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自己当下的丐帮笑醉狂技能描述结构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利用结构游戏的评价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关键是给他们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会说、爱说、有机会说、并且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结构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仅要求幼儿会搭、会建,还要让他们从动手操作内化为会说、会介绍、会描述、会表达。幼儿的语言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利用结构游戏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游戏中让孩子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进行各种各样的建构,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提供了让孩子说的基础,为幼儿的语言发展创造了交互平台,特别是在游戏的评价环节中孩子们通过自由讨论,形象说明,生动描述,尽情抒发,在表达中练习各种类型语言,在倾听中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不断促进主题发展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结构游戏的评价中主要运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语言。 中国论文网 /9/view-4061419.htm  一、说明性语言   说明性语言是说明一件事物的语言,在结构游戏中当孩子在介绍自己作品的形状、构造、类别、功能的时候常用到说明性语言。在搭建“马尾造船厂”的主题中,孩子们这样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的船有两层,楼上有船长室,旁边还有一个电影院,客人在自由活动时可以选择在这里看电影,这里是游泳池和躺椅,累了可以休息,如果饿了,可以到左边的餐厅用餐,楼下是宿舍,我用两种颜色来搭,蓝色是男生宿舍,红色是女生宿舍。”搭建“各种各样的汽车”主题中他们介绍自己搭建的汽车:“我这辆是宠物狗专车,车上前排有两个座位,一个是司机座位,一个是照顾狗的人的座位,在车的后排没有座椅,只有一些小小的椅子和靠枕,方便狗狗躺着休息,或者站得高一点看外面的风景,汽车的后排还有一个正方形的冰箱,按钮在上面,只要狗狗的爪子一碰它就会自动打开,里面放着各种口味的狗粮,可以供狗狗选择。”   二、描述性语言   人人都能说话,但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说得好,幼儿园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在生活中加强孩子描述语言的练习,既可以培养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的习惯,又能准确表述自己思想感情,还能促进思维的训练,它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孩子搭建的动物形态各异,千变万化,他们经常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如果仅仅关注外形是不够的,不但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也无法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所以善于捕捉孩子创意的闪光点,在评价的时候让孩子不仅仅介绍作品的外形,更要引导孩子说出作品蕴含的一些内心的情感。在建构“动物园”的主题中,一个孩子搭建了一匹马,在马的背上又搭建了一个形态很奇怪的东西,我以为是马鞍之类的东西,没想到在评价分享时孩子说:“我今天搭的是马妈妈和小马,它们在草地上一起玩游戏,捉迷藏,后来又比赛跑步,可是小马追不上妈妈,小马说妈妈等等我呀,可是妈妈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它坚持跑到终点,然后亲亲它的宝宝,舔舔它的脸蛋,夸它是会坚持的好孩子,回家的路上妈妈把小马驮在背上,一边唱歌一边散步回家。”在结构游戏的评价中我还要善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然后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描述能力。   三、图像化语言   图像化语言就是在表达时借用画面的语言让听的人理解他难以表达的内心感受的语言,幼儿不能完全用文字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宣泄情绪、表述思想、想象和创造的时候,图像化语言是一种有效语言。比如,孩子们在表述开心、快乐、喜悦、幸福等感受的时候通常都只能用高兴来概括,但是具体的事情所带来的内心感受并不是仅仅高兴可以一句带过,当自己的创意作品得到同伴认可时的得意,可以引导孩子说:好像很冷的天气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心里的感觉;自己的进步得到老师的表扬时产生的喜悦,可以引导孩子说就好像吃了一颗糖果一样心里甜甜的;搭建的作品一直不成功时的气馁可以引导孩子说就好像看到一片灰灰的天空,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人不小心弄坏时的生气可以引导孩子说好像我的心被刺了一下,有点疼。图像化的语言可以和颜色相关联,暖色调代表积极情绪,冷色调代表消极情绪,有了图像化语言,孩子之间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与之感同身受,而被人理解与认同对孩子树立自信找到自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四、议论性语言   议论性语言是为议论而使用的,它有非常鲜明的指向性。在结构游戏中经常运用讨论的方式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孩子们游戏的时候,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搭建的作品也不同,要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作品,比如说一说:我搭建的这个作品好在哪?还有哪些是我想做好,但是却做不好的,还可以评价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找出别人的作品的优点,比如,我喜欢小强搭建的这个公园,因为里面有漂亮的亭子,还有高高的长颈鹿。我不喜欢小丽的这个楼房,因为左右不对称,也不够牢固,它快要塌了。通过这样的讨论,孩子们能够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和同伴,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特殊性语言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获得分解与合成各种形体的经验,并在使用材料中获得数量、高度、长度、上下、左右、宽窄、厚薄、对称等概念,取得组合、堆积、排列各种形体的经验。所以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使用到一些结构活动独有的特殊的词语或语言。例如:我的火车是用延长的办法构建的,我的房子是我一层层的垒高的,我用对称的办法做了蝴蝶的翅膀,你看我的这个公园布局是不是很合理呀!我搭建围墙的时候使用的颜色是有规律的……也许在平时的生活中这些特殊的词语是抽象难以理解的,但是有了一定的建构经验后这些词语的应用就显得不再突兀,不再抽象,所以我们在评价孩子建构游戏的技能的时候应该有意识的多让孩子使用这些特殊词语。   结构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语言发展的条件,他们在游戏中通过表达倾听取长补短,使结构游戏进展更为迅速,获得在其他活动中前所未有的大胆大方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怎么样可以让孩子们毫无顾忌的想说就说呢?   1.创设自由氛围可以让孩子轻松地说   对孩子们的表达哪怕是错误的不完整的也不要过于指责,而是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教师轻轻抚摸一下幼儿的头,或给幼儿一个微笑,问一些问题鼓励幼儿说下去,如“后来呢”,“你是怎么想的”。这种随意性的平等交谈,不仅使幼儿感到谈话的轻松,更使幼儿感到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2.借助一些媒介让孩子们说得容易   借助游戏过程录像、照片、结构作品等,能使孩子评价时更有指向性,因为看着说要比想着说容易得多。在评价的时候我常给孩子们看他们游戏时候的录像,“看看小明,你是不是在搭建房子的时候东张西望的耽误时间了啊”,“我看小军的城堡很好看,用了很多漂亮的颜色,下次我也用那么多好看的颜色”。   3.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们知道自己要说什么   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经常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灵光闪现,如果没有及时抓住也许就一闪而过,所以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跨越,展开奇思妙想,激发创新能力,为游戏创造继续深入的可能,同时也能让游戏评价不再那么空洞,不需要挖空心思,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向别人分享些什么。   4.在倾听孩子表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补充纠正,诱导孩子说出他内心的体验和心里想说的话   孩子的想法充满了魔术般的魅力,但又会不符合逻辑。所以我们在倾听孩子的表达后,要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并引导他们说出正确的想法,指导其正确操作,同时老师用规范语言做正确的示范描述,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第1章 前端架构知识准备
第2章 前端架构设计
第3章 前端架构实施
第4章 电商网站案例前端架构实施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 京ICP备 号-2当前位置: >>
适应创新要求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研究
重庆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适应创新要求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研究 姓名:胡宪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何跃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摘要21 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在这个时代,创造知 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 素。高等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 的作用,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是知识创新的阵地。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具 有不断创新的能力。然而,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已经不适应时 代的要求,加之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不断加强,必须对传统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进行变革,从而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文章首先对组织结构理论及组织结构形式等研究基础进行系统的评述。分五 大类分别介绍了组织结构理论,包括古典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 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和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并对与 本论文研究相关的直线职能制、矩阵制、虚拟组织结构进行分析。紧接着对高校 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做一般性分析,阐述了高校科研的发展历程及重要作用,结合 高校的特征提出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因素,即环境、技术、规模、战略。 然后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现状的分析,具体分析现有结构的 不足,得出变革的必要性。最后围绕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提出矩阵 制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是高校科研管理的现实选择,而虚拟化将是适应创新要求的 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创新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The 21st century is an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novation is an essential character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his age, the 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creation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will be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effects country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country competitive competence. As ba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age, universities are playing the pivotal role that cannot be substituted.