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竭罗国属娑婆世界四维空间吗

郭耀华博士看《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本)
2017年3月22日屏东市清晨日出,郭耀华博士练功时,正想着重新整理前年研究《妙法莲华经》文章时,空中隐约再现巨大佛脸像,头脸双眼颈前胸3D显影照片,头顶中间有类似发髻突点,双眼特清楚,斜向上有神光。我自然拍照,留给有缘科学分析光幻化修炼(跟2月26日照片对比)!感谢佛菩萨来指导《妙法莲华经》学习!
郭耀华博士看《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本)
作者简介:&&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博士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士
&&&&&&&&&&&&&
&&&台北医学大学牙医学士
&2015年9月16日完成&
中国辽宁省灯塔市市府茗城
一、读《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姚秦鸠摩罗什译本,对勘《正法华经》西晋竺法护译本)
(一)净土研究:《法华经》佛陀授记过程,强调修行大乘菩萨道,累劫建立自性佛土,自净佛土,自建佛国(愿力成就)。但在《法华经》经文中仍提到,学修行证《法华经》的大乘修行者,可以至少自由选择两个净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净土、弥勒菩萨兜率天兜率内院净土)之一去往生,继续佛乘修行。
在《法华经》第二十三&&/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中提到,“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花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骄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佛陀这里提到,依《法华经》经文内容修行,女修行者命终,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化生莲花宝座之上,不再当女人了。而且本品经文特别提到,“若有女人,闻是&&/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就是说下一世,可以不再当女人了,除非自己选择。女修行者可以往生西方净土,修行《法华经》的男修行者,命终当然也可以去。
另在《法华经》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提到,“若有人受持、读诵,解其义趣,是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这里普贤菩萨依照他的弘深誓愿,对佛陀解说受持读诵《法华经》的功德利益,保证《法华经》修行者命终,将可选择去庄严的弥勒菩萨净土—兜率内院(属娑婆世界欲界第四天),继续大乘菩萨道、佛乘修炼。在《法华经》第十五&&/span&从地涌出品&中提到,“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佛陀授记弥勒菩萨,是娑婆世界未来佛。
(二)旧住大菩萨研究:
(1)在《法华经》第二十一&&/span&如来神力品&中提到“尔时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这里要特别注意经文中“旧住”两个字,旧住娑婆世界的大菩萨们,其中之一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主要代表。
提到文殊师利等旧住娑婆世界的菩萨们,表示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生前(目前位于印度北方的尼泊尔蓝毗尼出生),这些菩萨已在地球上修行,救度众生很久历史了,有关文殊菩萨部分,《法华经》第一&&/span&序品&中提到,在日月灯明佛教化时期的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就是后来的文殊师利菩萨,当时然灯古佛及弥勒菩萨都是他的弟子。佛陀是贤劫千佛之一,排第四位。那么佛教中智慧第一,旧住娑婆世界的文殊师利菩萨,又在地球的哪里,长期弘法呢?
这个要从《大方广佛华严经》中第三十二&&/span&诸菩萨住处品&记载来看:“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经文指出文殊师利菩萨,在南瞻部洲东北方的清凉山弘法,那清凉山在哪里呢?根据《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说:“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此(南)瞻部洲(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振)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这里五顶山就是清凉山,位于大震那国家之中,那大震那是哪个国家呢?印度古代称中国为震旦,有时会叫作震那、大震那,五顶山就是山西省五台山,所以传说久远以来,文殊师利菩萨就在中国五台山弘法利生。古代很多印度修行者,都知道中国五台山,也去五台山朝圣,因为那里有文殊师利菩萨在空中、地面弘法。
此外,《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二&&/span&诸菩萨住处品&中提到,"大海之中復有住處,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这里震旦国,指的就是中国。所以中国古代就有大菩萨道场(那羅延窟、文殊菩萨五台山道场)在传播佛法,在释迦牟尼佛印度(天竺)弘扬佛法之前,中国就有大乘佛法,这超出一般人想象,也会令中西学术界大吃一惊!(注:古代《诗经》、《大学》、《庄子》等书就出现“中国”这一名称,为中原地区一个大一统国家泛称,更深一层含义,是指道统以中道、中庸、中和,这些特性立国的国家。)
《法华经》经文中,文殊师利菩萨,在第一&&/span&序品&、第十二&&/span&提婆达多品&、第十四&&/span&安乐行品&和第二十四&&/span&妙音菩萨品&共四品中出现,是首座菩萨。&&/span&提婆达多品&中,文殊菩萨回答智积菩萨,有弟子娑竭罗龙王女,年仅八岁,勤修《法华经》,速得成佛。在智积菩萨、舍利弗等大众面前神变,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龙女八岁成佛,此事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文殊师利菩萨早就成佛,《首楞严三昧经》卷下提到,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南方有平等佛国,龙种上佛在此成佛教化众生,四百四十万岁后灭度,像法时期十万岁,文殊师利法王子即当时的龙种上佛。《菩萨璎珞经》中提到,久远劫前,大身如来于空寂佛国教化众生,文殊师利菩萨即当时的大身如来。《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下(即《大宝积经》卷六十&&/span&文殊师利授记会&)中记录,此菩萨自往昔那由他阿僧祇劫以来,发十八种大愿,严净佛国,当来成佛,称为普现如来。佛土在南方,号离尘垢心世界、无垢世界、清净无垢宝置世界。不同经典中,文殊菩萨尚有其他种种佛号。此外,按照《维摩诘经》中描述,文殊菩萨童子分身,与来自东方妙喜佛国,住在吠舍离(vasali),属离车族的维摩诘居士,有可能都曾转世,生活在佛陀印度出生那一世。但四《阿含经》中没有任何记载,文殊菩萨也可能在无形界,跟随佛陀弘法,不以肉身存在,这是大乘佛法特色。
(2)第二位旧住娑婆世界的大菩萨,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在《法华经》第二十五&&/span&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提到,“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观世音菩萨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从经文中知道,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什么身,以种种形度化各佛国众生,包括娑婆世界(地球上)。观世音菩萨,已在娑婆世界弘法度众很久了,在释迦牟尼佛印度出生前就已经存在很久了。那观世音菩萨在地球上有没有主要道场呢?在哪里呢?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十八卷,三十九品&&/span&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提到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的住处、弘法处。“善男子!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即说颂言: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经文中说,观世音菩萨,住在印度南方海岛上的补怛洛迦山,久远以来,以大悲心,弘法度众利众生,属旧住娑婆世界的大菩萨,这里是观世音菩萨(南海观世音)的一个主要道场。(注:&&/span&入法界品&缘起于印度北方舍卫城(Sarvasti)给孤独园,经文开头“尔时,世尊在室罗筏国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五百人俱,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而为上首
”,之后文殊菩萨从大庄严重阁(善住楼阁)出,到达逝多林,然后再出逝多林,往于南方,游于人间,在福城遇到善财童子,请善财童子去访道。)此外,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观世音菩萨弘法主要道场(参见《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至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的普陀山、洛迦岛,是观世音菩萨于公元847年在普陀岛(山)的潮音洞显化,唐朝时代才开始建立的另一新道场,公元863
