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赤壁之战的故事中的两个果然分别指什么?

当前位置: >>
高中语文(下册)教 案阿房宫赋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东方之月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 。 ,下 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 1362 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了 19 年时间编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 有资于治道” ,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赤壁,地名,在湖北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长江南岸。司马光(1019― 1086) ,字君实,夏县(现在山西省夏县)人。北宋史学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用“非……不可……”和“果然”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之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2.理清课文的条理,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 五课时1、初 , 鲁肃 闻 刘表 卒,言于孙权曰: 荆 、 鲁肃闻刘表卒 言于孙权曰: “ 州与国邻接, 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州与 国 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 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 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 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 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 表二子,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及说备使抚表众, 表二子, 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及说备使抚表众, 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 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 同心一意, 共治曹操, 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 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 ” 肃行。 肃行。 1、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 (便)对孙权说: “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 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 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 他的两个儿子(刘琦、刘琮)又不和协,军队中 的那些将领,有的拥戴刘琦,有的拥戴刘琮。刘 备是天下骁悍的雄杰,与曹操有仇,寄居在刘表 那里,刘表妒忌他的才能而不能重用(他) 。如 果刘备和刘表的部下们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 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离心 离德,就另作打算,以成就(我们的)大事。请 让我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同时慰劳 军中掌权的人物,并劝说刘备安抚刘表的部下, 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必定高兴而听从 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成功,天下大势可 以决定了。现在不赶快前去,恐怕就被曹操占了 先。 ”孙权即刻派鲁肃前往。〔初〕当初,原先,早先。叙事中追溯以往之词。 〔鲁肃〕字子敬,孙权的重要谋士和将领。 〔刘表〕荆州(现在湖北、湖南一带)牧。州牧 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 〔国〕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帝王之资〕 (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资,凭 借。 〔二子不协〕指刘表的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c óng)不和。协,和睦。 〔各有彼此〕意思是有的拥护刘琦,有的拥护刘 琮。 〔枭(xiāo)雄〕豪杰。枭,骁勇、豪雄。 〔与操有隙〕跟曹操有仇。汉献帝的亲信受密诏 要杀曹操,刘备曾参与其事。隙,嫌怨、感情上 的裂痕。 〔寄寓于表〕指刘备当时率领所部人马暂时依附 于刘表。寄寓,寄居。 〔恶(wù)其能〕嫉妒他的才能。 〔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 〔离违〕离、违同义词连用,背离的意思。指刘 备和荆州将领不能合作。 〔别图之〕另外筹划这个(事情) 。图,图谋、 打算。 〔吊〕慰问(死者亲属) 。 〔用事者〕掌权的人。 〔治〕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克谐〕能够成功。克,能。谐,和谐,这里有 圆满、顺利的意思。 〔为操所先〕被曹操占了先。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 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 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 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 备曰: 备曰: 豫州今欲何至?”备曰: 与苍梧太守吴 “ “ 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 巨有旧,欲往投之。 肃曰: 孙讨虏聪明仁惠, ” “ 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 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 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 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 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 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 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 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备甚悦。 ” 肃又谓诸葛亮曰: 我,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肃又谓诸葛亮曰: “ 子瑜友也。 即共定交。 ”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 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鲁肃)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 (于 是) 日夜兼程, 等到到了南郡, 刘琮已投降曹操, 刘备向南撤退,鲁肃直接去迎他,与刘备在当阳 县长坂坡相会。鲁肃转达孙权的意思, (和他) 讨论天下大事的势态,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并 且问刘备说: “刘豫州现在打算到哪里去?”刘 备说: “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老交情,打算去投 奔他。 ”鲁肃说: “孙讨虏为人聪明仁惠,敬重、 礼待贤才,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顺、依附他,已 经占据了六个郡, 兵精粮足, 足够用来成就大业。 现在为您筹划,不如派遣亲信主动去结好东吴, 以共建大业。 (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 是个平庸的人,又处在偏远的郡地,很快被人 并,难道能够依靠吗?”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 诸葛亮说: “我是子瑜的朋友。 ”两个人随即(也 因子瑜的关系)交了朋友。子瑜就是诸葛亮的哥 哥诸葛瑾,在江东避乱,是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纳了鲁肃的计谋,率兵进驻鄂县的樊口。 〔夏口〕地名,在现在湖北省武汉市。 〔晨夜兼道〕日夜赶路。兼道,也作“兼程” , 以加倍速度赶路。 〔比至南郡〕等到到了南郡。南郡,郡名,故城 在今湖北省江陵县。 〔径〕直接。 〔当阳〕现在湖北省当阳县。 〔长坂〕就是长坂坡,在当阳县东北。 〔宣〕说明,传达。 〔旨〕意旨,意思。 〔致殷勤之意〕表示恳切慰问的心意。 〔豫州〕这是鲁肃对刘备的称呼,刘备曾做豫州 (现在豫东、皖北一带)牧。 〔苍梧〕 郡名,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一带。 〔有旧〕有老交情。 〔孙讨虏〕即孙权。曹操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授给 他讨虏将军的名号。 〔礼〕动词,以礼相待。 〔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从中原(黄河流域) 说,江南在长江以外。表,外。 〔六郡〕会稽、吴、丹阳、豫章、庐陵、新都(现 在江苏省、浙江省、江西省一带) 。 〔腹心〕也作“心腹” ,最亲信的人。 〔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托〕托身。 〔长(zhǎng)史〕官名。 〔鄂县〕现在湖北省鄂州市。 〔樊口〕地名,现在鄂州市西北。 