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歌曲中文版大祭文,怎么学习

探秘丨成吉思汗的灵魂在草原上,在血液里
在鄂尔多斯流传着一个故事,相传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路经鄂尔多斯,见水草丰美牛羊成群,诗兴大发:“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马鞭从成吉思汗手中滑落,他拾起马鞭,顺手插在地上,对随从说:“我死后就葬在这里吧。”
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一日,草原显出泛绿的迹象。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最隆重的成吉思汗查干苏鲁克大祭举行。作为持续八天的祭祀,农历三月二十一日是主祭日,最为盛大。这一天,人们会用99匹白马的乳汁祭祀苍天,又称“鲜奶祭”。
信仰植根于内心深处
天气预报说西北风6-7级,烈烈风动,天色清朗。仰望成吉思汗手持苏勒德的跃马雕像英武慷慨,成吉思汗军旗的矛形旗蒙语称为“苏勒德”(徽标),曾陪伴一代天骄南征北战,每一次出征前,都要为苏勒德举行祭祀仪式,作战时将擦拭一新的苏勒德插在战车前。作为重要遗物,苏勒德与成吉思汗的其他圣物一同供奉在成吉思汗陵园内。
九十九级台阶拾阶而上,两侧是用蒙文、汉文、英文、波斯文、日文物种文字雕刻的成吉思汗箴言和重要历史浮雕画面,最著名的一句是:“从日出到日落处,皆为天赐吾之大地。”
广播里循环播放这位世界巨人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他缔造了蒙古族,他建立的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他创造了文字,建立了法律……他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世界秩序因为成吉思汗而改变。
公祭还没开始,在成吉思汗陵东侧的阿拉腾甘德尔敖包前,盛装而来祭祀的蒙古人绕着敖包顺时针转圈祈福。老人不少,穿着校服的年轻人更多。活动可以被组织,但是信仰却植根于内心深处。
很多祭拜者手里拿着牛奶,将牛奶洒向天空和敖包上,接受长生天的祝福,又捡起地上的小石子为敖包添石加岩,将带来的蓝色哈达系在敖包上,双手合十,愿风调雨顺、事事遂意。
祭拜成吉思汗不只是祈福
敖包旁是一群全身雪白的“神马”,叫溜圆白骏,据传受到成吉思汗禅封后,作为苍天神马的化身加以奉祀。平日里,神马有专人放养,规定不准印记号,不准剪鬃,不准骑乘,一年四季在草原上自由驰骋。
只有在春祭大典这一天才被牵来,供人朝拜。一见到“神马”,祭拜者立即脱下帽子,低头,双手合十,用蒙古语低语几句,和神马头碰头,犹如心神交汇。祭拜者匍匐在神马前的长明灯下,虔诚地跪拜,神圣而庄严。
跟随祭拜的人流,走进成吉思汗陵的后殿,这里供奉着成吉思汗的遗物和近800年不曾熄灭的祭祀成吉思汗的圣灯。从呼伦贝尔来的孛儿帖带来了酒、牛奶、酥油、果子等祭品,跪拜在供桌前,献上祭品,双手托蓝色哈达,聆听守卫成吉思汗陵的达尔扈特人吟唱的祭文,将圣酒抹在额头或洒下天空或一饮而尽,一家人分享一杯圣酒里真诚的祝福。
对孛儿帖来说,“来这里祭拜成吉思汗不只是祈福,更是对我们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成吉思汗祭典种类很多,有四时大祭、月祭、例祭、常祭、年祭。四时大祭是农历三月二十一的查干苏鲁克春祭、农历五月十五的淖尔夏祭、农历九月十二的斯日格秋祭、农历十月初三的达斯玛冬祭,其中以春祭最为隆重。成吉思汗祭祀作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公祭在九点正式开始,99名身穿白袍的达尔扈特人吟唱颂词,螺号声响起,来自内蒙古各旗代表依次祭拜,走在前面的两位年轻人双手执案敬奉上最尊贵的祭品羊背子,祭拜者跟随,手托美酒哈达,步入大殿祭拜,身处其中者无不肃穆。
成吉思汗后裔的骄傲和自豪
在查干苏鲁克大祭上,最通用的语言是蒙语,五湖四海的蒙古人因为伟大的祖先团聚在一起,他们有些人自称为成吉思汗后裔的黄金家族。黄宏显来自河南许昌,他从小就听父亲说,“宏显,我们不是汉族人,我们是蒙古族人。”这个如同神话般的故事一直紧紧抓住了他的心。
直到1997年黄宏显带着黄姓家谱前往内蒙古寻根,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末代王爷奇忠义告诉他,成吉思汗的正式名字叫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黄宏显的始祖脱脱思是成吉思汗第六世孙,为兵部侍郎,后委派河南襄阳郡为知府,在元末年间战乱之间改姓黄。黄宏显说,“每次来到内蒙古,都有一种亲近感和自豪感,”尽管他听不懂蒙语。
在2017年的查干苏鲁克大祭上,还有很多和黄宏显一样的散落各地的成吉思汗后裔,来自北京的张静也带来了自己的家谱,言语之间难掩激动和兴奋,来自香港的,来自云南丽江的,来自四川的……成吉思汗的后裔,不由让人想起成吉思汗著名的那句话:“从日出到日落处,皆为天赐吾之大地。”
参加查干苏鲁克大祭是什么感受?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唐达来和很多人交流过,“特别是第一次参加查干苏鲁克大祭,有人感觉到从头顶有一道光闪过。”那是一种犹如醍醐灌顶般的感觉,精神得到了激励和鼓舞,或者说就是能量的汇聚。“到后来,这种兴奋的感觉也许减退,但是每到祭祀大典,人们习惯性就想来参加祭拜,因为这种文化的力量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生命。”
不只是因为祖先成吉思汗是建立丰功伟绩的世界巨人,“我们家有一本成吉思汗法典,他为我们蒙古族树立了很多规范。”一代又一代地传承,她记得法典中有一句的意思是“杀人者死、骗人者死、破坏环境者死”,所以,也就很能理解,为什么在成吉思汗春祭当中,为什么那么多人看到地上有垃圾,就会无意识地捡起来。“我们蒙古族的生活和自然融合在一起,我们一定要爱护草原,草原养育牛羊,给了蒙古族的一切”。
在成吉思汗箴言中,还有很多朴实深刻的话语:平日歇息时,要像花牛犊般温顺,厮杀交战时,要像饿鹰俯冲般凶猛;创业之始,若不坚守使之牢固,崩溃即在瞬间……这位世界巨人形象其实比人们的想象更加丰富细腻。
成吉思汗祭祀的生态需要保护
