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书法 孩子

《敬畏生命》“弘一法师在圆寂前”阅读答案
敬畏生命 ①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微信公众号:yuedudaan】
------分隔线----------------------------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 本站将第一时间处理。弘一法师出家前为何拒见妻子?妻子跪求相见无果
弘一法师出家前为何拒见妻子?妻子跪求相见无果
  三十七岁时,李叔同与佛结缘,思索良久,最终决定出家。他将自己多年来视若的书籍、字画、折扇、金表都赠送给了友人,就连衣服也一件不留。同事、朋友纷纷相劝,他都丝毫不为所动,携带了几件布衣和日常用品就头也不回地去了杭州虎跑寺。  去了之后,他立即换上僧人的衣服,屋子自己动手打扫,支个木板就当床,别人想帮忙,他一律不许。而且只吃素食,就连白菜里加点香菇,他都不会动一下筷子。  为了避免家人阻挠,他事先甚至没有跟妻子沟通。直到他进了寺院,妻子才得知消息,到寺院寻找。可是,无论妻子在房门口如何苦苦哀求,他都避而不见,妻子索性跪在那里不走。见此情景,连同去的人都忍不住落泪,李叔同却只是托人捎了一句:“当作我患虎疫死,不必再念。”  虽然已经出家,但家人并没有忘记他,还是偶尔会写家书来。每逢收到家书,别人都拆开细看,唏嘘不已,李叔同却一眼也不看,托人在封后面写:“该人业已他往,均原封退还。”别人觉得很奇怪,家书看一下又没事,只要不回就是了,为什么非得退还呢?李叔同答:“既然出家,就当自己死了。如果拆阅,见家中有喜庆事,定会开心,若有不祥事,易引挂怀,还是退了好。”  为了避免亲人朋友打扰,他的禅房上贴着四个字:“虽存若殁”,将所有探访的脚步阻止在门外,真是绝情到极致。  丰子恺说,李叔同是一个“做什么像什么”的人,无论诗词音乐,还是绘画戏剧,他样样认真到极致,就连出家,他也比别人做得决绝、彻底。或许,正是因为做什么事都如此专心,断绝其他念头,他才能成为令人景仰的弘一法师。  附录:李叔同在出家前写给日本妻子的一封信  诚子:  关于我决定出家之事,在身边一切事务上我已向相关之人交代清楚。上回与你谈过,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问题罢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决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这么做,请来信告诉我,你的决定于我十分重要。  对你来讲硬是要接受失去一个与你关系至深之人的痛苦与绝望,这样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请吞下这苦酒,然后撑着去过日子吧,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过这段难挨的日子。  做这样的决定,非我寡情薄义,为了那更永远、更艰难的佛道历程,我必须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间累积的声名与财富。这些都是过眼云烟,不值得留恋的。  我们要建立的是未来光华的佛国,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将不再回上海去了。我们那个家里的一切,全数由你支配,并作为纪念。人生短暂数十载,大限总是要来,如今不过是将它提前罢了,我们是早晚要分别的,愿你能看破。  在佛前,我祈祷佛光加持你。望你珍重,念佛的洪名。  叔同 戊午七月一日  后记:  1918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门。剃度几个星期后,他的妻子,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杭州灵隐寺,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劝说丈夫切莫弃她出家。这一年,是两人相识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决心已定,连寺门都没有让妻子和孩子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与他见最后一面。清晨,薄雾西湖,两舟相向。妻子:“叔同——”李叔同:“请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分页:1/1页&&
相关阅读推荐: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记得当年念大学时,每学期初都要痛下决心:从这个学期开始,缓慢而从容地用功,及
  同治皇帝是史上最短命的皇帝,6岁登基,19岁驾崩,上篇文章也讲述了同治皇帝傀
  1895年12月,袁世凯向清廷提交了名为《为练新建陆军上督办禀》的报告,提出
  细数中国古代历史上所出现过的帝王,数目居然有五百五十九位之多,在中国古代封建
  曾国藩家书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当然是写给家人看的。然而,在风云变幻的晚清时代,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史学界和民间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慕容冲,小字凤皇,是十六国时期西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冲容貌俊美且骁勇善战,年仅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抵御外侮的爱国者,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
