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瓶问个问题,道奇挑战者地狱猫猫是二战美帝海航最强战机吗

查看: 28189|回复: 32
二战中的英国舰队航空兵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资料来源:斯卡帕湾-二战中的英国海军,燃烧的岛群
对于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军队来说,经济萧条带来的打击并非独一无二,至少皇家海军的舰队航空兵(FAA,Fleet Air Arm)未受足够重视这一点就更加令他们深受其害。在英国海军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战列舰派”直到1942年才承认了飞机对军舰所具有的优势,而在此之前,飞机只是被视为服务于舰炮射击的观察平台或用来寻找敌方舰队的侦察兵。
考虑到当时的英国人连舰队的防空反潜问题都不重视,舰队航空兵所受的冷遇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战爆发前,他们手中的飞机五花八门,有些威力强大,还有一些则不值一提。更糟糕的是,1937年之前,舰队航空兵是归皇家空军管辖的,指挥权移交时,这支部队失去了许多技术纯熟的空军人员,而留下了危险的技术真空。不过,舰队航空兵的官兵们也的确在这一时期里竭尽全力以弥补这一空白。
好在这一情况最终还是改变了。1940年在塔兰托重创意大利舰队和后来围歼“俾斯麦”号的战斗使舰队航空兵向外界证明了空投鱼雷的价值(不幸的是,这些攻击在二战中也为别的国家所仿效),航空兵对商船队的保护也确保了大西洋生命线的畅通。进步还体现在技术方面,随着战争的发展,专门设计的高性能舰载机也开始加入舰载航空兵——包括来自美国的格鲁曼和钱斯•沃特的设计。这些新飞机的加入使得舰队航空兵的实力不断增强,并最终能够在从北冰洋到大西洋,再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广阔区域里展开进攻。到1945年,英国和英联邦的海军航空兵已经拥有了相当强大的力量,成了二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皇家飞行团(RFC Royal Flying Corps)海军分部成立于1912年。这支分部的“海军特点”很快就体现了出来:次年,巡洋舰“赫尔墨斯”号(也译为竞技神号)就被装上飞行甲板用来放飞水上飞机。日,皇家飞行团海军分部更名为皇家海军航空兵(RNAS Royal Navy Air Service)——仅仅一个月后,英国便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大战的头三年,皇家海军航空兵使用的主要是水上飞机和战斗机(战斗机通常被用来攻击跟踪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的德国“齐柏林”飞艇),此外还有一些用来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的飞艇。另外,在欧洲西线作战的皇家飞行团阵容中还有一支隶属于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中队,即第8(海军)中队。
日,一艘特别的战列巡洋舰服役了,她就是“暴怒”号。该舰在上层建筑的前部布置了一块飞行甲板,同时在后甲板上保留了一门18英寸(45.7厘米)舰炮。日,中队长邓宁驾驶着他的索普威思“幼畜”战斗机成功的降落在了“暴怒”号上。军舰的飞行甲板上此时还没有安装拦阻索,因此,舰上的水兵们不得不在邓宁驾机降落时抓住飞机上的绳索,好在军舰与飞机之间仅仅3节的速度差使得这一看似困难的差事变的容易了许多。不幸的是,5天后,邓宁在“暴怒”号上进行第二次降落时冲过了飞行甲板,他的“幼畜”由于发动机关机无法拉起而坠入海中,邓宁本人也被淹死。
日,皇家海军航空兵和皇家飞行团合并,成立皇家空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空中武力。皇家空军从海军部接管海军航空兵时沿袭了后者的组织结构。作为皇家空军的一个分支,舰队航空兵于1924年成立,但是直到1937年,这支用于配合海军作战的空中力量才被转交给皇家海军。
尽管英国皇家海军失去了自己的空中兵力,但正规的航空母舰还是很快出现在了英国海军的阵容中。1918年,前意大利班轮“孔蒂•罗素”号被装上了一块全通甲板,成了英国海军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1924年,英国第一艘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赫尔墨斯”II号服役,同年稍晚些时候,另一艘航空母舰“鹰”号也加入了英国海军的行列。“鹰”号在飞行甲板的右舷中央安装了一座舰桥,这一设计成了后来皇家海军所有航空母舰的标准方案。1925年,“暴怒”号在完成了全面改装之后重新服役。这四艘军舰组成了英国海军在大半个20年代里的全部航母兵力。20年代末,英军的航母兵力进一步扩大,1928年,由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来的“勇敢”号航母服役,2年后,新的“光荣”号航母又加入进来。
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时候,英国航母的数量比美国和日本都要多(6:3:3),但是这些航母的性能却不如她们的美日同行,无论在载机数量上还是最大速度上(英军航母大约慢了3节)都是如此,更严重的是,舰队航空兵的兵力十分弱小,仅有的区区130架飞机——而且全部是双翼机——根本无法装满这6艘航空母舰的机库。
英国的第一艘现代化航空母舰是“皇家方舟”号。该舰于1937年下水——正是在同一年,舰队航空兵终于从皇家空军中独立了出来。这个时期的航母已经装备了新型的着舰拦阻索,这些设施可以防止舰载机在降落时冲过甲板坠入海中,同时,为了防止没有钩住拦阻索的飞机撞向停机区,舰上还配备了可放倒的拦阻网。除了这些,“皇家方舟”号的燃料和弹药舱还得到了装甲保护。
1940年服役的“光辉”级航母把装甲保护的范围扩大到了飞行甲板上。但是作为代价,“光辉”、“可畏”、“胜利”三舰仅安装了2台升降机,少于“皇家方舟”号的3台。除了强化装甲外,新舰还在机库周围增设了防火设施和用于排出汽油蒸汽的抽气机。石棉或钢制的防火层出现在了“光辉”级“不屈”号和后来的舰队航母“不倦”号和“不安”号的机库里。这三艘舰还扩大了机库的空间。最后,这后三艘航母的升降机的抬升重量被提高到了9吨,而此前四艘航母的升降机只能抬升6吨重的飞机。
英国舰队航空兵的劣势并不仅仅体现在航母上,他们的舰载机部队也很难令人满意。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英国舰队航空兵总共只有220架飞机。其中的单翼飞机只有一种,即速度和载弹量都不怎么样的布莱克本“海上大鸥”式战斗轰炸机。其他的机种都是双翼机,包括费利“剑鱼”式鱼雷轰炸机、格罗斯特“海斗士”战斗机、休泼马林“海象”和费利“海狐”两种侦察机。看起来,皇家海军若打算用自己这点杂七杂八的存货去对付现代化的德国空军和德国军舰上密集的防空火力,那纯粹是在自寻死路。
战争爆发前,英国舰队航空兵飞机的所有帆布表面都被涂上了铝银色,金属表面开始未进行任何涂装,但后来都涂上了中海灰色以防止锈蚀。
欧战爆发的1939年9月对于舰队航空兵的航空母舰部队来说是一个糟糕的开头,他们在这个月里失去了一艘航母。9月17日,“勇敢”号航空母舰在执行反潜任务时被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超过500名水兵与舰同沉。接下来的这个冬季里,英军航母没有直接参加什么军事行动,但是到了日,德军对丹麦和挪威的入侵完全改变了这一情况。由于驻扎在英伦三岛上的皇家空军战斗机无法到达挪威,为英法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任务就落在了英国海军的“皇家方舟”、“暴怒”和“光荣”三艘航母的肩上。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4月10日当天击沉德军“柯尼斯堡”号轻巡洋舰的“海上大鸥”并非来自英军航母,而是来自驻扎在奥克尼群岛哈斯顿基地的800和803中队!英军的舰载机很不理想,“海斗士”战斗机只有4挺机枪,“海上大鸥”的自卫火力薄弱,油箱也没有装甲保护,但他们却是舰队航空兵在为期两个月的挪威战役中仅有的指望。尽管飞机不行,英国海军的飞行员们还是击落了不少德国飞机。德国人对这三艘航空母舰发起了无数次空中突击,但这些英舰却总是能够逢凶化吉,只有“暴怒”号挨了一枚炸弹,不得不返回英国修理。在盟军从挪威撤退的过程中,“光荣”号航母还接收了来自挪威北部巴杜夫斯的皇家空军第46中队的霍克“飓风”战斗机。不过此举并没有带来什么直接的好处:6月18日,这艘航空母舰遭遇了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被击沉,舰上人员也遭到了十分惨重的伤亡。挪威战役对英国人来说是一个“太少,太迟”的典型例子,在随后的两年间,盟军一直处在这样的状态中。
1939年战争爆发的时候,舰队航空兵的所有飞机都涂上了迷彩伪装。飞机的上部表面涂成了暗海灰色和暗灰绿色,双翼机下翼的上表面涂成暗海灰和浅青灰色,直到1941年上半年改成暗海灰和暗灰绿色。飞机的下表面则全部涂成天灰色,到1941年之前,这层天灰色常常被延伸到机身侧面和垂直尾翼上。1940年8月,飞机的下表面色彩改成了浅天蓝色。机身的文字可以用黑色、白色、浅青灰色或者红色书写,具体依据飞机的涂色决定。
[ 本帖最后由 x_jia 于
09:31 编辑 ]
, , , , , ,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40, 订阅: 8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大西洋战役
德国海军在二战中的重头戏是他们的U艇,但这一点在大西洋战役的开始阶段并不明显。德国海军当时认为,自己手中对英国航运线威胁最大的武器是主力舰(即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实际上,德国海军的装甲舰——她们通常被称为“袖珍战列舰”——“格拉芙•斯佩将军”号确实在大西洋上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但她最终还是于1939年12月在乌拉圭蒙得维的亚海岸的普拉特河口被英军找到并消灭。这一时期,舰队航空兵的主要任务是参加英国海军对德国的海上封锁,寻找并消灭那些溜过封锁线的漏网之鱼。
1940年德军对法国的占领使他们获得了欧洲西岸的许多大型港口,U艇从此可以直接进入大西洋。德国的潜艇兵们还能得到福克-武尔夫Fw-200“秃鹰”式飞机的空中协同,这种飞机能够为潜艇提供空中侦察,而战争早期盟军护航队缺乏防空能力的事实又加剧了这一问题。1941年上半年,“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两舰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出击后进入了法国的布雷斯特港。但是这还只是个开头,对于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英国护航运输体系来说,更严重的威胁又在1941年5月冒了出来:威力强大的德国战列舰“俾斯麦”驶离挪威,进入了北大西洋。
