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导的这次众应互联和新浪游戏的中俄合作主导项目?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众应互联与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微梦创科等公司战略合作
  众应互联11日晚间,公司于日与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微游互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及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签约各方拟在游戏、广告、文娱产业等领域开展全面、深入的战略合作。同时,上海米椒拟组建投资平台基金,通过投资基金对微游互动进行投资,成为微游互动的东。公司作为投资平台基金参与方,拟通过认购投资平台基金相关份额参与投资微游互动。据悉,微梦创科是&&的运营主体,微游互动依托于新浪&微博&双端流量作为入口,主要从事游戏的发行、联运、研发等业务。公司将于日开市起复牌。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众应互联与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微梦创科等公司战略合作》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一核心提示:今日头条已经成为国民“时间杀手”之一。飞速成长的今日头条尚未完全脱离版权之争的泥潭,如今因为社交化、信息流公告等商业上的拓展,今日头条又在面临更多的对手和挑战。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图/视觉中国8月29日,一张知乎大V的朋友圈截图在网上流传,提及头条正在大面积以签约付费的形式“挖”走知乎的站内大V。这是继今日头条与微博接口之争后,又一次关于内容写作者的一次争夺。如今,今日头条已经成为国民“时间杀手”之一。飞速成长的今日头条尚未完全脱离版权之争的泥潭,如今因为社交化、信息流公告等商业上的拓展,今日头条又在面临更多的对手和挑战。探索短视频、社交化、分发等领域的今日头条与昔日巨头必将碰撞,努力多元化的今日头条的边界在哪里?●签约大V对流量展开全面争夺8月29日,一名网友把知乎大V“恶魔奶爸Sam”的朋友圈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内容显示,“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而且还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还高。签完之后,这些大V所有的内容不可以再发到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此前2017年6月,头条问答正式更名悟空问答。相对于靠问答起家的知乎,悟空问答是后来者,但作为今日头条在问答领域的发力点,悟空问答的发展咄咄逼人。据今日头条3月份数据显示,用户每天提出1万多个问题,贡献10万多个回答。这些问答通过智能算法技术产生超过1.5亿次浏览量。今日头条发现,做问答是一个超级流量的发生器。对于网友爆料今日头条挖人,知乎公开回应称“有价值的知识分享,是无法简单粗暴地用批量生产的方式实现的,也无法批量计价。但是好的内容和优秀的内容生产者,一定能在知乎平台上获得好的回报”。悟空问答则回复称,悟空问答的签约答主不止300人,但从未禁止任何人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悟空问答称,现金是对知识分享的奖励,予人玫瑰者,手里不应只有余香。2015年9月,头条推出了“千人万元计划”和“新媒体孵化器计划”。日,今日头条成立2亿人民币规模的内容。今日头条的打法早已被业内人士熟知。此前对标微博,今日头条推出了微头条;针对知乎,头条做了悟空问答;对应快手,做了火山小饰品和抖音等。“破坏性技术给市场带来了以往截然不同的价值主张……基于破坏性技术的产品通常价格更低、性能更简单、体积更小,而且通常更为方便消费者使用。”《创新者的窘境》一书中,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对破坏性技术的描述一语成谶。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是公认的信息分发痴迷者,因此他将今日头条作为一个基于算法个性化推荐的资讯聚合类推出,他想要的最终目标,就是超巨大的流量。为了这个目标,今日头条将尝试一切可以拓展的领域。●版权争端关于视频的一场战争短视频是张一鸣押注的下一个赛道。2016年9月,张一鸣公开表示,短视频是内容创作的下一个风口,并10亿元补贴短视频内容创作者。随着短视频风口的来临,今日头条布局了火山小视频、抖音、西瓜视频等短视频类APP,这些以头条号形式发布的短视频,一部分是用户原创,但依然有一部分关涉到版权问题。2017年6月,原“头条视频”正式升级为“西瓜视频”。据西瓜视频品牌总监谢东升介绍:“目前西瓜视频日活用户已经达到1000万,累计用户突破1亿,日均观看视频个数超过29个。”这个诞生两个月的西瓜视频很快就遭遇了版权方的指控。8月14日,17/18赛季英超首轮刚刚结束,今日头条APP的西瓜视频栏目上即出现了大量赛事集锦视频,由“欧亚足球”、“MysticYOUNG足球”等头条号发布,视频跳转到阳光视频网(今日头条旗下网站)播出。8月15日,新英体育联系今日头条要求立即下架相关视频,但是直到8月17日中午,今日头条网站上依然有大量被强加上了“西瓜视频”logo的英超进球集锦视频。作为本赛季英超联赛在中国大陆地区及澳门地区独家版权方,新英体育将新媒体转播权授予了新英体育、PPTV聚力体育、腾讯体育三家,今日头条不在授权之列。新英体育公关人士对新京报表示,聚力体育和腾讯方面都没有对版权进行转售的权利,“今日头条没有从新英体育处获得版权,遮挡了合作转播平台的LOGO上传视频,属于盗播构成侵权。”目前,新英体育商务部门已向今日头条提出反馈,要求立即删除视频并给出说法。新英体育明确表示,如果今日头条在屡次提醒之后还不改正,新英体育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权力。针对上述问题,今日头条方面并未作出回应。随着今日头条从信息流推荐到视频流推荐,遭逢的版权官司也越来越多,并且从最初的传统媒体扩展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奇虎360参股成立的北京时间最近也称今日头条侵权,擅自转载“时间视频”作品。逐鹿网创始人阑夕曾撰文称,在今日头条的运营规划当中,显然没有且很难划出采购内容版权的预算。因为它是算法主导信息分发,信息存量的需求于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今日头条公关总监杨继斌对记者表示,今日头条上一个年度花在内容版权上的支出是15亿。包括全国约3000家媒体机构,都和今日头条有版权合作。●社交之路跟微博正面相对除了视频,社交也是一个提高用户黏性、占有用户时长的好途径。微博、微信这两大国民级应用都有很浓烈的社交因素。基于信息聚合的今日头条一直在强化其社交因素。今日头条通过悟空问答,搭建问答社区,做抖音和火山这样的准社交产品,还收购了大洋彼岸的社交新贵flipagram,种种迹象,都表明今日头条在努力社交化。今日头条团队今年3月向头条号创作者发邮件称,头条号的社交功能即将全面上线,作者有更多机会去实现粉丝互动和内容变现。8月10日,微博管理员发布消息称,某第三方新闻平台在未经微博授权的情况下,直接从微博抓取包括自媒体账号内容在内的信息。而微博所说的“第三方新闻平台”正是指的今日头条。微博方面同时表示,鉴于该行为性质严重,微博将现行暂停第三方接口查清原因,如出现违反第三方协议的行为,会依法维权。“我不评价微博。但绝对不是头条要做社交,撞上了微博,而是微博为了摆脱社交产品消耗品的宿命,要往信息平台转,撞上了今日头条”,杨继斌告诉新京报。但无论公关辞令上如何阐述,事实上,今日头条都在社交上发力。8月22日晚,有用户打开今日头条APP之后会收到系统的权限申请,在今日头条的权限中开通通讯录权限,就可以把通讯录的好友加载到今日头条中。在今日头条成长之路上,微博曾是其股东。2014年6月,今日头条宣布完成C轮1亿美金的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彼时完成之后,今日头条估值约在左右。在张一鸣看来,新浪微博选择投资今日头条的原因在于,“我们还是有很多业务协同的地方”。彼时今日头条是新浪微博所有第三方应用中为新浪带来最多流量的,用户在今日头条的评论可以直接转发到微博。而对今日头条来说,微博还帮助今日头条度过了冷启动阶段,2013年,今日头条还曾通过接入微博账号的用户信息和关系链建立了兴趣图谱。而如今,今日头条已经成长为小巨头,与昔日的股东微博开始形成正面竞争。8月11日,据路透社报道,今日头条将进行美国的General Atlantic领投的20亿美元融资,融资后估值将超过。在的微博,目前市值在170亿美元左右,不及今日头条D轮的估值。●算法抉择蜜糖还是砒霜?今日头条的推送方式一直是用户争论的焦点。在杭州的小吴说,今日头条可以直接点击“×”关闭掉我不想看的内容,这样我就再不用看不喜欢的内容了,“这个功能很爽”,小吴边说边打开自己的今日头条APP,看着一条时政新闻,点击了右下角的“×”,这时弹出一个对话框,今日头条会请用户选择理由进行不喜欢内容的精准屏蔽。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在北京滴滴公司上班的程序员小虫则不喜欢这种过于“精准”的喂养方式,“因为我点开过一个新闻,就接着给我推荐这些,就好比我买了一双鞋后,不停给我推荐鞋的广告,但是不会想到我不需要买鞋了。这个在算法上还没有改进”。一方面,今日头条希望用户“黏”在上面,占有用户时长是今日头条与广告商谈判的一个筹码,而另一方面,过度的宠溺所带来的甜腻也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广告是个良心活,做好了就是内容,做不好就是骚扰。今日头条的流量猛,会作用于广告”,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于伟告诉新京报记者。“今日头条在优化用户点击率上,如果优化到极致,用户就看不到原来不感兴趣的新闻了。这是一个平衡短线与长线利益的问题”,在微软AI大师会的一次交流中,微软一位技术专家这样说。比如你点击了一次朝鲜的新闻,明天都会看到朝鲜的新闻,这也是算法需要考虑的问题。传统媒体人有责任设计给大家看什么,设计哪些内容是希望未来喜欢、而不是短期很喜欢的内容。从道德层面来看,短期看好、而长期会有问题的内容实际上也在决定社会最终变成什么样子,不能让媒体、也不能让算法绑架,这是个引导问题,也是算法需要考虑的。而谁来决定用户看什么?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伙人研发总监于伟表示,算法需要不断改进与克制,掌握了大量流量的APP也需要克制,面对流量带来的广告诱惑,需要节制,否则受害的将是用户。算法、模型中都要考虑内容、质量、广告和用户相关度,算法和模型也在不断改进。众所周知,张一鸣基于对信息分发的新思考而创办今日头条。目前业内比较通行的三种信息分发方式包括,人工方法、社交分发、机器分发。杨继斌称,传统媒体是基于人工分发,由资深媒体人扮演守门员的角色,决定哪些读者(受众)看到哪些内容。