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过五关斩六将将是什么时候

让大家真的愿意称Lyn为神的是什么时候?_魔兽lyn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64贴子:
让大家真的愿意称Lyn为神的是什么时候?
我是在当年最早时,年年一个人过五关斩六将,却又总败给,最后雪耻
随后会放制作过程
据说学渣看完都把课本扔了
少年时期的本人钱不多,...
上海推出小小男子汉教育...
楼楼在排序的时候,一度...
时间在不停的流逝,留下...
这里是电视剧组,我是蓝白
喜欢抠伤口的结痂
时尚时尚最时尚,自拍肯...
我称自己为斜杠青年-龙...
百度美女吧,原生态美女...
本期内容很精彩,保证你...
挂机一个月得百万,你还蓝瘦香菇么?
07年MCG4比0带走Moon。
操曰:“lyn真乃天神也!”
你看今天kof,1穿6还不是神吗?
2011年之后,以前叫美,吹风猎人,打鬼小队长,09年之后又叫三大兽王之一,抢钱王,奖金王,后来叫lyn神估计是11年12年了,来来来,大声说,lyn神最强无争议,轻松夺冠无悬念
16年8月13日 中韩对抗赛1K6
应该是第一赛季了吧,当时lyn和打的,2本刚好的时候那时的意思是ud强势期,可是lyn通过完美的站位硬是在fov家里杀了回程的满状态的双英雄和所有蜘蛛等,那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中lyn对抗赛的时候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这几张图片足够判断印广法师的知见问题 (此人以过五关斩六将证菩提邪说宣传当场开悟)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建议你持《楞严咒》。你说末学师父就算了,还带上那么多人。师兄以为讲法是随随便便讲的吗,末学也承认师 ...
你的师父是他们说的这个人吗?哦,那可要小心了,依法不依人,这话可不是对别人说的。有些问题是究竟和方便弄拧了,可是,有很多彻根彻底的不正确,可要看清了。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建议你持《楞严咒》。你说末学师父就算了,还带上那么多人。师兄以为讲法是随随便便讲的吗,末学也承认师 ...
反对一个人或是一件事,正确的做法,就是把此人的言论摆出来给大众看,看讲的是不是有道理,而不是随便扣帽子,诸如:你反对政府,你就是魔!那政府还批准开发商强拆温泉寺,批准强拆瑞云寺,强拆兴教寺,你们也支持吗?还讲要做毛泽东的和尚,那毛泽东号召红卫兵破四旧,拆寺驱僧毁经砸佛像,难道你们也支持吗?还有诸如:你不持楞严咒,你就不能批评别人等等,这些都是文革的做法,要打倒一个人,不是评论这个人说的东西对不对,而是直接了当,你反对政府,你不会背毛主席语录,你肯定就是坏人!张志新、遇罗克、林昭,当时都是反对毛的,难道他们都是坏人吗?
建议你如果要讲我是魔,那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一,我引用的印广法师的语录,其实是我自己杜撰的,印广法师根本没讲过这种法,你大妄语,你就是魔!二,承认印广法师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有更深的含义在,就象禅宗里面也经常有呵佛骂祖之类的公案,并分析一下,说明我是以愚痴之凡夫心,来妄测你师父之高深禅机,你就是魔。
我觉得这两种做法会比较好一点,你觉得呢?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没听说过有《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这部经,依法不依人可能就是针对这些人说的吧。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有看过,图片上提到的这几句,看的时候绝对是没有在意,还好就这几句,其他的大家还是可以公认过的去的,不过《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的话,现在是一句话也想不起来,就知道提到的是【法华经】【法华经】【法华经】【法华经】【法华经】。。。。。。。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依金师兄的佛学水平应该完全看得出广法师讲法中所存在的问题的。
开悟是不错。可是楞严经讲的十分清楚,开悟之后,完全断除了淫欲,是为干慧地。
干慧地未与如来法水相接是名干慧地。
干慧地发菩提心,才是初发心菩萨。在位属十信位菩萨。
依据梦参法师所讲,十信位要一万大劫才能够修圆满。
所以,即使开了悟,仍然是凡夫。
智者大师六即佛的理即佛。
所谓的开悟,依据楞严经就是知道真心不生不灭。自心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不灭。就这一桩事情。
同时,楞严经指出修行需要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
最后指出,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不知师兄为何视而不见。为何依人不依法?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本帖最后由 菜园的虫子 于
12:47 编辑
删了。这个年头也就这样了。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印广法师的讲法比快餐还要快餐,比浓缩还要浓缩。只能算个广告语。
世尊讲楞严经时,波斯匿王62岁。据说与世尊同岁。世尊也62岁的话,已经证到32年了。僧团大阿罗汉一千多人,有了相当的佛学基础。
阿含8年。方等12年。般若22年。法华8年。楞严经在般若经讲了一半的时刻讲的。大阿罗汉们有修有证,世尊让他们回小向大,发菩提心。
现代人不但无修无证,佛学的名相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就听法师一座法成佛?
依世尊那样精进,还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业力凡夫一品无明未破如何成的佛?
佛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个证得了?
圆教初住菩萨可以示现百界作佛,哪个证得了初住菩萨。示现一下如何百界作佛?
未证言证,未得谓得是大妄语。看看四种清净明诲怎么讲的?
补充内容 ( 12:08):
已经证道32年了
补充内容 ( 12:13):
已经证道32年了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19:41 编辑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为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辛四大妄语戒 言而不实为小妄语,妄称圣人,是大妄语;妄语亦生死根本,必须戒除。不惟出言要诚实,且勿大言不惭,若口若心,俱皆成实,方名持戒清净。若六道中,假设有一众生,身心虽不再犯杀盗淫,梵行已得成就,自可出离生死,但若犯大妄语,则于所修三摩地,不得清净。因其贪求名闻利养,妄起邪见,将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因为不淫,清净梵行,为法身如来种;不杀即大悲,为应身如来种;不盗即智慧,为报身如来种;断淫杀盗,成就三如来身。今因大妄语,使前戒行尽失,成佛无望,故曰失如来种。何谓大妄语?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即未得圣果,而谓已得;未证圣道,言已证道。其目的在求世间之尊荣殊胜,位居第一。谓前人言以下,是阐明其未得谓得之相。须陀洹是初果,译云预流;斯陀含是二果,译云一来;阿那含是三果,译云不来;阿罗汉道是四果,译云无生,杀贼,应供。辟支佛译云缘觉,或独觉。