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玩过微软出的wp8版是什么意思扫雷

全世界最多人玩的游戏?扫雷系列盘点_爱玩网
十天内免登录
全世界最多人玩的游戏?扫雷系列盘点
如果说全世界最多人玩过的游戏,“扫雷”应该绝对够资格成为候选名单,对很多人来说甚至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在电脑上接触的游戏。当然扫雷不仅是许多玩家的第一,也是微软的第一,包含在扫雷的《微软娱乐套件》(Microsoft Entertainment Pack)可以说是微软正式出版的第一款游戏,甚至为微软之后的游戏帝国奠定了基础。时过境迁,伴随着微软操作系统的发展,《微软扫雷》几乎见证了微软在游戏以及操作系统上的所有变迁,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款经典的游戏是如何随着时代而变迁平台并进化的。“微软娱乐套件”版《扫雷》《微软娱乐套件》可以算得上是微软推出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游戏,该套件本身算是诸多休闲游戏的集合,囊括了《扫雷》、《纸牌》、拼词游戏《WordZap》以及国际象棋游戏《Chess Titans》等,几乎微软在之后推出的所有系统自带游戏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型。《微软娱乐套件》中《扫雷》实际运行界面,版本号为3.0,作者Robert Donner与Curt Johnson,微软公司版权所有。GBC版《扫雷》GBC版的微软扫雷的界面对于许多玩家来说应该是相当熟悉,经典的笑脸符号和计数器,玩家需要使用GBC的方向键来控制屏幕中的鼠标移动。Windows CE版《扫雷》微软为当时的移动系统Windows CE开发的《微软娱乐套件》,是《微软扫雷》最早的移动版本,非常稀有,网上几乎没有实际运行的截图,我们至今还可以在微软官网找到1997年宣布推出此游戏的新闻稿。Windows 3.1版《扫雷》在Windows 3.1中《扫雷》开始正式替代Windows 3.0的《黑白棋》成为内置游戏,在此我们就可以看到游戏的形态已经和我们最熟悉的扫雷形式非常相似,左右两边的计数器以及中央上方的笑脸符号都在此版本中依然出现,从该版本开始直到Windows 7,《扫雷》就一直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内置游戏。Windows版《扫雷》从98到XP,这一版扫雷成为Windows系统的默认游戏,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版本,无数人在这上面浪费了无数时间,当然,也有玩家在这基础上创造了各种神奇的记录。一个可能很多人都知道的秘密是,扫雷中的地雷是开局后随意配置的,若玩家初次点击的方块若刚好为地雷的方块,那么这颗地雷会消失而转移到左上角的方块。如果左上角原来就有地雷的话,就会换到其邻近的方块,次序为左→右、上→下。配置改变后,游戏会以尚未初次点击的状态下继续进行,这样的动作是确保玩家不会在第一次点击时就失败。MSN版《扫雷》2003年推出的MSN(6.0版本之后)版《扫雷》是一个两人对战的版本,共有51颗地雷,玩家必须找寻地雷埋藏的方块,首先找到26地雷的一方即为获胜。Windows Vista/7版《扫雷》从Windows Vista开始微软改进了《扫雷》的界面设计,移除了经典的黄色笑脸,同时把两个计数器移到了下方左右的角落。和XP版一样,Windows Vista的初次点击机制是相同的,然而,其与XP版不同的是初次点击方块四周的方块也都是安全的,此举是为了保证初次点击方块都是空白的。网页版《微软在线扫雷》《微软在线扫雷》是微软在推出IE10浏览器之后提供的一个测试浏览器对HTML5支持的网页游戏,官方博客称通过在线玩此游戏,可以测试浏览器的性能,相当于一个游戏版的浏览器测试工具。Windows Phone 7版《扫雷》首次采用Metro风格设计的《扫雷》,界面非常漂亮,增加了升级和道具元素,而且带有200点Xbox Live成就。Windows 8/Windows Phone 8版《扫雷》Win8之后,扫雷不再系统默认自带,需要在应用商店下载,游戏为通用应用,可以同时在Win8/WP8上运行,增加了冒险模式和传统模式,画面也更加漂亮,也支持Xbox Live成就系统。作为微软历史上推出的第一批游戏,《扫雷》的玩法基本没有任何改变,但依然经典并让人沉迷,它见证了微软游戏帝国的成长和壮大,而且依然给我们带来了乐趣,随着Windows 10的公布,未来扫雷是否还会出现新的形态呢?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4SP59P5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4SP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5L059P50031.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5L0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73B59P5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73B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7ML59P50031.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7ML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86F59P50031.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86F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95V59P5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95V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9RK59P50031.jpg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9RK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AIA59P50031.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AIA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B9D59P5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B9D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C2R59P50031.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C2R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CLT59P50031.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CLT59P50031.JPG
微软扫雷游戏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02/600x450_AHFHODFS59P50031.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02/t_AHFHODFS59P50031.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下载爱玩app收看最新最快游戏资讯
新游测试表
执行主编:王欣_NG1662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扫雷记录在继续:还在玩windows附件游戏吗?
