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是那么wwWnet0791不尽人意 不尽如人意的,难不成还能是net0791cOm更该了

净空法师法语:心真正定了,的确是不相同()
我的图书馆
净空法师法语:心真正定了,的确是不相同()
净空法师法语:心真正定了,的确是不相同
&发布:心慧 []&& 日期: 20:31:00&&&&&&1 我们念佛,二六时中常常念名号,其他闲杂的妄念统统都没有,这个念就有力量,就产生力量,产生力量当然就有感应道交——境界年年不同、月月不同,境界不一样,境界是愈来愈好。
2 你要问,到底什么境界?咱们简单笼统说一说,烦恼少了,妄念少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就是相应的境界——这是自己能够感触得到的。
3 即使读经,从前念这个经含糊笼统,不甚明了,现在比从前明白多了,这就是好境界。所以我们常念一部经,你会发现功夫渐渐得力,年年境界不一样,月月不相同。什么原因?你的心定了。心真正定了,读经的时候遍遍有悟处,佛号天天念得身心愉快,的确是不相同。
4 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他还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夹杂、不间断,一句佛号念到底,这才是标准的老实念佛。我们一般人都不老实,为什么?还要看这个经、看那个论,这是不老实!
 & (转自学佛网:)
----------------------------------------------------------------------------------------------------------------------
大安法师:念佛行人正确的目标定位&&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7:49:00&&&&
&&念佛行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 大安法师
&&&&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但有妄想、杂念、烦恼的干扰是正常的。凡夫就是有妄想杂念, 没有了妄想杂念,你就不是凡夫,是圣人了。如果略一修行就能成为圣人,那也就不需要阿弥陀佛了。
&&& 所以有烦恼是正常的,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发会脾气,也是免不了的。但是念佛过程当中,你可能第一次发脾气会火冒三丈,经过一段时间念佛,再发脾气的时候可能火就不窜那么高了,有一个过程。五浊恶世末法众生,其根机也只能这样。
&&& 如果你总是希望通过念佛的方法来息灭贪、瞋、痴,那么这个目标定位要调整。念佛要志在求往生,至于伏断烦恼,要顺应自然,不可强求。我们要念念想到业障深重,靠阿弥陀佛赶紧让我们离开这个娑婆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才是正确的目标。善导大师的水火二河白道喻告诉我们:我们走在这条念佛往生的白道上,贪欲之水与瞋恚之火仍然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走在这狭小的白道上,度过生死急流,到达极乐彼岸。
&&& 贪、瞋、痴等烦恼本质是虚妄的,是空的,我们不要理会它,要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那么如何能专注在这句佛号上呢?首先要生死心切,把死字放在自己的额头上。我马上就要死了,这时候你专注不专注?我须臾间就撒手人寰了,这个时候你还有什么放不下?但念无常,才能恳诚念佛求往生。
&(转自学佛网:)
----------------------------------------------------------------------------------------------------------------------
大安法师:发菩提心过程当中八个「勿」&&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9:46:00&&&&&&【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是心。未发者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譬诸种树,种久则根浅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则刀钝而成利。岂可因浅勿种,任其自枯。因钝弗磨,置之无用。】
好,请看这一段,这一段还是劝勉和告诫,先是劝勉后是警诫。劝勉大众,惟一的是愿现前参与法会的大众,哀愍我一念愚钝的真诚,可怜我这样苦心的愿望。希望什么?希望与会的大众,共同建立菩提愿,共同来发菩提心。由于建立这涅槃忏法的法会,要令大家没有发菩提心的,今天把它发起来;已经发菩提心的,令念念增长;已经增长了的,令在尽未来际相续不要退转。这是劝勉大家。劝勉大家以后,进一步用八个“勿”,“勿”就是不可以,不要。这样来警诫。这八个“勿”实际上是经验之谈,就是告诫大家对发菩提心不可大意,发菩提心过程当中有可能出现这些障碍。对这些障碍、困难,首先说清楚,一定要冲破。
“勿畏难而退却”,就是对一个初发心的人来说,他可能觉得发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动经无量劫难行能行,这太难了。就好像很怯懦的人一看要到五百由旬的城里去,他觉得很困难一样。这时候,省庵大师作为善知识,鼓励你不要有畏难情绪,不要对成就佛道有退转、怯懦之心。因为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切众生决定能成佛,你要有这种自信自肯。你有这种自信自肯,你自助者天助,你自己开始走,马上佛菩萨就会加持你,就会让我们一帆风顺。所以千万不要退转,千万不要怯懦,这是第一个。
“勿视易而轻浮”,开始是畏难情绪,第二点是他认为很容易,既然有佛性,那成佛是易如反掌。这样会使他的行为很轻慢、很浮浅,这也是不可以的,这也是达不到目标的。因为成佛毕竟动经三大阿僧祇劫,要破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要积集无量福德智慧的资粮,才能够把我们本有的佛性显发出来。就好像挖井,虽然地下有水,但是你往下面挖的话,一定开始挖到的是干土,然后挖到湿土,然后再挖下去,你得要一锹一锹地去挖啊!所以这是不容易的,一定不能轻浮。
“勿欲速而不久长”,就是有人发心发得很猛:我要成佛,我马上要成佛,我今生就成佛。那今生成不了佛呢?往往那个发得很急的人,退得也很急,所以他发起不了长远心,他没有一种韧性。欲速则不达。
“勿懈怠而无勇猛”,你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过程不要懈怠放逸,如果被烦恼所占据,就不会有精进勇猛的心,也就到达不目的地。
“勿委靡而不振起”,就是整个精神状态萎靡不振,没有那种大强勇猛的浩然之气。你看世间的人,如果一天到晚无精打采的人,世间的事业都干不成,更何况干一件出世间的大事。他们没有那种刚猛,那种干劲,是成不了气候的。所以不要萎靡不振。
“勿因循而更期待”,就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往往是因循苟且,总是期待这个事情等明天再说吧,等后天再说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他不能当下撩衣便行。这也是我们修行上的一个毛病。无量劫以来,我们曾经也发过心,但就是因循原来的毛病习气,不能振作起来,总是想到以后再说,以后永远就没有机会。就好像现在有些人,中青年那些人,他闻到佛法都也觉得,佛法是不错,但等一等,等我退休以后再说。他一因循,可能等不到他退休,他就已呜呼哀哉了。
“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这是很多很自卑的人,觉得发菩提心成佛,这太崇高、太伟大了,我自己太愚钝了,根机太陋劣了,我这个人不行啊!这个目标达不到。所以他从一开始就没有心思去进取,觉得跟自己无分,这是愚钝自卑者。
“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这也是觉得自己根机浅,自己不行,自己怎么修行也没有办法成佛,成佛没有我的份。这就是不重己灵,自暴自弃。
所有这些都要在一个大乘行人发心的过程当中避免,这八个“勿”都是我们可能存在的障碍。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自己愚钝、不要怕自己根机浅陋,你只要去做,做了就能够得到好处,就能达到目标。他用两个比喻来说明:比如种树,树刚种的时候,那个根是很浅的,是吧?那你不能由于根浅,经不起狂风猛雨的摧残,你就不种了。你还是要种啊。根浅你要好好地呵护它、栽培它,它慢慢的根就扎得越来越深了。它扎得越来越深,以及跟下面的泉水能够接上,然后上面接到阳光雨露的滋润,它慢慢地才能长出参天大树,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是说种树要有一个长久的过程,它才能根深叶茂,不是开始就能这样的。这就好比我们刚开始发心,可能各种功德都没有,烦恼习气也很重,甚至常常会退转,但你要坚持它,锲而不舍,咬定青山不放松,慢慢地我们这颗菩提种子,就越扎越深、越扎越深了。再加上我们的大悲水来浇灌,再加上佛的阳光雨露的滋润,我们也就破土而出,以后也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菩提树。这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为什么要动经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就是让我们这一颗小小的种子,以后长成一颗覆荫多少万里的大树,不覆荫自己,而且覆荫一切众生,这是一个比喻。
再比喻磨刀,你说你很钝,就好像我拿了一把很钝的刀,你不能说这把刀既不能砍断东西,又不能断烦恼,我就不要它了。你要知道,刀既然有它的铁、有它的钢在里面,它就有锋利在里面。只不过是现在钝,钝了你就慢慢磨吧。在磨刀石上磨,磨磨磨,磨久了,这钝的刀就成了一把锋利的刀。到这把刀成了锋利的刀,就像智慧一样,开始我们般若智慧总是被凡夫的知见、习气所掩盖,起不了空性的作用。所以面对烦恼,面对执著,没有办法,一筹莫展。但以后我们常常训练这种观照:自性空,无所有,如梦、如幻,如影、如泡,慢慢地训练这种观照,训练久了,对照五欲的境界,对照我执来的时候,这种空性的智慧就上来了,他就能够破烦恼贼。所以就像磨一个钝刀,你磨久了,它就犀利了。所以这是对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众生,在发心上的一种正面鼓励,你要去发心。
&(转自学佛网:)
----------------------------------------------------------------------------------------------------------------------
大安法师:一定要天天作净土得生想&&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9:43:00&&&&&&【若不念佛求生西方,纵生到至极尊贵之非非想天,天福一尽,仍复轮回六道。若具志诚恳切念佛,纵将堕阿鼻地狱,尚能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万不可卑劣自居,谓我业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则决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无真信切愿,无由感佛故也。】(增广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到清净心啊,我临命终时可能这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啊,我怎么能往生啊,我业障深重啊,你老是天天这样暗示。要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这个老是觉得自己不能往生,你还真往生不了。你这个一念怀疑是对佛的不可思议威神愿力的怀疑,你信不及,所以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啦,我业障深重啊,我功夫不行啊,什么什么的。你一天到晚,这样这样的。这不能往生,这个印祖讲的话是非常正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听祖师的话,包括善导大师说:一个真心念佛的人,作得生想,一定要天天作:我一定往生,我一定能往生,决定往生。由于这个往生不是自己傲慢,我有什么功夫,是由于阿弥陀佛太慈悲了,他不忍我在这里轮转,一定要令我往生,是阿弥陀佛的力量令我往生。我是相信阿弥陀佛故,才决定相信我自己一定往生,是这样的事情。那么印祖这个开示是非常精要的,对治众生的很多知见上的不正。这个跟《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所说是没有冲突的。
讲边地疑城有两种,一种是对佛的四种智慧,不可思议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能相信,不能生信,但不是说他一点都不信,他只是信不及,中间可能还有怀疑还有后悔,但是他断断续续还在念,由于这样的因缘,阿弥陀佛还慈悲不舍这样的众生,临命终时佛力加持,让他往生。由于他的疑心没断,由于他的一念疑惑心,在西方净土它所变现的是一个两千里的宫殿,他住在宫殿里面也是莲花化生,也是各种资生用具自在如意,如忉利天这样的福报,但是在那里面不能见阿弥陀佛,不能听闻法,不能见菩萨声闻众,这是一种不能信他。还有一种不能信自,不能信自就是,对自己本具的无量光寿性德产生不了信心,但是对阿弥陀佛他有一定的信心,当他信自不足的时候,信他肯定会打折扣,但是他认为阿弥陀佛还是能解决他的问题,所以他这里是“于自善根不能生信”,但他还能念佛,愿意去,觉得这个世界很苦,以此因缘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地疑城,所以这是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有一定的怀疑,但是对于往生这个事情他还是有一定的信心的,而且他还是在断断续续地念,阿弥陀佛能加持他。你象印祖讲的他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这个疑,就使他与阿弥陀佛的加持产生了绝缘体,把他隔开了,所以阿弥陀佛的愿力在他身上就由他的疑障把它隔开了,就不能往生了。
