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dh闭上眼睛怎么打会做一个梦,无限循环,现在都不敢早早睡了,每天熬夜打游戏看小说,到凌晨才可以睡着我

熬夜不好,不如通宵
原标题:熬夜不好,不如通宵
赌上猝死的风险,
属于你的夜才刚刚开始……
&壹& 昨晚的你几点睡? 小W是个上班党,明知道工作日的晚上要早早躺平才好,可是总觉得不甘心。毕竟这是一天中最好的时间了,没有工作,没有社交,所有事情都不会来烦你了,在床上瘫着无论是打游戏,刷微博,还是看书,都由你说了算!这样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是自己的王! 昨晚,小W是凌晨两点睡的。 小S是个看似光鲜的白领一族,白天在高楼大厦中承受上司客户压力的他,没办法带着这些抑郁心情进入梦境,所以他选择去酒吧,在震耳欲聋的声音中疯狂释放自己,在酒精中麻醉精神,以求得到解放。 昨晚,小S是三点睡的。 小L是个加班族,电视工作者就是每天都在加班。昨天也不例外,跟着摄制组在大沙漠上拍了一夜,回到小旅店已经是凌晨四点多。 昨晚,小L是五点睡的。 小Y是个失眠患者,长期失眠让他已经习惯了黑夜,那是伴随着极端焦虑的一种体验,每一分钟都被无限延长,指针行走的声音,自己心跳的声音,都被放大成为焦虑的一部分。 昨晚,惯例,小Y是四点睡的……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不会做出格的举动,也不会彻夜狂欢,更不会黑白颠倒,但是他们依然过了零点还没有闭上双眼。
&贰& 不敢睡,不能睡,睡不着,睡不好 我们活在一个,有夜晚的时代。 因为工作,或者是因为睡眠拖延症,或者是因为睡眠困难症,又或者是睡眠质量差。 关于工作的原因我们抛开不谈,后面两者,几乎成为了现代人危及生存的大敌。 1.为什么睡眠拖延? 从人类学角度来看,人类这种睡眠拖延,可能来自我们对黑暗的恐惧。 美国历史频道的纪录片《科学幻想》中有一集《恐惧黑暗之谜》,在里面讲述了各种黑暗中的恐怖经历。虽然人类的脑补才是最恐怖的事,但不得不说,现在的我们,想象力依然很好。
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即使长大了,我们的血液中依然保留着对黑暗和未知恐惧的基因,毕竟人类在睡觉的时候,毫不设防,脆弱到不堪一击。 所以我们迟迟不愿合上双眼,只是因为自己不愿意进入“昏迷失控”的状态,只有清醒,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 不仅是人类学,心理学的老师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不外乎是压力,逃避,甚至是对白天浪费时间的羞愧…… 没错,在高速发达的城市中,快节奏和高压力,人们被异化和压榨的程度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无解的情况下,很显然,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逃避。 而这种逃避,就是不想第二天开始和舍不得夜晚结束的第一驱动力。
从蜡烛或者油灯被发明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学着和黑夜相处。 但凡是狂欢,必定通宵达旦,酒肉池林,拒绝睡眠! 不是夜晚本身诱惑多,而是夜晚作为我们反抗时间流逝唯一的武器,弃之不用实在太过可惜。 2.为什么失眠? 对于大多数的失眠人来说,失眠不是天生的,没有人生来就对睡眠休息这种事产生抵触和困难,按照睡吧网的解释来看,失眠的核心,应该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和想法。 让你的大脑失去控制的一种误导,一次失恋,一次创业失败,身体不适等等,都会影响你的睡眠,你的大脑难以进入休息阶段,造成失眠。 这种失眠是受到了刺激的,短暂失眠,这种失眠完全可以通过个体调节恢复正常,但总有人无法进行个体调节,最终走向长期失眠。
普遍来讲,越敏感的人越容易失眠,他们有比常人紧绷得多的神经,这根神经只要紧绷,比如压力,比如焦虑,都会造成睡眠恐惧和入睡困难,他们辗转反侧,他们没办法合上双眼。 3.为什么会睡眠质量差? 相比前两项,睡不好觉这个问题,显然更为折磨人,因为它只会在第二天白天明显的体现出来。 无论是拼命做梦,还是惊醒数次,睡眠质量差。长此以往,的确会引起很多神经衰弱的疾病。 我们一般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吃饭时间太晚,肠胃消化慢,导致睡眠不安稳;带着太多压力入睡,神经衰弱;也有外界原因,噪音,光亮等等,毕竟总有人睡觉很浅。 当然,睡的好坏还和你的收入,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日本富山大学曾对3684名日本公务员进行调查,高级员工普遍比低级员工有着更好的睡眠,尤其男性。 而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Van Cauter E.和Spiegel K.在《纽约科学院年报》上也指出,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处于长期睡不好的状态,而睡不好,又会影响他们的工作,造成他们的社会经济地位很难提升,如此恶性循环。 &叁& “今天通宵,明天补眠”是没用的 仅仅一个晚上少睡了几个小时,我们可能就会变得暴躁,敏感,并且伴随身体不适,如果一天没有睡觉,则可能造成脑部视觉与神经系统的损伤。 超过24小时不睡,我们就会进入超负荷状态,无法正确过滤与理解周围的噪音、气味与光线,也可能出现幻觉与幻想。 实验证明,睡眠不足给人体带来的,除了免疫力低下,功能性疾病(如糖尿病,性功能障碍等),肿瘤外,最糟糕的结果就是死亡。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接受了睡眠不好所带来的影响,但我们仍然坚定,“睡眠差的影响是短暂的”这种想法,认为今天熬夜,明天多睡几个小时就可以补回来……殊不知熬夜的损伤,是会累加的。
首先,睡眠债会累积。 睡眠给你带来的伤害,不是游戏中第二天上线就会回满的体力,你的身体是记仇的。研究人员告诉我们:“睡眠债具有随时间累积的神经生物学成本。”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连续两周每晚只睡6小时,你的精神和体能会下降到连续48小时没睡时的水平。即使你会惊讶,明明你并没有连续两天通宵。 其次,因为睡眠所导致的不适,你自己很难察觉。 我们永远觉得自己尚且健康,不就是熬一个夜。或许在白天,你依然能够办公,交谈,喝了咖啡使你精神百倍,但是你的身体极度的疲惫却一直在叠加。这种方式,叫做“睡眠剥夺”。
据研究人员估计,仅仅在美国,这种“睡眠剥夺”所造成的员工效率低下,就可以给企业带来超过1000亿美元的亏损。 至于睡眠债是怎么积累的?什么样的睡眠会导致身体恶化的? 普遍承认的这个临界值,是7~7.5个小时。7~9个小时最佳。 &肆& 不睡觉,总还是有点儿好处的 虽然熬夜对身体不好,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生活,有诸多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多少还是能带来一些有利结果的。 比如我们丰富的夜生活,你能想象,这些不眠又不安于寂寞的人,养活了多少酒吧夜店吗?在很多城市,夜晚收入,都是一笔不小的税收来源。 除了夜店,还有24小时便利店,日本NHK的一个名为《72小时纪实》的纪录片,就非常喜欢拍摄这种隐藏在居民区的24小时营业超市,明晃晃的蓝色罗森或者绿色711,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来说,是一种新的安全感。
截图来自NHK《72小时纪录片》其中一期封面 除了夜店和24小时店铺,你的睡眠还养活了诸如各种烤串店,洗浴中心,甚至帮助睡眠的褪黑素,助睡仪等等。 当然,不睡觉也可以给自己盈利。 很多创造力驱动的工作,都需要夜晚才能完成,小说家在夜晚写文章;艺术家在夜晚画画;广告人在夜晚有灵感;编导在夜晚剪片子;插画师在夜晚配图……
我们没办法否认夜间那个思路开阔,浮想联翩,创造力惊人的自己,所以从事相关职业的自己就不得不长期熬夜。 熬夜的确有损于我们的身体,但出于经济考虑,很多时候的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我们总是要活下去。 具一个很早的数据称,“100个中国人中有14个超过凌晨12点还没睡觉”(《喜临门2013中国睡眠指数》)。 不知道这些人里,有几个是睡眠拖延症,几个失眠,几个在通宵工作,几个在夜店撒欢…… &伍& 25:00,夜晚是我们反抗的唯一手段 我们被时间奴役太久了,久到只能挣扎着在半夜时分折腾出一些事情来,我们在半夜加班,在半夜放松,在半夜失眠…… 半夜,一个对现代人多么重要的词汇。 过了24点的夜,就是25:00。 我们必须跨越过这一天的最后时刻,才能彰显我们对时间这个独裁者最渺小的反抗,尽管是以赌上我们自己为代价的。
萨尔瓦多&达利作品《时间的永恒》 工业革命,网络,资本主义,剥夺了我们所有的时间,这个时代越发达,就会越快,快到我们再也没有自己清闲的生活。 时间越来越精准了,精确到每一秒,上班不能迟到,材料不能晚交,好像只有加班的时候,才没有人催你快点回家……
人类一直在致力于节约时间,所有的设计,可以说都是为了生活的更便捷而产生的,这些工业设计师们呕心沥血,把原来人要花时间做的事情全部自动化,洗衣做饭清洁等等……然而适得其反,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 没办法,24小时不够,我们要的自由,要的自我,都只有这第25个小时才能满足。 在越来越弱关系化的时代,厌倦社交应酬,但仍要戴着面具苟且偷生的我们,唯一的抗争,大概就是,“今夜不早睡”。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无限死循环!...
23点,再看一下下微博有没有八卦大事就睡!呀,24点了,最后再刷一遍朋友圈……然后,你就华丽丽的晚睡了!
早上起不来,晚上不想睡,无限死循环!
晚睡,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补觉也只是恶性循环!
对于很多人来说,熬夜似乎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情了;还有人说,不夜深的话就睡不着觉,总之身体都在不由自主地等着一个钟点,确认已经劳累到不行了,两点三点不止了,才会恋恋不舍地进入梦乡。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发现,有27%的人存在睡眠问题,即每四人中至少有一人存在睡眠问题。晚睡已成普遍现象。晚睡不可怕,可怕的是走入补觉的误区。
晚睡是一种病?强迫症还是拖延症?
