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豪给我想个游戏联盟对外宣言言侠肝义胆的一段词,和游戏招人

  (这个解说词是我从视频上一字一字记下来的。当时,看《筑梦路上》时,感觉很不错,想看看解说词,但是从网上就是搜不到,只好自己动手了。)  【解说】 日,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半个月,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同期声】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 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解说】 95年前一个夏天的晚上,一些人陆续走进上海法租界这座石库门建筑,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就从这一天开始了,李达、李汉俊、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13个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位共产主义信仰者,还有两个外国人,他们是共产国际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克尔斯基。陈独秀和李大钊这两位当时全国最著名的共产主义者没有来,但这一天,他们已经等了很久。  1920年春节前夕,李大钊亲自驾骡车护送被通缉的陈独秀出京,成就了一段“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佳话。当时的中国,建立一个新党并不稀奇,从1911年10月正常活动公开,到1913年底,各种新兴团体一共有682个,其中基本具备近代正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这些政党,都因不适应中国的国情而先后失败。孙中山被迫让出了大总统,接受了袁世凯任命的“全国铁路督办”职位,开始绘制他的“铁路梦”。接下来,袁世凯又用同样的手段,摆平了能带兵打仗的黄兴,此时,孙中山、黄兴只能把维护共和体制的希望,寄托于宋教 仁领导的国民党,具有非凡组织能力的宋教仁在同盟会基础上,联合四个小组成立了国民党,希望通过政党政治引导国家走向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  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国人的“议会民主梦”,也随着这几声枪响被击得粉碎,袁世凯镇压了反对他独裁的“二次革命”,宣布解散国民党,被下令解散的还有江亢虎创立的中国社会党,这是一个主张非暴力的无政府主义政党,孙中山、黄兴流亡日本,江亢虎亡命美国。  李大钊没有想到,号称有五十二万三千人的政党在袁世凯的军警面前,不堪一击,灰飞烟灭,这使他认识到要救国救民,必须寻找其它的出路。  1914年,李大钊在日本认识了陈独秀,这位前清秀才,也因为参加“二次革命”受通缉,不得不亡命日本,李大钊和陈独秀这时已经认识到要改造中国,应该从思想启蒙和革命入手,已经取得独裁地位的袁世凯并不满足,进而又做起皇帝梦,为换取支持,他一方面暗中与西方列强周旋,另一方面竟然接受日本强加给中国的卖国条约“二十一条”。对袁世凯倒行逆施痛恨不已的陈独秀,返回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高兴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以《新青年》为标志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20世纪初的中国,开始经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1917年1月,蔡元培邀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不久李大钊也来到北大,受聘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在他们身边很快聚集起一批优秀知识分子,其中有张申甫、邓中夏,罗章龙、刘仁静、高君宇等,胡适周围也聚集了像罗家伦、傅斯年这样的青年才俊,刚刚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的毛泽东,经杨开慧父亲杨昌济推荐,成为北大图书馆的雇员,每月薪资是八块大洋,当时的毛泽东既追随陈独秀、李大钊,也仰慕胡适。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李大钊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作为战胜国,却未在英法等国操纵的“巴黎和会”上获得平等地位,和会反而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所有特权交给日本。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日,北京大学等学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随后举行游行示威,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学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学生宣布实行总罢课,影响迅速波及全国。  1920年3月,李大钊和张申府、邓中夏、高君宇、罗章龙、何孟雄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系统收集、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室---亢慕义斋,陈独秀在上海也和沈雁冰、李达、李汉俊、陈望道、邵力子等组成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开始筹备建党工作。1920年6月的一天,毛泽东在上海见到了陈独秀,他后来回忆说,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候,陈独秀表明自己信仰的那些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主张,旗鼓鲜明成立一个共产党,毛泽东回信说,陈独秀已经在上海筹备建党,出版的刊物就叫《共产党》,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京沪两地筹备建党的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留日学生和旅法勤工俭学人员,也都行动起来,成立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悄然来到上海,住进了博文女校的学生宿舍。他们开会的地点,是李汉俊胞兄李书城的私宅,李达夫人王会悟为代表们选定了住宿和开会的地点,这位参与筹备一大的唯一女性,以她的细腻敏锐,承担了会议的保障工作。  【同期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张黎明】在出席中共一大会议的13位代表中,有两位是前清的秀才,他们是35岁的董必武和45岁的何叔衡,有一位小学教师,那就是毛泽东同志,还有7位是大学生(毕业生),他们中有3人曾留学日本,有3人曾担任过报刊的编辑和记者,还有两位中学生(毕业生),那就是王尽美同志和邓恩铭同志。  【解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这样开幕了,但中共一大究竟是哪一天召开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不知道确切的日子。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教授 邵维正少将】1979年,根据当事人的回忆,代表行踪的考查,再加上文献资料的综合研究,终于认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日召开的。  【解说】来自全国的一千多位代表,代表着一千零七十多万党员,出席这次会议。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召开时,所填写的入党时间是1920年。那一时期的其他共产党人们,又怎样填写入党时间呢?为了拍摄这部纪录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情况,摄制组专程前往莫斯科,在俄罗斯国家社会历史政治档案馆,查阅了相关的历史文献。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同志的档案里,在入党时间这一栏里,李大钊亲笔写下了1920年,与李大钊一同前往莫斯科参加这次会议的另一位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王荷波,入党时间这一栏也填写着1920年。大会从7月23日开始,到7月30日晚上召开第六次会议时,一个可疑的中年男子装作走错门闯入会场,这引起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警觉,凭借丰富的地下斗争经验,他建议大家迅速撤离,代表们刚刚散去十几分钟,法租界的巡捕们就上门搜查却一无所获,在王会悟的倡议下,代表们乘坐火车连夜赶到嘉兴,第二天,在江南的蒙蒙细雨中,登上了王会悟临时租下的一艘游船继续开会。代表们讨论了党的中心工作和工作方针,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中共一大就这样悄然落幕了。一个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的中国大地上点燃,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纪元。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曲青山主任】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杨胜群 原主任】我们党从这个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以革命的手段,去完成这一目标。  【解说】风雨如磐,大浪淘沙,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当年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在历史透镜下,折射出百态人生。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处会见美国记者斯诺,向这位老朋友讲述了一大代表的情况,牺牲了几个,死掉了几个,不干的几个,反革命的几个,现在只剩下两个,毛泽东一个,董必武一个。  王尽美,为开展工运,东奔西走,积劳成疾,1925年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邓恩铭,1928年在山东青岛、济南等地领导工人运动,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纬八路刑场。何叔衡,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一位,1935年冬,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突围时牺牲于福建长汀水口镇,时年59岁。陈潭秋,1943年9月,被新疆军阀盛世才秘密处死,当时党中央并不知道,1945年中共七大仍将他选为中央委员。李汉俊和李达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式作风,1923年先后脱党,大革命失败,李汉俊在武汉与叛变革命的国民党进行坚决斗争,1927年被反动军阀杀害。李达建国后重新入党,曾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刘仁静和包惠僧也因故脱党,他们都活到耄耋之年,看到了新中国的建立,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陈公博和周佛海,在大革命中退出共产党,成为国民党高官,抗日战争中,又双双追随汪精卫当了汉奸,抗战胜利后,陈公博被枪决,周佛海死于狱中。张国焘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38年,张国焘逃离延安投奔国民党,1979年12月,张国焘死于加拿大多伦多一所老人院。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1923年离开中国,1927年(注:视频上没有年这个字)回到祖国荷兰,二战期间,创办反法希斯地下刊物《斯巴达克斯》,1942年被德国法希斯枪杀。直到今天,仍然有中国人远涉重洋前往他的墓地,悼念这位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另一位共产国际代表尼克尔斯基,1925年返回苏联,在共产国际远东局工作,1938年因莫须有间谍罪被处决,1956年苏联政府为其平反,直到七十年后,一位俄罗斯学者提供了他的照片,今天的人们才第一次看见他的真容。没有参加一大的但实际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陈独秀与李大钊,命运也各不相同。陈独秀一生毁誉相参,唯独执拗的性格从未改变,他担任过五任党的负责人,后被开除出党,1942年病逝于四川江津。38岁的李大钊,1927年被军阀张作霖逮捕,走上了冰冷的绞刑架,在狱中李大钊从容不迫写下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李大钊遗文出版时,鲁迅先生写下了一段话:“他的遗文却将永驻,因为这是先驱者的遗产,革命史上的丰碑。”
楼主发言:145次 发图:0张 | 更多
  抱歉,您在『情感天地』发表的帖子《《筑梦路上》第三集 《井冈星火》解说词》未被审核通过,请详见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为什么?
  抱歉,您在『情感天地』发表的帖子《《筑梦路上》第三集 《井冈星火》解说词》未被审核通过,请详见天涯社区公约言论规则。---为什么?