  说到纪晓岚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在看过张国立老师饰演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之后大
  &光绪十一年7月27日清晨,七十四岁的湘人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  接到丧
  紫禁城在表面上是一片平静,内里的秩序却是糟乱一团。我不懂事的时候情形怎么样,
  康熙帝活了69岁,在那个时代,应该算是长寿的了。所以,康熙帝的养生之道很值得
  早几天发现的一个大的瓦里陶制面具。公元700到1200瓦里部落活跃在秘鲁安第
  随州市淅河镇蒋寨村八组农田改造施工挖出大批神秘青铜器后,昨日下午,湖北省文物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庆皇帝就感到窝囊:他差一点儿就当了大清的末代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生为了光复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等
  &八卦&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哲学概念,代表易学文化,渗透在东
  据英国《每日邮报》10月19日报道,公元前14世纪的埃及少年法老王图坦卡蒙(
  南京栖霞山有一批&高僧塔林&,已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这几年山上也曾发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考古学家发现1600年前一个精致的罗马高脚杯,证实
  近日,四川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弥牟镇三星村,发现了一个夫妻合葬墓穴。据考
  日晚,中南海瀛台涵元殿阴森凄凉,经过了漫长十年的幽禁生活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建议立即追击,以便扩大战果,但为郑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沿海北上,很快打到了浙江。道光认为不能老被洋人欺负
  曹真自小就骁勇善战,硬朗而有魄力。但是,他虽然有着赫赫的功绩,伐蜀之战却是他
  西晋晋武帝时期,东北方主要的部族有两个,一个是乌桓,一个鲜卑拓跋。熟悉三国的
打退了突厥对太原的进犯,起兵被李渊提上了日程他的目标是西入关中,攻下长安打太原!
  其实刘备伐吴就是指夷陵之战,这一战役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
  玉壁在南北朝时,是极为显要的军事重镇,是东魏和西魏扩展势力,向对方进发的咽喉
  万历朝鲜战争中朝日军力对比悬殊,在这场持续了七年的战争中,双方的兵力、人数和
  鸣梁海战是发生在朝鲜和日本之间战争,这一场战争发生在1597年,在这一场战争
  公元1626年的宁远大战,是明朝对抗后金连续八年失败以来的首次胜利,其在中国
  1900年,慈禧太后从顺贞门走出了她一手遮天的皇宫,狼狈地踏上了西逃之旅,全
  清朝时,河间府以出太监而闻名。但凡有吃有喝,谁愿意去做那不足之人呢?河间府出
  清朝的公主出生之后,即受到&特殊&的对待。自出生至下嫁,仅能和她的生母见数十
  在中国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那都是家常便饭,不过前提是他有那个能力养,能让妻妾吃
  1896年5月沙皇尼古拉二世举行了一个声势浩大且隆重无比的加冕典礼。李鸿章曾
  秦朝有一个叫张负的富翁,他的孙女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奇葩了。这个女子年纪轻轻,却
  朝鲜王朝历史上有多个版本的三大妖女,还有四大妖女。但不管是哪个版本,有两个人
  北洋海军在1888年正式成军时,其实力大大超过日本海军,然而此后至甲午战前的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
  日,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八国联军开始攻打北京城。慈禧接连
  我们常常说,某某女人有旺夫相,娶了她之后丈夫大富大贵。其实所谓的旺夫相,主要
  毕加索是西班牙一位天才画家,1973年逝世,享年92岁,他在生前有很多故事,
  柳宗元是唐朝人,于公元773年生于唐代宗年间。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
  沃尔特&惠特曼被称为&诗歌之父&,由此可见,他在诗歌上的造诣非常深厚,但是他
  李贽在现代被认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而当时他是因为思想是&异端邪说&而被捕入
  高尔基是前苏联时期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在诗歌方面同样著名。他的海燕之歌是无数
  竺可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气象学家,尤其是在教育工作上,竺可桢提出了&人皆可以
  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先后毕业于哈罗公学和剑桥大学,他不是一个刻苦学习
  雪莱是英国的文学家,他因为他的诗集而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表
  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主张的思想就是&依法治国&,这也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独霸
