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度T360怎么给电池充电?

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并非原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其他真实有依据的价格;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

说到被国产汽车颠覆认知,我必须在这篇回答的开始讲一句大实话。

近年来国产SUV造车势力比较猛,在家用这一块,在销量上基本已经可以与合资掰手腕了,而在产品力上也丝毫不怂,所以说国产SUV的认知我早就被颠覆过了。

但是国产轿车这一块,不夸张的说一直在被合资吊起来打,这给很多普通车主带来的一个强烈的心智是:

买车如果选SUV,会在合资和国产之间慎重的综合考量下;

而买车如果选轿车,在A级车这个范畴里,基本直接奔着朗某轩某卡罗某就去了,甚至像我这种还算在汽车行业里的人,也会有意无意的直接忽略国产轿车。

而真正打破我这种认知的,是吉利的这台星瑞。

去年星瑞刚上市的时候,我虽然没摸到过真车,但从账面数据、网络口碑等等方面来看,在性能、家用、智能交互、空间、舒适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是今年来最令我期待的一款国产轿车。而且这台车在很多产品力以及产品力所营造的综合体验上,完全是可以超越它这个级别去打B级车,所以我对这台车的一个前置印象就是:

这是一个「搅局者」和「颠覆者」。

前阵子我和我太太来三亚休假,刚好有机会申请了星瑞的试驾,所以接下来我将结合我对于这台车的试驾体验,来聊一聊我对这台「颠覆者」的实际感受。

首先,我要讲一下我对这台车试驾两天最深刻最直接的感知,那就是:

在后文中,我将详细描绘这一感知的来源和根据,而我现在想说的是,我对星瑞最基础的好感,也来自于这种均衡的兼顾性,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来自于这台车「缔造者们」的体贴。

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只会有一台车,一方面我们追求「飞驰人生」,希望自己的车可以承载自己的个性和张力,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活在当下,足够舒适实用的家用性,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刚需。

下面我就沿着这一条线索,来聊一聊我对星瑞的驾驶感受。

首先这台车从外观上看和从乘坐进去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从外观的工业设计上,不管是侧面姿态上的矫健和轻盈感,还是正面宽体设计的动感,抑或是进气格栅、大灯、尾灯一同营造出的氛围,都指向「动感」、「年轻」、等等关键词。

但一旦坐进车内,任何人都会被这台车的乘用空间所震撼。我之前看账面数据时,就对这台车的轴距、车宽感到特别惊讶,。要知道这台车的车宽,不光在A级车里冠绝所有同价位竞品,就算在B级车里也是无敌的存在,甚至还可以跨一级去打一些C级车。

而就算不是星瑞主打的宽体,就拿轴距来说,A级直接竞品不用说了, 2800mm的轴距也比一些B级车要更长。

而这两点账面数据上的优势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这台车的后排乘用空间非常从容,我175的身高,在我的驾驶位的后排腿部空间,还足足有两拳多。而后排的横向乘坐宽度上,我没有足够的数据,但从体验上感觉和凯美瑞比较接近。

这就要说回前文中我提到的「兼顾性」感知了,从外表看这是一台姿态很矫健的运动轿车(其实的确也很运动),但在乘坐体验上,这却是一台「外表张扬俊朗,肚子里能撑船的」实用派选手,并且星瑞在空间表现上还不止体现在乘坐上,去看看28处车内储物空间以及后备箱的空间表现,任何人都会同意它在空间表现上的全面性。

以上这些越级打的部分,真的很颠覆。

而且还有一点,很多人或许会觉得做宽体轿车,无外乎是为了造型上的别致性,以及一些乘坐空间上的舒适。但实际上,更宽的轮距和高强度的车身,为星瑞带来了更好的驾驶稳定性,从星瑞78km/h麋鹿测试成绩可以看到,这台车在某些紧急状况下,有更小的翻车风险,所以别再说国产车只是为了设计而设计了,星瑞的宽体,会带来更好的安全性,关键时刻是能保命的。

接下来,我要具体聊一聊我最擅长,也感知最深的部分,也就是这台车的智能科技部分。

同样还是要从前文中的那条「兼顾性」的线索说起,这台车在大灯、进气格栅、后视镜、腰线等等部分的设计上,我实实在在写自己的驾车体验,不太会用官方话术来描述,但整体风格上是偏向动感的,而我先举开这台车时的一个小例子,来开启这个段落。