当战列巡洋舰“胡德”号和新服役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前往迎击的时候,同样新服役的航母“胜利”号也加入了战团。5月24日,德舰在短暂的丹麦海峡之战中击沉了“胡德”号,取得了令人震惊的胜利,很快,他们又甩掉了一直紧追不舍的“影子”:英国巡洋舰“萨福克”和“诺福克”。但是“俾斯麦”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就在当天晚些时候,“胜利”号航母第826中队的“剑鱼”鱼雷机在尤金•埃斯蒙德少校的率领下攻击了“俾斯麦”号,可惜只对德舰造成了微不足道的损伤。
此时,“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也从直布罗陀赶来。5月26日,皇家空军的一架“卡塔琳娜”飞机发现了“俾斯麦”号之后,“皇家方舟”号出动了舰上第810中队的“剑鱼”飞机。在能见度极差的战场上,“剑鱼”机的飞行员们找到了一艘军舰,放出了他们的“鱼”。可是,他们攻击的根本不是“俾斯麦”号,而是正在执行追踪任务的英国巡洋舰“谢菲尔德”号!万幸的是,鱼雷上的磁性引信在入水时因震动而失灵了。无奈,这群“剑鱼”只得返回“皇家方舟”号,准备发起新的攻势。这次,他们给鱼雷换上了老旧却可靠的触发引信。这个时候,天气的恶化使得母舰的飞行甲板颠簸的十分厉害,但所有的“剑鱼”都成功的离开了母舰。这次,他们逮住了真正的“俾斯麦”号,命中了她两条鱼雷。命中的第二枚鱼雷打中了德舰的舵机,彻底卡住了德舰的舵,使得这艘战舰丧失了航行能力而只能原地打转。尽管天色已晚而且下着雨,所有的“剑鱼”还是全部安全回到了“皇家方舟”号。次日上午,也就是5月27日,皇家海军的各型战舰把“俾斯麦”号团团围住,将其击沉。
-13日,德国海军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重巡洋舰“欧根亲王”进行了著名的“海峡冲刺”,埃斯蒙德少校也参加了这场被皇家海军视为耻辱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德国人卓越的保密工作和英国空中、水下侦察力量的失误使得这支德国舰队得以从法国的布雷斯特港出发,悄悄溜过了英吉利海峡。当时,埃斯蒙德的第825中队正驻扎在肯特郡的曼斯顿,2月12日,他们起飞向穿越海峡的德国军舰发动了进攻。但是不幸的是,他们未能与原定为自己护航的休泼马林“喷火”式战斗机会合,这就使得这些缓慢笨重的“剑鱼”成了德军梅塞施米特Bf-109和福克-乌尔夫Fw-190战斗机的活靶子。埃斯蒙德座机的上机翼被德机打掉,飞机栽进海中。在这次绝望的冲击中,没有一架英军飞机能够幸免于难,参战的18名空勤人员中仅有5人生还,却没有一枚鱼雷击中目标。三艘参加冲刺的德国大型军舰最终回到了德国,然而,他们的战术胜利却最终变成了战略上的失败,因为在那之后,这些舰艇不得不跋涉更遥远、更艰难的航程才能进入大西洋。
对英国来说,更加持久和致命的威胁来自U艇。在年,英国舰载飞机的数量和规模还远远不足以对付这种威胁。英国人在早期所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在“飞马座”号水上飞机训练舰和其他4艘商船上安装弹射器,这一方式具有相当的绝望意味。这些经过改装的商船被称作FCS(Fighter Catapult Ship,战斗机弹射船),可以携带最多3架费利“管鼻藿”战斗机,这些弹射战斗机全部隶属于第804中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驱逐或者击落紧随船队的德军Fw-200“秃鹫”飞机。到1941年下半年止,共有33艘商船按此方案进行了改装,其中有2艘战沉,其中“帕夏”号在沉没前甚至没有来得及弹出所携带的飞机。
英军的第二套方案推出于1941年5月,他们在30艘“帝国”级商船的船首各安装了一台弹射器。这型船只被称为CAM(Catapult Armed Merchant ship,弹射器商船),它们各携带一架由皇家空军飞行员驾驶的霍克“飓风”战斗机。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些CAM保护了20支商船队的上空,尽管只有8次在战斗中弹射起飞的记录,但飞行员们却取得了击落6架,可能击落另3架的战果。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FCS还是CAM,英军飞行员们一旦起飞就只能在船队上空跳伞或者在条件允许时飞往附近的己方陆地机场,这些武装商船的损失相当大,FCS和CAM总共损失了13艘。
第一艘真正的护航航母是改装的缴获的德国冷藏船“汉诺威”号。这艘前德国船于日交付给皇家海军,并被重新命名为“大胆”号。舰上的飞行甲板很短,只有128米(420英尺),可以搭载8架格鲁曼“管鼻藿”战斗机(就是F4F“野猫”)。军舰的其他设施也很简陋,只装有2根拦阻索,没有机库。该舰服役于直布罗陀航线,在她短暂的战斗生涯中,“大胆”号的战斗机击落了至少5架“影子”,并协助友军击沉了U-131号潜艇,自身仅损失了一人一机。日,她在离开直布罗陀后被德国潜艇U-751号用鱼雷击沉。
英国最终转向了号称“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的美国以寻求长期支援。此后,英国减少了商船的建造,而全力以赴于护航舰只的建造,尤其是护卫艇和护卫舰,建造护航航母的重任从此由美国一肩担起。美国建造的33艘护航航母中的第一艘是皇家海军的“复仇者”号,该舰在不久后地中海战区的“火炬”作战(即盟军在法属北非的登陆作战)中遭到击沉,当时,一枚鱼雷命中该舰,引燃了舰上尚不太安全的燃油管路,导致了剧烈的爆炸。这一事件之后,后续护航航母的交付时间被推迟了,直到一套令人满意的改进方案出现为止。随着大西洋战役高潮的到来,第一艘经过改良的护航航母,英国海军的“猛兽”号(也译为大胆号)服役了。1943年上半年,英国每个月都要损失超过60万吨商船!这个数字达到了盟军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商船的损失率持续保持在这个水平,那么他们的商船队必将彻底衰落。当年3月,两支大规模的护航队遭到了德军潜艇的攻击,损失了21艘商船,德国U艇的损失只有1艘!但是这一对盟军极其不利的战况很快就扭转了。4、5月间,驻扎在冰岛,装备有航程极远的共和“解放者”飞机的第120中队参战,加强了大西洋上只有英国“猛兽”号和美国“博格”号护航航母担纲的盟军空中力量。同时加入盟军阵容的还有Mk24型空投制导鱼雷和皇家海军的护航航母“人马座”号。U艇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4月和5月,德军损失了13艘潜艇,其中的第一艘是U-203,这艘潜艇成了“猛兽”号第811中队的“剑鱼”机的战果。“人马座”号第819中队的“剑鱼”也重创了U-752,致使这艘潜艇不得不被放弃。最后,“猛兽”号上的一架“剑鱼”还引导护航舰艇用深水炸弹炸沉了德国潜艇U-89。
在直布罗陀航线上,英国海军护航航母“猛兽”、“击剑手”和“巴特勒”号的飞行员们共同担负起了掩护商船队的任务,另有全部装备“野猫”Mk V的护航航母“追踪者”号担任攻击舰的任务。1944年2月,这支部队和德国空军一支由装备有亨舍尔Hs293滑翔炸弹的He177和Fw200组成的机群遭遇,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战斗机拦截了德军轰炸机,击落了其中的两架。到这个时期,舰队航空兵的舰载机已经开始在反潜战中执行“猎-杀”作战,他们用“野猫”战斗机和U艇上的高射炮手正面交锋,直至将其完全压制,随后,携带着深水炸弹和火箭弹的“复仇者”和“剑鱼”就能够从容将德军潜艇消灭。
盟军总共建造的37艘护航航母中有4艘建于英国,她们分别是“活跃”号、“坎帕尼亚”号、“奈拉那”号和“温德克斯”号,均在1943年5月服役。这些军舰都为舰上的燃料和弹药提供了良好的保护,并采取了防止燃油蒸汽爆炸的措施:毫无疑问,“复仇者”号和“冲刺者”号都毁于殉爆的事实对英国海军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与美制护航航母的木质飞行甲板相比,英国护航航母采用了钢质飞行甲板,并且设置有一个机库。
最后一种护航航母设计具有纯粹的英国血统——这就是MAC(Merchant Aircraft Carrier,商船航母)。共有19艘谷仓船和油轮的上层建筑被拆除,换上了长422英尺(128.6米)的飞行甲板;而商船的原有结构又很容易地被改成了机库。MAC的飞机来自两支装备“剑鱼”的中队:936中队和869中队,这些飞机被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拥有4架(谷仓船)和3架(油轮)飞机的编队。MAC上除了甲板和飞行人员之外的所有乘员都来自商船队。
自从1943年5月之后,U艇的威胁——尽管从未完全消失——就再也没有达到过其先前的水平。在这一过程中,13艘奋战在航运线保护战线上的英军护航航母功不可没,在早期,这些舰队航空兵的舰载机更多的飞行时间是在大海上空漫无目的的巡逻而不是对U艇进行英勇的攻击,但是另一方面,这些舰载机的出现也迫使德军潜艇不得不潜入水下以免遭到攻击,这样也确实保护了船队的安全。战争后期,作战效能更高的格鲁曼TBF/TBM“复仇者”鱼雷轰炸机登上了护航航母的飞行甲板。从1943年5月一直到日欧战结束,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总共直接或间接击沉了19艘U艇。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浴血地中海
日,意大利对英法宣战,“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随即被派到地中海。在直布罗陀,该舰与战列巡洋舰“胡德”号(不久后被战列巡洋舰“声望”号代替)、巡洋舰“谢菲尔德”号会合,组成H舰队。这支舰队有两个主要任务:应对意大利海军舰队的挑战,并支援英军在地中海战区的作战。
不久,英军航母部队也出现在了地中海的另一端。1940年9月,新服役的航空母舰“光辉”号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与“鹰”号航母会合。此后,驻扎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就能够在必要时腾出手来收拾闯进大西洋的德国主力舰,而不至于让意大利海军占到什么便宜。
意大利海军并非一支可以忽略的力量,它的的主力舰部队在数量上和部分技术性能上均占有优势。不仅如此,维希法国政权控制下的法国海军也构成了一个不小的威胁。由于未能说服法国海军开往盟军港口,皇家海军于日攻击了法国海军设在阿尔及利亚奥兰附近的米尔斯克比尔港的主要基地。“皇家方舟”号航母上的“剑鱼”鱼雷机参加了这次战斗,不过这次战斗的主角是水面舰队,这些舰载机只是起到了配合作用。米尔斯克比尔作战之后,英国海军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在了墨索里尼的海军身上。意大利海军一直宣称自己是地中海的霸主,他们甚至把这块海洋称作自己的“Mare Nostrum”(意即内湖)!他们的狂妄很快就将遭到痛击。
