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前全世界人口总数都在纪念500年前的今天?

欢迎光临中国图书网&请
关注中图网
关注中图网
微信公众号
进入中图网
手机触屏版
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
出版社:出版时间:
读者评分:4.5分
本类榜单:
中 图 价:&12.3
(4.1折)定价:&30.0
免运费政策
北京满49元包快递
全国满69元包快递(港澳台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
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
本类五星书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1943滇西反攻战滇西大复仇影像全纪录
中国政治制度史
&142.6&198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航徐川答问录
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中国战争史-第三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资本论及手稿-36
在纪念胡耀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日)
武器大百科彩色图鉴
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
帝王的智源
&14.6&29.8
欲望与利益-资本主义胜利之前的政治争论
习近平用典
中图价:&12.3
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批主要学者们对一个重要题目发表挑战性文章的一本第一流集子。所有对资本主义发展和极长期历史变化感兴趣的人们必须对此关注。本书应当广泛阅读和讨论,了解新的世界史人类中心理论的关键读物。
本书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全世界上下5000年竞争、霸权、资本积累的过程。作者试图建立一个中心 --- 外围结构的模型,以此来解释霸权转移,说明世界体系的存在及变化。
  读者对象:社会学、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工作者,党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理论宣传工作者。
中文版序序前言第一部分
5000年世界本系:跨学科研究法初探第二部分
理论与分析的基本论据
古代世界体系中的“资本”帝国主义与剥削
积累之积聚
世界体系中的之霸权转移第三部分
重新分析历史
世界体系周期、危机和霸权转移,公元关1700年至公元1700年
意识形态上的过渡与生产方式第四部分
理论、历史、政治问题辩
文明、中心、世界经济和贸易区
古代世界诸体系与现代资本主义
间断性与连续性:单一世界体系还是体系系列?
世界体系与世界诸体系评析
答辩与结论参考文献译名对照表译后记
而其他一些研究世界体系的学者则认为,如果说世界其他地区在世界体系的较早时期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话,一些地区在1492年之后的这同一个世界体系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就需要换种方式提出(抑或重新提出?)“纳入”体系这一问题了;这一问题是霍普金斯和沃勒斯坦在其专门论述“纳人世界经济:世界体系扩展态势”的《评论》杂志(1987年发行)中提出的。再者,16世纪伊比利亚半岛的霸权和17世纪荷兰的霸权及其基础――贸易的相对垄断地位,损害了尚有影响贸易强手。(例如,奥斯曼土耳其人和印度人)的利益。然而,这一历史发展之所以成为单极、而非多极进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欧亚大陆的一端中国在明朝统治时期遁人闭关自守状态,而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西欧海上列强征服美洲,并将金银财宝纳入自家的资本积累进程――J.M.布劳特(1977年、1992年)对此做了阐释。西欧列强而后又以同样的方式逐步控制了依然引人瞩目、有利可图的整个印度洋和亚洲的贸易中心。一直到16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乔赛亚?蔡尔德爵士还说:“我们阻遏了他们(莫卧儿印度人)同东方各国的贸易;这一贸易相当于我们和欧洲各国贸易之总和”(引自帕拉特和沃勒斯坦,1990年,第26页)。那么,世界体系内、外的实际情况如何?世界体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这些特征以及世界体系本身肇始于何时?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并非仅指地理位置,亦非仅指发展水平之差异,还涉及确定积累方式的各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是主要的社会体系,据此在较大体系范围内确立霸权(下文展开论述)。需要对霸权结构中的“地理”位置影响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内的阶级地位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即霸主国内的阶级结构可能会由于该国从其在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中的附属国那儿所积累起来的剩余价值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向罗马平民阶级提供补助金就是这种体系影响的一个事例。