微博、推特等社交平台都是社交分发。即你关注的好友告诉你他们在看什么内容,然后你基于对他们社交关系,从而接收到这些信息。机器分发,即由人工智能基于算法来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给受众。今日头条平台上的信息,是有机器分发+人工分发一起完成的。杨继斌说,算法负责99%信息的分发,作用在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给用户“欲知的信息”;人工编辑负责的是“校准”算法,通过要闻、Push等手段,作用在让真正重大的新闻资讯穿透用户的兴趣过滤气泡,给用户“应知的信息”。“人工编辑是算法的教练。算法不等于唯点击率。不是因为点击率高,就会把它分发给更多的人”,杨继斌说。2015年的内容分发流量大战,让今日头条成为BAT联合围剿的公司。腾讯在此领域推出“芒种计划”,百度有“百家号”,阿里有“大鱼号”,内容分发引发巨头关注。●信息流变现提供资讯还是娱乐?“每天工作忙完之后,从晚上11点多开始刷今日头条的短视频,我知道这是垃圾,但是我不断的点,今日头条也不断给我推,每天看一个半小时,差不多12点以后睡着了为止。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个月,现在能感觉到头条已经没什么新东西(新视频)可以推给我了”,一位在北京工作的白领赵先生告诉新京报记者,他是一位今日头条的重度依赖者。“今日头条时长有很大部分是视频带来的;而从商业逻辑出发,推视频也是赢得用户时长的一个好方式”,一点资讯技术副总裁王元元介绍。在他看来,头条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用户时长是折换成商业利益的重要指标。根据今日头条提供的信息,截至7月20日,今日头条总日活用户超1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76分钟。此前微信发布的类似数据分别为7.6亿和90分钟。有业内人士将今日头条的广告变现方式概括为“信息流+个性化推荐”,去年今日头条的广告收入为80亿元,但仍未实现盈利。随着移动端的大发展,信息流广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王元元表示,信息流广告投放要考虑这个APP对于用户的黏性、市场占有率,而用户时长是一个可以被量化的指标。大量的短视频也是一个最好的获得用户时长的方式。以信息流广告为代表的新型广告模式已经衍变为主力军。广告业正在将信息流广告包装成“最不像广告的广告”,“长得最像内容的广告”。通俗来说,内容按类似的规格样式上下排布就是信息流,比如微博、知乎首页就是信息流,最大的国民应用微信也是信息流。而信息流广告就是与内容混排在一起的广告。如果你不留意在它们周围出现的“推广”、“广告”字样,可能你都不会发现这是一条广告。信息流广告与、机器智能分析结合后,精准掌握用户的行为和兴趣分布,将用户兴趣热点和广告进行精准匹配并主动推送到用户手机端。与传统媒体靠广告来弥补印刷、发行成本相比,靠信息流广告供养的今日头条在商业变现上找到了更直接的方式。一方面,符合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帮助广告主实现营销利益最大化。信息流广告凭借原生特性,赋予了营销更高的商业化效率。2016年Facebook信息流广告在全年营收中占比86%,与传统右侧广告栏相比点击率高了44倍,转化率高了5倍,是当之无愧的头号功臣。反观国内市场,2016年中国移动广告进入爆发元年,无论是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百度等搜索引擎,一点资讯等移动资讯平台,信息流广告都成为移动端变现的主要形式,《年中国移动广告报告》预测,2017年国内信息流广告规模将突破500亿。在信息流广告领域,今日头条正如日中天。今日头条也从最开始的在“搬运”传统媒体内容到了与网络媒体边界发生摩擦,如今,在大举进军视频之际,新英超版权方、北京时间等也发起了自卫战来避免蛋糕被今日头条掠夺。投资一点资讯的凤凰新闻、投资天天快报的腾讯在这场反击战中表现最为坚决。●多元化未来边界在哪里?今日头条目前有火山小视频、抖音、内涵段子、西瓜视频、时光相册、图虫等多样化的产品。除此之外,今日头条也在加码人工智能、等业务。今日头条CEO张一鸣和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搜狗CEO王小川同台,创新工场、搜狗和今日头条三方联合宣布发起“AI Challenger全球AI挑战赛”。三年内,三方将投入千万元打造中国最大的科研数据集与世界级AI竞赛平台。对于这次提供数据集的今日头条和搜狗来说,今日头条将算法、工程、产品、运营在AI应用层面的结合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同时在产品中同样积累了大量文本、图像、视频等数据集和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数据挖掘等方面AI技术。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并不是说今日头条的人工智能技术有多好,但是今日头条找到了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信息分发的应用场景。如今被李开复誉为“最懂AI”的谷歌,也是起家于搜索,但在近几年来在AI领域频频发力,推出了智能语音音箱等黑科技产品。那么作为一家信息分发公司,今日头条发起AI挑战赛意欲何为?杨继斌表示,今日头条不是媒体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要提升人获取信息的效率。新闻信息,只是信息的一种。就像deepmind不是一家围棋软件公司,尽管它开发的阿尔法狗下赢了全世界的棋手,但deepmind的使命是要“用人工智能解决人类所有能解决的问题”,围棋只是“所有问题”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今日头条希望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信息分发的问题,但或许野心不止于此。金融业务也是今日头条在加码的目标。从网站公布的信息来看,今日头条在招聘金融产品经理,金融策略研究。而金融策略研究的岗位要求包括了维护公司与金融行业相关监管机构的关系,此外还要协助公司申请相关经营资格或牌照的工作。BAT三巨头中,2011年阿里分拆支付宝,目前根据外媒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其估值已经达到,约合4080亿人民币。腾讯则从2005年起就推出财付通,如今财付通支付是继支付宝之后的第二大;腾讯旗下首款产品“”截至2017年5月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3600亿元,腾讯官方用户过亿。也试图推广等业务,但一直缺乏爆款,但百度依然不愿丢掉金融这块肥肉。今年7月底,百度金融宣布将独立运营,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直言此举是为了获取更多牌照。美团点评也有金融发展部,滴滴出行今年3月份透过香港子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众富(上海)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监事为张博,滴滴打车联合创始人兼CTO。此举被外界视为滴滴正式涉足领域的标志。今日头条做金融业务的优势,可以从张一鸣在全球AI挑战赛启动仪式的演讲窥见一斑,张一鸣称,今日头条作为一条互联网公司,整个业务建立在数据基础上,不仅要分析新闻、信息的数据,更重要的是根据人的需求,上下班的需求、早上、晚上的需求对内容有非常非常正确的认识。建立在对于消费数据本身不断精确把握上,使我们看到从过去5年,从比较小的应用到今年有了超过1亿日活量各种各样的应用。消费数据是今日头条做金融的一个优势。但是面对阿里和腾讯已经建立起的金融护城河,等待今日头条的是,如何与其开展竞合关系,划清彼此的安全边界。【此内容为优化阅读,进入原网站查看全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3】《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二原标题:1.3亿美金结盟猎豹移动背后:今日头条的出海热情有多大?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 今日头条在内容战上再下一城。 11月8日,移动互联网公司猎豹移动(NYSE: CMCM)宣布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今日头条”)在个性化内容和社交直播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内容出海战略联盟,一同为全球用户提供丰富多元的内容、娱乐产品及服务。 公告显示,今日头条参与猎豹移动子公司Live.me B轮融资,投资Live.me 5000。如果今日头条在其海外产品中整合直播功能,Live.me是优先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今日头条将以8660万美元对价收购猎豹移动旗下新闻聚合平台News Republic。猎豹有权选择不超过价值5000万美元今日头条股份作为对价的一部分。猎豹移动用户将通过猎豹产品直接调用今日头条在全球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以提升猎豹工具产品的变现能力。同时,今日头条将获得猎豹全球海量移动用户的支持。 今日头条为何选择猎豹移动? 对此双方的合作,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猎豹移动成为合作伙伴,依猎豹在全球市场的覆盖,将我们AI驱动的内容分发服务带给更多用户。通过收购News Republic,我们从全球数千家知名媒体合作伙伴获得了海量的优质内容,在全球化战略中迈出了激动人心的一步。这也使得我们可以触达更多的海外市场,让我们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内容服务。” 猎豹移动CEO傅盛表示:“此次内容战略结盟,有助于双方加快内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Live.me已经是美国青少年最为喜爱的直播平台,用户量和收入增长强劲,今日头条的投资将助力Live.me在直播以及短视频领域的增长,今日头条还将在海外产品中推荐Live.me;News Republic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700家版权合作资源,猎豹移动也在全球6亿移动用户中推荐News Republic的信息流,这将帮助News Republic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拓展以及增强猎豹移动海外工具产品的商业化能力。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在以及技术领域等展开深入合作。” 目前,猎豹移动拥有近6亿的月度活跃用户,近8成来自以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在用户获取、产品推广、商业化变现和本地化深入运营等方面具有成熟的全球化经验;今日头条已跃升为国内用户活跃度最大的新闻资讯平台之一,拥有包括新闻、图片、短视频、第三方“头条号”在内的丰富内容资源。 今日头条的出海布局
