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集,为什么孙悟空突然他变成了孙悟空被六耳猕猴取代的样子去找牛魔王报仇

六耳猕猴——心魔能翻天
一、我是谁
  终于说到六耳猕猴了,实际上在笔者一开始读《西游记》的时候,就总是被一个名称纠结着,这个名词就是“心猿”。
  “心猿”到底是什么东西?是孙悟空吗?
  心猿不定,意马四驰,有人说,“心猿”就是孙悟空,“意马”就是白龙马,而笔者佛法上的造诣不深,几乎上可以说是没有,所以按照笔者浅显而又通俗的理解,心猿不是孙悟空,确切来说,心猿不是孙悟空的本身,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孙悟空的心魔,是一种思想。
  当孙悟空的心魔实体化的时候,心猿就真正作为一个个体出现了,这个个体就是六耳猕猴。
  笔者在前文中说过,孙悟空被如来佛彻底收服是经历了三个阶段的,一是压在五行山下;二是戴上紧箍咒,西天取经;三是诛灭六耳猕猴,得成正果。
  而事实上,孙悟空在整个取经过程中一直都有反抗,反抗观音菩萨,反抗如来佛祖,反抗唐僧,反抗紧箍咒,反抗自己的内心,而最终,孙悟空对统治者妥协,亲自诛灭心魔,也就是一棒打死六耳猕猴。
  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孙悟空随风而逝,服从领导的孙悟空立地成佛。
  在此,笔者首先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六耳猕猴是怎么出来的?
  六耳猕猴不同于以往的任何妖怪,因为他都没有山场,没有领地,没有部署,孤身一人,谁都不知道从哪里蹦了出来,即便是如来,也只是说明了他的品类,没有说明他的出处,天知道那是不是如来故意胡诌的结果。
  但是不知道从哪里出来却不等于没有出处,六耳猕猴的出处很简单,就是孙悟空的内心。
  六耳猕猴出现的章节的题目就叫做“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孙悟空打死了一干强盗,唐僧不爽,逐走了孙悟空,孙悟空到珞珈山诉苦,六耳猕猴此时出现。
  “神狂”指的是孙悟空,“道昧”指的是唐僧,为什么这样说,书中有一句话,大有深意——“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
  任何时候,取经路上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仅仅因为一个人而引起的,那都是整个取经团队的问题,六耳猕猴的出现也不例外,虽然说他是孙悟空的心魔,但是孙悟空让心魔出现却是在整个取经团队集体作用下完成的,孙悟空的不睦正是来自于其骄傲自大狂妄以及压抑许久终于又爆发的叛逆共同组成的心魔,八戒与沙僧对孙悟空的羡慕嫉妒恨以及唐僧的不加体谅更是助长了心魔的膨胀,乃至六耳猕猴最终出现。
  “师徒都面是背非”说的好!当面团结,暗中不合,取经团队的大灾难再次降临。
  说了这么多,有人会疑惑了,你凭什么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心魔?还有,六耳猕猴为什么出现,他的目的是干什么的?他明明能打死唐僧,为什么不打死唐僧?孙悟空又为什么打死六耳猕猴?如来又为什么不阻止?
  为什么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心魔,笔者有以下几点论据借以支撑:
首先,上文已经交代过了,六耳猕猴是在孙悟空被唐僧驱赶走以后紧接着就出现了,而且是假扮孙悟空的身份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六耳猕猴知道孙悟空不在唐僧身边,所以他才会会这么出现的这么凑巧,他才敢假冒孙悟空。而进一步推测,如果他和孙悟空没有联系,他怎么知道孙悟空被唐僧驱赶走了?原著中——那师父独炼自熬,困苦太甚,正在怆惶之际,忽听得一声响亮,唬得长老欠身看处,原来是孙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一个磁杯道:“师父,没有老孙,你连水也不能彀哩。这一杯好凉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斋。”长老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当任命!不要你了!你去罢!”行者道:“无我你去不得西天也。”三藏道:“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泼猢狲!只管来缠我做甚!”那行者变了脸,发怒生嗔,喝骂长老道:“你这个狠心的泼秃,十分贱我!”轮铁棒,丢了磁杯,望长老脊背上砑了一下,那长老昏晕在地,不能言语,被他把两个青毡包袱,提在手中,驾筋斗云,不知去向。这六耳猕猴说的话竟然和孙悟空一样无二,甚至说出“十分贱我”的话来,这分明是孙悟空不满唐僧两次驱逐自己,几番求情不得原谅的心声。
  第二,前文也说过,六耳猕猴没有山场、领地和部署,这不符合一个寻常妖怪的特点。在后来,六耳猕猴占据的山场是花果山,他为什么要占据花果山?因为花果山是孙悟空内心深处的家。要知道,假冒一个人的外形可以,假冒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就大不可能了,如果六耳猕猴不是孙悟空的本心,那他凭什么能让那些从孙悟空一出世就跟着孙悟空的猴子猴孙们,对他有认同感,认为他是孙悟空?