融入生活、融入生命的情感就像是深植内心的苍天大树。在4月17日的查干苏鲁克大祭上,孩子们很多,有幼儿园的小朋友、有小学生、中学生,文化最重要的是传承,在蒙古人唐达来(达来,海的意思)看来,“随着时代发展,蒙古族游牧的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孩子们从小在这种庄严的仪式中得到熏陶,更能够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成为融入他血液当中的一种情结。”
查干苏鲁克是蒙古语,意为“洁白的畜群”,蒙古族尚白,白色有纯洁、吉祥之意,畜群是财富的象征,所以,查干苏鲁克大典 又名“鲜奶祭”。春季举行这一大祭是由游牧生产方式决定的。春寒料峭,草木尚未复苏,是最容易闹春荒的时节,人们向上苍隆礼祭祀,祈求苍天和祖先保佑人畜兴旺,大地平安。
传统游牧生活在改变,在成吉思汗陵所在地伊金霍洛旗,近八百年的成吉思汗守陵人达尔扈特人大多居住在伊金霍洛镇上,都是整齐的楼房,唐达来说,“游牧很少了,就算是定居式的游牧也很少了。”
20岁的满达正在跟随79岁的爷爷巴尔特、大伯斯迪学习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作为达尔扈特人的后代,满达的家族是专门负责祭祀的 “亚门特”,是守陵人中的贵族。
亚门特有八个,实行世袭制,以家族的形式传承,他们分工十分明确,主持祭祀、筹备祭祀、演奏音乐、唱诵经文……满达的家族属于专门负责祭祀的流程,79岁的爷爷巴尔特德高望重。
满达目前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习机电,大二,这次春祭是特地请假回家,这一辈只有他一个男孩,作为世袭制的“亚门特”,满达毕业之后将进入成吉思汗陵园工作,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主要来自爷爷和大伯口传心授。对于这份既定的工作和使命,满达说,“特别神圣”。
而成吉思汗祭祀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生存土壤和生态系统,要保护草原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唐达来的想法是,划出八十平方公里的成吉思汗陵生态保护区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去恢复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
达尔扈特人文化生态旅游区也许是一种现实的方式。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周围一定区域内恢复游牧生活,“涉及到成吉思汗祭祀祭品羊背子、酥油、牛奶等等都应该来自于本地,这是文化原生性的表现”。犹如保存成吉思汗精神的火种。
最重要的是,不要庸俗化去理解草原文化和成吉思汗祭祀文化。成吉思汗祭祀是一种体验,神圣而肃穆庄严。
成吉思汗的灵魂无所不在
蒙古贵族有密葬的传统,传说,成吉思汗下葬时,为了保密,以上万匹战马在下葬处踏实土地,一切又恢复原样。按照记载,成吉思汗去世时,取白色公驼的顶鬃,放在成吉思汗的嘴上和鼻子上,灵魂就已经附着在这片白色驼毛上。
“成吉思汗陵,放在蒙语中很好理解,这里是祭祀成吉思汗精神和灵魂的地方,但是汉语理解起来会有一些偏差。”对于年轻一代的孛儿帖来说,“成吉思汗下葬之处是千古之谜,这样也好,那么成吉思汗的灵魂就能无处不在。”
孛儿帖跺了跺脚下的土地,“也许,我们现在就站在成吉思汗所在的地方呢。”谁说不是呢,歌颂长生天、敬畏上苍、赞美大地母亲,天、地、人合一,生生不息地在蒙古族的血液里流淌。
散落又团聚,就像草原上的草籽被风吹向了四面八方发芽生长,在这个春天,五湖四海的人又一次因为成吉思汗团聚在查干苏鲁克大祭。
文/曹燕 图片除标注外来自曹燕
责任编辑:海日罕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成吉思汗的知人善任--《科学管理研究》1983年05期
成吉思汗的知人善任
【摘要】:正 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姓奇渥溫氏,名铁木真,生于蒙古族孛尔只斤氏族,是古代蒙古首领,也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公元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各部落间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蒙古各族从贵族到属民都‘思择其主’,都渴望结束‘诸部离析,各自为长’的局面。正是在这种条件和背景下,铁木真顺应历史的潮流,使其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终于先后统一了蒙古诸部,1206年被推为大汗(蒙古等游牧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尊为成吉思汗(意为强大),建立了中国最强大的封建王朝
【作者单位】: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七月;;[J];新华航空;2009年08期
;[J];历史教学;1955年04期
路闻;[J];民族研究;1980年06期
白玉振;包常青;额博;图雅;;[J];内蒙古画报;2007年04期
玛·乌尼乌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旺楚格;;[J];鄂尔多斯文化;2007年03期
耿瑞;;[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6期
苏赫巴鲁;;[J];草原;2011年03期
黄斌;;[J];东北之窗;2006年19期
高文德;[J];民族研究;197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舒振邦;;[A];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C];1979年
赵永春;;[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郝诚之;;[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陈国干;;[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张岱玉;;[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朱清泽;李鹏贵;;[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3)[C];1983年