其实,今日头条的国际化战略也是其近年投入的重点。头条本身或是头条控股的新闻聚合类项目,已经进入了北美、巴西、印度、印尼、日本等地。 2016年10月,今日头条出资2500万印度最大的新闻聚合平台 Dailyhunt。 2016年底,媒体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今日头条控股了印尼的移动互联网明星项目——。 2017年2月,今日头条全资收购北美知名短视频社区 Flipagram。 除了收购或控股海外公司,今日头条自己的产品也在逐渐走出国门。 2017年,国内现象级产品抖音低调启动国际化,今日头条投入帮助抖音进军海外市场。这也被看做是今日头条近一年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第四个重大举动。 9月3日,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柳甄在金砖国家工商上透露,今日头条非常看好金砖国家未来的互联网前景,并且已经在巴西自建运营团队,上线了产品Topbuzz。她还表示,今日头条的出海,以后更多会以技术输出为基础,同时在当地直接组建运营团队,根据当地互联网用户的喜好量身定制内容产品。 重压下的突围战?
今日头条出海其实也是多方重压的选择。 一方面,来自头条内部的销售目标正在呈几何式增长。 据一财获悉,今日头条2016年信息流广告的营收目标是60亿元,2017年则涨至150亿元,2018年高达300~500亿元;甚至到2020年,这一目标则为。如此高的广告营收目标使得公司不得不拓展业务覆盖范围,以消化经营任务。 另一方面,国内内容市场竞争激烈,腾讯、百度、阿里都在加码内容战略。 11月8日,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预计在明年公司大概会投入到企鹅号内容生态当中去,来扶持和帮助企鹅号内容生态能够完成新的升级。 2016年底,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宣布启动“视频UPGC战略升级”,基于大文娱完整内容生态,通过大数据和矩阵商业能力加大加强对UPGC生态和合作伙伴的赋能、扶持和共赢。俞永福还在发给全员的邮件中透露,未来三年阿里大文娱的投入规划将超过500亿人民币。 更早时候,百度方面也表示,2017年度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所有个人和机构内容生产者都可以入驻百家号。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进入这个领域,出海也就成了一个必然选择。《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三靠谱爆料自媒体“开八”爆料,腾讯即将投资今日头条,估值为80亿美元。这让许多业内人士以及自媒体大跌眼镜,要知道许多自媒体都只重点运营两个平台:微信公众账号和今日头条,再加上腾讯的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客户端,腾讯和头条简直就是针尖对麦芒。腾讯将头条视作重要竞争对手,今年启动芒种计划,拿出10亿人民币补贴扶持内容创业;头条也十分忌惮自媒体将读者导入到微信公众账号,分别是行业老大和老二的两家早已成劲敌。如果说传言为真,对今日头条无疑是巨大的好消息:腾讯在不控股的情况下让头条独立发展,头条少了一个劲敌,与腾讯协作之后将以更快的速度坐上新闻客户端的头把交椅,独立上市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更关键的是,80亿美元的估值对今日头条同样是值得振奋的好消息:两年前,今日头条完成C轮1亿美金的融资,估值为5亿美金。从5亿美金到80亿美金,两年翻16倍,速度比神话Uber还快:Uber当初从3.3亿到35亿美金用了两年时间,不及16倍。理论上来说,腾讯有没有可能投资今日头条?有可能。昔日在战场搏命厮杀的仇敌,在资本推动下变成兄弟是分分钟的事情:58赶集、滴滴快的、美团点评、携程去哪儿……太多类似的案例,并且腾讯和头条分别是老大和老二,这也符合中国互联网市场“老大合老二”的整体规律。因此,两家曾是劲敌,并不是不合并的理由。只要有共同利益点,并且合并之后彼此都有更大的利益(短期长期),就有可能会走到一起。双方有没有共同利益呢?有。内容是腾讯当前重中之重,就在去年底腾讯还投资了知乎。今日头条是最大的PGC内容平台之一,早期做新闻资讯起家,现在转型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内容,今年还在力推问答,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所言,头条、微博、贴吧、微信等平台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内容消费平台。头条是新一代新闻客户端,但又不止于新闻客户端,这对腾讯来说,头条具有巨大的价值。如果今日头条,今日头条等于少了一个劲敌。开八的爆料是合并,将新闻客户端与天天快报打包放入今日头条,类似于对电商业务、搜索业务的处理一样。这样今日头条就算独立上市,体量也会大许多,形成1+12的效应。还有,头条的核心逻辑是,基于社交网络数据挖掘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说到社交资源,中国没有哪家巨头比腾讯更有吸引力。有了腾讯社交资源加持,头条就可以将内容推荐做得更好,有更多事情可以做,想必这是技术狂人张一鸣感兴趣的。不过,腾讯投资今日头条的传言还是有一些地方让人疑惑。一是估值。今日头条两年前估值是5亿美金,当时有1.2亿激活用户,4000万月度活跃用户。今天今日头条公布的用户规模是4.5亿,日活跃用户是4500万,月活跃用户大约1亿,这是头条官方公布的数据,艾瑞对此应该有不同看法。就算头条用户数接近真实水平,但其两年用户增长为4倍左右,估值却达到80亿美元,增长16倍?凭什么?而且,头条估值为80亿美元,将超过搜狐+新浪今天的估值,移动新闻客户端估值大于两个,不可思议!超过微博当前的65亿美元的市值,不可思议!成为仅次于BAT、京东、网易和小米的互联网公司,不可思议!如果说将美金换成人民币,我信。否则,就是又一个互联网神话了。二是动机。腾讯为什么将电商与搜索业务打包扔出去?很简单:做不起来,做得不好,耗下去弊大于利。但是腾讯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做得不好吗?当然不是 。腾讯Q1财报显示,广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3%至人民币47.01亿元,这块业务是仅次于游戏的现金牛业务,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去年巨资拿下NBA之后,腾讯网在体育等板块还在加大投入力度。如果再算上微信公众账号,腾讯在移动新媒体领域不只是老大,而是绝对老大。头条可以分到一杯羹,但要挑战腾讯,几无可能。腾讯今年刚开始发力个性化阅读这块,芒种计划、天天快报、10亿元扶持,动作都很大,对自己的业务充满信心。投资头条是为了抢时间?没有动机。记得今年初,有传言说腾讯要将视频打包给搜狐,之后不了了之,道理是一样的,腾讯视频做得不差并且自己在发力。还有,就算要把业务打包出去,怎么可能将腾讯网与腾讯新闻客户端分离呢?这两个业务就像一个人的头和脚,分开太难了。正如前面所说,内容是腾讯的核心战略,基于此,只会自己做。腾讯战略中只有两件事:一个是连接器,梦想着连接一切,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态。另一个则是内容战略。连接器是帮助腾讯构造了四通八达的基础设施网络,腾讯要做的就是通过这些网络输出自己的内容,或者说成为内容分发的入口,吸引用户注意力,形成增值(游戏互娱)、广告(媒体、社交和电商广告)等商业模式。拥有腾讯视频、腾讯网等业务的OMG是内容战略落地的关键。三是搜狐。腾讯投资搜狗之后,已将搜狐纳入企鹅版图了,后来又与搜狗一起投资了知乎,布局内容。搜狐新闻客户端份额未能排到前三,但它是最早做开放式媒体内容平台的。如果腾讯投资今日头条,为什么不优先选择搜狐新闻客户端呢?现在搜狐整体市值才14.59亿美元,包括搜狐新闻和搜狐视频,之后买下来(就像阿里对高德、优土做的事情一样),这样就多了个新闻客户端,年初关于腾讯要投资搜狐视频的传言也落实了。如果腾讯真的投资了头条,搜狐肯定会很郁闷吧。腾讯有投资今日头条的理由,但也有许多不投资今日头条的理由,而且就算投资,以80亿美元估值的高价进入,也太不可思议,要么腾讯实在是太需要头条了,如同当初百度需要91无线一样,愿意接受高溢价;要么就是腾讯钱实在是太多,没地方花,想过下剁手的瘾。前几天,我看到今日头条高管对阑夕说,今日头条今年要靠广告挣60亿。这么说今日头条根本。对于许多创业者来说梦寐以求的就是今日头条现在的状态:自己能赚到大钱,不依靠巨头,巨头很难将自己干掉。如果是这样,今日头条选择腾讯投资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不过,瞬息万变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一切皆有可能,这是互联网很有意思的地方,我等着被打脸。【钛媒体作者:罗超;微信公众号:luochaotmt】更多福利与互动,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四多数精英认为自己所坚持的就是对的,然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无法认清现实。选择“不干涉”,正是在克服人性的弱点。与其在价值观上高歌猛进,不如“延迟满足感”,让自己获得更多自由。—— 馨金融宋玮/文如果你印象中习惯了神采飞扬趾高气昂高瞻远瞩的霸道总裁,张一鸣恐怕会让你感到意外。对于一家110亿美元公司的创始人而言,他显得太年轻和安静——甚至有些乖巧。他的同事们告诉,这位CEO最激烈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过是“这个事情怎么会这样?”在今天中国,创业公司Founder的数量可能要以百万计算,而张一鸣无疑是其中最幸运的两三人之一。他和他的两位朋友所创立的3家公司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向中国互联网统治者——BAT发起挑战的胜利同盟,另外两家分别是美团点评和滴滴。这三家公司创立都不超过6年,估值均超过百亿美元。成功如此迅速,原因之一是这又是一家“简单,可依赖”的技术主导型公司。过去这类公司的典型代表是百度,这类公司往往极其专注于技术细节的打磨,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而对行业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则态度淡漠。因为这些特点,他们也有着共同的宿命——他们总是被社会舆论推动着甚至强制着去对某些话题表态:技术与人文、责任与价值观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今日头条正处在这样一个当口——这家公司已经是今天中国最大的媒体渠道,他们每个月为1.5亿用户提供服务,每天有近7000多万人花76分钟在今日头条上观看新闻、视频。