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th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s the knowledge innovation position and has superiority which o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 is unable to compar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ust have the continuous innovating ability. However, the traditional straight-lin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management isn’t suitable for the time request. Furthermore, the tendency of overlapping fusion of discipline is unceasingly strengthened. Universities have to the tradition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had to carry on the transformation,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he paper first comments on research foundation about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form. It introduces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in five big categories, Including classic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behavioral scienc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contingency system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environment decision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ory is related straight-line functional system, the matrix system, and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Then it has analyzed the functions of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By analyz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trying to achieve the target for promoting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aper proposes the matrix system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practical choice for the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and it is a tendency that virtual organiz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innovation request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llege, Research administration, Oganization structure, InnovationII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绪论本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缘起:高校科研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也 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而高校科研创新迫切要求打破传统的科研管理组织 结构的制约。为此本章提出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1.1 问题的提出本论文研究工作是在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和高等学校科研管 理改革不断深入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的。1.1.1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科研创新人类社会正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经济的增长不再依赖于物质资源、资本及硬件的数量与规模,而主要取决于知识 和科技的积累与运用[1]。知识作为蕴涵在智力资源中的核心成份,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明显。据统计,世界经合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国内 生产总值的 50%以上是知识经济的贡献;特别是美国,近年来技术和知识的增长 占了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 80%[2], 知识正在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强大牵引力。 据估 计在主要 OECD 国家经济中超过 50%的国内生产总值,现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3]。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创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将成为影响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将 难以生存和发展[4]。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将具备知识经济 发展的巨大潜力。 “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 能缩短差距”[5]。科研发现 (基础)需 求社会市场效益 (前提)实 现科技创新 (核心)产 生经 济 (根本) 图 1.1 Fig1.1 知识经济运行规律图[6]转 化Running rule of knowledge economy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知识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创造性的工作, 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从图 1.1 中,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发展必须适应社 会、市场需求,要体现为科技创新才能转化为生产力,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其中满足需求是前提,启动科研发现是基础,必须有创新才能满足需求,科研成 果才能转化为商品,才会有社会市场效益。然后根据价值规律和消费需求发展趋 势,驱动寻求新的更高级的科研发现,促进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6]。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校的科研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科研成果,是政府和企业界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拓 展新市场的一个重要源泉。高新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校科研为基础的, 高校不仅具有雄厚的技术储备,而且具有很明显的科技人才的优势。同时,高校 科研的发展对知识经济所需的创新人才的培养起促进、推动作用。因此,高校科 研创新成为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998 年在美国科学年会上 指出,保持美国的科技优势必须加强教育工作,使美国的教育质量成为世界上最 高的教育质量。同年我国发布了《面向 21 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54],落实 “科教兴国”战略。1.1.2 国家创新体系要求高校科研创新纵观人类文明史,实质上就是一部创新发展史,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提高综合实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加强本国国家创新系统的建 设。1997 年 11 月,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递交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 新体系》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从 21 世纪国家振兴的战略全 局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国家创新体系是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是国家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7]。面对大好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我们不仅需要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 战略,还需要创新立国战略。 在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其骨 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机构。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依靠高校发 展高新技术的经验是成功的。美国在总结硅谷成功的主要原因时,得出了“没有 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的结论。高校的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其他研发机 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高校具有优越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为科技人才提供了 一种自由宽松的学术交流与碰撞、竞争与合作的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高校尤其 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齐全,使得高等学校得以集中许多学科和专 业技术领域的人才;高等学校为科研提供了规模宏大的图书馆和较先进的实验设 备。高校科研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挥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1.1.3 高校科研发展要求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创新可以说,没有科研创新就没有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我国教育部颁布了《2003~[8]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指出了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两个重点之一就是“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其中提出了启动“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 , 加强制度创新,相继提出并实施“863”计划、 “火炬”计划、 “星火”计划、 “211” 工程、 “985”工程等,推进了高校的科技创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我国高校的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国家需求和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 距。而且,从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研究的发展进入了学科的系统综合时期。 “跨学科研究”开始出现,即“科学研究规模的扩大,学科探索领域的交叉,学 科研究方法的互相借鉴和学科研究成果的相互渗透[9]” 。跨学科研究要求“打破原 有知识体系的僵化分割,为新学科的成长和知识的应用提供交汇点[10]” 。根据组织 结构原理,组织功能的发展,必然要求组织结构发生适应性变革。 我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 时代要求,科层制的管理结构束缚着科研创新的发展。如何调整高等学校科研管 理组织自身的结构,实现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合理的科研布局,营造良好 的组织创新环境,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提升科研创新实力,成为高校科研 改革的新任务。1.2 问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方法、内容论文旨在基于组织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围绕提升科研创新能力这一根本目 的,针对高校科研的特点,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的创新模式。1.2.1 研究目的和意义加强和改善高校的科研工作,推动科研创新,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变革 和重新设计是必然的结果。本论文主要从高校科研创新这一角度对高校的科研管 理组织结构系统地进行研究,力图通过对高校科研和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分析基 础上,运用组织和组织设计理论以及组织结构理论,从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出发, 结合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对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发展作组织结 构的设计,以期为促进高校的学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做出有益的理论探索。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很少有学者从组织结构创新的角度探讨高校科研管 理改革问题。