年曾出现“不肯去观音”的事迹,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诚心奉请一尊观世音菩萨雕像,想带回日本,船途经普陀山潮音洞旁时,观世音大显神迹,愿留在当地弘法,不肯随船东渡东瀛。之后中国普陀山、洛迦岛观音道场(又被称为紫竹林道场),逐步兴盛、变化,至今成为海上佛教圣地。与众生的教化因缘,超越了印度南方,原有的普陀洛迦山岛的功用,大乘佛法在中国开花结果。目前观世音菩萨一般以女相呈现,但也有以男身相度化众生的,在中国魏晋南北朝之前,观世音菩萨大多显现男相。
至于印度西南方观世音菩萨新道场,笔者观察,可能是印度孟买西北海边地标,葛印卡老师修建的金色大佛塔,内观禅修中心。此外,印度锡克教有一分支,传播观音(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修行人数众多。
另在《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唐伽梵达摩译)经文中提到,“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可知观世音菩萨又称为观世音自在(观自在菩萨),早就成佛为“正法明如来”了,因为大悲愿力,还在以大菩萨身份救度众生。
无尽意菩萨在《法华经》第二十五&&/span&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称赞观世音菩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长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观世音菩萨代表智慧光明,慈悲救度众生。在《楞严经》中也提到观世音菩萨修行,以大悲心现种种身救度众生,文殊师利菩萨还称赞观音&法&门“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
(3)第三位旧住娑婆世界的大菩萨,是药王菩萨。
在《法华经》第二十三&&/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中提到“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本品中佛陀提到药王菩萨在日月净明德佛时,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精进修行《法华经》,一心求佛慧解脱,经一万二千岁,获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则现什么身),心中非常高兴,说“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修行得益于《法华经》,后燃身供佛一千二百岁,命终后于净德王家里,忽然化身,后再燃双臂供养佛舍利,七万二千岁,真是难行苦行,佛陀说:”药王菩萨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白千万亿那由他数。“至于为何选在娑婆世界度众,没有详细说明。但佛陀讲说&&/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强调,受持《法华经》功德最大,福报最多。药王菩萨本身修行,就得利于《法华经》,而&&/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就是《法华经》的一部分,药王菩萨跟修持《法华经》是分不开的。最后佛陀并将&&/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的弘扬,托付给宿王华菩萨,利益众生。
根据《法华经》第十&&/span&法师品&开头提到:“尔时世尊,因药王菩萨告八万大士……佛告药王,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另《法华经》第十三&&/span&劝持品&开头中提到,“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俱。皆于佛前作是誓言,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度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又《法华经》第二十六&&/span&陀罗尼品&中开头.提到:“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得几所福……尔时药王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今当与说法者陀罗尼咒,以守护之。”
从以上四段经文说明,药王菩萨在娑婆世界弘法利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在于守护佛陀教导的《法华经》,弘扬《法华经》,护持《法华经》的修持者。
药王菩萨在累劫修行中,还当过其他菩萨。前面提过《法华经》第二十三&&/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中,在过去无量恒河沙劫前,日月净明德佛时,药王菩萨是&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
,以舍身供佛著称。在《法华经》第二十七&&/span&妙庄严王本事品&中提到,在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前,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时,药王菩萨是净眼菩萨,以通达法华三昧著称,是妙庄严王的善知识、儿子之一(另一儿子净藏菩萨,是药上菩萨前身,药上菩萨也是娑婆世界旧住菩萨),二子以神变度化妙庄严王,引导到云雷音宿王华智佛前求解脱,听闻受持,精进修行《妙法华经》。妙庄严王即佛陀身前,大菩萨之一的华德菩萨(在第二十四&&/span&妙音菩萨品&中,获得法华三昧),也是娑婆世界旧住菩萨,最终将成就娑罗树王佛。
在《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宋畺良耶舍译)中提到,“佛告弥勒阿逸多,是药王菩萨,久修梵行,诸愿已满,于未来世,过算数劫,当得作佛号净眼如来。”所以药王菩萨不但当过净眼菩萨,且未来成佛,佛号为净眼如来。又提到,在过去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有佛号琉璃光照如来,佛灭度后像法时期,当时有一位“星宿光“长者(药王菩萨前身),有缘听闻日藏比丘,宣说大乘佛法,平等大慧,心生欢喜,于是拿诃黎勒果及雪山良药,供养日藏比丘及众僧人。并于日藏比丘前,发弘大誓愿,”我闻仁者说佛慧药,如仁所说真实不虚,今持雪山良药,奉上仁者并及众僧,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不求人天三界福报,正心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至诚发无上道心,于未来世必当成佛。“这里星宿光长者发无上道心,依大乘佛法,行持六度波罗蜜(从布施开始),求佛智,未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经文中又提到,众多僧人,服用雪山良药后,能听到解脱妙法,而且药力还能除两种病,”一者四大增损,二者烦恼瞋恚。“一种医身体病,医地、水、火、风四大组合的假身,另一种医心病,医烦恼、执着、发怒、生气、仇视等。也因为服此良药,众多僧人都发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成就菩提佛智,且未来世都会成佛。于是僧人们感恩星宿光长者施药功德,为了报恩,给他立了”药王“名号,星宿光长老回答,”今应当依名定实,若我所施,回向佛道,必得成就。愿我两手雨(与)一切药,摩洗众生除一切病,若有众生闻我名者,礼拜我者,观我身相者,当令此等,皆服甚深妙陀罗尼无阂法药,当令此等现在身上,除去诸恶,无愿不从。我成佛时,愿诸众生具大乘行。”这里无阂法药,就是无上法药。依名定实,就是接受药王名号,应有医药救治功能。于是星宿光长老成为“药王菩萨”。一切布施都回向佛道,希望众生凡听到药王名号的,礼拜药王的,观想、观看药王形象的,都能听闻受持大乘佛法,诸佛菩萨殊胜咒语,服用种种无上法药,尽除种种恶业。这是药王菩萨的本生缘起。在佛陀印度出生弘法时代,现象界(人间)有一著名医生弟子,名为“耆婆”,当时可能配合无形界的药王菩萨医治百病,救度众生。
(4)第四位旧住娑婆世界的大菩萨,是弥勒菩萨,未来佛。
在《法华经》第一&&/span&序品&,第十五&&/span&从地涌出品&,第十六&&/span&如来寿量品&,第十七&&/span&分别功德品&,第十八&&/span&随喜功德品&,第二十八&&/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共六品提到弥勒菩萨。其中&&/span&从地涌出品&经文记载“弥勒,释迦牟尼佛之所授记,次后作佛。”另&&/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记载”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弥勒菩萨有三十二相,大菩萨众所共围绕,有百千万亿天女眷属,而于中生。“指出弥勒菩萨净土,在娑婆世界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上。弥勒菩萨长期在兜率内院,弘法利益、度化众生,在释迦牟尼佛印度出生之前,就已在此净土。而释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时,弥勒菩萨也跟着转世,作为佛陀弟子。
在《贤愚经》卷第十二&&/span&波婆离品&第五十中,波婆梨差遣弥勒等十六人去王舍城观察佛陀,还未见到佛陀之前,弥勒即以神通问佛陀三个问题,佛陀也以神通回答弥勒有关波婆梨的事情。佛陀虽不认识波婆梨,但可以知道波婆梨的所有事情,且能以神通回答。后来弥勒等十六人都皈依佛陀。
另《贤愚经》卷第十二&&/span&波婆离品&第五十,“佛告大王:此比丘者,入慈等定。王聞是語,倍增欽仰,言:此慈定巍巍乃爾,我會當習此慈三昧。作是願已,志慕慈定……如是阿难,尔时大王昙摩流支者,今弥勒是也。始于彼世,发此慈心,自此以来,常字弥勒。”弥勒菩萨从转世昙摩流支大王之后,累世就以弥勒称呼。
