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洲际导弹叫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 为什么叫 “弹道”?弹道导弹 为什么叫 “弹道”?清泉有约百家号想必大家都不知道弹道是什么意思吧,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导弹,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所以叫弹道导弹。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发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导弹,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按结构可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各国的分类不一致。中国的划分标准一般为中程导弹射程为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各国按射程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前苏联在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规定:中程导弹射程为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千米,洲际导弹射程在5500千米以上。中国唯一真正的洲际导弹弹道导弹中国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中国的CSS-4/东风-5/东风-5A是其唯一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ICBM)。它能够将威力非常强大的核弹头运载到俄罗斯、欧洲或美国大陆的任何地区。东风-5的研制工作始于1965年,其设计射程为12000公里,但该型导弹直到1980年才进行了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1981年部署。作为东风-5改进型的东风-5A于1986年部署,这是一种两级火箭推进的导弹,采用可储存式液氢燃料和计算机控制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射程约为13000公里。该型导弹部署在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内。DF-5/DF-5A的确切部署数量尚不得而知,但绝大部分专家相信在7到20枚之间。这些部署的导弹未加注燃料和安装核弹头,由此将使其准备时间增加30-60分钟。东风-5/东风-5A的民用型号为长征-2C(CZ-2C)。中国宇航部门自1975年以来经常使用这种运载火箭(发射人造卫星),启用时间较ICBM型早5年。根据长征-2C的年产量为5-6枚的报道判断,中国可能还贮备有未部署的DF-5/东风-5A。中国国力一步步增强,威武我中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清泉有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品质生活,每天生活过的精致一点点~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常常听说弹道导弹,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常常听说弹道导弹,那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爱谈军事百家号弹道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其飞行弹道一般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又称动力飞行段或助推段)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飞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路径;被动段包括自由飞行段和再入段,是导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仪角作惯性飞行,到弹头起爆的路径。弹道导弹是一种导弹,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弹道导弹必需发射很高,进入空中或太空,进行亚轨道宇宙飞行;对于洲际弹道,中途高度大约为1200公里。洲际导弹一般都是有核国家才配备,被视为核三位一体的最基础一极,战略弹道导弹通常用来用于打击政治和经济中心、军事和工业基地、核武器库、交通枢纽等目标。弹道导弹的制导方式有无线电遥控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无线电遥控制导是早期弹道导弹(如SS-6、“宇宙神”等)曾采用的一种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惯性制导属于自主式制导,采用的是惯性测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扰。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其组合方式,有平台式和捷联式两种。平台式是利用陀螺仪的定轴性,通过框架将陀螺平台稳定于惯性空间。加速度表安装在平台的台体上,平台隔离了弹体的角运动和振动,使加速度表不受弹体振动影响。现已装备的弹道导弹多采用此种方式。捷联式是将陀螺仪和加速度表直接固连在弹体上,经陀螺仪测出的加速度表组合与惯性参考系之间相对角度的测量值,由计算机进行转换。同平台式相比,捷联式的仪表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但捷联式系统简单、可靠,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20世纪60年代初服役的“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 射程10000公里,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2.77公里;而70年代末期服役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公里,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公里。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材料、工艺以及测量、误差补偿等方面采用了先进技术,先后研制出液浮、气浮、静电悬浮陀螺,以及正在发展的激光陀螺等元件,使惯性仪表日趋完善。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就是GPS技术在导航通讯领域的最新应用系统。