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沉丹田是什么感觉没气,怎么办?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丹田与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丹田与气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生命就在呼吸间。人出生前,在母亲的身体里就有先天呼吸。气是摸不着看不见的,但它是生命的触动。人气不足,走路说话也会没劲。丹田的气就是生命。禅医讲究丹田和气。气来源于哪呢?就来源于丹田。而丹田跟鼻子也有很大的关系。鼻子一通,大脑轻松。人的劲从哪里来?也是从丹田。关于丹田有很多说法。有上丹田,中丹田,还有下丹田,不管根据哪种说法,人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呼吸长,生命长。呼吸短,生命短。人活得健康与否跟丹田的气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人长时间吃五谷杂粮,食积气滞,需要使用气化方法加以运化,这就需要练气练丹田。
★欢迎参与禅武医手机报互动,如果您对本报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或提供信息,均可编辑内容发送至邮箱:。
★禅武医手机报每周五发送,欢迎订阅《禅武医手机报》,发送短信HNWJBCWY到开通。资费1元/月。投稿信箱:,咨询电话:8。&《禅武医手机报》,每周五发送一期。
★本报经河南省嵩山禅武医研究院及释德建法师授权,由河南手机报有限公司、郑州市中天文化艺术研究院联合出品。
传统文化交流qq群:
(只限嵩山禅院皈依居士加入,申请加入时请写上“法名”及“皈依时间”)
(只接受皈依居士加入)
(本群宣传素食及养生文化,只接受包头市区及常来包头的素食朋友及养生爱好者加入)&&
嵩山禅院微信平台二维码,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扫描加入。
禅武医官网微信平台二维码,有微信的朋友可以扫描加入。
联系博主:
我的微信二维码
鼠标点击观看以下内容:
---------------------------------
禅武医释德建三皇寨禅院嵩山禅院少林寺登封文化传统禅学武学医学禅医佛教佛学禅宗嵩山三皇庙三皇寺健康养生健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人体丹田穴位置,如何练出丹田内气?
  人体丹田分为上丹田(上丹田在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中丹田在胸部膻中穴,有说巨阙穴)和下丹田(多指人体脐下三寸处之关元穴),修炼气功和养生按摩一般都指的是下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但现在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按韩国《东医宝鉴》中《仙经》,不仅指出丹田位置所在,而且还阐述了功能,原文如下“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有如“性命之根本”。
“养生主”网站
来自“养生主”
下丹田标准定位:
  【标准定位】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3寸
  【取法】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十二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特异性】小肠募穴;足三阴、任脉之会
  【功用】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遗尿、尿血、尿频、尿潴留、尿道痛、痛经、闭经、遗精、阳痿;此外,对神经衰弱、失眠症、手脚冰冷、荨麻疹、生理不顺、精力减退、太胖(减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疗效。
什么是意守丹田:
  所谓意守丹田,多指意守下丹田。下丹田有人认为在脐下一寸五分气海穴处,也有人认为在脐下三寸关元穴处。当然,意守丹田并非指仅守住一个穴位点,而是指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想象在肚脐下三寸的部位有一团火球,一团气,一个大夜明珠闪闪发光... ...
&  在练功的初期,由于思想不容易一下子集中,丹田不能马上守住,可先采用逐步放松法,使思想渐渐集中,杂念逐步减少,从而达到气沉丹田的入静状态。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排除杂念,在运用过程中,不要过分用意,要似守非守,若即若离。如果勉强死守,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紧张。因此,要注意意守的火候,即意守时的注意力的强度。意守强度太小,杂念难以排除,丹田也难以守住;意守强度偏大,虽然杂念可以减少,但易招致头痛头胀,精神紧张等不适症状的出现。所以,练功初期意守火候比起“似有似无”应偏大些,精神要放松,以头不胀痛为度,这样有助于排除杂念,帮助入静。随着练功实践的加长,可逐渐减小意守的强度,渐渐达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程度。