但张一鸣坚持说今日头条不会也不需要设立传统意义上的总编辑,他说自己最忌讳价值观先行,他认为不干涉可能是今天他对内容最好的管理。张一鸣认为“不克制”带来的危害更大——多数精英认为自己所坚持的就是对的,然而事实是,这个世界上多数人都无法认清现实。选择“不干涉”,正是在克服人性的弱点。与其在价值观上高歌猛进,不如“延迟满足感”,他认为这会让自己获得更多的自由。考虑到他仅仅三十出头,很难说他未来会有怎样的改变:再过一些年,他会对这个世界有着更多、更强烈的看法吗?那时候他还会坚持不让价值观干涉内容吗?最近,对他做了专访,话题也由此展开。除了这些问题,我们还把他和他的好朋友王兴做了一些比较,在最后的快问快答环节中,我们把部分同样的问题问给了这两位背景相似、年龄相仿、甚至都是福建龙岩人的CEO,他们的回答之间形成了一场有趣的思维对比。01成功与低俗《财经》:比头条更早出现的聚合类应用或者网站有很多,为什么最后只有你们做大并成功了?张一鸣:有些是因为太难用,门槛很高,导致最后只有geek才用。还有一些是没有「穿透」,订阅、选择类别等各种功能,他们把产品想得太复杂。为什么我们没有做这样的产品?因为我们始终认为信息的效率比信息的展示更重要。最早期的今日头条,没有频道没有个性化甚至没有图片,打开就是纯信息流。当时我们的判断是——移动互联网,高频应用,主产品是唯一的;同时要专门为移动创造内容,而不是把杂志内容搬过来,后来我们做了头条号。《财经》:什么时候意识到头条有这么大的势能?张一鸣:物理上从高位到地位的能量越迁叫势能,而我们并没有往下跳。《财经》:低俗是今日头条成功的原因之一吗?张一鸣:我觉得这是有偏颇的。真的不是这样,虽然肯定还是有Low的内容,但我们肯定比同行更重视。而且我们从来不主动push低俗内容。我们一直在打击低俗和标题党,现在「特别低俗」的内容已经消失了。我们确实有一段时间对新用户处理不够好,因为新用户没有个性化,所以他们打开主信息流容易出现低俗内容。而个性化推荐的模型很复杂,不全是因为你爱看,也可能是你附近刚好有人爱看。所以后来我们还专门启动了一个「冷启动防低俗问题」,《财经》:所以你的意思是,「特别低俗」的已经消失了,留下的是「比较低俗」的?张一鸣:第一、你确实不能完全做到,总有漏网的。第二、它有边界,有一点点擦边的,并不是要全部去掉。我觉得最核心在于头条并没有从低俗中获利,事实上,低俗内容反而会伤害我们的商业利益。《财经》:你的竞争对手评价你们某些内容像毒品。用户点开可能是被标题诱惑,并不说明他需要并且喜欢这个内容。张一鸣:因为没有收录足够多的用户信号,所以我们不知道你是因为被诱惑还是因为兴趣而点击。而我们现在试图通过更深入的用户行为识别来区分两者,比如用户的「点击后行动」——在内容上的停留时长,看完是否收藏,是否分享。我本身并不认为低俗有什么问题。你在机场看到的杂志是一回事,在火车站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是因为证明自己高雅而指责它。《财经》:未来是否会把内容调性从火车站往机场调?张一鸣:我希望内容的分布符合需求的分布。机场的人看机场的内容,火车站的人看火车站的内容。如果说以前让机场的人看到了火车站的内容,那是技术问题。02责任与克制《财经》:今日头条有没有价值观?张一鸣:企业都要有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做对社会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事。企业和媒体的区别在于: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这个我们不提倡。因为我们不是媒体,我们更关注信息的吞吐量和信息的多元。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我们不想教育用户。世界是多样化的,我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好还是坏,是高雅还是庸俗。我也许有我的判断,但我不想强加我的判断给头条。如果我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说服别人,为什么我要通过我的平台说服别人?《财经》:媒体是有价值观的,而你们是最大的媒体聚合平台。张一鸣:如果你是个邮局,你不同意《XX时报》的价值观,但邮局能不发行《XX时报》吗?多数人认为他的价值观就是主流价值观,他们总是习惯围绕价值观,而不是围绕事实。这是我反对的。同时,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我也没这个能力。如果你非要问我头条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是最重要的。《财经》:你对社会、商业、政治、文化是否有自己的观点?张一鸣:我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不会强加自己的观点给头条。《财经》:你的观点、想法跟头条的算法、规则完全没有关系吗?张一鸣:我是我,产品是产品。CEO的职责为什么是把自己的喜好加到产品上?CEO的责任是为公司创造效益,为员工提供薪水,为社会提供产品服务——这是企业的目标,而我做的事要最有利于这个目标。公司的价值观可能不是我的价值观,公司的价值观也不受我的价值观影响,公司的价值观是我理性的根据公司的愿景来定的。《财经》:头条之前有个很赚钱的和医疗相关的业务,但你毅然叫停了。这是不是也是价值观在干涉产品?张一鸣:不做医疗广告是因为目前民营医院很多服务差或者经营违法违规,而我们很难区分把关。这和我个人的善恶观无关,更多是企业发展长短期和「延迟满足感」有关。我们认为流量是重要的,流量的信任度同样重要。如果你的流量信用度低,你的商业转化率就会低。这个问题是长期、缓慢的。所以推一个有问题、低质量的广告实际是杀鸡取卵。同时我们和百度不一样,我们不按关键词切分流量,而是按广告位加用户时长,我们不把这个位置卖给医疗广告主还可以卖给其他人。所以我们不做医疗广告压力不会这么大。我们打击低俗也是这个目的,因为低俗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广告没人信。只不过这恰好跟大家的善恶观是吻合的。《财经》:头条是这个时代最强势的媒体平台之一,每天有7000多万人花76分钟在今日头条上。如果你们可以通过内容来给用户以正确的引导,为什么不呢?张一鸣:我在克制,同时我觉得平台的责任也是克制。因为你不知道你自己什么时候是对的,多数情况下你不克制带来的伤害更大。同时,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基本上可以不做恶的人都是有能力的人。我们的内容首先是满足多样性,满足对公共事件、议题的传播,满足一部分人群比如高知份子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求内容不要对低端用户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坚决抵制虚假、诈骗、血腥、暴力、刻意标题党。在满足了这些前提后,用户看八卦、娱乐、笑话等内容又有什么问题呢?历史上精英们一直在试图让大众拥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会整体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目标。以前的媒体精英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自己特别希望导向的才是特别重要的。但多数人的强烈主张,从历史上看,多数都没有产生多大价值。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但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财经》:那为什么今日头条会做「头条寻人」这样的功能?张一鸣:我承认,见到别人开心比见到别人难过要更好。03人性与机器《财经》:做头条这几年看到了怎样的人性?张一鸣:前阵子我看头条中的新闻说,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不想接回失踪者的,这些失踪者多半是老人。这个新闻对我还是很震惊,世界没这么美好。我最讨厌的一句话叫做——闪耀的人性的光辉,而它经常被随便乱用。《财经》:每天看头条推荐的内容,你觉得你是更爱人类了,还是更不爱人类了?张一鸣:我爱不爱人类,电影给我的影响比今日头条大。BBC有一个叫《宇宙奇妙之旅》的纪录片对我影响很大,它让我觉得人类很渺小。你的很多问题在天体之间都不重要。《财经》:头条是一家技术公司还是一家媒体公司?张一鸣:我们不是个媒体公司,是因为我们不创造内容,我们不发表观点。我们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和大家想得不一样的是——我们是为了解决问题(信息分发问题)而创办的,充分认识问题比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你认识到一个问题、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规模和意义,这本身就是一半的答案。《财经》:今日头条需要总编辑吗?张一鸣:之前一位同事手动推送了一条三星新产品发布的新闻,我问他为什么要推这条新闻?他的回答是:这么重要的新闻我们怎么能没有?他认为这条新闻很重要,可是它真的对广大大众重要吗?多数人会认为他觉得对的就是对的,正是因为我知道这个倾向,所以我们要努力克制这个倾向。如果头条有主编,他不可避免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内容,而我们做的就是不选择。《财经》:百度和头条都是纯技术思路创办的公司,有人认为纯技术公司都是唯机器论,机器的算法决定一切。张一鸣:我不想强调纯机器,因为是不是纯机器不重要。我们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需求,机器能更有效的满足就用机器满足,机器不能就用人满足,我不固执或者不依附。《财经》:你曾提到今日头条的内容是由算法决定的,是「人工不干预」的,但算法事实上就是以人的行为来影响机器。张一鸣: 我们并不否认我们在干预内容。违背法律法规就必须干预,但我们不干预用户喜好,不干预在社会和法律容忍下的多样性内容。《财经》:你认为头条的算法应该是引导人性还是迎合人性?张一鸣:我不觉得算法要和人性挂钩。这就像以前哈彗星飞过,大家说这到底有什么意义?是要出现地震还是出现鼠疫?其实和这个都没关系。我们做技术的时候也一样——我们没有说要模拟人性,也没有说要引导人性。你们文化人给了我们太多深刻的命题。04竞争与低空飞行《财经》:有人认为今日头条是百度未来最大的挑战者,你怎么看?张一鸣:我又不是百度,为什么要管这个问题?我们主要是向前看、往前跑,不看左右。《财经》:百度今年发力内容领域,是否会对头条构成威胁?张一鸣:百度进入这个行业肯定对我们有影响。但这个「影响」是否会让头条失败?我觉得肯定不会。我们现在日活跃用户体量大概是手机百度的2/3,我们用户的停留时常也更长。同时,我并不觉得百度有什么优势是我们所不具备的。《财经》:比如,技术优势。张一鸣:技术优势就是技术人才,我们为什么不能有同样或者更好的技术人才?优势主要取决于效率,取决于你对事情理解的准确度,对人才判断的准确度,以及如何把这个理解判断变成组织有效性的效率,在这几件事上我不觉得我们会输。《财经》:听说你们给了高出百度两倍的工资从百度挖技术人才。