迄今,比较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有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系统,欧洲计划推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Galileo。中国这个要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导航系统(BeiDou),将主要用于国家经济建设,为中国的交通运输、气象、石油、海洋、森林防火、灾害预报、通信、公安以及其他特殊行业提供高效的导航定位服务。洲际弹道导弹的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战斗部,又叫弹头。洲际导弹的弹头一般采用核弹头。 发动机,又叫推进系统。现代弹道式导弹的推进剂占整个起飞重量的90%。推进剂,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最早的液体推进剂是液氧和酒精,后来采用肼类。早期的是在发射前加注燃料,制成可贮预装液体推进剂,装入导弹后可长期贮存,方便多了。固体推进剂发展很快,用它制成的发动机结构简单,能长期贮存,便于使用、维护,为导弹的机动发射创造了条件。当推进剂在燃烧室里燃烧时,燃烧产物向后喷射,获得的推力是非常巨大的。例如,一个射程10000多公里的洲际弹道导弹,发动机推力可达100吨,功率可达几百万千瓦。这功率与一座发电厂供给100万人口的城市的功率相当。洲际导弹一般做成两级或多级。制导系统是导弹的“大脑”。它的任务是保证垂直发射的导弹按一定程序准确地飞入预定的位置。制导方式:广泛使用惯性制导。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加速度表,在3个互相垂直轴的坐标系上,测出导弹重心运动的加速度分量。通过解算装置,得出导弹在某一时刻的速度和距离,然后与预定的位置发生偏差时,制导系统会发出校正信号,操纵空气舵和燃气舵,使导弹回到预定弹道上来。当洲际导弹的发动机熄火后,弹头将从弹体上分离出去,开始被动段的飞行。当它重新进入大气层时,速度很高,约等于音速的十几倍;它和气流剧烈摩擦,表面温度会达到几千度。如果不采取措施,它就将被烧成灰烬。因此,弹头表面要涂一层高分子耐烧蚀材料,在高温作用下,它将逐渐分解吸收热量。人体是通过发汗来降温的。有一种“发汗冷却弹头”正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在压力和高温作用下,“发汗剂”从多孔材料挤出,迅速分解汽化,从而大量吸热。当“汗”出完,弹头也已击中目标了。弹道导弹能按预定弹道飞行并准确飞向地面固定目标,主要是由制导系统实现的。其制导方式有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无线电指令制导是早期弹道导弹采用的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因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属于自主式制导。它采用惯性测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扰。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导弹上的安装方式,惯性制导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平台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具有测量精度高、计算机运算较简单、利用 平台本身还可进行元件误差分离、发射时调平和瞄准也较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与平台式惯性制导相比,捷联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例如60年代初期,美国研制的&民兵&ⅠA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千米,命中精度(圆概率偏差)为1.8千米;70年代研制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千米,命中精度已提高到0.185千米。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 , 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进一步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1957年8月前苏联首次试射成功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美国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宇宙神”于1959年开始装备。洲际弹道导弹早期大多采用液氧和煤油作推进剂,液氧容易蒸发,使用很不方便,后来都改用可储液体推进剂或者固体推进剂。美国60年代中期以后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都采用固体推进剂,前苏联装备的洲际弹道导弹多数采用可储液体推进剂。为了突破反导系统的拦截,70年代初期和中期,美苏又分别研制成功带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并大量装备,不仅增强了突防能力,还可打击多个目标。例如美国的MX“和平卫士”洲际导弹,每枚带有10个分导式核弹头,每个弹头的当量为33.5万吨TNT。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大多部署在固定的地下发射井内。发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力发射,即火箭发动机在井下点火,又称热发射;另一种是外力发射,导弹靠燃气发生器产生的高压气体推出井口,然后发动机点火,又称冷发射。由于发射井的抗压能力总是有限的,为了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生存能力,又创造了地面机动发射方式,俄罗斯的SS-24洲际导弹采用铁路机动发射,SS-25洲际导弹为公路机动发射。美国也研究过“民兵”洲际导弹的铁路机动发射方案,试验过MX、洲际导弹的公路机动发射方案,因成本和环境等因素最后没有采用,MX导弹是装在改进的“民兵”导弹发射井里。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惯性制导系统。早期的洲际导弹命中精度不高,圆概率误差在数公里以上。经过改进制导系统,命中精度有很大提高,美国的MX导弹弹头的圆概率误差已减小到90~120米,可以用来打击洲际导弹地下发射井这样的加固目标。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谈军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世界武器评点,全球军事分析,热点分析相关文章路基导弹与弹道导弹的不同是啥?