在此需要提一下英军的“光辉”号航母。这艘舰当时负责为驶往马耳他的运输船队提供掩护,这个处于西西里岛和北非之间的岛屿是战局的关键。该舰在英军中率先装备了费利公司的“管鼻藿”。这是一种双座的战斗/侦察机,机上装备了8挺.303口径(7.7mm)机枪,最高速度280英里/小时(450.6千米/小时)。这种飞机的性能并不理想,但是在年间,飞行员们还是驾驶着它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11月11日是“停战日”,也就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但是那天晚上,在“光辉”号的甲板上和机库里却丝毫看不到停战的影子。他们将要创造历史:21架携带着鱼雷或炸弹的“剑鱼”将进行一场划时代的进攻,目标是意大利南部的主要海军基地塔兰托。这个港口中的意军主力舰艇都得到了防鱼雷网和防空气球的保护。进攻开始后不到一小时,813和815中队的飞行员们已经击沉了战列舰“加富尔公爵”号,重创了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卡伊欧•杜里奥”号以及巡洋舰“塔兰托”号,使它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未能恢复战斗力。在取得这些战果的同时,英军的损失仅仅是两架飞机,包括第815中队的中队长K•威廉森少校的座机。航母取代战列舰成为海军核心的时代终于到来了。遭受了这番奇袭后,意大利海军把手中其余的军舰调离了塔兰托,迁往北方的基地。这一突如其来的大捷给轴心国海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日后的海战中,意大利海军经常会有畏缩不前的表现——即便在拥有优势兵力时也是一样。
在1940年余下的时间里,英国舰队航空兵的航空母舰成了地中海的主人,他们频频出现在地中海的各个角落,攻击陆地目标,并为驶往希腊的船队护航。英军的积极行动引起了德国人的警觉,他们把第10航空队派到了西西里,意图弥补轴心国在这里的劣势,德军的这一举措很快就收到了回报。日,就在“光辉”号航母与驶离马耳他的英军船队分开的时候,德军第1和第2俯冲轰炸机联队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出现在了她的上空。一番激战过后,至少6枚551.1磅(250千克)SC250炸弹或1102.3磅(500千克)SC500炸弹击中了“光辉”号,这艘遭到了沉重打击的军舰踉踉跄跄地逃进了马耳他的格兰特港。她在这里呆了12天,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抢修。其间,德军的水平轰炸机对她又进行了两次攻击,幸而未能对她造成进一步损伤。1月23日,捡回一条命的“光辉”号总算溜回了亚历山大港。进一步修理后,“光辉”号开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船坞,在那里,对该舰的维修一直到1941年下半年才告完成。
与此同时,英军航母“鹰”号长期以来一直驻扎在亚历山大港,直到最后被“光辉”级二号舰“可畏”号取代为止。“鹰”号所装备的舰载机中有另一种相对较新的飞机:费利公司的“大青花鱼”鱼雷攻击机。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种预备用来取代业已过时的“剑鱼”机的鱼雷机竟然也是一种固定起落架的双翼机!对于舰队航空兵来说,这种飞机的意义实在不大,本来两年前就该被“大青花鱼”淘汰的“剑鱼”却一直在前线奋战到了欧洲胜利日(日)。
“可畏”号的飞行员们参加了3月28日希腊马塔潘角外的海战。当时意大利海军曾试图拦截驶往希腊的盟军船队。舰队航空兵的鱼雷攻击机在战斗中重创了意大利战列舰“维托里奥•维内托”号和巡洋舰“波拉”号,其中前者挣扎回了基地,而受伤的巡洋舰却和前来营救的巡洋舰“扎拉”号、“阜姆”号一同在当天晚上遭到了伏击。这些意大利巡洋舰被英舰的雷达发现,随后在英国战列舰“厌战”号、“巴勒姆”号和“勇士”号的近距离齐射下沉没。
1941年春,德军入侵并占领了南斯拉夫和希腊,5月20日,他们的进攻矛头又指向了克里特岛。克里特战役打响6天后,“可畏”号的舰载机攻击了附近的斯卡潘托岛上的轴心国军机场,以间接缓解克里特守军所承受的压力。战斗中,航母遭到了德军第2轰炸机联队(即“伊梅尔曼”联队)的Ju-87和Ju-88机群的轰炸,落在航母甲板上的只有2枚SC500炸弹,但这也足以迫使“可畏”号经由亚历山大开往诺福克海军船坞,去进行和她的姐妹舰“光辉”号一样的长期修理了。“可畏”号离开了,但是舰上的“管鼻藿”和“大青花鱼”却留在埃及、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继续作战。其中的“大青花鱼”被用来为皇家空军的轰炸机导航,因为这些机组中的观察员都是在开阔地区上定位目标的高手,无论在大海上还是沙漠中皆然。
在地中海,“皇家方舟”号航母通常被用来向马耳他岛输送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但在1941年5月,这一平淡乏味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皇家方舟”号即将为北非的战事作出十分关键的贡献。当时,德国埃尔温•隆美尔将军的非洲军给英国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埃及方面急需装甲车辆和飞机。在这样的形势下,再通过通常的环绕非洲的运输航线来实施补给显然是来不及了,英军于是决定,组织护航运输队直接穿越危险的地中海,运输队代号“虎”。5月8日,“皇家方舟”号上第807与808中队的“管鼻藿”战斗机成功地击退了意军萨伏亚-马契蒂SM-79鱼雷轰炸机的多次进攻,同样被击退的还有德军Ju-88发起的一轮坚决进攻。此时母舰上只有12架可以使用的“管鼻藿”,但是他们的奋战却使得船队在德意军的多次攻击之下发毫无伤,一直到“皇家方舟”号不得不掉头返航为止。护航的任务随后被移交给了“可畏”号。在护航作战中,“可畏”号的第808中队总共击落了1架SM-79,两架亨克尔He-111,以及3架Ju-88。运输队的6艘商船最终有5艘抵达埃及,为前线送去了200辆坦克和43架“飓风”战斗机。损失的那艘船是毁于触雷。
尽管飞机性能并不出色,但是“管鼻藿”的飞行员们还是在7月份为“物质”运输队的护航中展现了自己的威力。他们击落了10架SM-79,赶走了一群肯特Z.1007高空轰炸机,自己损失了5架“管鼻藿”。——看起来,缺少前部装甲防护很可能是英军战斗机损失的原因之一。直到此时,这种费利公司的设计还是舰队航空兵手中唯一的一种英国制造的现代化战斗机,7月,英军开始在“皇家方舟”号上搭载了3架“飓风”以进行甲板起降测试。试验结果显示了“飓风”在航程和机枪载弹量方面的不足。在10000英尺(3048米)高度以下,“管鼻藿”的整体性能至少可以做到不逊于“飓风”。由于这些原因,已经有些过时的“管鼻藿”还将在主力舰载战斗机的位置上再待一年。
1941年9月“皇家方舟”号的护航任务成了她一生中最后的一次。自从1939年9月以来,这艘航母就不知道多少次被各国报纸的头条宣称为“被击沉”,在1939年以后的两年里,德国的宣传广播电台“哈哈爵士”(威廉•乔伊斯)就多次向英国首相发出挑衅:“‘皇家方舟’号呢?丘吉尔先生。”11月13日,他的言论不幸成了现实。在向马耳他输送了逾300架空、海军的战斗机之后,“皇家方舟”号被德军潜艇U-81发射的一枚鱼雷命中,海水顷刻间涌进舰体。舰上的锅炉被淹没,水泵也失去了动力,海水无法排出。就在军舰几乎能够看见直布罗陀的地方,“一生传奇”的“皇家方舟”号没入了海面。后来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如果当时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损管措施,这艘航母本来是可以挽救的。
“皇家方舟”号沉没之后,英军航母“鹰”号和更加老旧的“百眼巨人”号被派往地中海,接替“皇家方舟”号向马耳他运送空军战斗机。这两艘航母还担负起了为驶向这个岌岌可危的岛屿的商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1942年里,德军潜艇在地中海的出现大大增加了皇家海军所承受的压力。虽然有两艘航母,而且主要机型也换成了先进的“海飓风”,但是这些舰载战斗机兵力却完全不够。6月间,为“鱼叉”船队提供不间断空中巡逻的舰载战斗机与英舰的高射炮手们共同取得了不少击落记录,但在航母离开护航队后,船队中的大部分都遭到击沉。
1942年6月,来自埃及的“鱼叉”和“强壮”船队未能向马耳他运送足够的物资,这一败绩促使英国海军部决心从直布罗陀组织一个大型船队,代号“基座”,这支船队将得到大规模海军兵力的护航。与“鹰”号一同为船队护航的还有两艘“光辉”级航母:“胜利”号与“不屈”号,另有老旧的航空母舰“暴怒”号在这支船队中负责运载飞往马耳他的空军战斗机。日,船队的14艘商船和29艘军舰从直布罗陀起航,几艘航母上共搭载有46架“海飓风”,18架“管鼻藿”和6架“管鼻藿”,还有用于反潜任务的“剑鱼”和“大青花鱼”。在英军计划中,海军将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直到船队进入西西里海峡,之后,空中掩护任务将转由马耳他的陆基飞机承担。
8月11日,英军的空中掩护力量大大的打了折扣。这天,“鹰”号航母被德军潜艇U-73号发射的4枚鱼雷击中,很快翻沉,航母沉没时,搭载的20架战斗机中的大部分都停在舰上。在没有遭遇到大规模空中攻击的情况下,英军舰载战斗机就被一下子抹掉了四分之一!当天傍晚,轴心国军在薄暮中发起了第一波攻击,这次攻击未能奏效,但是有几架英军战斗机却在返航着舰时遭到了己方防空火力的射击。有些飞机降错了母舰,还有至少3架飞机撞毁在航母甲板上。
第二天(8月12日),“基座”船队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一天之内,三个波次共约200架轴心国飞机蜂拥而至,向船队展开了轮番攻击。轴心国的第一波空袭遇到了英军大约25架“海飓风”与“管鼻藿”的拦截,尽管德意军机群有德军Bf-109战斗机的护航,英军飞行员们还是击落了4架敌机。当他们冲到船队上空后,又被空中巡逻的英机击落了5架Ju-88。战斗中英军共损失了2架“海飓风”。首轮战斗,英军胜。
中午,由100架轰炸机和40架护航战斗机组成的攻击机群又来了。这些攻击机的组织相当严密:一部分SM.84轰炸机在船队航线的前方投下了环航鱼雷,其他的SM.84和SM.79则冲向船队发动了鱼雷攻击;德军的Ju-88负责炸弹轰炸,意军的Re.2001战斗机则向航母甲板投下了杀伤弹;最后还有满载炸药的无线电遥控SM.79扑向目标。
但是在英军大约20架舰载战斗机和船队防空火力的打击下,这一套复杂的进攻方案很快土崩瓦解。首当其冲的是将要投放环航鱼雷的SM.84,他们在船队正北方遭到了拦截,被迫折返;Ju-88机群也同样被英军战斗机赶跑。作为攻击主力的大群鱼雷攻击机接近了船队,但却遭到了英军密集防空炮火的迎头痛击,只有1艘商船被击沉(“多伊卡里安”号)。意军Re2001战斗机的攻击被证明为根本无效,至于那些遥控的SM.79则干脆失去了控制,飞到维希法国所属的阿尔及利亚后坠毁!(这真是戏剧般的公平!轴心国关于“基座”船队的第一份情报正是由法国航空公司的一个观察员提供的。其实当时的天气晴好,轴心国军的侦察机本来也可以很快发现这支船队的。)
轴心国军的第三波空袭集中在了护航舰队,尤其是舰队中的航空母舰上。天色渐晚时,精疲力尽的英军战斗机部队终于被德军的Bf-109和Ju87机群所压倒。攻击机群突破了英军战斗机的拦截,命中“不屈”号2枚炸弹,使该舰的飞行甲板无法起降飞机。“不屈”号的装甲飞行甲板再一次拯救了整艘军舰,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是对于受创的航母来说,大规模的维修却是不可回避的了。参战的航母和重型军舰此后回到了直布罗陀。舰队航空兵的价值已经无可置疑的得到了证明。皇家海军的飞行员们在空战中取得了3:1的交换比,其中的5架击落战果为“迪基”•柯克上尉一人所得。在不列颠战役中,柯克上尉在第242战斗机中队服役,其中队长正是富于传奇的道格拉斯•巴德。
