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战靴男特种兵mk103怎么舔坦克

- - - - - - -
德国空军30mm航炮系列(MK101/103/108)
德国空军30mm航炮系列(MK101/103/108)
  Rheinmetal Borsig MK101
  MK101 30mm航炮的研制是基于德国空军需要一种新型航炮以有效对付潜在的例如轰炸机等大型航空目标。新型航炮要求大威力,只需命中几发即可摧毁目标。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Rheinmetall-Borsig)于1935年展开MK101的研制工作,到1940年莱因金属-波斯格完成了MK101的设计并做好了大规模量产的准备。MK101也是德国空军最早装备的一款30mm航炮。
  MK101每次射击后炮管连同炮机向后收缩3cm才开锁,而炮栓的开闭则由一个锁紧的套筒控制。该套筒表面有间隔的凸纹,与炮管护筒内凹槽槽纹相接固定并随炮管旋转,通过套筒的旋转就可控制火炮弹膛的开闭。这项专利技术是由路易斯o斯坦格(Louis Stange)在1920年代晚期发明,并应用到Solothurn MG公司的一些产品如MG-29及MG-30上。
  MK101首先装备在Me110C-6驱逐机上。几乎所有生产出来的Me-110C-6都被配备到第210测试大队(Erprobungsgruppe 210)去了。该大队主要负责测试评估新型武器及新战术(同时负责测试新型Me210飞机),英伦空战期间也参与攻击英国海岸沿线的雷达站及海军港口。Erpr.Gr.210的Me110C-6拆除了MG-FF机炮以减轻机体重量。然而在几次成功的袭击之后,Erpr.Gr.210失去了自己的指挥官,沃尔特o罗本斯多菲尔上尉(Walter Rubensd?rffer),他的座机被一架喷火击落。
  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红军庞大的装甲部队,德国空军急需一种有效的反装甲武器,他们想到了MK101。经过年冬天在空军雷赫林(Rechlin)测试中心进行的测试后,MK101被德国空军看中,准备用来进行反装甲作战。测试表明,MK101使用普通钢芯穿甲弹(AP)的穿甲能力并不出众。但如果配合新研制出来的H-Panzergranate穿甲榴弹及曳光穿甲弹,MK101便成为出色的装甲杀手。随后在库梅尔斯多夫(Kummersdor)装甲车辆测试中心德军利用俘获的苏军坦克对MK101进行进一步的火力测试。测试表明:使用钨芯穿甲弹时MK101可以对T-34造成毁灭性打击。而对KV-1进行的穿透实验显示,虽然只有20%的炮弹击穿KV-1的侧面装甲,但对KV顶部装甲及发动机舱上部装甲的穿透率则非常理想。配合新型彈藥,MK101足以有效对付当时苏军的主力装甲装备。
  Hs-129B也使用MK101,首先装备MK101的是Hs-129B-1/R3,随后应用到B-1 & B-2各型直到被MK103取代为止。装备MK101后使Hs-129从一种普通的攻击机转变成一种威力十足的对地近距离支援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He-177也采用过MK101的双联装炮塔,其中一架被派往斯大林格勒,任务是攻击俄军高炮阵地。
  Rheinmetal Borsig MK103
  MK101取得了良好的战绩,德军决定对其进行进一步发展也改进其不足之处。 新的航炮不仅要担负反坦克作战,还应满足进行空对空作战的需要,以满足当时德军对抗盟军轰炸机的需要。原先MK101由于其过大的重量及太慢的射速并不适合空战需求。
  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再次承担了这一任务,他们在MK101的基础上展开研制工作,并在1942年晚期完成了新航炮的设计。新的航炮被命名为MK103。MK103采用气导式结构和电击发装置等新结构技术。与MK101相比,具有初速高,射速快、射程远,威力大等特点。MK103空炮重量比MK101轻了20%,但仍有145kg重。全长2320mm,射速根据弹种不同在380(HE/M)-420(AP)发/分之间。由于MK103采用了一些轻量化设计,造成MK103的结构强度没有MK101高,这导致了MK103在使用高爆彈藥时降低发射药量以减轻冲击,这也降低了火炮初速与射速。不过使用穿甲弹仍采用全装药以获得高初速,满足反坦克任务需要。使用H-Panzergranate穿甲榴弹初速达到940m/s,而使用M-Geschoss弹初速则降为840m/s。
  MK103还有一种变型,即MK103M。它在结构上进行了改进已便安装在Jumo 213 和Daimler DB-603发动机上,火炮通过发动机中轴向外射击。值得一提的是虽有一些资料说MK103安装在Me-109K上,但实际上Me-109K并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MK103。因为如果要在Me109K上安装MK103,必须对机体进行改进,把驾驶舱后移20cm,即使这样炮管还是会长长的伸出机鼻,影响飞机飞行性能。Ta152和Do335飞机也曾安装过该型航炮。
  第一对地攻击机联队(StG.1)的Hs-129是MK103的首批用户之一。1943年4月Hs-129在乌克兰的基地完成了MK103的换装。它们在随后的库尔斯克战斗中大发异彩,对俄军的装甲部队造成沉重打击。
  MK103也被安装在吊舱内以安装在飞机机翼下。比如FW-190A战斗机FW-190F战斗轰炸机。该火炮吊舱采用32发弹链供弹,但由于大后坐力,采用这一火炮吊舱的Fw190战机数量有限。考虑到MK103的重量及大后坐力,MK103并不适合单座战斗机使用。采用MK103更多的是机体坚固和稳定性好的重型战斗机及攻击机。Fw190A-5/U11:攻击型,在翼下吊舱安装 2 门 的 MK103 30mm 航炮,只生产 1 架(W.Nr.151303, RG+ZA)。这种武器配置后来成为标准的 R3 改装套件。多款Fw190战机采用了这一改装套件。
  Me410驱逐机上也采用了MK103
  夜间战斗机部队也采用了MK103
  该型30mm航炮也被采用在一些Me262上,比如Me-262A-1a/U1。它的机鼻内装有2门MK108 30mm航炮,2门MK103 30mm航炮及2门MG151/20 20mm航炮,每门火炮备弹70发。这可真是威力十足的组合。只有4-5架Me-262A-1a/U1被投入实战,其中一架由“赤红十三”海因茨o巴尔中校(Heinz B?r,220架战绩)驾驶,他在这架飞机上取得了3架战果。Dornier Do-335也MK103的用户之一,它在每侧机翼里安装了一门MK103。
  Rheinmetal Borsig MK108
  就很多方面而言,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的MK108 30mm航炮被认为是武器工程设计的一个杰作:紧凑的结构、轻便的重量、易于制.造、可靠性高及足够的威力。MK108的制.造还采用了大量的冲压部件,整个火炮结构部件中有80%都采用了冲压件,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便于其维护和保养。
  MK108最初只是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在1940年私下搞的一个项目,全部设计在1942年完成。1942年帝国航空部(RLM)向各公司发出需求,要求开发一种重型机用航炮以有效对付出现在德国土地上空的盟军重轰炸机。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正好把MK108提交给帝国航空部。
  随后的测试表明,MK108十分适合这个任务。它结构紧凑、重量轻,威力大,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高爆彈藥时,MK108平均只需命中五发即可击落如B-17、B-24之类的重型轰炸机,对付战斗机更不用说了,只要命中1发足以。相比MG151/20 20mm航炮则平均需要命中25发才能击落一架B-17。
  MK108全长1060mm,空炮重63kg(连MK103一半重量都不到!)最大射速可以达到650发/分。MK108一个明显外形特征就是它的炮管很短,这也导致其火炮初速只有500-540m/s。
  MK108最大的缺点就是其较低的初速,它的弹道曲线远没有高初速的MK103出色。炮弹在出膛的头1000m中就会下坠41m,这导致MK108的有效射程很短。由于其糟糕的弹道曲线导致MK108很难有效对付高机动的盟军战斗机,较短的有效射程又致使德国战斗机在攻击盟军轰炸机时需要接近到轰炸机防御机枪火力范围内开火攻击。它还有个缺点就是一旦MK108安装完毕后就无法对火炮进行校准调整了,所以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在MK108射击时,其彈藥采用的弹链容易被撕裂,这也导致MK108易卡壳。
  尽管有这些缺点,但由于MK108结构紧凑、重量轻,易于生产、威力大,适合德军单座战斗机采用,这在战时是最为重要的。所以MK108很快就投入生产并装备德部队。它最初于1943年晚秋被Me-110G-4及Me-110G-6/U4使用。随后被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对抗盟军重型轰炸机部队,许多型号的德国战斗机都装备了MK108。比如Me-109、Me-110、 Me 163, Me 262, Fw 190, Focke-Wulf Ta 152, Ta 154, He 162, He 219, Ho 229 及 Ju 388。MK108的列装使德军战斗机获得一种有效的武器对抗盟军重轰炸机部队。而MK108因其出色的大威力及其独特的射击声,在盟军轰炸机飞行员们中间赢得“汽锤”(Pneumatic Hammer)的绰号。
  夜间战斗机部队也采用了MK103
  该型30mm航炮也被采用在一些Me262上,比如Me-262A-1a/U1。它的机鼻内装有2门MK108 30mm航炮,2门MK103 30mm航炮及2门MG151/20 20mm航炮,每门火炮备弹70发。这可真是威力十足的组合。只有4-5架Me-262A-1a/U1被投入实战,其中一架由“赤红十三”海因茨o巴尔中校(Heinz B?r,220架战绩)驾驶,他在这架飞机上取得了3架战果。Dornier Do-335也MK103的用户之一,它在每侧机翼里安装了一门MK103。
  Rheinmetal Borsig MK108
  就很多方面而言,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的MK108 30mm航炮被认为是武器工程设计的一个杰作:紧凑的结构、轻便的重量、易于制.造、可靠性高及足够的威力。MK108的制.造还采用了大量的冲压部件,整个火炮结构部件中有80%都采用了冲压件,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便于其维护和保养。
  MK108最初只是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在1940年私下搞的一个项目,全部设计在1942年完成。1942年帝国航空部(RLM)向各公司发出需求,要求开发一种重型机用航炮以有效对付出现在德国土地上空的盟军重轰炸机。莱因金属-波斯格公司正好把MK108提交给帝国航空部。
  随后的测试表明,MK108十分适合这个任务。它结构紧凑、重量轻,威力大,适合大批量生产。使用高爆彈藥时,MK108平均只需命中五发即可击落如B-17、B-24之类的重型轰炸机,对付战斗机更不用说了,只要命中1发足以。相比MG151/20 20mm航炮则平均需要命中25发才能击落一架B-17。
  MK108全长1060mm,空炮重63kg(连MK103一半重量都不到!)最大射速可以达到650发/分。MK108一个明显外形特征就是它的炮管很短,这也导致其火炮初速只有500-540m/s。
  MK108最大的缺点就是其较低的初速,它的弹道曲线远没有高初速的MK103出色。炮弹在出膛的头1000m中就会下坠41m,这导致MK108的有效射程很短。由于其糟糕的弹道曲线导致MK108很难有效对付高机动的盟军战斗机,较短的有效射程又致使德国战斗机在攻击盟军轰炸机时需要接近到轰炸机防御机枪火力范围内开火攻击。它还有个缺点就是一旦MK108安装完毕后就无法对火炮进行校准调整了,所以安装时要特别注意。在MK108射击时,其彈藥采用的弹链容易被撕裂,这也导致MK108易卡壳。