2、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曰: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遂与鲁肃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海内大乱, 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 海内大乱, “ 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 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 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 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 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 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 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 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 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 苟如君言, 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 苟如君言,刘 ” “ 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 田横, 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 田横,齐之壮士 “ 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英才盖世, 耳, 犹守义不辱;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英才盖世,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 诸葛亮对刘备说: “事 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将军求救。 ”于是 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 权,劝孙权说: “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 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 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 荆州, 威势震动天下。 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 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将军估量自己的实 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 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 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 在将军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 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 天就要临头了! ”孙权说: “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 “田横, (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 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 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 就象水归大海一样。 〔江陵〕现在湖北省江陵县。 〔诣〕拜见。 〔柴桑〕古地名,在现在江西九江附近。 〔收众〕招收人马。 〔汉南〕汉水以南。 〔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指消灭各地 割据势力。芟,除草,这里是削除的意思。难, 灾难。 〔略〕大致。 〔吴、越〕指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 里建国。 〔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据的地方。 〔抗衡〕对抗。 〔按兵束甲〕放下武器,捆起铠甲,意思是停战 言降。 〔北面而事之〕 意思是向曹操投降。 北面, 北向。 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北朝拜。事,服侍、 侍奉。 〔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曹操)的名 义,指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称号。外,表面上。 〔无日〕没有多少时候,很快。 〔田横〕秦末人,秦亡后自立为齐王。刘邦统一 天下,他带着部下五百余人逃到海岛。后来刘邦 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 近就自杀了。 〔盖世〕超过当世,没有人比得过。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权勃然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 “ 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 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 豫 “ 州军虽败于长坂, 州军虽败于长坂,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 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 疲敝,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此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 之,曰‘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必蹶上将军’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 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 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 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 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 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权 ” 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大悦,与其群下谋之。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 呢?”孙权发怒说: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 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 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 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 呢?”诸葛亮说: “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 打了败仗, (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 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 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 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 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 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 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 。况且北方 的水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 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 自内心的顺服。现在将军当真能派锰将统领几万 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 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 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 会强大, 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 成败的关键, 就在今天! ”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 划这件事。〔天〕天意。 〔勃然〕发怒的样子。 〔举〕以,拿。 〔莫可以当〕没有人可以抵挡。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将领。 〔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指兵士。 〔合〕集合。 〔江夏〕郡名,现在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 江夏太守,驻军在这里。 〔疲敝〕疲劳不堪。敝,坏,这里是疲劳的意思。 〔轻骑〕轻装的骑兵。 〔强弩(nǔ)之末势不能穿鲁缟(gǎo) 〕强弓 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 薄绢。鲁缟,鲁地出产的绢,最为轻细。鲁,山 东。缟,未经染色的绢。 〔兵法〕指《孙子兵法》 ,相传为春秋时军事家 孙武所著。 〔忌之〕忌讳这种(情况) 。 〔必蹶(jué)上将军〕一定会使主帅(遭到) 挫败。蹶,跌倒,这里是挫败的意思。 〔逼兵势〕 “逼于兵势”的省略。逼,迫。 〔协规〕 协同规划,合谋。 〔鼎足之形〕指三国分立的形势。 〔机〕关键。 3、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近者奉辞伐罪③,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 近者奉辞伐罪③ “ 旌麾④南指, 刘琮束手⑤ 今治⑥水军八十万众, 今治⑥水军八十万众, 旌麾④南指, 刘琮束手⑤。 方与将军会猎⑦于吴。 权以示群下, 方与将军会猎⑦于吴。 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 ” 失色。长史张昭等曰: 曹公,豺虎也, 失色。