四果圣人,断三界见思,辟支佛更侵习气,位居四果之上。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正显其妄语之大,不特未得小乘果,未证二乘位,己谓得言证;今更妄自夸大,自己已是十地以前,住、行、向、三贤位菩萨,甚或自称,是地上菩萨。以求彼前人尊重,向自己礼拜忏悔,恭敬供养。阿颠迦译云无善心,大妄语之人,出言诳惑,毫无善心,如此恶心狂人,唯名利是求,梵行不立,成佛无望,故曰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多罗树一枝直上,断即死,不复生。佛以此喻大妄语人,以魔刀剑,自断善根,故佛记是人,永断善根,无复正知正见,沉沦三涂苦海,纵有禅智,只益魔业,不能修成,真实三昧。 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末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此明佛敕诸菩萨,及大阿罗汉,应身末法,摧邪扶正,教化众生。作种种形,即随类现身;度诸轮转,即令众生舍邪归正,广脱生死。或作沙门等四句,是现顺行,如是乃至以下,是现逆行。若顺若逆,无非志在涉俗利生,与之同事,然后伺机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始终不肯自言,我是真菩萨,或真阿罗汉,以泄漏佛之秘密;反而轻言自己属于晚辈末学。唯除二句,显诸圣应世,住则不泄,泄则不住。故除临终舍报,暗中遗言付嘱外,绝不自认菩萨再来,或佛应世。如丰干禅师,是阿弥陀佛应世,出自寒山之口。据传,丰干住于天台山国清寺碾米房,常骑虎出入,众不知其为何人。一日丰干,邀寒山、拾得同朝五台山曰:与我同行,是我同流,不与我同行,不是我同流。寒山问曰:汝朝五台作甚么,干曰,朝礼文殊。寒山曰:汝不是我同流,我不与汝同去。于是丰干独行,至杭州,适有闾邱胤被朝廷派任台州刺史,忽患头痛病,医药罔效,丰干特往访,取水一杯,持咒讫,以水置手心,向其头三扑,痛即止。遂感谢,询其来自何处,丰干曰:住天台山,国清寺。问寺中大师有道行者几人,干曰:我无道行,寺中高僧,如文殊化身之寒山子,普贤化身之拾得,皆在寺中游化人间。胤备礼酬谢,干不受而去。及胤到任三天,即到国清寺进香,问知客僧,寒山拾得二大士何在?知客说:此二人乃疯僧,可传令来见,胤曰不可,坚持往见,知客僧遂陪至厨房;寒山拾得,正在灶门烘火,二人且语且笑,人皆不识其所言何语。胤一见即拜,二人狂奔,胤追之,至寒山岩,二人入,寒山回首曰:贼!贼!贼!丰干饶舌。弥陀不事,礼我何为?胤随入岩中,不见二人,自此不复再见寒山拾得。如杜顺和尚偈云:‘游子漫奔波,登山礼土坡;文殊只这是,何处见弥陀。’又如弥勒菩萨,四明应化,为布袋和尚,将舍寿时云:‘弥勒自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哪得识。’云何以下是斥责辞,是人,即成爱见魔之人,以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惑乱后世,末学众生,故成大妄语。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前佛敕菩萨阿罗汉,于末法现身说法;今敕阿难,转教后世初心之人,欲修三摩地,虽先已断淫杀偷,复要断诸大妄语,此是古今诸佛,第四种决定清净,修学之明诲。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 此以喻明,不断妄语之害。凡夫妄语如干粪像,诸佛功德,如旃檀木。以大妄语之秽因,欲求佛果妙香;正如刻人粪,为栴檀形,岂可得哉。 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此诫断妄。直心,即无妄之心。无妄便是成佛之道场。华严经云:‘菩提妙树法,生于直心地。’维摩经亦云:‘直心是道场。’故持戒比丘,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尚要正直,无得虚假。云何可以妄自称大,谓自己已得上人之法?未得谓得之人,正如穷人,妄号自己为帝王,必受国法所诛。三乘圣贤,尚不可窃,况佛乃出世法王,岂可妄窃。大妄语者,即因地不真,将感三涂之苦,故曰果招纡曲。以不善不真之因,以求至真至善之菩提,正如人以口咬脐,终不能及;妄语之人,已灭佛种,更欲谁来,成就佛道?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此显断妄之益。若能断大妄语,心如弓弦之直,无有纡曲之相。行住坐卧,一切悉皆真实,则能直入三摩地,永无魔事。魔事邪险乖曲,今既心行正直,魔自不得其便,故能永无魔事。佛印证是人,必然成就菩萨所修之无上佛果。若能如我所说,断淫杀偷妄,则是正法,名为佛说;否则,即波旬说。 此四清净明诲,是以正拣邪,令末法众生,得知去邪就正。否则,修行无益,唯增魔眷,岂可不慎?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终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有看过,图片上提到的这几句,看的时候绝对是没有在意,还好就这几句, ...
邪师说法也不是说每句都是邪知邪见,如果都是邪见,也吸引不了那么多弟子。把正法和邪法混在一起说,很多人就不容易判断了,选择性失明。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依金师兄的佛学水平应该完全看得出广法师讲法中所存在的问题的。
开悟是不错。可是楞严经讲的十分清楚,开 ...
末学不同意你的“开悟”说,观点在主贴。
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末学不同意你的“开悟”说,观点在主贴。
南无阿弥陀佛。
开悟是佛说的。
什么是开悟?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何为开悟?阿难开悟悟到了什么?
何为开悟?开悟指的是哪些?阿难开悟,悟到了什么?
卯三 显见不灭 分四  辰初 会众作意请  二 启匿王出词别请  三 如来征显不灭  四 王等极为庆喜  今初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遇慈母,合掌礼佛。
  此文礼佛之前,乃经家所叙,愿闻之后,为会众意请。闻佛示诲,身心泰然者:前闻能推非心之斥,矍然惊怖!复闻离尘无体之验,默然自失,身心皆不自在。今者闻佛指示,盲人瞩暗,见性是心,训诲客尘、主、空,见性不动,了知见不属眼,性元不动,非同妄识之无体,故得身心泰然安舒自得貌。
  念无始来者:抚今追昔,追念最初一念,无始无明,妄动以来,转如来藏,而为识藏,虽具识精元明,缘所遗者。自缘不及非失似失,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故曰失却本有真心。既已迷真,势必认妄,认内摇外奔,昏扰扰相,以为心性,故曰妄认缘尘,分别影事。能缘尘境,而起随念计度,二种分别,随尘起灭,如尘之影,故曰缘尘分别影事,即第六意识。
  今日开悟:即悟向之能推之心,离尘无体为影事,今之能见之性,离根脱尘为真心,真妄分明。借喻以明,悲庆之意。前者认妄,如失乳儿,身命将绝,何等可悲?今获见性。如遇慈母,慧命可续,曷胜庆幸?是以合掌礼佛,谢前请后。
  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此乃意请。前既悟头动,见性不动,已于妄身中,悟明真性;复经如来印可,何以还要求佛,显出真妄虚实?因佛责遗失真性,颠倒行事,遂疑既具不动见性,何以复责遗失?故愿如来,向吾人身心之中,显出何者是虚妄,现前有生灭,何者是真实,现前不生灭。
  二发明性:二即身、心二者。以不动见性之真心,不离动摇四大之色身,则身、心二者之中:一动一不动;一真一妄;一虚一实;一生灭一不生灭。求佛于身心二者之中,一一发挥证明,谁是虚妄生灭无常性,谁是真实不生灭常住性,令众决定取舍,以免遗失真性,颠倒行事也。初会众作念启请竟。
敬请常念[南无]——论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开悟是佛说的。
什么是开悟?
