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第三方对战平台有什么对战平台不同吗

第一方和第三方游戏发行商的定义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第一方和第三方游戏发行商的定义
第一方和第三方游戏发行商的定义,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第一和第三方发行商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微软自己发布的XBOX游戏。第二方,基本上指为主机开发商开发游戏的工作室,因为这些工作室没有发行游戏的实力和权利,所以只能由主机开发商代为发行,就是第三方。第一方游戏=主机商开发,并非是主机开发商以及主机开放商下属分公司、制作组的开发厂商。而第二方一般不是很常用,他就是第一方。暴雪没有自己的游戏平台,他发行的游戏,一般指自己研发,并由主机商发行的游戏。全球最大第三方游戏发行商-暴雪Activision,微软是第一方简单说,第一方,拥有平台,例如微软 XBOX第三方厂商就是指
采纳率:15%
这个很难说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玩腾讯游戏 ,腾讯游戏平台被认定为是不规范的第三方程序?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玩腾讯游戏 ,腾讯游戏平台被认定为是不规范的第三方程序?
真是脑残无语的腾讯游戏,玩代理的疾风之刃 用腾讯平台启动 没想到被认为是外挂。干
我有更好的答案
很明显没有,而且用腾讯游戏平台针对每个游戏都有不同程度的加成,我常玩LOL,就是用的他,蛮好的,换区不用再次输入账号密码。
采纳率:43%
/zhidao/pic/item/5bafa40f4bfbfbedc77f7ecb72f0f736afc31f5b./zhidao/wh%3D600%2C800/sign=16eabae14ee1/d972b8ee5497eeccd7b899f510aa2.baidu.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a href="/zhidao/wh%3D600%2C800/sign=3d265bd22938fcdbafa40f4bfbfbedc77f7ecb72f0f736afc31f5b.jpg" esrc="http://e.hiphotos.baidu://c://c<a href="http://e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腾讯游戏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浅析第三方平台重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第三方平台重要性
&&第三方平台在夺宝类游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多人容易忽视。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1926被浏览1059817分享邀请回答245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post/11.html以上表单评分是 我本人这2年间在各个平台作为用户方面的体验,箭头前的分是基于2016年初的现状评估,箭头后的分是通过各方消息对他们前景的预期。有-的是可能有风险比预期要糟糕,有+的是可能有惊喜比预期的要会好。9-可能是7而不是8.5
9+也可能是12而不是9.2用户数量包括了主播和观众在内的注册用户,其实都还都很局限主要在于接触ACG用户,还没太多传播到主流的网民体验到,10分只是局限于侠义的少众用户上,如果算到全体网民那满分得是100分,目前大家还是偏向于游戏直播平台,少许加入秀场内容,但是真正的全民直播互动气氛还没养成,当然把核心用户体验做好,产品生态稳固起来,以后各种直播玩法不是问题。方面斗鱼目前最火能占据整个用户市场的一半以上规模;但是各个平台都有特色直播,不少用户会多平台使用,二线阵营的熊猫目前人气并不理想,不过等产品完善和员工到位以后会有一大波强势活动吸收进大量明星主播和主流用户,能吸收新用户才有更大规模发展。战旗,火猫在爆发后基本已经偃旗息鼓,用户基本在流失。虎牙和KK基本没有特别进展估计只能维持用户,得到新的注资的龙珠和全民还是有希望吸引部分新用户,但是也不会有太好前景。