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跟天天宝宝学音乐打游戏对宝宝有什么影响

一个家庭里,爸爸经常出差在,就有妈妈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这样的家庭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 - 人际关系有学问 - 略晓 一个家庭里,爸爸经常出差在,就有妈妈自己在家照顾孩子,这样的家庭情况,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
我姐夫现在经常出差在外,一个月在家里没几天,孩子就是我姐姐一个人带,我觉得一个男孩子如果只是父母带的话是不是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成熟进度和人格塑造方面!
如果 家庭中只有女性成员,那么不可避免会有女性化的倾向。
并且,缺乏父爱,会导致将来的性格发生问题。并且随之,会导致学习,人际关系,性取向等等,都会有影响。
地理,摄影,心理,日语,文字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父母是他的第一位老师,成长中他要经过与同姓家长的性别认同,要向父母双方学习与同性和异性的交往,学会处理困难,调节矛盾,建立健康的人格,逐渐与家庭分离,这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如果孩子只接受的是单亲的教育,这种偏颇就会造成孩子自卑、胆小、懦弱、多疑、孤僻不和群,或者任性、贪玩、专横、行为散漫,行为越轨,甚至出现心理障碍,这些都容易使孩子在转换环境时表现对新环境的适应不良,引起孩子学习、情绪、人际关系和行为的问题。
我有看过相关的理论书籍,有个理论是这样的:正常的家庭结构像一个等腰三角形,父母是底边上的两个角,关系应该是家庭中最紧密的,他们应该和孩子形成同等的距离。
可是像这样的假单亲家庭就不同了,母亲和孩子过于亲密,互相依赖,孩子取代了父亲的地位,父亲则远远地离开家庭,这种家庭结构的紊乱,造成自卑、怯懦的孩子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认可,虽已近成年仍不能走出家庭,独立地成长。
所以说建议你姐夫权衡一下,是不是能协调一下工作和家庭的关系,这样让孩子有一个坚固的成长环境 从而有一个完善的人格!
体育 网络 厨艺
选择一个方式完成你的提交
用已有略晓帐号登录略晓
填写以下信息,注册同时发布答案
用于登陆以及找回密码
用户名是唯一的,一旦输入不能修改
我已阅读并同意略晓的《》情人节有人欢喜有人愁,有的人快快乐乐晒一家人恩爱的照片,也有人咬牙切齿,狂怒深怨。2月15日,章子怡在微博晒出一张与继女小苹果和汪峰一起牵手过情人节的照片。照片中,小苹果在中间,左边牵手汪峰,右边牵手章子怡,三个人开心大笑。仔细看,章子怡与小苹果还背着同品牌的情侣包,看起来一家人很和谐有爱。没成想,这照片刺激了汪峰的前女友、小苹果的母亲葛荟婕,她立即在朋友圈发文:“自己有女儿你不晒?牵着我女儿玩幸福,厉害!我跪拜心机星!”随后她就在微博开骂了。这不是她第一次骂人,算起来,她和汪峰分手快10年了,这期间,就没消停过。2月16日,汪峰在微博发出长文“留给孩子一些美好,留给自己一点尊严”。感情的事难判对错。葛荟婕18岁生下小苹果,分手的这些年似乎一直纠缠在爱与恨的边缘,解脱不开。汪峰呢,也不容易,好不容易开始了新生活,却总被人挖出以前的不堪。两个人都曾有错,也都为感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说真正无辜的受害者,只有一个,就是小苹果。生下来母亲就离开了,跟着奶奶长大。现在10岁了,爸爸找了继母,生了妹妹,终于有一个家,可以平静的生活了。亲生母亲又怨恨难平,天天在网上骂爸爸。孩子是最无辜的,完全是个受害者,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却被牵扯进大人复杂的情感的纠葛里。如果她知道父母的交恶,多么不堪啊。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大的伤害和不公。大家都知道,现在离婚率特别高。离婚了,感情肯定破裂了。对大人来说,这是一种难平的情感创伤。对孩子来说,这种创伤的影响更大。离婚以后,如何对待孩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父母怎么做,才能够将离婚对孩子的创伤降到最低呢?怎样才是真正地爱孩子,为孩子着想呢?首先要明确,离婚是感情的破裂,不是切断血缘。一个家庭里至少有三种关系:男人和女人的夫妻关系、男人和孩子的父子关系、女人和孩子的母子关系。离婚切断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不应该有变化。宋丹丹的书《幸福深处》有一个小细节特别感人,她和老公都是二婚,都有孩子。在他们的家里,摆放着老公的前妻和孩子的照片。别人觉得不可思议,她觉得很自然,血缘是事实啊,是不能否认和切断的。有些人离婚以后,不想和前夫或者前妻有纠缠和瓜葛,就很少看望孩子,或者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不希望孩子跟前夫前妻多来往。这样做的时候,往往打着为孩子着想的口号,“我这样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孩子别被打扰,能安静的生活。”