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网络游戏症有什么方法戒毒我儿子晚上钻进我的被窝整晚整晚上网吧打游戏,整个人瘦骨如柴。什么都不干能治疗吗?

当前位置: >骨香入土化飞虹_参考网
骨香入土化飞虹
刘晋寿,甘肃省临洮县人。毕业于庆阳师专。在《飞天》《星星》《诗刊》《人民文学》《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作品数百篇,主要作品有诗集《初恋》、散文集《清晨的鸟鸣》、非虚构长篇《我是农民的儿子》等。“我将全心全意履行好这一职责”背斗巷是临洮县城的一条小巷,窄而浅。但它位居县城中心,昔日的电影院就在这里,繁华而热闹。这里的酿皮很有名,邻县的人来了,不仅要吃一碗,还要带走两碗。坐落在背斗巷的临洮县文化中心,是在电影院旧址上建起来的一幢白楼,镶嵌着蓝色玻璃,它澄澈的反光映照着九月的天空。抬眼望去,淡淡的白云后面掠过一群鸽子,飘落的哨音开成大地上的花朵,白菊如雪,红菊如霞。临洮是有名的花卉之乡。那些在世博会上获过金奖的大丽花,在尽情地绽放。临洮也是有名的水乡,穿城而过的四条水渠,弹拨着各自的心音。日,对柴生芳来说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日子。上午,全县干部大会在临洮县文化中心举行,组织上宣布调整临洮县政府领导班子。下午,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全票通过他担任代县长。柴生芳的心情万分激动,他表示:“这是全县人民对我的信任和重托,我将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履行好这一重要职责。”柴生芳中等身材,略有谢顶,但结实、敦厚,说话时底气很足。这天,他穿着一套蓝西装,白衬衣,打着领带,戴着眼镜。脸色因激动而红润,讲话的声音也微微颤抖。柴生芳当选为临洮县人民政府代县长时的承诺极为简短,但字字千斤,落地有声,久久回荡在与会者的心中。它将意味着什么呢?当选为代县长的第二天上午,柴生芳就去省上参加岷县漳县灾后重建会议。中午去省体育局商谈省训练基地建设的具体内容。下午,就定临路城区改扩建进行现场办公。他的时间就这样排得满满的,要办的事情太多了,一件件,一桩桩,挨得很近,挤得很稠,几乎是见缝插针。他的生命在高速运转。他得跑,快跑!走是赶不上的。而他又是一个办事不愿拖延时间、拖泥带水的人,说干就干。一个大县县长要做的事情,哪一件又不是棘手的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需求,就是花钱。路面加宽,三角连站线,路两边的绿化带和开发带;排水,自来水,暖气,天然气等地下管网;牌楼,消防大队以南100亩的市场;老蔡煤场的拆迁,红旗桥附近两户阻工的拆迁户;300万元要在10月10日前拨给正在施工的公路段;还有洮河取沙的事,河道两边的垃圾;检测站背后那个铁塔的拉线也得整整,还有灾后重建工作要在2016年6月底完成。哦!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这仅仅是他一天工作量中的一部分。等待的不测的突如其来的还很多很多。10月4日,大家还在休假,他值班。监察局报来全县采砂企业及相关生产情况的调查报告,79家企业中无采砂手续的有35家,无手续还在生产的有7家,拟关停的有3家,需要他拍板。5至6日,他还在值班。8日去定西参加市上召开的灾后重建会议。接下来,工作就一拨一拨地席卷而来。时间,对于他是如此紧迫,没有闲暇的一刻,因为他心里装着54万人民。他的工作像滚滚的洮河水,汹涌而来,滔滔而去。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11个月零15天……他每天工作的时间在12个小时以上。在安定区任常委副区长时,就分管着十几项工作,最忙的时候,负责17个部门和单位。他一再压缩休息和吃饭时间,他的办公室里备有牛奶和面包,食堂关门了,就用它们充饥,凑合一顿。工作干完了,他还要挤时间学习,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掌握前沿的东西;他还要写日记,把所做、所想、所学、所悟记下来,认真梳理和挖掘,整理工作思路。他动脑、动手、动腿、动嘴,也动笔,为了当好这个县长,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地工作。他深入基层调研。身影不时地出现在田间地头,出现在村庄里、农家小院中。他和农民们拉家常,促膝交谈。他走访贫困户时,不仅问寒问暖,还要给他们带去财物,帮他们寻找致富的门路,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让家家户户都早一天富起来。无论多忙,他都会接待上访群众。他们来时,柴生芳笑脸相迎,沏茶倒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解释有关政策;走时送到楼梯口。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管多难、多复杂,他都要亲自去办,认认真真地去解决。他给自己定下规矩,即“出门招商、回家下乡”。还为自己提出两条工作原则,“开门办公、马上就办”。只要他在单位办公,办公室的门总是敞开着,来找他的群众,来汇报工作的同志,不用敲门就可以走进去。他的时间被一分为三。三分之一下乡、下基层,三分之一招商引资、争取项目,三分之一在机关处理公务。他每天处理的虽不是军机大事,但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为什么不富?主要是产业问题没有解决”,这是他调查研究之后的结论。他上北京、去福建,招商引资。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个个项目落户,一条条道路贯通,一块块梯田修平,一座座房屋拔地而起。他的一位亲友劝他:“像你这样的高学历海归,何必要跑到基层去吃苦?”柴生芳说:“咱们都是农村长大的,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到基层去不仅可以锻炼自己,而且可以离老百姓更近一些,更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陇西、安定,到临洮。在定西的八年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工作,无论他的职务怎样变化,分工如何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民生无小事”,这是他的座右铭;“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他的肺腑之言。刚到临洮时,柴生芳带来七八个大纸箱,拆开一看,里面全是书。有理论书籍、时事杂志,也有传统文化经典和译著。每天的工作,他要写成工作日记。八年时间里,写了30本工作日志,约170万字。他在日记中刻意记下古人的一副名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他栖身的小屋里,只有这些私人物件:一根黑色皮带,靠近带扣处已磨损断裂;一双白袜子,破了个大洞;两套有补丁的普通西装,两件破了袖口的衬衣;一双穿了数年的皮鞋,一双沾着泥巴的运动鞋……从宁县南义农村到北京大学,到兰州、到日本,再到兰州、到定西,他选择的是一条艰苦曲折的路,他追求的理想和抱负就是“想为老百姓多干一点事。”北京大学校长王恩哥说柴生芳是:“守正笃实、久久为功的北大人。”“柴县长为了我们苟家山村人过上好日子,连饭都顾不上吃”从2014年2月初到8月14日,柴生芳带着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等走访了181个行政村,仅苟家山村就去了11次。苟家山原是上梁乡一个最偏僻、最困难的村,真可谓山大沟深。从辛店镇上蒋家坪,到桑南家沟,顺沟上,至石家坡,再到下寨子,转弯里头沟,翻一道山梁才是苟家山。一路全是紧贴着山崖的陡坡,一面又是巨石深谷。表面上看起来是黄土,下面全是石头。这里是马下山主峰的西侧,山高、坡陡、沟深,那些牛大的石头、房子大的石头都是洪水从山上吹下来的。它们大得惊人。有些搁在沟底,几块挤在一起,阴森森的,上面长满了苔藓,很长时间了,没有什么力量再将它们动一动。有一块巨石就挡在下寨子的村头,进村的路被它挡住一半,可是谁又能撼动它呢?只好把靠山的一面再往里挖。去苟家山的路就从这里经过。路又是土路,下了雨,寸步难行;不下雨,尘土飞扬。苟家山村海拔3000多米,被高大的山峦紧紧揽在怀抱里,而它的前面却是一道道山梁、一条条沟壑,云雾缭绕,如大海的波涛。它是临洮县东北部最偏僻的村子之一。村里的地全是山坡地,干旱少雨,靠天吃饭。全村202户人家,到2011年底,人均年收入只有1500多元。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苟家山村成了柴生芳的帮扶村。自那以后,柴生芳就常来这里,成了全村人的亲戚。每一户人的生活、生产都是他所牵挂的。人越来越熟,情越来越深。特别是那些困难户,更是让他放心不下,与他们在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友情。柴生芳到了苟家山,就像进了自己的家门。无论到了谁家,都像是到了自己家。每当乡亲们回想起来,心里都是暖融融的。青年农民苟胜利动情地说:“柴县长来了,就坐在这个烂沙发上,不嫌弃咱庄稼人,不嫌咱的穷光阴,没有一点官架子。”苟胜利的日子过得不咋的。父母走得早,90岁的奶奶瘫痪十多年了。他和爱人既要照料老人,又要拉扯两个孩子。日子真不好过。他家有20亩地,但种的是小麦和洋芋,挣不了多少钱。过去种庄稼是自己吃,给公家上点公购粮就行。现在种庄稼是为了挣钱,小麦和洋芋挣的钱少,日子过得不如人,手头紧,嘴巴也勒得紧,逢年过节才能吃点肉。苟胜利是能吃苦的汉子,但他想不出别的办法。柴县长看出了症结在哪里,对他说:“这样种不行,要调整种植结构。”柴生芳和村民们坐在一起,详细地算了一笔账,种小麦一亩毛收入400元,种洋芋收入1000元,种药材收入4000元。他建议苟胜利试着种些中药材。在苟家山村,有种药材的人家,说明条件适合。柴生芳已经掌握了这个情况,才敢向苟胜利提这个建议。柴生芳走了以后,他左思又想,既跃跃欲试,又充满担心。最后还是下了决心,鼓足勇气,种了一亩黄芪和一亩党参。到了秋天,这两亩中药材顺利卖掉了,收入一万多元,跟十亩地的小麦一个效益。苟胜利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点完了手里厚厚的一叠票子,就给柴生芳打电话。不料柴县长正在开会,他说开完会就回过来。过了一阵,他真的回过来了,问有啥事?当苟胜利告诉他收入的好消息时,他显得非常高兴,电话里都能听出心头的喜悦溪水般潺潺流淌。苟胜利感觉他不像是一个县长,倒像是一个亲人。柴生芳把苟胜利不能种地的哥哥介绍到一家建筑公司当保管员,一个月工资3600元。如今,苟胜利将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八亩,积攒了一笔钱,他正准备着盖新房。他的好日就在眼前。是柴县长为他指点了迷津。2012年4月的一天,苟胜利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是柴生芳发来的,问候他们全家好。他又惊又喜,愉快地给县长回了短信。从此以后,每逢端午、中秋、元旦、春节,苟胜利就给县长发个短信,柴生芳都会及时回复。5月,苟胜利听说村里有两户“双特户”要建新房,上面已给了建房指标。他是个泥瓦匠,很想揽下这个活儿,就壮着胆儿给柴生芳发了条短信,柴县长真的帮他协调联系成了。苟胜利拿到了建房的活儿,保质保量完成了建房任务,挣了一万多元。柴生芳在笔记本里记着,日,“苟胜利,养了4只母羊,种了8亩洋芋、8亩药材。贷款2万元。希望药材卖个好价钱,找销路,将合作社的作用发挥好。”苟胜利也是个有心人,也有本子,上面记着:“日,柴县长为我们送来洋芋种子……2013年3月,柴县长为我们送来了一只小尾寒羊,让我们加快经济收入……2014年2月份,柴生芳县长来我家指导开春种植,并给我们带来化肥……”苟胜利深情地说:“柴县长是个干实事的好领导。他就是我们的亲人。每次他一踏进家门,我都觉得是打工的哥哥回来了。可是,柴县长到我家来了好多趟,却没有吃过一顿饭,水也没喝一口。”柴生芳惦记的不光是几家双联户,而是全村人。他每次到村里来,要挨家挨户地看。有人说,那样看很费事,一天也转不完。不如通知几家人来村部开个座谈会,也能了解到情况。但他坚持家家转,户户看。从早转到晚也在所不辞。就是看见在田间劳动的人,他也要走过去打个招呼,拉拉家常,攀谈上几句。他见了村民就跟见了亲人一样。分不出里外。这一切,苟家山村的文书刘新民最清楚,每次柴县长来了,他都陪着他转。有一次,转到了晚上七点多,农民大都吃过晚饭了。天下着毛毛雨,柴生芳还在对面山上的麻家窑社里转着,他走访了一户又一户,看了一家又一家。