刘大有;;[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二辑)[C];2003年
诺尔博;;[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易华;;[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陈育宁;汤晓芳;;[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邹万银;[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内蒙古记者站
崔珂岩;[N];中国旅游报;2001年
张代蕾;[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本报记者 杨猛;[N];北京科技报;2004年
王瑜;[N];内蒙古日报;2004年
庄电一;[N];光明日报;2007年
张萌;[N];音乐周报;2008年
王太平;[N];通辽日报;2007年
阿斯钢;[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清音;[N];经理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日娜;[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包胜利;[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邱轶皓;[D];复旦大学;2011年
冰梅;[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宏英;[D];内蒙古大学;2009年
乌日陶克套胡;[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卢茂君;[D];吉林大学;2008年
达妮莎;[D];苏州大学;2008年
金宝丽;[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黄华均;[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乌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额尔敦巴特尔;[D];内蒙古大学;2011年
黄珠拉;[D];内蒙古大学;2011年
乌云;[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代哈斯塔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格日勒;[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丁伟;[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李志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赵江民(敏);[D];新疆大学;2003年
吉日嘎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首榜】大伊金霍洛《大祭文》介绍
成吉思汗陵网络服务平台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各奉祀之神都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的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文体所形成,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祭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完整地保留至今,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作为蒙古民族重要文献的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对了解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研究蒙古民族风俗、历史、文化、艺术、政治、法律、信仰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一开始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的时候,元朝皇帝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规范祭祀程序,委派祭祀官臣,在原有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祭奠祭词,使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成为元朝宫廷文献。后来,在北元巴图孟克达延汗(年)、博硕克图济农(年)、额璘臣济农(年)时期,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校勘、修订。在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七年(1742年),光绪十年(1884年),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了校勘、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2000年6月,由伊克昭盟成吉思汗研究所出版《新校勘“成吉思汗金书”》,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再一次进行校勘。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主要对成吉思汗及其夫人,以及对成吉思汗子弟、功臣等表示祭祀,赞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以美好吉祥的语言为他们祝福。并祈祷圣主为百姓赐给美好的生活。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主要由祭文、祝颂词、祝福词、祝祷词、分福份词、祭歌等组成。