  第三,六耳猕猴和孙悟空的本领一模一样,这不扯淡吗?天下间可能有和孙悟空本领差不多的妖怪,比如牛魔王,但怎么可能有和孙悟空本领一模一样的猴妖?都会筋斗云,都用着金箍棒,都是七十二变,都知道孙悟空的过去现在。如来佛祖说,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这六耳猕猴就是四种猴子中的一种,这一点仔细推敲根本说不通。因为除了六耳猕猴和天生石猴以外,另两种猴子即通背猿猴和赤尻马猴都是孙悟空的属下,本领有限,大不到哪里去,样子也不像孙悟空,凭什么六耳猕猴就有很孙悟空一样的本事?而且有一模一样的外形、声音?
  第四,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在一块的时候,观音菩萨都分辨不出来——菩萨唤木叉与善财上前,悄悄吩咐:“你一个帮住一个,等我暗念《紧箍儿咒》,看那个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帮一个。菩萨暗念真言,两个一齐喊疼,都抱着头,地下打滚,只叫:“莫念,莫念!”菩萨不念,他两个又一齐揪住,照旧嚷斗。菩萨无计奈何,即令诸天木叉,上前助力。众神恐伤真的,亦不敢下手——由此可见,观音菩萨念紧箍咒的时候,两个都疼,而且都是真疼,不然观音不会分辨不出来,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紧箍咒对两猴都起作用,为什么都起作用?只有一个原因,一体两分。
  第五,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在李靖的照妖镜里分不出来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但是谛听为什么就能听出来呢?原因很简单,照妖镜分辨的是外形,谛听听的是心声,躯体本就相同,内心有所挣扎而已。
  所以说,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就是六耳猕猴,六耳猕猴的出现让孙悟空有看清了一次真正的自己,六耳猕猴的死亡也预示着孙悟空亲手结束了过去的自己。
  下一个问题,六耳猕猴为什么出现?他的目的是干什么?
二、大圣的抉择
  在原著中,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六耳猕猴出来以后干了两件大事,一是假冒孙悟空,打上了老和尚唐僧,抢走了取经的行李,跑回了花果山;二是和孙悟空大闹三界,扬名海内。
  而后一件事情也是被前一件事情而引起的,总的来说,六耳猕猴的出现就是为了抢走取经的行李,然后自己找几个猴妖代替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去西天求取真经,修成正果。
  但是,六耳猕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想要解决掉这个问题,还得回归到孙悟空的理想中去,孙悟空追求自由和平等,蔑视等级制度和歧视。
  好的,答案出来了,凭什么只有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可以去取经,可以修成正果,为什么普通的妖怪就不行?
  在取经一路上,我们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妖怪中,有多少妖怪的本领远比猪八戒和沙僧强大?为什么他们不可以?
  六耳猕猴不服,就是要打破这个规矩,就是要打破暗箱操作里的潜规则。
  但是,注意,游戏的规则由制定游戏的人来定,六耳猕猴不能改变,不要说六耳猕猴不能改变了,五百年前的孙悟空也不能改变。
  所以,六耳猕猴注定又要失败了。
  但是,六耳猕猴的结局出乎笔者的意料,原著中——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
  六耳猕猴为什么会死在孙悟空的手里?如来佛祖既然不忍,为什么不出手阻止?孙悟空公然在如来面前行凶,而以如来佛祖无边的法力,真的无法出手制止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而事实上,原因很简单,孙悟空打死六耳猕猴是为了表明心迹,如来佛祖不加阻止,是为了验看孙悟空的心迹。
  孙悟空亲手解决自己的心魔要比如来佛祖去解决更好,因为孙悟空的行为向如来表明,是我真心诡异,而非被强迫诡异。
  有心魔的孙悟空,不能令如来放心,而当心魔伏诛之后,如来佛祖终于也放心了,所以他说:“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
  当孙悟空打死了六耳猕猴以后,心魔消失,彻底皈依,如来佛祖开心,观音菩萨开心,唐僧、沙僧和八戒也开心,就连当初因为孙悟空打死强盗而引起的不愉快也顿时化于无形了。师徒众人甚至连解释都不用解释了,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孙悟空却知道,最后的一次抗争也结束了,也失败了,自己再也回不去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与六耳猕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