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一次世界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世界大战|原子弹|战争_新浪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非常值得看的一篇文章
囚犯作为靶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已经有了禁止虐待战俘的国际法律。然而,随着战争的激化,这些国际法却往往被完全置之不理。日本就是这样一伙从不遵守道义的家伙,他们除了用各种方法制造杀戮外,最喜欢的就是用活人作为射击标靶来练习枪法和胆识。尽管所有参与国都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规则,但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日本人是最糟糕的坏蛋。塞班岛的孩子即使在历史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一些体现人性光辉的时刻。尽管许多战俘和战争的受害者受到了可怕的虐待或死亡,但也有一些人在他们的敌人手中获得了难得的第二次机会。这种“运气”降临在这个婴儿身上,在塞班岛战役之后,一名美国士兵发现了这个孩子,并把他带到安全的地方。诺曼底登陆,在法国北部海岸登陆的诺曼底登陆,成为二战中最著名的事件,并被盟军称为史上最大的两栖攻击。这次着陆虽然最终取得了成功,但却付出了超过209000名盟军伤亡的代价,许多士兵在到达海滩之前就死了。简单的方法当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多数人死于战争或集中营,但也有其他的死亡方式。随着战争的延续,很明显,盟军将会胜利,许多德国的军官因为担心会被审判而选择全家自杀。瓜达康纳尔岛在1942年8月至1943年2月间,传奇的瓜达康纳尔战役(代号为“行动瞭望塔”)在太平洋的瓜达康纳尔岛打响,标志着盟军对日本的第一次重大进攻,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所有优势。恐惧的躲避无休止的轰炸让人们活在紧张中,德军的飞机飞过,英国学生赶紧趴在地上。他们的木制办公桌不太可能提供什么保护,但本能还是孩子们觉的这些木桌是安全的。地铁庇护所为了躲避德军的飞机轰炸,英国人找到了最好的避难所,也就是地铁站,这里虽然黑了点,但却很安全。一个意想不到的坑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许多轰炸往往是无差别轰炸,所以导致很多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炸毁。一辆公交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掉进了大坑中。好在乘客们只是受了些惊吓和轻伤。中途岛上的“礼花”在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统治地位最终被质疑。日至6月7日,在日本摧毁美国在珍珠港的舰队仅6个月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造成了决定性和严重的打击,导致4艘航空母舰、一艘重型巡洋舰和248架日本飞机在战后被摧毁。大约3057名日本人在战斗中被杀,而美国只有伤亡307人断翼一架机翼被对手毁掉的飞机,但飞行员无疑是幸运的,这架飞机虽然受了重伤,但却依旧能飞行。并且最后安然着落。轰炸报复在战争的大部分时间里,德国人在航空方面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的杰出和令人恐惧的纳粹德国空军,由赫尔曼戈林率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大和最强大的空军。他们在不列颠之战中摧毁了伦敦。然而,英国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在法国轰炸了被德军占领的阿布维尔机场,狠狠的报复了德军一次。炮声隆隆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工业化时代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了更强大的武器。这些现代的枪支、坦克和炸药震耳欲聋,对使用者和接受者都是震耳欲聋的,因此许多士兵因此遭受永久性的听力损失。库尔斯克战役战争让士兵们不再畏惧任何事物,一辆T-34大型坦克为了寻求更好的作战方位,不得不从战壕上面过去,但士兵们好像并不在乎这些大家伙。同情战争可以使那些本来善良的人变成野蛮的怪物。然而,有时候,却也仍有良心未泯的人,就像这位德国士兵的情况一样,他选择将自己的食物分给一名俄罗斯妇女和她的女儿。事情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这张照片看起来是德国步枪队在处决犯人,其实只是德国人要恐吓那个人,并要从他口中知道点什么有用的东西。但最终那个人什么也没说,最后这个人被送到集中营,并在那里迎来了战争结束。阿尔及尔美丽的光束在任何类型的轰炸袭击中,所有的房屋都会被要求关掉所有的光,理论上这将使敌人的飞机更难找到目标。然而,当为了让防空炮更便于看到目标,这些高强度的光又会被打开。敌机来临时,阿尔及尔的光照亮了整个天空。坚定在这张标志性的照片中,英国士兵贺拉斯坚定的眼神凝视着德国纳粹的著名人物-海因里希.希姆莱。希姆莱是纳粹党卫军的头目,是集中营里的主要监督者。广岛在原子弹(绰号:小男孩)被投下后,广岛的大约12.2平方公里被摧毁,建筑物变成了无法修复的废墟。爆炸的强烈程度也立即引发了一系列的大火,这些大火很快就烧毁了那些足够幸运保持站立的房屋。长崎就在“小男孩”被扔到广岛的三天后,另一颗原子弹(绰号“胖子”)被扔在长崎。尽管胖子的威力更大,但长崎的众多山坡和狭窄的山谷帮助减少了一些破坏。虽然很多历史学家认为第二颗原子弹投放很不合理,但恰恰因为这颗原子弹的投下,正式结束了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失败战争后期,盟国系统地控制数个日本著名岛屿,冲绳就是其中一个。虽然盟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胜利来之不易。结局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各种形式带来了数不清的破坏,但日在广岛上空被投下的原子弹(绰号为“小男孩”)的破坏力是最严重的。美国官员仔细考虑是否要使用原子弹。他们最终证明了它的使用是出于“必要的邪恶”,以及如果他们没有放弃这样一个毁灭性的武器,日本人将继续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终导致更多的死亡和毁灭。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康纳德·萨莫维尔/伊恩·怀斯特威尔著)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康纳德·萨莫维尔/伊恩·怀斯特威尔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