刘新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动情地说:“柴县长为了我们苟家山村人过上好日子,连饭都顾不上吃。”有一次,他走访时刚好赶上吃饭时间。那家主人把饭送到他手里,盛情难却,他实在推不过,就坐下吃起来,一连吃了两碗臊子面,吃得非常香。他一边揩嘴,一边拿出200元,塞到主人手里。主人死活不收,柴生芳和气而不容置疑地说:“这是饭钱。我们有规定呢,不能白吃老百姓的饭。那是要犯错误的。”柴生芳下乡调研、走访群众,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他不会行规程,走过场,他没有这种习惯,也没有这种作风。更何况苟家山是山区最偏远的困难村,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家庭。村支书杨成武说:“他每次来,总想着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哪怕是一件、两件。能解决多少算多少。”他在走访中了解到苟邦彦家里特别困难,住的还是197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屋顶漏雨,土从上面刷刷地往下掉。墙体裂缝,用木头顶着。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住在里面提心吊胆,一碰到下雨,老两口就躲在外面,不敢待在家里。柴生芳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安排有关部门解决,帮助苟邦彦盖起了四间砖木结构的房子。苟家山群众说:“他为我们村办的每一件事,都实实在在。”柴生芳并没有给他们多少钱,而是跟他们一道寻找穷根子,谋划怎样拔掉它。他经过实地调查、走访和交谈,终于给贫困的苟家山开出了一剂良药,那就是调整种植结构。在他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苟家山人改变了以粮为主的传统种植习惯,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从零星种植发展到1200多亩的规模。从前,这个村没有人种过百合,如今,美丽的百合花绽放在田野里。它那带着斑点的金色花朵格外引人注目,蜜蜂嗡嗡地飞着,蝴蝶如痴如醉。产业化,这是柴县长为苟家山选定的发展方向。苟家山虽然偏远,高寒阴湿,但土地宽广,草木茂盛,人民朴实勤劳。在他的引导和大力推动下,苟家山村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同时,还鼓励他们规模化养羊。他也和村民们一起算账,农民们养的土羊一只有40多斤,卖到400多元。而小尾寒羊能长到七八十斤,能卖800元左右。大家开始改换优良品种。如今,马天贵和马佐太二人已建起了养殖场,养的全是小尾寒羊,存栏数110多只。全村建起了32个标准化养殖暖棚,养羊数发展到1000多只,其中小尾寒羊已发展到400多只。农民的纯收入已达到2500多元。苟家山村自联村联户以来,从产业到精神面貌,一天天地变化着,他们与自己的县长柴生芳也成了真正的亲戚,结下了难以割舍的友情。“他不会胡吹冒撂,办事实打实,每一件都要落到实处”马家山社是苟家山村最难走的一个社,无论种庄稼,还是孩子们上学,都要过一条沟,到对面的山上去。山路崎岖,又陡又窄,三轮车吃力地爬坡,突突突直冒黑烟,颠得屁股疼,坐在车上,浑身颤抖,骨头架子要被抖散了,只能手抓着车帮站着。天晴的时候还好些,要是下雨有山水,就过不去,无法通行。柴生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它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山沟的正中央,修了一个拦河大坝,种田、上学都便利了。苟家山人还面临着一个交通问题,村民要走出去,得经过一个涵洞,它是很多年前修的。两年前,这个涵洞被一场暴雨冲毁了。村民们无奈,便修了一条便道,顺着河沟走。马下山上暴雨多,凶猛的洪水吹着牛大的石头满沟滚。洪水过后,没有被吹走的石头就横在路上,挡住去路。到了冬天,河沟里结上了冰,运销的车辆开不进来。去年药材长得好,到了正月,药材价格也往上涨。药价走高,苟家山的药材却运不出去,农民们心里干着急。等冰消了,药材行情也跌了。好收成却没有好效益。在柴生芳的协调下,一座八米长、六米宽的小桥修好了。柴生芳知道,苟家山经济发展需要帮扶,村民们还需要智力扶贫,输血和造血并举。他们种植和养殖都采取的是比较传统的方法,譬如农作物生了蚜虫,村里人就喷农药,想不出别的办法。在他的谋划下,农业技术部门对苟家山村民进行了科技培训,使他们掌握了一些实用技术,如尿液和旱烟头的混合物就能杀死蚜虫。这种方法简单而又经济,村民们一学就会。2014年1月,苟家山召开了群众代表大会,代表们积极发言,对苟家山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想法,气氛很活跃。对群众提出的六个问题,柴生芳认真思考和谋划,协调解决,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已经全部实现了。卫生室、校舍正在建设中。苟家山村支书杨成武说:“他不会胡吹冒撂,办事实打实,每一件都要落到实处。”苟家山村民马天鹏第一次见到柴生芳,见他穿得朴素,说话随和,还叫他一声“老哥”,跟他拉家常,哪里想到他就是县长!他每到一家,都要详细地了解情况,不断地解释政策,很费时间。有一次,转到下午快两点,柴生芳才和部门的同志们一道吃起中午饭来。他们吃的是自己带来的馒头、鸡蛋、矿泉水和苹果。他还回过头来问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今天吃的没有超过八元钱标准吧?”大家屈指一算,每个人最多只有五六元的伙食费。同事们相视而笑,愉快地又跟着他继续走访。麻天雄老人看不过去,硬把一块馍馍塞给柴生芳。看老人这样盛情,他不好搏他的面子,就接过来。等他们走后,老人才发现,炕上留下了十块钱。去年8月的一个雨天,柴生芳和县交通局公路建设站的张站长到辛店镇去查看通乡道路建设情况,路过白杨小学的时候,看到一群放学回家的学生走在泥泞的路上,满脚泥水。柴生芳立即叫停了车子,下车查看了一阵,脸色凝重地说:“这周围有几所学校,几条土路?能不能把这些路都铺好,让学生们走得舒心些?”张站长记住了柴县长的叮嘱,协调铺路,将公路沿线七所小学校门口的便道全部用水泥硬化了。“对上访的群众来说,他的门永远敞开着”信访,在许多人看来是件头疼的事。但柴生芳却不然,他主动接待信访群众。对上访群众来说,他的门永远敞开着,来访、上访的群众想进就进。
柴生芳说:“一个亲民为民的政府,就是要坚持开门办公。”在临洮工作期间,只要柴生芳在政府大楼上班,他办公室的门就一定是敞开的。临洮的百姓找他很容易。有一段时间,柴生芳负责信访工作。由于临洮县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拆迁任务重,引发了一系列群众上访问题。临洮县信访局局长向他汇报请示工作,他说:“必须将老百姓反映的事一件件梳理清楚,依照法律、按照政策解决到位,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这位信访局长说:“他不把接访群众看作是负担。他关心群众疾苦,非常重视信访工作。甚至在给我安排核实信访案件时也不回避上访群众。”有人曾好心劝他,说:“你工作任务这么重,有的上访户讲的事你也不了解,也不好表态,为何不让他们去找相关部门和分管领导?”他和蔼地回答说:“他们已经来了,就是对我的信任,怎么能随便打发出去呢?况且,老百姓找县长也不容易。如果他们的要求合理,能处理的就应该安排相关部门解决。”信访群众的名字都写在他的工作笔记里:夏淑芳、欧阳伟、老秦、董春莲……柴生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是老百姓的儿子,永远是一个百姓。他以一个普通百姓的姿态跟老百姓打交道,处处为他们着想,因而能与群众推心置腹,就是像梁玉莲这样的老上访户,他也热情接待,耐心说服。日,柴生芳带着县扶贫办的负责同志来到漫洼乡三岘村。突然,一辆摩托车停在了路中间,挡住去路。一个30多岁的妇女双手叉腰,怒气冲冲地拦住他的车。随行人员不知如何是好。柴生芳说:“咱们党的干部,哪有怕群众的?”他开门下车,朝她走去,问她是怎么回事。还没有问清楚,地里干活的群众也朝这边跑来,有20多名男女群众将他团团围住,群情激昂,言辞激烈。他来到群众当中大声说:“大家不要急,我就站在这儿,你们慢慢说。”他们主要反映低保不公和村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他仔细倾听,认真详细地记录,还耐心解释。不一会儿,群众的激动情绪就被他的和蔼和稳健平复下来,大家七嘴八舌说完了,眼睁睁地等待着。柴生芳不慌不忙,进村走访农户,进一步核实他们反映的情况。情况了解清楚了,他向群众当场表示,县上将派相关部门和乡上一道进行落实,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但群众不放心,说:“以前乡干部也来过,说得也挺好,可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你走了,就没有人管了。”柴生芳安慰他们说:“我是县长,能跑到哪里去?我还要来。”他微笑着向大家挥手告别。那天是星期五,他一上车,就拨通了县民政局长的电话,要求他立即进村展开调查。第二天,调查组就进了三岘村。他们入户摸底,民主评议,三榜公示,重新确定了低保户。对村干部的作风问题,柴生芳也向县委作了汇报,县纪委派人进行调查,漫洼乡党委调整了村干部。村民们心里的气消了,风波很快就平息了。事后他还多次询问此事。到县政府来上访的人,大都火气冲天,窝着一肚子怨气。柴生芳隔壁的县纪委书记说:“常常是一开始就在他的办公室里大吵大闹,哭泣和叫喊,好像有天大的冤枉。但不久就听不到这些声音了。这说明他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很强,不然,压不住阵。”柴生芳并没有什么秘诀,梁玉莲的话就是答案,她说:“他对待我就像亲人一样。”梁玉莲的爱人在世时,他们经常一起来上访,一进柴县长的门,爱人的情绪就激动起来,手也发抖。柴县长拉住他爱人的手,劝他不要激动,有话慢慢说。他还大姐长大姐短地给她让座,沏茶倒水。张成功一来就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从屋外骂到屋里,冲着柴生芳拍桌子,质问说:“你们干部能干啥好事?都是吸血虫!”柴生芳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群众有表达诉求的权利,他们来反映问题是应该的、合理的。要多给他们一点笑脸,少一些冷漠;多一声问候,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厌烦。”他还说:“老百姓向我们反映问题,说明对政府抱有希望,咱不能让他们失望啊!”不管信访群众哭诉还是质问,他都让他们把话说完,然后依据政策、法律和法规耐心解释。能当面答复的,他就当面答复。不能答复的,就让信访部门去调查核实,寻求解决办法。上访群众很信服他。82岁的王荣说:“对我们热乎着呢。一进门就亲自沏茶倒水,姐妹兄弟地叫,掏心掏肺的。我年纪大,他张口就叫我王爷,前些天在路上碰见,大老远就叫了一声。他握着我的手仔细询问,把咱的事记在心上。”日,洮阳镇司晨巷的李益和因不满拆迁安置上访,他是第一次找柴县长。柴生芳听完他的述说,当场拿起电话,把卫生、民政等2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叫来,他们站了一屋子,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最后决定政府为他提供过渡安置房,开发商负责购买水、电、煤送到家中。他从来没有不耐烦地打发过信访群众,也从来不给群众模棱两可的回答。态度永远是那么和蔼明朗。群众即使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但心中的怨气吐出来了,看他这样认真,心里有底,踏实了。去年以来,临洮县推行信访积案的化解,实行县级领导包案制。有位女领导联系的上访户王慧珍冲进了柴生芳的办公室,大闹起来。女领导心里不是滋味。柴生芳耐心地倾听和解释,他还给王慧珍递过几张餐巾纸,让她擦眼泪,耐心地安慰她。那情景谁遇上都会烦,但柴生芳却不,他很和善地对待她。王慧珍走后,柴生芳对这位女同事说:“老百姓有过高的利益诉求也正常,关键是我们要对他们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同时,我们也要严格执行政策,不能因为一个人而破坏了整个制度的严肃性。”他说:“信访无小事,民生大于天;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生活困难救助到位,非法行为打击到位。”柴生芳不只是有耐心和原则性,他通过信访渠道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2007年以来,因实施整村推进和退耕还林等项目的事,苟家山村20户村民不了解其中的政策,对村班子怨气很大,不时地上访。日,柴生芳专门带领县扶贫、民政、林业等五个部门的负责人,来到苟家山,花了一天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这20户村民,向他们逐项解释相关政策,解开了长期结在他们心里的疙瘩。此后,再无人上访。