用户粘性是对于目前平台之间主播观众的逃离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就是都已经处于盈利收割阶段,过于复杂的增值功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减低用户的活跃度,YY旗下的虎牙这方面时候最有经验但是也是围城里面的人懒得走外面的人也懒得进。学YY架构的龙珠是产品界面最复杂的,然而过犹不及,YY的用户对那些过时的设计都已经腻味了,龙珠做了大规模的运营挖角和活动宣传,但是并没有留住啥人,他们的产品还要做减法或者重新设计轻量版。战旗是产品做的有些特色的,很早就为留住主播和付费用户准备了一大套系统,不过玩法上也难有大的突破。熊猫,全民,火猫,KK还属于产品模仿跟进阶段,没有特别的考量,不过全民的产品团队感觉比较用心做了很多细节设计希望希望以后有惊喜,而熊猫可以在北京上海逐步挖到各种高端人才,未来的进展应该会很不错,而斗鱼用户流失一直很严重,他们也注意到了这点,但是并没有好的产品设计,只是纯粹靠拖欠主播工资和强化用户等级特权留住人,理论上他们在留住用户,挖掘用户价值方面可以有进展但是很多不确定性,一旦其他平台玩出特色来,斗鱼很难再靠自己的龙头优势去留人。直播内容主要是值得是主播提供的直播,也包括官方组织和合作机构推出的节目内容,这方面还是斗鱼占有很多优势,他们的拓展组还是很卖力,把腾讯,网易等游戏厂商联络的很不错,也和七煌,IMBATV等节目制作公司达成很好的末期,在科技,音乐直播上也联系到不少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不过斗鱼公司从老板到员工整体素质有限,很多厂商公司,主播机构选择斗鱼的只是没有由于他的目前的用户规模,和影响力,其实官方在很多活动细节并没有安排好,和他们打过交道的都有各种不满只是暂时不发泄而已,斗鱼主管的眼界也比较低并没有更高的拓展力和驾驭力,未来可能有少许发展,但是更可能产生大规模倒戈而崩盘。而熊猫那边有王思聪坐镇,多方合作的可期待性更高,在双方CEO公开采访的言辞上,王思聪表现的更有胆识,只是目前还需要多做准备,另外龙珠在由于最大游戏公司腾讯的亲密合作中有很多特色内容吸引固定用户,他们的运营最近很强势,官方策划了很多创新节目。另外还有火猫有完美背景,战旗有盛大背景但是和虎牙,KK,全民一样基本属于可看可不看,而熊猫,斗鱼签下有很多知名大主播,会让人不得不看。产品功能国内的游戏直播平台模式最早是2012新浪看游戏推出的最早,然而和UT一样不受重视最终项目扶持周期短,还没有成年就被抛弃。期间YY和QT也都有看重游戏直播但是没有在网页端大量开发,真正的全民开直播,全民看直播的气氛还是A站生放送的那伙人做出的斗鱼TV在2014彻底打开了这个市场。后来出来的战旗 火猫 虎牙KK 熊猫 全民基本把斗鱼架构当作了样板,但是战旗的技术是后来居上的,2015年中最早开发了很多功能在社区系统,礼物系统,APP模块,前端界面,斗鱼后来都是晚了几个月才跟进模仿的战旗,这个以后有机会在产品细节方面讨论,不过可惜战旗运营气氛和资金支持没更上节奏,眼看着一个好车跑没了油。其中只有龙珠弄的有点歪门邪道,先是TGA很过时的框架,后来又模仿YY架构了很沉重的框架,在网页端我个人打开感觉都受罪,不知道有谁会欣赏。运营水平运营风格各有不同,评价的可能并不标准,不过从积极性来看龙珠的运营是比较给力的,可能由于设置了经纪人分成模式,经常会看见龙珠的运营去其他平台主播的粉丝群去私聊主播挖角,可笑的是斗鱼的运营也是去粉丝QQ群的联系主播,我认识好几个新的主播效果不错后得斗鱼和龙珠2个运营的签约开价,然而斗鱼和龙珠的运营人员规模比其他的平台积极主播但是基本还是为了短期利益只是想便宜谈下合作,皮条客的节奏,对于后续主播的培养,活动的跟进,都做的很不理想,目前平台发展比较好的主播基本是靠自己个人努力,或者线下其他公司合作伙伴的协助才成长出好的互动效果,目前这些直播平台的运营都不及格,比起传统唱片,影视公司的商务企划,以及配套制度,合作模式都差了几条街,很多所谓的经纪公司根本都是皮包公司,很多办事甚至不如民间公会小工作室有条理。当然直播行业和电竞行业的发展才起步不能好传统的娱乐行业和体育行业直接对比,但是在这方面还是很期待王思聪的熊猫TV能把明星与草根结合起来,把线上与线下结合起来,把专业与业余结合起来,通过更合理的合作模式把直播活动的运作协调好。投入资金这个可能是一个影响平台战局的最关键因素,斗鱼肯定是之前砸钱最多的,估值也是最多的,但是高处不胜寒,在资本寒冬,尤其是国内资本市场2015下半年出现比预期更紧张的形势下,斗鱼有资金困难已经大家都知晓的事情了,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看新一轮融资估值,能让斗鱼撑多久,但是应该有很多纠结,最近看来融资最多最舍得花钱的依次是熊猫,龙珠,全民,基本他们开的签约工资都会比斗鱼要好,当然具体细节说不清楚,有些主播是有水分不值得大笔签约费的,但是在活动运作上龙珠和熊猫体现的不计成本,大手大脚,不惜花钱养一些并不划算的小主播,做的有奖活动也并不在乎是否得到效果,可能砸钱阶段心态不一样,而斗鱼拖欠主播工资的情况愈加严重,本来15年9月出过通告以后准备1月1结算。