区,按照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的标准(集中连片使用,面积超过1000亩,可按1.5—2亩1个诱捕器标准设置)全生育期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田边、地角、杂草分布区诱捕器设置密度可以适当增加。苗期诱捕器进虫口距离地面1—1.2米,后期则高于植株顶部15—25厘米,随着作物生长,应注意调节诱捕器高度。在使用期内,根据诱芯的持效期,及时更换诱芯,以达到最佳的诱杀效果。

(四)生物防治。作物全生育期注意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半闭弯尾姬蜂、淡足侧沟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和益蝽、东亚小花蝽、大草蛉和瓢虫等捕食性天敌,在田边地头种植显花植物,营造有利于天敌栖息的生态环境。在草地贪夜蛾卵期积极开展人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控害技术。抓住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喷施或撒施,持续控制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

(五)科学用药。在全生育期实施性诱防控等综合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根据虫情调查监测结果,当田间玉米被害株率或低龄幼虫量达到防治指标时(玉米苗期、大喇叭口期、成株期防治指标分别为被害株率5%、20%和10%,对于世代重叠、危害持续时间长、需要多次施药防治的田块,也可采用百株虫量10头的指标),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等高效低风险农药,注意重点喷洒心叶、雄穗或雌穗等关键部位。注重农药的交替使用、轮换使用、安全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控效果。

2021年柑橘大实蝇综合防控技术方案

为做好柑橘大实蝇防控工作,有效控制柑橘大实蝇危害,切实保障柑橘产业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80%以上,总体防控效果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柑橘大实蝇不大面积扩散蔓延。

采取分区治理、分类防治、联防联控的防治策略,加强柑橘大实蝇发生期监测,重点应用成虫诱杀、捡拾虫果以及虫果无害化处理等措施,逐年降低虫源基数。

柑橘主产区及柑橘大实蝇重发地区为防控重点区域。

1. 成虫回园监测。采用挂瓶法或诱捕器(蛋白诱剂或性诱剂)等方法监测成虫回园始期,准确确定防治时期,做好分类指导,为大面积防治提供依据。

2. 成虫诱杀。在柑橘大实蝇羽化始盛期、成虫回园始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期间诱杀成虫。

(1)挂瓶(诱捕器)诱杀。对于上年虫果率3%以下的果园,可采用糖醋药液等食物诱剂挂瓶(诱捕器)诱杀成虫,每亩悬挂8—10个,每7天换1次诱剂。可在诱捕器外壁喷粘胶,提高诱杀效果。

(2)点喷诱杀。对于上年虫果率3%以上的果园,使用果瑞特蛋白诱剂点喷,每亩喷10个点,每点0.5平方米,或糖醋药液每亩喷三分之一柑橘树,每株树喷三分之一树冠。每隔7天喷1次,蜜桔类一般要喷3—5次,椪柑类和橙类一般喷4—6次。

(3)悬挂粘胶球型诱捕器(诱蝇球)诱杀。从成虫羽化始盛期(5月中下旬)开始使用,每亩挂10—20个诱蝇球,在果园背阴通风处、离地1.2—1.5米高树冠处悬挂,每个诱蝇球间距10米左右。选用可降解的诱蝇球,对于使用过的诱蝇球及时回收并再利用。

3. 捡拾落果与虫果处理。捡拾并处理落果、虫果对控制翌年害虫基数作用较大。

(1)捡拾落果。从9月中旬至11月下旬,定期捡拾园中落果,每2—3天一次,高峰期1天一次,并摘除未落的虫果,每7天一次。山坡果园在坡下挖浅沟拦截虫果收集。打蜡加工厂、零散交易点及无人管理桔园虫果收集后集中处理。

(2)处理虫果。捡拾和摘除的落果就地置于厚型塑料袋中,扎紧口袋密封闷杀。7—10天果实腐烂后将烂果埋入土中作肥料。也可将收集的虫果,送往虫果处理池中浸泡灭杀,或喂鱼、喂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稻病虫害防治图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