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大量采购战舰上三联装炮塔,动力塔,原力炮,雇

从日文书里翻译过来的战舰小知识,大家凑合着看吧。(更新至43楼)-海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12|回复: 49
从日文书里翻译过来的战舰小知识,大家凑合着看吧。(更新至43楼)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蒸汽装甲舰 于
18:59 编辑
在日文书里看到有关于一些战舰的知识说明,觉得有意思便翻译贴出来供大家分享。以后会不断更新,顺便在自己新开的博客里同时更新。
1.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
& & 战列舰是舰队决战时代的主力舰种,在决战时“与敌同类舰只交战,拥有强力的火炮及良好的防护,并能击毁敌舰”,拥有以上能力的舰只被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战列舰的祖先是“装甲舰(骨架为木材,表面铺有金属装甲板的军舰)”,该型舰的远洋能力较低,但随着舰只大型化,动力及舰船建造技术的发展,在远洋进行舰队决战成为了可能。1906年,英国完成了“无畏”号战列舰,该舰设计时考虑到远距离炮战的可能性,一侧的同一口径的主炮数量与之前的战列舰相比多了一倍。该舰的建成刺激了各国,各国纷纷仿效之建造安装同一口径主炮的战列舰,也就是说迎来了“无畏舰(日语称为弩级战舰)”的时代。
无畏号.jpg (92.11 KB, 下载次数: 26)
14:17 上传
“无畏”号战列舰
& & 与此相对应的,“战列巡洋舰”则是从“装甲巡洋舰(侧舷装有装甲)”发展而来的。装甲巡洋舰这种大型巡洋舰,拥有击破用来保护通商航线的“防护巡洋舰(侧舷没有装甲,比较轻型的巡洋舰)”的火力及适当的防护,并有能迅速摆脱战列舰的航速。也就是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时的巡洋舰,指的是比战列舰火力弱、排水量小,但速度和续航力又胜于战列舰,并拥有较好远洋能力的舰只。
无敌号.jpg (20.63 KB, 下载次数: 18)
14:18 上传
“无敌”号战列巡洋舰
& & 随着装甲巡洋舰火力的提高,在舰队决战时,该型舰可以可以作为侦查舰队的主力舰来使用,或作为战斗舰队的辅助兵力来使用。结果在20世纪初,为了完成“击毁敌警戒舰只及支援主力舰队”,“击毁攻击我方通商航线的敌装甲巡洋舰”这两大任务,从而出现了与无畏舰同等火力,追击敌装甲巡洋舰,拥有能与我方巡洋舰共同活动航速的战列巡洋舰。
& & 为了能同时拥有火力和航速,世界上最早建造战列巡洋舰的英国海军,以牺牲防御力为代价,而获得较强的火力和较快的航速。与此相反,与之相抗衡的德国海军则在德国皇帝的影响下,给德国的战列巡洋舰安装了相比战列舰威力较弱的火炮,进而确保了其与接近于战列舰的防护能力及必要的航速。
& & 战列舰与战列巡洋舰之间同种舰只的竞争还在继续着。到1910年左右,英国海军针对德国海军的战列舰,确立了建造具有机动性优势的战舰的方针。这就是“与战列舰拥有同等级的火力和防护力,具有能够对对手的战舰形成炮术优势的航速”的“高速战列舰”。这种战列舰与初期的战列巡洋舰的航速较为接近,并被认为可能取代后者。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航速较低的标准型战列舰(航速约为20多节),由于机动能力不足而存在战斗时不能被有效使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速的战列巡洋舰虽然能完成各种任务,但英国的战列巡洋舰存在防御力不足,在与同等级别的舰只交战时损失较大。而德国战列巡洋舰则火炮威力不足,在与火力更强的英国战列巡洋舰交战时吃尽了苦头。
& & 因此,就有了一种意见,就是战列舰要提高航速,而战列巡洋舰则需要有与战列舰同等级别的火力和防御力。这个结果就是这两种战舰的分界线变得模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出现的高速战列舰,如日本的“长门”号与“可作为高速战列舰使用的战列巡洋舰”英国海军的“胡德”号。但之后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战列舰的发展一时进入了停滞状态了。
& & 华盛顿海军条约之后,由于条约对排水量的限制,因此具有优秀的火力,由于动力技术提升而使航速提高的战列舰,成为了优先建造的对象,而战列巡洋舰则暂时停止建造。而能建造动力占重量比例较大的大型战舰,又是条约约束对象外的德国,则在较早的时期就开始制造机动性优于战列舰,航速能与战列巡洋舰匹敌的“高速战列舰”。英国与美国,则根据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自动调整条款,放宽了对排水量的限制,进而开始准备着手高速战列舰的计划。另外,日本与英国7艘剩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列巡洋舰,在二战前进行了改装。通过改装,使其获得了基本能与战列舰对抗的火力,能伴随高速化后的侦查舰队的航速,成为了能投入各种作战的多面手。
