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上古时候新疆人是什么人种样子?

据考究,我国已经消逝的上古民族有哪些?谢谢!_百度知道
据考究,我国已经消逝的上古民族有哪些?谢谢!
寻求有关资料记载和传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古代已经消失的民族
  古族名。国名。地在今西藏地区东部,属汉代西南夷之一。《隋书.附国传》载:附国距蜀郡二千里,其境南北八百里,东西一千五百里,民二万户。产青稞、小麦、牛、马、金银。东与嘉良夷、南与薄缘夷,接西为女国,东北为党项。后为吐蕃兼并。附国为羌族所建之国。
  古族名。国名。六世纪中叶存在于青藏高原,保持着母系制,有关记载见《北史》、《隋书》。女国原名唐牦(葱茈)又说女国即羊同地处葱岭以南,北接于阗,东接吐蕃,有万余户,世代以两女王共管国政,王夫名金聚,不预政事。俗贵女轻男,妇女任吏职,男子为军士,生子皆随母姓。地产金、盐、朱砂、麝香、牦牛等,常售盐于天竺,售金器于吐谷浑,人民以狩猎为生。曾数次与党项、天竺争战,隋开六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 &
上古时期新疆的贝币和贝饰&&& 探尋中華民族文化的早期源流,揭示上古族群及區域文化發生、融合、衍變的復雜歷史進程,建構科學的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是重寫中國上古史與建設中國民族文化史的基礎和關鍵。自20世紀以來,中國上古民族文化形成發展的理論建構,長期受到中外歷史學、考古學、民族學、語言學、地理學等多學科的共同關注,成為中國學術史研究中備受重視的熱門話題。
  中國文化西來說受到批駁
  在中國古代相當漫長的時期,經《史記o五帝本紀》、《三五歷紀》、《三皇本紀》等文獻對中國古史體系的編排與重構,中華民族起源本土一系說不斷深入人心。明清之際,來華耶穌會傳教士開始以宗教史簡單“嫁接”中國古代歷史。南懷仁在《道學家傳》小序中稱,伏羲是亞當的“第十三代子孫”,《天學傳概》亦宣稱,“初人子孫,聚處如德亞,此外,東西南北,並無人居”,“惟此中國之初人,實如德亞之苗裔”。此後,西方傳教士把西歷與中國古史紀年結合起來,將宗教史上的重大事件與中國古史上的帝王事跡以編年體裁次第編排。這種“自西徂東說”、“中國人種西來說”旋即遭到清代學者的強烈反駁。學者多認為,明清之際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學者之間關于中國民族文化起源的“道統”之爭,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學術之爭,而是一場判斷各自文明高下的較量。康熙歷獄後,中國文化西來說不復有人提起,康熙支持的“西學中源”論很快成為中國學界的“共識”。
  法國學者拉克伯里1894年發表論文《古代中國文化西源考》,提出中國人來自巴比倫說。20世紀初,該說一度得到日本學者白河次郎、英國學者鮑爾以及中國學者丁謙、蔣智由、劉師培、章太炎等人的支持,但很快遭到柳詒征、梁啟超、繆鳳林等人的反駁。五四運動後,除飯島忠夫、郭沫若等繼續支持外,中國人來自巴比倫說已基本不為學界認可。1921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倡導仰韶文化西來說。1931年,梁思永證明仰韶、龍山和商朝文化一脈相承,1945年,夏鼐確認齊家文化並不早于仰韶文化,安特生的假說遂失去實證支持,安特生本人也放棄了這一假說。但1949年前,中國民族文化外來說仍有支持者,如畢士博認為,中國文化是多次由不同方向傳播而來,由此建立起更具綜合性的外來說多元論。
  本土起源說漸居上風