长史张昭等曰: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 “ 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⑧ 今日拒之, 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⑧,今日拒之,事更不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 奄有⑨其地,刘表治水军, 州,奄有⑨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 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 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 ” 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 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 执肃手曰: 卿欲何言?” “ 肃曰: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肃曰: 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 “ 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 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 大事。 今肃可迎操耳, 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 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 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 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 大计, 莫用众人之议也! 叹息曰: 诸人持议, 大计, 莫用众人之议也! 权叹息曰: 诸人持议, ” “ 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会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 采纳那些人的意见! ”孙权叹息说: “这些人所持 的议论,非常让我失望。现在你阐明利害,正与 我的想法一样。 ”3、这时,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住说: “近来我奉 皇帝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指向南方,刘琮投 降。现在训练了水军八十万之多,正要同将军在 东吴会战。 ”孙权将这封信拿给部下的众人看, 没有一个不象听到巨响而失去了常态。长史张昭 等人说: “曹操是豺狼猛虎,挟持着皇帝来征讨 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现在抗 拒他,事情更为不利。再说将军抗拒曹操的主要 凭借是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有了那里的 全部领地,刘表组建的水军,大小战船甚至用千 位数计算,曹操将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 还有步兵,水陆一齐进攻, (这样一来)长江的 险要地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而实力的大 小、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以为最好的打算是 不如迎顺他。(这时)只有鲁肃沉默不语。孙权 ” 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屋檐下。孙权知他来意, 握着他的手说: “您要说什么?”鲁肃说: “刚才 我察看众人的议论, (是)专门想贻误将军,不 值得与 (他们) 谋划大事。 现在我鲁肃迎顺曹操, 曹操想必会把我送还乡里,品评我的名位,还少 不得(让我做一个)最低等的曹里的小差事,坐 牛车, 吏卒跟随, 交往士大夫们, 然后逐渐升官, 仍然不低于州郡一类的职位。将军您迎顺曹操,〔奉辞伐罪〕 (皇帝的) 奉 命令讨伐有罪 (的人) 。 〔旌麾(huī) 〕军旗。 〔束手〕捆起手来,意思是投降。 〔治〕这里是部署的意思。 〔会猎〕一同打猎。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 〔动以朝廷为辞〕 动不动拿朝廷 (的名义) 说话。 〔奄(yǎn)有〕完全占有。奄,覆盖、包住。 〔蒙冲斗舰〕大小战船。蒙冲,一种蒙盖着生牛 皮的小型战船, 行动迅速, 用来袭击敌船。 斗舰, 大战船。 〔乃〕乃至,甚至。 〔悉浮以沿江〕把 (战 船)全部沿江摆开。浮,泛,开动船只的意思。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这表明长江险要 的形势已经同我方共同占有了。 共, 动词, 共有。 之,指长江之险。 〔不可论〕不能相提并论。 〔迎之〕意思是投降曹操。 〔更(gēng)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宇〕屋檐。 〔卿〕古代上级对下级的称谓。 〔还付乡党〕送回乡里。付,交给。乡党,乡里。 〔品〕品评,评定。 〔犹不失下曹从事〕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 的从事。 曹, 古代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 从事, 官职名。 〔从吏卒〕意思是带着吏卒。从,使……随从。 〔交游士林〕 与士大夫们交往。 士林, 士大夫们。 林,表示数量多。 〔累(lěi)官〕逐步升官。累,积累。 〔故〕仍然。 〔州郡〕指州郡长官。 〔欲安所归〕要回到哪里,意思是想要得到什么 结局。安,哪里。 〔廓开〕扩开,阐明。 4、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谓权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至,谓权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 “ 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 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 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 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 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 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为操后患; 而操舍鞍马, 仗舟楫, 与吴、 越争衡。 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 今又盛寒, 今又盛寒, 马无稿草。 马无稿草。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 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 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 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 老贼 ” “ 欲废汉自立久矣, 徒忌二袁、 吕布、 刘表与孤耳; 欲废汉自立久矣, 徒忌二袁、 吕布、 刘表与孤耳;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 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因拔刀 ” 斫前奏案, 斫前奏案,曰: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 “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 此案同! 乃罢会。 此案同! 乃罢会。 ”贸然实行。将军捉拿曹操,应当正在今天。我周 瑜请求率领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替将军打 败他! ”孙权说: “老贼想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已 经)很久了,只是顾忌袁绍、袁术、吕布、刘表 与我罢了;现在那几个雄杰已被消灭,只有我还 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你说应当迎战,很合 我的心意。这是苍天把你交给我啊。 ”于是拔刀 砍断面前放奏章的桌子,说: “各位文武官员, 敢有再说应当迎顺曹操的,就和这奏案一样! ” 于是散会。 〔番(pó)阳〕现在江西省波阳县。 〔烈〕功业。 〔足用〕物资充足。用,器用、物 资。 〔乐业〕这里是乐意效力的意思。业,职守。 〔为汉家除残去秽〕 替汉朝除去坏人。 残, 残暴。 秽,丑恶。这里都指坏人。 〔筹〕谋划。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 凉州(现在甘肃省一带) 。关西,函谷关以西。 〔舍〕丢弃,放弃。 〔争衡〕比高下。 〔稿草〕禾秆做的饲料。稿,禾秆。 〔患〕忧虑,这里是顾忌的意思。 〔冒行之〕不加考虑地去做。冒,鲁莽、轻率。 〔禽〕通“擒” 。 〔保〕保证。 〔二袁、吕布〕袁绍、袁术、吕布,都是东汉末 年的割据者。 〔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天把你交给我,意 思是天叫你帮助我。 〔斫(zhuó) 〕砍。 〔前奏案〕面前放奏议的几案。案,几案、长形 的桌子。4、 当时,周瑜奉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 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 “曹操虽 然在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 军凭着非常的武功和英雄的才具,还继有父兄的 功业, 占据着江东, 土地方圆几千里, 军队精良, 物资丰裕,英雄们都原意为国效力,正应当横行 天下,替汉朝除去残暴、邪恶之人;况且曹操是 自来送死,怎么可以迎顺他呢?请允许(我)为 将军谋划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 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的 军队放弃鞍马,依仗船只,与东吴争高下。现在 又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赶着中原的士兵 很远地跋涉在江南的多水地带,不服水土,一定 会生疾病。这几项都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却都 5、是夜,瑜复见权曰: 诸人徒见操书言 、是夜,瑜复见权曰: “ 水步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⑦其虚实, 水步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⑦其虚实,便开 此议⑧ 甚无谓也⑨ 今以实校之⑩ 此议⑧,甚无谓也⑨。今以实校之⑩,彼所将中 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 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 众数虽多, 甚未足畏。 瑜得精兵五万, 自足制之, 众数虽多, 甚未足畏。 瑜得精兵五万, 自足制之, 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 公瑾,卿言至此, 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 公瑾,卿言至此, ” “ 甚合孤心。