此外,《贤愚经》卷第十二&&/span&波婆离品&第五十又提到,”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头山中,与尊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波罗㮈王,名波罗摩达,王有辅相,生一男儿,三十二相,众好备满,身色紫金,姿容挺特。辅相见子,倍增怡悦,即召相师,令占相之。相师披看,叹言:“奇哉!相好毕满,功德殊备,智辩通达,出逾人表。”辅相益喜,因为立字,相师复问:“自从生来,有何异事?”辅相答言:“甚怪异常,其母素性,不能良善,怀妊已来,悲矜苦厄,慈润黎元,等心护养。”相师喜言:“此是儿志。”因为立字,号曰弥勒。……其儿有舅,名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罗国,为彼国师;聪明高博,智达殊才,五百弟子,恒逐咨禀。“弥勒菩萨出生在佛陀那一世,为波罗奈(即现今印度瓦拉那西)王的辅相儿子,相好聪智,母亲自从怀孕后,对下层社会穷苦人家(首陀罗阶级等等)非常慈悲,因此父亲将儿子取名为弥勒,弥勒是慈心、慈悲的意思,弥勒舅父名叫波婆梨(波婆离),为波梨弗多罗国国师,才智高博,有五百弟子。后来波婆离听说佛陀成佛了,就让弥勒带十五个弟子去拜访佛陀,后来十六人都皈依佛陀。这是弥勒菩萨的本生因缘。
四《阿含经》中,《中阿含经》的《说本经》,《长阿含经》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与《长部》的《转轮圣王狮子吼经》),说到未来人寿八万岁时,有儴伽(螺)作转轮王,弥勒成佛。另《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第三经中提到,大迦叶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现于世间。当时有鸡头城,蠰佉王为转轮圣王,《佛祖统纪》卷第三十四提到,有一鸡足山禅窟,大迦叶在此等待弥勒出世,之后才涅槃。由于上座部主要经文内容,都没有提到弥勒菩萨与佛陀同一世的事迹,弥勒可能是属于大众部弟子,传播菩萨道修行。
关于弥勒菩萨思想部分,《大方广佛华严经》&&/span&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最后一参,弥勒菩萨提出菩萨十种生处,“菩提心是菩萨生处,生菩萨家故;深心是菩萨生处,生善知识家故;诸地是菩萨生处,生波罗蜜家故;大愿是菩萨生处,生妙行家故;大悲是菩萨生处,生四摄家故;如理观察是菩萨生处,生般若波罗蜜家故;大乘是菩萨生处,生方便善巧家故;教化众生是菩萨生处,生佛家故;智慧方便是菩萨生处,生无生法忍家故;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生处,生过、现、未来一切如来家故。”弥勒菩萨以种种作为,为接引、成熟兜率天同修,成就菩提,身同法界。另在《大宝积经》&&/span&弥勒菩萨所问会&(《弥勒菩萨本愿经》)提到弥勒菩萨,以前行菩萨道时,但以善巧方便安乐之道,而能积集无上菩提,最后在诸佛前讲述修行本愿。弥勒菩萨一般不主张苦修,走安乐、善巧方便的修行路线,这跟娑婆世界的发展环境有关,弥勒愿化娑婆世界为莲花佛国(请参见笔者博客中“郭耀华研究弥勒大菩萨思想”一文)
此外,《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五:“弥勒菩萨即从坐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游族性,尔时,世尊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灭无有。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空如来国土,净秽有无,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世尊,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性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佛问圆通,我以谛观十方唯识,识心圆明,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斯为第一。”其实《法华经》&&/span&序品&中提到,日月灯明佛时,弥勒菩萨的老师是妙光菩萨,也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当时弥勒菩萨名字是求名菩萨。弥勒菩萨当时学《法华经》,未提到日月灯明佛教他修习唯心识定。《楞严经》是较晚出的大乘经典,《楞严经》中弥勒菩萨修行唯心识定,以十方唯识,外境虚假,万法唯心生著名,与《华严经》、《大宝积经》中提到的弥勒菩萨思想有所差异。感觉到早期大乘佛经中,弥勒思想更宽广,有更完整的菩萨道修行。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及《弥勒菩萨下生经》,描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带领众生修行,将来转世成佛的细节,有所谓的“金鸡三唱”过程。但地球历史变迁速度很快,要看当时的因缘变化,也许转世成佛的时间也会修正。在佛教中,劫数是可以更动的,多“劫”(譬如十劫、二十劫等等)的时间,经过诸佛时空转移后,可能就感觉一下子、一瞬间而已。《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及《弥勒菩萨下生经》,描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内院,带领众生修行,将来转世成佛的细节,有所谓的“金鸡三唱”过程。但地球历史变迁速度很快,要看当时的因缘变化,也许转世成佛的时间也会修正。在佛教中,劫数是可以更动的,多“劫”(譬如十劫、二十劫等等)的时间,经过诸佛时空转移后,可能就感觉一下子、一瞬间而已
(5)其他旧住娑婆世界菩萨:得大势(大势至)菩萨(参见《无量寿经》),药上菩萨,勇施菩萨,常精进(得勤精进力)菩萨,大乐说菩萨,华德菩萨,宝积菩萨,上行菩萨,等等法华会上一些菩萨。其中最令人好奇的是法华会上没有提到地藏菩萨,地藏菩萨也应属于旧住娑婆世界菩萨,因为娑婆世界在佛陀出生之前,就有地狱的存在,地藏菩萨发愿救度地狱众生,在有地狱界存在的诸佛世界中游走救度。
地藏菩萨的出现,似乎跟佛陀此世印度出生弘法,以及未来佛弥勒菩萨,在娑婆世界的愿力息息相关。在《地藏菩萨本愿经》&&/span&分身集会品&中,佛陀说:“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另普贤菩萨不属于旧住娑婆世界菩萨,在《法华经》第二十八&&/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普贤菩萨来自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
(三)时空转移研究
(1)在《法华经》第十五&&/span&从地涌出品&中提到,“是诸菩萨身皆金色,三十二相,无量光明,先尽在此娑婆世界之下,此界虚空中住。是诸菩萨,闻释迦牟尼佛所说音声,从下发来。“;”是诸菩萨从地出已,各诣虚空七宝妙塔,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到已,向二世尊头面礼足,及至诸宝树下师子座上佛所,亦皆作礼”;“是诸菩萨摩诃萨从初涌出,以诸菩萨种种赞法而赞于佛,如是时间,经五十小劫,是时,释迦牟尼佛默然而坐,及诸四众,亦皆默然五十小劫。佛神力故,令诸大众谓如半日。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遍千万亿国土虚空。“这里提到的五十小劫犹如半日,就是一种时空转移的神通。首先这些从地涌出的无量千万亿大菩萨,来自(住在)娑婆世界下方虚空,佛陀累劫教化,不依止人天而住,一听到佛陀召唤,就纷纷到多宝如来、释迦牟尼佛所(这时双佛并坐于多宝佛宝塔)礼拜,并以种种礼赞方法礼赞双佛,并朝拜各宝树下师子座上,佛陀分身诸佛,这经过的时间,现场大众感觉只有半天,事实上安静无语坐着,已经过了五十小劫这么久,大众身心已经历五十小劫的锻炼、修炼,这是佛陀神力造成的现象,一种时空转移。
(2)在《法华经》第一&&/span&序品&中提到,“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倦。”谓如食顷,就是吃一顿饭的时间。这里六十小劫,身心不动,谓如食顷。显示现场听讲者,坐着听日月灯明佛讲《妙法莲华经》,身心历练经六十小劫,专心接收日月灯明佛,所有身口意三密智慧讯息、信息,却感觉像吃一顿饭的时间而已,一下子而已,现场也真的一下子而已,但另一时空已六十小劫。以上文殊师利菩萨(前身为妙光菩萨)的回忆描述,就是日月灯明佛,讲经时的一种时空转移现象。
(3)在《法华经》第二十四&&/span&妙音菩萨品&中提到,“于是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而入三昧,以三昧力,于耆阇崛山,去法座不远,化作八万四千众宝莲华。阎浮檀金为茎,白银为叶,金刚为须,甄叔迦宝以为其台,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见是莲花,而白佛言:世尊,是何因缘,先现此瑞,有若干千万莲华?……释迦牟尼佛,告文殊师利,是妙音菩萨摩诃萨,欲从净华宿王智佛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而来至此娑婆世界,供养亲近礼拜于我,亦欲供养听《法华经》。”这里妙音菩萨坐在座位上,进入三昧境界,告别距离娑婆世界,中间还有百八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佛国,极为遥远的东方世界,净光庄严佛国的净华宿王智佛,之后,化作超大型莲花(共八万四千众宝莲华,即八万四千位菩萨一起同来),一下子到达娑婆世界耆阇崛山(王舍城灵鹫山),来参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并听佛陀讲解《法华经》。这就是一种宇宙能量时空转移技术,一种念力神通。
另一段经文,“时多宝佛告彼菩萨,善男子来,文殊师利法王子,欲见汝身,于时妙音菩萨,于彼国没,与八万四千菩萨,俱共发来,所经诸国,六种震动,皆悉雨于七宝莲花,百千天乐,不鼓自鸣。”这里妙音菩萨的身体,比刚刚不起于座更进一步,在净华宿王智佛前,完全消失,到达娑婆世界耆阇崛山,回应文殊师利菩萨的愿望、需求。刚刚是幻化超大莲花,现在是本尊身体,亲自时空转移。经文又记载,妙音菩萨身高四万二千由旬(净华宿王智佛,身高六百八十万由旬,但《正法华经》经中记载,净华宿王智佛,身高八万四千由旬),光明照曜,身真金色,面貌端正像和合百千万月,目如广大青莲花叶,诸相具足,威德庄严。由于在时空中,神足飞行,率领八万四千菩萨同来,所经各佛国,皆六大震动,天乐自动响起。这是一种质能互换,振动能量、念波能量的时空转移技术,宇宙中高级佛菩萨(高振动能量凝聚体),往来各佛国,瞬间转移使用的技术。
&“尔时,妙音菩萨摩诃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已,还归本土,所经诸国,六种震动,雨宝莲华,作百千万亿种种伎乐,即到本国,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至净华宿王智佛所。”这也是描述时空转移技术。万法由心生,笔者说来轻松,可是在娑婆世界修炼起来,还真是不容易啊!