失去了空中掩护之后,船队在剩余的航程中一直不断的受到损失。至少有8艘商船和几艘护航舰被炸弹、鱼雷或者水雷击沉。幸存的5艘商船之一,美国油轮“俄亥俄”号,被命中了一枚炸弹,还有一架Ju-87直接撞上了她的船首。受到重创的油轮只能漂在水上,被两艘驱逐舰拖曳着蹒跚驶进格兰特港,她入港时,其余四艘船中的三艘已经到达这里24小时了。等候在码头上的英国官兵和当地居民用沉默迎接了这艘伤痕累累的油轮。虽然船队损失惨重,但这些物资的及时抵达还是确保了岛屿的安全。要想长期坚守孤岛,英军还必须在秋季继续组织护航船队增援马耳他,但到那时,英国在埃及发动的厄尔•阿拉曼战役和美军在北非西部发起的火炬战役已经形成了对北非德军的钳形攻势,他们将要直捣突尼斯,把纳粹和轴心国势力彻底赶出北非。盟军船员们的勇敢自然难以在这部辉煌的史册中占据太多的篇幅,但他们在“基座”作战中的经历却远不是几章文字所能描述的,“俄亥俄”号尤其如此。
日,英美联军在非洲西北部海岸登陆。虽然此时“暴怒”号航母上已经搭载了第一批休泼马林“海火”Mk IB战斗机,但是登陆初期的空中掩护仍然完全是由英国舰队航空兵的“海飓风”和“管鼻藿”提供的。参战的盟军飞机共有约140架,其中包括了一些随英国陆军执行战术侦察和联络任务的“管鼻藿”。英军航母“胜利”号和刚刚完成修复的“可畏”号两舰上搭载的“大青花鱼”将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大利海军,“暴怒”号的“大青花鱼”则被用于攻击地面目标。
尽管在登陆初期遇到了一些抵抗,但盟军的作战还是相当顺利,供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战斗机使用的陆地机场很快就落入了盟军手中。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阿尔及利亚的布利达机场,它是向一个盟军军人投降的!B•奈欣上尉是第882中队的“管鼻藿”飞行员,他在飞临此地时看见地面上有一块似乎是在表示“投降”的白布。他立刻请示了海军少将拉姆利•里斯特,坐镇“胜利”号的这位航母编队司令随即要求奈欣在布利达机场着陆。奈欣上尉降落后会见了基地的司令官,后者把一份正式移交机场的手写文件交给了他!英军的“大青花鱼”攻击机在攻击拉-西尼亚机场时遇到了猛烈的抵抗,法国人的默林•索尼尔MS.406战斗机和防空炮火总共击落了4架英军飞机,但这些“大青花鱼”也摧毁了大约50架维希法国的飞机。
虽然“百眼巨人”号航母挨了德军Ju-88的一枚炸弹,但整体而言,“火炬”作战期间轴心国的空中力量活动并不积极。11月15日,地面作战的局势已经基本为盟军所控制,英军航母开始撤离。
12月15日,英军护航航母“复仇者”号在直布罗陀外海被德军U-152号潜艇发射的一枚鱼雷击中。该舰未经改进的燃油管路系统在一击之下发生了剧烈的爆炸,导致军舰沉没,仅有17名水兵幸存。不过,第820中队的“大青花鱼”当天也击沉了德军潜艇U-331,算是给不幸的同僚报了仇。
从1942年11月到1943年9月,盟军一路节节胜利,收复了从北非到西西里岛的广大土地,并准备对意大利本土发起进攻。在这一时期中,舰队航空兵一直在与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联合作战,因而在很大程度下卸下了长期以来独自担负舰队空中掩护的重担。7月10日,盟军开始进攻西西里(“哈斯基”战役),参加空中支援作战的有英国航母“可畏”号与“不屈”号,后者刚刚从美国的诺福克完成维修后返回战场。但就在登陆开始6天后的7月16日,“不屈”号被Ju-88投放的鱼雷命中。遭到重创的航母不得不再次长时间退出战斗。
就在英军将领伯纳德•蒙哥马利挥师跨越墨西拿海峡之时,美军马克•克拉克中将指挥的另一支盟军部队也于9月9日在意大利西部海岸的萨勒诺登陆。萨勒诺处于盟军陆基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之外,因此,为登陆部队提供战斗机掩护的任务被交给了英国舰队航空兵。在登陆海岸外一字排开的是英军第5舰队,包括护航航母“攻击者”号、“巴特勒”号、“猎手”号、“阔步者”号和“独角兽”号;舰队航空母舰“光辉”号和“可畏”号则负责对付可能前来挑战的意大利海军舰队。(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意大利舰队的大部分已经向南驶抵马耳他向盟军投降。)
英军的护航航母上搭载的战斗机主要是“海火”,也就是“喷火”战斗机的舰载型号。这种战斗机将会承担起空中掩护和对地攻击双重角色。盟军预计对舰载战斗机的依赖不会太久,他们自信地认为自己不出24小时就能够夺取位于内陆的蒙特考维诺机场。然而,“雪崩”作战的进程却“还要取决于其它一些人的计划”。轴心国军的抵抗远不只是比盟军预期的强烈而已,而是对初返欧陆的盟军形成了压顶之势,在战斗的头两天里,另一场“敦刻尔克大撤退”随时可能上演,盟军部队只有全力拼杀才能挽回局势!好在盟军舰队的重炮火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威力,先是帮助盟军稳住了阵脚,继而又扭转了局势;但无论如何,盟军的进展仍然远比预想的缓慢,地面部队耗费了整整四天才最终抵达蒙特考维诺,更糟的是,士兵们发现,要使机场设施恢复到可用状态尚需假以时日。无奈的盟军只能在皮斯塔姆修建了一条滑行道,以供舰载的“海火”战斗机起落,直至英美空军的同行把他们替换下来为止。
由于起落架过于脆弱,尤其是在降落时难以承受冲击,“海火”并非最理想的舰载战斗机。而风平浪静的作战环境(航母通常借助迎面风力来减少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译者注)和护航航母过短的飞行甲板使得飞行员在降落时不能有任何一点判断失误。几乎所有损失的“海火”都是这么丢掉的。尽管飞机自身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笼罩着地面的薄雾也妨碍了有效的对地攻击,但飞行员们还是在“雪崩”作战的头三天里出动了超过200架次。
到了1944年8月,英美联军在地中海的航空母舰部队已经完全成了护航航母的天下。8月15日,为了给在诺曼底困兽犹斗的德国国防军西线部队施加进一步的压力,英美联军在法国南部发动了登陆战役(即“龙骑兵”作战)。先前的第5舰队中尚有3艘护航航母能够作战,这些航母仍然在使用已经显示出缺陷的“海火”战斗机。英军护航航母“猎手”号和“阔步者”号被编入第88.2特混大队,一同被编入该大队的还有美国护航航母“图拉吉”号(CVE-72)和“卡桑湾”号(CVE-69)。
另5艘英军护航航母编成了第88.1特混大队——“攻击者”号、“帝王”号、“埃及总督”号、“追踪者”号与“搜寻者”号。这些航母使用的是“野猫”和格鲁曼F6F“地狱猫”舰载战斗机,这些飞机都被专门设计制造以承受甲板降落和弹射起飞的巨大冲击力。
从8月15日到19日,这些护航航母上的舰载机共出动了约2000架次,执行近距离对地支援,舰队空中掩护和舰炮校射等任务。在盟军的登陆中,轴心国空军已经难得露脸,盟军唯一的一次击落记录是在19日,当天,大群的“海火”和“地狱猫”在图卢兹上空击落了5架德军的Ju-88和Do-217。盟军也在战斗中损失了一些飞机,但大部分飞行员都被成功救回。
“龙骑兵”作战之后,航母部队在地中海战区的大规模行动就此结束。9月,两支特混舰队开赴爱琴海以破坏德军撤回在该地区岛上基地的尝试,“封锁”海运线变成了对船舶的扫射和对海岸防卫设施的突击。再一次,航空母舰的介入由于陆基飞机的鞭长莫及而变得至关重要,这一情况最早也要到希腊的地面基地被攻占才能结束。1944年10月,英军在基克拉迪群岛的米洛斯登陆,负责空中支援的是英国在这里的最后一艘护航航母,“帝王”号。同月晚些时候,该舰启程返回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舰队航空兵在地中海战区的全部作战行动至此落下帷幕。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北冰洋上的生死线
日希特勒开始入侵苏联之后,英国很快就开始组织运输船队(美国也在当年12月加入了这一行动)以支援在战争之初就遭到重创的苏联红军。这条海运线从挪威北角绕过,随后向东,一直延伸到阿尔汉格尔和摩尔曼斯克(均为苏联地名,译者注)。最初的六支船队完全没有遭到任何损失,这可能是缘于德国人的过分自信,他们认为西方盟国的这一努力已经为时过晚,无法从根本上阻止他们向东线战争胜利的快速迈进。
北极航线开辟之初,舰队航空兵的介入规模并不大,只有“胜利”号一艘舰队航母,舰上的飞行员们主要负责攻击挪威的目标设施。这些攻击行动曾让英军付出过惨重的代价。有一次,英军判断基尔金斯和比扎莫的港口中有大量船舶,于是放出“大青花鱼”机群前往攻击。但是一架He-111的突然出现却使得英军的行动完全丧失了突然性,德军的Bf-109和Bf-110已经在基尔金斯上空严阵以待。这些战斗机击落了827、828两支中队20架笨重的鱼雷机中的11架,还有几架护航的“管鼻藿”也未能返回。更糟糕的是,英军的出击完全扑了空,因为传说中的“大量船舶”根本就不存在!后来英军继续攻击了这一地区,击沉了一些商船,毁伤了一些工业设施,这些结果比第一次的出击好多了。
英国舰队航空兵对航行于冰岛和阿尔汉格尔之间的PQ/QP船队的直接支援始于1942年8月。当时,英军护航航母“复仇者”号加入了PQ18船队(即第18支从冰岛开往阿尔汉格尔的船队),航母的机库里搭载了12架“飓风”Mk IB战斗机和另外6架被拆散的飞机。这支小小的部队将在航程中面对数量上多得多He111和Ju88的挑战。
8月9日到12日之间船队没有遇到空袭,但是第802和883中队飞行员们的缺乏经验却暴露了出来。船队一直被几架布隆姆—福斯Bv 138不停的尾随着,很快,德军He 111鱼雷轰炸机的空袭就不可避免的到来了,他们在一次突袭中就摧毁了8艘英军船舶!但是这种糟糕的状态并没有持续下去,英军舰载机成功的化解了对手的后续进攻。除了航母,英军船队中还有一艘CAM船,“莫恩帝国”号,8月17日,这艘船上的“飓风”起飞击落了3架He 115水上飞机,还赶走了其他几架来袭敌机。由于CAM无法降落,这些飞行员们于是向东飞行200英里(321.9千米)降落在了苏联的阿尔汉格尔。在接下来的航程中,船队又损失了5艘船,但是这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的飞行员们却宣称自己共取得了40架击落战果。无论这一数字是真是假,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德国空军此后再也没有对开往苏联的船队发动过大规模进攻。
1943年3月,开往苏联的护航队暂时中止,但是同年下半年就恢复了,舰队航空兵的护航航母也开始为所有的船队提供护航。1944年2月,“追踪者”号护航航母上搭载了第816中队的装备有火箭弹的“剑鱼”和“野猫”。其中一架“剑鱼”在巡逻中击伤了德军潜艇U-472,使其无法下潜,并最终于3月4日被船队的护航舰消灭。次日,英军飞机的火箭弹齐射击沉了U-366。6日,来自“剑鱼”的密集火箭弹又干掉了U-873。即便不考虑这些飞机取得的战果,这种战斗频率也已经高得吓人,因为在二战的反潜战中,几百小时几百小时毫无结果的巡逻飞行是完全正常的情况。英国人还发现,“野猫”的坚固结构使得这种飞机成了在护航航母的短甲板上起降的理想机型,这也降低了飞机和零备件的消耗率,尤其是和那些不太结实的英军飞机相比。
“追踪者”号的成功记录并非后无来者。5月,“击剑手”号的第842中队就超过了“追踪者”号。在5月3日开始的短短48个小时内,“剑鱼”投下的深水炸弹接连炸沉了U-277、U-674和U-959!除了这些,1944年里至少还有5艘潜艇被空中攻击直接或间接的击沉。
