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级的深海科考上海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台在哪里?

“深海科考”相关的资讯(117)条
01月08日 10:23
正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实现着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承诺。深海科考七龙探海 更深更远本报记者 刘诗瑶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
http://smart.huanqiu.com/roll/03915.html
01月08日 08:15
正以崭新姿态、更强能力、更好服务,实现着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承诺。深海科考七龙探海 更深更远深海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蓝色空间,也...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04002.html
10月22日 22:23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位深海工匠,不仅能熟练精准地安装和调试设备,而且对深海科考装备上成百上千个零部件的位置和功能,都了然于胸! 只要周皓在,出海路上我们就安心...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33815.html
10月09日 13:30
院海洋所共同研制的深海科考型遥控潜水器(ROV)完成首次深海试验,顺利停靠惠州码头。①深海科考型ROV布放工作场景。②深海科考型ROV回收工作场...
http://tech.huanqiu.com/science/14884.html
10月09日 13:19
院海洋所共同研制的深海科考型遥控潜水器(ROV)完成首次深海试验,顺利停靠惠州码头。①深海科考型ROV布放工作场景。②深海科考型ROV回收工作场...
http://tech.huanqiu.com/discovery/14838.html
09月22日 07:31
令人欣喜的是,为“蛟龙号”订制的母船“深海一号”上周六在武船开建,深海科考将再添国之利器。...
http://society.huanqiu.com/shrd/72714.html
09月21日 09:26
多金属结核,五千米深海我追寻着你
直击东太平洋科考
本报记者 刘 垠
多金属结核散落在搪瓷盘中 本报记者 刘垠摄 “左边松一点”“右边再拉...
http://china.huanqiu.com/hot/69366.html
09月18日 03:41
将充分发挥‘蛟龙号’的技术性能,大大提高我国深海精细调查能力,我国深海科考又添一国之利器。”
图为6月23日,“蛟龙”号1:1模型在国家深海基地码头展出。中新社记者...
http://china.huanqiu.com/hot/56334.html
08月06日 10:25
比如像海底热液硫化物的科学考察等。两者的目标不一样。 除了在深海科考方面能够与“蛟龙”号很好地互补和合作之外,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制...
http://china.huanqiu.com/hot/86201.html
08月01日 10:36
“探索一号”科考船完成再探万米深渊科考任务,靠泊在三亚港码头。本报记者武威摄
在万米深海科考中,“天涯号”深渊着陆器获得大量珍贵样本。本报记者武威摄
海南日报客户端...
http://society.huanqiu.com/shrd/62928.html
07月31日 11:22
无论是汇聚尖端科技的歼-10、还是时下大热的人工智能,抑或是深海科考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加油!向未来》的节目中,都因直观易懂的科学实...
http://ent.huanqiu.com/movie/yingshi-neidi/57767.html
07月28日 09:03
向未来》将科学的触角伸向深海,将实验室搬上蛟龙号,与国内先进的大国科技一起开展了一次深海科考之旅。驾驶蛟龙号的深海的哥刘晓辉担纲本次实验员,呈现了一场激动人心的...
http://ent.huanqiu.com/movie/yingshi-neidi/46722.html
06月26日 14:34
新华社广州6月26日电(记者王攀、胡林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科考船26日从广州东江口海洋地质专用码头启航,远赴太平洋,...
http://china.huanqiu.com/hot/99239.html
06月23日 19:24
布放回收作业的职业化水面支持保障队伍。 邬长斌说,深海基地作为国家级深海科考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除了配置先进的车间、试验室、大型科考码头...
http://china.huanqiu.com/hot/91343.html
05月31日 07:37
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http://china.huanqiu.com/hot/71222.html
05月31日 07:04
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
http://china.huanqiu.com/article/70210.html
05月31日 00:47
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http://china.huanqiu.com/hot/70306.html
05月31日 00:31
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http://china.huanqiu.com/hot/70285.html
05月31日 00:14
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http://china.huanqiu.com/hot/70260.html
05月30日 23:13
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成功构建,“海洋六号”科考船刷新多项极地和深海科考纪录……夯实科技基础,强化战略导向,科技创新领域“国之重器”不断涌现。...