  中國學界批駁中國民族文化西來說後,中國上古民族文化本土起源說漸居上風。顧頡剛明確提出“推翻非信史”的“諸項標準”,司馬遷上古民族一系說從總體上開始發生動搖。王國維、徐中舒、傅斯年等學者不斷對上古民族文化東西二系說補充完善。同時,顧頡剛積極申論“戎夏一元說”,蒙文通、丁山、徐旭生則分別建立起各自的“三系說”、“三集團說”。李濟強調中國民族文化本土起源的同時,並未忽視外來民族文化的作用。以上各種民族文化理論,既有學術旨趣的差異,也有相互間的學術關聯。在歷史學、考古學、語言學、民族學等學科的助推下,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向著科學的方向推進。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文化類型和歷史民族區理論曾一度引起學界關注。王玉哲對戎狄概念的演變、地域分布及其與華夏的關系等問題的論述,給相關研究增加不少科學的因素。徐中舒日漸建立起中國上古民族文化東西二分論點體系。凌純聲在研究中國文化本土起源的同時,同樣關注西來要素,不少論斷或可視為對李濟理論的深化。蘇聯學者瓦西里耶夫拋棄了中國民族文化外來說中的一元論的模式,代之以 “信息梯階傳播理論”,認為中國文明是土著文化與西來較高文化融合的產物。新中國成立後至1979年的30年,長江流域田野考古工作尚未全面展開,學界對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的建構總體上未有新的重大突破。
  理論建構趨同
  1979年至20世紀末,隨著文化人類學、歷史地理學的蓬勃發展以及長江流域田野考古工作的全面展開,夏鼐、安志敏、何炳棣等學者繼續強調中國文明的黃河流域中心說。此外,陳連開中國文明起源的本土、多元以及由多元向一體匯聚的論述,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理論,蘇秉琦區系類型理論和“滿天星斗”說,張光直“多元互動假說”等,調和了本土論與外來說及本土論中一元說與多元說之間的矛盾,對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的建構總體上呈現趨同態勢。杜正勝則注意到東西文化交流的意義,特別強調中國北方民族的歷史作用。卡爾o耶特瑪、亨寧、蒲立本等學者從國際大視野和語言學、體質人類學等多學科繼續探尋中國民族文化外來說的證據。凡此表明,新時期學術界正逐漸從更廣闊的地域,以更宏觀的視野,實現更高層次的重大突破。
  21世紀以來,中外學術界相關理論建構仍在繼續。研究表明,中國上古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史處于動態變換過程,文化外來說與本土說都有其證據,但均不夠充分。李學勤、陳星燦、王明珂、葉文憲、王建華、周書燦、易華等學者分別從不同角度對20世紀以來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提出質疑乃至批判,但總體而言,學界對20世紀中國上古民族文化理論的系統審視與梳理工作尚未全面展開,而這一工作有助于為21世紀相關研究的繼續完善奠定學術史基礎,並使之在新的學術起點上繼續推進。惊艳新疆怎么样_百度知道
惊艳新疆怎么样
提问者采纳
很多人文景点,等待我们的真实触摸,行千里路,今天快递到货、“如果你有两天时间”,因为他不但户外经验丰富,带上点酒来换门票,只是简简单单一笔带过,空荡的旅社长廊内只有我往返于厕所的身影。 曾经一路上见过N多自虐狂.、如果你有更多时间“等深浅选择,可能是个不错的主意,晚上歪在床上一页一页翻着这本书:China》对龟兹古城的描述中,在他的口中。 如果你想要去新疆:,尤其是在日落前的宝贵时间里把你带到最理想的拍摄地点,进到卓越亚马逊的时候看到这本书。 上周:库车 我在(库车清真大寺)墙外与一位头戴白帽,怀古伤今,一路狼狈南下来到天气晴朗的库尔勒。 喜欢这本书,他很有名气。 这也是一本很有趣的旅行指南,在每一个集团式景点介绍后面,well、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这个千年古城的时候,独自或结伴出游,一口气看完、希腊-罗马,他对景点的文化了解,入住开着暖气的龙行青年旅社,然后坐在他的沙发里跟我侃侃而谈至深夜,我实在是不能理解那种痛苦的旅行方式.,心地善良。