2012年,临洮县新添镇上街村村民单俊梅及邻居家的地基下陷,墙也裂缝,邻居家得到了自来水公司7000元的赔偿。同样是因为自来水水管破裂浸泡造成的结果,只是她家没有及时发现,才得不到赔偿。柴生芳知道后,亲自上门调查了解情况,并经质检部门鉴定,确认单俊梅应得到和邻居家一样的赔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2013年,洮阳镇西关社区居民禄冬秀反应,丈夫去世后,她与儿子和女儿一起生活。四年前城市道路建设拆迁时,政府部门承诺给她家一套77平方米的安置房。结果给她的房子只有66平方米。柴生芳听了禄冬秀的陈述后,当即找来这个开发商,责成他按照现在的房子市场价格给予禄冬秀现金补偿。拖延了四年多的信访案件,在一周时间内就得了解决。柴生芳还安排给禄冬梅租一套廉租房,并叮嘱信访局长督办。2014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有一位50多岁的妇女犹豫着走进他的办公室。柴生芳抬头一看,见她蜷曲着一只手,即刻起身迎上去,握住她的手,问她有什么事。她满脸愁容地说,她是洮阳镇瑞新村人,叫雍爱民,得病好几年了,家里穷,没有钱治,手伸不开,不能干活了,实在没办法。听说普通人也能找县长,就来看看能不能要点儿补助,好去治治病。柴生芳听完后,安慰她说:“老姐姐,别着急,我这就给你办。”说完,他拿起电话给洮阳镇的负责同志打过去,问他们能不能帮这位妇女申请些补助,好让她去治病?放下电话,他对这位妇女说:“明天你就去镇里找民政办,他们会帮你办好这件事。”妇女听了这番话,情不自禁地赞叹:“没想到县长办事这么干散!”柴生芳说:“这没啥。能一次解决的事情,就不会让你来第二回!”不久,她得到了2000元的补助,她终于有钱到医院看病去了。“我要跑遍全县323个村子,把每个村的村情吃透”他对身边工作人员说:“2014年,我要跑遍全县323个村子,把每个村的村情吃透,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扶贫工作不能再‘大水漫灌,而是要‘精确滴灌。”临洮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如何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是柴生芳日夜思考的重大问题。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吃透县情、乡情和村情,一有闲时间,他就下乡。车能去的地方车去,车到不了的地方步行。行车总里程达四万多公里,他前前后后跑遍了全县323个村子。东边最偏远的漫洼乡三岘村他去过,北边最偏远的中铺镇王家沟村留下他的足迹。南屏镇的康家沟村,是临洮县南边最偏远的村子。这个村有个仅12户人的小山村,名叫“划不着”,紧邻临夏州康乐县,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而得名。他来到山下,车子上不去,有人劝他不要去了,就那么几户人,山高坡陡,不好走,去了没啥看头,划不来。他幽默地说:“划不来,也要去。我从小就是个放羊娃,爬坡过坎是家常便饭。”说完,他挽起裤腿就走。柴生芳带着随行人员从康家沟出发,在蜿蜒的崎岖小路上爬行,翻山越岭,穿过茂密的丛林,来到划不着山庄。这个破旧的小村子还是土坯房子,但草木茂盛,枝叶掩映,别是一番情趣。柴生芳边走边看,边问边记。在他的心目中,划不着是一块生态农业旅游的宝地,他在琢磨如何让这里的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对随行的南屏镇党委书记叮嘱说:“打铁要趁热,扶贫要造血,抓紧时间早出方案,尽快落实。”他徒步行走近四个小时,入户走访了住在半山腰的八户群众,准确掌握了当地实情。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县长都来了,我们得改口了,再不能叫划不着,应该叫划得来山庄。”县上准备在中铺工业园区建临洮县第二人民医院,他去实地调研。爬一座陡峭的小山时,工作人员要拉他一把,他摆摆手说:“我是一个放羊娃出身,能爬上去。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点苦还吃不了?”他自己能吃苦,也很理解吃苦人。他下乡,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一路,将每个村的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等情况亲手绘成简单好记的地图,把全县323个行政村都装进他的脑海中。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他基本摸清了乡镇、村、社、农户实情,18个乡镇、323个行政村都装进了他的脑壳,一道道山、一条条沟都描绘在他的心里,构成他的现实与未来,为绘制蓝图打好了底色。窑店镇翻山村支书胡兴亮说:“没想到柴县长对村里人口、耕地、贫困人口等情况的熟悉程度,让我这个村支书都大吃一惊。”是的,他做到了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扶贫攻坚是全县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县之长,他不能有一丝的马虎大意。“挂在墙上,记在心里,他把扶贫工作看作是在打一场硬仗”日,甘肃省召开了全省扶贫攻坚推进大会。省里的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县也随之制定方案。时任代县长的柴生芳决定:一要先摸清家底;二要把规划、方案落实到每一个行政村,把扶贫攻坚作为农村工作的切入口。10月19日,根据柴生芳的安排,从扶贫、农业、畜牧、水务、交通、住建、教育、文化、卫生九个部门抽调30多人,组成三个调查组,分赴全县18个乡镇、323个行政村走访调研,进行摸底。柴生芳说,家底不清,方向不明;数字不准,道路不稳。他指导设计了一份统一的表格,内容从大类到中、小项,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大到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公共服务,小到自来水入户、集雨水窖、小型人饮工程、山泉水等,拿到这份“三农情况普查表”,大家都很惊讶,纷纷说,县长把工作做到家了,我们只要把数字填上就行了。三个调查组马上分头行动。柴生芳也亲自下村调研,还及时对各组报上来的数据检查复核。摸清了家底之后,柴生芳又指导相关部门按照全县的自然地理特征、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群众习惯,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经过数十天的辛勤努力,日,浸润着柴生芳心血和相关部门同志汗水的方案出台了。《全县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一共140页,其中细化到村的表格就有78页。《方案》把临洮县的323个行政村分为强村和弱村两大类,强村144个为产业示范村,弱村179个为产业潜力村。提出了“强村抓提升、弱村抓培育”的工作思路,制定了既符合科学发展又顾及农村实际的建设标准和指标,细化了任务目标、产业培育、基础建设、帮扶措施、责任考核“五个到村到户”的精准扶贫机制,绘制了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丽蓝图。
为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及时掌握扶贫攻坚的动态,柴生芳又请人把这些内容制成了地图。地图上,每个行政村的位置都用图识标注着产业发展方向,画着牛、羊、猪、鸡,马铃薯、中药材、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等图像,这幅临洮经济发展地图,就成了他形象的作战图,挂在墙上,记在心里,落到实处。挂在墙上的除了2014年临洮县产业示范村分布示意图和2014年临洮县产业潜力村分布示意图外,还有一组图,即重要经济指标进度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表,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进度表。“任务上图、进度上墙”,这两组图是他独有的工作方法,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他把扶贫工作看作是在与贫困打一场硬仗。同事们风趣地说:“柴县长的办公室简直就是作战指挥部。”早在2006年任职陇西的时候,柴生芳就常常去下乡,而且选中的是最困难、最偏远的地方。权家湾是陇西北部山区的一个贫困乡,处在渭河与祖厉河分界地带的南侧。地表被黄土覆盖,黄土梁沟纵横起伏。柴生芳第一次去权家湾坐着一辆旧桑,车子过去,车后尘土飞扬。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个中等身材、结结实实的汉子。他面带笑容,精神饱满,衣着朴素,不像是从省城来的,倒像是本乡本土的当地干部。几位准备带他去下乡的干部感到非常亲切。权家湾村民居住分散,车子开不到的地方就步行,他一步一步走,一户一户去看,走遍了全乡的每一个村。他每月都要来两三次,来了就对乡党委的负责同志说:“走,去呼吸一下你们乡里的新鲜空气。”他去了就与农户交谈,拉家常,去看庄稼的长势,了解他们的收成。他问乡上的负责同志:“权家湾的发展有什么困难?”得到的回答是:“路不平,地不行,粮食产量低。”他思考后分析说:“权家湾山高沟深气候好,生态是你权家湾的宝,一定要保护好。地不行,我看可以整成梯田。”他了解到,一亩坡地产量150斤,梯田350斤。仅一年多的时间,在原来修建的基础上,加了一把劲儿,2007年底,权家湾的重点区域实现了梯田化,粮食产量大幅上升,一个个的好收成使权家湾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下乡实地察看,回到机关又查找资料学习。常常学到夜里12点以后。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基本掌握了陇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柴生芳已开始打造‘智慧临洮,着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创建”柴生芳在就职演说中说:“我将时刻将群众冷暖放在心头,处处将百姓得失挂在心间,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说到做到,心里有一本明晰的账,与老百姓有关的事情,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医疗救助、保障性住房、困难职工救助、特困家庭就业援助、低收入职工薪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水平等等,2.5万户低收入群体,1.32亿元救助资金,612套新建廉租住房,3215户农村危旧房改造,88.76万元租赁补贴,2438万元小额创业贷款,34名特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安置,对6631名城市低保户、2068名农村五保户的春节慰问,面粉、大米、食用油,群众的实际困难就是他工作的重点。