本文综合运用组织结构的相关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分析和探讨高校 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对丰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促进现代组织管理理论在教育 研究和教育管理中的导入和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本文的实用意义在于,通过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研究,对组织理论和组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织结构理论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归纳,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组织管理 实践中。本研究从影响科研创新的深层次原因对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进行重新设 计,适应了高校科研发展的需要及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基于此,本文 结合组织结构理论,提出相应的高校科研创新的组织结构模式,对高校科研管理 组织结构所作的有益探索,在实践上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期为高校相关改革 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1.2.2 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 跨学科研究法 组织结构理论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使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是组织分 析的传统方法。本研究同样综合运用了跨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对论题展开论述。 (2) 文献分析法 此法是本研究采用的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 CNKI、万方、维普、 书生之家电子图书、方正 Apabi 数字图书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和 ABI/INFORM Dateline、ABI/INFORM Global、Elsevier SDOS、博硕论文库、百度和 GOOGLE 等搜索引擎,全面查阅国内外关于高校科研管理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研究的学术文 献,收集社会上己经发表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对对组织理论和组织结构理论 的探索,主要组织结构形式的介绍分析、实际工作者的经验体会、研究成果的报 告、政府和组织发表的有关统计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研究与分析,从中找出 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有价值的观点。 (3) 调查与深度访谈法 按照事先拟定的一系列问题,通过个别面谈的方式听取本校科研管理有关领 导、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观点看法,以深入了解他们对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观点。 (4) 归纳法 结合已有的资料,运用归纳法总结出高校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并针对其不足,提出适应科研创新要求的组织结构构想。1.2.3 主要内容本研究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高校科研管理组织 结构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材料;根据已有文献分析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可 能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大学的科研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据此总结出 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现状。从而运用组织结构理论和组织结构设计理论提出高 校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显示选择和未来发展趋势。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绪论本论文共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缘由、研究目 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等;第二章是本文的研究综述,介绍了古典组织 结构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环境决定组织结构 理论和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逐一分析与本论文相关的主要组织结构形式,包括 直线职能制、矩阵制、虚拟组织。提出组织结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同时对 有关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的梳理;第三章针对高校科研做一 般性的分析,重点对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第四章是高校 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现状分析。分析传统的高校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形式及存 在的不足;第五章提出适应科研发展和创新要求的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第六章对论文进行小结,并指明本论文的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本论文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论文内容的整体框架如图 1.2: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研究基础: 理论与历史综述第三章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 结构第四章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 现状分析第五章适应时代要求的高校科研管理组 织结构创新第六章结论与展望图 1.2 Fig1.2论文逻辑框架图Logic framework of the thesis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本章将对组织结构理论、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进行述评,对国内外现有的相 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2.1 组织结构理论综述研究组织结构首先涉及的是组织的概念。关于什么是组织的问题,在组织理 论的历史长河中,见仁见智,难分伯仲,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组织的认 识和研究仍将继续下去。正如组织理论家马奇和西蒙所言: “组织的定义并没有多 少目的,一个更为理性的认识是它们提供了我们理解所研究组织现象的基础。[11]” 本文采用理查德?达夫特的定义: “组织是指这样一个社会实体,它具有明确的目标 导向和精心设计的组织结构与有意识协调的活动系统,同时又同外部环境保持密 切的联系。 [17] ”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关系的一种模式,它 既表现为静态的组织结构,又体现在动态的组织活动中。它包含组织内部的指挥 系统和信息沟通网络,又包含着组织成员在不同层次的责权系统中的地位和相互 关系。涉及到权力的集中程度、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 设置、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分配、管理职能的划分以及组织中各层次、各单位之间 的联系和沟通等等问题。组织结构的内涵是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在管理工 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力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12]。 组织结构建立的理论依据是组织结构理论。作为社会化大产生产和专业化分 工的产物,组织结构理论出现于 20 世纪初叶,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进中形成 了不同的理论派别,构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它不仅是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依据, 也是组织生存、组织发展、组织更好地发挥其职能的理论支撑。通过文献分析发 现,大部分的研究认为现有组织结构理论大体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古典组织结构 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及经 济学组织结构理论。2.1.1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工业革命爆发后新型生产组织出现,社会逐渐地需要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新型 管理组织。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美国和欧洲,一批在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中担 任管理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组织问题,并在组织结构方面 提出了许多有开创性的见解。他们研究了新型生产组织的管理方法,总结了以往 组织管理的经验,探讨了新型管理组织模式和管理组织所应具备的特点,产生了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从 20 世纪初到 50 年代后期,古典组织结构理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它认为, 所有组织都共同拥有一种最好的结构模式,即通过一种层级制的高度正式安排, 组织生活由统一规定的事无巨细的计划和制度来支配[13]。古典组织结构理论假定 只有一条轴线:自上而下的权力和自下而上的报告。特别强调对一些科学的组织 原则的概括和分析,认为这些组织原则是普遍适用的,是相对准确的,它们坚持 用科学的准确性和普遍性来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尽 管它们在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者所处的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理论内 容和观点基本一致。 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创立。他提出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 ,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件的工具、 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实现刺激性的工作报酬制度等等。科学管理 理论强调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主张实行职能管理制,为以后职能部门的 建立和管理的专业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提出的例外原则也成为现代分权化原则 和实行事业部制的理论来源。 行政管理理论。亨利?法约尔试图创立一种适用于各种组织的一般理论。从组 织结构理论角度评价法约尔的理论,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的重要观点有:概括了 14 条一般管理原则,其中许多都是关于组织结构方面的指导原则,如分工,集权、 权力与责任相符、领导指挥统一、等级链等等;将统一指挥原则和泰罗的组织职 能化原理结合起来,提出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至今仍被广泛采用;提出“跳 板”原则,对层级原则有益的补充。在保证维护命令统一原则的前提下,法约尔 建议在各级同级之间建立横向信息传递渠道,即“法约尔桥”(如图 2.1 所示)。A命令B C D EL M N命令O报告报告F G“天桥”P Q图 2.1组织中的“法约尔桥”示意图[55] Fayol's Bridge in organizationFig2.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官僚行政组织理论。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关于理想的行 政组织体系―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是对组织结构理论的重要贡献。韦伯在《社会 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指出,任何组织都必须具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自己的基 础才能实现组织的目标,只有权力才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提出了理想的官僚 组织体系。如图 2.2 表示:理想的官僚制组织体系分为三层,顶端是主要负责人, 主要职能是进行决策;中间是行政官员,主要职能是贯彻负责人的决策:低层是 一般工作人员,主要职能是从事实际的业务工作。行政官员(决策)理行政官员(职 能是贯彻上级 领导的决策)想 的 行 政 组 织 体 系一般工作人员 (做实际工 作)图 2.2 Fig2.2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Ideal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al system古典组织结构理论是一种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认为组织就是由合法的 管理权威进行计划和控制的机械系统,通过严格的组织制度建立一个等级清晰的 职权系统―金字塔式的结构形式是适合所有组织的最好的模式。它适应了当时社 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形成后的近 半个世纪中都始终处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主流地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种理论的局限和不足就逐渐暴露出来。