这些祭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刻。其内容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的历史、文化、风俗、礼仪、观念、信仰、语言、文字、法律等诸多方面;其形式涉及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等。在成吉思汗祭奠中应用的祭词,有五十多部(篇),长达近五千行,形成丰富多彩的长篇韵文,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巨幅文献。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祭文(蒙古语称“乌其格”)占主要的。祭文,主要赞颂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以及有功之臣的丰功伟绩,并表达对他们的祭祀之情。祭文分“大祭文”,“小祭文”和“普通祭文”等几种。如大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大祭文》,《成吉思汗大祭文》等;小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小祭文》、《金殿小祭文》等;普通祭文中有《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文》、《弓箭祭文》等。其《成吉思汗小祭文》的开头一段为:
受上天之命而诞生
集天骄大名于一身
夺得天下国家之权
长生天骄子
苍天之根源
计谋之远大
天生之智慧
不衰之政权
英明伟大的
名叫铁木真英雄
有四位尊贵的夫人
四个强壮的胞弟
四名杰出的贤子
天下国家之君主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祝颂(伊若勒)和祝福(米里亚古德)占重要地位。蒙古民族很早以来遇成家立业等重要事情时,总是由长辈念诵祝颂词,祝福美好的未来。有时还用鲜奶抹画,并进行祝颂。其只念诵祝颂词,称“祝颂”(伊若勒);抹画并祝颂,称“祝福”(米里亚古德)。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的祝颂有《殿内祝颂》,《殿外祝颂》,《巴图吉勒祝颂》(练绳祝颂)、《珠太祝颂》、《牲羊祝颂》等;祝福有《成吉思汗呼图克祝福词》、《成吉思汗宫帐祝福词》等。这些祝颂和祝福词,包括赞颂成吉思汗,祝福大地平安,民众永远过上安康生活等内容。祝颂也有像《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洒祝颂》等祭祀苍天,以向苍天祈祷为内容的祝颂词,其中的一段为:
让统辖一切的
向那至高至圣之苍天
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
分作九个九的洒祭
愿温情和蔼
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
让统辖所有的
向那神圣的长生天
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
分作九个九的洒祭
愿温情和蔼
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有《成吉思汗大图格勒》祭词。“图格勒”意为“分福份”。在祭奠时所敬献的圣酒、全羊等祭品,最后要分给有关人员。享受成吉思汗的“福份”,有严格的规定。《成吉思汗大图格勒》中列了诸多功臣、部落首领的名字,赞颂他们的功绩,由他们的后代得到应得的“福份”。其中一段为:
成为俯冲的游隼的翅膀
保存了行车的车轴
成为飞翔之隼的翅膀
保存了游车的车辋
如同冲锋的雄鹰之利爪
如同攻击的猛虎之利齿
指上有所辖
将那高山般的圣洁的白室
完整无损地保存
时刻不忘奉献力量
生在阳光灿烂之日
保存了八白室
成为国家之中心
万户之兄长
铁胆英雄鄂尔多斯万户之份子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都有祈祷仪式。并在随时举行的奉祭中也有祈祷仪式。举行祈祷仪式时,分别念诵圣主和苏勒德《哈达祝祷词》、《神灯祝祷词》、《全羊祝祷词》、《圣酒祝祷词》。这些祝祷词,也是成吉思汗祭奠祭词的组成部分。其圣主《哈达祝祷词》为:
向圣明天子成吉思汗
哈屯母后神灵
你的皇室贵胄
你的全体蒙古子孙
把那蚕丝所纺的
锦丝所织的
荣冠祭品之首的
像征万福吉祥的
放置日月行星的
陪衬红花绿叶的
绘有八莲宝座的
绣着五爪飞龙的
圣洁的哈达
白缎的哈达
举行盛大的祭奠
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有《伊金桑》(圣主颂)和《苏勒德桑》(苏勒德颂)颂词。这些颂词是受佛教影响,每日为成吉思汗和苏勒德烧香柏时念诵的经文。这是在清朝时期,由乌拉特西公旗莫尔根庙的三世活佛鲁布桑丹毕札拉森 (),仿佛教经文所创作的颂词。这些颂词,不仅在成吉思汗宫帐和苏勒德祭坛每日念颂,而且在整个鄂尔多斯广泛流行。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天开始时,都在“黑慕热”(天马旗)祭台上烧香柏,由家里的男性一起跪拜,念诵以赞颂、祈祷为主要内容的《伊金桑》和《苏勒德桑》,表达对成吉思汗的虔诚,祈祷全家无灾无难,过平安日子。这些颂词,逐渐也成为成吉思汗祭奠祭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苏勒德桑》中的一段为:
面生千只慧眼
揭穿秘密之事真相的
其面装饰威严
向你圣苏勒德供奉膜拜
具有巨大无比的力量
在那须弥山之巅
让举世无双的圣主天帝
在你的面前屈膝
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只因为有坚强的毅力
才有空中飞翔的生灵
只因为有为非作歹
才请你出面镇守
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是成吉思汗祭奠的核心,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形成的主体。也是成吉思汗祭祀能够世代相传的载体。有了内容丰富的祭词,八白宫的祭奠才能完整地保留至今。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大体可分圣主祭词、苏勒德祭词和其它奉祀之神祭词等几个部分。
一键分享到:
再过3天,咱又要迎来一个举国欢庆的节日啦!