拖延症患者普遍更少运动、更少吃蔬菜,因为他们的核心问题是糟糕的自制力,而运动和吃蔬菜都需要自制力。
我们常说的晚睡强迫症,在这个语境中显然是“滥用/错误”的,“睡觉拖延症”是一个更精确的名字。
晚睡强迫症并不存在
“晚睡强迫症”这一说法在医学上其实是不存在的,大多数情况下,晚睡都是由自身造成的,这种主观意愿造成的晚睡是不能与失眠这一类病症相比的。
长期晚睡,人的情绪不仅会受到影响,比如心烦,情绪波动大;严重者会导致失眠,出现免疫力低下、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睡眠不足的症状。
长期缺觉,后果很可怕
不到时间没法上床睡觉,耗也要耗到那一个点时间再上床。晚睡族们里面也有一个新的认知:早睡觉是浪费生命,好好的利用晚上的时间做很多该做的事,实际上是延长生命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争取时间的方式恰恰缩短了人的生命。虽然人一生有1/3时间是要在床上度过,但在睡眠中,人体的各项指标都在转换与更新,以达到生命的鲜活。长期晚睡究竟有多伤身?来,带你感受一下。
[b]耳聋耳鸣[/b]睡眠不足易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伤害听力,长期熬夜可能导致耳聋。
熬夜的人经常吃“夜宵”,不但难消化,隔日早晨还会食欲不振,造成营养不均衡,引起肥胖。
皮肤受损皮肤在晚10—11点进入保养状态,长时间熬夜,人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就会失调,使皮肤干燥、弹性差、晦暗无光,出现暗疮、粉刺、黑斑等问题。
记忆力下降熬夜者的交感神经在夜晚保持兴奋,到了白天就会出现没精神、头昏脑涨、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时间长了,还会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等问题。
伤害五:肠胃危机人的胃黏膜上皮细胞平均2—3天就要更新一次,并且一般是在夜间进行的。如果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休息,会影响其修复过程。同时,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促使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免疫力下降经常处于熬夜、疲劳、精神不振的状况,人体的免疫力会跟着下降,感冒、过敏等就会不期而至地找到你头上。
心脏病风险长期“黑白颠倒”的人,不仅脾气会变坏,内脏也得不到及时调整,使心脏病的患病几率升高。&&&&
补觉得不偿失面对晚睡,不要恐慌,即使晚睡,也不要想着第二天通过多睡来弥补。
长此以往,补觉会打断人体生物钟,造成睡眠节律絮乱。指望补觉来弥补亏欠的睡眠债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已经晚睡了,后面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不是夜班工作者非熬夜不可的话,那你赶紧脱离“晚睡族”这个队伍吧。如果你曾经试图改变未果,那很可能是方法不对,建议晚睡族们不妨试试以下几招,摆脱“晚睡强迫症”。
“首先,给自己心理暗示”
必须明确晚上是休息的时间,当大脑告诉你不能睡时,告诉自己:不能被这种思想和意识掌控,我已经很困了,应该马上睡觉。
“其次,转移注意力”
90%的电子设备屏幕散发出的一种特定的短波“蓝光”,这种“蓝光”会被我们的昼夜节律系统感知为是“白天”的光线。因此当我们对着电子设备屏幕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推迟大脑发射出“该睡觉了”的信号。
睡前强制自己关上手机、电脑,闭上眼睛,让脑袋处于空白状态。如果很难做到,可以选择特定的行为取代强迫性晚睡的行为。建议的行为方式包括:洗漱、做面膜、泡脚,睡前洗热水澡等。睡前1小时洗澡是最好的,好好的泡个澡,放松之后让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变好,体温升高后人就会开始想睡,就不会有睡不着这种情况。如果是边泡澡时边将热毛巾敷在脖子或眼睛周围也很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要上网、玩手机、说太多话,让自己保持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中,这时不妨听一些舒缓放松的音乐,或是喝杯牛奶来辅助睡眠。
睡觉拖延症很独特,因为通常人们会拖延自己不想做的任务,而睡眠很少被认为是自己不想做的事。人们不愿意睡觉,是因为手上的事比睡觉更吸引人。有研究指出,当人犯困的时候,意志力本来会格外低下,所以虽然第二天一早总是会后悔,觉得没有什么比睡觉更吸引人,晚上睡前还是会无法克制。
而如果你觉得,你拖延不睡并不是因为手上的事情比睡觉更吸引人,而是有其他低落、没有动力、行动缓慢的感觉,你需要更加警惕自己是否存在抑郁情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要回复文章请先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如果有一天,你走进我的心里,你会哭,因为里面全是你。如果有一天,我走进,你的心里,我也会哭,因为那里没有我.如果有一天,在喧闹的城市里,我们擦肩而过,我会停住脚步,凝视着那远去的背影,告诉自己那个人我曾经爱过。我以为只要认真地喜欢,就可以打动你,原来,却只是打动了我自
如何让婚姻中的矛盾与幸福共存?
&文/丨穿行心理工作室&X 心理圈&
&我老公也是特种兵出身,他现在已经退伍,但是他身上的很多问题现在让我越来越无力,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不知道你这篇文章,这个故事是编撰,还是真实。寻求帮助和解决方式。&
&&《咨询室故事:我是特种兵》读者&
穿行:如何让咨询开始提升婚姻幸福?
无论故事是真是假,发生于你心中困惑与感觉无力,却是真真切切的,所以我很看重这个问题,愿意认真回应,因为这样的疑问,亦是发自内心。&作为一个在婚姻当中多年的人,我很能理解当一段婚姻处于困境,对人会有怎样的磨砺到销魂。或许有时候你会想,为什么结婚的,偏偏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接待过很多次来访有着类似处境,都面临在婚姻当中的冲突、困扰、无力、疲惫等等,也对婚姻伴侣有着很深不满,这样婚姻处境中的另外一半,可能是军人、官员,还可能是明星、作家,其实所有已婚人士,我都有可能遇到。&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认为从婚姻咨询的角度来谈会更有帮助。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直率、坦诚而真实,我需要设法和你在这点达到共识,因为接着有的观点,最初可能让人觉得功利或偏颇,因此我只说我经历过的积累与实践过的验证,还有婚姻咨询检验过的结果。&
所有人都会在婚姻之中产生矛盾,根据其它心理学研究者的发现,在几乎全部婚姻中,约有六成的婚内发生事件,双方会产生矛盾分歧,无论如何努力,最终还是会有大约三成,终究都不可能达成一致。 即便非常美满的婚姻,也是一样。&当我们知道我们不可能拥有,并且当我们知道这世界上不会有人拥有,期待中那样的百分百完美伴侣,和期待中百分百的完美婚姻,又会怎么想?&
然而幸福的婚姻的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在这些幸福的婚姻当中的人,拥有相对更高质量的人生感受,也相比更加少的疾病折磨,而在寿命上也比婚姻不幸的人要长很多。&所以我们知道了幸福的婚姻在世界上是存在的;我们知道了,分歧与不同,不是婚姻不幸的必然原因;我们也知道了,那些相比幸福的婚姻中,分歧与争吵是同样存在的,而且也不会少。&那么,他们的婚姻是如何做到幸福的呢?很多心理学者作了长期探索并得出一些结论,而我在实践中验证了其中一些,那么第一条婚姻秘决是:&
将婚姻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任何理由引发的困境,都视为是夫妻双方需要共同面对的事情,而非必须是对方负责。
这一点上确实会让大量的人迷惑与不解,甚至的有人会愤怒怀疑。在婚姻咨询当中,最开始的时候,当我将这一点向我的来访者夫妻提出,有的夫妻一方,会强烈的不满。&明明是对方的错,为什么不由对方负责,还要我来面对,难道是我做错?&有的夫妻一方会借机退出咨询;有的一方会在咨询中完全沉默;有的一方会一直声讨伴侣;有的一方确实会获取咨询师的同情,咨询师以心理学名义惩罚另一半。&当婚姻当中出现严重暴力或虐待行为,甚至死亡威胁,那么这需要公安与法律介入和保护,肇事者必须得到惩处与遏止。在现实中我们了解,并非所有婚姻都能走到最后。&除此之外,若是来访者希望借由心理咨询提升婚姻质量和幸福感,那么我会在每次这样目的的婚姻咨询中,择机讨论这点。而在我咨询经历中,尝试接受这一点的来访夫妻,实质性的改善就会有了前提。&一些朋友听完会有触动,然后回答:是的,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无法否认,我那位确实就有那些问题。我只想请你告诉我,该怎么让那位改变。&我的回答是:&
请让自己首先开始改变,发自内心的开始自我修炼,不是为了修理对方而改变。
你的伴侣是"你"的伴侣,你婚姻是"你"的婚姻,这一切的种种,都属于"你"的生命,只有你才可以对它负责,也只有你才可以开始改变。&期待除开自己之外的他人首先改变,看上去简单,但这个并不实际,并且还会出现另一个后果,会使自己沉溺于这种并不太可能的幻想当中,还会使得你的婚姻,因由这样幻想和沉溺,形成了婚姻现在的事实。&这种类型的现实,却正是你不想要的。&反过来可能结果完全不同,以现在开始自我学习、自我修炼、自我改变,不但你将收获良多,还会有惊喜:你若一直真的以行动改变,一回头,你的伴侣,变了。&在我与特种兵的咨询中,成效斐然的前提是:是他本人信我,是他主动找我,是我们共同努力达成,而非是我过去找他,也非是他被迫接受。&所以在我看来,你想要你伴侣改变,需要你先改变。你若希望婚姻借咨询改善,或许你可考虑:向伴侣表明,你是想为共同幸福而一起努力,共同进行的婚姻咨询是你仔细思考后的不错选择。&伴侣有权拒绝,因为那首先是你的期望,这种情况下,一个现实而可行的选择是:你发自内心首先进入咨询,就像故事里那个特种兵。&我的经验表明,对于改善婚姻,你先进行咨询一样会是很好开始。&
注:文中所述场景,都有可能在与穿行的咨询当中出现,但人物、事件、过程、对话均为虚构。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作者介绍。
作者:穿行,心理咨询师,以人本存在心理学为主体,从事个人与团体心理咨询,微信号: chuanxingxinli。&喜欢这份文章,也可点击。
如何才能有效戒掉你们的晚睡强迫症?