结果后来又是拖欠3到4个月才给主播提成,明显会让人感觉到资金非常吃紧。而战旗,虎牙,KK基本是和秀场一样就是小赚小花,并没太多大志向了,最近全民和火猫也融到不少钱。好像最近也准备花钱弄大动作,不过目前还没感觉出来。活动影响这个算是做一个综合参考吧,对于广告厂商的合作很重要,斗鱼人气第一平台大家知道,功能也还比较实用,目前很多厂商要活动确实优先选择斗鱼做广告,腾讯,网易的官方人员也对斗鱼评价不错,虽然表面人气看起来都有水分,但是最终活动效果的统计,以及善于观察的老司机还是能感觉到各个平台直播间的不同分量的,不过以后直播互动场景越来越多不会只有网络游戏厂商看重这方面的影响了,而平台的用户质量也决定那些硬件厂商,科技巨头,影视剧宣传,以及各种知名人物的合作估计以后还是会优先选择熊猫TV,斗鱼想是博客初期,各种草根写手弄出了一片热闹进项,但是等新浪博客正规军开始加入战场,用明星主流人物的影响力逐步统一了披平台。我估计未来在视频直播平台也会有个寡头很可能是熊猫TV,至少目前斗鱼TV这样的混乱的阶段不会多久,不支撑为全国主流用户的直播平台。其实相关的直播平台还有很多比如宅腐的B站直播,体育的章鱼直播,手机的花椒直播,手游的触手直播,还有海内外的各种移动直播APP. 360也有个水滴直播,百度云也有直播,QQ群也有直播,芒果TV也有弹幕直播功能,另外还有些太小的产品就不一一列举。不过这些并不和上面那些平台一样的战略不是从最核心网民市场的游戏用户中全面拓展,所以只对之前的这些平台大致做点分析点评做个存念,以上这些只是科普的角度大致分析一下各个平台优劣势,很多产品细节没空举例,关键人物也不好点名,重大事情也逐个分析了。等以后有时间再准备把各个公司的内幕吐槽一下,把他们产品运营的各个细节做一个SWOT分析。另外最近解除很多主播或者准备做主播的朋友在考虑选择直播平台或者换平台,以及选择签约公司等各种问题,以后会再出一个文章给主播的职业发展做一个深度分析,利益相关:本人无任何公司背景,玩票式的用过TGA直播,斗鱼直播,熊猫TV直播。有接触过腾讯,多玩,斗鱼,熊猫的一些产品运营,但是都只是聊天交流并无利益牵扯。有空再补充细节和更正错误 ----------神秘灵
第一次编辑783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当年浩方游戏对战平台没落的原因有哪些?
详细的说就要从对战平台的头上说,我曾在中国电子竞技幕后史第四章写过,专栏内有全系列,我的名字后面有专栏链接,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电子竞技对战平台兴衰录
  中国电子竞技第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有人说选手打比赛挣奖金,有人说赛事组织做比赛赚广告费,我觉得从不同的角度说都对,但是如果站在稳定和成熟的角度来说,而我觉得是第一个盈利的商业模式是电子竞技对战平台。
  电子竞技对战平台的繁荣是过去十几年这个青黄不接的时代逼出来的。
  现在,我们玩《英雄联盟》,只需要在游戏里点一下“开始”等会就匹配到队友和对手了,聊天交友都十分方便。这就是一个对战平台,而且它是游戏本身自带的。
  可在互联网普及之前,大多数游戏是单机模式的,当单机模式遇到了互联网时代,变革又不能马上跟上时,第三方对战平台就以过渡时期产品的身份登场了,只是没想到,这一个过渡期就是十多年。
  1997年1月,美国暴雪正式推出了著名的对战平台:暴雪战网(),但在那个电脑使用技术和互联网刚起步的时代,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别说匹配对手了,成功登录上去找到人聊天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可是,一面是中国玩家的游戏需求越来越大,另一面是中国竞技游戏项目网络化的自主研发差的还远(实际上这件事情最近几年才有点眉目),再加上,在那个时代老外也不会照顾中国玩家的需求。
  于是,中国IT技术人员被逼着不断摸索,终于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第三方电子竞技对战平台,来满足中国的网络和玩家需求。
  联众棋牌
 1998年3月,3个技术研发者鲍岳桥、简晶、王建华凑了20万元,在北京上地的一家旅馆里,组建了主营在线棋牌游戏的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简称
联众。2000年,联众注册用户达到70万人,同时在线人数达到9000人,到2003年年底,联众同时在线人数一举突破50万大关!