一件一直让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放心不下的事情是盟军对挪威可能的进攻,为了对付这一威胁,他在那里布置了一支重兵。与此同时,英国人对挪威的担心也丝毫不少于希特勒,因为他们必须应对随时可能从那条漫长海岸线上出现的德国海军主力舰。这样,英国海军就不得不让相当规模的一支兵力被牵制在奥克尼群岛的斯卡帕湾,以防德国军舰突然冲出来切断大西洋上的生命线。从1941年6月开始,这一威胁又扩大到了在苏联航线上来来往往的运输船队。
驻扎在挪威的有一艘主力舰,这艘舰在将近三年时间里完全没有进行什么值得一提的战斗,却一直让英国海军牵肠挂肚。她就是“提尔皮茨”号战列舰。该舰于1939年下水,1942年1月移师特隆海姆,2月,这艘主力舰的身边又出现了袖珍战列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和重型巡洋舰“欧根亲王”号。闻讯,英国皇家海军开始为德国海军的又一次突破作准备了,一年前,“提尔皮茨”号的姊妹舰“俾斯麦”号采取的就是一次相似的行动。“舍尔上将”号和“欧根亲王”号北上时,“胜利”号航母正在特隆索外海活动,接到这一消息后,18架“大青花鱼”立刻前往截击,但却由于天气恶劣而未能成功;与此同时,英军潜艇“三叉戟”号却在2月23日这天幸运地重创了已经接近特隆海姆的“欧根亲王”号。
3月9日,“大青花鱼”的第二次出击更加令人失望。当时“提尔皮茨”号离开了港口,但却由于德军飞机未能跟踪盟军的PQ12和QP8船队而掉头返航。英军打算在德舰的航路上予以截击。但是由于算错了德舰的位置,14架英机穿云而出时没有能够挡在德舰前面,而是直接冲到了“提尔皮茨”号的正上方。英军不得不重新建立航线,组织队形以发动鱼雷攻击,而这种还装着固定起落架的飞机缓慢的速度使得“提尔皮茨”号得以从容地实施机动规避。英军所投鱼雷无一命中,自身反而被击落了2架。
此后的两年里,英军放弃了对“提尔皮茨”号的空中打击——倒是英军的微型潜艇在1943年9月炸伤了她。日,英军发动了针对“提尔皮茨”号的空中突击(“钨”作战),值得一提的是,在1942年空袭了该舰的“胜利”号航母这次再度参加了首波空袭。此时,老旧的“大青花鱼”已经被费利公司的“梭鱼”俯冲轰炸机所取代,该机是一种单翼飞机,可以携带重达1600磅(725.8千克)的穿甲炸弹。“胜利”和“暴怒”两艘航母上共携载了43架“梭鱼”。第一波攻击机群到达时,德舰正准备出海训练,对于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来说,这真是意外的好运,因为德军原计划前一天出海,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推迟了一天,结果正好撞上英军空袭。言归正传,第一波空袭展开后,英军的“地狱猫”和“野猫”战斗机四下飞舞,有效地分散了德军防空火力,“梭鱼”们则乘机冲向巨舰投下炸弹。第一波空袭刚刚结束,第二波机群又接踵而至,继续攻击已经受创的德国战列舰。此战,“提尔皮茨”号被命中了14弹,超过400名水手阵亡。
同年7、8两月,英军又进行了两次空袭,但却收效甚微:只有一枚1600磅炸弹击穿了德舰的艏甲板,却没有爆炸!现在,消灭“提尔皮茨”号的任务落在皇家空军轰炸机司令部和他们重达12000磅(5443.2千克)的“高脚柜”炸弹身上了。在进行了3次不成功的计划之后,英军终于在日抓住了这艘战列舰即没有空中支援也没有烟幕保护的机会,在命中2枚“高脚柜”之后,“提尔皮茨”号在特隆索倾覆沉没。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1942年初,皇家海军手中只有“赫尔墨斯”、“不屈”和“可畏”三艘航空母舰。2月15日,新加坡的陷落迫使皇家海军不得不把自己设在远东的主要基地迁往锡兰(今斯里兰卡)。这里的空中局势对英国人来说十分不妙,他们将不得不用手中的“剑鱼”、“大青花鱼”、“海飓风”、“管鼻藿”和“野猫”去对阵日军手中强大得多的三菱A6M零式战斗机(盟军绰号“齐克”),而舰队航空兵那些缺乏经验的飞行员们也将要面对日本海军的空中老手。
3月底,日本海军中将南云忠一率领第一航母机动部队杀入了印度洋。负责指挥英国远东舰队的詹姆斯•萨默维尔爵士海军上将随即把手中的部队划分成了若干个战术群以应对日军的进攻,但是,预料中两军的直接接触却没有发生——这也许是一大幸事,因为日军此时在航母、战列舰和飞机数量等方面都占有巨大的优势。
4月5日,南云向锡兰的首府科伦坡发动了空袭。此时的科伦坡并没有多少舰船可供日军轰炸,但是零式战斗机却在和前来迎战的“海飓风”的空战中取得了2:1的交换比,还消灭了一整队飞经此地的“剑鱼”(原文如此,这些飞机似乎是前去反击日本舰队的,译者注)。4天后,在锡兰附近搜索“赫尔墨斯”号航母未果的另一支日军舰队却在返航时在岛屿东南方找到了目标,在超过40枚炸弹的打击之下,这艘老航母连同护航的驱逐舰一起被送进了海底。
接下来,别无选择的英军只得继续退往东非和印度西北海岸,这样,南云在短短几周之内就横扫了整个印度洋。最后,为了与美国海军交战,日军向东撤离了印度洋,从此再也没有以同等兵力返回过这一地区。尽管如此,不明就里的盟军却不得不认真考虑日本海军在印度洋乃至非洲的下一步可能的攻略。维希法国所属的马达加斯加岛显然是日军进攻的理想目标,因为该岛横卧在英国与埃及之间的主要航道上。5月5日,盟军打响了攻占此岛的战斗。“不屈”号和“光辉”号搭载的超过100架飞机负责为此次战斗提供空中掩护。这些飞机还轰炸了Diego Suarez港和岛上的主要机场。这场空战几乎毫无悬念,英军的“野猫”很轻松的击落了前来挑战的法军MS.406和Potez 63,“剑鱼”和“大青花鱼”也炸沉了一艘辅助巡洋舰和两艘潜艇。
1942年底,美军航空母舰在太平洋上遭受的重创依然没有得到恢复,四艘战沉的航母仍然有待于新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来代替,美军于是开始寻求得到英军一艘舰队航母的支援。英军很痛快地答应了美军的请求,决定派遣“胜利”号航母经由夏威夷开往新加利多里亚,英舰在驻泊夏威夷时还将暂时协防岛屿。抵达后,“胜利”号立即加入了第14特混舰队。舰队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美军的“萨拉托加”号航母将用搭载的道格拉斯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和TBF“复仇者”担负进攻任务,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则负责战斗机掩护。日盟军对新佐治亚的进攻是这支部队参加的第一次战斗,也是唯一一次战斗。在来自瓜达尔卡纳尔的陆基飞机的支援下,第14特混舰队支援了盟军的登陆作战,并保护盟军免遭日军从拉包尔发起的空中反击。7月31日,“胜利”号返回了本土水域。她最终还会在英国皇家海军的阵容中返回太平洋与美国海军并肩作战,但是在此之前,她还将面对许多艰苦的战斗。
在1942年底到1944年1月之间,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从远东消失了。虽然日本海军始终没有在印度洋上出现,但是德国潜艇的到来却同样给盟军带来了不小的威胁,他们在印度洋上对盟军商船队的袭击使得这一战场的空中掩护问题日益突出起来。由于专为这一战场设计的护航航母(“巴特勒”号)直到1943年10月才出现,英军的几艘舰队航母在这之前根本无暇顾及这里。1944年1月,“光辉”号在三艘战列舰的陪伴下终于出现了。他们的到来缘于一份关于日军在新加坡驻扎了多艘主力舰的报告。事实上,这些日本舰队仅仅是因为被赶出了特鲁克基地而不得不在港口设施良好的新加坡寻个安身之地,他们已经没有向西进攻的打算了。
3月,“光辉”号与美军派来增援皇家海军的“萨拉托加”号航母取得了联系。当时,英军得到报告,称可可群岛附近有日军巡洋舰活动,舰队立刻前往攻击。结果,日军巡洋舰并没有出现,舰队却在返回锡兰的亭可马里海军基地时在苏门答腊以北见到了正在准备进攻沙璜的“萨拉托加”号。4月19日,英军的“梭鱼”已经能够和美军攻击机联手在钱斯•沃特F4U“海盗”战斗机和“地狱猫”战斗机的掩护下轰炸日军船舶与港口了。
英美军的下一个目标是日军在爪哇的储油设施,不过这个时候,英军的“梭鱼”已经换成了美制的“复仇者”。这次不算十分成功的袭击之后,“萨拉托加”号离开编队,向东驶回美国准备接受改装。
1944年5月,东印度舰队正式建立。舰队中编有护航航母“英国王子”号、“埃米尔”(阿拉伯人对酋长的称呼)号、“伊斯兰公主”号以及“伊朗国王”号,此外还有一直在此地执行商船队护航任务的“巴特勒”号。整个舰队中共有150架飞机,这些飞机能够得到锡兰的五个皇家海军航空站的支援。7月,舰队航母“胜利”号和“不屈”号也加入这支舰队,两舰又带来了100架舰载机。7月25日,英军第二次进攻了沙璜,但这一次,轰击岛屿的换成了三艘战列舰,航空母舰的任务仅仅是出动“海盗”战斗机为这些战列舰提供空中掩护而已。舰队完成炮击撤离时,这些“海盗”击落了4架前来追击的日军飞机。8月,2艘舰队航母上的“梭鱼”轰炸了苏门答腊,损伤了一些日军设施,但是由于情报不利,这次战斗的战果并不显著。10月17日——选择这个时间是为了策应美军对菲律宾的进攻——“胜利”和“不屈”两舰向苏门答腊西北的尼科巴群岛发动了牵制性攻击,同时炮击该岛的还有1艘战列舰和4艘巡洋舰。一时间,为舰炮校射的“地狱猫”、带着炸弹的“梭鱼”和扫射地面的“海盗”在群岛上空四处穿梭,热闹非凡。2天后,英军的第二次袭击导致了一场空战,7架日军的中岛Ki-43战斗机被击落,舰队航空兵也付出了3架战斗机的代价。在战斗中,格鲁曼“复仇者”的战斗力被证明要超过英国的“梭鱼”。很快,在南非完成了改装的“光辉”号和另一艘航母“无敌”号也来到印度洋,第一航母舰队的实力急剧增加,其舰载机总数超过了230架。11月,第一航母舰队被划归布鲁斯•弗雷泽上将的英国太平洋舰队,但这支队伍却一直推迟到1945年1月才正式组建。
12月20日,海军少将菲利普•维安爵士(航母编队的司令官)出动飞机对庞克兰•巴兰丹发起进攻,苏门答腊的一处关键的炼油厂就位于这里。但是,目标上空的厚重云层阻止了英军的空袭,“不屈”和“光辉”两舰上的舰载机只得转而攻击邻近的两个油田和两座机场,战果微不足道。
但原定目标还是要打的。据报告,在苏门答腊的庞克兰•巴兰丹和巴勒姆邦两处的炼油厂提供了日军航空燃料的一半以上!日,“光辉”、“胜利”和“不屈”三舰上的63架“复仇者”冒着密集的防空炮火攻击了庞克兰,重创了目标。24日,这三艘舰与“无敌”号又向巴勒姆邦的普拉德切炼油厂发动了进攻。但是英军在此战中犯了严重的错误:出击地点的选择使得机群不得不在地面上空长途跋涉,从而给了日军战斗机足够的时间来起飞集结;而在轰炸之前,英军战斗机又未能有效压制日军机场,于是,日军战斗机的集结就成了事实。英军的“复仇者”遭到了日军中岛Ki-44战斗机的截击,而支援作战的费利“萤火虫”双座战斗机又没有接收到要求他们击毁拦阻气球的呼叫,致使英机的俯冲攻击不得不冒着撞上拦阻气球钢索的危险进行。万幸,没有一架英军飞机毁于拦阻气球,可是他们选择的回航集结点下面偏偏又是日军的高炮群!最终,英军以一架“复仇者”被日机击落的代价摧毁了普拉德切30%的设施。这次作战给英军好好上了一课——防空压制、不受高炮威胁的集结点,以及严格的无线电通讯纪律,这些教训和经验很快就将被应用在1月29日对苏内•塞龙炼油厂的空袭中。
英军对日军控制下的苏内•塞龙炼油厂造成的打击要远远甚于五天前对普拉德切的打击,但战斗也要激烈得多。2架“复仇者”连同机组成员一道成了日军拦阻气球的牺牲品,还有几架“复仇者”被日本战斗机击伤;英军飞行员们在战斗中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一架“复仇者”甚至主动冲向2架正在追杀友机的日军Ki-44战斗机,将其中一架击落!哈立德上尉(“不屈”号,第854中队)驾驶的“复仇者”在目标上空被击中起火,他却坚持着把飞机拖到了海面上空,在英国驱逐舰旁迫降。
当天稍晚,英军的第二波空袭在飞机开始起飞后取消,就在英国人回收这些飞机的时候,几架日军三菱Ki-21轰炸机(盟军代号“莎莉”)出现在英国特混舰队上空。英国舰队的防空火力远远不能和他们的美国弟兄相提并论,但炮手们依然在顽强抵抗,直到担负战斗空中巡逻的“海火”战斗机赶来,把这七架日机全部击落为止。