张一鸣:没有没有。大部分顶尖的算法工程师还在百度。《财经》:头条2015年收入十几亿,今年预计有60多亿,百度2015年广告收入约600多亿。什么时候头条的广告收入会超过百度?张一鸣:没有预计。但我们希望三四年内能做到中国广告市场20%。《财经》: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的规划?张一鸣:去年年初。公司太小的时候不用算大盘,去年年初涨得很快,就开始算大盘了。《财经》:百度连接的是广告与网站,头条连接的是广告与内容,不同的连接模式哪种更有商业价值?张一鸣:网站是落后的信息组织形式,它不是健康的生态,同时网站内容组织的形态也非常不好,通过索引的方式其实是杂乱无章的。举个例子,我们打击低俗,如果一个作者老生产低俗内容,我们可以直接惩罚这个作者,网站是做不到的。《财经》:头条是否会做一套类似百度凤巢的系统?张一鸣:我们现在就有类似的。我们觉得广告要更向内容的标准看齐,同时,我们希望广告对用户更有益。但我们现在效率还不如凤巢,百度有一千多人在做广告推荐系统,我们只有几十个。《财经》:你们今年有60多亿的收入,百度在收入60亿的时候早盈利了,头条为什么还在亏损?张一鸣:版权支出很大,人才支出也大,还有货币也贬值了。我们可以盈利,但对于大的行业来说,创业公司低空飞行应该是常态。《财经》:除了广告,还有什么其他收入来源?张一鸣:以广告为主。我们今年也有几千万收入是2B的,我们把能力对外提供了。《财经》:今日头条有可能会发生魏则西事件吗?张一鸣:我觉得这是当一家公司符合法律的时候,要不要比法律更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问题。魏则西事件在头条真的不会发生,首先,我们现在不做医疗广告。同时,我们每一个环节都会避免出错。《财经》:如何看待和腾讯新闻的竞争?张一鸣:主要怕别人和我们比烧钱。《财经》:你刚刚说,现在举目望去没有可以威胁头条的人。张一鸣:我并不觉得它会威胁到我们存亡,但你还是不希望人家给你绊脚。《财经》:如果百度、腾讯在内容上开始大规模烧钱,对你们的影响有多大?张一鸣:陪着烧呗。只要你跑到最前面的话是可以做到的,核心是你要提高你的系统效率。《财经》:头条的商业策略对比其他几家巨头,有何不同?张一鸣:百度的商业策略是比较看中三年内的盈利,他们是广告变现导向,而腾讯是用户时长导向,他们更在意用户是不是在腾讯盘子里玩。今日头条的导向是偏腾讯,加一点华为。华为很重视底层和基础设施。我发现公司越强大就越往底层走,更往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走,上层可以空出来,比如操作系统、芯片、云。05管理与灰度《财经》:Boss直聘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心中第一的雇主不是BAT,而是今日头条。张一鸣:我们重视技术,而重视的体现之一是工资。我一直认为,公司竞争的核心是ROI(投入产出比)水平而不是成本水平。几乎没有行业领头的公司是控制人力成本来实现领先的,公司应该有好的ROI,而这个好的ROI需要通过让员工收获好的ROI来实现。《财经》:你的同事说,你在大学时举办程序员大赛,第一名是一位化学系同学,你一直对他念念不忘,创立头条还特意把这位同学挖过来了。张一鸣:我看一个人都会想他有什么优点。哪怕是随意在路边看到的一个人,比如参加校友会,参观其他公司,甚至住酒店时看到的酒店经理。未知的事情或人我一般会往好的方面想。《财经》:会重用什么样的人?张一鸣:我比较喜欢真实的人,也可以说是认真的人。我以前比较保守,现在比较大胆。用人所长,只要不会对系统带来特别大的问题,我都愿意试试。《财经》:有人评价你,慈不掌兵。张一鸣:我不算适合掌兵,但看方向比管事情重要。我不擅长把事情推向极致,比如把公司推向运营效率最高,或者push到边界。但对公司来说,更重要的是对重要事情的开拓和判断。《财经》:头条去年1500人,今年要达到3000人,明年会大量扩充销售团队,据说人数可能到1万人。1万人的头条该如何管理?张一鸣:最多一万,我估计实际7000多人。对销售和商业的管理,这个阶段并不是最重要的,好公司应该先持续开拓再增强变现深度。我希望通过对商业产品的改进把销售团队控制在人以内,不想到百度几万人的级别。《财经》:在今日头条的公司管理规则中,你非常强调腐败和廉洁,头条有因为腐败问题而开除过员工吗?张一鸣:今年开除了三四个,追求刑事责任的还没有。《财经》:在公司管理中,你对什么是不能容忍的?张一鸣:不能容忍对系统的长期损害。我定义过三层廉洁失效给公司造成的损害:第一层是直接利益损失;第二层是这些决策带来的不良后果;第三层是廉洁风气变坏后,团队向心力的丧失。而第三层是我绝对不能容忍的。《财经》:头条在管理架构和原则上有什么特点?张一鸣:弱化组织结构、去形式化、灵活调整。在关键问题上是非分明,认真不含糊。多数公司在重大问题上没原则,小事情上没情理——我不希望头条是这样。《财经》:如何理解管理上的灰度?张一鸣:灰度不是模糊,而是有渐变和过度。灰度是有规律、有方向的。我对很多事情、很多人的处理都是在考虑清楚之后再重新度量程度。经常有其他公司的跟我抱怨,某人不太适合,但老板因为考虑到这个人的感受,于是调到xx部门挂着。但让上百人汇报给一个不合适的人,是对这一百人巨大的不不公平。在这件事情上,清晰的是——岗位要按能力匹配的原则来分配,而灰度是——不能直接辞退,考虑情理,比如待遇上的优厚。《财经》:头条进入了短视频领域,还有了「头条问答」等新产品,头条的业务扩张逻辑是什么?张一鸣:业务边界是我现在的主要思考点,我基本以科斯定理为基础,加上一些组织和系统角度的思考。我们有一个原则——尽量不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就不做,除非是业务防御关键点。世界是动态的、前进的。如果你停下来去做别人已经做好的事情,你和对方都会被时代潮流拉下,因为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对手。《财经》:对公司的边界如何思考?张一鸣:公司能不能多元化,要不要进入上下游,要不要做,在于什么?国际化也是我们未来的一个重点方向。最近我还在思考,国家为什么有大有小?《财经》:听说头条内部决策很喜欢用「双重测试」。张一鸣:以取名为例,多数团队有了好名字之后会说,“这个名字很好,干杯!”而我会说,再做个AB测试吧。哪怕你99.9%正确,测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财经》:如果头条有一天被对手全面超越了,你觉得原因可能是什么?张一鸣:先后顺序是——竞争、政策环境变化、我自己的问题。BAT中的T还是很强的,我们还没有逃出重力。06保守与延迟满足感《财经》:最近你有一篇传播很广的文章《10年面试了2000个大学生》,你反复鼓励年轻人要敢于冒险,但你自己却是个很保守的人。张一鸣:缺什么说什么。我是比较保守,比如很多公司花钱都是花了再融,而我总是预留足够的钱。保守的本质是因为我很相信「延迟满足感」,如果一件事情你觉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后delay一下,这会让你提高标准,同时留了buffer。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问题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没有延迟满足感。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以前我的建议,你应该尽快推广,但我觉得不ready就会一直不做。事实上直到你的竞争对手发力之前,都是你的窗口期。华为就是一家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企业,他们花大了力气在研发上——这些都不是短期见效的事情。《财经》:是否因为保守而错过很多机会?张一鸣:判断不好确实会错失机会,比如如果头条在12、13年可以多花,或许增长会更快。我不喜欢不确定性,这与我程序员出身有关系,因为程序都是确定的,但事实上CEO是焦虑的最终承担者。现在我的保守性在降低。如果是因为创始人个人需要得到成功而没有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决策,这是延迟满足感的问题,而如果是因为自己判断失误,则是技能问题。《财经》:创立头条之前,你参与过四家创业公司,但每次都没有坚持到最后。张一鸣:我很早就意识到,创业如果不顺利,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是「错不在我」,以前业务没做好,我就觉得责任在我身上,但其实有时机问题也有行业问题等等很多。如果你的决定是对可见的最大系统(比如社会)是有增益的,你就应该做出更好的选择。我经常见到一些小创业团队,每个人都不愿意走,其实早点解散了,对他们都好。也许你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到时候还可以将利益重新分配。比如我离开九九房的时候,当时九九房的投资人也投资了头条,他们现在收益很好。《财经》:但团队的老大先于公司解散走掉,不会有内疚感吗?张一鸣:创业成功本身就是低概率事件,买彩票没中会有内疚感吗?而且当时我为团队找了我认为比我更合适的CEO。不过现在回想一下,一两周低落期还是有的。《财经》:你很现实。张一鸣:可能跟很多人比,是的。《财经》:如果今日头条遇到大困境,或是你看到更好的趋势,你会放弃头条转身去发展新业务吗?——就像当年一样。张一鸣:我从来没说过我绝对不卖公司这种话,我说的是——我们有机会把头条做成一个平台型公司,所以我不会卖公司。我没有选择拥抱巨头,但我不是“为了不拥抱而不拥抱”。如果和哪个公司合作,可以让今日头条在全球获得成功;可以促进更多地方的信息分发;可以更快进入机器学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我并不排斥,但我不认为现在有这个机会存在。《财经》:想过卖掉公司吗?张一鸣:每次有选择的时候,我会想一想,然后我每次都会选择不把公司卖掉。我认为头条作为独立的平台,对我和我的团队,有着财务之外的很大意义。《财经》:想过几次卖掉公司?张一鸣:三次。人们总说成王败寇,但大众说法并不天然对,卖和不卖中间还有很长的过度。如果卖掉可以为更多人产生更大的好处,我并不反对。我的选择取决于个人感情和责任感,但更取决于现实。《财经》:如果失去公司的控制权你可以接受吗?张一鸣:如果新的这个人非常牛,我是Open的。07理性与现实《财经》:王兴是你比较好的朋友。你和他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是什么?张一鸣:都比较有好奇心,也都爱信息。他的好奇心比我更大,知识面比我更广。但我比他更懂技术。我们看问题有时候角度不完全一样,我感觉他更系统,我更灵活。他对什么事都关心,而我觉得对我不重要的事情我就不那么关心了。《财经》:在你眼里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张一鸣:就是能发挥效用的事情。《财经》:什么是能发挥效用的事情?张一鸣:不同阶段不一样。比如你身体不好的时候,健康是重要的。对我来说,自由、健康、公司发展、家人朋友健康,包括能够更有能力去帮助人,把困扰我的问题想得更清楚等等,这些都是效用。《财经》:在你的生命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张一鸣:我不确切知道。其实多数人都没有答案,但他们以为自己有很好的答案。《财经》:想把今日头条做成一家怎样的公司?张一鸣:先不设边界吧。