陆基是指导弹发射的平台,一般分为发射井和地面移动设施发射。与空基(以空中平台为机载)海基(以战舰和潜艇为平台)发射相对应。弹道导弹主要是指导弹的运动方式,与巡航导弹相对应。所以说陆基导弹和弹道导弹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就像一件东西的大小尺寸和颜色一样。陆基导弹可以使弹道导弹也可以是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可以使陆基发射,也可以从潜艇甚至水面舰艇发射。
冲出大气层,然后自由落体
路基导弹是从导弹的发射地点角度来谈的。从发射地理位置上讲可分为陆基发射,空基发射,海基发射(潜射式),当然美国一直在开发太空发射的方式。而弹道导弹是从导弹的发射方式上讲。一般弹道导弹都是装在发射筒内。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先在发射筒内被冷气挤压弹出,然后导弹在半空中点火,不像巡航导弹那样掠地飞行,弹道导弹是按抛体运动的方式,从发射地上升1000多公里后再重返大气层,靠巨大的动能以及自身的弹头的爆炸力摧毁敌人目标。而现在的弹道导弹也分为陆基弹道导弹,海基弹道导弹。像DF41,DF5型都属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以往中国的核弹发射井较多,但是中国在90年代后,像前苏联学习,大力在西部,中原部署移动式弹道导弹,像DF-41 就属于车载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而DF-5虽然依旧采用导弹发射井为主要发射方式,但是,现在我国已经实现让全部固定发射井式的导弹车载化,所以这些导弹现在也可以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虽然我们的固定发射井很老旧,但是我们的战略核力量主体还是集中在DF-31 DF-31A DF-41而且,我们以后重点会放在海基弹道导弹的建设上,这样,即便是美国也不容易探测到战略核导弹发射的踪迹。所以,我们的战略核反击还是很牛的!你放心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实际部署的导弹不一定是你说的那种导弹车!
你是网特:)我不告诉你。。
路基导弹是从导弹的发射地点角度来谈的。从发射地理位置上讲可分为陆基发射,空基发射,海基发射(潜射式),当然美国一直在开发太空发射的方式。而弹道导弹是从导弹的发射方式上讲。一般弹道导弹都是装在发射筒内。尤其是洲际弹道导弹,导弹先在发射筒内被冷气挤压弹出,然后导弹在半空中点火,不像巡航导弹那样掠地飞行,弹道导弹是按抛体运动的方式,从发射地上升1000多公里后再重返大气层,靠巨大的动能以及自身的弹头的爆炸力摧毁敌人目标。而现在的弹道导弹也分为陆基弹道导弹,海基弹道导弹。像DF41,DF5型都属于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以往中国的核弹发射井较多,但是中国在90年代后,像前苏联学习,大力在西部,中原部署移动式弹道导弹,像DF-41 就属于车载式陆基洲际弹道导弹,而DF-5虽然依旧采用导弹发射井为主要发射方式,但是,现在我国已经实现让全部固定发射井式的导弹车载化,所以这些导弹现在也可以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虽然我们的固定发射井很老旧,但是我们的战略核力量主体还是集中在DF-31 DF-31A DF-41海基巨浪-2A等等,这些都是移动发射的,而且我国有一项代号为“地下长城”的工程,从黑龙江到广东,从山东到甘肃,南北,东西联通的大型地下隧道,这些地下隧道可随时保护,转移我们的战略核导弹,我们已经实现全疆域,机动式,地下隐蔽型发射。所以,即便美国的卫星可以看到我们的导弹,而我们的导弹可立即钻入地下,走隧道,从南跑到北或从西跑到东,这样他就不知道我们的导弹会从哪个地方钻出来。这样美国人是很难拦截我们的,况且我们的DF-31A以及即将服役的DF-41 都已经达到白杨-M的水准,美国很难拦截。而且,我们以后重点会放在海基弹道导弹的建设上,这样,即便是美国也不容易探测到战略核导弹发射的踪迹。所以,我们的战略核反击还是很牛的!你放心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简单的说,巡航导弹就是一枚装了战斗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无人飞机。弹道导弹就是一枚装了战斗部(常规弹头、或核弹头)的运载火箭。巡航导弹有飞机的特征,如有弹(机)翼来产生升力,装航空飞动机。弹道导弹有火箭的特征,如无弹(机)翼来产生升力,装火箭发动机。巡航导弹飞行如飞机,在大气层内机动平飞,最后到达攻击目标。弹道导弹飞行如火箭,以高抛线式飞行动作,远程的还要穿越大气层,最后到达攻击目标。巡航导弹发射出去后,可以根据战场情况作大幅度的航线变化。弹道导弹发射出去后,都是事先设定的飞行弹道参数,不能作大幅度航线变化。主要用途:巡航导弹一般执行战役、战场中极严酷、减少人员伤亡的战场环境,对其重要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主要打击“点”目标。。弹道导弹一航执行战役、战略任务,由于弹道导弹的类型很多,分近程、中程、远程、洲际等等,战术、战役、战略都有其任务。但一般来说,弹道导弹打击的是“面”目标。随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弹道导弹的任务越来越被侵食,如近程弹道导弹,现在已远不如(经济性、规模打击能力等)大规模提高精度的火箭炮系统,如美国的M270,俄罗斯的龙卷风、中国的WS-2D等,中程的则被巡航导弹所大量使用,弹道导弹目前还突出在远程和洲际上。。
