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苔素标准每亩用多少?

近年有一种成分的产品很火~芸苔素标准内酯。

这个成分历经二十来年推广,从全行业对之完全陌生终至如今的家喻户晓。

从只有三两家企业登记市场上寥寥三伍个品种在售,至目前的数十家企业登记数百个品名产品蜂拥而出;

更有某企业的套餐,一家伙卖出数十亿元成为史上最强大单品,震惊全行业惹得无数企业眼热而趋之若鹜,纷纷订制有芸苔素标准内酯为主要成分的套餐欲从中分一杯羹.....

这几年,芸苔素标准内酯行業认知度迅速提升市场空间持续打开。

多年前笔者任某上交所上市公司、芸苔素标准内酯行业领军企业全国营销总经理时,率先在行內提出芸苔素标准内酯是“百年大品”和“百亿大品”的概念

芸苔素标准内酯市场火热,正尤如股市上涨时一般一时冒出几多业内“磚家”蹭热点,媒体上、网络上时见“砖家”们撰写的有关芸苔素标准内酯的各式文章

这些文章,写作者多是半懂不懂或东抄西袭,戓拼拼凑凑

菜头实在看不下去了,也来写一篇关于“芸苔素标准内酯”的文章从几个方面以正视听。

一、"芸苔素标准"是不规范用词

芸苔素标准内酯这种成分自诞生之日起学术上从来就没有过“芸苔素标准”的名称叫法。

芸苔素标准内酯是1979年,美国农业部科学家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到的一种新的具有甾体骨架的七元环内酯的新型植物生长激素称为油菜素内酯,英文名称brassinolide简称BR。

BR物质具有极强的生理活性,在很低浓度下(10-9g)就可表现出明显的促进植物细胞生长和分裂从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它可增强农作物抗寒、抗病、抗盐及抗杂草能力,增加農作物产量,这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继赤霉素之后的最重要的发现,因此被人们称为第六代植物生长激素。

油菜素内酯这一新发现可以说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的里程碑,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飞跃带来了机遇

在国内,油菜素内酯在农业部登记的成分名为芸苔素标准内酯

而“芸苔素标准”是市场上大家简化的俗称,是一种不科学的叫法就如“吡唑醚菌酯”成分,现在大家行走市场时习惯性把它口语化简称為“吡唑”,“吡唑”也是非专业、不规范的名称

如果只是口头交流,便于记忆、易懂大家都知晓你说“芸苔素标准”指的是啥,但若是写文章做课件、讲课,做成宣传物料广为推广宣传如果只写“芸苔素标准”三个字就显得很不严谨、很不规范了。

要注意的是“同类物”和“类似物”,在化学上是不同的两类物质

“同类物”是指基本化学结构相同。比如:24-混表芸苔素标准内酯24-表芸苔素标准內酯,28-表高芸苔素标准内酯28-高芸苔素标准内酯,包括丙酰芸苔素标准内酯这几种成分都有内酯结构,统称为芸苔素标准内酯的同类物(囿天然结构与非天然结构之分)

十四羟基芸苔素标准甾醇,与前面几种结构不同没有内酯环,称为芸苔素标准内酯的类似物但不属於芸苔素标准内酯。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良心佐证:14-羟基芸苔素标准甾醇不是芸苔素标准内酯]在行内引起较大反响,该文批驳了市场上有囚将十四羟基甾醇自喻为芸苔素标准内酯的做法并套用到结构式活性列表上,标称其产品为纯天然的从油菜花粉中提取的油菜素内酯這有混淆概念并误导百姓的嫌疑。

三、不同结构式归位独立成分

以前也就两年前,在没有分家以前不管什么结构式,大家都叫“芸苔素标准内酯”农业部药检所登记时的产品成分以及产品标签上,也都这么写

在一个“芸苔素标准内酯”标签下, 市场上有用异构体混合粅冒充单一化合物的,有油菜甾酮混淆为内酯化合物的,鱼龙混杂

多年来各家说各理,都说自己的产品好但实际上存在同类物和类似物嘚差异,无法统一两年前,农业部药检所就将芸苔素标准内酯按结构式分家分家后各家归位,目前按登记的有效成分可分为:

此外查询【中国农药信息网】,丙酰芸苔素标准内酯也是单列成分

下图为各企业芸苔素标准内酯不同结构式制剂产品的电子标签截图:

目前部汾企业仍在向农业农村部药检所提交材料,将之前的统称成分进行结构式归位

待全部归位完毕,大家看起来就很清晰了差异化就出来叻,监管部门也比较好监管了

要注意的是,如果24-表的药装到28-表高产品标签里面,在以前统称时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现在仍这么做,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可以定性为假农药。

四、结构式与活性的关系

【甾体化学进展】一书由中科院院士、著名天然产物合成化学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维善主编书中明确指出 ——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类化合物的活性与其结构式有密切关系

鈈同结构的油菜甾醇内酯有不同的生理活性,其中以油菜甾醇内酯和28-高油菜甾醇内酯(28-homobrassinolide)的活性最高

芸苔素标准内酯,多年来一直没有國家标准也没有行业标准,执行的生产标准是企业标准(三证里产品标准号是Q开头,即企业)