先把提高信息分发效率这件事情做好,成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创作与分发平台。《财经》:上一次发火是因为什么事情?张一鸣:我几乎不发火。因为发火有什么效用呢?《财经》:为什么一切都要用效用来衡量?张一鸣:我又不想发火干嘛发火?我不发火,也很少生气。但有时会不高兴,不高兴多半是因为失望。《财经》:你赞赏哪种力量?反对哪种力量?张一鸣:四种基本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引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简单来说,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反对YY的力量。《财经》:最欣赏自己身上哪一种特质?张一鸣:延迟满足感,而最大的延迟满足感,是思维上的。《财经》:大学毕业来北京创业,对这个城市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张一鸣:冬天,坐出租车从机场往城区开,高速两边是大片整齐的白杨树,平原一望可以看到很远,坐车飞驰而过,那一幕印象很深。《财经》:作为一家受到价值观争议的公司CEO,你的价值观是什么?张一鸣:我并不完全确定。我讨厌形式化,讨厌虚伪,因为排来排去没用。但我认为体验和事实对我来说很重要,你经历各种经历、各种体验很重要。你能够有自由、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别人。而我作为「一个人」的效用就是:一是你的体验,二是你对别人的影响。《财经》:你在采访中说自己不喜欢无聊,人生要做来劲儿的事,但一些接触你的人评价你是个枯燥的人。张一鸣:他们没有看到我有趣的地方,比如打游戏、飙车各种我都不玩。我喜欢对世界有清晰的定义和标准,如果还能简洁更好。《财经》:你的爱好是什么?张一鸣:看书、看电影?我坦白,我没有特别强烈的爱好。我觉得很多爱好都来源于控制。如果你通过玩游戏来追求控制感,那你不如控制你自己。比如看书,看有难度的书,想有难度的问题,在商业追求上努力工作。如果你花时间去打真人3D实景游戏,为什么不拿这种「追求控制感」来创业呢?《财经》:对你影响较大的书有什么?张一鸣:《活法》、《少有人做的路》、《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基础生物学》对我影响比较大。我什么都看,只要我觉得对自己有帮助。还看了一些比如《世界应你而动》、《你从来没有努力过》。《财经》:你看了好多鸡汤。张一鸣:洁癖不会影响我的好奇心。《财经》:如何看待自己的弱点?张一鸣:拖拉。好多事情很拖沓,我迟到,经常迟到。《财经》:有特意做什么事情来改变自己吗?张一鸣:定目标。《财经》:用几个字定位一下自己。张一鸣:我在上海,徐汇区中金国际广场,第9楼。《财经》:有没有一直坚持的东西?张一鸣:每周按摩一次算不算?《财经》:多数认识你的人都评价你极其现实,像机器人。张一鸣:我觉得人总不facing to reality,是很大的问题。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是创造它,但前提是面对现实。《财经》:如何来区分梦想和不现实?张一鸣:梦想,就是做梦想的吧。多数人不愿意面对reality。reality是个名词,抽象名词,没有褒贬。《财经》: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张一鸣:把英语学好。来源:LateNews by 小晚《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五11 月 8 日晚,猎豹移动发布公告称将和今日头条在个性化内容和社交直播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内容出海战略联盟。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联盟不仅限于产品层面的打通,更是深入到了资本层面:今日头条以 5000 万美元参与了猎豹移动子公司 Live.me 的 B 轮融资,一旦今日头条在其海外产品中整合直播功能,Live.me将是优先合作伙伴。同时,今日头条以 8660 万美元对价收购猎豹移动旗下新闻聚合平台 News Republic。猎豹有权选择不超过价值 5000 万美元今日头条股份作为对价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 8660 万美元的投资里面,有 5000 万美元是今日头条股份,交易完成后,猎豹移动将对今日头条持股。交易宣布后,猎豹移动的暴涨 27%。今日头条:内容源大大拓宽,迈出全球化进程中的战略一步对此双方的合作,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猎豹移动成为合作伙伴,依托猎豹在全球市场的覆盖,将我们AI驱动的内容分发服务带给更多用户。通过收购News Republic,我们从全球数千家知名媒体合作伙伴获得了海量的优质内容,在全球化战略中迈出了激动人心的一步。这也使得我们可以触达更多的海外市场,让我们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多元的内容服务。”猎豹移动CEO傅盛表示:“此次内容战略结盟,有助于双方加快内容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Live.me已经是美国青少年最为喜爱的直播平台,用户量和收入增长强劲,今日头条的投资将助力Live.me在直播以及短视频领域的增长,今日头条还将在海外产品中推荐Live.me;News Republic已在全球拥有超过2700家版权合作资源,猎豹移动也在全球6亿移动用户中推荐News Republic的信息流,这将帮助News Republic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拓展以及增强猎豹移动海外工具产品的商业化能力。此外,两家公司还将在海外投资以及技术领域等多维度展开深入合作。”目前,猎豹移动拥有近6亿的月度活跃用户,近8成来自以欧美为主的海外市场,在用户获取、产品推广、商业化变现和本地化深入运营等方面具有成熟的全球化经验;今日头条已跃升为国内用户活跃度最大的新闻资讯平台之一,拥有包括新闻、图片、短视频、第三方“头条号”在内的丰富内容资源。猎豹:向内容产品转型,通过优质内容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据了解,收购NewsRepublic是猎豹移动在工具和安全领域做到全球第一的格局后,在内容创新方面的全新尝试。此前,猎豹还在社交直播和移动轻游戏等领域做了内容产品的布局。由猎豹移动发行的游戏《滚动的天空》(Rolling Sky),进入美国地区 App Store 免费下载榜前十;猎豹移动在美国推出的社交直播应用 Live.me,发布三个月即在App Store及Google Play双平台均占据领先位置。过去一年,猎豹密集地在新闻、视频、直播、机器人等内容产品上大范围布局。如今看来,猎豹已经初步完成了内容社交、新闻聚合、轻游戏等几大内容板块的布局。猎豹的海外内容布局之路,似乎初见成效。对于猎豹转型内容平台的原因,傅盛也曾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有所表示。在早期 PC 时代,谁拥有入口谁就拥有了价值的把控权;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用户的涌入和交互介质的转移使得内容成为了企业争夺的核心。归根结底,工具类产品只是一个获得用户的初级入口,而产品的本质需求则是在触达用户后延长用户的使用时间。而傅盛认为,内容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超级 IP」,这个猎豹做不来;另一类是基于精准推荐的内容,而这个则是猎豹最适合和擅长的。所以,傅盛会带领猎豹通过工具触达用户,再通过内容延长时长,让用户能够更快、更迅速、更精准地触及到他想要的内容。这看上去是个双赢的「联盟」。猎豹的内容战略和今日头条的国际化战略都有了「捷径」可走。不过,全球移动广告市场是个大盘子,根据 eMarketer 预测,全球移动广告到 2018 年能达到 1666 亿美元。对于刚刚成立联盟的今日头条和猎豹来说,在国际巨头的压制下,未来的竞争依然长久而激烈。返回 科技 关注更多《重金抢夺知乎大V:今日头条发起新边界战争?》 精选六文 /闫浩本文全文约四万五千字,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介绍知乎目前火爆的数据 ,引入全文(第二到第五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分四个角度介绍知乎为什么有这样火爆的数据,共四个章节第三部分:从内容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知乎特点,共三个章节第四部分:从内外部对知乎产品现有格局进行分析,共三个章节第五部分:探讨知乎商业化变现的可能,共三个章节第六部分是后记:简单讲述对知乎环境氛围「水化」的看法一、从第143名到第29名,知乎用了20个月――火爆的数据日,ALEXA排名显示,zhihu.com已经成为中国第29大网站,而此时距离知乎热门问题:“如何看待知乎成为中国第 40 大网站?”的提出仅仅过去3个多月。如果这样的对比还不够明显的话,在2014年8月一场关于知乎和人人孰弱孰强的论战中,知乎用户Leo Fang在《知乎超越人人:新旧社交平台的更迭》中关于知乎的数据是ALEXA中国区排名第143位,距今仅仅过去20个月。而在移动端,根据appannie 知乎 iOS 版本中国区排名显示,其在社交类app中国区下载量排名最近一年已基本稳定在10到15位之间,作为一款非典型社交类产品,达到如此成就已然卓绝。而知乎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目前惊人的6000万注册用户数据的支撑。(此数据基于2015年3月知乎ceo周源接受媒体采访预估年底5000万到6000万注册用户的目标保守推算)2012年,豆瓣创始人阿北在创新工场演讲时说:豆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品牌了。2016年的知乎,同样如此。二、为什么知乎会有这样火爆的数据?分四个角度介绍知乎为什么有这样火爆的数据:1、以问题为中心,形成有序的「公共领域」――问答模式的过人之处;2、「见解文化」――知乎独特的社区风格3、「社会化关系」――知乎运营的核心思路4、「自生长化」:人治→德治→法治――适时调整运营策略1、以问题为中心,形成有序的「公共领域」――问答模式的过人之处问答模式,是知乎作为一种非典型社交媒体迅猛发展独特之处;而作为新型网络「公共领域」,这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机制彰显出有序性的特征。1)「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是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的概念:公共领域是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地发表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看法、意见,不受政府的干涉,是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并对其关系进行调停的领域。