& & 但作为战列巡洋舰的复活,“具有压倒中型巡洋舰的火力和防护力,及拥有能追击巡洋舰的航速”的“中型战列舰”,却发展的不顺利。尽管在二战前各国都对其研讨过,制定过各种计划。但由于其不上不下的作战能力,在战争开始后,被看做了一种不是优先需要的舰种。结果除了美国的“阿拉斯加”级以后,再没有同级别的舰只登场了。
阿拉斯加.jpg (148.34 KB, 下载次数: 22)
14:11 上传
“阿拉斯加”号巡洋舰
补充内容 ( 13:28):
更新至24楼
补充内容 ( 21:35):
更新至41楼。
补充内容 ( 15:34):
更新至42楼。
补充内容 ( 16:53):
更新至43楼。
补充内容 ( 11:12):
更新至46楼。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46, 订阅: 1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阿拉斯加号倒挺漂亮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阿拉斯加为了一百多门高炮和九门305炮,用了三万吨的排水量,美帝觉得不值,所以没有造更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图片很漂亮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阿拉斯加看上去像缩小版的南达科他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bigbang 发表于
阿拉斯加看上去像缩小版的南达科他级
额……阿拉斯加MS比南达要长出不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2.上层结构
& & 上层结构,指船体上部的包含舰桥等的构造物的总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列舰普遍在前部有包括司令塔的舰桥,顶部则有安装有观测所的大型棒状桅杆或三脚桅杆。而美国战列舰则安装有笼式桅杆。
舰桥及桅杆的变迁.jpg (163.3 KB, 下载次数: 15)
21:57 上传
& & 司令塔为操舵室,被厚厚的装甲所保护着。战斗时该舱室不但具有操舰能力,而且作为高级军官的指挥所来使用。一开始,司令塔作为一个小型的构造物,作为指挥所的能力有限。但之后随着作为指挥所的作用越来越大,司令塔也变得越来越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型战列舰时,许多舰只都拥有了规模较大的司令塔了。
& & 初期的无畏舰和日俄战争时期的前无畏舰一样,后部与前部对称,拥有后桅杆、舰桥、指挥所等。随着时代的前进,指挥功能开始向前部集中,后部只有后桅杆和简易的舰桥及指挥所。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开始装备方位盘、火炮指挥装置及大型测距仪等装置,舰只前部的结构开始大型化了。开始这些装备都是安装在前部舰桥下部的司令塔内,但基于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及经验,设想中的炮战距离大幅延伸。为了应对远距离炮战,军方强烈要求将射击指挥所及观测装置等与射击指挥相关联的装置安装到前桅杆的高处去。
& & 这些要求得到了回应,日本海军在“长门”型战列舰之后,在前部的三脚桅杆上增加了补强支脚,将其改造为坚固的塔式桅楼。而之前已服役的舰只在大改装的时候,也以此准改造成了桅楼。而英国海军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建造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其前部而采用了塔式的构造物。这种做法可以比较容易地保证装载必要装置时所需要的必要空间,所以之后便在各国普及开了。
战舰的主要上层结构.jpg (200.66 KB, 下载次数: 14)
21:57 上传
& & 海军条约之后建造的新型战列舰的前部上层结构中,下部为司令塔及大型舰桥,上部为大型测距仪及指挥所等。这样的“塔式舰桥”的配置,在当时比较普遍。
& & 英国海军的“纳尔逊”级以后的改装或新建的战列舰都采用了塔式舰桥。由于把指挥所功能从司令塔中去除掉了(作为代替在舰内设置了大型指挥所),所以司令塔可以开始轻装甲化和小型化了。因此,这些英国战列舰的前部舰桥构造,像大厦般的独特的箱式形状。
乔治五世号的上层结构.jpg (177.32 KB, 下载次数: 14)
21:57 上传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舰只,与一战时的舰只那样,前部和后部都有大小差不多的结构的情况不多。在烟囱后方要展开天线而设置了后桅杆,在其后方或后桅杆的位置,设置了预备射击指挥用装置及小型后部舰桥的情况比较常见。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aaagggzzz 发表于
阿拉斯加号倒挺漂亮的!!!