首先,它仅仅将组织当作一个机械系统, 就结构谈结构,忽视了个人对组织结构的能动作用,抑制了创造性。其次,古典 结构理论强调组织内部的相互适应,而脱离了组织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大系统, 因此对组织结构的研究是孤立的、封闭的。另外,此理论侧重于静态组织结构的 研究,缺乏对组织发展和创新的探讨。2.1.2 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的前身是人际关系理论。在 20 世纪 20 年代,组织的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动力系统的缺陷越来越成为制约组织进一步提高效率的主要因素。于是组织学家 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以前被忽视的人的因素上,开始研究人的行为差异、行为原因 以及对组织结构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人际关系理论,50 年代发展成为行为科学 理论,60 年代中叶又发展形成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强调组织中社 会心理系统对人行为的作用,认为正式的组织结构的作用是有限的,要重视组织 成员个人的情感和需要,重视整个组织的文化特性对正式组织结构的制约作用, 他们坚持用一些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来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革[12]。 梅奥和人际关系学派。梅奥通过“霍桑实验”发现了人不是以经济利益的满 足为目的的“经济人” ,而是有更丰富需求的“社会人” 。因此,大量非物质因素 被引入到管理组织激励机制中,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也要重视考虑人的需要和特点。 巴纳德和非正式组织。切斯特?巴纳德率先将组织结构特性与个体行为特性结 合起来分析组织问题,认为组织是人相互作用的系统,是有意识调整两个人或更 多人的行为或各种力量的系统。他将组织看作“协作系统” ,构成了社会系统学派 的主要观点。他的权力接受理论认为一个组织不能单纯依靠少数几个人的权力命 令来行事,而必须取得组织内个体人员的支持与合作。巴纳德强调非正式组织的 职能,认为当组织成员个人与正式组织发生冲突时,非正式组织对维持组织的职 能起着重要作用,其存在能使组织更有效率和效能。 因此,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重视组织内人的重要性,坚持用心理因素和社 会因素来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但是,它对个人情感和心理的过度强调,却 使它走上了与古典理论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忽视正式组织的存在,缺乏对理性和 经济因素的研究。2.1.3 权变组织结构理论权变组织结构理论类别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正式形成,并在 70 年代成为组 织结构理论领域的主流。它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类别和行为科 学组织结构理论类别的观点,侧重于研究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与适应的关系。 系统权变组织结构理论既保持了人的因素,又保存了结构的因素,将两者结合起 来,试图重新设计组织。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是此理论的基本方法。它把组织看 成是一个由人群、物质和程序等因素构成的复杂的、开放的动态系统。作为社会 总系统的一部分,组织与社会环境各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作用, 组织结构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即所谓以变应万变。不存在个一成 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组织结构设计。不同的组织以及同组织在不同的发 展阶段上,都应按当时的具体情况来设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而且,组织本身也 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而成的种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也有相互依赖与相互影 响的作用。因此,组织不是固定的、静态的,而是始终处于种内部与外部、内部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与内部之间的调整和适应的运动过程中。[12]2.1.4 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几个新的以社会学为基础的组织结构理论。 它们是汉南和弗瑞曼的总体生态理论、帕弗尔和沙兰西克的资源依赖理论、迈耶 尔、罗万和祖克尔的制度理论。这三个理论范式的一个共同观点认为,组织环境 是组织结构的主要决定力量,而不是管理者主导了组织结构的变革。 总体生态理论。又叫自然选择模型,把生物学的总体生态理论应用到组织理 论中,认为组织在环境中生存与否和生物的适者生存的规律一样,环境依据组织 结构的特点及其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来选择一些组织或淘汰一些组织。一些组织在 总体水平上适应了环境的特点和变化,就能生存繁衍下来,否则将会被新的适应 性强的组织所取代。被环境所选择的生存者总是那些能最好地协调其内部的资源 以适应竞争环境的组织。[14]。 资源依赖理论。 强调组织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功能的重要性, 它与组织的政治经 济模式和依赖交换方法有着重要的联系。组织对外部资源有依赖性,企图积极地 面对环境,力求按照自己的优势通过许多手段去控制这些资源,而不是被动地作 为环境力量的接受者。资源依赖模式的前提是:决策在组织内发生的,决策处理 的是组织面临的环境,它是在组织的内部政治氛围中进行的。 制度理论。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产生迅速崛起的一种理解组织的新方法,并 逐渐地成为“90 年代组织理论的宠儿” [15]。制度理论对组织研究的最重要贡献在 于对组织环境的重新界定。他们认为组织不仅在一定的技术环境中运作,而且在 一定的制度环境中求生存。制度环境是通过规则和规定组成的,其间的单个组织 要想获得环境的技术和认可,就必须服从这些规则和规定。2.1.5 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这一派别的主要代表是詹森和麦克林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 理论,探讨了组织结构发展新趋势的深层原因。 委托代理关系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此关系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 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包括授予代理人一定的决策权力。该理论的代表 人物正是看到了组织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事实,提出了委托人怎样能以最小 代价,使得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愿意为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而努力工作的问题, 并为回答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些数学模式和实证论述。交易费用理论认为,现代企 业组织的存在是因为企业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可以替代市场来配置资源,从而降 低交易费用,提高效率。从理论上说,企业规模的界限应该定在其运行范围扩展 到企业内部组织附加交易的费用等于通过市场或在其企业中进行同样交易的费用 的那一点,称之为企业的效率边界。当组织规模不断膨胀,内部管理层次增加,1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使得组织内部沟通控制等交易费用大大提高,超过了组织能够降低的市场费用时, 也就意味着达到了理论上的企业的效率边界,组织就必须解散或者改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下图直观的了解五种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表 2.1 Tab2.1 组织结构理论派别 古典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派别及其主要观点 主要观点 强调对一些科学的组织原则的概括和分析,认为这些组织原则 是普遍适用的,是相对准确的。坚持用科学的准确性和普遍适 用性来分析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 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 正式的组织结构的作用是有限的,要重视组织成员个人的情 感、需要和整个组织的文化特性对正式组织结构的制约作用, 坚持用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来解释整个组织结构的变化。 权变组织结构理论 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类别和行为科学组织结 构理论类别的观点。把整个组织系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 统,系统方法和权变方法是权变结构理论的基本方法。 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 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的外部环境主导了组织结构的变革。否定了管理者在组织 结构变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管理者不会从组织的总体利益出发进行积极的组织结构变革。 也否定了管理者在组织结构变革中的积极主导作用。 资料来源:李晓春,七十年代以来的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趋势,1998[13]Theories schools and main ideal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我们可以发现: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是个对组织的认识逐渐深入、全面的过 程。许多思想和理论不可以简单地以时间划分先后,以优劣评判好坏。社会是一 个复杂的、变化的综合体,作为社会组成要素的组织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就 需要不同理论支撑,同一阶段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会产生不同理论 共存的局面。而且组织又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必将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因此,组织结构学派也不是在原地踏步,而是不断地吐故纳新,对组织进行更深 入全面地探索。其中有一点是十分明确的,那就是要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探索构 建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既保持运行的高效率,又能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使 组织在复杂变化的大环境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本论文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古典组织结构理论中提到的直线职能制结构以 及“法约尔跳板”中所涉及的矩阵结构支撑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分析。权变 组织结构理论、行为科学组织结构理论与环境决定组织结果理论则帮助论文对影 响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要素进行分析与思考。经济学组织结构理论为如何平衡学 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以及权力如何分配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1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2.2 组织结构形式述评组织结构是组织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组织结构理论来源于现实问题,又指导 解决现实问题。在组织理论的发展和具体的组织管理实践的进步中形成了一些典 型的结构形式。关于组织结构的类型,在不同的著述中有不同的表述与归纳,本 节将与研究相关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以及虚拟结构加以阐述。2.2.1 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思想是由古典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法约尔最先提出来的,在 现今各类组织中被广泛应用。直线职能制结构,即 U 型组织结构(Unitary,一元结 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的等级制结构。它实质上是综合了最初的直线制组 织(Line Structure)和泰罗提出的职能组织的优点而形成的垂直的组织形式[16]。直线 职能制结构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将专业化分工原理充分应用到管理职能和工作技能 上,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划分为生产、销售、开发、财会等若干不同的职能部门。 单位总部从事业务的策划和运筹,直接领导和指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 它以直接指挥、全面负责的简单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领导者之下设置相应的管 理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门的职能管理工作,职能部门拟订的计划、方案以及有 关指令,由上级领导者批准下达。在必要时还可设立参谋机构,它们对下级领导 者和下级机构无权直接下达命令或进行指挥,只起业务指导作用[12]。总负责人职能部门 A职能部门 B职能部门 C图 2.3 Fig2.