&文/&熬夜的习惯最常出现在时间分配比较自由的年轻人中:大学生、待业者、自由撰稿人、网络作者、画手、空闲期的创业者&&其中又以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为主。其实熬夜并不是一种正常的习惯,它和社交网络依赖症(一直刷手机、刷微博、只要手机不在身边就特别心慌,生怕别人不联系自己)一样都是强迫症的一种。&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自己以前就有严重的晚睡强迫症,一般情况我都不会正常作息,通常状况是凌晨四五点睡觉,第二天下午一两点起来。最凶猛的时候可以是下午两点睡晚上九点起。这是哪国时差?不清楚,反正全世界的时差都过,就是不爱按当地时间作息。这毛病我在网上搜过如何戒掉,发现医生说的话基本都没什么用,后来亲力亲为总算戒掉了。但强迫症就像是蓄势待发的风湿痛,也像吸食海洛因,只要你稍微一不留心,又会变回最糟糕的状态。&熬夜的坏处大家都清楚,我不长篇大论了,只说下几个要点:&1.科学家曾经拿两只小白鼠做过实验,一只按正常时间作息,一只白天关在黑房晚上用日光灯照亮让它日夜颠倒过日子,两只睡眠时间一样,最后前后二者寿命比是2:7。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本来寿命是70岁的人从出生开始就天天熬夜,毫无间断,最终他只能活到20岁。所以,那些微博上乱传什么国外科研证明熬夜的人更聪明、更健康,看似诱骗转发,实属谋杀。&2. 衰老的肌肤、骨骼、组织等等是不会恢复的。锻炼身体、正常作息、充足睡眠只能缓解,不可能返老还童。所以年轻时耗损的健康,到老了再正常作息也不会回来。&3. 很多人认为晚上工作效率好,实际从凌晨正点熬到五点,效率完全不如早上七点到十二点。这一点你可以自己统计对比一下。&4. 熬夜导致神经衰弱导致负能量。不管你熬夜如何成习惯,你在凌晨的精神都绝不可能和白天一样好。看似有精神&凌晨两点可是我一天的开始呀&,实际你是非常疲惫的。这时候人的精神就会特别脆弱,经常会想不开,导致负能量累积,心情压抑,严重的会引发抑郁症。&熬夜的坏处,长辈们也都跟我们说过,但他们自小没有生活在信息技术的时代,不明白网络对我们这一辈的影响,所以他们的劝说总是说不到我们的心窝子上。很多东西还是要靠自己领悟。总之,上帝创造了太阳,太阳公公既然让我们早起,我们还要逆天而行,那结果自然就是被上帝干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患了晚睡强迫症。他们长期熬夜,如果突然想改回早睡,竟发现睡不着,就以为自己患了失眠症。这时候如果你去求助医生,医生肯定会告诉你:你是压力太大,太辛苦,需要调理情绪,吃这个吃那个&&于是你肯定就认定了,果然是我工作/学习压力太大好可怜,然后责备老板/老师起来&&错,全错,医生是没有感性细胞的动物,如果不是工作需求,他们晚上十点睡早上七点起哪里明白神经衰弱的痛苦。&其实你患上的根本不是失眠症,就是晚睡强迫症。而改掉这毛病通过一天早睡一个小时是没有效果的。你都强迫自己越睡越晚了,怎么还有可能一天提早一个小时如此规律?恢复正常作息的方法有两条路:&1. 如果你熬夜情况不算太严重,如是凌晨四点睡下午两点起,那就找一天只睡四个小时,坚持不睡到第二天凌晨正点睡觉。&2. 如果你情况严重,如早上八九点睡,下午四五点起,那就找一天坚持到中午,能睡多久就睡多久,争取午夜一两点起来,然后坚持近24小时,还是凌晨正点睡觉。&&&记住,不论用哪种方法,一定得是正点前后睡,不能是晚上八九点,不能是凌晨三四点,因为前者会让你只睡三四个小时就醒来&完了我又失眠了&然后继续错乱,后者会让你回复到之前的状态。&只要十二点睡了,虽然之后一两天会身体虚弱,但时间绝对能调整过来。这时候熬夜狂人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跟朋友炫耀了&要知道我最近作息可正常了&&&大错特错!看下面两张图:&
晚睡强迫症&
熬夜强迫症&两张图都是我本人的睡眠测试。上面是正常睡觉时的身体反应表格,下面那张是连续20多个小时没睡觉再倒头大睡的身体反应表格。注意看下面的图,连系统都警告说动作很小,以为是测试出问题了,实际上是因为我熬夜太久彻底睡死过去了,一点动作都没有。&也就是说,在你刚调整过后这几天的正常作息,并不是因为你戒掉了晚睡强迫症,而是因为你身体极度疲劳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再让你熬下去,所以一般你到晚上一定时间就会奇困无比,挺不下去自然只能睡了。而真正的正常作息,应该是到睡觉的时候你依然不觉得很困,只是习惯性认定这时候该睡觉了自觉上床,而且一个晚上都会有各种翻身、挪手、转头等动作,睡得轻松,如第一张图。&调整后的阶段,在在医学上来看应该算是手术后的麻醉阶段。真正痊愈,应该是从麻药药效过后开始。&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是什么呢?&不管你是学生也好、自由工作者也好、无业游民也好,记住要给自己的一天划分好三个阶段:早上(7~12)、下午(13~18)、晚上(19~23),早餐每个人用餐时间不同不计,这里以午餐和晚餐为分界点。可能正常作息的朋友看了这个要笑了,说这不是废话吗。要知道,这种人尽皆知的划分习惯对熬夜强迫者而言根本就是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这三个阶段里,最敏感也是最容易失控的阶段就是晚上,所以,首先要做到的是:晚上,也就是晚饭过后绝对不可以碰电脑。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啊怎么可能!晚上才是上网/玩游戏/刷微博的好时刻啊!&&如果你是个疯狂网游爱好者,那只能说这篇文章你看到这里被坑爹了,因为沉迷网游的人注定无法正常作息,你只能出门左转了&&除此之外,爱刷微博的孩子,到晚上千万不可以去刷你感兴趣的微博(顺藤摸瓜可以找到几百个动漫游戏资源的微博,要避免)、讨厌的微博(例如你特别讨厌哪个演员,习惯每天到他的微博下一骂,然后他的粉丝和你对骂,一般可以骂一个通宵,这种事一定要避免),看看时事、搞笑小段子和健康小知识的微博就好。&因为晚睡强迫症的人本来就容易比别人在晚上精神,任何引起你情绪激昂的东西都不可以接触,那就是可怕的过敏原,一旦发作,超过12点不睡,你认为是小事,但实际会影响很大,之后就会越睡越晚,回到最初的状态。晚上就得是个放松的阶段,跟家人看看那种一边骂一边看的八点档,看看提高你信息知识但不会有瘾的杂志、书籍、纪录片(表看南京大屠杀/纳粹实录这类的),都是放松情绪的方法。你要保证睡觉前一个小时一直处于这种放松状态,那10~11点上床的时候,很快就能轻松入睡。&&睡下以后手机就飞行模式,不要在被窝里玩。&既然晚上的时间被消磨掉了,那本来该在晚上做的事怎么办?&&娱乐调到下午,工作调到早上。如果有别的安排,可自行分配。既然不熬夜了,你早上和下午的时间也就非常充足,这两段满满的时间可以够你随便做很多很多的事。别说只利用早上下午、浪费了晚上好可惜。当初你兴致勃勃在半夜用半个小时干正经事五个小时玩第二天用一个早上纠结到底要不要睡觉再用一个下午睡大觉的时候怎么没觉得可惜= =。那些搞创作设计艺术的同学,也别说什么晚上灵感多容易集中精力,我们这可是用生命在做艺术。罗琳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爱丁堡一个小咖啡馆靠窗的位置完成的,那可是大白天人来人往车来车去难以集中精力的地方,你在半夜创作的东西能超越《哈利波特》?&晚上就是用来休息的,所以一旦吃过晚饭,一定要让自己完全放松。刚好在吃饭前关掉电脑,也可以有效杜绝所有引发熬夜的瘾。&只要做到了晚上的放松,你的睡眠基本就不会有问题了。接下来需要进行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做到完全控制那自然最好,但有的时候人难免会失控那么一两回,过了12点才睡,上面有提到,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就会越来越晚睡,然后反弹。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那就设个闹钟,第二天比平时早一个小时起,千万不要让自己睡到自然醒。只有第二天你身体疲惫了,才能保证早前睡觉。&午觉这种太过考验自控力的事不要轻易尝试。人的长期习惯是在21日后形成的。如果21日内你都坚持每天12点前睡觉,再尝试养成午睡的习惯。午睡时间不要超过45分钟。因为过了45分钟人就进入深度睡眠了,很难叫醒不说,突然叫起来还会极度疲惫,还不如不睡。&记住,不可找任何借口让自己熬夜。最常见的莫过于上司的压迫、论文的deadline。你知道无论你做什么,熬一个通宵都不如早睡第二天六点起吃个早餐充满干劲儿地完成它。&祝大伙儿都早日告别熬夜,回到健康生活。坚持就是胜利!&本文由& & 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放下对婚姻的期许,或许我们会更幸福。
&&&&文/芮皮尔&&&&&刚结婚时,一般人往往会幻想另一半是理想的典范&&父母、心理治疗师、伴侣、朋友和伙伴等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我们对婚姻的渴望和需求的人。甚至会期望另一半能帮助我们解决那些成长过程中一些困难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现代人的恋爱自然少不了&帮助&这两个字,只要听听流行歌曲,到处充斥着&帮助我&、&我需要你&、或&你无止境的付出&之类的词儿就不难明白。&令人困惑的是婚姻有时的确具有疗效。已婚的人平均说来都比单身的人长寿,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有人在身旁分担生活的担子和压力。同时婚姻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变,它使人们变得更灵敏、更关切、更有责任感,也更了解他人的需要。一个人在工作上受到挫折之后回到家里,如果配偶能安慰几句并且体谅地拥抱一下,确实是很有帮助的。能与一个人坦诚谈论自己的问题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的限制&&因为在和配偶分享生活苦痛和挫败的过程中,往往也会引发一些问题。&如果夫妻双方都是有安全感的人,相当独立和强韧,拥有基本的自信和自立,那么他们就不太可能向对方要求过分的帮助。他们接受生命的苦痛、孤单和压力,事情严重时,他们会自己处理这些事。虽然他们知道如果这时和别人分享一些压力,生活将愉快些,但他们通常不会逃避生命基本的要求,不会逼迫另一半替自己承担自己生命中必须担当的责任。&许多人婚姻开始的方式都差不多,包括很多心理治疗师在内,我们都抱着一堆不切实际的期望。当人们感觉害怕并且需要依靠时,便会大力寻求配偶的支持,要求配偶做其生命的&主要&支柱。每个人都希望我们的另一半可以提供具有魔力般的图腾式的安全感。当然,我们也需要刺激、陪伴和实际的帮助,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要求。我们真是将太多需求带进婚姻中了。&假如配偶一方成长良好而且很独立、很成熟,而另一半只是稍微有困扰和稍微不成熟,这种帮助的历程也许会运作得比较好。成熟的一方可以帮助不成熟的,然后双方在平等的地位上携手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新书&《热锅上的家庭》
为什么我们被老妈吐槽时会变得情绪暴躁?