  《筑梦路上》第三集 《井冈星火》解说词  【解说】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1965年,在离开井冈山38年之后,毛泽东再次踏上了这块阔别多年的红色土地,当年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初上井冈山时,毛泽东34岁,而这一年重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已经72岁。从地图上看,湖南的文家市离井冈山并不遥远,日,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受挫后剩下的1500多人来到了文家市,当天夜里,前委书记毛泽东和第一师师长余洒度,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王新生研究员】有一些人他们觉得毛泽东是个书生,毛泽东那时候,他又不带兵嘛,所以瞧不起他。他们是当过兵的,觉得跟着他走也不行。  【解说】率领着这支由农民、旧式军人、矿工组成的队伍,刚刚杀出一条血路的毛泽东,确实不知道接下来该往哪儿走,余洒度的坚持不无理由,因为夺取长沙是当时中央的明确指令,可是早在8月份,毛泽东就向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说过他的想法。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 张素华 原副主任】应该说毛泽东他开始就有了上山保存武力的这个想法,然后就秋收起义失败以后,他就断然地就带领了部队上了井冈山。  【解说】今天,人们从文家市到井冈山,三百多公里的距离,走高速公路只有4小时的车程,然而,这段路程,毛泽东和他的队伍却走了将近40天。起义军一路向南,不知道在哪里落脚,士气难免有些低落。9月26日,部队来到江西莲花县城,这时候秋收起义前去找江西省委请示工作的宋仁穷回来了,他带回来江西省委的一封密信,信中说,宁岗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9月29日,毛泽东带领部队翻山越岭,来到距永新县(城)只有二十多公里的三湾村宿营。  【同期声:韩伟中将之子
韩京京】在这里呢,起义部队人员就损失了,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什么,叫做官比兵多,说是这个枪比人多,再加上思想比较混乱,部队亟须整顿,毛泽东在三湾就召开了前委会,作了三项决定,第一件大事最重要,就是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第二项决定就是建立士兵委员会用以监督军官们,第三项决定就是把一个师的部队改称为一个团,按照罗荣桓元帅1957年的回忆录当中讲的,就是这实际上是我们军队的新生。  【解说】江西省委信中提到的我党武装其实是当地占山为王的袁文 才、王佐领导的农民武装。1926年受当地共产党影响,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农民武装被改编为“农民自卫军”,袁文才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毛泽东提出了同袁文才合作的想法,可是只有300多人60多条枪的袁文才、王佐却对毛泽东率领的这支队伍心存疑虑。  【同期声:毛泽东外孙 孔继宁】当时有人主张软的不行就来硬 的,毛泽东说,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不能只看到几十个人,几十杆枪的问题,这是个政策问题,要积极地争取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真正的革命武装。  【解说】10月6日,毛泽东决定单刀赴会,只带了几个随员,到宁冈大仓村去见袁文才,为防突然事变,袁文才在林家祠堂预做埋伏,准备随时出手,谁知毛泽东不但送上100条枪的见面礼,还说他们劫富济贫是革命的,袁文才喜出望外,同意做王佐的工作。  【同期声:毛泽东外孙 孔继宁】10月27日,毛泽东的队伍终于在井冈山的茅坪驻扎下来。  【解说】毛泽东率领的队伍在井冈山驻扎下来,关于武装割据和根据地的关系,毛泽东曾有个生动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一样,一个人假若没有屁股便 不能坐下来,老是走着站着当然不能持久。毛泽东上井冈山后,果断处决了企图叛变的第一团团长陈浩,将袁文才和王佐的队伍,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第一次“进剿”,先后在茶陵、遂川、宁岗等县建立起工农兵政府。毛泽东在井冈山烧的这三把火,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很快就在井冈山初步建立来了。  此时,远在上海的党中央并不知道毛泽东和秋收起义部队的行踪,他们的眼光牢牢地盯着大城市,计划着在广州继续搞武装起义,因为秋收起义的队伍没有攻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的提议下,中央开除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3月,中共湖南特委派代表19岁的周鲁上了井冈山,他指责前委“工作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并带来了中央开除毛泽东党籍的决定,后来才知道这是误传。听说参加了湘南暴动的朱德所率部队正向井冈山靠拢,毛泽东马上派何长工下山打探朱德的下落,得知朱德的队伍就在井冈山附近,这让毛泽东喜出望外。日前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彭德怀、滕代远率领平江起义的队伍也上了井冈山。  1928年8月底,敌人乘红军主力前往湘南,井冈山兵力空虚之际,纠集了四个团的兵力,妄图一举攻下黄洋界。当时守山红军只有两个连,情况危急。
  【同期声:火箭军某基地总工程师 少将 陈正烈 陈毅安之孙】正面敌人就是湖南方向的吴尚的两个团,他们从源头村出发,沿着山路向山上进军。  【解说】贺子珍提醒指挥作战的朱云卿,枪械所里有一门刚修好的迫击炮,没想到仅有的三发炮弹有两发还是哑弹。  【同期声:火箭军某基地总工程师 少将 陈正烈 陈毅安之孙】我祖父看到了以后,就急忙向这个方向跑了过来,又检查了一下炮,就决定对着源头村的廖家祠堂吴尚的指挥所射击第三炮, 这一炮射出以后,直接命中3000米以外吴尚指挥所。  【解说】进攻黄洋界的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慌忙撤退。率部返回井冈山的毛泽东,兴奋地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 姚有志 原部长 少将 】井冈山斗争的军事经验,就是在1928年5月,毛泽东和朱德两个人商定后总结出来的十六字方针,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实际上这个方针,后来我们可以概括为就是一种游击战。  【解说】2016年春节前夕,
总书记专程到井冈山瞻仰革命旧址,看望老区人民,这已经是他第三次来到井冈山,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井冈山,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力量的源泉。  【同期声:井冈山市井冈山实验小学】《朱德的扁担》,1928年,朱德同志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不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 的茅坪去挑粮……  【解说】这是新中国几代人都曾朗读过的小学课文《朱德的扁担》。1963年在离开井冈山34年后,朱德委员长与夫人康克清重上井冈山,这位当年的红四军军长,端详着自己的扁担感慨万千,这一年朱德77岁。当年的“朱毛红军”此时早已成为一段不朽的传奇。  1928年,蒋介石忙于进行二次北伐,对国民党内部新军阀的军队,进行重新改编,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地位。1928年年底张学良在东北易帜,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此时,蒋介石又把目光投向井冈山,开始指挥对井冈山的五路“进剿”,此时,井冈山上的红军却面临困境,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山上缺粮,几千人的队伍靠下山挑粮才有饭吃。日,井冈山下了一场大雪,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长征”却出师不利,寻乌圳下一仗红军队伍被打散,朱德与毛泽东侥幸脱离险境,但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在这次战斗中被俘牺牲,一路被国民党军追 着打的红军终于在大柏地挽回了荣誉。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这一仗从大年初一下午直打到初二,毛泽东亲自端枪与警卫排一起向敌人冲锋,而朱德在最危急的时刻,再次给步枪上了剌刀,带头冲锋陷阵。是役,我军以屡败之余作最后一掷击破强敌,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搏战,始获得最后胜利,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之战争。这是陈毅在这年九月给中央的报告中描述的战斗场景,参加过此次战斗的红军将士中,走出了朱德、林彪、罗荣桓、陈毅四位元帅。  经过大柏地之战,红军摆脱了紧追不舍的敌军,又在福建长汀取得了长岭寨之战的胜利,消灭了军阀郭凤鸣部,这一仗不仅让红四军得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休整,还缴获了大量物资,红军干部战士第一次换发了整齐的军装,发了军饷,还给上海的党中央提供了五万大洋经费。在闽西地方党组织支援下,红四军很快就在闽赣边20多个县建立了工农武装政权。  此时,红四军内部围绕党如何领导军队以及军队建设问题掀起了波澜,一时还争论得十分激烈。6月8日,毛泽东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未能继续当选前委书记。  【同期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 陈昊苏 陈毅之子】在第七次大会上,因为是我父亲陈毅在那儿作报告,这个事情这个会议,他自己说没有开好,为什么没有开好呢?就是对于红四军党内的这个分岐,他没有站在一个原则的高度去看待,也没有能够运用这个革命的经验,成功地来处理这些问题,所以造成了一些损失,所以后来他到中央去,向中央汇报这个情况。  【解说】毛泽东大病一场患上了疟疾,虽然不得不离开红四军,但他却没有停止读书和思考,应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请求,他指导闽西特委召开了一次成功的党代会,在这些日子里,他还认识了几位新朋友,在长汀教会医院院长傅连璋、闽西地方党政军负责人邓子恢、张鼎丞、傅柏翠等人的精心照料下,毛泽东的身体日渐康复。这一年秋天,毛泽东在上杭接到了陈毅从上海带回的中央政治局“九月来信”,这封信批评了红四军一些同志,以“极端民主化”消弱党的领导,肯定了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建设的基本原则,要求红四军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毛泽东应仍为前委书记。毛泽东精神为之一振,12月中旬,他一口气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九大起草了八个决议案,在随后于上杭古田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八个决议案,他又重新当选 为前委书记。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 曲爱国 部长 少将】《古田会议决议》内容非常丰富,但是核心有几条它是传承到今的,一个是这支军队它是一支人民的军队,为人民服务永远是它的宗旨,第二条,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这支军队永远不变的军魂。  【解说】会议结束时,1930年的新年即将到来,新年前夕,毛泽东收到一封奇特的“贺年信”,提出大敌当前,红四军应该分散去打游击,各自找出路,充满了悲观情绪,写信人是当时年仅22岁的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张民 研究员】那么怎样回复林彪的这封信呢?1930年的1月5号晚上,毛泽东在闽西古田一家商铺的小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了长达六七千字的长信,在这封信中,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特点、条件和发展规律,表达了革命必胜的信念。  【解说】关于中国革命的未来,毛泽东写下了这样一段如诗如歌的文字: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两年后的日,上海《东方杂志》发布启示,向各界知名人士提出两个问题并征集答案,一个是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另一个是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却忽略了一个事实,距离上海不到1000公里的江西端金由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缔造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早在一年前就已呱呱坠地,一群共产党人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以上是第三集。
