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游戏活动在一日活动中的定位与实施要领

幼儿园听说游戏指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幼儿园听说游戏指导
上传于||文档简介
&&幼​儿​园​听​说​游​戏​指​导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幼儿园大班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
冯敏玉&&&戴丹丹(执笔)&&魏燕&&&陈红叶&&&应晶晶等
一、课题的提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民俗传统节日与幼儿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的,节日的环境、气氛、成人的庆祝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可让幼儿直接体验、感受节日所特有的情境性、感染性、实践性、娱乐性能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幼儿园大班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强,能够与同伴之间相互合作、愿意向同伴学习。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还占主导地位,学习过程需要与具体活动相伴随。由此,大班角色游戏较小、中班更广泛、丰富,能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他们能够独立的提出主题、选择伙伴、发展情节,能够充分运用身边的事物开展游戏,并广泛地与同伴交往,他们已具有一定的设计游戏和评价游戏的能力。这充分的显示了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的可行性与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也足以证明了幼儿园中开展大班“民俗化”角色游戏是切实可行的。
纵观当今多数幼儿园大班也都在积极的开展角色游戏和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但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偏失现象。
1、幼儿园大班开展角色游戏存在偏颇思考
每个幼儿园都注重幼儿角色游戏的开展,比如最常见的娃娃家、超市、银行、医院等等,开展的都如火如荼,有条不紊。不管是幼儿游戏的阶段性发展,还是教师的指导和评价,都是驾轻就熟的。对大班幼儿来说已经缺少了新鲜感;对一个班级甚至幼儿园来说,也毫无特色而言。从而进一步影响了教师在角色游戏教学上的创新意识。
2、“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的缺失
现在有许多老师都只着力于节日当天对孩子进行的民俗节日文化教育。但这些仅仅停留在短暂的庆祝活动本身,这些活动给幼儿带来的到底是什么呢?像这样仅仅为了追求热闹,忘却节日背后隐藏的多元文化内涵的节日教育,如何让幼儿深入感受“立夏节”所隐含的巨大的教育价值呢?
为此,我们从幼儿最喜爱的角色游戏入手,把幼儿熟悉的民俗节日活动与角色游戏相融合,把“大社会”搬进了“小课堂”中。把《幼儿园大班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的实践研究》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幼儿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民俗化角色游戏:这里是指以角色游戏为中心,民俗传统节日为载体,创造充满情境化的角色游戏环境以民俗传统节日为背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劳动人民角色在特创的环境中再现民间传统风俗习惯的一种情境性游戏。
三、研究的目标
(一)探讨并初步提出以游戏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民俗化角色游戏教育组织的实施策略。
(二)通过民俗化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合作、主动学习能力。了解自己的家乡,探索家乡的本土特色,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通过观察、记录的游戏活动,不断调整活动内容和组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对幼儿的观察力、指导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主要措施
(一)民俗化角色游戏区的构建设想
1、对民俗传统节日的调查和筛选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的节日数不胜数,传统节日、现代节日、本土民俗节日等等,如果要细数,一年之中每两三天就会有一个节日。那么,在众多的节日中,作为幼儿园,挖掘典型的民俗传统节日,对节日如何取舍呢?我们从实际出发,秉承幼儿园活动游戏化、生活化,从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为根本,确定调查的对象为老师、孩子和家长。
教师是活动直接的实施者。因此,我们对全园40名老师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见附件1)从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渗透在民俗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也如实的表明了自己真实的看法。家长是教育的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家长了解他们对各种节日的认知程度,搜集家长心目中对孩子教育最有帮助的节日活动。(附件2)以下是向每个班抽取10位家长,总共是40位家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一)
幼儿园开展民俗传统节日游戏活动调查结果(表一)
春节、元宵节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传统的民俗活动都认为是比较适合开展的。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对于一些新生的民俗节日活动还持有疑虑。对此,我们从实际考虑,结合本地本园的特点,从中选择了部分适宜幼儿园大班孩子可以开展的民俗活动,并对筛选出的民俗节日进行了不定时的研讨活动。
2、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流程的构想