  尽管有这些缺点,但由于MK108结构紧凑、重量轻,易于生产、威力大,适合德军单座战斗机采用,这在战时是最为重要的。所以MK108很快就投入生产并装备德部队。它最初于1943年晚秋被Me-110G-4及Me-110G-6/U4使用。随后被被广泛应用于德国空军战斗机部队,对抗盟军重型轰炸机部队,许多型号的德国战斗机都装备了MK108。比如Me-109、Me-110、 Me 163, Me 262, Fw 190, Focke-Wulf Ta 152, Ta 154, He 162, He 219, Ho 229 及 Ju 388。MK108的列装使德军战斗机获得一种有效的武器对抗盟军重轰炸机部队。而MK108因其出色的大威力及其独特的射击声,在盟军轰炸机飞行员们中间赢得“汽锤”(Pneumatic Hammer)的绰号。
  德国空军曾经用FLAK43为基础,研制出了一种类似BK3.7的大口径航炮,射速高达250发/分。除了重量和后坐力不太友好外,这种大口径航炮基本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空战武器来使用了~不过,最终它仅仅装备了两架Me410和3架Bf110。这些飞机作为试用,参加了几次实战检测后,再就没有了下文。我个人认为,这种航炮夭折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个是它仍然采用BK3.7的6发弹排,因此火力持续能力太弱,不适合在空战中使用;另一个是因为作为母本的FLAK43本身的产量就供不应求,实在没有能力再供应给空军如此“折腾”~~~
  37毫米口径并不是德国空军最有兴趣的口径,因为它的威力比起更加成熟的30毫米系列航炮来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我个人就认为,斯图卡与其用BK3.7,不如用MK101或者MK103更加有效)。德国空军真正中意的,是50~55毫米口径。在指导者看来,这个口径的航炮,兼具了实现一击必杀的高威力和多发命中的高射速的可能性。
  在这种思想下,多个公司参与到了50~55毫米大口径全自动航炮的研制中。和30毫米口径航炮的研制策略一样,德国人同时从“高后坐”和“低后坐”两条路上出发(30毫米航炮中,高后坐的代表是MK101/103,而低后坐的代表是MK108)。
  第一个成果是莱因金属-波斯格的MK112。它是完全以MK108为蓝本设计的,简单来说,MK112就是一门放大了的MK108。它使用55X175RB弹,空重275公斤,在发射1.48公斤重的高爆弹头时,出速能达到600米/秒,射速约为300发/分。从这些数据来看,MK112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武器,尤其是在以航炮吃饭的空战时代,这种武器可以对大型轰炸机构成极为致命的威胁。MK112的原型很顺利的通过了测试,但是在完成量产准备之前,战争就结束了~
  另一个非常接近成功的作品是来自克虏伯的MK412。它的口径是55毫米,也是低后坐路线的产品,空重240公斤,射速250~300发/分钟。MK412的命运比MK112更加坎坷,它甚至连测试都没来得及参加,全部设备和原型就毁于盟军的空袭了~
  高后坐路线的产品比低后坐路线要问世的晚。这也很好理解,两者的技术难度不是一个水平上的。因此,当高后坐路线的产品初见雏形时,已经是战争结束前的时候了。
  毛瑟公司的MK214A,是高后坐大口径自动航炮中的优秀成果之一。它的样品于战争结束前的最后几个月被制.造出来,是高后坐计划中少数有实物的产品之一。大致上来说,它就是一门能全自动射击的BK5。它同样参考了KwK39,但是增加了一个导气式的自动机构。MK214A的空重为490公斤,测试射速为160发/分。如果-----仅仅是如果-----它能够服役并参战的话........想像一下,一辆以160发/分的速度发射炮弹的3号坦克~~~~~~
  同样刚刚问世就夭折的高后坐产品还有莱因金属-波斯格的MK114。MK114使用一种全新的彈藥:55X450B。这种彈藥的弹头重达2公斤,初速1000米/秒。是不折不扣的大威力炮弹!MK114射速为150~180发/分。为了承受这种大威力炮弹,并达成如此高的射速,航炮本身重量达700公斤----和75毫米的BK7.5是一个级别的----。同样仅仅是如果~如果这种武器应用于对盟军重型轰炸机的拦截.........真是很值得哈德门YY的一件事情啊~~
  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BK系列其实仅仅是德国大口径航炮的开始,甚至可以说是附带产品。在德国人的想法中,诸如MK112和MK214A折中的产品才算是合格的大口径航炮(注意它们在编号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实际上在二战中,德国人宏大的大口径航炮计划,仅仅是开了个头,最精彩最精华的部分连登场都没有,就华丽的结束(仆街?)了~~虽然战争有正义与否,但是仅以武器爱好者的角度而言,不能全睹这个计划的全貌,实在是件很遗憾的事情~~
  MK101 30mm航炮
  采用30发弹鼓的MK101
  Me110C-6
  MK101对KV1进行火力测试的情况
  MK101对KV1进行火力测试的情况
  采用30发弹鼓的MK101
  Me110C-6
  MK101对KV1进行火力测试的情况
  MK101对KV1进行火力测试的情况
  MK103 30mm航炮
  MK103结构图
  Do335在Jumo 213V引擎中间安装有MK103M
  第一对地攻击机联队(StG.1)的Hs-129
  第一对地攻击机联队(StG.1)的Hs-129
  FW190A-6/R3
  Fw190A-5/U11
  FW190F-8/R3
  Me410B-2/R2
  Me410B-2/U1
  Ju-88C采用了MK103双联装炮塔
  Me-262A-1a/U1机鼻,可以清楚看到MK103的炮管
  MK108 30mm机炮
  Me-110G上安装的MK108
  Fw190A-8/R2上装备的MK108
  Me-262也采用了MK108
  Me-262A-1a/U5机鼻上更是安装了6门MK108
  Me-262A-1a/U5机鼻上更是安装了6门MK108
  M-Shell
  30mmRS弹
  采用Schr?ge Musik的He-219夜间战斗机
  采用Schr?ge Musik的Me-110G-4夜间战斗机
  安装在Me-110G夜间战斗机上的Schr?ge Musik,采用两门MK108
视频专访WarGaming研发团队
空战常用术语介绍
经典战术动作垂直机动讲解
只有B&Z才是空战高手的真正招牌
协同作战技巧“剪刀交叉”
飞行员必备技巧“殷麦曼”
桶滚又称360度定轴回旋
收罗《战机世界》游戏视频176 RTX-44陆战强袭型钢坦克_土豆视频登录登录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收藏、订阅和会员哦~知道了上传视频后可以查看观看历史哦~观看历史后可以查看消息哦~浏览器版本过低,请升级浏览器收藏已收藏分享176 RTX-44陆战强袭型钢坦克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手机免广告使用土豆APP观看短视频没有广告哦!扫码即可下载手机端MS动画图鉴已完结,249集全101-200001-100101-200201-249评论区下载土豆客户端聊聊英国坦克的那点事儿:陆战巡洋
我的图书馆
聊聊英国坦克的那点事儿:陆战巡洋
前言: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聊到了英国早期的多炮塔坦克,在那之后,英国转变思路造起了巡洋坦克,今天,我们就继续聊聊英国坦克的发展历程......  昨天我们聊到,英国A13 Mk I巡洋坦克的量产工作由莫里斯集团下属纽菲尔德机械与航空公司负责,军方最终订购了65辆,全部坦克订单在1939年夏季前全部交付使用。  只是A13 MkI巡洋坦克也并不完美,它最为人所诟病的就是,其14毫米的正面装甲,玛特尔等人曾经试图将A13 Mk I量产型的装甲厚度增加至30毫米,但由于车辆时速有可能会下降至40公里,这项改装在最初并没有实拖。但是英国人并没有放弃对A13 MkI的改进,他们依照Mk I (A9)与Mk II (A10)巡洋坦克的发展方式,很快又开发出了A13 Mk I巡洋坦克的装甲增强版,即Mk IV巡洋坦克(A13 Mk II)。这一工作最早在A13 Mk I坦克刚刚量产的1939年就开始了。陆军部部最终接受了玛特尔等人的建议,通过在A13 MkI车体上增加附加装甲的形式将坦克的装甲厚度增至30毫米。  一辆A13原型车为此进行附加装甲的改装,坦克总体装甲增至20至30毫米。军方通过测试,惊奇的发现,由于“自由”II发动机的强大功率,尽管增加的装甲使得车体重量增加了约0.54吨,但坦克的速度和其他各项行驶性能却并没有受到多大影 响。附加装甲的栓接部位包括车体前侧、车体侧面和炮塔火炮防盾正面,另外炮塔两侧首次采用了“V”形断面间隔式装甲,这种附加装甲模式后来被德国人大量采用。A13 Mk II巡洋坦克炮塔上的“V”形断面间隔式装甲成为其区別于A13 MkI巡洋坦克的最鲜明特征。A13 MkII巡洋坦克同样可以达到48公里的最高时速,而装甲的增强使其战场生存能力明显超过A13 MkI型,军方要求纽菲尔德公司交付A13 MkI巡洋坦克后立刻将A13 MkII型投入量产。Mk IV /A13 Mk II型巡洋坦克  事实上,在1939年夏季,纽菲尔德公司交付最后一批A13 MkI巡洋坦克之前,就有部分坦克已经按照A13 MkII的标准进行过附加装甲改装了,这批坦克也被称为Mk IV巡洋坦克早期型,主要武器仍然为1门2磅炮和1挺7.7口径维克斯水冷机枪,火炮防盾样式为A13 MkI巡洋坦克的弧面形。纽菲尔德公司之后承接了军方225辆Mk IV巡洋坦克的生产订单,这批坦克采用了带有附加装甲的火炮防盾,因此也被称作标准量产型。  1940年,在英军武器更新规划中,所有坦克上的维克斯水冷机枪均被7.92毫米伯萨坦克机枪所取代,Mk IV巡洋坦克也进行相应改装,为此安装伯萨气冷机枪和新式火炮防盾的车型被命名为Mk IVA巡洋坦克(A13 Mk IIA)。火炮防盾样式包括类似于“领主”空降坦克的方形炮防盾,以及与A10 Mk IA巡洋坦克完全相同的轮轴形炮防盾,其中采用轮轴形炮防盾的Mk IVA巡洋坦克生产数量居多。后来吉福还曾想改装1款安装3英寸榴弹炮的Mk IVA CS型火力支援坦克,但是最终没有实施。倒是Mk IVA巡洋坦克因为战局紧迫而增订了440辆。  就在对A13系列巡洋坦克的研制还在进行当中时,英国陆军部并没有满足。他们还在进行着许多其他的研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A14和A16型多炮塔巡洋坦克的研制。毕竟作为1936年苏联大阅兵上最为耀眼的明星的,并不只是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的BT快速坦克;而是在《坦克世界》中有着不俗表现的T-28多炮塔式中型坦克以及外强中干的典型——T-35多炮塔式重型坦克。  有意思的是,苏联人对多炮塔坦克的研究,还是受到了英国人早期16吨多炮塔坦克的影响。英国人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多炮塔坦克的批量装备,而苏联却在这方面受到了启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随着1936年之后国际局势的骤然紧张,英国方面明显加速了自己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发速度。现在轮到英国人这个老师来向学生苏联人取经了,在进行克里斯蒂系统坦克引进的同时,受到苏制T-28多炮塔影响的玛特尔将军等其他一些英方将领认为采用30毫米的重装甲重型巡洋坦克的研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陆军总参谋部分別确立了A14与A15重型巡洋坦克的研发项目。后来在将A15这个试验编号最终陚予当时并不确定的1938年中型巡洋坦克项目后,重型项目被重新命名为A16。在首批A13 MkI巡洋坦克交付军方的1938年,LMS公司与纽菲尔德公司分别承接了A14与A16样车的制造任务,设计样式将参考A9巡洋坦克的多炮塔布局进行。  1938年3月初,LMS公司正式接到军方的正式采购合同,开始采用软钢材料制造两辆A14坦克样车,这一工作在LMS公司的Coorow工厂完成,样车分别被命名为A14E1和A14E2。坦克的设计图纸和制造规格由英国坦克设计局提供,整车的底盘设计借鉴了之前进行的A7系列中型坦克项目,而上面安装的炮塔则与A9巡洋坦克类似。军方曾希望A14巡洋坦克的重量控制在25吨以内,可实际中在安装了军方要求的30毫米装甲板后,该车的重量接近30吨。  A14E1样车安装1台500马力的索恩克劳夫特RY-12型12缸 汽油发动机和一部威尔森双8速行星齿轮变速箱,最高时速48公里。A14E1巡洋坦克标准乘员7人,其中3人位于主炮塔内,2人位于车前驾驶舱,2人位于前部两个独立机枪塔。武器包括主炮塔内的1门2磅坦克炮和1挺7.92毫米伯萨同轴机枪,前部两个独立机枪塔内分别安装1挺伯萨机枪。1939年6月,没安装武器的A14E1样车运抵英国机械实验研究所进行综合评估。坦克的悬挂装置由于结构复杂,而故障频发,并且在行驶中噪音巨大。军方因此很快对其失去兴趣,A14E2样车的制造合同也被取销。  与A14平行进行的A16多炮塔巡洋坦克的设计项目得到了玛特尔本人的高度重视。在他的强烈建议下,由纽菲尔德公司负责的A16样车采用了刚成功定型的A13 MkI巡洋坦克底盘所采用的克里斯蒂悬挂装置,而车体上部战斗室和武器的布局基本与A14E1样车一样,车体及炮塔的正面装甲全部采用30毫米装甲板,A16样车的动力系统将采用1台414马力的24升“自由”汽油发动机,样车的最高时速为48公里。1938年3月初,纽菲尔德公司接到军方订单开始制造A16E1和A16E2样车。可惜最后这两辆样车因为A14E1的失败和英国军方注意力转移到“盟约者”巡洋坦克身上而被放弃。总的来说A14与A16项目是多炮塔坦克在英国坦克发展史上最后的掠影,也是最后的终结。