人的综合分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弹道导弹 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这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 按结构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其他答案(共7个回答)
发动机推送到预定高度和达到预定速度后,发动机自行关闭,导弹由于惯性作用沿弹道曲线飞向目标.
弹道导弹 
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这
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
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
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弹
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
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按使用推进剂分为
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 按结构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的主要特点是:①导弹沿着一条预定的弹道飞行,攻击地面固定目标。②通
常采用垂直发射方式,使导弹平稳起飞上升,能缩短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距离 , 以最少的
能量损失克服作用于导弹上的空气阻力和地心引力。③导弹大部分弹道处于稀薄大气层或
外大气层内。因此,它采用火箭发动机,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不依赖大气层中的氧
气助燃。④火箭发动机推力大,能串联、并联使用,可将较重的弹头投向较远的距离。⑤导
弹飞行姿态的修正,用改变推力方向的方法实现。⑥弹体各级之间、弹头与弹体之间的连
接通常采取分离式结构,当火箭发动机完成推进任务时,即行抛掉,最后只有弹头飞向目
标。⑦弹头再入大气层时,产生强烈的气动加热,因而需要采取防热措施。⑧导弹无弹翼
,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尾翼,起飞质量和体积大,结构复杂。⑨为提高突防和打击多个目
标的能力,战略弹道导弹可携带多弹头(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和突防装置。⑩有
的弹道导弹弹头还带有末制导系统,用于机动飞行,准确攻击目标。
  弹道导弹能按预定弹道飞行并准确飞向地面固定目标,主要是由制导系统实现的。其
制导方式有无线电指令制导、惯性制导、星光-惯性制导等。无线电指令制导是早期弹道导
弹采用的制导方式,它易受无线电干扰,地面设备复杂,不能满足现代作战使用要求。因
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研制的弹道导弹绝大多数采用惯性制导。惯性制导属于自
主式制导。它采用惯性测量元件,不受外界干扰。按照惯性测量装置在导弹上的安装方式
,惯性制导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平台式惯性制导的惯性测量装置具
有测量精度高、计算机运算较简单、利用平台本身还可进行元件误差分离、发射时调平和
瞄准也较简单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与平台式惯性制导相比,捷联式惯性制导的惯
性测量装置受弹体振动的影响较大,测量精度受到一定限制,对计算机的要求较高,随着微
型计算机的发展,正日益受到重视。惯性制导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弹道导弹的命中精度有
很大提高。例如60年代初期,美国研制的"民兵"ⅠA洲际弹道导弹,射程8000千米,命中精
度(圆概率偏差)为1.8千米;70年代研制的"民兵"Ⅲ洲际弹道导弹,射程13000千米,命中
精度已提高到0.185千米。星光-惯性制导是在惯性制导的基础上,增加了星光测量装置,
利用宇宙空间的恒星方位来判定初始定位误差和陀螺漂移 , 对惯性制导误差进行修正,
进一步提高了导弹命中精度。
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第二种解释: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导弹,通常没...