  联众棋牌对网络和配置要求不高,迎合了那个时代的需求成为电子竞技第一批尝到甜头的人,但是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联众的后招不足,棋牌平台门槛低,核心竞争力不足,于是当腾讯QQ推出棋牌平台后,马上就抢光了联众的用户。
  暴雪战网()的模仿者们
  1997年就上线的暴雪战网是一个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设计,不但在互联网刚抬头之前就想到了与单机游戏如何进行整合,而且已经很清楚的看到了联网对战的关键是“自动匹配系统”,就是根据你的战绩匹配与你实力相近的人。
  光是这一点中国很多对战平台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力气去模仿。
  可惜的是由于暴雪战网的服务器一直在国外,直到2008年才进入中国,所以这给了模仿者相当多的时间去学习改进,于是,这也造成暴雪战网在中国电子竞技历史上几乎一直是个高端而小众的平台,这个品牌形象对暴雪之后的战略布置影响很大,我们后面细说。
  星际争霸时代私服战网满天飞
   由于FSGS技术的出现让中国各地的本地服务器的数量暴涨,FSGS全称Free Standard Game
Server(免费的标准游戏服务器),由德国NETGAMES公司开发,是模拟Blizzard(暴雪)公司游戏对战平台Battlenet(战网)的
第三方软件。
  1998年到2001年间国内的星际争霸私人战网平台非常多,光是不完全统计的就近百个了,但是大多数受到软件和硬件的
制约,规模都不大,其中这几个比较有影响力:北京263战网,CGOL(亚联)战网 &
DM(亚联东魅),游侠战网,北碚战网,网联战网等等,
  其中,263战网从程序上明确了“战队”单位,这充分推动了战队的规模化发展,让玩家开始有了归属感,有组织的团队沟通促进了电子竞技的发展,CSA战队当时在263真是枝繁叶茂。
  还有就是著名的亚联战网,这是个要好好说说的案例。
  从1999年开始免费运营的亚联战网,凭借比较丰厚的资本装备了高配置的服务器,购买了FSGS高级版本,不受Linux版本999的限制,能支持全速的Ladder
Game,稳定的游戏对战吸引了绝大多数的星际争霸玩家,几乎统一了中国星际战网。
  中国电子竞技玩家的热情第一次被推到一个高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继续这样发展下去赶超韩国电子竞技指日可待。
  2001年12月,亚联战网得到香港东方魅力公司的注资后,开始强推收费。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收费后玩家一夜之间四散而去,亚联从此淡出我们的视线。
  我们来聊聊原因,首先是时间点,我查了一下,腾讯QQ会员功能推出时间是日,因为苦于没有收费渠道,所以一直没什么起色。
 到2001年初,中国移动公司推出了“移动梦网”服务,移动梦网通过手机代收费的“二八分账”协议(电信运营商分二成、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分八成),腾讯
开通了移动QQ业务,发展收费会员,并开展更多的增值服务,最多的时候,腾讯占据了移动梦网内容提供商七成的业务份额。
  到2001年底,腾讯终于实现了正现金流,而到了2002年3月腾讯的在线刚突破300万。
  也就是说,在2001年底,腾讯才持平。而中国玩家愿意每月给互联网公司掏10块钱这个习惯,也是腾讯花了很多年才培养出来的,现在说起这个阶段,估计2003年到05年的淘宝都想哭。所以,用户支付渠道缺失和支付习惯还未养成是亚联失败的主因。
  亚联是电子竞技对战平台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也是第一个受伤的。我敬佩那个时代的电子竞技先驱者,他们的勇气和探索是电子竞技前进的源动力。
  浩方平台的兴衰
  说起浩方平台就一定要说下它的创始人
李立均,在互联网上你是搜索不到李立均的背景资料的,我也不方便说(这就是写当代史为难的地方),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现有资料推测。