拉煤船的线型是挺好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隼鹰 于
22:31 编辑
日文和中文的汉字意义还是不同的
軍艦(IJN中驱逐舰以上的战舰统称)=军舰/战舰(军用舰只) warship
戦艦=战列舰 BB
巡洋戦艦=战列巡洋舰 BC
潜水艦=潜艇 SS
水雷艇=鱼雷艇 PT
特務艦=特别勤务舰只(加油舰、修理舰等)
護衞艦=护航驱逐舰 DE
海防艦=护航舰(轻型护卫舰、驱潜快艇)
扫海艦=猎潜艇
敷設艦=布雷舰
機雷=水雷(多指触发式机械水雷)
髙角砲=高射炮
機铳=机枪和机炮的统称(鬼子没有严格按照中文意义中的机枪和机炮口径概念分类)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duweisu27 于
22:54 编辑
隼鹰 发表于
日文和中文的汉字意义还是不同的
軍艦(IJN中驱逐舰以上的战舰统称)=军舰/战舰(军用舰只) warship
日语也在变化中。不知道这两个是作者写错了还是新单词?
.jpg (65.36 KB, 下载次数: 10)
22:47 上传
.jpg (78.43 KB, 下载次数: 10)
22:47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更头疼的是日语的语序,一个事有时喜欢用复杂的方式来表述,更让人如坠云雾之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bigbang 发表于
阿拉斯加看上去像缩小版的南达科他级
阿拉斯加可比南达那个死胖子好看多了~~{:wuyu:}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duweisu27 发表于
日语也在变化中。不知道这两个是作者写错了还是新单词?
旧日本陆军叫 髙射炮
旧日本海军叫 髙角炮
为啥陆海军叫法不一致呢?就因为是日本帝国的陆海军 双方相互看不上眼 为了不同而不同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隼鹰 发表于
旧日本陆军叫 髙射炮
旧日本海军叫 髙角炮
魚雷应该有这个词吧。确实,之前翻译的旧日本军用车辆文章时,发现作者也说,就连车辆零件的称呼都不一样,这样互相不顺眼也算是奇葩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duweisu27 于
20:06 编辑
& & 战列舰的抗弹防御是由水线部分敷设的垂直装甲,甲板部敷设的水平装甲所组成的。从舰只前部炮塔的前端到后部炮塔的后端的舱壁及包含有由重装甲的隔壁所包裹的弹药库及动力系统等部分,称为主要区画(或称重要区域)。
大和号的防御.jpg (120.9 KB, 下载次数: 11)
16:19 上传
& & 战列舰的垂直装甲即水线装甲带,除去一部分的战列巡洋舰外,是较为厚实的装甲构成。上述装甲应能在交战距离内抵挡相近性能的敌方战舰主炮炮弹,从而保护主要区画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列舰,需要保护重点区域,烟道,船体及炮廓式副炮,会敷设相对较薄的装甲。另外,有不少战列舰在重要区域之外的舰体前部和后部,为了防止近矢弹而造成浸水,而敷设比主要部位更薄的水线装甲。
& & 一次大战时期的战列舰的水平装甲,主要是防御陆地的曲射型火炮的大角度(接近垂直角度)的炮弹及贯穿舰体垂直装甲(水线装甲带)的炮弹,进而保护其下方的动力系统及弹药库等区域。“假设有数枚炮弹贯穿至舰体内部,靠敷设的数层装甲来防止破坏波及舰体深部的重要区域”,从而达到“阶段式防御”的目的。为此,一般都在各水平甲板上敷设薄装甲。
水线装甲与水平装甲的变迁.jpg (158.77 KB, 下载次数: 11)
16:19 上传
& & 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次海战的教训,即使舰体深部的重要区域没有直接收到损害,但水平装甲上部的指挥所等位置如受到损害而使战列舰无法发挥战斗力了。而且,贯穿舰体进入内部的炮弹爆炸后形成的碎片,击穿水平装甲而对舰体深部造成损害。另外,由于炮战距离大幅延伸,大角度落下的炮弹往往并不命中侧舷装甲,而是直接贯穿薄薄的水平装甲,对舰体深部的重要区域造成重大损害。像日德兰海战中的英国战列巡洋舰那样,最糟糕的结果就是被直接击中弹药库而立即沉没。
& & 在吸取了一战的教训,在日德兰海战后计划、设计的战列舰,为了达到“从维持战斗力的观点来看,依靠垂直、水平装甲尽可能防止炮弹贯穿入舰内重要区域”的目的,比之前的战列舰强化了垂直、水平装甲。
& & 但是,战列舰的尺寸受到了技术限制,为了在有限的排水量中能强化装甲,所以废除了舰只的前后部装甲,将多出来的重量来强化重要区域的主装甲带及水平装甲。这就是“集中防御方式”,并成为后来防御方式的主流。(在集中防御方式中,除去重要区域,舰体部分的装甲只敷设在操控舰舵的舵机室之类的位置。)