  《筑梦路上》第四集《万里长征》解说词  【解说】这些年每到清明,韩京京夫妇总会一起前往闽西和湘桂之间,为父亲和湘江之战牺牲的先烈们扫墓。  【同期声:韩伟中将之子
韩京京】大爹爹,又快清明了,我们又来看你来了。  【解说】这尊陈树湘烈士的雕像,是他在2011年自费为陈树湘竖立的,同样的雕像还有一尊,韩京京把他安放在了遥远的东北,对他来说,湘江之战不只是父辈们一段悲壮的往事,而是应该让后人铭记的一种精神。陈树湘师长的名字,就是不朽的军魂。  日,长征途中担任前卫任务的红一军团抵达湘江界首渡口,这是蒋介石布下的第四道封锁线,他电令桂军白崇禧部湘军何键部在湘江正面阻击,中央军薛岳部周浑元部尾追侧击,企图将中央红军一举消灭在湘桂之间。兵贵神速,此刻,中央纵队的脚步却是万分沉重。生死关头,靠红一、三军团在两侧硬顶,红五军团在后卫硬堵,八、九军团在侧后护卫,中央纵队终于在12月1日中午渡过了湘江,在河东阻击敌人担任后卫的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是全军总后卫,等主力全部渡过湘江,他们却腹背受敌,兵临绝境。长征前,由福建省军区独立第八师和第九师合编而成的红第三十四师,六千余人,大部分为闽西子弟,经过三天四夜的激战,全军覆没,29岁的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毅然从伤口处扯断肠子,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一零零团团长韩伟打完最后一颗子弹,纵身跳崖,大难不死。几十年后,为我们留下唯一一段亲历红三十四师湘江之战的回忆。半个世纪后,籍贯湖北的韩伟将军,让儿子将他的骨灰安放在闽西,希望永远陪伴那些闽西子弟的英灵。  湘江一战,红军伤亡过半,从长征出发时的86000余人,骤减至3万多人,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博古万念俱灰,拿枪在自己头上比划,聂荣臻眼疾手快,一把夺下了手枪,而真正指挥湘江之战的是一个叫李德的奥地利人,他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受共产国际派遣来到中国,是博古最为信赖的洋顾问。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徐占权 研究员】大搬家似的,坛坛罐罐都带上了,这样影响了部队的行进,特别是成建制地丢掉了红三十四师,这在建军 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解说】蒋介石也有一个洋顾问,此人是担任过德国国防部总司令的汉斯.冯.塞克特将军,一位不折不扣的军事家,他为一战后的德国保留了国防军的精锐,也为蒋介石制定了围剿红军的“铁桶计划”。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马骏 教授】李德提出御(敌)国门于之外,跟敌人打全面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把敌人赶出,塞克特不是提出堡垒政策,他就跟对方打阵地战,敌强我弱,怎么能打阵地战呢。结果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所以长征我党最困难的时候开始了。  【解说】红军渡过湘江后,蒋介石预判红军将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在通往湘西的路上,布下20万重兵,对红军张网以待。接下来的仗怎么打,红军向何处去,事关红军生死攸关的问题,摆在红军领导人的面前。那些留在苏区的战友们,此时已陷入敌军的重围,中共中央苏区分局书记项英,几乎每隔一天就向中央发一封电报,请求留守的红军何去何从,始终没有得到中央的回复。往哪个方向走,中央也举棋不定。从宁都会议后,靠边站已经两年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找到三人团之一的周恩来,力陈红军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在担架上与毛泽东一起行军的张闻天、王稼祥也支持毛泽东 的主张,可是,掌握红军领导权的博古和李德仍然坚持原定计划,不肯改变。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李向前 研究员 】过湘江以后,有一个重大争论就是往哪走,是往西边走还是往北边走,这时候开了政治局会,吵得非常厉害。  【解说】两年来,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有了发言权,但博古、李德仍然坚持到湘西去,通道会议并没有实现战略方向的转变,同样的争论,又发生在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上,这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进军贵州的主张,张闻天和王稼祥认识到,只有让毛泽东出山,才能挽救危局。  遵义,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自古就是川渝交通要道上的一处重镇,也是红军当年在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所经过的最大一座城市。日,红军 进占遵义,把十几万“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赢得十几天的休息时间。在这座老城里,很多战士第一次见到了电灯,他们还看了女战士的演出,朱德甚至 还参加了一场篮球比赛,红军官兵享受着战斗间隙难得的惬意,而在中央领导层,一次事关中国革命尤其是长征成败的会议也在秘密地进行。遵义会议的焦点,是检讨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经验教训,与会者进行了激烈地交锋。会议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把失败归为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势力的强大等原因,不承认他和李德犯了严重错误。周恩来的副报告,则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的错误,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则作了系统批判博古、李德“左”倾军事错误的反报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作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判。王稼祥发言对毛泽东表示支持。  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停止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的军事指挥权,仍有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周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按惯例,会议决定须共产国际批准才能算数,遵义会议召开时,党在上海的电台被敌人破获,中共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没有共产国际的参与下,独立自主地撤换了共产国际指定的负责人和代表共产国际的军事指挥者。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葛东升 中将 原副院长】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的一次重要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  【解说】因为遵义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举行的,当时没有留下原始记录,遵义会议召开的细节,长期不为人们所知。1982年,中央档案馆在曾经由苏共中央保管的历史文献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手稿,部分解开了这个谜团。  【同期声: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朱佳木 曾任陈云秘书】1982年的年初,中央档案馆送过来一份历史的档案,内容主要是关于遵义会议召开的目的,作出的决议,以及关于中央人事变动的决定,但遗憾的是,这份档案没有开头,也没有落款,没有标明时间和作者,参加过遵义会议的老同志们,拿去看过,都说不清楚是谁写的。  【同期声:全国政协副主席 陈元 陈云之子】我父亲看到以后,他是从笔迹和他的文风两方面,立刻就认出来这是当年他写的稿。  【解说】根据这份手稿和当事者回忆,遵义会议日至17日,在柏章辉公馆召开,是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毛泽东出来指挥红军,一向谦逊稳重的朱德,在批评李德、博古时,甚至甩出了这样的重话,如果继续这样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了。根据遵义会议后的分工,毛泽东成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会后的第一仗,就是毛泽东提议的土城战斗,由于情报有误,土城的敌人比预想的多,红军没有打赢,这一仗 让刚刚出山的毛泽东,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机。土城之战一个半月后,红军重占遵义,当时,红一军团领导人提出攻打打鼓新场的建议,代替博古主持中央工作的张闻天,立即召集中央政治局会议集体讨论,这一次,毛泽东遭遇了更大的信任危机。
  【同期声:中央电视台 特邀军事评论员 李克峰】毛主席准确地判断出打鼓新场是个陷阱,是因为在这之前,他拿着大量的材料,进行了反复的研读比对,开完会以后,虽然否定了他,但是不久以后收到的新情报,印证了毛主席的判断。  【解说】几十年后,周恩来回忆打鼓新场风波时说,遵义会议开了以后,要继续前进,这个时候争论又起来了,打仗如何打法也引起了争论,只毛主席一个人说不能打,打又是啃硬的,损失了更不应该,我们应该在运动战中去消灭敌人嘛。事后的情报证明,毛泽东的主张是正确的,蒋介石已经下令中央军向打鼓新场压了过来,这一仗 显然不能打。毛泽东灵活机动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南渡乌江,佯攻贵阳,随后出其不意地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美丽的川西山高路险,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沿途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的故事,已经成为流传至今的佳话。就在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择路北上的时候,红军四方面军也在张国焘、徐向前等人的率领下,于1935年三、四月间,渡过嘉陵江、涪江、岷江到达理番、懋功一带,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作战,红四方面军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1935年6月,中央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与前来迎接中央红军的李先念率领的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胜利会师。两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随即召开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创造川陕苏区根据地,红一、四方面军缩编为左右两路军,右路军由毛泽东率领,左路军由张国焘率领,但张国焘对中央的决定阳奉阴违,企图危害和分裂中央,为避免红军分裂,右路军先行北上。  达拉河边的高吉村,是一个藏族村落,日,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因为翻译有误,将高吉记成俄界,于是这次会议就被称为俄界会议。俄界会议批判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错误,由毛泽东作了《关于与四方面军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决定,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彪、王稼祥组成五人团,负责支队的军事行动。