馆藏&1528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figure&&img src=&/v2-aac90b4ce7b_b.jpg&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v2-aac90b4ce7b_r.jpg&&&/figure&&p&在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的经济体制迅速的从战争经济恢复到和平经济,而国会也迫不及待的将军费开支砍了重重一刀,很多新装备的订单被直接取消,而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国会老爷给的军费少的可怜根本无法维持其“制霸全球”的野心,最后美国将目光投向了一种二战后新诞生的武器——原子弹,其不得不围绕原子弹来构建新的军事理论,围绕原子弹的投送问题海军和空军分别递交了超级航母和B-36轰炸机用于争夺为数不多的预算,可怜的陆军在陆航独立成空军后成了后妈养的孩子,经费被不断削减特别是新坦克研制方面的,陆军对新坦克已经不抱任何奢望,只能靠翻新现有坦克用以度日。&/p&&p&(哈?海军陆战队?两条腿的牲口你还要争经费?)&/p&&figure&&img src=&/v2-cc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3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v2-cca_r.jpg&&&/figure&&b&&figure&&img src=&/v2-fb93ac79cc8a9c55abbf5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v2-fb93ac79cc8a9c55abbf5d_r.jpg&&&/figure&&/b&&p&&br&&/p&&p&&b&CVA-58“合众国”号航空母舰和B-36和平缔造者轰炸机&/b&&/p&&p&美军的最新坦克是M26潘兴。虽然这是战争后期生产的一种坦克,但M26并没有充分反映最新的设计理念。它最大的缺陷便是福特GAF发动机相对较低的功率,500马力的输出成功地驱动了35吨的谢尔曼,但对45吨的潘兴来说是非常不够的。然而,在有2000台M26库存和没有资金用于新生产的情况下,战后的坦克供应的明显来源是潘兴的现代化计划。&/p&&figure&&img src=&/v2-b39c3949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b39c39491_r.jpg&&&/figure&&p&&br&&/p&&p&&b&生产线上的 M26 潘兴&/b&&/p&&p&大陆公司在开发V12风冷汽油发动机是解决动力问题的最佳方案,其发动机气缸设计是基于2款不通气缸的发动机测试之后的选择的结果。日提陆军军械局授权制造三个全尺寸样机,这时样机的编号为 AV-1790-1型发动机,日给出的标定数据是,2600转\分转速下有740马力的动力输出。在第一台发动机完成工程测试后,3号机样机安装在经过改进的M26上进行了500小时的装车测试,同时AV-1790-1发农机配适配通用汽车公司的CD-850-1型传动,改型的潘兴被称为M26E2。 由于新的发动机横向再配用CD-850-1型传动可以提供双重控制系统,允许驾驶员和副驾驶(操作车体机枪那位)都可以驾驶坦克(通讯员:放开我!我要开坦克!)。因为CD-850-1使用的是电力操作,所以操作精度比以前的福特GAA可以更加精确,1948年在底特律完成测试后M26E2被运往马里兰州阿伯丁试试验场。&/p&&figure&&img src=&/v2-a7f2ac498d8ec1c0eef6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17& data-rawheight=&4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7&&&/figure&&figure&&img src=&/v2-59cb360dd2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figure&&p&&br&&/p&&p&&b&AV-1790-1发动机和CD-850-1变速箱&/b&&/p&&p&与此同时M26的另一个升级计划是安装更强的T54型90MM坦克炮,也就是M26E1,在之后的测试中有尝试使用76.2MM的T98坦克炮替换原有90MM炮的计划,(T98坦克炮源自海军的3英寸70倍径高射炮),然而在1948年陆军军械局与陆军装甲部队的一次会议上取消了对M26火力的提升计划,最后决定保留原有的90MM炮,在M3坦克炮的基础改进炮口制退器、加装抽烟器同时适配更新的M83型瞄准镜,发动机舱上覆盖有大面积的百叶窗,完成以上改进的样车被称为T40。&/p&&figure&&img src=&/v2-49e8e93fbf71cdc588af5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49e8e93fbf71cdc588af5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dd61dd8b0ee6d820a308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2& data-rawheight=&31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2&&&/figure&&p&&br&&/p&&p&&b&T40坦克后部的进气式百叶窗和动力舱&/b&&/p&&p&在1948财年10台T40样车被准许生产,它们分别使用的AV-1790-3发动机和早期的AV-1790-1改进型发动机,进过改进后这批发动机在2800转\分转速下有810马力的动力输出,在后来的引擎上,每一个气缸上安装4次磁电机2火花塞配置的点火装置。 其中,每一对中的单一气缸上有2个磁电机和一套火花塞。&/p&&p&AV-1790-1和后来的发动机(1790-3)的区别在于,使用了干油槽和电池点火装置代替了磁电机点火器。同时为了适配风冷发动机M26原有的车体也被调整,其改进主要集中在车体后部的动力舱顶部,新增大量的装甲百叶窗,允许冷空气进入发动机舱,同时利于排气扇将热空气排出。在完成这一系列改进后T40的全重为43.5吨。在阿伯丁试验场完成一系列的耐力测试后,10台T40中的9台被分别用于阿伯丁、诺克斯堡和底特律兵工厂的测试,而底盘编号的第十台T40坦克被保留在底特律兵工厂被改装成了装甲工程车——T39。而这九台试验车中的八台又被送回兵工厂进过改进升级至M46A1后交于部队服役。而T40坦克使用的CD-850-1型变速箱在日后T42项目中被测试适配500马力发动机,并在之后凯迪拉克军工部门和通用电气公司的合作后进一步发展成了T41E1轻型坦克的动力包。&/p&&figure&&img src=&/v2-66c0cc7cfdd8b28fa3d1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8&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8& data-original=&/v2-66c0cc7cfdd8b28fa3d1f_r.jpg&&&/figure&&p&&br&&/p&&p&&b&T40样车&/b&&/p&&p& 在日的会议上决定了以M46为基准作为M26的改进方案,但由于陆军要求部队手中的坦克必须保持的充足的数量和经费问题,M46改进方案险些被放弃。在194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800辆M46的预算,在之后的1950年又批准了余下的1215辆潘兴接受M46改进,为了纪念乔治.巴顿将军新的M46被命名被M46巴顿中型坦克。&/p&&p&
然而在1948年爆发第一次柏林危机,美苏开始展开对峙,1949苏联试爆第一枚原子弹,以及1950年6月爆反的朝鲜战争,美国陆军的战略不得不急速转变。朝鲜战争的爆反,驻日本的坦克师和步兵师紧急开赴朝鲜,然而其装备的M24霞飞轻型坦克根本无法对抗朝鲜军队的T-34-85,只能紧急抽调M26/46前来支援而此时陆军重新审视其老旧的M26/46等坦克后认为其根本无法同苏联的数量庞大的T-54和IS-3坦克相抗衡,陆军急需一种应急坦克但又不希望生产新的M46坦克,因为其设计早就已经落后时代了,这时陆军军械局正在加紧对T42坦克的研制测试工作。在M46坦克接受了实战的考研,M46大量反馈数据为T42坦克提供技术参数,与此同时对M46也在进行了少许改进,比如换装新的仪表盘、改进刹车系统安装新的消防灭火系统,动力包也换装成AV-1790-5B发动机和CD-850-4变速箱,改进的M46被定型为M46A1,1951年4月共生产了100余辆。&/p&&figure&&img src=&/v2-857eed02f1827bfc617d0cfcd547fe9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3&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3& data-original=&/v2-857eed02f1827bfc617d0cfcd547fe93_r.jpg&&&/figure&&p&&br&&/p&&p&&b&AV-1790-5B发动机和CD-850-4变速箱组成的动力单元&/b&&/p&&p&针对新的轻型坦克项目,陆军军械局从1946年7月开始就开始新轻坦的技术储备,在吸取二战中的经验教训后设计出了T37轻型坦克样车,1948年T37样车在换装新的火炮及配套火控系统后被重新命名为T41轻型坦克,之后投入生产服役,正式名字也就是M41斗牛犬坦克,之后为了纪念沃克中将又被命名为沃克猛犬。&/p&&figure&&img src=&/v2-0b18994ddb99c3112e5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0& data-original=&/v2-0b18994ddb99c3112e5e_r.jpg&&&/figure&&p&&br&&/p&&p&&b&T37坦克样车&/b&&/p&&p&而自1948年柏林危机爆发后1949年新中国的建立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使陆军对新式坦克的需求极为迫切,但由于M26潘兴的设计早已过时,陆军要新坦克要得急陆军军械局将目光投向了之前的T37轻型坦克,他们打算基于T37的设计为其安装新的动力包、附加装机、90MM坦克炮和新的炮塔以研发新的中型坦克,而真的中型坦克被命名为T42。日在底特律召开的军工企业会议上确定了T42坦克的基本构型,同年12月T42坦克的基本性能被确定了下来,车重36吨却有比M46坦克更好的防护,使用与M46相同的90MM坦克炮,新设计的炮塔配备双向稳定系统同时安装了全新的立体的测距仪,安装一门12.7MM机枪作为同轴机枪,同时类似T37在炮塔两侧凸起内安装各安装一挺7.62MM机枪,炮塔座圈沿用谢尔曼的69英寸炮塔座圈。