若遇到手头拮据者,自己安排食宿,更让人心悦诚服的是、波斯,你在本书的第181页还可以看到他的照片),他都热情接待,我摘取两段。本书讲到龟兹(qiu zi)古城这座历史上古印度。 这也是本有情怀的旅行指南。未知都在路上。在南疆户外界,战火变迁天灾人祸2010年冬季,库尔勒龙行青年旅社的当家人,库车大寺占地22亩,是另外一种未知和神奇,it`s not much:”就写库车大寺,在旅行中成长、登山。 以及这段,笔调动人,既不自虐也不腐败,1918年毁于火灾;带上背包即可上路,不同于《Lonely Planet》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复杂和西方人按图索骥式的刻板,这位人很实在的李先生也不可能陪所有人进去,老人对库车大寺的情况了如指掌,所以尽信书不如无书,与我不谋而合。和他出游,11月底,特别喜欢结交各路英雄豪杰;区别于攀岩: 五彩城的核心景区附近被拦了起来。 ----------------------- 李涛杰(,1923年重建,看过之后,知识积累相当丰富。 读万卷书。 下面这一段更有中国式的幽默,从容数段,老人平静的说,并引用了唐诗等古籍。 而在英文版《Lonely Planet。每有背包客到此住宿,因为历经浩瀚云烟,在那个暖气突突直响的旅社里,常言道,相关的历史等等都了如指掌,随心所欲,也收藏这本书吧,徐徐道来中,因为每天来游览的人很多,本书更懂得国人出行习惯,1927年竣工:不依赖旅行社,要么是记者,或者是其他值得一提的什么东西、徒步等户外运动: 第50页,想日后寄给他,充分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若不要票据可以商量价钱,现存建筑是1987年第三次重建的,但你总得有点”来头&quot,对陌生之地一无所知的旅人,贴心的列出了“如果你有一天时间”,时代背景的变迁: 第203页,与自然和谐相处:希望通过旅行能够更全面,电话(略),他也在为没有酒喝而犯愁,作为一个崇尚轻松简单的人,然后总结性的陈词道。我更趋向于这本书所总结的,那天晚上。 如果你去过新疆,仅大殿里的木头廊柱就多达88根,给我的,供今人凭吊,就带着这本书吧,方知天下事。而且线路熟悉,也许,阿訇-收“,对疆内各个景点了如指掌。 工具性用书,旅社内只有我一个不合时宜的旅人,阅读过程中也发现小小谬误,让人很感动,时至旅游淡季,猝不及防的我面对零下二十八度的气温彻底傻逼了,于是询问老人的地址和大名,激发了我更大的好奇,老人告诉我,最后具体往返路线和费用合计,顺手一并买来: 第76页。 这是本很“有中国特色”的旅行指南,可容纳12000人同时做礼拜,我抱着这本书翻到凌晨,晚上露营者到他那里讨酒喝时,就免费让他们住宿:“风月无古今,为人热情,每人50元、睡袋等户外装备,我为他拍了几张照片,也算是对他讲解介绍的道谢,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喜欢它所推崇的出行态度及方式,情怀自浅深”,那么,更勾起我无尽的期待: 魔鬼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接待部经理李勇;才行。新疆,今日我市落雨,那么、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在茫茫戈壁里无聊的年轻人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酒;中低档消费,吃百家饭,不能太过于依赖书本,我甚至有几分惊叹于他的汉语水平,年过不惑带着眼镜的老板李涛杰先生递给我这本书,心中大致都有一个所以然.except;在拓宽视野的同时,自主游览,详细的介绍了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这样一来,要么是摄影师,清理豆瓣上的购书单,他可以带你进去到景区内最值得看的地方,库车大寺最早建于距今400多年前,一顶毡房里住了一个哈萨克小伙子在收门票,面色和善的他耐心地用普通话与我攀谈起来,须长髯白的老者相遇,不需要帐篷,乌鲁木齐突降大雪,是一种精神享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疆曾经是海洋发布时间:字体:[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南郊永丰乡包家槽子村的戈壁田野上,屹立着亚洲大陆中心标志塔。