翌日,中央红军由俄界地区继续北上,在攻陷天险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后,于18日乘胜进占甘南的哈达铺,召开了哈达铺会议,在这里,中央领导最大的收获就是得到了陕北红军的确切消息,毛泽东兴奋地对大家说,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的十几块根据地一一失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在西北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到1935年上半年,陕甘根据地已经扩大到二十多个县,包括六座县城,形成人口九十万,面积三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区域,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陕甘根据地已经遥遥在望,毛泽东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填词讴歌英勇的红军将士。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日,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和来自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会合,红二、六军团加上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在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支持下,红二、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至此,三大红军主力,完成了悲壮的万里长征。  【同期声:江西省军区原政委 曾任红五军团第四十五团政委 张力雄 少将 103岁】江西出发到陕北,二万五千里。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 张文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 97岁】名字叫榆家坪,从榆家坪开始走。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基地原顾问 萧林达 红二方面军老战士
94岁】从湖南常德澧县,经过我们的新化、大庸、龙山就一直走。  【同期声:江西省军区原政委 曾任红五军团第四十五团政委 张力雄 少将 103岁】长征苦不苦呀,苦得很,雪山,草地,水地里面睡觉。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基地原顾问 萧林达 红二方面军老战士
94岁】能够活着就觉得不错。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管理局顾问 张文 红四方面军老战士 97岁】二万五千里长征啊,我们是用两条腿走过来的。  【同期声:(注:视频上面只有声音,没有注明谁唱的,但从背景照片看,应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基地原顾问 萧林达)】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指挥员多英勇,没有人来压迫你。  【解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后,迅速发起直罗镇 战役,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陕甘高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再生之地。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预备会议上作报告时,对这块硕果仅存的根据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有人说陕北这地方不好,地瘠民贫,但是,我说,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 点,一个出发点。
  以上是第四集。
  《筑梦路上》第五集《西安事变》解说词  【解说】这是周恩来在西安事变前会见埃德加.斯诺的一段历史影像,从1928年在上海从事地下斗争开始,周恩来就有意蓄起胡须,有时扮成商人,有时扮成牧师,与敌人巧妙周旋。长征到达陕北,周恩来依然留着又长又黑的胡须,保持着美髯公的形象。  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压了前来西安督战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同期声:(注:外语 当时的外电评论)】中国惊雷世界风暴,蒋介石被扣压了,他是统一了中国的人,有人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绑架案,危及世界安全。  【解说】西安事变后第五天,周恩来搭乘张学良专机飞往西安,代表中共中央参与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不仅要面对情绪激动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老朋友,还要面对苦斗多年的对手蒋介石。在等待与张学良见面时,周恩来剪掉了他的大胡子,张学良一见面就惊奇地问,你长胡须怎么不见了?  1935年,日本继侵占东三省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新的侵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依旧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35年10月,被国民党“围剿”“追剿”多年的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达到陕北。这年十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公开发表《八一宣言》,旗帜鲜明地指出,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面对日益上升的民族矛盾,中共中央把抗日反蒋的方针改为逼蒋抗日,实现逼蒋抗日,首先要争取与东北军和国民党第十七路军的合作。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 姚有志 原部长 少将】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来,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是1936年12月,在这一年当中,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他为许多的国民党军政要员,甚至还有一些党外的民主人士、知名人士写了不知道多少次信,就动员他们要加入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来,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  【解说】退守关内的张学良东北军,被蒋介石派往西北“围剿”红军,三个月内四战四败,损失近三个师,张学良意识到,继续剿共是死路一条。从1936年初,双方开始秘密接触。4月9日,张学良亲自驾机飞往延安,在城内一座教堂里与周恩来秘密会面,双方围绕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会谈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4时,临行前,张学良送给周恩来一册中国地图,相约共同保卫中国。就在张学良驾机飞往陕北前不久,共产党员王炳南也与杨虎城进行了秘密会谈,达成了联合抗日的共识。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基地原顾问 萧林达 红二方面军老战士
94岁】张学良、杨虎城他那个部队,他们主张抗日,我们不是主张抗日嘛开往抗日前线,打日本帝国主义,是有共通的,我听到说,你们部队不能白天走,白天走我们不打不行,飞机打,部队封锁你们,你们晚上走。  【解说】1936年10月,蒋介石亲赴西安敦促剿共,并调来30个师的嫡系部队。12月4日,蒋介石率一众军政大员再临西安,声言剿匪已达最后五分钟成功之阶段,张、杨二人见蒋介石执意剿共,为此多次苦谏。日,一.二九运动一周年之际,西安一万多名学生游行请愿,学生们向蒋介石住地临潼华清池前进,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蒋介石电话命令张学良加以阻拦,并说如果学生不服从就格杀勿论。请愿学生们高唱起《松花江上》,一曲未了,在场的东北军将士,已经感动得热泪盈眶。  【同期声:(注:学生唱歌声)】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同期声:西北大学西安事变研究中心
李云峰 主任 教授】学生呼着口号,双方流着眼泪,张学良说我和你们心情一样,我也是要求抗日的,你们有什么要求我去转达,学生还不行,还在呼口号东北军起来抗日,打回老家去,张学良最后说,同学们你们先回去,我一个星期以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解说】当晚,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这句话让张学良深受刺激。12月11日,蒋介石再次召见张学良、杨虎城商议围剿计划,张学良知道除了采取兵谏,已经无法让蒋介石回心转意。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好了各位,咱们现在所来到的这个地方,叫五间厅,当年蒋介石就居住在这个地方。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西安事变爆发在日的凌晨五时,蒋介石在这间房子的床上,听到了枪响。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大家可以看到,当年西安事变爆发之后机枪扫过,上面还留了很多弹孔大家看到没。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发现人已经走了,但是里面的床铺还凌乱着,那么伸手摸了一下,发现被窝里还有温度。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一路爬到了后面的半山腰上,半山腰是个裸露的岩石。藏在了两个空隙的石头中间。  【同期声:(注:旅游团讲解员声音)】举着双手出来说,别开枪,我是蒋委员长,于是这样就逮捕了蒋介石。  【解说】在西安城内,国民党第十七路军士兵包围了蒋介石随行官员下榻的西京招待所,扣押了包括陈诚、卫立煌等在内的国民党大员。  西安事变的当天,中共中央就知道了这一消息,当时在西安负责与东北军联系的中共代表刘鼎,接连给中央发去几份十万火急的电报,拿到译电员交来的稿子,机要秘书叶子龙看不懂电报上兵谏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他立即把电报送呈毛泽东, 这才明白一件天大的事情发生了,中央政治局成员很快聚集到张闻天的窑洞里,彻夜商谈对策。有人认为应该公审蒋介石,乘机除掉蒋介石,有人则提出要尽量争取南京政府,把抗日作为最高旗帜。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徐焰 少将 教授】因为在西安事变之前,已经是事变不断了,1933年年末发生了福建事变,福建事变的旗帜是什么,反蒋抗日,接着又发生了两广事变,两广事变是什么,也是北上抗日,所以西安事变它恰恰是在国内各种势力这种抗日的呼声之下促成的。  【解说】在南京,国民党政要聚集在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的寓所吵翻了天,有人主张设法谈判,积极营救,更多的人主张坚决开战,武力解决,何应钦方张轰炸西安。生怕蒋介石出事的宋美龄与何应钦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各方商讨到最后,做出在讨伐之前,先进行和平营救蒋介石的决定。  西安事变发生时,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华记者史沫特莱也住在西京招待所,她在书中描述了那个难忘的清晨,近处也传来了步枪射击声,接着是在不祥的呼叫声和砸门声中响起了玻璃破碎的声音。混乱中,史沫特莱的钱包、钢笔、手电筒和胶卷被人抢走,但听说蒋介石被抓时,她顿时忘记这些不幸,情不自禁地跑到院子里,用中文高喊,打倒蒋介石。  南京政府迅速封锁了西安传来的许多消息,凡刊登共产党抗日主张和抗日救亡消息的编辑,立即会遭到逮捕,与此同时,却向外界不断发布西安发生暴乱的谎言。张学良对杨虎城说,我们把天捅了一个窟窿。让张学良、杨虎城大为意外的是,他们的举动引起了国际国内一片责难,北大校长蒋梦麟等人联名致电张学良,劝其悬崖勒马,卫护介公出险,不要成为国家民族之罪人,连张学良曾寄于希望的苏联和共产国际也在《真理报》上指责他是以抗日运动从事投机。  被囚禁在新城黄楼的蒋介石,一直不肯开口说话,他甚至留下遗书,以死相逼。杀也杀不得,放也放不得,怎么办?有人主张立即杀蒋,对外宣称蒋夺枪自杀,有人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人提出可以有条件地放蒋,至于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怎样进行担保,谁也没有主意。张学良、杨虎城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共产党。17日,中共中央决定先派经验丰富的周恩来去西安,相机与张、杨协商大计。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曹应旺 研究员】周恩来就提出来蒋介石这个时候不能杀,一杀的话,帮了日本人的忙,力量还在他的手里,你把他杀了,投降日本的这些人,或者倾向于日本 的这些人,那就得势了,国家就危险了。  【解说】周恩来走了,但是解决西安事变的大主意还没有定下来,12月19日,中共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闻天说,把蒋介石交人民公审的口号是不妥的,我们应以抗日为中心。毛泽东说,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只有内战结束才能抗日。这次会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策略。12月19日这天,毛泽东一共起草并发出了14份电报,其中11份是发给周恩来的,处理西安事变的复杂和艰难,由此可见。这期间,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与张学良交好的英国人端纳和宋子文、宋美龄也相继飞来西安,为争取蒋介石获释斡旋。12月23日上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式谈判在张学良公馆举行,南京方面代表是宋子文、宋美龄,西安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出席,24日,双方最终达成了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条件。会谈结束后,周恩来和蒋介石终于见面。12年前,他们相识在黄浦军校,那时,一位是校长,一位是政治部主任,十年内战期间,周恩来成了蒋介石悬赏八万元缉拿的“匪首”。周恩来面见蒋介石后,立即以电报的方式向中央作了汇报,复述了他和蒋介石的会面以及蒋介石的三点承诺,国民党方面始终对此秘而不宣,直到2004年公布的《宋子文西安事变日记》才公开了蒋介石对周恩来的三点表态,一、国共联合,遵从总理遗志,二、抗日容共联俄,三、允许收编中共军队并提供武装。