1949年三月批准建造一个T42全尺寸木质模型,经过1949年10月和12月的会议后T42的部分技术细节被修改,履带接地长度被从122英寸和127英寸被缩短到115英寸和111英寸,取消原定炮塔两侧的7.62MM机枪,保留测距仪的同时直瞄的观瞄设备变成炮手的潜望镜,但是原计划的火控计算机和全景观测仪却被取消了,炮塔座圈也被扩到了73英寸。&/p&&figure&&img src=&/v2-16e8dd6a9bdca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16e8dd6a9bdcab_r.jpg&&&/figure&&p&&br&&/p&&p&&b&T42坦克木质模型&/b&&/p&&p&英国联络官非常的反对使用与M46相同的90MM炮,认为这种新火炮不能满足新坦克的需求,同时指出英国的20磅坦克炮是更好的选择。在英国联络官的建议下陆军军械局基于M3A1坦克炮研发了T119坦克炮,新的坦克炮发射药容量与之前的M3A1坦克炮是一样的,但换装更强大的发射药使其膛压从原有的每平方38000磅升级到了47000磅,适配的T33E7型曳光穿甲弹弹头重量38磅,发射初速可达到914米每秒,早期的主炮发射高膛压炮弹有危险,所以T24的弹壳略微长了一点,因此T24型穿甲弹也没法适配以前M1、M2和M3坦克炮,但T119可以发射之前的M3A1使用的M19穿甲弹。&/p&&figure&&img src=&/v2-8fd16a27d3fe4e35dbbb3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11& data-rawheight=&1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1& data-original=&/v2-8fd16a27d3fe4e35dbbb3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6e5ecf05d215f1e75fe6d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58&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8&&&/figure&&p&&br&&/p&&p&&b&T119坦克炮和其适配弹药&/b&&/p&&p&动力上使用大陆AOS-895风冷汽油发动机和通用汽车公司的交叉传动系统作为动力包,A0S-895发动机在2800转时能提供500马力的输出动力,变速箱则使用类似M46坦克的CD-850传动系统的早期型号CD-500,这是一种适配375马力到500马力的一种传动系统。&/p&&figure&&img src=&/v2-6bdc09c17cf413d7e09b366ef13541b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7& data-rawheight=&2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7&&&/figure&&figure&&img src=&/v2-c1dca7a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2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figure&&p&&br&&/p&&p&&b&AOS-895风冷汽油发动机和CD-500变速箱&/b&&/p&&p&日,陆军军械局重新制定了坦克属于,它们按照重量重新划分轻、中、重坦克,并以这个标准重新划分里军中坦克的称呼,与此同时也制定了未来轻、中、重三型坦克研发计划,它们分别是轻型坦克T41、中型坦克T42和重型坦克T43,且计划中提到T41使用76MM坦克炮 T42使用90MM坦克炮而T43则应使用120MM坦克炮日6台T42样车被授权生产出来用于测试,此时朝鲜战争已经开始了半年,一个全新的中型坦克已经在设计计划中。陆军军械局希望尽快量产T42这种更轻、更经济也更先进的中型坦克用于应急,但是陆军装甲部队却拒绝T42的量产。&/p&&figure&&img src=&/v2-6c7f091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1&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1& data-original=&/v2-6c7f091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6e6dbbda67b5f09ddbfa27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v2-6e6dbbda67b5f09ddbfa278_r.jpg&&&/figure&&b&&figure&&img src=&/v2-3b7e174cf87e64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v2-3b7e174cf87e64c_r.jpg&&&/figure&&/b&&p&&br&&/p&&p&&b&T42坦克样车&/b&&/p&&p&&b&&br&&/b&&/p&&p&&b&&br&&/b&&/p&&p&&b&&br&未完待续&/b&&/p&
在1945年二战结束,美国的经济体制迅速的从战争经济恢复到和平经济,而国会也迫不及待的将军费开支砍了重重一刀,很多新装备的订单被直接取消,而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国会老爷给的军费少的可怜根本无法维持其“制霸全球”的野心,最后美国将目光投向了一种二…
&figure&&img src=&/v2-7f22e8f32e991fde1a13d_b.jpg& data-rawwidth=&256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v2-7f22e8f32e991fde1a13d_r.jpg&&&/figure&&p&本文共24,000余字,超长预警!&/p&&hr&&p&1930年左右,名为大萧条的经济衰退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英国陆军的财政预算一减再减。战间期的坦克计划&b&Mk.III型中型坦克&/b&的订单因为陆军囊中羞涩,最终仅在1930年制造了3辆后便宣告停产。实在拿不出钱的英国军方在1934年要求维克斯公司(Vickers-Armstrong)的约翰·卡登爵士设计一款“相当便宜的坦克”。维克斯公司也是勉为其难,用两年时间完成了便宜坦克的设计与制造,吸取了不少前辈(A6,Mk.III型)的经验,首辆试验车于1936年6月完成。&/p&&p&随着英国对坦克的分类进行变更,原本作为中型坦克进行开发的A9于1936年的会议中被重新分类为巡洋坦克,开始了英国巡洋坦克这个独一无二的分类。&/p&&p&巡洋坦克。又称骑兵坦克,在战场上的主要定位是与其他巡洋坦克组成装甲集群进行纯坦克作战,与步兵协同作战的则另开辟一个分类,称为步兵坦克。因此,巡洋坦克对速度的要求较为严格,同时对坦克的穿深也多有要求。也正因如此,有时巡洋坦克是真的无法支援步兵——没带高爆弹。&/p&&hr&&p&&b&Cruiser Mk I (A9)&/b&,1937年开始量产,全车6名乘员。A9为了压低成本,搭载了很多其他制造商的零件,包括一颗AEC公司制造的用于公交车的发动机。A9的主炮塔上搭载了一门QF 2磅炮和一门维克斯.303同轴机枪;此外车体前部还有两个各装有维克斯.303机枪的副炮塔。A9装甲为铆接接成,最大厚度仅有14mm,这是为了良好的时速做出的牺牲。A9能在一颗AEC 179六缸发动机的150匹马力驱动下达到40km/h的公路极速。A9是英军第一款搭载纯液压转动炮塔的坦克,也是首款开创性的使用2组共6对不等大小负重轮来降低维修费用的坦克。&/p&&figure&&img src=&/v2-ca36beef2e5e07ff29a2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90&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0& data-original=&/v2-ca36beef2e5e07ff29a2c_r.jpg&&&/figure&&p&■ 一辆Cruiser Mk I CS,样子很搞笑。&/p&&p&QF 2磅炮号称&二战前期最好的反坦克炮&,在发射风帽被帽穿甲弹(APCBC)时可在457m的距离上击穿60°放置的57mm装甲片,在二战前期装甲普遍厚度仅为30mm左右的时代可以达到有效击穿,A9上可存放100枚2磅炮的炮弹。可惜的是A9本身的装甲厚度堪忧,削弱了这个坦克的射击效率。除了搭载2磅炮以外,A9还有搭载94mm L/15的QF 3.7英寸榴弹炮的CS(近距支援,Close Support)版本,称为Mark I CS。&/p&&p&该型坦克在后继改进型A10的登场后停产,共生产了125辆。&/p&&figure&&img src=&/v2-c25db7cdcd6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c25db7cdcd6b_r.jpg&&&/figure&&p&■ 一辆北非战场上的Cruiser Mk I。该型坦克乘员共有6人,包括小炮塔中的两名机枪手。&/p&&hr&&p&尽管A9早在1934年就基本定型了,但军方希望维克斯能够再设计一辆比较适合与步兵搭配使用的重甲版本A9,主装甲要达到24mm厚。1937年7月,第一辆由软钢制成的原型车被送去测试,军方给出了增加齿轮比、将正面装甲增至30mm及在车体前部加装一挺机枪的要求。&/p&&p&最终定型的&b&Cruiser Mk II (A10)&/b&于1938年7月开始制造,至1940年9月停工为止共生产175辆,全车5名成员。尽管军方本来给A10的定位是步兵坦克,但1938年年初,军方重新考虑后认为A10的装甲仍旧不够厚重,于是给它冠了一个“重型巡洋坦克”的分类。维克斯简单粗暴地在主装甲上用螺栓连接一片附加装甲来使前部装甲达到30mm,重量因此从12吨增加到14.3吨。A10并没有替换A9的引擎,由于重量的增加,公路时速降低到了26km/h。&/p&&p&最初生产的Cruiser Mk II,维克斯并没有对A9的炮塔做出什么改动,火炮和同轴机枪也仍是2磅炮配.303机枪,但A9车体前部的两个副炮塔被取消了,并在车体右前方加装了一门7.92mm BESA机枪,由一名专职机枪手操控。这个设计很奇怪——BESA机枪和维克斯机枪用的枪弹不通用。该型坦克仅生产了13辆。&/p&&p&后续制造中,改进型Cruiser Mk IIA重新设计了炮塔,将同轴机枪替换为一挺7.92mm BESA机枪,同时车体上的BESA机枪保留。生产的绝大部分A10都是这款。&/p&&figure&&img src=&/v2-f4a7edce662deff6c560fbe3b836a27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f4a7edce662deff6c560fbe3b836a279_r.jpg&&&/figure&&p&■ 一辆行进中的Cruiser Mk IIA。注意炮盾的形状,它是该型坦克的识别标志之一。&/p&&p&A10和A9一样有近距支援版本,搭载QF 3.7英寸榴弹炮,代号Mk IIA CS,共生产30辆。&/p&&figure&&img src=&/v2-a88e0d90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a88e0d90f_r.jpg&&&/figure&&p&■ 现存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的Cruiser Mk IIA CS。&/p&&p&此外,网上还能找到A10E1,编号BMM835的原型车的图片。与量产型不同,它有一个类似A13的圆形车长塔。