妙音菩萨能住”现一切色身三昧“。佛陀对华德菩萨说:”汝但见妙音菩萨,其身在此,而是菩萨,现种种身,处处为诸众生说是经典,……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恒河沙世界中,亦复如是。“这就是妙音菩萨能够依照众生需求,应以什么身得度,则同时现什么身度化他们,使用分身技术,跟观世音菩萨一样。
(4)在《法华经》第十一&&/span&现宝塔品&中提到:“时释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诸佛故,八方各更变二百万亿那由他国,皆令清净,更无有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又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所化之国,亦以琉璃为地,宝树庄严,树高五百由旬,枝叶华果,次第严饰,树下皆有宝师子座,高五由旬。”这里“移诸天人置于他土”(《正法华经》中他土为他方诸佛世界),加上所化二百万亿(《正法华经》&&/span&七宝塔品&中,两万亿)那由他国的变化,佛陀这种神变显现,就是一种时空转移。
(5)在《法华经》&&/span&如来神力品&中提到:“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正法华经》第二十&&/span&如来神足行品&中提到:“弹指之顷,自然有声。“)这里謦欬是咳嗽的意思,佛陀为了讲《法华经》,与宝树下诸佛共显神通,”满百千岁“,但现场事实上只有一下子,现场众人(包括天龙八部,天人)当下感觉时间很短,事实上另一时空已经历了百千岁的运作,这也是一种时空转移。
(6)在《法华经》第二十八&&/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中提到,”尔时普贤菩萨,以自在神通力,威德名闻,与大菩萨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从东方来……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遥闻此娑婆世界说《法华经》,与无量无边白千万亿诸菩萨众,共来听受,唯愿世尊当为说之。“这里普贤菩萨,从宝威德上王佛处,率领无量数大菩萨,来娑婆世界听佛陀讲《法华经》,就是一种时空转移技术。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三十一&&/span&寿量品&中提到,普贤菩萨,来自华藏海会最中心区(参考第五&&/span&华藏世界品&),最不可思议的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国,所过的宇宙时间非常缓慢,寿命无限,难以想象。“尔时,心王菩萨摩诃萨,于众会中,告诸菩萨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极乐世界一劫,于袈裟幢世界,金刚坚佛剎为一日一夜;袈裟幢世界一劫,于不退转音声轮世界,善胜光明莲华开敷佛剎为一日一夜;……庄严慧世界一劫,于镜光明世界月智佛剎为一日一夜。佛子!如是次第,乃至过百万阿僧祇世界,最后世界一劫,于胜莲华世界,贤胜佛剎为一日一夜,普贤菩萨及诸同行大菩萨等充满其中。”普贤菩萨所处的胜莲花世界,大菩萨们的修行也不可思议,贤胜如来(在《显无边佛土功德经》中,名为贤德如来)与华藏法界毗卢遮那佛的关联性,密不可分。此外,普贤菩萨常游走各佛国弘法利生。
(四)语法语句更动研究
(1)《法华经》第十四&&/span&安乐行品&中提到“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这里经文中“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在中文语法语句中,容易误会“如是之人”,即所代表的这一群人,是持《法华经》者,持《法华经》的修行人起慈悲心,怎么会是大失、大大失误、大大失去机会呢?所以笔者建议将经文“如是之人,则为大失”,放在“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的前面,改成“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来方便随宜说法,如是之人,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则为大失,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或“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如是之人,则为大失。”或“如是之人,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则为大失。”更为恰当。此外,佛陀在本品总结时说偈言:”持此经者,于家出家,及非菩萨,应生慈悲,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这句”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足以印证笔者建议经文移动的部分,理解起来更为顺畅。
(2)在《法华经》第二十七&&/span&妙庄严王本事品&中提到,“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其王夫人,名曰净德,有二子,一名净藏,二名净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藏、净眼二子到其母所,……净藏、净眼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另一段总结经文“佛告大众,于意云何,妙庄严王,岂异人乎?今华德菩萨是。……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是药王、药上菩萨成就如此诸大功德。”从以上经文,依照中文格式,很容易误会二子中的药王菩萨,是净藏菩萨。也搞不清楚药王菩萨的前身,是否是净眼菩萨?只能从《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印证,药王菩萨是净眼菩萨,药上菩萨前身是净藏菩萨。笔者是从“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这句话判断出来。
所以这里建议,将以上&&/span&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一段经文,其中净藏、净眼的名字互调,就比较清晰,不会弄错。原文改成“有二子,一名净眼,二名净藏。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萨所行之道……尔时彼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故,说是《法华经》。时净眼、净藏二子到其母所,……净眼、净藏合十指爪掌,白母,我等是法王子……净眼菩萨,于法华三昧久已通达,净藏菩萨,已于无量百千万亿劫,通达离诸恶趣三昧……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变化,转我邪心,令得安住于佛法中,得见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识。”配合总结经文“其二子者,今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是。”就没有问题。
(五)数字研究一
《妙法莲华经》第十三&&/span&劝持品&中提到,“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授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这里经文中复有学无学八千人,人数记载有些问题。在第一&&/span&序品&中提到,“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复有学无学两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这里记载学无学两千人。在第九&&/span&授学无学人记品&中提到,“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两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另一段“尔时,世尊见学无学两千人其意柔软,寂然清净一心观佛,佛告阿难,汝见是学无学两千人否?惟然已见……”护持法藏,末后,同时于十方国各得成佛,皆同一号,名曰宝相如来。“这里提到佛陀授记学无学二千人,未来成就宝相如来。”与第十三品&&/span&劝持品&记载佛陀授记的学无学八千人都不相同,因此&&/span&劝持品&中八千人可能是记录笔误,是否应修正为“学无学两千人”呢?