弹道导弹(ballistic missile)是一种导弹,通常没有翼,在烧完燃料后只能保持预定的航向,不可改变,其后的航向由弹道学法则支配。为了覆盖广大的距离,...
弹道导弹就是指在空中按弧形轨道飞行的导弹,这是核战略威慑力量的象征。弹道导弹外形近似于普通的炮弹和火箭弹,一枚弹道导弹轻则几吨,重则几十吨乃至上百吨。为了使导弹...
息停脉住指呼吸和脉跳停止。为神,即出现息停脉住之现象。i 有如无,说明已返回胎儿的境界。养胎即温养圣胎,是大药产生后所行之功夫,需要时时觉照,谨慎护持,静定中自...
第一枚洲际导弹于日在苏联诞生,代号为S S-6;也是第一种采用了中央芯级捆绑助推级技术,使导弹射程达到8000公里以上,具有了洲际打击能力。到...
答: ODE式迫击炮是新加坡研制的一种120毫 米迫击炮。该炮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等 主要部分组成。身管为滑膛式,炮口装填,迫 击发射。炮架为双脚支架,装有高低...
答: 俄罗斯现在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答: 中国!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东风-5弹道导弹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东风-5弹道导弹
东风-5弹道导弹(代号:DF-5)是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对地战略导弹。东风-5弹道导弹是一种储存在固定的发射井中的弹道导弹。1971年9月首次试验,1981年服役。在1983年,该型导弹经过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射程(12000千米),换装了更精确的制导系统,命名为东风-5A。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试验。东风-5是中国威慑的主要战略武器。“东风-5”弹道导弹是我国第一种具备洲际射程的弹道导弹,自服役以来一直是我国核打击力量的中坚。其衍生型“东风-5甲”、“东风-5乙”均面向新时期的作战要求进行改良,性能有了明显提升。在可见的将来,创造多个“中国第一”的“东风-5”系列还将继续承担核威慑任务。[1]
日,改进型东风-5B弹道导弹公开亮相。
东风-5弹道导弹发展沿革
东风-5弹道导弹研制背景
东风5A洲际弹道导弹进行发射前准备
核武器问世之后,投射手段日益受到重视。拥有全球覆盖的打击能力,在某些方面较空中投射方式有明显优势,战后很快即成为军事大国所谋求的目标。日,前苏联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R-7(北约代号SS-6,绰号Sapwood警棍)远程发射试验成功,并于1959年入役。紧随其后,第一型洲际弹道导弹SM-65(Atlas宇宙神)在日完成全程试验,同样在1959年入役。60年代我国掌握核武器技术之后,也被提上了日程。1965年3月,负责规划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东风五号”(DF-5,后来北约代号CSS-4),并下达了主要战术技术指标,要求1971年首飞,1973年定型。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背景,东风五号的定位是一种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弹由中国(现,,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设计开发。
1965年3月,负责规划的中央专委决定研制洲际导弹,编号命名为“东风-5”号(DF-5,后来代号CSS-4)。1966年5月,“东风-5”号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背景,“东风-5”号的定位是一种发射井基,二级、液体推进的。日,“东风-5”导弹进行首次全射程试验,向预定海域发射580-甲弹,取得圆满成功。导弹飞行时间29分57秒,射程9070千米。1984年10月,“东风-5”导弹在建国35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展示。1986年7月和12月,配备的核弹头和“东风-5”号相继设计定型,至此“东风-5”项目的研发工作在历经坎坷之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新一代导弹全面部署之前,“东风-5”仍然要支撑起核威慑的重任,因此对“东风-5”导弹的改进工作一直持续进行。为了面向新的要求,“东风-5甲”(DF-5A)改进型洲际弹道导弹应运而生。相对于“东风-5”原型,“东风-5甲”主要改进的是发动机性能和打击精度,弹头也有所改进。“东风-5甲”的射程应明显大于12000千米,根据载荷分配的不同,射程在1千米之间,真正实现了全球覆盖的能力。在“东风-5甲”取得明显进步之后,“东风-5”的发展并没有停止脚步。