  以上是第五集。
  《筑梦路上》第六集《中流砥柱》解说词  【解说】“成千的人已经到了新中国的圣地延安去了,三三两两的,成群结队的,远远近近的从各处奔来,他们都是到延安来追求拯救中国的真理的”。 这是《良友》画报,1939年三月号上的一篇随记,作者以朴实无华的文字,纪录了1938年跟随丁玲领导的战地服务团去延安的见闻,也让今天的人们知道,新中国的圣地延安,到延安来追求拯救中国的真理,曾是中国一代人心中最崇高的理想。延安,犹如汪洋中的一座灯塔,照耀着中国的天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早已做出了选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发布抗日宣言,派出得力干部前往东北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已经在白山黑水间,整整奋战了六年。西安事变后艰难的国共谈判,直到这时才有了结果。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共中央军委先后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第115师、120师、129师,一个月后,三支部队分别从关中地区的三原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奔赴烽烟四起的华北抗日前线,南方八省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也于日改编为新四军,下辖四个支队和一个特务营,开赴华中抗日前线。在八路军各部冒雨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的时候,中共中央在陕西洛川这个农家院落,紧急召开 了一次重要会议。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徐焰 少将 教授】洛川会议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就是八路军出师之后的方针问题,国内战争的很多方式,不适合于对付新的敌人,因此,对付这么一个强敌,那么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就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需要,运用自己当年的拿手好戏游击战,洛川会议所确定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解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以举国之力,组织了一等系列会战,试图阻止日军的进攻,尽管国民党军将士付出了巨大代价,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那样的局部胜利,却未能阻挡日军侵略的步伐。从1937年7月到1938年底,从华北、华东到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上海、太原相继失守后,毛泽东指出,从片面抗战转变到全面抗战的前途是存在的,争取这个前途,是一切中国共产党员和中国国民党的进步分子和一切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务。平津相继沦陷,日军沿平汉线大举向南进攻,在不断向南溃退的国民党军队中,却有一支部队在共产党吕正操的带领下,与日军顽强战斗,逆流北上,在蒿城梅花镇,吕正操率部以伤亡二十多人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七百多名,给气焰嚣张的日军迎头痛击。  【同期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某研究所原副所长 吕彤羽 吕正操之子】他和共产党的密切接触是从1933年开始的,他团里主要骨干都已经是共产党员了,我父亲就借这个机会,要重新组织队伍抗战。  【解说】吕正操率领部队一路向北挺进,不断收编抗日武装,队伍迅速壮大,在日军猖狂的冀中平原地区扎下根来,成为聂荣臻领导的晋察冀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忻口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的115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一部由聂荣臻率领建立 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主力由罗荣桓、陈光率领挺进山东,创建了山东根据地,120师在贺龙、关向应率领下,创建了晋西北根据地,129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创建了晋冀鲁豫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也在项英、叶挺、陈毅等领导下,在大江南北迅速展开,创建了多个抗日根据地。  面对强大的日本侵略者,这场反侵略战争应该怎样打,国民党人在思考,共产党人也在思考。早在1937年9月,毛泽东就断言,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战是持久战。1938年初夏,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奋笔疾书,完成了一部对中国抗日战争具有重要战略指导意义的著作《论持久战》。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全面抗战还是片面抗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雄辩地证明了毛泽东的预言,兵民是胜利之本。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马骏 教授】这个《论持久战》,它是我们抗日战争的行动指南,所以我们的抗日战争队伍,在敌人后方不断发展壮大,这个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仅是培养我们自己的势力,壮大了人民武装,抗日武装。  【解说】抗战时期,先后为延安把守南北大门的习仲勋回忆说,毛泽东在1939年为《共产党人》写了一篇发刊词,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在1941年,毛泽东又领导我们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实现了“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又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具体的施政纲领。在洛川会议上,聂荣臻曾担心部队深入敌后得不到群众支持,挺进华北后,在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很快占稳了脚跟。根据地人民支援抗战踊跃参加八路军的壮举,给聂荣臻留下深刻的印象。半个世纪后,他对平山子弟兵组成的“平山团”还念念不忘。仅用一个月零三天,就动员1700多名家乡子弟组成“平山团”的栗在温,1927年入党,时任冀西特委组织部长,他带头把自己的兄弟与多名本家后生送到部队。平山县被誉为“子弟兵”母亲的戎冠秀,在一次征兵会上说,我有三个儿子,都报上名,验上哪个哪个去,要是不嫌我老伴老,让他给咱八路军喂马。  从东北到华北,从华东到华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每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都是一座军民团结的丰碑,每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都是血与火铸就的铜墙铁壁。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式上,人们看到了七十面经受抗战烽火洗礼的旗帜,每一面旗帜后面都有一段英雄的故事,东北抗联英模部队的旗帜,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数十位将领壮烈殉国,白山黑水写下不朽的传奇。狼牙山五壮士连的旗帜,血战到底的无畏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慨,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刘老庄英雄连八十二名勇士与数千日寇拼死战斗,全部壮烈牺牲,血写的光荣无愧“铁军”的称号。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延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敌后抗日根据地,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尊敬与向往。1937年底,美国海军情报官卡尔逊少校,在斯诺的引荐下来到延安,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从延安出发,他访问了晋察冀和山东根据地,并将这次旅行见闻报告了罗斯福总统,他在其中一封信中写道,我来这里是考察过去中国的红军,因为这支军队创造出了一种与中国其它军事力量所使用的不同的战术,中国共产党人的军事和政治策略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当他们进入新占领区立刻把民众组织起来,另一因素是把平民百姓组织成武装集团,将他们称作“游击队”,陪同卡尔逊走完全程,冒着日军 的炮火,前往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前线考察的是几位年轻的八路,其中一位是后来成为作家的刘白羽,另一位是后来成为戏剧家的欧阳山尊,他们一路上教会卡尔逊用口琴吹奏《游击队歌》,五个多月战火中的旅程就要结束时,他们在郑州火车站依依惜别,含泪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  民族危亡之际,没有什么比歌声更能传递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心声。九一八事变后,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唤起无数中国人,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也感动了许多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  张寒晖作曲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人们对山河沦陷的痛楚和对故乡无比的眷恋。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指挥东北军将士合唱《松花江上》,一曲未了,哭声一遍,官兵们同声高呼“打回老家去”。  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一个时代和一个民族的精神,召唤着众多热血青年,走向他们心中的圣地延安。  《太行山上》,《八路军军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五月的鲜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个时代流传至今的几乎每一支抗战歌曲,每一部抗战文艺作品,都凝聚着共产党人的心血与激情。  【同期声:贺龙女儿 贺晓明】去年收集整理了一下,我们的抗战歌曲,5000多首啊,中国人是唱着歌一路打日本打赢的。