&/p&&figure&&img src=&/v2-19b183c8754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3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19b183c8754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v2-bca00deedaa65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bca00deedaa65a_r.jpg&&&/figure&&p&■ 网络上两个不同版本的A10E1图片,第一张应该是更为早期、军方未提出加装BESA机枪前的A10E1,而第二张则为车体经过重新设计的更靠近量产设计的原型。&/p&&hr&&p&英国对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坦克研发工作也有关注,Giffard Le Quesne Martel中将就在1936年9月曾前往苏联参观军事演习。演习中苏联的BT坦克深深地震撼了Martel中将。这些坦克比起A9和A10,不但防护上要更好,在速度上更是一骑绝尘。回到英国后,Martel中将认为,英国也需要在新式坦克的研发上使用克里斯蒂悬挂,并搭配一个大马力的轻型发动机。&/p&&figure&&img src=&/v2-26b6a5a1d8cd1357ad15eca32cfc350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26b6a5a1d8cd1357ad15eca32cfc3505_r.jpg&&&/figure&&p&■ 沃尔特·克里斯蒂设计的T3E2原型车。&/p&&p&听取了中将的建议后,英国军方同意购买2辆没装炮塔的克里斯蒂原型车并进行评估。英国军方认为,英国不需要克里斯蒂原型车的轮履两用功能,而且为了实现这项功能还要额外占地方;而且原型车的车体太短也太窄了,根本装不下现有的英军坦克炮塔。不过军方同时也认可了克里斯蒂悬挂的高机动性能,认为新式坦克的确应当使用克里斯蒂悬挂,不过要制造一个更宽更长的车体来放进去搭载2磅炮的炮塔。1936年末,莫里斯汽车公司(Morris Commercial Cars)被要求做进一步的设计。购买的原型车被称作A13E1,新设计的两款则被冠上了A13E2和A13E3的名字。&/p&&figure&&img src=&/v2-171b18a1cb880eda04f3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6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171b18a1cb880eda04f3f_r.jpg&&&/figure&&p&■ A13E1,克里斯蒂M1931在英军中的代号。BT坦克就是其在苏联的发展型号。&/p&&p&1937年10月,A13E2的原型车驶下生产线进行测试。测试中发现,该坦克的速度超过35mph(约56km/h),英军通过加装限速器,将其时速锁定在30mph(约48km/h)并使用更短一些的履带片。&/p&&figure&&img src=&/v2-6d5f66ac68fcdcb972e62f945e9455a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69& data-rawheight=&6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9& data-original=&/v2-6d5f66ac68fcdcb972e62f945e9455af_r.jpg&&&/figure&&p&■ A13E2,最早定型的原型车。与量产型最大的不同就是更长的履带片。&/p&&p&进行改动后的A13定型为A13E3,这款原型车就与量产型基本没有区别了。&/p&&figure&&img src=&/v2-c90c6c82cafaaf2c73a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5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90c6c82cafaaf2c73ac_r.jpg&&&/figure&&p&■A13E3,第二款A13的原型车,进入量产的型号。&/p&&p&&b&Cruiser Mk III (A13 Mk I)&/b&,量产型全车4名成员。该坦克由纳菲尔德机械化与航空公司生产,从1939年年初到夏季,共生产65辆,军方没有追加订单。该车的炮塔基本与他的两个前辈相同,但加装了一个圆形的车长塔。该车装甲维持了A9的14mm厚度并依靠新式纳菲尔德-利伯蒂V12引擎提供的340匹马力达到了48km/h的公路极速(其实还能跑更快)。由于车体的机枪被取消,因此该坦克仅在炮塔上有一门QF 2磅炮和一挺.303同轴机枪。&/p&&figure&&img src=&/v2-f6250eddb80b37fd740cd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49& data-rawheight=&3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v2-f6250eddb80b37fd740cdc_r.jpg&&&/figure&&p&■Cruiser Mk III量产型的定型照。&/p&&hr&&p&1939年初,英国军方认为要把巡洋坦克的装甲提升至至少30mm厚。制造商故技重施,在Cruiser Mk III的基础上将坦克正面装甲增厚到Cruiser Mk II的水平。此外,在炮塔侧面,英国人还铆接了两片V字形的附加装甲片。因此,这款坦克的炮塔显得更“肥”。&/p&&p&&b&Cruiser Mk IV (A13 Mk II)&/b&,全车4名乘员。纳菲尔德在1938年Mk III的量产结束后开始量产Mk IV。初期型的Cruiser Mk IV有一个巨大的附加装甲构成的炮盾;改进型的Cruiser Mk IVA中,位于炮塔右侧的维克斯.303机枪被替换成一门7.92mm BESA机枪,同时炮塔重新设计为类似Cruiser Mk IIA的小炮盾型。&/p&&p&由于前作48km/h的极速是用限制器限制住的,因此在Cruiser Mk IV上,尽管引擎没变,它还是保持了同样的极速。此外,也有将Cruiser Mk III改装到Mk IV的装甲水平和在Mk IV上搭载3.7英寸榴弹炮的改装案例存在。Cruiser Mk IV系列接到的第一笔订单共455辆,在1939-40年又追加了200辆的订单,一共制造665辆。&/p&&figure&&img src=&/v2-58712f8adcea2b03d03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v2-58712f8adcea2b03d035_r.jpg&&&/figure&&p&■Cruiser Mk IV。巨大的附加装甲是识别这款坦克的特征。&/p&&figure&&img src=&/v2-c99f1b9aa03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c99f1b9aa030_r.jpg&&&/figure&&p&■Cruiser Mk IVA。修改后的炮塔正面是一整片的30mm装甲片。&/p&&hr&&p&前面介绍的去过苏联的Martel中将除了为英国带来克里斯蒂悬挂之外,还认为要制造一个“装甲厚度达到30mm的高速中型坦克”。Martel的这个想法明显启发自苏联的T-28,尽管T-28的性能本身不突出。英军对当时坦克的发展也不太确定,最终英国参谋部同意制造两辆拥有三人炮塔的原型车,被分别命名为A14和A15(后更名为A16)。A14的设计由LMS(伦敦米德兰和苏格兰铁路,London, Midland and Scottish Railway)进行。这辆坦克计划使用A9/A10的炮塔,但采用霍斯曼悬挂、桑尼克罗夫特(Thornycroft)V12发动机、新设计的威尔森复合行星齿轮箱,并在车体两侧搭配裙甲。1939年初A14原型车制造完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A14很吵,机械结构复杂,时速也不如A13的原型车。因此,LMS对A14的开发工作优先级被下调,公司转而开发A13的改进型号A13 Mk III。&/p&&p&尽管军方要求LMS尽可能使用现有A13的零件,但为了降低车高,LMS设计了一个新式车体,这个车体的木制模型在1939年4月末被同意使用。为了配合新车体,一个Meadows Flat-12引擎被引入到设计中,使用的齿轮箱则是A14废案的威尔森复合行星齿轮箱。1940年初,首批生产的Cruiser Mk V却被证明冷却系统并不可靠,带来了很多由于引擎过热带来的故障。&/p&&figure&&img src=&/v2-9e53e7a2ef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v2-9e53e7a2ef7_r.jpg&&&/figure&&p&■一辆“盟约者”原型车。它的炮盾与Cruiser Mk IV的一样,后期生产型的“盟约者”采用了另一种炮盾。&/p&&p&&b&Cruiser Mk V &Covenanter& (A13 Mk III)&/b&,&b&A13“盟约者”&/b&。1940年初开始生产,整个系列共计生产1,771辆。它是第一款有自己名字的巡洋坦克,于1940年年中命名。“盟约者”公路极速50km/h,有4个乘员。由于“盟约者”冷却系统性能不佳,后续的众多改进基本都是围绕着冷却系统进行的。&/p&&p&Covenanter II (Cruiser Mk V*)在初版的基础上加装了一个油冷装置,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效果,有的部队激进到将防弹的散热器百叶窗整个拆掉了。&/p&&p&Covenanter III (Cruiser Mk V**)则是将“盟约者”II型的改动定型为工厂的设计改动,此外还在车灯中间增添了两个箱子放东西。&/p&&figure&&img src=&/v2-82abb0ceffe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v2-82abb0ceffea_r.jpg&&&/figure&&p&■一辆后期型“盟约者”。注意其车体前部用于挂储存箱的装置。&/p&&p&Covenanter IV在“盟约者”I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内置冷却系统的改进,包括进气用的百叶窗等。&/p&&p&Covenanter CS是“盟约者”的近距支援版本,以上四个版本的“盟约者”都有改装。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原本的QF 3.7英寸榴弹炮(94mm口径)并没有搭载上“盟约者”,而只搭载了一门OQF 3英寸榴弹炮(76.2mm),杀伤半径降低许多。&/p&&figure&&img src=&/v2-f89d42dd1d87fbe7dfa39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89d42dd1d87fbe7dfa39e_r.jpg&&&/figure&&p&■一辆挂有前部储存箱的后期型“盟约者”。&/p&&hr&&p&花开两朵,各表一枝。LMS最终将A13 Mk III派上了战场,而A15的设计工作则因为设计要求不明确而暂停。后来该计划被委派给纳菲尔德时,纳菲尔德将其更名为A16。在1939年9月A13 Mk III的木制模型通过后,军方决定重新考虑一下“重型巡洋坦克”这个分类的几辆坦克,并决定在竞争者间选出一个,给它冠上A15的正式代号。它有三个竞争者:A14(由LMS设计)、A16(由纳菲尔德接手并设计的&老&A15)及A18(A17“领主”轻型坦克的放大设计版)。军方更青睐纳菲尔德的设计。他们提出了三项优点:①.它与A13之间有很多零件是通用的;②.由于①的原因,A16可以更快的进入量产;③.因为A16车身很长,它有着更好的跨壕性能;④.A16的装甲厚度能达到30~40mm厚,远超其他竞争者。被钦定的纳菲尔德不忘了安利一波自己家的引擎,纳菲尔德-利伯蒂,并以“这款引擎已经量产了不会造成交货延迟”为由如愿将利伯蒂装上了A15。&/p&&p&&b&Cruiser Mk VI &Crusader& (A15)&/b& ,&b&A15“十字军”&/b&。该型坦克是第一辆拥有5对路轮,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的巡洋坦克。“十字军”用一颗出力340匹的纳菲尔德-利伯蒂V12引擎提供动力,由于坦克加装了限速器,公路极速27mph (43.5km/h);但北非战场上的英军士兵往往会自行关掉限速器,使得坦克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0mph (64km/h)。