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挟持私虑, 甚合孤心。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挟持私虑, 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 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 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 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 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 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 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 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遂 ” 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 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 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多多装载物资、粮食,作您的后援。您能对付曹 操就同他决战,倘若万一战事不利,就撤回到我 这里,我当和孟德决一死战。 ”于是任命周瑜、 程普为正、副统帅,率兵与刘备同力迎战曹操; 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计划作战的策略。5、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 “众人只见曹 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 虑它的真假, 便发出投降的议论, 是很没道理的。 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 十五六万, 而且早已疲惫; 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 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都三心二意。用疲惫染病 的士兵控制三心二意的军队,人数虽多,也很不 值得畏惧。 我只要有精兵五万, 已经足够制服它, 希望将军不要忧虑! ”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背说: “公瑾,您说到这里,很合我的心意。子布、元 表等人只顾妻子儿女,夹杂着个人的打算,很让 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一致,这是苍天让你 二人辅助我啊!五万兵难在仓猝之集合起来,已 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用具都已办齐。 你与子敬、 程公就先行出发, 我会继续派出军队,〔水步〕水军和步兵。 〔料〕估计。 〔开此议〕提出这种(迎降的)主张。 〔甚无谓也〕 (是)很没有道理的。 〔以实校(jiào)之〕按照实际情况察核敌情。 校,核对。之,指敌情。 〔极〕至多,最多。 〔御〕驾御,控制。 〔虑〕忧虑,担心。 〔子布〕张昭的字。 〔元表〕应作“文表” ,秦松的字。 〔挟持私虑〕怀着个人打算。 〔赞〕辅助,协助。 〔难卒(cù)合〕难以在仓猝之间集合起来。 卒,通“猝” 。 〔办〕齐备。 〔程公〕程普,东吴老将。 〔办〕这里是对付的意思。 〔诚决〕确实(可以同他)决一胜负。 〔邂逅(xièhòu) 〕这里是万一的意思。 〔不如意〕指战事不利。 〔孟德〕曹操的字。 〔左右督〕正副统帅。 〔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赞军校尉〕官名。 〔画〕谋划,筹划。 〔方略〕 (作战的)策略。 6、进,与操遇于赤壁。 、 与操遇于赤壁。 7、 操军众已有疾疫, 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 、 操军众已有疾疫, 初一交战, 操军不利, 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 “ 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 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 ”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 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 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 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 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 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 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 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 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 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 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 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 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 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刚开始。 〔初〕刚开始。站在那里观看,指着说黄盖前来投降。离曹操军 队二里多远时, (各船)同时点起火来,火势很 旺,风势很猛,船只往来象箭一样,把曹操的战 船全部烧着,并蔓延到岸上军营。霎时间,烟火 满天,人马烧死的、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着 轻装的精兵跟在他们后面,擂鼓震天,曹操的军 队彻底溃散了。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 跑,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又(刮 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 才得以通过。 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 陷在泥中, 死的很多。刘备、周瑜水陆一齐前进,追击曹操 到了南郡。这时,曹操的军队饥饿、瘟疫交加, 死了将近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 野将军徐晃把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把守襄阳, (自己)率领(其余)的军队退回北方。 〔黄盖〕字公覆,东吴老将。 〔荻(dí) 〕类似芦苇的一种草本植物。 〔走舸(gě) 〕轻快的小船。 〔最著前〕排在最前头。著,居于。 〔中江〕江中心。 〔以次〕按次序。 〔去〕距离。 〔延及〕蔓延到。 〔营落〕营盘,军营。 〔炎(yàn) 〕通“焰” ,火焰。 〔张(zhàng)天〕布满天空。 〔轻锐〕轻装的精锐部队。 〔雷〕通“擂” ,敲击。 〔坏〕溃败。 〔华容道〕通往华容县的路。华容,故城在现在 湖北省监利县西北。 〔步走〕步行逃跑。 〔蹈藉〕践踏。 〔太半〕大半。 〔襄阳〕现在湖北省襄阳县。6、 (孙、刘联军)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 赤壁相遇。 7、 这时曹操军中的士兵们已经有流行 病,刚一交战,曹操的军队(就)失利, (曹操) 率军退到江北驻扎。周瑜的军队驻扎在南岸,周 瑜部下的将领黄盖说: “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 (他们)持久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 起来,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打退他们。 ”于是 调拨十只大小战船,装满干苇和枯柴,在里面灌 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树起旗帜,预备好 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 称要投降。这时东南风来势很急,黄盖把十只战 船排在最前头, (到)江中挂起船帆,其余船只 都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将领、士兵都走出营房 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 赤壁之战发生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 年) ,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 正是刘备、孙权联军的胜利,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节选的这一部分详细记载了赤壁之战的全过 程,其中尤以战前准备为主。而描写战前准备,也没有详细叙述如何调兵遣将,而是从大处着眼,重 点写战略决策,写孙刘联盟的结成,写抗击曹军决策的制定。这可以见出作者史学家的眼光,因为战 略决策正确与否对于成败的意义更大。文章多用对话,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战略决策的过程,揭示当 时各方面临的形势,也从中表现了每个人物战略眼光的高低。 阿房宫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了解“赋”这种文体。 3. 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4. 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 1. 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2. 加强朗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 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课时】51、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六王毕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巴蜀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 六王毕,四海一(毕,被动用法,被灭亡;一,数词作动词,统一) 兀;山高而上平。这里形 六王毕,四海一 容山上树木已被砍伐殆尽。 出:出现,这些意思是建成。 评析: 评析:起势雄健,涵盖全文。