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神庙逃亡在线玩在线是需要完全靠运气的吗

绝不是靠运气(事业与人生,都不能靠运气?)  《绝不是靠运气》(It’s Not Luck)是高德拉特博士继《目标》(The Goal)后又一本十分畅销的企业小说,是《目标》的连续篇。很多读过《目标》的朋友经常追问我︰什么时候才出《绝不是靠运气》的中文版?他们焦急地想知道《目标》的主角罗哥如何运用「制约法」(TOC, Theory of Constraints),解决工厂生产以外的难题。?   这里,让我谈一谈这本书的背景,希望读者朋友们读这本书时,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掌握作者想要传达的讯息。?   「TOC制约法」的发展   《目标》和《绝不是靠运气》两英文版面世的时间,相隔了差不多十年,这期间「TOC制约法」经历了成形和逐渐成熟的重要过程。?   《目标》英文版在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起企业界注意时,TOC这个名词还没有定出来。高德拉特博士后来发觉,管理人员在企业内推行像《目标》一书中所提倡的改革时,如果另外还懂得某些管理技巧,会如虎添翼。这些技巧包括︰如何找出众多难题背后的根源?如果企业的瓶颈不是实物的(比如说是人为的、政策上的、或巿场的),那该怎么办?怎样正确对待各方对改革的疑虑和抗拒?怎样妥善处理对立的、但各有理由的意见?怎样将一个目标化为现实,制订和完成一个按步就班、具体的执行计划?面对这些问题,高德拉特博士继续以他物理学家的眼光,以科学的、严谨的逻辑推演,得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命名为「制约法」,而《目标》一书所承载的理论,是「制约法」的组成部分。?   《绝不是靠运气》十分具体地将TOC的其它组成部分带引出来,它触及的范围广阔,不再局限于一间工厂内所发生的事。   《目标》vs.《绝不是靠运气》   未读过《目标》的朋友,看《绝不是靠运气》,不会有困难,因为它的故事是十分完整、独立和极具趣味性。?   对读过《目标》的朋友,我想作以下提示。新书中的重要人物,大多在《目标》出现过,例如︰罗哥、他的两位得力部下唐纳凡、史黛西、上司皮区、罗哥的太太茱莉和子女戴维和莎朗、「死对头」史麦斯等,唯独传奇人物钟纳(屡次引导罗哥思考如何营救公司,最后力挽狂澜的物理学教授)在新书中不再露面。那意味着罗哥要真正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摸索,解决各种各样的难题,这过程正是TOC所倡导的「苏格拉底」式的学习方法的典型,亦因此带出书的趣味性和悬疑性。每当罗哥想出一个方案,您的立即反应可能是「他在搞什么鬼?这方案分明是行不通的!」?   大家不妨和罗哥比个高下。?   在《目标》一书结局时,由于罗哥成功地运用钟纳教他的方法,而将他的工厂转亏为盈,公司总部大为赞赏,于是提升他管理三间业务完全不同的公司,这是《绝不是靠运气》开场的背景。?   但好景不常,公司高层经过一场内部斗争后,突然下令罗哥尽快以最好的价钱将他旗下的三间公司卖掉,而这三间公司由于才刚刚转亏为盈,一切仍未上轨道,根本不值钱;要吸引买家,罗哥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同时扭转三家公司的盈利状况。但是,纵使经过一番努力,这个奇迹真的能实现,三间公司真的能以高价卖出,罗哥和他的众多爱将仍然会失业,结局是一样的悲哀。可以想象罗哥内心的焦急、痛苦和郁结。?   怎样从这死结中释放出来?这是《绝不是靠运气》要带领大家一同探索的历程。   重点在思维方法   实际上,由高德拉特博士研发出来的「制约法」适用于各行各业,但《目标》书以一间工厂作为故事的背景,令部分读者误以为「制约法」只适用于工厂,高德拉特博士有鉴于此,新书不再以生产的问题作为主线,而集中在产品的推销(Marketing)和配销管理(Distribution?Management)上。其背后的基本理论始终是同一个──TOC。书中的三间公司,其实是基于三个真实的个案,是高德拉特博士有份参与的个案(当然公司的名称是虚构的)。因此,小说谈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经过实践以及证明的,这点请读者朋友特别留意。???《绝不是靠运气》亦具体地介绍TOC的其中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TOC思维方法」(TOC Thinking Processes),这关乎企业要解决的三个甚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改善些什么?要改善成什么样子?怎样才能有效地、一步一步地执行这些改善?「TOC思维方法」很强调管理人员必须懂得很快、很准确地抓住每日面对的众多难题背后的共同根源,千万不要「救火式」的、「见招拆招」式的处理问题,因为纵使今天的火被扑熄了,明天它必然会再来。没有抓住问题背后的根源,只可能日日疲于奔命。?   作者强调,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不能归咎运气,只要掌握正确的管理方法,天大的难题亦可以解决。   寻求事业与人生的双赢   书中有一些有趣的章节,对非企业界的人士亦有很大的启发性,那就是主角罗哥和他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他的子女渐渐长大了,有愈来愈多自己的主张和要求,罗哥的不满和担心增加了,怎样防止「代沟」扩大?或甚至利用这些矛盾和冲突作为加强相互沟通和了解的机会,达至「双赢」?作者在本书中告诉我们,利用TOC的思维方法,就可以迅速、简单地达到这个目标。?   《目标》和《绝不是靠运气》是各自独立的企管小说,但在许多方面却相辅相成,一九九四年《绝不是靠运气》英文版推出时,英文版的《目标》的销量亦同时跳升,目前单是英文版销售的数量已在两百万卌以上,被翻译成十多种语言的版本。很多读者看完《绝不是靠运气》,亦激发出看《目标》的兴趣。   