TA的更多文章
“开始—程序—附件—游戏”,曾经这个步骤是很多人打开电脑最喜欢做的事情。附件小游戏作为windows系统的自带福利,给过人们无数的乐趣。随着windows版本换代,这些小游戏渐渐消失在系统中,在后期则需要用户手动调试才会显示或下载。&至于这些游戏为什么会被选为自带游戏,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微软系统需要的配置过高,被认为只能在大企业使用。而为了打开当时中小企业的市场,就安装了这些游戏,向他们证明:“看,我的系统还能玩游戏!”(多么可爱而又微妙的原因。)另一方面,这也是出于开发者最初的想法:“FOR FUN!”比尔盖茨的微笑扫雷——刷记录之路从未停息扫雷最初源于一款名叫CUBE的游戏,玩家扮演一位美国陆战队员扫出一条没有地雷的安全路线,之后汤姆.安德森在这基础上写成了通用的扫雷游戏。该游戏第一次是出现在windows 3.1,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学会鼠标操作:包括左右点击,精确定位,双击等等。虽然最新windows已经不再自动绑定这个游戏,但在扫雷圈内,这个游戏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游戏,更是一种竞技。“扫雷网”和“世界扫雷网/Minesweeper Game World Ranking”就是两个最著名的专业扫雷排名网站。在这些网站上,至今仍然有许多玩家以刷新自己的扫雷记录为荣并乐此不疲。他们通过特定的扫雷录制软件上传自己的高分记录,从而冲刷记录榜。世界扫雷榜上,中国玩家占了半壁江山。为什么扫雷至今仍有那么大的魅力,让玩家坚持数十年?有人说这是一个综合智力计算,快速判断力,点击节奏,准度爆发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的游戏。有人说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高挂网站,还有人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扫出一盘好雷!”顺带说一句,微软缔造者比尔.盖茨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打破过扫雷初级的世界纪录。三维弹球——让程序员hold不住的小游戏三维弹球是在windows 98版本中出现的小游戏。玩家将弹珠从发射弹道射出去,操控两个小把手让弹球弹到指定位置完成各种任务从而获得高分。普通用户接触到三维弹球是在win 98,而实际上早在Windows 95 Plus! 安装包中这款游戏就已经存在。在win 95决定加入这款游戏之前,有过一段小插曲,当时开发公司Cinematronics决定上架的是另一款设计游戏。而当时微软负责人觉得太血腥了,临时决定换成桌面弹球游戏,给了人们一个温馨的童年。后来这款游戏又被MAXIS(作品《模拟城市》,《模拟人生》)收购。当初决定游戏类似《毁灭战士》,要血腥不要温馨!这款游戏在后来版本的windows系统中可是让程序员头疼的存在。最初在转移到xp的时候,这个游戏帧数一度达到100万帧,切切实实把工程师吓了一跳。在vista时候干脆不加载这个游戏了,因为bug太多,游戏内物理关系失效,导致小球到处漂移,而原始代码又被加密过。微软的工程师们鼓捣了一阵时间后终于缴械投降。工期紧张的情况下,win开发决定放弃这款游戏。直到后来版本中,这款游戏才又重新出现。空当接龙——31999的通关史空当接龙最早也是在win 95上出现。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测试32位的数据处理子系统,如果系统没有正确安装或运营,该游戏就无法打开。该游戏在95系统上有32000关,到win 7的时候就有100万关了。有趣的是,国外真的有人一局一局玩过,如果按照一局5分钟的话,玩完可是真骨灰级玩家了。虽然游戏说明里声称“所有的牌局最终都可解开”,但通过无数玩家测试,有些局是无法解开的。在95版本中有一局,win 7版本中有10局。而且当时系统里还有一种作弊方法:同时按住Ctrl-Shift-F10,弹出界面后点击“终止”钮后再移动任意一张牌便成功通关。