另一种看法,在第二&&/span&方便品&中提到佛陀要讲《法华经》前,”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因此现场一万两千人阿罗汉加上学无学两千人,共一万四千位比丘,即使退席五千人大部分是比丘,退席后比丘还剩下超过九千人。《法华经》第八&&/span&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提到,“佛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其五百阿罗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经文中有提到,佛陀帮一千两百位阿罗汉授记成佛,因此剩下阿罗汉及原来学无学比丘两千人,加起来在现场比丘中,还超过七千八百人。不知第十三&&/span&劝持品&中提到,”学无学八千人得授记者,从座而起“,这里的八千人,是第一&&/span&序品&及第九&&/span&授学无学人记品&中,提到现场学无学声闻弟子两千人(后皆授记为宝相如来),加上超过五千八百位(实际上是超过五千七百九十二位,已授记舍利弗、摩诃迦叶、须菩提、迦旃延、大目犍连、富楼那、阿难、罗睺罗)未授记阿罗汉(大约六千位),共八千人后来佛陀也都给予授记,所产生的一种误会、描述错误?把阿罗汉弟子们都当作学无学声闻弟子,一起统计总共就有八千人了。
事实上,&&/span&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提到有一千两百位阿罗汉授记,只描述了大弟子憍陈如,与五百大阿罗汉弟子(包括阿㝹楼驮就是天眼第一的阿那律、戒律第一的离婆多、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劫宾那、薄拘罗、迦留陀夷、优陀夷、周陀、莎伽陀等人),佛陀都给予授记成佛,而且是相同名号,同时于十方佛国各得成佛,都叫做普明如来。而另外六百九十九位阿罗汉授记过程没有特别描述。(《正法华经》中相同描述,先提到憍陈如,再提五百阿罗汉弟子)
(六)数字研究二:
(1)《法华经》第一&&/span&序品&中提到,“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这里提到前后共两万名日月灯明佛,接续弘法。
《法华经》第二十&&/span&常不轻菩萨品&中提到,“是菩萨(常不轻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两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两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这里经文提到,常不轻菩萨命终之后,得值两千亿日月灯明佛,弘扬《法华经》。
《法华经》中第一品跟第二十品都提到日月灯明佛,前面是两万位,后面是两千亿位,数字差异很大,是记录错误造成呢?还是历史久远,时空不同,更多日月灯明佛的分身佛,出世弘法,跟释迦牟尼佛显现一样。在《法华经》第十五&&/span&从地涌出品&中提到“尔时释迦牟尼分身诸佛,从无量千万亿他方国土来者,在于八方诸宝树下,师子座上,结跏趺坐,其佛侍者,各各见是菩萨大众,于三千大千世界四方,从地涌出,住于虚空。”佛陀具有无量千万亿分身佛,在各处弘法,同一个意思、旨趣。
(2)在《正法华经》第一&&/span&光瑞品&经文中,同样提到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但在&&/span&常被轻慢品&第十九中提到,常不轻菩萨,在威音王佛时代修行,命终之后,得遇二十亿百千如来,皆号“雷鸣音王”。于其法中,宣说行持《法华经》,以此因缘,再遇到二十亿百千如来,同号“雷音王”。
因此,《正法华经》第一品中的日月灯明佛,与第十九品中的雷鸣音王佛,不同名字,不会误解为同一佛,所以《法华经》第二十&&/span&常不轻菩萨品&中,提到的两千亿日月灯明佛,很有可能梵文的佛名字,翻译错误,导致误会。跟第一&&/span&序品&中的二万名日月灯明佛,搞混了,后来翻译的《添品妙法莲华经》也没有改正过来。而且雷鸣音王佛的数目,跟《法华经》第二十品提到的日月灯明佛,数目也不相同,这是翻译佛经,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同版本中令人头痛的问题。
(七)数字研究三
(1)在《法华经》第七&&/span&化城喻品&中提到,过去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大通智胜如来成佛时,光照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国,包括各天宫、梵宫(梵天天王所住之宫殿)。这时候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欢喜踊跃,同声对佛说:“世尊甚希有,久远来一现,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这时候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同声对佛说:“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这时候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同声对佛说:“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佛成佛时十方皆知,这里东南方、南方、上方三个方向的梵天天王,所说偈语,出现三个数字:一百八十劫,一百三十劫,无量劫。时间不同,有可能梵文经文记录,或翻译时出现差错。
(2)在《正法华经》第七&&/span&往古品&经文中,东南方、南方、上方(诸方)三个方向的梵天天王,所说偈语,“空过无有佛”的时间,所出现三个数字是:百劫,时间久远,时间久远。只出现百劫一个时间点,更正确些,但如果最标准的是《法华经》的一百八十劫,那南方诸大梵王同声对佛说:“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要改成:“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八十劫,今乃得一见。”即百三十劫改成百八十劫,也由此证明《法华经》鸠摩罗什译本中,对数字的整体要求还不够精准。但如果原先引用翻译的梵文古本出错,就没有办法了。如果仔细比较两个中文译本,还好,义理没有问题、没有冲突,但我们会发现,经文中有关数字的部分,一部分相同,很大一部分却相差极大,很难讲谁是谁非,佛经也不能纯靠逻辑推理,只能劝大家不要太执着数字。
《法华经》中很多数字,都是以三千大千世界(十的十二次方、一兆、万亿太阳系)为计算单位,依照大宇宙银河系数量级观照、透视,数量极大,有时大约统计而已,特别古代时,很难想象、理解。了解本经,很大部分困难,也在此处。比三乘归一佛乘、菩萨道修炼更难讲解、理解,数字只能参考,尽量依照梵文古本,古本记录有误,就很难更正、修正,只能对过去的数字历史不要太执着。但宇宙时空中,万事万物都不断在变化中,以前的正确数字,现在历经种种变化后,就不一定正确了,正确数字大概只有诸佛知道吧!
(八)架构内容分析研究
(1)《妙法莲华经》鸠摩罗什译本中,将第十一&&/span&见宝塔品&中经文,有关提婆达多(阿私仙人)部分,及文殊师利菩萨度化八岁龙女成佛部分,独立出来,成为第十二&&/span&提婆达多品&,形成本经二十八品内容。
第二十一&&/span&如来神力品&的后面,成为第二十二&&/span&嘱累品&,为什么如此编排呢?在&&/span&如来神力品&中,佛陀说:“若我以是神力,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又说:"诸佛皆欢喜,现无量神力,嘱累是经故,赞美受持者,于无量劫中,犹故不能尽。“笔者观察,因为第二十一品中,佛陀提到了”为嘱累故“,”嘱累是经故“,鸠摩罗什祖师,就把最后一品&&/span&嘱累品&设计连接在本品之后了,变成第二十二&&/span&嘱累品&,感觉上比放在第二十八&&/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之后,更具连续性,更有托付效果。&&/span&嘱累品&经文提到”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这里佛陀嘱累、嘱咐、付嘱无量菩萨摩诃萨,为求佛慧众生宣讲弘扬《法华经》。
但是第二十二&&/span&嘱累品&结语提到”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如故。“这里”多宝佛塔还可如故“是指多宝佛回归东方无量千万亿阿僧祇世界,宝净佛国。然而在第二十五&&/span&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却提到”即时观世音菩萨愍诸四众,及于天、龙、人非人等,受其璎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释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宝佛塔。“两段经文,前后就有点怪怪的,为什么?因&&/span&嘱累品&中多宝佛已走了,大家都皆大欢喜散会了,多宝佛怎么还在接受观世音菩萨璎珞?这就是将&&/span&嘱累品&调换到&&/span&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前面所出现的问题。细心的持诵者,可以察觉到这个小瑕疵,不影响全经经义。