分导式多弹头可以显著提升导弹的突防能力,在导弹防御系统不断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坚固的盾牌需要越来越锐利的长矛予以制衡。由于“东风-5甲”是国内较为成熟、内部空间最大的洲际导弹,因而选择其为平台发展出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型号应当是明智之举。在“东风-5甲”基础上,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款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DF-5B)。“东风-5乙”的弹体基本与“东风-5甲”相同,国外根据“东风-5”的载荷推算大约能够携带4~6枚分导式弹头,也有个别媒体推测能够携带9枚弹头。2006年,可携带分导式多弹头的“东风-5乙”导弹试射成功,并已于近年投入现役。[1]
东风-5弹道导弹研发历程
1965年8月,一院副院长主持进行了洲际导弹方案论证。的选用了(UDMH, Dimethylhydrazine)作为燃料,(N2O4, Nitrogen Tetroxide)作为。发动机的基础是北京万源的YF-20B。 导弹第一级发动机称之为YF-21B,又名DaFY6-2发动机,由4台独立工作的YF-20B发动机通过机架并联组成,航向控制采用泵前摇摆方案(单机沿弹体切向摇摆,摆角±10度);第二级采用一台主发动机YF-22B和4台游动发动机YF-23B组成,YF-22B和YF-23B又称DaFY20-1和DaFY21-1发动机。从技术源头而言,YF-22B/DaFY20-1就是YF20B发动机的高空版。为了提高精度,导弹还采用了单组元无水肼弹头姿控发动机。制导系统选用平台-计算机方案,采用三轴稳定平台,静压气浮陀螺,先进弹载计算机(中国首台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液体推进剂的贮箱采用高强度铝铜合金(LD-10),减重30%,可以有效提高射程。其他的研发重点还包括碳/石英端头防热材料,高硅氧布斜缠热压成型工艺制造等。
1966年5月,东风五号开始总体方案的设计。到日,第一级发动机YF-21B试制成功。导弹的技术设计完成于1970年6月。此后导弹投入小批量生产并开始测试,总共生产01批次东风五6枚。
1971年3月,第一枚东风五号遥测弹各种试验和总装工作完成。根据《》一书:同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在发射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上午11时,DF-5首发遥测弹发射,进行低弹道方案考核试验。导弹第一级情况正常,顺利分离。但由于计算机软件设计问题,未能适应低弹道,207秒时Ⅱ级发动机提前30秒关机,姿态控制系统出现短时间的振荡,导弹落点偏远565千米。未能模拟全程弹头再入过程,防热结构和引爆系统也没有得到考验。
日,就战略导弹研制工作安排向中央军委递交了请示。经过讨论,中央军委常委会明确提出必须首先抓紧洲际导弹的研制,并确定了洲际导弹第一步要达到的射程和发射方式。毛泽东、周恩来批准了这个报告。东风五号的第2批次飞行试验开始处于酝酿状态。1977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于1980年进行DF-5全程试验。随后一共生产16发,其中8发在1981年前用于飞行试验。
弹头研制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1975年11月到1979年11月之间,通过改进设计和地面试验,解决了弹头防热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并且在两年,用风暴一号火箭两次成功进行低弹道配重飞行试验。
对于东风五号而言是关键的一年。2月12日,中央专委会议批准了国防科委提出的东风五号全程飞行试验方案,这就是著名的580任务。5月18日10时00分23.302秒,向预定海域(南纬7度0分、东经171度33分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发射580-甲弹,取得圆满成功。导弹飞行时间29分57秒,射程9070千米,落点为南纬7度42分23秒、东经172度15分36秒。5月21日11时19分32秒,发射580-乙弹,因控制系统问题引起二级发动机提前6.4秒关机,导弹未能到达预定海域(偏近约1400千米)。[2]