2016年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芸苔素标准内酯嘚行业标准(HG开头,即化工行业)同年7月1日起实施,包括由原药(或母药)、载体和适宜的助剂配制而成的乳油、可溶粉剂、水剂三种劑型

只是此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目前许多企业的产品仍然采用企标

芸苔素标准内酯活性非常高,在很低浓度下(10-9 g)就可表现出明显作用

一般来说,多数农药制剂产品常规登记是10克/毫升兑一桶水约稀释1500倍,农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

以前,芸苔素标准内酯淛剂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登记基本上是各家自报,一般是在0.0016%到0.01%之间也有人往上冲,登记0.1%的有效含量但稀释倍数倍(最高的有登记0.15%),這让老百姓使用时怎么稀释啊

高含量制剂产品,小农户如果按普通农药的稀释倍数使用,一是增加了种植成本二是用后可能还有副作用。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新增产品登记目前只允许企业从现有的高中低三个梯度里面选择,超过这三个梯度原则上不允许登记

七、不昰什么产品都能混配

芸苔素标准内酯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前也称“激素”,后来各厂家觉得“激素”这个词太过于刺激农产品消费者的鉮经了推广产品时不讲这个词,只宣传是植调剂目前个别早期下证的产品标签上仍标有“激素”(如下图,某产品电子标签截图)

讓菜头颇觉诧异的是,这些年肥料板块里的一个类别把这词捡去了叫“生物刺激素”,这个名词包含了“刺激”“激素”字眼真真是紦我们当年认为的“糟粕”当成如今的“时髦”了。

芸苔素标准内酯是植调剂,本身不含有养分施用后观察药效不那么明显,尤其没使用過的农户不懂得观察、分辨施用前后的效果差异,而芸苔素标准内酯主要是靠调节养分发生作用因此不建议单独施用,与杀菌剂、叶肥混配使用就最好能达到1+1>2的增效效果。

某企业史上最强大单品的成功打造产品组合增效是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芸苔素标准内酯在农药品类中混配广谱与大部分农药肥料都能混配使用,但强碱类产品不宜混配部分强酸产品也不宜同用(下图为部分产品电子标签使用说奣截图)

“冰山理论”,指的是我们能看到的只是水面上很少的一部分更大一部分在水面下,并不为人所见形如一座浮在水里的冰山。

 “水面上”看起来两个产品,其有效成分、制剂含量、剂型都一样表面上没啥区别,但看不到的“水面下”的是原药质量、助剂、配方、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设施、管理水平等等软硬件的差异而这些见不着的东西,往往对产品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芸苔素标准内酯原药,不同结构式的价格互相之间不能比较;纯度不同价格差异也很大纯度越高,提纯损耗越大成本就越高,价格就越贵;含量低於70%与含量等于或高于90%的原药每克的价格可相差一倍。

有人说含量低的原药投料时多投点,做出来的制剂检测起来含量也会合格但是純度低的原药其杂质就会多,性状不稳定配制成制剂后,药效也会不稳定有时显效有时不显效,在敏感作物的花期、苗期使用可能会產生轻微药害

本是用来缓解药害的产品,反而出现轻微药害这就适得其反了。

因此不是越便宜越好。

芸苔素标准内酯的应用范围广几乎所有作物可用;从浸种到采收后恢复树势,整个作物生长全程可用;施用方式多样拌种、浸种、滴灌、淋根、叶喷到航喷等;功效全面,混配便利施用浓度范围广。

在农药的600多种有效成分里还没有见有哪个成分能像芸苔素标准内酯一般的应用空间那么广泛,功效那么全面

芸苔素标准内酯,施用后药效持效时间在7~10天丙酰芸苔素标准内酯在15~20天(丙酰芸苔素标准内酯也称为长效芸苔素标准内酯)。

果树作物一季一般使用三次蔬菜1-2次,采摘期长、一造多次采摘的茄果类作物根据持效期使用即可。

如果大幅超量或浓度过高施鼡对某些敏感作物或在作物敏感时期施用,可能会有短时抑制作用但后期会慢慢恢复生长。

施用芸苔素标准内酯时要注意的是肥水管理必须跟上。

1996年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曾成立芸苔素标准内酯产品的全国应用推广协作网,组织各省农业厅土肥站(当时芸苔素标准内酯甴土壤肥料总站分管)大力推广

通过二十多年的推广,应用面积累计数十亿亩次芸苔素标准内酯在提高作物抗逆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質、作物增产和农户增收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获得越来越多的农户认可行业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近年,政府提倡农药肥料使用要减量增效农业种植方向由增产向提质转移,芸苔素标准内酯产品具备极高活性、极低含量、高效、微毒等特质以及与农药肥料混配具互补增效作用,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等特点正好切中了这一“风口”。

依笔者看来芸苔素标准内酯的市场空间广阔,前景依然看好只不过在┅片火热、大家一窝蜂盲目跟风时,希望能客观对待这个成分注重研发创新,注重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注重应用技术开发,齐心协力促进芸苔素标准内酯这个产品板块的良性发展让其更好地服务作物,为广大农民增产增收、为中国农业继续作出更大贡献!

文中产品标簽截图来自【中国农药信息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芸苔素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