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是关心他的,都希望和父母亲关系紧密。前夫前妻看望孩子,不会让孩子不安静,受打扰的是大人。年幼的孩子更是如此。第二,要告诉孩子,父母离婚是父母的选择,和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错。孩子在小的时候,都是自恋的。这种自恋表现为,认为一切事情跟自己有关系。别人好,他认为好的与他有关。别人不好,他会认为不好也跟他有关。有些人离婚,不告诉孩子,觉得告诉孩子是一种伤害。与其说了,不如不说。好像只要不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知道。这真是大错特错了。孩子是非常敏感,非常聪明的,家庭里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他怎么会不知道呢?有的孩子不说,不是不知道,而是因为大人没说,他们怕说了让大人不高兴,责备自己。不说并不代表不想,恰恰相反,因为不确定,孩子会更加心生疑惑,特别敏感,爱琢磨,“这是不是跟我有关系?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爸妈才离婚的?”。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更大的伤害。不如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分开了。但是,我们对你的爱永远不变。离婚是爸爸妈妈的事,跟你没有关系,不是你的错。”孩子听了这样的话,心里会更踏实。第三,不用孩子要挟对方,惩罚对方。不讲对方的坏话。有些人离婚了,对对方抱有怨恨,常常在孩子身上做文章。“你爸爸不是个好男人,他又懒又馋,而且还玩女人……”“你妈妈就是个贱货,认钱不认人……”两个人都跟孩子抱怨、指责对方,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孩子之所有有生命,就因为他既有爸爸的一部分,也有妈妈的一部分。他的身体是这样,心理也是这样。只有对妈妈和爸爸都认同,他的心理才是统一完整的。如果他只能认同妈妈的一方,否认爸爸的一方,就等于他否认他自己的一半。如果两个大人都争夺孩子的认同,都用贬损对方的方式争夺孩子,幼小的孩子是无法处理这么复杂的信息的,他就容易人格分裂。还有些父母,对孩子这么说,“你可前往别像你爸那样……”“你可前往别学你妈……”这样的话好像一种警醒,其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事实是:往往你越不希望他怎样,他将来越会怎样。这是因为,在潜意识里,孩子在用这样像爸爸、像妈妈的方式证明自己是爸爸或妈妈的一部分。所以,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即使对前任有诸多不满,也不要轻易说给孩子。如果开口说,请一定说好听的。“你爸爸又认真又努力,做事情没有不成的。”“你妈妈特别爱美,会打扮,有女人味,穿什么都好看。”这样,你会发现,这些品质以后在孩子身上都会有。第四,活好你自己,别让孩子有负罪感。有的父母,特别是妈妈,喜欢向孩子诉苦,“我这么多年没有再婚,全是为了你,怕你受委屈。”单亲妈妈的确很不容易,但是,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孩子会产生内疚感,觉得妈妈过得不好,是因为我的原因。这种内疚感,可能会让孩子更听话,但是,却是情感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孩子会认为自己有罪,害了妈妈。没有孩子会希望牺牲妈妈的,孩子对父母的爱通常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更纯粹和忠诚。有的孩子会反抗,“谁让你为我牺牲的?天天唠叨,烦不烦。”妈妈听了以后很伤心,觉得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付出。其实,孩子不是不知道,而是因为孩子受不了内心巨大的内疚感。离婚以后,无论男女都要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想再婚,也要诚实地告诉孩子,“我为你做的一切都是因为我自己,我有很多顾虑和困惑,也有一些恐惧和担忧,这些是我的问题,是我应该努力化解的部分。我爱你。”爱不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当离婚不可避免的发生的时候,作为父母,真的要好好想想,如何做才能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小。葛荟婕现在28岁,生下小苹果的时候才18岁,一个美丽的女孩青春刚刚开始,就未婚生女,很快爱情破灭,离开孩子。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情感创伤。她今天所有的愤怒和疯狂,都是昨天种下的种子。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处啊,10年了,也该放下怨恨,反省自己,成长自己了。别让昨天的伤成了一辈子的伤,别让自己的伤成了孩子的伤。
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
做更好的自己!