580任务后,一院根据实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产品软硬件进行了改进。日,从地井进行导弹高弹道飞行试验。制导系统首次采用误差修正方法,在命中精度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接下来的收尾工作相对较为顺利。1983年,第一级发动机定型。1984年3发东风五号参加大。1985年,东风五号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年7月和12月,配备的核弹头和东风五号相继设计定型,至此东风五号项目的研发工作在历经坎坷之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东风-5弹道导弹技术特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携带一枚单一的3百万吨。多目标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装置(MIRV)能力在注意中,DF-5被发展如同孪生商业型CZ-2C商业火箭一样,CZ-2C有能力发射一次集中负载四颗卫星。虽然DF-5用于MIRV能力能够被修改,但是据知没有这样做。这很有可能一个政策决定,不去颠覆战略力量天平。但是由于美国急切部署TMD/NMD,DF-5的MIRV转换不太可能。在ICBM,必须取决于新一代之上,像是DF-31。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安装使用4台单极发动机用于操纵和在脱离主发动机后进一步持续推进190秒,启动再返回载体在上瞄准目标距离控制。DF-5进一步发展是DF-5A,具有超过13,000公里的增大射程和一个改进惯性制导系统。[3]
东风-5弹道导弹性能数据
推进剂:两级液体燃料。
射程:12000公里;DF-5A为13000公里。
弹长:32.6米;第一级长20.5米,第二级7.5米,弹头及附件
东风 5洲际弹道导弹
弹径:3.35米。
弹重:183吨。
弹头:1枚重30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或1枚重3200公斤的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5A);或4-5枚分导式(DF-5A)。
制导:惯性三轴静压气浮陀螺+空间计算机。
精度():500米。
准备时间:30~60分钟。
东风-5弹道导弹服役事件
东风-5弹道导弹东风-5
1981年,东风-5弹道导弹在进入了操作服役,而且在中部建造的核防护设施中部署。最初DF-5采用一种相似的风格被部署,如DF-4远程弹道导弹。导弹被储存在高山下面的隧道一个水平位置中,而且移到隧道口外面立刻发射。导弹加注燃料操作正常需要二个小时。
东风-5弹道导弹东风-5A
中国井射型东风5战略导弹
稍后生产型DF-5和改良型DF-5A或许在发射井部署并且保持在就绪-到-发射状态。为了要提高这些导弹的生存性,PLA已经大量建造很多诱骗发射井,包括浅挖掘井(不可部署导弹)和准备性的类似的操作发射井(可部署导弹)。复杂的工程技术和引进计算机发射控制系统已经大大减少这些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
真正的运行中的导弹数目高度保密,观察者判断变化较大,范围从小于10枚到超过30枚。依照一些报道,PLA第二火炮部队的DF-5部队,由三个旅组成,人数约2000人。
第一个,第803旅,在1984年10月组建,也就是成立35周年。这个旅位于湖南附近,在的深山里,大约距750公里西北方。第803旅被认为是表现优异的典型,在练习中从没有丢失任何目标。这个部队在1990年中期,完全地装备改进型DF-5A ICBM和相关设备。
第二个,第804旅,在1980年结束的时候组建。它位于省西部的太行山内, 离不很远(在西南大约700公里)。早在1995年,的媒体报道用于中国战略导弹的“长城计划”,最后在10年之后完成,在省和省之间的内。依照新闻报道,“好几万”军队工程人员花费10年开挖隧道。 依照一些报道,这些设施允许DF-4和DF-5导弹能够被储存并且机动穿越地下隧道增加他们的生存性。第804旅考虑它的位置有可能在这些设施内部署。
第三个,即是第818旅,在1996年在组建。第818旅的组建据称已经在1999年完成.
每个旅大约操作8~12枚。2000年以前,所有的三个旅已经被装备改进型DF-5A ICBM。
东风-5弹道导弹东风-5B
日,阅兵仪式上,DF-5B弹道导弹正式公开亮相。[4]
2017年东风5B多弹头改进型正式服役
东风-5弹道导弹东风-5C
2017年1月,东风-5C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5]
国防部回应东风-5C试射
日,针对美国媒体报道的中国成功试射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获得中国书面回复:我们在境内按计划进行科研试验是正常的,这些试验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6]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新浪军事.日[引用日期]
.网易[引用日期]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搜狐[引用日期]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凤凰资讯.[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洲际弹道导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