不断的探索和学习   TOC是一个不断在演化和改进中的概念,《目标》和《绝不是靠运气》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另外,作者最近完成了一本名为《关键链》的企管小说,将TOC这个新概念扩阔至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上。〕而高德拉特博士创立的全球性的高德拉特学会(Avraham Y. Goldratt Institute,AGI),发展和主办各种TOC研讨会及课程,是进一步了解TOC的重要途径。本人所开设的「力天香港有限公司」是AGI在远东区的代表,负责推动本区在这方面的活动。本人恳切希望借着这本书,连结对TOC有兴趣的人士,形成一个网络,为大家提供一个讨论、探索和学习TOC的渠道。   恳请读者们赐给我宝贵的意见。   作者为高德拉特学会区域总裁  创造事业与人生的双赢  第一章 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至于罗哥负责的公司,」格兰毕终于谈到我的部分了。我往椅背一靠,专心听他说话。他讲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当然啰,作为这个多角化集团的执行副总,我就是负责替格兰毕撰写这个报告的人;至少,报告的大部分都出自我的手笔。格兰毕修改了一些部分,这算是他身为执行总裁的特权吧!?   吸引人的不只是他讲话的方式,或是他那雄浑的嗓音,而是报告内容本身就成为一种美妙的音乐。谁说数字无法自成乐章呢?现在已经进展到音乐的高潮部分︰「今年这个集团的总盈余是一百三十万美元。」?   格兰毕继续报告其它业务,不过我已经没怎么注意听。我对自己说,还不错嘛!想想看,一年前我接手的时候,这个集团还身陷赤字,旗下三家公司都亏损连连!格兰毕报告完毕,轮到非执行董事们开始证明他们的存在价值。你知道,董事会通常由三群人组合而成。第一群人是公司的最高级主管,也就是我们这群人,我们在举行董事会之前就已经完成我们的工作。第二群人是用来装点门面的董事,他们是(或曾经是)其它公司的高层,在别的地方工作。最后一群人,则是职业食人鲨,那些什么事也不做的股东代表们。?   「成果不错,」一位傲慢的石油公司前任执行总裁说︰「你们及时在巿场复苏前,将优尼公司(UniCo)挽救回来。」?   不错嘛,我心里想,他的话中一个字都没提到自己过去的成就,总算有点进步。现在轮到食人鲨了。谁会带头挑剔格兰毕的报告,然后像往常一样,提出更多要求呢??   其中一条食人鲨说︰「我认为明年的预算过于保守。」?   另一位附和︰「你们全靠预期巿场复苏来作预估。在计划书中我完全看不到优尼公司打算在哪里真正下工夫。」?   不出所料。这些人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奴隶主,不管你怎么尽力,总是不够,他们还是挥舞着鞭子,驱策你卖命。格兰毕不想回答;不过道尔提开囗了。?   「我想我们需要不时提醒自己,生意不像以前那么好做了。我们需要多下点工夫才行。」然后,他转向格兰毕,「在七年前你接任执行总裁时,股价是六十元二毛一股。现在已经跌到三十二元一股。」?   总比两年前的二十元好吧!我心里想。?   道尔提继续说︰「还有,公司有太多错误的投资决策,严重侵蚀了资产的根基。优尼公司的信贷评等已经下降两级,我们完全无法接受这样的状况。我想明年的计划应该要反映出管理阶层重整优尼的决心。」?   我从没听过道尔提讲过这么多话,他一定是有感而发。当然,如果不考虑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他的话也蛮有道理的。竞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激烈过,巿场要求也比从前严苛。我个人觉得,以这个工作的艰难度而言,格兰毕其实算是表现很好了。他接手的虽然是一个绩优公司,但产品根基已经受到蚕食。这家公司原本一直在赔钱,而他却能转亏为盈。?   杜鲁曼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这下事态严重,如果他也支持道尔提,他们就有足够的力量为所欲为了。?   一桌子人都安静下来。杜鲁曼看了看每个主管,然后慢慢地说︰「如果管理阶层所能提出的最好计划也不过如此,那么我们恐怕要另请高明了。」?   哇!真令人意外的结论。格兰毕一年后就要退休了,大家都以为角逐接班人宝座的只有皮区与史麦斯,他们是两个最主要产品群的执行副总。我个人比较希望皮区夺魁;史麦斯只是一条玩弄办公室政治的毒蛇罢了。不过,现在游戏完全改观了。?   「你们一定考虑过更具野心的作法?」杜鲁曼问格兰毕。?   「我们的确想过。」格兰毕承认。「皮区?」?   皮区开始解释︰「我们的确有一个计划,不过,我必须强调,这个计划尚未成熟,而且内容十分敏感。我们可以把成本再降低七个百分点,藉此重整公司,不过还需要先敲定许多细节,才能公布这个计划。这个计划工程不小。」?   别又来了,我以为我们已经度过了这个阶段。每次只要碰到提高盈余的压力时,管理阶层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要削减开支,说穿了也就是裁员。这真荒唐,我们已经削减了数千个职位,不只削减了多余的脂肪,而且连骨带肉都砍掉了。在过去,不管我身为厂长或事业部门主管,都时常需要为了保护部属而和皮区抗争。我们如果把花在重组的精力,放在想想如何获取更大的巿场占有率上,公司情况一定会好很多。?   意料之外的援手出现了。道尔提说︰「这样还不够。」?   杜鲁曼马上接囗︰「这样没办法解决问题。华尔街对这类举动不再感兴趣。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裁员的公司,有超过半数并没有改善获利状况。」?   不只是我,这下子所有的人都傻住了。很显然,这次董事们似乎事先已有默契,有所图谋,但是,他们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   「我们必须将力量集中在核心事业上。」史麦斯斩钉截铁地说。?   不要寄望从史麦斯囗中能吐出什么有意义的话。有谁阻碍他专注在核心事业上呢?这本来就是他的职责所在。?   杜鲁曼也提出同样的问题︰「如果要将核心事业发展得更好,你还需要什么其它支持吗?」?   「更多的投资。」史麦斯回答,在格兰毕的首肯下,他走到投影机旁,开始让大家看投影片。了无新意,都是这几个月来他一直用来轰炸我们的相同内容︰投资更多钱在新设备上、多投资在研发上、购买其它公司,以让「产品线更完整」。