 & (转自学佛网:)
----------------------------------------------------------------------------------------------------------------------
大安法师: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发布:念佛人 []&& 日期: 11:40:00&&&&
&&《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念头所建立的,这个念头就是我们的心,离开念头就没有外物,这是大乘佛法的究竟了义。
很多人喜欢问一个问题,就是极乐世界到底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物质的或者是心灵的世界。因为,如果说它是物质世界,但是它却是从阿弥陀佛实相心里面流现出来的,当体就是佛心。佛心从本体上是空的,但是现象上是有的。如果说极乐世界是心灵世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妙有,却是有它的真实性。它的香还真有香气,它的珍宝还能派上种种用场,用于建造种种宫殿。极乐世界还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种种宫殿、种种乐器、种种宝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还是物,但这个物是从佛心变现出来的,由心回转的,这是心物不二的,是这么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
所以说,从事相上,一定要认知西方极乐世界是绝对存在的,不能将其认为是心灵的、不可捉摸的、虚无缥缈的世界,它不是海市蜃楼,有其客观存在性,同时这种客观性也是阿弥陀佛的心变现出来的。
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刹之遥远,这是我们凡夫以生灭心去看待的空间概念,如果从我们凡夫当下一念的自性清净心来说,西方极乐世界就在我们心内,这个心就是我们妙明真心,不是肉团心,不是六尘缘影心。极乐世界即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现物。
&(转自学佛网:)
----------------------------------------------------------------------------------------------------------------------
方海权:念地藏菩萨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发布:阿霞 []&& 日期: 16:51:00&&&
方海权:念地藏菩萨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摘自《地藏菩萨福报录》之四十九
&圆信问:念地藏菩萨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五十七)
&& 答曰:能。念地藏菩萨能往生极乐。极乐世界重在于回向。
&& 不管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念什么佛都是功德无量。往生极乐世界与否在于将所修功德都回向极乐世界,就能往生。当然,临终时是要念阿弥陀佛名号的。
&& 其实十方法界本无差别,因众生未曾超凡入圣而产生差别。十方佛的现身,同一名号毗卢遮那佛。因众生各有愿望,各有不同业力。而产生佛菩萨的大愿各有不同,名号各有不同。所以,佛菩萨的名字是因众生而立名。我们凡夫的名字是因业力而立名。
&& 地藏菩萨为了渡更多的众生,而本来可以成佛而现菩萨相。都是为了我们的众生在苦难未曾解脱,而能离苦得乐。
&&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 (转自学佛网:)
----------------------------------------------------------------------------------------------------------------------
截流大师: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发布:念佛人 []&& 日期: 15:35:00&&&&&&人们常说,终日念佛,为何无法往生?截流大师告诉你答案!截流大师洞悉净业行人虽终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鲜少的原因,对症投药,婆心切切。
往生未保的原因是:爱桩未拔,情缆犹牢。唯贪爱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爱一分疏淡,则净业一分成熟,于生死岸头庶得解脱。
今之富贵利达者,或贪粗敝声色,不知苦本;或著蜗角勋名,不悟虚幻;或复爱殖货利,会计经营,现在碌碌一生,将来随业流转。阿弥陀佛刹中依正庄严,无量胜妙乐事,不闻不知,从生至死未曾发一念向往之心;反不如穷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从冥入明,转生胜处。故敬劝净业行人具真实愿,发欣厌心,视三界如牢狱,视家园如桎梏,视声色如鸠毒,视名利如缰锁,视数十年穷通际遇如同昨梦,视娑婆一期报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净土为务。果能如是,若不生净土者,诸佛皆成诳语矣,愿共勉之。
大师的开示,确实点出了末世净业行人的通病。真信愿与忻厌心具内在同构,无真信切愿生不起忻慕净土厌离娑婆之心;无忻厌心亦不能圆满真信切愿心。
 & (转自学佛网:)
----------------------------------------------------------------------------------------------------------------------
谢秀萱居士往生的殊胜事例
黄念祖居士
&&& 福建谢秀萱居士。她是福建福安县人,十七岁嫁到郑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补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虽不识文字,可是天性纯和,很懂道理,不幸长子在二十九岁病故,紧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梦见观音菩萨领他看地狱,醒了之后他就发心学佛,因为真见到地狱,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病也就好了。后来这位母亲觉得我的孩子比我年岁轻,他还能这么用功,我这个作母亲的人不能落后,她也就用功了,让孩子带她去皈依。于是摆脱家务,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长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岁,她一天念八万佛号,达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岁,临终前八日对她的孙媳说,我已经见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饭了,你不要给我送饭了。她孙媳就不做饭了,这以后就八天都不吃饭,昼夜跏趺坐,搭着衣,念佛不断。念到第八天,她就说西方三圣来接引,并说,佛的白毫光那个殊胜没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遗体拍了照片,端坐,搭着衣一点儿不乱,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里头也少见。火化时,在场的人都闻到异香,并捡到坚固子三十多粒,远近赞叹。谢老居士是一个穷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轻视的愚夫愚妇,斋公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为上根利智、佛学权威们所做不到的事。至于不信的人,对于她见佛见光,死后烧出坚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怀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饭,八天不断地念佛,死后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吗?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试一试,你拿两天不吃饭,你念两天,你看行不行?这你否定不了嘛。
  净土法门“十方如来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可见信愿持名这个妙法,乃是如来大光明藏所流现,所以能给一切众生以最坚固、最长久、最彻底、最究竟、最圆满、最真实的大安乐。末后祝愿:“普愿见闻者,皆得大安乐,具足信愿行,同生极乐国。”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韦提希夫人因何能往生
&发布:wwdxk []&& 日期: 8:18:00&&&&& 我们冷静去思惟、去观察我们现前的世界,我们在经典上看世尊给我们介绍的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就跟韦提希夫人当时情况一样。在&这个世间遭到灾难,平常听世尊讲经,知道十方诸佛无量无边的宝刹,韦提希夫人就动了念头想移民,现在的话移民,我不住在这个地方&,我想找一个好的地方、好的环境去居住。世尊有神力把十方诸佛的刹土,就像我们现在电视一样,显示在韦提希夫人的眼前让她自己看&,她看了之后给世尊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好,我想到那裡边去」。不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的,释迦牟尼佛把十方佛刹用神力让她都能看&到,她自己选择的,选择正确,世尊讚歎。她向世尊请教怎样才能去?世尊给她说《十六观经》,这是《观无量寿佛经》的缘起。这样一&个好的地方韦提希夫人看到了,我们在这部经上读到这些文词、听到古大德的这些注疏,我们也明白了,愿不愿意去?如果真愿意去,就&要像韦提希夫人那样的诚心诚意,老实、好学、真干,她就真的往生了。释迦、弥陀大慈大悲,没有一句话是欺骗人的。
&(转自学佛网:)
----------------------------------------------------------------------------------------------------------------------
----------------------------------------------------------------------------------------------------------------------
净空法师:夏莲老和黄念祖是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再来(转自学佛网:)
----------------------------------------------------------------------------------------------------------------------
----------------------------------------------------------------------------------------------------------------------
净空法师:贪爱佛法,下辈子做土地公&&发布:居士 []&& 日期: 9:34:00&&&&&&
【云何能竭爱欲海,增长大悲海。 】
这一句实在讲,也是在魔境、佛境之中。特别把这桩事情说出来,为什么呢?一切魔境当中,这个最厉害!最严重!佛说过:“爱不重,不生娑婆。”你为什么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难,在这里搞六道轮回呢?就是你的爱欲没断,你还爱这个,还爱那个,糟了!这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你不把这个根本拔掉,你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世间人把这个看得很重,认为这是正当的,这个都是迷惑颠倒。
惟独佛菩萨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知道六道轮回怎么发生的,就是在这一念错误。情执,执着在爱情上,这就糟糕了!你修学佛法,无论你是参禅,参禅的功夫再好,也许你们看过《念佛论》后面附的这篇文章,倓老法师佛七当中所说的,我们把它写成文字,附在《念佛论》后面。
你看看谛闲老和尚参禅的徒弟,算是不错了!参禅也确实有点功夫了,后来去做土地公了。为什么做土地公呢?爱欲没断。
他发心出了家,太太不同意,太太自杀了,他也不顾。这个人心肠可谓狠!那他怎么还有爱欲呢?有!