困难群众也要顺利实现小康目标,这就是柴生芳的梦想。柴生芳的心里牢记着他们。把在村头巷尾、田间地头倾听到的群众心声和诉求一笔一笔记下来,牢记不忘。他尝试用数字化的手段管理扶贫工作,指导县扶贫办制作了农户基本情况检索系统和扶贫重点人口档案信息平台,识别重点扶贫人口11.21万人。他还将每个村的贫困人口、产业发展等情况绘制成简易地图。柴生芳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从临洮农村的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制定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扶贫发展思路,得到上级的肯定,也得到媒体的赞同和积极报道,临洮县被省上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大水漫灌变成了精确滴灌,扶贫工作彻底改变了以往针对性不强、方向不明的问题。临洮县扶贫办主任常贵勤说:“在柴县长的精心指导下,扶贫办从今年6月开始制作模板。模板做成后,在电脑上一点击就可以找到所查询的资料。要搞好精准扶贫,就要抓好信息工作。”事实上,柴生芳已开始打造“智慧临洮”,着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创建。数字化的城市、数字化的农村、数字化的产业、数字化的商贸、数字化的社会事业、数字化的金融等等,可能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可能就是管理现代化的一种模式尝试。柴生芳的思维是超前的,也是超常的。在做扶贫模板时,扶贫办准备先做一个方案,再修订,柴生芳挡住了。他决定先调研,摸清了底子再做方案。初稿拿出来之后,他仍在不断地思考和修改,有五次在晚上11点多给扶贫办主任常贵勤打电话说方案。在方案讨论会上,他与分管副县长又修改了十多次,一字一句地斟酌,一点一点地过。他要求把产业培育抓起来。强村抓提升,富民抓产业。产业为主线,然后配套电、路、卫生、文化设施,按照新农村建设定标准。本来是部门拿方案,他完善;可是这一次,整个方案是他提出来的,部门完善。如今,这个项目正在实施中,有125个示范村、12个示范点。专业人员在村头、田间培训。资金被整合在一起,形成大扶贫格局。他决定像苟家山这样的贫困村,投入的资金不收回。国家精准扶贫文件是今年4月出台的,临洮从去年就开始做。老百姓已经认可,效果显著。从大山深处搬出来的农户,已用上了煤气。那些破旧的村庄变成了美丽的新农村。扶贫攻坚,他争来了大项目;金融扶贫,他争来了大笔资金;精准扶贫,他争来了示范县,启动资金达500万元。临洮的扶贫工作确实走在了全省的前头。“一点一滴谋划的是项目,大刀阔斧干的也是项目”日,在全省“33141”项目工程督查定西座谈会上,当他获悉支持甘肃发展第43条“生态宜居、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商务会展、养生养老”的内容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从内心发出了“震撼”和“希望”的回音,没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没有深入的调查、探索与思考,就不会产生心灵的震动。他觉得“定位精准”。
他也深深感到,在全省大抓项目的紧迫形势下,必须加大项目争取的力度,并敏锐地捕捉到了历史的机遇,从“一篇最薄弱的环节谋划项目”,它就是“交通”。此后,他就紧紧咬住了这个突破口。他暗自下决心,甩掉“不给不要、不喊不到”的保守观念,扭住“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条主线,打好“陇右苦甲天下的牌”。对一个明眼人来说,条件转化的过程就是机遇。他意识到临洮县的特殊性,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并非易事,它是非常艰难的。肩上的担子沉重起来。从何抓起呢?只能从项目抓起。一个个项目就在他的心中排列起来。文化是他的强项,文化底蕴深厚的临洮是他发挥特长的地方。为此,县上特意请来了知名专家,举办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华夏文明和文物保护的回顾与前瞻报告会,武装头脑,理清思路。人们意识到县里要在文化方面有大动作,尤其是在马家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有大动作了。他想得最多的是项目,讲得最多的是项目,日记中记得最多的也是项目,一点一滴谋划的是项目,大刀阔斧干的也是项目。项目成为临洮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经济指标的增长与回落是他肩上最重的担子。它的两只筐里装着投资任务、工业产值、农业发展、城乡建设、第三产业、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柴生芳整天想的就是这些,他在替全县人日夜操劳着。日积月累,他那壮实的身体也在暗中吃紧。当看到有些村的群众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用车拉、用驴驮时,柴生芳的眉头紧锁了。于是他立即深入引洮工程建设现场督导,多次赴安定区衔接东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他还争取实施了西南部农村饮水工程,全县自来水入户率已达到70%。项目建设,在他看来是一刻也不能耽误的,它涉及到经济建设的速度与质量,涉及到一个地方的发展。每一次项目观摩后,他都要认真总结。每个项目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由谁负责,由谁领导,何时完成,都非常明确。没有工程量的,把工程量赶上去,没有如期开工的立即开工。需要补油的、景观带问题、天然气管道、城区垃圾的死角、拉土拉沙车要盖篷布等等,他都一一考虑到了,他都一样样督促落实。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开挖路面的水路要抓紧,晚上下夜施工,9月底全部拿下。”其果断刚毅显而易见,非同一般。铮铮铁骨,掷地有声。一股干事创业的自信与自豪跃然纸上。时代精神在他身上闪烁着一道道美丽的光环。伟大的中国梦在亿万人民和千万个柴生芳手中化为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朝气蓬勃,斗志昂扬,自豪、自信、自强,党的事业,人民美好的期待,使他的每一样工作都具有不菲的意义。他的冲天的干劲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正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在项目洽谈会上,他请客人品尝兰州拉面”柴生芳在调研中发现,老百姓手头没有宽裕的钱,缺少发展资金,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为了帮助群众走出困境,他筹集担保基金,与甘肃银行签订了高达15亿元的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协议。它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创建出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统贷统还、群众分散使用的贷款模式,使临洮县金融扶贫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走在了全省前列,成为“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他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他说“民生无小事”。把灾后重建和易地搬迁作为民生的大事来抓。前后共争取到投资21.2亿元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人口五万人。争取到总投资3.06亿元的南屏镇灾后重建项目。两个大项目,再加上危房改造项目,在三年内基本实现所有群众住上砖瓦房的目标。临洮县城的供暖比较分散,基础设施陈旧,温度不够。这件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牵动着他的心。他多方融资,启动实施集中供热项目,总供热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惠及城区三万多住户。这是临洮目前投资最大的城建项目。在他亲力亲为协调争取下,“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全省金融扶贫试点县”、百万亩土地整理、城区管道燃气输配工程等一大批项目落地实施,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洮河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规划。这一个个的项目,就是临洮经济建设的基石,是一台台发动机,它将有力地推动临洮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就是给老百性造福,给地方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在陇西县工作期间,他分管招商引资和旅游工作。这两项工作又穷又麻烦。但他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一上任,就产生了用“李氏文化”拉动陇西经济的想法,并着手组织实施。他全程陪同来陇西省亲的福建代表团,热情地介绍李氏文化的底蕴,讲述李氏文化发展的前景,他的真诚和设想打动了客商们的心。他们经过反复论证,2007年初,敲定了投资13.5亿元的“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随后即开工建设。在安定区任职时,他积极参与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成了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项目的签约落地。其中西部汽车城投资70亿元,有力推进了这些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临洮县商务局的负责同志回忆说:“柴县长联系的项目,落户的有四个,恰谈的有十个。招商引资他从不盲目去抓,有了明确的意向他才去。拍板的事情他是非常慎重的。”苟家山小学是撤并学校时保留下来的学校,但校舍破旧,损毁严重,成了危房。为了争取改造资金,他带着教育局的负责人到省财政厅等了三天,终于争取到了这笔宝贵的资金。临洮是文化大县,历史文化极其丰富。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寺洼文化和战国秦长城遗址等,还有传说中的老子飞升地。但由于缺少人才和资金,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县博物馆有许多珍贵文物,由于没有一个像样的博物馆,文物被锁在柜子里,没有地方展览,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在皇庙里,科学与神学挤在一起,一些人在读书、上网查阅资料另一些人在吹吹打打搞祭祀活动。文化馆的地方也有些狭小。三馆建设喊了十年,但都停留在纸上。柴生芳在兰州古玩市场上发现彩陶,一问才知道是临洮买来的,看品相,价格要上百万元。