国王的微笑~蜘蛛纸牌——不存在无解局蜘蛛纸牌是自windows ME起出现的游戏,起初也是为了教会人们如何拖动鼠标。游戏目标是通过最少的次数将牌按从 K 到 A 来整理,直到扑克全部清理完毕。很多玩家玩到出现死局的情况时,会认为系统发牌出现问题。而实际上微软设计初始花牌叠放次序是按照“反算”方法来发牌的,即按照特定路数决定最初牌的放置次序。尤其是对于四色高级模式,任何一局都不存在无解。不过难易程度跨度确实存在,而这是由最初的发牌次序决定的。而发牌的次序又是由系统的计算速度决定。所以有时候玩家玩不下去了可能只是电脑“故意”的。过去的老玩家还喜欢拿空当接龙和蜘蛛纸牌的难易度放在一起比较,蜘蛛纸牌没有悬念胜出。很多人玩很多次的原因,就是为了看最后的动画,特有成就感!红心大战——“拱猪”的由来红心大战出现在Windows 3.1的拓展版本Windows for Workgroups 3.1中,最初为了鼓励用户使用互联网,更准确的是说使用局域网与其他玩家进行交流。就是和其他玩家一起,努力出掉手中的牌,避免得分,争取在游戏结束时候分数最低。国内“拱猪”玩法也是由此演化而来。由于红桃1分以及如果玩家收到同色14张分值牌,那么自己就不得分而其他玩家增加26分。所以玩该游戏时候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全部红色牌了,一局下来相当于玩了好几局。纸牌——沉迷到失业纸牌是windows 3.0上出现,也是微软为了让人们快速适应windows系统图形界面的出现而设计的。游戏规则非常简单,整理一副牌让每副牌数字从上到下花色堆叠整理好。这款游戏也成了windows最受欢迎的游戏,甚至还影响到当时很多公司的效率。曾经纽约市市长就解雇了一名因为沉迷“纸牌”而疏忽工作的公务人员(和现在某些新闻是不是有微妙的相似感?)魔性的通关动画。不过自win 8起,这些游戏都消失在了系统中,只能通过商店下载,而现今的游戏丰富程度,也让玩家们渐渐离开这些老游戏。只是偶尔回忆起来,想起这些曾经陪伴自己一堂课,一个工作间隙,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暑假的简单快乐。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是怎么学会鼠标操作的?
本文禁止转载或摘编当前位置 & &
& WP8.1/Win10版扫雷游戏全成就攻略
WP8.1/Win10版扫雷游戏全成就攻略
17:56:11&&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您好, []|
真有人要通宵扫雷了 Win8 RTM游戏曝光
  【IT168 资讯】之前网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某人去网吧开通宵玩了一晚上的扫雷,更牛的是他后面还站着一个看他通宵玩扫雷的。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传说级的人物,但从刚刚流传出来的Windows 8 RTM版扫雷、纸牌、连连看游戏截图来看,说不定以后真的有人愿意成为这种传说呢。
  自Windows 3.0开始,微软将纸牌这一经典游戏纳入Windows系统中,而自Windows 3.1开始它也将扫雷游戏纳入其中。这种情况直到Windows 8才改变,从Windows 8开发者预览版到Windows 8 Release Preview版都没有再出现这些经典游戏(纸牌之前曾在Windows 8 CP商店上出现,不过在RP版也被移除了),大家觉得它们可能会被商店里的Xbox Live和非Xbox Live游戏取代,其实不然,它们依旧还在,而且已经大变样了,请看下面的截图:
扫雷变得更逼真
画面更丰富扫雷扫雷纸牌纸牌
纸牌的背景更多、更漂亮
纸牌玩法增加
增加了连连看游戏
如果你对数码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排行财经科普科技数码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注册 | 登录
次饭,碎觉,打豆豆。
从零开始学运营,10年经验运营总监亲授,2天线下集训+1年在线学习,做个有竞争力的运营人。
只有运动、音乐才需要刻意练习吗?为什么刻意练习重要的是科学方法,而非意志力?