或许我只是误会了你的观点,南无阿弥陀佛。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阿难是如何开悟的,开悟后说了些什么? [color=#444444 !important]
& & & & & & & & & & & & & & & &
[color=rgb(68, 68, 68) !importa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积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听众收听
电梯直达[url=]
& & & & & & & & & & & & & & & & [/ur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19:08 编辑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当尔之时,就是说完了七大的时候,阿难及在这个法会的大菩萨摩诃萨、大阿罗汉,这些个无漏圣众、大比丘僧等,承蒙如来把这种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境界,这种的道理、这种的法来开示给大众。 I2叙开悟(分二)
J1叙心荡然 J2叙身荡然
今J1 身心荡然,得无挂碍。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这一些个大众,得到世尊的微妙的开示,身心荡然:身和心都荡然。怎么叫“荡然”呢?本来,“荡然”,就什么也没有了、空了,就好像用水,把尘垢都洗去了,现在就剩这个光明的佛性。所以就荡然无存,什么也没有了,什么都空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内里边身心也没有了,外边世界也空了,证到这个境界上,这就是荡然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荡然呢?就因为我们内里头,还执着我们的身。喔,谁若说我一句,当场就生烦恼了!谁若对我颜色有一点不好看,这随时就放不下了!随时放不下了,也就没有荡然。得无挂碍:因为他荡然了,所以就不挂碍了。不挂,就不挂这个身心了,“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所以也就不挂碍了。 为什么你挂碍?好像某某有个男朋友在越南,一天到晚挂着男朋友有没有信来?或者又忙里偷闲,也要写封信给男朋友。这都是挂碍嘛!为什么要这样子?就因为没有身心荡然,有所挂碍,所以就放不下。这就是有挂碍!其实,你挂着他有什么益处?你说,你天天记着他,把你弄头发都白了,眼睛都花了,很快就老了!哎,没有什么益处! 我现在什么也不挂,所以我以前修庙修得头发都白了,现在又都变成黑的,就因为什么也不挂。我现在给你们讲经,讲完经,看看书,这我也不用心,就这么看过去就算了,不怎么样用这一种执着心。有什么困难的问题,当时想法子把它办了;办过去,也就不管它了,都忘了。这不是故意忘,自然就不想它了!为什么?你若把一切看得重要,very important!这就放不下! 你看什么事情,都没有什么关系,都很平常,不要紧的,就什么事情也没有了!“泰山崩于前而不惊”,就是有什么大的灾难,甚至于房子倒了,哎,不管它!你能够不管它,它就是倒了,也对你不会有损伤的。为什么对你有损伤?就因为你放不下!你挂着、你害怕,所以就有损伤。你若不害怕,你那个灵性是完整的,在什么地方也不要紧的。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那时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这些个大众,不知道是知道或不知道呢?这个心,是周遍法界、遍满十方的。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见着十方,都是虚空。你看见没有?哈哈,怎么样呢?十方虚空并不大;有多大呢?就像在观看掌上拿着的叶物。这个“叶”,有的注解说是“贝叶”。其实这个“叶”,不一定是贝叶;或者树叶,或者花叶,或者什么叶都可以的。总而言之,你手上拿一片叶子就是了。这是个比喻,也并不是实在的。“物”,这个物是什么呢?有说是“庵摩罗果”。庵摩罗果,印度有,中国没有那个东西。 总而言之,在这个时候,这法会大众领悟到十方的世界虚空、这种的理、这种境界,都是在自己的心里,没出现前这一念心。所以这个心法就是妙嘛!喔,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它不是的。因为这个心是这样大,所以缩大为小;你看这十方虚空,也和看自己掌上的东西一样,那么清楚。 这是为什么呢?我再告诉你们,这时候,这个法会大众都得到天眼通了,都得到智慧眼了。所以,他们能领略到这种境界,领略到“万法唯心,心包万法”,这心包十虚啊!那个“含吐十虚”是什么?就是我们这个真心!我们这个真心,含吐十虚,无有方所,它是尽虚空、遍法界;你说它是在什么地方?它是无在、无不在的。所以心包万法,万法唯心;万法都是从心生出来的。“诸法从心生,诸法从心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你的真心是不生灭的,这个法也是不生灭的。 啊,你说!这一个法会的大众都开悟了,我们讲经讲到这个地方,你说我们若不开悟,是不是应该生惭愧心?不是和你们讲笑话,现在要你们开悟的!谁再不开悟,看见我这个没有?要打的!这硬要逼着你们开悟!谁不开悟,我就不客气了! 我还有一句,你还没有给我翻译出来。我问问大家:当时法会,每一个都知道“心遍十方,见十方空”了。我们现在这个法会,有没有见着十方空的? 在当时,这一些个法会的大众,因为看见十方空,好像手中所拿着的叶物一样;又觉得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所有的一切的东西,都是这个菩提心里头的东西。
心精遍圆,含裹十方:这个真心是周遍法界,圆满无缺,也是包含十方的。含裹十方的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这种微妙的道理,没有一个地方不圆的,一点缺陷也没有,所以叫“遍圆”。无欠无余,也不会多一点,你若多了一点,也不算圆;也不会少一点,少了一点,也不算圆了;就应该有这么多,就是这么多!“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就是“遍圆”! “含裹十方”,“含”,就是包含;这个“裹”字,读“果”,就是包裹,就把它包起来。怎么叫“裹”呢?好像旅行袋,中国人叫“包裹”──中国有那个四方布,把东西包到这四方布里头,结几个疙瘩,这就叫“包裹”。好像寄来的东西,大的这也叫“包裹”。这个心含裹十方,这个“十方”,不过也是个名称,根本就不只十方,这是遍一切处! J2叙身荡然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反观”,以前阿难尊者是向外观的,向外观,看不着自己的眼睛;这回反观,大约是看见自己的眼睛了。为什么看见自己眼睛啊?佛说是“自己的眼睛看不见自己的面”,现在怎么又看见自己眼睛呢?因为他有天眼了。有天眼,你不单可以往外看,又可以往里看。你这个身体,一看,就像玻璃。好像这玻璃杯一样,玻璃杯里头,这水是有颜色的,看得见。你若得天眼通,或者智慧眼、佛眼,你身里头哪一部份有什么东西,都可以看得见的;有什么毛病,也可以看得见;有什么气血不流通,都可以看得见的。所以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也可以看到。 当时这一些个大众,看十方如观掌上叶物;又看自己的肚皮,看自己里边这个身体,也和十方虚空那么一样的大。说:“那怎么又说父母给的身是像一粒微尘呢?”我现在所说这个身,是个法身;这个法身和十方虚空一样大的。这个肉身是个报身;这个报身,就好像在十方虚空里头一粒微尘那么多。你说,这是不是少到极点了呢? 所以说,“反观父母所生之身”,反观父母给的这个不干净的身体,
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犹”,好像;“彼”,那个。好像在那十方的虚空之中,吹起来一粒的微尘,啊,忽然就好像存着,又好像要亡了!就好像这个灯,要灭,它又没灭;没灭,它又没有多少光。所以这个生灭的身,现在虽然存着,将来终究会亡的。这“若存若亡”,又是好像存在着,又好像不存在,这也是这个身体渺小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不要被你这个假的、父母给的很不洁净的身体迷惑了!你那么样执着它,那么样贪爱它,放不下这个身体。对这个身体,那看得不知几宝贵了!实际上,就像我有个弟子讲的:“傻瓜!真是傻瓜!这真是傻瓜了!”谁放不下自己这个身体,那就是最大的傻瓜。愿意做傻瓜,就放不下;不愿意做傻瓜,就把这个身体放下它!
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又好像在那个很清净的大海里,漂流着的一个水泡,也不能起,也不能灭。你说它从什么地方起来的?又灭到什么地方去呢?也是无从!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这时候,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地自知:得到这本来固有的妙明真心,它是不生不灭,永远常住而没有生灭的。 H2赞谢获益(分二)
I1赞谢佛法 I2悟获法身
今I1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王世希有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就合起掌来,向佛叩头;这个法,是从来都没听见过的!怪不得世界每一个人都欢喜人家赞叹自己、说自己好,佛的弟子也赞叹佛了!所以这个世界好名的人,或者说:“你真好啊!你是第一啊!”喔,他抱着这个“第一”,就欢喜得不得了!现在佛的弟子也赞佛,礼佛合掌;所以我的弟子赞叹我,我也欢喜!