在空袭炼油厂的一系列战斗中,舰队航空兵有16架飞机毁于敌火,另有25架飞机因迫降而损失或者由于损伤过重而被抛弃,但是他们却沉重打击了日军的燃油供应:苏内•塞龙炼油厂此后整整三个月都无法运转,普拉德切也被迫停产了一个月。即便在这些炼油厂恢复生产后,其产量也从未超过最初的50%。
进入1945年后,日本帝国的陆军在缅甸遭到了痛击。在海上,英国东印度舰队手里现在只剩下了护航航母,因为所有的舰队航母都被调到了太平洋上。东印度舰队的任务也随之变得简单了:支援英国陆军第14集团军向南推进收复缅甸,并阻止驻扎在新加坡的日军巡洋舰部队的行动。由于这些任务完全是对地、对海攻击,搭载在“女皇”号和“伊朗国王”号两艘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就被指定为英国太平洋舰队的预备队。
日,东印度舰队在缅甸的拉姆雷岛进行了第一次支援陆军作战,皇家海军陆战队突击登岛时,舰队航空兵的飞行员们在空中为他们提供保护,并且时不时俯冲下来扫射日军的据点和阵地。2、3月间,东印度舰队的大部分任务都是在克拉地峡和苏门答腊北部进行照相侦察。4月,英军护航航母“帝王”号、“埃及总督”号、“猎手”号和“阔步者”号也来到这里,使得第21航母分队的兵力达到了6艘。
此刻,英国第14集团军已经站在了重要据点仰光的大门口。为了支援陆军作战,4艘护航航母上的超过100架“海火”和“地狱猫”在进攻地区上空执行战斗巡逻,直接空中支援的轰炸和扫射任务则交由远东空军承担;与此同时,“伊朗国王”和“女皇”两舰驶离了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以阻止日军增援仰光。5月5日,英军迅雷不及掩耳地攻下了该城,第21航母分队随即把攻击矛头指向了马来亚半岛更远处的日军目标,“伊朗国王”巨额“女王”号的舰载机则转而为刚刚加入战斗的第三战列舰分队提供校射。
5月中旬,重巡洋舰“羽黑”号等几艘日舰试图撤回日军留在安达曼群岛上的守备部队,但是他们的行动被英军潜艇发现了,结果不难想象,日舰遭到了整个第三战列舰分队和4艘航母的追杀。5月15日,“伊朗国王”号上的“复仇者”攻击了日本巡洋舰,但却没能击中目标。次日早,第24驱逐舰队的5艘驱逐舰在马六甲海峡用火炮和鱼雷将“羽黑”号送进了海底。
在对日胜利日(日)之前,东印度舰队还发动了4次作战。这些行动包括对马来亚和苏门答腊的日军机场以及铁路公路设施的轰炸,还有对英军在泰国南部水域布雷工作提供掩护。英军原计划在8月11日发起轰炸槟榔屿的第五次作战,但是后来被取消。
9月13日,英国的收复部队开始向马来亚进发。此时的英军共有13艘可用的护航航母,但是选出来执行此项行动的只能是在过去的2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饱经战火的6艘:“埃米尔”号、“女皇”号、“帝王”号、“埃及总督”号、“伊朗国王”号以及“阔步者”号。
如果说大西洋之战是由英国皇家海军和加拿大海军挑的大梁,那么太平洋战场几乎就是美国海军的天下。当1945年英国太平洋舰队抵达的时候,人们有理由认为这支部队的到来对太平洋战争的最终胜利来说已经无足轻重。这一一般观点最初是由美国海军上将欧内斯特•J•金提出的,他是美国海军总司令——而且不喜欢英国人。
不过这些反对的声音最终都未能实现,问题很快转变成了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英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W•尼米兹上将认为英国太平洋舰队——也就是美国海军编成中的第57特混舰队——能够独立作战,但问题是他们的编制、补给和补充不能满足需要。英军中各种各样的舰船根本无法与美国海军那些专为太平洋战争而建的舰船相比。
第57特混舰队——包括“不屈”、“胜利”、“光辉”和“无畏”四艘舰队航母——最终被编入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将军的第5舰队。这些航母、2艘战列舰、四艘巡洋舰以及护航的驱逐舰随即从澳大利亚起航,开往海军上将群岛的马努斯岛,在开往加罗林群岛的乌利西环礁(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主要前进基地,译者注)之前,他们在这里进行了全面的补给。第57特混舰队最终抵达了他们在台湾与冲绳之间,先岛群岛附近的阵位上:先岛群岛是日军增援冲绳守军的可能的中转站,尤其是航空兵的增援。
此时,舰队航空兵手中有200架飞机,能够用机枪、航炮、火箭和炸弹等多种武器打击日军。第57特混舰队的作战计划主要是一个行动“序列”,各阶段均持续2天,中间隔以为期2天的海上补给,后期的一些行动偶尔也会由于恶劣天气而延长。3月26日,一支由74架“复仇者”和“萤火虫”以及75架护航战斗机组成的大机群轰炸了先岛群岛上的机场。英军的轰炸主要集中在机场跑道上,目的是使其丧失起降能力,但是尽管英军飞行员们已经竭尽全力,跑道的珊瑚沙质地却使得它们极易被修复,而且,还有几架飞机被日军防空炮火击落。
战斗空中巡逻在作战中的价值是重大的,这一点在4月1日破晓时的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愚人节”给了英国人一个毫不友好的措手不及,让他们也小小地体会了一下冲绳岛外美国海军的滋味。这天,英舰的雷达操作手发现西方有“妖怪”(身份不明,但认为是敌机的目标)接近。舰队上空的巡逻战斗机立刻循迹前往拦截来袭飞机,一些原本前往进攻岛屿的战斗机也被召回,参加防空作战。这些日机在各不相同的高度上从台湾飞往第57特混舰队,这就使得英军的大规模拦截变得相当困难。英军飞行员击落了几架敌机,但是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可怕的“神风”。结果,“无畏”号航空母舰遭到了一架A6M零式战斗机的直接撞击,日机携带的551.1磅(250千克)炸弹在英军航母的装甲飞行甲板上炸出了一个凹坑,并引发了机库内的轻微火灾。第二架零式机的目标是“胜利”号,但是英舰及时的右转机动使得眼看就要撞中目标的日机在飞行甲板的左侧擦了一下,然后翻着筋斗栽进大海。
几个月来在这些钢铁匣子里备受煎熬的英军舰员们一直都在对这种封闭的航母设计大发牢骚,但是现在,经历了“神风”的他们应该都会为这种装甲飞行甲板的设计而祈祷了。与那些木质飞行甲板无法承受重击的美军航母相比,英国太平洋舰队的航母没有一艘被击沉,甚至没有哪艘退出战斗超过几个小时!一名随“无敌”号出海的美国海军军官在总结这一情况时说到,一艘被“神风”命中的美军航母通常要在船坞里修理几个月;而如果一艘英军航母受到“神风”的攻击,船员们只要用扫帚把甲板上的碎片扫掉就行了。不过,这一技术优势对于甲板操作员和其他暴露在外的人员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皇家海军航空母舰的自卫火力远不如大型的“埃塞克斯”级那般密集。
4月11日英军的最后一个作战阶段开始时,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台湾北部。英军认为,那里的日军机场是刮往冲绳美军和英军舰队的“神风”的风源,因此将被给予“特殊关照”。不过在作战的第一天,恶劣的天气却迫使英军不得不把攻击目标转向基隆港。4月12日,1770中队的2架“萤火虫”在为一架执行海空救援任务的PBY护航时,遭遇了5架飞往冲绳的“三菱”Ki-51(盟军代号“索尼亚”)轻型轰炸机,“萤火虫”立即迎了上去,击落了5架日机中的四架。
4月底,英国太平洋舰队开往菲律宾莱特湾,经短暂休整后于5月初重返先岛群岛东南的阵位。这一次,原来的“光辉”号航母离开了战场,其位置由新来的“可畏”号顶替,可谁也没料到,4日上午,初来乍到的“可畏”号就深切地体会到了太平洋战争的可怕。这天,战列舰“英王乔治五世”号和“豪”号由于下午要炮击先岛群岛Miyako岛的Hirara机场而离开了航母编队,这就使得“可畏”号只能指望自身的高射炮来自卫。在紧张的防空战斗中,一架零式机穿过火网,在航母甲板的中央扔下一枚炸弹后撞进停在甲板前部的机群,8名甲板操作员阵亡,47人受伤,飞行甲板和引擎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几分钟后,又有2架神风机跟着母舰的航迹从舰艉冲来!但是命运之神最终拯救了“可畏”号,第一架日机被英军高炮击中起火后没能跟上急转弯的英国航母,划过巨舰的尾流冲进海里,第二架零式机则从航母的飞行甲板上方飞过,入水爆炸。同一天,在英军舰队上空巡逻的“海火”和“海盗”还击落了10架日机,包括6架零式,2架空技厂“彗星”,1架中岛“天山”和1架爱知99式俯冲轰炸机。接到两艘航母遭袭的报告后,正在炮击日军机场的两艘战列舰立刻放弃了原有任务,赶回支援。
5月9日,日军造成的四次直接威胁中有三次都牵扯到了“胜利”号。第一架冲过来的日机未能跟上反应迅速的英军舵手,没有撞中航母甲板,只是在右舷的高炮群前擦了一下,引发了一场轻微火灾;第二架“神风”机一个小角度俯冲砸在了航母的飞行甲板后部,但很快就滑进了海里,造成的损失仅仅是停在那里的四架“海盗”而已;第三架飞机先是直冲“胜利”号飞来,但半途又转向邻近的“豪”号,结果被战列舰的强大高射炮火撕成了碎片。
随后的第四架日机攻击了“可畏”号。一架零式战斗机在飞行甲板后部爆炸,摧毁了7架飞机,燃烧的汽油从甲板的裂缝里流进机库,又对停放在里面的另外11架飞机造成了严重的损伤。这单独一架“神风”机就把“可畏”号的36架舰载机抹掉了超过三分之一!(估计机库里被烧伤的飞机后来修好了几架,译者注)不过,虽然舰载机遭此大劫,“可畏”号的舰员伤亡却很少,仅1人死亡。——这一事件揭示了皇家海军一个更严重的问题,他们在后勤方面不如美国同行,美军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是英军航母的2.5倍。
在日本飞行员采用的低空进击战术之下,英军舰队的布局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雷达警戒舰被布置到了更加远离舰队主力的地方,而航母的护航舰则进一步聚拢以保证提供足够密集的防空炮火,最后,英军干脆在每艘航母的后方布置了一艘驱逐舰,这是日军飞机最常用的来袭方向。
“可畏”号遭受的第三次“事故”源自内部。5月18日,停放在机库里的一架“海盗”战斗机机枪意外走火,一连串子弹引爆了附近的一架“复仇者”,糟糕的是,由于舰上的消防水管在5月9日的战斗中受损,致使火势无法控制!结果,28架飞机在这起事故中被“注销”,不过当天晚上英军宣布该舰仍能继续作战。
5月25日,第57特混舰队的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全军向南驶往英国太平洋舰队的母港,澳大利亚的悉尼。在“冰山”作战(先岛群岛)和“乌龙”作战(台湾)的23天中,舰队平均每天都要起飞200架次。英军的飞机损失相当严重,虽然在战斗中损失的只有26架,但另有72架飞机毁于飞行事故,32架毁于“神风”,28架毁于“可畏”号的机库火灾。
随着战争日近尾声,“不屈”号撤出战场去进行改装,“光辉”号也返回英国。其中后者的位置由“光辉”级的最后一艘,Implacable号代替。1945年6月中旬,这艘新航母在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岛附近做好了战斗准备,随即加入了正与美军一道空袭日本沿岸的第57特混舰队。此时的第57舰队中共有250架舰载机——这正是1939年时整个舰队航空兵的飞机总数。通过这一对比,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英国海军部对海军空中力量的价值的重视。