知乎的问答框架,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公共领域」,它更符合美国人魏菲德、黄宗智提出「管理型公共领域」或「第三领域」理论,是一种阉割掉政治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2)知乎问答框架:以问题为中心带来的有序思辨流程。同所有传统媒体、社交媒体不同,知乎的核心内容来自问答框架,它天然的规则就是:问题就是中心,所有回答都必须围绕问题本身。在围绕问题的前提下,如果说传统媒体乃至新浪微博这种互联网社交媒体最终产出的内容是一个个单独的「议案」的话;那么知乎的这种问答框架可以完整的展现「议案」形成的整个流程:当然这套流程中颇为关键的地方在于:一个核心「议题」统领;由用户互动投票选择;「议题」最后并不一定会盖棺定论,没有哪个答案会因为他得到更多人点赞而成为终极标准;议题没有时间限定,尽管抢先回答往往占有先机,但原有高赞答案随时可能被新的答案超越。3)与之对比,传统媒体和其他社交媒体作为「公共领域」有序性流程的缺失。传统媒体:首先:PGC模式下,没有资源去兼顾众多「议题」;其次:视角单一,尽管对一个社会现象有可能刊发多篇不同视角的文章,但现实往往是一篇记者的报道就可以给一个事件定性;再次:互动环节缺失或作用微小,即使发展到PC、手机平台上,普通读者也基本不能对这些「议案」产生影响;最后:基本会随着时间而沉淀。新浪微博等社交媒体:首先:产生的内容虽多,但不可能使关注某一「议题」的人看到所有相关内容;其次:大部分内容生产者不会主动添加话题标签;而即使主动添加,同一件事物用户添加的话题标签往往是不同的,也不可以像知乎的话题一样事后编辑修改;一个话题标签下的内容也往往是无序乃至有可能被话题开创者操纵的;再次:互动评论局限于一个单独的「议案」,用户充其量可以对单条「议案」产生影响;一个「议案」经常仅仅在片面的受众中获得高转发高评论高点赞就会对「议题」定性;最后:问题随着时间的流动就会慢慢沉淀下去。而这些流程的缺失,最为关键的就是没有以问题为中心统领全局,除了一些重大事件会形成「 特别专题」以外,大部分情况下传统以及社交媒体产生的内容都会呈现出无序的「散兵游勇」状态,用户没有一个核心入口(问题)去专注。1、「见解文化」――知乎独特的社区风格如果说问答体系是知乎外在的独特之处的话,那么「见解文化」则是知乎区分于别的网站的内核,甚至连知乎的母体――著名问答网站Quora也没有如此鲜明的风格。1)「见解文化」:知乎区别于豆瓣、果壳、贴吧的独特之处豆瓣是文艺、情感文化,果壳是科学、知识文化,贴吧是多元、八卦文化相比;知乎最大的社区风格在于在于他的观念、见解文化。知友“动机在杭州”在“知乎、豆瓣、果壳有什么相似之处?”中有对知乎的「观念流」有着这样一番理解:观念融合了我们自身的经历、感悟和由此沉淀下来的人生智慧,它是灵活的知识,是有思想的情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无法复制。而在回答中阐述观念的过程,也正是提醒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过程。而这种社区风格成为知乎独树一帜的重要法宝。2)「见解文化」带来的用户归属感:从「发现更大的世界」到「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如果说知乎起初的宣传语「发现更大的世界」更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的话,那么随后的「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更在乎「见解」这个词眼。是的,来知乎,写答案,最核心的要点不是情感、不是知识、不是八卦,而是隐藏在情感、知识甚至八卦里的见解,每一个问题就像一道命题作文,你回答的要首要因素是传递你的观念、见解、你自己的独特领悟,一切的形式皆服务于此。在这种「见解文化」的包围下,用户对答案点赞可能不是因为他了解了这个知识,而是因为,他拥护答案背后的理念,他感受到答案独特的含蕴;你也许会觉得这种行为过于感性,但在这种「见解」的渲染中,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油然而生。3)「见解文化」催生的社区代表性符号:「知乎体」知乎经典语录:「看脸」「人丑就要多读书」「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你不能评价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好像有了软肋又好像有了铠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跳脱的想象力配合超凡的行动力来解决」知乎经典提问范式:「如何评价XXX?」「如何优雅地XXX?」「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知乎经典回答体例:「泻药/谢邀/卸腰」「实名反对加没有帮助」「求折叠」「XXX的回答已经很完善了,我再补充几点。」这些「知乎体」作为「见解文化」催生下的代表性符号,像图腾崇拜一样在知乎风行一时后,又盛行在中文互联网的其他角落,类似「XXX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提问甚至已经成为各种文案百试不爽的标题词。4)「见解文化」的吉祥物:刘看山每个没有头像知乎用户的默认灰阶图像就是刘看山。5)「见解文化」的疏离:Quora与知乎渐行渐远两个问答社区基于用户结构、实名制程度、语言习惯,以及知乎「大V导向」和Quora「问题导向」等种种差异,产品风格已经大为不同,而这其中,最明显的不同就是二者「见解文化」的疏离。知乎与Quora的自两者诞生之日起就有很多比较:Quora上的问题:How does the Chinese QA website Zhihu compare to Quora?;知乎上的问题:知乎和 Quora 有哪些不同点?在我看来:Quora的答案更重视理性分析的过程,而知乎答案中理性分析虽然不缺市场,但「见解」独到、有趣、有内涵往往也深受欢迎。当然,知乎用户珞凌在“Quora 里的段子手和营销号目前是什么状况?”中所揭露的Quora用户「抖机灵」的现象不是个例;但总体来看,知乎中这种「抖机灵」、「段子手」、「政治正确」等「见解文化」的重要流行代表相对更容易得到正面反馈。3、「社会化关系」――知乎运营的核心思路1)知乎产品本身存在三种需求关系:第一是单纯的问答关系,我把它理解为类似于百度知道的「工具性」关系;第二是问答与用户的关系,我把他理解为「社会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问答需求是第一位的,但背后社交「弱关系」亦不容忽视。第三是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交关系」,QQ、微信皆如是。2)知乎内部在早期阶段对这些关系就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思考:知乎团队成远在“2011年什么原因会让你离开知乎?”的答案下,曾经这样说明当时知乎运营的重要性:按照重要性排序知乎应该是:1、信息和信息之间的关系;2、信息和人(包括个人经验、社区关系)的关系;3、人和人的关系。其实在知乎上最重要的是前两个,而且前两个很大程度靠UGC,第三个不是不存在,而是很大程度靠底层算法、信息设计以及前两大类数据,而不是人际互动。可以看到,「问答大于社会化大于社交」可以说是知乎早期的一个理念。而之后知乎团队黄继新的看法变得更加直接,在2011年6月“目前知乎的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回答中,他着重强调了知乎的「社会化」关系是其最大价值。知乎是新建社交关系的一个典范,而非映射或迁移现有的社交关系。因此,知乎最大的价值,与其说是人脉,不如说是知乎帮助用户建立人脉的这个社会化知识、经验网络。2012年,知乎重大改版之后,知乎CEO周源在“知乎团队的路是怎么走来的,知乎未来又将如何发展?”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连接」来作为知乎今后运营的主旨。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连接才刚刚开始。而这种「连接」,就是要营造知乎用户的「社会化关系」。3)知乎运营核心思路基于「社会化关系」这个关键,知乎的运营核心思路可以总结为:通过UGC模式生产出大量以问答关系为主、模式为辅的优质内容吸引用户;通过用户的自我筛选(筛选用户进行关注;筛选信息进行点赞)和主页推送机制,强化内容与内容生产者乃至内容传播者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一种基于内容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弱关系」。「弱关系」形成路径流程图:即“提问、关注问题;回答;浏览内容、互动;关注用户”这个几个环节的循环。「弱关系」形成路径简明图:如果将上述思维导图再归纳细化的话,知乎采铜老师2011年在个人博客网络图谱论“知乎”里所作的图更加简练。4、「自生长化」:人治→德治→法治――适时调整运营策略1)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知乎社区运营的发展脉络。知乎种子阶段(即2011年上半年)严格限制用户来源,必须通过邀请码注册;知乎官方运营人员直接参与大量问题的提出与回复;回答审核压力小,基本依靠人工模式。知乎内测阶段(即2011年下半年到2013年3月)依然实行邀请码制度,但用户来源扩大,已不受官方控制;知乎运营人员开始对一部分问题折叠或删除;回答审核压力加大。开放初期(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知乎官方运营人员基本退出了人工提问、回答的阶段,但依然对优质内容点赞来达到依靠影响力扩大传播的目的;知乎社区规范启用,大量依靠用户的力量对恶意答案进行折叠或删除;反垃圾系统启用,但仍处于雏形阶段,不堪大用;知乎社区公共志愿者广泛地参与问题编辑。开放中期(2014年4月至今)2014年4月回答审核机制上线,因为用户多次修改内容仍然不能正常显示,遭到广泛指责,形成知乎史上的「419危机」。2014年12月对回答引入新的排序算法(即威尔逊算法)2015年4月,新一代「悟空」反垃圾系统上线,成为知乎发展的一代里程碑2015年4月,引入知乎友善度机制,引起一定争议但效果拔群。2)脉络总结:人治→德治→法治前两个阶段(种子期和内测期),靠人治(社区管理人员);开放初期,靠德治(强调用户自觉性的社区规范);开放中期,靠法治(强化奖惩的社区规范,并用不断成熟的技术来维护)。知乎不断因时制宜调整运营策略,使社区迈入了「自生长」的良好运行轨道三、知乎的用户和内容特点从内容和用户两个角度分析知乎特点,共3个章节1、「金字塔」型――知乎的用户结构特点2、「大杂烩」化――知乎内容的发展趋势3、九大模式与一个缺失――知乎用户最愿意点赞内容的特征1、「金字塔」型――知乎的用户结构特点1)知乎著名用户苏莉安有两份广为流传的知乎民间分析报告:2014年8月:《第一次民间版知乎用户分析报告》2015年1月:《民间版知乎分析报告第二期――赞同背后的秘密》在他近300万的样本中,得出这样一些数据:有将近84%的用户是从来不生产内容的。而且,写过答案的人里,还有一半从来没得到过赞同、三分之一左右没有人关注;换言之,被别人点过哪怕一个赞同的用户,也已经在整个知乎排到了前8.77%内。