于如来前,说偈赞佛:在佛的面前,就作出几句偈颂,来赞叹佛。这是阿难他又显露显露他的文学,他多闻,这个文学这么久都没有用着了,所以现在要说几句偈颂来赞叹佛了! 以下这两句偈颂,是阿难以他多闻的、非常的学问,做出来的偈颂。这是赞叹佛、赞叹法、赞叹僧的。
妙湛总持不动尊:这一句是赞佛的。“妙湛”,是赞佛的法身;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的,“妙湛”这种的境界,就是这个法身的境界。“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佛的报身,是犹如。梵语“陀罗尼”,此云“总持”,这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的报身,是圆满的;因为这“圆满”的意思,就属于“总持”,所以总持就是赞佛的报身。 “不动”,是赞佛的应身。说佛的应身,是应以什么身得度者,佛就现什么身去为他说法。譬如应以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佛身,去度化这个众生;应以辟支佛身得度的,佛就现一个辟支佛身,去度这个众生;他这种因缘,应该以大富长者身得度的,佛就现大富长者身,去教化他。可是虽然佛现出这么多的应身,但是本体是不动的;他不动道场,而教化众生,这是佛的应身。“尊”,就是佛的一个名称,佛叫“世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首楞严王”,这一句是赞法的。“世希有”,这三个字,是赞佛、赞法兼而有之。佛也是世间希有的,这个法也是世界希有的,所以说“首楞严王”。“首”,就是第一;首者头也,就是头一样。第一义就是第一种,那么第一种究竟是什么呢?楞严王嘛!就是这个究竟坚固三昧之王的楞严大定。“楞严”,就是究竟坚固;这个究竟坚固的定,在诸定之中为定王。这个“定王”,并不是说的王叫“定王”,这就是我们修定力里边的一个王,王于三昧;这“三昧”就是正定正受。这个楞严定,是在正定正受之中的一个法王,法中之王。“世希有”,“世”,是世间;也就是“有情世间”和“器世间”。楞严定在这个世间,最稀有不过了!很少很少的。 I2悟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
销我亿劫颠倒想:“销”,就是消除了。“亿劫”,百万曰亿。这个“劫”,我前几天曾经讲过。一个劫,就是十三万九千六百年;那么积到一千个十三万九千六百年,这算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算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这个“亿劫”,就是从无始以来到现在,不知道有多长的时间了。销我亿劫的什么东西啊?“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不是从今天有的,也不是从昨天有的,是从什么时候有的?从无量无量劫以前,一点一点地积累而成的。 所谓习气,就是颠倒想的一个母体。这颠倒想,就是由习染而养成的,养成这种颠颠倒倒:以是为非,以非为是;以黑做白,以白做黑。譬如,我们这儿现在有个白文天,就叫他“老黑”,不叫他“老白”;这就是给他倒叫着,颠倒过来,这就叫“颠倒想”。现在并没有这么个人,这是举出来这么个比喻,你就容易明白了。人家想这样子,他一定想那样子;总要有一个特别样子,做一个特别的境界给人看,这样子就是颠倒想。
不历僧衹获法身:“历”,是经历。“僧衹”是梵语,翻到中文叫“无量数”。经过三大阿僧衹劫,才能修成佛。由初发心到初地前,这算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由初地再到七地,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的时间;由八地到妙觉──就是成佛了,这又要经过一个阿僧衹劫。这三个阿僧衹劫,这三个无量数,究竟是多少呢?这个数目啊,是一个大的数目! 那么阿难因为听见佛说这种微妙的法门、微妙的开示,就令阿难现在开悟了,开悟他不需要经历三大阿僧衹劫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得到法身。“获法身”的“获”,就是得到;这个“得到”,并不是“证得”,这是“悟得”,他是悟得了法身的理。若是正式证得这个法身呢?还要修去!还要再往前去用功。所以他说现在我“不历僧衹获法身”,他知道他不需要经历到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长才成佛。他现在明白这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了,知道自己和所有这一切的外边色相,都是如来藏中那个妙明的心。他明白这一点了,所以他知道他很快就要成佛了! H3发广大心(分五)
I1发愿报恩 I2誓度众生 I3求除细惑 I4速成正觉 I5申述不退
今I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愿”,愿意。什么叫“宝王”呢?宝王就是佛。什么叫“果”呢?这果,也就是个“佛果”。“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这两句偈颂,就包括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愿今得果成宝王”,包括“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两种愿。为什么?因为你愿意成佛,要明白佛法;所以“法门无量誓愿学”在先,然后就“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成佛了。 “还度如是恒沙众”,包括“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是“度众生”,你度众生,你要先断烦恼;若不断烦恼,你不是度众生,而是被众生度了。为什么?众生各有个性,每一个众生都不同的。有的非常刚强的,你和他说什么,他都硬绷绷的;就是很强硬的,你给他讲什么法,他也不听的。本来应该你度他,但是他不听你教化。这时候你若烦恼不断,你也生烦恼了:“喔,你刚强,我比你更刚强!”烦恼生出来,就不能教化众生了;这就叫“被众生度”,不是“度众生”了。所以你想度众生,一定要把烦恼断了!看一切众生都像小孩子似的,那善性众生,当然你要摄受他;就是恶性的众生,你也不要怪他,也不要生烦恼。所以想要教化众生,一定要断烦恼的,这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那么“愿今得果成宝王”,我愿意现在得到这个佛果,成佛道。得了果,我做什么呢?我预备还教化众生的,所以说“还度如是恒沙众”,我再去教化众生,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我都要去度!
将此深心奉尘刹:我现在把我这个“深心”,深心就不是浅心,就是发大乘菩萨心。“奉尘刹”,我奉献给微尘刹土那些个佛、那些个众生。不单我要奉献给佛,我也要把我这个深心,奉献给一切的众生,令他们求什么就都随心满愿,这叫“奉尘刹国土的诸佛和众生”;
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才是我报佛恩的一个机会,这才表示我对佛是真真地尽上我这一点的义务了。 所以我不是单单就供养佛,不供养众生,因为众生就是佛。说:“众生就是佛啊?那么还要修什么?”好像某某人说:“喔,我们都是佛!我们都是佛了!”不错,你是佛,但是你要修才是佛!若不修,你就一天到晚念“我是佛,我是佛,我是佛… …”,那也没有用的。这要你有真功夫才算!所以我不是问他说:“你是佛?佛要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你有几身?你有几智?你有几个眼睛?你有几通?”这是不能冒充的! I2誓度众生 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 终不于此取泥洹
伏请世尊为证明:“伏”,就是五体投地趴到地下;“请”,就是祈请。阿难尊者说他要用深心来奉尘刹,来报佛恩,那么就光自己这么讲一讲,没有人给做证明,这是不成立的;一定要有人来做个保证,这就请佛来给他做一个保证人,他将来一定要这样做!所以说“伏请世尊为证明”,证明我怎么样呢? 五浊恶世誓先入:“五浊恶世”,是人寿到两万岁的时候,每一百年寿命减去一岁;身量的高度减去一寸,减到人寿命到一百岁的时候,这就是五浊恶世开始的时候。那什么时候人寿到过两万岁呢?就两万岁那个时候的人,就到过两万岁;你若不相信的话,你就走到那个两万岁的时候去看一看,你就知道有人两万岁了! 在人的寿命一百岁以前,那时候不叫“五浊恶世”;那时候的世界,也很清净的,不浊。浊,以染污为义,就是不洁净。在这个没有叫五浊恶世以前,就是清净世界。好像现在五台山叫“清凉世界”,这是现在叫“清凉世界”;将来时局转变,变来变去,或者几万年后,不叫清凉,而叫“热恼世界”,也不一定的。那么五浊是什么呢?