http://china.huanqiu.com/hot/70126.html&nbsp>&nbsp&nbsp>&nbsp&&&正文
“蛟龙”从这里出发——国家深海基地“探密”
发布日期: 10:26
冬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的“鳌头”,静静面对广袤的黄海。前方一道大坝将大海划开,两侧的草岛和柴岛两岛环抱,把一片静谧的小海湾揽入怀中。
  这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随着 1月上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国际级的深海科考公共服务平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几乎没有参与深海科研和勘探的实力。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资研发深海高技术装备、建设深海保障基地,获得许多重要科学发现,在深海资源勘探、开采和利用等方面也取得巨大突破。
  2002年,我国科学界正式提出建立国家深海基地,日,基地开工建设。
  “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这是国家给予基地的定位和厚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说。
  于洪军介绍,基地承担深海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试验,开展深海基地调查船舶、重大装备等的运行和管理,承担潜航员和重大装备操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环境观测,以及深海科学考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深海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工作。
  位于海湾前方中央位置的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既满足深海基地基本办公需求,同时具备深海装备研发实验、大洋通讯指挥等科研业务功能。前方的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车间、试验检测水池及船坞、潜航员训练水池、维修维护主厂房、机修及电修车间,则可以对潜水器和各种深海科研设施与设备、仪器仪表等进行试验研究、检测、维修、保养,是深海基地的功能核心区。远处,则安装港口灯塔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VHF水声通信岸上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收发信机房,满足基地对远洋航行的大洋考察船指挥、控制要求。
  “蛟龙”从这里出发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蛟龙’号的研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提上日程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保华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02年被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其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气中重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为2节,巡航速度1节,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
  日,“蛟龙”号首次海试,首潜38米,迈出了中国载人深潜第一步。此后至2012年,“蛟龙”号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它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创下7062米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
  日至9月24日,“蛟龙”号开展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获得圆满成功,也标志着“蛟龙”号实现了从海试阶段到应用阶段的转变。
  据介绍,自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总计历时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实现了100%安全下潜,取得了丰硕的深海科考成果。它在多个海域的海山区、冷泉区、热液区、洋中脊,探索了多个海底“矿区”,帮助科学家们取回了大量深海生物样品、富钴结壳样品、多金属结核样品、岩石样品、沉积物样品、海水样品等,并对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有了初步的探查。
  “‘蛟龙’号可以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成为国家推进地球资源探索的重要保障,成为我国参与未来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力量。”刘保华说。
  “七龙探海”圆“五洋捉鳖”夙愿
  寒冬时节,“蛟龙”号静静躺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旁,正在进行大修和升级改造。“经过这次改造,‘蛟龙’号将更加强大。”多次与“蛟龙”号“生死相依”的潜航员傅文韬说。
  目前,一艘新的4000吨级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也正在建造中,未来它也将停靠在深海基地码头,和“蛟龙”号一起,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深海科考。
  “2018年将是我国深海事业值得期待和非常关键的一年。”刘保华说。我国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缆控(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自治(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为抓手,推进“蛟龙”号和“潜龙二号”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参与并加快11000米ARV系统的研发与海上试验,继续推进深海技术创新突破。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规划,下一步,我国还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在原有“三龙探海”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号、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作为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的“龙宫”,持续、充分地勘探海洋特别是深海。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峰日前向媒体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发方面,除了“蛟龙”号之外,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已经通过验收,将在2018年投入深海科研。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叶聪团队和上海海洋大学崔维成团队的1.1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也正在全力研制中。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深潜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着我们走向更深的海底,探索更广阔的海底世界。”刘保华说。