(2)《法华经》前面各品(三、四、五、七、八品)以种种譬喻强调唯一佛乘,另在十、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品也引用譬喻。在第一、七、十、十一、十四、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品提到讲《法华经》因缘及强调《法华经》的重要性。在第三、六、八、九、十三品提到佛陀为弟子们授记成佛。在第十五、十六、十七品提到如来寿量(成佛)久远。第二十、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二十七品讲旧住菩萨累世修行。
(3)第一&&/span&序品&中,佛陀眉间放白毫光,天人共聚灵鹫山,弥勒菩萨请问文殊菩萨是何因缘?文殊菩萨提久远劫前,日月灯明佛讲《法华经》,教菩萨法事迹。
第二&&/span&方便品&中,佛陀讲《法华经》前,无缘的弟子五千人退席,佛陀保持静默并未制止,后对弟子舍利弗说:“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佛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以一佛乘教化众生。此外,诸佛善用譬喻度化众生。(譬喻法为三藏十二部经法中,十二部经法之一,即经文使用十二种叙述方法之一,经文中常出现引用,来说明主要的目的、用意,本品中提到为九部法之一。另外如:优波提舍,是论议的意思,也是佛经中一种表达方式)
第三&&/span&譬喻品&中,佛陀授记弟子舍利弗未来成佛为华光如来。佛陀比喻自己为年衰大长者,财物众多,其家广大,儿子众多,家中忽然起火,众子幼稚嬉戏,不肯逃脱,因此以好玩难得的羊车、鹿车、牛车在门外引诱,诸子于是争相跑离火宅。三种车比喻声闻乘、辟支佛乘、大乘引导诸子(众生)出三界火宅,最后大长者给予更好的大白牛车,以大乘菩萨道、佛乘解脱。经中佛陀解释何为大乘?“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从大乘修行唯一佛乘。
第四&&/span&信解品&中,摩诃迦叶等四个弟子,对佛陀说譬喻,自喻为穷子,从小走失逃离富父,经过多年,父寻到子后,穷子不敢相认,富父知子志意、志向低劣,给予除粪工作二十年,穷子五十多岁时,逐渐心胸通泰,志向广大,慢慢地富父请他保管众物,金银珍宝及许多库藏,父临死前告知亲族大众,穷子为其子,并以宝藏(大乘)传授交付,穷子心大欢喜,我本无心希求,宝藏自然而至。富父长者就是佛陀,我等就是佛子、穷子。佛说唯一佛乘,我等本无心需求,现在大宝自然而至,自然得之,我等原来喜欢声闻乘阿罗汉,假如我等喜欢大乘菩萨道,佛陀就会教导大乘,修行成佛,获得佛智。(成就十力、十八不共法)
第五&&/span&药草喻品&中,如来一味、平等说法,示众生一切智慧,接受度不同而有不同的修持,天界小药草,缘觉辟支佛为中药草,声闻罗汉,求佛授记成佛修行是上药草,精进菩萨道修行是小树,如达不退转菩萨以上境地是大树,度无量众生。
第六&&/span&授记品&中,佛陀授记摩诃迦叶,未来成佛为光明如来;授记须菩提未来为名相如来;授记大迦旃延未来为阎浮那提金光如来;授记大目犍连未来为多摩罗跋旃檀香如来。
第七&&/span&化城喻品&中,佛陀提到久远劫前,大通智胜如来成佛时,三转十二轮行法轮,讲四谛十二因缘法度众,过两万劫,讲《妙法莲华经》八千劫后,入定八万四千劫。佛未出家前有十六子,都出家成就大菩萨沙弥,于佛入定时也弘扬《妙法莲华经》八万四千劫,后十六沙弥菩萨皆成佛说法,例如东方阿閦如来,西方阿弥陀佛等等。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也是其中之一。佛陀为弘扬唯一佛乘,因众弟子们难亲近,故幻化一大城,可暂时休息,无复疲倦。后灭化城,让弟子们看宝处已近,佛慧已近,应求佛乘灭度,得佛一切智。
第八&&/span&五百弟子授记品&中,佛陀授记富楼那未来成佛,为“法明如来”,憍陈如及五百罗汉弟子(离婆多、阿那律、劫宾那、薄拘罗、迦留陀夷、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阿提迦叶等人),授记未来成佛时同一佛号,为“普明如来”,五百罗汉说譬喻,以有人醉卧,亲友以无价珠宝,系其衣里而不知使用,如以此宝贸易所需,当可生活如意。五百罗汉以为得阿罗汉果就已满足,足以灭度,实在无知,应得佛无上慧,才是真灭度。
第九&&/span&授学无学人记品&中,佛陀授记阿难未来成佛,为“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授记罗睺罗未来为“蹈七宝华如来”;授记学无学两千人同一佛号,未来同时于十方国成佛为“宝相如来”。
第十&&/span&法师品&中,佛陀告诉药王菩萨,凡佛生前或者佛陀灭度以后,闻《妙法莲华经》一偈、一句,一念随喜,佛陀都给予授记未来成佛。在《正法华经》&&/span&药王如来品&多一段介绍,久远劫以前,有佛药王如来,弘扬《法华经》。佛陀以口渴故,在高原穿凿求水,挖到湿土,表示水源已近,做譬喻,说明菩萨如果闻、思、修《妙法莲华经》,此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已近。能读诵《法华经》者为如来肩膀所荷担;为人说《法华经》者为如来使,行如来事。并且应以慈悲心、柔和忍辱心,一切法空及不懈怠心为四众说《法华经》。
第十一&&/span&见宝塔品&中,久远劫前成佛的东方宝净佛国多宝佛,及多宝佛塔一起出现,因愿力来听佛陀说《法华经》,佛陀放白毫光,召请佛陀无数无量十方分身佛,会聚娑婆世界灵鹫山师子座上,共听《妙法莲华经》,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予释迦牟尼佛,佛陀入塔坐半座。
第十二&&/span&提婆达多品&中,佛陀过去无量劫前,努力求《法华经》证悟无上菩提,阿私仙人传他《妙法莲华经》,此阿私仙人即提婆达多,今佛陀授记提婆达多未来成佛为天王如来。多宝如来随从来的智积菩萨问文殊菩萨,在海中龙宫教化有成就者吗?弟子八岁龙女,在智积菩萨及舍利弗尊者前,以献宝珠给佛陀为譬喻,表示成佛同样快速,女身一样速得成佛。于是当场示现女转男身,并于南方无垢世界成佛,大转法轮。
第十三&&/span&劝持品&中,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五百罗汉授记者及学无学八千人授记者,共同发愿弘扬《妙法莲华经》。世尊授记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未来成佛为一切众生喜见佛,授记耶输陀罗比丘尼,为具足千万光相如来。诸比丘尼也发愿广宣此经,八十万亿菩萨也发愿弘扬《妙法莲华经》,令众生书写、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
第十四&&/span&安乐行品&中,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恶世欲说《法华经》当安住四法,一者安住菩萨忍辱行处。二亲近处,无所有,无所求,应住慈悲。三安乐行(忍辱、慈悲、不嫉妒、不嗔恚、不轻慢、不谄媚、不欺诳)。佛又说《法华经》犹如转轮圣王顶上一明珠,不妄宣说,今日乃说。
第十五&&/span&从地涌出品&中,弥勒菩萨问佛陀,无量无数从地涌出上行等诸菩萨,从何而来?我常游诸国,未曾见是众。佛陀说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此不退菩萨们,在娑婆世界下方虚空住,常行头陀事,常乐静处,常勤求无上智慧。弥勒菩萨说,世尊菩提树下成佛四十余年,又如何少时间,教化如此众多从地涌出菩萨,譬如有人色美发黑,年二十五,指百岁人,言是我子,其百岁人,亦指年少二十五者,言是我父,生育我等,是事难信。
第十六&&/span&如来寿量品&中,佛陀告诉弥勒等菩萨,世间天人及阿修罗都说,释迦牟尼佛在离伽耶城不远,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但佛陀说自己久远劫来早已成佛,再无数佛国教化众生。也常在娑婆世界讲法,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佛如良医父亲,其诸子误服毒药,佛依经方求好药草,色香美味,诸子中不失心者,服之病愈,另失心诸子不肯服用,因毒气深入心颠倒,于是设方便请人说:汝父已死,没人可救失心诸子,诸子常怀悲感,心就醒悟,取服良药,毒病皆愈。佛陀已成佛甚久,佛以方便说要灭度,实没灭度。为了救众生缘故而说。
第十七&&/span&分别功德品&中,佛告诉弥勒菩萨,闻佛寿命长远劫,一念相信福甚大,对《法华经》深心信解,起随喜心,受持读诵,为顶戴如来,生一切种智,能持《法华经》兼行六度波罗蜜,此人已近无上正等正觉,可供养其住止处,行头面接足礼。
第十八&&/span&随喜功德品&中,弥勒菩萨问佛:闻《法华经》随喜者,获多大福?佛陀答:随喜转教,《法华经》达五十人,即使只闻一偈,功德福无量,若一心听《法华经》,解说义趣(内涵道理),如《法华经》所说修行,其福无限。
第十九&&/span&法师功德品&中,佛告诉常精进菩萨,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法华经》,可得六根清净。八百眼功德,千两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两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两百意功德。
第二十&&/span&常不轻菩萨品&中,佛陀讲累世前生,告诉大势至菩萨,曾当过常不轻菩萨,礼拜众生当作佛,被打骂都不发怒,命终时,闻威音王如来讲《法华经》,得六根清净,延寿二百万亿那由它岁,广说《法华经》,度人天数千万亿众,后值两百万亿日月灯明佛(注:《正法华经》译为“雷鸣音王如来”),继续宣扬《法华经》,命终之后再遇两百万亿云自在灯王佛(注:《正法华经》译为“雷音王如来”),还讲《法华经》,命终之后,复遇十万亿佛,续讲《法华经》,此成就功德当作佛,佛号“释迦牟尼”。