男女的爱欲他断掉了,他做了首座,皈依的徒弟多了,供养多了,他傲慢心生起来了,你说他有没有爱欲?爱欲不一定对色,对名利也是爱欲,对权力也是爱欲,对地位也是爱欲,乃至于对佛法,你也还是有爱欲,我喜欢那个经,我喜欢那个法门,我喜欢这个佛菩萨。
我都常听说,有些人叫他学净土,“我不喜欢念阿弥陀佛,我喜欢观音菩萨。”这还是爱欲,还是一种情执,这个情执就是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修学佛法如果不把这个情执拔除,你所修学的一切功夫,如果修得真正好,都变成来生的福报,没结果!
诸位要晓得,脱离六道轮回才算是小果,小有结果了。你能超越十法界,这是得大果。我们修行人,不能不知道!
不能不把这些事情,从心地里面把它截断,把它拔除,时时刻刻提起警觉。 “竭”是枯干的意思,“爱欲海”枯干了,“增长大悲海”,长养大慈悲心。
把爱欲一念觉悟,就转变成大慈大悲。原先是爱护自己,爱护自己喜欢的人,关怀照顾自己喜爱的人,现在把这个心量扩大了,能够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用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来关怀。(华严经行愿品海云比丘章12-14-02)
 &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先放下,再念佛&&发布:wwdxk []&& 日期: 9:45:00&&&&
&先放下,再念佛
&&&&&&& 「本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宗是主要修学的方法,这是淨宗第一条最主要的,你要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裡面告诉我们,他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讚歎,为&什麽?古人没有这麽说过。他告诉我们,一个人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不要去再讲至诚心、深心、迴向发愿心,不要讲这些,那些东西愈讲&人愈迷煳。真正懂得经教的人给他讲行,不懂经教的人讲他不懂,听不懂。蕅益大师这句话讲得好!我没有别的念头,在这个世间太苦,活够了,我现在一心一意就想到极乐世界,就&想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念头就是无上菩提心,好!发这个心之后真干,一向专念,我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我专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我就这麽一桩事情,除这桩事情之外,什麽&事情也没有,这叫专念。我还要管这个管那个,那就错了。那些事情谁管?两个人管,一个是菩萨管,一个是凡夫管。菩萨管的时候,他心裡阿弥陀佛不中断,什麽事都管,心裡只有&阿弥陀佛,没有别的事情。别的事情是什麽?那是为大家服务,照顾得周周到到,他的佛号没有中断,这是菩萨。另外凡夫管,他就什麽都管,管得心裡乱糟糟的,阿弥陀佛忘掉了,&一句也念不上来了,那是凡夫管。两种人管!我们自己要知道。所以真正护法工作是他自己修成功了,他来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不碍自己往生,就是往生真有把握,不碍往生。那&什麽?真放下了!对自己来说是真放下。自己没放下,这时就障碍,就产生障碍,决定障碍你往生,决定障碍你念佛,那麽你发那个心就不能兑现。发心要用行来兑现,行最重要的是&放下,然后才是念佛。不放下,念佛,这个念佛的功夫被那个夹杂破坏了。所以先放下再念佛,这个很重要。念佛是智慧,慧心,放下是戒定。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为何地狱中之狱卒多以蓝色来呈现?&发布:念佛人 []&& 日期: 9:34:00&&&&&&摘自《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五十二)
  问:为何地狱中之狱卒多以蓝色来呈现?
  答:实际上,地狱里面的色彩也不是一定的,在佛经里面讲,地狱是化生。如果不是造地狱的业报,地狱在面前他也见不到。我们在过去,我在台湾有个老先生朱镜宙老居士,我初学佛的时候他帮我很多忙。他在台湾办了个印经处,台湾印经处是他办的,所以最早期,我学佛看的那些经书,都是他送给我的。他的岳父是章太炎,提起章太炎很多人都知道,民国初年这是国学大师。他岳父曾经做过东岳的判官,东岳大帝,鬼王。判官地位很高,就相当秘书长一样,地位很高。每天晚上他都上班去,他说晚上天黑的时候,就有两个小鬼抬了个轿子,那时候还坐轿子,去上班,早晨天亮就送他回来。白天、晚上都忙,很累。
  他曾经给东岳大帝做了个建议,就是他想到地狱的刑罚有炮烙,就是铜柱烧红的让罪人去抱。他说这个太残酷,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止?东岳大帝就让他去看,你到刑场去参观,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去。走了一段路,小鬼告诉他,"到了,就在这里",他看不见。他突然想到佛说的,业力变现的,不是东岳大帝,不是鬼王建设的,统统是自己业力变现的,他明白这个道理了。地狱里设这么多刑罚,绝对不是阎罗王的事情,阎罗王才不管这个事情。你自己造的什么业你自己变什么,就像作梦一样,确实不是真的。所以《地藏经》上说得好,地狱只有两种人可以进来,一个是菩萨,进来度化众生的;另外一个就是受这个刑罚的人,他能看到地狱,别的人看不到。所以这个里面不是一个人看一种颜色,每个人的业感不相同。这个深蓝色,蓝里面掺上黑色,也是用一种恐怖的意思,不是明亮的,不是光明的,用这个颜色,这是画家来呈现的。
 &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如何断情欲,精进修持?&&发布:居士 []&& 日期: 8:44:00&&&&&
问:如何断情欲,精进修持?
答:这桩事情问得很好,很重要,为什么?情欲这一关不能突破,念佛都不能成就。那要怎样去断?
一定要明理,你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就晓得它是有害没有利,中国人所谓的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你还敢碰它吗?佛法戒律里面,两条最重的,一个是杀生,一个就是淫欲。这两条沾到一条,把你所有功夫都毁掉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修行决定不只是这一生一世,你这一生,得人身遇到佛法,佛法里头遇到正法,可不是个简单事情。决定你过去生中修过佛法,这一生你才有这个缘分遇到,遇到才会有兴趣,才会生欢喜心,都不是一世、二世、三世。
《金刚经》上说得很好,要照《金刚经》经义来讲,我们今天每一位同修,纵然你在这个讲堂只来过一次,只听过一次经,听的很欢喜,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积的善根。为什么不能成就?大概就是一个是杀业,一个是淫业,你犯了这两条,所以你不能成就。你生生世世在轮回里头补课!哪一天这两门功课及格了,你才能够解脱,你才能够向上提升。这个理、事不可以不知道。(学佛答问21-383)
 &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什麼东西不是虚妄的?&&发布:清梦居 []&& 日期: 11:27:00&&&&&
什麼东西不是虚妄的?
 & 所以在大乘佛法裡头,法相唯识宗的,他们的这些学人,不承认有六道十法界,他不承认。他说宇宙之间有什麼东西?只有识,他承认有识,不承认有依正庄严,这法相宗。所以他说唯识,唯独识是真的,识有。它是什麼?能变,他说能生能变,这个东西是真的;所生所变是假的,為什麼?剎那不住,这是事实真相。整个宇宙,我们可以说除实报庄严土之外,法性土、法性身这个要除外,十法界裡面全是心现识变。所以这个支派他们只承认有能现能变,对於所现所变的,他们认為这是假的,这个没有东西存在。这个说法正不正确?正确,一点都不假,符合世尊在大乘经裡面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什麼东西不是虚妄的?能现的真心不是虚妄的。能变的妄心也是虚妄的,自性裡头没有阿赖耶,阿赖耶是自性一念不觉才產生这个幻相,它也不是真的。你看法相宗的修学,转八识成四智,转过来之后,八识五十一心所就没有了,能变的就没有了。能变的没有了,哪裡还有所变的?&(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法語:逃避五欲六尘的心态如法吗?&&发布:居士 []&& 日期: 12:07:00&&& 阅&&
问:如果为了避免五欲六尘的恶缘而发心出家修行,希望早日一心不乱往生西方,请问这种心态是逃避吗?还是如法?