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 Straight-line functional structure直线职能制组织既保证了组织的集中统一指挥,又能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才 能、智慧和积极性,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对那些带有早期工业革命 特征的某些重复性工作曾是有效的,但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变化,现在已 经不怎么有效了。组织规模扩大,纵向层级出现超载;决策堆积,高层管理者不 能快速做出反应;由于协调少导致缺乏创新,每个成员对组织目标认识有限,组 织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 直线职能制结构的优缺点如下:1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表 2.2 Tab2.2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raight-line functional structure 优点 缺点 1.各专业分工的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 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和矛盾;1.集中统一,总部直接控制和调动资 源, 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若干效益 好的单位或项目; 2.员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专业化训练 和深层技能开发; 3.制定决策和沟通的渠道简单且易于 理解; 4.实现职能部门内部规模经济。2.对职能性工作的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 员工不关心公司整体利益;4.对环境变化反应迟缓。资料来源:理查德?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2002[17]; 张智光,管理学原理,2002[18];因此,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形式只能适合组织运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当 环境变化频率加快,它的不适应性就会愈加凸显。2.2.2 矩阵制结构矩阵结构是 20 世纪兴起的一种组织结构,是对直线职能制的补充和完善, , 纵横两套管理链就如同数学中“矩阵”的两类向量,交错形成长方形的组织结构, 又称规划―目标组织结构。总负责人 职能部门 A 职能部门 B 职能部门 C项目小组 1项目小组 2项目小组 3图 2.4 F2.4矩阵制结构图Matrix system structure1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在矩阵结构中,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加强组织与 组织之间的协作,把组织管理中的“垂直”联系和“水平”联系,集权化和分权 化较好地结合起来的,既讲分工又重视协作。这是一种二维结构,是在直线职能 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见图 2.4)。其具体作 法是从组织的垂直领导系统中,从各单位、各职能部门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临时 的或是长期的任务小组或委员会。为了保证完成特定的组织目标,每个项目小组 都设有负责人,在组织最高领导者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作为组织中每一纵横 交点的成员,同时要接受来自项目小组与原属的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每一个矩 阵组织都包含三个独特而关键的角色,他们的权限与职责也不尽相同[56]。Meredith 和 Mantel 把它们的区别归纳为:高层管理者领导整个组织的控制链并对其加以平 衡;职能部门负责人往往是某一方面的专家并且要精于分析。在所在部门面对一 项特别困难的任务时,他们要知道如何去分析和解决它;项目负责人通常是拥有 广阔的知识和经验背景的多面手,他们必须能够对各种知识与资源进行整合;职 能部门的负责人是直接的管理者,项目负责人的任务则是便利任务的早日完成[19]。 矩阵结构的优缺点归结为下表:表 2.3 Tab2.3 矩阵制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Matrix system structure 缺点 1.处理不当就会产生领导指挥的不一致,责任 不清,甚至个人操纵小组决策的不良现象,导 致员工面临双重的职权关系, 容易产生无所适 从和混乱感; 2.意味着员工需要有良好的人际技能并接受 高强度的训练; 3.创新的高效果是以低效率为代价的优点 1.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较好的结合起 来,汇集各个部门的软硬件设施,做到 及时沟通,有效决策,行动灵活,寻找 到集权和分权的最佳结合点; 2.有利于组织内部协调合作,而且加强 了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合作; 3.是一种适合于创新战略实施的结构资料来源:理查德?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2002[17]因而,矩阵结构具有的明显特点有:第一,矩阵结构是一种高度的有机结构。 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协调不靠各种标准,而是依靠各部门人员的互相协作,协 作是建立在有关人员对协作完成任务意义的共识之上,建立在所需知识和技能掌 握的程度上,而不是简单的硬性命令。而传统的垂直结构组织中的协调主要依靠 命令和各种制度及标准的工作程序等。组织分权不是根据职位,而是根据解决问1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题或完成项目所涉及的有关部门,根据解决问题或完成项目所具有的知识、技能、 能力的多少来分权。这种分权显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项目的完成。组织中的信 息交流以横向为主,纵向为辅。所以说这种组织结构的刚性小,有机程度高。第 二,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来安排其组织结构。矩阵结构的规模完全由问题的复杂 程度决定,组织活动围绕组织要完成的目标展开。2.2.3 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一种没有总部、没有组织图、没有等级制度的结构,是企业借助 外部力量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创造出自己竞争优势的一种经营组织。虚拟组织有 两重含义:一方面指形式虚拟,即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原来的实体组织改变了 形式。原来固定的办公室、固定的作息时间都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而逐渐消除, 取而代之的则是“虚化”的场所,所有业务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另一方面是 内容的虚拟,组织运行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均来自于他物。组织通过契约的形式 支配使用组织以外的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种虚拟组织几乎没有界限,不 同组织、供应者及顾客之间的界限不仅易于穿透,而且不断地改变。VWTVCT VWT VCT VACVCT VWT VCTVWT图 2.5 Fig2.5虚拟组织的结构Structure of virtual organization虚拟组织的具体组织结构见图 2.5[12]。虚拟组织的主体构件包括虚拟能力团队 (Virtual Competence Team,VCT)、虚拟工作团队(Virtual Working Team,VWT)和1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网络事务中心(Virtual Affairs Center,VAC)。它们在数量上具有随机性,VCT 是按 能力的差异性划分的团队,随着各组织核心能力的差异情况,呈现丰富的数量的 多样性。VWT 是根据任务需要临时由 VCT 形成的工作组,它的多少也不固定, 随着组织各阶段的任务多少而定。从图中可以看到,VCT 和 VAC 通过信息网络联 结成为内部的网络(实线圆)。根据临时任务的需要,在内部网络的基础上,形成临 时的 VWT,它们如同组织的“触角”和外部合作网络相连,形成实际的合作关系, 完成组织任务。当任务完成后,VWT 便解散,各类人员再回到各自的 VCT 中, 处于预备状态;随着新任务的出现,再会形成新的 VWT。而 VAC 则负责虚拟组 织的综合部门,负责对 VCT,VWT 及整个组织网络的协调、监控、引导和对外联 络(由虚直线表示)。[12] 完整的企业有各种基本功能,虚拟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有些功能或某一功 能中的某些部分分化到市场,自己只留下最具优势的部分,实现以最小的投入取 得最大的收益。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组织结构,也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更没有 明确的市场定位或经营范围的明确划分,只是为了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而形成企业 间业务联合体。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和协调,企业通过对外部资源进行不断的组合, 整合出来实现其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同时,虚拟组织的存在也是动态化的,其存 在时间的长短完全取决于项目或产品。虚拟组织成员之间靠共同的目标愿景维持 正常的秩序。所以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化的组织。表 2.4 Tab2.4 优点 虚拟组织的优点与缺点 缺点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irtual organization1.柔性结构,快速反应。按照自愿原则, 1. 对组织之间无缝沟通和管理合作要求更 为实现某种共同的目标结合到一起的它 打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层次和界限,是一 种松散的任务联盟。一切根据市场的变 化,随时进行调整和重新分化组合。 2.有限资源,无限功能。建立在战略目标 一致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通过借用外 部资源与能力,实现了以有限资源完成无 3.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虚拟企业可以 缩短产品研发的时间、降低研发成本。由 于虚拟企业没有在核心功能之外进行过 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一旦环境改变,组 织结构需要调整和组织流程再造(BPR) 时,其变革成本几乎为零。16高。虚拟企业内核和外界联盟单元的关系不 是传统的母子企业关系,要在这样的组织结 构中实现快捷的货物与信息流通,对渠道的 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势必支付更高的成本。 2. 对灵活性的追求容易丧失忠诚乃至企业文 化。虚拟组织的临时性特点,可能伤害到员 工对组织的忠诚,所谓的团队也容易单纯以 3. 对联盟组织的选择风险增加。尽管当今信 息技术发达,但市场信息仍然是不完善的, 组织选择联盟企业仍然是有限理性行为,个 人机会主义倾向会使加盟者隐瞒和扭曲市场 信息,从而带来核心组织与联盟组织间的信 息不对称。限功能的目的,延伸了组织的竞争能力。 各自的利益为中心。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组织结构形式的演进反映了组织层级结构、权力分配、组织间的协调、单位 划分和组织边界等方面的变化。组织结构演进的总体趋势是层级在减少,权力在 向下移、组织间的协调程度越来越高,组织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组织结构的系统 性、权变性特征日益显著,组织的有机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不难总结出当前组 织结构发展的趋势: (1) 组织结构灵活善变的趋势。从集权层级型组织到扁平网络型组织,组织结 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断增强。随着市场变化和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企业所依 赖的稳定的生产环境一去不复返。在日益变动的环境中,组织结构不断自我调适、 更新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约翰 W.戈德纳在《如何防止组织衰败》一文中认为“管 辖权的分界线是可以根据情况变化而改变的,强调指出分工是组织的核心问题, 没有公司、部门、科室等结构划分,综合的现代组织不可能存在下去[20]” 。 (2) 组织边界的渗透与模糊趋势。组织结构的边界日益模糊,它大致以其核心 能力为轴心,其结构自由地向外扩张或向内收敛。为了将信息、人才、资源配置 到最需要的地方,组织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以及组织内部和外部 之间的界限将变得模糊,组织信息交流的部门壁垒将被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将是一种合作关系,使信息、资源、思想能在组织中自由流动,组织更具有活力。2.3 国内外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研究综述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研究处于高校组织结构和科研管理研究的系统之 下,其理论基础是组织结构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2.3.1 关于高校组织结构的研究组织结构理论运用于大学组织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虽然时间不长, 但在组织结构要素、组织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结构类型方面都取得了一定 的进展。 美国学者伯顿?克拉克在其名著《高等教育系统》[57]一书中,运用组织理论分 析高等教育。 他提出按学科(Discipline)和按学院划分教学单位的看法还分析了大学 的纵向机构与横向机构设置问题。他指出,简单的结构难以适应变化的要求,而 复杂的结构能适应变化,随着大学面临的日益复杂的环境,大学将采用多维的单 位划分和组成方法。 辛西亚?哈代以巴西大学为例,从该大学理事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分析入手,探 究了大学结构与大学决策,大学结构与不同阶段特点适应的问题,剖析了其组织 结构变化。通过分析比较职能科层和矩阵结构作用,他指出后者服务于创新,前 者有利于完善,而大学战略与组织结构的适应是至关重要的。 国外许多学者对大学组织结构设计的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大学组织结构1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都进行了研究,有的研究相当深入,并取得了很多成果。