(一)劫浊。劫,梵语叫“劫波”,翻到中文就叫“时分”,就是“一个时的分段”。“时”,就是时候;“分”,就是“分别”;分开一个时候,与其他的时候有分别,所以叫“时分”。劫怎么浊了呢?因为到五浊恶世的时候,这个劫运,是由众生的恶业造成的,劫就混浊了。
(二)见浊。以前的人,见什么都是清净的。那么到劫浊的时候,人所看见的,都是一种污浊的东西。这个见浊,以“五利使”做它的体性。为什么叫它“利”?利,就是来得很锋利的、很快的。五利使是什么呢?就是“身、边、戒、见、邪”。
(1)身见。众生都执着他有个身体,就爱着不舍,对这个身体生出一种爱欲的心:“我一定要帮着我自己,吃一点亏也不可以的!”对自己这个身体看得特别重,穿也要穿好的,吃也要吃好的,住的地方也要好,总把这个身体看成一个无价宝珠一样的。不错,你看得对,这个身体是个无价宝珠!可是,你用错了,你无价宝珠变成了一堆粪了;粪土都不值了!为什么?你尽在皮毛上用功夫,没有发现自己真正自性的宝珠;所以只知道执着这个身是我所有的,也放不下它,一天到晚,为这个身体忙忙碌碌,都是为身体作使,这是“身见”。
(2)边见。怎么叫“边见”呢?也就是“偏见”,偏于一边,不是偏于“空”,再不就偏于“有”,它落于两边了;总而言之,不合乎中道。
(3)戒见。第三个利使就是这个戒,那么“戒”怎么还变成了一个不好的东西了呢?因为这个戒是“非因计因”,不正确这种的因,他说“我做这个就好”,就是修无益的苦行。以前我讲过“持牛戒、持狗戒”,他学牛、学狗,又学睡钉床,做种种无益的苦行;他有这种戒见,心里想:“你看,我是一个的人!我是一个守戒的人!你们都不行的,你们都不能和我比!”总有这种贡高我慢在心里头,这就叫“戒见”。它不合乎这种的因的。
(4)见取。怎么样呢?他“非果计果”,不能得到这个果,他认为他会得到。
(5)邪。邪,就是不正当,就是邪知邪见;他想的东西,总想得不正确。
(三)烦恼浊。这烦恼浊,以“五钝使”做它的体性。什么叫“五钝使”呢?前边“五利使”,“利”就是来得快。这个“钝”,它就迟钝,什么事情都来得迟钝些。这“五钝使”是什么呢?这在都是常常用的名词,人人都应该记得;好像“四弘誓愿”,这是每一个佛教徒都应该记得,这很要紧的!这“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五种。
(1)贪。是对着顺境生一种贪而无厌的心;就是对你所欢喜的事情,就生出一种贪而无厌的心。
(2)瞋。对于违情──违背你欢喜的事情,就是不欢喜的事情,就生一种瞋恨心。
(3)痴。就是尽打一些个痴心妄想;打妄想,这就是痴。
(4)慢。就是“我慢”,贡高我慢,就觉得:“我是一个最大的,你们谁都不如我!”对人没有礼貌,这也是一个慢。
(5)疑。就是对真正的法,他怀疑;对不正确的法,他反而认为是对的。他疑是疑非,对于真正的法他不认识,生出一种怀疑;对于不正当的法,他又信了,所以疑正法而信邪法。 以上这五种,就叫“五钝使”。因为有这五钝使,就造成很多烦恼,所以“烦恼浊”就以五钝使做它的体性。
(四)众生浊。众生,这个名称不要提它了!为什么不要提它呢?众生太肮脏了!你说,众生都生在一起,生这么多,太不洁净了、太不清净了!因此菩萨一提起“众生”这个名称,就认为很污浊的。所以众生浊,这个“众生”就是不干净的东西,你不要以为自己了不起了!污浊邋遢,哪一个地方都没有什么好的。所以这个众生以为自己了不起,实际上,都在众生浊里头,不清净的。
(五)命浊。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一切的,都是很不干净的。 这五浊,也就讲个大概,若详细讲,也是要很多时间的。阿难尊者说,“五浊恶世誓先入”,这五浊的恶世,这个不好、不干净的世界,我要先去教化众生!因为释迦牟尼佛就是到这五浊恶世来教化众生的,这阿难大约也要学他师父这样伟大的精神,不怕这一切的五浊来染污,所以到这五浊恶世来教化众生。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如果有一个众生没有度成佛,我也不证果成佛,我也不入涅槃。“泥洹”,有的翻作“涅槃”,就不入涅槃。阿难说有一个众生不成佛,他也不成佛。这就好像的愿力: 众生度尽 方证菩提
不空 誓不成佛 就是一个众生都没有了,他才成佛。在地狱里,同这些在一起,这个地狱什么时候不空,什么时候他不成佛;一定要等到地狱空了,他才成佛。那么地狱什么时候空呢?你不要替他担心!空的时候就空了!不到空的时候,你怎么担心,地藏王菩萨也是不会成佛的;等到地狱空的时候,他就成佛了! I3求除细惑 大雄大力大慈悲 希更审除微细惑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我希望世尊用大雄大力大慈悲的力量,来审除我自己所觉察不到的、所不明白的这种疑惑、烦恼、无明。请佛帮我审察、看一看,如果有这种细惑的时候,就帮我除掉了它! 在佛教里,大殿都称“大雄宝殿”。什么叫“大雄”呢?大雄,也就是一个大英雄。这个“大雄”,它能以破一切众生微细的惑。“惑”字,有读“或”的,有读“毁”;就是能破除一切众生最微细、最微细的迷惑,也就是“无明”。能破除一切众生根本的无明,从根本上来解决,这叫“大雄”。 “大力”,能拔除一切众生烦恼的根,把烦恼的根给拔出来了;烦恼的根本,也就是“无明”。总而言之,这个“大雄、大力”,都把人的无明给破除而拔掉了它。 “大慈悲”,这种的慈悲,是平等的慈悲,是无缘的慈悲,是普遍的慈悲。佛以平等的大慈,来给众生一切乐;又运同体的大悲,拔除众生一切苦,把众生的苦恼也都给拔出来了。这个“拔”的意思,就是“连苦的根,都给拔出来了”。给乐,是给究竟的快乐,不是暂时的乐;究竟的快乐,就是令一切众生都明白本来的面目。这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这个无缘哪,一切的菩萨要度有缘的众生;佛呢,这个慈悲度无缘的众生。菩萨说:“谁和我有缘,我就度谁。”这有所选择;佛不选择,不论哪一个众生,和他有缘、没有缘都度。甚至于愈没有缘,他愈要度。为什么?没有缘,如果不度他,那始终也是没有缘啊!为什么有“缘”呢?就因为你想要和他,他才有缘;那么最初都是没有缘来着。所以佛是运“无缘大慈”,他对任何一类的众生,都去教化的,这叫“大慈悲”。 I4速成正觉 令我早登无上觉 于十方界坐道场
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令”,就使令;坐道场,就是转法轮教化众生。使令我阿难早成佛道,我也到十方世界去建立道场,去教化众生! I5申述不退 舜若多性可销亡 烁迦罗心无动转
舜若多性可销亡:什么叫“舜若多”?前边讲一个“舜若多”,不过那个中文翻译,叫“解本际”,又叫“最初解”。在这儿,这个“舜若多”,就叫“空”,就是虚空;“舜若多性”,就是个空性。“销亡”,就是灭了、没有了。你说这虚空会没有吗?虚空本来就没有的,它还怎么会再没有?这个虚空怎么把它填满了?怎么填法?没有法子填满的!那么阿难举出这么一个比喻,说这个虚空本来不能销亡,但是假设虚空这个空性可以销亡的话,我也永远都不会改变的;因为我现在信佛的法,得到我的真心了!