5.19中国旅游日
对于广大旅游爱好者来说,这个节日可谓是福
10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十六到十七世纪)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
▼余家人在伊金霍洛查干苏鲁克大典,据说是成吉思汗用草原上的萨满教习俗,拜祭长生天,拜祭先祖,祈求苍天和祖宗保
成吉思汗陵网络服务平台
来源:鄂尔多斯蒙古语新闻
东归英雄图—绘图:林岱(蒙古族)画面描述的是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返回到天山的“长征”。 明朝末年,生活在新疆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为确保“端午节”期间全州道路交通安全顺畅,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环境,海西支队结合辖区特点,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提示,提醒广大驾驶人注意交通安全。
  马未都有次提到家里的一个保姆,挺有意思:她有时会偷偷拿他家的东西,也不拿值钱的,就是一头蒜,两片姜,半瓶
“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道出了多少家长共同的烦恼与无奈!无数次,我们明明是在讲道理,可他们偏偏不领情、不理会
2016白塔寺院落更新国际方案征集“北京小院儿的重生”实地参观暨推广活动
6月15日-16日,智慧城市论坛、荷兰主题日、第一届深圳国际低碳清洁技术展等精彩活动将在深圳国际低碳城陆续登
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向游客提供各类旅游信息和服务。欢迎关注:)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成吉思汗祭典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祭典是祭奠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奠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种祭礼,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3月21日为春祭,祭祀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日,成吉思汗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成吉思汗祭典历史源流
蒙古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的和。他于1227年病逝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然而对成吉思汗的祭奠活动却在草原上一代一代地进行着。据史书记载,成吉思汗的各种祭奠活动每年要进行三十多次,而这些祭奠都有不同的时间、方式和祭品。过去、由于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所限,加之由于是经常流动的,所以每逢祭奠,被称之为成吉思汗亲兵卫队的把灵包请到高大的楠木灵车上,由传说是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的后代——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银白色马拉到祭奠之处,摆上供品,并由祝颂人以高亢顿挫的声调,颂扬的功绩。祭奠习惯和方式基本上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祭天方式,祭奠活动因地制宜分散在各地进行。1955年,当地政府为了便于祭奠,征得和蒙汉同胞的同意,将分散在伊克昭市各旗的画像、、宝剑、马鞍等物集中到成吉思汗陵所在地,并且把各种祭奠活动适当集中,分别在每年的农历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初三共进行4次。每到这一天,众多的拜谒者怀着虔诚的心情,不辞千里跋涉而来,站在这位传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献上洁白的,明亮的炼烛,芬芳的,肥壮的,鲜美的牛,乳黄的,芳醇的等最圣洁的祭品;祭奠由达尔扈待人主持进行。传统的祭奠仪式是:祭奠者先
成吉思汗陵园
到墙外正南百步远的“”,称“阿拉腾嘎都苏”处绕柱三圈,每日必得99人方止;又到距柱8l弓处向外首洒奶。绕柱后,再绕旁系的大白马及马驹;亦用小木勺舀奶酒扬。绕马后,再由守陵人员把奶盛在银碗中扣于马背,马受惊腾跃,碗落方止,碗落地后如仍扣着,则要重来。绕柱、绕马结束后,即开始献酒。献酒人跪于殿外。由陵户从献酒人壶中将酒倒入二酒盅里,献酒人用长方盘捧入陵殿、由陵户接过酒盘置于羊肉上,献酒人行礼后退出跪于原处。殿外另—陵户取酒盘,只听进殿时口中喊:“哦!哦!哦!”将酒取出。倒入一在盅中,再换新酒送给献酒人捧入。献酒时,殿外有两个老陵户念词,这些词无文字记载,也没有人能够“破译”,因而被称之为“天语”。献酒毕,进殿跪于祭案前毡上,再献哈达、献灯、献羊、献香(念祝词),献时长跪。献毕,每人投一块羊尾肉入案前火盆中,投时仍念祝词,有的甚至投二次肉。接着就是烧哈达碎片,用大轮流跪饮烧酒,并跪食一小块。整个祭奠过程共用两小时之多。