塔顶为四方拱卫的地球模型,塔中有个悬空的大圆环,环中装有一个似自天而降的圆锥体,锥尖直指地面一圆点,其坐标是:东经87&19&52&P,北纬43&40&37&P,这就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据说,这里与亚洲周边海域直线平均距离有2500公里。打开中国地图看,中国的内陆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远离大海,似乎与海洋无缘。就地理环境而言,这里有高耸的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有黄沙似海的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干旱少雨的气候,找不到一点大海的影子。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远古时代,整个新疆曾经是浩瀚古特提斯海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那个遥远的古特提斯海时期曾在这里发生过,这里的山山水水才显得魅力无穷,才更能唤出人们的好奇心,于是,人们要去探求、要去追寻,借助科学的智慧和力量,掀起它那神秘的面纱,探求它当年的容貌&&
《山海经》不周山的猜想
  关于大自然的这一沧桑巨变,在中国古代已经被人们发现并有记录。《山海经》大荒经第16开篇就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的记录。不周山者,可以理解为没有合围成完整的环状盆地而缺损一块的山。那么,不周山为什么会缺一块?说法不一,据《淮南子》的说法是,上古时期,人面蛇身赤发的共工氏与颛顼互争帝位,战败之后,共工氏痛不欲生,怒触不周山,将撑天幕的擎天地柱弄断了。先人的这种传说,是否有根据,不去讨论。但就字面而言,这里说的是西北的海之外,陆地边缘处的地方。按照这个方向去寻找,人们似乎有理由相信,这里所指的不周山,不正是环塔里木盆地的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天山山系吗?非常巧合的是,在这些山脉将塔里木盆地三面环绕包围之下,只有在它的东面留有一个大口子。这个口子,就是古玉门关故地。古人称,玉门关以西,即为&泑泽&(罗布泊)。
  传说颛顼称帝统治宇宙的时候,把太阳、月亮和星全部拴在北方的天空上,让它永远固定在那里。这使得大地有的地方很亮,有的地方很黑,生活非常不便。而不周山正好可视之为&东望泑泽&。这是古人的猜想巧合,还是当时地理环境的真实记述?不可否认,《山海经》所述,许多带有神话传说性质,特别在上古时代,尚无文字记载之前,不准确的记录是正常现象,但绝非凭空虚构。人们比对着书中的记载,查看实际地理环境,多少总是事出有因,所以,《山海经》里的所谓&海之外&是存在的。当然,古人也可能对更为久远的历史传说加以附会。显然,不论我们今天如何猜想,关于不周山在&西北海之外&的传说并不存在矛盾。当现代地质科学在描述那段远去的地质演化史时,在不周山下,确实曾经发生过围抱着一个古老海湾的故事。
重现塔里木海和准噶尔海的风采
  在5亿年前的寒武纪,新疆可不是现在这种样子。那时,昆仑山、天山和阿尔泰山都不存在,塔里木和准噶尔两大盆地也没有形成。新疆西部是一片汪洋大海,称塔里木海盆,也叫塔里木海。新疆东北和东南有两片古陆,整个塔里木海盆像一个朝西开口的大喇叭形。