答:逃避也可以,如法也真是如法,你要不逃避你很不容易应付。你不逃避,在五欲六尘里面,能够不受它的干扰吗?那行。如果受不了,佛教给我们逃避,所以佛教给我们选到山上-人迹不到的地方,到那里去住个小茅蓬,在那里进修。远离都市,远离乡镇,甚至于远离农民住家的地方,这样不跟它接触,修清净心比较上容易。
接触很不容易,可是有,就在城市里面修清净心的,那是真有定力、有功夫。所以这个事情不是一定的,因人而异,只看你自己有没有定功、有没有智慧,不受外面环境染污那就行。-如果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回避有道理。
回避也不是永远回避,永远回避你就不能帮助众生,它是有期限的。到你自己心地定下来了,可以到都市里去试验,看看还受不受影响,如果受影响,赶快回到山上。如果真能不受影-响,你在都市里面修行,在都市里面教化众生。如果觉得自己不行,还会受这些影响的话,赶紧要逃,为什么?要不然你决定堕三途。所以这个逃避不是逃避五欲六尘,是逃避三途的-果报,这个事实你一定要知道。
&(转自学佛网:)
----------------------------------------------------------------------------------------------------------------------
净空老法师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全屏观看]
&&&&&&& 净业在哪裡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都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像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非常精进努力在做,心地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这个与净土完全相应。為什麼我们做不到,这麼难?难在哪裡?这个要知道,难在我们把现前的现象都当真,就难在这裡。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讲什麼?就讲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麼好执著的?还有什麼好分别的?它真有,你分别执著还可以说得过去,没有!实际上就像我们电视屏幕上的现象一样,这整个宇宙现象实际上就是这样,确实不可得。特别是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诸法实相、真相,真相是什麼?剎那生灭,比电视萤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每个念就是一个画面,念念相续,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相续相,相续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没有一个例外。实报庄严土也是从心想生,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实报土也不存在。最后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也还是假的。佛这句话就讲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教我们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执著错了。一有分别心,心就不清净了;一有执著心,被染污了,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不能解决的
&发布:清梦居 []&& 日期: 11:52:00&&&&&&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不能解决的
&& 下面说,「乃至广说故。如是发心,不可思议,是明顺理发心相也」,理,我们在大乘经裡面虽然不是证悟,念多了、听多了,慢慢理解了,叫解悟,解悟能帮助我们随事发心,这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有把握。特别是现在灾难现前,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2012」的大灾难,有很多同修来问我,我们学佛如何应对这桩事情。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老实念佛。要知道,前清乾隆时代灌顶法师告诉我们,世出世间遇到灾难也好,困境也好,一切疑难杂症,大乘经教裡面所有的方法都不能解决,都解决不了,最后还有一个方法,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没有不能解决的。这个开示裡头最重要就是一心专念,為什麼有人念得很灵,有人念得不灵?就在这「一心专念」四个字上,有人念,念得很勤,他还有怀疑:真的吗?还有夹杂,功夫不纯,所以他没有感应。功夫要真正纯,感应就在现前。
  这麼多年当中,我们同修当中看见过,感应真正纯,他不要多长的时间,二、三年的时间他就有非常好的效果,他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什麼?他往生,他预知时至,知道自己什麼时候走,佛来接引他,不生病,站著走的,坐著走的,表演给我们看,瑞相稀有。这能是假的吗?这些人在我心目当中都不是普通人,佛菩萨再来,表演给我们看的,三转法轮裡头,这些人来作证转,他来给我们做证明。我们从经典上明白这些道理,再看到这些修行人的榜样,事相上我们看到证据,这还能不相信吗?这还能有疑惑吗?如果还有疑惑、还有夹杂,那就继续赶快再用功。从哪裡用功?从经教上用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那就没有白教。你要不从经教上,你就是迷信!
&(转自学佛网:)
----------------------------------------------------------------------------------------------------------------------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4:39:00&
&&& 居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心所变现的,还是真有他方阿弥陀佛来接引?若有他方佛来接引,别人为什么不见?
&&& 法师:临终接引的境界现前是因缘的产物,是感应道交的产物。有我们心识所变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有阿弥陀佛十九愿已经成就的那种愿力的加持。
&&& 这可以比喻为水和月亮的关系。阿弥陀佛的大愿就像天空的月亮,我们信愿念佛的心就像水,这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你念佛,没有阿弥陀佛的大愿,那么你见不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如果只有阿弥陀佛大愿,你不去念佛,同样,也见不到佛来接引。所以这两者是感应到一起才出现的境界。当月亮影现在水里的时候,你能说月亮是从天空下来了吗?实际上它并没有下来。所以你临终见到阿弥陀佛,不是说阿弥陀佛是从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极乐世界过来了。这就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的产物。
&&& 往生的人当时见到了阿弥陀佛,如果在当场他人也见到的话,是因为有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与当时众生能感的共业,共同的心力有关。阿弥陀佛无论如何显现,都不是有心的,他是无心的。无心显现的境界,是按照我们众生的根机,我们的心识,我们能感的程度来显现的。譬如撞钟,撞得重,声音就大;撞得轻,声音就小;不撞,就没有声音。你发了菩提心,见到的阿弥陀佛是很高大的佛身;你发的是小乘的心,阿弥陀佛变现的就是比丘的身;更次之,你还见不到佛,只见到莲华,这些都是由你的心识变现出来的。但是无论你见到什么,阿弥陀佛都是平等的。这是大乘佛法在心性上的奥妙之处。真信切愿念佛之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都会现前,“千江有水千江现”,就是这个道理。
&(转自学佛网:)
----------------------------------------------------------------------------------------------------------------------
----------------------------------------------------------------------------------------------------------------------
净空法师:魔鬼怪长得不是青面獠牙,你看到他一定非常欢喜&&发布:修身心 []&& 日期: 14:34:00&&&&&&  「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的话很好听,实际上是欺骗人。绮语的范围包括很多,范围很大。现在我想最普遍的,每天打开电视,你听听那些唱歌跳舞,那些什么内容?在佛教都叫绮语,他所表演的,他所有的唱词,引诱你去干杀盗淫妄。所以这个地方讲,这要止、要禁止「前绮侧乖理之恶语行」。绮是美丽的意思,花言巧语,说得很好听、很动听,其实它与性德相违背,侧是偏在一边,它不正。不但现在,在过去半个世纪之前,我们听的流行歌曲都是属于绮语。现在的年轻人他们心目当中最欢喜的,做为自己偶像的,都是些明星、歌星,为什么?每天没有离开电视、没有离开歌舞场,这些全都叫绮语。所以你得认识它,他所表演出来的,让你看到的、让你听到的,把你带到哪一个方向,你有没有觉悟到?他走的路不是圣贤之路,圣贤反面是什么?《左传》上有一句话说,「人弃常则妖兴」。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如果他的言行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用《礼记》的标准来说,他就不算是人了,他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青面獠牙你早就不会接近他了。你看到他一定非常欢喜,他在引诱你。你自己真正吃亏上当你不知道,到你觉悟到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正面的,「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反过来,古人所谓是言之有物,你的言词当中有内容,有什么?有仁义道德。中国古代,用现在的话来说,文艺的演出、表演,它有个共同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孔子说的「思无邪」。演出的节目,你看到、听到、接触到,你不会有邪念。这个标准在中国用了几千年,每一个朝代兴旺的时候一定遵守,这个朝代将要灭亡的时候,大家都疏忽了。只要文艺的演出里面是邪思,邪思邪见,这个社会就有灾难,社会肯定有动乱。今天,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的文艺表演,跟中国古老的标准恰恰相反。古人的话说得没错,全世界社会动乱,全世界的灾难频率不断在上升,与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之所感,我们就明白了。
  所以在早年,台湾提倡复兴中国文化,没搞得起来,只是喊喊口号而已。当时教育部有三个官员,好像是处长阶级的,还有一个是教育部的秘书,向方东美先生请教。那一天正好我在老师家里,我听他们跟老师在谈话。他们向老师提出问题,政府要推动文化复兴运动,应该从什么地方做起?向老师请教。老师听到这个问题,神态非常严肃,沉默了大概五分钟,一句话都不说。五分钟之后,老师说话了,「有」,这就是有方法。什么方法?从哪里下手?老师告诉他们,第一个,台湾当时有三个电视台,这三个电视台关闭,大概还有十几、二十个无线电广播电台也要关闭,报纸、杂志统统要停刊。这三个官员告诉老师,「老师,这做不到!」老师就跟他说,「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文化,只要有这个东西在,还能复兴吗?」我听老师这个谈话印象非常深刻。今天不但电视台没有查封,台湾现在恐怕有几十个电视台,不只三个了,我看至少都有三十个,怎么得了!这些用十善来看,全都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全都犯了。那我们要天天看电视,我相信念佛都不能往生。我从那一天听到老师说了这个话之后,这应该有四、五十年了,我再不看电视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我统统拒绝。他们有权利演出,我有权利不看。为什么?保护自己的清净心,不要再受染污了。所以想到古时候的这些演出,它的内容,你看看中国的平剧,更早的昆曲,诗词歌赋,里面的内容,五伦、五常、八德,都是在宣扬这些。所以社会安定,天下太平,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特别是一些做家长们,你们有子弟,希望子弟将来能做一个好人,这些东西不能不禁止。可是小朋友也喜欢看电视,家里可以有电视,不要有天线,电视节目收不到,自己可以买好一点的这些光盘在家里面播放,教你的儿女子弟。这是一个好办法,让他所看到、接触到是正面的,而不是反面的。正面的光盘有,不多,但是可以重复看,这是教育、这是上课,「读书千遍,其义自见」。看了让小朋友开智慧,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他对于善他喜欢亲近,不善的他能够排斥,这样才能够收到教学的真实利益。所以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饶是丰饶,益是利益。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人接触,谈话也要注意这一点,杂心闲话最好不要谈,浪费时间。学佛的人,谚语所谓「三句不离本行」,第三句一定要讲到佛法,自己修学的心得可以与人共享,听经有悟处也可以与大家分享。这些言语是有意义的言语,对自己、对别人都有好处,这应当学习的。
 & (转自学佛网:)
----------------------------------------------------------------------------------------------------------------------
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对出家师父一定要恭敬心!&&发布:居士099 []&& 日期: 8:47:00&&&&&昨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帖子
我没有资格评论作者和帖子的好坏 只是觉得 现在这些事是确实有发生
今天与此 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如果有冒犯不当之处 还跪求大家原谅 希望我拙笨的言语能带给大家一些帮助吧
还请大家海涵 请各位莲友指正& 请各位大德师父指教
如今学佛者很多 也很多年轻人
身份很是尊贵,不管古代现今 都是尊贵无比的。是人天师表。续佛慧命。
现今的时代,没有古代那么严格。
但是男女又别,身为弟子,我们要和师父 尤其是年轻师父 注意相当的礼仪。保持距离。
前段时间 遵照师父教导 我去接一位出家师父
这位年轻师父的修为和修持令我很是敬畏
因为我是在家女众 师父教导不能给大众留下不好印象 更不能让大众对佛教误解 带来不好的影响就很不好 走路不能太近 要一前一后 慢慢走等
这些事情我在想 包括我 我们学佛不久的 有时候会忽略这个问题 就觉得亲近善知识& 亲近善知识 是很好的
但是怎么亲近 还是要在礼仪上相当注意才好 如果不顾大家的看法和感受和师父过于亲近 这个就不大合适
如果有进一步的亲近就更加不可以,”地藏经说:污梵污僧者,当堕地狱“当然,这个就更严重的一层。
这个因果是很重 谁能背的起啊。
这个话题是很敏感, 我之所以冒着大不韪的过失写出来 意在向大家汇报和忏悔我以前不如法 不注意的礼仪问题
也恳请才学佛的师兄们注意这个问题,当然现在很多莲友的修行都特别好,我在这里惭愧了
我们是万万不可对出家师父有任何不恭敬的念头 思想和行为的。
尤其是我们女众,也许仰慕师父的才华 学识 涵养 和修持,但是万万不可对师父有世间的贪恋
这个问题比失去性命还重要的 我们平时去寺庙的穿着和言行举止 一定要注意 谨慎。
我之前就不懂这些的 今天发露忏悔!