译者:来源:&&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觉得青少年们总喜欢没事找事跟人吵架,事实可能真是如此。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被老妈训斥时,青少年大脑的某些区域会关闭,也就意味着他们确实会用不讲理、情绪化的方式来回应。&大脑扫描结果显示,在老妈无休止的唠叨面前,青少年大脑中与负面情绪相关的区域变得异常活跃,而与情绪控制相关的区域则活性减弱。
来自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学家们,让32名平均年龄14岁的青少年们听两段30秒母亲批评他们的录音,同时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大脑负面情绪的区域,如边缘系统的活动有所增加。更让研究者们惊讶的是,大脑负责情绪控制以及理解他人想法的区域,例如前额叶皮质的活动则有所减弱。&
&他们在研究结果中写道:&青少年的大脑关闭了社交过程,因此他们不会考虑到他们发脾气会对给父母的感受带来什么影响。大脑中涉及换位思考区域活动的减弱可以帮助理解为什么青少年和父母总会闹矛盾。&&
这项研究说明青少年和父母之间的小冲突很正常,而这也并不是孩子们的错。当面对老妈的批评时,孩子们通常会用情绪来回应,而社会认知过程有所减弱。研究者们认为:&更好的了解孩子面对父母批评时的反应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见解,让父母们了解到如何调整自己的反馈信息才能对孩子的行为和发展更有帮助。&因此争吵在许多情况下就可以避免了。&本文由&&授权发布。媒体如须转载请联系:
“别人家孩子”看不见的忧伤
文/&&在我的来访者中,有一个这样的年轻人群。他们从小就在身边人的夸奖和赞扬声中长大,是父母的骄傲,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模范生,是别的家长用来教导自己孩子的榜样和标兵。成长过程中,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在浸润于优越感中的同时,其实也被这些溢美之词套上了看不见的枷锁。&&因为我是大家眼中的模范生,所以我必须做的比别人好。&这样的想法时刻鞭策着他们,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理上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处人群以及其它因素的改变,使他们不再是群体中的领先者时,焦虑和挫败感便侵袭而来。甚至由于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们感到连自己原本应有的水平也发挥不出,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演变成丧失信心、强迫、抑郁等需要治疗的心理问题。&事实上,即使这样的人成功维持了自己优秀的形象,他们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怪癖,作为舒缓自身压力的渠道出口。&那么,这些&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才能更好地转变心态,在找回轻松生活的同时,发挥出自己原本应有的水平呢?&首先,要勇于放弃一直以来被别人桎酷于自己身上的所谓&优秀&的枷锁。&你为了自己而活。别人为你套上的&模范&枷锁是一种原本你不必要也不应该去承受的压力和限制,是别人给你带来的无心的伤害。因此,为了保护自己,为了未来能更自由地飞翔,你应当将它放弃。要知道,在人生各个不同阶段,人一定是有起有伏的,就像潮汐有涨有落,月亮有盈有亏,一直保持最优状态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首先要能够接受自身现处低谷状态的事实。一但允许了自己现在的不优秀,心理上的压力就能大幅减轻。&然后,要知道,今日的沉默是为了积累,是为了明日的勃发。就像良弓射箭前一定要蓄力内敛一样。今日低头的你和来日绽放的你全都是你,你就是你,你的本质不会因为别人的评论而改变分毫。相信你的本质是优秀的,就像从前你不用刻意去做却可以达到的那样。同时,你就像水一样,能高能低,能软能硬,能有多种变化。因此你明白了,现在不去在意眼前的低落和别人的评论,是为了能潜心提高自身,是为了将能量专注在真正有用的事物的积累上,是为了给明日自己的再次优秀奠定基础。姜子牙八十出相,佘太君百岁挂帅,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会一样,你又有什么可着急的呢?&当有了这份豁达的认知和心态,能够开始将自身生活的重心放在实质本领的积累上时,你的内心就会逐渐回归平静。这份平静可以使你的内在逐渐强大,变得不再过于看重别人的评论和赞美,因为你已经知道,外界的纷扰无法动摇你的实质。与此同时,随着自身的不断积累和提高,现实的反馈又会令你更加增长自信,从而形成正向循环。&这是一个转念间就可以发生的改变。而一但突破这个思维瓶颈,恭喜你,你已经彻底摆脱&别人家孩子&这一虚假身份的束缚,成为一个真实的、圆满的你了。&本文由壹心理用户& & 授权& 壹心理发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商业转载请联系& 。
温柔地走进真实的黑夜 | 有心事专访
不知道怎么去开始一段恋爱?对于这个问题,外人可能帮不了你。或许你追求的是那种彼此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的痛快情景,或许你在等女孩倒贴,或许是没遇见让你动心的人,或许是自卑怕伤受伤害,不过这都不大要紧,如果自身硬件条件好的话,这么被动也还是有可能脱单的。但如果硬件一般的话,就只能呵呵了。
爱是一场冒险,勇敢的人最先上路。
在问答达人@ 的生命词典中,&勇敢&是一个关键词。这种勇敢不是一样薄弱的东西,它与真实紧相依偎。若以真实为土壤,那么勇敢就是土壤上结出的果实。而感觉先生,就是那个勤勤恳恳耕田,又带月荷锄归的人,但凭心中所愿,冒一生之险,去书写一个真实的有血肉的&人&。
还有什么比这更勇敢的行为呢?
以下壹=壹心理,感=感觉先生
| 采访/文:
| 题图设计:
不会被遗忘的,是感觉&&
壹:大家可能会比较好奇,为什么你会叫&感觉&?
感:我的网名从初中开始就是叫感觉,算下来已经十几年了。或许是当时很感性吧,注重很多感觉,就叫感觉了。我记得我当时还写过一首同名的小诗。
壹:听起来很有趣呀。
感:是啊。就是当时的自己,觉得很多事情都会忘记,但是事情发生时的感受却总是留在记忆里。比如回到某个故地,那个故地发生的事,记不得多少。当突然闻到那个味道,就觉得曾经的很多心情扑面而来。
壹: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情绪记忆嘛?
感:是啊,就是情绪记忆啊,除了嗅觉,还有听觉、视觉等等。我发现种种感觉都可以勾起很多宝贵的感受,至于回忆的内容,真的那么重要吗?
感觉在办公室里养的绿萝
体现真实的&我&,而不是别人
壹:回答问题跟做心理咨询是不同的,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心理问答区也是孵化并培育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温床。你有想过去做一个心理咨询师吗?
感:嗯,心理咨询师,是我的一个梦想。在问答区回答问题,也算是自己平时学习心理咨询的一种不正式的练习吧。另外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在临终关怀这个领域有多些积累,然后多去帮助人们面对和接受死亡。
壹:从去年开始,你就有意识地回答问题。迄今为止也积累了182个回答。那么,你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感:我最喜欢的,是&不知道怎么开始一场恋爱&那个回答。
壹:喜欢这个回答的原因是什么呢?
感:因为,在大部分的回答里,我更像一个知识的搬运工,也大都遵循心理咨询的原则和技巧,比如先共情再分析、价值观中立、不替来访者做决定等等,但是在这个回答里,我不仅是做知识的分享,且更多的是表达我个人的领悟,是我自己的思考成果。最后那句话也是自己临时想出来的,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壹:你是希望,在那些问答里,能够体现出一个真实的&你&,而不是别人?
感:嗯,是的,我很认同欧文&亚龙的观点,咨询师不应该是一个躲在专业背后的角色。他应该用真诚的自己,去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进入心理学的宏大世界
壹:平时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
感:心理学算是最大的爱好了,每天都看书。其次就是音乐和电影。和好朋友一对一深入交流也是很棒的事。
壹:当初是怎么接触到心理学的呢?
感:这个说来有点奇葩,最初是刚毕业那年的春节,去哥哥家,哥哥给了我一个心理测试。乐嘉的性格色彩,那时候很火。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后来就专门去看了乐嘉的书。
壹:许多人都说乐嘉是伪心理学的代表,你觉得呢?
感:确实缺乏实证基础,所以我不反对学院派的意见,现在自己也都不关注性格色彩了,但是它确实对我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而且我觉得也不全然是伪心理学,他的理论,和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很类似。
壹:后来就喜欢上心理学啦?
感:哦,还没有。后来创业去了,整整一年都没时间看书。直到后来又去上班了,又开始重拾旧好。而真真正正引领我走入心理学殿堂的,是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那本大部头的书,我用了52天仔细地看完了它。
壹:那是一本很好的书啊。看了之后会觉得心理学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吗?
感:嗯,对心理学的认识更客观了。我非常感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也正是在于它一开始就给我树立了一个比较正确的心理学观。以前会觉得心理学偏哲学性,现在会觉得心理学是一个很大的世界,除了人文取向之外,还有科学取向。后来我再去看其他书,就很容易辨别一本书是不是伪心理学。
伪心理学不是一个界限的问题
壹:怎么辨别呢?可以具体化吗?
感:我觉得起码有两点,有理论研究基础,也有时间的沉淀。
壹:嗯,那你觉得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算心理学吗?
感:我个人觉得不是,但我很喜欢那本书。
壹:那你觉得《少有人走的路》算心理学吗?
感:斯科特&派克本人就是心理医生,所以他有心理学基础。但《少》这本书,不全是心理学。
壹:这个怎么说呢?
感:它里面有很多讲神经症的,这属于心理学。但派克延伸得很广,加入了很多他的个人哲学。我觉得他本人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给自己定框框。说我要写一本心理学的、或非心理学的。他只是用他心理学的背景,去写他的个人哲学。
壹:嗯嗯,我个人觉得这两本书都不算心理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人是通过这些书才接触到心理学的,或许辨别一本书是否为&伪心理学&,也并没有那么重要。
感:对。其实我并不在意我看的书是不是心理学的书,除了心理学之外,很多书我也爱看。我不喜欢的是,有人打着心理学的旗帜兜售非心理学的东西,我指的是有误导性的。如果他打着心理学的旗帜,就算内容是有用的,那我也不管。比如《吸引力法则》,很多人说是心理学的好书,我不赞同。我觉得那是伪科学。
比探寻答案更重要的是了解
壹:心理学有逐渐热门的趋势,它似乎已经成为了一帖万能膏药,一个必备技能,一个与时俱进的标志。你是怎么看待这一点的呢?
感:挺正常的,社会发展那么快,人们接受多元信息的速度比以前快太多了,价值观冲击也很强烈,内心的困惑自然就多。所以都奔心理学找答案。只是,这个趋势的内容,总体来讲是泥沙俱下的。
壹:内容总体是泥沙俱下的?
感:比如说,现在朋友圈里,每天都有心理学的各种文章,但并不全是优质的,也有很多垃圾信息。
壹:我有点能够明白你的感激了。幸好,你是通过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来进入这个世界。
感:对,所以没跑偏。如果当初看的是什么读心术啊,就完了。
壹:想要从一样事物里得到滋养,还是需要先清楚地了解那是什么呀。
感:没错。病急乱投医,不好。看清并真正认识心理学之后,再探寻所谓的答案,这个是很重要的。
他喜欢在书上圈圈画画,留下痕迹
疲惫、辛苦、烦恼,都是中性的存在
壹:你是怎么理解&正能量&这个词的呢?