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时富有弹性的,游戏的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自社会环境中的人和物,来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来设计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机械等待幼儿兴趣需求的出现,而是创造游戏环境有目的地激发幼儿游戏兴趣与需求的呈现,使其主动游戏与思考,对大班民俗化角色游戏的开展的活动模式进行了构建(见下图)。
& & &(二)民俗化角色游戏区的布置
&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依赖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在活动开展前期中,我们应把尊重幼儿、理解幼儿摆在重要的位置,不仅重视物质环境的刨设,更重视精神环境的熏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进行教育应该把握好环境这一因素,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积极创没和利用节日环境,使节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参与布置环境是我们经营这一理念的教育策略。
1、聚焦生活材料,挖掘各种资源
每一个节日里所需创设的环境和角色游戏的开展都是需要各种材料来填充。那么,在特定的民俗传统节日里所属的特有材料该从哪些地方搜集呢?课题组成员还制作了“材料收集清单”表,张贴在班级家园栏里,每一位幼儿收集来的材料都一一进行记录,一方面促进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哪个班级搜集了哪些材料,都“有迹可循”,形成材料共享。(附件4)
(1)教师资源
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的主导者,在每个游戏开展前,教师必须要准备基本的幼儿游戏操作材料,这样才能保障游戏的正常开展。比如:刚过完年的开学初,正是开展“新年”教育主题的好时机,教师在实施主题活动时,必须为孩子们配备一些适宜的材料。如,各色手工纸(制作红包、剪窗花等);糯米(可以磨粉、做汤圆);彩色卡纸(可以制作鞭炮等)。
(2)幼儿、家长资源
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而是在诸多条件下,主要是在与家长和教师、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在互动过程中,儿童既是受益者,也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可见,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可能带给儿童最好的经验。&
其次,发挥家长的特长资源。家长有着各自的兴趣爱好,一个人因兴趣爱好更容易接近专业,也为班级各项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潜力资源。有的家长是包粽子能手,在端午来临之际,邀请她来班级里指导孩子如何包粽子,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有的家长喜欢在家自己做饼干、面包等小点心之类的,在中秋节的角色游戏中,便可以请她来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月饼,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游戏热情。
(3)社会资源
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除了传统的节日,还有一些民俗节日也深受人们的喜欢,比如:我们农村一年一度的庙会(商品展销会),那是孩子们可以游戏的天堂。每当庙会举行的时候,一条街上张灯结彩,买吃的、玩的、乐的都有,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下,每每玩得乐不思蜀。借助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幼儿在节日氛围中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体会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中的辛苦,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
2、聚焦民俗节日,丰富角色游戏区
在角色游戏区创设中,我们结合传统节日活动围绕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创设不同内容的角色游戏,使角色游戏区更具饱满,充分感受民风民俗节日教育活动深入童心,提升幼儿对民俗活动热爱有加。(见附件5)
在传统节日“团团圆圆过中秋”主题教育活动中,在预设的游戏活动中,我们也看到了幼儿因成人的影响,将角色进行了扩大,而生成了一系列社会性角色游戏。
如:我是小小糕点师
团团圆圆过中秋
月饼包装厂
月饼专卖店
全家过中秋
& & & & &3、聚焦节日主题,注重环境烘托
(1)室外环境凸现民俗传统节日文化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幼儿园的户外环境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所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一个扩大了的活动中心,是一种教育的,发展的以及身心放松的环境。因此,在室内外环境创设中,课题组统一定位和规划,均以民俗传统文化为主线,浸润环境,让幼儿每天在自然的环境中时刻备受民俗传统文化的气息熏陶。
利用楼道、走廊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传统节日来临之前.我们要积极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与查阅传统节日有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组织讨论墙饰的主题。如:“中秋赏月”、“过新年了”,“赛龙舟”等有趣的墙饰主题都是幼儿集体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确定的。有了主题、内容后,幼儿便可以邀请老师、家长共同布置。幼儿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组,运用折、剪、贴等技能与同伴和成人合作。应该说,这样布置出来的节日墙饰虽然很不美观,但幼儿已真正参与到了活动中,通过努力营造出了节日的氛围,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息。
(2)室内环境绽现角色游戏氛围
在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的过程中,就是我们开发游戏的过程。环境的渗透即是展现游戏特性的过程。因此,我们注重角色游戏环境的细节创设,在每一处均体现民俗传统节日文化的气息,然后幼儿时刻感受民俗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和内涵。