& & 出于强化防弹能力的目的,装甲板的配置也发生了变化。主水线装甲在不改变厚度的情况下来增加防弹能力,而采用了倾斜式的配置。水平装甲之前出于不提高舰体重心的目的,常把机械室上部的下层甲板作为主水平装甲板。但这样的配置,会造成从最上层甲板到作为主装甲板的下层甲板之间毫无防护,而这段区域内又有通讯等重要部门。所以,从维持战斗力这点来看这种配置是不当的。因此,将主装甲甲板不配置在上层甲板而设置在中层甲板,扩大舰内的防御区画,将原来外部的重要区画包含进来。
实际水线装甲与水平装甲厚度.jpg (137.03 KB, 下载次数: 11)
16:19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追加了一段
&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所建造的大部分新型战舰,都采用了上述的防御方式。但是当时的德国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迫中断了战舰建造技术的研究,加上海军最高领导对于舰艇的设计有最高决策权。由于以上的原因,德国的战舰还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舰装甲配置方式,强化水平防御,所以也包括一战时战舰的缺点。在集中防御式战舰中,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级那样,由于主要区画的容积不不足,不得不将半数的发电机设置在主要区画之外。像这样主要区画没能包括所有的重要部分,抗损能力较差的战舰也是有的。
& & 集中防御方式虽说给战舰的主要部分提供了较好的防护力。但作为代价,主要区画前后及上部的较大的非装甲区域,变成了非防御区画,这不能不说是个缺点。二战时来自飞机的攻击越来越猛烈,集中防御式战舰前后部的非防御区画却存在由于近矢弹弹片而引起浸水的问题,而战舰的抗损性并不能达到期望的水平。而与此相对的,旧式的德国战舰所安装的主要区画前后部的水线装甲带的方式,又重新得到了肯定。英国海军的“前卫”号战列舰上,又重新安装了战舰前后部的装甲。同样因为这个原因,美国对大战中的战舰研究中,也讨论过重新安装前后部装甲的问题。
& & 在华盛顿条约之前建造的战舰,由于条约的限制,被禁止强化垂直装甲。因而改装时,通过强化水平装甲,在舰体内安装装甲的手段,来大幅提高防弹能力。其结果是这些战舰的抗损性与同等装甲水平的新型战舰相比还是较差。但也有日本“伊势”型和“长门”型战舰这样的例外。由于预见到可能要退出条约,所以这两型战舰在保证垂直装甲的最大厚度上,扩大了战舰的适用范围,并大量追加了舰体内部的装甲。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4.水线下的防御
& & 为了抑制由鱼雷、水雷等兵器造成的水线下的破坏,水线下的防御也随着前两者兵器的进步而发展。多数新型战舰及大战期间改装的战舰,为了保证浮力及吸收鱼雷、水雷爆炸的冲击力,设置了防雷护体。水线下的防御构造也从以前的一层冲击吸收层变为了由三到四层的隔壁组成的多层式冲击吸收层。冲击吸收层为了吸收爆炸的冲击能量,大多情况下在其舱内充填作为燃料的重油等液体。
防雷护体的安装与水下防御的实际情况.jpg (99.18 KB, 下载次数: 11)
20:07 上传
& & 在舰体近处落下的炮弹在水中继续前进,并命中目标的水线下部分造成较大的损害,这被称为“水中弹效果”。而这种效果则在日俄战争中被发现。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舰水线装甲的宽度增加并向水线下延伸,作为水线下防御的舰体部隔舱壁安装装甲,以防御水中弹。
水中近矢弹的效果.jpg (179.32 KB, 下载次数: 11)
20:07 上传
&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水中弹的损害的概率相当高。因此,除了德国以外,各国都在专研对水中弹的防御,并对战舰进行了垂直防御,水线下防御的配置。但各国的方式都不同,如日本的“大和”型那样水线装甲带与水线下防御相组合,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那样强化水线下防御部分的构造,追加了舰体侧面的水线装甲,英国的新型战舰那样以水线装甲带来防御近处落下的水中弹,以水线下防御来对付较远处落下的威力较弱的水中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5.动力系统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列舰速度一般为21节。而华盛顿条约对战舰的排水量设定了上限,所以在这个限制中,因为动力部分所占重量的比重也相应收到了限制,因此在20世纪20年代,战舰的航速很难得到提高了。