  【解说】1944年,就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中国战场却迎来了抗战以来对日作战最大的一次失败,在八个月的时间里,在日军发动的一号作战行动中,中国丧失了百余座城市和6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日军达到 了打通大陆南北交通线的战略目的,这一结果让指挥美中联合作战的史迪威将军愤怒至极,因为即使战况最危急的时候,蒋介石也不肯动用那些围堵陕甘宁的国民党精锐部队。豫湘桂战役的溃败,使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国内的抗日力量,于是,不顾蒋介石的反对,在史迪威将军的建议下,罗斯福总统向延安派出了驻华武官包瑞德上校为首的美军观察团,抵达延安第6天,美军观察组成员、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谢伟思,就发出了他的第一份报告。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李向前 研究员】谢伟思我见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一上来,他当时用英文给我讲,他说我到延安,最大的感觉就是和重庆完全不一样,重庆是国民党的这些官僚们追求好的生活,向我们美国人要东西,怎么还不给呀,但是到了延安,大家都是为了抗战,拼命地工作。所以谢伟思在不断地给美国国务院写报告的时候,强调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中国的命运不属于国民党,应该是共产党。  【解说】未来的中国属于中国共产党。其实,比迪克西使团早几年到延安考察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就作出同样的判断。1940年,陈嘉庚率南侨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战,蒋介石询问陈嘉庚离开重庆和成都之后的行程,得知陈嘉庚先生将去延安考察,蒋介石立即大骂共产党,告戒陈嘉庚不要上当受骗,陈嘉庚则回答,受华侨重托回国慰问,凡重要地方都须亲自前往,以便向海外侨胞如实报告情况。陈嘉庚的延安之行,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星期,所见所闻,却让他看见了一个与重庆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不待回南洋,陈嘉庚就在各地演讲,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大加赞扬,他对海外侨胞直言,国民党蒋政府必败,延安共产党必胜。由于蒋介石的强烈反对,美国与中共的军事合作没有成功,美军观察组抵达延安不久,极力主张与八路军合作抗战的史迪威将军,被解除了中国战区参谋长和中缅印战场总司令的职务,奉调回国,临行前,他致信八路军总司令朱德,表达了深深的遗憾:亲爱的朱德将军,由于我被解除在中国战区的职务,我谨向您,共产党武装部队的首脑,为我们今后不能在对日作战中同您合作深表遗憾,您在对我们共同的敌人作战中,发展了卓越的部队,我曾期望与您联合作战,但现在此事已成泡影,祝您战斗顺利并取得胜利,我谨向您致意。真挚的约瑟夫.史迪威。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游击队,已经开辟了大小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亿,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民兵发展到268万,党员人数从抗战初期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  【同期声:
总书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 出更加灿烂的明天。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以上是第六集。
  《筑梦路上》第七集《重庆谈判》解说词  【解说】发源于秦岭的嘉陵江,蜿蜒地穿过中国西部的山地与丘陵,最后抵达重庆,汇入长江。建立在长江与嘉陵江边的山城重庆,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国民政府的陪都。  【同期声:(注:看背景应该是裕仁天皇)】朕深鉴世界之大势与帝国之现状,欲与非常之措置收拾时局。  【解说】早在裕仁天皇宣告投降之前,日,日本乞降照会,已通过中立国瑞士、瑞典电告中、苏、美、英四国,也通过西方的电台广播传遍世界。  抗日战争是中国各民族近百年来反对外敌入侵的战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这是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团结一致的胜利。几个月前,几乎在同一时间,国共两党各自召开了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国人民的基本要求,那就是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  【同期声: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 周勇 原主任】从共产党的内心来讲,是绝对不愿意打内战的,是绝对要避免的,因为对于党自身来讲,对于国家来讲,对于民族来讲,对于人民来讲,都是不允许打内战的。  【解说】在国民党六大的内部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他在会后同高级将领见面时专门叮嘱,剿匪乃是我们革命成败与国家安危之所关,而且也是大家各人生死祸福之所系。  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的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胜利来之不易,欢庆胜利的人们,也在担忧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成都,历史学家陈寅恪写下了“念往忧来无限感,喜心题句又成悲”的诗句。在上海,画家丰子恺创作了这幅题为“炮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的漫画,抒发他祈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在重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张治中,没有加入胜利的狂欢,他对国共内战一触即发的形势深感忧虑,如何避免国共内战,这才是中国最大的现实问题,因为8月9日这天,侵入陕甘宁边区的胡宗南部还与张宗逊、习仲勋指挥的八路军在爷台山地区激战,胡部被击退,爷台山再度易手。  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突如其来的胜利,让蒋介石措手不及,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大部都被日军压缩在西南地区,在华北、华中日伪占领区内,只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随时可以出击,没有半年时间,蒋介石根本无法将部队运往上述地区,为此,蒋介石在8月11日,一方面下令共产党军队原地待命,一方面指示各地日伪军维持秩序,不得向共军投降。中共中央断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毛泽东作了《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报告,指出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蒋介石需要有一场谈判,来赢得时间,为此8月14日,20日,23日,他连续三次致电毛泽东,邀请他速到重庆共定大计,三封电报均全文刊登于国内各大报,并通过广播电台向国内外广播,《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道出其中玄机,我们明知道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就在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第一封邀请电的同一天,《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友好同盟条约》在莫斯科正式签订,几天后苏联也致电中共中央,建议毛泽东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去不去重庆,在党内引起争论,多数同志不赞成毛泽东去重庆。同志们的担心并非没有理由,扣押监禁政治对手,是蒋介石一贯的手段,护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归国抗战的杨虎城,以及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等,此时仍是他的阶下囚。
  【同期声:贺龙女儿 贺晓明】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爸爸也担心,我爸爸特意打电报问过总理,说毛主席的安危有没有问题呀,那个时候总理给他回电,说希望你们组织几个有效的战役,那就是谈判全都是必须有打的基础才行呢。你要是干去谈,人家看不上你,那也谈不成什么。  【解说】8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明确表示,重庆是一定要去的,而且不能拖。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表示准备随即赴渝。日上午,在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陪同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延安机场登上了去重庆的飞机,离开延安机场的时候,周恩来将自己的一顶考克帽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挥帽向送别的人群致意。抵达重庆机场时,细心的郭沫若发现毛泽东没有手表,他与毛泽东会见时,将自己的手表送给了毛泽东,这让已经18年没有进过大城市的毛泽东多少带了点洋气。  【同期声:郭沫若女儿
郭平英】分手的时候,我父亲就从手上把他自己戴的那个手表就摘下来了,觉得主席在指挥着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宏伟的这样的一个历史的剧目,所以他就觉得主席还是戴手表比较方便一些吧,就送给主席了。  【解说】当晚,蒋介石在林园官邸设宴,欢迎毛泽东一行,这是自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之后,毛泽东和蒋介石时隔18年的第一次见面。9月2日,抗战胜利庆功宴上,蒋介石一身戎装,反衬出穿着中山装的毛泽东气定神闲,蒋介石完全没有估计到毛泽东真的会来重庆,甚至连谈判方案都没有准备。  【同期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章百家 原副主任】那么直到毛泽东乘坐的飞机已经从延安起飞了,快到重庆了,他才开会来讨论,而他这个方针呢,基本就是军令、政令统一,而且认为,在政治上可以迁就,军事上绝不能迁就,而且国民党的其他官员也认为,这时候是向共产党施加压力最好的时候,是国民党不怕破裂。  【解说】蒋介石对谈判陷入僵局并不着急,9月27日,他与宋美龄专程飞往西昌度假,抵达西昌当天,他在日记中称毛泽东是“罪大恶极之祸首”,如果不对他加以惩治、审治,就不能折服军民,澄清国本,但在10月6日的日记中,蒋介石又坦言,对共问题,郑重考虑,不敢稍有孟浪,唯有天命是从也。  毛泽东在重庆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国民党当局的严密监视,但这些举动,似乎并未影响他的情绪,在重庆期间,毛泽东广交朋友,会见了众多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军政要员,他耐心地向人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坦率地与大家交流对时局的看法,亲自做了一回成功的统战工作。在红岩村居住期间,毛泽东还与慕名而来的几位美国士兵一起合影留念。  嘉陵江畔的特园,是民盟中央的总部,也是当时许多知名人士活动的场所。9月2日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这里欢宴毛泽东。  【同期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张梅颍 张澜孙女】毛主席走了以后,表老(张澜)跟民盟的人和周围的人说了一句话,得天下者毛泽东。一访特园的时候,他介绍了当前的形势,中共对形势的看法以及中国共产党这次来和谈要达到 什么目的,表老听了以后非常震惊,觉得这个共产党了不起,毛泽东这个人了不起。  【解说】9月17日,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在林园共进午餐,同一天,蒋介石致信闫锡山并附上十年内战时期编订的《剿匪手本》两册,给指挥所部向晋东南解放区进犯的阎锡山打气。