感:激励自己,也感染他人吧。
壹: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我们在逃避真实,用正能量来哄着自己?
感:当然,有时会有,只要是个人,就有烦恼,就有情绪。不过我倒不觉得负能量就是真实。
壹:我也认同&并非负能量就是真实&。但我觉得很多时候,负能量比正能量更加真实,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和一个人在一起越久,就会越多的看见他的疲惫和辛酸&,你觉得呢?
感:我想我所理解的正能量和负能量,或许和你有所不同。我觉得一个人说,我很不开心并不是在散播负能量。他为什么不能说他不开心呢?甚至我也不认为一个人说,我很感恩、我很快乐,就是在散播正能量;没准这话给一个很困难的人听到了,反而落差更大,变成了负能量。疲惫、辛苦、烦恼,它们都是真实的存在,既不正能量,也不负能量。
壹:你是说,这些真实的存在是中性的?
感:可以这么说。当然有些人在这些情绪里找不到出口,有可能给其他人造成困扰,这个时候你可以说是负能量。正能量是,我承认我的疲惫,我理解我自己的痛苦。
表达脆弱,是一种负能量的表象
壹:给其他人造成困扰,你所指的是?
感:这个就是说,我确实遭遇了很大的烦恼,本来我宣泄下情绪是合理的,但我宣泄完了还是没好,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好,没办法我只能一直宣泄,宣泄这个动作本身是抚慰了我自己的,但是周围的人会受你影响。
壹:是啊,出口可能不是那么容易找寻的。在一个颓废的时间段内,如果那个人还没有走出来,他又想表达,那么就很难不陷入一种&负能量&的表象里。你也会害怕,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脆弱吗?
感:我有点矛盾,害怕当然本能地会有,但其实内心深处会渴望表达脆弱。嗯,写作就很好,那其实也变相是个表达脆弱的方式。
壹:我发现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很难长久地向一个人表达自己的脆弱;而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脆弱时,也不知该如何去回应。这或许是所谓的&正能量&对我们生活的一种绑架?
感:前者大概是我们害怕自己不能够被对方永远无条件地接纳;而后者,坦白讲我现在也做不到,那需要很宽厚的心。面对问答区,我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回答。有时候,我很同情题主的痛苦,但我并没有作答。就像你刚说的,一方面针对那个具体的问题我也确实不知如何回应最好;另一方面,我想如果我就是简单地安慰几句,也不顶用。
壹:或许,有安慰也是好的。
他所钟爱的古典吉他,带来了灵魂的奏乐
温柔地走进真实的黑夜
壹:你的签名是,&做一个真实而温柔的人&,该怎么理解,&真实而温柔&呢?
感:真实,就是做自己。温柔,更多的是我个人的愿望吧。相对于做一个成功的、强大的、厉害的人,我更喜欢做一个真实而温柔的人。
壹:温柔或许不难,但真实,是很难的。
感:是啊,很多人无法真实做自己,是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了他们不能这样。但当我学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知识,我越觉得,做一个纯真的、真诚的人才是最好的。有些人总想通过学心理学,然后可以看穿别人或掩饰自己,其实从长远看没有什么好处。
壹:这个应该怎么理解呢?在大众眼中,&读心术&是很令人垂涎的一种技能。
感:你或许可以通过心理学,更快地了解一个人,这本身是中性的,但如果你了解一个人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他,那就不提倡了。其次,对方也是个人,是有心灵的,你掩饰自己,对方终究能感受到,然后对方也会防着你,这最终并无好处。再次,压根就没有读心术这种东西。
壹:是啊,认识一个人,没有捷径。
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悲伤的机会
壹:可以八卦一下你的头像吗?那个人并不是真实的你呀。
感:嗯,那是来自《悲伤电影》里的郑雨盛。那部电影很打动我。我也很喜欢郑雨盛所扮演的角色。不,准确地说,是我非常喜欢他在那部电影中的气质,那就是一种温柔的气质。
壹:那个角色是你渴望成为的人?
感:说实话剧情和角色都有点模糊了,现在说想成为那个角色有点乱讲。只是那种气质,我很喜欢。
壹:其实我看到的是一个眼含热泪的男人。
感:你看得没错哦,确实是。那张海报你应该也看过,每个角色都眼含热泪。
壹:&你为何眼中饱含热泪?&&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你觉得这种热泪是?
感:那热泪,就是真切的悲伤。我喜欢悲伤这个词。
壹:所以,你也是一个有点悲伤的人?
感:我想稍微修正一下你的问题,我是一个认同悲伤的人。
壹:认同悲伤?
感:我觉得,悲伤是有疗愈效果的一种情绪。我们的人生无可避免地要经受苦难,经受很多无法改变的事实,而经由悲伤,我们可以更自然地接受这一真相。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悲伤的机会。&
有心事(youxin4),只做真实的采访
&&&延伸阅读:
&&&上期专访回顾:&
&&&有心事?
变成“曾经的自己讨厌的样子”,真那么糟吗?
文/张佳玮(微信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zhangjiawei_1983)
&长大了,想当个科学家!&&这话还在耳边回荡,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四年了。想一想,那是我第一次明确的嚷出&长大后想干什么&。而我最讨厌成为的呢?嗯,不想当一个写字的人:因为小学写作文,翻来覆去,写了草稿还得誊(我们语文老师的要求,为了以后有上级老师来参观时,显得好看些),写得太累了!&然后,现在,我没能成为一个科学家。确切说,这点兴趣,在初三物理课做受力分析、画电路图时,已经消磨殆尽了。我成了个靠写字谋生的人:一个以前自己讨厌的人。&偶尔和人聊起来,大家会像发现&呀,小时候喜欢同一个女明星&似的,羞赧又兴奋的承认,他们也想当科学家,或者想当医生。为什么呢?嗯,因为科学家感觉无所不能!现在想起来,当时支撑我当科学家的念想,也不过是《机器猫》里各类神奇的机器、制造阿童木的那位博士,以及制造阿拉蕾的则卷千兵卫博士&&至于科学家实际是怎么回事呢?不知道。喊出那个理想时,所抱持的,可以说是理想,也可以说是&&无知。当然,孩子的无知,通常是可以被原谅的。&十年之前,我和一位朋友合作改过剧本。深夜的上海,我们边在避风塘改剧本,边讨论着马拉默德和托马斯&曼的小说,然后,我们一起吐槽那个剧本的作者:&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编剧这行当真这么好混么?花点时间写够就好了么?&然后我们理所当然的发誓,将来要一直写自己的文字,绝对不做编剧。当然这次我们醒悟得比较早。两年之后,当我自己试图写一个短剧本时,已经明白自己当年多么蠢了,而那个朋友现在成为了一个认真用心的编剧。&上大学之前,我在无锡家里,时常和我爸看篮球赛。我们偶尔会吐槽&解说怎么连这个球员都不认识&、&话太多了!&、&这里胡说八道嘛&,然后我认真跟我爸说:&我将来有一天,做了解说,一定不能这样子。&2008年,我开始在一个电视台做解说嘉宾,然后我发现,许多事儿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挂耳机的位置会影响音量;解说过程中语速会不自觉的变化;音量不能过高或过低;直播前一晚睡前不能喝水不然次日会黑眼圈;有哪些话是解说过程里不能说的;有哪些笑话是不能讲的&&我有一次看录像,听到了自己的解说,感觉奇奇怪怪的。然后我就想:真是,以前太敢说了。&我有个朋友,许多年前,提起相亲就杀气腾腾,提起结婚就火冲顶梁,喝了两杯酒,就会通红着脸,酒杯底敲着桌子说:哪怕死也不跟父母妥协!最讨厌做爸爸了!现在,他朋友圈里是带着妻子、孩子和父母出去游玩的照片。私下吃饭时,他用很温柔的语气说:孩子这个东西,真的,很奇怪,明明不好看,但真有了,就喜欢得很呢&&&王小波当年说,他偶尔也写些不负责任的文字,后来看看,恨不得让先生们打他几棍。凡是以写文章为志趣的人们,一定都有类似的念头。回看少时写的许多东西,大概都觉得,还是不让人看见为好。不写文章的人,大概在过年过节时,听亲戚回忆小时候许多扯淡的话语,也会有&妈的那时说的做的都是些什么呀&之感。&我有许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比如去里斯本看大航海纪念碑;有些没有实现;有些现在想起来,只觉得当时傻气得很,比如,&当个科学家&。这甚至跟自不量力无关,我甚至都不知道什么是科学家。&&人总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这句话近来流行得很,哀婉着青春的流逝、初心的消散、理想主义的凋零,仿佛梦碎灭的声音。倘若如此,的确值得凭吊。但前提是,那些梦想确实有价值。我清楚记得,我小学有位同学的梦想是当皇帝,可以管许多将军,而且绝对不要做皇帝之外的职业&&这都怪我借给他看了太多连环画。现在,嗯,他应该也成为他所讨厌的人了吧。&人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并且放弃一些理想,这可能并不是那么坏的事。因为,少年时自己讨厌的样子,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那个样子很市侩很庸碌。还因为少年时自己很中二,很无知,而且不肯去换位思考他人的难处;少年时的理想被放弃,也许并不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热血和勇气了,而是因为那个理想的塑造是出于无知和狭隘。就像少年时跟着林黛玉一起嘲笑刘姥姥的人,也许长大后会明白一点刘姥姥的苦楚,意识到林黛玉说出&母蝗虫&三个字时的刻薄。许多人觉得要一路不回头的才酷,但陶渊明这么酷的人,还是转了个身,&觉今是而昨非&了。&
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固然不是什么太让人开心的事,但是,曾经的自己,其实也未必那么纯真无辜。大多数人小时候,比起他们成长之后,可能都是个自我中心的、自恋的、无知又狂妄的熊孩子。
人有一种倾向,即无限美化过去:少年时做的梦,犯的错,都是可珍贵的,哪怕初恋是个人渣,也是个俊美的人渣,因为是初恋嘛;母校再差劲也不许人说,因为是青春嘛&&但大多数人的青春其实没自己想象中美好。万事皆有尺度,理想主义和狂妄甚至自我中心,可能只有一线之隔;许多所谓少年纯真的情怀,也可能只是自我中心、恶意的狂妄或吹牛&&这在成年世界也不罕见。&而曾经的、不知道世事疾苦的那个自己,所会讨厌的现在,可能并非有意为之。毕竟众生都在被世间流水推动,大多数人,其实并没那么多的选择。大多数人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多少也是因为许多不得已:自己的欲望、亲人的要求、朋友的期待。不希望自己在意的人(包括自己)难受。现在的自己,未必因为沾染了红尘,就是错的,也许只是见识了更多;就像曾经的自己,并不一定因为青春年少,以及疑似很有情怀,就是对的,也许只是因为无知。所以,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可能并不那么可怕。&少年时有许多梦想是好事,成年后还不离不弃也很动人;但你没必要为每一个梦想买单或哀婉。&毕竟,我们那么珍视的、曾经的自己,也许很大概率上,只是个熊孩子。&转载请保留作者张佳玮。
像少年一样去爱,像成人一样克制