真不知道他从哪得来的信心,确信这些做法有用?我们过去这几年,不就是这样葬送掉数亿美元的投资吗?「这绝对是我们应走的方向。」道尔提说道。?   「没错。」杜鲁曼附议。「不过,我们不应忽略史麦斯在开头说的话。我们必须专注在核心事业上。」?   狡猾的史麦斯,原来他一直都跟他们一伙,唱和之间只不过是一场戏。他们要打哪儿去找来这么一大笔钱,投资在这些空中楼阁上呢??   「我想多角化策略是错误的。」杜鲁曼说道。他转向格兰毕,继续说︰「我了解你当初开始多角化的理由。你想扩大优尼公司的产品基础,让它变得更稳固。不过,回头检视,你必须承认这是个错误。我们投资近三十亿美元在多角化上,但投资报酬率却不成比例。我想我们不应再这么走下去。我们应该卖掉这些公司,改善我们的信用,然后重新投资在核心事业上。」?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格兰毕遭到这么严重的攻击。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格兰毕受到的攻击将毁了我。杜鲁曼的建议基本上就是卖掉我辖下的所有公司。   我能采取什么行动呢??   格兰毕是不会轻易放手的。他的整个长程计划就建构在多角化策略上。?   不过,从这时开始,事情的发展急转直下,就像特快车一样。更多的董事支持杜鲁曼的建议。提议,附议,决议,在短短五分钟之内全部结束。格兰毕没说半句话,他甚至还投赞成票。他一定是胸有成竹。?   「在我们继续下一个议题前,」格兰毕说︰「我必须提醒一下,关于如何投资在核心事业上,必须很小心。」?   「赞成。」杜鲁曼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投资计划都太保守了,风险也太大。」?   我看看史麦斯。他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很显然,有人阵前不卖他的帐,执行总裁的位置不再是他的囊中之物。很可能将来的执行总裁,会是名空降部队。而在我看来,任何人都比史麦斯好!  目标 (2002年全新修订版)  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  第一章 晴天霹雳?   ??大清早七点半钟,我把车开进停车场,打老远就可以看到,对面已经停了一辆鲜红色的朋驰轿车。那辆车就停在工厂旁边,紧挨着我的办公室,而且稳稳地停在我的车位上。除了皮区之外,还有谁会这么做?他完全不管当时整个停车场都空荡荡的,也不管停车场上还有很多标示了「访客」的车位。不,皮区非把车停在标示了我的头衔的车位上不可,他最喜欢利用这种微妙的暗示了。好吧,他是事业部副总裁,而我只不过是区区一名厂长罢了,他爱把那辆该死的朋驰轿车停在哪儿都成。   ??我把别克轿车停在朋驰轿车旁边(停在标示着「财务长」的位子上)。下车后,我瞄了一眼车牌号码,更确定这一定是皮区的车子,因为车牌上写着︰「一号」。大家都晓得,皮区向来戮力追求的目标,就是能当上最高主管。我也想啊,只是现在可能变得机会渺茫了。   ??无论如何,我朝着办公室大门走去。我的肾上腺素已经开始加速分泌,不晓得皮区究竟在这里干嘛,看来今天早上别奢望能完成任何工作了。我通常都很早来上班,以便理一理白天抽不出空来处理的事情。通常在会议尚未开始,电话铃声尚未响起,以及还没有蹦出任何紧急情况之前,我确实可以完成很多工作。但是,今天眼看着就要泡汤了。   ??「罗哥先生!」我听到有人大喊。   ??我停下脚步,有四个人从工厂侧门冲了出来,分别是主任丹普西、工会干事马丁尼兹、一名工人、还有个叫雷伊的领班。丹普西告诉我出问题了,马丁尼兹嚷嚷着快要发生罢工事件了,那名工人嘟哝着有人骚扰他,而雷伊则大叫︰我们没有办法完成某件东西,因为缺了一个零件。他们和我面面相觑,而我甚至连杯咖啡都还来不得及享用。   我终于让大家都冷静下来,问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皮区在一个小时以前就到了,他直接走进我的工厂,命令他们报告第四一四二七号订单目前的执行状况。   ??这下可好了,说巧不巧,刚好没有人知道第四一四二七号订单的状况。于是皮区逼着每个人四处追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查出来的结果是,那是笔很大的订单,同时也是笔延迟交货的订单。这有什么稀奇呢?工厂里几乎每一笔订单都延迟了。根据我的观察,这个工厂的订单可以区分为四种优先次序级别︰「紧急」、「非常紧急」、「紧急得不得了」以及「立刻完成」!总之,我们就是没有办法依进度完成订单。   ??皮区一发现第四一四二七号订单距离出货还遥遥无期,就开始扮演催货员的角色。他到处咆哮,对着丹普西发号施令。最后,他们发现几乎所有必需的零件都已经齐备,成堆地在旁待命,但是却没办法展开装配作业,原因是某个组件中的某个零件,还没有经过加工处理,因此目前缺货。假如工人拿不到这个零件,就没有办法进行装配,假如他们没有办法装配,当然就没办法出货。   他们还发现那些零件就躺在其中一个数值控制机旁边,静候处理,但是机械工并没有在为这个零件安装机械,而是忙着为另一件别人逼他们立刻完成的东西赶工。   ??皮区才不管这件需要紧急赶工的东西是什么,他只关心第四一四二七号订单能不能及时出货。所以他叫丹普西告诉领班,别管另外那件超级紧急的玩意了,指挥机械工立刻准备处理四一四二七号订单缺少的零件。那名机械工看看雷伊,又看看丹普西,再看看皮区,然后把螺旋板一丢,告诉他们,他们全疯了。他和助手刚刚才花一个半小时,让每个人都抢着要的某个零件上线,现在却得前功尽弃,重新为另外一个零件装设生产线?去他的!   ??于是,我们的伟大外交官皮区先生,越过我属下的主任和领班,直接告诉这名机械工,假如他不照着吩咐去做,就得卷铺盖走路。他们又吵了一会儿,机械工威胁罢工,工会干事出现了,每个人都疯掉了,没有人在工作。   ??于是现在,在这个明亮的清晨,四个大男人在停顿的工厂前面迎接我。   ??「那么,皮区现在在哪里?」我问。   ??「在你的办公室里,」丹普西说。   ??「好吧,请你告诉他,我马上就过去和他谈话,」我说。   ??丹普西如获大赦般朝着办公室跑去。我转向马丁尼兹和那名工人,这才发现原来他就是那个机械工。我告诉他们,我不会炒任何人鱿鱼,也不会对任何人施加停职处分,整件事情只不过是一场误会。马丁尼兹起先对我的说法并不满意,而机械工的意思似乎是要皮区向他道歉。我可不要卷入这个麻烦。