(康纳德·萨莫维尔/伊恩·怀斯特威尔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迄今为止,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给人类造成如此巨大的浩劫和灾难。在这次大战争中,有61个国家,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本书汇集大量历史资料,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战争的前因后果。拨开迷雾,在重重谜团中还原历史真相,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编辑推荐
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约9000余万人死亡
300余幅珍贵照片再现惊天浩劫
解密战争爆发始末
盘点分析关键战役
解析战后世界新格局
70年过去了,二战的影响还在继续……
以时间为顺序,为读者清晰解读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发展和影响。
附有详细的作战形势地图、战略战术图以及当时的珍贵照片。图文结合让文字更具“悦读性”。
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人士,都能通过本系列进一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始末!
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迄今为止,历史上还从未有过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给人类造成如此巨大的浩劫和灾难。在这次大战争中,有61个国家,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本书汇集大量历史资料,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战争的前因后果。拨开迷雾,在重重谜团中还原历史真相,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录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 01
第一章 硝烟渐近
一战遗留问题 002
世界经济摇摇欲坠 005
法西斯强权与狂热纳粹 008
侵略欧洲和亚洲 011
多事之秋:美国和苏联自顾不暇 014
动荡不安:大战爆发前的西欧各国 017
欧洲大陆:战祸迫在眉睫 020
第二章 希特勒的扩张野心
占领波兰:二战爆发 026
铁甲坦克: 029
波罗的海诸国与斯堪的纳维亚战局 033
重型巡洋舰 035
法国沦陷 038
轻型轰炸机、侦察机和通用飞机 041
不列颠之战与闪电战 044
战斗机: 046
空中决战:飞行装备、飞行战术与王牌飞行员大比拼 049
不列颠全民总动员 052
中型轰炸机: 055
大西洋海战: 058
反潜艇护航舰队 061
地中海战场的较量: 064
巴尔干与北非战场: 067
鱼雷快艇与小型潜艇 070
美国与欧洲战场 073
纳粹德国称霸欧洲 076
巴巴罗萨计划 079
反坦克火炮: 082
东线战场:战争的血腥与残酷 085
第三章 日本占领太平洋地区
太平洋战争迫在眉睫 090
偷袭珍珠港与日本的作战计划 093
战列舰与巡洋舰 096
二战中的美国 099
日本最初的进攻 102
日军捷报频传 105
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 108
航空母舰 111
盟军逆转战局:日军溃败 114
轻型巡洋舰 117
血腥残暴的日本帝国 120
第四章 欧洲战场的殊死较量
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会战 124
纳粹血腥大屠杀 127
野战火炮 130
斯大林格勒会战 133
步兵武器装备 136
苏联冬季攻势: 139
突击炮 142
媒体宣传、艺术作品和大众文化 145
阿拉曼战役与突尼斯战役 148
轻型装甲车 151
火炬行动与北非战场的胜利 154
德军卷土重来:哈尔科夫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 157
对地攻击机 160
密码战 163
击溃希特勒海军: 166
护航航空母舰 169
海军武器装备与电子设备 172
同盟国的宏伟军事战略 174
中型坦克: 177
西西里登陆和意大利战役 180
步兵支援武器 183
战略轰炸德国: 186
夜间战斗机 189
美军的战略轰炸: 192
防空炮 195
重型轰炸机 198
众志成城,赶出德寇 201
重型火炮 204
第五章 纳粹德国的败亡
诺曼底登陆 208
诺曼底登陆专用装甲车 211
为诺曼底登陆而战 213
中型轰炸机: 215
同仇敌忾抗击德军入侵 218
通敌与叛国 220
苏联压倒一切的胜利:
重型坦克: 226
极权统治:德国和苏联 229
击溃纳粹空军 232
战斗机: 235
飞机的武器装备与电子设备 238
从诺曼底到莱茵河 240
自行火炮 243
非装甲车辆 246
苏联红军进攻德国 249
重型迫击炮和火箭炮 252
德军报复性武器 254
突出部战役 256
喷气式飞机 259
反坦克火炮: 262
西线和意大利战场的胜利 265
步兵反坦克武器装备 267
地雷和其他防御武器 269
攻克柏林 271
第六章 日本帝国的灭亡
新几内亚海战和所罗门群岛海战 276
水上飞机和海军支援飞机 279