(C) 2016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5个经常被打骂的孩子故事
中国人爱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从小打骂成长的孩子真的有你所预期那么好吗?——爸妈在线心理网
  从小被打骂的小孩,最常见的是会养成对立型人格,容易把别人给的普通建议判断成是在和自己做对;习惯性揣测他人动机,以为若不判断对方下一步会做什么,意外伤害很可能会像童年般突然到来;个性过强不懂得包容,因为从小就没被最重要的家人或师长包容过,包容的课题在性格长成期无人以身施教;任何情况任何事都很难认识到自己错了,每一个常被打的小孩,都无法了解到自己究竟错哪儿了。
  暴力让人关注更多的是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而不是自我反思;有了要求不会妥善表达,为达成目的所做的私下举动要比明面行为多;凡事喜欢往坏处和严重了想;会对孩子使用暴力的父母,其实都可以归结为对情绪的自控力、变通性差,而这些特点都会像基因一样深深扎据在孩子的意识里。
  如果这个孩子在成人后个人能力不强,则很容易形成对外忍声吞气,对恋人不依不饶的特点,俗称“窝里横”;有人会产生无情特征或情感表达障碍,在哀求无用的家庭里,孩子会学会自动屏蔽让自己不舒服的那部分感受以减少心理伤害,而所有曾反复受伤的地方,最终都会结上厚厚的疤,变硬变钝,心也是一样;如果这是一个女孩子,她可能会不够自信。被打大的女孩,对自我的认可度不会很高。暴力让人缺乏尊严,其实不论性别,当一个人在幼年时面对他无法抗拒的暴力时,他一度的自我尊严感一定会被压制的很低。
  故事一:
  从4岁到12岁,平均一个星期挨两顿打。挨打的原因很多,上厕所时间长了、回家晚了半个小时,分别的时候没有和父亲的同事阿姨说再见、成绩考差了、反驳父亲的观点了。都可能成为挨打的原因。
  父亲一般打我不太重,出手最重的一次,是我12岁的时候,当时我开始用冷暴力的反抗父亲,于是父亲为了缓和关系,承诺以后不再打我,我就开始有点得瑟了,一次父亲心血来潮,给我批改家庭作业,错的题他直接用红笔划叉,并且要求我用红笔来改错,我不想让老师看见,仗着父亲发过誓不再打我,就坚决要求用蓝笔来改正错误,我大概坚持了5分钟,父亲忍不了了,拿电线在我身上抽了几十道血印。
  我初中时有两个很好的朋友,因为都是在挨打中成长,所以惺惺相惜,相交甚好。在初一的时候,我们三个人还都属于学霸级别的学生,均被老师赋予厚望,每天聚在一起讨论是清华好还是北大好。如今,最困难的那个朋友,在高一时就彻底退学了,平均每年有三四个月呆在精神病院,其他时间在家里休养,生起病来与疯子无异。另一个朋友复读后上了二本,每天在怀疑人生中痛苦挣扎。我只上了个专科,学厨师,今年刚毕业。
  故事二:
  我就是被虐到大的孩子,现在手上腿上屁股上都是伤疤。
  每个期末考试我都能拿奖金,5块、10块不等。有年我在一个高年级学生的怂恿下把奖金买了零食。。第二天上学全身是伤。
  我家常见的场景:爸把我揪到屋中,叫跪地板,叫认错,我嘴硬,挨打,棍棒打,我哭,妈也哭,边哭还边骂。
  我成绩直线滑落,慢慢变了,捣蛋,逃课,欺负别的学生,不自觉的会把老爸揍我的招用到弱小的孩子身上。开始在口袋里藏刀,找看不惯的学生约架。
  初三时发动全班搜集电池买硫酸,造了三个大氢气球。在五金店买来硫磺硝酸钾,和舍友在宿舍烧教室的板凳,造了五斤黑火药,计划炸掉学校后面的围墙。
  暴戾气:
  暴戾气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我哥现在总是喜怒无常的粗暴对待小孩,难以控制。
  冲动,易怒,情绪化,和人矛盾吵架时无法控制的只想弄死对方。下手特黑,抓着菜刀就敢拿菜刀劈。只想战胜对方。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后来意识到这是重大的性格缺陷,早晚要毁了自己。每当情绪的时候我努力念“和平”,和人说红脸话赶紧上个厕所、洗把脸。几年下来,能完全控制情绪了。