文 / &&高中的时候,我曾经交往过一个女朋友。有一天我半夜从梦中醒来,突然无比的想她。那时候手机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普及,我的思念自然无从寄托。在床上瞪了一会儿眼睛以后,我跳起来麻利地穿好衣服,出门去找她了。尽管第二天上早自习我就能够见到她。&那时候我以为了方便学习的名义在外面自己租房住,所以也不会遇到宿管大爷这种阻碍,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出了门才发现外面下着大雪,地上已经有着厚厚的积雪,天空中雪花还如筛灰一般落下。但心怀着爱情的炽热,我丝毫没觉得冷。北方下雪的冬夜格外寂静,此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以后,街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我自己踏在积雪上的声音格外清晰。&我穿过那条横穿这个小县城的街道,来到我当时女朋友家的楼下。&然而我什么都做不了,楼门紧锁,况且即使开着我也没勇气在半夜里去挑战她母亲的忍耐度。&于是我在楼下冒着大雪站了一会儿,抽了一支烟,惆怅了一阵子之后,就顺道拐去了网吧&&&直到很久以后,时过境迁,妹子已经再无联系,而我也不是那能半夜扛住风雪的鸡血少年,我才领悟自己当时的心态。&那不过是一种表演罢了,除了把自己感动一下,制造一点自己痴情的假象,一点意义都没有。&在感情中,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掏心掏肺,所做所为能够感天动地,闻者伤心,见者叹息,为什么偏偏感动不了你?我们总是容易用一种自虐的方式制造出一种痴情的假象来使得自己站在感情的道德制高点上,获得一种畸形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其实无论是雪夜去对方家楼下站会儿或者是冒着大雨给她送一杯奶茶什么的,自己回想起来往往觉得如乔峰大战聚贤庄、关羽千里走单骑一样壮怀激烈,而对于对方来说,一杯奶茶就是一杯奶茶,无法承载起你想要在上面寄托的山崩地裂的情怀。&少年的时候,总是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满腔爱意表达出来,而结果往往是陷入表演之中而不自知。所以两个人的记忆才会出现偏差,那些你觉得刻骨铭心的过去,对方往往没有同样的感觉,甚至茫然不知。&好比大夏天里你穿越半个地球带着一件皮大衣送过来,然后霸道地给对方穿上一样。对你而言你付出了很多,但是对方根本不需要啊。&在你的记忆中,你漂洋过海翻山越岭送温暖,不说东西,光这份心就可鉴日月,感动天地,而在对方的记忆中,是有个傻逼千里迢迢地赶来添堵。&当然我们都有矫情的时候,在一起的时候,适当来一场互相配合愿打愿挨的表演也有益身心健康,有助感情升温。但一定要记住,这种事儿其实双方都该心知肚明,一方知道自己是恃宠而骄,提出的要求也恰到好处,对方也乐意配合完成,之后大家皆大欢喜。&我现在极力使得自己避免陷入这种表演之中,向别人表演自己的感情,表演自己的情绪,表演自己的伤悲。&大家都很忙,谁也无暇去感受你的伤悲,也没空替你去传播。何况即使有人愿意聆听你的伤悲,也不过是增添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即使真的伤悲,那也埋在心里吧。说出来,在意的人听了心塞,不在意的人不会在乎,厌恶你的人拍手称快,那又是何必呢。&成长的标志就是懂得克制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克制自己的表演欲,甚至克制自己的喜欢。&少年时候,喜欢一个人恨不能把她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她刚说冷,我这边心里已经结冰了,她说难过,我立马如丧考妣,比她还难过,唯恐无法将自己的爱意表达出来。&那时候好年轻,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肆意地燃烧和挥洒,相信有天真不变的感情。&所以尽管前文都在批判那时候的矫情,可我真心怀念哪些过去的时光。可是再也回不去了不是?&每天早上匆匆行走在如同希特勒的毒气室一样的北京,个个脚下生风,走向一座座大楼,面对你总觉得脑子有点欠缺的老板和过早步入更年期的女上司,然后做一堆无用的方案,混着那点微薄的工资。&说到底,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再去玩那些矫情的把戏。&这个时候的喜欢,更应该是一种相互的支持和陪伴以及包容。&年少时候我们之所以如焰火一样释放燃烧自己的感情,除了那时候我们年轻有精力闲的蛋疼以外,也是我们无法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想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体现在另一个人的身上,去影响他、改变他。&而事实上,谁也无法承担起另一个人的价值寄托,只有做一个独立、有价值的人,才能真正学会去爱另一个人。&也千万不要尝试改变另一个人,这注定是徒劳的。&做自己就好,爱情的真谛在于相互的吸引、志趣相投的同行,而不是追逐和依附。&本文由豆瓣用户& 所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文/&&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在一本杂志上我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玛利亚每天都在房前的空地上练习唱歌。一位邻居听了,冷笑着说:&你即使练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为你喝彩,因为你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可是,当玛利亚听了并没有自卑或者生气,她回答:&我知道,你所说的这番话,其他人也对我说过很多次,但我不在乎,我是为自己而活,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我只知道我在唱歌的时候我很快乐,所以无论你们怎么指责我的声音难听,都不会动摇我继续唱下去的决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却常常为了他人一句无意的嘲笑,或者因同事一次无心的抱怨而闷闷不乐,甚至开始彻底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虽然我们有必要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也不能过分在乎,否则,烦恼的是你自己,痛苦的也是你自己。&一个朋友发短信对我说:&以前我很辛苦,因为我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所以,我很多时候都想做得面面俱到,结果把自己弄得很辛苦。现在,我开始跟着感觉走,也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我的看法。我只是想活得轻松一些,不要那么辛苦。&&的确,一生为别人而活着是很累的,也很愚蠢。&艾莉诺&罗斯福说过:&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古希腊谚语也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侮辱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你自己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歌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吓倒,不被他人的观点牵制。&让人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不切实际的、应当及早放弃的期望。&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可是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适应他人,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只有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受别人的消极影响,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你,你的生活才会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现实中,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壹心理。
厨艺一般,怎样做出让人难忘的美食?
题图:图文 / &&
食物添加器&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台中有一家很有名的牛排馆,久久一次,我的父母会开着车子载着我们三个孩子,从小镇到市中心,在牛排馆前面等待着,然后一家人坐在餐厅内的餐桌前等着服务生一道道的上菜,每次当牛排盖在我面前一打开,我们拿着餐巾挡着油喷到身上,那牛排的香气,那幸福的感觉,我至今都没忘记过。&我喜欢全家一起出外用餐的感觉,那时候的父母是开心的,那时候的我们是雀跃的,一直到现在,那家已经熄灯的牛排馆老店在我心中,拥有着不灭的地位。&在我家,父亲的厨艺强过母亲,只是父亲总是久久来一次大餐,而上下班时间固定的母亲却是那个每天要负责晚餐的人,职业妇女的妈妈下班后马上进厨房,这样的她已经很尽力了,而那时候的我们却觉得每天的菜色都没什么变化,我记得有一次,还是孩子的我对着餐桌发呆说:『怎么又是吃这个?』,当我一发难,弟弟妹妹也跟着抱怨了起来。&那时候我的母亲听了以后问:『那你们想要吃什么?』,我们想了想说:『筒仔米糕。』,那样的要求不过分,因为那是家乡的名产,出门就买得到,母亲听了二话不说,拿起了一个碗,先在底部放了一些瓜仔肉酱,再把整个碗全部押了满满的白饭,最后倒扣了那碗饭在盘子内说:『来!筒仔米糕。』&那一天的我们,看着母亲在我面前『变』出了筒仔米糕,三个孩子都很兴奋,每个人都抢着要自己『变』出自己的筒仔米糕,于是,那一天的晚餐,三个孩子都吃了一整肚子的饭,而那独特的米糕在我的记忆中从没淡忘过。&现在的我,已经不吃牛肉了,可是久久一次我会帮老公煎个牛排,简简单单的加点海盐,却常常让老公逢人就提起:『我现在只习惯吃老婆煎的牛排,太好吃了。』&而女儿更夸张,对于厨艺不精的我而言,无法跟别的父母一样,煮出一桌子好料,可是女儿却会常常坚持『我不要在外面吃,我要回家吃妈妈煮的饭。』,即使她每次吃最多的其实只是白饭加青花菜。&女儿也会很得意地告诉别人『我妈妈做的面包最好吃了。』,即使那只是把材料放进面包机而已。&有那么一阵子,我很庆幸我的老公是个不挑嘴又会称赞老婆厨艺的人,我也很庆幸有个这么捧场的女儿,常常他们在外人面前称赞起我煮的东西,我还真的很不好意思有点发窘,直到最近,我才真的看懂了,老公跟女儿为何会对我如此吹捧。&小二的小义跟着父母来我家看刚诞生不久的儿子,每次跟小义相处的时间中,我最害怕的就是用餐时间,从小,小义一到了用餐时间就如同上了酷刑桌,为了让小义多吃一口饭,小义的父母用尽了所有的办法,从好好讲、谈条件、威胁、利诱、大骂、罚站、挨打,什么都会上演,跟小义吃饭连一旁的人都觉的是场酷刑,连饭都不觉得好吃了。&那一天的我终于受不了了,指着我还没满月的孩子告诉小义的妈妈:『别逼孩子了,我儿子才刚出生没多久,饿的时候哭到天花板都快掀了,小义都几岁了,难道你怕他会饿死?』&小义的妈妈很气地说:『他的成长曲线已经落后同学很多,都给医生治疗很久了,如果放给他自己选择,不是一直饿,就是只要吃速食店的汉堡、炸鸡跟薯条。』&小义妈妈的话刚说完,小义的爸爸担心孩子不吃饭没热量,拿了他悄悄地去买的速食店炸鸡腿进门了,小义看到爸爸手上的炸鸡腿开心地飞奔过去,笑颜灿烂的跟父亲说谢谢,小义的父亲宠溺的摸摸儿子的头也开心地笑了,小义的妈妈看到这一幕就更气了。&而那个当下我才真的懂,原来对小义而言,餐桌上满满的饭菜,不是不好吃而是添加了太多父母的担心与恐慌、添加了许许多多的威胁利诱与打骂,这样的食物添加了这些的气味,光看就没了胃口。&而速食店的炸鸡与汉堡,是爸爸宠爱孩子的方式,在吃那些食物的时候,他的父母不但不会威胁利诱恐吓,即使不吃了也不会被责罚,那些食物添加了父母的放松、添加了奖励与肯定、也添加了父母对他的宠溺、甚至属于父子之间,男人与男孩之间的默契,那些食物不是真的好吃,而是添加了幸福的味道。&明明不爱孩子吃速食,却拿去吃麦当劳当奖励;明明不爱孩子吃糖果,却拿糖果当特许的食物,让孩子吃到了自由与奖励的味道;明明很想让孩子多吃点正餐,却在餐桌上让孩子看到父母最暴躁与怒目的那一面。