第二十一&&/span&如来神力品&中,无量菩萨发愿,佛陀及佛陀分身佛所在佛土,广说《法华经》。此时世尊于一切众生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至梵天。一切毛孔放无量无数色光,徧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也一样动作,满百千岁,收回舌相。一时咳嗽,共同弹指,此二声遍传十方佛国,大地六大震动,各方皆知供养佛陀在娑婆世界讲《法华经》。佛陀并用神力嘱累,若有人受持、读诵、解说《法华经》,是人是处(居住处、讲道处)即是道场,应起塔供养。
第二十二&&/span&嘱累品&中,佛陀三摩诸菩萨摩诃萨头顶,我于久远劫修此难得之法,今将此法付嘱你们,你们应当受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让众生获得如来智慧,自然智慧,不要悭吝,当为演说《妙法莲华经》。若不信受者,当于如来剩余深法中,教导他们,让他们欢喜。众菩萨们三次回答佛陀,当具奉行,佛陀请不要忧虑。
第二十三&&/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中,宿王华菩萨问佛陀: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药王菩萨有无数难行苦行,请佛陀解说。佛陀说:药王菩萨在久远劫前,日月净明德如来时,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日月净明德如来为众生说《法华经》,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满一万两千岁,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为了报答佛恩,以身供养,其身燃烧一千两百岁,其身乃尽,命终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净德王家,忽然化身出来,并告诉他父亲:他要去供养日月净明德佛,之后,日月净明德佛,将佛法嘱咐给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入于涅槃,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起八万四千佛塔,供养佛舍利。烧双臂供佛七万两千年,令无数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舍身布施,就是现在的药王菩萨。佛陀说受持《法华经》功德第一,是诸经中王,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一切生死缠缚,因此,佛告诉宿王华菩萨:若有女人听到&&/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及《法华经》内容,命终之后可往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得六根清净见恒河沙诸佛,佛陀嘱累宿王华菩萨广宣流布&&/span&药王菩萨本事品&,以神通之力,守护此经,故求佛道者,若见有受持《法华经》者,应当生恭敬心,此人不久当坐道场,破诸魔军,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生老病死种种苦。
第二十四&&/span&妙音菩萨品&中,释迦牟尼佛放眉间白毫光,徧照东方无数佛国世界,到达净光庄严佛国,有佛号净华宿王智如来,其国中有一菩萨名为“妙音”,已供养无数诸佛,成就甚深智慧,得种种三昧,佛陀光照其身,于是跟净华宿王智佛讲,要带八万四千菩萨一起去娑婆世界,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听《法华经》,及见文殊师利法王子、药王菩萨、勇施菩萨等等菩萨,妙音菩萨不起于座,身不动摇,进入三昧,直接到达娑婆世界灵鹫山,显现八万四千众宝莲华,佛陀对文殊师利菩萨说:妙音菩萨显现的是现一切色身三昧。此时多宝佛告诉妙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想见你全身,于是妙音菩萨在净光庄严佛国消失,与八万四千菩萨一起到达娑婆世界,其身金色庄严,面貌如和合百千万月般端正,眼睛如广大青莲华叶。一来就问讯佛陀及多宝佛。华德菩萨问佛陀妙音菩萨修何功德,为何有如此神力?种何种善根?佛陀说:妙音菩萨曾于久远劫前,以十万种伎乐,供养云雷音王如来一万两千年,并奉上八万四千七宝钵,以此因缘果报,今生净华宿王智如来佛国,有如此神力。妙音菩萨可以现种种身到处为众生说法,说《法华经》。妙音菩萨以种种神通变化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于十方佛国也一样如此,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则现什么身,妙音菩萨供养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塔结束,回归本土净光庄严佛国,并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净华宿王智佛,说他到娑婆世界利益众生,及供养释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塔的事情。
第二十五&&/span&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问佛陀,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为何游此娑婆世界?为何为众生说法?如何方便显现?佛陀答:众生受诸苦恼,闻观世音菩萨名,称观世音菩萨名,即得解脱,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就现什么身,而为说法,观世音菩萨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观音自在神力,普门示现神通力,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帮忙众生脱离畏惧)。之后,无尽意菩萨解颈部众宝珠璎珞,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分作两分,一分供养释迦牟尼佛,一分供养多宝佛塔。无尽意菩萨并以偈语称赞观世音菩萨:“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观世音菩萨是光明的象征,具有广大慈悲智慧。“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常念观世音名号,就能感应观世音菩萨。
第二十六&&/span&陀罗尼品&中,药王菩萨护持,受持《法华经》者。给说《法华经》者一陀罗尼咒,保护受持者、说法者,勇施菩萨也拥护读诵、受持《法华经》者,给与一陀罗尼咒,保护受持者。毗沙门天王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说《法华经》者),也给与一陀罗尼咒。持国天王也以一陀罗尼神咒,拥护持《法华经》者。十罗刹女等(与鬼子母并其子及眷属),亦以一咒语拥护受持、读诵、修行《法华经》者。佛陀非常赞扬他们。
第二十七&&/span&妙庄严王本事品&中,在久远劫前,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此时国王名“妙庄严”,夫人名“净德”,有二子,一名“净眼”,一名“净藏”。此二子久修菩萨道,慈悲喜舍,得种种三昧。云雷音宿王华智佛,欲引导妙庄严王及愍念众生,说《法华经》。二子显现神变,度妙庄严王来听《法华经》。妙庄严王与群臣眷属、后宫婇女眷属、夫人、二子及四万两千人一起到佛所,听佛说法。妙庄严王后来出家,八万四千岁修行《妙法华经》成就,即佛陀眼前的华德菩萨,未来将成佛为娑罗树王佛。二子是妙庄严王的善知识,净眼菩萨就是现在的药王菩萨,净藏菩萨就是现在的药上菩萨。净德夫人即佛前的光照庄严相菩萨。
第二十八&&/span&普贤菩萨劝发品&
中,普贤菩萨从东方宝威德上王佛国,率领无量诸菩萨众,来娑婆世界灵鹫山,听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并问佛陀,如来灭后,众生如何听到《法华经》?佛陀回答,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心。”普贤菩萨发愿护持受持、读诵、书写、正忆念、解其义趣、如说修行《法华经》者,并给与陀罗尼咒保护此人,由于普贤菩萨神通威神之力,此人命终,为千佛授手,令不恐怖,不堕恶趣,即往兜率天上弥勒菩萨所。普贤菩萨以神通力守护《法华经》,于佛灭后,在娑婆世界广令流传,使不断绝。佛陀说:若见受持《法华经》者,当起远迎,当如敬佛。
本品加上第二十六&&/span&陀罗尼品&共有六个咒语,针对、保护《法华经》的修行者不受种种侵扰,由普贤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毗沙门天王、持国天王、十罗刹女等,在佛陀前面提出并传授。《法华经》的受持者,有需要常常诵念甚至背诵,这会有极大护持利益。
(一)冉以川问老师
1.老师,怎么做到闻思修,思什么?修什么?怎么培养智慧?
答:闻即听见、看见、嗅到、尝味道、摸到,利用五根了解佛法,一般看佛经、念佛经、听佛经为主,其中看的工夫要精进,何谓因果律、三十七道品、三法印、六度、十度波罗密、十二因缘法。
思考人生,何谓最大事?佛法解脱为何?人为什么要学佛?佛教导那些宇宙道理、自然法则?闻佛法名相,都需要好好思考,八正道中,正见、正思维都要正行印证,反思、反省观察。
佛法要修证,不是空谈,菩萨初地修到十地,历经千辛万苦,磨练智能、大悲、光明、妙有真空。要时时止观双运,修禅定智慧,内观自在,最后自在任运,神通度人,老师所传要传播。
2.老师好,为什么某段时间一直念佛,一段时间之后,念佛时就感觉烦躁?