斯普鲁恩斯将军关于把第57特混舰队移交美国第三舰队管辖的建议,得到了第三舰队司令,威廉•F•哈尔西将军的认可(美国在西太平洋的舰队,由斯普鲁恩斯指挥时称第五舰队,归哈尔西指挥时称第三舰队)。7月16日,英国太平洋舰队(此时他们的编号已经改成了第37特混舰队)启程前往日本外海,次日,英军飞机即轰炸了东京周围的机场和日本海中的船舶。7月24日,“不倦”号和“胜利”号上的舰载机在九州岛别府附近轰炸了驻泊在Shido Wan海湾日军护航航母“海鹰”号。一波接一波的“复仇者”、“萤火虫”、“海盗”和“海火”向这唯一一艘遭到过皇家海军飞机攻击的航空母舰投射出密集的炸弹和火箭,将其炸瘫在海面上。日军的空中抵抗微乎其微,不过7月25日这天,执行战斗空中巡逻的“可畏”号的“地狱猫”战斗机还是拦截了4架来袭的爱知B7A1鱼雷攻击机(盟军代号“格雷丝”),并击落了其中的3架。
8月9日盟军在东京南面,本州岛北部海岸外清剿日军舰船的作战无疑当属太平洋战争最后的几次作战之一。来自加拿大的R•汉普顿•格雷上尉在此战中负责率领“可畏”号第1841中队的“海盗”战斗机。他的机群在小野川湾外击沉了经过伪装的护航舰“天草”,格雷本人投下的1000磅(453.6千克)炸弹命中了目标,但其座机也被日军炮火击中,在“天草”号旁坠海爆炸,格雷上尉阵亡。(1945年11月,格雷上尉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这是英联邦国家授予作战英勇者的最高荣誉)
日日本宣布同意无条件投降的时候,英军中只有“不倦”号一艘航母在日本外海的战位上,其他几艘舰队航母都因为油料耗尽而返回了澳大利亚。当天,第894中队在扫射东京的战斗中损失了一架“海火”,飞行员弗雷迪•霍克利上尉跳伞逃生后被日本人抓住,第二天就被砍掉了脑袋。霍克利是舰队航空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最后一个飞行人员。
在战争最后阶段的战斗中,第57/37特混舰队共起飞2615架次,消灭了347架日军飞机,356,000吨日本舰船。同时,英军舰队自身损失约100架飞机,其中战损和因事故损失的约各占一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海斗士战斗机
Gloster公司(格罗斯特公司)的“斗士”战斗机是英国最后一种双翼战斗机。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使用的“海斗士”战斗机是在空军型“斗士”上加装着舰钩、弹射装置和救生装置改进而来。皇家海军一共获得了60架“海斗士”作为舰载战斗机,不过它们在战争开始后很快就被更先进的型号所取代。隶属于“光荣”号上的18架海斗士在“光荣”号沉没后参加了马耳他保卫战并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这是“海斗士”服役期间不多的亮点之一。在战争的剩余时间“海斗士”通常执行通讯、联络和气象侦察等二线任务。
飞机英文名称
Gloster Sea Gladiator
舰载战斗/侦察机
1934.9 (原型机)
在皇家海军中服役时间:
Gloster, Hucclecote
一台 840 马力 Bristol Mercury VIIIA 发动机
外形尺寸:
翼展:&&32.3 英尺&&(9.85 m)&&
机长:&&27.5 英尺 (8.38 m)&&
机高: 10.4 英尺 (3.17 m)
翼面积: 323 平方英尺&&(30.01 m2)
最大起飞重量:
斗士:3,450 lb (1,565 kg)&&
海斗士:3,730 lb (1,692 kg)&&
最大起飞重量
斗士:4,863 lb (2,206 kg)
海斗士:5,400 lb (2,449 kg)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斗士:253 英里/小时 (407 千米/小时)
海斗士:244 英里/小时&&(392 千米/小时)&&
最大升限: 9700 m
最大航程:
斗士:440 英里 (708 km)
海斗士:423 英里 (680 km)
4挺前向 .303英寸机枪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800,801,802,804,805,806
804中队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1940年马耳他基地中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隶属于鹰号航空母舰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隶属于光荣号上802中队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中队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编号为N5519属于802中队的海斗士MK.I型战斗机
(48.69 KB, 下载次数: 47)
09:34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大鹏式战斗机
从“贼鸥”式战斗机发展而来的战斗机,是皇家海军列装的第一种有炮塔的舰载机。日试飞,1939年4月入役,在座舱后装一个四挺机枪的小炮塔。和皇家空军装备的“Defiant”战斗机一样,“大鹏”式战斗机来源于一种错误的战术概念。由于该机的操控性不好,所以几乎没有在航空母舰上使用过。在入役后几个月即退役,改为拖靶机。共生产136架。 战争期间“大鹏”只有一次参战纪录。在日,一架801中队的“大鹏”攻击了一处位于加莱附近的德军炮兵阵地。攻击过程中,“大鹏”被防空炮火击落,机组阵亡。
飞机英文名称
Blackburn Roc
海军战斗机/拖靶机
在皇家海军中服役时间:
Blackburn Aircraft Company, 提供原型机设计
Boulton & Paul Aircraft, Wolverhampton 制造
一台 905 马力 9 缸 Bristol Perseus XII radial 发动机
翼展:46 英尺 (14.02 m)&&
机长:35 英尺 (10.67 m)&&
机高:12.4 英尺 (3.79 m)&&
翼面积 310 平方英尺 (28.8 m2)
最大起飞重量:
空重:5,018 lb (2,276 kg)&&
最大起飞重量:8,800 磅&& (3,992 kg)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航速:196 英里/小时 (315 千米/小时)&&
升限:17,720 英尺&&(5,400 m)&&
航程:800 英里 (1,287 km)
4挺 .303英寸 机枪 (安置于驾驶舱后部的Boulton Paul炮塔中)
110 kg 炸弹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
二线中队: 725, 758, 759, 760, 765,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82, 787, 789, 791, 792, 793, 794
一线中队: 800, 801, 803, 806
中队的大鹏式战斗机
大鹏式水上战斗机
舰队航空兵装备的大鹏式战斗机,摄于1940年
编队飞行的大鹏式战斗机
中队的大鹏式战斗机
大鹏式战斗机
(38.93 KB, 下载次数: 18)
09:37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管鼻燕式战斗机
“管鼻燕”式战斗机式战斗机是皇家海军拥有的第一种火力和重量都可与皇家空军拥有的“飓风”和“喷火”匹敌的战斗机。虽然它的设计已经略显过时,但是它至少为皇家海军提供了一种可靠、坚固和大航程的多用战斗机。实际上“管鼻燕”式战斗机的原始设计是在被皇家空军拒绝后才面向皇家海军开发的。战争期间共有600架“管鼻燕”被生产出来,除了少量装备皇家海军,绝大部分都在舰队航空兵中服役。由于速度较慢,它在1942年后逐渐被先进的“海喷火”取代,但是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仍然在二线部队中发挥自己的余热。CAM(载机商船)装备了一定数量的“管鼻燕”,相对“海飓风”,“管鼻燕”的超大航程更有利于作战。一些从CAM上弹射的“管鼻燕”甚至可以直接飞回陆地。让人意外的是,舰队航空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分之一的击落战果是使用“管鼻燕”取得的。尤其在“支座”行动中,隶属于“鹰”、“可畏”和“光辉”号航空母舰的“管鼻燕”击落了许多敌机,为行动的胜利结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飞机英文名称
Fairey Fulmar
舰载战斗机
在皇家海军中服役时间:
Fairey aviation, 交由 Heaton Chapel and flown at Ringway制造
一台 1300 马力 Rolls-Royce Merlin 30 发动机
翼展 46.4 英尺&&(14.14 m)&&
机长 40.2 英尺 (12.24 m)&&
机高 10.66 英尺&&(3.25 m)&&
翼面积 342 平方英尺&&(31.77 m2)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航速 273 英里/小时&&(440 千米/小时)&&
升限 27,230 英尺&&(8,300 m)&&
航程&&780 英里& &(1,255 km)
8挺 .303英寸机枪(机翼)
2枚 113 kg 炸弹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700,726,731,733,739,740,746,748,756,757,759,760,761,762,766,767,768
769,772,775,778,779,780,781,782,784,787,787Z,788,789,790,792,793,794
795,798,800,803,804,805,806,807,808,809,815,822,827,835,879,881,884
886,887,889,893, 897
管鼻燕最初作为舰载战斗机而设计,在使用中也可作为战斗轰炸机、夜间战斗机和夜间轰炸机
飞行中的管鼻燕战斗机
二战早期的管鼻燕
双机编队飞行的管鼻燕
胜利号航空母舰上的上的管鼻燕,摄于北大西洋
1941年皇家方舟号上搭载的管鼻燕MK.I型战斗机
(44.95 KB, 下载次数: 13)
09:40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海飓风式战斗机
皇家海军使用的“海飓风”式战斗机是空军用“飓风”式战斗机的改型。二战期间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一共获得了440架“海飓风”,其中60架是单独为皇家海军制造的,剩下的都是使用空军型“飓风”改装而来。最初的“海飓风”主要装备飞机弹射商船(CAM,catapult aircraft merchantmen)以应对德国空军的远程侦察轰炸机。如果发现德军飞机,就使用轨道弹射器将“海飓风”从飞机弹射商船上弹射起飞。在完成任务后,“海飓风”或者飞往最近的陆地,或者在船队附近迫降。飞行员由船队救起,飞机只能任由抛弃。这种作情况下使用的飞机被称为“Hurricat”或“Catafighters”,它们由皇家海军或皇家海军的飞行员驾驶。真正可以在航空母舰上使用的“海飓风”于1941年2月开始装备舰队航空兵,这些后期型“海飓风”都加装了弹射器连接装置和着舰钩。舰队航空兵的“海飓风”参加了“捕鲸叉”行动、“支座”行动、大西洋护航和登陆马达加斯加的“铁甲舰”行动。在这些行动过程中它击落了相当数量的敌机。“海飓风”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支座行动中”,801、802和885 中队的“海飓风”和“野猫”、“管鼻藿”一起击落了39架敌机,顺利地掩护护航队到达马耳他。“海飓风”还有对德军潜艇发动攻击的记录。在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装备了更先进的战斗机之后,“海飓风”逐渐淡出了一线部队,不过还有少量“海飓风”被使用到了战争结束。