  上海浩方科技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高科技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系统应用等领域,年产值稳定在四亿元左右。
 这是一个可以在1998年到2001年拿到上海电信改造工程的公司。并且浩方平台是2003年能在全中国的电信机房里快速部署服务器的公司,
这个动作即使是QQ对战平台也没做到(其中也有腾讯对版权问题的举棋不定),要知道当时QQ棋牌平台可是刚秒杀了联众,所以这不是“背景深厚”这4个字能
简单概括的。
  2001年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李立均为了让浩方的产品更多元化,在2002年下半年,收购了“游戏上海滩”平台,以此
成立上海浩方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平台的开发者有2个人,一个是负责服务器端的徐欣(也就是浩方号是01的奔腾,现起凡公司CEO),一个是负责客
户端的曾芳飞(老虎),最开始浩方平台项目就是他们2个人。
  浩方的技术实力本身很强,市场方面拉起的班子也不弱。
  话说在2003年中期,当时最火热的CS中文社区Ccsk团队内部高层发生了一场争吵,一面是网站的所有者DDM和总经理老梦,一面是外联负责人杨晨(后来的浩方市场总监,现自己创业)和负责技术的郭茁(昵称星星,后来的浩方运维主管,现起凡总裁助理)。
  当时,DDM和老梦等人在成都,杨晨和郭茁在上海,所以争吵是在Ccsk的内部论坛里进行的,我当时刚升Ccsk新闻组副组长,所以这些文章我刚好都能看到。
 至于杨晨和郭茁为什么离开?他们当时在论坛里写了大量相互争执的文章,写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以前的矛盾,虽然小矛盾的积累是一个原因,但是真正的主要原因
还是当时没人能说的清楚电子竞技未来怎么盈利,这就像赌大小一样,骰盅没有打开前,你说大,他说小,谁都有道理可以说,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分歧,即使现
在回头看当时,也是很难下个定论的。
  争吵的结果是Ccsk分成了两拨人,一帮人去了北京,当时一个女投资人打算开一批E开头的公司炒概念上市,于是Ccsk变成了Esai亿赛,而杨晨和郭茁去了上海浩方在线做了市场和技术。
  杨晨的加入把电子竞技记者站的概念带到了CGA,但是毕竟CGA是一个新的东西,在有一段时间里Ccsk的访问量还是高于CGA很多的。
   这里先做个名词解释,很多人把CGA跟浩方平台HF理解成一个东西,其实这是两个品牌,CGA是特指中国游戏联盟网站China
Association,这是一个专门做电子竞技新闻报道的网站,但是由于连浩方的官网地址都是CGA,所以这两个品牌就混在一起了,本文中的CGA都是
指这个媒体。
  2002年到2003年,浩方平台做了很多市场推广工作。
  比如,浩方与中央电视台CCTV5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帮助CCTV5《电子竞技世界》提供一部分内容和人才支持,当时CGA的主编K4,赛事主管飞影等等与当时的节目主持人段暄和编导每期节目都沟通很多。
 2003年CGA还邀请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瑞典SK战队访华,在上海的美罗城表演赛后,几百粉丝追着大巴车跑的场面让第一次来中国的SK战队激动不已,他
们之前根本意识不到在这个国家竟然有这么多的电子竞技爱好者,回国后他们大力宣传在中国的见闻,中国电子竞技的火热从此开始让世界了解。
  另一方面浩方平台在全中国的电信机房里做了快速的部署。
 浩方当时的机遇非常好,或者说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内容提供商很幸福,2002年左右这个时期,网络运营商缺内容,比如,长城宽带刚起来的时候,铺设网络很
快,但是铺起来以后,发现自己的网内没内容,用户还是要跳转到别的网络去看网站玩游戏,可是大家知道,这个跳转对网速很影响,时间长了,用户就不用你的宽