& & 但在20年代末期,由于各国开始能够制造出轻量的、高输出功率的发动机,使得提高战舰的航速成为了可能。此时,新型战舰的航速达到27至28节的航速是很正常的。在这之中,出现了一种战舰,“可以作为相对战舰有速度上的战术优势的战列巡洋舰来使用”,“非常容易地可以达到30节以上的航速,可以配合巡洋舰及航母”。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服役的战列舰的动力大致分为4中,蒸汽往复式、涡轮电气推进式、蒸汽涡轮机式与柴油机式。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重量轻,输出功率高的蒸汽涡轮机式,许多 战舰都采用了这种推进方式。
涡轮电气推进.jpg (186.52 KB, 下载次数: 10)
10:20 上传
& & 早期的蒸汽涡轮机的燃料消耗率较高,从而导致限制了续航力,而且因制造技术较高,也使得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制造。华盛顿条约之前建造的战舰,有相当的数量采用了相对制造容易的蒸汽往复式动力系统及涡轮电气推进式动力系统。涡轮电气推进式动力系统原理和火力发电一样,由蒸汽涡轮带动发电机发电,靠电力带动推进马达。(这种方式比当时的蒸汽涡轮机相比能获得更高的续航力。)但随着动力系统制造技术的进步和蒸汽涡轮机的发展,这两种推进方式的优点在20世纪20年代后都已不复存在,多以之后新造的战舰就再也没有采用过了。
蒸汽涡轮机与柴油发动机.jpg (187.24 KB, 下载次数: 11)
10:20 上传
& & 而柴油机动力系统,其实只有德国海军一家使用过。柴油机动力系统有运转简易、燃料消耗率低的优点,但也有维护保养较为复杂的缺点。另外,与相同重量、相同容积的蒸汽涡轮机相比,其输出功率的极限值较低也是一个缺点。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soso_e142:}学习,鼓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资料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隼鹰 发表于
旧日本陆军叫 髙射炮
旧日本海军叫 髙角炮
想当年足球叫维埃里因扎吉,体坛叫维耶里英扎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多谢多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以后千万回来更新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6.火炮的口径
& & 在表示火炮口径时,有两种方式。一是像“46厘米炮”那样表示口径,另一个是“45口径炮”那样表示火炮的炮身长。
& & 这其中用炮身长来表示口径的,是采用炮身长度除以火炮的口径的数值。一般来说,即使是相同口径的火炮,炮身长更长的火炮的炮弹初速越高,火炮威力也越大。但如果胡乱地延长炮身长来提高初速,会因飞行中的炮弹互干扰而导致命中精度的下降,产生不好的影响。
& & 以炮身长来表示火炮口径的这个数值,按英式方法来计算的话,是指从炮身后端防止燃烧气体从装药室中泄露的火炮闭锁机(尾栓)的前端位置(炮弹底部)到炮口的长度,而德式的计算方式是指从闭锁机后端开始到炮口的长度。因此,如德国海军的“俾斯麦”级的38厘米口径的主炮,按德式方法计算为51.66口径,而按英式方法计算则为48.43口径,相比之下数值变小了。相反,英国的15英寸42口径的火炮按德式方法计算则为43.36口径。所以,由于不同的计算方式数值会不同,在比较时要注意这一点。
“长门”型的45口径3年式40厘米炮断面图.jpg (131.33 KB, 下载次数: 10)
13:11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duweisu27 于
22:53 编辑
7.副炮配置的变化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舰,副炮多采用单装式,和陆地的炮台一样采用固定回旋式,从侧舷向外突出,并设有防护装甲“炮廓”。炮廓安装简易,重量也比较轻,因此有较易增加数量这个优点。但在构造上,使用方位盘来实施统一的射击指挥则比较困难。而且,由于是人力装填,因此很难维持射速也是个问题。从防御方面来看,对较长的炮廓部分实施装甲防御,则与集中防御的思想相左。由于炮廓的旋转是靠人力操作的,因此无法给炮廓设置较厚的装甲。另外,炮廓在被炮弹击中时构造的上有防御的弱点,这往往又是人们所不希望的。
& & 基于以上原因,一战末期以后设计的战舰中,“炮塔”式副炮的战舰不断增多。但由于炮塔式副炮的体积较大,有相应地比较占用军舰上的空间的问题。另外,如要增加高射炮数量,战舰的空间就要在这两者间取的平衡。因为,如要增加高射炮,就要考虑空间及重量的问题,有些战舰就不得不拆除一些副炮来解决问题。
&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开发了既可作为副炮又可作为高射炮来使用的两用炮,但这样也并没能完全解决好这个问题。
副炮炮塔与高射炮.jpg (182.29 KB, 下载次数: 10)