  蒙古族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一直以来笼罩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在蒙古族建立元朝时
  高尔察克黄金指的是沙皇拨给高尔察克的500吨黄金,作为资费使用。但是高尔察克
  冯梦龙是我国的著名学者,生平著作很多,不过大多都是讲述爱情的。而冯梦龙之所以
  冯梦龙是我国的著名学者,生平著作很多,不过大多都是讲述爱情的。而冯梦龙之所以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作家,在小说和诗歌等领域都有着十分杰出的贡献。那么普希金简
  纵观历史,中国的文学大家数不尽,方维仪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著名
  罗隐是哪个朝代的呢?他是晚唐的文学家。在罗隐身上有两件奇事。第一件就是他考了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  
  在1637年的时候顾贞观在无锡地区降生,而他的母亲本来也是诗书之家的孩子,从
  提起泰戈尔这个人物历史上有诸多记载,他是一位十分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伟大的文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号良图。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
  王夫之和王守仁都是明代的著名人物,王守仁是明朝后期的人物,在当时的社会上影响
  画家德拉克洛瓦是法国著名画家,他是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德拉克洛瓦继承和发
历史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现代中国佛教史上,以律学名家,严修戒律而被称为中兴南山宗的一代高僧是中年出家的弘一法师。
弘一(),俗姓李,幼年名成蹊,后改名文涛,字叔同;又名广平,又易名哀,字哀公;又名岸;又名息,字息翁;又名婴;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自称当来。弘一原籍系浙江省平湖市人,生于天津市,在家行三,长兄早逝,仲兄比他年长十二。他五岁丧父,七岁时,跟二哥受启蒙教育,以后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并临篆帖,练习填词、篆刻。十八岁时,他与俞氏结婚,同年进入天津县学,在正规学校学习。此时改名文涛,字叔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携眷奉母南迁上海,并进入城南文社。来上海的第二年,搬入城南草堂“李庐”,自号“李庐主人”。二十一岁时,出版了《李庐印谱》、《李庐诗钟》,次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从蔡元培受业,并改名李广平,一年后在罢课风潮中退学。退学后创办“沪学会”(1905),提倡办补习班,改良社会风俗,并作《祖国歌》传唱全国。同年四月母亲去世,他东渡日本流学,改名为李岸。到日本的第二年,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并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上演话剧,自演茶花女等角色。1910年他携日本妻子及一双儿女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从事教学,在浙江第一师范时,改名李息,字息翁。
1916年,李叔同二十七岁,他到杭州虎跑泉的定慧寺,试验以断食来净化身心,共断食十七天,从此之后,开始改奉僧人生活,并易名李婴。第二年,他在定慧寺从了悟和尚受居士戒,为在家弟子,法名演音,号弘一,自称当来沙弥。在家一年,他把诸事都作了安排之后,于日在定慧寺披剃,正式出家。妻子返日前,来寺中告别,他坚决不见俗家人,妻子含泪而归。同年九月,在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
出家后,弘一逐渐以律学为修学的重点,其中的初因,弘一曾自述为“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要集》。”(《余弘律之因缘》,见《弘一法师》,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版,以下所引弘一之语都出自该书)《灵峰宗论》虽非律学专著,但也有智旭对于僧家守律的见解,当他读到其中的出家之人“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一句及引自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时,内心深受触动,服膺不忘(见《与仁开法师书》)。弘一原先所学的律,是印度佛教的有部律(义净所传译),为了闭门研律,他甚至谢绝一切交往。根据他的体会,学有部律应该遵循这样的次序:先熟读背诵《?刍戒经》,并参阅《律摄》,次阅《?刍毗奈耶》五十卷和《尼毗奈耶》二十卷,并摘录要点,归纳整理。次阅《破僧事》、《药事》、《出家事》、《安居士》、《随意事》、《革事》、《耻那衣事》、《杂事》、《尼陀那》、《目得迦》,并作摘录。次阅《百一羯磨》,次阅《南海寄归内法传》,摘录律学部分,并阅《护命放生轨仪法》、《受用三水要行法》和《说罪要行法》。在这个基础上,编录《毗奈耶颂略注》、《律摄表记》等。他认为中等根器者按照这个入门次第,二年就可学成(见《学有部律入门次第》)。有部律名相众多,他自己学起来都忘前失后,因此他将主要概念排成表,使人能一目了然,方便学习。