我恰好晓得单凭马丁尼兹一个人,还没有足够的权威来号召罢工,因此我说︰好,假如工会要提出申诉,没有问题,我很乐意今天就找个时间和工会会长奥当那谈一谈,我们会依照正当的程序来处理这件事情。马丁尼兹心知肚明,在他和奥当那商量好之前,反正也做不了什么事,因此终于接受了我的提议,和工人一起走回工厂。   ??「好,现在让大家回去工作,」我告诉雷伊。   ??「当然,不过,呃,我们应该先做什么呢?先完成我们原本打算要做的东西,还是先为皮区赶工?」雷伊问。   ??「先赶皮区要的东西,」我告诉他。   ??「好吧,那么我们原先就做白工了。」雷伊说。   ??「就做白工吧!」我告诉他。「我甚至还不晓得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一定出了什么紧急状况,皮区才会亲自跑来这里。你不觉得我说得很有道理吗?」??「是啊,当然。嘿,我只不过想知道该怎么办!」雷伊说。   ??「好,好,我知道你也只不过是半途卷入这场混乱之中。」我试图安慰他。「我们就尽快把生产线装设好,开始处理那个零件吧。」   ??「对!」他说。   ??这时候,丹普西正好走过我身边,准备回工厂工作。他刚从我的办公室走出来,看起来彷佛迫不及待地要逃离那个地方。他对我摇摇头。「祝你好运!」他嘴角挤出这几个字。   ??我的办公室大门敞开,我走了进去,他就在那儿。皮区大喇喇地端坐在我的办公桌后面,他长得矮胖结实,满头浓密的银发与冷峻的双眼正好匹配。我一放下公文包,他的眼睛就直直瞪着我,彷佛在说︰「小心你的脑袋瓜子。」   ??「皮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问。   ??他说︰「我们有很多事情需要讨论,你先坐下。」   ??我说︰「我很想坐下,不过你正好坐在我的位子上。」我可能说了不该说的话。   ??他说︰「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跑来吗?我来这里,是为了拯救你们这些差劲的家伙。」   ??我告诉他︰「从刚刚欢迎我的场面看来,你是特地跑来破坏我的劳工关系。」   他直直瞪着我,然后说︰「假如你没有办法在这里推动工作,那么以后根本不会再有任何工人需要你来操心了。事实上,你可能连饭碗都保不住,罗哥。」   ??「好,好,别那么紧张。」我说。「咱们先好好谈谈,这笔订单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皮区告诉我,首先,昨天晚上十点钟左右,他在家里接到一通电话,打电话来的人是我们的大客户柏恩赛先生,老好人一个。柏恩赛似乎是因为他的订单(第四一四二七号订单)已经延迟了七个星期交货,而勃然大怒。他跟皮区翻来覆去抱怨了一个小时。显然当初所有的人都叫他把这笔生意交给我们的竞争对手,而柏恩赛力排众议,大胆地把订单交给我们。打电话来之前,他刚好和几个客户一起吃晚饭,他们全都因为交货太慢的问题,向他大发牢骚,而罪魁祸首显然就是我们。因此昨天晚上,柏恩赛简直要抓狂了(或许带着一点酒意)。皮区答应要亲自处理这件事情,而且保证不管有天大的困难,今天下班前一定出货,柏恩赛的怒气才稍稍平息。   ??我试图告诉皮区,没错,延误订单是我们的不对,我会亲自监督后续的处理,但是他非得今天一大早跑来这里,把整个工厂弄得鸡飞狗跳吗?   ??他问,那么我昨天晚上到底跑到哪里去了,他打电话到我家,却一直找不到我?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办法告诉他,我有我的私生活;我没有办法告诉他,头两次电话铃响的时候,我正好在和太太吵架,而可笑的是,我们之所以会吵架,正是因为我太太觉得我对她不够关心;而电话铃声第三次响起的时候,我也没有接电话,因为当时我们正在讲和。   ??我决定告诉皮区,我昨天很晚才到家。他没有继续追问,反而问我,我怎么会不晓得工厂的状况呢?他已经厌倦了不断听客户抱怨延迟交货。为什么我总是没办法准时交货呢?   ??我告诉他︰「我很确定的是,在你三个月前逼我们进行第二次裁员和减薪二○%以后,我们居然还有办法生产出一些东西,已经是万幸了。」   ??他静静地说︰「你只管把东西制造出来就好了,听到了吗?」   ??「那么,你就得给我需要的人手!」我说。   ??「你已经有足够的人手了!看在老天的分上,看看你们的效率!你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他说。「先证明给我看你可以有效运用现有人力,否则就别哭诉人手不够!」   ??我正想回嘴,皮区却伸出手来制止我。他站起来,把门关上。喔,可恶,我心里想。然后他转过身来,告诉我︰「你坐下。」   ??我一直都还站着,我从办公桌前拖了张椅子过来,坐在平常访客坐的位置上。皮区从办公桌后面转过身来。「你瞧,我们为这件事争辩不休,完全是浪费时间。你上一次的营运报告就已经说明一切了。」皮区说。   ??我说︰「你说得对。重点是,要想办法完成柏恩赛的订单。」   ??皮区大发雷霆︰「该死,问题不在柏恩赛的订单!柏恩赛的订单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你想我会从大老远跑来这里,只为了加快一笔延迟的订单吗?你以为我事情还不够多吗?我特地跑来,是为了点醒你们,这不只是客户服务的问题,你的工厂正在不断亏损。」   ??他停顿了一下,彷佛要让我仔细咀嚼他的话。然后──「砰!」的一声──他的拳头猛敲了一下桌子,用手指着我。「假如你今天没办法出货,那么我会教你该怎么做。假如你还是办不到,那么无论是你,或这座工厂,对我来说,都没有什么用处了。」   ??「等一下,皮区……」   ??「该死,我连一下都没办法等了!」他咆哮。「我再也没有时间听你的藉囗了,我也不需要任何解释,我需要的是实际的表现!我需要的是出货!我需要的是营收!」   ??「我知道,皮区。」   ??「你不知道的是,这个事业部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亏损。这个破洞太大了,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脱身,而你的工厂正是把我们拖进这个大黑洞的锚。」   才一大清早,我已经疲惫不堪。我疲倦地问他︰「好吧,那么你希望我怎么办呢?