【编辑:郭维】“蛟龙”从这里出发——国家深海基地“探密”_中国江苏网
&&&&&&&&&&正文
“蛟龙”从这里出发——国家深海基地“探密”
新华社青岛1月28日电题:“蛟龙”从这里出发——国家深海基地“探密”新华社记者苏万明冬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的“鳌头”,静静面对广袤的黄海。前方一道大坝将大海划开,两侧的草岛和柴岛两岛环抱,把一片静谧的小海湾揽入怀中。这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
  新华社青岛1月28日电 题:“蛟龙”从这里出发——国家深海基地“探密”
  新华社记者苏万明
  冬日,青岛市即墨区鳌山卫的“鳌头”,静静面对广袤的黄海。前方一道大坝将大海划开,两侧的草岛和柴岛两岛环抱,把一片静谧的小海湾揽入怀中。
  这里就是国家深海基地,我国大型深海装备业务化运行支撑基地,也是世界上第五个深海技术支撑基地。我国深海科考最核心的载体“蛟龙”号,即“安家”于此。随着 1月上旬“‘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国际级的深海科考公共服务平台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几乎没有参与深海科研和勘探的实力。相比之下,一些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巨资研发深海高技术装备、建设深海保障基地,获得许多重要科学发现,在深海资源勘探、开采和利用等方面也取得巨大突破。
  2002年,我国科学界正式提出建立国家深海基地,日,基地开工建设。
  “凝聚全国深海科学研究的力量,吸引国内外海洋科技高端人才,成为深海科学技术开发的引擎以及深海产业孵化的桥头堡。这是国家给予基地的定位和厚望。”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说。
  于洪军介绍,基地承担深海技术装备的研发和试验,开展深海基地调查船舶、重大装备等的运行和管理,承担潜航员和重大装备操作人员的选拔、培训和管理,组织开展深海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环境观测,以及深海科学考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深海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与服务等工作。
  位于海湾前方中央位置的综合科研业务办公楼,既满足深海基地基本办公需求,同时具备深海装备研发实验、大洋通讯指挥等科研业务功能。前方的深海超高压环境模拟车间、试验检测水池及船坞、潜航员训练水池、维修维护主厂房、机修及电修车间,则可以对潜水器和各种深海科研设施与设备、仪器仪表等进行试验研究、检测、维修、保养,是深海基地的功能核心区。远处,则安装港口灯塔导航及大洋通信岸台天线、VHF水声通信岸上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收发信机房,满足基地对远洋航行的大洋考察船指挥、控制要求。
  “蛟龙”从这里出发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蛟龙’号的研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加快提上日程的。”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刘保华说。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2002年被列为863计划重大专项。其长、宽、高分别是8.2米、3.0米与3.4米,空气中重量约22吨,最大荷载240公斤,最大速度为2节,巡航速度1节,最大工作设计深度为7000米。
  日,“蛟龙”号首次海试,首潜38米,迈出了中国载人深潜第一步。此后至2012年,“蛟龙”号取得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成功。2012年6月,它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创下7062米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深纪录。
  日至9月24日,“蛟龙”号开展了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获得圆满成功,也标志着“蛟龙”号实现了从海试阶段到应用阶段的转变。
  据介绍,自海上试验以来,“蛟龙”号共成功下潜158次,总计历时557天,总航程超过8.6万海里,实现了100%安全下潜,取得了丰硕的深海科考成果。它在多个海域的海山区、冷泉区、热液区、洋中脊,探索了多个海底“矿区”,帮助科学家们取回了大量深海生物样品、富钴结壳样品、多金属结核样品、岩石样品、沉积物样品、海水样品等,并对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有了初步的探查。
  “‘蛟龙’号可以覆盖全球99.8%海洋区域,成为国家推进地球资源探索的重要保障,成为我国参与未来国际海洋竞争的重要力量。”刘保华说。
  “七龙探海”圆“五洋捉鳖”夙愿
  寒冬时节,“蛟龙”号静静躺在国家深海基地试验水池旁,正在进行大修和升级改造。“经过这次改造,‘蛟龙’号将更加强大。”多次与“蛟龙”号“生死相依”的潜航员傅文韬说。
  目前,一艘新的4000吨级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也正在建造中,未来它也将停靠在深海基地码头,和“蛟龙”号一起,实现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深海科考。
  “2018年将是我国深海事业值得期待和非常关键的一年。”刘保华说。我国将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缆控(无人有缆)潜水器、“潜龙”号自治(无人无缆)潜水器组成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为抓手,推进“蛟龙”号和“潜龙二号”的技术升级与应用,参与并加快11000米ARV系统的研发与海上试验,继续推进深海技术创新突破。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规划,下一步,我国还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在原有“三龙探海”的基础上,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号、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作为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的“龙宫”,持续、充分地勘探海洋特别是深海。