  在当时的海水中,生长着许多原始的小动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三叶虫。这种三叶虫和螃蟹差不多,有螯、有触角,还有许多小足。由于地壳变动,这些三叶虫被沉积物掩埋,经过长期石化,最后变成了化石。现在,在新疆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这种三叶虫化石。
石炭纪中晚期新疆全境大部分地区被海水所覆盖
  到了3亿年前左右的石炭纪中晚期,新疆海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当时,整个新疆除北面的阿尔泰山和南面的阿尔金山一带以及中天山等地是岛状山地之外,几乎全部被海水淹没。新疆北面的海水主要来自东部,形成了准噶尔海盆,也叫准噶尔海;新疆南面的海水是从西面来的,形成塔里木海盆。在这两个海盆中间,则是深深的天山海槽。由于中间没有阻隔,当时南北两大海盆可能是沟通的。根据推算,那时的新疆海域面积同现代的黄海和东海面积之和差不多。在这个时期,海水中已经出现了原始的鱼类,其外形同现代鱼类相似,只是其各器官功能还很不完备。此外,海水中大量出现了珊瑚、带有贝壳的腕足动物、海百合等海洋生物。
  在海滨地带和海岛上,生长着许多今天早已灭绝的植物,如亚鳞木、新芦木、羊齿类、轮木类等植物。石炭纪是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最温暖、湿润的时期之一。当时的动植物空间繁荣,可以想象那时的新疆海域的情景:蔚蓝的海水拍打着岸边礁石;浅水处,鱼儿戏水,珊瑚争艳;海滨地带,高大的树林飒飒有声,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世界。
  石炭纪晚期,海水开始退走,塔里木海盆的东部已开始发生抬升变成为陆地。从这个时候起,新疆海域面积开始不断缩小。
由海洋到古陆的沧桑巨变
  2亿年前的二叠纪,是新疆海陆变迁最剧烈的时期。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在其晚期,地球上历史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生物物种大灭绝事件发生了。繁盛于古生代早期的三叶虫、横板珊瑚、蜒类、有孔虫以及海百合等物种,几乎全部灭绝。研究表明,大约85%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生生物都没能逃过此次劫难。但是,却为以后中生代的现代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硬骨鱼等生物群落的出现和崛起创造了条件。这次灭绝事件,对鱼类影响相对较小,同时,两栖动物进入繁荣发展期,爬行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大约2亿年前,地球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上称之为海西运动。受这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新疆全区出现大规模海退,海域面积急剧缩小。到二叠纪末期,新疆除最南边的喀喇昆仑和东昆仑一带外,几乎全部上升成为陆地。当时新疆东南面出现古阿尔金山,中部地区出现了古塔里木盆地和古准噶尔盆地的雏形。新疆经历了一次由海变陆的沧桑巨变。
  二叠纪后,新疆的这种海陆形势持续了大约6000万年时间,那时的海水,仅仅是古特提斯海的北部边缘海,海水很浅,且时进时退,其声势和规模完全不能与昔日相比。
  从1.4亿年前的白垩纪到6500万年前的古近纪,塔里木盆地西部又经历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水自西面由阿莱海峡侵入,首先淹没了和田河以西的西塔里木地区,然后继续东进,最后涌进东塔里木地区,并进入今天库车地区一带。这可能是我国西部最后一次海进。当时的海水并不深,约100米左右,西部略深些,愈往东愈浅。这个时期海水中生活最多的是体型微小的介形虫和有孔虫,比如形如小卵石表面光滑的玻璃介,两侧长有突瘤的土星介及圆片状的货币虫、圆片虫等,以及腕足类、腹足类、苔藓类、瓣鳃类和珊瑚等海生动植物。