中太平洋战役 282
登陆装备和水陆两栖车辆 285
马里亚纳海战 288
海军战斗机 291
潜艇与轰炸机 294
潜艇大战 297
占领缅甸: 300
莱特湾海战 303
海军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 306
反攻菲律宾 309
中国抗日战争 311
缅甸解放: 314
运输机和滑翔机 317
硫黄岛战役和冲绳岛战役 320
驱逐舰 3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26
日本投降 329
第七章 二战后遗症
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334
惩处战败国 337
欧洲分裂 340
新政权的诞生 343
冷战格局的形成 346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二次世界大战.doc 1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2河北).下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左图中的“”字代表德国法西斯)。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两幅海报宣传的意旨相一致的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苏联军民抗击德国法西斯
C.美国对日宣战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德军入侵波兰
遭到袭击的珍珠港
A.③①②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③④②①
(2012山东烟台)3.美国巨片《拯救大兵瑞恩》,以1944年二战期间一次著名的登陆战为背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诗篇,这场战役是()
A.诺曼底登陆
B.不列颠之战
C.凡尔登战役
D.敦刻尔克撤退
(2012山东淄博)4.电影《兵临城下》是一部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题材的影片。以下模拟场景,你认为不会在影片中出现的是(
A.德、苏两军对峙
B.苏军得到美英军队支援
C.德军侵入斯大林格勒市区
D.苏联红军最终取得战役胜利
.联合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者重要的作用。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政策推向顶峰的是A.慕尼黑阴谋
B.希特勒上台
C.吞并奥地利
D.德军突袭波兰
“6月6日凌晨,英吉利海峡突然玩炮齐鸣,盟军向德军发动猛烈攻击。”此场景描述的是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柏林战役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绥靖政策的实行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2010·淄博)14.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C.慕尼黑阴谋
D.古巴导弹危机
◆(2010·十堰)16.毛泽东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下列各项与这一说法无关的是
A.绥靖政策
B.慕尼黑阴谋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鸦片战争
◆(2010·福建宁德)17.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是在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0·资阳)18.月间,德军迅速向北欧和西欧推进,英国首相张伯伦受到强烈谴责,其主要原因是
A.他是法西斯侵略的罪魁祸首
B.他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C.他是丘吉尔的政敌
D.他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2010·河北)19.德国入侵波兰后,许多人提出了疑问:“他们(指英国、法国)扔出了两个‘小孩’(指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再扔出另一个‘小孩’(指波兰)给‘狼群’以求躲避灾难的政策还能有收益吗?”材料中的“政策”应是
A.殖民扩张政策
B.委任统治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2010·徐州)20.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了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这次伟大的卫国战争开始于
A.德国突袭波兰
   B.德国东侵苏联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莫斯科保卫战
◆(2010·聊城)21.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l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日本的“进攻”是指
A.全面侵略中国