在研习有部律的同时,他接触到了南山三大部,但并未引起重视,“于三大部仍未用心穷研,故即专习有部律。”(《余弘律之因缘》)后受徐蔚如居士启发,而改宗南山律。徐认为,我国千余年来都是秉承南山一宗,如果现在要弘扬律学,应该遵守这个旧制,不可改变。弘一接受了这个意见,兼学南山,不弃有部。于是他于1931年2月,在佛前发专学南山之愿。
在此之前,北伐初期时,传言当局要毁寺逐僧,弘一得知后致书浙江省当局蔡元培、马叙伦等人,建议改革僧制,并主张应请僧众代表参加当局的整顿委员会。对于佛门中服务社会的一派(所谓新派),他主张提倡,对于山林办道的一派(旧派),主张尽力保护,必不可废。对于既不服务社会,也不山林办道的一派,也要适当处置。希望由浙江做出经验,再推广全国。
弘一出家后的行动,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省内各地和福建省的厦门、泉州等地,居无定所,如行云流水,于各地从事经典的整理、著作编撰及讲解经律。1919年,弘一撰《赞颂辑要弁言》,1923年,撰《印造经像之功德》,次年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1926年,整理《华严疏钞》,在上海闸北的“世界佛教居士林”讲律。1933年又在厦门妙释寺开讲《随机羯磨》。
除去讲律,弘一也讲华严。除了律学,弘一所重者当推华严了,他认为,学华严,必须是读诵和研习并行。就读诵而言,喜好先简后繁者,可先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卷,或再读《华严经净行品》,有余力,还可读《菩萨问明品》、《贤首品》、《初发心功德品》、《十行品》等。就研究而言,应先读《华严感应缘起传》,还可看《华严悬谈》第七、第八两章。《华严合论》可最后才看。
日,弘一法师在泉州去世,临终前留有遗嘱三纸,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并书“悲欣交集”四字。在十几年前,上海的报纸就两次误登过他去世的消息(见《与俗侄李晋章居士》)可见弘一在世之名声,民众对弘一之关心都非同一般。星相家曾测弘一寿命为六十或六十一,弘一说:“寿命修短,本不足道,姑妄言之可耳。”(同上)
弘一留下的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及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外,还有《南山道祖略谱》、《在家律要》、《四分律含注戒本讲义》等。
弘一之学,重要在律与华严,尤其是南山律学,但对于佛学中的其他流派,也有一个包容的态度。
对于律学,弘一将诸戒从四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戒法,二是戒律,三是戒行,四是戒相,佛道以此四者为本,依此而修方有成果。这四种分析,出自南山宗,道宣讲一切诸戒都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
弘一对于戒律,重在修持,他一日之内,礼佛、念佛、拜经、阅经、诵经、诵咒等,余下的空闲时间,不出一小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感到出家人生死事大,所以不敢放逸安居(见《与杨白民居士》)。弘一平时严以律己,偶尔对当时教内戒律废弛状况有所微词,也反省自己这种“轻举妄动”的行为,称自己“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大言不惭,罔知自省。”“妄想冒充善知识”(《与仁开法师》)。他不但作这样的反省,还将僧俗所曾称的老法师、法师、大师、律师等尊号,一律取消,发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闭门思过”(同上)。
对于华严,弘一亦很重视,他特别推崇《华严疏钞》,认为此书法法具足,有如一部佛学大辞典,只要精研此书,于各宗都能相通。他常以华严著作中的法语,集成联句,寄语后贤,例如他书“智慧照十方庄严诸法界,大慈念一切无碍如虚空。”诸如此种,曾集成《华严集联三百》一书。
对于净土法门,弘一也非常推崇,他曾作一偈,可见一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甲戌初夏大病说偈》)他曾勉励有的居士专修持名念佛,不要旁修他法,这也是根据其根机而应时设教,他讲“不必执定己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与邓寒香居士》)。
弘一的佛学见解,散见于各处,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其戒行,更在于其人格风范,在于其振兴佛教,救世救民的精神。至于弘一在书法、音乐、话剧等方面的成就,更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
| 我也来回答 | 修改回答 | 采纳为答案 | 评论(1) | 投诉 |
--------------------------------------------------------------------------------
回答者:UC
级别:新手 ( 09:33:40) 李叔同日本妻子叫雪子(诚子?),各处说法不尽相同。我找到几个网址,有兴趣可以看看:
该页面收藏了有关李叔同的几篇文章:
 1、弘一大师
 2、诗人李叔同出家
 3、高僧弘一大师与他的日本恋人阿熏 (二)
 4、高僧弘一大师与他的日本恋人阿熏 (一)
 最近还有介绍李叔同故事的影片《一轮明月》上映,故事概要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叫诚子,参见《夕阳山外山——弘一大师李叔同的俗家生活传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作者参阅了很多相关文章写的。
一双儿女,那孩子是带回日本,还是留在天津老家?