&/p&&p&初版“十字军”除了主炮依旧延续使用QF 2磅炮以外,还有1挺位于炮塔上的7.92mm BESA同轴机枪以及1挺位于车体左前方的7.92mm BESA机枪。1939年7月,军方向纳菲尔德下了首批200辆的订单,并在随后的数年间不停的追加订单,直至1943年,已经有5,300辆各型“十字军”驶下了生产线。事实上,“十字军”系列坦克是制造数量最多的巡洋坦克。&/p&&figure&&img src=&/v2-885cb189c8bbcf16f3a162d385d3169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16& data-rawheight=&5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6& data-original=&/v2-885cb189c8bbcf16f3a162d385d31694_r.jpg&&&/figure&&p&■一辆A15“十字军” I型。&/p&&p&不过“十字军”的装甲依旧无法为它的乘员们提供足够的防护,北非战场上常见的德军三号坦克的50mm火炮就可以轻易击穿“十字军”。&/p&&p&依旧,“十字军”也有两个改型,它们分别是:&/p&&p&Crusader II (Cruiser Mk VIA):移除了车体上的BESA机枪;并将车体和炮塔前部装甲厚度从40mm提升到49mm。&/p&&p&Crusader III:“十字军”III型,用一门QF 6磅炮(57mm口径)替换掉了原本的QF 2磅炮(40mm口径)。该型原型车在月进行测试,并在月生产了144辆。&/p&&figure&&img src=&/v2-a2bcf370e54d043d08b4d4fe93b1c8c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39& data-rawheight=&6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39& data-original=&/v2-a2bcf370e54d043d08b4d4fe93b1c8c4_r.jpg&&&/figure&&p&■一辆北非战场上的A15“十字军” II CS。&/p&&figure&&img src=&/v2-60fe89e4ad664b4dfa17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03& data-rawheight=&7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3& data-original=&/v2-60fe89e4ad664b4dfa17c_r.jpg&&&/figure&&p&■一辆摄于突尼斯A15“十字军” III型。&/p&&p&此外,“十字军”各型也有其对应的近距支援版本,统称Crusader CS,搭载一门OQF 3英寸榴弹炮(76.2mm)。&/p&&hr&&p&&br&&/p&&p&1940年末,国内对于更厚重装甲的巡洋坦克呼声渐高。1941年1月,军方认为需要制造一款厚重前部装甲、炮塔座圈扩大、使用更强力的引擎、时速不低于24mph(约38.6km/h)、搭载一门QF 6磅炮,并且整体可靠性要更好的坦克。&/p&&p&一共有两个公司提交了生产方案:沃克斯豪尔(Vauxhall)提出的A22“丘吉尔”步兵坦克的装甲削减计划A23,和纳菲尔德提交的A15“十字军”的发展计划A24。沃克斯豪尔的设计就是一个A22“丘吉尔”的缩小版,采用一颗与“丘吉尔”同款的贝德福德12缸发动机(350匹马力),而纳菲尔德的设计与A15“十字军”很相像,采用利伯蒂L-12引擎和威尔逊齿轮箱。在竞争中,军方认可了纳菲尔德的设计。&/p&&p&利兰汽车(Leyland Motors,一个A13“盟约者”和A15“十字军”的制造企业)提出了另一个计划:用一个与”十字军“类似的底盘但引擎替换为罗·罗流星航空引擎(Rolls-Royce Meteor)、齿轮箱也换用”丘吉尔“步兵坦克上的Merritt-Brown型齿轮箱。&/p&&p&说起流星引擎,它的来头可不小。流星引擎的直系前身是英军最著名的战斗机“喷火”使用的罗·罗梅林型引擎。罗·罗公司在1940年曾经测试性的将梅林型引擎拆掉增压器后装在A15“十字军”巡洋坦克上,结果非常好,利兰汽车这才打上了它的主意。&/p&&p&不过在当时大家都停留在绘图板上时,梅林引擎都被优先供给给了空军,能更快进入生产的纳菲尔德的计划弯道超车,简单地投入了量产。采用梅林引擎的计划被重新赋予了A27的代号。&/p&&p&日,军方订购了6辆A24原型车。1941年6月,在没有原型车而且未经过测试的情况下,当局就决定生产500辆纳菲尔德公司设计的A24坦克,并要求在1942年春以前就投产。同时,“克伦威尔I型(Cromwell I)”的名称也定了下来,同期定下的名称还有“克伦威尔II型(Cromwell II,使用利兰汽车的底盘装备改进型的纳菲尔德-利伯蒂引擎)”以及“克伦威尔III型(Cromwell III,利兰汽车的设计,装备罗·罗引擎)”。&/p&&p&在后期的评估中,设计制造单位认为三款坦克都叫“克伦威尔”容易混淆,便把纳菲尔德设计,搭载利伯蒂引擎的A24更名为Cavalier(骑士),而保留克伦威尔之名给装备罗·罗引擎的A27。&/p&&p&自此,A24正式定名为&b&Cruiser Mk VII &Cavalier& (A24)&/b&,&b&A24“骑士”&/b&。第一辆A24的原型车于1942年1月完成。但是,这次军方对纳菲尔德的轻信却使它摔了大跟头:A24根本无法达到设计指标。因为严重超重(26,981kg,超出了指标接近3吨),使得它表现糟糕,小马拉大车使得引擎寿命也变短。同时,还会经常出现故障。迫不得已,它们中大部分只得用于训练,但是有一部分被改造为炮兵观察车(拆掉了火炮但保留了一根假杆子)投入了实战。&/p&&figure&&img src=&/v2-d39d8ee401b6a031a1e6d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3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v2-d39d8ee401b6a031a1e6de_r.jpg&&&/figure&&p&■最初A24的6辆原型车中的1辆。&/p&&hr&&p&纳菲尔德翻车之后,利兰汽车的A27就成了英国军方的救命稻草。罗·罗梅林引擎的坦克版罗·罗流星(Royce-Rolls Meteor)的设计图早就画好了,但罗·罗产能不足腾不出手来给A27制造引擎。无奈的英国人只得选择给A27接着装上早就用烂的利伯蒂引擎来解决燃眉之急。这些搭载利伯蒂引擎的A27被称为A27L(L是Liberty engine利伯蒂引擎的意思),并在1941年的评估中得到了“克伦威尔II型”(Cromwell II)的名字。作为A27的设计者,利兰汽车将A27L更名为“Centaur(半人马座)”来与真正的A27“克伦威尔”划清界限。&/p&&p&至此,&b&Cruiser Mk VIII &Centaur& (A27L)&/b&,&b&A27L“半人马座”&/b&的名称正式定了下来。“半人马座”的首个原型车于1942年6月完成,“半人马座”的量产则是始于同年年底。“半人马座”采用出力395匹的利伯蒂L-12引擎,战斗全重28,848kg,公路极速27mph(约43.5km/h)。一部分“半人马座”在1943年后逐渐换装了罗·罗流星引擎,与A27M“克伦威尔”基本没差。&/p&&p&Centaur I搭载了一门QF 6磅炮,共生产1,059辆;&/p&&p&Centaur II取消了车体机枪,并将履带增加至15英寸宽,没有量产;&/p&&p&Centaur III换装一门QF 75mm火炮,共生产233辆;&/p&&p&Centaur IV则换装了一门OQF 3.7英寸榴弹炮,共生产80辆。&/p&&figure&&img src=&/v2-fbe4e21f6294dadebe64ba624f05acc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v2-fbe4e21f6294dadebe64ba624f05acc3_r.jpg&&&/figure&&p&■搭载一门马克5型QF 6磅炮的A27L“半人马座”。&/p&&hr&&p&罗·罗流星出力600匹马力,比起利伯蒂要足足多出210匹。装备流星引擎的A27称为&b&Cruiser Mk VIII &Cromwell& (A27M),A27M“克伦威尔”&/b&。它的制造从1943年1月开始,一共生产了4,016辆,包括换装流星引擎A27L“半人马座”。“克伦威尔”的乘员5人,主要武器为一门QF 6磅炮;此外还有2挺7.92mm BESA机枪,一挺为同轴机枪,另一挺在车体左侧。“克伦威尔”最大时速40mph(64.4km/h),但后期型因为增大了侧减速器的传动比,将最大时速限制在32mph(51.5km/h),同时改善了越野行驶的舒适性。&/p&&p&“克伦威尔”的QF 6磅炮在1942年还是很好用的:发射APCBC弹时在500码(457m)距离下能击穿87mm厚的装甲,发射APDS弹时穿深甚至能达到131mm。但从1942年开始,战斗反馈表明,尽管QF 6磅炮在对抗装甲目标时效果不错,但QF 6磅炮几乎没有有效的高爆弹,在对抗固定的反坦克炮时成效甚微。因此,军方认为需要制造一款能同时兼容美国75mm高爆炮弹的75mm火炮,但直到1944年5月,这款火炮才正式列装部队。尽管QF 75mm火炮在穿深上并没有比QF 6磅炮好多少,但当它发射高爆弹的时候,爆炸半径和杀伤效果都比57mm口径的QF 6磅炮好很多。&/p&&p&尽管护国公作为一款坦克应该算得上是英军在二战中最拿得出手的坦克了,但由于其车宽太窄,以至于1942年英军研制出的新型火炮QF 17磅炮乃至维克斯为了克伦威尔造的维克斯75mm HV都装不上克伦威尔的底盘,直接导致了基于“克伦威尔”底盘的其他巡洋坦克,譬如A30“挑战者”和A34“彗星”的诞生。&/p&&p&“克伦威尔”的型号有很多种,下面列出:&/p&&p&Cromwell I搭载一门QF 6磅炮,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外观上与A27L“半人马座”基本相同;&/p&&p&Cromwell II取消了车体机枪,并将履带宽度从14英寸增加到了15.5英寸,只有实验车;&/p&&p&Cromwell III是装备QF 6磅炮的A27L“半人马座”替换引擎后的编号,共200辆。初期编号为Cromwell X;&/p&&p&Cromwell IV就是换装了QF 75mm火炮的Cromwell III,共1,935辆;&/p&&p&Cromwell V在出厂时就搭载一门QF 75mm火炮,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p&&p&Cromwell Vw在“克伦威尔”V型的基础上换装了焊接车体,并在车体前部增加了一层附加装甲,使得前部装甲达到4英寸(101.6mm)厚;&/p&&p&Cromwell VI为近距支援版本,铆接车体,炮塔上有螺栓,搭载一门OQF 95mm榴弹炮;&/p&&p&Cromwell VII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IV型,换装了宽度为15.5英寸的履带、重新设计了悬挂系统,这些改变使得“克伦威尔”VII型的公路极速达到了32mph(51.5km/h);&/p&&p&Cromwell VIIw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Vw型,改装部分与克伦威尔VII型一样,但仍保留Vw型上的附加装甲。&/p&&p&Cromwell VIII是返厂改修的“克伦威尔”VI型,改装部分与克伦威尔VII型一样,但仍保留OQF 95mm榴弹炮的版本。&/p&&p&“克伦威尔”的底盘还能分为ABCDDwEEwF这8种,而且底盘与“克伦威尔”的型号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详细分类起来和M4谢尔曼也不遑多让,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做赘述。&/p&&figure&&img src=&/v2-ff9c666a812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v2-ff9c666a812e_r.jpg&&&/figure&&p&■这辆克伦威尔I型原型车装上了一个“丘吉尔”生产商沃克斯豪尔生产的类似“丘吉尔”步兵坦克的炮塔。