环境的薰陶、区角的拓展,游戏活动的提升,让幼儿无时无刻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这就是角色游戏渗透在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实施的积极作用。& &&
(三)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策略的运用
1、多重融合 丰富游戏
(1)多时间段融合。
民俗化角色游戏可以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在民俗化角色游戏开展时期,幼儿在活动中可以随时扮演自己所喜欢的角色进行。因为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因此,在来园、离园、餐前、餐后中随时可以进行游戏,并在一周二次的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渗透。
(2)多班幼儿融合
民俗化角色游戏可以混班进行。在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期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可以选择性的创设不同的角色游戏区域。在一个打破班级界限、提高主动选择游戏和交往的游戏环境下独立自主地选择游戏角色与伙伴,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混班角色游戏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游戏材料。一个班级的角色游戏区数量是有限的,一个年级组的资源却是丰富的。实现混班之后,将好的资源加以推广和共享,拓展了原有的活动空间,使幼儿拥有更多的游戏区可以选择、更广泛的环境与信息资源。同时,材料与环境大家一起收集与创设,更为丰富,为幼儿的创造性活动、合作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样的资源共享,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幼儿自主活动的需要。
(3)多领域活动融合
让角色游戏成为民俗化主题背景下延伸的有效途径。原来的角色游戏内容和背景比较单一、如:娃娃家、医院、开汽车、小吃店等等,游戏间的连贯和知识点的渗透不够深,孩子的情感无法得到提升。发掘民俗化角色游戏的丰富内涵,使角色游戏的内容更加的广泛,深入,让孩子的情感、知识点在游戏中得到更多的提升。在“民俗”背景下,幼儿生成的点比较多,兴趣的指向性也有所不同,如:大班“小鬼过新年”游戏背景下,孩子们的游戏内容点不再是单一、分散的,而是紧紧围绕着主题、使角色游戏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加的丰富、有意义。在“剪窗花”“包水饺”“舞龙舞狮”“我们来拜年”“年货展销会”等游戏中,孩子们亲手制作新年的点心、设计中国特有的窗花、游戏与游戏之间你来我往,小小“服务员”“点心师” “设计师” “摄影师”们各司其职、各显神通,孩子们在这浓浓的“新年”中自由的畅想、自主的交流、极大地满足了游戏愿望,同时,他们在整个游戏环境的熏陶下,了解了中国的民俗文化,激发了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4)多方位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还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因此,在角色游戏渗透在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我们将家长引进我们的活动。家长的到来,能让孩子感受到幼儿园如家庭般温暖,会产生更强的安全感和大胆探索的勇气。同时,因为教师与家长都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成人,他们都同时关注着自己的活动和表现,这会让幼儿产生较强的成就动机,幼儿在安全的心理氛围下,易于产生自由感、也乐于与同伴互动,进行合作学习。课题组成员对每一次开展的亲子角色游戏活动都会做得面面俱到,使游戏活动圆满成功。(附件6)
2、运用策略 有效指导
(1)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想像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创造,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幼儿对所扮演角色的认可和领会情况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其角色意识。
首先,关注幼儿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在游戏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幼儿,要予以格外关注,帮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角色。其次,观察幼儿是否明确并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只是机械地操作游戏材料,没有想像的以物代物,没有关于游戏情景的想像,没有角色间的语言交流,教师就要予以适当指导,帮助幼儿表现角色、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另外,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的稳定性。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或产生角色错位,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幼儿,他们常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身份进行游戏,言行游离于角色之外,降低游戏品质,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提醒,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稳定性。
班里的美食屋“开业”了,孩子们可兴奋了!瞧,美食屋里的孩子们已戴好帽子,围兜,在能干的店长茹茹的工作分配下,有的拿起材料包起了青饺,有的拿着盘子当起了服务员,还有的站在收银台前当起了收银员,孩子们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可不一会儿,就听到我们的店长茹茹在大声的叫:“服务员去哪了,来客人了!”只见此时我们的服务员滋滋在收银台前不肯走,收银员悦悦看见说:“今天我收钱,你走开!”“我不,现在轮到我收钱了”滋滋大声说。看见这一情景,我走过去问:“怎么了?”滋滋急着说 “我也想收钱,她不肯!”“可今天你是服务员,瞧,你的客人还等着你的服务呢,赶快去吧!”