  于是,当时的网络运营商为了抢内容,给网站和游戏运营商们提供大量的免费带宽,浩方的起步就刚好赶上这一波了,再加上浩方当时
与电信的合作关系,浩方的服务器端部署就这样快速的完成了。当时负责电信渠道铺设的也是浩方的元老黄春雨(Rain,现上海由趣CEO,做手机游戏)。
  浩方对战平台在电子竞技CS黄金时代的快速崛起有多个因素:
  1、简化了用户联网的操作,可以自动处理很多复杂的网络情况。
  2、有资本有条件在中国大江南北快速部署服务器,让众多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3、CGA网站有较大的实力派出新闻报道组,去报道国内外新闻,让玩家离新闻更近。
  4、免费的浩方平台和CGA网站的捆绑式发展相互推动了电子竞技爱好者的聚集。
  这一系列的原因,让浩方平台的客户端几乎是一夜间就出现在了中国各地网吧的桌面上。
  说起CGA的那段时光,真是让人非常自豪,穿着CGA的工作衫出去都是一种骄傲。
 我直到现在都认为CGA新闻组是电子竞技时代最强的,当时新闻组的核心人员有主编K4、JOJO、飞翔的荷兰人、Sfred、百晓生、BBC张宏圣(就
是现在的游戏风云BBC,当时他是CGA
War3分站的站长)、Jkidd、bigxia、MagiCGoA、treebear、杀不死人、Kevin、mint等等,都是能力很强,能独当一面
  浩方平台和CGA就这样在1999年到2004年的CS时代走到了顶点。
  下面就要说浩方平台的衰落了,什么?你觉得转折太快?
  没办法,历史就是这样,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衰落就这样从2004年悄然开始了。
  我一直在说中国电子竞技项目的5年论,这有点像迷信的宿命论之类的,但是这是我十多年来观察到的一个规律,CS从1999年开始到2004年,刚好是第五年,就在这一年,CS开始衰落,而2003年面世的暴雪魔兽争霸3(WAR3)经过一年的发展开始兴起。
  在这个新旧更替的关键时刻,2004年盛大启动了对浩方平台的收购计划,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资源整合,但是在现在看来,却有另一段心酸。
  为什么会产生这个收购合作?两方面原因:
 1、浩方平台从2002年到2004年初都是免费运营的,方便、速度快、免费为浩方平台带来了巨大了在线人数,印象里在2004年初浩方平台在线就过
90万了,但是不赚钱,当时没有现在的网页游戏,电子竞技玩家也还没有像现在的消费能力,支付手段也不够成熟,广告收入也不稳定,浩方平台很迷茫。
  2、2003年盛大的快速崛起让中国游戏行业看到了出路,到2004年,盛大公司要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看中了浩方的在线人数,对于当时的财务报表来说,在线人数是个很重要的衡量数据。
  在这两个原因下,盛大对浩方平台说,快,到碗里来!这事就成了。
  这个收购是从2004年开始经过2年完成的,由于过程太过于内部,我不好说这是不是一份对赌协议,但是我看到的是从2004年开始,浩方平台强行推出了一些盈利功能,比如,会员挤人功能。
  我先解释一下这个功能的需求背景,浩方对战平台是以房间为单位容纳用户的,但一个房间人数的上限也就几百人,而大家都希望能快速匹配到高手,所以有一些服务器总是爆满,不好挤进去。
  付费会员挤人功能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付过钱的会员在进入这个服务器后,系统会随机性的挤出一位非付费会员,虽然这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付费率,但这对于相对较多的非付费用户来说是非常不好的用户体验。
  对此,我当时得到的消息是这是上面下的命令。
  于是我的理解是,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用户付费率,以便将来可以把平台卖个更好的好价钱。
  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里,浩方平台的在线人数从接近100万下跌到30万左右,最后略有回升稳定在50万左右。
  关于盛大收购浩方到底花了多少钱?