柴生芳说:“外面的人知道马家窑,却不知道临洮。”他是学考古的,深知历史文化的含金量,明确提出“文化识别过去,文化需要觉醒,文化改变临洮”的思路,决心打破临洮文化发展的僵局和困境。为此,他四处奔波,宣传和推介。他联系当年北大考古系的同学一起谋划,帮助编制《马家窑遗址保护工作规划》,争取项目,获得国家批复立项。临洮县文广局的负责同志说:“这件事触动了柴县长。那时他还是常务副县长,也不分管文化工作。但他懂文物,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他都有认识的人,我们去请他,他不推辞。文化层在地下,没有弄明白。他指示我们把马家窑和秦长城遗址的范围、考古的东西、界限搞清楚。”经过三次考察和探测,把真正的内涵搞清楚了。于是,他带着文广局的同志去北京,争取到马家窑保护项目资金,争取到战国秦长城保护资金0.12亿元。如今,投资1.2亿元的三馆项目建设已经封顶。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达到破纪录的500万元,25平方公里的沿洮文化产业带正在成线,马家窑文化产业园、卧龙湾水镇等多个投资过亿元的文化旅游项目已启动建设。文广局的负责同志说:“过去,文化是边缘单位,现在是重点单位。柴县长把文化发展变成了重头戏。”柴生芳说:“现在办个展厅,逐渐发展为马家窑博物馆。”马家窑的声誉越来越高,项目越做越大。好戏才开始。在临洮工作的几年间,他一直在抓这件事,有连续性。抓出了成效,也抓出了经验。只有借助外力,才能促进临洮的发展。他出去招商引资,吃住都很简单,吃牛肉面,住普通间。他习惯了节俭,习惯了做一个普通人。即使需要招待客人,在北京也去“陇上人家”,那里的饭菜很便宜,也有地方特色,客人无可挑剔。在恰谈会上也请人吃兰州拉面。他给老百姓花钱很慷慨、很大方,给自己花钱却抠门儿。2014年4月,柴生芳到北京出差,住在200元的招待所里,接待投资人也很简朴。有一天,他约留日同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见面,求他为临洮的文化事业做些事,他们谈得很投机。中午,柴生芳请他吃饭,一人一碗面片,加一盘甘肃特产酿皮。在驻京办事处,没有这样招待客人的。跟着他出差的同志,老想着县长请他们吃顿大餐,可到了兰州只吃牛肉面,有一次还吃的是快餐。“六次赴京,争取到总投资9.1亿元的扶贫攻坚示范试点项目”柴生芳的联系村是原上梁乡的苟家山村,路很难走。那条路在前些年就开始修建,但中途又停了,上梁乡被撤销了,修路的事也就无人问津了。一晃几年过去了,路越来越难走,原先铺的一点沙子被土淹没了。人们把这条“上辛路”戏称为“伤心路”。他的决心是要变“伤心路”为“上新路”。临洮县原有35个乡镇,撤乡并镇时撤掉了17个。临洮县有各类路229条,5850公里。乡村路223条,1584公里,油化硬化723公里,占45.9%。村道1249公里,油化硬化545公里,占43.6%。323个村,通硬化路的182个,占56.3%。县乡公路建设欠账太多,涉及到140多个村,700多公里。路已经严重制约临洮的发展,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发展。要打好扶贫攻坚这一仗,首先要修好路。他常说:“要把路修好,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土。走好的路、住好的房、喝好的水,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他做规划、打报告,争项目。去兰州,上北京,向有关部门汇报临洮的道路建设情况。日,他要去北京,向交通部汇报情况。有人说,年底了,去了怕找不着人。他分析说,过了元旦,领导们更忙了,现在去说不定能见上他们。他们30日出发,到北京已是31日凌晨。同行的人说,咱们先吃饭?他说不吃。坐出租车两点钟赶到交通部扶贫办。交通部的负责同志感到非常吃惊,说你们怎么今天来了?不过也好,平常我们也忙,常常在外,你们来了我们也许不在。今天正好听听你们的汇报。柴生芳说:“听说要在甘肃选两个交通扶贫试点县。临洮的路太差了。我当上县长才八天,有责任把临洮老百姓的路修好。路不好,百姓的生产生活都有困难,农副产品运不出去,生活物资运不进来。”听完了县里的汇报后,交通部的负责同志动心了,他说:“你作为县长这么远来,我给你联系主管领导。”说完当即拨通了电话,说那边正在开会,开完会就来。主管领导说,你们这种为老百高度负责的精神感人。表示初步把临洮作为“六盘山区”交通扶贫的试点县。第一批筹建的全国共有五个县,甘肃只有两个,因此还有待研究。元旦过后,交通部通知开编制培训会,要求去一个技术人员,去一个县上领导。柴县长说,事关重大,别人去了我不放心,还是我去。也不要再多带人,人多费用高。他第二次来到北京,交通部的负责同志说:“你县长又来了,很感动!”培训完以后,他又作了一次更为详细的汇报。这时,孩子发高烧,妻子从兰打来电话,要他赶快回来。但他说,还有招商引资事,回不来,你找个亲戚一起去医院看看。第二天回来时已天黑了。他对县交通局长说:“明天把本子完善后向省厅汇报。”3月24日,他们第三次去北京,向交通部汇报。对提出的问题当面解释和说明。交通部的负责同志被他的诚意所打动,说:“项目交到你们手里,相信一定能干好。”“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示范试点县”项目终于落户临洮。此后,柴生芳又去过三次,进行衔接。他先后六次赴京向交通部汇报,争取到了总投资9.1亿元。目前,已下达409公里,2.045亿元。项目正在临洮大地上实施,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正在伸向大山深处,它们通向一个个村落,也通向一颗颗期待已久的心,通向未来。那是一条条幸福的路,把大山深处的村落与外界紧紧连在一起。历史的欠路账正在被偿还。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两年时间修建道路1115公里,相当于解放后几十年修建的道路总量。”
峡口镇陆家湾村老人李永清说:“托柴县长的福,我们几辈人等来了一条路,有了路,好日子跟着就来了。”临洮县交通局的负责同志说:“那么多县的路都需要修,凭什么把项目给了临洮县?这个项目之所以能争取来,第一是柴县长全力承担着自己的职责,与老百姓心贴心。第二点是他有一股狠劲,确定的工作,一定要干成,玩命去做,废寝忘食,鞠躬尽瘁。第三点是他的亲和力、感染力强,他不把自己看成是县长,没有一点官架子,平易近人,是个平民领导,大家喜欢。交通部的同志看出来了,柴县长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人,他的信心和决心感动了上级领导,他们相信临洮能把这个项目实施好,信任柴县长。第四点,临洮的路欠账太大,交通部的领导也摸清了我们的家底。”“柴县长办事这样干脆利落,我们来临洮投资真是选对地方了”柴生芳的理论功底是扎实的,也有几年的基层工作经历。但一把手岗位需要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有解决难题的能力,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县情有透彻的了解,对未来有准确的把握,对临洮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定位,也要有强大的推动力和加速器。这个推动力柴生芳找到了,那就是改革开放;这个加速器就是项目。没有改革开放,临洮的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没有项目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实践迫使他不断地思考,完善领导艺术。临洮虽然区位优势明显,洮河从南向北穿境而过,风光优美。从上世纪末就开始打造省城兰州的后花园,城区扩大了一倍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弱县、人口大县、财政穷县”,仍然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为实现向工业强县的转变,2009年,临洮县设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中铺工业园是整个开发区的龙头。园区前任主任是石琳,现在是柴生芳。目前,园区已经引进35家企业,其中14家建成投产,17家正在建设。2012年8月,山东招金集团与临洮县签订协议在中铺工业园投资建厂,成立甘肃招金贵金属冶炼有限公司。这个项目总投资20亿元,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收近亿元。它是迄今为止临洮县引进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2013年3月,投资7.3亿元的一期工程动工建设,相配套的供水扩容工程也开始上马,扩容工程由临洮县负责实施,设计管线总长12公里,经过三个乡镇,要占用一些耕地。日,招金公司一期建设基本完成,具备了单车试产条件。招金集团董事长从山东来到公司,柴生芳闻讯赶来,和招金集团董事长一行座谈。当他得知供水扩容工程进度缓慢、影响试产时,顾不上吃已经做好的工作午餐,直奔六公里外的施工现场。他召集县政府的分管领导,水务、施工企业和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一起开现场办公会。乡镇的同志汇报说:工程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土地和施工方面,他们每做通一段土地承包户的工作,就让施工企业开挖敷设一段;但施工企业说,等乡镇做通全部农户的工作后,再开挖敷设,不然,施工机械拉来拉去,会增加成本。摸清了症结,柴生芳当场作出安排:乡镇负责组织开挖和回填管道沟,县里按照预算给乡镇拨付费用;施工企业负责敷设和焊接输水管;水务部门负责采购材料。他还答应给施工单位100万元的设备和施工急用资金。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配合,又有了资金,施工进度大大加快了。每天的进度由100多米猛增到1000多米。到7月底,中铺工业园供水扩容工程全部建成。8月初,招金公司开始试车,不久全面投产。招金公司的负责人满意地说:“真没想到,柴县长办事这样干脆利落,我们来临洮投资真是选对地方了!”为了加大对临洮的宣传,他还邀请著名作家来临洮采访,撰文报道。他热情地接待,真诚地欢迎。他见到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春雷的第一句话就是:“欢迎,欢迎作家回家!”亲切的话语伴随着爽朗的笑声,使初到临洮的作家也有了“回家”的感觉,成为“家人”。他向客人介绍临洮的历史、经济和文化,强烈的感染力使作家们格外振奋。柴生芳的黏性很强,和李春雷一见如故,像老朋友一样,推心置腹,谈到深夜。第二天七点半就站在餐厅门口等他一起早餐,但李春雷睡得太晚,直到近八点才下楼。柴生芳说:“想着你昨晚熬夜了,就没有叫醒你。”李春雷有点不好意思,想赶紧去一起用餐,但柴生芳却说:“八点钟有群众在办公室等着,不能失约。”说完,连早点也没有吃,就匆匆走了。他与人交往,向来真诚坦率,很快就赢得作家们的信赖。他还经常给他们发短信,打电话,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临洮采访后,李春雷就创作出《党参沟纪实》在《人民日报》发表。这是继贾平凹《定西笔记》之后的又一篇描写定西题材的力作,引起很大反响。柴生芳立即向全县推荐阅读。“他站在队伍后面排队挂号,却被医院院长认出来了”柴生芳是城市的建设者,又是管理者,是54万人的大管家。这位当家人,在临洮人民的心目中是合格的、优秀的。老百姓竖起的是大拇指。临洮城内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小区,都印在他的脑海中。滨河路、金泽路、酒吧一条街、线市街、粮食市、骡马市等等,社区医院、中医院,农民、教师、学生、工人、画家、音乐人,都是他牵挂的人,哪一个群体他也没有忽略过。就连凳子、雨伞、脸池、坐便器、开关、插座之类的芝麻小事也在他的关注之中,都写进他的日记里。只要是与工作有关的,与群众生活有关的,他决不放过,绝不会视而不见。他的血液像火一样燃烧着、流淌着,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人们。一件件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事都搁在他的心头:健身、通讯、廉租房、供热、幼儿园、妇女创业贷款、名牌产品生产、易地搬迁、闲置资产处置、学校土地置换,在他心目中都有一本精细的账目,他一一屈指计算过。在第29个教师节上,他提出两个关键,即楼是关键,小学初中阶段是关键。楼指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他注意到了临洮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五万多农村学生语文水平偏低的问题,教师们工作热情亟待释放的问题,县城附近教师走读的问题,学生食堂规范的问题,校长监督的问题。经过仔细分析研究,他提出了名师培养工程建议。