  较真。死不认输,看比赛我只支持弱的一方。发生矛盾我帮弱的一方,我觉得牛高马大的欺负弱小的再怎么在理都没理。
  害怕失败,不认错,不认输。哪怕是跟朋友玩局游戏。输了比赛不输嘴。一认输我就想到跪在爸妈面前认错。。。
  爱自己胜过爱所有。别人主动不帮忙,打死不求人。
  极度厌恶权威,无法在专制的老板下干一天活,遇到了,积蓄矛盾,结算好工资,煽动同事跳槽,找机会酣畅讨伐之,走人。
  喜欢欺诈,伪装,保护自己。爱演苦肉,博同情。
  我不知道我撒过多少谎。骗过,爸妈、老师、朋友、Ex,善意的恶意的张口就来。有时候只是为了脱困,有时候只是想娱乐一下对方。慢慢的就成了生存本领。对于现在的我,最艰难的恐怕是直视过去。所有的过去的事情我都选择性的忘记,不参加合影留念。不参加毕业典礼,不领毕业证,不参加n年聚会。不想回老家,忘记前女友只需要逛一次街。我总是觉得,相比现在,过去一切都那么不堪。
  故事三:
  我是一个女孩,我的父母不打我,在童年里三天两头揍我的是比我大三岁的哥哥。他打我是突如其来的,频繁的,而且都是打耳光。小时候就不说了,他最后一次打我是在十六岁的时候,当着很多人的面劈头盖脸的一个耳光。当时我惊呆了。那时候我想,他真的不喜欢我。
  现在想想,他打我的起因,是先用各种方式羞辱我。如果我加以反抗,例如沉默不语的瞪着他,他就会打我耳光。
  我们的小学和中学里都有很长时间在同一个学校,和其他有哥哥的女孩子不太一样。我只要远远看到他来了,心里就会大叫不好哥哥来了,然后躲起来。
  有那么几次,他骑车去上学用自行车载着我去的。还有一次送给我一个本子,扉页上写着“送给亲爱的妹妹”,送给我的时候还亲了我一下。也有几次他和我一起玩。这些时刻我都觉得很幸福,记得很清楚。但同时我也知道隔不了多久,在一个无法预料的情况下,他的耳光还是会打到我脸上。我其实非常爱他,一生都在渴望被他认可。在我有所成就的时候,他对我的赞扬毫无保留,让我感到非常开心。但一旦让他失望,他也会把之前赞扬过的部分全部否定。以至于我陷入对自己更大的失望。
  可能是因为他是我人生里接触的第一位同龄的男性,现在想想,他对待我的方式对我日后的婚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总是受宠若惊,刻意逢迎。
  第二:感到幸福的时候,会对这种幸福感感到侥幸,不安心。
  第三:遭到否定时觉得被抛弃,感到被抛弃时,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存在。
  故事四: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院子里玩,里面有个花园,大家玩捉迷藏。大家跑啊,笑啊,我当时想抄近路,发现了一个梯子,像桥一样隔空连这两个小山丘。我于是就爬上去走,结果走到一半梯子翻了,一把栽到地上,令人悲伤的是,底下是一盆一盆的仙人掌,我就这样毫无保留的扑到了一群仙人掌上。
  疼,真疼,我挣扎着爬起来,看着手上胳膊上密密麻麻的刺,又疼又痒,大哭。我想自己把它们拔出来,但是太多了,而且有的刺又小又短,拔了半天,反而把刺推进肉里了。当时谁都没告诉,就哭着回家了,但是走到楼道口我就停住了,怎么得编个理由吧?!但是浑身又疼的受不了,还好穿了裤子,但是胳膊上身上真是惨不忍睹。
  我想那天如果有邻居看到,他们会看到一个被扎的像刺猬一样的小孩,歇斯底里的在楼底下哭,疯狂的踢墙。(疼得受不了!使劲踢墙是为了发泄,也好转移注意力)虽然我表面看似疯癫,但实际上在想无论如何一定要想出个理由,绝不能让爸妈知道我是自己造成的。
  最后终于想出来法子来,眼泪一抹就上去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家人都拿这个作为笑点,后来慢慢长大了,忽然有一天想起来这事,觉得真是古怪!一个10多岁的,按理说应该天真烂漫的孩子,受了伤,疼得大哭,第一时间居然不是找自己的父母撒娇,诉说委屈!而是想我怎样才能瞒住我父母,如果我可以自己把那些刺都拔掉,我还会给他们说吗?不会!因为比起令自己疼痛难忍的上百根刺,父母的责备要更加令人恐惧!