成吉思汗祭典主要内容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成吉思汗是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两洲,震撼世界
成吉思汗陵园
,被称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后,按照当时的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在&八白室&中的灵柩内。
成吉思汗祭祀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祭奠中再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诸多富有特色的珍贵祭器则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观念。
凡到过的客人,没有不去成吉思汗陵游览的。拜谒成吉思汗陵,倘亲眼目睹祭典活动,则是件庆幸的事。成吉思汗是蒙古族的祖先,是牧人们心中的神灵。所以,成吉思汗陵祭典活动保留了700多年,至今长盛不衰。成吉思汗祭典,汇集和保留了蒙古族古老而崇高的祭祀方式,其祭祀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已成为我们今天领略古代蒙古族习俗的形象化的资料,并且是蒙古族古代历史文化中,最珍贵最难得的一份宝贵遗产。 祭典成吉思汗,一年中有30多次。例如:把成吉思汗视为祖先、神灵,祈求保佑,而随时举行的奉祭,有人正月到十二月,每月都有固定日期祭典的月祭;
成吉思汗祭典
有元世祖忽必烈钦定的四时祭(即四季之祭:春天的马奶祭,夏天的淖尔祭,秋天的禁奶祭,冬天的皮要祭);举行盛大的祭典时,有九九八十一只羊背子,有三九十十七樽白酒等等。“大典”要由鄂尔多斯部的济农主祭,由各旗陪祭。而当守陵人中一人带头高诵《伊金桑》祭词盛大的祭典便正式开始,随之燃起香柏,焚烧了整个世界的邪恶。在这种环境里,能使所有参祭的人们,都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时代,似乎感受到了远古社会那种扑朔迷离的时代气息。
诵毕《伊金桑》 ,司祭者用一根木叉叉起一块大的羊尾,凑近火撑上烤炙,眼见到旺盛的火苗燎到了肥尾的时候,司祭者又诵起《祭灶词》 。 念毕《祭灶词》 ,再用叉着的羊尾,去涂抹火撑的三条腿儿。接着再把圣酒向水中拨洒三次,众人把分到的一小块羊尾与针茅、榆木片等一同投入火中。这通常是成吉思汗祭典中的祭灶仪式。
祭灶之后,主祭、陪祭和所有参祭者次虔诚地跪在红色的地毯上,双手举起来,托着长长的哈达,一名官运亨通陵人,站出来祝颂。
献完哈达,再献,高诵各种祭词,对和他的四个弟弟,四个儿子以及跟随他戎马一生的、诸多的著名将领进行一番至高至上的赞扬手,另外的守陵人,抬着银
成吉思汗祭典
制的五叉盘,把盘中摆好的羊背子,朝着成吉思汗的灵柩献上,同时,又将一首优美动听的祝祷词奉献上。接下来,守陵人拉起了马头琴,敲起了马头板,高声唱起了马头板歌。这时,伴随阗古老悠长、凄凄呼唤、谜一般无法理解的十二支马头板歌声,济农札萨克们,都毕敬毕恭地向自己的嫡系祖先,献上圣洁的酒。最后由众人唱一首“大歌”,吟诵一遍“伊克乌其克”,便开始分享祭典成洁思汗的有福份的羊背子了。至此,一个程序复杂、规则明确的祭典活动宣告结束。无数的牧人,踏着牧歌,迎着火红的,一路喜悦地纵马奔向了草原深处。
成吉思汗八白宫从建立那天起,各奉祀之神都有了祭祀仪式。祭祀仪式,来源于萨满教。信仰萨满教的古代蒙古人崇拜苍天、崇拜天体,崇拜祖先,常常举行祭天、祭祖仪式。成吉思汗当年用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天,也是来自蒙古族所信仰的萨满教的习俗。基于原始萨满教的成吉思汗祭奠,具有诸多的祭文、祭词、祝词、祭歌等。这些祭词,以诗歌文体所形成,并以口头文学形式一代代相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水准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在近八百年的历史变迁中,不断进行修订,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使祭奠祭词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守护成吉思汗八白宫的鄂尔多斯部及达尔扈特人,将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完整地保留至今,为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特殊贡献。作为蒙古民族重要文献的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对了解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研究蒙古民族风俗、历史、文化、艺术、政治、法律、信仰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一、成吉思汗祭文祭词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一开始以口头文学形式出现。在1282年(至元十九年)的时候,元朝皇帝忽必烈,钦定成吉思汗四时大典,规范祭祀程序,委派祭祀官臣,在原有的基础上,组织人员编写祭奠祭词,使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成为元朝宫廷文献。后来,在北元巴图孟克达延汗(年)、博硕克图济农(年)、额璘臣济农(年)时期,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校勘、修订。