临洮在全市三所示范高中摸底考试中落在了最后,引起柴生芳的高度重视。日,柴生芳和临洮一中的赵校长一起走进教室当起了“学生”。他们在后排悄然坐下,董天荣老师正在讲授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柴生芳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跟着学生们一起听课做笔记。语文课听完,柴生芳又相继听了地理课和化学实验课。听完课后,柴生芳旋即召集临洮中学校领导和各科目备课组组长36人开会,进行教学研讨。他谈了自己听课的感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讲得太满,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研讨一直持续到下午六点半。这次研讨会后,临洮一中开始了以“先学后教,当场训练”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发生根本性变化。柴生芳说:“抓落实是政府工作的生命线。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尽职尽责,才能把工作做好,让群众放心。”一次,他去加油站检查,他看了值班记录之后对加油站的负责人说:“你们的值班记录字迹一模一样,说明是同一次补填的。这是在造假。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加油站离居民住宅区这样近,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你要认真写份检查。”他在检查中发现一些酒店、宾馆、网吧的消防设施有问题,当即严厉批评,说这是拿群众的生命财产开玩笑。要求深刻检查,立即整改。每当碰上这类事情,他一反常态,变得格外凶。他不容许渎职的现象存在,不容许玩忽职守,更不能容忍弄虚作假。他治学严谨,管理也十分严格。柴生芳爱憎分明,敢于向危害群众利益、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亮剑,对境内小水电、采砂厂毫不留情地清理整顿。柴生芳刚到临洮就遇到一件难办的事情,洮河上有部分水电站手续不全,无序开发,水电资源浪费,生态遭到破坏。治理了几年,但效果不明显。有人私下提醒柴生芳,水电站的老板跟“上头”打过招呼,这件事“很难办”。可柴生芳偏不信这一套,于2011年10月召集洮河13家水电站负责人开会,要求年底前完成所有小水电站开发建设专项整治,逾期不整改的将取消发电并网的资格,并成立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先后三次对全县小水电站逐一清理检查,到12月底,13家水电站全部办齐了开发手续。临洮县城有43条背街小巷,多年来一直没有装上路灯。到了晚上,这些偏僻的小巷就漆黑一片,过路的人行走艰难,特别是上完晚自习回家的学生,时常出现碰到电杆和摔伤的情况。家长很不放心,常常拿着手电筒去接孩子回家。柴生芳得知后,立即召开相关会议,拿出140多万元,只用了75天就完成了43条巷道的亮化工程。日,亮化工程最后一条街的最后一盏路灯亮了,黑暗从小巷中消失了,人们的心头也亮了。柴生芳的办公桌上堆放着许多文件,其中有一个“蔬菜价格专用文件夹”。这是他当选县长以后特意设立的。他要求物价部门每月向他报告一次当地的蔬菜价格,节假日每天报告一次。他时时关注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每一个细节,在柴生芳心里都是大事。2014年5月下旬,群众上门反映县中医院就医手续复杂、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柴生芳说:“你们提的问题我马上就办。”当天下午,柴生芳和办公室的负责人来到中医院突击检查。他站在挂号的队伍后面,准备排队挂号,却被医院院长认出来了。他要求院长就群众反映的问题抓紧整改,说他随时还会来暗访检查。日晚,临洮县城暴雨连连,洮河水位猛涨。兴荣村附近的河堤濒临危机。柴生芳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水利、民政等部门的30多名干部职工奔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他和干部群众一起抬沙袋,加固河堤,一直干到19点多。当大家回城时,他却去了兴荣小学附近的一个养殖场,在那里住下来。操劳了一夜,天还没有亮,他就出现在河堤上,居住在岸边的400户村民揪着他的心。他在那里住了七天,直到险情完全退去。去年年底,临洮县发生了一起客运车辆停运的群体性事件。在处理过程中,柴生芳先让分管领导以及公安、交警、运管部门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解决方案,使事件得以很快平息。辛店镇党委书记说:“他心胸开阔,既爱护干部,又严格要求,批评人很委婉,不直接批评你。有次开会,由相关单位负责人汇报工作,有一个人饮过酒,轮到他了,柴县长却说,‘他醉了,下一个发言,你下一次再发。参加会的人都领会到了,这之后,没有人再敢在开会之前喝酒了。”临洮县副县长杨东平说:“他开会不先定调子,不搞一言堂,而是由大家先说,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汲取群众和班子成员的智慧。他谦虚地说,他自己没有主意,大家的主意就是他的主意。这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充分体现了他的胸怀、作风、能力和水平。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最终,他将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提炼和升华。”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工作机制、流程和方法。担任县长以后,柴生芳提出凡提交县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要做到“五个不”:未经充分讨论成熟的不提交,分管副县长未审阅签字的不提交,汇报单位主要负责人不请假由副职顶替参会的不提交,临时增加和“搭车”汇报的不提交,无汇报提纲的不提交,以保证决策事项的科学性。“日记不过是心灵的窗户,而真正装在他心里的是群众”张文卓、梁天林、周立泽、边益民、黎新忠、朱玉梅、罗秀玲、陈学仁、禄东秀、单秀玲、李益和、祁四娃、王荣生、祁国文、夏淑芳、刘定成、李春香、韩桂珍、雪淑英、夏作冬、杜永成、欧阳伟等普通群众的名字写进了县长的工作日记。同样,开发商李兴平的名字也因群众上访而写进柴生芳的日记本。还有一个个小区的名字,元鼎小区、都市小区、嘉和园小区;路南,路北这些方位名词;调解、仲裁、诉讼,这些动词也因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而写进了日记。在定西工作的八年时间中,柴生芳坚持写日记,从不间断,仅在临洮县长的岗位上就写了七本。工作日记是他心灵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他内心深处绚丽多姿的风景。日记的内容主要是工作情况的记载,调研、谋划、衔接、协调、开会、部署、动员实施、进度、检查落实、验收、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弥补情况等。也有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困难和心情的记录,有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多方面,还有历史、军事和国际关系等等。
什么都有了,却无法找到犹豫、徘徊、忧伤、悲观、凄凉,或不满、妒忌、仇恨之类的,哪怕是只言片语。乐观、自信、进取、坦荡、豁达,这是柴生芳荡漾在笔记中的时代气息。它强烈感染着有幸读到这些珍贵文字的人。柴生芳写的工作日记,用文字、数字和图表组成,叙述简洁,见解深刻,议论精辟,看后一目了然。30本工作日记,除了工作情况记录,从扉页、内页到空白处,还写了许多自勉的话,也摘录了许多精辟优美的名句。其中,一些读书笔记也写在工作日记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思考一边实践。他是一个肯动脑子的人。他在日记中写道:“从政,要干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着眼点必须体现在一个‘公字上。”“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常胜靠人,久胜靠修。如同扫地,常扫常有,常扫常新。”除了工作记录与思考,还有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和感想,也有点点滴滴的心情反映与情感抒发。在第24本日记本的一页空白处,他写道:“上帝在对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再打开一扇窗。”这说明,他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面临的困难,积极应对,从不感到为难。日,他当上临洮县常务副县长的第三天,在日记中写道:“学院派想象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在日的日记中写道:“事业是考试,群众是裁判,发展是得分。”在日的日记中写道:“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他在另一篇日记中写道:“名为大款付款,实为公务人员用公权力埋单,冠以私人聚会名义的‘吃请,比起公款消费的‘请吃影响更恶劣”。他不断地告诫自己,也提醒自己,怕稍不留神滑入泥潭。他还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农民工在城里打工,但长期没有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不能在城里安家落户,面临不同待遇。这种局面影响城市化进程,应该尽快改变。”他要走出一条“自己满意、组织满意、党和人民满意的康庄幸福之路”。他当选县长的这一天,思绪万千,对历史上的分权与集权进行了认真的回味,这一天他读了印度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关于“文明是天下的灵魂,国家是天下的身体,一个天下国家只要文明的魂魄不散,即使国家体无完肤,也会重新建起来”的论述。不言而喻,他是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多么宽阔!“公天下之理与大一统之意”。他读了孔子、亚里士多德,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进行长时间的交谈,融会在一起。写这类日记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字也写得漂亮,心灵是快乐的,那些古圣者的思想在现实的土壤中重新绽放迷人的光华。他想把理想主义者的花朵嫁接在现实的枝条上。他思考着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问题,政治的本质,权力、权势和权威极化的问题,他很看重中国历史上的法家学派。当他手中有了权力的时候,想着如何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追求法理最大化,给人民以自由,而自己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他思考着洮河流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区别,肯定海洋文明依赖的是活力,而活力来自于自由竞争。他思考着如何在一个相对发展滞后的县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重任在肩,他要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他思考问题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完备的知识储存为他打开了一条适合临洮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通道,把一个县的发展放在世界竞争的大背景上,把自己的权力运行放在历史发展的坐标系上,并以此为参照物。