我们学佛了就要有佛子的礼仪和言行 要一致,一位老菩萨说:学佛的人和没有学佛的人 言语 举止 穿着都是不一样的,你看。是这样说的。
这些也是师父教导过的
我们要有弟子的道德和礼仪,佛法开不得玩笑,这个不得了的。师父这样教导过
师父们相貌庄严,有威仪,圆满,现的是慈悲相,我们就不能用 帅气 潇洒 相貌堂堂这些世间的词语来形容,哪里容得我们用肉眼凡胎去看呢?尽量不要盯着师父看,要与师父眼光尽量回避,有修为的师父,我们心里动个念头师父马上就能知道的,瞒的了谁呢、所以我们起心动念都不能有。要时刻保持正念
非礼勿视& 这是古训
一定要遵守,平时请教问题也要注意礼仪 合掌 恭敬站在师父的一侧,低眉语柔,谦卑礼貌 不可耽误师父太多宝贵时间,在什么场合就要注意相当礼仪 不可过分热情。
每一位出家师父我们都看做是佛菩萨& 这样我们自然恭敬,恭敬相待自然不会有过失,如果因为我们的不如法的行为和念头等影响师父的修行 扰乱师父 这个是很不好的!这个是有很大罪过的!这个也是师父教导过的,
我再次忏悔我做的一切不如法的行为及不注意的礼仪等。
汇报这些 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现在很多女师兄修持的都特别好,真是值得赞叹,
祝愿所有弟子都圆满一切愿,广度一切众,常行菩萨道,六时恒吉祥!
红尘俗世莫来扰,我心已赋阿弥陀!
&(转自学佛网:)
----------------------------------------------------------------------------------------------------------------------
净空法师法语:心不安,你一辈子都苦!
&发布:心慧 []&& 日期: 19:30:00&&&&1 我们这个时代,跟过去相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从前是农业社会,现在变成了商业社会。社会这一转型,我们就很难适应,每天的心思是乱糟糟的。
2 在过去农业时代,一个人一天心里平静一、二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人这个心情能平静十分钟到十五分钟,都很难做到。
3 在农业社会里面,人们的欲望少、需求少,人心都很安定;现代人贪于财色、贪图享受,每天心思总是乱糟糟的,你说这个多苦!
4 现在人的欲望没底,总是想多赚一些钱,过更好的物质生活。现在人是以物质享受为乐,殊不知那不是真乐,这种享受失掉了,苦就来了。
5 古人他能够安贫乐道,他多快乐!现在人欲望没有止尽,终身生活在痛苦当中,终身生活在身心紧张之中,那不叫自找苦吃?
6 你冷静想一想,你每天这么辛苦的工作,你过的是什么日子?你得到的是什么?冷静想想,自己就会觉悟,错了!
7 一味争名逐利,得到的是什么?一大堆的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轮回心——是一切苦的业因,你的心怎么会安?不可能安,心不清净,不会安的。心不安,你一辈子都苦!
8 现在人过的是什么日子?六道轮回的苦日子!这个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了解。然后才知道,我们遇到佛法是多么的幸运!
 & (转自学佛网:)
----------------------------------------------------------------------------------------------------------------------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0:18:00&&&&&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佛是绝对不会骗我们的,因为妄语(乱说不实在的话骗人)是佛门大戒,佛也是因为不妄语,才可以修成佛的。所以古人说:“佛言不信,何言可信?”佛不问自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在后世这末法时期(佛在世时是正信佛的人常说,佛是来救世人的,我们说的如来佛祖,便是释迦牟尼佛。佛陀说我们都拥有象佛一模一样的纯善本性(佛性)智能,只不过因为被自己的孽识(贪、嗔、痴)所蒙蔽了,所以不能够象佛一样地看得清楚明白,看通了世间的一切成、住、坏、空的生灭现象,及人生的一切得、失、成、败,其中的原因,都是“因果”!都是所有众生(众多生命个体)的“善业”及“恶业”在相互运作,循环不断地“讨债”,“还债”!所以要不断的投胎转世,不断地交替,不断地受那八“苦”的折磨。
若我们真的明白了,这原来是因果循环,善恶相报的道理,便会很容易的理解,假使能够离苦(先消孽,还债),便自然可以得乐了(孽消了,债还了,一切的烦恼、困扰也都突然解脱了!)这好比那千方百计地不断“害”了我们多年的“小人”,突然主动地向我们道歉说,以往是他错了,再也不“搅”我们了,那感觉,是不是突然“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因此,我们必须要用有效的方法去消孽,去还债!否则的话,劫数一到,那时便真的要“自作自受”,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抵销孽债,象报纸上每天也有很多“业报成熟”的人在还债了!
世间上的人,如果找不到有效的方法,去消孽,去积福的话,那么他一生中所有的际遇,只好丝毫不变地,照着自己宿命既定的生命轨迹(命运),去接受不可预知的遭遇。有时幸运,有时悲惨,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却又无可奈何。总会经历到疾病、挫折,甚至意外、破败、屈辱等痛苦,来抵偿所欠的债。绝大多数的人,因为不了解三世因果(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相报的道理,所以很难接受,自己明明没有害人,却平日无端端受苦受害,遭到不幸,自然怨愤难平,怨社会不公,怨制度累人,怨政府昏庸,怨命运坎坷,怨天地,骂神灵,愤激怀恨,渴求报复,所以到了下一世,因为又是相互追讨不完,愈追愈烈,看看那些恐怖袭击,不论是为种族,抑或是为宗教理由,他们的手段,是何等凶残,何等冷血!不惜以自杀式袭击来报复,但求同归于尽,那怨毒狠戾,是何等的深,便可见一斑了。
那么,除了以身受报外,还可以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去了孽,去积福呢?最快见效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方法很简单,只要每日都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便可以了。请不要以为这是老生常谈,或是公公婆婆的玩意,这全是误解了,大家可知道,连文殊、普贤、观音等无数大菩萨,在佛经上也极力赞叹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是在此末法时期,唯一可以令上智以至下愚的人,人人都可以实行,都可以得渡的功夫,正是“深者其得深,浅者得其浅”,可惜的是,这“念佛”法门古德称为“易行难信”之法,世人若嫌它浅而不切实尝试,便白白放失了这宝贵的方法,使这一生空过了,直至劫数到来,便后悔莫及了。
我们先以念佛来结佛缘,来消孽,每个诚心念佛的人,都能减轻了生活上的阻障和不幸,那是因为诚心念佛的功德,可以消孽债。可是,我们若是有苦难的时候才念佛,太平无事时,却又随便的放纵自己的妄念,不断的去贪、去嗔、去痴,再去造新的孽债,那么,新的苦难又排着队地出现,今生还不完,又要下一世再来投胎转世,以另一个身体,以另一个身份,出生于另一个社群(未必是人类),来偿还未完未了的债,互相追讨,真是“冤冤相报何时了”!所以,我们不要只在有难时才求佛菩萨,否则他们岂不是变成了我们的“保镖”?而且,可惜的是,佛善萨也是不能代我们改变因果的!他们也都是自己还清了债,才再不用来投生受报的。这便是所谓的“超生了死,永脱轮回”了。所以,用念佛的功德,去抵销孽债,那是治标的方法,必须要进而以念佛的功德,来了脱生死,那才是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将这念佛的法门,不问自说的真意!所以,念了佛后,债轻了,便更要进而了解,如何才可以彻底的“离苦”(先消孽,还债)而“得乐”(孽消了,债还了)。因为如果债还了,福积了,运气自然也会改好起来的,生活自然也会顺适多了,但是,纵使是做了皇帝,也还是脱不了要受那八种苦的啊!所以,佛说最真正、最彻底的离苦得乐,便是要“超生了死,永脱轮回”!佛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才出生于此五浊恶世。这一大事因缘,便是教我们如何能够悟佛知见,了脱生死!此生报尽之后,不用再来投胎转世!