9月20日,毛泽东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收到了中共中央截获的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的密电,密电称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彼如不能在军令政令统一原则下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与此同时,一场规模不亚于美国二战时在欧洲战场的大规模军运,也在美国政府支持下迅速展开,美军飞机和军舰日夜不停地向华北、华东和东北为国民党军运送兵员和装备,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不无炫耀地称之为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中军队调动。就在这一天,毛泽东出席了《大公报》举行的宴会,著名报人王芸生向毛泽东委婉提出,希望共产党不要另起炉灶,毛泽东耐心地解释说,不是我们要另起炉灶,而是国民党的炉灶里不许我们做饭。  就在重庆谈判紧张进行的时候,阎锡山在山西上党地区派重兵进攻解放区,毛泽东指示刘伯承和邓小平你们打得越好,我越安全,谈得越好,别的法子是没有的。冀晋鲁豫部队坚决反击,取得了胜利。在战场上没有捞到便宜的国民党,不得不又回到了谈判桌前。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经过43天的谈判,在重庆桂园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同期声: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 厉华 原馆长】《双十协定》已经签订,和平民主建国这个根本的前提,这是毛泽东在战略上最大的一个胜利,只要你蒋介石承认和平民主建国,如果说今后你的任何动作有违于此,你就失信于天下。  【解说】在《双十协定》签字的这一天,蒋介石考虑再三,还是在授予抗战有功人员胜利勋章的名单中,亲笔加上了毛泽东的名字,但在随后的日记中又痛骂毛泽东“破坏抗战,危害国家”,并自我安慰说,将其姓名加入,完全是使之安心,使其能有所感悟而为之悔改。  《双十协定》签订后,在蒋介石位于重庆市区官邸尧庐前,毛泽东、蒋介石和赫尔利等拍下了这张合影,这张照片里蒋介石满面春风,就在这一天,蒋介石接到报告,美国海军航空部队三个大队,已经在这一天同时进驻青岛、天津、北平,为国民党军在这三个大城市抢占先机铺平了道路。  10月11日早上,毛泽东和蒋介石都起得很早,他们两人在一起进完早餐,蒋介石送走了毛泽东。这一别,也是这两位国共最高领导人的永别,送走毛泽东的蒋介石,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彼去后,散步林园一周毕,记事,批阅公文,甚叹共党之不可与同群也。两天后又在日记里写道,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  蒋介石一生犯过许多错误,而对毛泽东的误判,或许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日,毛泽东离开了重庆,人们评价说,毛泽东带走了一份协议,留下了一首诗词,在重庆期间,毛泽东与老友柳亚子见面时,毛泽东也应其所请,将当年初到陕北时写下的《沁园春.雪》相赠,柳亚子和诗一首赠送毛泽东,并将诗作发表于报刊,这引发了人们对毛泽东原作的好奇,后经吴祖光转抄,将《沁园春.雪》发表出来,立即引起了一阵“毛词旋风”。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陈晋 副主任】让大后方的人民感觉到,共产党的领袖还能写诗词,而且写得这么棒,很惊讶,所以说这首诗词一发表,基本上在大后方的文化人里,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的看法。  【解说】在毛泽东带回延安的这份协议中,中共方面作了很大的让步,比如,中国共产党将军队缩编至二十四个师至少二十个师的数目,将其所领导的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等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复员等等,但解放区政权问题,国民大会问题,以及中共所领导的军队整编问题实际上都没有解决。  《双十协定》载明,双方将继续协商,或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对于政协协议,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地准备履行。重庆市渝中区中山三路151号,是中共代表团驻地,代表团在这里收到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央拟派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的副院长,解放区的复员整军工作,也根据政协协议开始进行了,在华南坚持抗战八年的东江纵队整个解散,2万多人中只有3千人通过美国军舰运到青岛,撤往山东解放区,其余全部就地复员,晋祭冀部队原有野战军9个纵队26个旅,加上地方部队共32万多人,率先复员了10万多人。
和中共的做法相反,蒋介石却授意部下陈诚拟定了一份六个月消灭共产党的计划,何应钦则不惜屈尊请教日本战犯冈村宁次,制定了一个两年清剿共产党的计划。日,蓄谋已久蒋介石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后,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0月11日,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头一天,民主人士代表梁漱溟还在上海苦苦劝说周恩来继续与国民党进行和谈,而当他12日清晨返回南京时,却看到了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的消息,面对蜂拥过来采访的记者,梁漱溟捶胸顿足地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一直为争取国共和谈东奔西走的周恩来,无限感伤地说,谈判耗去了我现有生命的五分之一,我已经谈老了。  11月19日,中共代表团撤离驻地南京梅园新村返回延安,在告别招待会上,中共代表团告诉记者们,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还会再回来。
  以上是第七集。
  《筑梦路上》第八集《战略决战》解说词  【解说】陕北米脂县城东四十里外,这个叫做杨家沟的村庄,曾经有过一段不平凡的日子。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一支1400多人的队伍,在这里驻扎下来。一个月后,在杨家沟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对即将到来的1948年做了这样的判断,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同蒋介石二十年来没有解决的力量对比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  对蒋介石来说,刚刚开始新年(原来掉了年字,是二班班老师纠正过来的)就让他心烦意乱,在1月7日的日记里,蒋介石写道,阅地图所示共匪扩张之色别,令人惊恐,若对匪作战专重对付其军队主力而不注重面积之原则,亦将陷于不可挽救之地步。10个月前,当胡宗南率重兵占领延安时,毛泽东已经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蒋介石收到的是一个被胡宗南夸大无数倍的战报,是役俘敌五万余,缴获武器弹药无数。从西安到南京一片狂欢,纷纷庆祝“陕北大捷”,延安,这个高原小城迎来众多中外记者,虚假战况被拙劣地掩盖,所谓“共军俘虏”多由“国军”官兵化装而成,亲自飞往延安视察的蒋介石不会知道,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并没有走远,留在陕北的共产党军队还不足三万人,胡宗南占领的延安实际上是一座空城。  撤离延安的前一天,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发布命令,从即日起,所有驻陕甘宁解放区的野战军和地方部队,统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3月27日,毛泽东致电贺龙、李井泉并告彭德怀、习仲勋,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目前主要敌人是胡宗南,只要打破此敌,即可改变局面,而打破此敌是可能的。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王双梅 研究员】中央撤出延安,然后中央机关就一分为三,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组成前委,就留在陕北坚持打仗吧,然后董必武、刘少奇、朱德三个人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然后去华北进行中央中央委托的工作,然后还有一个后委,那就是叶剑英,叶剑英留在晋西。  【解说】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毛泽东的一句话,道出了中共中央对陕甘宁边区人民的莫大信任,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是当时陕甘宁边区家喻户晓的口号。  从1947年3月至5月,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军,分别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与蟠龙战役三战三捷,歼灭敌军一万四千人,使胡宗南二十多万大军深陷于黄土高原的群山之间难以自拔。  毛泽东转战陕北期间,先后住过37孔窑洞,正是在这些纵横沟壑之间的简陋农家窑洞里,毛泽东与老对手蒋介石进行了一场意志与战略的较量。  对于人民解放军来说,1947年,是非凡的一年,5月,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74师血战孟良崮,全歼了这支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军。6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血路,千里跃进大别山。8月,陈赓率领第4第9纵队及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又1个旅,由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9月,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四个纵队从鲁西渡过黄河,三支大军进入中原,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2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指挥下,发起冬季攻势,取得东北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同期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金冲及 原副主任】1947年12月会议上,毛主席就提到中国现在处在历史的一个转折点,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很不容易的,当时毛主席联系到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就指出20年没有解决的谁占优势的问题现在解决了,所以,在第二年就发起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略决战取得了胜利,这就迎接了新中国的到来。
  【解说】早在1926年毛泽东就说过,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194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著名的“五四指示”,拉开了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序幕。  【同期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张海鹏原所长】我们的解放军是没有后勤部队,后勤部队全是老百姓,所以这些实际上得益于土地改革的成功,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对共产党要跟着共产党走,而且也激发了农民要参加解放军,保卫家乡,去打老蒋,这些我觉得是应该是非常成功的一些措施。  【解说】淮海战役期间,沂蒙革命老区约有人口420万,却有近100万青壮年参加了支前民工,这还不包括千千万万在家乡为前线解放军摊煎饼做军鞋的妇女、老人和孩子。  【同期声:山东蒙阴县支前模范 董长松】咱们都是庄户人,我们就搭伙一块去了,就走了,支援战争除了送弹药就是送粮食,走到那里,俺也没有别的想法,送到那里搁下就走,那时候家里困难,但俺自己拿着饭。  【解说】这是一根不起眼儿的小竹竿,记录着一位支前 民工5个月里,辛苦跋涉的4000多公里路程。1948年秋天,山东莱阳西陡山村的农民唐和恩,迎来了土改后的第一个丰收年,听说村里要组织民工队到淮海前线,他顾不收割地里的庄稼,加入到运送军粮的支前大军。一米多长的小竹竿,刻上了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与村庄的名字。小竹竿的故事后来被搬上银幕,唐和恩就是电影《车轮滚滚》中耿东山的原型。淮海战役中,像唐和恩这样的支前民工共有543万人,他们肩挑背负,小车推拉,共运送弹药1460多万斤,粮食9亿6千万斤,他们使用的88万辆小推车,如果排成两行,可以从南京一直排到北京,曾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  而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遇到的则是另一番情景。  【同期声:陕西绥德群众