然而分析后也能发现, 大学组织结构的研究并不系统,没有一本专著研究这一问题,讨论都是散见于其 他著作之中。换句话说,系统的运用组织结构理论研究大学组织结构尚属空白。 在国内学术界,有关大学组织结构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有关这方面的 研究散落于各种著作之中。 吴志功所著《现代大学组织结构设计》[58]一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大学组织 结构方面的专著。他在这本书中详细的介绍了国外各种组织理论,分析了组织结 构设计的诸多要素,研究了组织结构理论如何应用于大学的组织结构设计,以美 国、日本等国几所新型大学的组织结构作为案例,提出了确定大学组织结构设计 的若干原则。宣勇的《大学组织结构研究》一书,探究大学组织的构架与要素, 并提出不同类型大学组织结构动态选择的对策建议。此外,王润主编的《高等学 校管理》 、陈孝斌主编的《教育管理学》 、侯德彰主编的《现代大学管理原理》 、薛 天祥主编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等著作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组织结构问题进行了阐 述[56]。刘永武、张兴的《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大学组织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组 织结构的调整模式,即依据大学的规模和发展战略调整组织结构,根据开放性原 则设置连接装置,依据灵活性原则组织科研机构和工作团队,依据民主性原则实 行委员会制。在陈士衡的《试论大学机构设置的矩阵结构化》[59]和邹晓东、段丹 的《基于矩阵理论的高校学科组织结构创新》从组织理论出发研究大学组织结构 的学者日渐增多。都指出高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变革 与创新,而矩阵组织结构的运用无疑能够更好地取代以往单一的直线职能制结构 促进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与发展。 从国内目前的情况来看,关于大学组织结构的研究是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的过程提出的,尤其是许多大学由于联合、合并、发展战略变化等,需要从理论 和实践上探索大学组织结构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3.2 关于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对高校科学研究的管理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目前,国外高校科研管理研究所从事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高校科研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以及产学研合作问题 以及电子化科研管理。 国内,关于科研管理的学术著作不断问世。最早产生较大影响的有栾早春编 著的 《科技管理基础》 该书认真探讨了科学技术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重要课题。 , 梁其建、姜英编著的《高校科研管理概论》 ,率先对高等院校科学研究事业的管理 进行了全方位审视探讨。作者认为,高校科研管理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作者注 意到了系统的层次性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为这个系统及其子系统的1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研究基础:理论与历史综述运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原则和系统方法论。为科研管理理论 的发展,尤其是为高校科研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1]。由薛天祥[22]主编的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一书从高等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对高校科研管理进行了研 究,并有大量的案例分析。 2005 年由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的科研管理著作――杨力[23]的《高校 科研管理研究》 。全书从科研管理对象研究、科研管理主体研究、科研管理方法研 究、科研管理关系研究四大领域分别论述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我国高校科研 管理传统模式的诸多弊端的深入论述,并集中笔墨论述了高校科研管理主体的现 代意识系统,高校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柔性管理、创新体系、科研团队建设、 基金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与实践最重要的问题。 对于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的文章也较多。例如,王彩萍、乔以刚[24]的《高校 科研管理的创新原则与实践》 ,陈英德的[25]《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 ,张婵 爱,吕永卫[4]的《浅谈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提高高校 科研管理效率,增强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对策。李莉,陈忠在[26]《高等学校科研 、钱智勇《高 管理信息化的探讨》 、何淑贞[27]的《关于科研管理网络化的几点思考》 校科研成果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等文章强调了科研管理网络化是信息时代 科研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对实现科研管理创新,促进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化,提 升科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高校科研组织的研究少见, 董安然、 马跃[28] 《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探讨》 根据高校科研管理的基本特点和组织结构现状,对实行校、院(系)“二级管理”后 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将“依法管理” 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加强校级管理力度。王建萍[29]的《高校科研系统自组织理论 初探》 ,马扬等的《科研组织的管理熵问题初探》从自组织理论、熵理论的基本原 理的视角出发,提出科研组织的管理的新的理论思考。 综上所述,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变革的研究尚处于研究的初始阶段。没有比较 完整的学科规范结构,学科框架也不严密,学科内容也不完整,许多研究仅仅停 留在经验总结的层次,而且,由于受时代发展的限制,他们没有论述科研管理与 知识经济的关系,科学经济一体化、科学研究与科教兴国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与 科学研究等问题,但是他们都为科研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无论从适应社会深刻变化发展的形势要求来看,还是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审视,高校改革的历程并没有结束,改革的目标远没有完成,新的形势要求改革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有新的突破。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科研管理的研究也必将 朝着规范化、严密化、整体化、系统化方向发展。1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从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来看,我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起步较晚。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之后,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 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科研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是 从微观层面进行的,而体制的确立首先要从组织结构上加以支撑。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办学规模的扩大,日益开始重视 在组织结构方面的调整与优化。本章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解析,阐述了高校组织 结构对科研创新的影响,简要说明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后,对影响高校科研 管理组织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3.1 高校科研科学研究(research),按照英文字面意义来讲,前缀“re”是“反复、重复”的 意思; “search”是“探索”“寻找”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反复探索”[30]。科学 、 研究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是指在高等学校内进行 的旨在为增进已有的科学知识并予以实际应用从而推进科学技术发展,探索和应 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领域的未知部分的创造性工作。3.1.1 高校科研的发展历程高等学校的科研活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个体研究到集体研究的不断发 展变化的过程,是高等学校职能逐步扩展和延伸的结果。19 世纪之前,科学技术 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发展十分缓慢,科学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期间的许多科 技方面的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是在大学之外取得的。作为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 意识形态,高等教育必须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随着三次产业革命的爆发,科 学技术的再生产,即科研活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 越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也就成为了高等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等学校中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的 实验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一 时期的大学科学研究对促进第二次产业革命、整个科技进步和经济、哲学、社会 科学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战之后,各国政府普 遍认识到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离不开科技和人才的有力支持,大学科研经费的增加 以及 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美国的“硅谷” 、英国剑桥大学科研园以及日本筑波大学 科研园的出现,就是高等学校科研既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服务,又加强社会 服务的一种具体体现[31]。20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活动经历了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历程, 并随着社会经济的 发展而不断的变化着科研方法、科研内容,而科研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随着时代的 要求在不断的提高。20 世纪之交,德国著名学者洪堡给大学赋予了新的使命: “大 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也是研究中心” 。大学应该成为新思想、新知识的发源地, 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研究是大学的基本任务。现代大学有三大功能:教学、科研和 社会服务[21]。我国高校的科研随着解放思想后的改革开放的实行,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迅速发展。3.1.2 高校科研的重要作用现代高等学校的科研己经成为各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在国家整个科研系 统以及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增长,成为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的发源地和 集散地。高校的科研活动无论是对高校自身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还是对国家 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是对一个民族的进步而言,都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 (1)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为了适应新世纪的竞争,我 们将积极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加强高校科学研究工作, 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 和就业机会,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动力源和辐射源的作用[54]。 这充分肯定了高校科研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基础地位。 高校科研工作的一个直接意义就是知识创新。高校科研具有规模较大、多学 科并列和交叉、结构布局较复杂等特点,形成了高校科研这样一种特别的科研平 台,开阔的研究视野、学科互动的充分机缘、科研资源互为补充的可能性、广阔 的科研交流环境等都是一般专业科研院所难得的优势条件。