我已经来这里半年了,我承认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糟,但是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假如你想要晓得底线在哪里,我现在就告诉你︰你只剩三个月来让这座工厂转亏为盈。」皮区说。   ??「假如我没有办法及时达到目标呢?」我问。   ??「那么我就要在主管委员会上建议关掉这座工厂。」他说。   ??我坐在那里,说不出话来。我完全没有预期今天早上会听到这么糟糕的消息。然而,这番话对我而言,也不全然是意外。我从窗口望出去,停车场停满了早班工人的车子。我回过头来,皮区已经站起身,绕过办公桌,坐在我身旁的椅子上,倾着身子。现在,他要开始安抚我了。「我知道打从你一接手,情况就不怎么妙。我指派你这个任务,正是因为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个工厂从亏损扭转为……至少变成小小的赢家。我现在还是这么想。不过,假如你想要在公司里继续往上爬,你一定要有所表现。」   ??「但是,我需要时间。」我无助地说。   ??「抱歉,只有三个月。而且假如情况持续恶化,我甚至连三个月都没有办法给你。」皮区看看手表,站起身来,而我还坐在那里。讨论结束了。   ??他说︰「假如我现在离开,那么我今天就只错过了第一个会议。」   ??我站起来,他走到门边,把手放在门把上,转过身来,微笑着说︰「我已经帮你踢踢这些家伙的屁股了,柏恩赛的订单今天出货,应该不会再有什么问题了吧?」   ??「我们会及时出货,皮区。」我说。   ??「很好。」他一面开门,一面说,还对我眨了眨眼睛。   ??一分钟之后,我从窗口看到他钻进朋驰轿车中,朝着停车场大门驶去。   ??三个月,我的脑中只有这几个字。   ??我不记得什么时候转过身来,也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突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坐在办公桌旁,茫然地发呆。我决定最好还是亲自去工厂看看现在的情况。我从门边架子上拿起安全帽和护目镜,穿过秘书身旁,向外走去。   「法兰,我要去工厂看看。」我告诉她。   ??法兰正在打一封信,她抬起头来微笑着说︰「好。顺便问一下,今天早上停在你车位上的是皮区的车吗?」   ??「没错。」   ??「真是部好车!」她说,然后笑了起来。「起先我还以为是你的车。」   ??轮到我大笑。她弯过身来。「那样一部车究竟要花多少钱啊?」她问。   ??「我不知道确切的数字,不过我想价钱应该在三万美元左右。」我告诉她。??法兰倒吸了一大囗气。「你骗我?有那么贵吗?我一点都不晓得买一辆车子居然也会花掉那么多钱。哇!我猜我想换一辆像那样的车子,还有得等了。」   ??她笑完,又回过头去继续打字。法兰的个性十分爽快。她年纪有多大?我猜大概四十来岁吧,有两个小孩要靠她抚养。她的前夫是个酒鬼,他们很久以前就离婚了,从此,她就不想再和男人有任何瓜葛,或几乎没有任何瓜葛。我来上班的第二天,法兰就自动向我倾吐这一切。我喜欢她,也欣赏她的工作表现。我们给她的薪水还不错……至少就目前而言。无论如何,她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赚这份薪水。   ??每回一走进工厂,我就觉得好像进入了魔鬼和天使携手创造出来的灰色魔幻世界。我一向都有这种感觉,周遭的一切既世俗又神奇,工厂真是个奇妙的地方,即使纯粹从视觉上而言,都是如此。但是,大多数人的感觉却和我大相径庭。   ??穿过了分隔工厂和办公室的双重大门之后,就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屋顶悬挂着一盏盏卤素灯,散发出温暖、橘色的光芒。从地面到屋顶,层层架子上堆着一个个装满了零件和材料的柜子和纸箱。架子与架子之间的狭长走道中,工人驾着起重机,沿着天花板的轨道穿梭在架子之间。生产在线,一大捆闪闪发亮的条状钢片,正向一部机器徐徐转动,钢片通过机器时,每隔几秒钟就发出「卡喳!」的声音。   ??到处都是机器。工厂其实只不过是个大大的房间,在占地几英亩的空间里,摆满了机器。这些机器分区放置,区和区之间又以走道相隔。大部分的机器都漆上了艳丽的狂欢节颜色──橘色、紫色、黄色、蓝色。新机器的数字显示器上闪动着鲜红的数字,机器手臂则随着设定好的程序起舞。   ??穿过工厂中,不时冒出一个个几乎隐藏在机器中间的工人,当我走过的时候,他们都抬起头来,有的人对我挥挥手,我也对他们挥挥手。一辆电动车呼啸而过,驾驶员是个大胖子。一群女作业员围着长桌处理成卷的电线。有个身着工作服的邋遢家伙调整了一下面罩,然后点燃了焊枪。玻璃窗后面,丰满的红发女人正对着琥珀色的显示器,敲打着计算机键盘。   ??忙乱的景象中混杂着噪音,风扇和马达嗡嗡的转动声、空气进出抽风机的轰隆声,形成了不绝于耳的大合唱,彷佛工厂永不止息的呼吸声。偶尔会出现莫名的「砰!」一声巨响。我身后响起了警铃声,高大的起重机正沿着轨道隆隆前进。无线广播启动、警报声响起,间断而模糊的广播声像上帝说话般地回荡在整个空间。   ??即使周围有这么多噪音,我还是听到了口哨声。我转过身去,看见唐纳凡那不可能被误认的身影远远出现在走廊上。唐纳凡庞大的身躯就像一座山,他有六英尺四英寸高,体重大约二百五十磅,其中啤酒肚大概就占了大半。他不是举世无双的美男子,从他的发型看来,我猜他的理发师大概是海军陆战队出身。他说话从来不会不着边际,他似乎也颇引以为傲。除了在某些问题上面,特别爱抬杠之外,唐纳凡是个好人。他在这里担任生产经理已经九年了。假如想要推动什么事情,只需要和唐纳凡谈一谈,就万事OK,根本不需要再盯什么进度。   ??我们花了一分钟的时间,才真正碰头。距离近一点之后,我就看出来,唐纳凡今天不怎么开心,我猜我们是彼此彼此。   ??「早安!」唐纳凡说。   ??「今天早上可真是不平安。」我说。「有没有人告诉你今天早上的访客是谁?」   「全工厂都晓得这件事了。」他说。   ??「那么我猜你已经知道四一四二七号订单情况有多么紧急了?」我问他。   ??他的脸色开始涨红。「这正是我想和你讨论的事情。」   ??「怎么了?」我问。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告诉你,但是皮区咆哮的那个机械师傅东尼,刚刚辞职不干了。」   ??「喔,该死!」我嘟哝着。   ??「我想我不必告诉你,像他那样手艺的师傅可不是随便就能找到一打。想找到人来接替他的工作,将会非常困难。」唐纳凡说。   ??