15:28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很不错啊,知道了很多知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Z辛苦了,盼再接再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枯骨 发表于
阿拉斯加为了一百多门高炮和九门305炮,用了三万吨的排水量,美帝觉得不值,所以没有造更多。
还有烧掉了相当于半艘IOWA的美刀,那主炮和动力太华丽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隼鹰 发表于
旧日本陆军叫 髙射炮
旧日本海军叫 髙角炮
还有水陆两用战车和内火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样的贴子是非常需要的,尤其是懂日文的楼主,值得学习
火炮的工业能力,在军舰的发展高速期,鬼子在这个时候将工业加工能力提高了很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很好的科普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SSN19 发表于
还有水陆两用战车和内火艇...
话说,这不仅让我想起“陆叄年式甲种内火艇”、“捌式乙型局地战”等等称谓了,嘿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隼鹰 发表于
日文和中文的汉字意义还是不同的
軍艦(IJN中驱逐舰以上的战舰统称)=军舰/战舰(军用舰只) warship
水雷艇相当于小型驱逐舰,相当于DE;PT至少在美国是指几十吨的鱼雷快艇,在日文中就叫鱼雷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好贴啊,必须收藏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pheonix 于
23:30 编辑
Aircraft06 发表于
水雷艇相当于小型驱逐舰,相当于DE;PT至少在美国是指几十吨的鱼雷快艇,在日文中就叫鱼雷艇.
旧日本海军所谓的水雷艇(一等),其实类似德国T系列的大型鱼雷艇,航速和鱼雷武备都比DE强太多了,只是吨位相近。
仅建造了千鳥型(“友鹤事件”),鸿型两种,大致都为960吨排水量,共20艘。
其过去也有二等、三等水雷艇,最小的也不过80吨,不过二战时基本都除役了
旧日本海军类似DE的,是战争中开始建造的海防舰(不同于老式军舰改装的海防舰)——
即择捉级(甲型)、御藏级(甲型)、鹈来型(甲型)、占守级(甲型)、日振级(甲型)、丙型(一号型海防艦)、丁型(二号型海防艦)等等大量下水的小型炮舰
这才是做商船护航用的
类似美国PT艇的,对应旧日本海军的“鱼雷艇”,为日本海军于日在特务艇类别中才新增设的舰种,定义为采用航空汽油发动机,以鱼类作为主要武器的小型舰艇。包括甲型、乙型、隼艇等型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duweisu27 发表于
5.动力系统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战列舰速度一般为21节。而华盛顿条约对战舰的排水量设定了上限,所以在 ...
没记错的话,日本的水上飞机母舰日进、瑞穗和秋津洲也是纯柴油机推进,而千岁级水上飞机母舰是柴-蒸联合动力。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Aircraft06 发表于
没记错的话,日本的水上飞机母舰日进、瑞穗和秋津洲也是纯柴油机推进,而千岁级水上飞机母舰是柴-蒸联合动 ...
从原文来看这本书是介绍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情况。没说清楚,翻译的也不够精准,抱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duweisu27 发表于
从原文来看这本书是介绍是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情况。没说清楚,翻译的也不够精准,抱歉。
非常感谢你的资料,辛苦了!这个是哪本书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就是下面这本书。感觉还行,作为资料来翻翻,价格不算贵,相对日版书来说。这次翻译的就是第一章的部分,大概还有一半的内容没翻,速度很慢。
未命名.jpg (81.08 KB, 下载次数: 10)
11:18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推荐 /1
日至30日,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山河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舰世界俾斯麦副炮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