世尊成道后的一生,说法渡众四十九年,直至涅槃(圆寂)前一刻,还孜孜不倦地在叮咛弟子们要努力修行,于自己离开了之后,要以戒为师,这些临别的嘱咐,后来被弟子们结集成一本《佛遗教经》,而其它所有于四十九年中所说的教导开示,则结集成数以千计的经典,全部都是应弟子或各大菩萨的发问和启请,佛才应机说法的,惟独只有一部“阿弥陀经”,一整部全都是佛不问自说的,(除此外,只有《楞严经》中分述“五十阴魔”那一段,也是他自说的)。他在经中说出了法时期,到了现在,邪说横行,是末法时期),众生孽重迷深(累积的欠债太多,而物质生活又多诱,人欲横流,贪婪迷失),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大智能及安定的心境,象古代修道人那样,凭自力,尽一生,参透色空,悟证本来佛性。那太玄奥了,况且现在的客观条件,也很难配合去修那些精奥繁难的法门。好比参禅吧,又有那个可以谢绝世缘,闭关十年八年?修止观吧,每天繁重的工作压力,家庭的琐事,累也累得半死了,如何止念,如何观心?修密法吧,要设密坛,最好有一洁净房间,坛中摆设种类繁多的供品,修时要身口意三密加持,手结法印(身),同时念诵密咒(口),心中依照规定的步骤去观想(意)等,以上的法门,在有明师指点下,历代也有很多人是可以藉此修成的。可是,现在的都市人,大多都是心绪不宁,居住环境亦难有绝对私人的空间,而每天可腾出来修练的时间,也少得可怜,试问有多少人,可以凭这等繁难的方法,以“自力”了脱生死?所以必须借助佛力,才容易有效!故此,佛在《大集经》中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我也是希望能使多些人知道念佛的好处,才不避浅陋,写下了这篇自己的经验。念佛的殊胜,是因为它很适合现在这末法时期,以人来说,因为它容易做,三根普慑;以方便来说,它不须专门的场地,在任何地方也可以念,不拘乘车、坐船、散步、行住坐卧也可以念;以时间来说,念多少也可以,十句百句,随时可停,一分钟也可以,何时何地任何人只要肯诚心念,皆可感召到佛力的加持护佑,因为《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生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意思是说只要肯诚心念佛,自然会有二十五位菩萨前来护佑,不受任何灾难邪灵所害。
我们只要能信佛所说,由一念开始,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海会中,便会相应地生出一朵属于自己的莲花,念佛的功夫愈进步,这莲花愈来愈大愈美,而心境亦会愈宁静平和,对身边的亲人会更加关心,菩提心(智能)会自然发露等等,这些都是在不知不觉间,便改变了积习已久的脾气毛病,并不只靠戒条式的要求自己如何如何。因为那样做压力太大了,当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或偶然放失了,便会感到很沮丧。这好象要强迫一个生性好动的小孩子,要他安静地坐在图书馆一整天,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大声叫、不乱动等等,那是很难的!好动是小朋友的“特性”,如果那小孩子却又很孝顺,知道应该“听话”,便会觉得很苦恼!很不容易的捱了一整天,感到很辛苦,以后一听到要到图书馆去,他便很害怕!可是妈妈却说:“多看看书有益,每逢假日总是要去的,这才是乘孩子嘛!”试想想小朋友会有多苦恼?这样的心境困扰,在很多宗教的传教士、修行者、或者是诚心的信众、教友们,也常会有类似的苦恼。因为未找到有效的修心方法前,我们都只能够用强制性,用压抑的方法来控制自己,但心中那些妄念,那些连说也说不出口的欲念,心猿意马,却无法以“自力”去解脱它(摆脱、平熄、去掉),终于到了最后,再也忍不住而犯了戒,事后,很是后悔,心中的犯罪感很重,觉得违反了教义,纵然不为人知,但良心上的责备,却令到自己非常的痛苦沮丧!不断的恳切忏悔、真心告解、甚至自我惩罚,每次都决心改过,可是,当一遇到了“孽缘”,自己的“孽识”不能自制,却又再一次又一次的犯了!
心中那犯罪感、挫败感、内疚、沮丧,不断的在折磨自己,很多人因为抵受不了,便只好逃避,离开了宗教,关闭自己,甚至不能面对现实,而走上了自杀之途!那是很可惜的啊!其实这些心魔凑合“孽缘”,也都是“孽债”到了期在追报。他们的确是有真心的去修行(否则也不会如此的责备自己了),有崇高的理想,想传道,想救世,只因找不到有效的修心方法,却弄到了如此下场,比较起来,念佛法门却绝对不相同了,那是由自力(念佛)及佛力(化孽)加持,好比一个好动的小孩,气质转化了(化孽),心境平和了,变得有“书缘”了,那自然可以安静地看书,每逢假日,还主动的提出到图书馆去呢!
能诚心念佛,在自力及佛力加持下,除了可以不断的转化了气质之外,以念佛的功德,也自然保你灾消病退,四季平安,祸患不侵,吉星高照!但若到了此生福报尽时(临命终时),便决定要求生西方,由佛菩萨接引到极乐世界去,在那一朵属于我们自己的莲花上化生,便可脱出生死轮回,千万不要求“来生”的福报,否则纵使得生富贵人家,福大迷深,并不可能世世享福。因为经历了“入胎”之迷,下一生不一定还记得念佛。道教的吕洞宾祖师曾说:“须知曹严秦董辈,岂无福德在前生?”那是说曹操、严嵩、秦桧、董卓那些古时出名的大奸大恶,他们都在前生带来了极大的福禄,位极人臣,可惜都因为贪图权位,造下了无边罪孽,那么享了一世的孽福,却堕落到无间地狱去,万劫千生也不得出头。试看多少超级富豪,天天肚满肠肥,尽情杀生造孽,或仗势欺凌弱势社群,又有那几个富豪肯念佛了?他们有财有势,手握市场经济命脉,亦可运用影响力,间接左右传媒,操控了公用事业的加价,本来在商言商,无可厚非,但如果只着眼在利润上无厌足的掠取,完全不理会民生疾苦,美其名是“以钱揾钱”,在金融及股市上尽情玩弄“财技”,发放消息,制造假局,以大吃小,多少小股民血本无归,欲哭无泪?很容易变成了为富不仁,再稍一心歪,官商勾结,巧取豪夺,间接造成民生惨况,便是造下大孽,使到数以百万计的家庭雪上加霜,令那些在失业穷途的人,一家还未能饱暧,更要忍受他们以权谋私,合法压榨之苦。这几年香港的自杀率不断急升,伦常惨变差不多无日无之,那并非天灾,却都是“人祸”所致,虽然是“共业”所感召,但位高财大的高官及富商们,抚心自问,真的是一点责任也没有?纵使能够自圆其说,“终审权”却是在天啊,只要稍昧良心,千生万劫的地狱苦报,必在享完了(或折尽了)这一世带来的福报后,接踵而至,那时,子孙仍在每年循例的拜祭,还求他保佑,那知他们却在地狱中受刑嚎叫,阳世的人可有听闻?(佛经中提到有一个“叫唤大地狱”,名称便是因为受刑的罪魂抵受不住酷刑,不断的发出凄厉的哭喊嚎叫而来),而且受完了千百世的追报(欠了数以百万人的冤债,很多是间接地环境所逼死了的,想想要还多久?)纵再得人身,也因为孽力太重,固执自大,别人劝他念佛,他也绝不会接受的!主要是因为灵界的债主们不肯让他回头,要把他障蔽到拖下地狱才甘心啊!
每个人也不知道自己欠多少债,俗语说:“幸福并不是必然的”,最近在电视上的一个访问特辑,看到那位六年前,不幸因堕马伤了脊椎神经,瘫痪了的外国男明星,他人老了很多,头也差不多秃了;我想很多人也欣赏过他在电影里,饰演超人时那英俊潇洒的演出,人也很“正派”,又没有绯闻,谁会想得到遭遇竟如此的悲惨?当劫难发生了之后,却任你亿万家财,能否“买”得时间返回前一分点,好让自己可以避过那场劫数?这是绝不可能的梦想,但借此梦想,我们可有联想到,在理论上,如果可以在劫数这未发生之前,能够及时把债清还了,使它根本不会出现,那可多好啊?可惜每一个人,在遭到灾难之前,他们好端端的,也不会想到要“买”这种“保险”,为的是我们总是觉得,不幸绝不会那么凑巧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是常听到人笑说吗:“那会这么巧?否则“六合-彩”也有得“中”啦!”这类的话吗?又好象吸烟的人,固然知道吸烟对健康不大好,但却并不太在意,假如现实里,每一个吸烟的人,不论吸多少,一定于开始吸烟的十年内,便会患上肺癌,那么吸烟的人,一定会大大的减少了。又例如每一个因滥交而染上爱滋病的人,如果早知道患上这世纪绝症的话,相信也不会如此“视死如归”了。可惜,人人也心存侥幸,不“买”这种,“保险”,却连百份百会发生的(人皆会死亡),也还不肯作预备呢。
我们要谈往生,是因为不论贫富贵贱,不论是否长命百岁,人始终都要面对死亡。回顾数一数,这几年间,单是歌星,发觉竟有那么多人在“不应走”的年纪,却已要黯然离世!古往今来,大限来时,无论我们愿不愿意,也无可选择地,一定要“走”了!但是原来想要“走”到那儿去,我们却是绝对有权选择的!这好比移民一样,我们决定了想移民到一个国家,只要清楚那国家的移民要求,而自己的条件又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再依手续提出“申请”,那么,自然可以获得接纳。所以每日诚心念佛之后,都应该要“回向”,“回向”是请求将念佛的功德,用来实现要求的愿望。除了可以“回向”给自己的冤家债主,以求清还欠下的冤孽外(主动还债,总比被“追到上门才还”更有“诚意”,一定“回向”,求在一生的福报寿元用尽时(百年归老),能够出离苦海,往生西方!而且阿弥陀佛他发了四十八个大愿,其中肯定地说,只要有人至诚念他的佛号,又发愿求生到他的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么当这人临命终时,一定会现身于那人面前,不论他的债还清了没有,也都接引他到西方,这便是念佛的殊胜好处,可以“带业往生”!到了那儿,衣食随念而至,永无灾病烦恼,故称极乐世界,可以找本佛祖不问自说的“阿弥陀经”看看,描写得很清楚。也永远不用再轮回了,寿命无量,在那处修行,由佛菩萨亲自教导,直至成佛。修成了,再回来渡化自己的冤亲债主那时才还债。
佛经中明确地说:“诚心念佛一句,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我们若果能够每日不间断,纵然只念十分钟,诚心恳求将念佛功德回向给自己过去累世多生的冤家债主,或回向给子女和亲人的冤家债主,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见效!但不可以一暴十寒,一日很用心地念,一日却又忘记了不念,或是懒去念。但是念佛法门虽好,也要依正确方法修持才能见效。那便是要修净业三福了。详细的解说大家可参看《观无量寿经》,简单来说,除了至诚念佛外,日常更要努力行善去恶,诚心忏悔以往所犯的孽,不令再犯(虽然坏心思也不是一下子便能全改得了的,但诚心忏悔确会消孽障,心中惭愧便能精进),否则日日加造新孽,便永远也还不完了的!那便真的是“自作孽,不可活”了。杀生也是造罪孽,所以要戒吃肉,可能的话,渐渐学习吃素。