「能不能劝他回心转意?」   ??「嗯,我们可能不见得想要他回来上班。」唐纳凡说。「他辞职前,的确照命令装设好机器,而且也把机器设定在自动运转。问题是,他没有把其中两个螺帽拴紧,因此工具机的小零件现在散得满地都是。」   ??「报废的零件有多少?」   ??「不多,机器只开动了一会儿。」   ??「我们有足够的零件来完成订单吗?」我问。   ??「我得查一查才晓得。」他说。「但是,你瞧,问题是现在机器不动了,而且可能一时也好不起来。」   ??「你说的是哪一部机器呀?」我问。   ??「NCX-10。」他说。   ??我闭上眼睛,觉得好像有一只冰冷的手伸到我的身体里,紧箝住我的胃。全工厂只有一部那样的机器。我问唐纳凡损坏有多严重,他说︰「我不知道,那部机器就瘫在那儿,我们正在用电话联系原制造商。」   ??我开始快步走,想亲自看看情况。上帝,我们真的碰上麻烦了吗?我望了唐纳凡一眼,他紧追着我的脚步。「你想这是恶意破坏吗?」我问。   ??唐纳凡看起来很讶异。「呃,我不知道。我想那个家伙只不过是心情太坏了,脑子里一片混乱,所以就把事情弄得一团糟。」   ??我觉得我的脸愈来愈热,胃却已经不再痉挛。我对皮区已经恼怒到了极点,开始想象自己打电话给他,在他的耳边大喊大叫。这一切全都是他的错!我可以在脑海中看到他坐在我的位子上,听到他告诉我要教我怎么完成订单。没错,皮区,关于如何完成这件工作,你可真树立了好榜样!   成效管理  企业的现实面   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并仔细思索未来,这可是很普遍的牢骚。管理者在谈论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同事交谈或书信往来时,都会提到这一点。在管理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中,「管理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想并仔细思索未来」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主题。   管理者有理由这样抱怨。他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多思索企业的未来。他们也该花更多时间思索其它事情,好比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众责任。「管理者未投入足够时间思索企业未来」这样的疏忽,让管理者和企业都付出极大的代价。尽管如此,埋怨管理者花太少时间在明天的工作上,根本就没有用。「管理者忽视未来」只是一项症状罢了:因为他们无法在眼前的工作上得到进步,当然会疏忽明天的事。说起来,无法在眼前的工作上得到进步,也是一项症状。其实,真正的弊病是:欠缺处理企业经济任务的知识和基础系统。   管理者的时间通常已经全部花在今天的工作上,可是工作成效却仍然不彰。对自己处理当前工作成果感到相当满意的经理人并不多。相反地,许多经理人自觉陷入劳碌奔波之中,被桌上一堆堆送进来的待办公文困住。他们知道,企图解决特别紧急问题的速成计划,很少能达到既正确又持久的成效。然而,经理人却是做完这项速成计划后,又忙着开始下一个速成计划。更糟的是,他们知道同一个问题不管「解决」多少次,还是会一再地发生。   管理者要有时间思索因应未来,就必须能在较少的时间内,更有影响力、更有绩效地处理当前的挑战。因此,管理者需有一套系统方法,完成当前的工作。   经济任务依程度可划分为三个不同层面,分别是:一、企业目前的营运须有效地进行;二、企业发展的潜力需界定出来并付诸实现;三、可在未来不同时期成就不同事业。在此,各项任务所需的方法不同、所问的问题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尽管如此,任务的三大层面却密不可分。它们必须在同一时间内被做完(也就是说,今天就得完成)。任务的三大层面必须在同一个组织内,利用同样的人力资源、知识和资金,于同样的企业流程中完成。「未来」不会在明天被塑造出来,而是在今天被塑造出来。而且,未来多半是由那些与今日工作有关的决策和行动所塑造。反过来说,企业为塑造未来所做的事,亦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现况。因此,影响未来的任务和目前进行的任务同时凑在一起时,企业就需要有统一策略,否则便无法完成这些任务。   管理者为了处理前述任何一项工作,必须对企业现实面有所理解,至于要同时处理前述经济任务的三大层面,了解企业现实面就更无庸置疑。我们不但要了解企业本身是一经济体系、了解企业发挥经济效益绩效的能力,更要了解企业可用资源与可能成效间的关系。否则,企业将别无选择,只好在无法逃避的日常工作中劳心劳力。了解企业现实面绝不是套用现成的方法,而是对个别事业发展出不同的理解。不过,这种对企业现实面理解的假定和期望,大多是相同的。企业除了在大小、结构、产品、技术、市场、文化和管理能力上有所不同之外,其实可说是大致相同的,因为企业拥有共同的现实面。   其实目前已有二套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适用于大多数企业:一套是与企业成效和企业资源有关、另一套则是与企业努力成果有关。这二套概念共同衍生出有关企业任务本质和方向的推论。   对大多数经营者来说,这些假定听起来大多颇有道理,有些甚至耳熟能详,然而,能把这些假定归纳地有条有理的经营者却寥寥无几。不管这些假定跟管理者的经验和知识多么一致,能以这些假定来判断实际行动的管理者却很少。结果就是,极少管理者能以他们自己的假定和期望,做为出发点来采取行动。   一、成效和资源都不存在于企业内部,这两者都存在于企业外部。   企业内部并无利润中心,有的只是成本中心。对不管是工程、推销、制造或会计等各项商业活动来说,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些商业活动都会消耗企业的心力,并让企业蒙受损失。至于这些商业活动对成效是否有所贡献,那就不得而知了。   成效的取决因素既不在企业内部的任何人士,也不在企业所能控制的任何事情上,而是取决于企业外部、也就是在控制经济(controlled economy)中握有实权、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顾客身上。