反之,我们亦认为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可能会加重对处于附属地位的生产者们的剥削。“边缘”地区拥有自然资源(包括劳力资源),这是中心一外围地区要加以利用的。然而,边缘与外围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在榨取剩余价值方面,边缘地区的民族并不完全在体制上附属中心,也就是说,它们仍保有某种程度的社会自治。如果某个边缘民族成了中心榨取剩余价值的政治工具的话,“外围化”进程也就开始了。然而,边缘地区虽然对中心保有一定程度的社会自治,但还是与中心有着体系上的关系,中心一边缘冲突频仍,就表明了这种体系上的关系的存在。边缘地区可能也在物资供应联系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来,边缘地区可能会促进世界体系中各地区之间的剩余价值转移。边缘地区的这些作用应该像半外围的作用那样,受到理论界在阐释地位变化和体系演变时的足够重视。中心(抑或核心)一外围一边缘这一概念并不是想要取代、而是想要发展沃勒斯坦(1974年及其他出版物;阿里希和德拉吉尔,1986年)的核心一半外围一外围体系。然而,半外围的研讨始终是个薄弱、模糊不清的环节。边缘的“提出”可能会令半外围这一概念更形模糊,也可能会使整个体系得以改观。譬如,萨米尔?阿明在近的一次研讨会(与会者中有沃勒斯坦、阿里希和弗兰克,还有其他一些人)上提出:半外围由于受到中心的盘剥,所以在功能上成了实实在在的外围;而“外围”由于其自身的积累已不再有什么物资(或什么人力)给中心盘剥了,所以已处于体系的边缘了。如上所说,边缘地区在历史上的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中也是有助于中心的积累的。因此,中心一外围一边缘体系在乡个历史时期都是世界体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对这些体系加以研究,不仅要对之进行比较研究,还要对之在世界体系中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加以研究。为了认识积累进程的情势,研究一下中心一外围地区向边缘地区扩展的状况是重要的。就占有获取剩余价值的新地盘而言,在边缘地区进行扩展、加以控制的根本原因似乎与这种扩展“有利可图”有关。这种扩展和控制也有助于中心一外围体系内部因剥削和人口压力而产生的矛盾的解决。中心一外围体系中的阶级冲突受到积累向边缘地区扩展的影响。人口趋势是一重要因素,边缘地区提供新资源,以供养中心一外围地区不断增加的人口。中心要使边缘外围化取决于自然地理条件,而自然地理条件又决定着物资供应的潜力和成本效益的核算。一些地区如果能被用来支付其被占领的费用或被认为能在战略上保卫另一有利可图的地区的话,就会首先被占领。反之,这些地区如果(或当)被占领的费用太高的话(或时),就会被再度放弃。体系疆界边沿的防御工事具有双重作用:拒野蛮人于体系之外和置生产者于体系之内。也就是说,这些防御工事防止外敌从军事上破坏受盘剥的地区,也防止依附一隶属的生产者逃往“自由”区。公元6世纪开始了差不多是世界体系范围的经济发展新时期,萨桑帝国再次强盛了起来,占据了叙利亚的主要贸易中心安条克。萨桑人于公元7世纪进行扩张活动使其影响扩展到了安纳托利亚、黎凡特和埃及。公元6世纪,贝利萨留成功地再次征服了西方,拜占庭也开始了扩张活动。两大帝国均大肆向卟扩张,毫无节制,公元7世纪双方终进行了一场恶战,结果是两败俱伤。在印度,公元7世纪戒日王以曲女城为国都建立了霸业。在中国,公元6世纪下半叶隋朝一统天下。概括地说,除了西欧以及非洲一些地区外,欧亚大陆上大部分地区再次通过中亚相互连接起来,同时并肩向前发展,自西向东、又自东而西地将整个非洲一欧亚大陆连接了起来。唐朝接替隋朝统一中国,进入经济发展阶段,其霸权扩及中亚。胄朝时的中国也发展了同印度支那的占婆国之间的关系。阿拉伯半岛和巴勒斯坦地区新兴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于公元7世纪趁波斯萨桑帝国衰败之机,很快征服了波斯人先前的领土。埃受和亚历山大也于公元643年被阿拉伯人占领。中亚于本世纪扣叶并人霸权范围。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亚一统于单一霸又体系,致使倭马亚王朝及继其后的阿拔斯王朝得以成为世界奉系中的超级积累者。公元8世纪中叶,阿拔斯帝国与唐帝国主中亚发生了正面冲突。公元751年塔拉斯之役进一步增强了可拔斯的超霸地位,同时也进一步促使了唐朝的衰亡。世界体系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比较近期――仅起始于19世纪后期的三四十年:这时“帝国主义”(列宁语义)开始形成,同时开始了世界殖民地的瓜分――的资本主义形态。恰恰相反,资本主义的这种世界性从一开始即已表现出来,在其发展进程中依次相继的各阶段均一直呈现体系状。一般认为资本主义的要素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即已在欧洲确定成形。这一认识视1492年――开始征服美洲――为资本主义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这两个密不可分的现象同时出现的时期。我们该如何阐述从年这一“过渡时期”的性质呢?根据当时(旧制度,或称“君主专制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准则和经济性质(重商主义)做出了种种阐述。