飞机英文名称
Hawker Sea Hurricane
Sea Hurricane Mk I, Ib, II
舰载战斗机
(空军原型机)
1941(海飓风原型机)
在皇家海军中服役时间:
1280 马力 Rolls-Royce Merlin XII 发动机
外形尺寸 :
翼展 : 40 英尺 (12.20 m)
机长: 31英尺4英寸 (9.82 m)
最大起飞重量:
7,200 磅 战斗负载 (3500 kg)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最大空速 340 英里/小时 (530 千米/小时)&&
升限 : 35,000 feet (9500 m)
爬升率: 3,150 英尺/分钟
最大航程: 468 英里 (740 km)
8挺 .303 白朗宁机枪
2枚 500磅炸弹或火箭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700, 702, 731, 748, 759, 760, 761, 762, 766, 768, 769
774, 776, 778, 779, 781, 787, 788, 789, 791, 792, 794
795, 800, 801, 802, 803, 804, 806,
813, 824, 825
835, 877, 880, 882, 883, 885, 891, 895, 897.
海飓风MK.Ib型战斗机
编号为Z7015的海飓风MK.Ib型战斗机
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博物馆中的海飓风战斗机
载机商船上整装待发的Hurricat
CAM(载机商船)上的海飓风MK.Ib型战斗机
海飓风原型机
海飓风MK.Ia型,仅用于训练
海飓风MK.Ib型
835中队的海飓风MK.IIc型,昵称“Nicki”,1944年夏末在HMS Niagara号上的涂装,地点在北大西洋
800中队的海飓风X.II型,注意机上的用以迷惑法国人的美国空军机徽,此为在火炬登陆期间的涂装
(8.31 KB, 下载次数: 17)
09:42 上传
(24.89 KB, 下载次数: 18)
09:42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海喷火式战斗机
“海喷火”(Sea spitefire,官方名称)又称“海火”(Seafire),它是皇家海军拥有的第一种现代化舰载战斗机。“海喷火”是在“喷火”式战斗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相比皇家空军使用的“喷火”,“海喷火”增加了着舰钩、弹射牵引设备和折叠机翼(装备于“海喷火”后期型)。由于机体结构脆弱、航程短和不易于在航空母舰上降落,“海喷火”称不上一种完美的舰载战斗机。但是相对于它的缺点,在空中机动灵活和拥有良好爬升率使它成为一种优秀的舰载防空战斗机。在战争期间,皇家海军一共装备了2699架“海喷火”。“海喷火”还参加了朝鲜战争,并于1954年退役。“海喷火”最早在火炬行动中大规模投入使用。但之后在进攻西西里岛的爱斯基摩行动中暴露出机体结构脆弱的弊病。在参战的106架“海喷火”中,在行动结束后只有23架还处于可用状态。“海喷火”广泛参加了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行动。日,“不倦”号上887中队的Murphy少尉驾驶“海喷火”击落了一架零式战斗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盟军击落的最后一架日本飞机。
飞机英文名称
Supermarine Seafire
Seafire F.45, Seafire, F.46, FR.46, Seafire Ib, Seafire IIc, Seafire L.IIc, Seafire LIII, Seafire III, Seafire Ib Spitfire Vb改进型, F.XV 原型机, Seafire III 和 LIII,&&Seafire F.XV 原型机, Seafire XV 150, Seafire XV, Seafire F.XV, Seafire F.XV 和 F.XVIII
舰载战斗机
在皇家海军中服役时间:
Supermarine Aviation (Vickers) Ltd&&
Vickers Armstrong (Castle Bromwich) Ltd&&
Cunliffe-Owen Aircraft Ltd, Eastleigh&&
Phillips & Powis for completion at South Marston&&
Westland Aircraft Ltd, Yeovil
一台 1,645 马力 Rolls-Royce Merlin 45 发动机
外形尺寸:
翼展:36.8 英尺 (11.23 m)&&
机长 :29.9 英尺 (9.12 m)&&
机高:11.4 英尺 (3.48 m)&&
翼面积:242 平方英尺 (22.48 m2)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航速:333 英里/小时 (536 千米/小时)&&
升限:32,000 英尺 (9,750 m)&&
最大航程:755 英里 (1,215 km 携带副油箱)
两门 20mm 机炮和 4挺 .303英寸 机枪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700,701,703,706,708,709,715,718,719,721,727,728,731,733,736,736B
737,738,740,744,746,748,751,757,759,760,761,760,764,766,767,768
770,771,772,773,775,776,777,778,779,780,781,782,787,787Y,790,791
794,798,799,800,80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16,833,834
842,879,880,883,884,885,886,887,889,894,895,897,899,32,1833
载机商船上的海喷火MK.IB
海喷火MK.IIC
海喷火MK.III型
海喷火MK.XV型
海喷火MK.XVII型
海喷火 MK.IIC型 皇家海军899中队,航空母舰“不屈”号
海喷火MK.III,属于不倦号上的887中队
加拿大皇家海军883中队使用的海喷火MK.XV型战斗机
加拿大皇家海军883中队使用的海喷火MK.XVII型战斗机
771中队的海喷火MK.45型
776中队的海喷火MK.46型
隶属于胜利号(HMS Triumph)上800中队的海喷火MK.47型
[ 本帖最后由 x_jia 于
09:45 编辑 ]
(46.89 KB, 下载次数: 15)
09:44 上传
(34.42 KB, 下载次数: 13)
09:44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萤火虫式战斗机
“萤火虫”式战斗机由Fairey公司(费尔雷公司)在“管鼻藿”战斗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萤火虫”采用了新型的 Youngman 翼夹(Youngman flaps),机翼可以旋转90度后再向机身两边折拢。这种翼夹同样提高了机翼的强度和增大了翼面积,这使得“萤火虫”是一种坚固而易操纵的战斗机。“萤火虫”式战斗机是一种多用战斗机,可以执行战斗、攻击、侦察、夜间战斗机和反潜等多种任务。“萤火虫”的使用者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荷兰。Fairey公司一共交付了1623架“萤火虫”战斗机。皇家海军舰队航空兵的“萤火虫”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朝鲜战争的作战。“萤火虫”1944年8月由航空母舰“不倦”号挟带参加对停泊在挪威峡湾的德国战列舰“提尔比兹”号的袭击;1945年日本投降前,参加英国远东特遣舰队,对日本在苏门塔腊的炼油厂的袭击和对日本近海的船只和陆上目标的袭击。装备“萤火虫”属于“不倦”号的1772中队是第一支在日本本土上空作战的舰队航空兵中队,同时它也是在东京上空执行作战任务的首支皇家海军飞行中队。
飞机英文名称
Fairey Firefly
I, FR.I, F.I
舰载战斗机/侦察机/夜间战斗机/反潜机
服役时间:
43.1.10-战后
Fairey, Heaton Chapel and Hayes, General Aircraft Ltd
Firefly FR Mk. I:一台 1730 马力 (1280kW) Rolls Royce Griffon IIB
Firefly AS Mk.5:一台 1678kW Rolls Royce Griffon 74
外形尺寸:
翼展: 12.55m
机长: 8.51m
机高: 4.37m
翼面积: 30.66m2
最大起飞重量:
空重: 4388kg
最大起飞重量: 7301kg
最大升限:
最大航程:
Firefly FR Mk. I
航速: 513千米/小时
最大升限: 8500m
最大航程: 2100km
Firefly AS Mk.5
航速: 621千米/小时
最大升限: 8655m
最大航程: 2092km
四挺20mm机炮(机翼)
8枚60磅火箭弹或2枚1000磅炸弹
装备该机型的FAA(舰队航空兵)中队:
700,703,706,719,730,731,732,736,737,741,744,746,748,759,764
766,767,768,771,772,778,780,781,782,783,784,787,790,792,794
795,796,798,,814,815,816,822,824,825,826,827,837,860
861,72,92,
机翼折叠状态的萤火虫MK.I型
有关萤火虫机翼折叠状态的另一幅
萤火虫MK.IV型
萤火虫MK.V型
萤火虫MK.7型,属于澳大利亚皇家海军
1944年不倦号上1772中队的萤火虫MK.I型战斗机
用于反潜的萤火虫MK.V型
(38.84 KB, 下载次数: 12)
09:47 上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美制野猫式战斗机
Grumman公司(格鲁曼公司,现与生产B2轰炸机的诺斯罗普公司合并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该公司为美国海军生产了大量的舰载机。F-14就是其中优秀的代表)生产的第一种单翼战斗机。该机机体坚固、有较好的装甲防护。“野猫”式战斗机在太平洋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奇srt地狱猫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