通常,企业所付出的努力能否成为经济成效、或是全部变成徒然无功而作废,决定权就在企业外部人士手中。   对于「知识」这项企业所拥有的唯一差异性资源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举例来说,资金或实体设备等其它资源,并不会为企业带来任何差异性。企业运用各种知识(不论是科学、技术,或是社会、经济与管理知识)的能力,就是企业与众不同所在,也是企业所专有的资源。唯有知识能让企业具有差异性,也唯有知识能让企业生产出具有市场价值的事物。   不过,知识并非企业资源,而是普遍的社会资源。知识无法长久地藏私。古老的智能谚语这么说:「凡是有人曾做过的事,总有别人可以再做一遍。」因此,重大的企业资源就跟企业成效一样,皆存在于企业外部。   其实,「企业」可说是把「知识」这项外部资源,转变成「经济价值」等外部成效的过程。   二、成效是藉由开发机会所获,而非解决问题所获。   大家在解决问题时,所希望得到的只是恢复正常罢了。大家所能希望的,充其量不过是:去除企业生产力上的限制,进而获致成效。然而,成效本身必须源自于开发机会。   三、为了产出成效,资源必须分配在开发机会而非解决问题上。   我们当然不能将所有问题都抛开不管,然而还是有些问题可以暂不理会,而且我们也该尽量不把问题看得那么严重。   经济学家对企业获利最大化已做出许多论述。如同无数评论家曾提出的,企业获利最大化是个相当模糊的观念,因此一点意义也没有。不过,「机会最大化」倒很有意义,这真可说是为企业家职责所在,做出了明确定义。机会最大化意指,对企业来说,必要的是效益而非效率;最恰当的问题不是如何把事情做对,而是如何找出对的事去做、集中资源并努力去做这些对的事。   四、经济成效只能从领导获得,无法仅从能力获得。   获利是在有意义的范围内,创造独特(或至少是明显)贡献的报酬;至于有意义与否,乃由市场及顾客决定。企业唯有提供市场认同其价值并愿意付出此价值的事物,才能赚取利润。而价值常意味着领导力的差异(真正的独占就如同神话中的独角兽,倒算一项例外。不过,此处所说的真正独占,并不包括政治极力干预的国营独占事业)。   这并不是说,企业必须是所属产业的龙头老大,也不是指企业必须在所从事的每项单一产品线、市场或技术中,都必须拿第一。「要成为大企业」跟「领导力」并不能划上等号。在许多产业中,最大的企业绝不是最赚钱的企业,因为它必须延长产品线、供应市场所需、或是专注于技术应用上,却不能做出具有差异性的工作,更别提做出有独特性的工作。通常,市场中位居第二顺位或甚至是第三顺位的企业,才是获利较佳的企业,原因是,这类企业可以找出本身真正领导力所在,针对单一市场区隔、同一类别的顾客群、同一种技术应用,投注全部心力。许多企业自认为在所属市场或产业中可以(或应该)在各方面都具领导力,但其实这种信念,却是企业想要达到领导地位的主要障碍。   话虽如此,企业若想要得到经济成效,仍然必须在对顾客或市场真正具有价值的事物上,占有领导地位──也许是在产品线的关键观点上占有领导优势,也许在服务或配销通路上占有领导优势,或者在以低成本迅速把创意商品化的能力上,占有领导优势。   除非企业拥有这种领导力,否则产品或服务就几乎无利可图了。这类企业可能看起来像个领导者,可能供给市场大部分的需求,可能拥有强大的势力、经历和口碑做后盾支持。不过,无利可图的企业根本无法长久生存,更别提还要生产获利。这种企业是在借用时间存活。因为其它业者的惰性,无利可图的企业就能生存在容忍的情况下。不久后,当繁荣景气消退,这类企业就会被挤出市场。   企业需要领导地位,意谓着企业亟需企业策略。但最令人质疑的是,好比说:企业为了要占有领导地位,便努力想追上推出新产品或改良产品的竞争对手。大家唯一能期望的是──别让企业变得那么无利可图。企业为了占有领导地位,也做出另一件令人质疑的事,那就是采取「防御性研究」(defensive research),把稀有昂贵的知识资源,投入于减缓过时产品的衰退,把宝贵资源浪费在往往徒劳无功的工作上。   五、任何领导地位都是无常且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企业无法长久确保本身的领导地位。成效所处的「市场」与扮演资源角色的「知识」,两者通常是容易取得的。领导地位只不过是一项短暂优势。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Joseph Alois Schumpeter)著名的创新学说提及,获利只因为创新者的优势所引起,因此,一旦创新成为惯例,获利便不存在。如同在实体系统中,企业的能量常常容易扩散掉。企业逐渐从领导地位退居为普通企业。普通企业又很快地变成无利可图的企业。企业成效从原先的获利,逐渐变成只是赚取企业能力所值的费用。   因此,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扭转上述这种典型趋势。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让企业专注在「机会」而非「问题」上、重建领导地位,并抵抗沦为普通企业的趋势、以新能量和新方向取代企业惰性和原先的走向。   第二套假定论及「企业内部所付出的努力及成本」。   六、既有的事物都会逐渐落伍。   「大多数管理者几乎全把时间花在应付眼前的问题」这么说实在过于委婉。其实,他们根本就花了太多的时间在处理过去的问题。说穿了,管理者就是花太多时间试图要毁灭过去,反而其它正事都没做。   概括来说,这是无法避免的。今天的存在就是昨天的成果展现。企业本身既有的资源、付出的努力和配置、组织和产品、市场和顾客,当然就表现出既往的决策和行动。企业大多数的人员也是跟着企业一起成长过来。这些人的态度、期望和价值观早就形成,也比较容易把过去得到的教训应用到现况上。其实,企业都把过去发生的事视为常态,因此,企业在碰到与过去不同的模式时,就出现强烈的抗拒倾向。   不管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睿智、多具前瞻性或多有胆识,这些决定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过度应用在许多事件上,直到这种模式成为正常行为,并融入企业例行作业中。不管当初形成的态度多么恰当,等到这些人都位居资深决策地位时,以往他们打造出来的世界,早已不存在。事情总是出乎意料,未来总是不一样。