| 我也来回答 | 修改回答 | 采纳为答案 | 评论(0) | 投诉 |
现代中国佛教史上,以律学名家,严修戒律而被称为中兴南山宗的一代高僧是中年出家的弘一法师。
弘一(),俗姓李,幼年名成蹊,后改名文涛,字叔同;又名广平,又易名哀,字哀公;又名岸;又名息,字息翁;又名婴;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自称当来。弘一原籍系浙江省平湖市人,生于天津市,在家行三,长兄早逝,仲兄比他年长十二。他五岁丧父,七岁时,跟二哥受启蒙教育,以后开始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并临篆帖,练习填词、篆刻。十八岁时,他与俞氏结婚,同年进入天津县学,在正规学校学习。此时改名文涛,字叔同。戊戌变法失败后,他携眷奉母南迁上海,并进入城南文社。来上海的第二年,搬入城南草堂“李庐”,自号“李庐主人”。二十一岁时,出版了《李庐印谱》、《李庐诗钟》,次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从蔡元培受业,并改名李广平,一年后在罢课风潮中退学。退学后创办“沪学会”(1905),提倡办补习班,改良社会风俗,并作《祖国歌》传唱全国。同年四月母亲去世,他东渡日本流学,改名为李岸。到日本的第二年,他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并组织话剧团体“春柳社”,上演话剧,自演茶花女等角色。1910年他携日本妻子及一双儿女回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江苏等地从事教学,在浙江第一师范时,改名李息,字息翁。
1916年,李叔同二十七岁,他到杭州虎跑泉的定慧寺,试验以断食来净化身心,共断食十七天,从此之后,开始改奉僧人生活,并易名李婴。第二年,他在定慧寺从了悟和尚受居士戒,为在家弟子,法名演音,号弘一,自称当来沙弥。在家一年,他把诸事都作了安排之后,于日在定慧寺披剃,正式出家。妻子返日前,来寺中告别,他坚决不见俗家人,妻子含泪而归。同年九月,在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
出家后,弘一逐渐以律学为修学的重点,其中的初因,弘一曾自述为“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要集》。”(《余弘律之因缘》,见《弘一法师》,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四版,以下所引弘一之语都出自该书)《灵峰宗论》虽非律学专著,但也有智旭对于僧家守律的见解,当他读到其中的出家之人“不可轻举妄动,贻羞法门”一句及引自孟子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时,内心深受触动,服膺不忘(见《与仁开法师书》)。弘一原先所学的律,是印度佛教的有部律(义净所传译),为了闭门研律,他甚至谢绝一切交往。根据他的体会,学有部律应该遵循这样的次序:先熟读背诵《?刍戒经》,并参阅《律摄》,次阅《?刍毗奈耶》五十卷和《尼毗奈耶》二十卷,并摘录要点,归纳整理。次阅《破僧事》、《药事》、《出家事》、《安居士》、《随意事》、《革事》、《耻那衣事》、《杂事》、《尼陀那》、《目得迦》,并作摘录。次阅《百一羯磨》,次阅《南海寄归内法传》,摘录律学部分,并阅《护命放生轨仪法》、《受用三水要行法》和《说罪要行法》。在这个基础上,编录《毗奈耶颂略注》、《律摄表记》等。他认为中等根器者按照这个入门次第,二年就可学成(见《学有部律入门次第》)。有部律名相众多,他自己学起来都忘前失后,因此他将主要概念排成表,使人能一目了然,方便学习。
在研习有部律的同时,他接触到了南山三大部,但并未引起重视,“于三大部仍未用心穷研,故即专习有部律。”(《余弘律之因缘》)后受徐蔚如居士启发,而改宗南山律。徐认为,我国千余年来都是秉承南山一宗,如果现在要弘扬律学,应该遵守这个旧制,不可改变。弘一接受了这个意见,兼学南山,不弃有部。于是他于1931年2月,在佛前发专学南山之愿。
在此之前,北伐初期时,传言当局要毁寺逐僧,弘一得知后致书浙江省当局蔡元培、马叙伦等人,建议改革僧制,并主张应请僧众代表参加当局的整顿委员会。对于佛门中服务社会的一派(所谓新派),他主张提倡,对于山林办道的一派(旧派),主张尽力保护,必不可废。对于既不服务社会,也不山林办道的一派,也要适当处置。希望由浙江做出经验,再推广全国。
弘一出家后的行动,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省内各地和福建省的厦门、泉州等地,居无定所,如行云流水,于各地从事经典的整理、著作编撰及讲解经律。1919年,弘一撰《赞颂辑要弁言》,1923年,撰《印造经像之功德》,次年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初稿。1926年,整理《华严疏钞》,在上海闸北的“世界佛教居士林”讲律。1933年又在厦门妙释寺开讲《随机羯磨》。