烁迦罗心无动转:这个“烁迦罗”,也就是楞严王;说我这个坚固心永远都不会动转的。我现在信佛的法,得到我的真心了。真心,就是坚固的定心,也就是我这个决定成佛的一个心。啊,我永远都不会动转的!
──原卷三终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以上是圆瑛大师,宣化上人讲解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请认真阅读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尔时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如来,微妙开示,身心荡然,得无挂碍。
丁四大众圆悟分二。戊初经家叙益分二。己初叙益分二。庚初略叙
尔时,指佛开示四科七大,皆如来藏性已竟之时。阿难是法会当机,大众,指初心凡夫,是叙得益之众。蒙佛如是微妙开示,是叙所闻之法;微谓隐微,妙谓奥妙;今此法会,佛所开示,乃最胜了义,一乘妙法,故曰微妙开示。身心二句,正叙得益。众生执四大为实我身,执六尘缘影为实我心;因起烦恼,广作诸业,随业受报,处处障碍,不得自在。今闻了义之教,悟幻化空身即法身,故身得荡然;悟根识二大皆藏性,故心得荡然。由于身心荡然,故得无挂碍,此翻前‘默然自失’,‘重增迷闷’,‘重复悲泪’,等迷情。
是诸大众,各各自知,心遍十方;见十方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
庚二广叙分二。辛初圆悟三大分三。壬初悟性量即相大。
此领悟四科中,‘不动周圆’义。七大中周遍法界,含吐十虚义。十番辨见中,见性周遍义。是诸大众,是叙得益之众,各各自知以下,是叙所得之益。既闻佛微妙开示,不独当机之阿难得悟,是诸同闻妙法之大众,亦各各皆自悟知,心遍十方;昔日未悟,故执心在内,执昏扰扰相,以为心性;今闻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周遍法界,含吐十虚;故悟自心,遍十方界。既悟真心广大,反观虚空渺少,所谓:‘心融妙理虚空少,道契真如法界宽。’故阿难等,见十方虚空,如观手中所持叶物,如是渺少。虚空尚尔,则依空而有之物,更渺少矣。此翻前以缘心为自性者:‘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以及‘推求寻逐我将为心’等迷情。
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壬二悟性体即体大
此领悟七大中‘清净本然’义,四科中:‘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义。辨见中:‘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及‘此见及缘,元是菩提妙净明体。’翻上:‘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是故于中,观大观小’等迷情。
初二句包括身心世界有情无情,亦即万法。次二句是悟万法唯心,后二句悟心包万法。昔日迷真逐妄,为物所困;今既悟万法唯心,则万物无不皆包含于一心,万物无不皆是常住真心,胜净明体,故曰:‘心精遍圆,含裹十方。’
反观父母所生之身,犹彼十方虚空之中,吹一微尘,若存若亡;如湛巨海,流一浮沤,起灭无从。
壬三悟性具即用大
性具即性空真色,性空真火等。用大,即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十方虚空,是色法中最大者;微尘,是色法中最少者。微尘之于虚空,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忽有忽无,故曰:若存若亡。微尘如父母所生之色身,空如今日所悟之妙觉明心。微尘不离于空,而不障碍虚空;如色身不离妙觉明心,而不碍于妙觉明心。又空不碍微尘,如妙觉明心,不碍于色身,故能循业发现。阿难等又悟法性,如湛然不动之巨海,而父母所生之色身,如海中所流之一浮沤,倏起倏灭,起则无所从来,灭亦无所从去。此即领悟全文:‘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义,翻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及‘认一浮沤,目为全潮’等迷情。
了然自知,获本妙心,常住不灭。
辛二结属真因
真因望真果言,真果即无上菩提。今悟妙明心,依之而修,自可伏断烦恼,成无上道,故曰真因。
了然自知,谓对今日所悟之妙理,极为清楚明了,非从他闻,乃从自悟,了了而知,深深体会。获本妙心,谓悟本具妙明妙净之心,即常住不灭之真如妙性。真如非空非有,亦空亦有,不可思议曰妙;清净本然,非成佛而后然曰本妙;即大义。此心无相,非一切时处,而能照一切时处,曰本明,即佛义。此心一法不立,一尘不染曰本净,即顶义。悟本妙故,依之而修,成妙禅那中观;悟本明故,依之而修,成妙奢摩他空观;悟本净故,依之而修,成妙三摩钵提假观。空观成,破法界见思,成实智菩提;假观成,破法界尘沙,成方便智菩提;中观成破法界无明,成真性菩提。悟本妙明净,为三菩提之真因。众生迷故,非失成失,今悟故,非得成得,故曰获。此翻上‘皆由不知真际所诣。’‘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汝元不知,汝曾不知,等迷情。阿难自从淫室归来,请佛开示,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三观门;佛酬其所请,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破识明心,去妄显真,乃至开示四科七大,无非藏性,阿难大众,至今方悟,相妄性真。终不辜负佛所开示,由此可知,悟道之不易。
礼佛合掌,得未曾有!于如来前,说偈赞佛。
海仁老法师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这可都是著名的大法师,句句是法宝,字字皆精华。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佛让弟子念楞严咒
若有宿习,不能灭除,汝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斯是如来,无见顶相;无为心佛,从顶发辉,坐宝莲华,所说神咒。 己二正明分二。庚初略示应持分二。辛初略劝诵持显益分二。壬初劝持 前持戒摄心,是理道场,能治内魔;今诵咒,咒治习,为事道场,能治外魔。宿习,即烦恼习气,其中坚而难除之习气,莫过于淫习,末法行者,每欲洁而偏染,事不由己者,皆因宿习所驱使。若遇此等不能灭除宿习为境所转之人,汝阿难应当教是人,一心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诵咒而曰一心,有事理之分。并以能持之心,及所持之咒,能所分明,相续不断,专诚一意,不掺杂念。理则能持所持,唯是一心,能所双亡,心咒不二,咒即心,心即咒,谓之一心诵持。佛顶,是咒之来处,此咒是佛顶放光,光中化佛所说。佛是世间最尊,顶是世间最密,今从佛化佛,从顶发挥,正表此咒,是尊中尊,密中密。咒名摩诃萨怛多般怛罗。译云大白伞盖。大表如来藏心体,绝诸对待,属法身德,即体大;白表如来藏心,离诸妄染,是般若德,即相大;伞盖表如来藏心,普覆一切,是解脱德,即用大。亦即大佛顶义。显说密诠,其理不二。神谓神妙莫测,既咒所诠理,即如来藏心,故称无上神咒。