欧洲和大西洋的古老重商主义社会及其向中、东欧的扩张的确是个问题让我们简单地强调一下:这些社会见证了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力式成形的一些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的同时显现。这些至关重要的要素是导致农业生产率提高的商品交换范围的显著扩展、法律对私有制现代形态的确认和保护、(农业和手工业方面)自由雇佣劳动的显著增多。然而这些社会的经济实际上是重商主义多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尚未使“工厂”成为生产的主义形式。由于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过渡”形态,所以我拟对这一“结沦”再做两点进一步的评述。其一,所述及的要素――有些人称之为“初始资本主义”要素(为什么不能这么称呼呢?)――并非是奇迹般地突然出现在1492年的。可以发现,这些要素早就在特定的“地区”――特别是地中海周围地区、意大利城市和海那边的阿拉伯一穆斯林世界存在了。这些要素也在其他一些地区――印度、中国等等――存在了很长时间。那么为什么是在1492年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而不是在1350年、抑或900年、甚或更早的时间呢?为什么只说是欧洲“向资本主义过渡”,而不说同样可以发现有这些“初始资本主义”要素存在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教社会、抑或中国社会也在向资本主义过渡呢?又为什么不全然放弃“过渡时期”这一概念、就说“早已存在的体系一直在连续不断地发展,初始资本主义要素早在远古时期即已有之”呢?我的第二点评述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我在确认上述论点方面进行的思考所做的阐释。美洲的殖民化在一种极其罕见的程度上促进着上述初始资本主义要素的发展。这些要素主导了参与殖民化的各社会体系达三个世纪。此前从未有过这种情况。恰恰相反,社会中的初始资本主义要素―直囿于贡赋性社会关系(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关系)所主导的世界。因此,现在让我们来阐释一下我们这儿所说的贡赋性关系占主导地位是什么意思。体系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发展”成果都是整个世界体系“发展”(特别是资本积累)的主要状况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似乎是整个世界体系史的一个普遍规律。不管怎么说,这一随乐声抢椅子游戏实际上是很古老的,从世界体系形成的那天起就开始玩上了,一直玩到现在。新近苏联的解体和东欧政权的垮台及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七国集团(实际上是三国集团)的臣服就是一个适例;试图将这些事件理解为生产方式间的过渡――更甭说“体系”的演变了――只会混淆视听,难以阐明问题。应该将这些引人注目的事件视之为是这些地区和政权在现阶段整个世界体系陷入经济危机期间更形剧烈的竞争中,以及由于现阶段整个世界体系陷入经济危机而使竞争更形剧烈的情况下,竞争不过对手的结果。里根经济学的“星球大战”政策弄得两个“超级大国”精疲力竭,然而美国由于其盟友(毋宁说是竞争对手)的资金投入,而得以弥补预算和国际收支“双赤字”;日本和欧洲帮助美国摆脱了困境(一时无忧了,可又能维持多久呢?)我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的东方”“重回”世界经济体系后根据“自由市场一资本主义的”西方的准则在向前发展。正好相反,东方――同南方一样(东方大多数国家原本就是南方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将再次沦为南方的成员)――在这同一个世界体系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而这正是东方失败的主要原因。……
商品评论(2条)
主题:感觉书很好还没有读完,但感觉内容很好主题: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版本不错,内容简洁,视角独特,慢慢理解吧,,,,(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不安的初啼&11.2&35.0&旧制度与大革命&11.3&29.8&革命样板戏:1960年代的红色歌剧&14.0&39.9&我在奥林匹克山下的村野生活&8.9&29.8&莫问奴归处-亦庄亦谐话红颜&19.0&38.8&范曾插图鲁迅经典小说&17.1&45.0&世界和其他地方&12.7&26.0&燕下都瓦当文化考论&7.4&15.0
(英)康拉德 著,黄雨石,熊蕾 译&22.8&30.0三毛&22.8&35.0冷玉斌&5.8&18.0孔丹&26.1&58.0陈占祥&9.9&28.0叶海烟&10.2&32.0
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为什么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图里没有中国?|界面新闻 · JMedia习惯了苹果或者百度地图的路痴们,可能不太清楚大航海时代水手们的苦。
比如,今天的我们打开一张五百年前的世界地图,可能会冒出一大堆疑问:
南极怎么没有啊?美国怎么只有一个角?南美洲是不是没画完?日本呢?竟然没有中国?