乍看似乎仅仅是叙事;实则于叙事中寓褒贬,并为此后的许多文字 埋下根子。起笔极言秦兴之骤,实为下文议秦亡之速埋下伏笔。 “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为 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读完全篇,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答。 “六王”之“毕” ,其原因就 在自身,那么,秦能统一四海的原因,也就不言可知了。这两句一抑一场;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 秦蓄势。后二句“蜀山兀,阿房出” ,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 “兀” “出”两字,力重千钧,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 阿房宫的宏大,秦始皇的骄奢,人民的血汗和生命,均可由此想见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 覆压:覆盖。 隔离天日 隔离天日:遮蔽了天日。这里形容宫殿高大。 骊山北构而西折:从骊山的北面建起, 骊山北构而西折: 覆压 曲折地向西延伸(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走 :趋向。而:表顺接的连词。 而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渭水和樊川,河流缓缓地流进了宫墙。溶溶:河水缓流的样子。 溶溶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嘴一样向上翘起。这些亭台楼 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 廊腰缦回: 廊腰 廊腰” “缦 , 廊腰缦回 “廊腰 ,连接建筑物的走廊。 缦的本义是没有花纹文的丝织品,又通“慢”“慢” 有“宽缓”“迟缓”等义;这句的“缦” 、 ,注释为“索绕” 腰、缦,名词作状语,像 。 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回” 回 ,曲折。 檐牙高啄:屋檐高挑,象鸟嘴一样向上翘起。檐牙 檐牙高啄 檐牙,屋檐突起,犹如牙齿。 檐牙 各抱地势: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而建筑。抱:适合,随着。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课文用的是它的原始意义,与现在用作成语的意思有别。在文言中也常用来指写 “钩心斗角” 作中的巧思。本文的意思是:屋角向心,像钩一样盘盘焉, 镅桑浞克校2恢浼盖蚵洹 盘盘焉, Qun 镅桑浞克校2恢浼盖蚵洹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 矗,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 落”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落 ,注释为“座”“所”是由“院落” 、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义引申为建筑单位的量词。 焉:……的样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像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 ,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那楼阁之间的复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彩虹产生? , 复道,在楼阁之间架在半空的通道。因上下都有通道,叫做复道。 复道 行空: 行空:横跨半空。霁:雨过天晴。虹,名作动,出现了彩虹 霁 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冥迷:分辨不清。 冥迷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 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 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暖和;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歌台暖响 : 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意思是说,人们在台上唱 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融融,和乐。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凉。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冷暖却截然不同。 ,指情况。齐:相同。 而气候不齐 : 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 ▲疑难语句 明确: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歌台暖响 ”―― 明确: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这两句历来解说纷簇,但都难令人满意。由“暖响”引起“春光融融”的感觉,由“冷袖”引起“风 雨凄凄”的感觉,这是一种“通感”的现象,这样来理解是大家同意的。但舞袖为什么用“冷”来形 容?联系下句看为什么会 “一日之内, 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 说用 “冷袖” , 是因为古人常用“舞袖”来咏“雪” ,或用“雪”来“舞袖” ,如: “舞袖回雪,歌声遏云” (舒元舆诗 句)“据似飞燕,袖如回雪” ; (张衡诗句) 。这很有道理,但联系下句看,仍难说通。我的看法是,前 一句的“歌台”“舞殿”和“暖”“响” 、 、 ,实际上均为互文见义,写“歌”时同时包括“舞” ,写“舞” 同时兼指“歌” 。后一句的“气候” ,不是现代汉语的“气候” ,在古代常用来指“节令” ,或用来指环 境气氛(均见《辞海》。这两句合起来,意谓:在一个宫中,正在演奏欢快的歌舞,在另一宫内,则 ) 正在演奏凄冷的歌舞,这就给人一种“在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节令不同或环境气氛有异的感觉。★ 本段小结: 本段小结: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 “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 )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 伟瑰丽。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 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就广、 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 妃嫔( ng) qiáng) ]统指六国王侯的宫妃。她们各有等级(妃的等级比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 嫔、嫱高) 。媵是陪嫁的人。 辞楼下殿, niǎ 来于秦] [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辞别(六国的)楼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辇:名词作状 语,坐着辇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她们)从早到晚吹拉弹唱,成为秦皇的宫人。为:成为。 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为 (歌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清晨)只见星光闪烁, (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荧荧,明亮的样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又见乌云纷纷扰扰, (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 :这一句,课本无注。 “绿云” ,比喻头发黑而密,古人常用它来代指妇女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的美发; “扰扰” ,这里是“镣绕”的意思; “晓鬟”指“晨妆”“鬟”是一种环状发髻。为什 , 么用“绿”来形容头发,因为古代训诂学有一条辗转相训(解释)的原则, “绿”与“青”“黑” 、 可以辗转相训。 “绿嶂百重,青川万转” (吴均句)“绿”和“青”是同一种颜色。不用“青 , 云” ,而用“绿云” ,能给人一种更美的色感。 渭水泛起一层油腻, (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 涨腻] ) [涨腻]涨起了(一层)脂膏(含有胭脂、香粉的洗脸的“脂水”。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 [椒兰]两种香料植物,焚烧以熏衣物。 椒兰] 乍:突然。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 辘辘远听] [辘辘远听]车声越听越远。辘辘,车行的声音。 [杳]无影无声,形容声音的遥远。 之:动词,往,到。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宫女们) (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 )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 (她们)久久地伫 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态,指姿态的美好。 态 妍,美丽。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 缦立]久立。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缦立] 缦,通“慢”幸,皇帝到某处叫“幸” 妃嫔受到皇帝的宠爱也叫“幸” , 。 幸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 三十六年] 秦始皇在位共三十六年。 按秦始皇二十六年 (前 221 年) 统一中国, 到三十七年 (前 [三十六年] 209 年)死,做了十二年皇帝,这里说三十六年,是举其在位年数,形容时间长。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 夺来的,堆积如山。 收藏、经营: 收藏] 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动词作名词。 [收藏]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 精英: piā 掠其人] 精英:出类拔萃的人。 [剽(piāo)掠其人]从人民那里抢来。剽,抢劫,掠夺。人,民。 唐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下文“人亦念其家” “六国各爱其人” “秦复爱六国之人”的“人” , 与此相同。 