1、人际沟通也需要刻意练习吗?
一位教人沟通技巧的老师在课上展示了自己多年前的笔记:
“周四到小赵师傅家,最近听说戒烟了,值得鼓励;他有了新女友,母亲好像住院了,都要关心一下……”
“昨天跟陈姐聊了她儿子的事,最近好像数学成绩不太好,家里有本讲如何做错题集的书,回家找找看……”
还有一些是沟通语言的草稿,都有反复修改的痕迹:
“张经理,您看,我好不容易有个这个机会。我知道您很忙,所以特意请小张查了一下,周三下午,您有两个小时的空档。这个活儿,要我一天都搞不来,可您来的话,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了,您看,我到时候能不能用您两个小时的宝贵时间,拜托您了,我会给您打下手的……”
这其实就是近几年影响力很大的“刻意练习”的理念,在人际关系领域的运用案例:走出“你好、请、谢谢、不客气”的正常对话的“舒适区”,针对一些常用的沟通场景,设计话术,反复进行“学习区”的练习,最后达到浑然天成的自然效果。
学生问他,这么做,累不累?他反问学生一个问题: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老板拍拍你的肩膀,说这笔单子做得不错嘛,而你竟然头脑一片空白,等想起来该说什么时,老板早不知道哪里去了。你觉得相比而言,哪一种更累呢?”
2、只有运动、音乐才需要刻意练习?
自从“刻意练习”、尤其“从新手到大师只要一万小时”的理论出现后,很多以前的天才就被拉下神坛。比如莫扎特传记的作者就认为:莫扎特不是天才,他的神童名声,都是他父亲的营销包装;他20岁之前的作品,都是很平常的模仿之作。
他的“音乐天才”,其实源于父亲从3岁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科学而严格的训练。这段“刻意练习”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一万小时,也超过了史上任何一位音乐家。
有人说,莫扎特的例子我信,但你前面的这个沟通技巧的案例完全没有代表性,我认识的那些擅长交际的人,天生就是反应快,谈吐风趣,自带段子手气质,根本没有什么“刻意练习”。
这话好像一定道理。翻翻那些讲“刻意练习”的书,举的例子都是运动、音乐等竞技领域,100次练习才会有一次表演。你什么时候见过那些擅长交际的人,随身带着一个小本本,到处去找人去练习了?
所有很多人怀疑“刻意练习”只在部分领域有效。比如万维纲在一篇文章里说:“在有严格固定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最大,比如国际象棋;没有严格规则的领域,练习的作用则非常有限,如编程、航空飞行、广告创意。”
就连广告人自己也这么认为:创意靠天赋,靠灵感,多看看书、多喝喝咖啡,多聊聊天,想法自然来了,根本不需要“创意练习”。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广告不是艺术创作,那些跨国公司怎么放心把自己的品牌,交给一群没有规则、不受控制的人身上呢?
3、“刻意练习”是为了形成思维习惯
有一次,刘谦做魔术表演前的彩排,做到某个环节时突然停下来,问坐在台下的经纪人:“昨天演到这里,观众为什么会笑?”经纪人被问住了,他前一天就在台下,根本没有感觉到啊。
对于一个魔术师而言,要施展“障眼法”,他必须清楚地知道观众在哪里会屏住呼吸,在哪里会瞪大眼睛;在哪里爆发出掌声。这个过程经过无数次练习和表演,任何细微的意料外反应,都应该敏感地察觉到。
在踢球、弹琴一类活动中,练习和比赛的内容完全一样,刻意练习目的,是把原本需要时间去反应的动作,变成下意识的动作。但在大部分的规则不明显、结果不可控的工作中,“刻意练习”并不直接形成新技能,而是在某些环节,让你形成某种思维习惯。
比如初次见面,人家问你的职业,你的下意识反应一定是这句话:我是做XXX的。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但沟通专家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自己更有社交魅力,你应该回答得更有故事化、情景化、细节化,比如:
“噢,我是软件工程师,现在正在研究一个项目,如何安排一个电影院内一天的观影计划。”这个回答,效果是不是好很多?