现在很多车都有自适应远近光,这个我就不说了。这台车的后视镜我很喜欢的一个细节是,当车挂进倒挡的时候,后视镜会自动向下调整角度,来更方便驾驶员观察车轮,这是如此符合直觉的一个好设计,以至于我停了几次车之后才反应过来。

所以你们看,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兼顾性」,这台车的很多部分外表看起来很抢眼,很酷很张扬。但从使用的另外一面,却有很多特别实用的细节。

而应用在车内的智能科技,其实也符合这一「兼顾性」的线索。因为大部分智能科技,看起来都特别炫酷,但好的智能科技除了「炫酷」的科技感之外,还必须有一个实用的内核。

这部分我举若干个实际使用中的例子来聊好了。

比方说,星瑞的中控屏和数字仪表盘,有一个联动的设计,当中控处在导航情况下,用三根手指在中控上向左滑(也就是三指飞屏),就可以把导航页面拖到仪表盘上。

这个手势操作虽然外表看起来很有科技感,但本质上是安全驾驶这一理念的一个延伸,因为在高速行驶过程里,仪表盘上显示导航信息更不容易让人分心。

但这一步的安全驾驶的设计线还没有结束,星瑞上还有HUD头显配置,这是那两天高速开下来,比起辅助驾驶来说,我更加依赖和喜欢的一个配置。

HUD头显在很多没见过的朋友眼里,也有十足的科技感。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实用性远远大于科技感的配置,HUD抬头显示将简要的导航信息投射在风挡上,和驾驶员看路的视线保持重叠。

有一天深夜我从万宁开车回三亚,深夜无光的高速行驶需要我打起120分的注意力,而HUD头显则很大程度解决了我分心看导航看限速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都在强调,语音AI最应该全面落地的场景,就是座舱驾驶时的智能交互设计,这绝不是炫技那么简单,因为在飞驰的车内,双眼和双手都是要牢牢的绑定在方向盘和前方路面上,一旦精力分散,后果就可能不堪设想。

而在驾驶过程里,相比起视觉,人的听觉占用比是很低的,所以利用语音技术来完成座舱内的操控指令,是黑科技也是实用派

关于座舱里的交互式设计,我借此多聊几句。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认为,在车内大面积取消实体按键而换用触控式设计,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而我认为能够取消实体按键的前提,是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可以全面的、可靠的承载起实体按键的场景功能。比方说这次试驾星瑞,我在驾驶过程里所有和座舱发生的交互动作,基本上都是通过语音来完成。

我想改变空调的出风量、温度;

我想打开车窗或者天窗;

我想进行导航或者听歌;

这些操作通过语音AI来完成的过程里,语音识别、语意理解和操作的执行都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再比方说,车辆的远程操控。

相比起语音AI对座舱内交互生态的改变,车辆的远程操控则是在另一个维度上对科技感进行诠释。

过去我在写智能车机内容的时候讲,我们这个时代的智能车机,能够展望的一个完成态是:

在座舱内,它可以像一个人类领航员一样辅助我们完成各类操作;

在座舱外,它可以像电信时代的人类一样,时刻都保持在线。

实际上在很多文章和线下场合里,我都类比智能家居,来讲车机在线的重要性。

互联网催动物联网的核心,就在于人与科技产品的连接是实时不间断的。也就是说只要我愿意,即便是千万里之外,我随时可以打开家里的空调、拉合窗帘和点亮床头灯。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对自己的车做同样的事情。

星瑞在远程控车的交互点上,基本涵盖了目前我需求的一切,比方说车窗、空调、座椅加热、闪灯鸣笛、后备箱等等等等,而这些操作背后都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绝不是「为了设计的设计」。

比如说,夏天或者冬天提前打开空调或者座椅加热,来营造舒适的上车体验;

比如说,逛商场忘记了停车位,可以通过闪灯和鸣笛来定位车辆;

比如说,回到家才想起来忘记关车窗。

但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

这次星瑞试驾中,让我觉得很有爆点的,是通过吉利APP可实现星瑞遥控泊车的功能,我来举一个例子。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车位狭窄到根本下不来,但不停在这儿就根本没位置」的局面?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每次遇到这样的局面,心里都纠结的要死。