倚叠] [倚叠]积累。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从此)宝鼎(看作)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 秦人对待它们,也不怎么爱惜。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作石子。铛,平底的浅锅。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意动用法,把宝鼎当作…… , 块 把玉石当作…… , 把黄金当作…… ,把珍珠当作…… 逦迤( ]连续不断。这里有“连接着”“到处都是”的意思。 、 [逦迤(lǐ yǐ) ]★本段小结: 本段小结:明确: 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明确:第 2 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本段 内容可分三层。 内容可分三层。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 )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 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 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由写人的被 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 心:心意,意愿。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 纷:多,繁华。 念:顾念。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 zhū ] ]古代重量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zī)铢(zhū)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奈何: 奈何:怎么,为什么。 5 多于南亩之农夫 6 多于周身之帛缕 7 戍卒叫,函谷举 举:被攻占。 ▲疑难语句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 用之如泥沙?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评析: 评析:本句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 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 “秦”“人”并提,说明并 、 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 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 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 运用: 运用:唉,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呀。秦始皇喜爱豪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 家呀,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滴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像用泥沙一样呢?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撑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比。 [负栋之柱]承担栋梁的柱子。 [于] 负栋之柱] :田间。 [南亩] 南亩]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 架梁之椽(chuan②) 多于机上之工女;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 ) 多于机上之工女; ,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突出的钉头,比谷仓中的粟粒还要多;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露天的谷仓。 [磷磷]水中石头突立的样子。这里形容突出的钉头。 [庾(yǔ) 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全。 [周] : :借代衣物。 [帛缕] 帛缕] : [九土]九州。 九土]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单调而少变化的音乐,比市集中人们的言语还要多。呕哑:单调而少变化 呕哑: 管弦:音乐 管弦: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敢怒 (这)使天下人口里不敢说,心里却充满愤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独夫: 独夫:失去人心而极端孤立的统治者。这里指秦始皇。 日,名词作动词,一天比一天 [固]顽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刘邦攻破;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 焦土! 戍卒叫:指陈胜、吴广起义 函谷举] 戍卒叫 [函谷举]刘邦于公元前 206 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 并派兵守函谷关。举,拔、攻占。举:被攻占。 [楚人一炬]指项羽(楚将项燕的后代)也于公 楚人一炬] 举 楚人一炬 元前 206 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1本段小结: 本段小结: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 2 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 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 成了一片焦土。 4 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4、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秦者秦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统一后) 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 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 谁能够灭亡他呢? 族灭] [使]假使 [族灭]被灭族。 [族]作动词用,灭族,杀死合族的人。 [递]传递,顺着次序传下去。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 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不暇: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不暇:来不及 哀,为动用法,为……哀叹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 鉴)★本段小结: 本段小结:分析内容: 1 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 2 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 3 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 4 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二、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杜牧主张: 凡为文以意为主 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以意为主, 思考 1:杜牧主张: 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 他强调思想 “ ” 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内容的重要性,认为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这篇课文写了哪些内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明确: 明确:第 1 段铺陈阿房宫的宏伟壮丽。第 2 段叙写官中美女之众,珍宝之多。第 3 段夹叙夹议, 点明:正是由于秦王朝的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农民起义,一举亡秦。第 4 段转入议论, 进一步指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都在于不能爱民。篇末四句言简意赅,暗寓讽谏之意, 含蓄地告诫后人,如不以历史为鉴,还会重蹈覆辙。由此可见,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以敬 诫“后人”是全文主旨。 (联系 P69 背景资料)文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思考 2:文本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 明确:三个方面:建筑之奇,美女之众,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 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 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 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 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 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 覆亡的根本原因。 《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 “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 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 ”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 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 思考 3:在第 2 段中“明星荧荧”等四句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明确: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是倒置式的暗喻。 “明星荧荧”是比喻句的喻体, “开妆镜也”是 明确: 本体。