看上去好有道理的样子,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你觉得自己也许下一次可以试一试。结果呢?下一次别人再问你这个问题,等你想到一个有趣的答案时,对方早就跟旁边的姑娘聊上了。
然后你就觉得,快速反应的社交能力是天生的,最后你就发出了那个经典的感叹: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好道理、好办法之所以好,就是因为用的人特别少;为什么用的人少?就在于它违反常规、违背天性、不在你的“舒适区”内。
所以,接下来你应该开始“刻意练习”,不需要多,只要形成思维习惯,能够产生条件反射,之后你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战练习”,也就是从显性的刻意练习,进入隐性的刻意练习了——
以前你看段子时的反应是:“哈哈哈哈哈哈。”
现在你的反应是:“哈哈哈哈哈哈,这个说法有趣,我要记下来,想想怎么变成 我的东西。”
你把“职业”这个话题变成故事后,得到了积极的反馈。紧接着,你把沟通专家列举的初次见面的常用问题,全部设计成3句以内的故事化、细节化的表达——并不需要专门练习,只要平时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
你的兴趣、呆过的公司……
最近的情况、周末打算……
你的恋爱史、奇特经历、糗事……
你的老家、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
你现在的城市、小区……
你最喜欢的电影、小说、音乐……
你同事、朋友、亲戚、家人、宠物…………
所以千万不要再说“擅长交际的人天生反应快”这样的话了,人家不过是把你喝咖啡的时间,用来研究咖啡是怎么做出来的。
不过,人际沟通毕竟不是打球弹琴,不是所有的技能都通过训练获得。在音乐、运动等少数领域,“刻意练习”是最基本的练习方法;但在大部分工作中,“刻意练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分解出这一部分,才是第一步。
下面就进入干货环节,用一个微软的案例,看一看“刻意练习”的三个重要步骤。
4、为什么微软要做扫雷游戏?
“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是“定义任务、分解技能”。
微软第一次推出windows系统后,习惯了DOS系统“命令行”操作的消费者,对windows系统的图形界面很不适应,尤其对鼠标这个新设备,表示“太多余了”,“不知道摆哪儿”。
微软的工作人员拆解了消费者的感受——“图形界面不适应”是一个认知习惯问题,“不会控制鼠标”是一个使用习惯问题。显然,后者需要一定程度的训练。
这就是“定义任务”——拆解出那些需要熟练操作的任务。
针对这个任务,工程师进一步定义了鼠标在使用中出现的5个常用动作:移动、左击、右击、双击、拖曳。
这就是“分解技能”。
可接下来干什么昵?难道要像以前的电脑培训那样手把手的教?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成本支出。所以,一个天才的想法出现了,这就是首次亮相于windows3.1版的两款经典游戏——扫雷和纸牌。
由于这两款游戏需要大量地使用“移动、左击、右击、双击、拖曳”这五个基本鼠标动作,我记得当时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是通过玩游戏来习惯鼠标操作的。
这就刻意练习的第二步是“设定目标、设计训练”。
还记得吗?扫雷游戏是从9*9、16*16、16*30逐步升级,通过得分,提供技能提升的反馈,确保游戏难度与使用者技能水平同步提升,让你对鼠标的便利性,越来越有信心。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最后一步是“不断反馈、不断实践”。
利用游戏形式进行“刻意练习”的训练,可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把戏,事实上,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尝试“工作游戏化”,利用排行榜、分级和绩效指标开发游戏化策略,将枯燥的工作变成更有趣的竞争。
这就是刻意练习的三个步骤,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写成一个新的系列,引入更多的案例,看看在工作中具体应该如何“定义任务、分解技能、设计目标、设计训练、不断反馈、不断实践”。
5、刻意练习是科学方法,而非意志力
昨天,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找到一个案例,一位高尔夫爱好者立志通过“1万小时训练”进入职业选手的行列,而他的结果却是——水平停滞、背部受伤,中途放弃。
1万小时理论没错,但这得靠科学的方法,而不是比拼意志力。千万不要用1个小时学习了一个错误的东西,再999个小时养成不良习惯,最后用9000个小时去纠正它。
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来源:职场心理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收藏已收藏 | 13赞已赞 | 15
次饭,碎觉,打豆豆。
产品经理群
运营交流群
数据分析群
文案交流群
Axure交流群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大家都在问
14个回答22人关注
19个回答68人关注
20个回答24人关注
16个回答21人关注
10个回答49人关注
97个回答90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p8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