如果说人类认识世界是一个过程,那么地图就是我们对所认识的世界的描述。而今天我们就要重点讲一张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张地图:
改变世界的坎迪诺平面地
坎迪诺地图(Cantino planisphere),是现存最早的显示葡萄牙在东方和西方的地理发现的地图。它以费拉拉公爵的一个特工阿尔贝托&坎迪诺(Alberto Cantino)的名字命名,他于1502年成功从葡萄牙将其偷带到意大利。
(请把手机横过来看)
坎迪诺之前的世界地图是什么样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从地图的进化,看看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过程。
托勒密地图
古罗马帝国时期,出生于埃及的天文及地理学家克洛狄斯&托勒密,以亚历山大港为中心,汇集当时大部分航线的起始点信息,绘制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地中海世界比较完整,但红海以外的印度洋和非洲阻挡了古人对外界的想象。
伊德里斯世界地图
这是12世纪出生于摩洛哥的伊斯兰地理学家阿尔&伊德里斯绘制的世界地图。相比1000年前的托勒密地图,伊德里斯对于&大海环绕陆地&的表述只是一个猜想。比较可笑的是,整个欧亚大陆基本上位于北极的位置,而非洲大陆的尺寸则完全失真,并且莫名其妙向东延伸。
欧洲中世纪地图
和伊斯兰世界伊德里斯地图同时期的欧洲中世纪地,则更像是一个艺术画作。这种充满了混沌模糊,糅合了地理、传说、神话的古世界地图,基本上没有地图的指向功能。
马提勒斯地图
1490年左右,由活跃在威尼斯的德国人马提勒斯,根据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好望角的消息,绘制的世界地图。达&伽马这时候还没有从里斯本出发,所以这张海图还看不出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波斯湾东侧的亚洲海岸线基本都错了。
波特兰式航海图
天主教的欧洲在14世纪初进入波特兰式地图时期。波特兰一词源自意大利语的形容词Portolano,意思是&和港口或海湾相关&。大部分的波特兰海图会画上放射状的直线,这是以交会的中心点来表示划分出的32个方位。一个重要原因是,罗盘是在十三世纪从阿拉伯引入欧洲的,所以波特兰地图的重要特征,就是各种美丽的罗盘。
波特兰地图在细节和小范围的描绘上非常精致,图中地中海沿岸和今天的谷歌地图相比也相差不大
坎迪诺平面地图究竟改变了什么
(和今天的地图像吗?)
从海图发展史上来说,坎迪诺地图在绘制方法上属于波特兰式地图。波特兰一词源自意大利语的形容词Portolano,意思是&和港口或海湾相关&。从大陆与海洋的对比来看,坎迪诺地图最重要的信息反馈,就是人类开始弄清楚大陆与海洋的关系。
其次,在这张地图里,非洲大陆的形状不再向东方倾斜,轮廓被描绘得十分精确。由于今天的世界一直是欧洲在意识形态上作为主导,而坎迪诺地图也第一次让欧洲人认识到欧洲和世界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仔细看一看,500年前世界上眼界最开阔的葡萄牙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同时,我们还将寻找地图里还有哪些小心思,哪些小固执,以及隐藏其中的大野心。
有史以来对于非洲最完美的概括,只是和红海基本平行的波斯湾方向上略有错误。非洲是欧洲人除了地中海世界之外,全面认识的第二个大陆,接下来才是美洲
人类第一次正确描绘出印度的形状。印度半岛也被描绘成前端细长的模样。达伽马1499年远航印度时,顺带发现了马尔代夫,回到葡萄牙后,这张地图便标出了群岛的位置,在印度大陆的西南方向。
加勒比海的群岛描绘得非常仔细,虽然成功地把佛罗里达描绘成半岛的形状,甚至皮斯河的入海口、坦帕湾也有所标注,但整体形状还是和现实相去甚远。而在加勒比海,古巴本土标示出了巴塔瓦诺弯、安克力塔斯群岛。但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海地,则和实际差别比较大。
阿拉伯半岛的形状和真实情况相去甚远。虽然葡萄牙人历史性地发现了好望角,但由于苏伊士运河并未开通,所以对于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位置,由于受到季风和航速的相对关系,距离远超过实际。
罗盘玫瑰,又叫风玫瑰,波特兰地图的重要标志。英语里叫做compass rose,或者windrose,也就是通常指南针罗盘上的指针的形状。正北方通常用一朵水仙花,或者简易的形态来表示;正东方向一般会又一个十字架,象征位于欧洲东部的耶路撒冷。