B.突袭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2010·扬州)22.下列哪一事件发生后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A.德国突袭波兰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利德尔·哈特著史书)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利德尔·哈特著史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利德尔·哈特著史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是英国军事家所撰写的著作。中文初版于1978年由发行,译者为伍协力。后由多次再版,译者为,曾荣获上海市年度优秀引进版图书。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以及对此段历史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此书出版后,风靡全球,是一部公认的权威性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主要内容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版
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写作背景
-写的这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始于1947年,历史二十年才完成。他为准备这部书的写作,查阅了缴获的德军档案,访问了的主要司令官和被俘的德军将领,并多次到西欧访问,考察当时的战场,根据地图核对本书引用的资料。作者收集的史料比较丰富,据实地调查加以核实,所以对历史六年零一天(从日波兰开始到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止)的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比较翔实,分析也比较客观。作者既揭露了的本质,又揭露了当时英法对徳意日推行,采取退让和牺牲小国的办法,以保护既得利益,并且把东引,以坐收渔人之利。这这种揭露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巴兹尔·亨利·利德尔-哈特(年)是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还在读书,就参加了军队,后升至陆军上尉,并在1916年的法国索姆之战总负伤,他于1927年退役,从此致力于写作。他历任英国《晨邮报》、《》和《》的,《英国百科全书》的军事编辑,并在剑桥大学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曾任大臣霍尔-贝利沙的私人顾问;在大战期间,他向英国当局提出过不少军事上的建议;战后,他又去加拿大和美国的军事学院讲学。他一生的著作很多,有《步兵战术学》、《坦克》、《山那边》(又译《小山的另一边》)、《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等三十种以上;本书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身前未及出版,是他死后由他的妻子凯思林·海德尔-出版的。他和英国的军事思想家(年)提出的坦克、机械化步兵和飞机联合作战的现代化原理,对机械化战争的军事思想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在当时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军部队中间,影响尤其重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媒体推荐
跟随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的一次战争旅行。——生活杂志(Life Magazine)
无与伦比的军事史知识,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本书目录
第一部 序幕
第一章 大战突然爆发的经过
第二章 大战爆发时的敌对双方兵力
第二部 爆发 年
第三章 侵吞波兰第四章 “假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部 潮涌 1940年
第六章 侵吞挪威
第七章 侵吞西欧
第八章 英国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反击
第十章 征服意属东非
第四部 漫溢 1941年
第十一章 侵吞巴尔干半岛各国与克里特岛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攻俄国
第十三章 入侵俄国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
第十六章 远东高潮
第十七章 日本猛攻
第五部 潮洄 1942年
第十八章 俄国转机
第十九章 隆美尔穷追猛打
第二十章 非洲转机
第二十一章 “火炬”
第二十二章 抢占突尼斯
第二十三章 太平洋转机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六部 潮退 1943年
第二十五章 肃清非洲敌军
第二十六章 通过西西里重返欧洲
第二十七章 入侵意大利——投降和受阻
第二十八章 德国攻势在俄国的衰退
第二十九章 日本势力在太平洋的衰退
第七部 大退 1944年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意大利的第二次攻势的挫折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俄国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逐渐加强的轰炸——对德国的空中战略攻势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和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在阿登地区的反攻
第八部 结局 1945年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的扫荡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防线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部 尾声
第四十章 尾声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豆瓣[引用日期]
.亚马逊[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