零关注、零提问、零回答的「三零用户」占全体用户的59.65%。96%的人粉丝少于10人。65%的人只关注粉丝上千的3000多位「中牛」,近一半的人只关注粉丝过万的729位「大牛」之中知乎粉丝上万的大牛们路径长度仅为1.5,而普通用户的路径长度为5.65(路径长度是指某用户平均需要经过几个人可以与所有用户产生联系)在全部51,934,080次关注行为中,仅有1,291,626次是双向的,也就是不到2.5%(可以理解为回粉率,平均关注100个人才会有2.5个人回粉)2)知乎用户赵澈在《有哪些网站用爬虫爬取能得到很有价值的数据?》的回答里也相当专业地分析了知乎的一些数据。他虽然只有2.6万名用户的样本, 但是却具体研究了在此背后的461万条关注连接和72万个问题,结论与苏莉安不谋而合。知乎用户结构中「」非常突出,少数用户占据大量赞同、关注,而大部分用户是图中「长长的尾巴」里的一员大V「抱团」特征非常明显大V的关注网络是如此健壮,健壮到即使失去许多结点,对整个圈子的连通几乎毫无影响。(平均最短路径向你保证平均来讲这条路径很短,只有2左右。直径和半径则告诉你在最坏情况下,你们碰巧是整个圈子里相距最远的两位,道路的长度在2到5之间)(纵坐标是介性中性度:一个点的介性中心度较高,说明其他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很多甚至全 部都必须经过它中转;上图可以这样理解,大v之间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独立的,大部分大V互相关注)3)结论尽管这两位用户的研究数据或陈旧或样本数量太少,但是从中依然可以窥探到:知乎用户的金字塔结构非常明显,少数「知乎精英」几乎掌握着整个社区的话语权;这些大V用户「抱团」特征明显;知乎的「媒体」属性远大于他的「社交」属性,大部分人关注一个人只是为了订阅一个经过自己筛选的消息源。2、「大杂烩」化――知乎内容的发展趋势在知乎内测时期,知乎用户主要来自IT行业,热门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这一领域;而随着知乎的开放注册,一步步发展壮大,形形色色身份和阅历的人不断涌入,其产生的内容可以用「大杂烩」来形容。钛媒体张远在2015年8月份发表的万能的知乎:“在行”为何没有出自知乎?中对知乎扮演的角色是这样描述的:它是互联网时代的《知音》、《故事会》,是解读一切新闻热点的评论网站,是从10元到1000万全面覆盖的导购网站,是影评、乐评和书评网站,是各学科论坛的集合体,是可以搜索一切百度不到知识的社会化搜索引擎,是段子手和网络写手龙蟠虎踞之地,是中文互联网最大的UGC平台,是微博、微信上嗷嗷待哺的“搬运工”的救世主…在知乎用户赵澈的数据中,用户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分类是:调查类问题 3792, 生活 3096, 历史 1713, 恋爱 1464, 心理学 1432电影 1419, 人际交往 1404, 社会 1332, 互联网 1214, 情感 1197政治 1028, 两性关系 994, 教育 897, 中国 823, 人生 815游戏 805, 文学 772, 知乎 772, 法律 750, 音乐 738爱情 699, 文化 659,创业 628, 大学 621, 程序员 619心理 617, 你如何评价 X 609, 女性 604, 编程 585, X 是种怎样的体验 582而这也基本上与我们在知乎的个人感受吻合:3、九大模式与一个缺失――知乎用户最愿意点赞内容的特征1)知乎内容「大杂烩」化拓宽了热门内容可以触及的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规律无迹可寻。黄继新在具备哪些特征的网络内容(音视频、图文等)比较容易被广泛传播?里曾经这样描述新浪微博的热门内容特征生活感悟类文字。不要小看知音体。写得好的笑话。情色。注意,不是色情。如果是若隐若现的暴露图片,配上情感方面的感悟文字尤佳。如果是视频,最好是搞怪,而非感悟。普通人会做、但某些人做得极其牛鼻的事情。比如把歌唱成《忐忑》,比如里维斯的空中转体穿仔裤广告。萌图。猫狗幼崽尤佳。带有争议性的突发社会事件或者包含社会责任感的内容。比如城管打农村老大爷的照片,上海高楼大火,以及儿童打拐照片等。经过名人转发的上面几种内容。而知乎同新浪微博相比,也渐渐大致趋同,目前知乎高赞答案(即热门内容)我总结出九大模式:主题积极:如 现实可以有多美好问题下的回答主题消极(令人愤怒、恐惧类回答):如何评价雾霾调查《穹顶之下》问题下的回答有趣(抖机灵、段子):如 知乎日报瞎扯栏目下的回答干货(各行各业的专业类回答):如 有哪些文化上接近 A 省,却在行政上被划归 B 省的城市? - 闫浩的回答有时效性、社会热点类回答:如 如何评价包贝尔婚礼上闹伴娘即试图把柳岩扔到水里的行为问题下的回答故事类回答:如 知乎用户银教授在如何看待 2016 年4月流行的让男朋友猜化妆品价格这件事问题下的回答总结类回答:如 如何评价电影《死侍》? -闫浩的回答爆照类回答:如 知乎妹纸爆照大合集收藏夹下的所有回答名人回答:如 李开复、徐小平等社会知名人士的回答这九种模式常常互相交织,频繁出现在知乎用户的timeline中。2)知乎高传播内容中最迥异的一环:视频和动图的缺失知乎现在仍然不支持GIF图和视频的播放,这使得知乎在被泛娱乐化冲击的互联网社交平台里显得格外庄重;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这亦成为知乎内容的缺憾。毕竟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很早以前就支持gif和视频直接播放了,而新浪微博更是有一半以上的热门内容以视频和动图形式呈现,在流量资费日益下降、短视频创业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的今天,知乎该如何取舍?周源2011年在《发现在知乎上提问题不可以附上图或简短的声音、视频。请问以后会添加这样的功能吗?为什么?》中曾经这样回答:增加多媒体信息,对信息表达,完整性都绝对有用,我们一直在考虑中。目前知乎在文字问答上的用户体验还做得不好,还差得很远,我们也希望在提升当前的体验后,再来提供更丰富的体验。文字→图片→动图→视频,知乎会沿着这个已经被前人验证的道路走么?四、知乎现有的格局分析从内外部对知乎产品现有格局进行分析,共3个章节1、外部:什么将威胁知乎?2、内部:知乎产品格局之知乎问答3、内部:知乎产品格局之子集产品1、外部:什么将威胁知乎?1)知乎就是「京东」知乎的内容从最初的以IT领域为主进化到今天的分门别类样样俱全,从某种角度来看,知乎像极了京东(从以前的垂直领域做起到现在一个全面的阶段,质量相对有保证)。而从这个角度想下去:百度知道就是淘宝(全面但是存在低劣产品)豆瓣、果壳就是唯品会(某一个或某几个垂直领域,质量相对有保证)2)知乎的市场会不会被垂直领域的问答网站瓜分?当互联网很多大而全的产品比如58同城、赶集网的市场被二手车、二手房、招聘等垂直领域 发展较好、较专业的互联网公司抢走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但,答案是不会,打败柯达的,绝对不是胶卷:首先,问答本身并不是一个普遍需求的产品;其次,问答的用户使用成本太过高昂,很多知乎用户现在也不知道怎么问一个好问题;再次,现有的垂直论坛模块本身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答需求了;最后,如何做到比知乎更加专业?3)但是成熟的社区产品借用问答的形式充当一个功能模块的模式将会威胁知乎以豆瓣电影为例:其实每个单独的豆瓣电影页面,就相当于一个知乎问题的入口:「如何评价XXX这部电影?」;短评就相当于「抖机灵」;影评就相当于「深度长文」而豆瓣电影推出了问答模块(热门电影问答)则可以涉及到「XXX电影有哪些有趣的细节?」这种具体小问题中:豆瓣电影的问答模块更加突出的一点是,相比知乎这种媒体属性重,大V掌握话语权的社区,的效果要更加明显。当然豆瓣电影问答也有他自己的一些问题:比如问题本身审核机制缺陷、用户不会提问题、回答偏向短评、进入问答模块的成本高等等。除此之外,未知的威胁,才是威胁:苹果一夜崛起 ,诺基亚顷刻坍塌,谁也不知道社交媒体的「苹果」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而如果梦魇成真,届时倒下的又何止知乎一个。2、内部:知乎产品格局之知乎问答知乎问答是知乎的核心,其他一切产品线都是对问答环节产生的内容以及内容制造者的再开发。笔者对知乎问答体系现阶段的主要困境和需要改进之处的思考如下:1)搜索知乎的成功离不开「运营驱动」,和初创时期「资源驱动」,但从本质上来看,知乎是一家「体验或者说设计驱动」的代表性公司,其最大的短板在于「技术驱动」的明显不足。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搜索。在Quora,随便输入「zhihu quora」搜索反馈是这样的:而在知乎,输入「知乎 quora」是这样的:这就是知乎最核心的技术痛点,也是广大用户最大的槽点,甚至某种程度上,用户不会提问都要归咎于搜索。知乎搜索工程师张前川在《为什么知乎的搜索功能如此之烂》中也坦承了知乎搜索的技术缺陷,目前看来,知乎搜索任重而道远;但同样也要认识到,这确实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解决的小问题。2)建站五年以来的知识沉淀问题――还是搜索在知乎,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自己曾经浏览过的某条内容就忘记收藏找不到了。为此,以下功能的推出可能解决用户的这一痛点。个人回答搜索机制用户产生的众多回答,自己寻找都很麻烦,更何况访客。而实际上,像新浪微博一样的搜索就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个人点赞答案搜索机制知乎同其他社交平台不同,对很多用户而已,点赞推送到自己主页是一种「收藏」手段。在做好回答搜索机制之后,紧接着要推出个人点赞内容的搜索,不仅可以搜索自己曾经点过赞的内容,也可以搜索别人点过赞的内容。个人收藏搜索机制与上同理增加「历史」栏目:浏览过的内容自动列入(*部分用户的痒点)解决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我看过的东西忘记点赞、忘记收藏,再找的时候找不到了。个人回答排序机制(按赞数排序和按时间排序)(*部分用户的痒点)现有的个人回答排序机制是这样的:默认按赞数排序就是降序;默认按时间排序是由近及远。假设这样一个场景:用户因为一个人的优质内容点击进他的个人主页,想要查看他的历史回答,这时他会更倾向选择由远及近的浏览顺序,了解这个人在知乎的成长轨迹来做「关注与否判断」;再比如:用户想看这个人会不会推送一些劣质内容影响自己的timeline,那么他更倾向于采用按赞数升序机制了解他「最平常状态下」会生产什么样的内容。3)首页动态推送机制知乎对用户影响最大的一次改版,当属用户首页变化为「全部依靠用户点赞来推荐内容」的机制,而原有的按关注的话题、热门程度推荐内容的混合机制默认关闭,开启模式隐藏在设置中的「实验室」版块。可以说,周源力排众议推行新版首页推送机制是无比有先见的决策,他预料到知乎发展壮大之后内容的复杂程度,也深谙「马太效应」对社区别的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政府主导 ngo合作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