但因为“丘吉尔”步兵坦克最终计划继续生产,沃克斯豪尔停止了这个计划。值得注意的是,沃克斯豪尔就是那个提交了A23(A22“丘吉尔”的装甲削减方案)的厂商。&/p&&figure&&img src=&/v2-4b9cf7da3b0f4e02d5ee8a2a0b60dd69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v2-4b9cf7da3b0f4e02d5ee8a2a0b60dd69_r.jpg&&&/figure&&p&■这辆克伦威尔II型试验车的照片于1943年8月拍摄。这辆实验车在车体正面装上了附加装甲、换装了更宽的履带、以及一个焊接炮塔。&/p&&figure&&img src=&/v2-b09aa103ff06e699b02d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25&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5& data-original=&/v2-b09aa103ff06e699b02d1_r.jpg&&&/figure&&p&■一辆克伦威尔III型。它就是A27L“半人马座”简单换了个罗·罗流星引擎。&/p&&figure&&img src=&/v2-6dc1c283cfdc14b214d6f4abb5fa0a2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39& data-rawheight=&2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9& data-original=&/v2-6dc1c283cfdc14b214d6f4abb5fa0a2e_r.jpg&&&/figure&&p&■一辆克伦威尔III型测试车。这款坦克测试性的装上了沙漠履带裙甲。&/p&&figure&&img src=&/v2-b74d80ba791b1d8d5c8c8b24e98dfd6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29&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9& data-original=&/v2-b74d80ba791b1d8d5c8c8b24e98dfd63_r.jpg&&&/figure&&p&■一辆克伦威尔IV型。图中这款采用的是F型底盘,图中可见车身上驾驶员的逃生舱门。&/p&&figure&&img src=&/v2-e40579afacff9ed93e4a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23& data-rawheight=&2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3& data-original=&/v2-e40579afacff9ed93e4a2_r.jpg&&&/figure&&p&■一辆克伦威尔VI型。可见其独特的QF 95mm榴弹炮。&/p&&hr&&p&&b&A29&/b&是与A30“挑战者”同时代的两个平行计划,两者均是基于克伦威尔,应1941年底英军参谋部“给克伦威尔装上17磅大〇!”的号召而设计的。A29的设计交给了罗·罗,而A30的设计则交给了伯明翰铁路客货车厢公司(Birmingham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 / BRC&W,后简称伯明翰)。&/p&&figure&&img src=&/v2-06ee3a794f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16& data-rawheight=&9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16& data-original=&/v2-06ee3a794fe_r.jpg&&&/figure&&p&■一张A29与A30尺寸的对比图。上下两图的比例尺不同,注意数字尺寸就可以了。&/p&&p&罗·罗的设计大胆而前卫: 他们设计了一个高115英寸(2.92m),长294英寸(7.47m)的庞然大物,前装甲127mm厚,总重预计超过50.65吨。克伦威尔德悬挂显然承受不住这么大的重量,罗·罗便自行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悬挂系统,搭配两条11英寸(28cm)宽的履带以及与之搭配的悬挂系统。&/p&&figure&&img src=&/v2-8cfde411c645f5d609865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186& data-rawheight=&9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6& data-original=&/v2-8cfde411c645f5d6098654_r.jpg&&&/figure&&p&■罗·罗设计的超复杂悬挂系统。&/p&&p&罗·罗的想法很美好,但事实却令人沮丧:由于悬挂系统的设计太过复杂,直到1943年2月,整体设计才完成;在进一步的评估中,军方也更喜欢使用了更多克伦威尔零件的A30。因为这些原因,A29无疾而终。&/p&&hr&&p&另一方面,A30的设计却是顺风顺水。伯明翰聪明的选择延长增宽克伦威尔的车体并多配一对负重轮的方法来分担增加的重量并使车体足以承受一门QF 17磅炮的后座力。因为改变的地方没多少,1942年8月,最初的3辆A30原型车就已经开始进行测试了。A30的炮塔是Stothert & Pitt设计的,他们也是TOG 2的炮塔设计商,因此能发现A30的炮塔和TOG 2的比较相像。测试发现了数个问题,包括悬挂损坏、炮耳的负荷过大、炮塔转速过慢等。&/p&&figure&&img src=&/v2-2f705614cdc47f819c7ba255adf2ab6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v2-2f705614cdc47f819c7ba255adf2ab6f_r.jpg&&&/figure&&p&■初版A30,摄于多尔塞特郡的炮兵学校。&/p&&p&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电动Metadyne方向机被装在了炮塔上。就算如此,A30还有几个先天性问题:17磅炮的炮弹比其他炮弹来的长,显著降低了A30的炮弹基数;车体机枪也为了更大的车内空间而被取消。改进型的A30于1943年1月生产,它除了解决上述问题,还把装甲锉掉了一部分来减重。这版A30被命名为“挑战者”,至此,&b&Cruiser Mk VIII &Challenger& (A30)&/b&,&b&A30“挑战者”&/b&的名称定了下来。和坦克世界中不同,该车是作为巡洋坦克出现在英国陆军序列中的。于1944年3月开始量产,但量产出来之后才发现这车没法深涉,这也就意味着挑战者没法参加反攻欧陆的霸王行动。挑战者依旧由一颗罗·罗流星引擎提供动力,战斗全重33.02吨,极速32mph(51.5km/h)。&/p&&figure&&img src=&/v2-559a0e9ebf051d1cd33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v2-559a0e9ebf051d1cd334_r.jpg&&&/figure&&p&■后期生产型A30“挑战者”,注意其位于炮塔前部的防溅板。&/p&&p&另外有部分挑战者在车体及炮塔前部加装了25mm的附加装甲;A30 SP Avenger (A30“复仇者”)则是根正苗红的反坦克炮,只是借用了“挑战者”的底盘而已。&/p&&figure&&img src=&/v2-da52a68bc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3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v2-da52a68bce_r.jpg&&&/figure&&p&■增加附加装甲的A30“挑战者”,注意形状不同的炮塔。&/p&&hr&&p&尽管A30“挑战者”是个将QF 17磅炮搬上坦克底盘的好想法,但它终究用的底盘已经超了负荷,性能更是欠佳(主要问题集中在炮塔上,但炮塔的设计也因为克伦威尔的底盘而妥协过),与其造它还不如造谢尔曼萤火虫来的快。不过谢尔曼萤火虫也有不少缺点,譬如它给后勤造成了很大压力(两者零件不通用),以及它的外形过于高大,装甲又脆,在克伦威尔堆里面鹤立鸡群的后果就是被轴心国重点照顾。&/p&&p&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局面,军方在1943年5月委托利兰汽车开始着手策划克伦威尔的升级型来解决这些问题。利兰汽车提出的新方案代号为A34,与A27的设计大体上相似。&/p&&figure&&img src=&/v2-daaff2e7c77d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daaff2e7c77d8_r.jpg&&&/figure&&p&■一辆朝鲜战争中的A34“彗星”。&/p&&p&英国军方在A34的火炮选择上犹疑了一下:&/p&&p&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在1942年还研制出了一款基于QF 75mm火炮的高速火炮,维克斯75mm HV。这门火炮在确保与美军75mm口径火炮的弹药通用的同时,以一个更高的炮口初速将其发射。这门炮原本计划装备在A27系列坦克上的,但在测试中发现还是需要一个更大的炮塔,最终也没装上去。在A34进行开发的时候,维克斯也没闲着,他们决定改进维克斯75mm HV火炮,转而向自家的QF 17磅炮靠拢:加长炮身长度并采用和QF 17磅炮一样的弹头但截短药筒长度来减小所占空间。最终的成果被称为QF 77mm HV。它用性能略微差于QF 17磅炮为牺牲换取了重量的极大减轻。不过因为两门炮都采用的是定装药,因此炮弹其实并不通用。&/p&&p&除了上段介绍的QF 77mm HV以外,美国的76mm M1A1火炮也在考虑范围内。但最终军方选择了QF 77mm HV。&/p&&p&1934年9月,A34的原型车模型制作完成;原型车于1944年2月参加测试,并在改进中换装了悬挂系统并增加4对托带轮。1944年9月开始,A34逐渐驶下生产线,并被赋予了Comet“彗星”的绰号。至此,&b&Cruiser Comet I (A34)&/b&,A34“彗星”的名称正式定了下来。&/p&&figure&&img src=&/v2-f7c42e7f250daef52fda3be80e700a8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v2-f7c42e7f250daef52fda3be80e700a87_r.jpg&&&/figure&&p&■这辆A34“彗星”被命名为Saint Andrew。&/p&&p&A34“彗星”是英国巡洋坦克中第一款在最初型号就为全焊接的坦克,战斗全重33.53吨,乘员5人,仍旧用一颗罗·罗流星引擎提供动力,公路最大时速29mph(46.7km/h)。与“克伦威尔”不同,“彗星”在炮塔顶部加装了一个车长塔以提供更好的视野;履带也增宽到18英寸(457mm)。值得一提的是,“彗星”的炮塔构造很复杂,其炮盾嵌在铸造的炮塔前部里面;炮塔后部则用电台和额外负重块来平衡火炮的重量。&/p&&p&“彗星”虽然在性能方面基本与德军“黑豹”坦克持平,但由于它的出现已经是二战末期,因此对战局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彗星”一共造了1,186辆,并一直用到了1958年。&/p&&figure&&img src=&/v2-543e9ddb99c8d025e5b31f807f0cbf40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4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v2-543e9ddb99c8d025e5b31f807f0cbf40_r.jpg&&&/figure&&p&■一辆战后的A34“彗星”,拍摄于爱尔兰。