&后来的我也才懂,我的女儿也爱吃速食店的儿童餐,除了因为玩具之外,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没有吃速食习惯的我们没带她去吃过,后来换了一个诊所看病,每次夜晚女儿发烧,隔天一大早我们还没吃早餐就带着孩子去看医生,在等待的时间或是看诊完,女儿就会要求去医生诊所旁的速食店吃儿童餐。&我常常看到女儿的儿童餐都吃不完,疑惑着明明不爱吃怎么每次生病都要买?现在的我才知道,原来我们父母帮女儿心目中的速食儿童餐添加了勇敢的气味,那是打针看完医生后的仪式,食物中有着勇敢的气味。&于是我懂了,那家童年的牛排馆老店在我心中之所以占有那很重要的位置,不是特别好吃,而是添加了一家和乐的气味。&筒仔米糕对我来说除了有家乡的味道,还有属于我对母亲创意的幸福记忆。&我煎的牛排不是特别好吃,而是不吃牛肉的我,还会专程去买牛排煎给老公吃,对老公来说,那是专门为了宠爱他而做的料理,一种独有的宠爱的气味。&水煮青花菜、筊白笋、秋葵对女儿来说是这么喜爱,不是因为我添加了特别的水,而是,我曾经水煮了这些菜,桌上放了各种的酱料,让女儿用菜沾各种酱料来认识不同的味道,找出不同的青菜最适合哪种酱料,那时候我们母女在玩味道。&我做的面包不是多么的特别,而是从买面包机开始,是女儿陪着我去百货公司看料理展示、试吃成品、商量购买,回家后,一起研究一起放各种的材料,全家一起等着第一条土司出炉,一起发出『哇!』的声音,一起品尝,也用土司做许多的变化,甚至做面团,母女俩常常玩整个下午做出各种形状的面包。&知道女儿爱吃薯条,老公爱吃零食当宵夜,我买了有机地瓜用家中的不粘锅煎了许多的薯条,沾各种酱料甚至梅子粉,让父女俩开心的吃,因此女儿爱吃我煎的薯条胜过速食店的薯条。&女儿最爱的那家义大利面滋味不是特别的棒,而是,每次当中式口味的老公工作繁忙的时候,我总带着女儿去那家餐厅用餐,孩子可以自己拿沙拉吧的食物,可以玩玩具,可以看墙壁许许多多特别的壁画,可以跟我举杯乾杯,那家的餐厅的义大利面添加了与母亲约会的甜蜜记忆。&每次出国都食欲大开到吓人的女儿,并不是觉得国外的食物特别美味,而是,那些异国的食物添加了旅行中父母全然的陪伴。&我煮的饭不是特别的好吃,而是当我煮饭的时候,女儿会看她喜欢的影片,上餐桌的时候,有时候饭捏成了圆球,有时候饭变成了爱心的形状,有时候,我会把青菜夹在女儿的碗里面后自己假装忙着吃,等女儿吃完菜后一脸不可思议地问:『ㄟ~这里的菜怎么不见了?』,就这样女儿可以吃完整盘的菜,我煮的饭菜有添加惊喜与开心的气味。&我的家没有布置的比餐厅漂亮,女儿还是喜欢回家吃饭,不为了什么,而是一家三口总是围着餐桌聊东聊西,讨论各种的事情,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连老公工作上的状况,朋友的难题,我们三个人都会一起讨论与分享,我们吃饭从来没有『不准讲话』这回事,我们的餐桌讨论的话题精彩万分。&最近老公常常看着女儿一边吃义大利面一边吃着水煮青菜津津有味,爱吃肉的老公买的卤味、鲁肉、炸鸡、咸酥鸡对女儿完全没有吸引力,老公很感叹地说:『怎么孩子喜欢的食物都跟你一样?都遗传到你?』,那时候的我笑了笑,我才懂这不是遗传,而是我跟我的母亲一样,在孩子记忆的食物中添减了各种的气味。&
我减去了许多母亲对孩子吃饭的焦虑、谩骂、威胁利诱,我也从不将糖果、饼干、速食店、鸡排当成一种奖赏与鼓励,我淡然处之的面对孩子接触的任何垃圾食物,却在每个正餐与用餐时,添加了快乐、游戏、宽容与愉悦的气氛。
于是,老公每次在吃牛排的时候,会想起我煎的牛排,女儿在吃薯条的时候会说:『我最喜欢妈妈煎的薯条,不喜欢外面的。』,每次回外婆家的时候会早早起床,只为了跟我去菜市场吃一碗筒仔米糕,走过面包店的时候,会要求:『妈妈,我想吃你做的面包。』,偶而,她会要求:『妈妈,我们再一起煮义大利面好吗?』&现在的我终于懂,除了被禁忌的食物有自由的味道之外,身为一个老婆的我,竟然有能力帮老公心目中的食物添加不同的气味,而身为一个母亲的我,也可以帮孩子的每一种食物,添加不同的气味与回忆。&或许很久很久以后,纵使我已经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来说,或许只是简简单单的水煮青花菜沾海盐,她就会想起曾经跟母亲俩人用整整一盘的水煮青花菜试各种盐巴味道的回忆,海盐的味道、岩盐的味道、玫瑰盐的味道,某种食物会有某种与母亲连结的记忆,某种的滋味会有某种对母亲的想念。&现在的我更珍惜每次跟孩子的用餐时间,因为我懂了,我是孩子选择食物的食物添加器,在每个孩子记忆中的食物、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中,添加了各种的气氛,愉悦的、幸福的、美丽的气味,一种随着食物香气就可以想起的~&母亲的味道。&
#台湾清水筒仔米糕的美食。&本文摘选自《》&作者王丽芳(Antonia Wang)
不要说你一无所有,你不是还有病吗?
题图:文 /
我常常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知道自己有病的人,一种是不知道自己有病的人。&对于第一种,我敬佩至极。他们具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敢于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有改正的意识,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即使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他们也会有反思的意识:是不是我也错了呢?我始终觉得,有问题不可怕,只要有自我意识、积极反思、积极改进,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完美的人。我把他们叫做&&责任者。&对于第二种人,我也敬佩至极。他们没有自我认识及自我反思能力。他们是真正完美的人,因为问题从来都不属于他们。如果在生活中他们出现了痛苦,通常是环境的错、时代的错。如果他们在和他人的关系中出现了问题,他们通常会认为是恋人、孩子、父母、朋友、同事等人错了,而他们自己是不会错的。所以他们把世界上的人又分为了两种:认同我的人和不认同我的人。我把这类人叫做&&受害者。&当然,鲜有人在这两个极端里。我们都在这两个值的区间里摇摆。&说到底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人是否能在问题里进行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现状,实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都说生活中所有的痛苦,都是自己的责任。都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每个人都有错。道理知道了很多,但是事情一上来的时候,还是会认为他者的错。于是抱怨、愤怒、指责、委屈、烦躁、控制、看不惯,并不断的用这些情绪折磨自己,借以想要完成惩罚他者,实现自己的目的。始终不愿意去看到所有这些不爽的背后,都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即不愿承认其实自己也有病。&人的生活由三类关系构成:和内在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及和环境的关系。这三类关系都是两者互动共同完成的,两者也都有责任。人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不良产生。&例如和内在自我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不够努力的自己,产生抑郁、自责、自卑、悔恨、焦虑、迷茫、挫败、自我否定等情绪。和他人关系不良就会把问题归因于他人,产生指责、讨好、逃避、否定、生气等情绪。和环境关系不良就会将问题归因于环境,像出门遭拥堵是交通的错,天气太热是政府绿化的错,找不到工作是学校背景不好等。总之我们不爽的时候,我们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自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而是一度的沉迷于指责他人和自己,我们就难以改变现状。&我有一剂良药,能根治人类的痛苦,那就是:意识到自己有病,并积极找方子治病。即通过反思和觉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责任,找到相应的改变策略,一改以往惯有失败的模式,并积极行动,就可以改变结果。&我始终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现状,并且让自我和结果都越来越好。只有他愿不愿意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区别。&而意识到自己有病的时候,恰恰是在人们感觉到痛苦和不爽的时候最容易做到。人们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感受自己,通常也是在人们不爽的时候完成。比如说感受到了负面的情绪和遇到了我们不喜欢的人与事。&心灵导师们常说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不喜欢的人是来给你做功课的&之类的话,其实这些话是想告诉我们,所有让我们痛苦的人和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们的出现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反观自己,改变自己。即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有病。&那些负面情绪是来帮助我们的,负面情绪是提醒我们去看看内在有什么东西卡住了,然后我们可以把卡住的东西拿掉,让自己的内心更畅通、更强大。&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是来给我们做功课的。他人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提醒我们去看看我们怎样运用了移情、投射等机制,怎么把最初依恋关系转移到他人身上。他人会成为我们有效的镜子反射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从他人身上看到自己并改进,让自己变得更宽容、和蔼、亲和力强。&环境也是。我们怎么对待了周边的教育、社会、大环境,我们就是在怎么对待自己。&失败与挫败也是来帮助我们的。失败不是让我们折磨自己的,而是让我们更好的停止并反思人生之路,避免盲目和冒进而犯更大的错。&所有让我们不爽的失败、他人和事物都是在提醒我们自身的行为模式和思考习惯出了点问题,需要我们跳出来看看,反观自我,并且从积极的一面去改正。这个世界本是就是变化的,变才能更好。人类更是如此,人们只有不停的改变自我,才能更完美。而这些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你要先知道自己有问题,然后才能改正。&当然你也可以陷入另一个极端:不知道自己有病。不知道自己有病分为两种症状:一种是&我没问题,我是对的,是他的问题&,一种是&我知道我有问题,但是他也有问题啊&。这两种情况都会基于对方的问题为主,期待对方改变。他们的主张是&你改变了,我就好受了。&&这感觉就像,你照了个镜子,然后觉得镜子把你弄得太丑了。于是你嫌弃镜子有问题,然后又换个镜子,再换个镜子。当然,镜子可能本身也有问题,但都不如你把自己弄得好看一点来得实惠,这样至少你不用太挑剔镜子,能照出你美丽的适合你的镜子也很多。&拼命的指出他人的问题来,不过是想证明自己是好的对的,不过是想获得一点价值感的认可,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好的。你变得好了,就可以满足我了,我就不用改变了&&这样,你就成了我妈了。但是一旦别人改变来适应你,也意味着你把自己困住了,因为你要依赖于这个人才能满足你。其他人你就很难控制了。&所以让自己自由、幸福、快乐的方式,就是意识到自己有病。这包括:&拿回自己的责任,所有的问题都有自己责任的部分,改变自己能做的这部分,就会影响结果的改变。&看到自己的选择,面对一件事情,你至少有3个选择。如果你觉得只有一种方案,那也是你的问题,因为你没有站到更高的角度来看,用思维定势把自己框住了。&感激所呈现的资源。所有的痛苦、问题、你认为有问题的人都是来帮助你成长的,感激他们。&欣赏自己。自己还能看到问题,并且能为改变问题做些什么。仅仅为自己能做的改变的部分,欣赏自己。&最后,我想说,当你意识到自己有问题,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起码你还知道自己有病,有病就能治,治了就能好,好了就能幸福。因此有病等于幸福。&当你意识不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那可能真的是绝症了。完美是不存在的,单方面的错误也是不存在的,你连问题都意识不到的时候,那真的是&&一无所有。因为连改变的意识都没有,机会也就更没有了。&还有就是,放过自己。绝对的心理健康和绝对的身体健康一样,是个泡沫。我们都有病,但是有病不是让我们自责和自卑的,而是让我们活得更好更幸福的。&病,是个褒义词。&本文由&& 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