霍天海】人家听说到哪里来了,延安那边(敌军)快到这里来了,快前进到这个地区了,解放军就走了。山疙瘩上(老乡)都站着岗呢,一庄传一庄,山上传到这里比电话还快,这哇的一声就传到这里了,一声就到那里了,比电话速度快,传的人说敌人来了,说咋走咱就咋走。  【解说】乡野百姓 可以选择逃避,而国统区的市民却逃无可逃。1948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面对着恶性通货鼓胀和物价飞涨,连最低限度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在中国惟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为了挽救经济崩溃的危机,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取代急剧贬值的法币,以强制手段兑换老百姓手中的黄金、白银和外币,深受法币之苦的民众,报着异乎寻常的热情,在银行门前排起了长龙,一个月的时间,上海中央银行从百姓 手中搜刮的黄金、白银、外汇,共值美元3亿7千3百万元。  【同期声:梅兰芳之子梅绍武夫人 屠珍】他(梅兰芳)多年辛苦,那是为了保值,都是买点什么黄金、白银,他当然也买了几百两,于是他就把这几百两黄金,到银行里都去兑换成金圆券,但是,没过几个月,他所兑换的金圆券就成了一笔废纸,当时他就感觉这个国民党太腐败了,就有点欺骗老百姓了。  【解说】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从1945年10月到1946年底,十五个月米价上涨二十八倍,1947年3月到5月的三个月间,每石米的价格,则从七、八万元涨至三十万元,而在抗战前每石米价格不过十元。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晚年评价说,财政上的失败,是帮助共产党把有钱的老百姓变成“无产阶级”,是我们为什么要到台湾来的原因。从日至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计154万余人,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的巩固基础。  毛泽东指挥三大战役的作战室就是这间简陋的屋子,在这里,他以中共中央的名义,总共起草了197份电报。周恩来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里,指挥了一场世界上最大的战争,我们这个司令部,一不发枪,二不发人,三不发粮,只发电报。这是三份分别确实辽沈、淮海、平津战役战略总方针的电报,辽沈战役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淮海战役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平津战役围而不打,隔而不围,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寥寥数语,字字千钧。一场大规模战争想要取得胜利,需要战略战术,更需要战略思想,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三大战役中出奇制胜的指挥艺术,已经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篇章。
  【同期声: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徐焰 少将 教授】毛泽东对解放战争胜利时间的估计,在1946年时候,他曾经讲过,有三种可能,三年、五年、十五年,开始还想以战促和,但是到了日,《解放军宣言》,那就是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软硬实力都已经占优势了。  【解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知彼”离不开情报,解放战争中,一批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敌人心脏的中共地下党员,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胡宗南率二十五万大军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时,许多重要作战命令都是通过这位名叫熊烩荃的机要秘书下达给前线,而中共中央军委往往比国民党前线指挥官更早获得这些电报。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当年这位胡宗南身边的年轻军官名叫熊向晖,很早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中央最高层,由蒋介石主持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由这位娴静的女速记员担任会议记录,她的名字叫沈安娜,从1938年到1949年,这位女共产党员在蒋介石身边潜伏了十二年。日,淮海战役打响两天后,早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克侠与何基沣,统领2.3万国民党官兵战场起义,将国民党精心设防的东北部防线撕开80公里的缺口,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迅速从此处直插陇海,切断了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加快了淮海战役的胜利。而更多的地下中共党员甘做无名英雄,许多人的名字至今不为人们所知。  曾经担任“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的中共秘密党员吴石,为淮海战役和漓江战役提供过重要军事情报,大陆解放前夕,吴石将早已安排好的298箱机要档案,交给了人民解放军,1949年,吴石将军随国民党军撤往台湾,1950年因中共台湾地下党负责人蔡孝乾叛变而遭逮捕,同年4月,蒋介石亲自下令,将吴石与同案遭到逮捕的中共地下党员朱谌之及陈宝仓、聂羲等6人判处死刑。1973年,经周恩来提议,中共中央追授予吴石将军烈士称号,2000年,吴石将军的遗骸由亲属从台湾移葬北京福田公墓。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2013年10月,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落成,向阳的山岗上矗立着矗立着吴石、朱枫、陈宝仓、聂羲烈士的雕像,在他们身后,群山肃立,松柏常青,因为皈依信仰,坦然面对生死,因为心怀大爱,无悔血沃中华。  【同期声: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罗援 少将 罗青长之子】在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的情报工作,可以说达到了一个顶峰,就是当时我们党布置的一些“闲棋冷子”,就是打入到敌人核心部门关键部门的一些尖刀,在这时候都发挥了作用,所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毛泽东曾经有一句话就是,如果革命成功了,应该首先给这些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要给他们授勋。  【解说】1949年1月的南京,已经没有新年的气象,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新任“代总统”李宗仁向各国使馆秘密通报,“迁都”广州的决定。蒋介石将自己下野的原因,归咎于新制度未能成熟与确定,而旧制度已经放弃崩溃。连一向拥蒋的国民党军令部长徐永昌,此时也忍不住在日记里评价蒋介石,自欺乃骄。就在蒋介石下野的第二天,傅作义将军正式接受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从即日起,将守城部队开始移驻城外,接受改编。此时,国共战略决战的胜负早已见出分晓。长江以北地区已大部分控制在人民解放 军手中。  1949年早春,来自全国各个战场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后补委员们汇聚到西柏坡,参加在这里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七大以来,奔赴全国各个战场的中央领导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西柏坡,参加这次解放战争以来唯一一次中央全会。新中国的曙光,已经照亮了东方的地平线。
  以上是第八集。
  《筑梦路上》第九集《开国盛举》解说词  【解说】这组照片,记录了一段不寻常的远行,照片的拍摄者是一位19岁的青年,鲁迅的儿子周海婴。1948年12月,周海婴跟随母亲许广平在香港登上“华中轮”,和郭沫若、马叙伦、陈其尤、沙千里、翦伯赞等民主人士一起,经大连来到东北解放 区,在这趟秘密旅行中,学习无线电专业的周海婴想得最多的还是到解放区,去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而同行的长者们,则有着他们自己的打算。他们千里迢迢乘船北上,目的地是哪里呢?9个月后,中南海怀仁堂的盛会揭开了谜底,为了这一天,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五.一口号”,公开呼吁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五一口号”拉开了民主协商建国的序幕,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的支持,周恩来通过精心设计的秘密交通线,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将散布在天南海北的众多民主人士分别护送到共产党控制的北方根据地,打赢了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从北平到河北平山县的李家庄,有350公里,今天驾车不过三个半小时,而吴晗夫妇当年却走了两个多月,他们本打算从北平经上海去香港,再伺机前往解放区,但上了国民党特务黑名单的吴晗,无法凭照片购买机票,只好秘密返回北平,最后转道天津,在地下交通员护送下,终于到达李家庄,秋天离开北平的吴晗夫妇,此时已经换上了厚厚的棉衣。  李济深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香港分局的安排下,李济深与茅盾、章乃器、柳亚子等人,从维多利亚港悄然登上一艘苏联货轮,12天后抵达大连港。  陈嘉庚的北上,是一段更加遥远的旅程,“五一口号”发布第三天,陈嘉庚就代表南洋各界华侨团体,对中共号召表示支持拥护。日,毛泽东在西柏坡向陈嘉庚发出了邀请电:先生南侨硕望,人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陈嘉庚迅速作了回复,革命大功将告完成,曷胜兴奋,严寒后决回国敬贺。  这里是北京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北平举行盛大入城式,毛泽东命令,入天仪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从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起,这里就被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从此就不能在这里自由进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支进入东交民巷的中国军队。1949年早春的北平,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一个屈辱的旧时代。一个月后,中共中央进入北平的当天,毛泽东就同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一起,会见了已经抵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并以一场隆重的阅兵式做为定都北平的奠基礼。  此时的南京,早已风雨飘摇。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两天后,法新社和美联社几乎同时向全世界发出了一条简短的消息,共产党军队已经占领南京。这段大家熟悉的 解放军攻占国民党总统府的历史影像,是1950年由苏联纪录片导演瓦尔拉莫夫以再现形式拍摄的画面,当时,第一批攻进总统府的部队,已经调防,并没有在这段历史胶片上留下身影,但他们在日凌晨,推开这座大门的那一刻,意味着中国国民党政权在大陆22年的统治结束了,在北平的双清别墅,急切等待前线胜利消息的毛泽东,亲自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国纪元对外宣言编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