分析:由于美食屋刚“开业”,孩子们容易被各种新鲜材料所吸引,就如案例中的滋滋,看见同伴使用着“电脑”在收钱,马上被吸引了,于是就忘记了自己的角色扮演。此时,作为教师,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予提醒,从而让孩子们进一步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增强角色意识。
(2)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自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游戏开始时,教师应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自主协商分配角色、是否有序取放游戏材料、是否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游戏需要布置游戏场地等。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不使用游戏材料,有的幼儿因不会使用而随意摆弄游戏材料,教师应让幼儿知道材料的用法,并能在游戏中正确、灵活地使用;有的幼儿没有合作游戏的意识,具体表现为不参与游戏,或者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或者虽参加游戏但与别人缺乏交流,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玩等,教师应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游戏;还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在游戏中一遇到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积极想办法,而是立刻向教师求救,教师应当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动脑或通过与他人协商,想出解决办法,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的结束阶段,教师应主要关注幼儿收拾整理物品、参与讲评等情况。
(3)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以民俗传统节日为游戏背景,扮演游戏中的某一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如“捕鱼的渔民”、“晒网织网的人们”、“买鱼的顾客”等,用角色的语言、动作等参与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游戏的情况,还可以设置疑难情景,帮助幼儿扩展情节或者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易于幼儿接受,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在民俗传统的影响下,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离不开想像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像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反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参观、讨论、观看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促进游戏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归纳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如在游戏中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大方自信地表演等,引导幼儿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使游戏的功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4)组织幼儿讨论,推进角色游戏实效
幼儿讨论不仅是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重温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对本次游戏的开展进行预想,做好游戏的心理准备。游戏结束之后也要组织好讨论,引导幼儿发展游戏情节。组织讨论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让幼儿先自发讨论,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参与讨论、点拨,推进讨论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讨论的指导作用。
“孩子们,中秋节马上到了,我们进点心屋时,应该怎么做,生意才会更好?” 轩轩说:“我想做各种口味的月饼,有草莓馅的、芝麻馅的、还有香肠馅的”;欢欢说:“我想做一些各种花样的月饼,花形状的、三角形的、还有双层的月饼。”此时,一旁的涛涛急着说:“我们可以大声叫卖,这样来买的小朋友会更多”;之之也说:“我们应该更有礼貌”……孩子们都大胆表达着自己的想法。“孩子们,你们真棒,如果你们到时能这么做,点心屋的客人肯定会很多”,我笑着肯定。
&分析:由于近来的点心屋生意“冷清”——孩子们游戏的兴趣不浓,于是我组织孩子们进行了谈话讨论,在谈话中激起了孩子们对点心屋游戏的预想,以及拓展了游戏情节,也使点心屋又一次“热闹”了起来。
总之,角色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强烈的游戏性体验,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性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实践指导策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增强指导效果。
3、多种方式&&有效评价
游戏的评价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查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评价也是一个发挥游戏教育作用,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环节。
(1)自我评价
讲评是幼儿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引导游戏深入发展。教师应该丰富讲评方式,充分发挥讲评对游戏的指导作用。如,可以让幼儿参与讲评,说说自己参与游戏的情况,教师予以肯定或者提出问题,引发全体幼儿讨论;也可以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的游戏情况,讲评时幼儿回顾游戏情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选择本次游戏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对幼儿发展又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评,如发生争抢怎么办,等等。在一般角色游戏中,我们常用一些幼儿极易理解的表格式来评价幼儿游戏情况。(见表二)&
幼儿角色游戏自我评价表(表二)
角色区名称:&&&&&&&&&&&&&&&&&&班级:&&&&&&&&&&&&&&&&&年&&&&月&&&&日
玩得开心吗?
我会玩吗?
收拾好了吗?