高校的科学研究是政 府和企业界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的一个重要源泉,众多新的技术发明, 都是通过高校的科学研究而获得的,高校的科学研究有利于政府和企业界紧跟国 际科技发展的步伐。据资料统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高校科学技术研究已经成 为中国科技战线的主力军。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任务主要由高校承担, 在“863”“973” 、 、攀登等高科技研究领域中,高校大约占据一半份额,在国家科 技攻关项目中,高校所占比例也不容忽视[32]。高校通过“211”工程的建设,形成 或正在形成一批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可以为我国知识创新培育一些新的增长点, 促使高校成为我国知识创新的更强大阵地。同时,科研也是学术组织开展社会服 务职能的基础,是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没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大学就难 以向社会提供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咨询与服务[33]。 (2) 对高校自身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研是高校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所有影响的名牌大学,必将21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使人们趋之若鹜。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水平是体现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创 办高水平的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科学研究和科技工作水平是体现高校水 平的重要标志。科技发展的历史表明,在有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中,大多数是大 学的教授。如经典力学创始人牛顿是剑桥大学教授,量子论创始人普朗克是柏林 大学教授,控制论之父维纳是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来自大学的世界学术权威和大 师可谓灿若繁星,不胜枚举,这些成就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是无形的推动力量。高 校要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必须重视科研,这样就会使信息更多,思路更活, 视野更广,名气更大,这样才能出名师、出大师。 (3) 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科研工作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高校 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一个社会如果知识源泉缺乏,这个社会就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高校科研犹如知识海洋中的一个重要源头,通过学术研究不断产生新的知识。教 师应尽可能把当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走出学校后 能尽快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教师通过参加科研工作,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掌 握最新的科学知识、科技成就、科学方法和科研手段,优化了自身的知识结构, 扩大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学术水平。教师通过科研工作,将发展和创新的知识 融会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教师积极吸纳学生参加课题,培养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3.2 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一般分析3.2.1 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对高校科研的重要影响薛天祥教授这样定义高校科研管理: “按照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管 理学原理,为实现既定目标,通过科研过程的各个环节对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人、 财、物、时间、信息和效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总结,是科研项目达到最佳 完成度的一种组织活动。[22]”科研管理担负着“维持一种有创造力的环境,使科 研和发展活动能够集中于解决组织的首要问题” 推进科技创新、 , 经济发展的使命。 人们常用“三分科研,七分管理”来比喻管理工作在科研事业中的作用,这话是 不无道理的。因为没有科研管理,没有一个健全的充分发挥功效的科研管理组织, 科研就难以开展,科研成果也就不会令人满意。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主要是 指学校科研管理组织内部各研究单元的设置及如何联结。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构建组织结构的目的是为 了更有效地和更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即把一个个组织成员为组织贡献的 力量有效地形成组织的合力,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结构理论认为, “组2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织结构决定组织的功能,功能是结构的表现,只有组织的结构合理,组织的功能 才能得到最完全的发挥,我们才可以说组织达到了其最佳的效能”[34]。在历史上, 曾经存在过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它们都曾有过成功的经验及局限性,也发生过 组织结构的改变而挽救一个衰落的企业的例子。德国军队最早采用参谋制而获得 成功;美国杜邦公司运用事业部结构理论改组公司,使公司得以起死回生;日本 筑波大学因为采用学群制而闻名于世。可见组织结构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是至关重 要的。 正如有的组织学家所说: “在组织中, 正如在建筑中一样, 结构伴随着功能。 ”[35]。一个组织生命力的强弱,往往与它的组织结构有直接关系。决定一个组织的成败,不是看组织的领导人多么伟大,最重要的是看它的组织结构是否能让平凡 的人通过不平凡的努力,创造伟大的业绩,使“1+1>2” 。因此,组织结构是维持 组织内部正常运行活动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组织使命和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重 要保证,是维持组织健康发展,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有力手段。 科研管理的组织结构影响到科研管理组织效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科研创新。 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合理与否,决定了科研效率的高低,组织结构合理,能够使科 研组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从而增强科研组织的实际科研能力。如果组织结构不 合理,即使是最优秀的人才结合在一起,也不一定发挥出最佳整体效益,也不一 定在竞争中取胜。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迅猛趋势和知识经济时代 的到来,面对信息的指数级增长,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 要职责在于加强科研管理创新,从组织体制上保护和鼓励高校的科技创新。通过 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充分发挥其科研人才、学科等多方面优势,使高校科 学研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快速、稳步发展的动力源。3.2.2 组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就是组织结构设计的标尺。如何行使有效的组织管理、 使通过组织设计并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更加有力地支撑组织的发展,是每一位管 理者的责任。组织结构设计还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 目标统一性原则 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任何组织都 有其特定的目标,而组织结构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否则也就失去了存在 的意义。目标要层层分解,机构层层建立,直至每个组织成员都了解自己在总目 标的实现中应完成的任务。只有这样,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才是一个有机整体, 才能为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 管理跨度原则 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是有限的。管理跨度的限度取 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工作类型、主管人员以及下属的能力等等。由于管理跨度23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大小影响和决定着组织的管理层次,以及主管人员的数量等一些重要的组织问 题,所以,每一个主管人员都应根据影响自身管理跨度的因素来慎重地确定自己 理想的管理跨度。 (3) 权责一致性原则 职权与职责必须相等。在进行组织结构的设计时,既要明确规定每一管理层 次和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又要赋予完成其职责所必需的管理权限。职责与职权 必须协调一致。要履行一定的职责,就应该有相应的职权,这就是权责一致性原 则的要求。如果只有职责,没有职权或权限大小,那么职责承担者的积极性、主 动性就必然受到束缚,实际上也不可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相反,只有职权而无 任何责任,或责任很小,必将导致滥用权力和“瞎指挥” ,产生官僚主义等等。 (4) 分工协调的原则 分工就是按照提高管理专业化程度和工作效率的要求,把组织的目标分成各 级、各部门以至各人的目标和任务,使组织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每个人都了 解自己在实现组织目标中应承担的工作职责和职权。协调则包括部门之间的协调 和部门内部的协调。因此,分工协调原则可以这样表述: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 形式的选择越是能反映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任务和工作的分工,以及彼此间的协调, 委派的职务越是能适合于担任这一职务的人的能力与动机,组织结构和形式就越 是有效。 (5)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为了保证有效的管理,必须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该集中的权 力集中起来,该下放的权力就应该分给下级。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组织的灵活性 和适应性。如果事无巨细,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在最高管理层,会使最高层主管 淹没于繁琐的事务当中,忽视组织有关战略性、方向性的大问题。过分分权又往 往会造成管理失控。如果对分担的权力与职责不加以一定的控制,往往又会使高 层管理者对一些事务缺乏了解与控制,进而影响到管理的全局。因此,必须做到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6) 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 组织结构及其形式既要有相对的稳定性,不要总是轻易变动,但又必须随组 织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根据长远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一般来说,组织要进行实 现目标的有效的活动,就要求必须维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组织自身所 赖以生存的环境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当组织无法适应变化了的情况时,组织本 身就会发生危机,组织的调整与变革就是不可避免的了。2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3.2.3 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分析西蒙曾经说过: “有效地开发社会资源的第一个条件是有效的组织结构”“为 。 了使人们能为实现目标而有效地工作,就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这就是 组织管理职能的目的”[37]。要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行,必然要求设计的组织结构 合理。并且,随着组织活动内容的复杂和参与活动的人员数量的增加,组织结构 的重要性是不断提高的。每个组织因战略、环境、成员及技术等各个因素的不同 而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组织的规模及其所处的阶段不同,也会要与之相应 的结构形式。因而,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受高校所处的外部环境、科研管理工 作技术、高校的规模以及高校科研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这四个 方面的因素。 (1) 环境 环境就是组织界线以外的一切事物,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 总和。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的一个单位,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组织外部的环境 必然会对内部的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是环境决定组织结构理论的重 要思想。组织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组织内部结构特征适应于外部环境 的性质。根据权变理论,不同的环境条件应采用不同的组织设计(见表 3.1)。 