当明白了以后,切实念佛,不用求福,只求了孽还债,若能持之以恒,寃孽轻了,智能自开,一切必定有改善!但需要多少时间才见效?那却是要看我们自己了!因为关键在于每个人欠的债有多重,以及我们念佛时的诚意有多大了!最重要的是,一定又一定的要有恒心,只要天天不间断,那怕最初时每晚只念十分钟,但往后只增加,不能减少,真心念佛,从没有不灵验的!初念时一定要慢,不可草率了事,心中很多时候在胡思乱想,不用理它,也不须要去除妄念,只是专心一字一字清清楚楚的“从心想起,从口念出,从耳听入”。用耳将每一个字听得清清楚楚,心中自然会静下来。这秘诀是“口念、耳听、心印”。我最初弄不明白如何是心印,原来很简单,用心听得清清楚楚,便是心印。不断一句接着一句,口念、耳听、心印,渐渐不知谁先谁后,如连珠循环流转不窒滞,又如走马灯,规律地向同一方向“追逐”,心中却又不急不缓,念而不念,不念而念,好象不是自己在念似的,久久自然心中澄明滢澈,能如此,心中早已不再乱了。大势至菩萨在念佛圆章中说:“都慑六根,净念相继”,佛号一句接着一句,所谓“泼水不能进”,杂念不能*入,那么,若能保持不失,功夫成片,便可达到“事一心不乱”,那时候,日常心境很宁静祥和,行为也不用强制了,遇事能随缘不执着,不起“现行”(负面怨恨情绪),变化了气质,脾气毛病自然化掉了,别人当然也很容易察觉到,你现在和未念佛以前判若两人,自己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念佛法门的殊胜,也不用我再来说,大家也会明白,也会和我一样,希望别人也能够如此“改造”自己,能心境祥和,便已是离苦得乐了。
一句佛号,有如日出东方,纵有万树千花,皆能普照,千里冰封的山川,也可转眼消融!万年无比黑暗的角落,拆了屋顶遮障,阳光一照耀,又有那一丝黑暗可以残存?我们将念佛功德,回向给所有的冤家债主,他们都得到佛的救拔!而我与他互相间的孽债,自然容易消解了。但愿人人皆肯真诚心念佛,久久必有效验!古往今来,数不尽的人也成功了(可找《净土圣贤绿》来看看),只在乎能否持之以恒,日日也一定抽时间来念佛,能定时早晚各一次最好,不可以的话,每晚洗漱后只念一次也可,但一定要专心,慢慢的念,绝不可躁急,求“交差”了事,面向西方,念“南无阿弥陀佛”,百至千句随意,但虽可随意,却也必须衡量自己欠债的轻重。不能懒散悠忽,敷衍了事,这也是很多念佛人常见的毛病,也正正是为什么人家念佛屡有奇验,自己却不太明显见效的原因了,好比电视频率未调较正确,接收受干扰,画面时好时坏,声音时有时无,而我们念佛时的心境,有时很诚心专注,有时又散乱敷衍,又怎能连续而稳定地,接收到佛光的加持护佑?有一位念佛很精进的朋友,谈到有一位亲人,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她于是每天早上,暗地里为他念佛消孽障。可是求了一段时间,却好象是泥牛入海,一点儿的反应也没有。当时她在想:“他的孽障一定是很重的了(因为她以往为别人念,通常不太久便见效的)!况且,也一定是自己还未够诚心!”她没有气馁,也没有怨佛菩萨怎么今次不“灵”了?于是每次她更加集中意志地念,而且每日更加念多一倍的时间,心中很诚恳,很悲切,每次差不多念到淌下泪来了,终于,如俗语说皇天不负有心人,好象气球愈吹愈大,突然砰到一声,爆破了!一切困境都突然转了过来,刹那间豁然开朗,事情终于解决了!我微笑地说,念到悲恳切切,念到天愁地惨,念到风云变色,念到地动天摇,很令人感动,但如能念到天清地朗,清凉世界,一片平怀,心无罣碍,得失随缘,能所两忘,不住生死涅槃,那便更好了。我有感而说偈:“罗汉圆睁法眼,菩萨微笑低眉,如来乾坤朗朗,念佛胸怀细味。”
若能天天绝不间断,忙也如此,病也如此,心境快乐也如此,苦恼愁闷也如此,终不肯间断,终不肯放弃,终不肯急燥草率,敷衍了事,不怀疑,不夹杂,念佛能如此,方谓之真诚!念佛能如此,方能有感!念佛能如此,方能有消灾改运的力量!念佛能如此,方能有超生了死的把握!其实改运化劫无他法,也绝无快捷方式,只在消孽积福下手便可生效,很简单,只是一条加减数而已!每日尽量不再增加新的孽债,每日老实念佛;平日随缘随喜行善,真心做,那怕是大病大劫,也肯定可以改运。
 & (转自学佛网:)
----------------------------------------------------------------------------------------------------------------------
了幻法师:激发善性降伏烦恼,是解决男女感情问题的关键&&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4:16:00&&&&&&&&&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如《圆觉经》云:“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也就是说有爱欲之心,就会轮落三界之中而不得解脱。
&&& 佛教把有意识的生命称为“有情”,如人、狗、鬼、神等皆是,佛教认为其组成要素:除地、水、火、风、空外,最重要的是要有“识”,即有知觉与认知的功用。在《增一阿含经》卷十二“三宝品”:“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因缘识来受胎,云何为三,于是,母有欲意,父母共集一处与共止宿,然若无外识应来报,便不成胎,……”这段话说明受胎,除了父母外,还要有外识(神识)前来参与才可。
&&& “神识”即现代人所说的灵魂,“神识”之所以来投胎,驱使它的力量就是爱欲心。
&&& 对普通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是两件事,就是“饮食男女”。饮食是维持肉体生命的存在所必须,而男女欲爱则是维持人类种族延续的必要活动。
&&& 古人说:“饱暖思淫欲”,在饮食、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男女欲望的满足,往往上升成为第一需要。两性之间的迷恋,经过多生累世的熏染,于是在人们的意识深处,它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性,以至变得痴迷坚固。故佛陀曾指出:众生对淫欲的执着,甚深甚巨;如果对世上还有一种事物,其迷恋程度若能与它相等的话,那么,便没有任何众生能超越生死,我也无法度众生了!如《佛说四十二章经》云:“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由此可见,淫欲的力量何等巨大,这也是众生始终在六道中的轮回之因。
&&& 《佛说四十二章经》又云:“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 《佛说八师经》:“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
&&& 下面,我们来看看爱欲在婚姻中的作用。
&&& 就男女的感情产生来说,最核心的元素是情欲(贪)。男女从相识到产生感情,是因为彼此爱慕的欲贪,因此通过交流、协调,而有可能发展成为夫妻。从贪的角度来分析男女的感情。贪的对象有很多,其中色贪第一、眷属贪第二,其它还有财、名、食、睡等,譬如有人贪对方的美貌,有人贪对方的钱财,有人贪对方烧的好菜,有人贪甜言蜜语等,这都是贪着。但是男女之间最深的贪着是情欲,这是维系男女感情最根本的东西。
&&& 男女的情欲有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程度有差别。
(1)色:也就是贪着外在的美貌;
(2)情:所谓情是两个人心灵有了沟通点,不管任何沟通点,都会产生情。不但男女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是这样;
(3)爱:爱已经是一种执着,就是不管你爱不爱我,反正我爱你!这跟情是不一样,它是不需要沟通的;
(4)淫欲:淫欲是生理的反应,比较污浊,不管有没有色、情、爱,它是一种经常出现的生理需求,属于动物性(众生性)的层面。
&&& 这四个层次,就是男女之间互相贪着的情执。所以如果没有办法超越这四个层次,就一定会堕入男女情欲的漩涡而苦恼。因为有爱欲,我们心性便无法达到最深刻的纯净。
&&& 不少男女今天为什么会离婚?一定是彼此的贪着已经没有了,或是外面的贪着比对妻子的贪着更强烈;今天为什么他会爱一个不该爱的人,而舍弃他该爱的人,就是因为他烦恼、愚痴,善性太弱了。如果人的心灵纯净,他站在任何角度,都会把他的烦恼降伏,让他的善性激发,面对再大的困难,他都不会使感情破灭。今天我们看到任何感情的案子,都可反省到人性的缺憾,知道必定是有烦恼障蔽人的心性,让他陷入愚痴执著的状态,而造成错误的决定。
&&& 所以如何激发人的善性,降伏人的烦恼,才是彻底解决人与人之间感情问题的关键。
&(转自学佛网:)
----------------------------------------------------------------------------------------------------------------------
&妙祥法师:打坐默念佛行不?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9:19:00&&&&&&一居士问:打坐默念佛行不?
答:最好不要默念佛。因为现在有很多的念佛人通过默念,心里念佛,他以为默念,就是心念佛,把胸腔——这个肉团心,当成了心。而以胸腔为内。所以他不断地往这里使劲,最后念念佛,就心觉得闷,上不来气,烦燥不安,这就是默念伤血的现象。如果没有把握不要默念佛,还是出点声,耳闻比较好。
&(转自学佛网:)
----------------------------------------------------------------------------------------------------------------------
&妙莲老和尚:你处世会用人伦感情吗?