如同将军在做作战准备时,往往会受到前场战役的影响;企业人士也常根据前一次的经济荣景或衰退,做出反应。因此,既有的事物都会老化。人们在做出决定或行动的当下,这些决定和行动就已经开始老化。   重建常态往往徒劳无功,「常态」只是昨日的现实。管理者的职责是别把过去的常态加诸到现在,而是要改变事业、行为、态度和期望,同时也要改变产品、市场和配销通路,符合新的现实面。   七、既有事物可能配置不当。   企业是众多社会中的一种,不算是自然现象。不过,在社会情况中,事件并不像自然界一样,依照「常态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发生,也就是其分布并未根据钟型高斯曲线(Gaussian curve)。在社会情况中,通常极小部分的事件(最多约一成到二成)分布在曲线的一端,这些事件有90%的成效,而大多数的事件成效却只有10%。市场上的实情就是如此:在许多顾客中,少数大顾客的订单金额惊人;各式各样产品线中,只有少数产品项目可以大量生产。以业务成效来说,情况也是这样:通常,几百位业务员中,少数几位业务员就包办三分之二的新生意。工厂的情况也一样:少数单位的生产就占全体的大多数比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研发单位:实验室中的某一小群人,就是比较容易做出创新发明。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人事问题上也一样:通常,抱怨就是来自那几个地方,喜欢抱怨的就是那几位员工,喜欢缺席、喜欢换工作、喜欢提建议或常会出状况的员工,也都是那一小群人。根据针对纽约电话公司(New York Telephone Company)所做的研究显示,就连常请病假的员工也都是特定的某一小群人。   由此可见,这项常态分配的陈述虽然简单,含义却很广。   常态分配陈述的第一项含义是:当最重要的10%事件生产出九成的成效时,其它90%的无效事件相对也产生了九成的成本。换句话说,成效和成本刚好成反比关系(在此唯一例外为「购进物料和零件」跟「成品」成正比关系)。一般说来,经济成效跟营收成正本关系,成本则跟交易量也成正本关系。   第二项含义是指:资源和努力通常被误配到无实际成效的90%事件上。通常,大家会以「事件数量」而不是「成效」为考量进行资源分配。最贵重也最有生产潜力的资源(例如训练有素的人员)资源配置得最差。个人认为挑难的事做值得骄傲,在不管这些事是不是有生产力的情况下,引发出许多额外的压力。这种情况已经由各项研究调查所证实。在此,我提出一些实例供大家参考:   一家大型工程公司高薪聘请好几百位工程师组成技术服务群,并以该技术服务群的高品质与名声为傲。这些工程师的确都是一流人才。但对该技术服务群所做的资源配置分析却明白显示,这些人虽然很卖力工作,但贡献却很少。大多数工程师只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尤其是那些顾客小问题让他们特别有兴趣,但是这类问题又不会带进太多生意。其实,这家公司的主顾客是汽车业,光是来自汽车业的生意就占了三分之一。但是,造访过汽车公司工程部门或车厂的技术服务人员,居然寥寥无几。技术人员的反应是:「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和福特汽车公司(Ford)不需要我们,他们有自己的人嘛!」   同样地,许多公司的业务人力也配置不当。最多人力且绩效最好的业务人员,通常就被派去推销最难卖的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不好卖,不是因为已经过时、就是因为管理者拚命幻想要成为市场赢家。结果,明日市场中的重要产品却很少得到所需的业务人力。已经在市场上卖得相当好的产品,该一股劲地被推到高峰,却因为人力配置不当而被忽略。普遍的结论就是:「反正不必花过多努力,事情做得还不错。」   在许多公司里,研发部门、设计员工和花费在市场发展、甚至在广告上的努力,一直以来就是以下面这种方式进行分配──以交易而非成效为主;以事情的难易度而非生产力为主;以过去的问题、而非目前和未来的机会为主。   第三项也是最重要的含义是:营收和成本几乎是在相同的资金流里。大多数生意人心中认为营收可回馈到成本,最后也就再回馈到营收中,而大多数会计原则也这样假定。但这并不是一个封闭循环。营收当然为成本注入一笔资金,但除非管理阶层能不断地努力,把精力和资源专注在能产生营收的活动上,否则成本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用到毫无生产力的活动上,企业就会忙得徒劳无功。   企业的努力和成本就跟资源和成效一样,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扩散殆尽。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地重新评估、调整方向。奇怪的是,「让目前事业具有效益」是企业最需要做到的事,但却最没有打算这样做。企业必须先把目前的事做得有效益,把最精确的分析和最大的精力,投注到目前的事情上。然而,如果你只想一直花心力缝补过时的衣服,没花时间设计未来的新款式,那可就危险了。   你得知道,零碎的方法是不够用的。管理者要对企业有真正的了解,必须能看出事业全貌。管理者必须以整体面看待企业的资源和努力,以整体面看待「资源」和「努力」在产品、服务、市场、顾客、最终用途和配销通路上的分配情况。管理者必须能够认清,应该把资源和精力投注在哪些问题和机会之上。管理者也必须能在方向和配置的选择方案中做评量。局部分析可能会传递出错误的消息,让企业把精力和资源摆错了地方。唯有把整体企业视为经济体系,才能让管理者对企业有真正的了解。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偶顶第一的位置!
  不太懂啊!
  能提供这两本书下载吗?
  此人这段时间无妞可泡,憋得发慌!居然憋出这么多的帖子~~~~~~~~~~  嘻嘻,哈哈!~
  t同意楼上的 观点
    顶,好东东
  能提供下载么?
  我的钻钻呢?楼主还记得吗?
  太好了。我终于找到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庙逃亡2在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