以璀灿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先予以人鲜明的 画面,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读者印象更为强烈。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与上一句的 表达方式相仿。第三句说丢弃脂水竟使渭流涨腻,用的是夸张手法,极言梳洗美女之多。第四句写焚 烧椒兰竟至烟斜雾横也是夸张,效用同第三句一样。四句字数相等,句句押韵,加之新鲜的比喻,巧 妙的夸张,读来使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作者正是借助于开镜、梳摸、弃脂水、焚椒兰这些 生活细节形象地写出了宫中美女之多,宫室之广。写宫室,是承接上文;写美女,则是开启下文。所 以,作者紧接着便是写美女望幸。这一层都是写美人,但是从美人的生活遭际也可以看到秦始皇的荒 淫无度。汉代大赋不少作品铺张扬厉,堆砌词藻。杜牧则发挥了赋的长处,着意铺陈夸张,但所有的 铺叙又都为后文的议论张本,为表现主题思想服务。从这一节对美人的描写可见一斑。作者写《阿房宫赋》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思考 4:作者写《阿房宫赋》 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 , 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明确:现代文中的“可怜”是“值得怜悯”的意思,但在文言中除解释“值得怜悯”外,还有可 爱、可惜的意思。这里的“可怜”解释为“可惜” 。作者用这二字,使无穷感慨充溢字里行间。一度 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 之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史实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 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历史兴亡,激荡胸中;目睹现实,感慨万端。神 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壬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 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可忧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作者的不安与 忧愤溢于言表。辞赋不同于论文,许多地方并不直说,读时需细加玩味,方能体会作者的用心。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 思考 5: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 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明确: 作者讽谏时弊, 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 写秦朝覆灭, 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何以会灭? 明确: 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 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 其人,倚叠如山。“秦之珍宝”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 ” 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 “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 “复爱六国之人” ,那 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 ,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 12 个字,既 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问:读完这篇课文,你觉得这篇赋主要在写什么? (此举还是意在检查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初步感受, 让他们初步了解 “赋” 的特点。 学生能大致说出 “写 了一座雄伟壮丽阿房宫”或者“发表了一些议论”这些内容即可) 明确: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其《文心雕龙?诠赋》中说: “赋者,铺也,铺彩の模逦镄粗 也” 。这说明赋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在于铺陈事物。它对事物的描写总是力图穷形尽相,因而会极 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缘 由可以知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极写阿房宫这座宫殿,又写了建造者秦王的荒淫奢侈,最后导 致毁灭,从而对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提出劝谏。第三环节: 第三环节:具体内容分析第一部分:第一段 1、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明确: 明确: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 2、行文思路:建宫背景――总体规模――细写内部――(楼阁多、构造奇、布局巧、桥道美观) 行文思路: ――歌舞盛况 3、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明确:比喻和夸张。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 “复道”用“龙” “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 ,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4、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 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 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5、问: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明确: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明确第二部分:第二段、第三段“燕赵之收藏……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阿旁宫造好了,它的用途何在?你能从刚才读的那两段中找出答案吗? 1.问:阿旁宫造好了,它的用途何在?你能从刚才读的那两段中找出答案吗? 明确:第二段:养美女――供统治者纵情声色。第三段:藏宝物――供统治者奢侈挥霍 2.第二段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以及这些宫女的生活。 第二段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以及这些宫女的生活。 行文思路: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 齐读并赏析第二段描写宫女们梳洗打扮的句子。 齐读并赏析第二段描写宫女们梳洗打扮的句子。 明确: ” 明确: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 这四组句子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绘声绘色地 渲染了阿旁宫内美女之多,生活之侈。 而作者这样采用华丽的词藻从各个角度铺陈宫中美女生活的细节, 再次凸显“赋”这种文体“铺 采の摹钡奶氐恪 3、问:作者为何极言阿旁宫内美人之多、生活之侈? 作者为何极言阿旁宫内美人之多、生活之侈? 明确:突出阿旁宫建造者秦王的骄奢淫逸。 第三段 哪几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对待珍宝的态度 地写出了秦王对待珍宝的态度? 问:哪几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秦王对待珍宝的态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挥霍无度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从“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至课文最后。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至课文最后。 齐读第三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可怜焦土” 齐读第三段“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至“可怜焦土” 。 明确: 明确:由此处开始,作者由描写转入带有抒情色彩的议论。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强调“人同此心,心同 此理” ,而秦始皇却不懂得体谅人心。 齐读并赏析“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明确:六个句子 句式相同,表意也基本差不多,从各个方面采用排比、夸张的句式极言秦始皇的奢侈、挥霍。排比的 气势正反映出作者代替人民对秦始皇所发出的义正言辞的血泪控诉。 “天下人”的“不敢言而敢怒” 与“独夫”的“日益骄固”矛盾冲突中,阿旁宫化为了一堆焦土。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总结了历史教训,认为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在这一段中,作者总结了历史教训,认为六国和秦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明确: 明确:不爱其人,不爱人民百姓,失去了民心。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我们再来看看杜牧写作 本赋的缘由: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唐敬宗的举动与秦始皇何其地相似!作 ” 为一名关注社会现实、 匡时济世的封建知识分子, 君主劳民伤财的行为不能不引起他深深的忧虑。 “水 能载舟,亦能覆舟” 。杜牧在这里借秦始皇建阿房宫的题材,用赋的铺陈排比,指出骄奢淫侈必亡国 的历史教训,讽谏晚唐敬宗,勿使悲剧再度重演。这是什么手法? 第三部分行文思路: “嗟乎”议论秦始皇不体谅人心――铺陈秦始皇的奢靡浪费――百姓愤怒、独夫 骄固――下场――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向中国人脱帽致敬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所再现的真实的人物、场景、气氛,了解作者运用多种描写手法,特别是对话,来刻画人 物性格特征的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爱国情感,明白只有理直气壮地维护国格、树立自尊的人格,才能赢得他人尊重的道 理;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坚定维护祖国尊严和独立的信心。 