斯指无上神咒,无见顶相,是佛三十二相之第一相,曰肉髻顶相。因佛乳母,捧持谛观,不见其顶,故亦名无见顶相。无为心佛,是如来入定,从无为心中所现化者,此佛是从佛肉髻顶相,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有化如来,坐宝华中,故曰从顶发挥,坐宝莲花,所说神咒,即诸佛心印。 且汝宿世,与摩登伽,历劫因缘,恩爱习气,非是一生,及与一劫。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彼尚淫女,无心修行;神力冥资,速登无学。云何汝等,在会声闻,求最上乘,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 壬二显益 阿难与摩登伽,历劫恩爱,其习气非始于今生,或一劫,乃至百千劫来,常在缠缚,不得解脱。今佛顶化佛,宣说神咒,并敕文殊将咒往护,摩登伽女,一闻神咒,宿习即除,及见佛闻法,爱河干枯,顿证三果,故曰:我一宣扬,爱心永脱。成阿罗汉,是指前闻文殊菩萨,选圆通偈后,即证四果。彼摩登伽女,是淫女之身,且无心修行,但由神咒莫测之力,冥中资助之功,尚能速证无学,何况汝等习气微薄之在会声闻,且又发心勤求最上一乘之法,当然决定成佛,无用置疑。譬如有人,以微尘扬于顺风,尘安不尽?尘喻习气,顺风喻神咒,习气遇神咒,无习不除,何难之有,故曰有何艰险。 若有末世,欲坐道场,先持比丘,清净禁戒,要当选择戒清净者,第一沙门,以为其师。若其不遇,真清净僧,汝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 辛二略示道场方法分二。壬初方便 假设末法世中,有修耳门圆通,发心欲坐道场,真修实行求解脱者。必须先严持比丘,根本四重清净禁戒,而持戒前,求戒之时,亦当选择持戒清净之第一沙门,为传戒师。所谓第一沙门,指已证四果圣人。末法时代,欲求持戒清净之人,为传戒师,已不容易,况四果圣人。僧字,非独指戒和尚,且概括同坛之十师,若不能遇,真实持戒清净之大僧,汝虽求戒,徒具虚名而已。至于无漏戒体,必然不能成就。若果能遇戒律清净,德高腊长者为师,戒方成就。戒成就后,著新净衣,然香闲居,衣或新净,是表清净,然香以熏,以表香洁。闲居谓摄其心。如是心处俱净,然后诵咒,方获神效。因众生烦恼有百八,故诵此无为心佛,所说神咒,亦一百零八遍,以对治烦恼宿习,令外魔不得其便。 然后结界,建立道杨,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 壬二正修 然后,谓诵无为心佛,所说神咒,一百零八遍之后,即行结界,建立道场,入三摩地;求十方现在住世之诸佛,慈悲摄受,放光灌顶,冀消烦恼。如是末世等三句,明求道之机,不限男女僧俗,四众弟子,皆可修学。心灭贪淫,指白衣言,持佛净戒,指出家二众,若能严持,诸佛所制之清净禁戒,身心不犯,且于道场中,发菩萨所修四弘誓愿,凡有出入道场,必澡浴洁身,于昼夜六时之中,修道无间。如是日以继夜,时刻不寐,经三七二十一日,反闻自性,入流亡所。我是释尊自谓,我自然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所悟浅深,则视其观境而定。若然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发须陀洹见道慧;若得闻所闻尽,即发阿罗汉空慧,若得空所空灭,则成法空慧;若得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即发圆通,无上知觉慧。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开悟,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末法修行,建立道场,云何结界,合佛世尊,清净轨则? 庚二广显仪轨分二。辛初正示道场轨则分二。壬初请问 阿难前请问摄心,云何安立道场,佛已答摄心名戒,先得戒体,严持四重律仪,一心持咒,然后结界,建立道场。至于如何结界,仍未明示,故阿难白佛言:我承蒙如来,无上大悲,多番开示,心已开悟,又闻圆通本根,为入道方便,自知依此修行,无须道场,亦可得成无学之道。但末法修行,佛远魔盛,建立道场,诚非易事,究竟如何结界,方合佛制,不致有违清净轨则。 佛告阿难,若末世人,愿立道场,先取雪山大力白牛,食其山中肥腻香草,此牛唯饮雪山清水,其粪微细,可取其粪,和合栴檀,以泥其地。若非雪山,其牛臭秽,不堪涂地;别于平原,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黄土,和上栴檀、沉水、苏合,薰陆、郁金、白胶、青木、零陵、甘松,及鸡舌香,以此十种,细罗为粉,合土成泥,以涂场地,方圆丈六,为八角坛。 壬二示答分二。癸初别示分二。子初明檀法分二。丑初立檀方法 初二句按其志愿,以末世行人,魔盛障重,非建道场,难以修证,故曰愿立。立坛之地,恐有不净,故须取雪山大力白牛之粪混合栴坛,以泥其地。盖雪山有雪草,食之可得醍醐,大力白牛,唯饮雪山清水,食雪山香草,故其粪清香,用以和合栴檀,以泥其他。 文句云:坛法有事有理,事相如文可知,理致则法有所表,若不知其所表法门,则事相徒施,何以触境而成妙观云云。 雪山,表真如法性理体。大力白牛,表自性清净根本智。香草,表三慧,清水,表戒,粪,表定慧,栴檀表首楞严王,耳门圆通。牛饮水,食草,而出香粪,如行者从闻思修,由戒生定,因定发慧。粪和栴檀以泥其地,表修行人以三无漏学,及耳门圆通,自能熏习法身,成真因地。 若非雪山白牛,不可取用,因余牛皮臭粪秽,不堪用以涂地。应别于平地,穿去地皮五尺以下,取其本净黄土,和十种香,以涂场地,高丘恐堆积不净之物,深坑则容聚污秽之水。平原之地则无此敝。栴檀即白檀香木,译云与乐。沉水,即沉水香;苏合,出波斯国,是香胶类;薰陆,又名乳香,出于红海,花淡白,而带黄,郁金出大秦国,二三月开花,四五月结实,有十二叶,为百草之精英。白胶,本草云:商雒间多有,树如白杨,实大如鸟卵,能除恶气,去疮疹。青木,南州异物志云:是草根,能寤魇寐,状如甘草,出自交州。零陵,南越志云:一名药草,出零陵郡,山谷之间,叶如罗勒,能止精明目。甘松,出云南贵州,能和众香,亦除腹胀,亦能下气。鸡舌,亦名丁子香,久服之,能令人身口皆香。场地,即密部所谓画地为坛。古云:封土曰坛,除土曰墠,封即起土,除即扫除。今结界建坛,必须先起土除地为坛,然后取黄土和众香于场上,以泥涂地,令成坛相,在室之中央。今云若非雪山白牛,其粪臭秽,不堪涂地;表非上根利智者,别于平原。表六受用根,穿地五尺以下,表破五阴,黄土表中道佛性。旃檀等十种香,表具足受持十种戒法。所谓不缺戒,不破戒,不穿戒,不杂戒,随道戒,无著戒,智所赞戒,自在戒,随定戒,具足戒。十种香细罗为粉,表十种戒互摄互融,非有方隅次第。合土成泥,表戒乘俱修;以涂场地,表以不生不灭中道佛性,和戒乘妙修,而成因地心。方圆丈六,表八正道,摄于八邪。八角方而复圆,圆而复方,表事理不二,权实同归。故文句云:盖上根之人,但不随分别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即菩提。喻如以白牛粪和栴檀也。倘未能直下歇狂,须知修行二决定义,就六根门头,破五阴浑浊,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以戒互严,方成妙因,喻如黄土和十香也。 坛心置一金银铜木所造莲华,华中安钵,钵中先盛八月露木,水中随安所有华叶。取八圆镜,各安其方,围绕华钵。镜外建立十六莲华,十六香炉,间华铺设,庄严香炉,纯烧沉水,无令见火。 丑二供养方法分二。寅初檀中供物
点击头像看学佛情况
烧香,供养,拜佛,行道的经文