&  练功先哲们认为,通过一定时期的意守丹田锻炼,内气(此指感觉)就会在该区聚集,慢慢还会产生一些热、重、胀以及类似热气流的感觉,并逐步明显。再练下去,无需用意念引导,就可能自然地出现内气循任脉―督脉循行的感觉。
&  部分女性患者,经期意守丹田如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过多的情况,可改为意守中丹田,即膻中穴部位。膻中穴位于胸部两乳之间,为中气汇集开阖之处,也是任脉与脾、肾、心包等经络汇集之处。意守膻中穴,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调节和治疗某些妇科疾病。
&  也有一些练功人,在呼吸下行而意守丹田会出现呼吸紊乱,导致胸闷、气短;也有的感到小腹胀满不适或疼痛。此时,应依具体情况放弃意守丹田而改变意守其它部位或外景。
如何尽快练出丹田内气
  拳谚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里的功不仅指武术基本功,更指代表实力的功力。练就超人的功力是一个练武者终生的追求。功有内功、外功、轻功等,其中内功更重要。功谚云:“练就丹田混元气,打遍天下无人敌”。少林《易筋经》(内壮篇)也说:内壮侧重于练“道”,外壮侧重于练“勇”,内壮可以步入超凡入圣之高深境界,外壮则难脱俗套。内壮与外壮相比较,内壮更令人羡慕。事实也证明,要练成金刚之躯,非走内功这条路子不可,而且,内功也是练成轻功的基石,没有深厚的内功,轻功便无从谈起。练习内功之法,各家各派方法不一,但殊途同归,都以练气、养气为主,只是方法不同,功效也就快慢不同。现将本人所习的南少林铁布衫功的内功修炼方法介绍给大家。该法简单易学,二十天左右丹田即会有得气感,两至三个月左右丹田内气即能聚集成团,可收可发,随意自如,实为少林之真传,功家必修之功也。望好者自珍之重
  (一)内养功
  练者先备一个一寸厚的坐垫放好,然后宽衣解带,正身盘膝而坐,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鼻脐相对,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姿势端正,双目微闭、双肩下垂,不能塌腰,舌抵上腭、自然呼吸,双手掌心朝天结一手印上下重叠(男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反之)。吸气时意想一股真气自百会穴进气贯注丹田,微微提肛。呼气松肛,似守非守丹田,进气要缓慢,绵绵长长,功中一切顺其自然。排除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放松入静,无忧无虑,使内气随着人的意识引导而贯通到全身各个部位。初练时每次练半小时,后逐渐延长至1―2小时以上。每日练2次。
  收功:一掌贴于丹田,另一掌覆于其上(男右掌在内,左掌在外,女反之)。以肚脐为中心,两手向下向右再向上向左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三圈放大一次,渐放渐大,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两侧至腰侧为限,共36圈。然后每三圈缩小一次,渐缩渐小,沿逆时针方向运行,最后收在丹田处,意念全身之气渐渐收拢在丹田成团,然后发散至全身四肢百骸。两手掌心对搓发热、擦面。鸣天鼓36通;叩齿36通;将口水咽入丹田。然后再缓缓起立步行片刻即可。
  (二)炼丹功
  炼丹法是为了巩固并加强丹田气感(热感)。分为四个步骤来操练,分述如下:
  第一步
  将丹田处的气团,想象成一个圆球,红色并发光,气团周围还弥漫着灵气。
  1、以腹正面为平面,意念气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并逐渐带动弥漫着的灵气。旋转36圈或72圈或108圈,注意体会转动时的热感。然后逆时针旋转36、72、108圈。
  2、以会阴到百会的连线为轴,水平面为平面,气团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36、72、108圈,再反方向旋转
  3、以左右两腰侧的连线为轴,身体侧面为平面,气团先向下向后向上向前旋转36、72、108圈,再逆反向旋转。最后收功(同内养功)。
  注意这里气团的“旋转”,并非“运行”。旋转是指气团在原位围绕一根直线轴转动(如转动地球仪),运行指气团离开原位,形成一定的运动轨迹。(以上1―3分别以身体正面、水平面及身体侧面为平面,下同)。
  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炼丹第一步必须在内养功有成效(即丹田热感)的基础上才能加练。二是气团的旋转必须是缓慢而均匀的,不能忽快忽慢,要耐心地体会它的旋转。由于是以意引气,故不能急燥,否则可能出偏差。
  第二步
  第一步练习纯熟,气感很强后,可改练第二步,方法如下:
  1、以肚脐为中心,以身体正面为平面,气团作顺时针圆周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左右至两髋骨,上至心窝,下至耻骨,为最大,共36周或72周。气向上提时配合吸气,气向左向下时配合呼气。
  注意:
  (1)气团运行均匀、缓慢,要耐心体会。
  (2)转圈要尽量成圆形,不能转弯抹角,然后反方向运行渐收渐小收至肚脐,配合呼吸,圈数同上。
 & 2、带脉运行。先将丹田之气向前引向肚脐,然后向右腰运行,呼气;接着,将气向后腰命门向左腰侧运行,吸气;再从左腰侧经肚脐向右腰侧运行,呼气;如此缓慢运行36周或72周,再逆方向运行36周或72周,最后回收丹田。