学佛要闻思修,知佛、行佛、证佛,不要傻傻的念佛,要培养智慧而解脱,你的情况很正常,因冤亲债主会干扰你,功德还不够度化他们,不要急,要配合内观禅修问老师。
3.《金刚经》佛提五种层次眼,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到佛眼,看一般人看不见的灵魂、动作、能量、颜色变化,并非开始修行,就妄想有天眼开发,如智慧不够,看到鬼神反而易着魔。
能量虽然也很重要,但是灵修以智慧开悟摆在第一位,看透事物演进的实相,自然在三昧大定,止观中,获得宇宙能量加持,时时刻刻以虚空为体,不执着万物而妙用无边。
问缘,缘起性空、性空缘起,真空妙有,念力造万法,心生一念无明,一念有明,乘光而来,乘光而去,不来不去,不动观照,慈悲舍、不舍,(皆)自在逍遥,等待机缘,常乐我净,即心即佛,空明。
(注:2015年7月26日以川来辽宁灯塔市看老师,近中午时谈话,之后跟老师说,发现看不见老师下半身,不同的脸型在变化。另2015年9月4日以川再度来看老师,下午5点左右看老师时,发现有时看到老师脸上的嘴,鼻子眼睛都消失了,只剩下单独的一张脸,有时老师的两只眼睛慢慢向中间紧拢,最后变成一只,感觉自己身上发热。)
(二)张立德董事长(台湾远东集团,上海市远东化纤公司,2015年7月退休)
我(张立德董事长)对密部所知有限,导师书给你参考,平实师的讲说也有所本,我们再观察吧!(谈佛法见地)
1.张董事长好,读平实(萧平实)导师讲《金刚经》,感觉讲如来藏很像唯识派,对空性如来藏,应无所住生其心,理解与我不同,如太强调阿赖耶识,会陷入细微我执。《心经》无智亦无得,是光光融合无我。
2.平实导师讲《金刚经》,对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及噶举派止观双运大手印,似乎不太了解,故被一般藏族上师误导,只在事部、行部、瑜伽部打转,不了解明光智慧大悲合。(无上瑜伽)
3.张董事长好,古代强调无我的弥勒、无着、世亲瑜伽行唯识派,简称瑜伽行派,与后来演变,太强调阿赖耶识的“我”,或如来藏的唯识派不同,关键区分讲法在《解深密经》,请您参考,谢谢。
&(三)黄钰涵问郭医师(高雄市凤山高中老师)
1.我们正看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毗钵舍那看得一头雾水。请问唯识派、中观应成派、中观自续派对于三性(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圆成实性)的看法有何异同?
钰涵,近代唯识派承认有性,能圆成的阿赖耶识,瑜伽行派破除之,中观应成派一切方便一切皆空一切皆破,中观自续派外境方便假有但自性空,方便假有最后也破除之。
2.钰涵问止观,回答:虽然宗喀巴大师提出外境执相缚着,为“观”所断除;内心执相各种颠倒&习&气粗重缚着,为“止”所断除。但实际修行,内外两种情况都需使用止与观双运。(即“奢摩他”与“毗钵舍那”双运)
3.钰涵问得好,梵文佛经押韵唱诵(特别是偈语、咒语),以声音加持闻思修,反复加强脑部及全身印象,及解脱力、清净力,中文翻译无法表现完整风格,但寻求直译表达原义,要有耐性阅读。
&(四)钱宗慧问老师
1.老师你能够化空,那化空了业障不是也就没有了吗?老师一世解脱好难啊!
你问得太好了,即使心性肉体化空性明光,肉体在三界内的幻相,仍然要演因果报应的大戏,身体仍遵循地球人的演化原则,有生老病死假相,如业障清得干净,则修行身化光。(化空三昧,化光三昧)
能化光,那可开悟业障本来空,但是只到化空的阿罗汉等级,如忽略一切的因果演戏,那样的空性还未达妙有,真空要了悟,诸佛、观世音不空实空,看清一切因缘生灭,是空的根基。(《心经》修炼)
一世要看解脱到甚么程度,成佛当然是累世修行功德圆满,修到阿罗汉也不容易,介于六地到七地菩萨了,当起悲心,就到第八地不动地菩萨了,修菩萨道做好(圆满)十善业道,是二地离垢地菩萨了。
2.钱宗慧问:老师你度人心切,我看密宗有的上师讲,众生太多一下子是度不完的。只有先消除自己的业障,自己成就了,才能真正的帮助更多众生解脱。是不是我们要先修小乘,小乘修好成就了,再转修大乘度众生。
答:初发心决定一切,注意每一个念头是否正念,处处行十度波罗密。菩萨道有十地进阶,阿罗汉有四种进阶,各自独立修行,除非回心向大乘,慈悲发大愿,阿罗汉道才转入菩萨道修炼,一般阿罗汉心境定慧,已到七地菩萨等级(阿罗汉身体会自动发射正能量波动,改变周遭环境),只是作用小些,还不如三地菩萨。《法华经》不断强调修大乘,唯一佛乘,习惯小乘当自了汉,久了很难转大乘心量。大乘菩萨道行十度波罗蜜,过程中就在不断消除自己业障,不是先修小乘才消除自己业障,才会成就,一般反而修大乘更快成就,更快解脱,更有能力,帮助更多有缘众生解脱。
钱宗慧在度有缘众生中,完成菩萨人格自度,没有止境,业障也是假也是空(文殊菩萨的见解),如同演戏,老师劝大家消业过程要看开一点,有时候的确很辛苦,修小乘先修内观,发心较大就是大乘,自度消业是必需,不管大小乘,佛是慈悲行。(《大般涅槃经》提到业障可以减轻,重业变轻业,轻业甚至变无业。关键重点在忏悔,消业要功德回向)
3.钱宗慧好,《菩提道次第广论》,法尊法师的直译本看起来有些艰涩,要注意书前目录及大纲表,能懂多少算多少,上士道毗钵舍那,观的智慧,包括鉴别中观应成派跟别派思想差异,较难懂,宗喀巴大师继承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尊者见解。
钱宗慧可先记住三十七道品、六度或十度波罗密就好,另外记住止观双运,止是奢摩他,修定有九住心,九种程度,观是毗钵舍那,内观智慧,要打开慧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是不同境界的眼)
4.钱宗慧好,有梦境觉知能力,就有机会突破梦境考验,人有贪、瞋、痴、慢、疑、情欲,等等累世习气,要不断累积功德,止观双运,定慧双修,慢慢化解幻觉、假相执着,减少能量被盗用,要信心。
当然啦,钱宗慧所有不清净的念头,不论清醒或梦中都会消耗能量,但也有佛菩萨加持能量的梦境,金光闪闪,各种光明如禅定中一般,要知真空妙有,一般情欲的梦境被盗多。
5.钱宗慧你有经验很好,如果没有竹子,你还听得到风吹竹音吗?无声之声,无门之门,无法之法,无光之光,无海潮之潮是甚么?无我之我是?缘起性空是无明吗?你累甚么累啊!
钱宗慧好,不要懒惰,要精进开悟宇宙法则、自然智、无师智、道种智、高度鉴别分别力下的无分别智,要依照十地菩萨进阶工夫,一步步踏稳,不求快,佛不是傻佛,真空而妙有,智慧通。
6.钱宗慧好,如果一修行人能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解决了所有贪、瞋、痴、慢、疑、情欲、不正知等等问题,那此咒语对他功效极大,也很应机,那应该继续,而一般人需闻、思、修,止观双运。
钱宗慧好,佛教不是只教人念一句弥陀圣号,当然把它当咒语念很好,培养禅定所缘一句话,执持一物,心达一境性(念佛三昧)。诸佛心咒功能同,这可悟到某种程度的空性智,但这离开悟佛智、无师智、自然智还很远,要闻思修。(能达念佛三昧,一定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
7.钱宗慧,每人看太阳后,闭上眼睛,都会看见光圈影,那吸收能量不同到底关键在那里?就是在具有多少、多大的爱心,像太阳普照大地,平等心对待万物,让生命能成长提升。这像不像佛菩萨愿。
8.钱宗慧好,任何东西都会生灭,但你看《法华经》应知多宝佛寂灭涅盘,即是假相,真相是修持永不灭,极乐佛国阿弥陀佛愿力形成,有愿不灭,灭要等大宇宙大轮回,但灭仍是假相,时空一转又复来。(诸佛神变,时空转移,有愿,有念力,灭仍可不灭。灭是假相,无缘则灭,有缘即不灭,无缘就以为诸佛灭了,其实没灭。)
9.老师好,禅定是让我们在清净心里体会,找到宇宙能量运动的频率,并与这频率运动一致,融入回归到宇宙,这样理解对吗?
答:钱宗慧,禅定不只体会地球、太阳、太阳系、小宇宙银河系、中宇宙、大宇宙运行能量频率,并与之共振回归,是静静体会妙用宇宙共振能,自在消失与出现,各佛国自在往来,要在极空空中感受体会。(2015年9月9日补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有多少个娑婆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