  地壳变动使得新疆全境的海盆、陆地又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大变动。在那个地质历史时期里,地壳板块断裂、挤压,使原先生机勃勃的海洋动植物又面临一个又一个死亡的陷阱。我们很难想象当时大自然的无情,许多生命体被掩埋了。多少年后,这些生命体在掩埋之后发生异化,又成了一种新物质。那就是石油。大量海洋生物死后,其遗体被沉积物掩埋,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生成了石油。
  今天,科学工作者也许就是循着这条线索,在新疆的塔里木盆地找到了油气田。所以,人们认为,早在古近纪之前,或是在更早的二叠纪,西塔里木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生油盆地。
塔里木海盆有生物礁
  生物礁是热带海洋中特有的自然景观,它形成的条件非常苛刻,需要温暖、清新的水质和丰富的营养物。然而,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却能找到连绵的古代生物礁。在塔里木,古海洋的遗迹证据很多,有生物的、岩性的、沉积构造的&&其中藻礁是经常能见到的。这种生物礁形成于台地边缘的海水中,由造礁生物组成坚固的碳酸盐构造。在塔里木常见的造礁生物有群体珊瑚、层孔虫、苔藓虫、海绵和藻类。塔里木的藻礁,见于西部柯坪地区。西起巴什索贡,东至马坦塔格,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延伸。长200公里以上,宽20公里~40公里。礁体3排~4排,有时构成小山,有时成巨大的山脊,绵延几十公里。最典型的是昆克拉契&马坦塔格礁体,延伸约50公里,构成一系列海拔高度约3000米~3650米的山峰、山脊,相对高差最大达1350米。
中生代时期大量头足类生物群落出现在海洋里
  塔里木的藻礁形成于距今2亿年前,相当于华南的栖霞期。造礁生物是蓝绿藻门的无壳类和薄壳类,其次是绿藻门粗枝藻科和松藻科的一些种类。在礁翼附近还能见到附礁生物&&腕足、瓣鳃、腹足、头足、海百合、海胆、介形虫、钙球藻等。由于生物礁灰岩多孔,渗透性好,它是石油、天然气储集的有利场所,因此,生物礁又是石油工作者找油的重要标志。塔里木藻礁分布广泛,厚度巨大,不仅是重要的找油区,而且是揭示古海洋奥秘的钥匙。
恐龙行走在天山古陆上
  大约在1112万年至6500万年前这段时间里,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因此,科学家们相信,这两块大陆的生态环境应当是相似的。人们已经在北美地区发现这一地质时期丰富的恐龙化石群,那么,中国大陆有相似的恐龙化石存在吗?远离海洋的新疆地区有相类似的恐龙吗?回答是肯定的。
  从天山海槽的海底隆起,形成了天山古陆。于是,这片古地便成了恐龙的天堂。
  1987年8月,一支由中国、加拿大两国科学家组成的野外考察队在新疆天山南麓准噶尔盆地的考察实践,证实了人们的猜想。
  在两国野外考察队进驻天山南麓将军庙戈壁滩后,先是发现了蜥蜴目恐龙化石。在岩石层深处,人们找到了几颗恐龙的牙齿。加拿大科学家们手拿着刚刚出土的恐龙大牙说,&这是多么漂亮的恐龙牙齿啊!&这些恐龙牙齿呈钩状,边缘处带有锐利的锯齿。人们推测,当这只恐龙死后,由于沉积物被洪水冲散,只留下了恐龙肢骨和头部牙齿等。之后,人们又发现一只较完整的食肉性齿龙&&一种兽脚恐龙的化石。根据出土化石判断,这种恐龙体长7米~8米,脑袋较大,嘴里长有像短剑一样锋利的牙齿。人们推测,长有如此锋利牙齿的恐龙,非常凶猛,是天山古陆上的霸主。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竟然在岩层中发掘出十几节巨大的颈椎骨化石。从恐龙颈椎骨大小形状判断,这是一头马门溪一类蜥脚类恐龙。它的体型要比现今发现的同类个头大许多。其体型超过30米,脑袋小,每节颈椎长约1.4米,颈肋长度竟然超过4米,真是个庞然大物啊!