在清朝康熙九年(1670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乾隆七年(1742年),光绪十年(1884年),分别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进行了校勘、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于2000年6月,由伊克昭盟成吉思汗研究所出版《新校勘“成吉思汗金书”》,对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再一次进行校勘。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主要对成吉思汗及其夫人,以及对成吉思汗子弟、功臣等表示祭祀,赞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以美好吉祥的语言为他们祝福。并祈祷圣主为百姓赐给美好的生活。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主要由祭文、祝颂词、祝福词、祝祷词、分福份词、祭歌等组成。这些祭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内涵深刻。其内容涵盖了蒙古民族古老、原始的历史、文化、风俗、礼仪、观念、信仰、语言、文字、法律等诸多方面;其形式涉及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等。在成吉思汗祭奠中应用的祭词,有五十多部(篇),长达近五千行,形成丰富多彩的长篇韵文,成为蒙古民族珍贵的巨幅文献。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祭文(蒙古语称“乌其格”)占主要的。祭文,主要赞颂成吉思汗及其黄金家族以及有功之臣的丰功伟绩,并表达对他们的祭祀之情。祭文分“大祭文”,“小祭文”和“普通祭文”等几种。如大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大祭文》,《成吉思汗大祭文》等;小祭文中有《金殿香火(灶)小祭文》、《金殿小祭文》等;普通祭文中有《成吉思汗哈日苏勒德祭文》、《弓箭祭文》等。其《成吉思汗小祭文》的开头一段为:
受上天之命而诞生
集天骄大名于一身
夺得天下国家之权
长生天骄子
苍天之根源
计谋之远大
天生之智慧
不衰之政权
英明伟大的
名叫铁木真英雄
有四位尊贵的夫人
四个强壮的胞弟
四名杰出的贤子
天下国家之君主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祝颂(伊若勒)和祝福(米里亚古德)占重要地位。蒙古民族很早以来遇成家立业等重要事情时,总是由长辈念诵祝颂词,祝福美好的未来。有时还用鲜奶抹画,并进行祝颂。其只念诵祝颂词,称“祝颂”(伊若勒);抹画并祝颂,称“祝福”(米里亚古德)。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的祝颂有《殿内祝颂》,《殿外祝颂》,《巴图吉勒祝颂》(练绳祝颂)、《珠太祝颂》、《牲羊祝颂》等;祝福有《成吉思汗呼图克祝福词》、《成吉思汗宫帐祝福词》等。这些祝颂和祝福词,包括赞颂成吉思汗,祝福大地平安,民众永远过上安康生活等内容。祝颂也有像《九十九匹白骒马乳汁祭洒祝颂》等祭祀苍天,以向苍天祈祷为内容的祝颂词,其中的一段为:
让统辖一切的
向那至高至圣之苍天
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
分作九个九的洒祭
愿温情和蔼
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
让统辖所有的
向那神圣的长生天
将这九十九匹白马之鲜乳
分作九个九的洒祭
愿温情和蔼
将那非凡的谕旨赐予……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有《成吉思汗大图格勒》祭词。“图格勒”意为“分福份”。在祭奠时所敬献的圣酒、全羊等祭品,最后要分给有关人员。享受成吉思汗的“福份”,有严格的规定。《成吉思汗大图格勒》中列了诸多功臣、部落首领的名字,赞颂他们的功绩,由他们的后代得到应得的“福份”。其中一段为:
成为俯冲的游隼的翅膀
保存了行车的车轴
成为飞翔之隼的翅膀
保存了游车的车辋
如同冲锋的雄鹰之利爪
如同攻击的猛虎之利齿
指上有所辖
将那高山般的圣洁的白室
完整无损地保存
时刻不忘奉献力量
生在阳光灿烂之日
保存了八白室
成为国家之中心
万户之兄长
铁胆英雄鄂尔多斯万户之份子……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都有祈祷仪式。并在随时举行的奉祭中也有祈祷仪式。举行祈祷仪式时,分别念诵圣主和苏勒德《哈达祝祷词》、《神灯祝祷词》、《全羊祝祷词》、《圣酒祝祷词》。这些祝祷词,也是成吉思汗祭奠祭词的组成部分。其圣主《哈达祝祷词》为:
向圣明天子成吉思汗
哈屯母后神灵
你的皇室贵胄
你的全体蒙古子孙
把那蚕丝所纺的
锦丝所织的
荣冠祭品之首的
像征万福吉祥的
放置日月行星的
陪衬红花绿叶的
绘有八莲宝座的
绣着五爪飞龙的
圣洁的哈达
白缎的哈达
举行盛大的祭奠……
在成吉思汗祭奠祭词中,有《伊金桑》(圣主颂)和《苏勒德桑》(苏勒德颂)颂词。这些颂词是受佛教影响,每日为成吉思汗和苏勒德烧香柏时念诵的经文。这是在清朝时期,由乌拉特西公旗莫尔根庙的三世活佛鲁布桑丹毕札拉森 (),仿佛教经文所创作的颂词。这些颂词,不仅在成吉思汗宫帐和苏勒德祭坛每日念颂,而且在整个鄂尔多斯广泛流行。每家每户在新的一天开始时,都在“黑慕热”(天马旗)祭台上烧香柏,由家里的男性一起跪拜,念诵以赞颂、祈祷为主要内容的《伊金桑》和《苏勒德桑》,表达对成吉思汗的虔诚,祈祷全家无灾无难,过平安日子。这些颂词,逐渐也成为成吉思汗祭奠祭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苏勒德桑》中的一段为:
面生千只慧眼
揭穿秘密之事真相的
其面装饰威严
向你圣苏勒德供奉膜拜
具有巨大无比的力量
在那须弥山之巅
让举世无双的圣主天帝
在你的面前屈膝
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只因为有坚强的毅力
才有空中飞翔的生灵
只因为有为非作歹
才请你出面镇守
圣苏勒德向你供奉膜拜……
成吉思汗祭奠祭词,是成吉思汗祭奠的核心,是成吉思汗祭祀文化形成的主体。也是成吉思汗祭祀能够世代相传的载体。有了内容丰富的祭词,八白宫的祭奠才能完整地保留至今。成吉思汗祭奠祭词,大体可分圣主祭词、苏勒德祭词和其它奉祀之神祭词等几个部分。
二、成吉思汗祭歌
成吉思汗祭奠中有祭歌。这是蒙古民族从古以来在典礼、祭祀中专门献音乐、献歌的“歌祭”习俗,在成吉思汗祭奠中的体现。在成吉思汗祭奠中所唱的歌,是蒙古王朝专门为祭奠所创作的祭歌。这些祭歌是伴随查尔给(马头响板)的打击声唱的,因此称“查尔给之歌”。成吉思汗这组祭歌,由《大蒙古》等十二首歌组成。其中除《大歌》用蒙古语赞颂成吉思汗之外,其它歌的歌词与现代蒙古语完全不同,是用听不懂的语言唱的,守灵人称之为“苍天语言”,所以这些祭歌也称“天歌”。
在成吉思汗祭奠中举行敬献圣酒仪式时,由达尔扈特洪晋亚门特边敲击查尔给(马头响板),边诵唱祭歌。
成吉思汗这一组祭奠祭歌,据《金册》记载,以《大蒙古》(大番)、《召木尔苏》、《德尔特》、《乌其肯》、《哈毕尔嘎》、《贵呼》、《札嘎拉》、《哲伯》、《希日札拉》、《浩尔浩勒吉》、《哲尔格》、《额德呼》(《大歌》)等十二首组成。还有些资料中记载为:《大蒙古》(大番)、《小蒙古》(小番)、《阿珠浑》、《维毕利亚》、《阿拉勒沃》、《维林珠贵》、《尼尧鲁》、《辉》、《哲伯》、《哲尔格》、《希日吉勒》、《珠木尔苏》等十二首。其《大蒙古》的歌词为:
啊 啊鲁 啊 啊鲁 啊啊喽
呼罕 者圭依 奥罗日勒亥 者圭吉
元 皇啊喇出 亥 奥罗日勒亥
沙周 者圭吉元 皇啊
奥罗日勒亥 依利赖依利牙 依利赖
元 皇 奥 亥 呵哈鲁
奥罗日勒亥 依咧日 依咧牙
成吉思汗祭歌的词曲记录办法很特殊。它的形成与早期多氏族、部落以及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有关。并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有了很大变化。祭歌的曲谱,以较简单的曲线来表示,并以口传形式一代代相传。
成吉思汗祭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诵唱者将崇拜、缅怀、信任、自豪等情感,溶入祭歌中,充分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将成吉思汗祭奠推向高潮。
成吉思汗祭典传承意义
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部落,近八百年来世代祭祀,使完全保留着13世纪以来蒙古帝王祭祀仪式的原貌,成为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遗产。成吉思汗祭典凝结着蒙古族人民的感情,是蒙古族文化绵延的见证,保护好这项活动对保持蒙古族文化的独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成吉思汗祭典人物介绍
(GhinggisKhan),孛儿只斤氏,名。蒙古族,也是蒙古历史上的杰出、。公元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
成吉思汗祭典
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投奔克烈部汪罕,收集亡父旧部,逐渐恢复实力。约在金大定未建立宫帐,称汗。与札答阑部札木合等作战,败绩,史称十三翼之战。金承安元年(1196),与汪罕联兵助金截击塔塔儿部翰里札河(今蒙古乌勒吉河),金授察兀忽鲁之官。又随汪罕与乃蛮部战,战后诸部来附,势力增强。金泰和元年(1201)二月,与汪罕战胜以札木合为首的蒙古高原十余部盟军。灭塔塔儿撕四部,据呼伦贝尔草原,实力大增。三年,被汪罕发兵掩袭,败退至班朱尼河(呼伦湖西南)。不久,乘汪罕不备,奇袭汪罕牙帐,灭克烈部。次年与乃蛮部决战,灭乃蛮。六年于翰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忽里台大会,建蒙古国,即大汗位,加号成吉思,颁布札撒,建万人怯薛,分封九十五千户,设札鲁忽赤掌行政司法诸事。即位四年(1209),大举入侵,引河水淹中兴府(今宁夏银川)迫使西夏纳女请和。六年,率大军南下攻金,分兵三路破华北各地。九年,因金帝献岐国公主请和,乃退兵。十年复以金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为口实,攻占中都(今北京)。病死于六盘山。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上庙号太祖。次年,追上谥号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引用日期]
.成吉思汗陵[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简介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