高度的责任感,使他如履薄冰,如烹小鲜。而他又要办得让群众满意,让党放心。“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这是他写在第24册扉页上的一句话。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中国需要新的增长源,它会是什么?中国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只占劳动力总数的34%。相比之下,马来西亚占到60%,美国占81%。从中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未来应该占到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左右。在医疗、金融、教育领域,这样的不足尤为明显,服务供给的短缺抑制了消费,不仅如此,医疗、教育和金融服务难以获得,而且价格昂贵,这也是许多中国人热议的话题。”“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美国人倡导并全力推进的,但却越来越为中国人所熟悉和掌握,并开始为美好的中国梦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显然,这是柴生芳读书的笔记,因为专业性很强。但从中我们会看到他思考问题的范围已经很广,而且具有前沿性。常言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作为一名县级干部,从临洮以外的眼光看问题,甚至从全国全球的眼光看问题,足见他的大将风范。他进一步写道:“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只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秦国继魏国之后,崛起为超级强国之一,但它比魏国的实力雄厚自信。”柴生芳的妻子祁雪丽说:“他有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这个理想是什么呢?从这段日记中可以看出,那就是富民强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柴生芳最大的理想和愿望。他在日记中写道:“人生就像马拉松,有些人开始冲在前面,但到后面就慢下来;有些人厚积薄发,有可能超到前面去。所以,关键是要摆正心态,在什么位置就努力把什么事情干好,这样就会很充实,就不会老想着谁比自己进步快。”柴生芳有着常人的心态,又略有不同。他实在是想干点事,而不是为了做官。也许他有过波动,但他能恰如其分地调整自己,他有着超强的自律能力。“静、缓、忍、让、淡、平,人生六字诀。”“让法制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莫让典型成‘点型。”“环卫工人顶替的有100多人,大主街应该用机器扫,环卫工人捡绿化带中的垃圾。”
“临洮是受益于建筑,也受制于建筑。”“农村公路规划要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和山、水、林、田,综合治理,与村镇、行政区划调整、扶贫搬迁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协调,使之成为整体扶贫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提醒,一个护栏,后面就是人的生命。”“问题在哪里就从哪里做起。”“农村的公共设施无人管护是一个大问题。”“民族与文化是地缘关系的延伸。”“双联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地区有限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对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是农村,农村的重点是扶贫开发,扶贫开发的重点是易地搬迁。”传统文化的精髓、法制理念都渗透到他的意识中。而他重点关心的是群众的利益和生命财产。思考、认识、感受、方法都写在日记中。在第24本日记的最后一页上,他抄录了丘吉尔的名言:“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任何一本日记的内容足以让我们揣摩一生、干上一生、感受一生。柴生芳是丰富的,也是深刻的。工作笔记不过是他的备忘录,是他整理工作思路的一种方式,也是他的心声,它们在帮助他把不该忘记的都记住。日记像是柴生芳被打开的心扉,是一个看得见的窗口,而真正装在他心里的是人民群众。柴生芳曾作诗自勉:“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他几乎是个预言家。如此坦然而自信,何处还能藏下那个小来!“上班时全身心投入工作,八小时以外抽出时间抓好学习”柴生芳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学习。他调任临洮的那一天,办公室的负责人带他去看为他配备的公寓,他说:“我不住公寓,住办公室。”后来才发现,他住办公室主要是晚上有空看书学习,写工作笔记,记心得体会。他读书范围很广泛,他偏爱历史文化,又重视前沿学科,如《大数据时代》。他还向临洮发改局的一位副局长推荐《宏观经济学》《哲学原理》《职业心理学》等,并嘱咐他一定多看书。柴生芳没有别的娱乐活动,一有空就看书学习,随时为自己充电。他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省委办公厅调研处曾经的同事韩刚说:“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神。”他对副县长郭海莲说:“国家的政策在变化,农民群众对我们要求越来越高,工作中遇上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县政府班子成员上班时全身心投入工作,八小时以外抽出时间抓好学习。”他时刻掌握着学术界和文学界的创作动态。他的案头放着《学习活页文选》,2014年18期上有一篇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记》,封面上写着“柴生芳”三个字,时间是2014年7月。他还将该文印发给大家,现场组织学习。说到学习,同事们自愧弗如。学习已成为这位县长的习惯,成为他提升能力的平台,成为他获取信息的渠道,成为他与人交往的工具,成为他抒发感情的乐园。学习,在柴生芳看来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他短短的一生中,读书的时间占去了一大部分,他是北大的高才生,又在日本获取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所学的知识可谓汗牛充栋,船载车装。但在他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情,知识没有止境,学习不能停顿。凡是他阅读过的书,都勾画过了,线、圈、点,随处可见,也写了不少批注。他读书,不是停留在打发时间上,不是为了解闷、消遣,而是用知识和理论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实干家,在学习上他又是一个学者和专家,思考问题时,他又是一个思想者。他是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实践和理论在他身上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民富民的具体行动,上升为爱党爱国的献身激情;民族复兴的远大理想,体现在他的一言一行当中。实践证明,不管一个人在学校学到多少知识,在实践中是不够用的,实践会对所学的知识提供应运的广阔空间,也会对理论的正确性做出检验,新的实践还会充实、完善理论的不足,并对理论提出新的要求。他在日本留学时就深刻体会到:“不论什么领域,只要涉足,就会发现自己的另一些能力和另一些素质。”他自己孜孜不倦地学习,也督促身边的工作人员学习。在陇西,当他知道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陈浩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时,高兴地对他说:“多学习、多思考,别浪费了好底子。”他还给陈浩开了一个读书单子,下乡的路上,就考问他。在安定的两年多时间里,柴生芳住在办公室,在机关食堂吃饭。单位给他安排了一套90平米的生活用房,他从未住过。他对办公室负责同志说:“一个人、一张床,住在单位办公室方便,读书学习更方便。”晚上大伙都下班了,他一个人待在大楼里,不是读书,就是上网查阅资料。在临洮时,有次他发现办公室工作人员小罗的电脑上有下载的电影,就对他说:“小罗,不要把时间花在娱乐上,多看书,知识才是有用的。我房间里的书你随便看,但看后放原处。”柴生芳知道我们民族缺少的是什么。他明白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他是希望年轻的一代早日成才,茁壮成长。他读的是大块的理论文章,具有前沿性的,如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的理论。副县长郭海莲说:“县长总是要求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他白天工作,晚上就挤出时间来学习,学习国家的政策、法律等一些理论性、专业性知识,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自律意识也很强。”柴生芳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用来买书。家里就那么大一点空间,他还专门辟出书房,一面墙全是书柜,就是在读书人当中,他的藏书也是较多的,涉及的范围也广。日,柴生芳在省委党校学习时深刻认识到:“一个人掌握的知识每年不能保持7%的更新,就难以担当重任。学习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学习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他把学习与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把它们孤立开来。石琳很理解这一点,他说:“经过组织多年的培养,几年的基层历练,柴生芳不再仅仅是一个书本博士,而成了一个和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善于将书本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知识分子。”