波特兰地图最大的贡献便是将地球各个港口的位置通过玫瑰罗盘不同颜色的指向,标示得更清楚。一般情况下,沿着这条线,就能找到目标港口,这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特别是大西洋航线上。
这张地图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较准确地标出马六甲海峡的位置。虽然对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尺寸严重失真(其尺寸甚至超过旁边的印度次大陆)。因此可以断定,地图绘制者只是凭借想象画出了马六甲海峡的位置,因为只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就不会漏下后面的爪哇海和印尼群岛
在大西洋沿岸和非洲沿岸都能看到红框蓝心的旗帜,这是葡萄牙伟大的若昂二世国王时期,葡萄牙国旗的简易版。在他则主导下,葡萄牙开辟大西洋航线,绕过好望角,最终真正找到传说中的印度。我们可以在途中看到非洲沿岸都是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注意图中伊比利亚半岛左侧大西洋中倒置的一面葡萄牙国旗,是马德拉岛,球星C罗的家乡。
圣乔治旗最早是意大利热那亚共和国国旗,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凡是从热那亚搭船启航的欧洲十字军,都要悬挂热那亚国旗。白底十字旗在15世纪由狮心王查理带回到英国,所以在英格兰和爱尔兰,也能看到圣乔治旗。
还要注意的是,在希腊爱琴海外侧,还有一面很小的圣乔治旗,这代表由圣约翰骑士团把守的罗得岛(圆圈内所指)。在1521年被奥斯曼占领之前,罗得岛是欧洲天主教对抗伊斯兰教的最前沿。
地图中纵贯大西洋和南美洲的一条较粗的蓝线,就是著名的葡萄牙西班牙地球势力划分线。它诞生于1494年签订的《托尔德西拉斯条约》,条约规定以非洲佛得角群岛以西三百七十海里处的经线为界将世界划分为两个半球,西半球归西班牙,东半球归葡萄牙。
等等,英国左上角的不是格陵兰吗?格林蓝左下角这么大一块岛,今天的地图上只有可能是加拿大的纽芬兰岛,按照条约,这都是西班牙的地盘。不得不说是葡萄牙的制图者耍的一个心眼,故意缩小了大西洋的尺寸
更有意思的是,非洲大陆以西的条约经线竟然把南美洲的巴西也划归葡萄牙了!否则巴西两亿人口,今天可能就得改说西班牙语了。葡萄牙真是够贼的
所以,即便是在这张16世纪初葡萄牙人绘制的地图上,我们也能看到带着月亮的各种旗帜插满了地中海的北非沿岸、波斯湾、巴基斯坦、印度,甚至马六甲海峡东岸的马来西亚。了不起啊。
无论是穆罕默德建立的阿拉伯帝国,还是继承伊斯兰信仰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拥有红海的出海口,比起欧洲人,他们更清楚通印度洋的航路,以及远方的中国。图中是伊斯兰世界在印度和马来西亚的势力
虽然在周边的土耳其、埃及、波斯都已经是伊斯兰的范围,但由于十字军东征的残余势力还在耶路撒冷,所以在天主教的葡萄牙,依旧把圣城算作自己的领地。只是在15年后,这里便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
16世纪初,明朝已经没有郑和了,而且下西洋的所有海图已经被付之一炬,中国迎来了封疆禁海的时期,而葡萄牙那时候显然还没有来到过亚洲太平洋海域。这张地图创作于1502年,麦哲伦的船队要在20年后才会到达印尼,所以西方在500年前对中国的具体位置可是一无所知
我们竟不知道坎迪诺地图是谁画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竟然不知道这地图是谁画的。1502年,这份地图被一名意大利特工从葡萄牙偷到意大利。这名特工名叫阿尔贝托&坎迪诺,于是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对的,以一个贼的名字命名的。
在大西洋航线逐渐繁荣之后,葡萄牙、西班牙,之间代替了地中海的威尼斯,成为连接欧洲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中转站。而更为严谨的葡萄牙所绘制的精致的海图,很多都流传至今,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大航海时代留给我们的遗产。
更多专业报道,请
0界面JMedia联盟成员我们关注一切和交通、出行有关的文化与故事,以及人物,内容涉及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故事关于历史、人物采访、历史事件背后的分析等。相关文章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前全世界人口总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