而星瑞上的吉利APP遥控泊车控制功能,可以近乎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可以先下车,然后通过APP的蓝牙钥匙,在车外将车泊进车位。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多年前的007电影中,布鲁斯南也有一幕类似的车外泊车的戏码,当时看觉得科幻到根本没朋友,而我这次在星瑞上,第一次亲眼看到了「科幻照进现实」。

除此之外,星瑞在互联这个语境里,还支持整机的在线OTA升级,这可绝不仅仅是普通的软件升级,还包括了车身、底盘、动力、三电系统等等整车关键部分的升级。

再比如说,照顾到每一个毛孔的辅助驾驶功能。

大家别嫌我烦,我先读一下账面数据。

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通过12枚超声波雷达、5枚高清摄像头和1枚前毫米波雷达完成了14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这些属于我的专业领域,如果让我敞开了讲,恐怕7000字也聊不完。

但是今天,这些配置我不想一个个展开聊,而想聊一些更感性的体验。

我虽然是一个十年驾龄的稳健老司机,但我太太在开车这件事上还是个新手,所以很多时候,比如倒库、侧方、两把掉头、极限错车等等场景的时候,她很难兼顾视野的盲区,有时候车底有坑洼或者凸起她也注意不到,这也就是老司机总说的「和开船一样,开车最难的是启停」

而我这次开星瑞,硬件上有了雷达以及全方位360°高清摄像头采集+车底180°也就是540°透明显示,在中控屏幕上几乎每一个角度(完全没有死角)都将车辆及周遭状况显示的清清楚楚。并且可以随时切换视角查看,对于停车困难的新手司机,或者狭窄复杂的路况,可以说安全性的加持几乎是满分的解决方案。

并且,当车机检测到时速小于30km/h车轮转向时,将自动中控语境右前侧盲区障碍物,我第一次触发这个功能场景的时候,是在一条小巷子里错车,我右前方盲区有一个小石墩,你们可以明白我为什么要单独把这个功能拿出来讲一下了。

而以上我聊到的所有关于智能科技的部分,全部都是「看起来科技感爆表,而用起来也实用性十足」的实用派产品力。而且我有一个很强烈的感受是,当我这几天又换回一台「普通轿车」之后,已经有点不适应缺少了智能科技加持的驾控体验了。

我今天下午在天涯镇的时候,一个老友给我打电话问我星瑞试驾的怎么样,我和他讲了半天上文中提到的智能科技,而他却问我,我比较关心的是,三大件怎么样?

我相信应该有很多朋友会有和他相似的需求。

账面参数我就不一一细说了,CMA平台、7速湿式双离合以及2.0T的T4发动机,这个配置依然是可以越级去B级,也可以有来有回打几手的。

从驾驶感受上来说,我认为星瑞在整体的风格调校上还是偏向舒适多一些,底盘滤震很高级,转向支撑很有信心感,换挡不是一般的平顺,动力输出澎湃但不窜。

而一旦切到运动模式,舒适稳重的动力输出就会即刻变得激进运动,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都强调这台车在兼顾两面性,我举个例子你们听一听:

就好比是一个奶爸,开着星瑞平稳扎实的送完孩子去幼儿园之后,把领带一松,眼睛里全都是蓝色的火焰,这是属于「男人至死是少年」的蓝色火焰。

我问了吉利的朋友,他们内部把这个定义为「热血绅士」,而以我的风格,我更愿意称之为「西装暴徒」。

我写这个回答的过程里其实一直在想,到底是哪一点才是「星瑞颠覆我认知」的关键?是因为它堆料堆的满吗?

是因为它同级罕有的bose音响?

是因为堪比B级的高强度钢?

是因为它新车没味儿,香氛系统和生态化座舱诚意十足?

我更在意的是,这台车在整体上做出了国产车罕有的平衡感,也就是我正篇文章都在讲的,星瑞这台车在兼顾很多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10到15万这个区间里,选合资轿车真的没什么自由度,想兼顾家用和个性简直是痴人说梦。想超越这个级别的话,不好意思您就得多破费。

而星瑞的存在,其实是循规蹈矩生活里的一颗糖,让人们知道:

我们其实还可以有另外的选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车记录仪电池怎么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