  有的人从盛大2005年第四季度财报里读出6000万美元,有人说是李立均花了3000万人民币做了浩方,卖了3000万美元。
  这个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们不去深究了,因为结果很明显,就是盛大觉得这个买卖做的很疼。
  于是,盛大收购浩方之后,就把浩方放在一边了,浩方在之后的几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大动作,推广和研发都进展不大,而且每年的营收相对于盛大本身网游收入来说也不值一提,就这样,浩方平台开始了原地踏步,给了其它平台崛起的机会。 
  GG平台,GG对战平台现改名Garena,中文名竞舞台。
  GG平台的创始人就是现在聚美优品的创始人陈欧,世界很小吧。
  2005年,第二届StarsWar开始前一晚,我见到了来做技术调试的陈欧,那是GG平台开发的GGTV第一次应用到世界级的大赛现场直播中。当时的陈欧,腼腆只是笑,话不多,埋头在笔记本上一直调试到很晚。
  GG平台的技术在当时的对战平台中是非常特别的,虽然陈欧自己说他的技术并不复杂,但是网络连接的速度却非常的好,特别是在中国连国外的比赛中,表现尤为出色。
  2005年是魔兽争霸3(WAR3)开始辉煌的时候,我已经加入了,跟创始人ZAX一起在美国虚拟物品交易平台IGE下工作,WE战队也在KING的带领下进入IGE。
  由于IGE中国的负责人许云波个人非常喜欢魔兽争霸3,而且虚拟物品交易当时在国内的宣传走电子竞技更加方便,再加上IGE当时良好的现金流,形成了一个中国电子竞技历史上十分稳定的发展阶段,SKY的WCG双冠王就是在那个时候产生的。
  可是,那个阶段对刚从新加波念完书回国的陈欧来说并不是太好,一方面是他希望能继续念书,一方面他也希望GG平台能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在那个时候,连在线人数最高的浩方平台盈利模式都不清晰,所以GG平台的投资洽谈迟迟没有结果。
  于是,创始人ZAX跟陈欧联手,开始了艰难的自力更生,ZAX将当时WAR3玩家关注度最高的论坛用户导入到GG平台里,用户可以直接用BBS的帐号进行登录,之后推出的GGTV、战队好友功能、防卡防作弊功能,都吸引了大量用户。
  即使这样,GG平台的发展还是很缓慢,陈欧一度打算将GG平台卖给IGE,但许云波当时觉得IGE的公司重心并不在此,于是没有接手。
  就这样陈欧带着GG平台去了新加坡,最终被Garena投资,后来因为一些内部矛盾,资本排挤创始人的老套故事再次上演,陈欧抛售了自己拥有的股份,去了美国斯坦福读书,之后回来东山再起,这就是另一个故事聚美优品的前传了。
  VS平台的兴起和衰落
  VS平台以及后来的掌门人等等平台的成功,一方面是平台技术的成熟,另一方面是他们所处的时机已经比浩方平台好太多了。
  在WE.SKY拿到年WCG双冠王后,中国电子竞技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接受,我们那时候出去谈合作,已经不用再费力的跟人解释什么是电子竞技了。
  在电子支付手段方面,淘宝和支付宝等手段到2007年左右已经非常成熟了,而且电子竞技第一批玩家已经接近而立之年,消费能力也大幅度提升,电子竞技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VS平台在WAR3时代十分聪明的规避掉与浩方平台的正面冲突,选择走高水平职业选手的品牌路线,推出能反映用户水平的VS积分等级概念,迎合了玩家的攀比心理,并且抓住浩方玩家多但是速度慢的特点,走小而快的策略,吸引了很多WAR3的核心用户。
  虽然小众的VS平台在WAR3时代活的并不滋润,但是与浩方平台不同命的是VS撑到了好时候。
  从2005年上线的VS平台,在隐忍了2年后,遇到2007年Dota兴起,在线人数不断上升,到2010年DOTA最火爆的时候VS在线人数曾达到100万,全面超过了浩方平台。
  在营收方面,VS更是赶上了好时期,无论是互联网电商广告热潮,还是网页游戏联运模式,VS平台手中的资源变现方式都趋于成熟。有了钱之后的VS平台开始自己投资研发自己的游戏《VS三国》,据说投了一个亿。
  然而《VS三国》的市场反应平淡,VS平台自身的技术也没有什么改变。以及后起之秀11对战平台推出的DOTA天梯系统的火爆在次印证了那句老话,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VS平台从2010年开始慢慢衰落。
  由于本文主要是写1998年到2010年,所以11对战平台的历史,暂时不去涉及,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可以预测一个方向。
  电子竞技对战平台起于单机游戏,兴于互联网发展,迎合了玩家对游戏沟通交流的需求,但是其核心的匹配和交流功能其实属于游戏的一部分,竞技游戏网游化之后,游戏制作商开始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匹配和交流功能开发。
  换句话说,我认为电子竞技对战平台在过渡时期的历史使命快要结束了,对战平台不会消失,但是会趋于边缘化。
文章来源:/bbking
,中国电竞幕后史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sgo对战平台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