(2)幼儿互评
幼儿相互之间更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孩子之间游戏的内涵。因此,在“民俗化”角色游戏评价上我们可以在幼儿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孩子共同评价,让同伴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如,在大班“小鬼过新年”角色游戏中,幼儿去年货超市挑选了自己喜欢的年货,在挑选过程中,由于人数比较多,有的幼儿会出现拥挤他人现象;有的幼儿会礼让他人;有的幼儿抢购商品;有的幼儿因为抢不到而大声嚷嚷……这时候,我们可以暂停游戏,让幼儿相互来评一评游戏情况。有的幼儿谁说:“鑫鑫不排队,挤来挤去会很危险的”;有的说:“泽泽在挑选年货的时候,看到牛奶只有一瓶了,就让给了我,我很感谢他。” ……
让孩子相互评价,用孩子的眼光欣赏孩子的游戏情况,这样做对培养幼儿评述能力和口语交际甚至包括人际交往、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教师评价
除了让幼儿进行自主评价外,教师专业的、客观的评价方式是和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的重要过程。幼儿角色游戏发展评价的方法以观察法为主。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以不干扰幼儿游戏的进行为原则,我们设计角色情节观察表(表三),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使评价中能尽量保持幼儿游戏的自然状态。
幼儿参与民俗化角色游戏情节观察表(表三)
备注:将所要观察的内容先用表格的形式准备好,游戏开始时,就直接将游戏情况在表格中记号即可。一般用打“√”或者打“△”。
四、成效与分析
幼儿园对角色游戏渗透在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中的实践,大大发挥了民俗传统节日的文化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对幼儿、教师、家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总结归纳如下。
对幼儿的影响:
1、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民俗传统节日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节日教育所特有的情境性、实践性、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接受教育。在运用角色游戏的活动方式中幼儿可逐渐地、深入感受春节团聚中其乐融融,国泰民安的氛围;清明节缅怀先烈中弘扬生命教育的意义;端午节纪念屈原,宣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等。
开展角色游戏方式的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有利于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共同发展,有助于幼儿了解社会民俗习惯、社会礼仪规范。在益智、健体的同时,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2、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角色游戏方式的民俗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由于环境、游戏、过程的特殊性,常常需要幼儿与教师或者家长一起制作民俗食品、饰物、布置环境等。
例如:在开展“元宵节”主题周活动中,让幼儿参与包汤圆,尝汤圆、做花灯等活动,特别是包汤圆这个过程对幼儿来说并不简单,既要有双手小肌肉群灵活协调的动作,又要十分注意倾听、观看老师或者家长操作时的动作要领,因而开展有计划、有层次性的民俗传统节日教育对培养儿童倾听、思考、探索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
目前大部分幼儿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幼儿缺乏与同伴交往合作的机会,大多数在家里养成独占心理,这对于幼儿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惟我独尊”的独生子女。缺乏合作能力的幼儿容易被孤立冷落,从而容易导致破坏行为的发生。而幼儿的交往与合作是满足幼儿的归宿感、自尊心等心理需要方面必不可少的,在幼儿园进行传统节日节庆教育有利于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同伴之间互相商量、讨论。例如:在节前,师幼一起布置活动室,班级中陈列、悬挂师幼一起收集制作的与节日有关的物品;在节庆、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调查、交流、制作、讨论等活动,一起协商布置主题游戏区,主题表演区,这些过程中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提高了,反过来交往合作的成功,又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4、帮助幼儿习得传统美德
让幼儿习得传统美德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必须要从小受到一定的启蒙,在环境、教育活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从心灵上进行洗涤而成的。在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方式的民俗传统节日教育给幼儿搭建了宽广的活动平台;丰富的教育资源给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获得诸多的知识、技能;从情感上也激发了幼儿对家乡、民族的热爱之情,对民俗传统节日的情结愈发浓厚。
其中有体现家庭和睦、亲情凝聚的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还有体现追念先人、尊老敬贤伦理道德的清明节与端午节等。时至今日,中国民俗传统节日中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仍具有重要的社会和人生意义。
如赛龙舟就是“端午节”的特色活动之一。通过模拟“赛龙舟”可以培养幼儿的纪律观念、集体观念,从而增强自我控制、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幼儿在民俗传统节日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对家长的影响:
在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下,我们将角色游戏渗透在民俗节日传统游戏中的实践活动也让家长们感受到了游戏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表示:
大2班家长表示:这样的活动太有趣了,小时候我们只是知道吃吃粽子,洒洒雄黄酒,就算过端午了,现在,在幼儿园的安排下,让孩子们的节日过得这么丰富,不仅让孩子从小对中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有了很深的了解,而且,帮助幼儿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让孩子不忘本,好的传统节日一定要在我们的下一代发扬光大。
大4班家长表示:现在的孩子就知道什么圣诞节、万圣节、儿童节,对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节日知之甚少,对节日也产生不了感情,觉得没什么意义。现在知道幼儿园每次搞一个节日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有层次性的深入开展,让我们家长也感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所以,我们也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更不用说孩子了,相信这样的活动如果能在学校继续保持下去,一定会让每一个孩子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节日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爱国情愫。
对教师的影响: 
1、勤思——发挥教师聪明才智,在节日主题背景下创设角色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的主题内容往往是幼儿所处的实际生活的反映,是幼儿感知生活,或者经过幼儿的思维加工以后所形成的生活经验的表现。因此幼儿所处的生活是角色游戏内容的直接来源。“小鬼过新年”来源于新年这一生活题材,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就生成了以上的活动。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很多,如何取舍、怎样运用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发挥聪明才智了。这里的勤思一方面指的是教师要根据幼儿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创设适宜的角色游戏,做到主题生活化、内容多样化、材料科学化。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所创设的角色游戏不断思索、探究,通过“游戏生成——幼儿实践——调整发展”的模式,使游戏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
2014年过完年的新学期开学初,大班组正在筹备新年主题活动。教研组长徐老师将应彩云老师的一篇随笔《过新年》给大班年级组长魏老师看。应彩云的随笔大意是:要过年了,老师问孩子:“你们以前都在哪里过年?过年开心吗?都玩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说:“过年回老家,不好玩,大人都在打麻将。”有的说:“在上海过年可有意思了,可以逛超市,可以放烟火,可以看电影,可以跳舞等。”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体验一次快乐的过年场景,应老师在班上和孩子一起玩起了“快乐新年”的游戏。她鼓动孩子们带来小食品,玩起了“影院”“超市”“舞厅”“放烟火”的游戏,游戏持续了一周,孩子们意犹未尽……很快,徐老师老师提议将此游戏延伸到整个大班组进行。由此我们也就有了“小鬼过新年”主题角色游戏的初步设想。
“小鬼过新年”游戏的创设得到了领导和家长的支持,大班组的教师策划由每班准备一个游戏场景,调动家长准备物品。而其他年级组教师帮忙将走廊环境装扮一新。家长一起制作的大型拱形门,左右垂吊上小红灯笼,上挂“过新年”牌子,“年味”顿时浓了。大1班的“七色花剧院”;大2班的“华联超市——年货展示区”;大3班的“特色小吃馆”牌子也都一一挂起。
角色游戏正式开放使用。孩子们看着焕然一新的环境,窃窃私语,脸上不时流露出得意、快乐的笑容。当老师带着孩子们参观过各个游戏场馆,并将新年的压岁钱“20元”发到孩子们手上后,孩子们便像快乐的小鸟一样。他们立刻分散开来,有的去看电影,有的在“超市”选购自己喜爱的物品,有的去“梦幻舞吧”展示自己的舞蹈,有的在“特色小吃馆”享受美味……整整一天,孩子们穿梭在各个游戏场馆,百玩不厌。
  2、擅思——学会关注幼儿游戏进程,灵活调整和引导
创设角色游戏往往是教师发起的,幼儿处于被动的地位,幼儿缺少应有的自主选择权利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如何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呢?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游戏进程,灵活应变,及时调整,适时引导。首先是游戏创设的时候,教师就要有相应的规划,做好初步的预设和生成,想好为什么创设这样的主题,怎样提供材料给幼儿更合适,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发展水平将教育意图有计划地渗透进主题角色创设上。其次,把握教育契机,即时调整。“小鬼过新年”中发生的孩子吃不下的案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游戏中的偶发事件,有效推进游戏的深入。当幼儿游戏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适时介入,丰富幼儿解决问题的经验;当幼儿游戏出现倦怠,失去兴趣时,教师要提供材料满足幼儿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幼儿与同伴游戏发生冲突时,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建立合理的游戏规则,并使之自觉遵守。总之,要关注细节,做好随机教育。
观察记录:
辰辰来到了“华联超市”的“年货区”,先翻了翻“旺旺雪饼”,后又到达2元区,翻看自己的“压岁钱”,从1元区到2元区跑了两个来回,没轻易下手,最后选择了“碗仔糖果”,又到1元区拿了一块“雪饼”,直接将钱要交给服务员,经过服务员的提醒,到收银处交钱。给了收银员一张10元钱,但收银员答复:“这里没有7元啊!”