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乳为煎饼,并诸砂糖,油饼,乳糜,苏合,蜜姜,纯酥,纯蜜,于莲华外,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以奉诸佛,及大菩萨。每以食时,若在中夜,取蜜半升,用酥三合,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香,煎取香水,沐浴其炭,然令猛炽,投是酥蜜,于炎炉内,烧令烟尽,享佛菩萨。 前文陈述坛中庄严布置,今明坛中所献供物。取白牛乳,置十六器,一煎乳饼;二乳和砂糖,三乳和油面作饼,四用乳和米作粥,五乳和众香煎汁成膏,六以蜜浸姜,七纯用乳炼成酥;八纯华蕊所成之蜜。各各十六,围绕华外,乳等八物,表称性所起之禅悦法味,亦即八正道味,各各十六,表一一正道中,各具自行化他,二种八正道。以奉诸佛,及大菩萨,表以己所证,禅悦正道之味,仰契果德。 每以食时,即每日中午食时,若在中夜,佛不受食,唯以酥蜜,烧令烟尽享之。午中夜中,皆表诸圣,依于中道。蜜为华之精,酥为乳之精,皆味中之上味,表耳门圆通妙理。半升是中数,三合是成数,表中道必具三德。坛前别安,一小火炉,表妙观察智。兜楼婆香,异物志云:出海边国,或曰出鬼神国,此方无故不翻,亦有人谓,即白矛香。用以煎水浴炭,表戒根清净,咒力除习,正助二行皆具足。投酥炉内,表以妙理,投妙智中;即从妙心而起妙行。烧令烟尽,正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甚至闻所闻尽,空所空灭。享佛菩萨,表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圆超五浊,上合诸佛,所证妙理。 令其四外,遍悬旛华,于坛室中,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所有形像。应于当阳,张卢舍那,释迦、弥勒、阿
& & & & & & & & & & & & & & & & 、弥陀,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兼金刚藏,安其左右。帝释梵王,乌刍瑟摩,并蓝地迦,诸军荼利,与毗俱胝,四天王等,频那夜迦,张于门侧,左右安置。又取八镜,覆悬虚空,与坛场中,所安之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寅二坛外庄严 令其四外,即八角坛之四外,遍悬旛华,以庄严坛外,总表具诸助行,旛表五悔法门,华表六度万行。并于坛内四壁,敷设十方如来,及诸菩萨形像。十方如来表极果,诸菩萨像表真因,当阳谓正位,梵语卢舍那,译有三义:一谓遍一切处,是法身如来;二谓净满,指自受用身;三谓光明遍照,指他受用身、亦即报身佛,表智慧。梵语释迦牟尼,译能仁寂默,娑婆教主,是应身佛,表慈悲。弥勒译慈氏,是当来教主,阿
& & & & & & & & & & & & & & & & 译不动,东方佛名,东方为群动之首,表动中有不动智。阿弥陀佛,译无量寿,或无量光,西方佛名,表无缘大慈。诸大变化,观音形像,如前文所明众首臂目等,是显圆通教主。金刚藏,是密教圆通真主,安其左右,表显密互严。帝释译能为主,是仞利天主,梵王,是初禅主,乌刍瑟摩,即火头金刚。蓝地迦即青面金刚,军茶利,译解怨结,亦金刚名。毗俱胝,即三目持鬟髻者,毗卢神变经云:右边毗俱胝,手垂数珠鬘,三目持发髻,尊形犹皓素,圆光色无比者是。四天王,即东方持国,南方增长,西方广目,北方多闻等四王。频那,即猪头使者,夜伽即象鼻使者,自帝释以下,此等外护诸神,俱表摧邪显正之功力。 八镜悬空,表诸佛果位,大定智光,无依无住,与坛中镜方面相对,使其形影,重重相涉。表生佛互融,感应道交,不可思议。空中八镜,照于坛中镜是果彻因源,坛中八镜,照于空镜,则是因该果海。文句云:‘若向此处著眼,便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妙理,便能悟入事事无碍法界矣。’ 于初七中,至诚顶礼,十方如来,诸大菩萨,阿罗汉号。恒于六时,诵咒围坛,至心行道,一时常行一百八遍。第二七中,一向专心,发菩萨愿,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第三七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至第七日,十方如来,一时出现,镜交光处,承佛摩顶。 子二明修法分三。丑初正示行法分二。寅初三七行道 于初七日中,至诚顶礼十方诸佛,及诸大菩萨,大阿罗汉。佛是佛宝,菩萨罗汉是僧宝,持诵心咒是法宝。顶礼三宝,求哀忏悔,消除业障,然后一心诵持神咒。恒于昼夜六时中。每于一时围绕坛场持咒,常行一百八遍,表成百八三昧。圆瑛法师谓每于一时围坛常行一百八遍,非指全咒,乃指心咒,跢侄他,唵,阿那隶,毗舍提,舍,跋鞞啰陀喇,槃陀槃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啰都卢瓮泮,娑婆诃。但要三业相应,自能成效,六时行道,六时顶礼。而楞严文句云:‘一时常行一百八遍者,言绕坛一百八匝,表成百八三昧。有云诵咒百八者非也,若诵全咒,则事决不能,若别指跢侄他以下为咒心,则理决不可。观后文云: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倘独指数句为咒心,何至心昏不能诵忆。又设使独此数句为咒心者,经中何无一言及之,故知后人臆见穿凿,深可痛也。’据此即绕坛场一百八遍,随行随诵,诵咒多少不定。否则,即使于昼夜六时中,再分为十二时,除六时顶礼外,其余六时行道中,每时仅诵持咒心一百八遍,未免为时太短,与前:‘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之文意不符。 第二七日中,则一向专心发菩萨四弘誓愿,念兹在兹,心无间断,我毗奈耶,先有愿教,指梵网经中,十大愿王。此外普贤菩萨之十大愿,华严经文殊菩萨之一百四十一大愿等。通是菩萨所应发之大愿。 第三七日中,于十二时,一向持佛般怛罗咒,前昼夜六时,是每时四句钟,今云十二时,即每时两句钟。具云摩诃悉怛多般怛啰,译云大白伞盖,于第一七日每四小时诵咒一百八遍,继于第二七日,发弘誓愿,今于第三七日中,十二时辰,一向诵持,佛顶神咒,无有间断。时无间,咒无限,精诚所感,至第七日,则十方如来,一时出现,于坛中镜交光处,为行者摩顶,罪障即除,坛场得以成就。功不唐捐。 即于道场,修三摩地,能令如是末世修学,身心明净,犹如琉璃。 寅二忏后正修 文句云:‘三七既毕,坛仪应辍,场地仍存,故即于此修三昧也。此三摩地,别则独指耳根圆通,通则亦可随修一种,须知前来戒律坛仪,二种助行,只为此正修,若正修旨趣未明,则助行皆为虚设,可不慎哉。’可知设坛忏悔,不过是为修止观之方便,而能于坛场中,专修止观,才是成佛之真方便。故于设坛助行,诵咒治习,发愿忏悔,蒙佛摩顶灭罪,道场成就之后,即于此道场中,专修耳门圆通,反闻工夫,心心在定,念念无间,不令一念落于尘境,如是慧心成就,烦恼伏断,我法二执不起,故得身心明净,犹如琉璃。此即初成定慧之境。 阿难,若此比丘,本受戒师,及同会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净者,如是道场,多不成就。 丑二简其不成
Powered by Discuz! 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过五关斩六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