3.分析“我”的答辩技巧,培养听说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1.梳理各个回合问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体会“我”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格,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及“我” 敏捷的思维和随机应变的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细腻生动的人物描写,把握文章的侧面描写及环境描写。 教学方法: 朗读与提问并用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 一、课文导入: 由关于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概述导入。 二、读课文并反馈 (1)读完这篇文章,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文章浅显意赅,学生先讲体会,比教师直接分析课文要好。 三、请以大胡子教授的视角复述这个故事 教师明确:复述是语文能力的高度体现。本故事比较简单。从记叙文的四要素看, 时间:那年的十二月 地点:巴黎十二大学的一堂对话课 人物:教授、我、其他国家的留学生 事件:我和教授对话 四、问题 “大胡子”教授是个怎样的人,他提出的问题如此“刁钻古怪” ,后来他对“我”脱帽致敬,前后是 否矛盾?体会“大胡子”教授对“我” (中国人)的态度。 1.分角色朗读,思考问题。 2.分小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讨论明确: A.教学严谨,教学水平高,为人正直的学者。 (1)提的问题难度高; (2)对学生熟悉了解; (3)提问思路敏捷。 B.提问的真正目的:测验中国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C.了解了中国人,产生了敬意。 (欲扬先抑) 总结:教授提问的“刁钻古怪”体现了他教学严谨的态度,他提出的问题在国际上经常碰到,教授的 提问正是为了测验一般中国人对此问题的敏感度。他的真诚、友好从他最后的眼神、笑容和脱帽致敬 的动作中可以看出来。 五、小结: 正是由于我们团结,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国格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我们应 该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人、国荣辱与共,要让我们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别人而 是我们。今天让我们在梁启超的一段名言中结束我们这堂课。 (学生齐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 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 【附】板书设计 向中国人脱帽致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梳理各个回合问答的关系及层层推进的方法。 2.分析“我”的答辩技巧,培养听说和应变能力。 一、 “我”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面对如此“刁钻”“敏感”的问题,我的表现如何?请读课文分析“我”的语言、神态、动作 、 等描写,体会“我”的精神。 明确: “我”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自尊自爱、理直气壮、自信自强、维护人格、国格。 例: 当问到“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时, “我”巧妙地接过提问中的“概括” ,回答了 两句高度概括的话,俏皮幽默又不失风度。把我们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的舒畅心情介绍给了各 国留学生,为国家争了气。 例: 当问到“来自哪个中国”时, “我”以“没有听清楚”为由让教授重复提问,由被动变为主 动又为自己的思考赢得时间。 二、分析“我”和“教授”的对话过程 请找出你认为最难回答和回答最出色的问题。 教师明确: 第一回合:关于中国人如何工作的问答。 教授:1.作为记者,在中国如何工作? 2.作为中国的首长如何工作? 教授的第一个问题正好对应了前面的提问“刁钻古怪” 。 “我”“概括地讲”“愿意” : 、 。 我的回答显示了机智幽默,并暗示了国家宽松的政治气氛和人民舒畅的心情。 大家: “窃笑”“哄”“笑”“竖” 、 、 、 。 大家的反应说明了他们对我的回答由衷的佩服和满意,证明了我的成功。 第二个回合:关于国籍的问答 教授:1.来自哪个中国? 2.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教授的第二个问题是敏感的政治问题,国际上有“两个中国”的暗流。他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的 狡黠、傲慢、挑衅,想使我“难堪” ,事实上,他想了解中国留学生的政治敏感性。 “我” : 1.没听清楚 争取时间弄清教授问题的真正意图,同时也不想激化矛盾,变被动为主动,引出教授的谬论。 2.理直气壮地回答只有一个中国,并有台湾同胞的附和。 我的回答纠正了教授的常识错误,显示海峡两岸人的骨气、尊严。 大家: “咔咔” 反衬了我的成功,表现出各国学生的友善,当时课堂的气氛由紧张转为了活跃。 环境描写:说明了问题的尖锐、严肃、敏感,当时课堂紧张、冻结、沉寂的气氛。 第三个回合:关于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问答 教授:1.你走遍了中国吗? 2.谁该对台湾问题负主要责任? 3.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4.邓小平怎样解决台湾问题? 教授在台湾这个问题上穷追不舍, “我”也意识到了他对台湾问题的兴趣,索性自己把问题引到点子 上。 “我” :1.讲到台湾。 2.年轻的父辈。 3.仍健在的父辈。 4.邓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把问题引到中国富强的问题上。 “我”明白台湾问题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问题,避免跟教授的正面冲突,而成熟起来的父辈相信能 解决好台湾问题。 大家:笑声。 (证明了“我”回答出色,又成功了。 ) 第四个回合:关于中国富强的标准问答 教授:1.邓小平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注意教授此时的神态,表示对“我”先前回答的肯定) 2.中国富强的标准? “我”“站”“狠狠”“一字一字” : 、 、 说明“我”当时已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 教授对“我”回答的反映:动作、语言、神态 总结: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明白教授问题的真实目的, “我”在回答的过程中胜利了,显示了中国 人的自强自信,不卑不亢,团结精神。教授则显现了他伟大的人格,表达了他真诚的希望中国富强、 人民自强的良好愿望。 【附】板书设计 线索分明 课前: 结构严谨 初步了解 教授为人 国内如何工作 两个中国问题 台湾问题的责任 中国富强的标准 血脉相连 同喜同贺 性格突出 治学严谨 刁钻古怪 戒备心理 是非不相让 避锋芒回击 民族责任感 炎黄子孙 民族情结 主题深刻 中国人的 民族尊严, 赢得法国 教授的 敬意。课中: 提 问 回 答 课后:东方之月李钢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 荡荡的银须飘下 落地生根 以江为乳 以山为土 一时间东方的神话全都开花 在水是莲 在陆是菊 皎皎的明月,在东方之树上高悬 东方之月,升起在东方 滚滚的月潮袭来 浪涛喧哗 以暮为源 以晨为岸 一时间东方的神秘腾空而起 云里是首 雾里是尾 皎皎的明月,吞吐在东方之龙的口中骑梦而来 骑梦而去 东方之月是骑士 横骑灿烂 纵骑精神 风止而吟 风起而啸 东方之月,浑浑然,不染一尘 这赤裸的大魂 永是东方之魂
看着在三国赤壁之战里杀红眼的那些游戏迷们,大家对三国了解多少,对赤壁之战了解多少?三国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兵力与战略 三国赤壁之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赤壁之战_历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赤壁之战? 教案 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 还原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冷兵器时代一场脍炙人口的战争。因为它...《赤壁之 战》的材料则来自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二、介绍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人民痛苦加深, 爆发了历史上着名的农民起义――...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译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语文 S 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译文 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赤壁之战简介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 强的战争之一。公元 208年7月(汉献帝建安 十三年)曹操率领百万水...《赤壁之战》剧本版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旁白: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中原 地区,作为汉室后代的刘备...S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译文_六年级语文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S 版六年级上册《赤壁之战》译文曹操在大寨中,与各位将领商议,只等待黄盖那边有没有消息。...《赤壁之战》无论是叙写发生的事件,还是记述人物的 活动,都有如链条衔接,一环紧扣一环,且又一气 呵成; 又都有如影视上的特写镜头,一幕紧接一幕地显示在...赤壁之战 翻译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赤壁之战 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就对孙权说: “荆州与我国接邻,地理形势险要、 坚固,肥沃的土地方圆万里,...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壁之战那一年的分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