分析:在购物的过程中辰辰表现出了犹豫与不决,表明在这一角色游戏中他对自己所需求的物品还没有充分地准备,经过艰难的比较才进行了取舍。而将钱直接交给服务员,说明他缺少在超市购物付款的经验。而收银员找钱的过程,说明孩子们不知道7元可以用5元加2元代替,不能将学过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了乱收钱、乱找钱的现象。
主题角色的创设总是来源于生活,对于超市购物,孩子们经验还是有的,但是出现以上的问题,
关键还在于不能将游戏生活化。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提前干预的策略,在主题游戏开始前,可以组织孩子们有目的地参观超市,或者让父母带孩子到超市进行一次消费体验,然后和幼儿进行沟通,谈一谈超市购物的情景,说一说自己想买什么,准备怎么买,了解基本的购物规则,特别是排队、付款、找钱等。通过这样的沟通,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设给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自主游戏。
3、悦思——反思游戏创设过程,积累快乐的情感体验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工作的风格,主题角色游戏创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游戏的进程、幼儿的发展,也要重视情感的体验。我们提出“悦思”,就是要教师在快乐中反思,让她们感受到繁琐工作中的平凡与快乐,在肯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小鬼过新年”的活动中,我们虽然反思出了很多的不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相反,我们通过思考与分析,总结出很多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怎样帮助教师积累快乐的情感体验呢?一是帮助教师正视工作中的问题,对游戏过程的追究不是计较教师工作的得失,而是促进他们成长,只要心态摆正了就不是问题。二是重过程轻结果的工作方法,我们肯定教师的不是最后的结果,在游戏创设中,我们更看重教师在过程中思考、调整和指导。三是挖掘闪光点,推广学习。诚然,每个教师的能力有强弱,但总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挖掘每个教师的优点,使之互相学习,促使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观察记录:
圆圆拿着买好的零食来到了“七色花”剧院看春节联欢晚会,她买了票进入了剧院,拆开了零食看起了表演,还不时地和同伴说:“我最喜欢看跳
舞了。”终于议论声在老师的提醒下停止了。看完了晚会,
离开时垃圾被遗忘在了地上,结果又在老师的提醒下她尴尬地捡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她又来到了剧院门口,这回她没有进去,而是一直在门缝使劲往里瞧,原来,从门缝可以看到免费的表演啊。
分析:从圆圆整个看表演的过程可以看出,她对看演出时的基本礼节还不太了解,以致出现了不能保持安静、乱丢垃圾的现象。另外,看免费表演的情节虽然无伤大雅,却表明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还不够细致,考虑的还不够周全。
应对策略二:及时干预,根据问题调整游戏规则
在本案例中,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了干预,提醒幼儿保持剧院安静,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及时干预面向的只是个别幼儿,不具备普遍性,因此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前预设、游戏中调整、游戏后评价等多种方式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集体讨论:看演出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充分调动孩子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孩子们自制宣传图标张贴悬挂在电影院中。同时增设了一名检票员,他的工作任务有宣传和提醒两方面。首先提前5分钟播报:还有5分钟晚会就要开始了,请观众抓紧时间购票入场,这可以解决看晚会演出和误场的问题。另外在观众入场时提醒他们遵守秩序,安静地观看演出,保持剧院整洁等。这样的策略调整在现场就可以实现,对幼儿来说又多了一种角色体验。
  以民俗传统节日为背景下开展的角色游戏有助于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主题角色游戏创设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要教师勤思、擅思、悦思,就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并鼓励幼儿通过游戏去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获得积极的游戏体验。
五、后续的展望
& & & 在近一年实践研究中,我们越发感觉到幼儿园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挖掘民俗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的影响,我们从环境上进
行熏陶,从内容上进行筛选,在活动中为孩子提供更加广阔的游戏平台和空间,让民俗化角色游戏发挥其深厚的文化价值,促进幼儿快乐的发展。
但是,在实践中,仍出现一些问题:如,在开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时,选择内容过于广泛,不具体。教师对有些民俗文化了解甚少,对孩子们的了解和游戏学习的支撑不够。
所以,在以后的研究,我们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应正确理解民俗化角色游戏活动的真正作用,不是在角色游戏中加入简单的民俗节日文化元素就可以了。研究中应该把课程和角色游戏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角色游戏真正成为一个生活化、趣味性、综合性的过程。
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博大精深,是充满诱惑力的教育工程。所以在开展民俗化角色游戏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我们要用“心”体验,用“意”创造,用“情”耕耘,让民俗传统节日文化走进幼儿园,并以游戏的活动方式让节日在孩子们身上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让孩子们了解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感受角色游戏带来的身心愉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
【2】李生兰.因材施教策略的思考教育.江苏教育报刊社2004.1.
【3】崔钟雷.中国传统——节日o民俗一本通.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4】《学前教育研究》2007年第三期,金虹青《节日文化与幼儿园节日课程的开发》
【5】《宁波市幼儿园保教工作手册》&&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Copyright (C) 2014 宁波学前教育网
版权所有. 浙ICP备号
联系电话:(88 传真:(88 信箱:XX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项目实施工作定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