&丛非从& 大龄2Bility 男青年,搞心理,不文艺。谢谢关心。
&在这里& 微信公众号 | 微博 | 豆瓣:&
&小广告&&&有了它,就可以随时看清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和心灵了呢。& OH卡工作坊,倾听你我的潜意识。。
爱一个人没有回应,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地走开。在爱情里,最在乎的一方,最后往往输得最惨。你再完美,也会有人对你不满,也会有人让你生厌。对人不要求全,对已无须苛责,该处的人,该做的事,抱最大的希望,尽最后的努力,但要做最坏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态。
【生活】像「说的」那样去生活
文 | 李相宜
& & & &去年冬天,我住在北京一个较为偏僻的地方。晚上从教堂回家,公交车已经没了,只好打的回家。
& & & &拦了辆出租车,把地名一报,果然司机师傅不太清楚。本来要下车,但一想这么晚了,一个女孩子站在路上太久也不安全,就和师傅说:「我们可以找找看,找不到就问人啊。」
& & & &心里想,自己对道路也不熟悉,别叫这个师傅带我绕路多花冤枉钱。有了这层对人的论断和担心,嘴上就不停地跟师傅唠叨「这样走进、那样走远」等等,其实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该怎么走。
& & & &师傅可能是北京郊区的,对道路不是太熟悉(只有那些北京郊区的人才肯做晚上的出租车生意,既辛苦又危险),我也是个路盲,所以走了不少冤枉路。我一路责怪:「你是司机啊,怎么能连路都不认识啊」,「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认路是你的职责啊」。我振振有词,而他只是陪着笑脸说:「我会问的。」
& & & &带着郊区人的朴实,师傅一路上问了好几次路人。奇怪的是,无论是车子里的司机,还是路上的行人,都不知道我说的地方,更有甚者,还警惕地关好车窗。我一路感叹世风日下,人人自危。
& & & &车子走走停停,我愈来愈急,对这个淳朴的师傅的埋怨也愈来愈厉害。看到计价表上的价钱超过了我预计的价位时,我的责问变本加厉。
& & & &这时,师傅说:「您就别再说我了,我的脸都没处搁了。」我扭过头看到这个师傅的脸憋得通红,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
& & & &我们继续找正确的路。师傅又下了车,去问一对漫步的情侣。当时我想:真是傻啊!问他们,人家会理你吗?人家正谈恋爱,怎么会理你呢!果然,人家搭理都没搭理他,他失望地回到车子里。
& & & &忽然间我觉得他好可怜,这时才注意到他其实已经五十开外了。看到他难过的神情,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想到了父亲在病榻上绝望的神情。父亲因为癌症去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生命本身的脆弱。
& & & &我在想,如果不是为了生计,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怎么会在这样的深夜开出租车呢?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又能忍受一个女孩子这样不停地唠叨呢?
& & & &我的羞愧立刻来了,忽然感到很难过。信主这么多年了,仅仅因为怕人家绕了路多收我的钱,仅仅因为自己的经济也不好,就这样去说一个并没有存心绕路的司机师傅。以我的伶牙俐齿,长这么大,不知道伤害过多少人。
& & & &是的,没错,司机应该对道路熟悉,不熟悉就是他的不对,但是,谁给了我责怪别人的权利?师傅不是故意绕路,又一路和我说对不起,我怎么还这样苛责人呢?
& & & &当爱、仁慈、宽容&&这些美好的字眼成为一种公开化的符号时,我们就有危险了。《圣经》里曾多次记载耶稣批评法利赛人的虚伪。
& & & &在形而上的精神世界里,或许我们给上帝预留了最高的位置,可在形而下的具体生活中,我们的语言显得苍白,我们的行动叫我们羞愧。
& & & &我不是基督徒吗?换另一个场景,我不是会跟他振振有词地宣讲福音吗,跟他说主的爱吗?换另一个场景,哪怕在别人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不也因着众人的缘故,装出一副愉快的笑容吗?但我的内心究竟有多少善呢?我的内心真的充满了爱与饶恕吗?
& & & &那一刻我想到使徒保罗的话:主啊,我想行的善行不出来,我不想行的恶却行了出来,我真是苦啊!如何承付这沉重的肉身呢?
& & & &下车的时候,因为绕了路,师傅少收了好几块钱。那时我愈发地羞愧了。
& & & &在周日的礼拜上,我作了这个见证。在众人面前,我留下了悔改的眼泪。
& & & &中国文化中有个词叫「慎独」,就是当一个人自处的时候,没有旁人看见的情况下,依然要谨慎自守。
& & & &我想到在平时,在别人的眼里,恐怕我还是个较好的基督徒。当我们的私欲不被牵引的时候,当我们不是定睛在自己得失的时候,我们还算得上是按照我们所说的那样去生活。
& & & &民间学者任不寐先生曾在知识分子中呼吁&&像「说的」那样去生活!
& & & &那是因为身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员,他太了解他们了!
& & & &他了解当他们口中说爱,让世界充满爱,当他们口中说道德,当他们指责别人的恶和社会不公的时候,他们自己的恶却被自己忽略了,说是说,做是做,「公开宣传水,私底下却饮酒」。
& & & &借着这件小事,我看到我们本相里的「恶」。我们虽然拥有了信仰,但仍得走在自我反省的路上。我们的生命,在这样的经历中渐渐长大。让我们真心祈祷从上面得来力量,从生活的点滴做起,让我们&&像「说的」那样去生活。
摘自《要有光》
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
文/&&你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快快乐乐地为自己活,潇潇洒洒地&自恋&,哪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精神病患者&,你也要做一个快乐的人。&如果你追求的快乐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只能悲哀地活在他人的阴影里。事实上,人活在这个世上,并不一定要压倒他人,也不是为了他人而活,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对自我的珍惜。&一个人是否实现自我,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优秀多少,而在于他在精神上能否得到幸福的满足。&在一本杂志上我看见过这样一个故事:玛利亚每天都在房前的空地上练习唱歌。一位邻居听了,冷笑着说:&你即使练破了嗓子,也不会有人为你喝彩,因为你的声音实在太难听了。&&可是,当玛利亚听了并没有自卑或者生气,她回答:&我知道,你所说的这番话,其他人也对我说过很多次,但我不在乎,我是为自己而活,不需要活在别人的认可里。我只知道我在唱歌的时候我很快乐,所以无论你们怎么指责我的声音难听,都不会动摇我继续唱下去的决心。&&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女孩却常常为了他人一句无意的嘲笑,或者因同事一次无心的抱怨而闷闷不乐,甚至开始彻底的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其实,这样的心态是不对的。&虽然我们有必要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也不能过分在乎,否则,烦恼的是你自己,痛苦的也是你自己。&一个朋友发短信对我说:&以前我很辛苦,因为我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所以,我很多时候都想做得面面俱到,结果把自己弄得很辛苦。现在,我开始跟着感觉走,也能比较清楚地表达我的看法。我只是想活得轻松一些,不要那么辛苦。&&的确,一生为别人而活着是很累的,也很愚蠢。&艾莉诺&罗斯福说过:&未经你的同意,没有人能使你感觉卑微。&&古希腊谚语也说:&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侮辱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来自别人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但你怎样接受、理解是属于你个人的事情,这一切都要你自己去看待、去选择。&谁是最高仲裁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歌德曾经说过:&每个人都应该坚持走为自己开辟的道路,不被流言吓倒,不被他人的观点牵制。&让人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不切实际的、应当及早放弃的期望。&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可是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适应他人,都无法做到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只有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受别人的消极影响,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你,你的生活才会是幸福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所感知的现实中,别人对你的看法也许有一定的原因和道理,但不可能完全反映出你的本来面目和完整形象。&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壹心理。
【一天一故事】九只母牛
& & & &一位医生来到非洲的一个部落来服侍。一天,酋长的儿子完成了国外的留学生活,回到了部落。一时间,所有人都在讨论他将要和谁结婚的话题。按照那个部落的风俗,男子求婚的时候,必须牵一只母牛给女方家里。大多数人只会给一只母牛,有时也会给两只。偶尔有人会给三只,但是那种情况极少出现。可是,当酋长的儿子去求婚时,竟然牵了九只母牛。而他求婚的对象也让人非常意外,竟然是一位既贫穷又多病,而且也无美貌的女子。
& & & &岁月流逝,当那位医生再次访问那个部落时,已经成为新酋长的老酋长的儿子宴请了他。医生再次见到酋长夫人时,她已经变得落落大方,甚至还能够说流畅的外语,这让他大为惊讶。那时,酋长告诉他:&事实上,那时只要一只母牛,婚约就会成立。但是我知道,求婚的时候得到了几只母牛对女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不想让自己的妻子觉得她只值一两只母牛,从而被限制来过一生。我那么做,是因为我非常爱我的妻子。&
& & & &主耶稣的十字架,便是我们所得到的九只母牛。就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闭上眼睛怎么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