  中国大洋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刘峰日前向媒体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的研发方面,除了“蛟龙”号之外,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已经通过验收,将在2018年投入深海科研。中船重工702研究所叶聪团队和上海海洋大学崔维成团队的1.1万米级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也正在全力研制中。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深潜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带着我们走向更深的海底,探索更广阔的海底世界。”刘保华说。
标签:深海,蛟龙,基地,潜水器
责任编辑:中江网编辑 崔欣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1,B2-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DOC 1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
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按照《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等部门及上海市科委等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编制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本专项紧紧围绕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的需求,将重点突破全海深(最大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形成米级潜水器作业应用能力,为进入、认识深海,开发利用深海油气、矿产和生物资源提供技术装备,加快“透明海洋”技术体系建设,为我国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执行期从2016年至2020年,年重点围绕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深海通用配套技术及米级潜水器作业及应用能力示范,深海能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向启动了“全海深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锌银电池研究”等64个项目。2018年(第三批)拟针对上述方面继续支持约41个项目,国拨经费概算约7亿元。
本专项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3年。对于企业牵头的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6个,项目参加单位总数不超过10个。
本专项2018年(第三批)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 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研制及深海前沿关键技术攻关
1.1 全海深视频采集、传输、处理技术研发及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
研究内容:针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海试、科学应用的需求,研究全海深视频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超高清及3D视频摄录和照明设备、水下大深度长距离实时视频数据压缩及有线/无线视频传输设备;研究深海视频应用技术;构建水下搭载平台与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互动的全海深视频拍摄系统,实现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海底作业状况及场景的拍摄和原位观测,并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水面母船,实现全海深水下视频信号通过卫星实时传送。
考核指标:系统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视频采集系统满足超高清及3D录制要求,视频分辨率不小于,视频帧率不低于60帧/s;通信系统:水下到水面的视频信号传输满足电视视频播出的需求(H.264),完成一套万米级多机位海底拍摄系统的研制,实现载人潜水器万米级海底作业的实时传输,完成3D影视资料。通过海上验证及应用。
1.2 用于全海深技术装备的关键材料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全海深(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潜水器和探测设备的研制需求,研制适用于全海深海底地震仪的耐压玻璃球罩材料及其成型工艺,适用于全海深摄像机镜头保护罩或类似装备的耐压、高透光性、可曲面加工的透明材料及其成型工艺,适用于深海滑翔机壳体的新型耐压复合材料及其成型工艺。
考核指标:1.全海深海底地震仪耐压玻璃球罩: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各项技术达到或优于国际同类产品;2.全海深摄像机镜头保护罩: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有效尺寸直径不小于120毫米;可见光透光率不小于90%;折射率一致性不大于0.0003;弯曲强度不小于900MPa;加工后表面光洁度不低于III级;3.适用于深海滑翔机壳体的新型耐压复合材料:最大工作深度11000米,结构体重量体积比不大于0.8g/cm3,满足深海滑翔机的制造需求。通过海上验证。
拟支持项目数:针对以上3个研究内容,拟分别支持1个项目。
1.3 深海潜水器谱系化集成与高效运维保障信息平台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实现深海潜水器谱系化的目标,开展覆盖全海深的潜水器及探测作业装备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数据融合、综合保障、高效运维规范等技术及信息集成研究,建立支撑国产化深海潜水器的运维保障规范和信息平台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深海潜水器及探测装备谱系化成果的展示,并形成面向大众宣教的科普产品;针对本专项支持的科考航次和海试航次获取的各类生物、地质、环境样品和各类观测数据(包括动力、化学、地震数据及视频资料)等,建立全海深样品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开展深海技术与装备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研究。
考核指标:(1)深海潜水器谱系化技术集成与高效运维保障平台系统:构建覆盖全深海潜水器谱系化集成系统、深海潜水器系列标准规范及全寿命运维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深海潜水器测试和支撑保障系统;(2)形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谱系化成果展示系统和科普产品;(3)全海深(110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