&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0:36:00&&&&&&&&& 对情感较薄的人要宽厚,对情感太超过的人要方正;好比水太热要加点冷水,水冷了要加点热水。人既不能离群独居,处世就要中道,冷冰冰或过份热情都不好。
&(转自学佛网:)
----------------------------------------------------------------------------------------------------------------------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在家学佛者如何超越情欲烦恼&&发布:念佛人 []&& 日期: 14:51:00&&&&&&&& 超越情爱好修行
&&&&&&&&&&&&&&&&&&&& ——在家学佛者如何超越情欲烦恼&&&
&(注:此文系成都《慧恩》杂志约稿,因受篇幅字数之限,有的部分点到而己,未展开而谈,有兴趣者不妨多读几遍。)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读者来信。开通QQ后,渐增至700人,所咨询问题,大都与修行与情爱有关,涉及两性、婚外情、离婚、子女教育等。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的最基本的欲望:一是饮食,二是男女,学会超越情欲烦恼,是学佛者的必修课。
下面,我从情爱本质、情爱误区、对治方法等三个方面,略谈如何超越情欲烦恼。
一、认清情爱本质,釜底抽薪。
人从色欲受生,必为情爱所累。
佛陀曾指出:众生对淫欲的执着,甚深甚巨;如对世上还有一种事物,其迷恋程度若能与它相等的话,那便没有任何众生能超越生死,我也无法度众生了!如《四十二章经》云:“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可见淫欲的力量巨大,乃众生轮回之因。
情爱的本质:本是无常、无我、无自性和苦的,为何苦?无常故。情爱以欲贪为基础,是诸因缘产物。而希望永恒及完美,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执着,这就是痛苦的根源。
爱情的特点是:自私占有。往往演变成:我爱你,爱死你。
佛教是出世的宗教,认为人生即苦,强调应以修行灭苦,出轮回。
如何才算超越了情爱的束缚呢?
其修行有成的标志是:如修止观,证初果;如参禅,得开悟;如念佛,须证入三昧。
以初果为例,如证得初果,破三结(身见、戒禁取、疑),得四不坏信,尔后往来人天七返,既获解脱。初果者,在家虽允许有正:淫,但从此不犯邪淫,故不堕三恶道,稳操胜券。
二、情爱困境与误区
如遵从佛陀教义,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安乐。但不少居士却学得很辛苦,甚至走了弯路。在男女情爱上,学佛者大体有两种偏差:一是禁欲的趋向,缺乏中道;二是忽视戒律、行为不拘的趋向。
1、学佛者应守持戒律,避免男女出轨。
不邪淫戒为在家五戒之一,内容是:不邪淫即除了夫妻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性关系,均称为邪淫,另外:如同性恋、未婚同居等,也属邪淫的范畴。
现代社会崇尚自由享乐,即使是学佛者,也有人受性解放的影响,不守道德和戒律。如某市W居士,年纪巳近三十,虽结交女友,但仅同居而不结婚,理由是:“结婚影响修行,说不定以后我要出家的。”但几年过后,不仅没有出家,行为如旧不拘,其女友也离开了他,理由只有一个:“什么佛教徒,太自私了!”
2、禁欲的误区
在家应守五戒,但不并用禁欲,盲目禁欲,反生烦恼。
(1)、“婚姻恐惧症”:一些学佛青年,虽到了婚配年龄,但不愿与异性交往。看来似乎道心坚固,但长期观察下来,才发现是固执己见的结果。严重者则演变成了“婚姻恐惧症”。青年居士,对婚姻应保持平常心,如想结婚就应该结婚;不要弄巧成拙,搞得不僧不俗“四不象”。不要因为对婚姻的反感,走入了执着的误区。
(2)、夫妻性生活的误区:在四川某厂矿,十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桩事:一群中青年学佛者,因观看讲经录像,提及断淫修行的好处,看完后,这批居士便下定决心,立竿见影,强力实践。回家后或分房或分床,要快速断淫证道,但结果却是:随后几天不是吵架就是打架,一时成为全厂新闻。
对已婚者而言,盲目禁欲,影响家庭和睦,或许会导致一方婚外情。
学佛之人能不邪淫就很好了,不要想太多,否则会成障碍。
4、修行道场中的情爱问题
一些女性对上师、法师崇拜执着,往往将情爱搅到里面,恭敬心被染污,法缘也会被破坏,其表现如下:
第一、把法师当精神病医生,不为求佛法而是求倾诉,而产生感情依赖。
第二、在与僧人的接触中,言行过于随便,热情多于恭敬。
第三、年轻的女众,在男道友前张显欲态,以期获得关注和虚荣。
第四、有的男女道友,到寺庙参加活动,不过是排解寂寞,并非来修行。
第五、谈话无所顾忌,废话多于请法,种种暧昧。
第六、不持戒律,动人道心,情关不禁,滋男女情执。
以上种种,初学者当谨慎防范,常观己心,善护念之,有则改之,逐渐令身口意三业清静。
三、对治方法:用修行超越情爱烦恼
1、单身男女的情欲管理
当今男女,年龄略大,便乱了阵脚,交友成了同居:还有的追求浪漫,不守道德,爱情演变成偷情(第三者)。
现提以下几项,供诸位实践:
(一)、未婚男女,要从戒、定、慧三学下手,培植定慧之力
(二)、进入婚龄的青年,可考虑寻找志同道合异性,组成家庭;
(三)、不要浏览色情书刊、色情片及网站,不要涉足色情娱乐场所,不见可欲,令心不乱。
(四)、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以素食为佳;&&&&&&&&&&&&&&&&&&&&&&&&&&&&&
&&&&&&&&&&&&&&&&&&&&&&&&&&&&&&&&&&&&&&&&&&&&&&&&&&&&&&&&&&&&&&&&&&&
(五)、多进行锻练,如散步、郊游、登山、游泳;或读书、练字画等,渐可减轻排遣情欲烦恼。
如正当婚配年龄,却迟迟无缘婚配,追根溯源,皆是过去不善业(主要是邪淫)之业报。种因感果,当事者应内省,此果报唯有忏悔修行,方能慢慢转化。
单身男女(包括离婚者)要守戒,莫乱爱,追求爱情要正派,可以爱情,但不可偷情。
2、双修的问题:
问:可否在修行中,加入男女双运法、房中术等?
答:不可以。佛教的特质是息灭烦恼,超越生死,而生死的最大系缚即男女情爱。以标榜方便道而产生的男女双运等,在这个人心堕落、意乱情迷的时代,早已失去其特意,在汉地,双修法更早在明朝时即被禁止。故告诸好奇者:老实修行,守好戒,莫玩火。
3、已婚者的情欲管理。
已婚者,应常习无常观、不净观,因缘观,不要沉迷于暂时的温柔梦乡,做情欲的奴隶。时时观照,看破放下。
应守持戒律,不可越轨,一失足成千古恨。犯邪淫的果报,《分别善恶报应经》载有十种:“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善不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人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途(即地狱、饿鬼、畜生)”。《中阿含经》云:“邪淫者必受恶报,现世及后世。”
反之,若能守持不邪淫戒,则可得种种功德,如可得相貌端庄、夫妻和睦等善报。
情执,来自无尽生命的积累,力量巨大。若想根除情执,必须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着手。
(1)戒的力量:情的产生须有具体对象,若不接触,就不会导致情感执著。即使过去生中的宿缘显现,若以戒律防范,也会化解。
(2)定的力量:引发情执的外境,若以观照力系心一境,心就不易为其左右。
(3)慧的力量:以智慧透彻情的虚幻本质,就能铲除情执。情是因缘所生法,了无自性。情执产生,不贪著,不害怕。解决方式,是以正见照破它,将其消融于智慧观照中。
最后,祝诸位修行得力,超越情爱缠缚,早日获得清静自在!
&&&&&&&&&&&&&&&&&&&&&&&&&&&&&&&&&&&&&&&&&&&&&&&&&&&&&&&&&&&&&&&&&&&&&&&&&&&&&&&&& 释了幻& 日
 & (转自学佛网:)
----------------------------------------------------------------------------------------------------------------------
了幻法师:学佛的婚姻误区—节欲与禁欲&&发布:欣求极乐 []&& 日期: 10:27:00&&&&&学佛的婚姻误区 牛饮水成乳,蛇饮水成毒;
智学成菩提,愚学为生死
——《华严经》
如果遵从佛法基本教义,那怕是只做到了大部分,居家生活与修行,都会得到现实的幸福与安乐。
但是,事实上这种情形并不多见,反而不理想的状况甚多,城市背景的中青年似乎更为突出。不少人学佛学得很辛苦,不少学佛青年,都走了一些弯路,有的甚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不仅使人想起“邯郸学步”的成语,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
在台湾弘扬佛法数十年的南怀瑾先生曾说过:“佛法唯绝顶聪明的上士和一听就信的下士好学,中等人最不好学,一些人不学佛还起码是个正常人,一学佛便弄得神经兮兮的,连个正常人也做不成了。”这真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
佛法的修学,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次第的,若不善学,难得实益,反而会受损害。
在我看来,不少人的过失是由于对教法、次第不清,对自己所处的修学位置不明,故下手往往是盲目的,出现的偏向是:“在家人好修出家法”;由于大多数人属无师指导(或有师但未能因人指点),未全面了解佛法,故往往是想当然地蛮干,先入为主,看到什么就照猫画虎;更多的人的症结——其实是欲望的问题无法平衡,故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欲望、在家与出家中来回徘徊、挣扎,充满苦恼与不安。
总的看来,学佛人的婚姻误区大体为两种:
一是禁欲的趋向,特别是部分中青年家庭,没有处理好婚姻与性等问题;
二是忽视戒律、我行我素的趋势。
从实际情况看,趋向禁欲的大大多于后者。
第一节、节欲与禁欲
对凡夫而言,饮食、性(男女欲)、睡眠、保卫自己是四种很强烈的欲望。每一种对人类的生活与行为,都有极深的冲击与影响。
在当今这个时代,饮食等已不成问题,婚姻与性的处理是否得当,对学佛者而言,可谓至关重要。根据经验及观察,可以发现许多学佛者,都程度不同的着存在性执着与性压抑的问题,只不过大部分人,尚未意识到罢了。
一、禁欲的误区
1、“婚姻恐惧症”误区
一些学佛青年,虽到了结婚年龄,但拒绝与异性来往。看起来似乎道心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尽人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