除去讲律,弘一也讲华严。除了律学,弘一所重者当推华严了,他认为,学华严,必须是读诵和研习并行。就读诵而言,喜好先简后繁者,可先读《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卷,或再读《华严经净行品》,有余力,还可读《菩萨问明品》、《贤首品》、《初发心功德品》、《十行品》等。就研究而言,应先读《华严感应缘起传》,还可看《华严悬谈》第七、第八两章。《华严合论》可最后才看。
日,弘一法师在泉州去世,临终前留有遗嘱三纸,遗偈“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并书“悲欣交集”四字。在十几年前,上海的报纸就两次误登过他去世的消息(见《与俗侄李晋章居士》)可见弘一在世之名声,民众对弘一之关心都非同一般。星相家曾测弘一寿命为六十或六十一,弘一说:“寿命修短,本不足道,姑妄言之可耳。”(同上)
弘一留下的主要著作,除上面提及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外,还有《南山道祖略谱》、《在家律要》、《四分律含注戒本讲义》等。
弘一之学,重要在律与华严,尤其是南山律学,但对于佛学中的其他流派,也有一个包容的态度。
对于律学,弘一将诸戒从四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戒法,二是戒律,三是戒行,四是戒相,佛道以此四者为本,依此而修方有成果。这四种分析,出自南山宗,道宣讲一切诸戒都有戒法、戒体、戒行、戒相四科。
弘一对于戒律,重在修持,他一日之内,礼佛、念佛、拜经、阅经、诵经、诵咒等,余下的空闲时间,不出一小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感到出家人生死事大,所以不敢放逸安居(见《与杨白民居士》)。弘一平时严以律己,偶尔对当时教内戒律废弛状况有所微词,也反省自己这种“轻举妄动”的行为,称自己“自命知律,轻评时弊,专说人非,大言不惭,罔知自省。”“妄想冒充善知识”(《与仁开法师》)。他不但作这样的反省,还将僧俗所曾称的老法师、法师、大师、律师等尊号,一律取消,发誓“不敢作冒牌交易,且退而修德,闭门思过”(同上)。
对于华严,弘一亦很重视,他特别推崇《华严疏钞》,认为此书法法具足,有如一部佛学大辞典,只要精研此书,于各宗都能相通。他常以华严著作中的法语,集成联句,寄语后贤,例如他书“智慧照十方庄严诸法界,大慈念一切无碍如虚空。”诸如此种,曾集成《华严集联三百》一书。
对于净土法门,弘一也非常推崇,他曾作一偈,可见一斑:“阿弥陀佛,无上医王,舍此不求,是为痴狂。一句弥陀,阿伽陀药,舍此不服,是为大错。”(《甲戌初夏大病说偈》)他曾勉励有的居士专修持名念佛,不要旁修他法,这也是根据其根机而应时设教,他讲“不必执定己之所修为是,而强人必从,以根器各异,缘业不同,万难强令一致”(《与邓寒香居士》)。
弘一的佛学见解,散见于各处,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其戒行,更在于其人格风范,在于其振兴佛教,救世救民的精神。至于弘一在书法、音乐、话剧等方面的成就,更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
113.246.117.*
不要以为写得长就是好的
你先看看问题再答,你的回答驴头不对马嘴,你扯那么远干嘛?SB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不是坐化.他圆寂时已六十几岁. 圆寂时,他的思维极清醒,他躺在了一张木板床上,让他身边的平日与他最亲近,最仰慕他的一位比丘离去,并嘱关好门,然后他就往生净土了....
祖师的话都有深意,我们初学不理解,很正常。可先存疑,不必急于解决。如果有时间,就慢慢学,继续深入?藏,自然而然会通的。没时间,就念佛求往生,最终都会明白的。
弘一法师墓塔在泉州
弘一法师(年),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叔同、息霜,号漱筒、演音等,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
以前卢炜祈老师教我们学篆刻,要求我们准备三本书:
1,《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2,《篆刻入门》(孔白云)
3,《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罗福颐)
( 卢炜祈,已...
大家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一法师书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