戈壁滩裸露出硅化木森林
  所谓硅化木森林指三叠纪后期形成的新型针叶树森林。一些昔日构成这种森林主体的化石在新疆荒野戈壁滩上还能看到。这里为什么会散落着这么多硅化木呢?人们猜测,它们可能是被高山流下的洪水冲来的,巨大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冲到低矮地里被埋藏起来,变成了硅化木。之后,泥土、沙尘被风沙洗干净,于是,戈壁滩上便裸露出数千万年前形成的硅化木树干。除恐龙之外,人们还发现许多鱼鳖、鳄鱼等类似爬行哺乳动物化石。这样密集地发现,在野外发现是少见的。除此之外,科学家在这一区域发现了大面积的硅化木群,大的树干直径达2米,一些不完整的树干长达20米。这说明,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一个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主要树种有古苏铁、银杏和古松柏。今天,人们很难想象,6000万年前,这里是恐龙、各类高大古树群的天堂。人们想象,这一地区,山峦起伏,山川之间,湖泊岸边,有密实繁盛的裸子植物、古藏类群,一片生机盎然的生命世界。在湖泊浅水中,有成群鱼鳖在缓缓慢行,鳄鱼在水面游泳。远处高地上,三五成群的类兽,在捕食昆虫。凶猛的食肉恐龙,正用锐利牙齿和尖锐的前爪,追捕蜥脚恐龙。生存与死亡,每时每刻都在这里发生。
  地球在继续演化,之后,欧亚板块与北美板块分离,它们之间形成了今天的白令海峡。此时,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发生挤压和撞闯,在两大板块挤压作用下,青藏高原出现抬升,后来这里便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新疆会再次成为海洋吗
  在漫长的地质演化长河之中,塔里木曾经长时间浸泡在海水之中。那个时候,塔里木是天连着水,水连着天,到处是海水的天下。然而,当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前的许多年,塔里木却失去了海水,远离了海洋,成了水资源奇缺的亚洲内陆腹地。我们猜想,如果海水没有从新疆西南部的阿莱山口海峡退出,那将会是什么样子?新疆或许是一个地中海,或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海湾,或是大的浅海,当然,这纯属天方夜谭了。大自然总是按照它固有的规律发展着。
  白垩纪得名于西欧海相地层中的白垩沉积。古鲟类和狼鳍鱼等化石均出现于这个时期。白垩纪延续了将近7000万年,和自恐龙灭绝直到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在白垩纪,被子植物已经在地球上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恐龙的种类达到了极盛时期。
520万年前,帕米尔高原出现海水再未进入新疆
  古近纪以后,地球又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地质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使地球的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沧桑巨变。正是新构造运动,使地球上出现了与今天相差不多的高山、盆地、大海和湖泊。
  新疆自古近纪以后,海水开始退出。随后,随着海底抬升,大约在520万年前,向北漂移的印度板块运动与欧亚大陆陆板发生碰撞挤压,水面的陆地板块被挤压并发生隆起,于是,帕米尔高原出现了,阿里莱海峡最终封闭。自此之后,海水再未进入新疆。
  在新构造运动中,青藏高原抬升到海拔5000多米的高度,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山都相继隆起,新疆真正成为欧亚大陆的腹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也变为封闭的内陆盆地。
  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后,塔里木变成了大型的内泄山间盆地,山水把山上岩石风化剥蚀形成的碎块和土壤搬运到山下的盆地中堆积下来,形成以冲积层为主的沉积物。由于水承载能力所限制,风化物的粗碎屑能在山边的地带停滞下来,逐渐形成了广袤的砾石戈壁滩。地理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气候的变化。此时此地,由于大陆性气候增强及气候变干,降雨减少,成片沙漠开始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中出现。当然,在一些山脉的迎风面,形成阻挡西北气流的迎风坡地,形成大小不等的降雨带,出现一些内陆河流。于是,在河流两岸便形成大小不等的戈壁绿洲。现代自然景观趋于形成。
  新疆还有可能再成为海洋吗?随着地球历史的演进,这种可能性并非不存在。当然,这对人类来说,是个极其漫长的时期。这种地球历史的变迁还需要得到更多的科学数据,使其能预见到它的陆海变迁规律。
  新疆的沙漠戈壁,是一座天然古特提斯海博物馆,又是一个巨大的昔日海洋的迷宫。它永远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探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天池计划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