这辆坦克在炮塔两侧加装了烟雾弹发射器。&/p&&hr&&p&英国人前期的火炮发展很奇怪,他们把对抗装甲目标的火炮和对抗软目标的火炮分得很开,一辆坦克里既有高爆弹也有穿甲弹的情况并不多见,QF 2磅炮甚至就没有高爆弹这个弹种,步兵支援全靠CS版本的坦克。前面也提到了,在克伦威尔的历史中,75mm火炮的引入是因为QF 6磅炮在对抗反坦克炮时效果太差;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英军才逐渐注意到一辆既能支援步兵又能摧毁装甲单位的坦克的必要性。&/p&&p&1942年9月,英军开启了一个“通用坦克”新计划。这款坦克要足以胜任多种任务。军方指定AEC来设计这款定位在“重型巡洋坦克”的新式武器,设计代码A41。军方下达的要求主要关注其火力和防护,包括装上一门QF 17磅炮以及足以抵抗德国88mm火炮的倾斜前装甲。机动不是这辆新坦克的主要关注点。1944年5月,一个A41的模型被制作出来。同年开始,首批20辆原型车开始制造,其中15辆的主炮为QF 17磅炮,其余5辆则用的是QF 77mm火炮;此外主炮左侧的机枪座中有20mm博尔斯登(Polsten)机枪和7.92mm BESA机枪两种安装方案。该版A41全重38.55吨,前装甲厚度76.2mm,炮塔装甲厚度152.1mm。坦克依旧由一颗罗·罗流星引擎(600匹马力)提供动力。为了增加弹药基数,车体机枪手被取消了。A41采用的是霍斯曼悬挂,这种悬挂系统相比克里斯蒂悬挂更为平稳也更易于保养。1945年4月开始,A41原型车驶下生产线,取名“Centurion (逊邱伦/百夫长)”,这第一批生产的“百夫长”坦克在后来被分类为“百夫长”I型。自此,&b&A41 &Centurion& A41 百夫长/逊邱伦&/b&的名称定了下来。同年5月,首批6辆“百夫长”原型车被派往同盟国军事占领德国进行测试,代号“哨兵计划(Operation Sentry)”。&/p&&figure&&img src=&/v2-b5f27ccdc8cf89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v2-b5f27ccdc8cf89f_r.jpg&&&/figure&&p&■“百夫长”I型。该版“百夫长”从未量产,仅仅试制了数辆。&/p&&p&同时,尽管并非有意,“百夫长”的性能在几乎所有方面都完爆了A43“黑太子”(拜托你很弱诶.jpg),成为了压死A43计划的最后一根稻草。&/p&&p&“百夫长”I型虽然获得了英国军方的认可,但随着对1945年苏军展现的IS-3坦克的不安,英国决定升级“百夫长”的防护水平。“百夫长”II型将首上装甲升级到118mm,并更换了新式的铸造炮塔。在德国的测试表明,在坦克上装一门20mm口径机枪没什么卵用,新炮塔回归了传统的同轴机枪,并取消了20mm的版本。“百夫长”II型于1945年11月开始生产,初版订单800辆,1946年2月开始陆续交货。&/p&&figure&&img src=&/v2-7dacdf9b8066bfe9f537c097a52ae58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6& data-original=&/v2-7dacdf9b8066bfe9f537c097a52ae588_r.jpg&&&/figure&&p&■“百夫长”II型。该型“百夫长”II的识别特征其换装的新式炮塔(外观更帅了)以及QF 17磅炮独特的球形炮口制退器。&/p&&p&1946年10月,新研制的QF 20磅炮装上“百夫长”的计划得到了通过,装备QF 20磅炮的“百夫长”坦克被定为“百夫长”III型。随后,自1947年起,所有“百夫长”前期型订单都被替换为“百夫长”III型,后来许多前期型“百夫长”也改装新型火炮。&/p&&figure&&img src=&/v2-e4ab6d9cf24a67d3d38f5851fbc9eb6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409& data-rawheight=&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9& data-original=&/v2-e4ab6d9cf24a67d3d38f5851fbc9eb67_r.jpg&&&/figure&&p&■“百夫长”III型正在安装炮塔。&/p&&p&“百夫长”是最后一款巡洋坦克,而“百夫长”II型和III型的量产都开始自二战结束后,严格意义上讲已经并非英国二战坦克,QF 20磅炮更是彻彻底底的二战后火炮(1948年进入服役)。随着英国逐渐将“百夫长”的定位放到主战坦克,英国巡洋坦克这一分类正式结束,属于主战坦克的时代正在走来。&/p&&hr&&p&以上就是《敌有重甲我有神针——英国二战坦克 Part II:巡洋坦克》的全部内容,欢迎点赞评论转发赞赏~&/p&&p&顺带一提,大家或许也都见到了专栏的合作作者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600dd332f8d35acffccc& data-hash=&a600dd332f8d35acffccc& data-hovercard=&p$b$a600dd332f8d35acffccc&&@银霜音&/a& 发布的文章,如果你对坦克感兴趣,并且有兴趣进行写作,也可以向我私信你写的文章,也许下一位合作作者就是你!我们下次再见~&/p&
本文共24,000余字,超长预警!1930年左右,名为大萧条的经济衰退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英国在这场危机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英国陆军的财政预算一减再减。战间期的坦克计划Mk.III型中型坦克的订单因为陆军囊中羞涩,最终仅在1930年制造了3辆后便宣告停产。实…
&figure&&img src=&/v2-7c8bcc090b6302_b.jpg& data-rawwidth=&1035&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5& data-original=&/v2-7c8bcc090b6302_r.jpg&&&/figure&&p&冷战时期苏联的装甲洪流让西方国家感到恐惧,苏联坦克独特的布局,尤其是60年代开始复合装甲的出现更是令这种恐惧上升到了极致。本文就来说说苏联坦克装甲的发展历程,本文由外文资料收集整理而成,受本人水平和所用资料的限制,可能存在错误,欢迎指正。&/p&&p&首先1966年后苏联/俄罗斯/乌克兰坦克发展线图镇楼。&/p&&figure&&img src=&/v2-fbbbb68bed9125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368& data-rawheight=&6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368& data-original=&/v2-fbbbb68bed91253_r.jpg&&&/figure&&p&&br&&/p&&p&冷战后的坦克装甲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越来越强调坦克正面装甲的防护性能,首先介绍的是车体前部装甲,按照防护类型可以分为首上迎弹和首下迎弹,首上防弹就是利用大倾角的首上装甲作为主迎弹面,特点是在确保防护水平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轻重量,防护面积大,代价是减小车内空间,以苏系坦克为代表。首下迎弹就是利用大倾角的首下装甲作为主迎弹面,特点是正面防护面积大,车内空间利用率高,有利于布置更多油料弹药和提高人员舒适度,缺点是装甲倾角很难做大,同等防护水平需要更重的装甲,不利于减重,以美系M1坦克为代表。豹2坦克比较独特,结合了两者,提高防护水平的同时,带来的副作用是重量的提升。至于挑战者,就是个逗逼。&/p&&figure&&img src=&/v2-af2bf43bc2bb90fc1445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v2-af2bf43bc2bb90fc1445e_r.jpg&&&/figure&&p&&br&&/p&&p&从T-64开始,苏联坦克车体装甲一直使用68°法线角的首上装甲布局。有人肯定要问首下装甲又薄倾角又差,抗弹性能如何保证,由于首下装甲面积较小且位置较低,中弹概率低,为减轻重量,平衡其他性能,故首下装甲确实较弱,这也是游戏《坦克世界》中大家喜欢打裤裆的由来。&/p&&figure&&img src=&/v2-bd804d33d229b210b1c9b8a324b5b5a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2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figure&&p&&br&&/p&&p&&br&&/p&&p&苏系坦克首上装甲发展线图,竖着看,第一列是T-64,第二列是T-80,第三列是T-72/90,第四列是T-62,第五列是T-55,图例解释:粉色(聚氨酯)、蓝色(陶瓷)、咖啡色(炸药)、灰色(钢装甲)、黑色(附加钢装甲)、橙色(酚醛玻璃纤维)、白色(空气)、红棕色(橡胶)、绿色(防辐射衬层)。&/p&&figure&&img src=&/v2-a228f462e9ad69afcf77ab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900& data-rawheight=&28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00& data-original=&/v2-a228f462e9ad69afcf77abf_r.jpg&&&/figure&&p&&br&&/p&&p&苏系坦克首上装甲总的发展思路是:钢酚醛玻璃纤维/陶瓷复合装甲→间隔装甲→ERA橡胶复合间隔装甲。&/p&&figure&&img src=&/v2-9be709b8cc4ca3b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44& data-rawheight=&5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v2-9be709b8cc4ca3ba_r.jpg&&&/figure&&p&&br&&/p&&p&T-64系列坦克首上装甲结构图,装甲法向厚度称之为物理厚度,水平截面的厚度称之为水平等效厚度,下文中将简写为LOS,早期T-64首上装甲为80/105/20mm(钢/酚醛玻璃纤维/钢),LOS为547mm,后期T-64B首上装甲为100/105/20mm,LOS为600mm。1982年苏联惊讶的发现以色列的M11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可以击穿T-72的首上装甲,于是1983年紧急执行了ОКР “Отражаемость”(反射率)升级项目,除T-72A首上加焊了16mm的钢板外,T-64A、T-64B首上都加焊了30mm附加钢板,LOS增加至627mm、680mm。T-64BV改变了首上装甲布局,5片夹心式,60/35/29/35/30mm,LOS降至504mm,但别忘了装甲外部还有ERA(Explosive Reactive Armor 爆炸反应装甲)。&/p&&figure&&img src=&/v2-d22ed559aa3a9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1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v2-d22ed559aa3a91_r.jpg&&&/figure&&p&&br&&/p&&p&值得一提的是T-64时代苏联就已经实现自动化生产,T-64生产线大量自动化设备,比如首上装甲由机械臂自动安装到位,可以清晰的看出80/105/20的结构。&/p&&figure&&img src=&/v2-18b56fac3e75f2136bd1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500& data-raw}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能陆战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