他的侄子柴裕红说:“五叔文凭高,知识渊博,视野开阔,家里人有啥不懂的都问他。特别是在我们年轻一辈的成长过程中,他一直是我们的引路人。他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听他说话,就立刻感觉到他非常真诚,能够听得进去意见”2012年2月,原定西建材公司因负债累累启动了破产机制,许多职工想不通,抵触情绪很大。此时,刚从陇西调安定区工作的柴生芳,一上任就碰上了这件棘手的事。第一次去公司召开职工大会时,一名职工情绪激动地质问他,以前每年企业给职工公布的情况是运行良好,现在忽然说资不低债,政府该负怎样的责任?柴生芳看到职工花名册中,这位职工是监事会主席,于是也严肃地说:“你负有监督企业运行的职责,出现这样的情况,你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有人说:“他的职务是会前临时确定的,还没有履行过这一职责。”于是,柴生芳站起来,诚恳地对他说:“对不起,是我不了解情况。刚才错怪你了,请原谅!”他诚恳的态度,赢得了这位职工的谅解和其他人的理解与信任,使改制工作顺利进行。他对区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今年年初,省上给了临洮县一笔精准扶贫试点县的启动经费,柴生芳征询县扶贫办主任的意见,能否将其中的一部分资金用于贫困人口信息检索平台系统建设?扶贫办主任说:“根据项目要求,必须到村到户,用在老百姓头上。”柴生芳说:“好。那就按照项目管理办法安排使用。”在工作中,柴生芳非常尊重下属的意见,只要你说的在理,不管是谁他都听。5月30日,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就如何规范县委和政府的议事规则和工作推进与柴生芳谈话,谈话表明,他态度明朗而坚决,提出的措施得力而具体。他谈了担任县长以来的切身体会和工作开展的情况,主动指出和分析了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了今后工作的打算。这位负责同志说:“这次谈话,使我对他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身上的许多优秀品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党政班子‘一盘棋的大局观念,低调务实、主动维护班子团结的高尚风格,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进取精神等等。”今年6月5日,临洮县委书记石琳主持召开临洮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会议涉及的项目多,开了一个下午,晚上又接着开到22时。在会议的小结中,柴生芳总结说:“会不能这么开,项目一个一个从头研究,浪费时间。”后来,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县委常委班子谈心谈话中,石琳说到这次会议,提醒他注意方式方法,说:“要不,会让别人误会我们意见不统一。”柴生芳诚恳地说:“上次会议一结束,我就感觉到自己当时的讲话态度不大合适,方式也不太恰当,一直想找个机会给你解释一下。今天将这一问题谈出来,更有利于以后我们更好地配合,抓好工作。”他还摆出了自己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日,在临洮县委常委会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前夕,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专程到临洮,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谈心谈话。寇明春同志要求说:“你们要认真对待,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真正红红脸出出汗,开出团结,开出质量。”柴生芳表示:“我会放下思想包袱,认真对照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深刻剖析自己,敢于揭短亮丑,不搞好人主义,保证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请组织放心,请部长放心!”在民主生活会上,柴生芳敞开心扉,深刻批评了自己,也认真负责地批评了班子其他同志,直截了当,真诚相见而又切中要害。他坦承工作分类指导做得不够,落实存在重点轻面的现象;坦承对有些问题缺乏预见性,在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缺乏耐心;坦承对人大代表的承诺还没有完全兑现。临洮县委宣传部部长王在凯说:“柴生芳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自我批评时讲得最多的就是为民还不够,走村访户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其实他是常委里面下乡最多的人,很多本县的干部都没有他去的村多。”寇明春同志说:“我从中看到了生芳同志对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自觉,看到了他正视、重视、珍惜党内生活,正确对待自己、认真对待同志的高尚情操,看到了他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正视不足的可贵精神。”与他共事三年多的临洮县委书记石琳说:“他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两个人都献身于事业,那就没有家了”兰州大教梁这套房子,从看房、选房、买房到装修,都是妻子祁雪丽一个人做的。钱是她凑的,款是她贷的,样式是她设计的,一件件的东西都是她去市场上买的,从打折到拉运,柴生芳没有顾上搭把手。他忙。原先在皋兰路的那套仅60多平米的旧房子,漏雨了也是她收拾,顶层糊了好几层,水管塞了也是她找人疏通。她理解他,没有抱怨过一句。她是西北师大美术系的高才生,举办过画展。她父亲的工笔画在市场上卖到两万元左右。为了支持柴生芳的工作,祁雪丽承担了主要的家务。她说:“两个人都献身于事业,那就没有家了。”他们的房子装修很简单,但特别舒适、明亮、宽敞、别致,有种甜蜜温馨的感觉。主色调为银灰色。银灰色的布艺沙发,玻璃茶几,条形电视柜。37寸液晶电视。背壁上浅灰色的竖型波浪纹,缓缓荡漾开去。沙发后面的墙上是四幅装在镜框里的工笔画牡丹,那是祁雪丽父亲的作品。餐厅的墙上有一幅迎春图案的国画小斗方。干干净净的墙面上再看不到别的装饰。除了餐桌,也没有别的桌椅。房间显得很宽敞。他家的客厅、餐厅和厨房是相连的,一块布帘将餐厅和厨房隔开。往里走是卧室和书房。客厅里还有几盆花,有蝴蝶兰,是临洮产的。屋子里较多的是玩具。有孩子的电动汽车、手推婴儿车、塑料小狗和小羊,黄色滑板上挂着一把小红伞。进门左侧是一个双厨小柜子,右边挂着放着的都是孩子的用品,小包、小帽、小鞋。门口的电灯开关上套着一个桃形图案,白底红花,还有两个小熊。餐厅的挂暖被装成木窗的样子。
孩子的房间在走道的左侧,是北房,墙上挂着祁雪丽的两幅工笔画。一个双人床和一个简易沙发,白色的床罩被卷起一角。阳光从窗口照进来,落在床的一角。枣红色的地板有些反光。主卧室里贴着壁纸,无数的玫瑰花开在白底上,散发出梦幻般的温馨。挂在墙上的结婚照,柴生芳白西装,祁雪丽白纱裙。银灰色的沙发和沙发床。床头柜、沙发的靠背上放的都是孩子的布玩具。床头上还有几本书,有《告诉孩子,你真棒》《我要做一个好家长》《养育女孩》等,它们都是柴生芳买的。窗台上有盆兰花,晒着一些从老家宁县带来的核桃。对面的房间是祁雪丽的化妆室,有个白色的衣柜,立着一块长玻璃,花架上有盆令箭。窗台上放着吹风机。厨房的柜子是米黄色的,柜面是银灰色。摆放着铝壶、瓷盆、酱油瓶,勺子被倒挂起来。有两个立着的铁盒子,上面印着“富山咖啡”,有西红柿模具,印着“昆仑雪菊”的玻璃瓶,恐龙和米老鼠的模具。另一层上放着小儿善存片、复方板蓝根颗粒、矿泉水、不锈钢水杯、电饭锅、微波炉等。天然气灶。金统帅冰箱。顶上有一个装糖的盒子,有半盒糖。盒子上印着“阿尔卑斯”四个字。在定西,这样的糖一般是给人搭了情,本人有事没有去,主人就送一盒。阴台上放着米袋和面袋,有个木头案板,堆放着坛子和瓶子。碟子里有几块切开的南瓜。窗台上晾着一些虾仁。那里还搁着空了的奶瓶,打开的“欧露”牌袋装奶粉。暖气片上放着笤帚。自从女儿出生之后,祁雪丽的姨母就来到他们家里,帮助他们做饭领孩子。小甜甜常常赤足坐在过道口那个单独的布沙发上,两个橘黄色的海绵垫子偎在后面。你一举相机,她就用小手捂住脸,或用手指捏住自己的鼻子。她松开手,偷偷地从后面看你。她穿着白袜子在地板上跑来跑去。你去看画,她就爬到沙发上指给你看。小手胖乎乎的,伸出的二拇指上有迷人的小酒窝。她不怕生人,让你抱着她看他们家的每一样东西,特别是她的玩具。她指着柴生芳的像片:“这是我爸爸。”女儿真的想爸爸了。她突然冲着母亲说:“给爸爸打电话!”见妈妈没有打电话,她急了,催促她:“妈妈你给爸爸打电话,现在就打!”“爸爸怎么还不回来?”“他在忙。开会。下乡。”餐桌上放着居民户口簿、一张印有“兰州市七里河区婚育学校培训证”的表、“出生医学证明”、“生育保健服务证”、“自愿申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表”,这张审批表上填写着“我夫妇双方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柴生芳,45岁,工作单位是临洮县人民政府;祁雪丽,37岁,工作单位是甘肃省博物馆。女儿柴懿轩,生于日。餐桌是他们一家人聚集的地方,氤氲着甜蜜的气息。柴生芳爱吃甜食,父亲的甜、女儿的甜、妻子的甜,还有亲友的甜融合在一起,这是千万个家庭共有的梦境。柴生芳年迈的父亲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习俗,儿媳和公公是不在一个餐桌上吃饭的。但自柴生芳把他从乡下接到兰州之后,自从柴生芳娶了祁雪丽之后,这一切悄然发生了变化。明智的老人也改变了自己过时的习惯。老人家受到柴生芳的影响,不仅和儿媳妇在一起吃饭,也一起看电视,一起去逛公园。因为柴生芳不仅给父亲打洗脚水泡脚,也给妻子打洗脚水,给孩子洗脚。妻子也为老人和他打洗脚水。彼此的尊重和恩爱使这个家庭格外的和谐美满。祁雪丽说:“在他心里,工作永远排在第一位,家永远排在最后一位。”她抱怨丈夫说:“你只知道忙工作,怎么不问问家里的事?”每当这时,柴生芳总是说:“老婆,咱们家没什么事儿。”祁雪丽因买挂钩的事真的生气了,她说:“家里一直是我在管,我在做!”听到这话,柴生芳从沙发上跳起来,抱住她,给她道歉。每次去商场,当祁雪丽要给他买衣服时,他就说:“老婆你先买,我以后再买。”他并没有忘记对家人的关心和呵护,忘掉的不过是自己而已。“大家小家,他都顾”柴生芳想多干一点事情,他有着中国男儿共有的情怀。他学到的东西多,交往也多,有着较为广泛的人缘。祁雪丽抱怨过他忙于工作,回家少。但是柴生芳一进家门,仍然在忙。他不是打扫房间,就是去买东西。父亲爱吃的、妻子爱要的、孩子喜欢的,他都去买。有时他回家来,感觉很累,想歇一歇,但妻子要他去买东西,他立刻起身,从不偷懒。他要大家,也要小家,追求完美。妻子曾开玩笑说,你是博士,知道的多,可是你知道某某明星吗?柴生芳摇摇头。两人斗嘴的事也时常发生。祁雪丽奚落他:“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一朵鲜花能点缀出一个美丽的春天吗?”她曾劝他早日回兰州,“我不在乎你当多大的官,我要你回到我身边。不就吃一碗面吗?”他说:“过几年就回来了。”让步的永远是柴生芳,坚持自己信念的也是柴生芳。祁雪丽嘴上要强,行动上还是给丈夫让步,支持他干好工作。她也有过理想和抱负,现在做小女人,她心甘情愿。她记得柴生芳看待贫困乡亲的眼神。每当看到他们,就会想起自己早逝的母亲,想起仍在农村受苦受累的父亲,没有理由不善待他们。祁雪丽承担了家务,也承担着寂寞和担忧。她的身体一天天消瘦,吃点东西就顶得胃疼,不消化。晚上睡不好。她心中的柴生芳真的没有什么坏处,唯一的缺憾就是忙,陪她的时间少。柴生芳从不挑食,祁雪丽做什么他就吃什么;吃什么,他都说香。祁雪丽是个心直口快的女人,心地善良,能吃苦,也很坚强。她吃东西少,一点一点地吃点心,小口喝豆浆。其实,他和柴生芳很浪漫,家里没有老人和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依偎着看电视。老人和孩子在,他们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给老人留出空间。柴生芳给妻子打电话,声音从来都很温柔,没有硬声硬气地说过话。
节假日,祁雪丽和朋友们去打打牌,柴生芳也不责怪。他还开玩笑,说:“老婆,你多赢点钱,把房贷还上。”柴生芳的确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但他是极细心的男人。晚上祁雪丽出去,他就让她把出租车的车牌号发到他手机上,以防万一。天要变了,柴生芳给妻子发短信,要她注意换衣服。柴生芳的记性好,妻子有啥事,就帮她记着。他对妻子是有求必应。柴生芳最爱他的母亲。每次说到母亲,他都会泪流满面。母亲去世时,还在为儿子做鞋垫,针插在鞋垫上。那双鞋垫,柴生芳背到日本,又从日本带回来。母亲为他做的枕头是鸳鸯套,结婚时他一定要用这个枕头。有次柴生芳回家去,母亲为他做了碗面片,他说很香,让兄弟们都来尝。你一口,他一口,那碗面就这么尝完了。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母亲都为他留着。他爷爷离世早,奶奶瘫痪在炕上,伺候老人的重任就落在柴生芳母亲的身上。他母亲活了61岁,是劳累过度而去世的。母亲早逝,是柴生芳最大的憾事。“母亲劳苦一辈子,没有享受多少生活。”柴生芳常常这样叹息和悲伤。“他说,现在只剩下老爹了,我们要好好对待他老人家。”祁雪丽安慰他,说:“我好说。我既然选择了你,嫁给了你,就跟你一样爱老人。老公公小我爷爷七岁,我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亲送儿子戒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