环境的稳定与动荡、复杂与简单、多样与单一都直接影响大学组织结构。波 恩斯和司托克提出变化迅速和动荡的环境中的组织结构与稳定环境中的组织结构 有很大差异,动荡不定的环境中组织一般采用有机结构,而在稳定的环境中则采 用机械结构[33]。这些组织理论研究成果对高校科研组织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大学组织要生存与发展,决不能忽视对环境的认识,确认环境的特征。 迈入 21 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新的发展时期,我国高等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给高校科研管理工作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知 识经济时代,高校将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其影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 高校科研同经济发展的关系将更加密切。知识经济产品更新周期缩短,产品生产 没有固定的程序,要求组织及时把握信息,进行预测,实现创新。这就要求管理 层次较少的扁平结构,与社会环境临界面宽,可以准确及时地发现信息,做出决 策;扁平结构由于管理幅度大,上级对下级的具体控制相对宽松,有利于科研人 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创新能力。其次,21 世纪高校之间竞争加剧、高等2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教育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高校之间在未来建设“一流大学”上开展了新一轮竞 争。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教学和科研实力的竞争。这些都对高校科研 管理组织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构建新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 应以横向联系为主,不仅要研究,而且要应用、开发、生产、服务。表 3.1 Tab3.1 稳环境与组织结构的权变关系Contingency relation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 低度不稳定 1、 刚性结构 2、 部门少 中低度不稳定 1、 刚性结构 2、 部门多,对外联系也多 3、 有一些综合任务 4、 有一些计划 高度不稳定 1、 柔性结构 2、 部门多、专业化高,对外联系 多 3、 有很多综合任务 4、 强化的计划和预测 简单 环境的复杂性 复杂定 环 境 的 稳 定 性 不 稳 定3、 无综合业务 4、 业务导向 中高度不稳定 1、 柔性结构 2、 部门少,对外联系也少 3、 有一些综合任务 4、 计划导向资料来源:吴培良等编著, 《组织理论与设计》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8](2) 技术 组织的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技术和反映一定技术水平的物质手段来进行。虽 然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在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中比较明显。但对于高等学校 来说,技术以及技术设备的水平对于高校科研能力同样会产生影响,直接决定了 科研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一般来说,高校的技术可分为教育技术和管理技术。前者主要指教学和学术 研究等,这是高校的主要技术任务。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正在进行这一场新 的技术革命,这是一场多学科领域的革命,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知识的交叉渗透 必然引起大学内单位划分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计算机的应用,这些对高校科研管理的组织26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结构产生重要影响。高校 IT 环境的改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 又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方式的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已经 变成计算机自动处理,科研信息的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实时取得科研处理信息, 并且使信息使用者取得具有个性化高校教学科研信息。 (3) 规模 组织的规模往往与组织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伴随着组织的发展,组织活动的 内容会日趋复杂、人数会逐渐增多、活动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组织的结构也需随 之经常调整。高校的组织规模对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有重要影响。高校的规模决定 高校的内部单位划分,规模愈大,单位也就越多;规模也影响组织的协调,组织 规模越大,协调人员和机构也就越多;组织规模影响集权和分权的程度,规模大 的组织,需要分权,以保证决策的正确及时,规模小的单位,集权的可能性就大。 随着学校规模扩大,学科综合化加强,各种跨学科组织形式不断兴起,组织 倾向于更高程度的专业化和横向及纵向的分化,直线职能型的简单科研管理模式 已无法满足科研发展的需要。这时候,如果不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因为 规模太大而导致组织机构的过分庞大臃肿,机构之间相互扯皮,反而会增加管理 成本,降低管理效能。为了解决规模过大而带来的结构不经济的缺陷,就必须改 变以往的直线职能制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构建能够使原有的学院、学系及各种跨 学科研究中心、研究计划等协调发展的新的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4) 战略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 “组织结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和目的的手段。任 何关于组织结构的工作都必须从目标与战略开始。[39]”战略是与竞争性环境相互 作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计划。目标是组织想要达到的,而战略则是如何达到。战 略凝结了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组织则是其成员实现共同目标的工具。组织要取 得良好的绩效,就要求其结构必须与战略相匹配。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大高校的功能,就其本质而言反映了高校在知识 创新、知识应用和知识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尽管任何大学都责无旁贷地应当承 担大学的基本功能,都应在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中发挥自身的作用,但由于 每所大学发展历史不同,发展目标不同,学科发展水平不同,以及所能承担的责 任的能力不同,就会形成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不同的 价值取向、不同的社会责任。当学校刚建立时,学校发展战略是尽快让学校走向 规范,科研在这个时期所占的比重并不大。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科研比重 不断增加,学校的发展战略会转向如何创新,这时候,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应走向 有机模式,以保持最大的适应性。因此,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大学要依据自身的发 展历史和水平,对自身的科研发展目标做出科学的定位,为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2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武书连研究员提出了一种大学分类标准,将我国大学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 型、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四种。表 3.2 Tab3.2 层 次 类型 数 量 比例 中国大学的分类Category of Chinese uiversities 大学的基本特征1研究型学术水平最高、科研成果最多、以研究生培养为主。科研 37 6.3% 成果占全国高校 61.9%; 博士生占 61.6%, 硕士生占 46.6% 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并重的大学。科研成果占全国普通本 80 13.5% 科大学的 23.6%;博士生占 23.8%;硕士生占 29.7% 教学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科研成果占全 133 22.5% 国普通本科大学的 8.9%; 博士生占 8.6%; 硕士生占 17.3% 本科教学为主的大学。科研成果占全国普通本科大学的 341 57.7% 5.5%;没有博士生、硕士生占 6.7%;本科生占 39.5%研究 2 教学型 教学 3 研究型4教学型资料来源:武书连,2003 年度中国大学排名,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40]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目标是非常明确的,是以知识创新为己任,以学术发展为 取向,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型大学所承担的科学责任和社 会责任,许多都是国家层面上的,他们有责任不断跟踪国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前沿,催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创性成果,以提升国家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组织目标是以知识应用与社会发展为取向,尤其是地方政府的 科技政策对这类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科研工作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数量众多的教学研究型和教学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则关注的是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多层次性的特点所决定的。教学型大 学教授的教学工作的负荷达到 70%,而科学研究工作不足 10%。教学研究型和教 学型大学的科研工作是以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研究为主,科学研究和学 术发展的权重相对于教学而言也比较轻。由于本研究的核心是围绕着科研和科研 管理组织结构创新进行的,故前两类大学可以纳入我们所研究的高校科研管理组 织结构范畴。2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3高校科研与科研管理组织结构就学校发展的职能战略而言,学校是走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研究教学 型大学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路线,直接关系着组织结构的设计。因为不同类型 的大学侧重不同的职能,研究型大学当然是以科学研究职能为重,教学型大学对 教师科研的要求相对要低一些,而倚重不同职能的大学在组织结构上也会呈现差 异[41]。 组织在战略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组织结构与之匹配。高校的发展战 略是高校的管理者根据大学的宗旨对学校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的分析,确定学校 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组织学校内外人财物等资源,实现学校总目标的谋划。 学校科研和科研管理组织目标产生于学校的总体战略,所以,科研管理组织结构 必须服从于学校的发展战略,支持学校发展战略的变化。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影响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如下 图:战略技术组织结构环境规模图 3.1 Fig3.1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Affective factors of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universities’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尽管组织理论家对组织结构定义存在着差异,但一般都认为,组织结构是组 织内部各组成要素及相互联系的方式或框架。组织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 两部分,但组织结构不像生物系统和动物生理学那样明确区分活动过程和活动机 体的功能,结构与机制往往交织一起,难以明确区分。组织一方面要建立固定结 构,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奖惩体系、控制程序来保证基本结构意图的 实现。本文主要分析组织结构静态设计,因而对运行机制涉及较少。2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分析4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分析4.1 直线职能制――我国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传统模式我国高校现行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是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也在逐步的改革,对不适应市场 经济条件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或重建。科研管理体制也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的要求中不断的探索,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科研管理组织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技能描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