  我的父母对我很好,但是他们不太知道如何爱我。养而不爱是养猪,爱而不敬是养狗。我想,我一直都是被当作狗养的吧。想想也可笑,我的乳名就是黑狗。我的妈妈,爱我的时候什么都好说,生气了那是什么难听的话,什么可怕的事都可以说出来,做出来。如履薄冰,是我在家里经常的感受,要是遇到了出成绩或者特殊时期,那就会上升为忍辱偷生。不开玩笑。
举个例子,我曾经因为爱偷看电视被狂虐,眼睛被打的流血,然后是眼充血,是旁人一看就看出来的那种,逼得我爸拉着我去找我姥姥告状。我爸呢,最好的战绩是把我头开了瓢,但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做错了事,他让我跪在地上,没说话,我抬头看看他,怯怯的,忽然他飞起一脚踹到我的胸上,我后仰着翻倒在地上,窒息了。我窒息了!呼吸不上来,当时特别害怕,怕自己死掉,真像电影的一幕啊,底下的人趴在地上痛苦的努力的大口呼气。上面的人高高在上看着,然后等我好不容易恢复了,说了句:记住了没?“记住了…”。而且因为家里妈妈更狠一点,一般是妈妈打我,我爸会护着我,然后等妈妈走了,我爸一转头:你这个不争气的兔崽子!再把我打一遍。而我长大以后,离家万里,却从来没想过家,我爱他们,我爱我的爸妈,我想有一天我会凭借努力让他们自豪有我这个儿子。但是当我遇到真正的困难的时候,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会给自己父母说的,就像那晚浪漫的仙人掌之旅一样。
  故事五:
  我小时候掐指一算,就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要被揍了,然后自觉穿多衣服静静等待暴雨到来。
  我八九岁时突然不吃肉不吃鱼啥都不吃,一夜之间跟所有荤食断绝来往,怎么哄怎么骂都不吃,天天酱油泡饭。我爸那个丧心病狂的暴君,对我启动了十万八千里的虐打征途。
  一直持续到初中我才不被揍了,迟来的光明。
  从小挨打的小孩,性格肯定跟普通小孩会有点不同,小时候很多人以为我有自闭症呢,错把内向当自闭,这些人也够能下结论的,包括我一些傻逼亲戚,欺负我年龄小,当我面讨论我是不是弱智,不吃肉,是不是有病,以后要出家做尼姑了,然后这群傻逼亲戚就年复一年怂恿我出家做尼姑。。
  因为内向胆小懦弱,连在学校也受到女同学的排挤欺负,因为长期被揍,性格也慢慢阴沉下来,总是发呆走神,基本人家叫唤我好几声才反应过来,玩得好的女同学看我样子傻傻的,都反过来欺负我。挨打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对这个世界还有人不断产生质疑,不断自我矛盾纠结得要死,小时候一直在思考我爸打我真的为我好吗,真的是爱我吗,那爱我为什么要打我,为什么下手要这么狠,所有人对我好是真的吗?还是虚情假意,他们觉得我是个白痴吧,可能我在他人眼里是白痴吧。
  一边刻薄攻击他人,一边心里内疚得不行,但又停止不下来,这种感觉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所有成年人对孩子的伤害,他们无一不深深记着并灼刻成了日后的性格元素,那都是些多么痛苦的记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你成年后每一夜都在思考自己曾犯下的那些错都是从何而来,因何而起,那些偏执都是如何形成,渐渐的你把记忆追回到了童年,在那个年龄,没人给你理解,没人给你自尊,他们只是懂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的教养之道,却不知这些愚蠢观点改变了多少本应过着更快乐更完整的孩子的人生。
“成长心理”相关心理文章
请在这里输入你要咨询的问题...
成长心理文章排行
大家正在看的心理文章
最近登陆的心理咨询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天天宝宝学音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