  3、将丹田气沿任脉向下引向会阴穴;呼气,再引向长强,上提命门、吸气;从命门向前透出至肚脐,再沿任脉向下,呼气……如此运行36周或72。将气引回丹田。最后收功(同内养功的收功,下同)。
  注意:(1)必须等第一步练习纯熟后方可改练此步,不可操之过急。(2)气的运行必须缓慢、均匀
  第三步
  第二步练习纯熟后,可改练第三步。
  1、以身体正面为平面,以中脘穴与中枢穴连线的中点为中心,引气运行,渐行渐放渐大,共36周或72周。左右扩至两肋,上至天突,下至耻骨,先顺时针运行,再逆时针运行,配合呼吸。
  2、以带脉运行为原型,引气向上螺旋顺时针运行,渐升渐高,至与天突穴同高的水平面为止,36圈或72圈;然后反方向运行,渐降渐下,回复至带脉,再收回丹田。注意配合呼吸。
  3、呼气,将其气从丹田降入会阴;吸气,从会阴引气到长强,沿督脉经命门、中枢至大椎穴;呼气,再将气前透至天突穴,沿任脉向下经中脘、肚脐、丹田,向下至会阴;再吸气……如此周而复始。可行36或72周。
  第四步
  第三步完成后,气感已很强烈,并能意领气走,气随意行,这时外在的锻炼――排打起着决定性作用。此时气通大小周天已是轻而易举的事了。现将气的运行路线及呼吸的配合详述如下:
  1、带脉运行36或72圈。
  2、小周天行功:呼气,将丹田之气向下沉入会阴;吸气,将会阴之气经长强(闭后阴)沿督脉上经命门、中枢、大椎、后枕至头顶百会穴;呼气,引百会气向前经印堂、人中、天突、膻中、中脘,向下降至丹田。如此提降沿小周天运行,共36周或72周。
  然后在带脉行功及小周天行功纯熟的基础上加练大周天行功。大周天行功方法如下:呼气,将丹田之气沿两足三阳经向下降至脚心,吸气,将涌泉之气沿两足三阴经向上提至会阴穴;然后呼气,换气一口;吸气,气分两支沿两耳后向下经两手三阳经至十指尖之井穴;吸气,将井穴之气沿手三阴经上提至天突穴会合;呼气,将天突穴之气向下降至丹田。如此大周天运行一遍。可运行36遍。
  至此,丹田浩然之气已凝成一团,可聚可运。练者精神饱满,巍然如山。&&
怎样尽快练出丹田气
&  练法姿势是站、坐或卧均可,一般以坐式为佳,口眼微闭,舌尖轻抵上腭,头顶正中与会阴在一条直线上,全身肌肉放松,思想安静,意念轻轻地集中在百会穴与丹田穴,呼吸柔和、自然;意守丹田3~5分钟后,作缓慢、柔和、自然的顺腹式呼吸,即吸气时小腹凸起,呼气时小腹凹陷,均鼻吸鼻呼,先呼后吸。吸气时意想天上日、月、星辰从头顶正中处垂直下行,经过膻中、鸠尾至丹田,并慢慢地充满于整个腹部;同时轻缓地提起睾丸,并收缩肛门。呼气时松肛、松睾丸,并意想体内浊气从心窝处上升再从鼻呼出体外。如此反复练习,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收功时两手重叠,右手搭在左手背上,左手劳宫穴按压肚脐上,按顺时针方向从内向外绕18圈,然后又按逆时针方向从外向内绕18圈,再以双手搓热后擦脸数下,最后缓行数步,放松全身肌肉,练功完毕。
  练功时间最好选在子时(夜间23时至次日凌晨1时)和寅时(凌晨3至5时);练功地点最好选在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场所。练功时不可过饥过饱,要放松腰带,不要为追求气感而加深呼吸;必须每日坚持练功,切忌一曝十寒;练功百日内,禁忌性生活。
  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在练功后10天左右,吸气时腹部会有轻微发热感,同时出现咕噜咕噜肠鸣音,矢气增多;1个月后腹部发热面积加大;2个月后小腹内发热有似温水流动,全身温暖舒适,口中唾液增多;3个月后气力大增,小腹热感更甚(与病态燥热不同),有时还会出现腹部轻微跳动感,部分练功者腹部还会出现气团感,这是练丹田内功初步有成的重要标志,有的已可以引气团沿任督脉行走,即通小周天。
更多关于“人体丹田穴位置,如何练出丹田内气?”的资讯
更多文章推荐排行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2013-06]
今日养生推荐
本栏热门文章
Copyright &
养生主 版权所有┊当前位置:&>&
昨晚回家的时候,到家楼道里一片漆黑,我气运丹田
来自: | 发布时间: | 作者:meineihan.92game.net | 点击:
&  昨晚回家的时候,到家楼道里一片漆黑,我气运丹田,洪亮地传出那句:&要有光!&
  刷的一下,楼道里的声控灯全亮了,瞬间觉得自己屌爆了。
您可能会对以下内容感兴趣>>丹田气怎么手上
丹田气怎么手上
基本信息:男&&27岁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及疑问:老公今年27岁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稍微活动一下就丹田疼,请问是什么原因,老公身体一直很健康,而且特别的胖,请有为什么 会这样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天津市眼科医院&&&全科
建议:没有运动好,先做准备运动,你老公肾亏,少做点坏事.多做点运动就好了,经常锻炼身体,胖人格外的需要锻炼的,要不然以后会有毛病的,祝健康
擅长:全科
网友满意:
回答速度:
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全科
湿热引起的。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有关的更多问题,
为保障患者权益,我们仅接受有资质的医学专业人士的回答,请您先认证为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气沉丹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